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学原理和方法 第一章 大气运动的基本特征概要

合集下载

天气学原理-第一章

天气学原理-第一章
5
气压梯度力的讨论:
1.气压梯度力是由气压分布不均匀引起的。
2.气压压指G梯向 度 低力压Px的,x方垂yy向直z z指于向等–压1 线P的。方 向1 ,Px即i由 高Py
j
P z
k
3.气压梯度力的大小与气压梯度成正比,与空 气密度成反比,即等压线越密集,气压梯度 越大。 在同样的气压梯度下,高处的风就比低处 的风大,因为高空的密度小。
3.关于静力学方程,连续方程,热力学方程的方程式 和意义;速度散度的表达式和意义
4.大气运动系统的分类与尺度 5.地转风、梯度风、热成风的定义、表达式、意义 6.热成风与冷暖平流的关系 7.中纬度系统的温压场结构特点 8.地转偏差的定义 9.摩擦层中、自由大气中的地转偏差的概念、表达式和意义
0


1

p y

f u

0


1

p g z

39
大尺度运动系统的特征(中高纬):
1.准水平
ω→0
2.准静力平衡
3.准地转
地转偏向力与气压梯度力相平衡
4.自由大气
F→0
40
第4节 “P”坐标系中的基本方程组
P坐标系的运动方程
z坐标系:(x,y,z,t)来表示空间点的位置 p坐标系:(x,y,p,t)来表示空间点的位置
3、地转风风速大小与水平气压梯度成正比,等压线越密 集,地转风越大;与纬度成反比,相同的水平气压梯 度力,高纬风小,低纬风大。风速相同,在低纬的等 高线应比高纬的等高线分析得稀疏些。
4、
地转风散度为零
51
5、地转平衡只能看成是一种近似关系,绝对的地转 平衡并不存在。

天气学原理和方法(1-5)

天气学原理和方法(1-5)

天气学原理和方法第一章大气运动的基本特征地球大气的各种天气现象和天气变化都与大气运动有关。

大气运动在空间和时间上具有很宽的尺度谱,天气学研究的是那些与天气和气候有关的大气运动。

大气运动受质量守恒、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等基本物理定律所支配。

为了应用这些物理定律讨论在气象上有意义的相对于自转地球的大气运动,本章首先讨论影响大气运动的基本作用力,和在旋转坐标系中所呈现的视示力,然后导出控制大气运动的基本方程组,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大尺度运动系统的风压场和气压场的关系,并引出天气图分析中应遵循的一向基本指导原则。

第一节旋转坐标系中运动方程及作用力分析一、旋转坐标系中运动方程1. 二(绝对速度)与丁(相对速度)假设t o 时刻一空气质点位于P 点,经t 时间,质块移到Pa 点,地球上的固定点P 移到了 Pe 位置位 移为R ,质块相对固定地点的位移为 兰R ,图1.1旋转坐标系显然匚:=Z-血 &当…- 0位移很小时边左=匚圧_晟占daR dR d^R----- = ------ + -------单位时间的位移为 皿 逸 皿由此得=「兀此关系式表明:绝对速度等于相对速度与牵连速度之和d^V dV2.与az 的关系地球自转角速度为= Q: /x -S由此可得微分算子则于是daR _dtda d -——=—十C △将微分算子用于―则有dCt VCt ——= ---+ G A 九dt dt再将兀!代入上式右端得daVa dVdt _ _ __ _ _ 存=-- 2Q ----- +0八(Q 人卫)dt dt式中■■- !'为地转偏向力加速度,即柯氏加速度:'''■■- ' :'' ■"■,<;为向心力加速度 3 •牛顿第二定律F — m --------------dt在绝对坐标系中单位质量空气块受到的力有叱L=_—w+ /去:地心引力F:摩擦力将此式代入(*)式:竺二一丄VF + GC-2Q A产一心八⑸入氏)十F di q 、作用力分析 1 .气压梯度力(*)daVa F=> dt单位质量的空气块所受到的力①定义:单位质量空气块所受的净空气的压力图1.1.2 作用于气块上的气压梯度力的X分量-&电& = Fyy方向:哲'- —&①隹=Fzz方向:F =弘+ Fy ¥ F去净空气总压力—(迄+K/+里灯%沁dx dy fem =a②表达式③推导:x方向: B面PA 面:-(P+u净压力: g茨&卸歷=F A同理G=-大小:气压梯度力的大小与气压梯度成正比,与空气密度成反比方向: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指向的方向,即由高压指向低压的方向①定义:地球对单位质量的空气块所施加的万有引力G:= ^=常数②表达式K:万有引力常量M :地球质量图1.1.3 地心引力受力分析图④讨论:大小:不变,常数④讨论:a:到地心的距离(1.2)实用标准文档3.惯性离心力①定义:观测者站在旋转地球外观测单位质量空气块所受到一个向心力的作用,但站在转动地球上(•’'■观测它的运动,发现它是静止的,这必然引入一个与向心力大小相同,方向相反的力,此力称为惯性离心力图1.1.4旋转坐标系中的惯性离心力④讨论:大小:- 与纬度成反比,赤道处最大方向:在纬圈平面,垂直地轴指向4.重力方向:指向地球心②表达式(1.5)③推导: di① 定义: 地心引力与惯性离心力的合力图1.1.5 重力大小:随纬度增大而增大方向:垂直地球表面指向5 .地转偏向力①定义: 观测者站在转动地球上观测单位质量空气块运动(〕右偏的力,在南半球它向左偏。

大气运动的基本特征

大气运动的基本特征

第一章 大气运动的基本特征
大气科学学院 苗春生
1.1 影响大气运动的作用力
➢ 气压梯度力的数学表达式:G p x y z / x y z
➢ 气压梯度力的推导:
设气块为一个六面体,取局地直角坐标系,其体 积为 V x y z(图1.1)。
设周围大气作用于B 面上的压力为p y z ,
则作用于A面上的压 力应为 ( p p x) y z
一个沿x方向的作用力f zx,下部
流体必施于 z面0 上部流体层一个
反作用力- f , zx
f zx
A u
z
摩擦力与作用面积,垂直切变成正比
第一章 大气运动的基本特征
大气科学学院 苗春生
1.1 影响大气运动的作用力
定义 为动力粘滞系数, 为 z作x 用于单位面积的粘滞
力,称为切应力或雷诺应力。
上部大气作用的X方向切应力
(p i p j p k) x y z p x y z 全矢量形式 x y z
第一章 大气运动的基本特征
大气科学学院 苗春生
体积元上的总净压力 (p i p j p k) x y z p x y z x y z
1.1 影响大气运动的作用力
按气压梯度,气压梯度力的定义
由于气压分布不均匀而造成的单位体积气块上
一、基本作用力-----气压梯度力
➢ 气压梯度的定义:当气压分布不均匀,气块就会受 到一个净压力的作用,作用于单位体积气块上的净 压力称为气压梯度。
➢ 气压梯度力的定义:当气压分布不均匀,气块就会 受到一个净压力的作用,作用于单位质量气块上的 净压力称为气压梯度力。
G p x y z / x y z 1 p ??
用绳子牵引转动单位质量的球

天气学基础课件——大气运动的基本特征

天气学基础课件——大气运动的基本特征
但由于向上的气压梯度力与向下的重力达到准静 力平衡,所以虽然垂直方向上的气压梯度力大,但运 动不明显。而水平方向上力虽小但运动明显,故大气 基本上是准水平运动。
二、地心引力
万有引力: 地球对单位质量空气的引力:
(地球半径为a,质量为M,空气块质量为m,离地高度为z)
因为 :

所以 :
—— 海平面的地心引力(常数)
P z
k
3.气压梯度力的大小与气压梯度成正比,与空气的 密度成反比,即等压线越密集,气压梯度越大。
在同样的气压梯度下,高出的风就比低处的风大, 因为高空的密度小。
4. 水平气压梯度力 比垂直气压梯度力小很多。
水平方向: 100 km 相差1hpa 垂直方向: 8-10 m 相差1hpa 1000hpa~850hpa 平均相差1500m
研究方法:1、 天气图——工具 建立天气模式,分析天气过程的演变规律
2、定性的物理分析方法 a)天气图看懂 b)公式意义明确(不在于推导)
4.课程内容和参考书
内容:1——5章 参考书:梁必琪的《天气学》
5.要求
• 天气学 、天气分析、动力气象联系学习 • 认真阅读课本 • 每章思考题——记忆 • 考试:思考题范围之内
表达式:
单位:焦耳/千克
g=const
• 1位势米 因为当z=1米 Φ=9.8焦/千克 所以认为定义一位势米就是9.8焦/千克
位势高度:
g=9.8 常数
• 等位势面的优点:
等位势面不平行于等几何面,只在海平面上重合
等位势面处处与重力方向垂直,无重力分量——相 当于是空中水平面
三、惯性离心力 向心力~向心加速度
惯性离心力
• 讨论: 1. 的方向垂直于地轴,指向地球外侧。 2. 的大小随纬度变化:赤道最大,极地最小。 3. 地球自转角速度Ω=2π/24小时=7.29×10-5 /秒 . 4. 地表上每个静止物体均受到惯性离心力的影响。

805天气学

805天气学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天气学》考试大纲科目代码:805科目名称:天气学第一部分目标与基本要求一、目标:天气学原理与方法(天气学)主要内容是以天气动力学原理揭示大气运动的基本特征和用此原理论述天气系统及天气过程生、消演变规律的天气学原理及中国天气,为进一步学习动力气象学、低纬度天气动力学、中尺度天气学、大气环流及中长期预报,也为将来天气预报业务及研究工作打下基础。

二、基本要求:要求学生掌握有关内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以便提高综合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部分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大气运动的基本特征1.了解大气运动各作用力含义、表达式及理解它的物理意义2.了解个别变化、局地变化、平流变化含义3. 会推导连续方程,了解质量散度、速度散度含义、表达式及其物理意义,4.了解尺度分析含义、掌握在自由大气中大尺度系统运动,可以作为准地转、准静力处理5.理解热力学能量方程中引起固定点温度变化的因子6.了解实际工作中高空分析等压面图而不分析等高面图(P坐标系的优越性)7.了解位势、位势高度、位势米、几何米概念8.理解等高面上水平气压梯度力可以用等压面上位势梯度或等压面坡度表示9.理解地转风、梯度风、热成风、地转偏差含义、表达式及掌握它的讨论10.了解正压大气、斜压大气概念;掌握热成风发生在斜压大气中11.了解地转风、梯度风及热成风实用意义12.掌握低压中心附近及其边缘,还有高压边缘等压线可以分析密大风经常出现,而高压中心附近不能有上述现象13.理解变压风及切向、法向地转偏差含义,要求会画图解释第二章气团与锋1.了解锋、锋面、锋线、锋区含义及锋倾斜原因2.了解冷性锢囚锋、暖性锢囚锋含义,要求会画出剖面图中锋位置及等温线分布3.了解以密度零级不连续面模拟锋时,锋面坡度公式物理意义4.理解锋附近温度分布特征及锋面附近气压、变压分布特征5.掌握锋面分析中,高空测风资料应用图2.27(a)(b)(c)6.了解锋生带(线)、锋生函数、锋生条件概念7.掌握锋生、锋消公式讨论第三章 气旋与反气旋1. 了解大气作水平运动、绝对涡度概念及理解 2h H ∇含义2. 理解大尺度系统运动中,固定点相对涡度变化可以用此点位势高度变化表示3. 掌握涡度方程、位势倾向方程及ω方程等式右端各项名称及画出有关图,用相关因子进行讨论4. 掌握在温带气旋发展中,动力因子(涡度因子)及热力因子对500hpa 高空槽及温带气旋变化,要求会画图解释5. 了解气旋族含义6. 了解北方、南方气旋活动范围及包括哪些气旋7. 掌握“倒槽锋生型”、“静止锋波动型”,要求画图解释江淮气旋生成过程第四章 大气环流1. 了解控制大气环流基本因子、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2. 了解三圈径向环流、极锋锋区与副热带锋区及其对应急流概念3. 了解信风与季风概念4. 了解沃克环流含义5. 了解我国各季环流概况及主要天气天气过程特点第五章 天气形势及天气要素预报1. 理解运动学公式中t δδ及t∂∂含义,掌握用运动学公式推导锋面移速公式并会讨论冷锋、暖锋移速情况与变压分布特征2. 掌握用运动学公式讨论非闭合系统及闭合系统移动及强度3. 高空形势预报方程中,由于各层等温线平行,因此各层热成风方向相同,这样任意层风速 P p T V V AV =+注意理解A 的系数确定4. 掌握相对涡度平流在自然坐标系中展开分成三项,其中曲率项及散合项在实际天气图中会应用5. 掌握用高空形势预报方程有关项,结合等高线等温线分布解释500hpa 槽、脊变化6. 熟悉地面形势预报方程由哪几项组成,要求会讨论应用7. 掌握地形对低值系统(槽、低压)移动及强度影响8. 了解数值预报产品的“释用”第六章 寒潮天气过程1.了解极涡及上下游游效应含义2.了解长波波速公式的推导,会对该公式进行讨论3.会运用形势预报原理解释“小槽发展型”、“横槽转竖型”的寒潮短、中期过程第七章 大型降水天气过程1.理解水汽通量、水汽通量散度概念、表达式及物理意义2.了解中国及其各地暴雨有何天气系统影响3.熟悉我国东部雨带活动概况4.理解行星尺度、天气尺度系统对暴雨作用第八章对流天气过程1.了解飑中系统含义及飑线与冷锋区别2.理解对流性不稳定与条件性不稳定概念3.理解强雷暴发生发展有利条件第九章低纬度与高原环流系统1.熟悉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变动与我国天气关系2.掌握南亚高压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区别3.掌握台风结构4.掌握台风发生发展第十章东亚季风环流1.了解季风的概念,了解东亚冬、夏季风环流系统的组成2.了解东亚季风形成的原因第三部分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1.考试目标的能力层次的表述本课程对各考核点的能力要求一般分为三个层次用相关词语描述: 较低要求——了解一般要求——理解、熟悉、会较高要求——掌握、应用一般来说,对概念、原理、理论知识等,可用“了解”、“理解”、“掌握”等词表述;对应用方面,可用“会”、“应用”、“掌握”等词。

天气学原理和方法(1-5)

天气学原理和方法(1-5)
2.地心引力
① 定义:地球对单位质量的空气块所施加的万有引力
② 表达式(1.2)
K:万有引力常量
M:地球质量
a:到地心的距离
③ 推导:
图1.1.3 地心引力受力分析图
④ 讨论:
大小: 不变,常数
方向: 指向地球心
3.惯性离心力
① 定义:观测者站在旋转地球外观测单位质量空气块所受到一个向心力的作用,但站在转动地球上( 观测它的运动,发现它是静止的,这必然引入一个与向心力大小相同,方向相反的力,此力称为惯性离心力。
2.日常中,等压线等高线近似为流线,不能当作轨迹线
第六节热成风
一.定义
定义
a.上下两层地转风的矢量差,称为这两层之间的热成风
b.地转风随高度的变化,称为热成风
图1.8 热成风
二.表达式
表达式
向量形式
分量形式为:
三.推导
根据定义
厚度公式代入得:
(1.96)
四.讨论
1. 适用围:中高纬度、大尺度系统、北半球
2. 大小:
a. 与纬度成反比,与等厚度线的疏密成正比
b. 与纬度、等压面差距、温度有关
3. 方向
热成风沿气层的等厚度线吹,背风而立,厚度高的在右
五.实用意义
1. 条件:大尺度、中高纬度、北半球
2. 如果地转风随高度逆转,则气层间有冷平流;如果地转风随高度 顺转,则气层间有暖平流。
实际风随高度逆转,则气层温度降低;实际风随高度顺转,则气层温度升高
在中高纬度多采用斜压大气
在低纬度多采用正压大气
第七节地转偏差
一.地转偏差的定义
实际风与地转风的矢量差称为地转偏差
图1.10 地转偏差
很小,但很重要:

《天气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天气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天气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天气学原理英文名称:Principle of Synoptic Meteorology学分:4 总学时:57 理论学时:46 实验(上机)学时:11适用专业:大气科学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天气学原理是研究不同尺度的天气系统和天气现象发生发展及其变化的基本规律,并利用这些规律来预测未来天气的科学。

该课程是大气科学专业本科生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和主干课之一,属于专业核心课程。

该课程侧重理论教学,主要介绍天气学的经典理论:大气运动的基本特征、锋面理论、气旋与反气旋、大气环流概况、天气系统和天气形势的天气学预报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天气学预报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

二、教学基本要求通过学习“天气学原理”课程,学生应掌握天气学预报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掌握天气系统多维结构的建立,以及天气学理论和具体天气过程、天气系统的相互融合,掌握天气学预报的基本分析方法,具有推导基本方程和公式的能力,初步做到利用天气学原理的知识解释和分析基本天气事实,并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今后的业务与科研工作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第1章大气运动的基本特征1、教学内容1.1旋转坐标系运动方程及作用力分析熟练掌握大气运动各作用力含义、表达式及理解它的物理意义。

1.2控制大气运动的基本定律理解个别变化、局地变化、平流变化含义,熟练掌握质量散度(质量通量散度)含义、表达式及其物理意义。

1.3大气尺度系统的控制方程理解尺度分析含义、掌握在自由大气中大尺度系统运动,可以作为准地转、准静力处理,理解热力学能量方程中引起固定点温度变化的因子。

1.4“P”系统中的基本方程组掌握P坐标系的优越性,掌握位势、位势高度、位势米、几何米概念,理解等高面上水平气压梯度力可以用等压面上位势梯度或等压面坡度表示。

1.5风场和气压场的关系熟练掌握地转风、梯度风、热成风、地转偏差含义、表达式及有关讨论,并会应用。

天气预报理论摘要分解

天气预报理论摘要分解

天气学第一章大气运动的基本特征:1.4风场和气压场的关系一、地转风:二、梯度风:四、地转风随高度的变化——热成风:五、地转偏差:第十章东亚季风环流:10.1 东亚季风环流系统10.3 东亚季风与低频振荡我国各季环流概况和主要天气过程:第一部分:冬季寒潮等(反气旋)秋季:高空副高,地面冷高,秋高气爽。

副高增强并稳定控制,秋老虎天气。

华西秋雨。

冬季:东亚大槽140°E附近,青藏高原北部脊90°E附近,我国上空基本气流是西北风。

地面蒙古冷高压(中心贝加尔湖附近),我国北部盛行西北偏北气流。

长江以南为东北偏北气流,冬季风十分稳定。

只有在高空有较大的低槽东移而地面气旋发展时蒙古冷高压才短时间内受到破坏,但是这种高空槽和地面气旋往往又诱导一次新的强冷高压入侵东亚地区,造成一次强冷空气或寒潮天气过程。

另外,诱导强冷空气向南爆发的高空槽在东移动过程中加强为大槽取代衰老的东亚大槽,于是东亚大槽经历了一次新陈代谢。

当这种过程结束后冬季风又会相对稳定一段时间,整个冬季基本上就是这样一次次冷空气活动不断重复的过程。

同时,南支槽输送暖湿气流,形成华南昆明准静止锋。

以过程降温与温度负距平相结合来划定冷空气活动强度。

过程降温≥10°C,温度负距平绝对值≥5°C,寒潮;过程降温8-9°C,温度负距平绝对值4°C,强冷空气;过程降温5-7°C,温度负距平绝对值≤3°C,一般冷空气;第四章大气环流:4.5 西风带大型扰动二、西风带长波长波槽前对应着大范围的辐合上升运动和云雨天气区,槽后脊前对应着大范围辐散下沉运动和晴朗天气区。

4.3极地环流概况四、极地环流的异常寒潮三、阻塞高压与切断低压阻塞高压的建立、崩溃、后退常常伴随着一次大范围的环流形势的强烈转变(即寒潮)。

它的长久维持会使大范围地区的天气反常(如梅雨)。

四、切断低压东北冷涡西部常有冷空气不断补充南下,在地面图上常表现为一条条副冷锋向南移动,有利于冷涡的西、西南、南至东南部发生雷阵雨天气,而且类似的天气可以连续几天地重复出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g g R
第二节控制大气运动的基本定律
大气运动受到动量守恒、质量守恒、能量 守恒定律的控制
由上节分析可得旋转坐标系中大气 运动方程为
dV 1 p 2 V g F dt
向量形式的运动方程展开成分量形式, 可以在球坐标和局地直角坐标中进行。 球坐标系中的运动方程分量形式能够描 述从近地面层附近到全球大气环流的各 种各样的运动,它不仅含有旋转坐标系 中的各个作用力,还含有地球曲率对相 对运动加速度的影响,但形式复杂。在 天气学中除个别问题外,一般采用局地 直角坐标系的分量方程
影响大气运动的作用力为: 真实力:气压梯度力、 地心引力、摩擦力 虚拟力:惯性离心力、地转偏向力
气压梯度力:作用于单位质量气块上的净压 力,由于气压分布不均匀而产生 性质:大小与气压梯度成正比,与空气密度 成反比,方向指向气压梯度方向,即由高 压指向低压
1 G p

气压梯度是由于气压分布不均匀而产生的,而气压 分布不均匀反映在天气图上就是等压线的分布有疏 有密,这种等压线的疏密程度表示了单位距离内气 压差的大小,等压线愈密集,表示气压梯度愈大。
惯性离心力:在旋转坐标系中物 体受到向心力的作用却静止。违 反牛顿运动定律,从而引入此力 以平衡向心力,使牛顿运动定律 成立。惯性离心力在纬圈平面内, 与向心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 C R
地转偏向力:由于坐标系的旋 转导致物体没有受力却出现加 速度,违反牛顿运动定律,从 而引入,以使牛顿运动定律在 旋转参考系中成立
第一章 大气运动的基本特征 第一节 影响大气运动的作用力
一、基本知识 •大气分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 层、暖层和散逸层
大气分为五 层,自下而 上依次是: 对流层、平 流层、中间 层、暖层和 散逸层
•气压及其单位 在任何表面上,由于大气的重量所 产生的压力,也就是单位面积上所受 到的力,叫做大气压。其数值等于从 单位底面积向上,一直延伸到大气上 界的垂直气柱的总重量。气压是重要 的气象要素之一。 单位为:毫巴或百帕 1mb=1hPa=100Pa
u v w 0 t x y z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V ) 0 t
质量散度:单位体积内流体的净流出量
( V )
>0 净流出
<0 净流入
( V ) t
表示固定在空间的单位体积内流体 的净流出量等于该单位体积内流体 质量的减少
此关系对任何 矢量均成立
d a r dr r dt dt Va V Ve V r
绝对速度 相对速度 牵连速度
绝对速度和相对速度
绝对加速度和相对加速度
d aVa d ( )Va dt dt d aVa dV 2 V ( r ) dt dt
绝对加速度 相对加速度
地转偏向 加速度
向心加速度
全导数和局地导数之间的关系
dT T T T T u v w dt t x y z T dT T V T w t dt z
局地 变化
个别 变化
平流 变化
对流变化
二、影响大气运动的作用力
dV d aVa 2 V ( r ) dt dt dV 2 Fi 2 V R dt i
连续方程也可变形为
u v w u v w ( ) 0 t x y z x y z d V 0 dt
局地直角坐标系中的分量方程
du 1 p 2(v sin w cos ) Fx dt x dv 1 p 2u sin Fy dt y dw 1 p 2u cos g Fz dt z
连续方程:表示大气质量守恒 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两地之间存在气压梯度的话,气压梯度就会 把两地间的空气从气压高的一边推向气压低 的一边,于是空气流动起来,风产生了
地心引力:指向地心真实存在 的力
GM r g0 2 ( ) a r
摩擦力:指大气因具有粘性,当 有相对运动时所受到的一种粘性 力。指向速度的反方向
2 2 2 u v w F ( 2 i 2 j 2 k) z z z
天 气 学
引言
一、天气学研究的对象 天气学是研究不同尺度的天气系统 和天气现象发生发展及其变化的基本规 律,并利用这些规律来预测未来天气的 科学。而利用天气学的基本原理,提高 预报的准确率,研究并发展天气预报方 法,是天气学的最终目的。
• 二、天气学的发展
• 单站预报方法阶段 • 地面天气图阶段 • 单站与天气图预报结合阶段 • 高空天气图的引入与波动理论的建立阶段 • 开展数值天气预报的研究和应用阶段 • 数值预报与卫星、雷达等先进探测技术结合 应用阶段
某地的气压值, 等于该地单位面 积上大气柱的重 量。高度愈高, 压在其上的空气 柱愈短,气压也 就愈低。因此, 气压总是随着高 度的增加而降低
气压随高度变化示意图
几种常见的气压场形式
槽、槽线
脊、脊线
两种参考系中的时间全导数
d a A dA A dt dt
d a A dA A dt dt
A 2 V
地转偏向力的特点:
地转偏向力 A 与 相垂直,在纬圈平
面内
V 地转偏向力 A 与风速 垂直,只改变
气块的运动方向,不改变其速度大小
在北半球, A 在水平速度的右侧,在南 半球 A 在水平速度的左侧
旋转坐标系中的重力:单位质量 大气所受到的地心引力与惯性离 心力的合力。重力垂直于水平面, 赤道最小,极地最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