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古斯丁忏悔录读后感4篇
奥古斯丁忏悔录读后感精选5篇
奥古斯丁忏悔录读后感精选5篇奥古斯丁忏悔录读后感奥古斯丁的《忏悔录》中贯穿了一条真理的寻求之路,是对人生的一种反思。
人在生活中总需要一个精神支柱――信仰。
也许有人说,我没有信仰,也活得逍遥自在。
但是你活得充实吗?甚至我们可以绕口地说“没有信仰也是一种信仰”。
一个人在追寻信仰的过程中,是艰难而痛苦的。
尤其当人对自己的信仰有所怀疑时,就会有无穷的烦恼与苦闷,奥古斯丁那漫长的追寻真理的过程就是一个生动地说明。
年轻时沉迷于情欲,信奉摩尼教,反对基督;后来从摩尼教中退出,在母亲和朋友的帮助下皈依了基督教。
他深深地反思了自己的生活,尤其是他对自己陷入情欲的泥沼,对那一段放荡生活的反省,让我们认识到了如此虔诚的人。
奥古斯丁的痛苦源于他对暂时的、有限的存在不满足。
在对摩尼教的怀疑中,奥古斯丁得以摆脱摩尼教的物质性形式的神、真理。
他领会到真理、存在的本体不仅是超越空间的,而且也是超越时间的。
超越时空,正是精神的基本特质。
真正的不朽、永恒只能是精神性。
因为时空范畴总是意味着有限、多样、变化,它只用来描述构成整体的部分,描述从无向有,再从有向无的过程。
但对整体却无能为力,而“我”所渴念的是整体无限,所以,它们不能缓解我对有限的存在所感受到的痛苦焦虑。
因此,只有精神才能慰藉心灵。
于是奥古斯丁选择了全能的神――上帝来解脱,在他看来,那些寻求外部欢乐的人容易跌入虚无,沉溺于可见的、瞬间事物。
而上帝是永恒不变的,在上帝之中有着令人忘却一切烦恼的安宁,因为除上帝之外,再无他物,人用不着去寻找其他事物。
奥古斯丁在《忏悔录》里批驳过占星术,他认为,当那些星象学者利用星象来伟人占卜时,只是一种偶然的巧合,那么当他彷徨在花园中,冥冥听到一个声音在喊:“拿起来读吧,拿起来读吧!”时,随手拿起《圣经》而翻到的那一页:“不可荒宴醉酒,不可好色邪荡,不可竞争嫉妒,总要拥戴耶稣基督,不要为肉体安排,去放纵私欲。
”时,是不是也算是一种巧合?在我看来,这是一种巧合、一种偶然,也是一种必然。
忏悔录读后感(精选20篇)
忏悔录读后感(精选20篇)忏悔录读后感(精选20篇)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
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忏悔录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忏悔录读后感篇1现当代文学老师布置主题演讲包括一个内容,就是分析郁达夫的沉沦和卢梭的忏悔录,老师说读完忏悔录精神层次会提升一层。
自己于是借来了忏悔录来看,只看完了上卷,下卷还未看完,有所感,就记下来了。
正如卢梭自己所说,“我要把一个人的真实面目全部地展示在世人面前,此人便是我。
”“这就是我所做的,我的为人,我以同样的坦率道出了善恶。
我既没隐藏什么丑行,也没添加什么善举。
”卢梭确实在文中表露了自己的心境,非常坦率,可以看出他是很大胆的,他是敢于剖析自己的人,对自己动手术刀。
我自己的感觉是,我读着读着就感觉其实他不必忏悔,我已原谅他了。
卢梭少时读书的积累《宗教与帝国史》《名人传》等,这为后来打下基础,文中多处提到书,自己当学徒时,也是为了摆脱孤独吧,“除了阅读,什么也不再干了,包括偷窃”,可以看出,读书有多重要,自己以后会趁大二时间丰富,多读书,读好书。
偷窃,卢梭没有掩盖事实,也透露了一种犯罪心理,“我觉得挨打是对偷窃的一种补偿,让我有权继续偷。
”这是一种典型的心理畸形,“那我当小偷处置,就是允许我当小偷。
”从中,我们也可以了解一些犯罪者的心理,他们就是一种破罐子破摔,无所谓的心理。
遇到瓦朗夫人这一段,“她笑吟吟地接过我哆哆嗦嗦地递给她的信”,与其说瓦朗夫人是卢梭的情妇,倒不如说瓦朗夫人是卢梭的半个母亲,或者反过来说,卢梭更像是瓦朗夫人的情夫,在卢梭笔下,瓦朗夫人是地位很高的,是卢梭顶礼膜拜的。
即使后来卢梭几乎被抛弃,他都没有贬低瓦朗夫人,更多的是悔恨。
卢梭从小失去母亲,卢梭缺少母爱,在我眼中,或许卢梭把瓦朗夫人当做自己的母亲了吧。
正是瓦朗夫人弥补了自己心中关于母亲的空白,所以卢梭才会死心塌地吧。
忏悔录读后感(精选7篇)
忏悔录读后感(精选7篇)《忏悔录》读后感篇一“人活着有什么意义‘这个问题本身就是有问题的,因为“有什么意义”这类问题,其终极答案就是“有利于人类的发展”,所以那个问题就会变成“人活着对人的发展有什么用?”我认为我们是无知的,很被动的,很多东西我们是弄不清楚的,既然我们已经被莫名其妙的放在这个世界上了,就活得开心就好,爱你爱的人,做你能感到快乐的事。
列夫托尔斯泰最后做的那个梦太绝了,托翁一开始苦苦探寻生命的意义,(但他自始至终也没找到答案),无果后,投奔宗教,不再寻根问底,只求有所支撑,相信上帝的存在是他生命的支撑,原文中写道“他了解并看到我探索,绝望,斗争,他是存在的,只要我瞬间承认这一点,生命就立刻在我身上高涨起来,”(我觉的这是因为他把上帝设置为一个具有最高理智的,正义的上帝的角色,认为这样的角色创造的生命一定是有一意义的)东正教的缺陷使他失望了,最后在梦中,他向上看,看到蓝天就感到安稳了,因为他找到新的信仰,相信进步,相信明天,相信美好,努力生活。
那句话“宗教信仰是生存的能量,只要人活着,他总要有宗教信仰”中应该把“宗教”去掉。
每个人都需要相信些东西。
我们不信宗教,但我们都相信美好,不是吗?在社会底层挣扎的人,要不就是相信自己能一点点向上,要不就是没有思想的行尸走肉。
忏悔录读后感900字篇二当我读到卢梭的这句话,如故冲动不已。
他说:当时我是什么样的人,我就写成什么样的人,当时我是文雅龌龊的,就写我的文雅龌龊;当时我是仁慈淘气、道德崇高的就写我的仁慈淘气和道德崇高。
全能的上帝啊!我的内心纯粹表披露来了,和你亲身看到的纯粹1样,请你把那无数的众生叫到我跟前来!让他们听听我的忏悔,让他们为我的种。
种犯错而呻吟,让他们为我的种。
种恶行而羞愧。
而后,让他们每1 个人在您的宝座后背,异样朴拙地流露自己的心灵,看看有谁敢于对您说:“我比这个人好!”。
这1 段话像极了耶稣对歹意诽谤1 个妓女的法力赛人说的话1 样:你们当中谁若没犯过罪,即也许打她。
忏悔录 读后感
忏悔录读后感忏悔录,心灵深处的回声。
在圣奥古斯丁不朽的《忏悔录》中,我踏上了一段非同寻常的自我反省之旅,窥见了人类心灵的错综复杂性和神圣救赎的力量。
奥古斯丁的忏悔不只是一次对过去罪孽的坦诚承认,更是一次对人类本质的深刻探索。
他以毫不掩饰的坦诚审视自己的欲望、挣扎和过错,揭示了我们与堕落和救赎的永恒斗争。
奥古斯丁的青春期充满了激情和放纵,他沉迷于肉体的快感和智力的虚荣。
他沉沦于放荡、盗窃和欺骗之中,追逐着短暂的快乐,却最终发现空虚和悔恨。
随着时间的推移,奥古斯丁对自己的行为深感不安,他的良心不断折磨着他。
他意识到欲望的奴役性和骄傲的危险,开始渴望一种更有意义的生活。
他转向哲学和宗教,寻找答案和救赎。
奥古斯丁在《忏悔录》中生动地描述了他的皈依过程。
在米兰花园里接受洗礼之前,他经历了一番激烈的内在斗争。
他被上帝之爱的召唤所吸引,却犹豫不决,被罪恶和习惯的力量所束缚。
然而,在一位儿童的声音提醒他,“起来,拿起书并读吧”之后,奥古斯丁翻开了《圣经》,读到了保罗致罗马人书中的这段经文,“当趁着白昼,行善;黑夜将到,就没有人能作工了。
”。
这节经文犹如一道闪电,照亮了奥古斯丁的心灵。
他意识到上帝的恩典一直在召唤他,而他却一直抗拒。
他放下了自己的骄傲和放纵,将生命交托给了基督。
奥古斯丁的皈依并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旅程的开始。
他仍要与罪恶的诱惑和世界的试探作斗争,但他有了上帝的帮助。
他写道,“神啊,我们的心脏为你而不安,直到找到你。
”。
《忏悔录》不仅是一本忏悔自传,也是一部神学著作。
奥古斯丁深入探究了罪恶、自由意志、恩典和救赎等基本问题。
他论证说,罪恶是一种意志的扭曲,是人类与上帝脱离的关系的结果。
然而,上帝的恩典提供了救赎的可能性,使我们能够克服罪恶并与神和解。
奥古斯丁的忏悔不仅是对个人经历的个人审视,也是对普遍人性的反思。
他表明,我们所有人都在与罪恶和救赎的斗争中,我们都需要上帝的帮助才能找到真正的自由和满足。
阅读《忏悔录》,我不仅被奥古斯丁的坦诚和对救赎的追求所打动,也为其丰富的思想和洞察力所折服。
忏悔录心得体会范文(通用18篇)
忏悔录心得体会范文(通用18篇)忏悔录范文篇1在《忏悔录》中,奥古斯丁描述了自己真实的生平。
尤其是书中对耶和华的信仰,是那么的执着。
对于我这种无神论者而言,真的十分佩服,不知他们是怎么从无信仰到执着信仰的。
在《忏悔录》中提到“天主是主宰自然的,破会了自然的规律,就破坏了我们和自然之间应有的关系。
”这里提及到要遵循自然的规律,不能破坏自然的意志,要尊重自然。
其实这也暗示我们,孩子出生到社会上,就是大自然孕育的产物,作为成年人,我们要尊重他,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强迫他改变他自身带出来的本性。
这对于幼师的我,真的有很大的提示,在幼儿园,总是担心幼儿不听话,调皮,导致安全出现问题,于是作为老师的我们总是不允许他们做这个,不允许他们玩那个,其实他们只所以调皮,那是因为他们好奇心的本性而导致的,我们一致的压迫会不会改变孩子们原本的天性呢?而且他很注重在书中,他没有隐瞒也没有夸耀,没有焦躁也没有自卑。
我们常说世上没有后悔药,我们也常常受人告诫和告诫人:后果自负。
也许自己的人生路途是一错再错过来的。
忏悔录心得体会范文篇2卢梭的《忏悔录》这本五十五万字的自传是一部情感型人的宣言,卢梭想要通过对自己一生的回顾阐明一个事实,即他在自序中所说的:“人之是否崇高,只是以其情感是否伟大高尚,思想是否丰富敏捷而定。
”在第一章的一开始,卢梭就大声宣称:“我深知自己的内心,也了解别人。
我生来便和我所见到的任何人都不同;甚至我敢自信全世界也找不到一个生来像我这样的人。
虽然我不比别人好,至少和他们不一样。
”他对于自己“与众不同”的认识是正确的。
应该是离大革命前的法国太遥远了,不了解其历史面貌和社会阶层,读这本书没有多少带入感。
《忏悔录》的上下两部,我完全可以当成两部不同的书,上部要稍微有趣一些,讲述了卢梭从一个钟表匠的儿子,到流浪汉,四处寻求贵族保护和生计,后受华伦夫人的庇护。
读到其中一些游历四方、接触各阶层人士的经历令人兴奋。
但深受后现代文学艺术影响的人对其中的文学意味实在没什么兴趣,事实上,为了叙述上的平均,卢梭压缩了其优雅的文笔,或者文字中那种遥远的贵族腔调和我的气质没什么共同之处,读起来没劲儿。
读《忏悔录》心得体会10篇
读《忏悔录》心得体会10篇读《忏悔录》心得体会精选篇1合上卢梭的【忏悔录】,我不禁掩卷叹息。
从日内瓦到圣彼得岛,卢梭一生仿佛都在进行着一次死亡才能结束的旅行,傅塞城、昂西、都灵、里昂、尚贝里……他在二十五岁以前的经历几乎可以与平常人的一生相当。
肉一体的流一浪一往往来源于一精一神的躁动,卢梭更是如此,这颗温柔、善良而又充满热情的心,几乎无时不刻不向往着奇遇,也许让他流一浪一,也有命运的安排,但真正最后促使他流一浪一而不是忍耐的,却是因为他的一精一神对现实的叛逆〔毕竟,他的许多同伴在同样的情况下选择了继续忍受〕,为了摆脱师傅的折磨,他义无返顾地选择了逃跑,为了与巴克勒的友情,他抛弃了就在眼前的富贵前程,选择了与好友一起流一浪一,直到与巴克勒告别,再次回到华伦夫人身边,他才真正安定下来,因为他已经找到了一颗与自己同样高贵的心,然而,在历经波折之后,他发现自己在华伦夫人心中的地位已经被取代,在失望、忧虑和幻想的同时作用下,卢梭再一次地选择了流一浪一……是不是所有的流一浪一都是为了寻觅一个归宿?我只能说:“不知道,但卢梭的流一浪一——在我看来——是的。
”他徘徊于理想与现实之间,甚至沉溺幻想。
他说:“我始终是一个一爱一好孤独的人,乍看起来,这种一性一格显然是极端恨世的,十分一陰一郁的,然而实际上,它是一颗充满热情的心、善良、温和亲切的心产生出来的,而这颗心,由于找不到和它相似的心,就不得不耽于幻想了。
”他的一生充满苦难,他把自己的出生视为苦难的开端,他享受过的短暂幸福只给他留下了会令他泪流满面的回忆。
幻想与现实的差距越大,苦难越是刻骨铭心,正如【新一爱一洛伊丝】中圣普乐的自述:“多情的心,是上天赐予的危险的礼物,谁接受了这件礼物,谁就注定要在这世上遭受苦难和折磨。
”不如归去,可是,归去何方?华伦夫人抛弃了他,半个欧洲放逐了他,曾并肩作战的百科全书派与他决裂。
卢梭追求的,是至真至纯的美,为此,他不愿做任何妥协,这注定了他不断地追寻,又不断地被放逐。
《忏悔录》读后感
《忏悔录》读后感《忏悔录》读后感15篇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
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忏悔录》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忏悔录》读后感1他在自己的《忏悔录》中表明了对胸部有缺陷的女性——埃皮奈夫人始终毫无兴趣。
他说:“她很瘦,脸色很苍白,胸部一平如掌。
单是这一个缺陷就使我凉了半截;我的心灵和我的感官是从来都不晓得把一个没有乳峰的女人看作一个女人的”。
他向来觉得徐丽埃坦是一个“最美妙的人儿”;但是当他发现她有一只奶头是瘪的时,他立刻改变了看法:“最美妙的人儿”一下子转而变成了“一个畸形的怪物,只是大自然的次品”。
在卢梭看来,女性胸部的美对于女性自身的完美是至关重要的;没有胸部的美,就如同画龙未曾点睛,一个女人,就没有了女人的的鲜活和味道。
读罢卢梭的文字,余等心深有戚戚焉!看来先贤之所以如此伟大,就是因为与我等草民想到一块了!正在对卢梭的这一思想如醍醐灌顶之时。
说是美国著名调查机构PEW在一个“胸围与幸福指数”的调查中,结果显示:女性胸围A杯的离婚率为37%,胸围B杯的离婚率为16.3%,胸围C杯的离婚率为4%,而胸围达D杯的女性离婚率1%都不到。
话外音:怪不得《让子弹飞》的女主角赵铭,成为多少男人的梦中情人,导致多少家庭不和,就因为赵铭的是F杯。
而又更据说马云在看到这条信息后,如获至宝,立即调查了淘宝网各种罩杯的销售量,而后以PEW的离婚率为关键指数,辅以多种经济数学模型,迅速推演出离婚、再婚对于新房购买、装修、大宗电器采购等诸多方面的影响,最后逐渐扩展出一份沉甸甸的报告——《淘宝宏观经济前瞻》,真真堪称为:中国最“胸”狠的宏观经济预测报告!此报告一出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浮云!再也不敢当号称为经济动向的晴雨表。
马云的研究成果尚不细表,话题已经跑得远啦。
且说就是偶等小民,竟然也由此突然一拍大腿,灵光乍现,茅塞顿开,(顺便提醒一下,偶的这等智慧,往往就是存储于大腿之中,所以偶尔痴人疯语,偏差事实,可以不予理会,当然这是后话)。
奥古斯丁忏悔录读后感4篇
奥古斯丁忏悔录读后感4篇篇一:从《忏悔录》看奥古斯丁课程:人文经典导读课程老师:张源从《忏悔录》看奥古斯丁说到基督教,我们脑海中会出现一群虔诚的基督徒;而谈到基督徒,我们眼前则会浮现他们真诚忏悔的样子;而提到“忏悔”这个词,则不得不说说奥古斯丁与他的《忏悔录》了。
奥古斯丁(AureliusAugustinus)的《忏悔录》让我们透彻地看到了一个伟大天主教主教的成长历程以及他的心理一步步成熟变化的过程。
《忏悔录》原名“confessiones”,古典拉丁文本作“承认、认罪”解,但在教会文学中,转为承认神的伟大,有歌颂的意义。
在这本书中我们看到了满心的悔恨与真心的认罪之意以及他对上帝满满的顺服和真挚的爱。
他激烈而至诚的话语让我们从心里被他的话语感动。
全书以祷告的形式行文,详尽地叙述了他归信上帝的内心挣扎和历程,尤其是他对自己心路历程的深入剖析更是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心愿意认罪悔改并跟定上帝的虔诚的基督徒的心,只有那样的基督徒才愿意将自己那些阴暗面进行剖析,展现在大家的面前。
正是因为这样,他的《忏悔录》才成为所有自传的始祖,开创了从心理层面进行文学创作的传统。
让我们从他的《忏悔录》中看看他的思想是怎样变化的吧。
奥古斯丁出生在一个信仰复杂的家庭里,父亲是很有地位的异教徒,为人懒散偷安,贪恋世俗,直到临终的时候才在他母亲的耐心感化下信主受洗。
而他母亲莫尼加却是个忠诚的基督徒。
受这样家庭的影响,奥古斯丁的信仰很混乱,他搞不清楚自己该信什么,也找不到精神的寄托。
稍微长大后,他到附近地方上学,后来迦太基专攻修辞学。
离开家人的奥古斯丁像脱了缰的野马,逃学、看剧、撒谎成了家常便饭。
并且他因不喜欢希腊语而拒绝学习它,这虽然阻碍了他了解希腊神学和哲学,但也正是这样使得他的著作具有原创性不依赖别的传统。
另一方面,似乎父亲的放纵情欲及母亲的坚持都遗传到他一个人的身上,使得他在青年时将自己的迷失转移到情欲方面,却不愿改变自己的这种状态。
《忏悔录》读后感
《忏悔录》读后感《忏悔录》读后感1《忏悔实录》警示教育读本,通过一个个真实的案例,原原本本的忏悔,深入浅出的点评,以案说纪,以案明法,给我强烈的思想震撼。
读着这些触目惊心的案例,看着这些以前身居领导岗位的干部在成为阶下囚后发自内心的忏悔,深深地感到作为党员干部不断增强拒腐防变意识是多么的重要,随时都要警钟长鸣。
通过认真阅读,我的心得如下:一是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要时时警惕错误思想的影响,分清楚什么事是能够办的,什么事是不能办的。
严格按照党纪国法的规定,凡是职责要求的事必做,凡是党纪国法禁止的事情不做,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做到防微杜渐。
二是必须要自我严格要求。
《忏悔实录》中提到的多数人,都讲到他们腐化堕落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放松了学习,放松了纪律。
置党纪、政纪、国法于不顾,最终走上犯罪的道路。
三是必须树立为民务实清廉形象。
要接受群众监督,做到知所守、知所辩、知所拒,慎独、慎友、慎微,纯洁社交圈,净化生活圈、规矩工作圈、管住活动圈。
四是必须要不断加强党性修养。
增强遵纪守法、廉洁自律意识,筑牢反腐倡廉思想道德防线,使自己保持清醒的头脑,增强抵御诱惑的能力。
《忏悔录》读后感2一本好书,会让你感动,会让你有空灵飘逸感,会让你百看不厌,会让你捧腹大笑阅读作为人类最好的学习方式之一,自有书籍文字伊始,人类就在阅读中传承着文化,开启心智。
而一些经典名著的阅读,更是人类思想文明的精华,值得后人去研究,发现。
在《忏悔录》中,奥古斯丁描述了自己真实的生平。
尤其是书中对耶和华的信仰,是那么的执着。
对于我这种无神论者而言,真的十分佩服,不知他们是怎么从无信仰到执着信仰的。
在《忏悔录》中提到“天主是主宰自然的,破会了自然的规律,就破坏了我们和自然之间应有的关系。
”这里提及到要遵循自然的规律,不能破坏自然的意志,要尊重自然。
其实这也暗示我们,孩子出生到社会上,就是大自然孕育的产物,作为成年人,我们要尊重他,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强迫他改变他自身带出来的本性。
忏悔录读书心得5篇优秀范文
忏悔录读书心得5篇优秀范文《忏悔录》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让-雅克·卢梭在其晚年写成的,从1766年,他已54岁的时候开始写作,一直写到1770年,前后4年方告完成。
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忏悔录读书心得,欢迎大家参阅。
忏悔录读书心得1“暗”是一种特殊的道德观念,“忏悔”是对人生中暗语言的显露,它抚摸着人性与心灵相共的凹凸面,所以才那么的让人敬畏。
卢梭在每个人的面前都是赤裸裸的。
愿意把自己像一个未经修改的原创在众目睽睽下展览,明知有无数的瑕疵,却似乎更乐于承担那份“不完善”的痛感。
卢梭与他的妻子泰雷兹生活了 25 年后才与之结婚。
他说“我在一半落空的期望之中,在我选定的住处,同一个我所钟爱的女人,过着一种合我口味的生活,但我却感到自己几乎是孤单一人。
”同时他爱上了乌德托夫人,太爱她,以至于不愿占有她。
卢梭的爱情观或许很难让我们去接受。
不管他在身处何处都会与谁发生爱的情愫,哪怕是他与他“妈妈”瓦朗夫人的半乱伦行为,我更觉得:卢梭很孤独。
在卢梭的内心深处,愈是孤独,他愈是怀揣着对爱的饥渴。
正因为他孤独的深度决定了他比常人更加拥有的爱的容量。
似乎正是因为他的秃笔下流露的对孤独的体验,才让我感受到不一般的品格与爱的力度。
卢梭用他的语言写下他的孤独,但用语言可以表达出的都尚未表达充分。
即使读完卢梭也不会让我的心有如释重负的快感,或许暴露在我们面前的人性太真实,真实的让人感到不美。
当卢梭的生命轨迹划过我的心灵,所谓的是非评判标准已经无足轻重了。
我无需对他的淡泊明志对他的高尚品德或者是关于他在情感世界的混乱赘述,唯一可以做到的是对他的生命的认可与尊重。
周国平曾经说过:苦难与觉悟并不能使我们免于人性的弱点。
卢梭亦是。
虽然我从未体验过他的苦难和苦难带给他的觉悟,也未有一颗同理心,却让我感知他的那份尊严——对不可避免的人性弱点的承受力,更让我们觉得弱点的可亲,尊严的敬畏。
“我心比天高,可却怀才不遇,自感无可奈何,常常潸然泪下,因为我喜欢让泪水纵横。
奥古斯丁忏悔录读后感
奥古斯丁忏悔录读后感《奥古斯丁忏悔录》是一部关于信仰、罪恶和悔改的经典文学作品,作者奥古斯丁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对上帝的信仰,深刻地探讨了人类的罪恶和对上帝的忏悔。
这部作品不仅在当时引起了轰动,也对后世的基督教信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读完《奥古斯丁忏悔录》,我深受启发,对信仰和悔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奥古斯丁忏悔录》中,奥古斯丁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例,讲述了他年轻时的放荡生活和对上帝的追求。
他在书中坦诚地承认自己的罪恶和过错,让人们看到了一个真实而又脆弱的灵魂。
他通过自己的悔改之路,向读者展示了上帝的宽恕和慈爱。
这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上帝对每个人都是慈爱和宽恕的,只要我们真诚地悔改,上帝就会接纳我们。
在现代社会,人们往往忽略了对内心的反省和悔改,而陷入了功利主义和物质至上的追求中。
读完《奥古斯丁忏悔录》,我意识到了内心的平静和悔改的重要性。
只有通过悔改,我们才能找到内心的平静和上帝的慈爱。
这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生活,开始思考自己的罪恶和过错,并且希望能够通过悔改,得到上帝的宽恕和慈爱。
同时,读完《奥古斯丁忏悔录》,我也对信仰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奥古斯丁在书中讲述了自己对上帝的追求和信仰之路,让我深受感动。
在当今社会,信仰往往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一种附属品,而非内心的真实追求。
通过《奥古斯丁忏悔录》,我意识到了信仰的重要性,它不仅是一种精神寄托,更是人生道路上的指引。
只有通过真诚的信仰,我们才能找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总的来说,读完《奥古斯丁忏悔录》,我对信仰和悔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这部作品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生活,开始思考内心的平静和上帝的慈爱。
同时也让我对信仰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意识到了信仰的重要性。
希望通过悔改和信仰,我能够找到内心的平静,得到上帝的宽恕和慈爱。
愿每个人都能够通过《奥古斯丁忏悔录》,找到自己的内心平静和信仰之路。
《忏悔录》读后感
《忏悔录》读后感关于《忏悔录》读后感范文(精选19篇)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
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忏悔录》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忏悔录》读后感篇1再没有比《忏悔录》更能体现出记忆和期待之于幸福的意义的了。
在本书的开头,奥古斯丁点明了贯穿全书的两大主题:寻找自我,寻找上帝。
人之所以悲惨,根本原因就在于他失去了自我,而之所以失去自我,乃是因为失去了上帝;人要获得幸福,就必须在寻找上帝的过程中发现真正的自我。
记忆和期待的意义就在于,只有通过记忆和期待,人才能实现这一双重的寻找。
实际上,这双重的寻找可以归结于一个问题:人和上帝的关系。
这不仅因为人是上帝创造的,更重要的还在于人的心灵乃是上帝的形象。
只有认识到人和上帝的关系,才能理解作为人和上帝之中介的心灵——上帝的形象;而心灵作为上帝的形象,恰恰就是人最真实的自我。
从这个意义上讲,《忏悔录》的写作目的,就是在自我身上寻找上帝的形象。
如何寻找?既是通过记忆,也是通过期待。
奥古斯丁对自我的记忆,不仅追溯到常人无法记得的幼年,甚至提出“在出生之前,自我是否存在,存在于何处”的问题,而且通过对生平的追忆,奥古斯丁细致入微地揭示了自己身上的罪性,以及向善、向恶的两股力量作为对立的意志在他心灵内部的长期争斗。
他认为,从婴儿时期开始,人就充满了罪性,终其一生都无法彻底摆脱;然而同样真实存在的,是一种不断求善的意志,要求人朝向上帝,按照上帝的诫命生活,同自己的罪性斗争。
对生平的记忆,就是为了不断确认这股引人朝向上帝的力量;而记忆不仅要追溯到生命的初始,甚至要越过生命,往生命之前无限延伸,就是因为这股力量最终来自先于一切生命的上帝。
其实,这股向善的力量就是内在于心灵的上帝形象,它是上帝在创造人的初始所赋予人的恩赐。
在《忏悔录》的每一章开始叙述或者讨论之前,以及在全书行文的各处,都充满了奥古斯丁对《诗篇》的引用。
读忏悔录心得体会
读忏悔录心得体会《忏悔录》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让-雅克·卢梭在其晚年写成的,从1766年,他已54岁的时候开始写作,一直写到1770年,前后4年方告完成。
下面是学习啦带来的,欢迎阅读。
读忏悔录心得体会一:读了部分奥古斯丁的《忏悔录》.奥对自己从小的思想和行为进行了细致的回忆,对自己从小所作的恶进行了忏悔和剖析。
如对他16岁时和小伙伴去偷邻居家树上的梨,他对此的反思是:“我并不贪图这些果子,因为我有很多更好的。
我把这些果子偷到后就丢掉,我偷窃只是为了品尝偷窃的罪恶感,享受犯罪的的乐趣”。
偷窃并不为东西本身,反而是为了从中感受一种乐趣,年少的人有这种心理也很正常。
据说,国外有明星也喜欢到超市偷小东西,也是为了享受偷的乐趣,倒是蛮有趣的。
有人说是明星变态,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明星也有孩子似的心态。
而且从对这个事情分析来看也蛮有意思。
在超市偷小东西,没被抓会有成功的感觉,被抓到了罚点款也够不上犯罪,反正明星也不缺那几个钱。
明星也挺会算计的。
这种算计跟少年的算计一样。
奥古斯丁说:“在这次偷窃中,我究竟享受到什么乐趣?难道是我在恶意地模仿卓越的天主吗?其实,原因在于我没有能力违反法律,我只想拥有囚徒做禁止之事的快乐,得到一种欺骗性的感觉,而且在犯罪之后还不会立刻得到惩罚。
”这种偷窃,很可能不会受到惩罚,即使受到惩罚也很小,足可以承受,但却大大满足了少年或者明星们的敢犯罪的感觉,获得敢做常人不敢做的快乐感觉。
所以这些看似无理或正常人看来不值得的事情,其实也隐藏着他们的一种智慧的算计。
奥古斯丁对自己少年透彻的心理还分析说“如果我只享受偷吃果子的乐趣,我一个人就可以完成,没有必要在同伴面前做。
所以我的乐趣不在果子而在罪恶,在于多人合作完成的犯罪行为”。
哈哈,奥古斯丁真的是一个相当透彻的心理分析师,对自己少年的行为进行了多角度的分析,而且那么合情合理。
看过苏童的《刺青时代》,那些少年成立帮派,打打杀杀,甚至死都不怕,其实也有类似的心理,实际的物质利益反倒是不重要的。
忏悔录读书心得优秀文章五篇
忏悔录读书心得优秀文章五篇忏悔录读书心得优秀文章五篇忏悔录是卢梭的作品,卢梭在每个人的面前都是赤裸裸的。
愿意把自己像一个未经修改的原创在众目睽睽下展览,明知有无数的瑕疵,却似乎更乐于承担那份“不完善”的痛感。
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忏悔录读书心得,欢迎大家参阅。
忏悔录读书心得1《忏悔录》在“书页上还散发着油墨味道的时候就震惊了全人类——因为它的思考、真诚和那些不加掩饰的人类的缺点”。
——马克思(德)我总认为伟大艺术家们的心是真挚、透明的,是能够和普通老百姓的心彼此相通的。
我不是艺术家,可我有一颗很艺术的心。
读伟大作家的书,我感到自己的灵魂和作家的灵魂是如此的和谐。
时间算什么,它终究无法隔断通过书籍传递着的心与心的交流。
让?雅克?卢梭距离现在有两百多年了,我刚刚读完他的《忏悔录》,心却还没有从他的灵魂深处走出来。
我一边独自散步在喧哗的大街上,一边思索着卢梭,感知着卢梭。
作者所描绘的是自己“独一无二的肖像”,“是依照人物的真实形象及全部真实情况一丝不苟地描绘而成的。
看过不少的自传性质的书,但都觉得很私人,即使很真诚地披露了自己的某些缺点,但引不起我的共鸣、也就是说他(她)的缺点不具有共性;或者书中的真诚是变相的炫耀,令人不舒服;或者根本就没有勇气去真诚,思考也没有深度,只在哗众取宠;或者就是钻进个人的狭小的天地,不注意读者的感受,等等。
反正,很难有哪一部作品能如此打动我的心,引起我的共鸣,每每有感同身受之感。
他所披露的缺点我也大多数是有的,也许他的经历和我不同,这都没关系,只是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所碰到的各种人生问题是大同小异的。
或许通过再读《忏悔录》能帮助我,更好地认识自己,扩大视野等意想不到的好处。
因为从某种程度来说,读他就是读我自己,虽然我不具有他的才华,但我有他的缺点,这无疑对我更具有意义。
忏悔录读书心得2昨天晚上粗略的看了卢梭《忏悔录》的第四章,大致讲了他四五年的漂泊生活。
他是勇敢的人,敢于承认自己做过的违背道德的事情。
奥古斯丁忏悔录读后感
奥古斯丁忏悔录读后感奥古斯丁忏悔录读后感〔一〕再没有比【忏悔录】更能表达出记忆和期待之于幸福的意义的了。
实际上,这双重的寻找可以归结于一个问题:人和上帝的关系。
这不仅因为人是上帝创造的,更重要的还在于人的心灵乃是上帝的形象。
只有认识到人和上帝的关系,才能理解作为人和上帝之中介的心灵上帝的形象;而心灵作为上帝的形象,恰恰就是人最真实的自我。
从这个意义上讲,【忏悔录】的写作目的,就是在自我身上寻找上帝的形象。
经历了五十多年的风风雨雨,面对周遭无数的恶毒攻讦,他毅然拿起了如椽巨笔,写下这部自传体的【忏悔录】,把自己赤一裸一一裸一地剥现在世人面前,让人们看到一个完完全全真实的卢梭自我。
胜过任何的辩白与粉饰,所有的人面对这个真实的灵魂,都沉默不语。
因为人们在他面前就如在一面纤尘不染的平镜前一样,照射一出了自己灵魂的卑污与丑恶。
正如卢梭所云:我如实地描绘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是可鄙可恶绝不隐瞒,是善良宽厚高尚也不遮掩:我把我那你看不到的内心暴露出来了。
上帝啊,把我无数同类召到我周围来吧,让他们听听我的忏悔,让他们为我的丑恶而叹息,让他们为我的可鄙而羞愧。
让他们每一个人也以同样的真诚把自己的内心呈献在你的宝座前面,然后,看有谁敢于对你说:我比那人要好!我是没有这样的勇气的。
在世人面前我展现给大家的形象,决不是我的全部。
有许多东西,它们深藏在我心灵的深处,只有我一个人面对自己时,才有可能浮现。
像卢梭那样冷酷地解剖自己,是需要非常的胆量与勇气的。
早在上中学的时候,我就心惊肉跳地读着卢梭的【忏悔录】,因为我读出了自己意识深处那么多的黑暗的洪流。
也就是从那时起,我学会了在日记本上反省、忏悔、自律、自强,自己要对自己真实。
不知有多少次夜深人静的时候,我面对苍穹,寻找上帝的光芒。
我曾经数次把一摞摞厚厚的日记本点燃,企图在灰飞烟灭之中,消灭那个可怕的魔鬼。
如果把所有的日记搜集起来,也许也是一部属于我的【忏悔录】。
绝今我再一次读着【忏悔录】,我的心跳得更加厉害。
奥古斯丁忏悔录读后感4篇
奥古斯丁忏悔录读后感4篇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奥古斯丁忏悔录读后感一:读奥古斯丁《忏悔录》有感(915字)奥古斯丁的《忏悔录》中贯穿了一条真理的寻求之路,是对人生的一种反思。
人在生活中总需要一个精神支柱╠╠信仰。
也许有人说,我没有信仰,也活得逍遥自在。
但是你活得充实吗?甚至我们可以绕口地说“没有信仰也是一种信仰”。
一个人在追寻信仰的过程中,是艰难而痛苦的。
尤其当人对自己的信仰有所怀疑时,就会有无穷的烦恼与苦闷,奥古斯丁那漫长的追寻真理的过程就是一个生动地说明。
年轻时沉迷于情欲,信奉摩尼教,反对基督;后来从摩尼教中退出,在母亲和朋友的帮助下皈依了基督教。
他深深地反思了自己的生活,尤其是他对自己陷入情欲的泥沼,对那一段放荡生活的反省,让我们认识到了如此虔诚的人。
奥古斯丁的痛苦源于他对暂时的、有限的存在不满足。
在对摩尼教的怀疑中,奥古斯丁得以摆脱摩尼教的物质性形式的神、真理。
他领会到真理、存在的本体不仅是超越空间的,而且也是超越时间的。
超越时空,正是精神的基本特质。
真正的不朽、永恒只能是精神性。
因为时空范畴总是意味着有限、多样、变化,它只用来描述构成整体的部分,描述从无向有,再从有向无的过程。
但对整体却无能为力,而“我”所渴念的是整体无限,所以,它们不能缓解我对有限的存在所感受到的痛苦焦虑。
因此,只有精神才能慰藉心灵。
于是奥古斯丁选择了全能的神╠╠上帝来解脱,在他看来,那些寻求外部欢乐的人容易跌入虚无,沉溺于可见的、瞬间事物。
而上帝是永恒不变的,在上帝之中有着令人忘却一切烦恼的安宁,因为除上帝之外,再无他物,人用不着去寻找其他事物。
奥古斯丁在《忏悔录》里批驳过占星术,他认为,当那些星象学者利用星象来伟人占卜时,只是一种偶然的巧合,那么当他彷徨在花园中,冥冥听到一个声音在喊:“拿起来读吧,拿起来读吧!”时,随手拿起《圣经》而翻到的那一页:“不可荒宴醉酒,不可好色邪荡,不可竞争嫉妒,总要拥戴耶稣基督,不要为肉体安排,去放纵私欲。
《忏悔录》读后感
《忏悔录》读后感《忏悔录》读后感「篇一」奥古斯丁的《忏悔录》是我大学读的第一本文学书,大学的我不喜欢读文学类的书籍。
记得那时任老师教我们西方外国文学,当时考试的要求就是要我们读一本关于学前教育方面的西方名著,迫于考试压力所以选择了《忏悔录》,但是后面的研读改变了我之前的想法,渐渐的接受文学书籍。
在《忏悔录》中,奥古斯丁描述了自己真实的生平。
尤其是书中对耶和华的信仰,是那么的执着。
对于我这种无神论者而言,真的十分佩服,不知他们是怎么从无信仰到执着信仰的。
在《忏悔录》中提到“天主是主宰自然的,破会了自然的规律,就破坏了我们和自然之间应有的关系。
”这里提及到要遵循自然的规律,不能破坏自然的意志,要尊重自然。
其实这也暗示我们,孩子出生到社会上,就是大自然孕育的产物,作为成年人,我们要尊重他,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强迫他改变他自身带出来的本性。
这对于幼师的我,真的有很大的提示,在幼园,总是担心幼儿不听话,调皮,导致安全出现问题,于是作为老师的我们总是不允许他们做这个,不允许他们玩那个,其实他们只所以调皮,那是因为他们好奇心的本性而导致的,我们一致的压迫会不会改变孩子们原本的天性呢?而且他很注重在书中,他没有隐瞒也没有夸耀,没有焦躁也没有自卑。
我们常说世上没有后悔药,我们也常常受人告诫和告诫人:后果自负。
也许自己的人生路途是一错再错过来的。
《忏悔录》在“书页上还散发着油墨味道的时候就震惊了全人类——因为它的思考、真诚和那些不加掩饰的人类的缺点”。
——马克思(德)我总认为伟大艺术家们的心是真挚、透明的,是能够和普通老百姓的心彼此相通的。
我不是艺术家,可我有一颗很艺术的心。
读伟大作家的书,我感到自己的灵魂和作家的灵魂是如此的和谐。
时间算什么,它终究无法隔断通过书籍传递着的心与心的交流。
让?雅克?卢梭距离现在有两百多年了,我刚刚读完他的《忏悔录》,心却还没有从他的灵魂深处走出来。
我一边独自散步在喧哗的大街上,一边思索着卢梭,感知着卢梭。
《忏悔录》读后感600字(精选10篇)
《忏悔录》读后感600字《忏悔录》读后感600字(精选10篇)读完一本名著以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忏悔录》读后感600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忏悔录》读后感600字篇1《忏悔录》在“书页上还散发着油墨味道的时候就震惊了全人类——因为它的思考、真诚和那些不加掩饰的人类的缺点”。
——马克思(德)我总认为伟大艺术家们的心是真挚、透明的,是能够和普通老百姓的心彼此相通的。
我不是艺术家,可我有一颗很艺术的心。
读伟大作家的书,我感到自己的灵魂和作家的灵魂是如此的和谐。
时间算什么,它终究无法隔断通过书籍传递着的心与心的交流。
让雅克卢梭距离现在有两百多年了,我刚刚读完他的《忏悔录》,心却还没有从他的灵魂深处走出来。
我一边独自散步在喧哗的大街上,一边思索着卢梭,感知着卢梭。
作者所描绘的是自己“独一无二的肖像”,“是依照人物的真实形象及全部真实情况一丝不苟地描绘而成的。
”看过不少的自传性质的书,但都觉得很私人,即使很真诚地披露了自己的某些缺点,但引不起我的共鸣、也就是说他(她)的缺点不具有共性;或者书中的真诚是变相的炫耀,令人不舒服;或者根本就没有勇气去真诚,思考也没有深度,只在哗众取宠;或者就是钻进个人的狭小的天地,不注意读者的感受,等等。
反正,很难有哪一部作品能如此打动我的心,引起我的共鸣,每每有感同身受之感。
他所披露的缺点我也大多数是有的,也许他的经历和我不同,这都没关系,只是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所碰到的各种人生问题是大同小异的。
或许通过再读《忏悔录》能帮助我,更好地认识自己,扩大视野等意想不到的好处。
因为从某种程度来说,读他就是读我自己,虽然我不具有他的才华,但我有他的缺点,这无疑对我更具有意义。
《忏悔录》读后感600字篇2刚看完《忏悔录》时,我想的是一个人怎能用如此欢快的心情来叙述自己生命中悲惨的事情,怎能把平淡生活中的每件小事都写成精彩有意思的故事。
看《忏悔录》名著个人观后感5篇
看《忏悔录》名著个人观后感5篇《忏悔录》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让-雅克·卢梭在其晚年写成的自传.《忏悔录》记载了卢梭从出生到_66年被迫离开圣皮埃尔岛之间50多年的生活经历.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看《忏悔录》名著个人观后感范文,希望能帮到各位.看《忏悔录》名著个人观后感范文1刚看完《忏悔录》时,我想的是一个人怎能用如此欢快的心情来叙述自己生命中悲惨的事情,怎能把平淡生活中的每件小事都写成精彩有意思的故事.不懂.昨天老师出了个关于自传事实.传记事实和历史事实之间的关系的题目,我突然想到,其实所谓的〝敢于批评自己.揭露自己〞.〝最真实〞的《忏悔录》,很有可能也有很大程度的艺术创造的成分.所有,我们还是要有所保留地看此书,不可不信,也不可全信,对不对?尽管如此,我们仍能从他笔下看到一个近似真实的世界,贫民.富人共存却泾渭分明的世界.不论是朴实的农民.热心的小店主.出色的阿奈.善良的`麦特尔等平民,还是猥琐的神父.彭维尔.西蒙等人,好好坏坏,都是很真实很鲜活的人物.社会的这一面,或许也只有卢梭这般阅历丰富.感情细腻的人能写出来了.当然,我们还能看到一个近似真实的卢梭,回首往事.不甚感慨.忏悔.抗议.极想为自己辩解的卢梭.很多地方,甚至直白.深刻得让我一时不能接受.就像他关于自己风流韵事的描写,或许代表了一个典型的男性的心理?我不敢确定.开篇时卢梭就说:〝我现在要做一项既无先例.将来也不会有人仿效的艰巨工作.我要把一个人的真实面目赤裸裸地揭露在世人面前.这个人就是我.〞不得不承认,很多时候,他的勇敢.坦诚都很让我敬佩,可我还是有时会觉得,他晚年写这《忏悔录》时或许也一定程度上被他的记忆欺骗了,他的记忆展现给他的.通过他的著作展现给我们的,或许也有很多渗透了他本人意愿的经历和事实,所以才会如此生动.鲜活.震撼.看《忏悔录》名著个人观后感范文2一本好书,会让你感动,会让你有空灵飘逸感,会让你百看不厌,会让你捧腹大笑阅读作为人类最好的学习方式之一,自有书籍文字伊始,人类就在阅读中传承着文化,开启心智.而一些经典名著的阅读,更是人类思想文明的精华,值得后人去研究,发现.在《忏悔录》中,奥古斯丁描述了自己真实的生平.尤其是书中对耶和华的信仰,是那么的执着.对于我这种无神论者而言,真的十分佩服,不知他们是怎么从无信仰到执着信仰的.在《忏悔录》中提到〝天主是主宰自然的,破会了自然的规律,就破坏了我们和自然之间应有的关系.〞这里提及到要遵循自然的规律,不能破坏自然的意志,要尊重自然.其实这也暗示我们,孩子出生到社会上,就是大自然孕育的产物,作为成年人,我们要尊重他,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强迫他改变他自身带出来的本性.这对于幼师的我,真的有很大的提示,在幼儿园,总是担心幼儿不听话,调皮,导致安全出现问题,于是作为老师的我们总是不允许他们做这个,不允许他们玩那个,其实他们只所以调皮,那是因为他们好奇心的本性而导致的,我们一致的压迫会不会改变孩子们原本的天性呢?而且他很注重在书中,他没有隐瞒也没有夸耀,没有焦躁也没有自卑.我们常说世上没有后悔药,我们也常常受人告诫和告诫人:后果自负.也许自己的人生路途是一错再错过来的.看《忏悔录》名著个人观后感范文3近来我又读了一遍法国启蒙作家卢梭的《忏悔录》.上下两卷共十二章,中译本634页,洋洋五十余万字,一口气读下来,看得我俩眼朦胧.随着卢梭叙述的文字河流,我又一次漂进了他丰富而传奇的心灵之海,不由自主地陷入思想与情感的漩涡里,拜倒在上帝的脚下,发出深沉的喟叹——忏悔吧!经历了五十多年的风风雨雨,面对周遭无数的恶毒攻讦,他毅然拿起了如椽巨笔,写下这部自传体的《忏悔录》,把自己赤裸裸地剥现在世人面前,让人们看到一个完完全全真实的卢梭自我.胜过任何的辩解与粉饰,所有的人面对这个真实的灵魂,都沉默不语.因为人们在他面前就如在一面纤尘不染的平镜前一样,照射出了自己灵魂的卑污与丑恶.正如卢梭所云:我如实地描绘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是可鄙可恶绝不隐瞒,是善良宽厚高尚也不遮掩:〝我把我那你看不到的内心暴露出来了.上帝啊,把我无数同类召到我周围来吧,让他们听听我的忏悔,让他们为我的丑恶而叹息,让他们为我的可鄙而羞愧.让他们每一个人也以同样的真诚把自己的内心呈献在你的宝座前面,然后,看有谁敢于对你说:‘我比那人要好!’〞我是没有这样的勇气的.在世人面前我展现给大家的形象,决不是我的全部.有许多东西,它们深藏在我心灵的深处,只有我一个人面对自己时,才有可能浮现.像卢梭那样冷酷地解剖自己,是需要非常的胆量与勇气的.早在上中学的时候,我就心惊肉跳地读着卢梭的《忏悔录》,因为我读出了自己意识深处那么多的黑暗的洪流.也就是从那时起,我学会了在日记本上反省.忏悔.自律.自强,自己要对自己真实.不知有多少次夜深人静的时候,我面对苍穹,寻找上帝的光芒.我曾经数次把一摞摞厚厚的日记本点燃,企图在灰飞烟灭之中,消灭那个可怕的魔鬼.如果把所有的日记搜集起来,也许也是一部属于我的《忏悔录》.而今我再一次读着《忏悔录》,我的心跳得更加厉害.检视自己成人之后的将近十八年的心灵历程,我发现我更加无法面对卢梭这面镜子.有更多的黑色洪流,不可阻挡地向我涌来,几乎淹没了我.我徒然地挣扎,甚至甘心情愿地投入洪流的怀抱.犹如从恶梦中惊醒一般,我蓦地坐起,张开双臂,渴望拥抱光明与希望的抚慰.在物欲横流的今天,谁还能够像你一样真实地忏悔?在告别尘世的那天,谁还能够像你一样安然地入睡?就如今日在电脑前写着这些文字将要贴在博客上面一样,我还能够面对远朋近友,有足够的勇气对他们说:〝这就是我真实的自己〞吗?卢梭,你让我再一次发出深沉的喟叹——唉!看《忏悔录》名著个人观后感范文4我从不打算也不愿意看一本很厚的书,即便这个作者或者主人公多么吸引我兴趣.我买了很多书,一直都堆在书架上,有很长一段时间,它们就被我弃置一旁,独自安静的呼吸着,并且不断被新的尘埃或阳光覆盖.然而某天周末,一个阴雨绵绵的下午,我闲着无事,重新站在书架前,迫于一些奇怪的念头,我拿出了一些很小的就喜欢的书,这其中就有一本卢梭的《忏悔录》.我最喜欢卢梭的原因,莫过于他敢用坦率的风格写自传,从不刻意隐瞒或回避自己身上的恶跟缺点.在他的思想里,人都是具有自己本性的,他包括了人的一切自然的要求,如对自由的向往.对异性的追求.对精美物品的爱好.他显然并不把坦露自己的缺点过错视为折磨,他深信这一个创举将会把人的思想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让我们从新审视自己,敢于承认自己的缺点从而改变自己,是自己更加优秀.读完这本书,感动之余,我想如果我们不结合自己的那些不敢外泄的秘密来理解卢梭那种敢于承认的勇气,是决不会看懂的.有人批评卢梭是一个极其神经质的人,是一个大男子主义者,是一个思想不切实际的.糊涂的思想家.但就是这样一个神经质的人创造的财富和所闪现思想火花,却不断地影响着我们.它让我想起了许多过去已经忘却的人和事,正如此文中的一句话:可能当时我们并不会为了自己做下的卑鄙之事而感到痛苦,我们会说服自己的良知,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终将会让我们的内心饱受煎熬.也许我们不敢承认自己的罪恶,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让自己的心中拥有一片光明,用善和爱来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用心灵去给予别人更多的温暖,我想这个世界就会充满阳光.你如果想了解他那些不幸的岁月中最为重要的东西是什么,那就从这本掺合着心酸的书开始吧.看《忏悔录》名著个人观后感范文5续借了两次,紧赶慢赶,终于把卢梭的大部头作品《忏悔录》看完了.不得不承认,虽然它有时显得琐碎,也没有曲折吸引人的情节,但它仍然是一部伟大的作品.看它,让我深切地走近这么一位对今天的我来说很遥远的古人,与他对话,洞悉他的心灵世界.看完之后,我对他一生的遭遇很同情.这是一个苦难的人,一个羞涩敏感的人,但也许正是因为他的这些独特的个性和经历,使他成为了那么一位后人看来思想如此深邃的人.从他的经历中,我隐约看到了新事物(新的思想.观念)要站稳脚跟,要发展,是会如此地受到旧事物.旧势力的摧残和打压.既得利益者总是千方百计地维护本阶级本集团的统治秩序.从他的经历来看,像卢梭这样一个平民,在这个社会上似乎是无根的,他似乎必须要去依附于一些贵族.贵夫人等,才能生存和发展.这就注定了他这一生中仰人鼻息的悲惨遭遇.文人与文人间的争斗在古今中外都是如此激烈.很想再去读有关当时欧洲启蒙运动中著名思想家的著作,以了解他们的思想,了解当时欧洲的社会背景.很可惜当时中学所学的历史并未给我打下这方面的基础,只记得当时机械地背下了一些年代.事件.人名,以及书上概括得非常精炼的一些历史意义,如今头脑中所剩无几.为什么历史教学当时没有激发出我对历史.人文的兴趣呢?还是因为这样的兴趣必须要到达一定的年龄阶段才能产生?人们似乎常说,人老了,会更倾向于回顾过去.从变态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我觉得卢梭身上表现出一定的心理障碍的症状.他剖析自己在欧洲社交场上的表现,显示出社交恐惧的一些症状.例如,他有好几次在面临公开演说和答辩时,都表现得很糟糕:〝语无伦次,脑子里一片空白.〞哪怕是之前作了充分的准备,写好并背熟了演说词,背得一次不差,一到临近上场时,就出现上述的高度紧张以致临阵退场.对于自己的这种表现,他也深感痛苦: 〝我痛感自己笨嘴拙舌,无随机应变的能力,对自己又能抱什么希望呢?当年,在日内瓦的一个完全呵护我.已决定同意一切的议会面前,我都被弄得哑口无言,无地自容,而这一次,形势完全相反,我要对付的是一个讨厌的家伙,他不学无术却诡计多端,他将给我设下许多圈套,让我蒙着头往里钻,而且他不抓住我的把柄是决不会罢休的.〞〝如果我善于辞令,如果我的嘴如同我的笔一样,这会是多么好的一次机会,对我该是多大的一个胜利!〞也许,正如卢梭他自己所认为的那样,上帝在赋予一个人某种天赋的同时,就会拒绝给予他另一种才能.人的智能是有限的,这似乎也符合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所以,尽管卢梭是一个人格似有缺陷的人,但我仍然尊敬他,也同情他.〝天才总是孤独的.〞他的坦诚.勇气让我折服,他的细腻让我产生共鸣.联想到孩子的教育问题,我们不能指望所有的孩子都能全面平均发展,我们不能要求所有的孩子考试都能考到非常优秀.我们要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每一个孩子都有他擅长的地方,不要因为他一时不适应当前的学校教育体制,就对他〝恨铁不成钢〞,对他失去信心和希望.殊不知,在你绝望的报怨声中,有可能埋葬了爱因斯坦.爱迪生之类的天才.不善辞令如卢梭,还不是在他人生的后期作出了如此不凡的成就!看《忏悔录》名著个人观后感范文。
《忏悔录》读后感
《忏悔录》读后感
《忏悔录》是一部经典的宗教文学作品,主要讲述了基督教神學家奥古斯丁对自己的
罪过和过去的行为进行忏悔的一个过程。
读完这本书,我感触颇深。
首先,书中的故事和作者的忏悔使我感受到了人类的脆弱和罪恶。
我们每个人都会犯错,会犯罪,会迷失自己。
但是,只有通过真诚的忏悔,才能获得内心的平静和救赎。
奥古斯丁的忏悔过程告诉我,无论我们犯了多少错,上帝都会宽恕我们,只要我们诚
心悔改。
其次,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也更深刻地理解了宗教信仰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信仰能
够给人们提供力量和安慰,让我们在人生的困境中找到方向和希望。
奥古斯丁对信仰
的执着和坚持让我深受启发,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仰。
总的来说,读完《忏悔录》后,我对自己的生活和信仰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这本书教
会了我怎样正视自己的过错,如何追求内心的平静和宽恕,也让我对宗教的作用有了
更加全面的了解。
这是一本深沉、感人的读物,强烈推荐给每一个渴望内心净化和救
赎的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奥古斯丁忏悔录读后感4篇篇一:从《忏悔录》看奥古斯丁课程:人文经典导读课程老师:张源从《忏悔录》看奥古斯丁说到基督教,我们脑海中会出现一群虔诚的基督徒;而谈到基督徒,我们眼前则会浮现他们真诚忏悔的样子;而提到“忏悔”这个词,则不得不说说奥古斯丁与他的《忏悔录》了。
奥古斯丁(Aurelius Augustinus)的《忏悔录》让我们透彻地看到了一个伟大天主教主教的成长历程以及他的心理一步步成熟变化的过程。
《忏悔录》原名“Confessiones”,古典拉丁文本作“承认、认罪”解,但在教会文学中,转为承认神的伟大,有歌颂的意义。
在这本书中我们看到了满心的悔恨与真心的认罪之意以及他对上帝满满的顺服和真挚的爱。
他激烈而至诚的话语让我们从心里被他的话语感动。
全书以祷告的形式行文,详尽地叙述了他归信上帝的内心挣扎和历程,尤其是他对自己心路历程的深入剖析更是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心愿意认罪悔改并跟定上帝的虔诚的基督徒的心,只有那样的基督徒才愿意将自己那些阴暗面进行剖析,展现在大家的面前。
正是因为这样,他的《忏悔录》才成为所有自传的始祖,开创了从心理层面进行文学创作的传统。
让我们从他的《忏悔录》中看看他的思想是怎样变化的吧。
奥古斯丁出生在一个信仰复杂的家庭里,父亲是很有地位的异教徒,为人懒散偷安,贪恋世俗,直到临终的时候才在他母亲的耐心感化下信主受洗。
而他母亲莫尼加却是个忠诚的基督徒。
受这样家庭的影响,奥古斯丁的信仰很混乱,他搞不清楚自己该信什么,也找不到精神的寄托。
稍微长大后,他到附近地方上学,后来迦太基专攻修辞学。
离开家人的奥古斯丁像脱了缰的野马,逃学、看剧、撒谎成了家常便饭。
并且他因不喜欢希腊语而拒绝学习它,这虽然阻碍了他了解希腊神学和哲学,但也正是这样使得他的著作具有原创性不依赖别的传统。
另一方面,似乎父亲的放纵情欲及母亲的坚持都遗传到他一个人的身上,使得他在青年时将自己的迷失转移到情欲方面,却不愿改变自己的这种状态。
在迦太基的日子里,他有了自己女友和孩子,也是在这里他被西塞罗的《荷尔墩西》所吸引,开始“爱智慧”和“渴求贞洁”了。
在接触异教理性主义,基督教和摩尼教后,他选择了摩尼教。
因为摩尼教让他感受到了一群志同道合朋友间互相帮助、彼此关爱的精神快乐和对基督的尊重。
回乡不久后他的挚友去世,心情悲痛的他离开家乡再次在迦太基深造,但读的书越多,他越是发现摩尼教有很多无法解决的疑问,这使得他对摩尼教很失望。
所以他辗转到罗马开始更深的探究。
然而神奇的是,几年后,他皈依了基督教。
这还源于他一次奇异的经历。
《忏悔录》中记述,某一天正当他在住所花园里为信仰而彷徨之际,耳边响起清脆的童声:“拿起,读吧!拿起,读吧!”他急忙翻开手边的《圣经》,恰是圣保罗的教诲赫然在目:“不可荒宴醉酒,不可好色邪荡,不可争竞嫉妒,总要披戴主耶稣基督,不要为肉体安排,去放纵私欲。
”他想起自己年轻时的放荡生活,他感到这段话像针一样扎在自己的心上,“顿觉有一道恬静的光射到中心,驱散了阴霾笼罩的疑云”。
他也理解到信仰不是他的选择或他的决定,而是上帝恩典之召的结果。
387年复活节,他接受安布罗斯洗礼,正式加入基督教。
这个浪子终于回到了上帝的怀抱中。
这也让一直为他祷告,天天以泪洗面而为他赎罪的母亲极其喜悦。
之后他便一直竭尽毕生心血为基督教福音的传播奉献着,从而“成为神所使用的器皿”。
通看《忏悔录》,我们不难发现他的这篇“自传”与现在意思上的自传有很大的不同。
他的着眼点不是自身,而是自己与上帝之间的关系。
对于大家一定会在自传中大写特写的个人重要事情,如家庭、事业、爱情之类的,他只淡淡一提或直接忽略。
而对于大家认为可以忽略不计的“偷梨”事件,他却长篇大论一番来写。
这是因为他以上帝恩典的来看待他的事情,在他的思想中他就是带着原罪来的这个世界的,这个“偷梨”是他走向堕落的开始,之后一步步走向歧途,心志丢失,而在上帝恩光的带领下,他渐渐从堕落的深渊爬上来,走在了为上帝服务的道路上,从而对上帝有了新的认识及体会。
另外需要着重指出的是他对他母亲的感情变化。
从最初的不愿听,到欺骗逃离,再到后来的与母亲一同见证异象并成为信仰上的盟友,这期间他的心一直在变化,我们似乎看到了一个孩子心灵成长的过程,以及他在母亲、家庭环境影响下的心路历程。
他是爱母亲的,但是因为信仰的不确定,他只想逃离天天在自己耳边念叨的母亲。
当他认识到上帝的真谛的时候,他也了解了母亲的信仰以及对自己的爱。
也许真是母亲的眼泪让这个孩子找到了爱的归宿及心灵的筑巢。
在这本《忏悔录》中,奥古斯丁深刻反省了自己从出生到三十三岁的内心挣扎。
奥古斯丁曾说过“我的著作中,最引人乐于批阅的,莫若我的《忏悔录》。
我晓得:我的《忏悔录》不但过去,就是现在,也还使许多弟兄们不忍释手。
”他之所以敢这样自信满满地这样评价他的著作,是因为《忏悔录》的确是他用自己全身心的热情所书写。
而且这本书在基督史上的位置非常重要,许多基督徒都会以奥古斯丁的这种忏悔形式在上帝面前承认自己的过错。
不仅如此,这本书也让我们看到奥古斯丁的神哲学的精妙之处。
裴理伯·亚夫在他的基督教史中论圣·奥古斯丁时说:“他是神哲学的第一流权威,仿佛一座震古烁今的金字塔。
把他同历代的大哲学家比起来,可以一敌众。
神学界的王座舍奥氏莫属:圣师、士林学家、新教徒都望尘弗及。
”这样一位神哲大师在这本书中紧扣“认识自己”和“认识上帝”的主题。
在写认识自己时,他对自己剖析清晰、入木三分。
他是诗意十足的思想家,比如主张人带有上帝形象,可以在心灵功能当中体会记忆、理解、爱三而一的神圣上帝痕迹,这种描述非常接近诗的境界;比如因丧母之痛而表现出来的至情至性,如果不是有诗人的真性情是不会写得如此真切;比如主张从记忆中寻找神圣,这对于带有浓厚怀旧心理的基督教是最好的解释。
而在“认识上帝”部分,他更是全心全意地用心灵去赞美上帝的灿烂功绩,他用一位基督徒的真心满心欢喜地去赞美上帝的伟大。
那语言的优美与热烈更可以与无数诗人媲美。
我只能粗浅地分析一下我从《忏悔录》中所看到的奥古斯丁的一个小小的部分,这只是冰山一角而已,如果想了解更深的奥古斯丁,看到整座冰山,那就得深入去体会他的心灵与思想。
篇二:读《忏悔录》有感昔日福中不修身,身陷囹圄悔悟迟——读《忏悔录》有感腐败,是社会沉重的话题;廉洁,是社会永恒的追求。
欲廉洁先修身,修身不仅是反腐倡廉的主题诉求,更是预防腐败的治本之策。
怀揣着对廉洁修身的探索之心,我阅读了由中国纪检监察报社编写的反腐倡廉类书籍《忏悔录》,该书内含79篇忏悔录,都是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查处的典型案件,通过书中这些鲜活的案例以及违纪违法者在狱中的沉痛反思,让我深刻的理解到腐败给国家、人民和家庭带来的沉重伤害,自身思想防线的瞬间失守就有可能使得腐败有机可乘,进而是“一步错,一生毁”,直到他们给国家造成了巨大损失、遭到了人民的唾弃、亲人的悲痛,走进了铁窗高墙之内、穿上了囚服时,才体会到了原来的所作所为是那么的可恨、可耻、可悲,一切的追悔莫及都已太迟,这些都是他们咎由自取。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人生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往往只有几步,千万不要像他们一样为自己留下的后路是一条不归路,正所谓“昔日福中不修身,身陷囹圄悔悟迟”。
书中的主人公很多都是事业有成之人,在各个岗位上也都做出了一定的成绩,甚至有些还是老党员、老干部。
他们的悲惨结局有些让人唏嘘,但同时也早已是结果注定,俗话说:“天恢恢,疏而不漏”。
究其原因就是他们都放松了廉洁修身的学习,任由思想道德腐化堕落,最终招致恶果,用凌康元(辽宁省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原副总经理)忏悔录中的话来说;“一个人不论职位高低、不论成绩大小,只要放松学习,忽视思想改造,法制意识淡薄,价值观发生扭曲,那么在是与非、善与恶面前,必然发生认识错位。
罪与非罪只是一念之差,党员干部与犯罪囚徒也就是一步之遥!”。
被人们称为玩政治、玩金钱、玩女人的“三玩市长”雷渊利(湖南省郴州市原副市长)在忏悔录中反思自己犯罪的深层次原因时,也谈到了放弃学习的问题,他说“自担任县委主要领导后,我就放弃了学习,成天忙于事务,忙于应酬,忙于玩乐。
看文件、看报纸只看标题,处理文件基本上是秘书代劳,有时连看也不看就签字。
反腐倡廉方面的规章制度、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我基本上没有认真学习过,我也参加过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大会,看过腐败分子的典型案例,但我没有引以为戒,而错过了许多次悬崖勒马的机会”。
面对铁窗的悔恨,我们毋庸怀疑它的真诚。
从这些痛彻心扉的“临别感言”中,我们可以看到廉洁修身学习的重要性,正是因为放松了修身学习、忽视了自身的思想道德教育才导致了一些党员干部腐化变质走上了违纪违法道路。
人的欲望像海水,越喝越渴,一旦陷入必然难以自拔。
而腐败恰恰是由一个人的贪欲膨胀所导致的结果。
“贪”是万恶之源,心一贪必然会犯各种错误,如果书中的主人公能够坚信“手莫伸,伸手必被捉。
”的道理,克制住内心的贪欲和侥幸心理,当面对各种“红包”和利益诱惑时岿然不动,那将会为国家挽回多少优秀干部、多少的财产损失、多少的幸福家庭呢?现实是残酷的,历史是公正的,历史不允许假设,他们已经成为了人民的罪人。
吴鸿玫(上海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原副主任)在忏悔录中说:“私欲、贪婪、侥幸,使我在不知不觉中滑向万丈深渊,个人欲望膨胀、利欲熏心时,什么法制观念,什么党的纪律,统统都置于脑后。
”,可见贪婪对于人的思想麻痹有多大,而加强廉洁修身的学习,可以有效抑制私欲的膨胀,消除腐败的诱因。
首先,通过廉洁修身学习能使人们牢固树立廉洁观念,将廉洁知识、思想和观念纳入自身的思想体系中,形成拒腐防变的“防火墙”,增强自身“免疫力”,当贪欲袭来时,能够提前警醒,避免走入歧途;其次,通过廉洁修身学习,能够增强人们遵守法律制度的自觉性,明确在法制环境下,什么是违纪违法的行为,怎么做才是依纪依法办事,从而在全社会营造出遵纪守法、廉荣贪耻的氛围。
贪污腐败还常常造成国家经济与人民利益的重大损失,是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绊脚石”。
林宝华(福建省福州市果品冷冻厂原厂长)在忏悔录中说:“因为我的犯罪,一个效益本不错的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发展受到严重影响,致使企业面临困境,濒临破产,给企业造成巨额损失,不少职工因此下岗,使职工的切身利益受到巨大损害,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
”通过上面这个忏悔案例可以真实看出腐败对于经济发展的破坏有多大。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省委、省政府围绕民生福祉不断推出惠民新政,并在教育、医疗、民政上大幅增加投入。
在当前这样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关头,绝对不能任由腐败滋生而影响了经济社会发展,更应该加强修身学习、加大治理贪污腐败和商业贿赂的力度,严厉打击腐败分子,保护国家和人民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为经济发展营造出良好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