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心理学上课讲义
最新不同类型犯罪人心理1.2.10教学讲义ppt课件
(三)未成年人主体与客观现实的矛盾 1.辨别能力和抵制能力差与不良社会影响的矛盾. 2.个人需求与客观可能性的矛盾. 3.独立性意向增强与社会约束的矛盾. 4.追求理想与客观条件的矛盾. 三、犯罪未成年人的心理特点与行为特征 (一)犯罪未成年人的心理特点 1.认识特点. (1)错误的人生观. (2)法治观念的欠缺. (3)不成熟的认知结构.
1.犯罪行为的预谋性. 2.犯罪行为的幼稚性. 3.共同犯罪较多.
❖ 4.初犯的年龄特征:
❖ 激烈的动机斗争和心理冲突 ❖ 侥幸心理 ❖ 恐惧心理 ❖ 悔恨心理 ❖ 未定型的不良个性 ❖ 受处罚后出现自暴自弃思想
二、累犯心理
❖ 1.累犯:指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完 毕或者赦免以后,5年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故 意犯罪.我国刑法还规定,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任何时候再犯都 以累犯论处.累犯具初犯所没有的,比再犯更为全面的犯罪经验.
❖ 3.累犯的行为特征
❖ 流窜作案 ❖ 谨慎性 ❖ 残忍性 ❖ 团伙性,犯罪向多方向性发展
三.惯犯心理
❖ 1.惯犯:指反复实施同类犯罪,巳惯犯、诈 骗惯犯、赌博惯犯等.不同于累犯,区别:
❖ 累犯受过法律惩罚,有监禁经验;惯犯不一定有监禁经验. ❖ 累犯不限于实施一定类型的犯罪;惯犯系指实施一定类型
3.偶犯的心理特征
❖ 不良的需要 ❖ 动机产生的瞬时性 ❖ 偏执的性格特征 ❖ 意志的两极性
4.偶犯的行为特征4.偶❖犯的冲行动为性特征
❖ 盲目性 ❖ 偶发性 ❖ 单独性 ❖ 简单性
第二节 不同年龄犯罪人的心理
一、成年人犯罪心理
1. 成年人犯罪心理的形成 ❖ 心理欲求无法满足 ❖ 心理负荷沉重 ❖ 人际关系紧张 2. 成年人犯罪心理的特点
《犯罪心理学》讲义
《犯罪心理学》讲义一、绪论1、何谓犯罪心理学?犯罪心理学是研究与犯罪有关的心理活动及其客观规律的科学。
▲犯罪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来研究犯罪人的心理活动规律。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形式的科学,犯罪人的心理在形式上与守法公民相差无几。
(如对外界信息加工的方式、人格的形成过程等。
)▲犯罪心理学中研究的犯罪人,是刑事法律意义上的犯罪人。
但是在具体的研究中,也可超越这个界限。
例如,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犯罪人,精神病犯罪人,等等。
尽管这些人由于年龄太小或严重的精神错乱不负刑事责任,因而被排除在刑事法律意义上的犯罪人之外,但犯罪心理学不能坐视不理,这些极端的情况也许是发现犯罪心理发展变化规律的有用材料。
▲犯罪心理、犯罪人格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犯罪心理学研究的犯罪人应以犯罪为中轴点向前后延伸,以便更好地通过研究揭示犯罪人犯罪心理的形成、发展和变化规律。
▲犯罪心理、犯罪行为的关系。
犯罪心理是指支配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各种心理因素,如犯罪动机、犯罪人格、犯罪思维模式、反社会的价值观念系统等等。
犯罪行为是在犯罪心理支配下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
有犯罪心理却未发生犯罪行为的人比有犯罪行为的人多出数百倍。
有犯罪心理未必导致犯罪行为的发生,犯罪行为的发生与否还涉及很多其他因素,如犯罪时机等。
在大多数情况下,犯罪行为是在犯罪人犯罪心理的支配下进行的,但也有例外,如防卫过当致人死亡。
2、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一)研究对象所涉及的行为人的范围①犯罪人。
它是指实施了犯罪行为的人,这是犯罪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②一般违法人。
是指触犯刑法,但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被认为是犯罪者,或实施了违反治安法规的行为并为治安部门所处理者。
犯罪心理学之所以把一般违法人作为研究对象,是由于以下原因:一是虽然犯罪行为与一般违法行为在法律上有比较明确的界限,但从心理机制上看,两者往往难以区分。
如盗窃的累计金额在一定数额上者才可定为盗窃罪,不足此数额者则属一般违法行为。
犯罪心理学讲义PPT课件
个体心理因素
人格特质
如冲动、攻击性、缺乏同理心等人格特 质,可能与犯罪行为的发生有关。
情绪因素
如愤怒、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可能 导致个体产生犯罪行为。
认知过程
犯罪者可能存在认知偏差,如扭曲的 道德观念、错误的价值观等,导致他 们无法正确判断是非。
心理创伤
如童年虐待、性侵犯等心理创伤可能 导致个体产生长期的心理问题,进而 增加犯罪风险。
统,提高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和效率。
虚拟现实技术在犯罪心理矫治中的应用
03
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创建模拟场景,帮助犯罪者进行心
理矫治和康复。
当前面临挑战及应对策略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在利用智能化技术时,需加强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措施,确保个 人信息和隐私不受侵犯。
伦理与法律问题
在应用智能化技术时,需遵守伦理规范和法律法规,确保技术的 合法性和正当性。
被告人心理状态评估的注 意事项
评估过程需遵循科学、客观、公正的原则, 确保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矫正阶段:个性化矫治方案设计
个性化矫治方案设计的意义
根据罪犯的心理特点和犯罪原因,设计个性化的矫治方案,提高矫治效果,降低再犯率 。
个性化矫治方案设计的原则
以罪犯为中心,综合考虑其犯罪原因、心理特点、社会背景等因素,制定针对性强、可 操作性强的矫治方案。
个性化矫治方案设计的实施步骤
包括前期准备、方案制定、实施过程监控和效果评估等步骤,确保矫治方案的顺利实施 和有效果。
未来发展趋势与挑
06
战
跨学科融合创新路径
神经科学与犯罪心理学
01
通过神经科学技术研究犯罪行为与大脑结构和功能关系,揭示
犯罪心理机制。
3第三章 犯罪心理学课件
终身。
第一节
对犯罪人的认识
第一节 对犯罪人的认识
对犯罪人的污名化
为什么难以客观公正 犯罪人特征的含义 研究犯罪人特征的意义
一、对犯罪人的污名化
给犯罪人贴标签:“十恶不赦”“丧尽天良”“不 耻于人类” 不良影响
对该类个人的群体排斥,增加了他们通过再社会化融入环
境的心理与现实成本,甚至可能据此产生对社会的仇视与 恐惧 刻板效应往往将个人特征替代整体特征,用个别案件衡量 所有案件
如何减少刻板印象?
经典回顾:罗伯斯山洞实验
1954年夏天,谢里夫等人(Sherif et al.,1961/1988)带着两组男孩去了位于俄克 拉荷马的罗伯斯洞穴公园举行夏令营。这两组小孩分别被命名为“老鹰队”和 “响尾蛇队”。每组人有自己的营地,并在那里举行一些活动,例如徒步旅行、 游泳、共同准备饭,这样过了大约一个星期。然后把两个小组的孩子放在一起, 并让他们完成一系列竞争性的活动,像篮球、足球和拔河比赛。结果发现,从一 开始,两个组的竞争就变得激烈起来,他们烧毁对方的组旗,争夺营地,一场几 乎是混乱的抢夺食物的战争也爆发了。在这样的情境下,研究者尝试了一种宣传 教育的办法,让他们互相称赞,结果没有起什么作用。接着研究者又试图让他们 在非竞争的条件下把他们组织起来,也没有起到什么作用。当这些男孩一起看电
二、为什么难以客观公正
人们区分并标签人类的差异 主流文化的观念将被标签人与不受欢迎的性格特征(即消
极的刻板印象)相联系
主流群体为了在一定程度上把“我们”从“他们”中分离 出来,将被标签的人置于独特的类别中 被标签的人经历着不公平的处境,丧失了地位和遭到歧视 被污名的程度完全视社会经济和政治权力的可得性而定, 只有一个群体有足够的影响力来左右公众对另一个群体的 态度的时候,污名才会存在
犯罪心理学讲义绪论
常毫无有效解决办法,因此大多依赖咒文、魔法或神奇的力量来
解释。
魔鬼、上帝或神奇的力量
当一个人的行为出现偏差,人们认为是魔鬼附身,须以驱魔
的方法使之痊愈。
早期哲学及医学的认识
希波克拉特(现代医学之父)认为,大脑病变是精神异常
的原因。强调生理性治疗的重要性。
柏拉图(古希腊哲学家)认为,精神异常是生理遗传决定的,
精神学家埃宾(Krafft Ebing)出版了《犯罪心理学纲
要》,标志着犯罪心理学的正式产生。
之后,意大利精神病学家、犯罪学家龙勃罗梭于
1876年出版了《犯罪人论》一书,以进化论为思想基
础,应用人类学、法律学、精神病学来研究罪犯。认
为犯罪者是人类隔世遗传的产物,是倒退到人类发展
的原始野蛮阶段的返祖现象。由此,他提出了著名的
行为的各种心理因素的总和。 “犯罪行为”是犯罪人在一定的犯罪心理影响
和支配下所实施的危害社会、触犯刑事法律的、 应受刑法处罚的各种行为的总称。
二、犯罪心理学的研究课题
1、犯罪心理结构 2、犯罪心理结构成因 3、犯罪心理形成和犯罪行为发生的机制 4、犯罪心理结构的发展变化 5、不同类型犯罪人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
之人既可为善又可为恶。
后天习俗与犯罪心理。孔子“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荀子“注
错习俗,化性起伪”,认为后天的学习可以改变个体恶的本性。
王充“习善为善,习恶为恶”。
2、关于犯罪心理预防的思想
身教胜于言教 修身自强 重视家庭预防功能 重视刑罚和教化的心理预防功能
3、关于审判心理的论述
讯问中观察被讯。《周礼》提出著名的“五听”方法,即
3、提供法官审判量刑的参考
在国外,心理学家常被法庭视为专家证人 (Expert Witness),其对于分析目击证人证 词,改进受害者及目击者回忆力,提升证词的 品质贡献甚巨。台湾精神医学专家进行的精神 鉴定工作,如生理、心理、精神检查等,对于 判定被告责任能力,了解被告诉讼能力、鉴定 证人证言能力及鉴定被害人精神障碍程度具有 关键的作用。
犯罪心理学讲义
第一章犯罪行为导论犯罪,通常被界定为违反法律法规或未作出符合法律要求的行为,在量刑定罪中将受到法律的制裁和惩处。
所以,犯罪行为是一种违反刑法条文的行为。
犯罪心理学是司法心理学的一个分支,而司法心理学本身则是司法科学中的一门学科。
术语司法总体上是指与法律和审判相关的任何问题,它包括刑法与民法。
因此,司法科学是对与法律主题与案例相关的问题、事件和事实的科学研究。
司法科学包括司法工程学、司法语言学、司法病理学、司法精神病学、司法医学和司法心理学等。
另一个常常会碰到的术语是司法实验学。
司法实验通常由政府机构发起和维持,主要是在刑事和民事案件中去研究物理证据,以便在法庭上用物理证据提供证词。
司法实验是要求研究者去考察分析在犯罪现场以及周边发现的有关物品,如隐藏的指纹、枪支炸药、火场残骸、有毒物体等,以期给法庭提供专家证言。
广义的司法心理学是指把心理学知识和研究成果广泛应用到民事和刑事司法系统中。
它包括警察心理学、犯罪心理学、矫正心理学、法律心理学、被害人服务、实施和评估青少年和成年罪犯的干预和治疗计划等领域。
犯罪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只有近百年的历史,但是对犯罪心理的探讨却由来已久。
我国古代的史书上早就有探讨犯罪心理问题的记载。
公元前11世纪,周公旦就曾对犯罪的心理原因、犯罪动机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关于人性善恶的论战,其实就是对犯罪心理形成原因的探讨。
孟子认为人皆有“恻隐”、“羞恶”、“是非”之心,有些人之所以干坏事,是因为受环境的影响。
他说:“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
”荀子则认为,人生来就有“好利”、“疾恶”、“好声色”的不良本性,只有“师法”,即进行遵守礼义法度的教育,才不会作恶。
西汉初期,董仲舒提出“性三品”说,认为“圣人”天生性善;“斗筲之徒”天生性恶;“中民”则既可为恶,也可为善,关键在于对其是否进行教化和以刑罚威胁。
可见,我国历史上许多政治思想家和学者已有关于犯罪心理的精辟见解,只是未能形成一门专门的学问。
犯罪心理学讲义
罪心理的形成及犯罪行为产生的原因、过程 和规律,研究揭露、打击、预防、矫治犯罪 的心理对策,为减少和预防犯罪提供心理学 依据的学科。
犯罪心理学讲义
二、犯罪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一)犯罪心理学是犯罪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二)犯罪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三)犯罪心理学是一门独立的边缘学科
犯罪心理学讲义
主讲:姜敏 法学院
犯罪心理学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导论 犯罪心理形成的基本理论 犯罪心理的形成及发展机制 犯罪人的心理过程 犯罪人的个性心理 与犯罪相关联的心理状态 不同类型犯罪人的心理
犯罪心理学讲义
第一章 导论
一、犯罪心理学的定义
犯罪心理学讲义
精神分析理论(心理动力学理论 )
二、人格结构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 1、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 命力。本我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本我按快乐原则行事,它不理会社会 道德、外在的行为规范,它唯一的要求是获得快乐,避免痛苦,本我的 目标乃是求得个体的舒适,生存及繁殖,它是无意识的,不被个体所觉 察。 2、自我,其德文原意即是指“自己”,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 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自我的机能是寻求“本我”冲动得以满足, 而同时保护整个机体不受伤害,它遵循的是“现实原则”,为本我服务。 3、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 内化道德规范, 内化社会及文化环境的价值观念而形成,其机能主要在 监督、批判及管束自己的行为,超我的特点是追求完美,所以它与本我 一样是非现实的,超我大部分也是无意识的,超 我要求自我按社会可接 受的方式去满足本我,它所遵循的是“道德原则”。
《犯罪心理学》讲稿
《犯罪心理学》讲稿主编罗大华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第一章导论学习时间:2学时。
教学目标:1、掌握犯罪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2、掌握犯罪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任务和学习犯罪心理学的意义;3、了解研究犯罪心理学的原则、方法和发展概况以及本书的体系构思。
重点难点:1、犯罪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2、犯罪心理学的任务。
主要内容:第一节犯罪心理学的定义和对象一、犯罪心理学的定义(一)犯罪心理学,是研究影响和支配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心理及其结构形成、发展和变化规律以及犯罪对策的心理学依据的一门学科。
(二)几个相关概念1、犯罪和犯罪人。
犯罪,是指危害社会的、触犯刑律的、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犯罪人,是指实施了犯罪行为的人。
2、犯罪心理和犯罪行为。
(1)犯罪心理,是指影响和支配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各种心理因素的总称。
包括:知、情、意、性格、兴趣、需要、动机、理想、信念、世界观、价值观、心理状态。
(2)犯罪行为,是指犯罪人在一定的犯罪心理影响和支配下所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触犯刑律的、应受刑罚处罚的各种行为的总称,包括刑法中规定的故意犯罪行为和过失犯罪行为两大类。
(3)犯罪心理与犯罪行为的区别:3点①犯罪心理具有内隐性特征,犯罪行为具有外显性特征。
心理是个黑箱,通过外在的行为来表现内在的心理状态。
②犯罪心理具有相对独立性,犯罪行为具有依存性。
有心理不一定有相关的行为,有行为一定有相关的心理依据。
③犯罪心理形成在先,犯罪行为发生在后。
(4)犯罪心理与犯罪行为的联系:3点①没有犯罪心理就没有犯罪行为。
②了解犯罪心理必先了解犯罪行为。
行为是心理的外在表现。
③犯罪行为的性质往往由犯罪心理的状况而定。
故意与过失。
(5)犯罪心理与犯罪行为的一致性:见书上的图。
(6)犯罪心理与犯罪行为的不一致情况:①结果不一致。
间接故意杀人。
②犯罪人本无犯罪动机,只是在只胁迫下不得已实施了犯罪行为,如同学去盗窃。
(三)两个原理1、犯罪心理及其结构形成、发展和变化规律。
犯罪心理学讲义
犯罪心理学讲义犯罪心理学讲义提纲第一章导论第一节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研究哪些人(一)犯罪与犯罪人1.犯罪:是指由法律规定的,危害社会、触犯刑律而应受刑法处罚的行为。
2.犯罪人:犯罪人是实施犯罪行为的人。
通常是指经过审判确定触犯刑法的人。
(二)一般违法人和虞犯1.一般违法人:虽然违反了法律,但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2.虞犯:是指有犯罪之虞的人。
根据品性和环境,预测其有较大可能犯罪的人。
(三)刑满释放和解除劳动教养人员二、犯罪行为与犯罪心理(一)犯罪行为:是犯罪人在犯罪时所实施的触犯刑律的,应受刑法处罚的各种行为的总称。
(二)犯罪心理:是影响和支配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心理因素的总称。
如犯罪动机、犯罪决意、犯罪者的团伙心理。
(三)犯罪行为与犯罪心理的关系1.犯罪心理具有内隐性,是犯罪行为发生的内因。
犯罪行为具有外显性,是犯罪心理的外部表现。
2.犯罪心理具有相对独立性,犯罪行为具有依存性,不受犯罪心理支配的犯罪行为是不存在的。
3.犯罪行为与犯罪心理具有复杂的关系。
三、犯罪心理结构1.定义:是犯罪心理因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有机而相对稳定的统一整体。
2..类型:分为故意犯罪心理结构和过失犯罪心理结构。
3.性质:它是个体发动犯罪行为的内部心理原因和根据,是犯罪人个性倾向性畸变,实质是社会心理的缺陷。
四、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什么是犯罪心理学1.狭义:是研究影响和支配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犯罪心理及其结构的形成、发展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2.广义:既研究犯罪心理形成和发展变化规律,也研究如何对付罪犯的心理。
诸如侦查心理、预审心理等。
(二)学科特点1.是犯罪学科和心理学科的一门交叉学科。
2.偏于社会科学的综合性学科。
3.既是理论学科,又是应用学科。
4.是一门或然性学科。
第二节犯罪心理学的任务一、理论方面的任务充实和丰富犯罪科学与心理科学的内容,为提高整个犯罪科学和心理科学的理论水平做出贡献。
二、实践方面的任务(一)为家庭、学校和社会提供犯罪心理学知识,有利于预防和减少犯罪,保护下一代健康成长。
第十章犯罪心理学课件
伯吉斯再犯预测表的成功或失败的期待率常模
2023/12/31
第十章
23
三、当代有影响的危险评估工具举例
(一)“犯罪人危险评估系统”(OA Sys) OA Sys是1999年4月英国监狱当局与社 区执行部门联合推出的一种罪犯危险评 估工具。
2023/12/31
第十章
24
三、当代有影响的危险评估工具举例
罪人作斗争
2023/12/31
第十章
11
(四)个体犯罪的后期控制
需要整合监管改造活动中和社会上的一切 积极因素
运用专业性的矫治措施
2023/12/31
第十章
12
第二节 犯罪危险评估
2023/12/31
第十章
13
第二节 犯罪危险评估
危险评估概述 危险评估的原理和技术
当代有影响的危险评估工具举例
危险评估工具应用中的问题
2023/12/31
第十章
42
三、如何实现心理矫治对 预防再犯的价值
(一)犯因性矫正理论
“犯因性”(criminogenic),一般解释为“犯 罪原因性的”“具有犯罪原因性质的”“起犯罪 原因作用的”
着力于解决罪犯的“犯因性”问题对于预防再犯 的意义是毋容置疑的;
不能机械地认为解决了罪犯的“犯因性”问题就
精 神 疾 病 量 表 , 简 称 PCL-R 。 该 量 表 是
Robert D.Hare于1985年设计,1991年公布
的,是以人格为对象的诊断性量表。PCL-
R可以有效地预测重新犯罪,同时可以为
干预、矫正创造条件。
2023/12/31
第十章
34
三、当代有影响的危险评估工具举例
《犯罪心理学》教学课件(全)
分析研究就是对犯罪心理发展中的某一个别的、局部 的、比较小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3.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 定量研究是指事先建立研究假设、进行严格的
研究设计,按照预定程序收集资料并进行数量化分 析,用数字或量度表述研究结果,对假设进行检验 的一种研究范式。
实证研究方法 实证主义所推崇的基本原则是科学结论的客观
性和普遍性,强调知识必须建立在观察和实验的经 验事实上,通过经验观察的数据和实验研究的手段 来揭示一般结论,并且要求这种结论在同一条件下 具有可证性。
主张将自然科学实证的精神贯彻于社会现象研 究之中,他们主张从经验入手,采用程序化、操作 化和定量分析的手段,使社会现象的研究达到精细 化和准确化的水平。
(二)犯罪心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理论基础 1、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2、犯罪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作为理论学科的犯罪心理学源流 1872年,德国的埃宾(Ebin)的《犯罪心理学纲要》 1897年,奥地利的审判官格罗斯(Gross)的《犯罪 心理学》(诞生标志) 作为应用学科的犯罪心理学源流 法国心理学家比奈(Binet)发表的《被暗示性》
返回
第三节 犯罪心理结构的模式和形态 变化
一、犯罪心理结构的模式 (一)一般模式 故意犯罪心理结构:
以犯罪需要为核心,形成从意向到行为的心理 锁链,以一定的情绪状态和能力作为引发犯罪行为 的条件。
(二)特殊模式 特点:缺少明确的故意和动机;犯罪心理不稳
定,结构不完整;犯罪目的不明确,不是为了从犯 罪行为中获益,只是为了发泄情绪等。 1.过失犯罪心理结构 2.不稳固、不完全的犯罪心理结构 3.宣泄型犯罪心理结构 二、犯罪心理结构的形态变化 (一)潜在形态 (二)恶变形态 (三)衰落形态
(2024年)《犯罪心理学》全套教学课件
发展阶段
20世纪中期以后,随着行为主义、认 知心理学等心理学流派的兴起,犯罪 心理学逐渐转向研究犯罪者的行为模 式和心理过程。
2024/3/26
5
犯罪心理学研究意义
理论意义
丰富和发展心理学理论,为犯罪行为的预防、矫治和司法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实践意义
帮助司法人员了解犯罪者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提高侦查、审判和矫治工作 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犯罪预防提供科学依据,减少犯罪现象的发生。
通过课堂教学、社会实践等多种方式,普及法律知识,提高公众 的法律意识。
强调道德教育
加强道德教育,培养公众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
推广心理健康教育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活动,提高公众的心理素质和自我调节能 力。
27
社会宣传与舆论引导
媒体宣传
利用电视、广播、报纸 、网络等媒体,宣传犯 罪心理的危害性和预防 措施。
理学的发展。
32
将研究成果应用于社会 治理、犯罪预防等领域 ,提高社会安全水平。
THANKS.
2024/3/26
33
机,揭示财产型犯罪的根源和防范措施。
14
性犯罪心理
2024/3/26
性犯罪心理特征
具有扭曲的性观念、性冲动控制障碍、自卑感等特点,往 往因性需求得不到满足或性心理变态而实施性犯罪行为。
性犯罪动机
可能包括满足性需求、追求刺激、报复他人等,这些动机 驱使犯罪者采取性侵犯、性骚扰等手段来达到目的。
性犯罪案例分析
2024/3/26
法学与犯罪心理学
法学与犯罪心理学的结合有助于完善法律制度,提高司法公正性。
31
未来挑战与发展机遇
挑战
犯罪现象日益复杂,犯 罪心理学需不断更新理 论和方法以应对挑战。
(第一章)《犯罪心理学》课件
01
物欲型与性欲型犯罪心理
两者都以追求某种欲望满足为目标,但物欲型更注重物质利益,而性欲
型则更注重性满足。
02
报复型与虚荣型犯罪心理
两者都受到某种心理挫折的影响,但报复型是为了泄愤或复仇,而虚荣
型则是为了维护或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和形象。
03
不同类型犯罪心理的相互关联
在某些情况下,不同类型的犯罪心理可能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形成一
率,维护社会安全。
06
犯罪心理学研究的未来展望
Chapter
犯罪心理学研究的挑战与机遇
挑战
犯罪心理学研究面临着数据收集困难 、研究方法的局限性以及伦理道德问 题等挑战。
机遇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 ,犯罪心理学研究将有更多的机会获 取更全面、准确的数据,并采用更先 进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
心理干预
针对被告人的心理问题,进行必要 的心理干预和治疗,帮助其回归社 会。
犯罪心理学在矫正中的应用
罪犯分类
根据罪犯的心理特征和行为表现 ,对其进行分类管理,提高矫正
效果。
心理治疗
针对罪犯的心理问题,开展心理 治疗和心理辅导,帮助其改变不
良认知和行为模式。
风险评估与预防
运用心理学原理和方法,对罪犯 进行风险评估和预防,降低再犯
02
犯罪心理的形成与发展
Chapter
犯罪心理的形成因素
01
02
03
社会环境因素
包括社会经济地位、文化 背景、教育程度、家庭环 境等,对个体犯罪心理的 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个体心理因素
如个人的需求、动机、价 值观、性格特征等,对犯 罪心理的形成和发展具有 决定性作用。
生物遗传因素
第一章犯罪心理学课件
2023/12/30
第一章
33
(三)预测犯罪行为
对社会犯罪率的预测 对社会犯罪率的预测 对具有某些社会身份特征的假设群体实施犯罪可能性
的预测 对某一具体个人犯罪可能性的预测 对犯罪人、犯罪心理的回溯性预测
2023/12/30
第一章
34
经典回顾
风险评估(亦称危险评估),是源于西方国家的司法 辅助措施,就是利用科学方法得到数据,为罪犯是否释放 、如何矫治等问题提供参考依据。较为成熟的风险评估的 方法已经从第一代仅仅依靠专家主观意见发展到了现在的 第四代综合评估手段,不但包含静态因子的测量,也重视 动态因子的考察。第五代再犯风险评估(加拿大)主要是 加入了生理水平的检测,更加全面与科学化,但是具体的 操作方法仍在发展之中。
❖ 通过对犯罪心理学学科的历史发展明确该学科的价 值
2023/12/30
第一章
2
第一章 犯罪心理学导论
学习重点
❖如何认识理解犯罪
❖犯罪行为的基本形态
❖犯罪心理学的研究理论、研究方法、研究对 象及学科性质
❖认识犯罪的不同视角
2023/12/30
第一章
3
第一章 犯罪心理学导论
章节导引
2011年6月7日,21 岁的西安音乐学院大三 学生药家鑫因犯有故意 杀人罪被执行死刑。
第一章 犯罪心理学导论
第一节 什么是犯罪 第二节 犯罪心理学 第三节 认识犯罪的视角
2023/12/30
第一章
1
第一章 犯罪心理学导论
教学目标
❖ 学习刑法关于犯罪的概念、构成,明确犯罪是一种 法律行为的内涵
❖ 建立有关犯罪心理学研究对象、学科定义、学科价 值的认识
❖ 了解如何将法律上的犯罪行为转换为犯罪心理学研 究中的可操作概念的路径
第六章犯罪心理学课件
2023/12/31
第六章
27
毒品成瘾与习惯性犯罪
吸毒成瘾的明显特征
❖生理性依赖 ❖心理性依赖 ❖戒断症状 ❖稽延性戒断综合症
2023/12/31
第六章
28
习惯与冲动控制障碍与习惯性犯罪
毒品成瘾与犯罪行为
吸食毒品
刺激中枢神经
导致幻想
激起犯罪勇气或胆量
引发攻击性犯罪行为
2023/12/31
➢ A.对遵纪守法的宣传再多,都不如严格执法(69.63%) ➢ B.应定期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增大违法成本,促使人们
自律(20.67%) ➢ C.平时多开展文明行为教育活动(9.7%)
2023/12/31
第六章
13
第二节 人格障碍类习惯性犯罪
2023/12/31
第六章
14
第二节 人格障碍类习惯性犯罪
2023/12/31
第六章
22
第三节 成瘾类习惯性犯罪
2023/12/31
第六章
23
第三节 成瘾类习惯性犯罪
毒品成瘾与习惯性犯罪
酒精成瘾与习惯性犯罪
赌博成瘾与习惯性犯罪
网络成瘾与习惯性犯罪
2023/12/31
第六章
24
毒品成瘾与习惯性犯罪
含义
“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
务院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品和精神药
第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章
29
毒品成瘾与习惯性犯罪
案例分析:
2008年上半年,家住湘阴农村的何某与瘾君子吴某结婚后,经不住毒品
的诱惑,也染上了毒瘾。为满足夫妻俩平日吸毒的开支,吴某试过做生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罪犯心理诊断的主要目的有:
1、发现犯罪心理结构的个别差异, 确定改造重点。
2、发现犯罪原因,设法予以消除。 3、发现人格特征,改造教育方法。 4、发现精神疾患,开展心理治疗。 5、发现犯罪行为倾向,加强防范控 制。
罪犯心理诊断,其效用有以下几 个方面:
1、分类处遇的依据。 2、施行矫罪犯心理诊断的概念和类型 罪犯心理诊断是运用心理测验等方 法,对罪犯的智力、气质、性格以及 整个人格状况进行考察与判断,以掌 握其心理活动特点、犯罪心理的个别 差异,为分类处遇和心理矫治打下基 础的一项专门工作。
(三)罪犯心理诊断的内容、目 的和使用
罪犯心理诊断的内容,大体上 包括四项:
1、人格特质状况。 2、产生犯罪心理的外部原因。 3、服刑期间的现实心理状况。 4、发现精神疾患。
第十七章:罪犯心理矫治
一、罪犯心理矫治的概念
(一)心理矫治的概念 是指运用心理学的原理与技术,对人的心理
与行为障碍(如心理活动中出现的轻度创伤、某 种变态心理、儿童和青少年的不良习惯动作、社 会适应障碍、品行障碍以及酗酒、吸毒、自杀等 较为严重的心理与行为问题)进行矫正和治疗。
三、罪犯心理档案的建立与运用
(一)建立罪犯心理档案的意义 (二)罪犯心理档案的主要内容 (三)应注意的问题 1、建立罪犯心理档案是一项技术性很强 的艰苦、细致的工作。 2、罪犯心理档案应全面反映罪犯的个性。 3、罪犯心理档案应具有动态性。 4、正确使用罪犯心理档案。
第三节:罪犯心理矫治技术
一、罪犯矫正教育技术 (一)说理法 1、基础性说服。 2、利益性说理。 3、策略性说理。 4、针对性说理。 (二)感化法 (三)行为训练法 (四)心理卫生与心理健康教育
二、罪犯心理咨询技术 (一)心理咨询与罪犯心理咨询的概念 1、心理咨询的概念 心理咨询是通过语言、文字等媒介,给咨询对 象以帮助、启发和教育的过程。心理咨询可以使 咨询对象的认识、情感和态度发生改变,消除其 在学习、工作、生活、疾病和康复方面的心理问 题,从而达到适应环境、恢复心理健康的目的。 2、罪犯心理咨询的概念 心理医生以及受过专业训练的监狱人民警察, 运用符合心理学原理的方法与技巧,对监狱服刑 者中因种种刺激而造成心理困惑者、情绪焦虑者 以及轻度的心理障碍者给以分析、指导、帮助、 劝告,通过双方共同讨论、找出摆脱困境、度过
(三)罪犯心理咨询的形式与内容 1、罪犯心理咨询的形式。 (1)个别咨询。 (2)团体咨询。 (3)门诊咨询。 (4)书信、宣传咨询。 (5)电话咨询。 (6)现场咨询。
2、罪犯心理咨询的内容。 (1)政策与法律方面。 (2)狱内生活方面。 (3)家庭社会关系方面。 (4)心理健康方面。
(四)罪犯心理咨询的方法与技巧 1、罪犯心理咨询的方法。 (1)在咨询模式上,由一般的心理健康咨询转 向心理社会咨询,不是单纯从罪犯躯体、生理上 寻找心理障碍的原因,而应着重从罪犯所处的社 会环境、社会因素上寻求形成心理问题的原因, 突出认知因素,加强教育性。 (2)在咨询主次关系上,由强调咨询者的主导 作用转向强调调动咨询对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通过平等探讨,依靠其自身的力量去克服困难。 (3)在咨询作用机制上,强调通过调整、改善 咨询对象的自我意识去达到咨询的目的。
(二)罪犯心理矫治的概念 罪犯心理矫治是运用心理学理论与技术,对犯
罪进行的矫正教育与心理治疗,以配合教育改造, 消除罪犯的反社会性,医治其心理障碍、人格失 调及其他精神疾患,达到恢复心理健康,重塑健 康人格,提高适应社会能力的目的。
二、开展罪犯心理矫治的必要性、可能性、 艰巨性
(一)开展罪犯心理矫治的必要性
1、由监狱押犯的情况变化所决定。
2、由导致违法犯罪的心理原因较为突出所 决定。
3、由人的意识的基本层次结构所决定。
4、贯切改革开放的方针,吸引国外先进技 术的需要。
(二)开展罪犯心理矫治的可能性与艰巨 性
1、开展罪犯心理矫治的可能性。
2、实施罪犯心理矫治的艰巨性。
三、罪犯心理矫治的操作体系 (一)主体部分 1、罪犯矫正教育。 2、罪犯心理治疗。 (二)延伸部分 1、罪犯心理诊断。 2、罪犯矫治质量的心理学评估。 3、出狱人员再犯罪心理预测。
四、罪犯心理转化的基本矛盾与规律 (一)罪犯心理发展的基本矛盾 原有的违法犯罪的心理结构同改造目标和 要求所引起的改造需要之间的矛盾。 (二)罪犯心理转化的规律 1、从强制改造到自觉改造的规律。 2、知情意行相互联系和影响的规律。 3、需要结构改变与补偿规律。 4、罪犯群体和个人交互作用的规律。 5、罪犯心理转化存在个别差异的规律。
(二)罪犯心理咨询的意义与原则 1、罪犯心理咨询的意义 (1)由心理咨询方式的独特性所决定。 (2)由罪犯的特殊处境所决定。 (3)由罪犯的实际情况所决定。
2、对罪犯开展心理咨询的原则。 (1)友善与平等关系的原则。 (2)启发与劝导为主的原则。 (3)稳定情绪的原则。 (4)尊重信任和细心询问的原则。 (5)教育性与对人际关系矛盾等问题采取 中立态度的原则。 (6)系统性与整体性的原则。 (7)一般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原则。 (8)咨询与治疗相结合的原则。 (9)维护监所安全前提下的保密原则。 (10)预防性原则。
第二节:罪犯心理诊断
一、罪犯心理诊断概述 (一)心理测量与诊断的概念
心理测验指按一定的方法和程序去编制 和使用的心理测量工具,即标准化的测验。 心理诊断是通过对心理测验所得到的反映 受测试者意识事实的数据资料及用其他方 法收集来的资料作综合分析研究,做出受 测试者的心理状态、某个心理变量状况或 人格特点的结论。
4、确定需要防范控制的重点对象。
二、罪犯心理诊断技术 (一)罪犯心理诊断的实施要求 1、要科学地对待心理测验。 2、要正确地使用测验。 (1)对测验要控制使用。 (2)要做好施测的组织工作。 (3)要遵守使用测验的道德准则。 3、做好对测验结果的解释与诊断。
(二)常用量表简介 1、气质量表。 2、行为类型量表。 3、艾森克个性问卷。 4、卡特尔16项个性因素量表。 5、明尼苏达多相个性测验量表。 (三)罪犯心理测试电脑软件的编制 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