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对职业道德与法律适应与超越论文

合集下载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论文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论文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论文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论文(五篇)社会对教师要求极高,教师默默坚守,恪守清贫,站在三尺讲台,把一生的青春和热血都献给了教育事业。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常常被用来形容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

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论文,希望大家喜欢!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论文篇1学校布置写一篇关于师德方面的文章,如何使师德达到一种较高的境界,对于这一课题,像我这样一直专注教学的人,还真没有细细想过。

我想是自身的爱决定的吧。

我从小就喜欢教师这一职业,现在是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

从教至今已经有二十个年头,我深深地感到虽然教师的物质生活相对清贫,但精神生活却无比充实。

每当看到那一双双渴求的目光,一张张专注的面容,不由得让人身心激动,似乎融入到无比圣洁的情境,生命也因此赢得了壮丽的升华。

那么这些激情来自何处,我想:首先从内心深处有忠诚于教育事业的事业心有人说老师是神圣的职业,但当人民教师首先尝到的是艰苦,在目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甚至可以说清贫,清苦,清寒,当一个小学教师可能比别人更加艰苦、清苦,如果没有事业心是坚持不住的。

可以说每个作出重要贡献的小学教师都有对小学教育事业和教学工作的爱心。

他们就是凭着这颗爱心去克服种种困难,去战胜种种偏见的。

著名教育家吴天石先生在他的《教育书简》中曾引用过一位苏老师的小诗:“人家说我是支蜡烛,这是赞许不是侮辱。

如果真能为别人的心灵照亮,我宁愿熬尽心血,滴尽汗珠。

人家说我是只渡船,这是嘉奖不是侮辱。

如果真能把人们渡上坦途,我宁愿碾平波涛,终身摆渡。

”从这位苏老师写的一手好诗看,想必该是个老师。

他对老师工作的重要意义有清醒而又足够的认识,他认识到没有平凡就没有伟大。

他以教为志,以教为荣,以教为乐,以教报国,在教育这块沃土上耕耘、播种、收获,周而复始,从一而终,发扬了崇高的职业奉献精神,教师就要有事业心。

第二要有热爱学生的责任心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集中体现,如果不热爱学生,师德修为是达不到一定境界的,在教育过程中,老师是教育者,学生是受教育者。

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论文1500字

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论文1500字

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论文1500字教师职业道德,就是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必须遵守教师这种职业的原则、职业标准,规范自己的教育、教学言行。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教师的职业道德1500字论文,希望大家喜欢!教师的职业道德论文1500字篇一《浅谈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摘要:本文从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出发,明确了教师职业道规范内容,从五个方面阐明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和途径。

关键词:师德修养;为人师表;爱岗敬业;热爱学生;终身学习培养有创新能力,能自主学习,全面发展,具有健全人格和良好社会适应能力的一代新人,是新时期落实素质教育的目标。

为了适应时代要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以胜任教育发展的要求,必须切实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一、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

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着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

教师职业比其它职业有更强示范性,对社会风气的影响比其它职业更广泛、更深远。

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主要是:(1)热爱祖国,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立志为党的教育事业做出贡献;(2)热爱学生,无私传授知识,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对学生一视同仁,不分厚薄,关心学生思想进步,教书育人,尽职尽责;(3)为人师表,言传身教,学而不厌,努力进取,不断丰富和更新自己的知识;(4)教师之间团结互助,共同提高,师生之间教学相长,共同进步。

教师的职业道德给学生以深刻的影响,能否为党和国家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新人,关键在于教师。

二、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要求(一)完善师德修养一个合格的教师,不仅应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懂得教育规律.具有教育和教学的各种能力,而且应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

教师不仅是社会文化价值与道德准则的传递者,而且是代表和具有这些价值和准则的人。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爱博大无私。

深沉久远,是一种崇高的情感。

“经师易做,人师难当”。

教师要学会完善师德修养。

2023年教师职业道德议论文6篇

2023年教师职业道德议论文6篇

2023年教师职业道德议论文6篇教师职业道德议论文1做为一名新教师,师德是一门务必课,要明白师德是教师必备的基本道德素养和职业要求,是一种有感染力的品行,是一种自觉内化的高尚情感。

自古以来,师以德为本,育师先育德。

所以一名合格的教师,既是一名合格的传道、授业、解惑者。

所以我总在摸索中成长,在老教师的带领下渐渐学习她们身上所在的亮点。

幼儿教师是人生的第一位启蒙老师,是第一开智者,是教幼儿如何做人的先行者。

我们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我们是幼儿效仿的榜样,所以,我们幼儿教师务必正人先正己,加强自身世界观的改造,不断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

幼儿园的幼儿可塑性大,模仿性强,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回对他们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甚至能说,幼儿教师的道德水平,决定着幼儿的道德水平。

因此,我们做幼儿教师的必须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时时处处给幼儿以楷模之影响。

日常工作中注重自身的修养,做到礼貌、礼貌,善于与人合作,待人真诚,有耐心、不急躁,谈吐文雅,朴素,活波大方,端庄、整洁,诚实有自信,表里如一,动之以情,以情育人,晓之以理,以理塑人。

从学习幼儿园的纲要的同时也有必须感触。

对待孩子不体罚,不变相体罚等。

变相体罚包内含罚站、辱骂孩子、威胁孩子等等。

相对而言,罚站是教师普遍采用的一种体罚方式。

从学生习以为常的表情来看,罚站绝不是一种偶然现象。

有教师认为:我既不打学生耳光,又不拉学生头发,更不殴打学生,罚站学生,根本不算体罚。

罚站这种教育方法,学生虽然最能看懂,但效果甚微。

而羞辱孩子,不仅仅伤了孩子的人格和自尊心。

更容易让孩子对学习失去兴趣、对学校产生害怕的感觉,甚至是排斥来园上学等。

而威胁孩子的行为更是让孩子产生了反感心理,表面上学生感到无所谓,内心却是十分痛苦的,势必会造成学生各种反抗心理的产生,给学校教育带来负面的影响。

体罚和变相体罚不是师德问题,是心理疾病,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够修炼高尚师德。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论文3000字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论文3000字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论文3000字《礼记》中说:“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之德也。

”也即教师不单单是传道授业解惑,还是道德的传递者。

教师的职业道德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想、性格和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教师职业道德3000字论文,希望大家喜欢!教师职业道德论文3000字篇一《大学教师职业道德刍议》[摘要]高等教育中的职业道德,关系着教育质量的提高,是影响和制约高校教育、教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为此,文章通过分析目前高等教育职业道德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探讨大学教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及加强师德建设的措施。

[关键词]职业道德;大学教师;教书育人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神圣责任,教师职业道德是教育发展的软实力。

教师职业道德不仅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更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和民族未来的发展。

而在目前大学教师中出现了轻育人、学术失范和学术腐败等不良现象,这与大学教师的职业道德相违背。

因此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教育软实力的作用,培育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要健全教师队伍,必须分析目前高等教育职业道德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探讨大学教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创建大学教师职业道德升华的对策,开拓新思路。

一、大学教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大学教师的主要职责是教书育人、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

其职业道德是在长期的职业活动中形成的道德规范,以及相应的道德观点、道德情操和品质。

在这里既有现实社会的要求,又有对传统职业道德的继承和发展,它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一)爱岗敬业。

大学教师首先要遵守公民的道德规范。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指出:要在公民中“大力倡导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

其中爱岗敬业是对人们工作态度的一种普遍要求;诚实守信是为人处事、社会交往的基本准则;办事公道是做人的一种品格,又是一种工作原则;服务群众是人们应有的价值取向和作风;奉献社会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境界。

精品—[教师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论文]教师职业道德论文3篇

精品—[教师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论文]教师职业道德论文3篇

精品—[教师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论文]教师职业道德论文3篇教师职业道德论文(1)摘要: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

教师职业道德素质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提高教育质量最关键的因素和最核心的问题。

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建设是新时期社会发展新变化的需要,师德是不断变化、不断创新、与时俱进的,必须对提高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予以充分重视。

关键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一、对高校教师职业的认识在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中,教师起着巨大的作用。

高校教师的工作同文化的繁荣、科学的昌盛、祖国的未来息息相关。

高校教师的政治思想觉悟、道德面貌和业务水平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成长。

教师职业是一种崇高的职业,不仅因为它的光荣,还在于它的无私奉献。

教师的劳动是平凡的,同时又是艰苦的。

教师职业之所以崇高,还在于它是充满人生乐趣的职业,最能体现人生价值。

高校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大学生,而大学生正处于长知识、长身体和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思想活跃,具有敏锐的观察力,但又缺乏准确的判断力,可塑性很大。

所以,一个称职的教师除了教好书,还必须以自己的崇高思想和良好道德去影响、教育学生。

因此,高校教师要以对年青一代高度负责的精神,加强师德修养,努力使自己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

这既是人民教师的崇高职责和时代赋予的使命,也是教师自我完善的需要。

二、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策略当前,广大教师的职业道德是高尚的,这是主流。

但教师职业道德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如,一些教师不安心教育事业,把主要精力用于第二职业;业不求精,教不求深等等。

因此,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非常必要。

1. 抓好师德形象工程建设。

高校应要求教师树立育人意识,号召全体教师尊重每个学生、爱护每个学生、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培养每个学生的个性。

高校应制定新时期教师形象标准。

每位教师都对照标准进行自我剖析,查找不足,制定出个人形象修养计划。

开展教师综合素质大赛等系列教育活动,增进了教师和学生之间、教师和家长之间的情感沟通,从而树立了高校教师的新形象。

教师职业道德议论文

教师职业道德议论文

教师职业道德议论文教师职业道德议论文(精选16篇)在学习、工作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论文写作的过程是人们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

写论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师职业道德议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师职业道德议论文篇1教师在教育中究竟处于什么样的地位,起着什么样的作用?我个人认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

这是教育工作者应树立的基本观点。

因为教师的特定活动对象是学生们,他根据一定的社会委托,对学生们身心施加某种影响,他跟学生们的关系是据此而产生的。

社会对受教育者的要求,主要通过教师来体现,教师是一定社会教育方针、政策去培养人,使学生们的身心朝着社会的要求方向发展,在教育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其次,教师术有专攻,受过专门的教育训练,教师知之在先,知之较多,在知与不知的矛盾中教师处于矛盾的主导方面,教育计划、大纲主要靠教师去组织实施。

而学生们则知之在后,知之较少,教师要针对学生们实际,对前人的文化成果,加以消化,进行一番取舍、组织、加工、转化为学生们的知识、能力和观点,教师不仅用丰富的知识观点哺育学生们,还要教给学生们获得知识能力的正确方法,他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引路者。

美国的心理学家科克实验证明:“学生们的成优劣与指导多寡成正比,指导越具体、细致,成绩越优,缺乏指导,成绩最差,各组的成绩均因指导的增加而上升。

”第二,教师又是年青一代心灵的启蒙者和塑造者。

加里宁曾说过:“教育是什么意义?这就是影响学生们的心理和道德面貌,要在整整十年的学生们期间内,从一定方向上影响学生们地就是说,要把学生们造就成人。

”儿童步入学校后,他的知识,智力的开拓和发展,道德观、人生观,个性的形成都与教师的启蒙和塑造密切相关,不仅如此,教师对儿童的健康成长也有重要作用,教师是塑造学生们心灵的工程师,是使学生们健康成长发展的保健师,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者,这种建设者将直接影响到社会物质文明的建设,正因如此,党和国家对教师寄予莫大的希望。

有关教师职业道德方面论文

有关教师职业道德方面论文

有关教师职业道德方面论文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道德品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教师的职业道德问题也日益被关注。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有关教师职业道德方面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有关教师职业道德方面论文篇1浅议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摘要】小学教师应做到热爱教育,热爱自己的学校、学生,建立良好师生关系;面向全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身正为范,塑造人格魅力。

应把“爱岗敬业铸师魂”作为加强师德修养的一个重要主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适应时代需要,完成教书育人的重任。

【关键词】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爱岗敬业作为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是做好教育工作和履行其他教师道德规范的思想前提,教师只有具备了爱岗敬业精神,才能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廉洁从教,为人师表,为祖国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爱岗敬业既是教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也是所有教师实现自我价值,获得个人满足,完成人格升华、实现个人利益的有效社会途径。

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应把“爱岗敬业铸师魂”作为加强师德修养的一个重要主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适应时代需要,完成教书育人的重任。

一热爱教育,热爱自己的学校教师要做到爱岗敬业,首先就应热爱教育、热爱学校,树立坚定的教育事业心。

只有真正做到甘愿为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而自觉投身这种平凡工作,对教育事业心存敬重,甚至可以苦为乐、以苦为趣,才能产生巨大的拼搏奋斗的动力。

教师的劳动是平凡的,教师的生活是清苦的。

但教师在知识结构的完善方面有自求自得的充实感,在精神寄托方面有育天下英才的自豪感。

在思想、信息、交流方面有“究天下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独立感,在人际沟通方面有师生相处融洽和谐的亲切感。

我们的工作,使无知的玩童变成了优秀学生,使迷惘的青少年成为祖国的栋梁。

人的一生是应有个明确的目的,为理想而奋斗,虽苦但乐在其中。

热爱教育事业,关心学校关注事业的发展,这是每个教师都应具备的。

在实际工作中,珍视为人师表这份荣耀,严格要求自己,才能赢得学生的爱戴,家长的信赖和领导的认可。

关于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的论文

关于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的论文

简论高校教师在职业生涯中遵守职业道德和法律规范的必要性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12年11月8日在北京胜利召开.总书记的报告“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部分提出了“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目标,并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望。

从中,我们也看到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前景和发展方向。

认真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是高校教师的首要政治任务,通过十八大精神的学习,使我深刻的觉悟到:在实际教学和管理工作中应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进一步增强了自身的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八大精神上来,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要立足本职岗位,作出业绩,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贡献自己全部的气力。

一、加强自身学习,提高道德素养对教师来说要打铁先要自身硬,作为社会的一份子,肩负着培育下一代的重任,只有具备了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1、职业道德的涵义。

教师职业道德是从事教学工作的脑力劳动者在教学实践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

教师职业道德的产生和发展,是同人们教育活动的发展直接相联系的,它对形成教师的职业心理和职业理想,形成教师特有的道德习惯和道德传统,起重要作用。

在阶级社会里,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有阶级性的,它是一定阶级的利益和意志的体现,是为统治阶级巩固自己的统治服务的。

它从道义上规定了教师在教育劳动过程中以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态度和作风去接待人接物,处理问题,做好工作,为社会尽职尽责。

2、职业道德的意义。

教师良好的道德人格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可能自发地形成,而是在后天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

教师只有在教育实践中,通过努力学习,认识到社会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了解到社会主义教师道德的内容和意义,并通过自身的修养,将认识内化为自己的道德情感、意志和信念,进而外化为自己的道德行为和习惯,才能形成一定的道德品质。

一个合格的教师,不仅应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懂得教育的规律,具有教学和教育的各种能力,而且必须有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这样才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有所作为,有所前进,完成时代赋予教育任务。

精品—[教师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论文]教师职业道德论文3篇

精品—[教师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论文]教师职业道德论文3篇

精品—[教师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论文]教师职业道德论文3篇教师职业道德论文(1)摘要: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

教师职业道德素质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提高教育质量最关键的因素和最核心的问题。

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建设是新时期社会发展新变化的需要,师德是不断变化、不断创新、与时俱进的,必须对提高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予以充分重视。

关键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一、对高校教师职业的认识在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中,教师起着巨大的作用。

高校教师的工作同文化的繁荣、科学的昌盛、祖国的未来息息相关。

高校教师的政治思想觉悟、道德面貌和业务水平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成长。

教师职业是一种崇高的职业,不仅因为它的光荣,还在于它的无私奉献。

教师的劳动是平凡的,同时又是艰苦的。

教师职业之所以崇高,还在于它是充满人生乐趣的职业,最能体现人生价值。

高校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大学生,而大学生正处于长知识、长身体和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思想活跃,具有敏锐的观察力,但又缺乏准确的判断力,可塑性很大。

所以,一个称职的教师除了教好书,还必须以自己的崇高思想和良好道德去影响、教育学生。

因此,高校教师要以对年青一代高度负责的精神,加强师德修养,努力使自己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

这既是人民教师的崇高职责和时代赋予的使命,也是教师自我完善的需要。

二、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策略当前,广大教师的职业道德是高尚的,这是主流。

但教师职业道德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如,一些教师不安心教育事业,把主要精力用于第二职业;业不求精,教不求深等等。

因此,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非常必要。

1. 抓好师德形象工程建设。

高校应要求教师树立育人意识,号召全体教师尊重每个学生、爱护每个学生、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培养每个学生的个性。

高校应制定新时期教师形象标准。

每位教师都对照标准进行自我剖析,查找不足,制定出个人形象修养计划。

开展教师综合素质大赛等系列教育活动,增进了教师和学生之间、教师和家长之间的情感沟通,从而树立了高校教师的新形象。

对于论高校教师遵守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的必要性论文.doc

对于论高校教师遵守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的必要性论文.doc

对于论高校教师遵守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的必要性论文论高校教师遵守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的必要性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论高校教师遵守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的必要性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教师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摘要高校教师是学生步入社会前的引导者,其行为将对学生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产生深远影响。

高校教师除了传道授业任务,还要解学生人生之惑。

结合当下社会频频出现在校园内部的悲剧事件,要求高校教师不仅仅要具备较高的文化知识素质,还要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坚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

关键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法律法规:A高校不仅仅是教授学生学习技能的地方,还是学生社会身份即将发生重大转变的场所。

高校教师对学生的言传身教,将直接影响到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在社会工作中的表现,乃至影响到整个未来社会环境的发展。

我国教师法中明文规定:“各级任命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业务培训。

”十八大报告中亦指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因此,作为高校教师,无论是从本职工作需要出发,还是以遵循党和国家政策为出发点,都必须遵守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

1 教师职业道德是高校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

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时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品德的总和。

它从道义上规定了教师在教育劳动过程中以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态度和作风去接待人接物,处理理由,做好工作,为社会尽职尽责。

他是教师行业的特殊道德要求,是调整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学校领导,教师与学生家长以及教师与社会其他方面关系的行为准则,是一般社会道德在教师职业中的特殊体现。

教师良好的道德人格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可能自发地形成,而是在后天的学习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

教师只有在教育实践中,通过努力学习,认识到社会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了解到社会主义教师道德的内容和作用,并通过自身的修养,将认识内化为自己的道德情感、意志和信念,进而外化为自己的道德行为和习惯,才能形成一定的道德品质。

教师道德规范和法规论文

教师道德规范和法规论文

河北省2012年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考核作业考试科目《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高等教育法规》工作单位:准考证号:姓名: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简论高校教师在职业生涯中遵守职业道德和法律规范的必要性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是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颁布的,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工作时所应遵循的价值取向、基本原则和行为规则。

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体现,是职业活动中体现出来的稳定而持久的行为规范。

它体现的是教师的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纪律和职业作风。

我国《教师法》和《教育法》明确提出了要建设具有良好思想品德修养和业务素质的教师队伍,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

今天,我们强调教师应遵守职业道德,是因为随着社会的体制转型和我国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入,教师的角色也变得越来越多元化且具有新的时代特征。

教师是高校的灵魂,是教书育人的主力军,教师队伍的职业道德状况和师德修养水平不仅关系到学校教学和科研的质量,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还影响到大学生思想状况和精神面貌,从而对社会利益产生巨大影响。

然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不同时期各种思想和文化的相互碰撞、互相影响,高校教师的价值观念也不同程度受到冲刷和影响,部分教师的职业道德品质下滑现象较为严重。

在此情形下,教育部联合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共同研究制定,并于 2011 年 12 月 23 日颁布了《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下简称《规范》),《规范》对高校教师职业责任、道德原则及职业行为提出了明确要求。

今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胜利召开,胡总书记在报告中对教育问题也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报告中讲到“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同时还提到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因此,高校教师在职业生涯中遵守职业道德和法律规范的十分必要的。

职业中学《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教学论文

职业中学《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教学论文

职业中学《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教学论文概要:《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的教学有助于学生在当下和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养成一些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助于监督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帮助学生学会为人处世。

所以未来的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就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包括知识能力的发展和德育法制意识的进步,所以课堂教学一定要紧扣教材内容,充分的考虑到职业中学学生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在讲授知识的同时,强化职业道德、社会公德、职业精神、法律意识的培养,总而言之一句话,那就是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做事,做一名合格的社会公民和爱岗敬业的工作者。

文明礼貌,尊师重教,遵规守纪这是最为基本的要求,也是良好的行为习惯,为此,教师在开展授课的过程中要紧扣教材,从学情出发,在课程教学中渗透行为习惯的培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在职业中学教育教学中,实践已经证明,学生素质的高低也影响到教育的质量。

比如文明礼貌习惯的培养:智慧型的《职业道德与法律》老师懂得管理学生要从细处着手。

文明礼貌是做人的基础,文明礼貌行为习惯的培养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给予引导,并落到实处,这是促进学生进步的基石。

提升学生的德育质量,可以利用常规课、案例讨论课、专题教育、实践活动等等。

教育的内容也是多方面的,比如遵规守纪、文明礼貌、道德法律等等。

在教学中,老师要尊重学生,团结同事,关心班级,爱护学生,这些都会感染到学生的所作所想,直观的德育情感教育比理论说教效果来的更好。

一、身正为范,发挥榜样的作用《职业道德与法律》讲授的内容无非就是引导学生在未来的社会工作中具备高尚的职业情操和社会道德情操,认同和遵守法律,做一名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无论是到的的教育还是法律的学习,如果仅仅从教材中学习,其效果是非常不理想的,因为教材过于抽象和理论化。

为此,《职业道德与法律》的授课教师一定要明白,自己就是非常好的教学案例,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身正为范,发挥自身的模范作用,用自己的言行去感化和影响学生,耳濡目染的影响是可以深入到骨髓的,所以《职业道德与法律》的授课教师要严以律己,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团结同事,热爱自己的工作,讲究奉献,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同时做到遵纪守法。

论教师对职业道德与法律的适应与超越

论教师对职业道德与法律的适应与超越

论教师对职业道德与法律的适应与超越[摘要] 教师对职业道德与法律既不是简单的契合和趋同,也不是自然的扬弃和提升,而是一个能动过程,甚至可能出现适应与超越的交错反复。

教师职业道德与法律的养成和践行,就是经历了这种从自我的主动适应到自我的主动超越过程。

[关键字] 职业道德法律适应超越适应与超越,是当今教育理论的重要命题,既反映了教育及教育者自我发展的规律,又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这一命题,迄今已为教育界普遍认同和吸纳。

教师职业道德与法律的养成和践行,就是经历了这种从自我的主动适应到自我的主动超越过程。

这一过程,既不是教师对职业道德与法律简单的契合和趋同,也不是教师对职业道德与法律自然的扬弃和提升,而是一个能动过程,甚至出现适应与超越的交错反复。

弄清这一理论的实践逻辑,想必对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与法律建设是大有裨益的。

一、教师对其职业道德与法律的适应首先教师职业道德古也有之,只是在不同的阶级社会,有其不同的内涵罢了。

在社会主义的中国,教师的职业道德就是“严谨治学,科学育人;热爱学生,以情育人;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团结协作,共同育人;敬业乐教、勤业精业,职业育人”。

籍此而论,可谓社会主义教师道德规范已初步确立。

其次从社会学角度讲,我国正在融入法治社会,对置身于未来社会的任何一个人,是无法摆脱法律而生存的。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和加入WTO,所有市场主体都得遵循统一的规则或制度,在这种高度规则化的社会里,“法制手段”将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我们的现实社会关系中。

这意味着,从个体人的日常生活行为到丰功伟业之创造,均离不开一定的法律知识或法律技能。

当我们以审思发展和关切生活的态度来判断实践领域时,自然会发现,必备的法律素养,已成为现代市民特别是青年学生们立足社会不可或缺的基本要件。

但现实问题是,教师是否把这些规范内化成了自身的思想,是否主动接收而整合成了自我职业德行与法律?回答就不可尽然,这就提出了教师对职业道德与法律的适应性问题。

教师职业道德论文

教师职业道德论文

教师职业道德论文教师职业道德论文导语: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自己的为人处事、治学态度、行为习惯甚至于服饰仪表,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处在严格的监督之下,都会直接对学生产生影响。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教师职业道德论文,欢迎借鉴!【篇一:教师职业道德论文】教师是人类文化、科学知识的传播者,是人类开发理性、奔向光明的引路人。

没有教师,人类难以摆脱愚昧无知的状态、浑浑噩噩的境地。

教师的职业是神圣的,担负着培养、教育下一代人的艰巨繁重的任务,他们用知识的力量去激励学生求知的欲望,以严爱之心架起师生间友谊的桥梁。

人们常把教师比喻为"红烛"、"人梯"、"春蚕"、"铺路石",意在表达教育这一职业的无私和伟大。

由此可见,教师的地位举足轻重,提高教师的素质,重视师德修养,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育苗有志闲逸少,润物无声辛劳多。

”从教三载,我品尝了甜酸苦辣,各种的味儿,让我深深的感受到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书育人,更重要的是“爱生”,只有真正的热爱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才能把教书育人的工作做好。

一、热爱学生是师德的核心。

学生的成长不只是阳光、雨露、面包和开水就能完成的。

他们需要一样与植物和其他动物所不同的东西——这就是火热而真诚的心。

中国有句古话:“爱人者,兼其屋上之鸟。

”老师对学生的爱,会被学生内化为对教师的爱,进而把这种爱迁移到教师所教的学科上,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而“乐其道”,因此爱的教育是我们教学上的巨大推动力。

教师关心学生,就能载起我们教育界称之为严格要求的那条很难驾驭的小舟。

没有这种关心,小舟就会搁浅,用任何努力也无法使它移动。

教师热爱学生有助于学生良好品格的培养;有利于创造活泼、生动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有利于……而这一切,都是做好教育工作必不可少的条件。

赞可夫说:“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要热爱儿童。

试论教师专业道德对传统职业道德的超越

试论教师专业道德对传统职业道德的超越

试论教师专业道德对传统职业道德的超越随着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要求日渐提高,教育改革在各个国家相继被提上日程并逐步深入。

教育改革的主体与动力在于教师,教育品质的关键也在教师。

[1] 教师专业化与教师专业发展已成为教育界的重要研究领域。

在教育教学活动以及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中,教师道德始终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它不仅关系到一定历史阶段教师文化的传承发展,也体现着社会对教师角色的期望与要求,更深刻地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及教师自身的发展。

在新的背景下,传统的、强调对教师行为进行规范与约束的职业道德已经不能回应时代的要求。

所以,我们需要赋予教师道德以新的内涵,提出新的要求。

随着人们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愈加重视,教师专业道德概念的提出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实现教师专业道德对传统职业道德的超越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一、教师专业道德概念的提出早在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就提出了应该把教师工作视为专门职业,认为它是一种要求教师具备严格训练而持续不断的研究才能获得并持续维持专业知识及技能的公共业务。

[2] 20世纪以来,随着世界在政治、经济、科技等各方面发生的深刻变化,教师专业化运动成为各国普遍关注的焦点,教师专业发展成为研究者的重要研究领域。

只是在已有的研究中,更受关注的是教师知识及教师技能的发展,体现出一种浓厚的“工具性”及“技术性”,而对教师道德的研究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教师职业本身就蕴含着道德的一面,具有“教书育人”的统一目的。

教师不单单是向学生传授已有的知识、技能,更要作为一个“人”的存在,向学生展示良好的道德品性,使学生明了什么是“好的”与“善的”,而什么样的观念与行为是不可取的。

另外,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有责任以自己的方式促进学生人格的完善与道德品质的提升。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同时体验到工作的成就感与幸福感。

可见,教师道德始终是教师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教师专业化运动中,教师质量的提高要求由抽象、模糊、未分化的师德走向具体、明确和专业化的伦理规范,同时,人们对教师专业特性理解程度的提高也促使“教师专业道德”概念的提出,可以说,教师专业道德概念的确立与教师专业化运动有着相同的历史必然性。

高校教师遵守职业道德论文

高校教师遵守职业道德论文

⾼校教师遵守职业道德论⽂⾼校教师遵守职业道德论⽂ 1⾼校教师遵守职业道德的必要性 从教育发展的⾃⾝规律来看,⾼校教师职业⾃觉遵守职业道德有利于增强教师教书育⼈的主动性和责任感,有利于教师钻研业务,提⾼科研能⼒,增强⾃主创新意识。

当教师充分认识到⾃⼰的⾓⾊定位和社会责任的时候,就会⼀丝不苟、严谨务实地对待每⼀堂课,对待每⼀位学⽣,有⼀种战战兢兢,唯恐因备课不充分、讲课不透彻、辅导不到位⽽误⼈⼦弟的忧患意识。

这就使得教师⾃觉花费更多时间和精⼒,下⼤⽓⼒提⾼专业素质,涉猎⼴博知识,严谨治学,爱岗敬业。

⼀旦有了这股精神和这种态度,教师就会潜移默化,传递给⼀届⼜⼀届的学⽣,引导他们养成严谨、求真、务实的作风。

就教育管理层⾯来说,加强⾼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也有利于树⽴良好的校风。

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提⾼会带动⾼校良好学风、严谨教风和严格考风的养成,这有利于⾼等院校形成优良的育⼈环境。

在这样的环境中完成学业,学⽣久⽽久之就会训练成崇尚求知、探索、诚信、合作的良好品质,⾃觉遵守校规校纪,抵制不良社会风⽓熏染。

2⾼校教师遵守法律规范的必要性 ⾼等教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制度监管和法律保证。

⾼校教师要⾃觉学法、懂法、守法、⽤法,认真执⾏我国⾼等教育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积极贯彻党的教育发展战略、⽅针、政策。

⾼等教育事业要实现科学、全⾯、正规发展,就必须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我国国家⾏政机关根据教育发展规律和国情制定以及颁布的所有有关教育的法令、条例、规则等规范性⽂件,统称教育法规”,是国家发展教育事业发展所遵循的'基本依据。

当然,⾯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局势和新时期新阶段的⼈才培养特点以及教育发展趋势,我们还需进⼀步制定和完善⾼等教育法律法规体系,逐步健全⾼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师德业绩评价和奖惩办法,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这样才能促进现代⾼等教育的健康发展。

教育是⼀个国家的长期战略,有继承性和创新性,更要有战略性和稳定性。

人民教师应当拥有怎样的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为主题的作文

人民教师应当拥有怎样的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为主题的作文

人民教师应当拥有怎样的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为主题的作文教师是人类文化、科学知识的传播者,是人类开发理性、奔向光明的引路人。

没有教师,人类难以摆脱愚昧无知的状态。

教师的职业是神圣的,担负着培养、教育下一代人的艰巨繁重的任务,他们用知识的力量去激励学生求知的欲望,以严爱之心架起师生间友谊的桥梁。

它不仅得到过崇高的赞誉,也被赋予过更多的要求。

当今社会尤其如此。

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

知识经济时代要求今天的教师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更加重视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更好地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已为古今中外所共识,历代教育家曾经有过精辟的论述。

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其身正,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唐代韩愈,还专门著有《师说》一文,指出教师三大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十七世纪捷克著名教育理论家夸美纽斯强调教师应是道德卓异的优秀人物,要无限热爱学生,反对学校中使人变得呆笨的棍棒纪律;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

”这些论述体现了对教师职业道德作用的重视。

面向21世纪,中国正在进行着一场全面深刻的社会改革。

时代要求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一代有创新能力,能自主学习,全面发展,具有健全人格和良好社会适应能力的一代新人。

而要做到这一点,对于跨世纪教师的素质,特别是教师职业道德素质水平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以胜任21世纪教育发展的要求,就必须切实加强师德建设,下面谈谈自己教师职业道德的一些粗浅看法。

浅论教育政策法规与教师职业道德的论文

浅论教育政策法规与教师职业道德的论文

浅论教育政策法规与教师职业道德的论文通过学习教育法规可以很好地促进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化,使之成为一种职业习惯。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浅论教育政策法规与教师职业道德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浅论教育政策法规与教师职业道德的论文篇一《简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与普及教育法规之关系》【摘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显得尤为重要,但在现实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途径有很多,其中普及教育法规是其一重要手段,可通过普及《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普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普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其他法律法规来实现。

【关键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普及教育法规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基地,同时也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在加强全社会的道德建设过程中,应起到示范、影响和辅助作用。

因此,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一、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

如果一名教师缺乏职业道德,就是不具备正确灵魂的教师;而缺乏正确灵魂的教师,其职业道德和能力则无从谈起。

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是高校教师步入高等教育职业殿堂必须要遵守的行为规范,是衡量高校教师履行职业义务、职业责任水准的重要尺度,自觉遵守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高校教师实现职业价值、职业理想的重要保证。

21世纪是一个充满竞争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里,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和人才的竞争。

而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很重要的一点是取决于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

因此,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我国在新世纪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重要保证。

高尚的道德情操一直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标志,也是教师整体素质的核心部分。

高校教师作为教书育人的主体,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神圣职责。

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功,民族的兴盛,祖国的前途和命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和人才的培养。

高校教师实践中提升职业道德论文【论文】

高校教师实践中提升职业道德论文【论文】

高校教师实践中提升职业道德论文一、新时期提升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意义高校教师提升职业道德修养具有两方面的意义。

一方面,提升职业道德修养是培养合格教师的需要。

人民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毫不夸张的说,人民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水平和学术水平决定着一个国家或地区未来的教育发展水平,而职业道德修养水平远比学术水平更加重要。

高校教师的教育行为要受到教师本人内心信念的制约。

教师的内心信念是教育过程中评价行为善恶的内在力量,这种内在力量的心理机制来自教师的良心和教师的义务感。

教师道德修养就是要培养和强化这种道德良心和道德义务,使教师自觉地按社会主义教师道德要求去做,完成教育的任务。

另一方面,提升职业道德修养也是培养合格学生的需要。

高等教育所面对的对象是一批经历过高考和基础知识学习的学生们,他们对世界、对社会以有一定的认识,在一些事情已有自己的主观判断,但他们由于不够成熟,对某些事物认识不够深刻,导致其容易被事物表象所迷惑,缺乏抵制诱惑的能力。

高校教师身兼科研和教学两大任务,而实际上,如何启迪学生的心智,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才应该是高等教育的本质。

因此,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不仅对教师自身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学生道德意识、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学生的优秀品质主要靠教师的高尚德行来熏陶,学生的理想要靠教师的崇高信念来启迪。

教师本身具有高尚的道德、信念、情感、意志和行为,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审美观的形成和完善起着潜移默化的塑造作用。

综上所述,从培养合格高校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来说,提升自身职业道德修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我国从1999年开始进行高校扩招,高等教育逐渐在社会普及,这不仅是我国政府对高等教育工作的重视,同时也是我国国民素质提高的内在要求。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创新以及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已经逐渐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传统的高等教育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望以及对新鲜事物的认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教师对职业道德与法律的适应与超越[摘要] 教师对职业道德与法律既不是简单的契合和趋同,也不是自然的扬弃和提升,而是一个能动过程,甚至可能出现适应与超越的交错反复。

教师职业道德与法律的养成和践行,就是经历了这种从自我的主动适应到自我的主动超越过程。

[关键字] 职业道德法律适应超越
适应与超越,是当今教育理论的重要命题,既反映了教育及教育者自我发展的规律,又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这一命题,迄今已为教育界普遍认同和吸纳。

教师职业道德与法律的养成和践行,就是经历了这种从自我的主动适应到自我的主动超越过程。

这一过程,既不是教师对职业道德与法律简单的契合和趋同,也不是教师对职业道德与法律自然的扬弃和提升,而是一个能动过程,甚至出现适应与超越的交错反复。

弄清这一理论的实践逻辑,想必对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与法律建设是大有裨益的。

一、教师对其职业道德与法律的适应
首先教师职业道德古也有之,只是在不同的阶级社会,有其不同的内涵罢了。

在社会主义的中国,教师的职业道德就是“严谨治学,科学育人;热爱学生,以情育人;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团结协作,共同育人;敬业乐教、勤业精业,职业育人”。

籍此而论,可谓社会主义教师道德规范已初步确立。

其次从社会学角度讲,我国正在融入法治社会,对置身于未来社会的任何一个人,是无法摆脱法律而生存的。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的构建和加入wto,所有市场主体都得遵循统一的规则或制度,在这种高度规则化的社会里,“法制手段”将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我们的现实社会关系中。

这意味着,从个体人的日常生活行为到丰功伟业之创造,均离不开一定的法律知识或法律技能。

当我们以审思发展和关切生活的态度来判断实践领域时,自然会发现,必备的法律素养,已成为现代市民特别是青年学生们立足社会不可或缺的基本要件。

但现实问题是,教师是否把这些规范内化成了自身的思想,是否主动接收而整合成了自我职业德行与法律?回答就不可尽然,这就提出了教师对职业道德与法律的适应性问题。

(一)必然性
道德与法律,是以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及国家强制力调整人与人之间、个体与集体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的思想和行为的规范,是人们行为的准则。

而教师职业道德与法律则是调整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校领导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及教师与社会各方面关系的行为准则。

既然是准则,就对教师的言行具有规定性和约束力,反映出社会和阶级的共同意志。

它要求致力于这一行业的人们必须适应,必须遵从。

这既是基础的,又是必然的,否则就失去居于教师职业的资格。

当今统一规范的大、中、小学的“教师资格证书”,其中职业道德与法律就是重要的“资格”之一。

机制的“约束”就形成了对教师“他律”的共同氛围。

教师职业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对其职业道德与法律的必须适应性,同时,
社会对学生规格的要求,也潜在地使教师遵从。

适应其职业道德及符合法律规定成为必然。

社会需要的学生必须是品德高尚、遵纪守法,智能充分,身心健康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而学生这些素质的养成,取决于给他们营养的教师的综合素质。

师道不立,其教不成,学生的成才也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进而是不可想象的。

从这一点出发,也必然促使教师去遵法、修身、养德和种德,以契合教师的角色,满足对象的需要。

(二)必要性
法律他律,是外因,解决的是该做什么、应做什么的问题;道德自律,才是内在和根本的。

解决的是主动做什么,积极做什么的问题。

遵“道”守“法”是教师职业素养得以养成的理想境界。

但纵观教师队伍的现状,虽主流是好的,可一些或缺现象也确实不容忽视。

可以毫不讳言,一部分教师的职业道德与守法尚处在开发时期或他律阶段,相当部分游离于规律向自律的过渡阶段,完全处于自律阶段的绝对不在多数。

多年翻着“老黄历”,在课堂上吟念着千年不变的教条者有之;不买新书、不看新书、疏于信息猎取者有之;教书不用功,炒股打先锋者有之;只教书,不育人,当“教书匠”者有之;衣冠不整、出口成“脏”、教风不振者有之;不关心学生、不了解学生者有之。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这就客观地要求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与法律规范的教育。

要达到这一点,是一个不易的事情。

一方面,需要全社会都来重视教师
职业,使之真正成为人们羡慕的职业,另一方面,加强对教师在职培训和继续教育,既把教师当作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又把教师置于受教育的客体地位,渐次使教师的职业道德与法律规范顺应或同化为教师的个性品质。

适应,既反映外在的要求,又体现了教师主动的意愿。

主动的意愿程度越高,外在的约束力越小,“适应”的质量就越好,周期就越短,教育事业和学生就越受益。

二、教师对其职业道德与法律的超越
教育的超越不是超过,不是跨过,超越的核心和本质是赋予人所独具践行的能力。

教师对其职业道德与法律的超越,不是把着眼点放在“接受”和“适应”既定的职业道德与守法规定的水平上,而在于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改造”和“超越”并善于利用已有的规范。

在教学和非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施以师德影响,使受教育者在客观和主观的改造、发展、批判过程中,得到全面素质的提高。

如果说教师对其职业道德与法律的适应,反映了教育的基础规定性,那么,超越就是能动地扬弃这种规定性,积极提升这种规定性。

扬弃和提升,意味着教师对职业道德与守法的适从已由必然走向自由,由顺应走向综合。

这是教师职业道德与法律最完美,最有价值的归宿。

(一)教师对其职业道德与法律超越的主动性
职业道德一经形成,就有相对的稳定性,但这种稳定不是一成不变的稳定,而是动态的稳定,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社会对人才
要求的规格嬗变,教育客体的素质构成就应相应出现一些变化,进而对起主导作用的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提出调整的需要,使职业道德的规定性出现数的增加或明显的减少,即出现职业道德内涵量变的可能。

而教师的法律素养,简言之,是指认识和运用法律的能力或素质。

一个人的法律素养如何,是通过其掌握、运用法律知识的技能及其法律意识表现出来的。

一般意义上的学法、懂法,就是要求既熟知一些基本的法律条文,同时又掌握一定的普遍适用的法律原理。

而法律意识,它是社会意识的一种形式,“是人们的法律观点和法律情感的总和,其内容包括对法的本质、作用的看法,对现行法律的要求和态度,对法律的评价和解释,对自己权利和义务的认识,对某种行为是否合法的评价,关于法律现象的知识以及法制观念等。


这时,教师为师之道就不是对原有教师职业道德与法律的被动适应,而是面对现实,实现自我的超越,自觉地认识、掌握、扬弃现实客体的限制和制约,把符合现代主流思想、主流精神的道德规范及法律基础融汇在师德中来,增加教师职业道德的含金量,能动地对教育和教育对象施加影响。

(二)教师对其职业道德与法律超越的现实性
教师职业道德与法律的养成,目的不在于独善其身,而在于“兼济天下”。

就其现实性上讲,为了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的优秀人才。

但这种现实性,并不意味着必然,教师有职业道德并且守法
只为这种现实提供了可能性。

同样有职业道德,职业理想和职业规范的教师,有的把自己的职业道德外化得淋漓尽致,学生也大受裨益;有的虽费尽了千方百计,却难使学生认同或受益。

这当中的关节点,就在于教师在实现职业道德与守法的手段、途径与学生现实需要对接的是否一致性,依此可以说,教师对其职业道德与法律超越的现实性,实质是对教师职业道德与法律外化可能性的超越,通过人的主体作用,把教师职业道德与守法外化的可能性,变成学生道德与守法养成的现实性。

参考文献:
[1]加里宁:论共产主义教育和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
[2]田可俭:良心在道德行为中的作用及良心的形成[j],2004年《道德与文明》第一期.
[3]王荣发:现代职业伦理学[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
[4]王正平:教育伦理学——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5]郭忠:《论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法律的社会精神基础》,载《法学家》2006年第 4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