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城-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赏析

合集下载

顾城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赏析

顾城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赏析
3、意象描写丰富: “没有领到蜡笔”,指“我”的理想蓝图并没有得到 社会 的认同,因而,“我”在绝望中“只有撕掉那一张张 心爱
谢谢观赏
在诗中这三个“任性”,支撑起了整首诗的 框架。
结构分析: 诗歌中描述的童话世界逐层展开:
一双永远不会流泪的眼睛、
没有痛苦的爱情、 淡绿的夜晚、快乐的小河、 贴着玻璃糖纸和北方童话插图的节日、 穿着秋天的风衣,被燃烧的烛火和枫叶所照亮的恋人
诗歌高潮:
没有领到蜡笔,没有得到彩色的时刻 撕碎那一张张心爱的白纸 但仍执着追寻“蝴蝶”般 美丽的童话世界 被幻想妈妈宠坏的孩子,我任性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顾城
也许 我是被妈妈宠坏的孩子 我任性
我希望 每一个时刻 都像彩色蜡笔那样美丽 我希望 能在心爱的白纸上画画 画出笨拙的自由 画下一只永远不会 流泪的眼睛 一片天空 一片属于天空的羽毛和树叶 一个淡绿的夜晚和苹果
我想画下早晨 画下露水 所能看见的微笑 画下所有最年轻的 没有痛苦的爱情 她没有见过阴云 她的眼睛是晴空的颜色 她永远看着我 永远,看着 绝不会忽然掉过头去
主题感悟:
诗人想自由任性地追求纯洁美丽、充满梦幻的理想, 但是在现实社会中,他“没有领到蜡笔”, 但诗人并没有向这个世界妥协,他忧伤而执著, 宁愿粉碎,也要美丽如蝴蝶,消失在蓝色的天空。
艺术特点分析
1、动词选用恰当: “希望”、“想”、“画下”等,简单但准确
2、色彩描绘唯美: “彩色蜡笔”、“白纸”、“ 天空淡绿的夜晚和苹 果” ……都带有或隐或显的色彩。
我想画下遥远的风景 画下清晰的地平线和水波 画下许许多多快乐的小河 画下丘陵—— 长满淡淡的茸毛 我让它们挨得很近 让它们相爱 让每一个默许 每一阵静静的春天激动 都成为一朵小花的生日

论顾城《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论顾城《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论《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的意象与情感10涉外2班崔晓燕13号初读顾城的作品就是《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读完之后我颇有感想。

他的作品让我感到有一种很纯很唯美的向往,一种让人不忍去打破的期盼,尽管很虚幻,很不现实。

他的笔触很是细腻,让人感觉就好象真的出自一个孩童之手,充满了稚气。

在这首诗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其中的意象。

纵观全诗,每一节都有意象。

但是不难看出,正是因为他用了很多,所以在他的诗里没有一个特定意象。

一双永远不会流泪的眼睛、没有痛苦的爱情、淡绿的夜晚、快乐的小河、贴着玻璃糖纸和北方童话插图的节日……,所有这些意象在一支虚构的画笔下涌动着,而且都代表着美好的存在,可见在诗人的内心有一片澄净的乐土,装载着一切美好的向往。

诗人还为自己构想了一个理想恋人的幻象:穿着秋天的风衣,被燃烧的烛火和枫叶所照亮,四周环绕着爱她却又得不到她的许多男人。

在了解到作者当时的创作背景后,我知道他正处于一段情感中。

我所不能理解的也正是这里,既然他已经有了一个实在的灵魂,但为什么又寻找另一个女人的幻象呢?整首诗中给人感觉似乎就是充满了虚幻,有一种唯美却始终不能成为现实。

在顾城笔下,羽毛和树叶是属于天空的。

羽毛脱离了翅膀,不能再飞翔,没关系;树叶从树枝陨落,不能再呼吸,没关系——它们还拥有天空,天空是它们表演的舞台;夜晚是淡绿的,像苹果,温馨又和谐;有露水能看见的微笑,有最年轻的没有痛苦的爱情。

这就仿佛清晨的阳光,微弱慵倦,没有力气,但她悄悄拉开窗帘的一角,打在你半边的脸颊上,给你最初的温暖,深刻至心底……“最后,在纸角上,我还想画下自己,画下一只树熊。

他坐在维多利亚深色的从林里,坐在安安静静的树枝上发愣。

他没有家,没有一颗留在远处的心。

他只有,许许多多,浆果一样的梦,和很大很大的眼睛。

”这是诗中的一节。

在这一节中,顾城选取树熊这一意象作为自己的自画像。

这是诗人的一段幻想,但在我了解到世人的生平经历后,我却不得不承认他对自身命运的惊人的预兆力——十年以后,他真的进入树熊出没的澳洲,居住在维多利亚国家新西兰的丛林旁,并且最终在那片丛林里长眠和安息。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谢谢想——追求 一个纯净、和谐,没有矛盾,使人心情愉快的另 一世界,孩童时的遭遇,使顾城理想的梦破灭了 ,但他仍然执着地追求幻想,希望在他的另一世 界中重新实现。在这首诗中,诗人以一个孩子的 眼光和心灵去观察和感受世界,希望用彩色蜡笔 在幻想的世界里勾画出一幅幅色彩斑斓的人生蓝 图,画下“笨拙的自由”、“永远不会流泪的眼 睛”、“没有痛苦的爱情”。然而,这幻想的美 好蓝图在现实世界中能否实现吗?诗人离开幻想 回到现实。“没有领到蜡笔”,指“我”的理想 蓝图并没有得到社会的认同,因而,“我”在绝 望中“只有撕掉那一张张心爱的白纸”。

顾城诗歌《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全文赏析

顾城诗歌《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全文赏析

顾城诗歌《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全文赏析2篇顾城是中国现代诗歌的代表性人物之一,他的诗歌作品以独特的语言风格和深邃的内涵而深受读者喜爱。

其中,他的一首名为《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的诗歌,以其直白的表达和深刻的情感,成为了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本文将分为两篇,分别对这首诗进行全文赏析。

篇一:《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诗歌全文赏析《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是顾城的一首感叹诗,通过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表达,以及对生活和爱情的思考,展示了诗人对自由和独立追求的态度。

首先,诗中一开始就将“我”定义为一个任性的孩子,这种表态使得诗人将自己比喻为一种纯真、天真无邪的存在。

而孩子的任性往往意味着他们对于自己内心的渴望和向往的表达,他们不愿受到束缚和约束。

这里,诗人通过自称孩子,传达了一种对于自身自由、独立精神的追求。

接着,诗中描述了孩子看到的“女人和男人们都梦见美丽”,以及他们“在他们的呓语中”飘飘欲仙的姿态。

这里,“女人和男人们”以及“他们的呓语”,可以理解为人们对于爱情和美丽的向往。

而这种追求也被孩子看在眼里,引发了他的孤独和忧伤。

这里,诗人运用孩子的视角表达了对于人们对于美好的神往和自身与之隔离的无奈。

然而,诗中的“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我不是愤青”,却让人感到一种对于现实的接受和和解。

诗人没有沉溺于对于爱情和美好世界的憧憬,而是选择了面对现实的姿态。

与此同时,“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又体现了诗人自身对于自由和独立的追求,他拒绝被社会和现实所束缚,保持了自己内在的独特。

最后一句,“我只是在等待一个冷眼旁观的人”,则突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和期望。

诗人渴望能够有一个能够真正理解他的人,一个冷眼旁观的人能够看透他的内心世界,并与他产生共鸣。

这里,诗人表达了对于灵魂的追求和渴望。

整首诗通过对于自由、独立和孤独的表达,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感世界和追求。

他通过孩子的视角,唤起人们对于美好世界的向往,同时又体现出他对于自由的追求和对于真实灵魂的渴望。

顾城诗歌赏析

顾城诗歌赏析

我想在大地上画满窗子,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都习惯光明.也许我是被妈妈宠坏的孩子我任性我希望每一个时刻都像彩色蜡笔那样美丽我希望能在心爱的白纸上画画画出笨拙的自由画下一只永远不会流泪的眼睛一片天空一片属于天空的羽毛和树叶一个淡绿的夜晚和苹果我想画下早晨画下露水所能看见的微笑画下所有最年轻的没有痛苦的爱情她没有见过阴云她的眼睛是晴空的颜色她永远看着我永远,看着绝不会忽然掉过头去我想画下遥远的风景画下清晰的地平线和水波画下许许多多快乐的小河画下丘陵——长满淡淡的茸毛我让它们挨得很近让它们相爱让每一个默许每一阵静静的春天激动都成为一朵小花的生日我还想画下未来我没见过她,也不可能但知道她很美我画下她秋天的风衣画下那些燃烧的烛火和枫叶画下许多因为爱她而熄灭的心画下婚礼画下一个个早早醒来的节日——上面贴着玻璃糖纸和北方童话的插图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我想涂去一切不幸我想在大地上画满窗子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都习惯光明我想画下风画下一架比一架更高大的山岭画下东方民族的渴望画下大海——无边无际愉快的声音最后,在纸角上我还想画下自己画下一只树熊他坐在维多利亚深色的丛林里坐在安安静静的树枝上发愣他没有家没有一颗留在远处的心他只有,许许多多浆果一样的梦和很大很大的眼睛我在希望在想但不知为什么我没有领到蜡笔没有得到一个彩色的时刻我只有我我的手指和创痛只有撕碎那一##心爱的白纸让它们去寻找蝴蝶让它们从今天消失我是一个孩子一个被幻想妈妈宠坏的孩子我任性小时候,一个寒冷的冬天,顾城在幼儿园里发起了高烧,妈妈赶来了,把顾城包得厚厚的放进儿童车里,在推着去医务室的路上,顾城感觉到世界都睡了,只有星星还又大又亮,小车吱吱地响着,而妈妈给他讲了一个又一个童话,然后他看见了那童话中的世界,正和那洁白的水汽一起,在夜空中轻飘……在妈妈为顾城建造的童话的世界里,他不想长大,想要永远做个孩子,永远坐在妈妈的小推车里,但是他却不能拒绝长大,所以此后漂泊在江湖里,他就像一块漂在大海的小木片一样,思念着他的陆地,思念着他童话的城池.谢烨说顾城:"他喜欢睡觉,生活对他来说不过是通向梦海的沙滩.〞顾城是一个被幻想宠坏的孩子,如果说梦境是熟睡者的幻想,那么幻想就是清醒人的美梦.所以他想要拒绝长大,但是成长不可避免,但长大了的诗人,却不让他的灵魂破茧而出,因为这个过长的梦,他变成了蛹.他就一直呆在这个蛹里,做着关于这个世界的美梦,但是他知道:我的梦不会太久,她预备了萤火虫.孵梦的壳不可避免地在一丝丝裂开,只到有一天无法遮住诗人长大的身体,有一天,他胆怯地睁眼看着这个世界,梦,告诉他,生活是假的,而此时生活扑面而来,告诉他,梦是假的.生活,像一群又一群蒙面人,打劫了诗人的梦.最后,诗人的那个美丽的童话世界,终被一把斧头拆毁.那一把斧头莫名的出现在悲剧现场,却不是凶器,仿佛是种意向,就像那扛着斧头进山的樵夫,遇仙人,下一局棋,等要回去,才发现斧已烂柯,才知人间已今夕何夕,他是真的误入了那座仙境,却再也回不去了.就像顾城,携一笔,进入了他的童话乐园,他描绘了这童话里的种种美好,可是再出来,看见这人世亦是不知今夕何夕,而离开童话的他亦如离开水的鱼,离开天空的飞鸟,离开花朵的蝴蝶,濒临死亡.顾城说:"我在幻想着,幻想在破灭着;幻想总把破灭宽恕,破灭却从不把幻想放过.〞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顾城不少人认识顾城大多起于《一代人》同时又终于《一代人》,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此顾城就非彼顾城,而这首诗虽然曾经以朦胧诗的典X而出现,但是当人们已经在某一个较固定的层面普遍认同和接受了它,把它当成了"一代人〞独特的标志与象征,那么实际的它也就已经不再是以"朦胧〞的形态而存在了.它成了一个有着特定指代意义的符号,诗的思想性虽被拔高了,而它的诗意和情绪性却遭遇了不可避免的简化和滑坡.〔这里也许有一个不甚明显甚至还有待商榷的悖论:朦胧诗的代表之作却在不朦胧的层面被广泛接受了.因此在朦胧诗最有影响的时候,"朦胧〞的含义本身却并没有被完全的理解和接受.当然这已经不是本文所要和所能讨论的了〕而如果每一首诗都像一个标语口号那样确定不移,那么它就不值得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人,一次又一次地去反复品读和欣赏.今天当我重读顾城的《一代人》,它吸引我的地方已经不再局限于它曾经据以成为典X之作的对一个时代以与那一代人遭际、姿态和抱负的统摄与反映.而是要远在这一点之外,在诗歌本身自然保存的字句中.寻求那最初的表达冲动、表达难度、表达幅度和在这个寻绎的过程中我在其间自由领略时所享受到的快感与快意,才成了我作为另一代人却仍然能够对它感同身受的原因.这首诗的"诗眼〞,或者说解读这首诗的关键词我以为是一个"却〞字.对这个字的不同感知、理解与领悟,对它不同的定性,造成了极不相同的欣赏和解读效果.在从前一些特殊年代,这种思想上的取向也许就是判定一首诗优劣的标准,但是今天,对它的偏好与取舍则更应该退回到诗意本身的丰富性和可能性上去,退回到文学自身的感性与情性X围以内来对它进行选择和评说.诗歌在现代失去魅力,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也许就是诗歌解读的可能性与自由性的被戕害与被强奸.当所有诗句不是直言不讳,就是微言大义;读者要么只看到一种赤裸裸的煽情和无从参与的直白,要么是被宏大而又枯槁的口号压得失去判断、丧失了个体鲜活的感性与悟性.这样一来还会有什么诗的欣赏可言?当欣赏成了不可能,又哪里会有什么欣赏的快意和兴趣?而既然没有了兴趣,自然也就不会有对诗歌的关注与热情了.当然这是后话.既然诗歌是一种敞开,那么也许这种相互纠缠混合的混沌状态才是它的真实状态和原生状态.但是既然诗歌同时又是一种命名,那么它就必然会有哪怕截然不同却一定切实存在的具体意向.解读的自由不是盲目与不可确定,而应该是有章可循的不同确定.所以我抓住了"却〞字作为我的诗歌"确定〞的契机.正如上文已经有所提与的那样,一切可以从对"却〞字的不同命意开始.如果我们把"却〞理解为一个转折连词,理解成"但是〞和"偏要〞,那么这首诗就有了一种英雄主义的决绝与悲壮.即便执拗得孤傲,那也是对丑恶势力的孤傲.因此它成了"一代人〞凛然的肖像,哪怕黑夜漆黑了"我〞的眼睛,但是这只会使"我〞更起而反抗,而决不屈服."黑色的眼睛〞既是一次受骗和被伤害,同时也导致了"我〞的觉醒与反抗.至于"光明〞的有无,并不是诗要表达的重点,也不是它主要关心的所在.它要突出的只是一种对待"黑暗〞的态度,表示一种在荒谬中却依然坚定的一代人孤胆英雄般的姿态.这种理解是《一代人》被接受的主要理由和方式.而与此同时,我们也可以把"却〞的意义理解为一种反讽或自我嘲弄,把它理解成"竟然〞的意思.这样,英雄主义的色彩便被极大地消解.诗歌所表示的不再是一种大义凛然的姿势,而是一种自我否定的嘲笑."黑暗〞在这里压倒了对光明本该有的信念,而"光明〞是不可能的.追求光明是可笑的,因为唯一可用来追求的武器也已经被黑暗所俘获、所污染."黑色的眼睛〞和"光明〞之间形成了不可抹灭也无法调和的悖谬.谁如果去打破它,谁就应该受到失败和嘲笑.只是在这里,打破和嘲笑的人,几乎就是同一个人,因此这种英雄主义的退守里其实也能够包含着一丝时不我与的进击.嘲笑因为发自自我而有了指控的力量,虽然它是曲折的、甚至是消极的.这样的理解少了许多悲壮,多了一些苦涩;少了一种顽强不屈的"韧〞的精神,多了些自我消沉的颓丧.就像接受一种宿命,"我〞嘲笑并且接受了"人的不成功〞.从很多方面来看,这种理解似乎更接近顾城本人的真实.同样作为黑暗现实里的失败,前者也许是暂时的,后者却宣告着一种必然.如果前者还有更多的"壮〞可言,那么在后者也许就只剩下了自我解嘲后无以复加的"悲〞了.这究竟是怎样的"一代人〞?是在接受中被简化和定型化了的悲剧英雄,还是在浓重夜色中冲突不出,因而沉湎理想的"一个任性的孩子〞?事实也许是,这两者在深层其实是相通的,英雄往往正是那些比普通人多了一些"任性〞和孩子气的人.他们的身上保存着更理想化也更纯粹的天性,正是这一点才使他们和一般人区别了开来,也才使他们最终选择了"英雄〞的行为并且成为英雄.所以孩子的任性其实是对英雄的丰富而不是消减.只是,过度的理想主义也可能导致对现状的抗拒和悲观,毫无保留的退守也会造成一种消极的取向.当孤傲的执拗走向极端,无奈的自嘲不是作为一种清醒而冷静的精神底色平衡激情,而是成了一种自我沉溺的理由和表现方式,对英雄行为和理想主义的期冀就容易在现实磨难面前,由希望而转向无望进而步入绝望.这就会导致人的遗世孤立和他偏执性格的片面发展与激化.从而导致两者在这一点上趋于统一,走向汇合,并且在这个封闭的圈内相互助长、恶性繁殖.如果这样说不是十分的牵强附会的话,我还想指出,在本诗的题目"一代人〞和诗句中的"我〞——而不是"我们〞——之间,其实早已经隐含着或者预示着在那个时代语境中,个人选择的矛盾与其X力.比如"一代人〞的宏大和"我〞的渺小,比如"一代人〞的担当和"我〞的不胜.我不敢说这是顾城所自觉和有心的用意,事实上,这两者也没有必然如此的对立,因为"我〞完全可以作为"一代人〞中的任何一个个人而发言、而具有代表性.同时无论在诗歌的节奏上还是就诗歌本身的个人性表达而言,用"我〞都要比"我们〞适宜.因此我之所以指出这一点,主要是针对诗意的内在X力而言的,也是为了进一步强调那特殊的一代人他们痛苦而艰难的现实选择与内心冲突,强调诗歌表意所具有的充分性.作为同时代人,温情的舒婷也曾写下《一代人的呼声》,在那里喊出了另一种更坚定也更自信的声音.所以我相信,无论是"一代人〞还是《一代人》,它们都是丰富的、多面的.而我们对它的解读、我们作为又一代人正在和将要做出的选择也一样."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他寻找光明〞当我第一次读这首诗时,只是把它当成了名人名言.到了20##的文学课上,我知道了它是一代朦胧诗人顾城的名作.20##,又再次聆听了X大老师对这首名诗的赏析,颇有感触.于是在课余去图书馆寻找有关顾城的书籍与这位神奇的诗人作心灵的沟通……——题记一、闲谈顾城出生于1956年的顾城在"文革〞期间只是个少年.和大多数出生在那个年代的人一样,他经历了少年时代天真单纯的信仰的破灭,也经历了从彷徨、迷惘到追求、觉醒的生活历程.从他早期的短诗中可以看出他对世界的冷峻的怀疑和批判.与同时期的诗人相比,顾城显得与众不同,他认为"诗就是理想之树上,闪耀的雨滴〞他要写在雨滴中闪现的世界,他要用"纯银〞一样的声音去构筑一个天国.为此,他被成为"童话诗人〞.诗人也不愧于这个称号.在他的笔下的世界是纯净和谐的,他的诗作被表现在未被涉世的孩子的眼睛和心灵中,也被表现在没有被污染的大自然中.他一直去寻找朦胧又纯粹、自然简单又高度理想的童话王国.甚至为了保持这个童话王国的纯粹,他拒绝长大,拒绝成人的心态和眼光.我认为这和他小时候随父亲下方,在自然环境里长大有关.阳光、沙滩、松树是他诗作中始终不变的角色.所以说,在朦胧诗人中,顾城赢得了这个称号是理索应当的,舒婷曾在《童话诗人》中十分形象地勾勒出了顾城和他诗歌的特征.但是,在童话诗人顾城的内心一直就有着另外一面:童年的记忆培养了诗人的敏感和想象力,却也在他的内心留下了抹不去的阴影,这既是他极力逃避现实的主要原因,也是后来造成他性格怪异、人格分裂的重要因素.下放时受歧视的生活和返城后人生际遇的不顺都使他心灰意冷.他在诗里写到"睡吧,合上双眼,世界就与我无关〞童年生活留下的阴影,使他对新是生活充满了恐惧,也使他不能像同时代的其他诗人那样对历史做出理性的评价.他说:昨天,像黑色的蛇,盘在角落……写的如此忧伤绝望、可怜幽冷,与他唯美纯真的童话诗形成极大的反差,其实这也是诗人心灵真实的一面.由于无法摆脱阴冷的记忆,又深深知道童话王国的脆弱,现实中的顾城只能以离群索居的方式逃避现实.就是这样一位诗人 ,给后人留下了一篇世人皆知的同时又具有较强的思辨色彩和社会批判意识的诗篇——《一代人》二、另眼赏读《一代人》英国批评家、美学家瑞恰慈这样谈现代诗的意义:"重要的不是诗所云,而是诗本身〞.这句话相当深刻地道出了现代诗的价值取向.顾城的《一代人》一共只有两行,读后却难以忘怀.这大概是因为它首先从审美上打动了我,是"诗本身〞的深层意象唤起了我们更广阔的联想空间,引爆了我们的情感!诗的标题"一代人〞又使诗获得了巨大的时空容量,起到了点题作用.全诗格调冷峻、深沉、意象独特,富于哲理性.在这里,"黑夜〞是黑暗岁月的象征;"眼睛〞象征一代人心灵的觉醒;"光明〞象征真理和未来.这三个意象的组合构成了一个意境奇特、充满活力的象征体.在黑色的画面中,人们不难感受到其中孕育着那冲破黑暗的力量.黑夜是可憎的,但又是黑夜创造了它的对立物.诗作可以看作是一代人"心灵史〞的缩影,它概括了经历过"文革〞的一代青年的心灵里程,表现了诗人寻找光明和真理的信念.这首诗虽然只有两句,但结构是完整的,因为它很完整地把一个意思表达了出来——对于过去一个时代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期望."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单是这一句所含纳的更为深广的意味就可以让我们的阅读受到强烈影响并意味深长......其实,一个真正优秀的诗人除了不可避免地要面对他所处时代的社会问题之外,常常最终面对的宇宙和生命问题并进行个性化的艺术处理.我认为顾城就是这样一位优秀的诗歌艺术家.还有人可能会感觉这"黑色的眼睛〞还有许多可以探讨的地方,为什么这眼睛只能是黑夜给予的,为什么黑夜所孕育的双眼要背叛地寻找它的反面——光明,为什么这双眼睛就不能习惯黑夜.而读完"我却用它寻找光明〞之后,几乎没有人会不停下来想想,"光明〞是什么,能寻找得到吗?"留白〞做的好的诗,会让人有一种想续写它的冲动,却最终发现一个字都写不出来了.如果让我们在这短短的两行字之后再加上一两行,那该写什么,恐怕没有人敢这么做吧.这正是《一代人》既空白又丰富之处.顾城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节制了自己的冲动,而把思考的主动权还给了读者.作为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有名的"童话诗人〞,顾城的创作显在沉浸于他自我编织的迷人的"生命幻想曲〞时,丝毫没有忘记个人、诗歌对社会道义的独特承担.诞生于1979年的顾城的小诗《一代人》短小精悍,不仅彰显了优秀诗歌寓意无限、回味无穷的独特魅力,同时还体现了顾城的这种积极的"文以载道〞的努力.《一代人》可能不是顾城最好或者说和他的朦胧诗人以与"童话诗人〞的头衔最吻合的诗篇,但不容否认,它却是顾城,甚至是文革后"新诗潮〞创作中最有影响力和最具经典特征的诗作之一.在这宽大明亮的世界上在这宽大明亮的世界上人们走来走去他们围绕着自己像一匹匹马围绕着木桩在这宽大明亮的世界上偶尔,也有蒲公英飞舞没有谁告诉他们被太阳晒热的所有生命都不能远去远离即将来临的黑夜死亡是位细心的收获者不会丢下一穗大麦1982年7月如果以为童话诗人仅在假定性世界虚构他的幻象天国,用纯净的本真童心和异想型人格编制"梦游症〞,那就大错特错了.在童话与现实的边缘,在异想与梦幻的氛围里,他的诗亦时有渗透着对社会存在的介入,以与对生命的体味,尽管不是重笔浓墨,倒象是透明淡远的水彩.这首诗短短13个句子,形而上地触与了现实生存挣扎与死亡命定的严峻谜面.首句"在这宽大明亮的世界上〞是概括性背景,有着映衬作用与反讽效果,联系整首诗可以联想为在这貌似明亮宽敞的社会舞台上,芸芸众生正在演出各自的剧目:正剧、闹剧、悲剧、喜剧……而对熙熙攘攘的众生相,诗人仿佛是以"场记〞的身份出现,坐在角落,冷静审视各种剧情发生发展,然后做出法官似的判定:"人们走来走去/他们围绕着自己/像一匹匹马/围绕着木桩〞.人们为了生存需要所进行的各种拼搏角逐,〔"走来走去〞〕或巧取,或豪夺,其目的虽然是一种生存本能〔"围绕自己〞〕,但不无可悲的是,却被另一种社会性异己力量〔"木桩〞〕所主宰、所支配、所控制,以致近乎盲目围绕着它团团转,还洋洋得意以为生存得"宽敞明亮〞呢!这一剖析显示童话诗人并非天真,从"围绕自己〞到"围绕木桩〞的双重圆心运动中可以悟出,被"木桩〞所异化的人无法自由地施展自己的本质,人时时陷入外部世界异己力量规定的重围中.当然,这只是第一层的社会性含义.另一层的本体含义是:人围绕着自己团团转,人陷入自身的木桩"圈套〞,这种作茧自缚是现代人生最大的悲剧——人既是他人的地狱又是自身的囚徒.在这里,诗人用了一个众所周知的现象〔马与木桩关系〕贴切地道出人的悖论.为了不至于过于分散,第二节首句再现一次"背景〞以便收拢,接着道出"偶尔〞也有极少数英勇的"蒲公英〞,能够做超脱性飞行.蒲公英这一意象在新诗潮中被广泛应用.它常常扮演先驱者、觉醒者、探索者、冒险者、叛逆者的角色.可是没有人"告诉〞蒲公英,他们终究飞不远,也有可能他们明知飞不远,还是义无反顾地"远云〞,他们拒绝种种被异化的现实的"黑夜〞,尽管他们明白:他们无法最终抗拒命运,无法抗拒人生最大的谜底——死亡.所有这一切都要被死亡这位"细心的收割者〞所捕获.诗人把死亡比喻为一位巨细无遗的收割者,绝不丢下任何一穗麦子.从蒲公英的相对自我肯定〔"飞舞〞〕走向最后的否定〔"不能远去〞"不会丢下〞〕实质上涉与了生与死的命题.诗人在此似乎放弃了生的坚执而肯定死的威力,虽然他的否定心平气和,口气很是客观,但那宿命的意绪多少有所流露,那是一种挣扎,一种平静的绝望.D&#·蒂利希在《存在的勇气》》一书中说:"绝望是一种最终的或边缘的境遇.绝望的痛苦是这样一种痛苦:由于非存在的力量,存在者知道自己无力去肯定自己,结果便是它想放弃这一认识与其预设,放弃那被意识到了的存在.不想摆脱自己——而这是做不到的.绝望以加倍的形式出现,以此作为逃避的孤注一掷的意图.〞顾城有没有彻底陷入死亡的绝对宿命呢?他把平静的绝望化解,寄托在"蒲公英〞的飞行中〔在他作品中曾大量出现"蒲公英〞型的意象〕哪怕最后都"不能远去〞.毕竟他还清醒:整个人类的生命可以解释为一种为了避免绝望而作的持续努力,他还没有彻底放弃努力.昨天,像黑色的蛇昨天像黑色的蛇盘在角落它活着是那样冷死了,更不会热它曾在许多人的心上缓缓爬过留下了青苔涂去了血色现在它死了压在一座报纸的山下难以捉摸无数铅字像蚂蚁般聚会讨论着怎样预防它复活一九八O年九月"昨天/象黑色的蛇〞,这么一个有亮度、有色彩、有质感的比喻,一下子令人产生一种难以忍受的感觉.黑色的蛇,这么一种狰狞、恶毒,让人不寒而栗的动物,与我们昨天那段恶梦般不可思议的历史连接在一起,从感觉上作用读者,以激起读者内在的情绪、情感.深入事物的内质,把两种给人感觉上相近的事物连接在一起,构成新鲜有力的比喻,以达到内在的准确,这是现代诗人所追求的.那么一个疯狂变态达十年之久,兽性战胜人性,假、恶、丑蹂躏真、善、美的昨天,正象一和冰冷的、黑色的蛇,"它曾在/许多人的心上/缓缓爬过/留下了青苔/涂去了血色〞,让人心有余悸,不堪回首.痛定思痛,这条"难以捉摸〞的蛇,会不会僵而不死,再度复活?"怎样预防它复活〞,光靠"无数的铅字〞?对于一个血液里沉淀着过多封建因子的社会,对于一个头脑容易昏胀、发热而又缺乏##意识与法制观念的民族,要想防止悲剧重演,假、恶、丑再度横行,力量在哪?措施在哪?诗人在深沉地思考着,也在隐隐地担心着.用诗的方式处理具有深层反思意义的题材,这首诗是成功的.这主要在于诗人用意象代替情绪的发泄,代替议论.象蛇这样一个意象就暗含着诗人对昨天那段历史的情绪.美国"意象派〞诗人庞德,主X诗应以客观的准确意象,代替主观情绪发泄,以准确的物质关系象征非物质关系.这首诗正有这样的特点.不是再见我们告别了两年告别的结果总是相见今夜,你真要走了真的走了,不是再见还需要什么?手凉凉的,没有手绢是信么?信?在那个纸迭的世界里有一座我们的花园我们曾在花园游玩在干净的台阶上画着图案。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情感赏析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情感赏析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情感赏析钱晶晶诗以“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为题,描绘了一个孩子美好的幻想世界,也是作者——顾城理想中的世界。

这些美好的幻想之所以任性,是因为即使现实再黑暗也要幻想,即使知道不可能也不放弃希望,“我是一个孩子/一个被幻想妈妈宠坏的孩子/我任性”与题目相呼应,再次表明了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并且任性两字表现了这个美好的幻想世界终究只是幻想。

这首诗以孩子的口吻表述自己想画的内容,读起来特别有画面感,就像是一幅幅美丽的画展现在眼前。

全诗没有华丽的辞藻,一个个质朴的词语却组成了富有美感诗作,让人回味无穷。

我们都说孩子的内心是最干净的,他们的感情是最真挚的,顾城的这首诗就让我看到了孩子内心世界的纯净、美好。

在诗中多次用到了“我希望”和“我想”这类词,表现了一个孩子最真实的感情,也反映了作者对他自己所描绘世界的向往,他幻想着这样一个纯净,没有一丝丝杂质的世界。

然而到结尾回归现实,“我在希望/在想/但不知为什么/我没有领到蜡笔/没有得到一个彩色的时刻/我只有我/我的手指和创痛/只有撕碎那一张张/心爱的白纸”这些是一个孩子特有的倾诉,我从中读出的不是抱怨,而是一个孩子的委屈,就像一个孩子可怜巴巴地对你说:“别人为什么可以喝牛奶,而我没有。

”留下的只有满满的心疼。

而站在作者层面上来说,这样的结尾应该在告诉他自己这些都是幻想,真正留给他自己的只有无尽的伤痛,这种渴望的程度和最后回归现实的苦痛都应该和他的童年经历有关。

顾城的童年并不快乐,他不喜欢和很多人说话,再加上那个时代的变故给他的童年带来了巨大的伤痛,在心灵上留下了无法修复的创伤。

那些变故被埋在了历史的尘埃中,而一个人的伤口却难以愈合,在这样一首纯净的诗作后面突然转变,形成强烈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内心无法诉说的感受。

诗作中有一些描写非常有趣,“画出笨拙的自由”一句中自由是一种抽象的东西,诗中却想用画的,而且用笨拙形容自由,体现了孩子那种奇特的想法。

童话王国的守望——浅析顾城《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童话王国的守望——浅析顾城《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文史艺术 2 0 1 4年 3月 ( 上)
童 话王 国 的守望
浅析顾城 《 我是一个任性 的孩子 》
王 田 田
( 河南省体 育运动 学校 ,河南 郑州 4 5 0 0 4 4)
摘 要:2 0 世纪 7 O 年代 末 8 0 年代初 ,朦胧诗派在中国新诗坛上崛起 , 顾城作为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为中国新诗的发展做 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本文试以 < 我 是一个任性的被子 》一诗 为切入点,分析顾城诗作的创作精神 ,品味他独特的意象构建.探讨诗人复杂的诗歌风格及其成因,窥探童 } 人内 心深处的童话王 国。 关键词 :童话王国;意象;童年 ; 自 然 ;生命体验
纪 的顾 城 正是从那 个时候 起 ,开始逃 避现 实, 躲进大 自 然 的童话王国中。也正是从那 个时候起 , 顾城的生活中交织着童话 的幻想 与现实的迷茫。《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 , 所 表达的童真背后 的迷茫和沉重的忧伤 , 不是 顾城一个人的迷茫 与忧伤 。 而是在那个特殊 的 时代 背 景下 ,一 代人觉 醒后的迷茫 与忧 伤。 这也使得顾城与其他 “ 觉醒于血火 的炙 烤与沐浴”的朦胧诗人一样, 在政治高压与 文化沙漠中启动了对生命和世界的思考。 顾城无疑是朦胧诗派 的主要代表人物 , 对现 实 的不 解和抗 拒使得 诗人躲进诗 的世 界 中构建 自己 自由的童话王国。而与有些朦 胧诗 歌所 表现 出的意象 的晦涩和感情 的荒 诞 不同 。 顾城 的诗歌感情永远是真挚的 , 所 选用的意象也大多为明朗易懂的白话意象。
任性的孩子 》一诗 中,诗人是 自己所塑造 的 童话王国的国王 ,拥有造物主一样的魔力 , 可以尽情地 “ 画下”所有美好 的一切 , 并且 “ 涂去一切不幸 ” ,用天真烂漫 的语言展现 心中的童话梦想 。然而 , 无论童话 的梦想有 多么美好 , 活在童话世界里 的孩子 总归是要 长大 , 总有那么一天 , 长大 了的孩子会痛苦 地发现 , 世界上并没有 “ 永远不会流泪 的眼 睛” 。所 以,诗歌的最后 , 诗人写道 :“ 我没 有领到蜡笔, 没有得到一个彩色 的时刻/ 我只 有我俄 的手指和创痛 , 只有撕碎那一张张 / 心爱 的白纸 肚 它们去寻找蝴蝶 , 让它们从 今天消失”这是一个拒绝长大 的孩子被强行 推进了成人世界 的无奈和忧伤 。

顾城-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赏析

顾城-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赏析

顾城-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赏析“我希望,我是一个睡在梦里的孩子我希望,我是一个自由飞翔的孩子我希望,我是一个童话里的孩子”——顾城,一个任性的孩子,一个在“文革”时期任性执笔的孩子。

与舒婷的典雅端丽、委婉绰约、美丽忧伤相比,与北岛的冷静理性、深刻独特相比,顾城的诗则显得纯真无瑕、扑朔迷离。

这个被舒婷称为“童话诗人”的天才人物, 以他那不泯的童心, 既爱幻想而又敏感忧思的气质, 用心灵和诗情建造了一座与尘俗对抗, 充满温情、纯洁的童话世界。

当他以一个孩子的口吻写自己的诗时,他写的东西,就和他的心灵一样,是纯洁的,就像草叶上晶莹的露珠,稚嫩、动人。

“没有实现自己的梦却要将梦的蓝图焚烧的不留痕迹前进不了却又折了后路”而这样与众不同的个性,使得他的诗歌自然天成,不加刻意雕琢,却又别有一番。

正是这种特点使得他在新诗史上大放异彩。

他的诗包含着华美丰富的意象、奇特丰富的想象和“理想主义”色彩——他希望的纯美的童话世界和自然纯粹的世界。

他诗的澄澈、精致和透明的, 不是童蒙的咿呀, 而是智者的吟哦。

但是,在顾城充满梦幻和童稚的诗中,却充溢着一股如铅的沉重。

正因为顾城太偏执于没有污秽的内心世界和纤尘不染的诗歌梦境, 这样的任性必然使他或迟或早地迎头撞上并不完美的世界那无情的墙壁, 甚至刀锋。

“很多时候我们都是任性的孩子我们都有那笨拙的自由不流泪的眼睛”写这首诗时,顾城已经26岁了。

一个完全的成年人在诗中毫不掩饰地说出自己的梦想,自己是个孩子的心理。

顾城在这里描绘了他的梦想:“我想在大地上画满窗子,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都习惯光明”。

在他的世界里,一切丰富多彩,简单而又美好:“我希望,每一个时刻,都像水彩蜡笔那样美丽”,“画出笨拙的自由,画下一只永远不会,流泪的眼睛”,“画下露水,所能看见的微笑”。

他渴望这样的生活,他喜欢自然的拥抱。

正如他所说,他是一个任性的孩子,他的理想多么单纯,只是希望回到大自然中,静静的活着,养几只鸡,布置一所房子,生活在在威克岛旖旎的风光上。

彩色蜡笔的深白梦幻——评顾城《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彩色蜡笔的深白梦幻——评顾城《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彩色蜡笔的深白梦幻——评顾城《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风若吹引言逛超市的时候,偶然看到货架上摆放整齐的彩色铅笔,24色,不禁心动了。

买下它们,小心呵护着捧回宿舍,端详了很长时间,终于还是手痒,翻出昔日的速写——桥桩,给那些石头涂上不同的颜色。

一座五颜六色,哦不,是多姿多彩的桥桩,顿时出现在雪白的纸上。

蓦然时,仿佛感到顾城的微笑,正穿透纸背而闪现。

这是两个任性的孩子的约定,是我们多彩的视线,深白的梦幻。

关于诗人挥一挥手正是黎明之前的寂静我终于没能看清你那一瞬间的表情你挥一挥手正好太阳刺进我眼睛我终于没能听清你说的是不是再见顾城死了,却留给我们无尽的回声。

一直想知道,顾城自杀前,想的是什么。

他不是说他任性吗?“我想在大地上画满窗子,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都习惯光明。

”如此恢弘的梦想,不只一次出现在他的诗中。

“黑夜给了我黑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这样的诗句,分明是与混沌现实的决裂。

顾城是现实的叛逆者,他只在幻想中生活、创作。

诗人,这个特殊的身份,往往拥有最锐利的眼睛,最敏感的心。

我相信,顾城分明已经看透了现实的复杂,黑暗,荒谬,肮脏,无耻,龌龊。

可他执拗的闭上世俗的双眼,反而睁开了心灵的眼睛,打开诗人才有的那种心灵的窗户,寻找梦想中的洁净与纯粹。

因为,他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以纯银一样的声音,和你的梦对话……世界也许很小很小,心的领域很大很大。

”同为朦胧派代表诗人的舒婷这样写他——我们的童话诗人。

关于孩子也许/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我任性/我是一个孩子一个被幻想妈妈宠坏的孩子/我任性开头和结尾的变化很微妙——模糊又清晰。

没有领到彩色蜡笔,没有得到一个彩色时刻的诗人,在灿烂的想象中画下许许多多的温暖与甜蜜后,诗人更加确定,自己是一个孩子,而且是被“幻想妈妈”宠坏的孩子。

我不知道幻想是不是孩子的专利,或者我们把成年人幻想的举动称为“孩子气”。

顾城是个孩子,相当任性。

他没有得到蜡笔,于是“撕碎那一张张/心爱的白纸/让它们去寻找蝴蝶/让它们从今天消失”。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篇一: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教案张清河执笔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朦胧诗的特点。

2、了解顾城诗歌风格。

(二)能力目标1、理解诗歌折射出的诗人的情感态度,进而理解诗人与诗歌的关系。

2、掌握顾城作品的艺术特色。

教学重点:1、分析《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理解“任性”的具体含义。

教学难点:1、“任性”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2、顾城诗歌艺术特点分析。

教学设计:教师讲解和学生讨论相结合,完成以下步骤:1、了解诗人所处时代以及经历、思想、艺术风格,以知人论世。

2、借助意象,进入诗人所描绘的童话意境。

3、增强学生的心智,抵御不健康心理的侵蚀。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导语】十年文革,酿成一场文化的灾难。

难能可贵的是,在那样一个盲目个人崇拜的年代里,在那个手举红宝书、跳着忠字舞、看着样板戏的时代里,中国新兴的一批年青而叛逆的“朦胧诗人”茁壮成长。

无数青年人随身都带着一个小本子,抄录并背诵着他们最新流传的诗句——虽然很多人说“读不懂”,但是并不妨碍人们追捧。

那时所有的报纸副刊都有诗歌版面或着栏目,那时广播节目里播放的是诗朗诵,那时青年人聚会表演节目你可以读一首新诗。

著名的诗人开见面会或签名售书,市民会把现场挤得水泄不通,人群中甚至有人不断高呼诗人的名字,他们喊道:“诗人万岁”!朦胧诗人成为当时社会上耀眼的明星。

这些诗人强调诗人的自我意识,往往借助象征、比喻、错觉、幻觉等手法,变诗的单一形象为多层次的意象迭加,给诗蒙上了一层朦胧的色彩,给人以独特的审美感受。

代表人物有民间歌者海子、孤独的思想者北岛、温情诗人舒婷、童话诗人顾城等。

我们这节课就来给大家介绍顾城这位诗人的这首代表作——《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一、写作背景:朦胧诗简介“朦胧诗”作为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前期一个最重要的诗歌流派,为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提供了迥异于传统规范的美学原则和艺术动力。

顾城诗歌《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赏析

顾城诗歌《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赏析

顾城诗歌《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赏析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顾城——我想在大地上画满窗子,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习惯光明。

简介顾城(1956—1993年)朦胧诗代表人物,1956年生于北京。

1969年随父下放山东昌邑县东冢公社五年。

返京后做过翻糖工、搬运工等,1987年应邀出访欧美国家,进行文化交流、讲学活动。

1988年赴新西兰,被聘为奥克兰大学亚语系研究员。

后辞职隐居激流岛。

1992年重访欧美,1993年10月杀妻后自杀。

留下大量诗文、书法、绘画作品,顾城的主要作品有诗集《白昼的月亮》《北方的孤独者之歌》《铁铃》《黑眼睛》《顾城诗集》《顾城新诗自选集》等。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1981年。

那时候顾城作为“朦胧诗”的代表人物,正处在批评与赞扬的“冰火两重天”之中,而对于他的创作而言,却是黄金时代。

他的大部分作品都创作于这一时期。

当时中国大地上流行着强烈的寻找“自我”的呼声。

他曾说过,“这个时期我写的诗有很强的人的、心理的、甚至社会的色彩。

我开始人的角度评价这个世界。

我注重对人说话。

”诗歌赏析此诗集中体现了诗人在1977-1982年这一时期的审美理想——追求自我,追求一个纯净、和谐、不受打扰能够做梦的地方。

诗人任性地建造了一座想象中的童话之城,这城幽不可测,充满了迷人的玄想和宁静。

他在“心爱的白纸上”用“彩色蜡笔”开始的世界,是一个灿烂和谐、至真纯美的世界,那里所有的存在都是无拘无束的,所有的声音都是恬淡和美的,所有变化都是愉悦的,所有的历史都是古老的,所有的色彩都是梦幻般的。

孩童时的遭遇,使顾城理想的梦破灭了,但他仍然执着地追求幻想,希望在他的另一世界中重新实现。

在这首诗中,诗人以一个孩子的眼光和心灵去观察和感受世界:希望用彩色蜡笔在幻想的世界里勾画出一幅幅色彩斑斓的人生蓝图,画下“笨拙的自由”“永远不会流泪的眼睛”以及“没有痛苦的爱情”。

然而,幻想的美好蓝图能否在现实世界中实现?描画了长久的、热烈的梦想后,诗人回到现实。

顾城诗歌《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赏析

顾城诗歌《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赏析

顾城诗歌《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赏析在世间,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天使和魔鬼结合体。

如果你的身边有一个任性的孩子,我想那是因为你还没有遇到可以让他更改自己脾气的人吧。

如果他已经改掉了任性,只能说明你不是那个对的人。

就像顾城诗歌中的孩子一样,她认为她任性,你认为她蛮横无理,但是终究是我们没有用心的去读她的内心世界。

这一首诗写于顾城的早期,也就是他的思想刚刚成型的时候,也就是他刚从生活的洗礼中醒来,正面对这个社会不解的事物,对自己所处环境开始新的思考的阶段。

这个时候他心中的困惑是可以通过阅读来进行释怀的,因为这个时候他不会考虑太多关于未来的发展,只要满足当下的需求即可。

在作品中,顾城是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在现实中没有人懂得或者去爱他,所以他更加向往虚幻的想象世界中去寻找。

对于诗歌来说,其实是具有不同情感倾向的,一个充满想象力的诗人笔下的作品肯定是多愁善感的。

但是,顾城的童年过的并不美好,甚至可以说是十分糟糕的,在他还不记事的时候,父母离婚,顾城被判给了父亲。

而父亲是一位知识分子,只希望孩子将来可以成为一名教师,就把他送到了乡下奶奶家里抚养。

由于顾城小时候调皮捣蛋,又胆大包天,常常去抓邻居家的鸡鸭,村民们就开始给他起外号叫“小疯子”。

后来父亲再婚,生下弟弟,他就再也没有感受过家庭的温暖。

虽然后来被接回去,但是跟继母和弟弟的相处却很不融洽,而且继母曾经打过他,原因竟然是他抓到了母亲出轨。

母亲虽然看似柔弱,但是也是不甘示弱的,在面对自己的丈夫出轨时,坚决的与之离婚。

在面对顾城的时候,一方面是责备另一方面又觉得亏欠了他。

这也许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双重标准吧!随着年龄的增长,顾城的性格慢慢有了转变,可能是由于受到父亲的影响,他渐渐开始明白应该怎么样对待别人。

这首诗是写于他的高三时期,是顾城的第一部诗集,算得上是顾城的半自传体。

一般来说,一个学生的创作一般都是有固定风格的,就像鲁迅先生说的那样,有个性的诗人才是真正的诗人。

顾城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赏析课件

顾城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赏析课件

作品分析
结构分析: 全诗由九个小节构成,其中三次提到“任性”: “也许/我只是被妈妈宠坏的孩子/我任性”,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我是一个孩子/一个被幻想妈妈宠坏的孩子/我任性 ” 在诗中这三个“任性”,支撑起了整首诗的框架 。
作品分析
诗歌中描述的童话世界逐层展开: 一双永远不会流泪的眼睛、 没有痛苦的爱情、 淡绿的夜晚、快乐的小河、 贴着玻璃糖纸和北方童话插图的节日、 穿着秋天的风衣,被燃烧的烛火和枫叶所照亮的恋人 ……
作品分析
诗歌高潮: 没有“领到蜡笔”,没有“得到一个彩色的时刻”

“撕碎那一张张心爱的白纸” → 但仍执着追寻“蝴蝶”般美丽的童话世界→ “被幻想妈妈宠坏的孩子,我任性”
作品分析
艺术特点分析 1、动词选用恰当: “希望”、“想”、“画下”等,简单但准确 2、色彩描绘唯美: “彩色蜡笔”、“白纸”、“ 天空淡绿的夜晚和苹 果” ……都带有或隐或显的色彩。 3、意象描写丰富: “没有领到蜡笔”,指“我”的理想蓝图并没有得到 社会 的认同,因而,“我”在绝望中“只有撕掉那一张张 心爱
作者简介
顾城1956年生于北京。12岁时辍学放猪。“文革 ” 中开始写作。后成为朦胧诗派的代表作家。1980年 初失业。生活漂泊不定。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1988 年赴新西兰,讲授中国古典文学。后辞职隐居 激流岛。1992年获德国DAAD创作年金,在德国写作 。1993 年10月8日在其新西兰寓所杀妻后自杀,引起
解读点拨
作者为什么说“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任性”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因诗人不切实际并“顽固”地不肯接受现实,故称之“任 性”。诗人自认单纯,天真,因此把自己比喻成无邪的“孩 子” 诗人以一个孩子的眼光和心灵去观察和感受世界,希望 用彩色蜡笔在幻想的世界里勾画出一幅幅色彩斑斓的人生蓝 图,画下“笨拙的自由”、“永远不会流泪的眼睛”、“没 有痛苦 的爱情”。然而,诗人最终不得不离开幻想回到现实。但诗 人 没有就此停止对幻想的追求。诗的最后一节再次点明,“我 ” 是“一个被幻想妈妈宠坏的孩子”我任性,将仍然执着地追 求

顾城的诗全赏析

顾城的诗全赏析

顾城的诗全赏析顾城是中国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充满了独特的思想和感情。

以下是顾城的诗歌赏析:1.《一代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这首诗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顾城在这首诗中通过描述一个经历过黑暗的人,试图在黑暗中寻找光明,表达了他对光明的渴望和对过去的怀念。

这首诗的意境清新、简洁,语言却富有深度和内涵。

2.《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我想涂去一切不幸,我想在大地上,画满窗子,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都习惯光明。

这首诗体现了顾城独特的思想和感情。

他试图通过这首诗表达自己的孤独和渴望,以及对世界的爱。

诗中的语言简洁明了,充满了童真和深刻的思想。

3.《雨夜》窗外的雨夜,静静地淋湿了我的心。

我思念着你,就像雨夜思念着天空。

这首诗通过描述一个雨夜,表达了顾城对远方的思念和对过去的怀念。

诗中的语言简洁、明了,却充满了深刻的思想和感情。

4.《我是一个流浪者》我是一个流浪者,我走过了无数的路,我看过了许多的美景,但我还是觉得,世界上最好的风景,是在我的心里。

这首诗体现了顾城独特的思想和感情。

他试图通过这首诗表达自己的孤独和渴望,以及对世界的爱。

诗中的语言简洁明了,却充满了深刻的思想和感情。

5.《小巷》小巷,又弯又长,我带着思念,走过小巷,我看到了夕阳,看到了你。

这首诗通过描述小巷和思念,表达了顾城对远方的思念和对过去的怀念。

诗中的语言简洁、明了,却充满了深刻的思想和感情。

总的来说,顾城的诗歌充满了独特的思想和感情,他试图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孤独和渴望,以及对世界的爱。

他的诗歌语言简洁明了,却充满了深刻的思想和感情。

顾城诗歌《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全文赏析

顾城诗歌《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全文赏析

顾城诗歌《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全文赏析顾城是中国现代著名的诗人,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内涵而广受赞誉。

他的诗歌《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是一首充满自我表达与情感宣泄的作品。

本文将从诗歌的主题、形式和语言等方面进行细致的赏析,探究诗歌背后的情感世界和艺术创作。

诗歌的主题是表达诗人与现实世界之间的矛盾与反叛,并展示了自己作为一个“任性的孩子”的态度。

诗歌通过孩子的视角,将反抗现实剥削与束缚的情绪表达了出来,并将这种反抗的精神和态度视为一种宝贵的资本。

诗歌的形式上采用了自由诗的形式,没有固定的节奏与韵律,更加贴近自然的流动感。

这种形式的选择使诗歌更加接近现实生活和个体情感体验,打破了传统诗歌语言的束缚,更加自由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

诗歌的语言表达简洁而凝练,以简单的词语和直接的意象呈现诗人的情感状态。

例如,“带着一颗叛逆的心”、“我是喧嚣的笑声”等,这些直接的词语和意象创造了一种鲜明的对比,将诗人内心的真实情感展现了出来。

同时,诗歌中还运用了排比句法和倒装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表现力。

诗歌的整体氛围是一种反抗与追求自由的情绪。

诗人通过描绘自己作为一个任性孩子的形象,表达了对现实束缚和压迫的不满与反抗。

他渴望追寻自己内心的自由与真实,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生活的意义。

诗歌中的意象丰富而独特,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创作风格。

例如,“世界是一颗日常的苹果”、“把墙颠倒过来不是一回事”等都是诗人自己创造出来的独特意象,表达了诗人对于现实的扭曲与改造的愿望。

这种独特的意象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传统的表达方式,使诗歌更具想象力和审美价值。

总的来说,顾城的诗歌《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通过自由的形式语言,直接而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态度。

诗歌中的主题、形式和语言等方面的运用都体现出了诗人的个人特色和艺术追求。

这首诗歌不仅在情感表达上引发读者共鸣,同时也在艺术创作上具备了独立的价值。

赏析顾城的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赏析顾城的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赏析顾城的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赏析顾城的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一、前尘往事顾城,在朦胧诗派来说,很独特的一位诗人,他被人们称为童话诗人。

顾城于1977年开始写诗,1979年《诗刊》刊物首次发表诗作,成名,成为朦胧诗人代表之一。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这首诗写于1981年,属于顾城前期的创作阶段�D�D童话阶段。

这个阶段,顾城诗作的整体风格是明丽纯净,这个时期,他专注于自然界的那些美好、纯净而明媚的事物,辅以丰富奇崛的想象,为自己打造了一个理想的童话世界。

他是一个天生的诗人,敏感而细腻的感知力,与生俱来的才华,无不昭示着这个诗人得天独厚的令人嫉妒的天赋。

而后期的梦幻阶段也没有缺失童话之美,在激流岛的生活,让顾城与陌生人之间的交际退回到孩童时代,不喜与人交流,过上了隐居的生活,虽然苦,但是顾城并未能摆脱自己的孩子气。

他越来越感受到写诗于他而言是一种最为基本的纯自然的生命现象,完全处于“无我”、“忘我”的境界。

如果说前期顾城的创作是在营造一个理想的童话世界,那么后期的顾城则是疯狂地执着于建造自己奇幻的梦幻城堡。

要说顾城的创作风格的形成,我想除了父亲顾工的教育熏陶以及西班牙诗人洛尔迦和安徒生的影响,更值得一说的是他的经历。

顾城是一个“‘童年质情节’极强的人”[1],他的童年的记忆固执地停留在他与父亲下放的那段时间那个地点。

他的乡下经历从人的天性上来说,是一种解放,那个河岸放猪的少年,在那其中发现了很多不为人说道的乐趣。

而当他返回城市时,城市带给他很多不一样的感受,甚至可以说是困扰。

他对城市最大的感受是不自由、无趣。

他的诗从自然为对象转向了“非自然”状态。

在《河岸的幻影�D�D与王伟明问答》一文中,作者坦言,“我习惯了农村,习惯了那个粘土做成的村子,周围是大地,像轮盘一样转动。

我习惯了,我是在那里塑造成型的我可以想象道路,可以直接面对着太阳、风,面对着海湾一样干净的颜色。

”在顾城看来,“为了生命,为了艺术,我走向城市,走进一间冰冷的小北屋里,非常愚蠢地把铅笔削得尖尖的,画那些石膏球和碎花瓶。

天国花园的坍塌——新解顾城诗歌《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天国花园的坍塌——新解顾城诗歌《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世 界 中永 远 不 会 流 泪 , 俗 社 会 中 有 多 少 世 数 不 清 的 不 幸 , 顾 城 的 童 话 王 国 里 一 切 在
和变化 过程 之 中。 j ”H (
以此 推 断 , “每 一
都 被 轻 易 地 涂 抹 , 有 习 惯 在 黑 暗 中 长 大 个 时 刻 / 像 彩 色 蜡 笔 那 样 美 丽 ”暗 喻 了 现 所 都
[ 收稿 日期] 00一 1 3 2 1 O —0 [ 作者简介] 李金风 (9 6 , , 18 一) 女 江西赣州人 , 西南大学文学院 20 08级硕士研究生 , 主要从事 中国现当代文学与 中外文化研 究。

6 ・ 4
李金凤
天国花园的坍塌——新解顾城诗歌《 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我
实 社 会 的 丑 陋 与 肮 脏 ,“画 出 笨 拙 的 自

颗 留 在 远 处 的 心 。 诗 人 营 造 的 天 国 花 园
由 ”, 明 了 在 现 实 社 会 中 人 的 不 自 由 和 被 说
异 化 的命 运 , “画 下 一 只 永 远 不 会 /流 泪 的 眼 睛 ”潜 藏 着 世 俗 世 界 里 太 多 流 泪 的 眼 睛 , “ 想 涂 去 一 切 不 幸 / 想 在 大 地 上 /画 满 我 我 窗 子 /让 所 有 习 黑 暗 的 日 青/者 习 光 啜 艮日 I 贯 明 ”表 露 了 现 实 社 会 里 太 多 的 不 幸 与 黑 暗
愉 快 的 声 音 ”… … 所 有 的 这 一 切 似 乎 都 是
和 谐 、 静 、L美 , 处 不 充 满 着 爱 与 美 的 宁 e qg - 无
的审 美 理 想 — — 追 求 一 个 纯 美 、 谐 、 有 和 没 矛 盾 和 痛 苦 的 天 国 花 园 , 不 可 实 现 造 就 虽 了诗 人 的 脆 弱 不 安 与 破 坏 行 为 , 仍 执 著 但

赏析顾城的《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赏析顾城的《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赏析顾城的《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作者:吴婷婷来源:《青年文学家》2016年第20期摘要:有人说,他的世界太纯净,有人说,他太自私,所以容不下别人侵入。

顾城,是个特立独行的人,或者说是个孩子。

虽然有着成人的身份,却更有着一颗成人没有的孩童般的心,也许,他真的从未长大过,至少心理年龄是不成熟的。

就像他的诗所说,《他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关键词:顾城;童话世界;意象;《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0-0-02一、前尘往事顾城,在朦胧诗派来说,很独特的一位诗人,他被人们称为童话诗人。

顾城于1977年开始写诗,1979年《诗刊》刊物首次发表诗作,成名,成为朦胧诗人代表之一。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这首诗写于1981年,属于顾城前期的创作阶段——童话阶段。

这个阶段,顾城诗作的整体风格是明丽纯净,这个时期,他专注于自然界的那些美好、纯净而明媚的事物,辅以丰富奇崛的想象,为自己打造了一个理想的童话世界。

他是一个天生的诗人,敏感而细腻的感知力,与生俱来的才华,无不昭示着这个诗人得天独厚的令人嫉妒的天赋。

而后期的梦幻阶段也没有缺失童话之美,在激流岛的生活,让顾城与陌生人之间的交际退回到孩童时代,不喜与人交流,过上了隐居的生活,虽然苦,但是顾城并未能摆脱自己的孩子气。

他越来越感受到写诗于他而言是一种最为基本的纯自然的生命现象,完全处于“无我”、“忘我”的境界。

如果说前期顾城的创作是在营造一个理想的童话世界,那么后期的顾城则是疯狂地执着于建造自己奇幻的梦幻城堡。

要说顾城的创作风格的形成,我想除了父亲顾工的教育熏陶以及西班牙诗人洛尔迦和安徒生的影响,更值得一说的是他的经历。

顾城是一个“‘童年质情节’极强的人”[1],他的童年的记忆固执地停留在他与父亲下放的那段时间那个地点。

他的乡下经历从人的天性上来说,是一种解放,那个河岸放猪的少年,在那其中发现了很多不为人说道的乐趣。

顾城《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赏析

顾城《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赏析

•••••••••••••••••顾城《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赏析顾城《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赏析《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是顾城的一首诗,全诗形式随性,意象丰富,语言简单纯净,内容温暖明朗。

下面是小编带来的顾城《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赏析,希望大家喜欢。

原文——我想在大地上画满窗子,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都习惯光明。

也许我是被妈妈宠坏的孩子我任性我希望每一个时刻都像彩色蜡笔那样美丽我希望能在心爱的白纸上画画画出笨拙的自由画下一只永远不会流泪的眼睛一片天空一片属于天空的羽毛和树叶一个淡绿的夜晚和苹果我想画下早晨画下露水所能看见的微笑画下所有最年轻的没有痛苦的爱情她没有见过阴云她的眼睛是晴空的颜色她永远看着我永远,看着绝不会忽然掉过头去我想画下遥远的风景画下清晰的地平线和水波画下许许多多快乐的小河画下丘陵——长满淡淡的茸毛我让它们挨得很近让它们相爱让每一个默许每一阵静静的春天激动都成为一朵小花的生日我还想画下未来我没见过她,也不可能但知道她很美我画下她秋天的风衣画下那些燃烧的烛火和枫叶画下许多因为爱她而熄灭的心画下婚礼画下一个个早早醒来的节日——上面贴着玻璃糖纸和北方童话的插图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我想涂去一切不幸我想在大地上画满窗子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都习惯光明我想画下风画下一架比一架更高大的山岭画下东方民族的渴望画下大海——无边无际愉快的声音最后,在纸角上我还想画下自己画下一只树熊他坐在维多利亚深色的丛林里坐在安安静静的树枝上发愣他没有家没有一颗留在远处的心他只有,许许多多浆果一样的梦和很大很大的眼睛我在希望在想但不知为什么我没有领到蜡笔没有得到一个彩色的时刻我只有我我的手指和创痛只有撕碎那一张张心爱的白纸让它们去寻找蝴蝶让它们从今天消失我是一个孩子一个被幻想妈妈宠坏的孩子我任性赏析一:这首诗集中体现了顾城的审美理想——追求一个纯净、和谐,没有矛盾,使人心情愉快的另一世界,孩童时的遭遇,使顾城理想的梦破灭了,但他仍然执着地追求幻想,希望在他的另一世界中重新实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顾城-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赏析
“我希望,我是一个睡在梦里的孩子
我希望,我是一个自由飞翔的孩子
我希望,我是一个童话里的孩子”
——顾城,一个任性的孩子,一个在“文革”时期任性执笔的孩子。

与舒婷的典雅端丽、委婉绰约、美丽忧伤相比,与北岛的冷静理性、深刻独特相比,顾城的诗则显得纯真无瑕、扑朔迷离。

这个被舒婷称为“童话诗人”的天才人物, 以他那不泯的童心, 既爱幻想而又敏感忧思的气质, 用心灵和诗情建造了一座与尘俗对抗, 充满温情、纯洁的童话世界。

当他以一个孩子的口吻写自己的诗时,他写的东西,就和他的心灵一样,是纯洁的,就像草叶上晶莹的露珠,稚嫩、动人。

“没有实现自己的梦
却要将梦的蓝图焚烧的不留痕迹
前进不了
却又折了后路”
而这样与众不同的个性,使得他的诗歌自然天成,不加刻意雕琢,却又别有一番。

正是这种特点使得他在新诗史上大放异彩。

他的诗包含着华美丰富的意象、奇特丰富的想象和“理想主义”色彩——他希望的纯美的童话世界和自然纯粹的世界。

他诗的澄澈、精致和透明的, 不是童蒙的咿呀, 而是智者的吟哦。

但是,在顾城充满梦幻和童稚的诗中,却充溢着一股如铅的沉重。

正因为顾城太偏执于没有污秽的内心世界和纤尘不染的诗歌梦境, 这样的任性必然使他或迟或早地迎头撞上并不完美的世界那无情的墙壁, 甚至刀锋。

“很多时候
我们都是任性的孩子
我们都有那笨拙的自由
不流泪的眼睛”
写这首诗时,顾城已经26岁了。

一个完全的成年人在诗中毫不掩饰地说出自己的梦想,自己是个孩子的心理。

顾城在这里描绘了他的梦想:“我想在大地上画满窗子,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都习惯光明”。

在他的世界里,一切丰富多彩,简单而又美好:“我希望,每一个时刻,都像水彩蜡笔那样美丽”,“画出笨拙的自由,画下一只永远不会,流泪的眼睛”,“画下露水,所能看见的微笑”。

他渴望这样的生活,他喜欢自然的拥抱。

正如他所说,他
是一个任性的孩子,他的理想多么单纯,只是希望回到大自然中,静静的活着,养几只鸡,布置一所房子,生活在在威克岛旖旎的风光上。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我想涂去一切的不幸
我想在大地上
画满窗子”
所以,任性的他固执在自己的世界里,不肯自拔。

随后,在和谢烨相识、相恋四年之后, 这对“朦胧诗人”结了婚, 由于婚后的顾城有了谢烨对人间烟火的独自承担, 便更加超脱地坠入了他的精神漫游和诗意迷梦之中, 成为一个绝对的诗人, 一个绝对的隐士, 绝对的圣者, 以神秘的微笑和灵慧面对与他隔着重重帷幕的芸芸众生。

“我在想
在希望
但不知为什么
我没有领到蜡笔
没有得到一个彩色的时刻
我只有我
我的手指和创痛
只有撕碎那一张张
心爱的白纸
让它们去寻找蝴蝶
让它们从今天消失”
但他这样纯净的心灵、纯粹的梦想近旁却是一个分裂的人格,分裂的两边,一边写着美好,一边画着残忍。

他不是坏人,他只是,只是始终都不能活在这个世界上。

他不是不想活在这个世界上,只是这个世界太多残忍。

英儿走了,背叛了他,这个虚荣贪钱的女人已经不重要。

可是,他的爱人,为什么又要走,他把所有的信任和活着的力量都交给她保管,如果他走了,不是带走了他的一切了吗?如果必须那样,那就,那就,一起走吧。

他就是这么一个任性的孩子。

“杀人是一朵荷花
杀了,就拿在手上
手是不能换的”
最后因为他率性而为、他的任性,使得他的“妾”和妻相继让他偏执的内心对世界和生活产生了无可救药的绝望, 最后迫使他走出美妙而玄虚的“乌托之邦”,举起那把利斧,结束一切。

“我是一个孩子
一个被幻想妈妈宠坏的孩子
我任性”
其实,在顾城的心里,深深藏着一种暴力美学。

他只是把自己当做是一个天真的孩子,即使是任性,也是诗人的任性,是万人皆可以理解的任性。

而“任性美学”,在顾城这里一方面表演着天堂湛蓝的颜色,一方面欣赏而热恋着人间血色的红。

“那段日子
也许
不像想象中那么幸福
却也那么珍贵
那么单纯
那么任性的童年。


顾城曾说,他渴望美,永恒与生命。

诗人终其一生都在不停地寻找和挣扎,他渴望美丽的出现,他想带给人们一个理想化的洁净的童话世界,他也尽力去做了。

从少年到生命的中后期,他一直在努力的建造着、维护着他的世界。

他的童话世界里,没有现实的复杂,那里单纯美好,有自然,还有他和他的女儿国。

他和陶渊明一样,为我们建构了一个乌托邦,并且他身体力行,他用实践说明了人们在理想王国里究竟能走多远。

虽然结果是悲惨的,但他依旧在追寻着。

虽然,他因为偏执和幼稚而伤害了自己的妻子和自己,而成为一个有争议的诗人。

但他的诗歌成就和他在诗歌史上的地位则是不容置疑的。

顾城他既是是个聪明可爱的“孩子”,也是个伟大而才华横溢的诗人。

他一生作品众多,不少成为诗歌上的经典之作,如《一代人》。

而他意象丰富、想象奇特、自然美丽的语言也给我们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

顾城是一代人的偶像,他的创作感染了许多人。

一个单纯的孩子,追逐着自己的内心,自己的理想,用“笨拙的画笔”,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美丽的天国花园图。

可童话毕竟是童话,在现实面前,童话和孩子都显得那么脆弱。

可是正因为现实的浮躁,我们才更怀念顾城,怀念童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