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课《如何欣赏建筑艺术》

合集下载

《如何欣赏绘画作品》ppt课件

《如何欣赏绘画作品》ppt课件

12
作品中的事物是什么样的?
——分析
从作品的造型、 构图、光线、 色彩、空间等 方面。
13
艺术家为什么要这样画?通过 这样的形式要表达什么观念?
———解释
14
这是一幅好作品吗?
——评价
15
总结
欣赏和评价一幅绘画作品, 按照 描述、分析、解释、评价 四 个步骤来进行是有效的方法之一, 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欣赏和理解绘画 作品。
16
《筛谷的妇女》油画 库尔贝(法国) 《拾穗》 油画 米勒 (法国)
17
练一练(小组内交流)
同样是 表现农民劳作 的场景,两位 画家所表达的 想法一样吗? 运用描述、分 析、解释、评 价的方法欣赏 《拾穗》。
按照 描述、分析、解释、 评价 四个步骤来进行
18
小结《拾穗者》
1.描述
描绘的是秋季 收获后,人们从地里 拣拾剩余麦穗的情景。 画面的主体是三个弯 腰拾麦穗的农妇而已, 背景中是忙碌的人群 和高高堆起的麦垛。
张大千早年即画荷花,画法多以明 代画家徐渭画法为多,中年时是半工半 写者多,到了晚年最擅长的泼彩半抽象 手法来画荷花。
张大千 《泼彩荷花》
27
单 位: 南雄市水口中学 时 间: 2016年12月29
• 描述 • 分析 • 解释 • 评价
四个步骤来进行
9
什么是描述、分析、解释、评价?
阅读教材40页,了解这四个 概念。
10
说 你 在仔 画细 中观 看察 到这 了幅 什画 么, ?说

《筛谷的妇女》油画 库尔贝 (法国)
11
把你在画中看到的内容用自己 的语言描述出来。
——描述
画家细致的描绘 了一个普通的劳 动场面,画中有 三个人:左边、 右边、中间人物 都在做什么?学 生根据人物动态, 来加以描述。

美术欣赏现代建筑作品教案

美术欣赏现代建筑作品教案

美术欣赏现代建筑作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现代建筑的发展历史和特点;2. 学习欣赏现代建筑作品,提高审美能力;3. 培养学生对现代建筑的兴趣和热爱;4. 提高学生对建筑艺术的理解和认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现代建筑的特点和代表作品;2. 如何欣赏现代建筑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三、教学内容1. 现代建筑的发展历史和特点现代建筑是20世纪以来的建筑风格,其特点是注重功能性、结构性和材料性,追求简洁、明快、抽象的表现形式。

现代建筑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代表性的建筑师有勒·柯布西耶、米斯·凡·德罗、弗兰克·劳埃德·赖特等。

2. 现代建筑作品的欣赏(1) 结构美:现代建筑注重结构的表现,常常采用钢筋混凝土、玻璃等新型材料,建筑的结构形式多样,有时甚至会呈现出抽象的艺术效果;(2) 空间美:现代建筑追求空间的流动和变化,建筑内部的空间布局常常具有灵活性和开放性;(3) 色彩美:现代建筑的色彩搭配常常非常大胆和前卫,颜色的运用可以使建筑更具现代感和艺术感;(4) 功能美:现代建筑注重功能性,建筑的功能布局和使用要符合人们的实际需求,这也是现代建筑的一大特点。

四、教学过程1. 了解现代建筑的发展历史和特点通过图片、文字资料等形式,让学生了解现代建筑的发展历史和特点,引导学生思考现代建筑与传统建筑的区别和联系。

2. 学习欣赏现代建筑作品(1) 教师介绍现代建筑的代表性作品,如巴黎蓬皮杜中心、悉尼歌剧院、上海中心大厦等,让学生了解这些建筑的设计理念和特点;(2) 学生观看现代建筑作品的图片和视频,通过讨论和交流,让学生理解现代建筑的结构美、空间美、色彩美和功能美;(3) 学生分组进行现代建筑作品的欣赏和分析,每组选择一座现代建筑作品进行深入研究,并向全班进行展示。

3. 提高审美能力(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建筑,让学生用现代建筑的审美标准去欣赏和评价建筑;(2) 学生进行现代建筑作品的写生和创作,通过亲身体验,提高学生对现代建筑的理解和认识。

人美版七---九年级美术知识点

人美版七---九年级美术知识点

人美版七年级上册知识点1、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石窟是:敦煌莫高窟我国的四大石窟分别是敦煌莫高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甘肃天水的麦积山石窟。

第一课:在美术世界中遨游1、美术,又称造型艺术。

按其存在形态与用途可分绘画、雕塑、工艺美术、设计艺术、和建筑艺术等门类。

2、绘画,是在平面上绘制形象的艺术。

按作画材料分为中国画、油画、版画、水彩画、水粉画、等画种。

从着色角度上分为素描和色彩画。

从题材角度分为人物画、风景画、静物画、风俗画、历史画等。

3、雕塑,是用固体材料制作的占有三维空间的实体艺术。

从形态和可观赏的角度分为圆雕、浮雕和透雕;从材料上分有泥雕、石雕、木雕、金属雕塑和各种新型材料雕塑。

4、工艺美术,是指以美术技巧制成的各种与实用相结合并欣赏价值的工艺品。

一般分两类:一是日用工艺,二是陈设工艺。

5、油画《父亲》的作者是:罗中立;6、《出水芙蓉图》属于:中国画;中国画,作者,佚名。

7、《红蓝椅》的作者是:里特维尔德;8、《大禾人面方鼎》是商代的9、《家庭组》雕塑1950亨利.摩尔(英国)10、故宫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的木结构古建筑群。

第二课:手绘线条图像---会说话的图画1、手绘线条图像的功能包括:叙事、说明、交流、记录、抒情;2、手绘线条图像常用指示线、箭头、排列、循环等方法。

第三课:大家动手做条龙1、龙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象。

龙的制作只要分为身体和头两部分。

2、有关赛龙舟的中国传统节日是:端午节第四课:生肖的联想1、雕塑《公牛头》的作者是:毕加索;第五课:大自然的色彩1、美术所讲的三原色是指:红黄蓝;三间色是:绿、橙、紫。

2、明亮的光是由不同的波长的七种色光组成的,3、调子:一副作品或一个环境中往往存在多种色彩,他们之间形成的整体关系构成色彩的调子,称为“调子”。

4、油画《喜鹊》的作者是法国著名画家:莫奈;5、《姐妹的池塘》的作者是法国画家:塞尚;6、《高原的歌》的作者是是中国当代著名画家:詹建俊;第七课:色彩与生活1、色彩的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

人美版七年级下册的美术教案

人美版七年级下册的美术教案

人美版七年级下册的美术教案人美版七年级下册的美术教案篇一:人美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课题《格尔尼卡》1课时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美版七年级第一课的内容,多采用了探究性的学习方法,向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图片资料,引导学生重点分析、认识作品的艺术语言。

油画《格尔尼卡》是西班牙画家毕加索作于20世纪30年代的一幅具有重大影响及历史意义的杰作。

画中表现的是1937年德国法西斯疯狂轰炸西班牙小城格尔尼卡的暴行场面。

毕加索运用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绘画的形式,以变形、象征和寓意的手法描绘了在法西斯兽行下,人民惊恐、痛苦和死亡的悲惨情景。

表达了毕加索对法西斯战争罪恶的愤怒之情。

《格尔尼卡》一画激起了国际舆论对法西斯罪恶行径的强烈谴责。

本课时教学通过对《格尔尼卡》一画的欣赏,帮助学生对毕加索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绘画的理解,学习毕加索运用变形、象征和寓意的手法来表达自己的强烈情感,学习毕加索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美好品质。

二、学情分析:本课的学习对象为初一年级的新生,他们的美术理论知识掌握的较少,缺乏一定的欣赏方法的指导,甚至仍然用像不像来评价作品,加上欣赏时不会结合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作者的艺术风格来分析,所以常常看不懂,看不出好在哪,甚至还认为“难看”。

因此在备课的过程中我尽量从学生能接受的程度出发来有效化解本课的教学难题。

把对《格尔尼卡》的欣赏更多地围绕在美术创作的本意上来,即毕加索是怎样创造性的应用立体主义这一形式来充分表现战争这一主题。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欣赏作品《格尔尼卡》,理解象征性和立体主义结合的表现形式。

认识毕加索的艺术风格、创作背景时代、生平以及主要的美术作品。

2、能力目标:感受艺术大师的创造性思维,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对象征性绘画的欣赏能力。

3、情感目标:体会爱国、爱和平的主题思想,培养正确的审美情趣和追求正义与公正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感受画家通过抽象的艺术语言所表达对法西斯暴行的愤怒之情。

八年级上册美术学案第十四课

八年级上册美术学案第十四课

《如何欣赏绘画作品》教案教材分析:古今中外,风格各异,为数众多的绘画作品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但如何欣赏和评价一幅绘画作品呢?本课的主要目的就是引导学生按照描述、分析、解释、评价四步骤来进行是有效的方法之一,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欣赏和理解绘画作品。

教学目标:1、了解作品的人物神态和艺术表现形式。

2、使学生在思想上获得教益的同时,审美能力得到提高。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指导学生欣赏、分析作品内容。

难点:指导学生体会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教学准备:课件、多媒体等。

教学过程:1、导入课题。

教师以中国绘画作品为例,欣赏绘画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也就是人物画,揭示本课课题。

2、欣赏作品。

(1)教师让学生欣赏油画作品《贫农的儿子》。

(2)教师向学生介绍作品的内容。

(3)学生通过课件看图片,对人物的动态和表情发表自己的看法。

(举手发言)3、深入分析。

(1)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知道这幅作品美在哪里吗?(2)教师从人物神情、动态、色彩等方面进行评价。

4、作品分析。

(1)让学生欣赏中国画《悄悄话》,对作品内容进行分析。

(2)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

(如:通过一老一少对比产生美、人物形态美等。

)5、学生练习。

(1)教师展示课件中的一幅绘画作品,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欣赏评价。

(2)请学生上讲台阐述自己的评析观点。

(3)教师进行点评。

6、拓展。

(1)深入了解绘画的欣赏方法和技巧。

(2)课后空余时间参加画展,提高自己的欣赏能力。

五年级上册第十四课

五年级上册第十四课

五年级上册第十四课
五年级上册第十四课是《圆明园的毁灭》,主要内容为: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

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

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

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

他们把园内凡是能
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

大火连烧三天三夜,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

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建筑艺术欣赏教案

建筑艺术欣赏教案

建筑艺术欣赏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建筑艺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培养学生对不同建筑风格的欣赏能力;(3)提高学生对建筑艺术历史的认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建筑艺术的特点;(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3)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感受建筑艺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建筑艺术的热爱和尊重;(2)提高学生对我国建筑艺术的自豪感;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建筑艺术的基本概念、特点和不同风格。

难点:培养学生对建筑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观念。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收集各类建筑艺术图片、视频等资料;2. 学生准备:预习相关建筑艺术知识,准备参与课堂讨论。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展示一幅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图片,引导学生关注;(2)提问:“你们认为这幅建筑有什么特点?它属于哪种建筑风格?”2. 自主学习:(1)学生根据预习内容,了解建筑艺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学生分析不同建筑风格的典型代表,分享自己的观点。

3. 课堂讨论:(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自己喜欢的建筑风格及原因;(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全班交流分享。

4. 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我国具有代表性的建筑案例,如故宫、长城等;(2)学生分析这些建筑的艺术特点和历史价值。

5. 实践活动:(1)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环境,观察身边的建筑,分析其特点和风格;(2)学生将自己的观察成果以报告、绘画等形式展示给大家。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建筑艺术的特点和价值。

五、课后作业1. 收集更多关于建筑艺术的相关资料,加深对建筑艺术的理解;2. 结合自己的生活,思考建筑艺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发展。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建筑艺术的基本概念、特点和不同风格的掌握程度;2. 学生在课堂讨论、实践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表现;3. 学生对我国建筑艺术的历史价值和审美观念的提升。

美术学科在中学生核心素养中的作用

美术学科在中学生核心素养中的作用

美术学科在中学生核心素养中的作用摘要:初中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五大内容: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

关键词:中学;美术;核心素养引言:中学美术学科在中学生核心素养在的作用主要有: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五个方面。

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让学生在五彩斑斓的色彩中描绘新的世界;在各具特色的美术作品中,提升自身的审美标准;在生活中提升自己的创造力,在丰富的画具中,培养自身的整体观念。

因此中学美术教学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作为一名中学美术教师,我曾经读过一篇宣传素质教育的文章,说美国有一个教育科研项目“零点计划”,是1967年,由美国哲学家纳尔逊·古德曼发起,“零点计划”(Project Zero),在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立项。

起因是美国与前苏联的科学技术竞争,研究对象是艺术教育。

这项计划的背景,是1949年苏联试验成功第一颗原子弹,比美国落后了四年,但是苏联却于1957年10月把人造卫星送上太空,这比美国早了83天,究其原因,认为是两国科技人员文化艺术素质不同,导致美国空间技术落后了。

在此之前,哲学界普遍认可和研究的对象,多限于人类的语言和逻辑符号。

以艺术为代表的表情和传播体系并未受到哲学和心理学的普遍关注。

《零点计划》,研究通过艺术教育实施智商与情商同时培养,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同时培养,这就找到了科学与艺术的共同源头。

人头脑中产生两种东西格外重要,一个是思想,一个是思维,而且思维越来越突显它的重要性。

思维落后,才是可怕的落后。

只注重理科教学也不是完美的思维教育,只注重技能教育,也不是完整的艺术教育,还不如智力教育,这种技能教育离思维教育更远了,同样也是一种落后的教育模式,我国长期以来一直实行智力教育,曾经有句口号就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由此我们的教育与他们的教育拉开了更大距离。

即我们是单轨“智力教育”,而他们是多通道“思维教育”。

人美版七---九年级美术知识点

人美版七---九年级美术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知识点1、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石窟是:敦煌莫高窟我国的四大石窟分别是敦煌莫高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甘肃天水的麦积山石窟。

第一课:在美术世界中遨游1、美术,又称造型艺术。

按其存在形态与用途可分绘画、雕塑、工艺美术、设计艺术、和建筑艺术等门类。

2、绘画,是在平面上绘制形象的艺术。

按作画材料分为中国画、油画、版画、水彩画、水粉画、等画种。

从着色角度上分为素描和色彩画。

从题材角度分为人物画、风景画、静物画、风俗画、历史画等。

3、雕塑,是用固体材料制作的占有三维空间的实体艺术。

从形态和可观赏的角度分为圆雕、浮雕和透雕;从材料上分有泥雕、石雕、木雕、金属雕塑和各种新型材料雕塑。

4、工艺美术,是指以美术技巧制成的各种与实用相结合并欣赏价值的工艺品。

一般分两类:一是日用工艺,二是陈设工艺。

5、油画《父亲》的作者是:罗中立;6、《出水芙蓉图》属于:中国画;中国画,作者,佚名。

7、《红蓝椅》的作者是:里特维尔德;8、《大禾人面方鼎》是商代的9、《家庭组》雕塑1950亨利.摩尔(英国)10、故宫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的木结构古建筑群。

第二课:手绘线条图像---会说话的图画1、手绘线条图像的功能包括:叙事、说明、交流、记录、抒情;2、手绘线条图像常用指示线、箭头、排列、循环等方法。

第三课:大家动手做条龙1、龙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象。

龙的制作只要分为身体和头两部分。

2、有关赛龙舟的中国传统节日是:端午节第四课:生肖的联想1、雕塑《公牛头》的作者是:毕加索;第五课:大自然的色彩1、美术所讲的三原色是指:红黄蓝;三间色是:绿、橙、紫。

2、明亮的光是由不同的波长的七种色光组成的,3、调子:一副作品或一个环境中往往存在多种色彩,他们之间形成的整体关系构成色彩的调子,称为“调子”。

4、油画《喜鹊》的作者是法国著名画家:莫奈;5、《姐妹的池塘》的作者是法国画家:塞尚;6、《高原的歌》的作者是是中国当代著名画家:詹建俊;第七课:色彩与生活1、色彩的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

有关《如何欣赏建筑艺术—被遗忘的中国古建筑之魂—榫卯结构》的教学设计

有关《如何欣赏建筑艺术—被遗忘的中国古建筑之魂—榫卯结构》的教学设计

有关《<如何欣赏建筑艺术>—被遗忘的中国古建筑之魂—榫卯结构》的教学设计教学对象:初二年级教学课时:一个课时教学工具:鲁班凳、斗拱模型、榫卯模型、榫卯木凳模型、PPT课件。

教学学情分析:本课为人美版初二下册第十四课《如何欣赏建筑艺术》里描述中国建筑木质结构的一小段内容,在这里我们把这段内容进行了拓展,把中国古代建筑里的榫卯结构展开了来讲。

初二的同学在认知和动手能力上已经达到了我们拼装榫卯结构的要求,遂我们可以较为轻松的完成此课。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同学们认识“榫卯结构是什么”以及榫卯结构在中国古代建筑以及家具上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榫卯结构的了解,在学生们自主完成榫卯结构家具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养成同学们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通过本课了解以及拼装榫卯结构家具后,使同学们感受到榫卯结构的独特魅力,感受到中国古代先贤智慧的渊博,从而对祖国产生由衷的热爱和敬佩。

教学重点:带领同学们认识榫卯结构以及其在古代建筑以及家具上的应用。

教学难点:带领同学们在认识榫卯结构的基础上,去组装完成榫卯结构的模型。

教学环节导入:师: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欣赏几张建筑的图片。

在观看的过程中,请大家思考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对了,绝大多数同学都指出了它是木质结构。

那大家有没有想过它是如何建造起来的,他用了何种结构。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古代建筑,去探索它神秘的榫卯结构。

生:观看图片,思考问题。

设计意图:带着思考进入课题,既能集中学生注意,又能引出主题。

新授:一、师:今天我们要来了解榫卯结构,先请一位同学帮我们念一下上面的内容。

念完后,我们知道榫卯结构多运用在古建筑上。

接着我们通过一个视频来了解榫卯在古代建筑里的独特魅力……既然今天我们要来了解榫卯结构,那肯定是不能离开木头了。

于是老师就拿出了自己的木头,(作惊喜状)有同学有可能要问老师为什么要拿出两根木头,因为它们可以敲呀,(发声)不这只是个玩笑,榫卯二字正如古代文言文的解释一般,它要分开讲解,榫是榫,卯是卯。

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知识汇总

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知识汇总

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知识汇总自学:1.《格尔尼卡》的作者是西班牙画家毕加索。

“我是依我所想来画对象, 而不是依我所见来画的。

”是(毕加索)的艺术观点。

2.《格尔尼卡》运用了象征的表现手法。

3.毕加索是西方现代美术最具创造性和影响力的大师。

他的作品受非洲黑人艺术、原始艺术、东方艺术及塞尚的影响。

1906--1907年间, 开始对绘画形式结构进行探索, 并创造出立体主义风格。

4、立体主义风格出现在1906—1907年, 《亚威农的少女》毕加索。

第一课:艺术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1.《虾》的是齐白石的中国画(写意花鸟画)。

2.《拜克托瓦尔山》是法国画家塞尚的油画风景画。

3.《夜咖啡馆》是荷兰后印象派画家梵高的油画。

4.《开国大典》是中国画家董希文的油画作品。

《长城》(中国画)现代吴冠中5.外师造化, 中得心源(张躁所说), 但这句话出自于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

造化: 大自然的意思。

第二课: 手绘线条图像---物象立体的表达1.画个圆圈像个环, 画出圆形的结构就可以表达出物体的体积。

2.立体图像比平面图形更能体现出物体的体积感和空间感。

3.手绘线条物象立体的表达方法: 表达直观感受的方法、表达结构分析的方法、表达主观理解的方法。

4.直观感受法: 把看见的都画出来, 看不到的不用画。

要求: 有一定绘画基础, 能运用透视等方法正确表现, 有一定难度。

5、结构分析法: 把物体看成透明的, 将遮挡的部分也画出来。

要求: 有美术功底, 熟悉物体结构。

难度较大一点。

6.主观理解法:根据自己对物象的理解和认识进行绘画。

怎么理解就怎么画。

要求:任何人都可以随意画, 但是想画的特别好, 需要拥有美术功底, 认真思考。

7、同类色:色相性质相同, 色度有深浅变化。

特点:柔和, 温馨, 统一, 和谐。

第三课: 同类色与邻近色1.同类色指色相性质相同, 但色度有深浅之分。

2、色相环中相距60度, 或者相隔三个位置以内的两色, 互为邻近色关系。

第14课人性的崛起文艺复兴美术(课件)人教版高中美术必修《美术鉴赏》

第14课人性的崛起文艺复兴美术(课件)人教版高中美术必修《美术鉴赏》
第十四课:人性的崛起 —— 文艺复兴美术
基本问题
人文主义对文艺复兴美术的影响是 什么
雅典学院(湿壁画)
文艺复兴是14至16世纪发生 在欧洲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 它以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基础, 以人文主义的兴起为特征。 人文主义者热衷于学习古希腊、 古罗马的文化遗产反对上帝主 宰一切的神权论,主张在世俗 经验而非宗教经典中探求知识。 人文主义者还坚信人的价值, 鼓励个人进取,并强调市民的 责任感与道德义务。因此,这 一时期的艺术家积极地参与城 市建设,更多地描绘世俗生活, 更热衷于表现人性。
草地上的圣母(木板油彩)
拉斐尔比达·芬奇小31 岁,
比米开朗琪罗小8岁。他兼收 并蓄,在两位前辈的影响下 发展出了独立的风格。在 《草地上的圣母》中,拉斐 尔借用了达·芬奇的构图,人 物形象却具有米开朗琪罗式 的坚实感。 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并不 排斥宗教题材,他们倾力融合 了古典文化与基督教文化, 在雕塑与绘画中注入了人性 的力量。
人性的光辉
《蒙娜丽莎》是达·芬奇 知名的作品。之前的女 性肖像通常在结婚时绘 制,多是侧面像,重视 华贵衣饰,而不在意个 性与神情的表现。达·芬 奇则用稳定的金字塔构 图,以四分之三侧面描 绘人物。
达芬奇将自己高超的绘画技巧、人文主义 思想和写实主义手法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巧妙地展现了人物性格、年龄、神态与内 心世界,使作品的思想内容复杂丰富。
古典的再生
哀悼基督(湿壁画)
人文主义者热衷于古典文化,却 不是为了回到古代,而是利用古 代的知识解决当代的问题,在古 典的价值基础上展开创新,从而 实现对古典文化的超越 乔托是文艺复兴绘画的先驱。他 融汇了古典与哥特式的绘画语言, 在构图、空间、光影与情感表达 等多个方面做出了突破性贡献。 在帕多瓦阿雷纳礼拜堂的墙壁上, 乔托绘制了38幅描绘基督生平的 湿壁画,其中《哀悼基督》是最 好的范例。

人美版八年级美术下册第14课《如何欣赏建筑艺术》PPT课件

人美版八年级美术下册第14课《如何欣赏建筑艺术》PPT课件

祈年殿内部结构
祈年殿内部采用中国传统木质结构,不用大梁或铁钉,使用
榫卯技术,用28根楠木巨柱环绕排列,与檩条、望板、斗拱、椽
子组成严密的结构体系,支撑着穹顶,形成高大的内部空间。 5
如何欣赏建筑艺术
说说祈年殿在装饰上的特点?
了解建筑之美
造型与细部
祈年殿是一座层层收进、三重檐攒尖镏金宝顶的 圆形建筑。如玉的汉白玉栏杆衬托着大殿,湛蓝的琉 璃瓦映衬在蓝天下,红色墙柱格外端庄典雅。建筑构 件上装饰着熠熠生辉的和玺彩画,庑顶藻井上描金的 龙凤图案,处处彰显着威严华贵的皇家风范。
斗拱与侧脚
24
金丝楠木不施雕绘的本色漫溢着其脱尘的雍容
25
浪漫主义建筑的童 话境界
26
四、气度
我们说一个建筑雄伟壮观,说的都是他的气度
就中国传统的建筑而言,最体现一个建筑 气度的,是它的大屋顶,大屋顶是中国木结构 建筑独有的制度。一个屋顶的做法,一方面显 示了其规格级别,一方面构成着这建筑的气度。
一、体量
什么样功能的建筑就会要求有什么样 的体量,如果把一个家居的建筑建成宗教 性建筑那样的旷大,那么必然让你失去家 居的安全感和亲和感;反之,则让你无法 感到宗教或者说权力的崇高。
14
一个水泥森林中的某幢高楼容积虽比某座 大殿容积大很多,可是后者所造成的宏大的 感官直觉必然要超过了前者。
15
16
讨论:这两座建筑在造型上有共同之处吗?
造型:都采用了不规则的几何形
美国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 建筑师:赖特
西班牙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 建筑师:弗兰克·盖里
10
如何欣赏建筑艺术
欣赏建筑之美
思考:在建筑外墙的细节处理上,谁更有特点?
美国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4《梦幻的城堡 》 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4《梦幻的城堡 》 人教新课标

人教版第三册(上册)第十四课《梦幻的城堡》美术教案课题:梦幻中的城堡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课型:造型·表现欣赏·评述教材分析:本课教学内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小学美术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十三课《梦幻中的城堡》一课,本课内容融欣赏、创作、表现为一体,在本节课前安排了《魔幻的颜色》、《万花筒》两课,使学生对颜色的性能和对称的图形有了概念性的了解,本课是在此基础上的一节创作课。

为以后《我设计的自行车》、《星空的联想》等创作画打基础。

所以本课在整体知识结构中起到了一定承上启下的作用。

让学生在观察中感受美、体验美;在创作中表现美、创造美。

本课的教学活动力图在一个自由、轻松、愉快、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进行,在赏一赏、想一想、扮一扮、做一做中,使学生从视觉、触觉感受实用美术的作用,激发学生创作表现的欲望,积极投入到学习、制作之中,同时起到美术学习的情感教育作用。

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及有创意的角色模仿,启发学生对城堡展开想象。

通过对动画片的欣赏,开拓学生思路。

2.指导学生用各种材料采用折、剪、镂、绘制等方法,创作出富有个性特点和形式感的新颖城堡。

二、教学重点:城堡剪贴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开拓思维,创作出富有个性特点和形式感新颖的梦幻城堡。

四、教学准备:教具:课件、范作、彩色卡纸、剪刀、彩笔、其他装饰材料等学具:彩纸、剪刀、固体胶、彩笔、其他装饰材料五、安全提示:1.课前认真准备好学具。

2.课上按照老师要求认真上好美术课。

3.正确使用学具并注意安全。

尤其在使用剪刀等工具时,要精神集中,注意与周围同学保持一定的距离。

4.课后妥善收拾好学具。

六、设计思路:三年级的孩子对不同材料运用已有了一定的经验,并且现在的孩子思维活跃,想象丰富、联想奇特。

在教学中,我计划采用:“观察概括城堡——欣赏梦幻城堡——变身想象城堡——探索设计城堡”一系列活动完成本课教学。

导入阶段,利用中国文字组合城堡,而后城堡立体书的出现,导出课题,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小班美术公开课教案:欣赏名家建筑画作

小班美术公开课教案:欣赏名家建筑画作

小班美术公开课教案:欣赏名家建筑画作一、教学内容本节课将重点介绍著名建筑画家所创作的建筑画作品。

通过观赏学生们将在美术欣赏的同时练习自己的创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能够辨别和欣赏著名建筑画家的代表作品。

2. 能够通过观察感知建筑画作品的构图和色彩。

3. 能够发挥自己的创意,创作出自己的建筑画作品。

三、教学重点1. 著名建筑画家的代表作品和相关背景知识。

2. 美术欣赏和创作能力训练。

四、教学难点1. 鼓励学生们发挥想象力,丰富自己的创作思想。

2. 帮助学生们将观察到的构图和色彩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

五、教学准备1. 计算机和投影仪。

2. PPT课件。

3. 画板和画笔。

4. 学生的自制建筑画。

六、教学过程1. 热身(5分钟)教师通过投影仪播放相关建筑画家的画作,并简单介绍他们的作品特点、背景和成就。

2. 导入(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们思考建筑画作品的构图和颜色,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将色彩和构图的理解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

3. 观摩(2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们欣赏著名建筑画家的代表作品,并帮助他们理解作品的构图和色彩运用。

4. 创作(30分钟)学生们根据自己对建筑画作品的感知和理解进行创作,教师在旁协助他们解决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5. 展示(20分钟)学生们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观看,欣赏彼此不同的创作思路和风格。

六、教学总结(10分钟)教师简单总结本次公开课的主要内容和目标,并对学生们的创作和表现进行表扬。

同时,指出他们需要进一步加强的能力和知识点。

七、作业布置要求学生们继续创作建筑画作品,并在下一节课展示自己的作品。

同时,还需要他们写出自己对建筑画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们欣赏和创作建筑画的能力,学生们积极参与,创作出了不少优秀的作品。

但是,在展示环节,有一些学生表现得有些胆怯,需要在下一节课中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

幼儿美术教案:欣赏漂亮建筑的多彩世界

幼儿美术教案:欣赏漂亮建筑的多彩世界

幼儿美术教案:欣赏漂亮建筑的多彩世界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幼儿将会学会欣赏不同建筑风格的美,同时通过画画来表达自己眼中最美的建筑,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意思维,培养观察美的好习惯,增强幼儿对世界的认识和体验。

二、教学内容1.欣赏从古到今不同的建筑风格2.谈论建筑美的内涵和表现形式3.利用绘画形式表达自己眼中的最美的建筑三、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通过一段短片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观看一段关于世界各地不同建筑风格的短片,让幼儿们对不同建筑风格的美有初步的认知和了解。

2.欣赏环节:认识世界各地不同建筑风格老师向幼儿们介绍从古到今不同的建筑风格,如中国古代建筑、欧式建筑、现代化建筑等。

同时,老师通过展示一些著名的世界名建筑,如埃菲尔铁塔、金字塔、自由女神像等强调不同建筑风格的美,引发幼儿们对建筑美的兴趣和认识。

3.谈论环节:讨论建筑美的内涵和表现形式老师让幼儿们听听音乐,仔细观察一些经典的建筑,鼓励幼儿们大胆地谈论建筑美。

在讨论中,老师主动启发幼儿思考建筑美的内涵和表现形式,在引导下,幼儿能够逐渐了解建筑美的表现形式和内在含义。

4.实践环节:利用画画来表达自己眼中的最美的建筑老师让幼儿们自由发挥,画出他们眼中最美的建筑,并简单描述这个建筑的美和特点。

老师在幼儿画画的同时观察每位幼儿的想象力、创意和绘画技巧。

5.总结环节:总结本次课程教学内容在本次课程结束前,老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同时与幼儿交流本次课程的感受和体会,对于幼儿在绘画中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四、教学评价1.幼儿们可根据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意来表达自己眼中最美的建筑。

2.幼儿能够从中领会建筑美的内涵和表现形式。

3.幼儿对不同建筑风格的美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提高了他们对世界的认识和体验。

4.幼儿在画画中能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提高了他们的绘画技巧和想象力。

五、延伸活动1.利用各种材料和工具,让幼儿模拟建筑,感受一下建筑设计的乐趣。

2.通过卡片配对等游戏,加深幼儿对不同建筑风格的印象和认识。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十四课笔记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十四课笔记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十四课《圆明园的毁灭》是一篇描述圆明园昔日辉煌景观以及被侵略者践踏和破坏过程的课文。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了解到圆明园的历史背景、建筑风格和园林景观,以及它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在课文中,作者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圆明园曾经的美丽和辉煌。

圆明园是清朝皇家园林,位于北京西郊,占地约350公顷。

园内有各种精美的建筑、湖泊和山丘,是中国园林艺术的典范之一。

然而,在19世纪末,圆明园遭到了外国侵略者的洗劫和焚毁,大量珍贵文物和建筑被毁。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深刻理解到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遭受的一次巨大损失,也是国家屈辱的历史。

这篇课文提醒我们要珍惜和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勿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课后的学习中,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历史资料和文学作品,进一步了解圆明园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以及中国园林艺术的特点和魅力。

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写作、绘画等形式,表达自己对圆明园毁灭的思考和感受,培养自己的审美和创作能力。

五年级上册十四课圆明园的毁灭课堂笔记

五年级上册十四课圆明园的毁灭课堂笔记

五年级上册十四课圆明园的毁灭课堂笔记以下是五年级上册第十四课《圆明园的毁灭》的课堂笔记:一、课文概述《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描述了园明园昔日的辉煌和惨遭侵略者践踏而毁灭的经过。

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可以了解到国明园的历史地位、建筑风格和收藏文物的珍贵,以及它被毁灭的悲惨命运。

同时,课文也抒发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愤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二、毀落分析1.第一段:开筒点题,阐明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不可估量"在句子中重复出现,强调了圆明园的毁灭造成的损失大到无法计算,也从侧面突出了圆明园价值的不可估量。

2.第二段:介绍圆明园的位置和组成,以及它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园明园在北京西北郊,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因此也叫圆明三园。

此外,还有许多小园环绕在周围,形成众星拱月的布局。

.3.第三段:详细描绘圆明园内风格各异的建筑。

●园明园内的建筑汇集了各地名胜之精华,融入了中国的文化元素,并吸取了西洋建筑的风格。

建筑宏伟壮丽,金碧辉煌,玲珑剔透,美不胜收。

4.第四段:介绍圆明园内收藏的历史文物之珍贵。

●圆明园内收藏了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

这些文物数量丰富,价值巨大。

体现了圆明园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

5.第五段:讲述圆明园被毁灭的经过。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园明园。

他们掠夺了园内所有能拿走的东西,并任意破坏毁掉无法带走的东西。

为了销毁罪证,他们还在园内放火。

大火连烧三天三夜,将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化为一片灰烬。

三、点词语及解释1.不可估量:无法估计或计算,形容损失极大。

2.众星拱月:比喻许多人或事物簇拥著-个中心或核心。

3.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等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4.玲珑剔透:形容器物精致透明,结构奇巧。

5.举世闻名:全世界都知道,形容名声很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艺术是综合性艺术,与人类生活有着密切联系。
如何欣赏建筑艺术
学习建议
1.请尝试用课上所学的 欣赏建筑的方法,评价 一件你身边的当代建筑 作品。 2.未来建筑设计将更加 注重“人与自然”和谐 相融的主题。请你从这 个角度设计一座绿色生 态建筑,画出设计草图, 也可以做个小模型。
未来建筑——可以折叠的临时避难所
如何欣赏建筑艺术
了解建筑之美
结构与技术
你知道祈年殿的建筑材料是什么吗?
祈年殿鸟瞰
祈年殿内部结构
祈年殿内部采用中国传统木质结构,不用大梁或铁钉,使用 榫卯技术,用28根楠木巨柱环绕排列,与檩条、望板、斗拱、椽 子组成严密的结构体系,支撑着穹顶,形成高大的内部空间。
如何欣赏建筑艺术
说说祈年殿在装饰上的特点?
造型:都采用了不规则的几何形
美国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 建筑师:赖特
西班牙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 建筑师:弗兰克·盖里
如何欣赏建筑艺术
欣赏建筑之美
思考:在建筑外墙的细节处理上,谁更有特点?
美国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
西班牙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
细节:设计师用钛金属包裹了建筑外部,为了突出质 感,模仿了砖石上的接缝,使其凹凸有致,富于变化, 华丽绚烂。
如何欣赏建筑艺术
你喜欢下面哪座建筑? 试着杜文化艺术中心
1977年竣工
如何欣赏建筑艺术
感受建筑之美
你能用一句话来形容建筑艺术吗?
作家、学者们这样形容建筑:
雨果:“建筑是用石头写成的史书” 谢林:“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建筑师们这样形容建筑:
包豪斯学院 德国魏玛 梁思成:“建筑=科学+技术+艺术” 柯布西耶:“住宅是供人居住的机器” 贝聿铭:“建筑是一种社会艺术的形式” 赖特:“建筑,是用结构来表达思想的科学性的艺术”
如何欣赏建筑艺术
课后拓展
西班牙古埃尔公园长椅上镶嵌的陶磁片
西班牙建筑师高迪在古埃尔公园的设计上,运用大量的 陶瓷马赛克拼贴装饰,这些细节使整个公园充满了灵性和趣 味,极富东方色彩。我国也有这样装饰的建筑,用的都是价 格不菲的瓷器残片。你知道它在哪个城市吗?你能把它和古 埃尔公园的瓷片建筑进行对比分析吗?
象征与意义
祈年殿建筑是如何表达对 “天”的向往?
蓝色琉璃瓦与天空色调呼应,圆顶攥尖式的庑顶层层升高, 向中心聚拢,融入蓝天,外部台基层层收缩上举,形成强烈向 上的动势,给人步入坛内如踏祥云登临天界的感觉。圆形建筑 搭配方形外墙,也显示出中国文化“天圆地方”的宇宙观。
如何欣赏建筑艺术
欣赏建筑之美
功能与空间:
了解建筑之美
造型与细部
祈年殿是一座层层收进、三重檐攒尖镏金宝顶的 圆形建筑。如玉的汉白玉栏杆衬托着大殿,湛蓝的琉 璃瓦映衬在蓝天下,红色墙柱格外端庄典雅。建筑构 件上装饰着熠熠生辉的和玺彩画,庑顶藻井上描金的 龙凤图案,处处彰显着威严华贵的皇家风范。
祈年殿内龙凤藻井
祈年殿和玺彩画
如何欣赏建筑艺术
了解建筑之美
如何欣赏建筑艺术
欣赏建筑之美
你见过给建筑物做外观包装的吗?
在西班牙毕尔巴鄂有这样一座博物馆,它由稀有的钛金属包覆 外表,在阳光的照射下会反射出瑰丽的光芒,被称为“世界上最美 丽的博物馆”。而它的设计师就是被誉为“建筑界的毕加索”的弗 兰克· 盖里。
如何欣赏建筑艺术
欣赏建筑之美
讨论:这两座建筑在造型上有共同之处吗?
八年级美术下
14
如何欣赏 建筑艺术
如何欣赏建筑艺术
感受建筑之美
你知道下面这些建筑的名称吗?
北京天坛 雅典卫 城帕特 农神庙
雅典卫城帕特农神庙
悉尼歌剧院
北京故宫
埃及金字塔
澳门大三巴牌坊
如何欣赏建筑艺术
了解建筑之美
祈年殿
北 京 天 坛 建 筑 群
你去过天坛吗?你知道它是由哪些主要建筑组成的吗?
皇穹宇 圜丘坛
明 清
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是中国古代明清两朝皇帝 “祭天”“祈谷”的场所。天坛的主要建筑为祈年殿、皇穹宇、圜 丘坛等,由贯穿南北的丹陛桥相连接。199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确认为“世界文化遗产”。
如何欣赏建筑艺术
了解建筑之美
功能与空间
你知道祈年殿是做什么用的吗?
天坛的主体建筑是祈年殿,皇帝每年都在这里举行祭天仪式,祈 祷风调雨顺。祈年殿呈圆形,高38米,殿座就是圆形的祈谷坛,三层 高6米,与大殿是不可分的艺术整体。
皇帝祭天、纵深开阔的空间布局
想一想:我们是从哪些方面来欣赏祈年殿建筑的?
结构和技术:
传统木质结构、榫卯技术
造型与细部:
三重檐宝顶攒尖式、色彩对比、雕梁画栋
象征和意义:
建筑色彩、层层向上收进、内圆外方
现在你能理解这句话了吗?
一位法国的建筑专家在游览了天坛之后说:“摩天大厦比 祈年殿高得多,但却没有祈年殿那种高大与深邃的意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