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我爱这土地》阅读延伸:艾青《复活的土地》赏析
我爱这土地艾青赏析
我爱这土地艾青赏析《我爱这土地》这首诗,是艾青深情告白祖国的一篇佳作。
一读之下,仿佛能感受到诗人那颗滚烫的心,在字里行间跃动,那份对土地的热爱,深沉而又炽烈,让人动容。
开篇,艾青就直抒胸臆,“假如我是一只鸟”,这话说得亲切又自然,就像咱们平时聊天,突然来了灵感,张口就来。
他想象自己变成了一只鸟,这鸟可不是普通的鸟,它“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为啥嘶哑呢?想象一下,那鸟儿唱得太过投入,太过用力,嗓子都唱哑了,这不就是咱们常说的“拼尽全力”嘛!它唱的是啥?是对这片土地深沉的爱,这爱重得让鸟儿承受不住,以至于它的眼里常含泪水。
读到这儿,我心里也泛起一阵酸楚,仿佛看到了那只鸟儿,站在风雨中,不顾一切地唱着,那份执着,那份深情,让人忍不住泪目。
艾青对土地的爱,可不是空穴来风,它是那么的具体,那么的实在。
他说,“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不就是咱们祖国曾经历过的苦难嘛!战争的硝烟,自然的灾害,让这片土地满目疮痍。
但艾青没有逃避,没有怨恨,他选择用诗来记录,来抒发。
就像咱们遇到挫折,心里难受,但总得找个方式发泄出来,艾青就是用诗,把那份痛苦,那份无奈,都化作了深情的文字。
接着,他又写道,“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河流、风,这些自然现象,在艾青笔下,都变成了有情感、有生命力的存在。
它们不仅代表着自然的力量,更象征着人民心中的悲愤和激昂。
读到这儿,我仿佛能听到那河流的咆哮,那风的呼啸,它们和艾青的诗一起,奏响了一曲悲壮的交响乐。
艾青对土地的爱,不仅仅停留在表面,更深入到骨髓。
他说,“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这句话,真是让人震撼!死了也要埋在土地里,和这片土地融为一体,这得是多大的爱啊!就像咱们常说的,“生是这片土地的人,死是这片土地的鬼”,艾青就是这样,他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这片土地,这份深情,让人感动,让人敬佩。
最后,艾青再次强调了他的爱,“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我爱这土地》全文及解析
《我爱这土地》全文及解析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我爱这土地》是现代诗人艾青于 1938 年写的一首现代诗。
这首诗以“假如”领起,用“嘶哑”形容鸟儿的歌喉,接着连续排比,歌唱被暴风雨打击的土地、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和温柔的黎明,描绘出了土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抗争以及对光明的希望。
诗的开头,诗人把自己假设成一只鸟,用“嘶哑的喉咙歌唱”,“嘶哑”一词,让我们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悲愤。
他不是用优美动听的声音歌唱,而是用一种近乎破碎、挣扎的声音,这暗示着当时中国的命运多舛,充满了苦难和磨难。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土地象征着祖国,被暴风雨打击,意味着祖国正遭受着外敌的侵略和内部的混乱,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河流不再是平静流淌,而是汹涌着悲愤,这悲愤是人民内心的痛苦和愤怒的积聚,是对侵略者和压迫者的强烈抗议。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风本是无形的,但在这里被赋予了“激怒”的情感,象征着人民的抗争精神,这种精神不会停止,永远在与黑暗和不公作斗争。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黎明代表着希望和光明,尽管此时黑暗笼罩,但诗人坚信光明终将来临,这种信念支撑着人们在困境中坚持下去。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极度热爱和献身精神。
即使死去,也要与土地融为一体,不离不弃,生死相依。
诗的最后,诗人自问“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两句直抒胸臆,将情感推向高潮。
泪水是因为对祖国的苦难感同身受,是因为对这片土地爱得刻骨铭心。
这种爱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从内心深处流淌出的真挚情感。
这首诗写于抗日战争时期,它反映了那个特定时代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的心声。
《我爱这土地》赏析
《我爱这土地》作品鉴赏一、文学赏析这首诗以“假如”开头,这个头开得突兀、新奇,有凝神沉思之感。
诗中的“鸟”是泛指,是共名,它不像历代诗人所反复咏唱的杜鹃、鹧鸪那样,稍一点染,即具有一种天然的特殊的情味和意蕴,而是全靠作者在无所依傍的情况下作出新的艺术追求。
再则,诗中特地亮出“嘶哑的喉咙”,也和古典诗词中栖枝的黄莺、啼血的杜鹃、冲天的白鹭等大异其趣,它纯粹是抗战初期悲壮的时代氛围对于作者的影响所致,同时也是这位“悲哀的诗人”(作者自称)所具有的特殊气质和个性的深情流露。
诗的首句集中展现了作者对土地的一片赤诚之爱。
在个体生命的短暂、渺小与大地生命的博大、永恒之间,作者为了表达自己对土地最真挚、深沉的爱,把自己想像成“一只鸟”,永远不知疲倦地围绕着祖国大地飞翔。
全诗表现出一种“忧郁”的感情特色,这种“忧郁”是对灾难深重的祖国爱得深沉的内在感情的自然流露,它源自民族的苦难,因而格外动人。
这里有深刻的忧患意识,有博大的历史襟怀,有浓烈的爱国真情。
这种忧郁表现在两点:其一,强烈的抒情色彩。
这首诗可以说是作者的自白。
作者采用了“直接”的抒情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土地的感情。
它像“誓词”一样严肃,又像“血”一样庄严,十分强烈,震撼人心。
诗人用了四行象征性的诗句,来概括“我”的使命。
这四句诗并没有具体所指,但它们以更形象、更广泛的泛指性,扩大加深了这使命的内涵。
作者所深深爱着的这土地,正在经历着一场历史的大搏斗,大变革。
人民在奋起,民族在觉醒,“无比温柔的黎明”已经可望了……作者作为一只鸟,就要为这一伟大的时代歌唱。
其二,写实和象征交织。
作者用写实和象征的手法,描绘了一组鲜明的诗歌意象,分别赋予“大地”、“河流”、“风”、“黎明”等意象不同的象征和暗示意味。
但作者对祖国的“黎明”也抱有乐观的信念,作了美妙的抒写。
这首诗在抒情上不断地强化自己的感情,以便久久地拨动心弦。
此诗偏以“假如”开头,这是第一层强化。
谁不知道鸟声优美清脆,此诗偏以“嘶哑”相形容,这是第二层强化。
艾 青《我爱这土地》赏析
艾青《我爱这土地》赏析“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的这首《我爱这土地》,以朴素而真挚的语言,深沉而强烈的情感,表达了对祖国大地的热爱与眷恋,读来令人动容。
诗歌开篇,诗人便将自己假设为一只鸟。
鸟,通常是自由飞翔的象征,但在这里,这只鸟却“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为何是“嘶哑”的呢?因为它经历了太多的苦难,目睹了这片土地所遭受的种种磨难。
而它依然要歌唱,这种执着的歌唱,正是诗人内心深处对祖国不离不弃的爱的体现。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诗人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强化了土地所承受的苦难,以及人民内心的悲愤和愤怒。
暴风雨打击着土地,象征着侵略者对祖国的践踏;汹涌的河流承载着我们的悲愤,那是人民内心痛苦的宣泄;激怒的风不停地吹刮,仿佛在诉说着无尽的抗争。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在黑暗与痛苦之中,诗人看到了希望,那就是黎明的曙光。
黎明代表着新的开始,代表着胜利的可能,也代表着诗人对未来的坚定信念。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只鸟愿意将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土地,哪怕是死亡。
这种毫无保留的奉献精神,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挚爱,愿意与祖国生死相依,不离不弃。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两句是整首诗的精华所在。
诗人直抒胸臆,自问自答,将内心强烈的情感毫无保留地宣泄出来。
泪水不是因为脆弱,而是因为爱得太深。
这种爱,不是肤浅的、表面的,而是深入骨髓、融入灵魂的。
从艺术手法上来看,这首诗语言简洁而有力。
没有过多华丽的辞藻,却能直击人心。
诗人通过生动的形象和强烈的情感,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他对祖国的深情。
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赏析
赏析1朴实意象凝聚深爱,悲怆诗句道出真情——《我爱这土地》赏析抗日战争爆发后,艾青怀着高昂的爱国热情、同仇敌忾的民族义愤,投身于反侵略的伟大斗争,他拿起诗笔,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优美诗篇,《我爱这土地》就是其中的一首,作于抗战初期,是藉土地激发诗人情绪的代表作。
我们学习这首诗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掌握:一、朴实的意象,凝聚深沉的爱意象即意境。
“土地”和“太阳”是艾青诗中的两个主导意象,“土地”象征着生他养他而又多灾多难的祖国,因此“土地”意象凝聚了艾青对祖国和人民最深沉的爱,对民族危难和人民疾苦的深广忧愤。
我们从诗的题目中就可以看出这一点,再如“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真实朴素的两句诗,道出了诗人内心深处永恒的“土地”情结。
由此我们不难得出艾青的诗具有独特的审美意象世界。
二、悲怆的诗句,反映热切的情作为抒情的艺术,诗歌作品需要不断地强化自己的感情,以便久久地拨响读者的心弦。
这首诗中回荡着忧郁的调子,郁积着深深的忧伤。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句中交织着忧郁悲怆之情,但这种抒情基调是诗人敏感的心灵对民族苦难现实和人民悲苦生活的回应,是感情极度热切的反映。
人非鸟兽,不言自明,此诗偏以“假如”开头,这是第一层强化。
谁不知道鸟声优美清脆,此诗偏以“嘶哑”相形容,这是第二层强化。
光有这两层强化还不够,于是诗中接连出现了所歌唱的对象:土地、河流、风、黎明。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诗人在描写这些对象时达到了穷形尽相、淋漓酣畅的地步,充分体现了这位自由体诗人的艺术特色。
我们知道,写诗多半是忌用或少用“的”字的,那些民歌体作品不必谈了,就是自由诗创作,也有不少人害怕“的”字一多,拖泥带水,冲淡了诗味。
艾青则不然,他敢于用由一系列“的”字组成的长句来抒发缠绵而深沉的感情,喜欢在所描写的对象前面加上大量的形容词和修饰语,以展现对象的神采风貌,形成一种特殊的立体感和雕塑感,这是艾青的自由诗创作不同于其他自由诗作者(如田间)的一个重要特色。
艾青《我爱这土地》赏析
艾青《我爱这土地》赏析
《我爱这土地》是艾青的一首爱国诗歌,表现了作者深深的爱国情怀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下面是该诗的参考赏析:
1. 从标题入手。
诗歌的标题《我爱这土地》表现了作者对祖国深深的爱恋之情,同时也蕴含了诗歌主旨。
2. 诗歌结构。
该诗是一首五律诗,诗歌共有20句,每句五个字,节奏清晰、朗朗上口。
3. 诗歌主旨。
作者通过描绘祖国大好河山和热情的人民,表现了自己对祖国热爱的情感和对国家强大的信念,同时也呼唤全体国人要团结一心,共同建设美好祖国。
4. 诗歌表现手法。
艾青使用了大量的象征手法,如“雄鹰展翅,龙虎飞舞”、“红旗招展,茫茫大地”、“忍辱负重,创造奇迹”等,通过具象化的手法突出了祖国的伟大和人民的奋斗精神。
5. 诗歌情感表达。
艾青用热情洋溢的语言来表达对祖国的深深感情,如“眼中不容沙文败类,手中握紧复兴的火炬,心中承
载民族的重托,我爱这土地,爱这里的日出日落”等,诗中充
满着爱国激情和企盼国家强盛的情感。
6. 诗歌历史背景。
该诗创作于抗日战争中期,当时中国正处于危难之中,国土遭受侵袭,人民生活艰苦。
作者通过诗歌表达了自己的爱国情怀和对国家的信仰,呼吁国人要坚持战斗,共同铸就美好的祖国。
艾 青《我爱这土地》赏析
艾青《我爱这土地》赏析《我爱这土地》是现代诗人艾青于 1938 年写的一首现代诗。
这首诗以“假如我是一只鸟”开头,展开了一系列真挚而深沉的情感抒发。
诗的开头,诗人把自己假设为一只鸟,这一独特的视角令人眼前一亮。
鸟在天空中自由翱翔,俯瞰着大地,能更直观地感受这片土地的一切。
而这只鸟哪怕“嘶哑了喉咙”,也要歌唱,这种执着和坚定,一下子就抓住了读者的心,让我们感受到诗人内心那股强烈的情感力量。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在这里,诗人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意象,如“暴风雨打击着的土地”“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描绘出了祖国当时所遭受的苦难和人民的悲愤。
而“无比温柔的黎明”则象征着希望和光明,是诗人心中对祖国未来的期待。
这些意象的运用,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那个时代的黑暗与痛苦,以及诗人对祖国命运的深切关怀。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愿意为祖国奉献一切,哪怕是生命,死后也要与祖国的土地融为一体。
这种无私的奉献精神和对祖国的深深眷恋,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两句是整首诗的精华所在。
诗人直接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情感,那饱含泪水的双眼,是因为对祖国的爱太过深沉。
这种直白而强烈的情感表达,没有丝毫的掩饰和做作,完全是发自内心的真情流露,让每一个读者都能感受到诗人那颗炽热的爱国之心。
从语言上来看,这首诗语言质朴,没有华丽的词藻,但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饱含着深情。
艾青用简洁而有力的语言,将自己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这种质朴的语言风格,使得诗歌更贴近大众,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从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方面分析,虽然不像传统诗歌那样有严格的格律要求,但整首诗在节奏上却有一种内在的韵律美。
比如“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读起来有一种舒缓而坚定的节奏,与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相得益彰。
艾青诗选两首诗赏析
艾青诗选两首诗赏析一、原文:《我爱这土地》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大堰河——我的保姆》(节选)大堰河,是我的保姆。
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她是童养媳,大堰河,是我的保姆。
我是地主的儿子;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大堰河的儿子。
大堰河以养育我而养育她的家,而我,是吃了你的奶而被养育了的,大堰河啊,我的保姆。
二、衍生注释:1. 在《我爱这土地》中,“嘶哑的喉咙”体现出鸟儿即使在恶劣环境下歌声已不美妙但仍然歌唱,表达一种执着和深切的情感。
“暴风雨”在这里象征着侵略者、黑暗的势力正在冲击着祖国这片土地。
2. 在《大堰河——我的保姆》中,“童养媳”是旧时代一种特殊的女性身份,女性在年幼时就被许配到夫家,从事繁重的家务劳动,社会地位低下。
这里表明大堰河命运的悲惨与艰辛。
三、赏析:1. 《我爱这土地》- 主题:这首诗以土地为意象,表达对祖国深深的热爱。
即使祖国面临风雨侵袭、遭受苦难,这种爱意也毫不消减。
- 情感:充满了深沉而炽热的爱国情感,诗人愿化为鸟儿投身祖国大地,就算死了也与祖国土地融为一体,不禁让人感受到诗人浓烈的爱意和对侵略者的愤恨。
- 表现手法:运用象征手法,将自己比作鸟,鸟歌唱的对象——土地、河流、风、黎明等都具有象征意义,土地象征着祖国大地,河流和风象征着人民的悲愤与抗争力量,黎明象征着希望与光明的未来。
通过层层铺叙最终揭示主题,最后直抒胸臆的一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简洁有力地表达出核心情感。
2. 《大堰河——我的保姆》- 主题:主要表现诗人对保姆大堰河深深的感激、怀念与敬爱之情,同时从侧面反映出旧时代穷苦人民的悲惨生活以及人间的不公。
艾青诗作《我爱这土地》赏析
抗 战 初 期 的 《 爱这 土 地 》 用 凄 婉 的 语 我 唤 ”— — “ ”尚如此 ,人 何 以堪?艾 青 鸟
言描述 了 “ ” 土地 ”及二 者之 间的关 曾说 :我 生活着 ,故我歌 唱 !”这种 “ 我 、“ “ 艾
其 实作 者 “ 如 ” 自己是 什么 并不重 假
问艾青 为什 么爱土 地爱 的如此 深沉 ,
要 ,重 要 的是 它 在 “ 唱 ” 歌 。但 是 为什 么 答案 似 乎是显 而易 见的 :因为 他是土 地 的 用 “ 嘶哑 的喉咙 ”昵 ?我们 先简 单回顾 一 儿子 ,也是这 片热 土上 的诗人 。
然 后我死 了,
连 羽毛也腐 烂在土 地里 面。 为 什么我 的眼里 常含泪水 ? 因为我对这 土地 爱得深沉 ……
— —
写于 一九三八年 十 一月十七 日
在 人人 自危 的战争年 代 ,战火纷 飞 ,
者 看来 ,一个 简单 的 “ ”字用 在这 里有 也
颠 沛 流 离 , 历 经 沧海 桑 田 ,不 改 本 色 的 两层 含义 : 是表达 了诗 人欲 罢不能 、歌 一
咙歌 唱 ”,这 不是一 种简 单的形 象 比附,
“ 明 ”四大意 象构 成的 。他们 分别代 表 黎
而 是一种 情感上 的虚 拟 ,这 “ 如 ”既是 着祖 国承 受 的苦 难 、饱含 的悲愤 、郁积 着 假
诗性思维的内在联 系,又是诗性语言形式的 的反 抗和 人 民大 众对 光 明前 途 的希望 。在
— —
时代 , 这 又 是 虽 短暂 却又 堪 称 漫长 的 时 问。这 期间 ,正如他 在 《 雪落在 中国的土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我爱这土地》赏析
《我爱这土地》赏析赏析(一)郭宝臣这首诗写于1938年的武汉。
此时的诗人,已经有了比较丰富的阅历。
无论是社会的动荡,民族的危机,还是民众的苦难,都给过或正在给着诗人以强烈的震撼。
而这一切,都是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发生的。
一直关怀着、思考着这片国土的诗人,此时对土地的理解更深刻了,对土地的感情更浓烈了。
诗人出生在金华农村,从小就对南方的土地有着血肉一般的情感。
而后,随着生活的颠簸,诗人到过上海、常州,又到过山西、陕西,深深地为北方的土地所感动。
对于这片生育、养育自己的土地,对于这片历史悠久的土地,对于这片灾难深重的土地,对于这片正在燃烧着抗战烽火的土地,诗人作为一个时代的歌手,该如何对待这片土地呢?诗人再也按捺不住自己内心火焰般的情感了,他要表达出自己对这片土地的强烈的爱……这浓烈的情感,凝聚成了诗《我爱这土地》。
从这首诗的题目看,诗人的意图很明显,就是突出这一个“爱”字,斩钉截铁,毫不含混。
诗人对于土地之爱,在他的许多诗篇中都表达过。
而像这首诗写得这样集中,这样浓烈,这样撼动人心,还是不多见的。
对于土地的感情如何,这首诗可以说是诗人的自白。
诗人采用了“直接”的抒情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土地的感情。
它像“誓词”一样严肃,又像“血”一样庄严。
诗人把自己比作了一只鸟:“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我”是一只鸟,要歌唱,一直到死。
为谁而歌唱?诗人用了四行象征性的诗句,来概括“我”的使命。
这四句诗并没有具体所指,但它们以更形象更广泛的泛指性,扩大加深了这使命的内含。
诗人所深深爱着的这土地,正在经历着一场历史的大搏斗,大变革。
在这片土地上,已不是死水一潭,已不是只有凄凉和苦难。
人民在奋起,民族在觉醒,“无比温柔的黎明”已经可望了……诗人作为一只鸟,就要为这一伟大的时代歌唱!诗人为了执行自己的历史使命,视死如归。
艾青复活的土地诗歌鉴赏
艾青复活的土地诗歌鉴赏艾青的《复活的土地》真是一首让人读了心里暖暖的诗。
想象一下,诗中描绘的那片土地,就像是一个巨大的怀抱,把所有的希望都装在里面。
土地啊,真的是我们每个人心灵深处最柔软的地方。
艾青用他的笔,像一位细心的园丁,把那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都浇灌在了这片土地上。
说到“复活”,哎呀,这可不是简单的事情。
就像我们有时候心情不好的时候,觉得生活没希望,觉得一切都没劲。
但艾青告诉我们,不管多么荒凉的土地,都会有重新生长的机会。
就像冬天的梅花,越是寒冷,越显得坚强。
你看他用生动的词汇,把土地的复活描绘得淋漓尽致,那种渴望真是打动人心。
他在诗里说,土地是人们的根,是文化的传承,更是生命的延续。
多有道理啊!没有土地,我们的根就没了,根没了,人生怎么能站得稳呢?再说说那种情感,读着读着,感觉整个人都被带回了家乡。
那些泥土的味道,禾苗的青翠,还有那种秋天丰收的喜悦,都在艾青的文字里跃然纸上。
他的语言就像一股清泉,滋润着我们的心灵。
想象一下,田野里金黄的稻穗,微风轻轻拂过,那种景象简直让人想大喊一声“太美了”。
艾青用他的文字把那种“回归自然”的美好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心里觉得特别踏实。
艾青还很有意思,他在诗中不仅仅谈土地,更谈人。
土地复活了,人也得复活啊。
生活中总有不如意,有时候我们就像枯萎的植物,缺乏阳光和水分,整个人都没劲。
但是当我们看到大地的复苏,听到鸟儿的歌唱,那种心里的冲动就会油然而生。
是啊,土地在复活,人心也要跟着振作。
我们不能被困在过去,要勇敢面对未来,像艾青那样,把希望种在心田,等着它生根发芽。
说到这里,艾青的这首诗还让我想到一种力量,就是坚韧。
就像那颗在石缝中钻出来的小草,不怕风吹雨打,始终向上生长。
艾青在诗中强调了土地的力量,也在提醒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这种力量。
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心中有希望,就一定能克服。
每当我遇到麻烦,心里都默念“复活的土地”,就能从中找到勇气。
生活就像一场马拉松,关键在于坚持,谁都可能在某个时刻摔倒,但重要的是能否再次站起来。
《复活的土地》赏析
《复活的土地》赏析
《复活的土地》是一首充满希望和热情的诗歌,它以土地为象征,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复兴的憧憬和期待。
在诗中,诗人将土地比喻为母亲,她孕育了万物,也孕育了人类,她的复活意味着生命的重新焕发和希望的重生。
诗中的土地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寒冷的冬季,但当春天来临,她开始苏醒,生机勃勃,充满力量。
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土地复活的画面,让读者感受到大自然的生命力和活力。
这样的描绘也表达了诗人对祖国未来的信心和期待,他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祖国也会像复活的土地一样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在诗的最后,诗人用激昂的语气表达了对未来充满希望和信心的情感。
他写道:“我们的曾经解放过的土地,/在光芒中得到了重生。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祖国未来的坚定信念,他认为只有经历过苦难和挫折,才能更加坚强地迎接未来的挑战。
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爱国情感和深刻的人生哲理。
诗人通过描绘土地复活的画面,表达了对生命的敬畏和对希望的追求。
同时,他也呼吁人们要珍惜自己的家园,为祖国的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复活的土地》是一首具有深刻内涵和浓郁情感的诗歌,它以土地为象征,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复兴的憧憬和期待。
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激昂的语气,诗人让读者感受到他对未来的信心和希望。
复活的土地诗歌赏析
复活的土地诗歌赏析一、主题解读。
1. 土地的象征意义。
- 土地在这首诗里可不仅仅是我们脚下踩着的那片泥土。
它象征着祖国,象征着我们民族生存的根基。
就像我们中国人对土地有着深厚的情感,那是一种扎根在灵魂深处的眷恋。
在诗里,这片土地曾经遭受苦难,就像当时的中国,经历了战争、侵略、贫穷等诸多磨难。
2. 复活的内涵。
- “复活”这个词可太关键了。
它代表着一种新生,一种希望。
就好比一个人病得很重,然后突然痊愈重新焕发生机一样。
对于这片土地,也就是中国来说,虽然经历了那么多的黑暗时刻,但诗人相信它会重新站起来,充满活力。
这是诗人对祖国未来充满信心的一种表达,他觉得中国总有一天会摆脱困境,走向繁荣昌盛。
二、诗歌的意象运用。
1. 冻土层。
- 诗里提到“那些被烽火所啮啃着的地域,无数的,土地的垦植者/失去了他们所饲养的家畜/失去了他们肥沃的田地/拥挤在/生活的绝望的污巷里:/饥馑的大地/朝向阴暗的天/伸出乞援的/颤抖着的两臂。
/中国的苦痛与灾难/像这雪夜一样广阔而又漫长呀!/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这里的“冻土层”就像是当时中国面临的重重困境。
它冰冷、僵硬,把土地的生机都给压抑住了。
就像中国在战争时期,人民生活困苦,经济停滞,整个国家就像被一层厚厚的冻土覆盖着,没有活力,看不到希望。
2. 河流、风等意象。
- 诗中“河流呀,/郁积着民众的愤怒。
/风呀,/像一个太悲哀了的老妇。
”河流和风都是大自然中很常见的元素。
在这里,河流不再是平静流淌的那种,而是郁积着民众的愤怒。
这就好像是人民心中对侵略者、对黑暗统治的愤怒就像河水一样,越积越多,随时可能爆发。
风像一个太悲哀了的老妇,这个比喻很生动。
风本来是无形的,但是诗人把它比作老妇,那种悲哀、无力的感觉就出来了。
老妇在风中瑟瑟发抖,就像当时的中国人民在苦难中挣扎,充满了悲哀和无奈。
三、诗歌的情感表达。
1. 悲愤与痛苦。
- 从诗的开头就能感受到诗人深深的悲愤。
复活的土地诗文赏析
复活的土地诗文赏析土地,是大地的母亲,是生命的源泉,是人类的栖息之所。
在诗歌中,土地常常被赋予了丰富的象征意义,成为诗人们创作的灵感源泉。
《复活的土地》是一首描写土地复苏的诗歌,通过对土地的赞美和祝福,表达了诗人对大地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敬畏。
本文将通过对这首诗歌的赏析,探讨诗人对土地的情感表达和对生命的思考。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这首诗的整体结构和意境。
《复活的土地》以土地为主题,描绘了土地在春天的复苏景象。
诗中通过对春天的描写,展现了大地从冬眠中苏醒的场景,表达了对生命的赞美和对自然的敬畏。
整首诗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描述了大地在冬眠中的景象,第二部分描绘了春天的到来,大地复苏的景象,第三部分则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敬畏和对大地的祝福。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和思考的空间。
其次,我们来分析一下诗中的语言和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如“冰雪覆盖的大地,仿佛是一位沉睡的少女”、“春天的脚步越来越近,大地仿佛在欢迎她的到来”等,这些比喻和象征赋予了诗歌深刻的意象和生动的情感。
同时,诗中的用词简洁而富有力量,如“复活”、“苏醒”、“欢迎”等,这些词语通过对土地的赞美和祝福,表达了诗人对大地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敬畏。
另外,诗中还运用了对比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如“冰封的大地,春天的脚步越来越近”、“大地仿佛在欢迎她的到来,万物仿佛在庆祝她的到来”,这些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加生动和感人。
最后,我们来谈一下诗人的情感表达和思想内涵。
诗人通过对土地的赞美和祝福,表达了对大地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敬畏。
诗中所展现的大地复苏的景象,不仅是对自然的赞美,更是对生命的讴歌。
诗人通过对大地的赞美,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同时也表达了对生命的敬畏和对未来的期许。
诗中所表达的情感真挚而深沉,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和思考的空间,使人不禁对生命和自然产生深刻的思考。
综上所述,《复活的土地》是一首描写土地复苏的诗歌,通过对土地的赞美和祝福,表达了诗人对大地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敬畏。
《复活的土地》和《我爱这土地》两首诗的差异
《复活的土地》和《我爱这土地》两首诗的差异土地是艾青常用的一个意象,可以说那是他的又一生命。
《复活的土地》《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北方》《旷野》(又一章)、《冬天的池沼》等,汇集着他的土地之爱。
他为贫困的土地悲哀: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在诗的结尾他写道:中国,/我的在没有灯光的晚上/所写的无力的诗句/能给你些许的温暖么?他热爱土地,在《我爱这土地》这首诗中,作者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
作者假设自己是一只鸟,要唱破喉咙,连羽毛也要埋在土地里。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正是对土地这种意象的一种最好的诠释。
这里的土地,不再单纯是客观景物,而是贯注了作者主观情感的象。
作者对苍老、衰弱、正备受苦难的祖国感到万分悲哀,诗人挟着这份感情,用忧郁的目光扫视周围时,寂寞、贫困的旷野的载体──土地便进入诗人的脑海。
作者通过吟唱土地这一个象,诅咒摧残土地的人,幻想着土地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在诗中,作者的歌喉虽然沙哑但却宽厚,虽然悲哀但却博大,显示出一种雄浑的生命感;虽古朴但却苍劲有力,因为土地是孕育万物的基础。
正是由于有了对土地的这种热爱和眷恋,诗人笔下的。
另外三个意象便顺流而出。
河流的前面加上永远汹涌着和悲愤两个形容词,风前面加上无止息地吹刮着的和激怒两个修饰语,就把河流风这两种外在的纯景物变成了含有作者主观情思的象,就把悲愤和激怒的人民为了挽救土地的那种不屈不挠、前仆后继、奋力抗争的革命斗争形象地表现了出来。
黎明这个意象表明作者坚信在人民风起云涌的斗争中必将迎来曙光,迎来胜利。
但是作者意犹未尽,──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表达了作者对土地执著的爱。
最后两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再回归到土地这个意象上来,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可见,在诗歌中运用意象,能够使抽象的情感具体可感,能够引发我们对意外之象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从而体察出作者在诗中所反映出来的意。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复活的土地》
[答案整合] ①水深火热的生活终将结束,诗人勉励自己拂去往日的忧郁;② “悲哀的诗人”就是指作者自己,作者让希望在自己久久负伤的心里苏醒, 也就是暗示光明终将到来;③诗人也是民众的一员,诗人抒发的情感就是民 族的情感,所以也可以理解为诗人是借勉励自己来勉励人民大众。
第二步:依类型,定答题方法 解答理解诗句的含意题,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语(短语)。这两句诗中的 关键词语(短语)是“悲哀的诗人”和“往日的忧郁”,而对关键词语(短语) 的理解则要结合具体语境和诗歌的写作背景。 第三步:依要求,定作答要点 “往日的忧郁”,指多年积郁在诗人胸中的忧患、伤痛,这源于他心中关注 民族命运。本诗写于1937年7月6日,正是抗战期间,“拂去往日的忧郁”, 作为忧国忧民的诗人,这里既是宽慰自己,更是激励别人。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 《复活的土地》
【例1】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复活的土地 艾青 腐朽的日子
早已沉到河底, 让流水冲洗得 快要不留痕迹了;
河岸上 春天的脚步所经过的地方,
到处是繁花与茂草; 而从那边呵 是应该播种的时候了, 为了我们肯辛勤地劳作
“悲哀的诗人”应该首先指作者自己,艾青希望自己不要沉于消极的情绪中不 可自拔,这里意在鼓励自己,激活内心,暗示自己光明即将到来,要充满信心,勇 敢走出阴霾。 诗人创作的用意更在引领读者、民众,他想通过这首诗告诉大家,水深火热的 黑暗日子必将终结,勉励自己和与自己一样的人拂去往日的忧郁。艾青是爱 国诗人,他爱国家爱百姓,作为民众的一员,诗人抒发的情感其实就是民族的 情感,艾青的这首诗是劝慰鼓励自己,更是在感召激励人民大众。
大地将孕育 金色的颗粒。
就在此刻, 你——悲哀的诗人呀, 也应该拂去往日的忧郁, 让希望苏醒在你自己的
艾青《我爱这土地》赏析精编版
……………………………………………………………最新资料推荐…………………………………………………艾青《我爱这土地》赏析艾青是土地的歌者,“土地”是他诗中出现最多的两个意象之一(另一个是“太阳”)。
“土地”象征着生他养他而又多灾多难的祖国。
对“土地”的热爱,是艾青作品咏唱不尽的旋律。
“假如我是一只鸟”,全诗以这样一个出人意料的假设开头,使读者不禁发出疑问,“鸟”的形象和作者所要歌颂的“土地”有着什么样的联系呢?作者对此作出了阐释。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在炮火连天、国运危急的时刻,一只看似微不足道的小鸟也要奋力抗争,用自己的歌喉发出不屈的声音。
这使人联想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嘶哑的喉咙”,让我们看到这是一只饱受磨难的鸟,它的歌声,是用整个生命发出的。
下面四行诗,分别描述了鸟儿歌唱的四个对象:土地、河流、风、黎明,它们的核心是“土地”。
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在这四个对象前面都加了长长的修饰语。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是正在遭受日寇欺凌的国土的写照。
“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土地上的河流,象征着长期郁结在人民心中的悲愤一般汹涌奔流。
“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土地上空吹刮着的风,象征人民心中对侵略者暴行的愤怒。
“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预示着人民为之奋斗献身的独立自由的曙光,必将降临于这片土地。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小鸟活着时,倾尽全力为土地而歌唱,死后,又将自己的全身投入土地的怀抱,连羽毛都与土地融为一体。
在诗的第二节,作者笔锋一转,由上文对歌唱者动态的描述,转而对“我”进行了一个近镜头的特写。
这是以设问的方式进行的。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眼里常含泪水”这样一个静态的特写,表现了悲愤痛苦的情感恒久萦绕于“我”的心中。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目睹山河破碎、人民涂炭的现实,对祖国爱得愈深,心中的痛苦也愈强烈。
最后两句是全诗的精华,它是那个苦难的年代,一切爱国知识分子对祖国的最真挚的爱的表白。
艾青《我爱这土地》原文及鉴赏
艾青《我爱这土地》原文及鉴赏《我爱这土地》原文: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我爱这土地》鉴赏:1、文学赏析。
这首诗以“假如”开头,这个头开得突兀、新奇,有凝神沉思之感。
诗中的“鸟”是泛指,是共名,它不像历代诗人所反复咏唱的杜鹃、鹧鸪那样,稍一点染,即具有一种天然的特殊的情味和意蕴,而是全靠作者在无所依傍的情况下作出新的艺术追求。
再则,诗中特地亮出“嘶哑的喉咙”,也和古典诗词中栖枝的黄莺、啼血的杜鹃、冲天的白鹭等大异其趣,它纯粹是抗战初期悲壮的时代氛围对于作者的影响所致,同时也是这位“悲哀的诗人”(作者自称)所具有的特殊气质和个性的深情流露。
诗的首句集中展现了作者对土地的一片赤诚之爱。
在个体生命的短暂、渺小与大地生命的博大、永恒之间,作者为了表达自己对土地最真挚、深沉的爱,把自己想像成“一只鸟”,永远不知疲倦地围绕着祖国大地飞翔。
全诗表现出一种“忧郁”的感情特色,这种“忧郁”是对灾难深重的祖国爱得深沉的内在感情的自然流露,它源自民族的苦难,因而格外动人。
这里有深刻的忧患意识,有博大的历史襟怀,有浓烈的爱国真情。
这种忧郁表现在两点:其一,强烈的抒情色彩。
这首诗可以说是作者的自白。
作者采用了“直接”的抒情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土地的感情。
它像“誓词”一样严肃,又像“血”一样庄严,十分强烈,震撼人心。
诗人用了四行象征性的诗句,来概括“我”的使命。
这四句诗并没有具体所指,但它们以更形象、更广泛的泛指性,扩大加深了这使命的内涵。
作者所深深爱着的这土地,正在经历着一场历史的大搏斗,大变革。
人民在奋起,民族在觉醒,“无比温柔的黎明”已经可望了……作者作为一只鸟,就要为这一伟大的时代歌唱。
其二,写实和象征交织。
艾青诗选复活的土地诗歌鉴赏
艾青诗选复活的土地诗歌鉴赏1. 艾青与《复活的土地》艾青,这个名字听起来是不是特别有气势?就像他那笔下的文字一样,浑身都是劲儿。
《复活的土地》这本诗集,是他用心灵酿造的一杯浓茶。
艾青的诗,就像一颗颗炸弹,把人心炸得稀巴烂,尤其是那股子热情,像夏天的太阳,直晒在你心里,让人又爱又恨。
这本书里的诗,真的是很有味道。
艾青把祖国的土地比作复活的模样,感情特浓,字里行间都在讲一个故事,那就是希望。
艾青的诗,能让人感受到一种特别的力量,像风吹过麦田,带着丰收的气息。
2. 诗歌的情感表达2.1 煽情但不做作艾青的诗啊,真的让人有一种感动到想哭的感觉,但又不至于让人觉得做作。
你知道吗?他的诗像是上了点魔法,读着读着就能感受到那种炽热的爱国情怀。
比如说,他常常用一些非常生动的比喻,来描绘大地的复兴。
你就会觉得,不管是荒芜的土地还是满目疮痍的战场,艾青都能用他那独特的眼光,把它们变成了一片希望的沃土。
2.2 比喻生动形象他的诗中那些形象的比喻,真是妙不可言。
例如,他常常把自己比作一个无畏的战士,把祖国的土地比作一片被黑暗笼罩的沙漠,但他相信,只要有足够的坚持和奋斗,这片沙漠就会变成绿意盎然的花园。
这种比喻,让人感到他对祖国的深情厚谊,读起来特别有画面感,好像自己也在那片复活的土地上驰骋,感受那种从未有过的生机和活力。
3. 诗歌的主题与意义3.1 主题深刻《复活的土地》的主题,虽然看起来很简单,就是希望和重生,但实际上特别深刻。
艾青通过这些诗歌,传达了他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你会发现,他的诗歌里充满了对土地的热爱,对未来的渴望。
每一首诗,都是他对国家对人民的深情告白,就像一封封情书,把他心中的热忱和希望都倾诉了出来。
3.2 给人以希望的力量读完艾青的诗,真的会让人有一种动力满满的感觉。
尤其是那些描写复兴的诗句,更是让人充满了希望。
就像是黑暗中的一缕光芒,让你看到未来的美好。
你会觉得,即使生活再艰难,只要有梦想,有希望,就一定能走出困境,迎来新的曙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延伸:艾青《复活的土地》赏析腐朽的日子
早已沉到河底,
让流水冲洗得
快要不留痕迹了;
河岸上
春天的脚步所经过的地方,
到处是繁花与茂草;
而从那边的丛林里
也传出了
忠心于季节的百鸟之
高亢的歌唱。
播种者呵
是应该播种的时候了,
为了我们肯辛勤地劳作
大地将孕育
金色的颗粒。
就在此刻,
你——悲哀的诗人呀,
也应该拂去往日的忧郁,
让希望苏醒在你自己的
久久负伤着的心里:
因为,我们的曾经死了的大地,
在明朗的天空下
已复活了!
——苦难也已成为记忆,
在它温热的胸膛里
重新漩流着的
将是战斗者的血液。
1937年7月6日沪杭路上
========================================================= 赏析:
1937年7月6日,艾青在沪杭路车厢里写下这首《复活的土地》,诗人预言伟大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即将来临。
他的预言得到了证实,第二天在古老的芦沟桥响起了划破历史长空的槍声。
《复活的土地》虽不足三十行,却是一首真正意义上的大诗。
诗人以浑朴如椽的大笔,纯净而庄重的语言,将一个受尽凌辱的伟大民族正在觉醒奋起的姿态和精神,以及诗人自己“拂去往日的忧郁”与苏醒的大地一起迎接战争的欢欣和誓言,如铭刻碑文似的简洁而深刻地构勒了出来。
诗人真切的预感,源于他心中关注民族命运的激情。
多年积郁在胸中的伤痛、忧患和期待,使他的全身心体验到了历史风云变幻的最细致而敏感的神经。
他发现了曙光似的预兆。
法国散文大家蒙田把预兆或预言这种现象称之为“内心騷动的影象”和“神圣的灵感”。
艾青也说过,预言是“照亮灵魂的火花”,这一闪的火花使他发现了别人还没有看见的新事物。
一首大诗,如一条泱泱大河,因为它深沉和宽阔,常常显得异常的平稳和浑厚,听不到流动的声音,更没有闪动的浪花,它的流动所形成的姿态是整体的,自自然然的。
《复活的土地》就具有这种深沉而巨大的艺术审美的气韵和冲激心灵的力量。
它的语言可以说是素净的散文的,几乎没有什么形容词,因为任何细碎的形容词在这首诗里都必然地显得太小太浅,就连诗人久久负伤的心和多年遭受的屈辱和苦难,都毫不犹豫地一笔拂去了。
然而我们展读这首诗,平静而庄重的词语,仍让我们强烈地感到震撼心魄的不可抗拒的艺术魅力,他所显示的气韵与节奏,是那些简单的打击乐器般的脚韵无法办到的,它是宏大的交响乐章。
它是一个民族赤热的胸膛和复活的土地深处血的漩流和脉息。
从字面上看,《复活的土地》的前三节,是诗人在车厢中眺望青葱的原野时在心中引起的感触,诗人看见繁花和茂草,听见丛林中鸟的歌唱,他祝愿播种获得金色的颗粒,情境是十分的恬静。
然而诗人决不是以观赏的闲情描写田园风光,它的每一行素白的文字,都显示着历史的深度和那个时代特有的动荡的气息,预示着土地的复活和民族的觉醒。
有论者把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仅仅归结为象征的手法,显然也是不恰当的,因为它整体地给人的艺术审美力量,绝不是一般的象征色彩,从第一节的四行诗起,语义和意向就是十分
的现实的。
诗的最后的两节,整个情境进一步得到深化和加强,诗人诚挚的自白和决心,顿然使全诗昂奋地飞腾了起来,读者的情绪也随之激荡不已,并感悟到土地复活和民族奋起的喜悦,以及迎接战斗的严峻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