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心理学第1、2、3、4、5章

合集下载

犯罪心理学第三章

犯罪心理学第三章

观察学习 凭直接经验学习 生物学因素
10
第三节
犯罪的精神分析学派理论
11
一、犯罪精神分析学派理论的产生

创始人:弗洛伊德
人的许多行为都来源于无意识过程,是受 性本能驱使的。 人格结构:本我,自我,超我。

12
二、该学说的发展

1. 变态人格论 2. 智力低下 3、欲望犯罪原因论

4
二、发展

科学技术的进步,使人们对犯罪的生理因 素作了广泛的探讨,不断丰富、发展和修 正了他的理论,形成了一些分支学说
体形说 遗传说 内分泌说 脑电波说 物质代谢失常原因归结为人的 生理因素,认为人之所以犯罪,是由于其生理因 素异于常人。
这种结论是片面的。人不仅具有生物属性,更具 有社会属性,人的心理的产生,虽然离不开作为 物质前提和基础的生理因素,但真正起决定作用 的还是社会生活条件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犯罪的 生物学派理论把一些局部的、间接的生理作用夸 大为整体的、直接的作用,忽视和否认社会因素 对犯罪心理、犯罪行为的影响,显然是不科学的。
侵犯本领说 利欲本领说 性本能说 权欲本能说

13
第四节
我国学者的有关理论观点
14

我国台湾地区学者的观点:犯罪是一种永 恒的社会现象,犯罪原因的多元性理论。 我国大陆地区学者观点

15
6

第二节
犯罪的社会学派理论
7
一、犯罪社会学派理论的产生与内涵

犯罪的主要原因是社会因素,犯罪心理的 产生和发展无不受社会因素的制约。 代表人物李斯特认为:犯罪的产生,是犯 罪人受到外部社会环境影响的结果,大众 的贫穷是培养犯罪的最大基础。认为犯罪 行为的产生应包括个人因素和社会因素两 大部分,而社会因素是产生犯罪的决定性 因素。

犯罪心理学

犯罪心理学
犯罪心理学
宋逸韵
本书的体系构思
1、导论 2、犯罪人心理
A、基本理论:犯罪心理结构、、犯罪心理结构成因、犯罪心理结构与犯 罪行为、、犯罪行为结构的发展变化。 B、类型理论:犯罪类型理论、、不同动机的犯罪、、不同犯罪经历的犯 罪心理、、不同年龄与性别的犯罪心理、、智能犯罪心理、、群体犯罪 心理、、过失犯罪心理、、变态犯罪心理。
(二)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研究哪些人:犯罪人;一般违法人;虞犯;刑满 释放人员和解除劳动教养人员;揭露与惩治犯罪的 有关人员;监管矫治犯罪的人员。 2、研究哪些课题:犯罪心理结构;犯罪心理结构成 因;犯罪心理形成和犯罪行为发生的机制;犯罪心 理结构的发展变化;不同类型犯罪人的心理与行为 特征;犯罪对策的心理学问题。
第二节 犯罪心理结构的组成部分
1、犯罪心理结构的总体模式(相互作用模式、 偏常认识主导模式、多层次多维度模式) 2、犯罪心理结构的亚结构 (1)动力结构(畸形的观念系统,强烈、畸变 的需要,犯罪动机,不良的兴趣) (2)调节结构(偏倾的自我意识、扭曲的道德 意识、错误的法律意识) (3)特征结构(气质、性格、能力)
(二)主体外因素: 1、社会环境因素 、 a)大社会环境因素:政治环境、经济环境、 文化环境、精神环境、法制环境。 b)小社会环境因素:家庭环境、学校环境、 工作环境、居住环境、人际交往、职业条件。 2、自然环境因素:地域、季节、时间、自 、 然灾害。 3、情景因素:侵害对象、现场其他人、现 、 场条件和气氛、机遇
三、犯罪动机、犯罪目的与犯罪行为 1、犯罪动机的形式 2、犯罪目的的确定 3、犯罪动机与犯罪目的的联系与区别 4、犯罪动机、犯罪目的与犯罪行为的相互影 响
四、犯罪行为发生机制模式 1、常见模式 (1)渐变型:原发型、继发型 (2)突变型 (3)机遇型 2、特殊模式 (1)习惯性 (2)朦胧型 (3)变态型

经典---犯罪心理学

经典---犯罪心理学

犯罪心理学复习材料第一章导论一、犯罪心理学的概念犯罪心理学是研究影响和支配犯罪人行为的心理结构形成、发展和变化规律以及犯罪对策的心理学依据的一门学科。

二、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大致包括以下几种人的心理和行为:1、犯罪人(主要研究对象);2、一般违法人;3、虞犯;4、刑满释放人员和解除劳动教养的人;5、揭露与惩治犯罪的有关人员;6、监管矫治罪犯的人员三、犯罪心理学的学科性质1、是一门介于犯罪科学与心理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2、是一门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结合又偏于社会科学的综合性学科3、既是理论学科又是应用学科4、是一门或然性学科四、近代犯罪心理学的诞生奥地利犯罪学家格罗斯(Hans Gross, 1847-1915)于1897年出版的《犯罪心理学》一书,是真正意义的犯罪心理学。

此书的出版,被视为是现代犯罪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第二章犯罪心理结构第一节犯罪心理结构概述一、犯罪心理结构的概念行为人在犯罪行为实施前已经存在的、在犯罪行为实施时起支配作用的那些畸变心理因素有机而相对稳定的组合。

它是行为人个性心理结构中社会心理缺陷的总和,是其发动犯罪行为的内部心理原因和根据。

第二节犯罪心理结构的要素一、犯罪心理动力结构的组成要素1、反社会意识(是个体实施犯罪行为的精神支柱)2、强烈、畸变的需要3、犯罪动机(最活跃的、直接动力)4、不良兴趣二、调节结构的组成要素1、不成熟或歪曲的自我意识2、扭曲的道德意识3、错误的法律意识三、特征结构的组成要素1、特定的气质——气质是个人心理活动稳定的动力特征2、消极的性格特征——是个性社会化缺陷的突出表现①对社会现实的态度特征(物欲型)②性格的情绪特征(暴力型等)③性格的意志特征(共有)④性格的理智特征3、与犯罪活动相适应的能力4、不良的行为习惯——是某种能力的特殊形态的熟练,又是一种生活定势四、犯罪人的心理状态——介于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之间(必备的心理条件)1、消极、不良的心境2、实施犯罪时异常的心理状态五、犯罪心理结构中的潜意识1、动力结构中的潜意识:需要、兴趣2、特征结构中的潜意识:3、心理状态中的潜意识第三节犯罪心理结构的模式及形态变化一、犯罪心理结构的模式(一)一般模式(常见、典型)泛指隐藏在大多数犯罪者头脑中与常见犯罪行为后面的内在心理驱动力的构成状况。

犯罪心理学知识

犯罪心理学知识

犯罪心理学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犯罪心理学是研究犯罪心理、犯罪行为及其客观规律的科学。

犯罪是危害社会的、触犯刑事法律的、因受刑法处罚的行为。

犯罪时个别人的行为,而心里是个别人所共有的。

它是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应。

包括认识、情感、意志、需要、动机、理想、信念、世界观、气质、性格等。

犯罪心理是指影响和支配人准备和实施犯罪的心理因素的总称。

这里的犯罪心理既包括个体犯罪心理。

也包括群体犯罪心理,如犯罪团伙、犯罪集团中的心理问题。

犯罪心理学还要研究犯罪行为。

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同样,犯罪行为也是受犯罪心理支配的。

犯罪行为的酝酿和发生。

,表现了犯罪人的心理发生质变的过程。

所以,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犯罪行为来研究犯罪心理。

研究犯罪行为是犯罪心理学研究的方法和途径,犯罪行为更是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因为离开了犯罪行为,犯罪心理就成了不可捉摸之物。

与犯罪心理、犯罪行为相联系的另一个范畴是犯罪倾向。

个体或群体之所以在某情境特征出现时产生犯罪行为,往往与其所具有的犯罪倾向有关。

犯罪心理学应当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犯罪倾向问题。

尽管具有较高犯罪倾向的人或群体并不必然导致犯罪,但是对犯罪倾向的研究可以使犯罪心理学研究成果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使犯罪心理学具有可测性,犯罪行为具有可控性。

犯罪心理学对犯罪心理、犯罪行为、犯罪倾向的研究,不应当局限于研究犯罪人的某个犯罪行为,以及导致犯罪行为发生的心理因素。

因为人是社会的人,犯罪人也是如此。

他的心理和行为都不是孤立的现象,而是由于其主体受到了来自内部的、外部的错综复杂的影响而产生的。

人的某一阶段的心理活动是在人的毕生心理发展中的一个链条。

犯罪人犯罪心理的形成、犯罪倾向的产生,也是其心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现象。

这样,犯罪心理学不仅要研究犯罪进行的心里,还要从更广阔的角度来研究它们。

一、从时间顺序来看,既要研究犯罪人犯罪行为准备、实施过程中的人的心理活动,还要研究犯罪人犯罪前的心理演变过程以及犯罪后的心理变化,包括在不同诉讼阶段的心理特点;二、从横向顺序来看,既要研究犯罪个体的行为和心理,还要研究虽不能予以刑事制裁,但有违法犯罪行为的人,应自觉地将其纳入犯罪心理学的研究范畴。

《犯罪心理学》笔记-考试重点

《犯罪心理学》笔记-考试重点

第一章犯罪行为导论犯罪心理学的概念:(1)狭义的概念:犯罪心理学是运用心理学的基本原理研究犯罪主体的犯罪心理产生、形成及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

(2)广义的概念:犯罪心理学是运用心理学的基本原理研究犯罪心理现象的产生、形成、发展规律、表现特点及犯罪对策中的心理学问题的一门学科。

犯罪心理学的作用:(1)有助于全面了解犯罪问题(2)可以有效预防犯罪行为发生(3)有助于提高刑事司法水平(4)有助于提高犯罪矫正的质量犯罪心理学5种主要研究对象(人):犯罪人;一般违法人;刑满释放人员和解除劳动教养人员;揭露与惩罚犯罪的有关人员,这主要是指司法部门人员;监管矫治罪犯的人员和监狱的工作人员。

犯罪心理学的研究课题:(1)犯罪心理的成因(2)犯罪心理形成和犯罪行为发生的机制(3)不同类型犯罪人的心理特征与行为特征(4)犯罪对策的心理学问题(一)犯罪心理学的基本问题,包括学科性质、对象和任务、研究方法、发展历史等(二)个体犯罪心理的形成、发展和变化的理论(三)各种不同类型的犯罪心理分析(四)犯罪心理学理论在司法实践中的应用犯罪心理学的性质:交叉性学科(刑法学、犯罪学、心理学);边缘性学科;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结合的综合学科;应用性学科犯罪心理常用的研究方法:描述、相关(变量关联)、因果联系(不同变量实验)1、观察法:是研究犯罪心理学的最基本的方法,指研究者通过感官或者借助于一定的科学仪器,有目的、有计划的考察和描述犯罪人的各种行为表现来收集资料的方法。

优点:真是可靠的第一手资料缺点:研究者较被动;结论难以量化处理,准确分析;研究者的水平对材料的质量有较大的影响。

2、调查法:通过各种途径,广泛收集有关犯罪人的资料,研究犯罪心理特点和规律的方法调查法包括问卷法和访谈法3、实验法:用标准化的测验量表来测量犯罪人心理特点的方法。

MMPI/艾森克人格问卷中国罪犯心理测试个性分测验4、案例分析法5、个案研究法6、经验总结法案例分析法:选择典型的各类案件进行分析,从中发现犯罪人犯罪心理形成、发展和变化规律的方法(选择)犯罪心理学的历史:角度:时间轴线/地区轴线早期的犯罪心理学思想-近现代的犯罪心理学发展西方国家的犯罪心理-我国的犯罪心理一、西方国家的犯罪心理学发展1、早期的犯罪心理学思想古希腊古罗马时期柏拉图:人的灵魂有善与恶两个方面亚里士多德:犯罪的原因在于人类邪恶的本质英国思想家霍布斯:性恶论学说,人生来就是自私好斗残暴的18世纪,犯罪古典学派:人性自私论19世纪,社会学家迪尔凯姆,自杀犯罪等异常行为是因为社会缺乏规范和正常秩序的结果。

犯罪心理学与刑事侦查

犯罪心理学与刑事侦查

犯罪心理学与刑事侦查第一章:引言犯罪行为是人类社会中的一种严重问题,对社会治安和公共安全构成了重大威胁。

因此,犯罪心理学与刑事侦查成为了社会治安和公共安全领域中不可或缺的学科。

犯罪心理学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犯罪者的思想和行为,而刑事侦查则是通过各种手段搜集证据,找到犯罪者并为公众维护正义。

本文将介绍犯罪心理学与刑事侦查的相关内容。

第二章:犯罪心理学基础犯罪心理学是一门研究犯罪者的思想和行为的学科。

它揭示了犯罪者的犯罪动机、心理特征以及犯罪行为的规律。

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了各种各样的犯罪者,例如连环杀手、性犯罪者、暴力犯罪者等。

常见的犯罪心理学研究方法包括问卷调查、心理测试、案例分析等。

2.1 犯罪动机犯罪动机是指犯罪者进行犯罪行为的原因。

常见的犯罪动机包括财务诈骗、性犯罪、报复心理等。

通过了解犯罪动机,可以帮助刑事侦查人员更好地找到犯罪者,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2.2 心理特征犯罪者的心理特征是指在心理学上与犯罪行为相关的特点。

研究表明,与犯罪行为相关的心理特征包括攻击性、低自我控制、情绪不稳定等。

通过了解犯罪者的心理特征,刑事侦查人员可以更好地制定策略以找到犯罪者。

2.3 犯罪行为规律犯罪行为规律是指犯罪者进行犯罪行为时表现出的一系列行为特征。

例如在重大聚会活动中,犯罪率会上升等。

了解这些规律,可以帮助刑事侦查人员更好地预测犯罪行为,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维护社会安全。

第三章:犯罪心理学在刑事侦查中的应用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于刑事侦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具有指导作用。

3.1 研究案件特征犯罪心理学研究的过程中会注意案件的各个细节,通过探究案件特征,得出事件发生的可能时间,地点,和犯罪者的可能心理特征等等,有助于侦查人员快速锁定犯罪者。

3.2 问卷调查犯罪心理学中的问卷调查可以帮助侦查人员更好地了解案件背后的具体情况。

问卷调查可以提供一些心理学的数据,帮助侦查人员绘制作案特征图或作案者的轮廓图,以更好地锁定犯罪团伙。

犯罪心理学 第二章 犯罪心理的实质和基本特征

犯罪心理学 第二章 犯罪心理的实质和基本特征

犯罪人的情绪情感及意志特征
1.了解情绪情感的概念及分类。 2.掌握犯罪人情绪情感特征。 3.掌握犯罪人意志特征 。
第三节
第二章 犯罪心理的实质和基本特征
犯罪人的情绪情感及意志特征
一、人的情绪与情感
第三节
第二章 犯罪心理的实质和基本特征
犯罪人的情绪情感及意志特征
积极情感 态度体验
情绪、情感
消极情感
第五节
第二章 犯罪心理的实质和基本特征
犯罪人的能力、气质和性格特征
二、犯罪人的能力、气质、性格特征
凡是故意、有预谋的犯罪,犯罪人事先策划制定犯罪计划,选择犯罪目 标和犯罪手段、方法,都是通过复杂的智力活动得以实现的;而犯罪行为的 实施,更需要进一步具备快速反应能力、随机应变能力等。
教学建议
第二章 犯罪心理的实质和基本特征
想象、思维
第二节
第二章 犯罪心理的实质和基本特征
犯罪人的认识特征
二、犯罪心理学在我国的发展应用状况 认识内容的错误性 认识能力相对低下
犯罪人的 认识特征
认识方法的偏激性
“聪明反被聪明误”
第二章 犯罪心理的实质和基本特征
第三节
犯罪人的情绪情感及意志特征
学习要点提示
基础知识
第三节
第二章 犯罪心理的实质和基本特征
1.掌握需要和动机的概念。 2.了解犯罪人需要和动机的特征 。
第四节
第二章 犯罪心理的实质和基本特征
犯罪人的需要和动机特征
一、需要与动机
个体需求
行为活动
需要
社会需求
第四节
第二章 犯罪心理的实质和基本特征
犯罪人的需要和动机特征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自我实现

犯罪心理学

犯罪心理学
研究原则
客观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 个性观原则 生物性与社会性相统一的原则
研究的基本步骤
建立科学假设 收集信息资料 分析信息资料 作出科学结论
研究的主要方法
调查法 个案追综研究法 心理测验法 比较研究法
第二章 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历史与形状
第一节 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历史
犯罪生物学派理论
遗传的犯罪性 进化的犯罪性 是在”不可抗拒的力量”支配下实施的”激情犯”
犯罪生物学派理论的发展
体型说 血型说 内分泌说 染色体变异说 脑电波说
第二节 犯罪的社会学派理论
犯罪的社会学派理论的产生 犯罪的社会学派理论的发展
第二节 犯罪的精神分析学派理论
犯罪的数量和犯罪率
犯罪的类型和特征
犯罪的手段和方式特征
犯罪的组织形式特征
犯罪的性别比例特征
仍然以男性犯罪为主,但是女性犯罪有不断上升 的 趋势
女性犯罪主要集中在财产犯罪、杀人犯罪和性罪 错等方面
第二节 当前带普遍性的犯罪心理
老实吃亏心理 攀比嫉妒心理 补偿回报心理 从众同流心理 浓缩人生心理 法不治众心理 偏激浮躁和仇恨报复心理 其他类型的犯罪心理
刑法学着重研究犯罪行为的构成要件,研究罪与非 罪的界限及量刑的依据。
犯罪心理学则侧重研究犯罪行为发生的原因、心理 机制和规律,以及犯罪对策的心理学依据。
否定说认为:
犯罪心理学中“犯罪”的概念与犯罪学 中的犯罪概念是一致的,是泛指一切比 较严重的危害社会的行为。它不但包括 刑法上的犯罪行为,而且还包括其他法 律文件所规定的违法行为,以及人们、 特别是青少年的不良行为。
实施犯罪阶段的心理表现

犯罪心理学(升级版)(一)2024

犯罪心理学(升级版)(一)2024

犯罪心理学(升级版)(一)引言概述:犯罪心理学(升级版)是对犯罪心理学领域最新研究成果的全面总结和提炼,深入探讨了犯罪心理学的理论基础、犯罪心理学在犯罪预防和犯罪处理中的应用等方面。

本文以五个大点为主线,分别从犯罪心理学的起源与发展、犯罪人群的分类和特征、犯罪行为的动机、犯罪心理的变化与干预以及犯罪心理学在刑事司法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阐述,并对犯罪心理学的意义和发展前景进行总结。

正文:1. 犯罪心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犯罪心理学的定义- 犯罪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犯罪心理学的学科交叉性2. 犯罪人群的分类和特征- 犯罪人群的年龄与性别分布- 犯罪人群的社会背景与家庭环境- 犯罪人群的教育水平和经济状况- 犯罪人群的人格特征和心理状态3. 犯罪行为的动机- 生物学因素对犯罪行为的影响- 心理社会因素对犯罪行为的影响- 犯罪行为的动机分类:经济动机、心理动机、社会动机等- 犯罪心理学理论对犯罪行为的解释4. 犯罪心理的变化与干预- 犯罪心理的发展过程- 犯罪心理的变化因素- 犯罪心理的干预方法:心理矫治、心理辅导等- 犯罪心理的预防策略与措施5. 犯罪心理学在刑事司法中的应用- 受害者心理援助与支持- 犯罪证据分析与鉴定- 犯罪心理学在审讯过程中的应用- 犯罪心理学在刑罚执行中的作用总结:通过对犯罪心理学的全面阐述,我们可以深入理解犯罪行为的原因和动机,为预防和处理犯罪提供科学依据。

犯罪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对于刑事司法系统的改革和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展望未来,犯罪心理学在研究方法上的不断创新和理论体系的不断完善将进一步推动其发展,并为犯罪防控工作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指导。

fbi心理学书籍

fbi心理学书籍

fbi心理学书籍FBI心理学书籍第一章:FBI心理学导论FBI心理学是犯罪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罪犯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

本章将介绍FBI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帮助读者对这一领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1.1 什么是FBI心理学?FBI心理学是指联邦调查局(FBI)所使用的心理学理论和技术,用于破解犯罪案件和洞察罪犯心理。

它通过研究罪犯的心理特征、行为模式和心理动机,为调查人员提供重要的线索和指导。

1.2 FBI心理学的研究方法FBI心理学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包括心理测试、行为观察、案例分析等。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犯罪心理分析,通过对犯罪现场、受害者和嫌疑人的行为和心理进行分析,推断出犯罪者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

第二章:罪犯心理学罪犯心理学是FBI心理学的核心内容之一,本章将介绍罪犯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帮助读者了解罪犯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

2.1 罪犯心理学的定义罪犯心理学是研究罪犯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的学科,它探讨罪犯的犯罪动机、心理状态、行为方式等方面的问题。

通过了解罪犯的心理,可以更好地预防和打击犯罪行为。

2.2 罪犯心理学的研究内容罪犯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罪犯的心理特征、心理动机、犯罪行为模式等方面。

通过研究罪犯的心理,可以分析犯罪者的犯罪动机,推断犯罪者的作案手段和逃避方式,为侦破案件提供线索和指导。

第三章:FBI心理学在犯罪调查中的应用FBI心理学在犯罪调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章将介绍FBI心理学在犯罪调查中的应用和实践经验,帮助读者了解FBI心理学的实际应用价值。

3.1 犯罪现场分析犯罪现场分析是FBI心理学的核心技术之一,它通过对犯罪现场的观察和分析,推断出犯罪者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

犯罪现场的物理证据、受害者的伤情以及犯罪手段等都可以提供重要线索,帮助调查人员锁定嫌疑人。

3.2 犯罪心理分析犯罪心理分析是FBI心理学的另一个重要技术,它通过对嫌疑人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进行分析,推断出嫌疑人的心理动机和行为规律。

犯罪心理学 第二章

犯罪心理学 第二章

第二章弗洛伊德的犯罪观1.犯罪行为产生的原因本能与犯罪人格与犯罪罪恶感与犯罪:在人格发展过程中,由于比多的固着与倒退,个体对父母产生了不正常的恋母(恋父)情结,使其在超我的作用下产生了很深的无意识罪恶感,这种罪恶感可能引起犯罪货其他不良行为的发生在许多罪犯身上,特别是青少年罪犯的身上,人棉可能发现在犯罪以前就存在着非常强大的罪恶感,所以罪恶感不是犯罪的结果,而是它的动机。

阿德勒的犯罪观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一书中写道,“在罪犯的各种活动和态度中,都显现出他是在挣扎着要成为优越,要解决问题,要克服困难。

他和别人的不同之处不在于他没有这种形式的追求,而是他所追求的方向。

阿德勒提出,个人的自卑感主要是有个人的身体缺陷,低劣的社会经济条件和错误的家庭教育三类因素引起。

这类人受自身条件的限制,很有可能采取不符合社会要求,过度的补偿行为来克服自卑感,这样做往往会触犯社会禁律,导致犯罪。

对犯罪的防治阿德勒十分重视对犯罪的预防和对犯罪人的矫治,他认为,犯罪人选择与社会相悖的方式克服自卑,与他们在三大生活领域(即友谊,职业和爱情)的失败有关。

预防犯罪的途径是要找出罪犯在儿童时期所遭受的合作障碍,培养他们的社会兴趣,教会他们怎样与人合作。

要特别注意下面三类儿童,1.身体有缺陷的儿童2.被宠坏的儿童3.受到忽视的儿童艾希霍恩认为,初生婴儿是一种不合群的动物,家庭教养的作用就在于随着他们的成长,使他们从不合群的状态中摆脱出来,进入到适应社会的状态。

如果儿童没有与父母产生情感依恋,没有经历认同父母的人格特点的心理过程,没有学会像父母那样的心理控制能力和恰当的行为方式,就会使他们具备犯罪的倾向,病随时都有可能犯罪。

亚历山大和施陶布提出,所有的人毫无例外地,或早或迟地实施的第一次犯罪,都是对保持清洁的规定的违反。

美国犯罪学家塞克斯(Gresham Sykes)和马茨阿(David Matza) 曾对少年犯罪人的心理防卫机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少年犯罪人五种“中和”技术,实际上就是少年犯罪人对期犯罪行为的五种合理化解释,1.否认责任2.否认损害3.否认被害人的被害4.否定责难者5.高度效忠群体社会学习理论对攻击行为的解释(论述题)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类的攻击行为是一种习得的社会行为。

犯罪心理学 第四章 不同犯罪动机类型心理

犯罪心理学 第四章 不同犯罪动机类型心理

第一节
第四章 不同犯罪动机类型心理
物欲型犯罪人心理
一、物欲型犯罪概述
物欲型犯罪:指犯罪人侵犯他人或公共财物,以满足其非法的物质欲求为 目的的犯罪。包括盗窃、抢劫、诈骗、贪污、受贿、走私、贩毒、绑架勒索等。
第一节
第四章 不同犯罪动机类型心理
物欲型犯罪人心理
二、物欲型犯罪人心理与行为特征
个性特征
虚荣、喜好钱财
腐朽堕落的人 生观、价值观、恋 爱观及错误的性观 念。
第四章
不同犯罪动机类型心理
第三节
报复型犯罪人心理
学习要点提示
基础知识
第三节
第四章 不同犯罪动机类型心理
报复型犯罪人心理
1.了解报复型犯罪心理特点及犯罪类型 。 2.掌握报复型犯罪人动机特征 。
第三节
第四章 不同犯罪动机类型心理
报复型犯罪人心理
物欲型犯罪人心理
抢劫犯罪人心理
第一节
第四章 不同犯罪动机类型心理
物欲型犯罪人心理
抢劫犯罪人心理
抢劫犯罪人心理特点
抢劫犯罪人的行为特征
性格上胆以暴力 大、凶残威胁作 后盾 抢劫犯罪人心 理特点 强烈的 物质占 有欲
纠合团伙 作案
犯罪行为 狡诈 冒险
抢劫犯罪人的行为特征
第一节
第四章 不同犯罪动机类型心理
第四节
信仰型犯罪心理
学习要点提示
意志特征 心理特征 认知特征 强烈的物质占 有欲;错误的 认知加工
情绪特征
对金钱的贪婪喜好; 对被害人缺乏同情感
第一节
第四章 不同犯罪动机类型心理
物欲型犯罪人心理
作案方式的多种多样
行为特征
作案手段的智能化
犯罪习惯顽固化

犯罪心理学第三章 犯罪心理的形成与发展

犯罪心理学第三章 犯罪心理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章 犯罪心理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犯罪心理的形成规律 犯罪心理的形成特征 犯罪动机 犯罪心理的发展变化
第一节 犯罪心理的形成规律
一、犯罪心理产生的机制 (一)犯罪心理产生的生理机制 人的心理活动就其产生的方式来说,是大脑的 反射活动,犯罪心理也不例外。 1、反射的概念:反射是有机体借助神经系统 而实现的对客观刺激有规律的应答性反应。 2、反射弧的构成:反射弧由感受器官、传人 神经、中枢神经、传出神经、效应器官五部分组成, 每个部分都有自己相对独立的功能,各部分的有机 配合共同完成了反射活动。 任何反射都不是神经信息的一次性“单向”传 导,而是其在传人和传出过程及高低级中枢神经间 都有来回往返的“双向”传导。
(三)犯罪决意过程中的动机斗争 1.双趋冲突 所谓双趋冲突,就是个人在有目的的活动中,同 时有两个目标并存,这两个目标对他具有同样的吸 引力。 2.双避冲突 有两个目标可能同时对个人具有威胁性,在这 种情况下所引起的反应,自然是两者都想躲避。但 迫于当时的形势必须接受其中一个目标,才能避开 另一个目标,这种在抉择时产生的难作选择的心理 冲突叫双避冲突。 3.趋避冲突 个人对某一目标同时具有趋近与躲避两种动机, 形成既爱之又恨之、欲趋之又避之的矛盾心理。这 种患得患失、进退两难的心理冲突就叫趋避冲突。 在初犯身上,趋避冲突表现最为明显。
(二)犯罪动机的分类 为了更准确地认识犯罪动机,有必要从不同角 度按照不同标准对犯罪动机作一些分类: 1.根据犯罪动机满足需要的种类不同,分为物欲 型动机、性欲型动机、情绪型动机和信仰型动机 2.根据犯罪动机产生的时间长短,分为已久动机 和突发动机。 3.根据动机的结合程度,分为简单动机和复杂动 机 4.根据动机的地位与作用,分为主导性动机与辅 助性动机 5.根据动机与行为的关系,分为直接动机和间接 动机,又可称为长远动机和短近动机

《犯罪心理学》课程笔记

《犯罪心理学》课程笔记

《犯罪心理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犯罪心理学基本理论一、犯罪心理学概述1. 定义:犯罪心理学是心理学与犯罪学交叉的学科,专注于研究个体为何会实施犯罪行为,包括犯罪的心理原因、犯罪行为的发展过程、犯罪者的心理特征及其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2. 研究对象:- 犯罪者:研究其心理特征、人格特质、动机和犯罪行为模式。

- 潜在犯罪者:分析可能导致犯罪行为的心理因素。

- 犯罪行为:探讨犯罪行为的心理机制和类型。

- 犯罪现场:分析犯罪现场留下的心理痕迹。

- 受害者:研究受害者的心理创伤和恢复。

- 证人:评估证人的记忆和证言可靠性。

3. 研究目的:- 预防犯罪:通过了解犯罪心理,制定预防策略。

- 打击犯罪:为侦查和审判提供心理学支持。

- 罪犯矫正:帮助罪犯重塑心理,重返社会。

4. 研究方法:- 观察法:直接观察犯罪者的行为和反应。

- 调查法: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收集数据。

- 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研究犯罪心理变量。

- 案例分析法:详细分析犯罪案例,寻找心理规律。

- 心理测试法:使用标准化工具评估犯罪者的心理特征。

二、“天生犯罪人”理论1. 概述:龙勃罗梭的“天生犯罪人”理论认为,某些人由于遗传和生理特征,天生具有犯罪倾向。

2. 主要特征:- 生理特征:如头骨形状、面部不对称、身体疤痕等。

- 心理特征:冲动、缺乏自我控制、情感冷漠、道德感低下。

3. 评价:该理论过于强调生物学因素,忽视了社会环境对犯罪的影响,且存在种族主义倾向。

三、犯罪生物因素1. 遗传因素:- 家族研究:犯罪行为在家族中的遗传倾向。

- 分子遗传学:研究特定基因与犯罪行为的关系。

2. 生理因素:- 大脑结构:如前额叶发育不良与冲动性犯罪。

- 神经系统:如神经递质失衡与情绪障碍相关犯罪。

- 激素水平:如睾酮水平与攻击性行为。

3. 生物化学因素:- 药物滥用:影响大脑化学平衡,增加犯罪风险。

- 营养不良:影响大脑发育和行为控制。

四、潜意识与犯罪1. 弗洛伊德潜意识理论:- 潜意识内容:包括被压抑的欲望、冲突和记忆。

犯罪心理学 重点复习知识

犯罪心理学 重点复习知识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犯罪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与犯罪人的犯罪行为有关的犯罪心理现象、规律以及犯罪对策的心理学依据的学科。

犯罪心理的犯罪:指行为人实施的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应当受到处罚、有意识的客观外在活动。

(犯罪心理学中研究的犯罪包括1.刑法的犯罪 2.违法行为 3.青少年的不良行为)特点: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法惩罚性范围:1.刑法学中的犯罪2.其他法律文件所规定的违法行为3.不良行为(越轨行为)犯罪人:指实施了严重危害社会行为,应受法律和道德纪律责罚的人。

三个基本条件:1.刑事责任年龄 2.具有刑事责任能力 3.实施了法律规定的犯罪行为范围:1.刑法学中的犯罪人(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备刑事责任能力,触犯刑法、应受刑法处罚)2.一定范围内严重违法或者越轨、应受法律和道德纪律责罚的人3.不具备刑法学中犯罪人特征但实施了违法犯罪或者越轨行为的未成年人、变态人格者以及精神病人理论任务:1.建立我国犯罪心理学的理论体系2.发展和完善犯罪科学的内容,提高犯罪科学的理论水平3.丰富和发展心理科学的内容,提高心理科学的理论水平实践任务:1.为家庭、学校和社会提供犯罪心理科学知识,更好地培养和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2.为公安司法人员提供心理科学知识,增强犯罪对策的业务能力,提高办案质量3.为党和政府制定刑事司法政策,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献计献策第二节犯罪心理学研究的特点:(1)犯罪心理隐蔽性(2)犯罪人对研究活动的抵触情绪(3)现场研究的困难性犯罪心理研究的具体方法:1.心理分析法心理分析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确定犯罪嫌疑人作案的行为方式(2)确定犯罪嫌疑人作案后的行为表现(3)判断犯罪嫌疑人的行为是在常态心理支配下进行的还是在异常心理支配下进行(4)了解犯罪嫌疑人作案时的心理压抑、需要冲突、动机斗争等(5)刻画犯罪嫌疑人的特征、背景,如智力水平、体貌特征、生活习惯、家庭情况、社会交往等,直接为排查犯罪嫌疑人提供依据。

《犯罪心理学 大全集 》读书笔记思维导图PPT模板下载

《犯罪心理学 大全集 》读书笔记思维导图PPT模板下载

第9章 失落的弱势群体——女 性及老年人犯...
第10章 愈演愈烈的悲剧—— 家庭暴力与伤...
第11章 在钢丝绳上独舞—— 现代社会特殊...
第12章 附录1 犯罪心理诊断 及矫正
第13章 附录2 犯罪心理预测 与预防
第14章 附录3 艾森克情绪稳 定性测验
谢谢观看
04 第4章 凡走过必有 痕——不同经历犯罪
第5章 最恐惧的发
05 泄——缺陷人格与面 具
第6章 他为何成为杀
06 人狂魔——变态心理 与...
目录
07 第7章 不同的原因, 相同的归属——两类 特...
第9章 失落的弱势群
09 体——女性及老年人 犯...
第8章 花季中的空虚
08 与失落——青少年犯 罪... 第10章 愈演愈烈的
第1章 前 言
第2章 推开迷失世界微敞的 门——犯罪心理...
第3章 不是我,是风——犯罪 心理与动机
第4章 凡走过必有痕——不同 经历犯罪
第5章 最恐惧的发泄——缺陷 人格与面具
第6章 他为何成为杀人狂魔— —变态心理与...
第7章 不同的原因,相同的归 属——两类特...
第8章 花季中的空虚与失落— —青少年犯罪...
最新版读书笔记,下载可以直接修改
《犯罪心理学 大全集 》
思维导图PPT模板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人生
世界
少年人
法律
因素
芝麻小事
罗丝肯尼迪
社会
犯罪第章 灵魂源自时间心理心理学住恶
伤口
柏拉图
弱者
失乐园
01 第1章 前 言
目录
第2章 推开迷失世界
02 微敞的门——犯罪心 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生物学的犯罪原因论 (一)天生犯罪人论 (二)体型论 (三)遗传论
1.双生子说 2.染色体异常说 (四)内分泌失调论
犯罪心理学--犯罪心理结构成因/国外犯罪原因的学说
二、社会学的犯罪原因论
1.文化冲突论 2.社会异常论 3.亚文化理论。 4.标签论
三、精神病理学的犯罪原因论
(一)病态人格论 (二)智力落后论
犯罪心理学--犯罪心理结构/犯罪心理结构的要素
第二节 犯罪心理结构的要素
一、动力结构的组成要素
犯罪人的个性倾向性是指决定犯罪人反社会的 态度和行为的动力系统,是犯罪人进行各种犯罪活 动的基本动力,是犯罪心理结构的核心,也是最活 跃的因素。
犯罪心理学--犯罪心理结构/犯罪心理结构的要素
(一)畸形的观念系统
犯罪心理学—第一章 导论
(二)研究以下课题 1.犯罪心理结构 2.犯罪心理结构成因 3.犯罪心理形成和犯罪行为发生的机制 4.犯罪心理结构的发展变化 5.不同类型犯罪人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征 6.犯罪对策的心理学问题
犯罪心理学—第一章 导论
三、犯罪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一)是一门交叉学科 (二)是偏于社会科学的综合性学科 (三)既是理论学科,又是应用学科 (四)是一门或然性学科
犯罪心理学--犯罪心理结构/犯罪心理结构的要素
三、特征结构的组成要素
(一)特定的气质 (二)消极的性格特征 (三)与犯罪活动相适应的能力 (四)不良的行为习惯
犯罪心理学--犯罪心理结构/犯罪心理结构的要素
四、犯罪心理结构的心理背景 (一)犯罪人的心理状态 (二)犯罪心理结构中的潜意识
犯罪心理学--犯罪心理结构/模式及形态变化
犯罪心理学--犯罪心理结构成因/国外犯罪原因的学说
四、心理学的犯罪原因论
(一)侵犯性说 (二)利欲说 (三)性冲动说 (四)权欲性说
犯罪心理学--犯罪心理结构成因/国外犯罪原因的学说
五、学习理论的犯罪原因论 (一)模仿论 (二)不同接触论 (三)条件反射论 六、多元性犯罪原因论
犯罪心理学--犯罪心理结构成因/国内犯罪原因的学说
(二)动力因素论)综合动力论 (七)综合动因论
犯罪心理学--犯罪心理结构成因/犯罪综合动因论
第三节 犯罪综合动因论
犯罪心理学--犯罪心理结构成因/犯罪综合动因论
犯罪心理学--犯罪心理结构成因/犯罪综合动因论
二.影响犯罪心理结构形成的主体 内外因素
四、犯罪心理学的研究目的
犯罪心理学—第一章 导论
第二节 犯罪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三节 犯罪心理学的历史和现状 第四节 本书的体系构思
犯罪心理学
第二章 犯罪心理结构
犯罪心理学--犯罪心理结构/概述
第一节 概述
一、结构与心理结构 (一)结构 (二)心理结构
心理现象 (心理结构)
认识过程
心理过程 情感过程 意志过程
犯罪人的心理状态
消极、不良的心境;实施犯 罪时异常的心理状态.
潜意识
犯罪心理学--犯罪心理结构/概述
(二)犯罪心理结构 犯罪心理结构,是指行为人在犯罪行为
实施前已经存在的、在犯罪行为实施时起支 配作用的那些畸变心理因素有机而相对稳定 的组合。它是行为人个性心理结构中社会心 理缺陷的总和,是其发动犯罪行为的内部心 理原因和根据。
(一)主体因素 1.生理因素 (1)年龄因素 (2)性别因素
犯罪心理学--犯罪心理结构成因/犯罪综合动因论
(3)神经类型因素
高级神经活动主要表现为兴奋和抑制两种过 程,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三个基本特性:①强度, 指神经兴奋和抑制的承受力,有强弱之分;②平 衡性,指兴奋和抑制的力量对比,即相对均势或 优势,有平衡和不平衡之分;③灵活性,指兴奋 与抑制相互转化的速度,有灵活和不灵活之分。
第二节 国内学者关于犯罪原因的学说 一、犯罪心理形成原因论
(一)内外因素论 1.外在因素,指主体所处的客观环境及其 客观存在:①与犯罪有关的社会问题。②家庭 不良环境。③学校教育的不利因素。 2.内在因素,指主体自身的生理及心理特 点:①特殊的认识结构。②不良的个性品质。
犯罪心理学--犯罪心理结构成因/国内犯罪原因的学说
犯罪心理学 第一章 导论
犯罪心理学—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犯罪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一、犯罪心理学的定义 二、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犯罪心理学—第一章 导论
(一)研究以下几种人的心理和行为 1.犯罪人 2.一般违法人 3.虞犯 4.刑满释放人员和解除劳动教养的人员 5.揭露与惩治犯罪有关的人员 6.监管矫治罪犯的人员
1.阴暗的世界观 2.病态的人生观 3.扭曲的道德观 4.淡薄的法纪观
犯罪心理学--犯罪心理结构/犯罪心理结构的要素
(二)强烈的、畸变的需要 (三)犯罪动机 (四)不良兴趣
犯罪心理学--犯罪心理结构/犯罪心理结构的要素
二、调节结构的组成要素
(一)不成熟或歪曲的自我认识 (二)低层次或病态的自我体验 (三)失效或反向的自我调控
可划分为需要型犯罪心理结构和情绪型犯罪心 理结构。
二、犯罪心理结构的形态变化
第一阶段——潜在形态的犯罪心理结构。 第二阶段——恶变形态的犯罪心理结构。 第三阶段——衰落形态的犯罪心理结构。
犯罪心理学
第三章 犯罪心理结构成因
犯罪心理学--犯罪心理结构成因/国外犯罪原因的学说
第一节 国外学者关于犯罪原因的学说
心理状态 个性倾向性(动力结构)
个性心理 自我意识(调节结构)
个性心理特征(特征结构)
犯罪 心理 结构
动力结构
畸形的观念系统;强烈的、畸 形的需要;犯罪动机;不良兴 趣。
调节结构
不成熟或歪曲的自我意识;扭 曲的道德意识;错误的法律意 识。
特征结构
特定的气质;消极的性格特征; 与犯罪活动相适应的能力;不良 的行为习惯。
第三节 犯罪心理结构的模式及形态变化
一、犯罪心理结构的模式
1.依犯罪人有无犯罪动机作为标准,可划 分为故意犯罪心理结构与过失犯罪心理结构。
2.根据犯罪心理结构的牢固程度和心理 成分的多寡,可分为稳固、完全的犯罪心理结 构和不稳固、不完全的犯罪心理结构。
犯罪心理学--犯罪心理结构/模式及形态变化 3.以犯罪人发动犯罪行为的动力作为标准,
犯罪心理学--犯罪心理结构成因/犯罪综合动因论
以上三种不同特性的独特组合,就形成了高 级神经活动的四种基本类型,这四种类型又对 应于希波克利特的四种典型气质,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