中信所——2016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中国国内科技论文产出状况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遴选原则
医药类统计源期刊
(1)科技“核心期刊”实行三年动态管理:三年评定一次,一次评定三年有效。这对所有科技期刊都是一个动态激励机制。也给科技“核心期刊”管理和评定办法的进一步改进留有一定空间。
(2)严格科技“核心期刊”学科领域总量指标限制:同一学科领域最多一两种“核心期刊”,宁缺勿滥,使评定出来的“核心期刊”真正起到该学科领域的风向标作用。
4区别
统计源期刊与核心期刊均能反映与某一专业有紧密联系的期刊,但在概念上、内容上又有一定的区别.后者包括社会(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两大类,采用多指标综合筛选的方法,制定出核心期刊排名表..前者仅收录自然科学类,以文献引文数据为依据,选择多项指标进行综合筛选,再根据期刊论文引用情况列出排名顺序..两者用不同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为读者提供参考价值比较大的一些期刊,为单位和个人订购、收藏、阅读、投稿择刊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核心期刊所涵盖的期刊数量多,读者面广,但收录的生物、医药学期刊较源期刊少,且由于4年出版1次,有一定的时差,所以不能完全反映当年的期刊状况.而源期刊则收录生物、医学期刊较多.由于每年公布1次,所以能较客观地反映期刊的当年情况.
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每年4月或10月分两次给当年经过多项学术指标综合评定而被收录的期刊颁发收录证书,中国科技信息所每年年底(11月或12月)都会在北京向媒体召开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发布会”。2006年12月已是 “第十四届”发布会了,会上公布了本年度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及相关信息。中国科技论文的统计与分析作为本次发布会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也公布了上一年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目录。
四大中文核心期刊评价体系

四大中文核心期刊评价体系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四种中文核心期刊评价体系资料介绍对中国内地出版的期刊中核心期刊的认定,目前国内比较权威的有以下几种版本:第一种是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简称中信所)每年出一次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限理工科期刊,以下简称《引证报告》)。
中信所每年第四季度面向全国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发布上一年的科研论文排名。
排名包括SCI、Ei、ISTP分别收录的论文量和中国期刊发表论文量等项指标。
《引证报告》以1300多种中、外文科技类期刊作为统计源,报告的内容是对这些期刊进行多项指标的统计与分析,其中最重要的是按类进行“影响因子”排名。
第二种是北京大学图书馆与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联合编辑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以下简称《要目总览》)。
《要目总览》不定期出版,1996年出版了第一版,2000年出了第二版。
《要目总览》收编包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各种学科类别的中文期刊。
其中对核心期刊的认定通过五项指标综合评估。
《引证报告》统计源期刊的选取原则和《要目总览》核心期刊的认定各依据了不同的方法体系,所以二者界定的核心期刊(指科技类)不完全一致。
在《引证报告》和《要目总览》中每次都被评为核心期刊的期刊在其刊名前面加注了“#”,共597种。
被《要目总览》1996年版,2000年版都定为核心期刊的社科类期刊,加注“=”,共434种。
此外,被1999年EI和SCI收录的期刊,分别注以“+”(71种)或“ &”(28种)。
第三种是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限于理工科期刊)。
它是由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建立的, 分为核心库和扩展库。
核心库的来源期刊经过严格的评选,是各学科领域中具有权威性和代表性的核心期刊。
我校在科研成果认定中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库中的刊物均认定为核心期刊。
中信所博导和硕导

博士导师/tabid/374/default.aspx序号姓名性别职称学术专长1 学术专长21 关家麟男研究员信息资源管理信息经济与信息市场2 梁战平男研究员竞争情报知识管理3 王惠临男研究员机器翻译及自然语言理解与分析跨语言信息检索4 贺德方男研究员信息分析研究与咨询信息经济与信息市场的研究5 赵志耘女研究员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科技发展战略与政策6 武夷山男研究员科技期刊研究科技评价7 曾建勋男研究馆员信息资源建设信息组织8 张旭男研究员重点科技领域研究科技政策与管理研究9 郑彦宁男研究馆员竞争情报情报学理论方法关家麟主要简历:先后就读于北京清华附中、北京汇文中学,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图书馆学情报学系。
参加工作后,一直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从事业务、学术工作,也兼做研究生的教学与培训工作。
曾先后担任过本所文献馆馆长、所长助理、副所长、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主任,国家工程技术图书馆馆长特别助理、中国科技情报学会副理事长等职。
1995年被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聘为兼职教授,1999年被聘为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
主要研究成果:参与主持并参加的《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和《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及其索引获国家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标准文献分类法》,《中国科技期刊联合目录系统》分别获部委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井冈山区经济技术发展战略研究》(获国家级科技成果证书);《中国大百科全书(情报学)》获全国科技情报成果一等奖。
先后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包括:《关于文献资源共享问题的探讨》、《现代科学发展与文献分类展望》、《国家工程技术图书馆在起步中迎来新世纪》、《建设国家科技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体系的若干思考》、《国家创新体系中的科技文献资源共享体系建设》、《信息服务效果跟踪研究》、《知识经济与信息经济》、《发展中的我国信息市场》、《知识资源与服务对科技创新能力的支撑研究》等;出版专著10余种,其中包括:《科技情报工作概论》、《信息工作理论与实践》、《图书情报部门的市场经营》《科学情报工作经济学》、《数字时代情报学理论与实践》等。
中国科技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中国科技论文参考文献一、中国科技论文期刊参考文献[1].走向繁荣的中国科技期刊研究——庆祝《中国科技期刊研究》创刊25周年.《中国科技期刊研究》.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5年10期.刘雪立.[2].《中国科技期刊研究》创刊25周年感悟.《中国科技期刊研究》.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5年10期.马智.[3].《中国科技期刊研究》论文被WebofScience数据库引用分析.《中国科技期刊研究》.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4年9期.鲍国海.[7].《新疆医科大学学报》被“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收录的启示.《中国科技期刊研究》.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3年4期.周芳.[8].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网站建设现状.《中国科技期刊研究》.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1年5期.程维红.任胜利.路文如.严谨.王应宽.方梅.[9].《电力系统自动化》和《高电压技术》入选“第2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电力系统自动化》.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EI收录EI.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1年24期.[10].中国科技服务业区域非均衡发展及影响因素研究.《科技管理研究》.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6年1期.张清正.魏文栋.孙瑜康.二、中国科技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1].中国科技创新政策与WTO规则一致性研究.作者:李晓雪.世界经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3(学位年度)[2].中国科技安全问题研究.被引次数:2作者:商健霞.国际政治电子科技大学2006(学位年度)[3].中国科技市场成熟度研究.作者:吴腾宇.政治经济学中国政法大学2013(学位年度)[4].杨振宁的中国科技发展观.作者:叶俊.科学技术哲学广西大学2007(学位年度)[5].中国科技证券公司变革管理研究.作者:吴洪伟.工业工程重庆大学2005(学位年度)[6].中国科技期刊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被引次数:7作者:王丽莲.公共管理上海交通大学2009(学位年度)[7].全球化时代的科技外交:理论与实践.被引次数:2作者:李萌.国际关系上海交通大学2009(学位年度)[8].“中国科技梦”的历史形成及实现路径研究.作者:尹雯.科技哲学合肥工业大学2015(学位年度)[9].新时期中国科技人才政策评析.被引次数:6作者:李明.科技哲学东北大学2008(学位年度)[10].清代中期中国科技形象变迁的知识建构论分析.作者:梁俊娜.科学技术哲学广西大学2010(学位年度)三、相关中国科技论文外文参考文献[1]4350WquasicontinuouswaveoperationofadiodefacepumpedceramicNd:Y AGslablaser. JunchiChenJiangLiJialinXuWenbinLiuYongBoXiqiFengYitingXuDongliangJian gZhongzhengChenYubaiPanYadingGuoBiaoYanChangGuoLeiYuanHongtaoYuanYany ongLinYunshengXiaoQinjunPengWenqiangLeiDafuCuiZuyanXu《Optics&LaserTechnology》,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4[2]FoundingoftheChineseAcademyofSciences''InstituteofComputingTec hnology.ZhangJiuchunZhangBaichun《IEEEannalsofthehistoryofcomputing》,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071[3]Expressionofthe1Ax1transgeneinaneliteChinesewheatvarietyandits effectonfunctionalproperties.Wang,YueshengLi,YinZhang,LiGao,XuanMiao,YingjieWang,ChengYang,Guangxi aoShewry,PeterR.He,Guangyuan 《JournaloftheScienceofFoodandAgriculture》,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01[4]Measuringsciencetechnologyinteractionsusingpatentcitationsanda uthorinventorlinks:AnexplorationanalysisfromChinesenanotechnology. Wang,G.Guan,J.《Journalofnanoparticleresearch:Aninterdisciplinaryforumfornanoscales cienceandtechnology》,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112[5]Simultaneoussaccharificationandfermentationofbrokenrice:anenzy maticextrusionliquefactionpretreatmentforChinesericewineproduction. HongyanLiAiquanJiaoXuemingXuChunsenWuBenxiWeiXiutingHuZhengyuJinYaoqi Tian《Bioprocessandbiosystemsengineering》,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38[6]Extractionofshikimicacidfromchinesestaraniseusingflashcolumnch romatographyonamolecularlyimprintedpolymercolumn.Xue,M.Wang,Y.Meng,Z.Zhang,W.Wu,Y.Jiang,S.《Journalofliquidchromatographyandrelatedtechnologies》,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317/20[7]Multinanomaterialelectrochemicalbiosensorbasedonlabelfreegraph enefordetectingcancerbiomarkers. BingJinPingWangHongjuMaoBingHuHonglianZhangZuleChengZhenhuaWuXiaojunB ianChunpingJiaFengxiangJingQinghuiJinJianlongZhao《Biosensors&Bioelectronics:TheInternationalJournalfortheProfessi onalInvolvedwithResearch,TechnologyandApplicationsofBiosensersandRela tedDevices》,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4[8]Largescalecollectionandannotationofgenemodelsfordatepalm(Phoen ixdactylifera,L.).Zhang,G.Pan,L.Yin,Y.Liu,W.Huang,D.Zhang,T.Wang,L.Xin,C.Lin,Q.Sun,G.Ba Abdullah,M.M.Zhang,X.Hu,S.AlMssallem,I.S.Yu,J.《PlantMolecularBiology》,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26[9]EctopicexpressionofwheatTaCIPK14,encodingacalcineurinBlikeprot eininteractingproteinkinase,conferssalinityandcoldtoleranceintobacco. Deng,XiaominZhou,ShiyiHu,WeiFeng,JialuZhang,FanChen,LihongHuang,ChaoL uo,QingchenHe,YanzhenYang,GuangxiaoHe,Guangyuan 《Physiologiaplantarum》,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33[10]Highlysensitiveenumerationofcirculatingtumorcellsinlungcancer patientsusingasizebasedfiltrationmicrofluidicchip.Huang,T.Jia,C.P.JunYangbSun,W.J.Wang,W.T.Zhang,H.L.Cong,H.Jing,F.X.Ma o,H.J.Jin,Q.H.Zhang,Z.Chen,Y.J.Li,G.Mao,G.X.Zhao,J.L.《Biosensors&Bioelectronics:TheInternationalJournalfortheProfessi onalInvolvedwithResearch,TechnologyandApplicationsofBiosensersandRela tedDevices》,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4四、中国科技论文专著参考文献[1]传承城市记忆,今昔和谐共生中国科技会堂改扩建工程的思考.窦志,2012建筑创作方法与实践论坛暨2012年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学术年会[2]《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9年部分退稿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王经武,2009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期刊编辑研究会第19次学术研讨会[3]解析中国科技新闻传播在塑造国际科技形象中面临的问题.张晶,2008第六届亚太地区媒体与科技和社会发展研讨会[4]2012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9]创新驱动数字转型追求卓越服务科技第九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大会报告主要创新观点综述.田甜.俞志华,2014第十二届(2014)全国核心期刊与期刊国际化、网络化研讨会[10]守住生存底线——中国科技报发展的远景思考.傅爱军,2002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七次学术年会暨第五届全国科技传播研讨会。
学术期刊影响力评价方法研究

学术期刊影响力评价方法研究蒋勇青;齐萍【摘要】首先从定性评价、定量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三个方面构建学术期刊影响力评价方法体系,其中定性评价的主要方法是同行评议,定量评价包括单指标评价和多指标客观评价,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价包括多指标主客观评价和组合评价.然后对各种评价方法及相应的评价指标进行介绍并举例说明.最后分析了目前我国学术期刊影响力评价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给出思考与建议.【期刊名称】《中国软科学》【年(卷),期】2017(000)003【总页数】8页(P178-185)【关键词】学术期刊影响力;评价方法;组合评价;指标体系【作者】蒋勇青;齐萍【作者单位】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北京100038;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北京10003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350学术期刊是学术研究成果和学术传承的主要载体,是推动学术创新和理论创新的重要平台。
学术期刊的影响力是指期刊在一定时期内发表的学术研究成果,在某段时间内促进相关学术研究与应用之发展的能力。
这种能力本源上产生于文献的学术价值与应用价值的大小,但也受该段时间内社会对期刊的认知水平与认同程度、期刊内容的多样性,以及期刊自身及其相关渠道的传播与扩散能力等因素制约。
对学术期刊的影响力进行科学评价,有利于提升学术期刊的内在质量,促进期刊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是学术评价研究的重要课题。
2016年7月11日,汤森路透公司宣布出售旗下SCI、TI等数据库,引起国内外学术界高度关注,一方面透射出期刊影响力评价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也将引起国内学术界的思考,摆脱对国外期刊评价体系的依赖、建立国内自有的权威评价体系势在必行。
学术期刊影响力评价方法包括定性评价、定量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三种。
定性评价主要采取专家同行评议法对学术期刊进行直接分级或排序;定量评价包括单指标评价、多指标综合评价和组合评价;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方法,是由行业专家对多指标综合评价或组合评价的结果进行评审,纠正评价结果。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简介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The key magazine of China technology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出版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又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学科范畴主要为自然科学领域,是目前国内比较公认的科技统计源期刊目录。
因其受科技部委托,带有官方色彩,权威性名列国内首位。
目录1.评价统计源期刊即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统计用期刊。
从1980年起,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简称中信所),受国家科委委托每年对SCI、EI、ISTP收录的中国论文、对被选作统计用的中国科技期刊上的论文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统计结果作为国家正式统计数字向社会发布。
被中信所选作统计用的中国科技期刊简称为统计源刊或统计源。
统计源每年约1200种左右,而且每年有所变动,统计源期刊的选择确定因照顾了学科及地区平衡,学术水平要求不如学科核心刊。
2.选刊2.1选刊标准源期刊的选刊标准有17项,它们是:(1)总被引频次;(2)影响因子;(3)年指标;(4)自引率;(5)他引率;(6)普赖斯指数;(7)引用半衰期;(8)被引半衰期;(9)老化系数;(10)来源文献量;(11)参考文献量;(12)平均引用率;(13)平均作者数;(14)地区分布数;(15)机构数;(16)国际论文比;(17)基金论文比.影响因子是指某一刊物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与该刊前两年发表论文总数的比值.通常,期刊影响因子越大,说明它的学术影响力和作用也越大.2.2遴选原则(1)科技“核心期刊”实行三年动态管理:三年评定一次,一次评定三年有效。
这对所有科技期刊都是一个动态激励机制。
也给科技“核心期刊”管理和评定办法的进一步改进留有一定空间。
(2)严格科技“核心期刊”学科领域总量指标限制:同一学科领域最多一两种“核心期刊”,宁缺勿滥,使评定出来的“核心期刊”真正起到该学科领域的风向标作用。
(3)确保学术专家对科技“核心期刊”评定的权威性:在期刊管理部门的组织下成立科技“核心期刊”评定动态专家委员会,某个学科领域的科技期刊的学术水平如何,一定要是科学学术专家说了算,不能由期刊管理部门独家评定。
领跑者5000——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平台(F5000)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 44(2) 200本文引用:韦湘, 宁佩珊, 程勋杰, 胡国清. 1990—2016年不同发展水平国家≥70岁人群疾病负担趋势分析[J].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 44(2): 193-200. DOI:10.11817/j.issn.1672-7347.2019.02.012Cite this article as: WEI Xiang, NING Peishan, CHENG Xunjie,HU Guoqing. Disease burden among people aged 70 years or older incountries with different developmental levels from 1990 to 2016[J].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Medical Science, 2019, 44(2):193-200. DOI:10.11817/j.issn.1672-7347.2019.02.012and middle-income countries: a cross-sectional analysis[J]. Lancet,2014, 384: S6. [17] Forouzanfar MH, Afshin A, Alexander LT, et al. Global, regional, and national comparative risk assessment of 79 behavioural, environmental and occupational, and metabolic risks or clusters of risks, 1990—2015: a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5[J]. Lancet, 2016, 388(10053): 1659-1724.[18] 李镒冲, 刘世炜, 王丽敏, 等. 1990年与2010年中国慢性病主要行为危险因素的归因疾病负担研究[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5, 49(4): 333-338. LI Yichong, LIU Shiwei, WANG Limin, et al. Burden of disease attributable to main behavioral risk factor of chronic diseaseinactivity in China, 1990 and 2010[J]. Chinese Journal of PreventiveMedicine, 2015, 49(4): 333-338.[19] Michel JP, Newton JL, Kirkwood TB. Medical challenges of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a longer life[J]. JAMA, 2008, 299(6): 688-690. (本文编辑 彭敏宁) 领跑者5000——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平台(F5000)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科技期刊的发展,提高其整体水平,更好地宣传和利用我国的优秀学术成果,起到引领和示范的作用。
国内统一CN期刊号查询

国内统一CN刊号查询刊物或刊号,自己根据刊物名到下列网站查询: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右侧新闻机构查询中国期刊网(/bjb/abjbzydy.htm)中国知网(/grid20/Navigator.aspx?id=1)邮发代号查询网站(/newbaokan/baokan/)查询认可。
由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清华同方光盘股份有限公司主办的<中国期刊网阵>是目前国内最有权威的、也是信息量最大的查询站点之一,通过该网站的查询系统,也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核实期刊的合法性。
一、关于合法期刊与非法期刊合法期刊分为正式期刊和非正式期刊,正式科技期刊是由国家新闻出版署与国家科委在商定的数额内审批,并编入“国内统一刊号”,办刊申请比较严格,要有一定的办刊实力,主编与副主编必须由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担任,对编辑人员的素质名额都有一定的要求,正式期刊有独立的办刊方针。
非正式期刊是指通行政部门审核领取“内部报刊准印证”作为行列内部交流的期刊(一般只限行业内交流不公开发行),也叫做“内刊”,它也是合法期刊的一种,一般正式期刊都经历过非正式期刊过程。
非法期刊系没有通国家新闻出版署和国家科委批准也没有注册为“内部刊物”的非法出版物,以营利为首要目的,收取高额的版面费,在技术上和政治上不负责任,不能在国内公开发行或内部发行,它们通常是在国外花300元购买一个ISSN刊号来欺骗教师。
二、关于期刊刊号问题凡通过新闻出版署和国家科委审批的正式期刊均编入了“国内统一刊号”,正式期刊的刊号是由国际标准期刊号(ISSN)和国内统一刊号(CN)两部分组成,“CN”是中国国别代码,缺少“国内统一刊号”或“内部报刊准印证”都可认为是中国国内的非法期刊,国家不认可,也不准在中国国内发行。
正刊:编辑部正规发行的杂志,与市场同步。
增刊:在发行正刊之余发行的刊物。
论文集:由某些出版社出版的论文集合。
三、识别公开发行的正式期刊方法国内公开发的期刊允许在国内外发行,有国内统一刊号,其刊号结构式为:CN报刊登记号/分类号,只有ISSN国际刊号而无国内统一刊号不允许在国内公开发行,有的虽印有CN(HK)或CNXXX(HK)/R这不是合法的国内统一刊号需注意,正式期刊一般有国内主管单位,并有详细的通信地址和印刷出版地都在国内,除自办发行外大多通过邮局征订和发行,故常常有邮发代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Statistical Data of Chinese S&T Papers
(3)
2016
中国国內科技论文产出状况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2016年10月12日
目录
一、《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收录论文情况-1-
二、国内论文学科分布状况-1-
三、国内论文地区分布状况-2-
四、国内论文的机构分布-2-
五、国际合著情况-3-
六、社会科学领域论文分布情况-4-
七、各地区论文、专利数与R&D经费对照-5-
八、各类机构产出论文的影响-6-
一、《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收录论文情况
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是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在1987年建立的,收录我国各学科重要科技期刊,即“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2015年CSTPCD收录2358种中国自然科学领域和社会科学领域的科技期刊,它们共发表以我国作者为第一作者的论文56.95万篇。
2015年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收录中国科技人员与其他国家(地区)作者合著论文5228篇。
二、国内论文学科分布状况
2 农学132123
3 地学100551
4 电子、通讯与自动控制97102
5 计算技术88200
6 中医学84984
7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67599
8 环境66987
9 生物学62455
10 基础医学60551
2 计算技术32145
3 电子、通讯与自动控制26138
4 农学22160
5 中医学20788
6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18225
7 基础医学17952
8 环境科学14785
9 冶金、金属学13987
10 地学13889
三、国内论文地区分布状况
2 江苏173201
3 广东121479
4 上海113484
5 陕西91067
6 浙江86508
7 湖北86485
8 山东80242
9 四川72521
10 辽宁65920
2 江苏52462 44901
3 上海34781 28685
4 广东33666 29390
5 陕西29679 26895
6 湖北29350 24714
7 四川25572 22714
8 浙江25156 21788
9 山东24821 22198
10 辽宁22354 19889
四、国内论文的机构分布
医疗机构78152 13.6
研究机构61881 10.8
公司企业22452 3.9 注:医疗机构论文数不包含高等院校附属医院发表的论文。
五、国际合著情况
2015年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收录中国科技人员与其他国家(地区)作者合著论文5228篇,占全部论文的0.9%。
在5228篇国家合著论文中,有4444篇(85%)是中国作者作为第一作者发表;有784篇(15%)是由海外作者作为第一作者发表。
2 日本437 8.4
3 英国417 8.0
4 加拿大288 5.5
5 澳大利亚273 5.2
6 德国210 4.0
2 地学13889 2.03
3 计算技术32145 0.87
4 生物学1370
5 1.81
5 电子、通讯与自动控制26138 0.91
6 土木建筑12795 1.48
2 江苏419 0.80
3 上海416 1.20
4 广东339 1.01
5 湖北217 0.74
6 陕西198 0.67
研究机构153 2.9
公司企业78 1.5
六、社会科学领域论文分布情况
自2005年起,我们开展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交叉领域期刊论文数据的统计工作。
从2015年开始,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扩展到社会科学领域。
2015年度收录社会科学论文共8.12万篇。
3 政治、法律9984
4 文学4664
5 哲学4084
6 社会科学总论3537
7 历史3445
8 艺术2911
9 语言文字1977
马克思主义737
七、各地区论文、专利数与R&D经费对照
注:“国际论文”指SCI收录的我国科技人员发表的论文数
“国内论文”指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研制的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收录的论文专利数据来源:2015年国家知识产权局统计数据
R&D经费数据来源:2013、2014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
八、各类机构产出论文的影响
2015年度国内论文被引用次数较多的高校
排序单位被引用次数论文数量增长趋势%
1 上海交通大学26749 -4.47%
2 北京大学26118 -5.18%
3 首都医科大学22002 6.32%
4 浙江大学20892 -10.77%
5 中南大学18045 -6.63%
6 华中科技大学16995 -13.85%
7 中山大学16575 -8.28%
8 清华大学16320 -6.03%
9 四川大学15325 -5.21%
10 同济大学15195 -8.30%
11 南京大学14928 -8.20%
12 复旦大学14387 -6.52%
13 吉林大学12574 -9.99%
14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12538 -5.97%
15 武汉大学12527 12.32%
16 中国地质大学11931 -6.93%
17 中国石油大学11418 -5.00%
18 重庆大学11216 -13.93%
19 中国矿业大学10883 -6.53%
20 南京医科大学10078 44.06%
注:国内论文被引用是指:1988-2015年发表的论文在2015年被引用
7
中国国內科技论文产出状况
2015年度国内论文被引用次数较多的研究机构
排序单位被引用次数论文数量增
长趋势%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7177 -1.00
2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6466 2.10
3 中国中医科学院6259 -3.47
4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4397 1.59
5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3879 16.67
6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3832 8.43
7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3813 -6.49
8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3324 -14.73
9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621 -4.72
10 军事医学科学院2537 -5.77
11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2487 11.70
12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2482 12.85
13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2426 -11.38
14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2293 -48.43
15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2113 -18.65
16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2104 -12.94
17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2080 12.80
18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2016 19.35
19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1901 1.35
20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1870 1.80
8 2016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
2015年度国内论文被引用次数较多医院
排序单位被引用次数论文数量增
长趋势%
1 解放军总医院8670 -15.90%
2 北京协和医院5748 -13.93%
3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5602 -5.35%
4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4178 -16.69%
5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3843 -13.19%
6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3630 -14.21%
7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3614 -22.13%
8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3522 -8.76%
9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3509 -14.92%
10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3231 -16.48%
11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3213 -0.31%
12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3134 -10.64%
13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3094 3.96%
14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3041 -15.46%
15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984 -21.65%
16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875 1.35%
17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2861 -4.81%
18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834 -26.97%
19 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2821 0.85%
20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2661 -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