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配图
合集下载
1《沁园春 长沙》课件(25张PPT)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第一单元
![1《沁园春 长沙》课件(25张PPT)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第一单元](https://img.taocdn.com/s3/m/705d8039c1c708a1294a442f.png)
总结
本词通过描绘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秋景及 回忆当年与革命战友同游橘子洲的生活,表现了 革命青年以天下为己任,决心改造旧世界的伟大 抱负,抒发了他们激流勇进、蔑视反动派,改造 旧中国的凌云壮志。
课后练习
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① [唐]杜甫
溪行衣自湿,亭午气始散。冬温蚊蚋在,人远凫鸭乱。登顿生曾阴, 欹倾出高岸。驿楼衰柳侧,县郭轻烟畔。一川何绮丽,尽目穷壮观。 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伤时愧孔父②,去国同王粲③。我生苦飘 零,所历有嗟叹。 【注】①此诗作于公元762年。通泉县在今四川境内。②孔父:即孔子。 ③王粲:东汉末年诗人,曾为躲避战乱离开长安,往荆州依附刘表。
思考讨论
1、上片的开头三句交待了什么?奠定了怎样的感情基 调? (1)交代了时间——寒秋 (2)交代了地点——橘子洲头 (3)交代了人物—作者 (4)作者独立寒秋,面对了滚滚北去的湘江,描摹了 一种先声夺人、舍我其谁的英雄气概,为全诗的抒情 奠定了大气磅礴、豪情奔放的感情基调。
思考讨论
2、词的上片写了哪些意象(景物)? 构成了一幅怎样的图画?
思考讨论
7、思考“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在全诗中 的作用?
承上启下,过渡自然。上片故地重游,自然引起下文对往 昔生活的回忆。并且通过回忆,巧妙的回答了上片的1、以乐景写哀情: 诗人笔下的秋景是活泼、美好的。浓艳鲜明的色彩,动静结合的 事物,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生机勃勃的秋景图。但是作者的 感情却是惆怅、深沉的。作者热爱祖国的壮丽河山,越写山河的 壮美,越使人感到人民不能主宰大地的可悲,越感到革命的必要。 就在这种不一致中表现了诗人独特的感受和深沉的思绪,展示诗 人关注国家命运的情怀和思考革命形势的感受,突出了诗人强烈 的革命情怀。
人教版必修一 《沁园春·长沙 》课件 (共31张)
![人教版必修一 《沁园春·长沙 》课件 (共31张)](https://img.taocdn.com/s3/m/c015d6f20740be1e640e9a00.png)
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
1.上阕写了些什么?
主要写景,写眼前之景。即描绘了绚丽的湘江深秋景色, 突出“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精神。顺流而下,自然地提出 苍茫大地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 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 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 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 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立”字之前加个“独”字起什么作用?诗人 “立”在何时、何地?
“立”字之前加副词“独”字,点明诗人一人独游, 为下面追忆和抒发感慨做好铺垫。“寒秋”两字表明 独游的时间——“寒秋”,即深秋,秋深有寒意,故 名“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八字,点明独 游的地点和特定的环境。以上十二个字,把诗人独立 顾盼,意气昂扬的形象烘托如画,并为全词奠定豪迈 风格的基调
写作背景
这首词写于1925年。当时正值国内第一次大革命爆 发的前夜,全国各地工农运动风起云涌,如火如荼。毛 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先后建立了20多个农 民协会,创建了湖南农村第一个党支部——韶山支部。 1925年10月,他奉命前往广州创建农民运动讲习所,途 经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如画的秋色和大好的革命形 势,回忆过去战斗的岁月,不禁心潮起伏,浮想联翩, 写下了这首动人的诗篇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1.上阕写了些什么?
主要写景,写眼前之景。即描绘了绚丽的湘江深秋景色, 突出“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精神。顺流而下,自然地提出 苍茫大地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 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 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 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 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立”字之前加个“独”字起什么作用?诗人 “立”在何时、何地?
“立”字之前加副词“独”字,点明诗人一人独游, 为下面追忆和抒发感慨做好铺垫。“寒秋”两字表明 独游的时间——“寒秋”,即深秋,秋深有寒意,故 名“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八字,点明独 游的地点和特定的环境。以上十二个字,把诗人独立 顾盼,意气昂扬的形象烘托如画,并为全词奠定豪迈 风格的基调
写作背景
这首词写于1925年。当时正值国内第一次大革命爆 发的前夜,全国各地工农运动风起云涌,如火如荼。毛 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先后建立了20多个农 民协会,创建了湖南农村第一个党支部——韶山支部。 1925年10月,他奉命前往广州创建农民运动讲习所,途 经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如画的秋色和大好的革命形 势,回忆过去战斗的岁月,不禁心潮起伏,浮想联翩, 写下了这首动人的诗篇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沁园春 长沙 课件(共25张PPT).ppt
![沁园春 长沙 课件(共25张PPT).ppt](https://img.taocdn.com/s3/m/f1e1d1bb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b8.png)
三、研读下片 自由讨论,分享交流
➢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这句设问与上片末 尾的设问句有什么联系?
采取象征手法,形象地表达了一代革命青年的凌云壮志。 以设问结尾,实际上是对“谁主沉浮”的巧妙回答——主宰 国家命运的,是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敢于改造 旧世界的革命青年。
《沁园春·长沙》PPT下载
孤独?悲秋之情?
三、研读上片 ➢ 品味“看”字的统领七句
写景语句
万山红遍 层林浸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
自由
描写角度
/
描写技巧
用词分析
三、研读上片 ➢ 品味“看”字的统领七句
写景语句
描写角度
万山红遍 层林浸染
远眺:山色
静景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近观:江景
鹰击长空 仰视:天空 动景
1、词是诗的别体,是隋唐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到了宋代,经过长期不断 的发展,进入了全盛时期。 2、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近体乐府等,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 3、词的分类: (1)字数: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个字;长调:91个字以上。
宋人将词分为令、引、近、慢四种。简单地说,令即小令,引和近约等于中 调,慢词就是所谓的长调。 (2)词一般都分两段(叫做上下片或上下阕) (3)词派:婉约派、豪放派
情感:这一怅一问道出了诗人的雄心壮志,书写出对国家命运的关 切和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
《沁园春·长沙》PPT下载
上阕写了些什么?
明确: 上阕描写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 的湘江秋景图,并即景抒情,提出了 苍茫大地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
《沁园春·长沙》PPT下载
三、研读下片 自由讨论,分享交流
《沁园春-长沙》ppt课件
![《沁园春-长沙》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ae0a9aa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d7.png)
知人论世
毛泽东(1893-1976), 字润之,湖南韶山冲人。他 是政治家、革命家,也是一 位独具风采的诗人。他平生 酷爱古典诗词,一生创作诗 词50余首。他的诗词,记录 了他革命人生的心路历程, 也是一部反映中国革命发展 历程的英雄史诗。
写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 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 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 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成立。这年深秋, 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 沙停留,重游橘子洲。面对绚丽的湘江秋 色,诗人浮想联翩,写下这首气势奔放的 词作。
乐的。后来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一种,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 余”。词有词牌,又称词调。词牌,是词的格式的名称。不同的词牌, 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都有不同的规定。 因为格式是固定的,所以写词叫“填词”,即按照词牌的格式把词填 进去。如本文《沁园春·长沙》,“沁园春”是词牌名,“长沙”是 题目。
wèn cānɡ mánɡ dà dì 问苍茫大地 ,
shuí zhǔ chén fú 谁主沉浮 ?
xié lái bǎi lǚ cénɡ yóu 携来百侣曾游 ,
yì wǎnɡ xī zhēnɡ rónɡ suì yuè chóu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
qià tónɡ xué shào nián 恰同学少年 ,
任务二:听名家朗读 走进文本 请同学们聆听中央人 民广播电台著名播音员方 明老师朗诵的《沁园春•长 沙》,用圈点勾画的方法, 标注朗诵重音,记录朗读 中的情感变化,和自己的 朗读方案作对比。
任务二:听名家朗读 走进文本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任务三:析开篇 入诗境
请同学们试着将词的开篇恢复成现 代汉语的语序。
《沁园春·长沙》 课件ppt(18张PPT)
![《沁园春·长沙》 课件ppt(1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53e27a52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36.png)
《沁园春·雪》则体现了中年毛泽东的形象: 将个人和民族命运结合在一起并握于股掌之 中,雄视天下。这时候看世界就观其大略, 变成了粗线条,“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多大的庞然大物在他眼中也成了芥子。
上阕“独立寒秋”一句中的“独立”一词有何妙处?
这是一个全景缩放后的特写镜头: 天地之间一尊伟岸的身躯,高瞻远瞩,表情深邃,浓眉深锁,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融情入理,情景交融是这首词最显著的特色。请根据上阕具体分析一下。
精读细研
借助景物描写表达思想感情
概括景色特点
分析景中所蕴含的感情
词中秋景打上了词人鲜明的情感烙印。无论是树叶经霜变红似染过的“万山”,还是湘江中百 舸争流的场面,或是搏击长空的雄鹰和水中自在来往的游鱼,都是经词人眼中筛选过的景物, 并经过词人眼光折射出来。这些景物不像古人眼中的秋景,给人的感觉不是“悲”,不是 “愁”,而是“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热烈、喜人的场面,词人传达给读者的是一种乐观、昂扬 向上的情绪。
精读细研
回顾初中学过的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上阕写景部分,比较一下两首词在写景抒情方面的异同。 这两首词上阕都色彩明丽,形象生动,气势磅礴,文辞华美。但细观之下,又各有不同。
《沁园春·长沙》体现了青年毛泽东对世间 万物充满了探索和好奇之心,仰观俯察,细 致入微,以至于“鹰击长空,鱼翔浅底”都 历历如在目前。
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 《时代》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 毛泽东著述丰富,有文集、诗词、书法等作品。其作品涵盖军事、政治、经济、文化
等,其文学作品意境宏大,笔调雄浑,诗词直追苏、辛,书法创立“毛草”。
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在蓬勃发展,五卅运动与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农民运动蓬勃兴起。 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创建了湖南第一个党支部——韶山支部。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建立, 广东革命政府已经在广州正式成立。是年秋天,毛泽东从韶山前往广州创办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 重游橘子洲,触景生情,书就这首气势磅礴的革命词作。
1.《沁园春长沙》课件(共31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
![1.《沁园春长沙》课件(共31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https://img.taocdn.com/s3/m/0783edd3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23.png)
百——形容船只之多 争——写出了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热烈场面
准确地展现了雄鹰在空中展翅翱翔、迅速 有力的飞翔身姿
鲜活地刻画出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轻快 活泼的游动神态
有力地突出了万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
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鱼翔浅底
鹰击长空
这几句描写湘江景色,层次分明,试分析景物的描写顺序、描写手法。
写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 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毛泽东直接领导了 湖南的农民革命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 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这年深秋, 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期间, 重游橘子洲,怀着由对中国革命的思虑所引发出来的 激情,写下这首词。
诗句:
李白:独坐敬亭山,相看两无厌。---闲适
柳宗元:独钓寒江雪
---隐逸
晏殊: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超脱
“独立”既表明一个人,更显 示诗人砥柱中流的气概,高大 伟岸、踌躇满志。
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看万千山峰全都变成了红色,一层层树林好像染过颜
动
景
俯视 鱼翔浅底(水底)
峥嵘岁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英姿勃勃 才华横溢)
下
月图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英
阕
(意气风发 斗志昂扬)
雄
中流击 气 中流击水(搏击风浪 急流勇进)
水图 概 浪遏飞舟(不怕艰险 坚持到底)
问
—景
谁中
主 沉 浮?
寓 情
情
答中
—显 同志
学
准确地展现了雄鹰在空中展翅翱翔、迅速 有力的飞翔身姿
鲜活地刻画出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轻快 活泼的游动神态
有力地突出了万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
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鱼翔浅底
鹰击长空
这几句描写湘江景色,层次分明,试分析景物的描写顺序、描写手法。
写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 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毛泽东直接领导了 湖南的农民革命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 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这年深秋, 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期间, 重游橘子洲,怀着由对中国革命的思虑所引发出来的 激情,写下这首词。
诗句:
李白:独坐敬亭山,相看两无厌。---闲适
柳宗元:独钓寒江雪
---隐逸
晏殊: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超脱
“独立”既表明一个人,更显 示诗人砥柱中流的气概,高大 伟岸、踌躇满志。
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看万千山峰全都变成了红色,一层层树林好像染过颜
动
景
俯视 鱼翔浅底(水底)
峥嵘岁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英姿勃勃 才华横溢)
下
月图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英
阕
(意气风发 斗志昂扬)
雄
中流击 气 中流击水(搏击风浪 急流勇进)
水图 概 浪遏飞舟(不怕艰险 坚持到底)
问
—景
谁中
主 沉 浮?
寓 情
情
答中
—显 同志
学
沁园春长沙_PPT图片
![沁园春长沙_PPT图片](https://img.taocdn.com/s3/m/9c5ac93d5a8102d276a22f4f.png)
“湘江秋景图”
远山层峦迭嶂, 层层枫林被秋霜染 得火红;江水如碧 玉般清澈见底,江 面上千帆竞发,往 来船只你追我赶; 雄鹰敏捷脚尖,奋 力冲向万里长空; 鱼儿轻快自如,在 清澈明净的水中游 弋。
①层林尽染
碧云天,黄 地,西风紧,北 雁南飞。晓来谁 染霜林醉,总是 离人泪!
—王实甫《西厢记》
②百 舸 争 流
2.解释下列加线的词语
• • • • • • • • • • • • • • • •
山上一层层树林经霜变红,像染过一样 (1)层林尽染 满江 (2)漫江碧透 船 (3)百舸争流 万物;秋天;争 (4)万类霜天竞自由 (5)怅寥廓 感慨;宇宙的广阔 (6)谁主沉浮 主宰;盛衰 (7)峥嵘岁月稠 不平凡,不寻常;多 (8)恰同学少年 正当 风采才华 (9)风华正茂 (10)书生意气 意志和气概 正 (11)挥斥方遒 (12)指点江山 评论国家大事 (13)激扬文字 激浊扬清 (14)粪土当年万户侯 意动,把……看作粪土 (15)到中流击水 江中心水深流急的地方 (16)浪遏飞舟 阻止
听录音,小声跟读,纠正字音
沁园春· 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 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 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 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 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你能感受到这是一首什么风格的词? 豪迈大气
模仿范读,带有感情地大声自读这首词。疏
通字词的意思。
• 给下面加线字注音 (1)沁园春( qì n ) (2)峥嵘岁月( zhēng róng ) (3)百舸争流( gě ) (4)怅寥廓( liáo )( kuò ) (5)沉浮( fú ) (6)挥斥方遒( qiú ) (7)浪遏飞舟( è )
1《 沁园春 长沙》课件(共22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1《 沁园春 长沙》课件(共22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6d9e3852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2f.png)
第1课 沁园春 长沙
毛泽东
作者介绍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 名子任,湖南湘潭人,我国伟大的无产 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 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 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 书法家。
助学链接
沁园春:词牌名,又名“洞庭春色”“东 仙”“念离群”“寿明星”。相传为东汉明帝女 儿沁水公主园,后来被外戚窦宪所夺,有人作诗 咏其事,这个词牌由此得名。长沙,是词的题目, 显示了词的内容。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词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 要求品味这些经过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 该字孤立起来谈,要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 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或运用 何种手法;(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 情,或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答案:万山红遍:“万”字摹写出了群山叠嶂之态, “遍”字绘出了红色的彻底;层林尽染:“层”字 表现出树林的重重叠叠,“染”字活画出枫林仿佛 人工染成一样的壮美景色;漫江碧透:“漫”字写 出了江水满溢之状,“透”字表现出江水碧绿清澈; 百舸争流:“百”字写舸之多,“争”字活现出千 帆竞发的热闹场面;鹰击长空:“击”准确地表现 了雄鹰矫健翱翔的姿态;鱼翔浅底:“翔”精当地 描绘出游鱼在水中轻快自如、像鸟一样盘旋的情态。
人文精神
《沁园春 长沙》它不仅使我们得到欣赏壮 丽秋景的艺术享受,也使我们从诗人昂扬炽烈的 革命情怀中,汲取奋发前进的信心和力量。精神 实质上就是一种信仰,一种期望,人活着贵在有 昂扬的精神。无精打采、毫无生气的人,永远无 法理解饱满精神带给人们的是何等的愉快和幸福。 精神有形,它能让人从某些人的行为中看到和体
情与景,是诗歌创作的两个要素。情因景生, 景以情合,二者相互生发与渗透,从而达到融合无 间的状态,这就是所谓的“情景交融”。一般情况 下,诗歌中运用的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 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
毛泽东
作者介绍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 名子任,湖南湘潭人,我国伟大的无产 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 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 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 书法家。
助学链接
沁园春:词牌名,又名“洞庭春色”“东 仙”“念离群”“寿明星”。相传为东汉明帝女 儿沁水公主园,后来被外戚窦宪所夺,有人作诗 咏其事,这个词牌由此得名。长沙,是词的题目, 显示了词的内容。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词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 要求品味这些经过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 该字孤立起来谈,要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 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或运用 何种手法;(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 情,或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答案:万山红遍:“万”字摹写出了群山叠嶂之态, “遍”字绘出了红色的彻底;层林尽染:“层”字 表现出树林的重重叠叠,“染”字活画出枫林仿佛 人工染成一样的壮美景色;漫江碧透:“漫”字写 出了江水满溢之状,“透”字表现出江水碧绿清澈; 百舸争流:“百”字写舸之多,“争”字活现出千 帆竞发的热闹场面;鹰击长空:“击”准确地表现 了雄鹰矫健翱翔的姿态;鱼翔浅底:“翔”精当地 描绘出游鱼在水中轻快自如、像鸟一样盘旋的情态。
人文精神
《沁园春 长沙》它不仅使我们得到欣赏壮 丽秋景的艺术享受,也使我们从诗人昂扬炽烈的 革命情怀中,汲取奋发前进的信心和力量。精神 实质上就是一种信仰,一种期望,人活着贵在有 昂扬的精神。无精打采、毫无生气的人,永远无 法理解饱满精神带给人们的是何等的愉快和幸福。 精神有形,它能让人从某些人的行为中看到和体
情与景,是诗歌创作的两个要素。情因景生, 景以情合,二者相互生发与渗透,从而达到融合无 间的状态,这就是所谓的“情景交融”。一般情况 下,诗歌中运用的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 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
1《沁园春长沙》课件(共25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
![1《沁园春长沙》课件(共25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https://img.taocdn.com/s3/m/ed799d22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9b.png)
, 到 达 长 沙 , 并 独 自 去
护 下 , 毛 泽 东 同 志 秘 密
捕 毛 泽 东 同 志 。 在 韶 山
从 事 革 命 活 动 。 军 阀 赵
2
月 , 毛 泽 东 同 志 从 上
1925
·
长 沙 》 创 作 于 年
作者其人
• 毛泽东(1893.12.26.-1976.9.9),字润之。 • 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 • 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
沁园春 ·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 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 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 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 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上阕:
眼
前看
景
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竟自由。
心 中抒 情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小结-1
色 彩 图绚 丽 画的 秋 景
胸
壮
怀 博
大
志的 凌
云
2、下阕:
峥 嵘 岁忆 月
豪 迈
气记
概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书法家。 • 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时代》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题目解说
沁园春,词牌名。相传东汉窦宪仗势夺取沁水 公主园林后人作词以咏其事此调因此得名。词 牌名还有“念奴娇”、“菩萨蛮”等。 长沙,是这首词的题目,说明地点和写作内容 。
《沁园春·长沙》-课件-(共41张)
![《沁园春·长沙》-课件-(共41张)](https://img.taocdn.com/s3/m/85c9d91c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dbfcb79.png)
词朗读时的节拍停顿
(1)主语和谓语之间要停顿。如:鹰 /击长空,鱼/翔浅底。
(2)动词与宾语之间要停顿。如:怅 /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3)领字后面要停顿。如:看/万山 红遍;恰/同学少年。
(4)四字句按“二二”停顿。如:湘
下一页
沁园春 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 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的问题。 ②下阕写了些什么?
明确: 主要抒情。通过追忆往事,表现革命青年 的战斗风姿和远大抱负。 ③上、下阕有什么内在联系?
明确: 上阕为景,下阕为情,借景抒情,景情合 一。上阕,诗人面对充满蓬勃生气之景发问谁主 沉浮的问题;下阕,通过革命豪情的抒发,艺术 地回答上面的问题,即由革命青年以及站起来的 全国人民来主宰这个世界。
独立寒秋图
• (1)思考: • 朗读开头三句, 诗人写的是什么时候,什
么地方的景色?
• 明确:秋天
橘子洲
• (2) 本词的开头三句,哪位同学能按调 整好的正常语序,把三句的大意顺畅地 说一下
• 寒秋独立,橘子洲头,湘江北去。
• 在深秋时节,毛泽东独立于橘子洲头, 看着湘江水滚滚北去。
• (3)词中的“独立”能否改为“站立”或 “直立”?
沁 园 春 长 沙
• 有这么一位诗人, 用平平仄仄的枪声, 写 诗, 二万五千里是最长一行。 常于马背上 构思, 便具有了战略家的目光。战地黄花, 如血残阳, 成了最美的意象。 有时潇洒地 抽烟, 抬头望断南飞雁, 宽阔的脑际却有 大江流淌, 雪天更善畅想, 神思飞扬起来, 飘成梅花漫天的北国风光, 于是我们跟随 他看今朝, 数风流人物。
沁园春长沙-优秀课件(共27张PPT)
![沁园春长沙-优秀课件(共2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ff5c3e06c5da50e2524d7f27.png)
“主沉浮”的深层含义是什么? • 主宰国家的命运,掌握民族的前途。
诗人“独立寒秋”,他不是想着自己被军阀追 捕的处境,而是放眼宇宙,胸怀祖国,关注着 国家的前途,忧思着民族的命运,这是一种什 么心境?
• 这是忧国忧民的心境,是以天下为已 任的心境,是一个革命伟人广阔崇高 的心境。
•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是全诗的“诗 眼”。 • 上阕就是这样通过写景,提出“谁主沉浮” 的问题,表达了毛泽东青年时代的伟大抱负。
• 词牌规定词的字数、句数和格律。
• 按词的字数多少,一般可分为小令、中 调、长,如《沁园春》共114字,上 片13句,下片12句,属长调。
• 韵脚(句尾押韵的字)分别为“秋”、 “头”、“流”、“由”、“浮”、“游”、 “稠”、“遒”、“侯”、“舟”。
诗人简介
• 毛泽东,中国现代政治家,思想 家,军事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开 国领袖,湖南省湘潭韶山冲人, 生于1893年12月26日,逝世于 1976年9月9日。
• 1920年与何叔衡等创建了湖南共产主义小组。 • 1921年共产党成立后,他又组建了中共湘区 委员会并任书记。 • 1923年离开长沙到上海、广州等地从事革命 活动, • 1925年回湖南湘潭从事农民运动。同年秋, 他经长沙转赴广州接办农民运动讲习所。在 长沙,重游岳麓山、湘江这些读书时经常与 朋友游聚的旧地,面对绚丽的秋景,回忆往 昔的岁月,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词。
• • • • • •
枯藤 老树 昏鸦, 小桥 流水 人家, 古道 西风 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 在天涯。 冷落凄凉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竟自由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生气勃勃
• 这种不同与气度、胸襟、心境、性格、身份 有关。 • 当时毛泽东作为以天下为己任、要彻底改造 旧世界的革命青年,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则肯 定有别于封建文人。因而,同是面对“秋”, 由于胸襟抱负不同,所选取的景物、着眼点 不同,所渲染的情绪、抒发的感情也就不同。 • 诗如其人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一课《沁园春·长沙》 (共17张PPT)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一课《沁园春·长沙》 (共1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0bced29ebb4cf7ec4bfed05d.png)
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1.“万户侯”本义是汉代侯爵的最高,一这级里 指 大军阀、大官僚等高爵。显位的人 2.“粪土”的意思是视…为粪土,把…看,作用粪法土 是 名词的意动。用法 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大意。 答:形象地概括了当时青年一代雄姿英发的风貌,回忆
当年的战斗生活 。
16
6
2、一个“看”字管到哪里?诗人是怎样变换视角描绘 眼前秋色的?
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远眺)
“看”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近观) (仰视) (俯视)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总结
湘江秋景图
绚烂多彩 生机盎然 富有活力
7
[练习]在下面括号内填入适当的动词,并说明理由。 虎( )深山,鱼( )潭底, 驼( )大漠,雁( )长空。
13
(一)阅读下面诗句,完成1—4题。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 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1.“漫江”的意思是:满江 。 “霜天”即: 秋天 。
2.总领下文的一个词是: 看 。 3.这段文字描写的具体景物有哪些? 答: 山、林、江、舸、鹰、。鱼 4.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哪个句子? 答: 万类霜天竞自由 。
2.下列句子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C ) A.毛泽东的诗词最大的特点就是“豪迈”“雄壮”,
这是和诗人的壮阔胸襟相联系的。 B.《沁园春·长沙》与《沁园春·雪》两诗结构相类似,
意境相似,都体现了作者开创一番辉煌的革命事业的伟 大抱负。
C.毛泽东的诗词为千百万读者所喜爱,是因为其既有 着极强的艺术性,也有着深邃的思想内含。
D.毛泽东作为一代伟人,其诗词达到了极高的水平1。2
3.下列诗句朗读节奏有错误的一项是( C) A.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B.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C.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D.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1.“万户侯”本义是汉代侯爵的最高,一这级里 指 大军阀、大官僚等高爵。显位的人 2.“粪土”的意思是视…为粪土,把…看,作用粪法土 是 名词的意动。用法 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大意。 答:形象地概括了当时青年一代雄姿英发的风貌,回忆
当年的战斗生活 。
16
6
2、一个“看”字管到哪里?诗人是怎样变换视角描绘 眼前秋色的?
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远眺)
“看”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近观) (仰视) (俯视)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总结
湘江秋景图
绚烂多彩 生机盎然 富有活力
7
[练习]在下面括号内填入适当的动词,并说明理由。 虎( )深山,鱼( )潭底, 驼( )大漠,雁( )长空。
13
(一)阅读下面诗句,完成1—4题。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 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1.“漫江”的意思是:满江 。 “霜天”即: 秋天 。
2.总领下文的一个词是: 看 。 3.这段文字描写的具体景物有哪些? 答: 山、林、江、舸、鹰、。鱼 4.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哪个句子? 答: 万类霜天竞自由 。
2.下列句子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C ) A.毛泽东的诗词最大的特点就是“豪迈”“雄壮”,
这是和诗人的壮阔胸襟相联系的。 B.《沁园春·长沙》与《沁园春·雪》两诗结构相类似,
意境相似,都体现了作者开创一番辉煌的革命事业的伟 大抱负。
C.毛泽东的诗词为千百万读者所喜爱,是因为其既有 着极强的艺术性,也有着深邃的思想内含。
D.毛泽东作为一代伟人,其诗词达到了极高的水平1。2
3.下列诗句朗读节奏有错误的一项是( C) A.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B.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C.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D.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人教版必修1《沁园春.长沙》课件(48张PPT)
![人教版必修1《沁园春.长沙》课件(4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5e738930ad02de80d4d8409c.png)
读赏结合(板书)
读出情境——景 情(板书)
读赏结合(板书)
学习活动四
美读创新
——深悟情怀,大胆创新, 读出自我,展现个性。
小结:
根据课堂分析 归纳诗歌主题。
作者通过描绘......的景色(画面),表 达了作者......的情怀。
课后作业:
1.按这节课诵读的要求诵读《沁园春·雪》; 2.结合所学的鉴赏诗歌的知识,比较同词牌的 两首词在形式和内容上的异同。
霜 天
动
鹰击长空 仰视
景
竞 自
鱼翔浅底 俯视
由
《沁园春 长沙》的意象
(一)意象美来自景物
的选取 1、从空间:
山上的“层林”, 江中的“百舸”, 空中的雄鹰, 水底的游鱼
2、从状态: 静态的火红的枫林,
或 广博, 或宏伟 ,或雄 峻。竞 相向上 、生机 勃勃
与毛泽东积 极向上,昂扬奋 进的立意契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体会毛泽东 “以天下为己任”、昂 扬奋进的壮志豪情,增强使命感并树立远大抱负。
金克木《文化卮言》谓:
“不会读,书如干草;会读,书如 甘草。”
学习活动一
初读感知
——正音通意,读出韵味, 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知 识 撷 萃:
格律——诗、词、曲、赋等关于字数、 句数、对仗、平仄、押韵等方面的格式和规 律。
词可以分上下两段,叫做“片”。也可以叫 做“阕”。
词的分类
小令(58字以内) 按长短分: 中调(59--90字)
长调(91字以上)
按片数分: 单调、双调、三调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学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诗歌意境,了解 诗歌借景抒情的特点,发展形象思维能力。
读出情境——景 情(板书)
读赏结合(板书)
学习活动四
美读创新
——深悟情怀,大胆创新, 读出自我,展现个性。
小结:
根据课堂分析 归纳诗歌主题。
作者通过描绘......的景色(画面),表 达了作者......的情怀。
课后作业:
1.按这节课诵读的要求诵读《沁园春·雪》; 2.结合所学的鉴赏诗歌的知识,比较同词牌的 两首词在形式和内容上的异同。
霜 天
动
鹰击长空 仰视
景
竞 自
鱼翔浅底 俯视
由
《沁园春 长沙》的意象
(一)意象美来自景物
的选取 1、从空间:
山上的“层林”, 江中的“百舸”, 空中的雄鹰, 水底的游鱼
2、从状态: 静态的火红的枫林,
或 广博, 或宏伟 ,或雄 峻。竞 相向上 、生机 勃勃
与毛泽东积 极向上,昂扬奋 进的立意契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体会毛泽东 “以天下为己任”、昂 扬奋进的壮志豪情,增强使命感并树立远大抱负。
金克木《文化卮言》谓:
“不会读,书如干草;会读,书如 甘草。”
学习活动一
初读感知
——正音通意,读出韵味, 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知 识 撷 萃:
格律——诗、词、曲、赋等关于字数、 句数、对仗、平仄、押韵等方面的格式和规 律。
词可以分上下两段,叫做“片”。也可以叫 做“阕”。
词的分类
小令(58字以内) 按长短分: 中调(59--90字)
长调(91字以上)
按片数分: 单调、双调、三调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学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诗歌意境,了解 诗歌借景抒情的特点,发展形象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