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市中心城区概念规划公示
河源市公共交通规划(2011-2030)
![河源市公共交通规划(2011-2030)](https://img.taocdn.com/s3/m/2327dba5284ac850ad0242e0.png)
目 录第一章 项目概况 (1)第二章 公共交通系统现状分析 (3)第一节 居民出行特征现状分析 (3)第二节 公交线网现状分析 (4)第三节 公交场站现状分析 (6)第四节 出租车、摩托车、私人小汽车现状分析 (7)第五节 公共交通政策现状分析 (8)第六节 公共交通系统现状问题总结 (9)第三章 公共交通发展战略规划 (12)第一节 国内外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战略借鉴 (12)第二节 公共交通发展战略 (12)第四章 公共交通发展需求预测 (14)第一节 城市发展预测 (14)第二节 公交出行预测 (14)第五章 公共交通线网规划 (15)第一节 规划目标、原则与思路 (15)第二节 近期线网规划 (16)第三节 中期线网规划 (20)第四节 远期线网规划 (22)第五节 规划方案评价 (23)第六节 公交专用道概念设计 (26)第六章 公共交通场站规划 (28)第一节 规划目标、原则与思路 (28)第二节 场站规模预测 (29)第三节 近期场站规划 (30)第四节 中远期场站规划 (32)第五节 规划方案评价 (33)第七章 出租车、摩托车、私人小汽车发展规划 (35)第一节 出租车发展规划 (35)第二节 摩托车发展规划 (36)第三节 私人小汽车发展规划 (37)第八章 公共交通政策保障体系规划 (39)第九章 近期建设计划 (42)附表一近期公共线网规划方案(红线、黄线、蓝线) (43)附表二近期公交线路车型配置方案 (47)附表三中期新增公交线路方案 (48)附表四近期公交场站规划方案(方案一) (49)附表五近期公交场站规划方案(方案二) (50)附图一公交骨架结构概念图 (51)附图二近期公交线网布局总图 (52)附图三中期公交线网布局总图 (53)附图四现状、近期、中期公交线网布局对比 (54)附图五近期公交首末站、枢纽站布局图 (55)附图六近期公交综合场布局图(集中式、分散式) (56)附图七出租车候客点布局图 (57)第一章项目概况第1条规划背景近年来,河源市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交通需求呈现出急剧增长的态势。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东源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东源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https://img.taocdn.com/s3/m/b632c0b0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b816753.png)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东源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3.12.14•【字号】粤府函〔2023〕324号•【施行日期】2023.12.1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东源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粤府函〔2023〕324号河源市人民政府,省自然资源厅:《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关于上报〈东源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审查意见的请示》(粤自然资报〔2023〕384号)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东源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是东源县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请认真组织实施。
《规划》实施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围绕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任务,支撑东源县建设成为河源市生态经济发展新标杆和加快实现绿色崛起主力军。
二、严守国土空间安全底线。
到2035年,东源县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82.71平方公里(27.41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170.55平方公里(25.58万亩,含为广州市易地代保0.2万亩,为深圳市易地代保0.62万亩);陆域生态保护红线不低于1672.79平方公里;城镇开发边界面积控制在51.95平方公里以内。
用水总量不超过上级下达任务,其中2025年不超过2.68亿立方米。
落实蓝线、绿线、黄线、紫线、历史文化保护线以及洪涝风险控制线等防灾减灾底线,并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严格实施空间管控。
三、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基于国家级农产品主产区的主体功能定位,统筹优化农业、生态、城镇等功能空间。
以“三区三线”为基础,构建“一核一副三重四组团”县域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做大做强仙塘都市核心区,建设顺天城市副中心,培育灯塔、蓝口、新港三个重点镇,打造南部都市经济组团、北部现代农业组团、东部资源经济组团、西部生态旅游组团;营建“一湖两屏三区多廊道”县域国土空间保护格局,加强万绿湖自然生境和景观保护,强化桂山、莲花山两大生态屏障生态保育,做好灯塔盆地、狮头岭—缺牙山和鹿头嶂三大生态功能区维育,打造东江、新丰江等生态廊道网络系统。
河源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源市区国有土地使用权管理若干规定(试行)的通知-河府[2008]9号
![河源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源市区国有土地使用权管理若干规定(试行)的通知-河府[2008]9号](https://img.taocdn.com/s3/m/577cb336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27.png)
河源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源市区国有土地使用权管理若干规定(试行)的通知正文:---------------------------------------------------------------------------------------------------------------------------------------------------- 河源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源市区国有土地使用权管理若干规定(试行)的通知(河府[2008]9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府直属各单位:现将《河源市区国有土地使用权管理若干规定(试行)》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河源市人民政府2008年1月17日河源市区国有土地使用权管理若干规定(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市区国有土地使用权管理,建立和完善公开透明、规范高效的土地使用权管理制度,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促进国有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源部《全国工业用地出让价最低标准》、《协议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非农建设闲置土地管理的通知》及《广东省土地使用权交易市场管理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我市市区范围内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政府收回用地、改变土地用途、闲置土地处置及其他土地的国有土地使用权管理。
第三条土地用途及出让土地使用年限:住宅(含商品住宅、居住)用地70年;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用地50年;商业、旅游、娱乐等经营性用地40年;工业用地及其他用地50年。
商业和居住混合用途的土地,按照该地块所处地段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土地用途,确定为居住用地的,商业建筑面积比例不得超过总建筑面积的5%。
第四条地价评估应由有资质的评估机构评估,其中属于出让土地的,出让底价由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委托有资质的评估机构进行评估,出让底价不得低于《河源市区基准地价》确定的标准。
中等城市商业中心区商业用地规模预测及其在规划设计中的应用——以河源市东城西片区10号地块为例
![中等城市商业中心区商业用地规模预测及其在规划设计中的应用——以河源市东城西片区10号地块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69a51c7ff46527d3240ce056.png)
建筑设计与装饰
广东建材 20 年第 7 08 期
中等城市商业 中心 区商业用地规模 预测 及其在规划设计 中的应用
一 一
以河 源市东城西片 区 1 0号地块 为例
骆文标 ( 东省城 乡规划 设计研 究 院) 广
摘 要 :通过对河源市东城西片区 l 号地块商业用地规模预测的研究, o 指出影响中等城市区域级、
健康发 展 。
探索 中等城市商业 中心 区商业用地供应量预测 的途径
和 方法 。
2 研究对象的界定
2 中 . 等城市 1
目前业 界 对 城 市 商业 方 面 的研 究 主 要 集 中在 商 业
业态 构 成 、 商 区位 选 择 等 等 , 营 而对 某 个 商 业 集 中区商
的 图与 底关 系构 成 。 作为 图 的桥梁 和作 为底 的环 境 是共 桥梁 的表 面装 饰 处理 、 紧邻 环境 处 理 的程度 以及 色彩 效
与底 均衡 而有 序 。
3 中观效果要求侧重于总体的控制 . 2
桥 梁 建筑 以其 壮 观 的体 势 、 整 的总 体形 态 、 与 完 桥
环境 的密 切配 合 , 有助 于反 映桥 梁 建筑 的气 势 。中视 画 面 , 可看 到桥 与 环 境 形成 的 空 间关 系 , 可 见 到构 成 即 也 形体 的一 些细 部效 果 , 有 空 间形态 的特 征 。桥 梁造 型 具 很 大程 度上 取 决于 中观 的视觉 效 果 。
[] 7 叶见 曙 主 编 : 结 构 设 计 原 理》 人 民交 通 出版 社 ,0 0 《 维普资讯
广东建材 20 年第7 08 期
“ 中等 城市 ” 指市 区和 近 郊 区非 农业 人 口二 十万 4 .发展 目 是“ .2 1 标
河源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河源市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河源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河源市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7f83411a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eb.png)
河源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河源市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源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4.05.20•【字号】•【施行日期】2014.05.2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河源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河源市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府直属各单位: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将《河源市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河源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4年5月20日河源市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为加大力度发展绿色建筑,加快转变我市城乡建设模式和建筑业发展方式,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3〕1号)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东省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粤府办〔2013〕49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以政府投资建筑、保障性住房、大型公共建筑(单体建筑面积在2万平方米以上)为重点,逐步推行绿色建筑标准,切实提高绿色建筑在全市新建建筑中的比重。
从2014年6月1日起,新建大型公共建筑、政府投资新建的公共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从2017年1月1日起,全市新建保障性住房全部执行绿色建筑标准。
到“十二五”期末,全市累计建成绿色建筑60万平方米以上。
到2020年底,绿色建筑占全市新建建筑比重力争达到30%以上,建设1个以上绿色生态园区,建筑建造和使用过程的能源资源消耗水平接近同期发达国家水平,公共建筑争取全面实行能耗定额管理。
二、重点任务及分工(一)大力实施城市降温行动。
1.编制实施低碳生态城市建设专项规划,建立符合河源实际的低碳生态城市规划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将低碳生态的主要目标和技术指标落实到各层次法定城乡规划,以科学规划统筹低碳生态城市建设。
(市住房城乡规划建设局、发展改革局、经济和信息化局、国土资源局、环境保护局,各县区政府。
河源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河源市中心城区建设用地停车位配建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河源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河源市中心城区建设用地停车位配建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0db888dd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ca.png)
河源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河源市中心城区建设用地停车位配建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源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1.01.05•【字号】河府〔2021〕1号•【施行日期】2021.01.0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河源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河源市中心城区建设用地停车位配建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河府〔2021〕1号源城区、东源县人民政府,江东新区、市高新区管委会,市府直属有关单位: 《河源市中心城区建设用地停车位配建管理暂行办法》已经七届122次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实施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市自然资源局反映。
河源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1年1月5日河源市中心城区建设用地停车位配建管理暂行办法第一条为规范我市中心城区建设项目停车配建指标管理,合理确定停车位供应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广东省城乡规划条例》《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 50180-2018》等相关规定,结合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市中心城区(含源城区、江东新区、市高新区、东源县城)新建、改建、扩建的住宅、商业服务和公共服务类建设项目,不包括工业类、用地面积80平方米以下建设项目以及城市公共停车场(库)、路内停车位。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的配建停车场(库)是指建设项目用地范围内(不含按照规定退让的城市道路、绿化等用地)依据停车配建标准所附设的地下、地上停车场(库),服务对象为建设项目使用者或公众。
第四条中心城区实行分区域差别化停车配建标准管理,原则上在人口密度较大、城市核心区、重点区域停车位配建标准较高,一般地区停车位配建标准较低。
区域划分为三类(详见附件1)。
第五条建设项目的停车配建指标根据建设项目类型、停车区域划分进行取值,具体标准按照附件2、3执行。
第六条具有两种及以上功能的建设项目,配建停车位应按照各类建筑功能及规模核算后累加确定,可统一安排,合理布置,方便使用。
东源县城市总体规划(2014-2030年)
![东源县城市总体规划(2014-2030年)](https://img.taocdn.com/s3/m/da85e32f5901020207409c51.png)
东源县城市总体规划(2014-2030年)一、规划范围东源县县域面积4070平方公里。
本次规划确定的中心城区城市规划区范围西至东源县与河源市区交界处,东至义合镇苏家围风景区,南至梧桐山山脉,北至桂山山脉,总面积150平方公里。
二、规划期限本次规划的规划期限为2014—2030年。
三、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到规划期末全县综合实力进入山区县前列,成为环珠三角地区有重要影响力的城市,形成完善的特色产业体系,建成具有客家文化特色的“宜居、宜业、宜商、宜休闲”的滨江园林城市。
四、县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依托粤赣高速、长深高速(梅河高速)、汕湛高速和205国道,形成“两主两副”的城镇发展轴。
1.两条发展主轴:沿粤赣高速和梅河高速,形成两条城镇发展主轴。
引导县域人口和产业向两条城镇发展轴集聚。
优先在两条主轴沿线安排城市用地和产业用地。
2.两条发展副轴:沿205国道和汕湛高速,形成两条城镇发展副轴。
支持沿线城镇在条件成熟时,争取安排重大项目落户。
五、发展定位1.环珠三角地区先进制造业和文化产业的承接地2.粤东北地区重要的物流枢纽3.河源市中心城区副中心4.客家山区滨水园林城市六、发展规模到2030年,县域面积4070平方公里,县域人口约66万人。
中心城区城市规划区面积为150平方公里,中心城区人口规模控制在40万人以内,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48平方公里以内,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控制在120平方米以内。
七、中心城区空间发展格局遵循集约集聚、组团发展、产城融合、绿色低碳的发展思路,引导城市在现有功能的基础上优化集聚,对部分已建成地区进行功能置换,形成“三片”、“十区”、“六组团”的发展格局。
1.形成三大发展片。
(1)东部生态旅游发展片。
梅河高速和东环高速路以东片区,拥有热水温泉、东江源度假村、东江国家级湿地公园等生态和旅游资源。
重点发展生态旅游功能,禁止新增工业开发,严格控制城市建设规模。
(2)中部特色产业发展片。
以仙银大道为界,向东延续至梅河高速,引导工业项目集中布局,重点发展制药、食品、高端定制等特色工业和园区原有传统产业。
河源市龙川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公告情况
![河源市龙川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公告情况](https://img.taocdn.com/s3/m/9ae6308402d276a200292edf.png)
河源市龙川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公告情况一、规划范围和期限《河源市龙川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规划范围为龙川县行政范围内的全部土地,包括老隆镇、义都镇、佗城镇、鹤市镇、黄布镇、紫市镇、通衢镇、登云镇、丰稔镇、四都镇、铁场镇、龙母镇、田心镇、黎咀镇、黄石镇、赤光镇、回龙镇、新田镇、车田镇、岩镇镇、麻布岗镇、贝岭镇、细坳镇、上坪镇、鹤畲林场、坪山林场和红星林场,土地总面积3081.31平方公里。
规划基期年为2009年,规划期限为2010-2020年,其中规划近期目标年为2015年,规划远期目标年为2020年。
二、土地利用目标至2020年,耕地保有量不低于37987公顷,基本农田保护任务不低于34320公顷,非农建设占用农用地控制在2306公顷以内,其中占用耕地控制在808公顷以内。
加强资源整合与共享,引导城镇空间合理有序发展,控制各类建设用地规模,通过“三旧”改造和建设用地整理,优化建设用地布局,提高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缓解建设用地供需矛盾。
至2020年,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19527公顷以内,其中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2068公顷以内,城镇工矿用地规模控制在1494公顷以内。
挖掘建设用地内部潜力,提高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至2020年,龙川县人均城镇工矿用地控制在73平方米/人以内。
严格实施耕地占补平衡制度,至2020年,补充耕地义务量为808公顷。
加大“三旧”改造力度,至2015年,“三旧”改造规模142公顷。
推进建设用地整理,至2020年,建设用地整理规模906公顷。
三、建设用地空间管制为协调保护与建设之间的矛盾,依据自然资源状况、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产业布局以及不同区域开发现状、开发潜力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结合城镇建设用地空间布局安排,按照保护资源与环境优先,有利于节约集约用地的要求,划定允许建设区、有条件建设区、禁止建设区和限制建设区。
其中允许建设区1206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为3.92%;有条件建设99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32%;禁止建设区3341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0.84%;限制建设区26166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4.92%。
广东省河源市灯塔盆地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规划
![广东省河源市灯塔盆地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31b7f235580216fc700afd43.png)
广东省河源市灯塔盆地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规划(一)规划范围广东省河源市灯塔盆地,包括东源县的灯塔、双江、涧头、船塘、顺天、骆湖、漳溪、上莞八镇,连平县的忠信、三角、大湖、绣缎、高莞、油溪六镇,和平县的公白、礼士、合水、林寨、青州、东水六镇。
共计20个镇,总面积2291.24平方公里。
(二)规划期限规划期5年,2012年-2016年,展望至2020年。
在5年规划期内分为两个实施阶段,第一阶段2012年-2014年;第二阶段2015年-2016年。
(一)区位概况1.地理区位河源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地处东江中上游,东靠梅州市,南接惠州市,西连韶关市,北邻江西省赣州市。
处于粤东北山区与珠江三角洲平原地区的结合部,属山地丘陵地区。
灯塔盆地位于河源市腹地,地处东源、连平、和平三县交界处,包括东源县八镇、连平县六镇、和平县六镇。
2.经济区位灯塔盆地临近珠港澳城市群,是广东省重要的生态屏障和饮用水源地,已融入“珠三角两小时经济生活圈”,成为连接珠港澳三角洲“经济金三角”与“资源金三角”的咽喉之地,“依托珠三角、服务珠三角、融入珠三角”是其主导发展战略。
3.交通区位灯塔盆地境内有京九铁路,205线国道,粤赣高速公路,随着珠江三角洲与环珠江三角洲综合运输体系的完善,与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交通距离在1小时之内。
4.农业产业区位根据《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灯塔盆地处于水稻、柑橘和生猪优势产业带,现已发展成为广东省重要的种植业产业基地和港澳地区重要的畜禽供应基地。
表2-1 灯塔盆地主要河流概况表二、产业布局优化粮油作物生产的区域布局,在西部平原地区发展优质稻生产区,稳定种植面积的前提下,优化品种,提升单产;积极发展特色专用品种粮食,以扩大季节性特粮生产,发展优质花生,提高粮食的整体经济效益;在东部和南部东源县丘陵旱地区发展基地化生产和节水型农业,重点建设优质水稻标准生产技术示范区,积极发展特色专用品种粮食,主要栽培水稻、花生等粮油作物。
SZ2013007河源康泉十八国际生态旅游城项目433公顷控制性详细规划修改调整及200公顷修建性详细规划-857
![SZ2013007河源康泉十八国际生态旅游城项目433公顷控制性详细规划修改调整及200公顷修建性详细规划-857](https://img.taocdn.com/s3/m/c1ada141783e0912a2162aac.png)
USDG 城市空间设计集团 Urban space Design Group
பைடு நூலகம்
USDG 城市空间设计集团 Urban space Design Group
SZ2013007 主要设计内容
规划内容 1、定位——融合文化、风情、环保、健康管理、养老、宜 居、生态等多种先进理念,打造国际生态旅游健康综合体 ,形成国内规模大、档次高、设施全、专业化服务及技术 先进新颖的医疗健康养生温泉基地之一,河源市旅游线路 上的重要节点之一。 2、规划布局——规划以水为脉,以山为魂,形成了“碧河 连心,环山雅园”的规划结构,以康禾河为纽带,串联起 客家风情小镇以及综合服务中心,将水景与游玩活动有机 结合。保持外围山体格局,布局各种主题的社区以及公园 ,形成运动与舒适居住环。 特色创新 1、围绕健康养老的主题,设置健康管理中心总部、体检中 心、小型医院(诊所)、亚健康疗养中心、康复护理中心 、银发颐养中心等各种设施,并在各居住地块设置健康管 理分站,形成完善的健康养老服务网络。 2、以温泉为主体发展都市休闲游,形成了从箱根温泉、温 泉街区、温泉公寓等多样化的温泉休闲功能,满足多层次 的客户需求。 3、设置体育运动公园、茶禅文化体验园、滨水休闲带、客 家文化展览馆、休闲酒吧街、文化风情街等完善的休闲功 能,提升本项目的服务水平。 4、本项目在生活上将会提升康禾镇的公共服务水平,在产 业上将会带动康禾镇由第一产业向旅游业发展,促进了当 地的城镇化发展水平。
SZ2013007 项目简介
项目名称:河源康泉十八国际生态旅游城项目433公顷控制 性详细规划修改调整及200公顷修建性详细规划 设计部门:深圳分公司 项目负责人:周源 主要设计人员:周源 张庆军
设计规模:433.63公顷
项目完成时间:2014年5月
广东河源江东新区发展总体规划
![广东河源江东新区发展总体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84867e2943323968011c928c.png)
二、构建宜商宜居的生态环境体系 ..................... 41 三、构建高效创新的环境保护体系 ..................... 42 四、构建可持续发展的节能减排体系 ................... 43 第七章 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 46 一、创新公共服务模式 ............................... 46 二、强化社会管理职能 ............................... 48 三、提高政府信息化服务水平 ......................... 49 第八章 创新体制机制 ................................... 51 一、建立市场化的生态保护机制 ....................... 51 二、推动投融资模式创新 ............................. 51 三、探索土地管理新机制 ............................. 52 四、创新行政管理体制 ............................... 53 五、建立“多规合一”协调机制 ....................... 53 六、推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模式改革 ................. 53 第九章 强化区域合作 ................................... 55 一、全面深化与珠三角地区的合作 ..................... 55 二、主动参与河源惠州一体化发展 ..................... 55 三、积极推进粤东北地区合作 ......................... 56 四、构建对接赣闽的枢纽门户 ......................... 56 第十章 起步区建设及近期工作重点 ....................... 57 一、起步区建设 ..................................... 58 二、近期工作重点 ................................... 60 第十一章 实施保障 ..................................... 63 一、加强组织领导 ................................... 63 二、加强利益协调 ................................... 63 三、加强风险防范 ................................... 63 四、加强舆论宣传 ................................... 64 五、加强监督检查 ................................... 64
河源四耳桥概念性城市设计构思探讨
![河源四耳桥概念性城市设计构思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cffc1916650e52ea551898c0.png)
通 过 对 相 关 案例 的 研 究 ,我 们 认 为 一 个 成 功 的 “ 物 公 购
流方 向及车辆方 向就 近布置 出入 口并衔接 周边城市 主要 步行
园” ( 或城 市综合商业休 闲体 ) 必须是 一个 具备公园 ,商业 零售 ,办公 ,居住 ,文化娱 乐为一体 的复合性综合建筑 。
国际化情景式商业体验 。
一
.
项 目概况
规 划地 块 用地62 公 顷 ,现 状总建 筑 面积 约 .7
为 1 .万 m ,容 积 率 为 25 5 5 .,位 于 大 同美 食 街 与 兴 源 商 业 街 的 交 汇 处 ,地 处 河 源 城 市 发 展 轴 线 上 ,
图i 总 体 构 思
宁 波 天 一 广 场 位 于 市 中 心 繁 华 商 业 街 中 山 路 南 侧 ,总 占 地 面 积 为 1 .公 顷 , 是 国 内 一 流 的 融 96
休 闲、商贸 、旅 游 、餐饮 、购物 为一体 的大型城 市商业广场 ,是宁波城市 又一张 亮丽的名片 。 天一广 场 的主体建筑 由2 座 欧陆风 情的建筑 2
五 . 总 结
一
规划 ,地块西侧河道 的东侧建 筑远期规划将全部 拆除。基于 以上的案例研究及现状分析 ,为实现地块发展 目标我们确定
以下三大设计 的概念及原则 :
1.与 周边 城 市 区域 协 调 发 展
一
个成 功的购物公园 ,从功能及形 态上来讲形态必须是
个具有 公园、商业零售、办公 、居住 ,文化 娱乐设施等复
关 键 词 : 旧城 改 造
商 业 模 式 在 我 国 已 经 发 展 到 第 四 代 。 第 一 代 商 业 是 传
心 ,拥有 地铁 购 物公 园 站三 地铁 口和 未 来的 公交 总站 ,是
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思路探索——以河源市中心城区为例
![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思路探索——以河源市中心城区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d3efd0d4bed5b9f3f80f1ccc.png)
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思路探索——以河源市中心城区为例发表时间:2019-07-03T14:04:00.657Z 来源:《防护工程》2019年第2期作者:李智慧[导读] 笔者就河源市中心城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分享编制思路探索。
广州市公用事业规划设计院摘要:以海绵城市建设为代表的城市建设新理念的提出和贯彻落实,是国家、省对地方发展的新要求和新任务。
2016年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暂行规定的通知,要求各地方结合实际,抓紧编制并于2016年10月底前完成海绵城市专项规划草案。
笔者就河源市中心城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分享编制思路探索。
关键词:海绵城市专项规划指标体系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分区管控1、项目背景自2013年起,中央及各部委前后颁布了16个文件,举办了6次主要会议,推进海绵城市的建设。
海绵城市已经成为一项自上而下的政策要求,也是城市自身建设理念的革新。
根据河源市委市政府的战略部署,河源要全面融入深莞惠经济圈,提升河源在粤港澳大湾区中的战略功能,打造生态河源、现代河源“两个河源”。
因此,“生态、提质”是河源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课题。
2、海绵城市现状条件与问题现状水生态方面,老城硬质化程度高,新老城区现状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差别大;现状水安全方面,城市快速扩张,防洪排涝亟需优化升级,水浸黑点共33个,主要分布在低洼或河涌旁;现状水环境方面,截污不彻底、污水系统不健全,存在初雨面源污染;现状水资源方面,总量丰富、但分布不均,水源单一、用水效率较低。
现状指标多项不满足海绵城市建设目标。
河源市中心城区现状径流系数较小,本身就是块“大海绵”,各片区现状径流系数均≤0.5,已开发建设区域除外(如老城片区及东埔片区径流系数约0.7)。
故现状建成区以问题为向导,新建区以目标为导向进行海绵设施设置。
3、规划总体思路及技术路线海绵城市是一种治水观念的改变,重点强化对雨水径流的控制。
传统灰色基础设施规划,即防洪排涝专项规划及排水专项规划,主要针对大型及以上降雨事件,即20-50年一遇降雨及2-3年一遇降雨,而海绵城市专项规划是新型的绿色基础设施规划,只要针对中小型降雨,即≤1年一遇降雨占年降雨量70%以上。
河源市最全的介绍
![河源市最全的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1ca351345727a5e9856a61ff.png)
前言河源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东江中上游,南接惠州市,北邻江西省赣州市,东靠梅州市,西连韶关市,是广东沿海地区与内地的结合部。
1988年1月国务院批准设立河源地级市,辖源城区、东源县、和平县、龙川县、紫金县、连平县1区5县,总面积15641.98平方公里。
2005年河源市GDP 总量为204.94亿元,比2004年增加22.8%,增速名列全省第三,仅次于中山市和清远市。
2005年底,户籍人口337.36万人,总人口342.85万人,城镇化率为26.3%。
《河源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以下简称《现行规划》)实施以来,对于加强土地宏观管理和实施土地用途管制制度、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促进土地集约利用、贯彻科学发展观、确保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与生态效益。
面对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现行规划》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规划指标不足、规划用地与实际需求不符、规划调整频繁等问题,土地资源保障与社会经济发展用地需求之间的差距日益扩大,同时,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与发展战略的调整,以及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都对河源市土地规划管理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现行规划》已难以适应河源市的发展实际。
为保障规划期内河源市社会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推进宜居宜业城乡建设,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按照省政府、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的部署和《广东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2006-2020年)》(以下简称《全省大纲》)的要求,以《河源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2006-2020年)》(以下简称《大纲》)各项土地利用规划指标为参考指导,修编《河源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
扩展阅读:河源金融论坛目录第一章引言 (1)1.1规划目的 (1)1.2规划依据 (1)1.3规划区范围 (2)1.4规划期限 (2)1.5土地用途规划分类 (2)第二章规划背景 (3)2.1土地利用基本情况 (3)2.2《现行规划》实施评价主要结论 (5)2.3土地利用特征及问题 (6)2.4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 (8)2.4.1 土地利用发展态势 (8)2.4.2 土地利用发展优势 (9)2.4.3 土地利用面临的挑战 (9)第三章规划指导思想和原则 (11)3.1指导思想 (11)3.2规划原则 (12)第四章土地利用战略与规划目标 (14)4.1土地利用战略 (14)4.2社会经济规划目标 (16)4.2.1 人口目标 (16)4.2.2 经济目标 (16)4.2.3 城镇化目标 (16)4.3土地利用主要调控指标 (17)第五章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布局优化 (20)5.1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20)5.2土地利用布局优化 (22)第六章土地利用分区和空间管制 (28)6.1土地利用功能分区 (28)6.2土地利用空间管制 (31)第七章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控制 (33)7.1中心城区范围、功能和发展策略 (33)7.2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规模 (34)7.3建设用地布局优化策略 (34)7.4中心城区空间管制分区 (35)第八章土地利用重大工程 (37)8.1“三旧”改造工程 (37)8.2坡度25°以下园地山坡地改造 (39)8.3现代标准农田建设 (39)第九章重点项目用地保障 (41)9.1交通运输项目 (41)9.2能源建设项目 (42)9.3水利建设项目 (42)9.4重点矿产项目 (43)9.5其它重大工程项目 (43)第十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45)10.1发挥规划导向调控作用 (45)10.2强化规划实施管理 (45)10.3完善规划实施的利益调节机制 (46)10.4加强规划实施的基础建设 (47)10.5扩大规划的民主决策和公众参与 (47)10.6完善规划实施的技术保障机制 (48)第一章引言1.1 规划目的为了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保障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指导城乡各项建设规划,统筹安排市域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进行空间上的优化组合和时间上的落实,特编制本规划。
河源市奥林匹克体育中心规划
![河源市奥林匹克体育中心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6ad2eecf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4d.png)
河源市奥林匹克体育中心规划河源市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将由竞技区、体育产业区、体育教学区、体育公园区、商贸开发区、住宅区构成。
一、体育竞技区。
体育竞技区为体育中心的核心部分,规划用地面积42.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3.36万平方米,是以主体育场为核心,东西主轴为骨架的环抱式布局的建筑群体。
中心已规划建设中心体育场(可容纳观众60000人,建筑面积80000m2)、综合体育馆(原规划可容纳观众6000人,建筑面积25000 m2,现规划为可容纳12000人或15000人,建筑面积50000m2,投资7亿元,可承办NBA中国赛)、游泳跳水馆(可容纳观众2500人,建筑面积20000 m2)、小球馆(可容纳观众3500人,建筑面积10000 m2)、大球训练房、重竞技训练房,即一场三馆二房)。
总投资规模约22亿元人民币。
建成后将成为河源市3000万人民的体育健身活动中心,同时也是河源市二十一世纪的标志性建筑群之一。
二、体育产业开发区。
为提高体育产业区的长远效率,拟将该区约4.4公顷地块即顺长江路(袁茄路)临街布置,开发经营体育运动服装运动器材专卖店、运动健身、美容、赛车、足球等相关体育产业,建设体育休闲中心、水上游乐中心和网球中心项目向集约化,规模化发展。
建成体育产业一条街,作为“中心”的序曲。
可引人入胜,五彩斑斓。
三、商贸开发区。
规划把商贸区8.68公顷,地块即集中在“中心”以北方向紧靠城市主干道的沿线,位于袁石路与长江路(袁茄路)交界处的繁华路段,主要建设高层商住楼、高层公寓、裙房连体作超级商场和饮食服务,可独立成片招商修建。
四、“中心”已建项目及周边情况。
1、“中心”已建体育设施项目——游泳馆和中心体育场。
目前由市政府投资1.3亿元的游泳、跳水馆工程已于2000年4月15日动工兴建,于2001年12月完成主体工程,该工程已于2003年8月竣工投入使用,并成功地举办了2003年全国跳水锦标赛。
同时,经市政府2001年9月3日第51次市长办公会议决定动工修建袁家岗体育中心体育场,该体育场为6万座、投资6.9亿元,2004年竣工投入使用,已成功举办了亚洲杯足球赛河源赛区的比赛、中超联赛、全国残疾人田径运动会、全国田径大奖赛(第二站)。
河源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源市中心城区工业用地使用权供应管理办法的通知
![河源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源市中心城区工业用地使用权供应管理办法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fcb84919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1b.png)
河源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源市中心城区工业用地使用权供应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源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1.11.29•【字号】河府〔2021〕65号•【施行日期】2022.01.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河源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源市中心城区工业用地使用权供应管理办法的通知河府〔2021〕65号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市府直属各单位:《河源市中心城区工业用地使用权供应管理办法》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市自然资源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反映。
河源市人民政府2021年11月29日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工业用地准入条件第三章土地年限与价款第四章土地交易程序第五章供后监管第六章附则河源市中心城区工业用地使用权供应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有效配置土地资源要素,提高工业用地节约集约用地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55号)《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令第39号)《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令第61号)等规定,结合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市中心城区范围内(包括源城区、江东新区、市高新区)工业用地使用权供应和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市中心城区供应的工业用地除按国家规定的工业用地最高出让年限出让外,也可按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弹性年期出让等方式供应。
第二章工业用地准入条件第四条工业用地的产业准入要求。
工业项目用地是指有明确的产业方向、固定资产投资强度和税收强度要求的工业用地,不包括土地用途为工业的标准厂房项目用地。
工业项目分为鼓励建设类、限制建设类、禁止建设类、一般建设类等四类:(一)鼓励建设类工业项目:国家、省、市重点产业项目,包括《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鼓励类项目以及《关于调整我省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有关意见的通知》(粤国土资利用电〔2009〕290号)《关于进一步明确我省优先发展产业的通知》(粤发改产业函〔2019〕397号)所明确的优先发展产业项目。
河源市人民政府关于下达河源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河源市人民政府关于下达河源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c3cd8b34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a1.png)
河源市人民政府关于下达河源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源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1.03.08•【字号】河府〔2021〕19号•【施行日期】2021.03.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综合规定正文河源市人民政府关于下达河源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河府〔2021〕19号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市府直属各单位:《河源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业经市七届人大八次会议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河源市人民政府2021年3月8日河源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起步之年,也是我市奋力推动“示范区”“排头兵”和“两个河源”建设,打造生态经济发展新标杆的关键之年。
开局关系全局,起步决定后势,做好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至关重要。
2021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和重点建设项目计划如下:(1)主要指标预期目标。
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0%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0%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0%左右;进出口实现正增长;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2.5%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0%以内;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
(2)重点建设项目计划。
计划安排市重点建设项目164项,总投资约1862亿元,年度投资约390亿元;重点前期预备项目47项,估算总投资约1175亿元。
做好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十二届十一次、十二次、十三次全会及市委七届十次、十一次、十二次全会精神,围绕全省在新征程中的使命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全省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坚持系统观念,深入落实“1+1+9”工作部署,以“融湾”为“纲”、“融深”为牵引,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朝着到2025年“示范区”“排头兵”成效初显,“两个河源”格局基本形成,经济实力、发展活力大幅提升的奋斗目标扎实迈进,确保“十四五”全面开启新局,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河源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
![河源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0c201074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e8.png)
河源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河源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21.07.03
•【字号】河府〔2021〕29号
•【施行日期】2021.07.03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发展规划
正文
河源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
河府〔2021〕29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市府直属各单位:
《河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业经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八次会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并结合本地区、本行业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和实施办法。
市有关部门制定的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空间规划经与规划纲要及省级对口规划衔接协调后,按程序报市政府批准实施;重点专项规划由规划牵头部门联合市发展改革局上报市政府批准,并以市政府名义印发实施;市政府各部门自行编制或批准的规划需在启动编制前报市发展改革局备案,在印发前与规划纲要进行衔接。
附件:河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doc
附件-1:河源市“十四五”重点专项规划目录清单.doc
附件-2:河源市“十四五”规划重大建设项目汇总表.doc
附件-3.河源市十四五规划重大建设明细表.xlsx
河源市人民政府
2021年7月3日。
河源市人民政府关于划定河源市区高污染燃料禁燃区的通告-河府[2013]87号
![河源市人民政府关于划定河源市区高污染燃料禁燃区的通告-河府[2013]87号](https://img.taocdn.com/s3/m/c6e0e9e6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2a.png)
河源市人民政府关于划定河源市区高污染燃料禁燃区的通告正文:---------------------------------------------------------------------------------------------------------------------------------------------------- 河源市人民政府关于划定河源市区高污染燃料禁燃区的通告(河府〔2013〕87号)为推进污染减排,改善市区大气环境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广东省“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实施方案》(粤府函〔2012〕238号)、《广东省工业锅炉污染整治实施方案(2012年-2015年)》(粤环〔2012〕75号)等法规文件要求,市人民政府决定划定市区高污染燃料禁燃区。
现就有关事项通告如下:一、市区以下区域划定为高污染燃料禁燃区(以下简称“禁燃区”):(一)新城区:纬十六路及其西延长线以南,粤赣高速公路以东及以西两公里,沿江东路以西,沿江路以北;高塘百子园工业区;(二)老城区:西堤路、中堤路、江宝一路、双下路及其西延长线以南,粤赣高速公路以东及以西两公里,滨江大道以西,桂山大道以北;(三)江东新区:江东七路以南,东江东路以东,东环路以西,河紫路以北;(四)明珠开发区及周边区域:桂山迎客大道以南,铁路东路以东,滨江大道以西,源南路(暂命名)以北;(五)高新区及周边区域:科技一路以南,粤赣高速公路以东,滨江大道、高新区沿江路以西,高埔九路、农场路、科技十五路以北;(六)龙岭工业园:京九铁路以西,埔前一中、埔前交警中队北边30米道路以北,埔前河及高压走廊以东,龙岭五路以南;(七)笔架山防护绿地2.7平方公里;(八)桂山防护绿地3.5平方公里。
二、自本通告实施之日起,禁燃区内不得新建、改建、扩建燃用高污染燃料设施。
本通告实施前已建成的各类燃用高污染燃料设施应于2014年12月31日前拆除或改造使用清洁能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源市中心城区概念规划公示1、规划理念3、空间发展策略5、产业发展策略7、城市文化与风貌特色目录索引2、发展目标定位4、生态保护策略6、交通发展策略&开发实施策略为贯彻落实市委五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有效整合城市发展资源,进一步提升中心城区综合竞争力,促进市区与周边区域的协调发展,今年6月,市政府开始组织《河源市中心城区概念规划》的编制工作,委托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负责编制,9月底,编制单位完成了规划的初步成果。
10月9日,市委、市政府在会议中心召开《河源市中心城区概念规划》初步成果汇报会,会后,规划编制单位根据会议精神,对初步成果进行了深化和完善,形成了本次《河源市中心城区概念规划》(征求意见方案)。
为使该规划更加科学合理,有效指导中心城区的健康有序发展,现将该规划的主要内容予以公示,欢迎广大市民和社会各界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1、公示时间为2007年12月18日一2008年1月7日2、意见反馈方式:(1)发送电子邮件到:(2)传真可发送到:(3)信件寄往:河源市沿江东路规划建设大厦总工室联系电话:(4)市民可在公示期间登陆河源市政府门户网()浏览公示内容,并可在论坛上发表意见。
河源市城市规划委员会办公室河源市规划建设局引言河源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北接江西省,南连珠江三角洲,是历史悠久的客家文化地区,也是广东省自然生态环境极其优越的地区。
1988年建市以来,河源市社会经济发展开始步入快速的发展轨道,总体发展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河源市中心城区位于河源市域西南部,包括源城区、东源县仙塘镇与新港镇、紫金县古竹镇与临江镇所在的行政区域,总面积约1110平方公里,总人口约4 6万人,其中城市规划重点建设区主要包括市区、高新区、东源县城、埔前镇区、新港镇区、临江镇区、古竹镇区及邻近地区等,面积为2 4 8平方公里。
进入21世纪,河源市中心城区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城市实力迅速提升,城市人口与用地规模逐渐扩大。
随着社会经济进一步快速增长,城市空间不断扩张,河源市中心城区的发展越来越面临着用地紧张、基础设施不配套、生态环境压力增大等挑战与问题。
2 0 0 7年5月,市委五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中心城区要着力创建五个城市'建设最适宜人居、旅游、创业的山水园林城市。
抓住广(州)河(源)、河(源)紫(金)高速公路开工建设的机遇,统一规划和加快整合源城区,东源县的仙塘、新港镇,紫金县的临江、古竹工业园区及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政策、综合开发、县区共享’的方针,形成中心城区景观带和经济发展产业带。
”为贯彻落实市委五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2 0 0 7年6月,市政府决定开展《河源市中心城区概念规划》的编制工作。
该规划作为宏观层面的规划,主要解决区域性、战略性与结构性的问题,其价值主要是体现在对中心城区总体发展思路的明确和对下一层面相关规划的指导。
本规划主要从规划理念、发展目标与定位、空间发展策略、生态保护策略、产业发展 策略、交通发展策略和城市文化与风貌特色等七个方面对河源市中心城区未来的发展进行规 划。
I 河源市中心城区概念规划1、规划理念作为环境条件良好的后发地区,河源市中心城区的发展应突出生态 坚持生态优先 优先的理念,树立生态文明观,实施生态建设战略,力争形成节约 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 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城市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不断增强河源市中心城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河源市中心城区应加强与周边区域,尤其是与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协 调,促进区域的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包括供水、排水、污水处理、 垃圾处理、交通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河源市中心城区应充分发挥工业对农业的 支持和反哺作用、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建立以工促农、 以城带乡的机制,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同时,应持续创造良好平台, 吸引农村劳动力、农村人口进入城市,让更多的资金、技术、人才 流向农村,大力提高城镇化水平,实现城乡一体化。
返回目录索引(1)生态建设目标:生态园林城市 建设生态园林城市是贯彻市委市政府提出的 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要求的具体体现。
未来河源市中心城区将持续努力打造 生态环境良好、绿地系统完善、城市生态敏感区域得到有效保护、 人文自然景观和谐融通的适宜创业与居住的生态园林城市。
(2) 区域协调目标:统一、有序、共享制定统一的发展战略,明确一致的目标和发展方向,统筹安排 中心城区范围内的各类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协调城市建设时序,实 现河源市中心城区范围内 一区两县”及各类开发区(工业区)统一协调、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目标。
(3) 产业发展目标:结构合理,集约化和集群化程度高 河源市中心城区应通过大力改善投资环境、完善经济结构、整 合各类资源来着力提升产业竞争力;通过推进工业化带动服务业, 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等途径来提高经济实力,促进产业集约化和集 群化水平的提高,成为极具竞争力又具备较强经济实力的中心城市。
(4) 空间发展目标:集约紧凑通过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城市由分散走向有序;提高土地 的使用效率,构筑集约、紧凑、和谐的城市空间。
(5) 文化发展目标:客家古邑,万绿河源坚持区域协调 推进跨区域基础设施共 建共享 坚持城乡统筹实现城乡一体 2、发展目标定位 发展目标深入挖掘河源客家文化底蕴和历史渊源,弘扬具有独特魅力的 客家文化;在建设生态河源的基础上,丰富万绿河源的文化内涵; 充分展现河源丰富且独特的恐龙文化资源,打造国内外知名的恐龙 文化之乡。
河源市中心城区的发展定位:粤东北特色中心城市,河源市政治、 经济、文化中心,以新型工业、旅游休闲业为主的生态园林城市。
粤东北特色中心城市: 《广东省城镇体系规划(2007-2020)》确定河源是粤东北山区的中心城市之一。
在未来的发展中, 随 着河源市中心城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功能的日益完善,以 及 客家古邑,万绿河源”城市特色的日益凸显,河源市中心城区将 成为粤东北独具特色的中心城市。
河源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河源市中心城区是市人民政府所在 地,是河源市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以新型工业、休闲旅游业为主的生态园林城市:以创建国家生态园 林城市为目标,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发展生态工业,加强各类设施 的建设,实现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有机协调,形成最适宜人居、 旅游、创业的山水园林城市。
河源市中心城区应逐步实现以清洁生产为主要特色,以生态工 业园为主要载体,通过发展效率高、 产出大、污染少等类型的工业, 打造循环经济发展的示范城市。
同时,依托河源市中心城区丰富的 自然、人文、古生物资源,大力促进具有以休闲度假、会议旅游、 科普教育等为主题的休闲旅游业发展。
(1) 人口规模规划到2 0 10年,河源市中心城区常住人口达5 5万人,比2 0 0 6年增加约9万人;2 0 2 0年河源市中心城区常住人口达7 5万人左右,比2 0 0 6年增加约2 9万人。
(2)建设用地发展规模 通过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实现有效节约用地。
规划到2 0 10 年,河源市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6 4平方公里以内,人均 建设用地规模约为110 — 12 0平方米;2 0 2 0年河源市中心 城区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8 3平方公里以内,人均建设用地约11 0平方米。
发 展 疋 位 发展规模区位条件河源地处珠三角东北门户,是粤赣、广梅产业带和城镇轴的轴心和接力站,区位优越,资 源丰富,生态环境条件突出,交通便利,是广东经济北上,向内梯度推进的接力站和支撑点, 是南连珠三角北接闽、赣、浙的重要通道,是广东省优质生态环境基地和生态屏障。
中心城区位于河源市域西南部,与惠州接壤。
高速公路、铁路、水路南北贯通,距离香 港、广州、深圳、东莞、惠州等大城市均在200公里内。
3、空间发展策略河源市中心城区现状城市空间主要沿205国道向南部的高新区拓展, 拓展也呈现出一定的发展势头。
本次概念规划从空间结构、功能分区及地域分区等方面对河源市中心城区空间的发展进 行阐述: 空间结构 中心城区在河源市的区位中心城区规划范围 跨越东江向东部的\a1*J■s:1A■ JI规划将中心城区分为三大功能区:北部综合服务功能区、 发功能区:旅游大道以南,包括高新技术开发区、 、古竹工业园、源城工业园、埔前镇和古竹镇等。
舟眇『播” I -严主要发-展以电子信息业、机械与设备制造业、食品加工业、五 应疋亘丽金制造、木材深加工等为主要产业类型,形成集生产与研发为 -- 一体的功能区。
乡秤 暹密厂自然风景旅游功能区:由中心城区东西两侧的桂山风景旅游区、万绿湖风景区、越王山风景旅游区等自然景区组成。
本区开发--■的重点是结合当地自然生态资源,建立以生态旅游为先导的绿 色消费体系,以恐龙文化、温泉旅游资源开发为特色的城市旅游文化体系,打造生态型旅游基地。
五大城市分区三大功能区;规划中心城区形成 一带、两心、两轴、四廊、六组团”的空 间结构。
一带:沿东江形成南北向的滨水景观带,主要突出东江滨水带 的景观 两心: 中心。
JF可服务功能,沿岸线组织各城市功能。
生产研发中心:高新 以生产、研发、管理 ■两轴:京九铁路沿线 东环路至古竹镇沿线 套设施,形成文教科 四廊:由水体、绿带 组团,避免城市连片 —洋潭生态廊道、石态廊道。
六组团:地貌,从 务中心:新市区 一旧城中心区,是未来中心城区心,以行政、居住、文化教育、服务功能为主; :高新产业区,是未来中心城区的生产研发中心, 、管理、运输等功能为主。
,布置物流和产业组团,形成产业发展轴;,通过布置教育、体育,以及相关居住配、绿带构筑形成的四条生态廊道,有效分离城市 市连片发展。
四条生态廊道由北至南依次是木京 、石峡生态廊道、柏埔河生态廊道、埔前河生、交通导向、地形 ,分别是仙塘 —木京组团、 观塘一洋潭组团、白田组团、临江组团、埔前组团、古竹组团。
- /南部生产研发功能区、自然风景旅游功能区。
誌渺 乂尹 北部综合服务功能区:旅游大道以北,包括东源县城、河源市鬲產石老城区和新市区范围。
主要发展滨江商务、休闲度假、房地产、 陆 f _-商贸物流等生态洁净产业类型,形成以综合性服务为主要特色 藍蚂贯的功能区。
I Z 「 池冷t!额£临江工业园 +曲心曰2 0 0 6年河源市域常住人口为2 7 8.5 2万人,户籍人口为34 1.2 6万人,分别占广东省的2. 9 9%以及4.24%。
户籍非农人口比重为25.0 8 %。
河源市中心城区户籍人口约为4 6万人。
2 0 0 6年河源中心城区从业人口为9.16万人,其中第一产业从业人口为4 .51万人,第二产业从业人口为1. 8 4万人,第三产业从业人口为2.81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