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电子教案 全册
2020年最新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制)六年级上册优秀教案全册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制)六年级上册优秀教案第一单元1《病毒》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病毒》是青岛版(六三制)六年级上册《微小的生物》单元的第一课。
本节课通过对病毒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为线索,探究病毒的病毒性疾病的症状、传染途径、预防措施。
引导学生认识病毒的两面性,将病毒与人类日常生活之间建立联系,同时进一步宣传病毒的知识,将探究活动延伸至课外,将课堂探究继续进行下去。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活动准备以抗击“非典”的场景图为背景,提出了两个活动准备指向,使学生的准备活动具有一定针对性,为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及交流做好铺垫。
第二部分活动过程,活动一:“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有哪些?如何预防?”教材呈现了四幅图和一个调查记录表,旨在提示学生整理的内容可以不限于教科书上给出的几种病毒性传染病,学生可以根据自己调查研究的情况对常见的病毒性疾病的症状、传染途径、预防措施等进行全面整理。
活动二:“病毒是一类什么样的生物?”课本展示了一幅学生讨论交流图,旨在提示学生交流搜集到的资料,认识病毒的特征及两面性。
拓展活动安排了“查阅资料,了解人类与病毒的抗争史”和“组织一次以预防病毒性传染病为主题的宣传活动”两个课后活动指向,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动手画、动手剪贴等活动,提高研究病毒的兴趣,加深对病毒的认识,也可提高整理信息资料的能力。
同时进一步宣传病毒的知识,将探究活动延伸至课外,将课堂探究继续进行下去。
本课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学生通过交流讨论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再通过认识病毒的特征及两面性,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通过思维导航明确学生探究的方向,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的思考,体现探究的进阶性。
【学生分析】六年级的学生的已经具备搜集、分析资料的能力。
因此,教师在课前布置学生先思考要了解细菌哪些方面的信息,然后确定方向之后再有针对性的进行资料的搜集。
学生对病毒引起的一些疾病是比较熟悉的,但对病毒的形态结构,生命特征等内容是比较陌生的。
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姓名:付信刚全册备课一、教材特点:1、以小学生生活经验的发展为主线,以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为辅线进行构建,使整套教科书形成综合化、立体化和序列化的结构体系。
2、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结构模块化,过程活动化,更具整体性、结构性和探究性。
3、目标弹性化,内容综合化,评价多元化。
4、以学生的自主体验学习为手段,落实“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的基本理念,力求使教科书成为“学材”。
5、突出以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
6、背景和空间广阔,教科书更具开放性和发展性。
7、科学、技术与社会有机结合,教科书更具人文性。
二、教学内容:本册教材以主题单元的形式编排了“微小的生物”、“物质的变化”、“物体的运动”、“太阳、地球和月亮”、“生物与环境”、“研究与实践”六个单元。
每个单元围绕主题安排了4~6 课文,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以生物的外部表象及内部结构、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和不生成新物质的变化、物体的运动状态和运动方式、生物与环境及其适应性等为主要内容展开科学探究活动,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
促使学生在“事物宏观的外部表象与微观的内部特征”之间建立联系,进行以“逻辑推理”为主的思维技能训练。
三排第一单元微小生物第一课病毒一、学习目标:1. 通过学生对病毒资料的搜集学习活动,使学生学会查阅、整理从各种途径获得的科学资料;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与交流研究结果。
2. 通过学生学习活动,使学生愿意合作交流,愿意参与和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讨论与活动,尊重他人意见,能积极地参与评议,敢于提出不同见解,知道对别人提出的问题进行质疑也认识科学探究的一部分。
3. 通过学生学习活动,使学生知道病毒是一类特殊的生物,了解有关病毒传染性传染病的防治措施。
二、学习重点:学生认识搜集整理资料认识病毒病了解病毒传染性疾病的防治措施的学习活动。
三、学习难点:学生知道病毒是一类特殊的生物的认识学习活动,并在学习中对评议的理解。
【青岛版】2019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优质教案】
【青岛版】2019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微小生物第一课病毒第二课细菌第三课馒头发霉了第四课食用菌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第五课蜡烛的变化第六课食盐和水泥第七课铁生锈(两课时)第八课牛奶的变化(两课时)第三单元物体的运动第九课静止和运动第十课时距离和时间第十一课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第十二课物体的运动方式第十三课动物的运动第四单元太阳、地球和月亮第十四课白天和黑夜第十五课昼夜与生物第十六课四季更替第十七课弯弯的月亮第十八课日食和月食第十九课登上月球第五单元生物与环境第二十课蚯蚓找家第二十一课变色龙第二十二课时植物向哪里长(两课时)第二十三课时密切联系的生物界第二十四课时珍稀动植物第二十五课生物的启示第一单元微小生物第一课病毒一、学习目标:1.通过学生对病毒资料的搜集学习活动,使学生学会查阅、整理从各种途径获得的科学资料;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与交流研究结果。
2.通过学生学习活动,使学生愿意合作交流,愿意参与和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讨论与活动,尊重他人意见,能积极地参与评议,敢于提出不同见解,知道对别人提出的问题进行质疑也认识科学探究的一部分。
3.通过学生学习活动,使学生知道病毒是一类特殊的生物,了解有关病毒传染性传染病的防治措施。
二、学习重点:学生认识搜集整理资料认识病毒病了解病毒传染性疾病的防治措施的学习活动。
三、学习难点:学生知道病毒是一类特殊的生物的认识学习活动,并在学习中对评议的理解。
四、学习准备:学生准备:小组合作学习材料:课前搜集病毒相关的知识图片资料、调查、了解由病毒感染的引起的疾病及其预防措施资料、科学记录表。
教师准备:病毒相关的知识图片资料(如形态结构、生命活动特点、繁殖特点等)、由病毒感染的引起的疾病及其预防措施资料。
五、学习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及二次修改一、导入新课:教师与学生谈话交流,通过自己身边关于服用糖丸、是否患过水痘、腮腺炎等类似的病毒传染的疾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本课学习活动。
青岛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微小生物第一课病毒第二课细菌第三课馒头发霉了第四课食用菌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第五课蜡烛的变化第六课食盐和水泥第七课铁生锈(两课时)第八课牛奶的变化(两课时)第三单元物体的运动第九课静止和运动第十课时距离和时间第十一课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第十二课物体的运动方式第十三课动物的运动第四单元太阳、地球和月亮第十四课白天和黑夜第十五课昼夜与生物第十六课四季更替第十七课弯弯的月亮第十八课日食和月食第十九课登上月球第五单元生物与环境第二十课蚯蚓找家第二十一课变色龙第二十二课时植物向哪里长(两课时)第二十三课时密切联系的生物界第二十四课时珍稀动植物第二十五课生物的启示第一单元微小生物第一课病毒一、学习目标:1.通过学生对病毒资料的搜集学习活动,使学生学会查阅、整理从各种途径获得的科学资料;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与交流研究结果。
2.通过学生学习活动,使学生愿意合作交流,愿意参与和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讨论与活动,尊重他人意见,能积极地参与评议,敢于提出不同见解,知道对别人提出的问题进行质疑也认识科学探究的一部分。
3.通过学生学习活动,使学生知道病毒是一类特殊的生物,了解有关病毒传染性传染病的防治措施。
二、学习重点:学生认识搜集整理资料认识病毒病了解病毒传染性疾病的防治措施的学习活动。
三、学习难点:学生知道病毒是一类特殊的生物的认识学习活动,并在学习中对评议的理解。
四、学习准备:学生准备:小组合作学习材料:课前搜集病毒相关的知识图片资料、调查、了解由病毒感染的引起的疾病及其预防措施资料、科学记录表。
教师准备:病毒相关的知识图片资料(如形态结构、生命活动特点、繁殖特点等)、由病毒感染的引起的疾病及其预防措施资料。
五、学习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及二次修改一、导入新课:教师与学生谈话交流,通过自己身边关于服用糖丸、是否患过水痘、腮腺炎等类似的病毒传染的疾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本课学习活动。
二、学习新课:1.教师指导学生认识由病毒引起的疾病以及预防措施。
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微小生物第一课病毒第二课细菌第三课馒头发霉了第四课食用菌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第五课蜡烛的变化第六课食盐和水泥第七课铁生锈(两课时)第八课牛奶的变化(两课时)第三单元物体的运动第九课静止和运动第十课时距离和时间第十一课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第十二课物体的运动方式第十三课动物的运动第四单元太阳、地球和月亮第十四课白天和黑夜第十五课昼夜与生物第十六课四季更替第十七课弯弯的月亮第十八课日食和月食第十九课登上月球第五单元生物与环境第二十课蚯蚓找家第二十一课变色龙第二十二课时植物向哪里长(两课时)第二十三课时密切联系的生物界第二十四课时珍稀动植物第二十五课生物的启示第一单元微小生物第一课病毒一、学习目标:1.通过学生对病毒资料的搜集学习活动,使学生学会查阅、整理从各种途径获得的科学资料;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与交流研究结果。
2.通过学生学习活动,使学生愿意合作交流,愿意参与和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讨论与活动,尊重他人意见,能积极地参与评议,敢于提出不同见解,知道对别人提出的问题进行质疑也认识科学探究的一部分。
3.通过学生学习活动,使学生知道病毒是一类特殊的生物,了解有关病毒传染性传染病的防治措施。
二、学习重点:学生认识搜集整理资料认识病毒病了解病毒传染性疾病的防治措施的学习活动。
三、学习难点:学生知道病毒是一类特殊的生物的认识学习活动,并在学习中对评议的理解。
四、学习准备:学生准备:小组合作学习材料:课前搜集病毒相关的知识图片资料、调查、了解由病毒感染的引起的疾病及其预防措施资料、科学记录表。
教师准备:病毒相关的知识图片资料(如形态结构、生命活动特点、繁殖特点等)、由病毒感染的引起的疾病及其预防措施资料。
五、学习过程:六、学习小结:第二课细菌一、学习目标:1.通过学生对有关细菌资料的搜集整理学习活动,提高学生整理资料和辩证地分析事物能力,并会会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对事物进行描述。
2.通过学生学习活动,使学生愿意合作交流,能主动交流自己的资料和观点,关心生活中的科学,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改变。
【最新】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60页精品】
第一单元微小生物第一课病毒一、学习目标:1.通过学生对病毒资料的搜集学习活动,使学生学会查阅、整理从各种途径获得的科学资料;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与交流研究结果。
2.通过学生学习活动,使学生愿意合作交流,愿意参与和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讨论与活动,尊重他人意见,能积极地参与评议,敢于提出不同见解,知道对别人提出的问题进行质疑也认识科学探究的一部分。
3.通过学生学习活动,使学生知道病毒是一类特殊的生物,了解有关病毒传染性传染病的防治措施。
二、学习重点:学生认识搜集整理资料认识病毒病了解病毒传染性疾病的防治措施的学习活动。
三、学习难点:学生知道病毒是一类特殊的生物的认识学习活动,并在学习中对评议的理解。
四、学习准备:学生准备:小组合作学习材料:课前搜集病毒相关的知识图片资料、调查、了解由病毒感染的引起的疾病及其预防措施资料、科学记录表。
教师准备:病毒相关的知识图片资料(如形态结构、生命活动特点、繁殖特点等)、由病毒感染的引起的疾病及其预防措施资料。
五、学习过程:第二课细菌一、学习目标:1.通过学生对有关细菌资料的搜集整理学习活动,提高学生整理资料和辩证地分析事物能力,并会会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对事物进行描述。
2.通过学生学习活动,使学生愿意合作交流,能主动交流自己的资料和观点,关心生活中的科学,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改变。
3.通过学生学习活动,使学生了解细菌的主要特点,正确认识细菌与人类的关系。
二、学习重点:学生认识细菌以及细菌与人类的关系的学习活动。
三、学习难点:学生对细菌的学习活动中资料的整理、完善学习方法的学习活动。
四、学习准备:学生准备:小组合作学习材料:相关细菌知识的图片文字等资料、科学记录表、橡皮泥。
教师准备:学生分组实验材料:显微镜、三种形态细菌玻片标本、相关细菌知识的图片文字等资料。
五、学习过程:六、学习小结:第三课馒头发霉了一、学习目标:1.通过学生学习活动,指导学生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设计对比实验探究食品、衣服等物品发生霉变的条件;并能对实验现象作出详细地记录和分析;愿意合作学习,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上全册教案.doc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1 蜡烛的变化教学目标1、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探究物质的变化,并做实验记录;能尝试用归纳的方法对观察到的现象作合理的解释;能进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
2、愿意使用与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3、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变成新的物质: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能从蜡烛一些变化现象中,发现两种变化的主要特点。
难点:寻找证据判断物质变化,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类。
课时1教学准备蜡烛、火柴、镊子、白糖、橡皮泥、纸、面粉等活动过程单元教学的导入。
讲述:从这一单元开始,我们将学习物质变化的有关知识,谈话:你们能举出物质在变化的例子吗?学生可能举出动植物生长变化的例子,人的长高长胖的例子,水的三态变化的例子等等。
讲述:这一单元我们将学习没有生命的物质会发生哪些变化?今天我们以蜡烛为例,研究它在加热和燃烧时,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首先引导学生预测。
谈话:蜡烛在加热和燃烧时,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待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后,教师带领学生实验验证。
第一个实验:把蜡块放在铁片上加热,观察变化;离开火焰冷却,观察又有什么变化。
由于学生已往见到过这样的现象,因此实验不必花太多的时间,主要是引导学生用恰当的语言描述。
如蜡烛加热时,由固体(蜡块)变成能流动的液体(蜡油),停止加热,冷却后,流动的液体又慢慢地变成了有一定形状的固体。
第二个实验:燃烧蜡烛,观察所发生的变化。
这个实验既是本课的重点,又是本课的难点,教师应带领学生分步操作,搞清蜡烛燃烧后变成了水和二氧化碳。
五年级上学期在学习《呼吸和循环》单元时,学生已知道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可以用澄清的石灰水鉴别。
这个实验,教师要提醒学生仔细观察干燥的烧杯、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烧杯底部的一些现象,并用恰当的语言表达。
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实验记录归纳:蜡烛被加热时,仅仅是外形和状态的变化,没有变成新物质;蜡烛燃烧时,不但外形和状态发生了变化,而且变成了一些新的物质。
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1微小生物第一单元病毒第一课细菌第二课馒头发霉了第三课食用菌第四课物质的变化第二单元蜡烛的变化第五课食盐和水泥第六课铁生锈(两课时)第七课牛奶的变化(两课时)第八课物体的运动第三单元静止和运动第九课距离和时间第十课时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第十一课物体的运动方式第十二课动物的运动第十三课太阳、地球和月亮第四单元白天和黑夜第十四课昼夜与生物第十五课四季更替第十六课弯弯的月亮第十七课日食和月食第十八课登上月球第十九课生物与环境第五单元蚯蚓找家第二十课变色龙第二十一课植物向哪里长(两课时)第二十二课时密切联系的生物界第二十三课时珍稀动植物第二十四课时生物的启示第二十五课第一单元微小生物第一课病毒一、学习目标:1.通过学生对病毒资料的搜集学习活动,使学生学会查阅、整理从各种途径获得的科学资料;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与交流研究结果。
通过学生学习活动,使学生愿意合作交流,愿意参与和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讨论与活2.2动,尊重他人意见,能积极地参与评议,敢于提出不同见解,知道对别人提出的问题进行质疑也认识科学探究的一部分。
3.通过学生学习活动,使学生知道病毒是一类特殊的生物,了解有关病毒传染性传染病的防治措施。
二、学习重点:学生认识搜集整理资料认识病毒病了解病毒传染性疾病的防治措施的学习活动。
三、学习难点:学生知道病毒是一类特殊的生物的认识学习活动,并在学习中对评议的理解。
四、学习准备:学生准备:小组合作学习材料:课前搜集病毒相关的知识图片资料、调查、了解由病毒感染的引起的疾病及其预防措施资料、科学记录表。
教师准备:病毒相关的知识图片资料(如形态结构、生命活动特点、繁殖特点等)、由病毒感染的引起的疾病及其预防措施资料。
五、学习过程:34六、学习小结:第二课细菌一、学习目标:1.通过学生对有关细菌资料的搜集整理学习活动,提高学生整理资料和辩证地分析事物能力,并会会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对事物进行描述。
2.通过学生学习活动,使学生愿意合作交流,能主动交流自己的资料和观点,关心生活中的科学,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改变。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姓名:全册备课一、教材特点:1、以小学生生活经验的发展为主线,以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为辅线进行构建,使整套教科书形成综合化、立体化和序列化的结构体系。
2、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结构模块化,过程活动化,更具整体性、结构性和探究性。
3、目标弹性化,内容综合化,评价多元化。
4、以学生的自主体验学习为手段,落实“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的基本理念,力求使教科书成为“学材”。
5、突出以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
6、背景和空间广阔,教科书更具开放性和发展性。
7、科学、技术与社会有机结合,教科书更具人文性。
二、教学内容:本册教材以主题单元的形式编排了“微小的生物”、“物质的变化”、“物体的运动”、“太阳、地球和月亮”、“生物与环境”、“研究与实践”六个单元。
每个单元围绕主题安排了4~6课文,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以生物的外部表象及内部结构、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和不生成新物质的变化、物体的运动状态和运动方式、生物与环境及其适应性等为主要内容展开科学探究活动,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
促使学生在“事物宏观的外部表象与微观的内部特征”之间建立联系,进行以“逻辑推理”为主的思维技能训练。
三、各单元课时安排单元课题课时备注第一单元微小的生物病毒 1 细菌 1 馒头发霉 1 食用菌 1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蜡烛的变化 1 食盐和水泥 1 铁生锈 1 牛奶的变化 1第三单元物体的运动静止和运动 1距离和时间 1 改变物体运动状态 1 物体运动方式 1 动物运动 1第四单元太阳、地球和月亮白天和黑夜 1 昼夜与生物 1 四季更替 1 玩玩的月亮 1 日食和月食 1 登上月球 1第五单元生物与环境蚯蚓找家 1变色龙 1 植物向哪里生长 2 密切联系的生物界 1 珍惜动植物 1生物的启示 1研究与实践儿童常见疾病调查 1观察月相 1当地生物群落研究 1期末考试第一单元微小生物第一课病毒一、学习目标:1.通过学生对病毒资料的搜集学习活动,使学生学会查阅、整理从各种途径获得的科学资料;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与交流研究结果。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全册)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1 蜡烛的变化教学目标1、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探究物质的变化,并做实验记录;能尝试用归纳的方法对观察到的现象作合理的解释;能进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
2、愿意使用与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3、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变成新的物质: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能从蜡烛一些变化现象中,发现两种变化的主要特点。
难点:寻找证据判断物质变化,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类。
课时1教学准备蜡烛、火柴、镊子、白糖、橡皮泥、纸、面粉等活动过程单元教学的导入。
讲述:从这一单元开始,我们将学习物质变化的有关知识,谈话:你们能举出物质在变化的例子吗?学生可能举出动植物生长变化的例子,人的长高长胖的例子,水的三态变化的例子等等。
讲述:这一单元我们将学习没有生命的物质会发生哪些变化?今天我们以蜡烛为例,研究它在加热和燃烧时,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首先引导学生预测。
谈话:蜡烛在加热和燃烧时,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待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后,教师带领学生实验验证。
第一个实验:把蜡块放在铁片上加热,观察变化;离开火焰冷却,观察又有什么变化。
由于学生已往见到过这样的现象,因此实验不必花太多的时间,主要是引导学生用恰当的语言描述。
如蜡烛加热时,由固体(蜡块)变成能流动的液体(蜡油),停止加热,冷却后,流动的液体又慢慢地变成了有一定形状的固体。
第二个实验:燃烧蜡烛,观察所发生的变化。
这个实验既是本课的重点,又是本课的难点,教师应带领学生分步操作,搞清蜡烛燃烧后变成了水和二氧化碳。
五年级上学期在学习《呼吸和循环》单元时,学生已知道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可以用澄清的石灰水鉴别。
这个实验,教师要提醒学生仔细观察干燥的烧杯、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烧杯底部的一些现象,并用恰当的语言表达。
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实验记录归纳:蜡烛被加热时,仅仅是外形和状态的变化,没有变成新物质;蜡烛燃烧时,不但外形和状态发生了变化,而且变成了一些新的物质。
【最新】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87页精品】
全册备课一、教材特点;1、以小学生生活经验的发展为主线,以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为辅线进行构建,使整套教科书形成综合化、立体化和序列化的结构体系。
2、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结构模块化,过程活动化,更具整体性、结构性和探究性。
3、目标弹性化,内容综合化,评价多元化。
4、以学生的自主体验学习为手段,落实“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的基本理念,力求使教科书成为“学材”。
5、突出以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
6、背景和空间广阔,教科书更具开放性和发展性。
7、科学、技术与社会有机结合,教科书更具人文性。
二、教学内容:本册教材以主题单元的形式编排了“微小的生物”、“物质的变化”、“物体的运动”、“太阳、地球和月亮”、“生物与环境”、“研究与实践”六个单元。
每个单元围绕主题安排了4~6课文,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以生物的外部表象及内部结构、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和不生成新物质的变化、物体的运动状态和运动方式、生物与环境及其适应性等为主要内容展开科学探究活动,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
促使学生在“事物宏观的外部表象与微观的内部特征”之间建立联系,进行以“逻辑推理”为主的思维技能训练。
内容结构框图↓ ↓ ↓ ↓ ↓ ↓↓ ↓↓↑ ↓↑↓↑↘、三、各单元课时安排第一单元微小的生物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认识了常见的动植物及其共同特征的基础上编写的,包括《病毒》、《细菌》、《馒头发霉了》和《食用菌》四篇课文。
本单元课与课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前三节课是并列关系,每一节课都探究一类生物体。
《病毒》着重通过搜集和整理有关病毒的资料使学生认识病毒,了解病毒对人类的影响;《细菌》借助显微镜的观察认识细菌,了解细菌与人类的关系;《馒头发霉了》通过对物质发霉条件的探究认识真菌,了解真菌与人类生活的联系。
结合以前的学习,学生认识到多彩的生命世界由五大类组成,分别是动物、植物、病毒、细菌、真菌。
在前三课学习的基础上,《食用菌》着重对所学知识进行拓展和应用,帮助学生识别真菌中的食用菌,以拓展他们的视野。
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1)第一课病毒教学内容:青岛版p2~p4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提出与病毒相关的问题;2、会查阅与病毒相关的书刊和其信息源3、能制作有关病毒的剪贴报.4.能够以多种形式表达和交流研究方法和成果。
科学知识:1、知道一些由病毒感染的病的种类\\主要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2、了解病毒是一类什么样的生物.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关于学生准备的信息:了解有关病毒的有关知识。
四、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1.老师:你对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了解多少?如何预防?2.学生交换他们收集的信息。
(2)猜想与假设1、流感的症状有哪些?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如何预防?2.学生讨论,指名回答。
(三)、制定方案1.教师讲解.(四)、展示交流2.狂犬病的症状是什么?传播的主要途径是什么?如何预防?3.小儿麻痹症的症状是什么?传播的主要途径是什么?如何预防?4.麻疹的症状是什么?传播的主要途径是什么?如何预防?(5)展示与交流5.病毒是一类什么样的生物?6.学生讨论后,教师讲解.(六)、拓展延伸(网上学习)1.老师:关于病毒你还知道什么?请回到网上独立学习。
2.学生交流学习成果和经验。
3.课后作业:(1)回去查资料,了解人类与病毒的抗争史.(2)用作文、图片或小报的形式谈论你的学习经历和收获。
第一单元第二课时(2)第二课细菌教学内容:青岛p5~p6教学理念:细菌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关系十分密切,在教学中用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来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师生互动中求得共同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主要采取以下方式:1.观察促进思考,总结细菌的形态结构。
2、设疑促理解,探究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
3、以知识促应用,了解细菌对自然界和人类的意义。
教学目的:1.了解细菌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特征。
2.让学生了解细菌对自然的重要性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重点:细菌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特点;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2021年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电子教案全册
一、学情分析:
通过过去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探究能力,她们对周边世界产生了强烈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局限性之处:上学期由于活动材料限制因素,有一某些教学内容只是匆忙走过场,有些探究活动甚至主线就没有开展,导致学生知识面受到限制,影响了学生科学素养形成。尚有,学生在活动时候经常耗时低效,不能较好地运用宝贵课堂时间。有学生体现欲望差,应特别注意培养,形成良好氛围。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以主题研究形式编排了《微小生物》、《物质变化》、《物体运动》、《太阳、地球和月亮》、《生物与环境》、《研究与实践》六个单元。以学生生活经验为重要线索,以生物体外部表象及内部构造、物体与物体运动等为重要内容展开科学探究活动,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促使学生在“事物宏观外部表象与微观内部特性”之间建立联系,进行以“逻辑推理”为主思维技能训练。
借助学生不断丰富间接“生活经验”,切入到科学探究活动之中。《微小生物》单元引导学生从耳熟能详病毒、细菌和真菌开始,结识某些微生物,从微观处揭示生命世界奥秘,感受生命世界多姿多彩。将馒头发霉、食品变质等自然现象与微生物生命繁殖活动结合起来,理解自然事物变化是互相联系。《物质变化》单元在学生理解常用物体基本性质基本上,对物质多样变化进行观测、实验,用辨证和联系观点看待物质变化。《物体运动》物质运动,通过对运动与静止现象观测、探究、收集整顿信息等活动,理解静止与运动相对性道理,《太阳、地球和月亮》结识白天黑夜产生因素,四级更替日食和月食产生让你产生对宇宙好奇心,产生探究问题意识,《生物与环境》环境可以变化生物,生物与环境密不可分,从而保护环境。培养学生观测与测量、采集与分析数据能力。尝试用学到科学知识与技能去分析、解决生活中问题,使科学教诲与人文教诲有机地结合起来。
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上册 全册教案
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一、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认识了常见的动植物及其共同特征的基础上编写的;包括《病毒》、《细菌》、《馒头发霉了》和《食用菌》四篇课文。
本单元课与课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前三节课是并列关系;每一节课都探究一类生物体。
《病毒》着重通过搜集和整理有关病毒的资料使学生认识病毒;了解病毒对人类的影响;《细菌》借助显微镜的观察认识细菌;了解细菌与人类的关系;《馒头发霉了》通过对物质发霉条件的探究认识真菌;了解真菌与人类生活的联系。
结合以前的学习;学生认识到多彩的生命世界由五大类组成;分别是动物、植物、病毒、细菌、真菌。
在前三课学习的基础上;《食用菌》着重对所学知识进行拓展和应用;帮助学生识别真菌中的食用菌;以拓展他们的视野。
二、教学目标:(一)科学知识1、认识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大多是单细胞的生物。
2、知道微生物分布广泛;种类繁多。
3、知道霉菌是一种真菌。
4、知道真菌是不属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物的一种生物。
5、知道食物和物品发霉的原因。
6、理解防止食物、物品发霉的方法。
7、认识细菌的主要特点和对人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8、知道病毒也是微生物中的一类。
9、知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
(二)过程与方法1、会通过显微镜观察水滴里的微生物。
2、能够认真细致观察并描述水滴里的微生物。
3、能够用图表现自己观察到的水滴里的几种常见微生物。
4、能够通过显微镜自己研究牙缝里的微生物。
5、会通过显微镜观察物体上的霉。
6、能够设计控制量的探究性实验;研究物体发霉的条件。
7、能够用图和文字表达显微镜下霉菌的特点。
8、能够调查生活中的食用菌种类。
9、能够通过收集资料;与同学交流研讨等方式了解细菌、病毒的有关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意识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
2、体验到探索生命奥秘的快乐与重要意义。
3、体验到人类对霉菌的研究和利用。
4、在探究活动中体验与人合作与交流的乐趣。
5、意识到要关注与科学和人类有关的社会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通过过去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
不足之处:上学期由于活动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学内容只是匆忙的走过场,有些探究活动甚至根本就没有开展,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受到限制,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
还有,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
有的学生表现欲望差,应特别注意培养,形成良好的氛围。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科书以主题研究的形式编排了《微小的生物》、《物质的变化》、《物体的运动》、《太阳、地球和月亮》、《生物与环境》、《研究与实践》六个单元。
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以生物体的外部表象及内部结构、物体与物体的运动等为主要内容展开科学探究活动,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
促使学生在“事物宏观的外部表象与微观的内部特征”之间建立联系,进行以“逻辑推理”为主的思维技能训练。
借助学生不断丰富的间接“生活经验”,切入到科学探究活动之中。
《微小的生物》单元引导学生从耳熟能详的病毒、细菌和真菌开始,认识一些微生物,从微观处揭示生命世界的奥秘,感受生命世界的多姿多彩。
将馒头发霉、食品变质等自然现象与微生物的生命繁殖活动结合起来,理解自然事物的变化是相互联系的。
《物质的变化》单元在学生了解常见物体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对物质的多样变化进行观察、实验,用辨证和联系的观点看待物质的变化。
《物体的运动》物质的运动,通过对运动与静止现象的观察、探究、搜集整理信息等活动,理解静止与运动相对性的道理,《太阳、地球和月亮》认识白天黑夜产生的原因,四《生级的更替日食和月食的产生让你产生对宇宙的好奇心,产生探究问题的意识,物与环境》环境可以改变生物,生物与环境密不可分,从而保护环境。
培养学生观察与测量、采集与分析数据的能力。
尝试用学到的科学知识与技能去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重点强化了认识事物内部的变化特征和变化的相互联系,既有对事物外部表象的观察,又从微观世界认识事物的内部结构和变化的规律性分析,突出了认识事物的结构和功能,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探究过程中有意识地强化训练。
增强学生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勇气,有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所学到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
(二)知识目标1.了解细菌的主要特点和对人类正反两方面的作用;知道真菌是、既不属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物的一类生物中的一类。
2.知道水能溶解一些物质;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变化,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了解物质的变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
3.观察生活中运动静止相对性的事例,能用简单的图表或图形表示距离和实践的关系,直到物体运动需要的位置、方向和快慢等(三)能力培养1.培养学生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进行表达、评议和讨论。
2.培养学生能对自己的探究活动提出大致的思路或计划。
3引导学生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并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与他人交换意见。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本册教科书的编排从探究对象上看,重点强化了认识事物内部的变化特征和变化的相互联系,既有对事物外部表象的观察,又从微观世界认识事物的内部结构和变化的规律性分析,突出了认识事物的结构和功能,如微生物世界,认识事物的相互联系,如病毒与生命健康、物质的运动等。
探究水平较前几册教科书有明显的提升,加大自主探究的实施力度,加大学生生活经验的整理与提升,进一步强化学生对间接生活经验的回顾与运用。
在探究技能上,突出逻辑推理为主的思维技能训练,设计了大量的强化学生逻辑推理的探究项目,如根据发霉馒头的外部表象,推测产生变化的原因,力求在事物的表面特征与内部变化之间建立联系。
难点:使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和思维方式认识问题。
探究逐步加深,螺旋上升更加明显,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五、基本教学措施:本册教材在纵观全册教材,教师应更加放开手脚,把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有较强求知欲望的话题作为课的主体,通过活动使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从而加深对科学、对科学探究、对科学学习的理解。
解释与模型是六年级集中训练的过程与方法,要结合具体学习内容,在探究过程中有意识地强化解释与模型的训练。
在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据教材特点,让学生查一查、画一画、读一读、说一说、想一想、做一做,多种感官并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
六. 各单元课时安排第一单元:微小的生物 3周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3周第三单元:物体的运动3周第四单元:太阳、地球和月亮3周第五单元:生物与环境3周第一单元教学计划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认识了常见的动植物及其共同特征的基础上编写的,包括《病毒》、《细菌》、《馒头发霉了》和《食用菌》四篇课文。
本单元课与课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前三节课是并列关系,每一节课都探究一类生物体。
《病毒》着重通过搜集和整理有关病毒的资料使学生认识病毒,了解病毒对人类的影响;《细菌》借助显微镜的观察认识细菌,了解细菌与人类的关系;《馒头发霉了》通过对物质发霉条件的探究认识真菌,了解真菌与人类生活的联系。
结合以前的学习,学生认识到多彩的生命世界由五大类组成,分别是动物、植物、病毒、细菌、真菌。
在前三课学习的基础上,《食用菌》着重对所学知识进行拓展和应用,帮助学生识别真菌中的食用菌,以拓展他们的视野。
二、单元教学目标:(一)科学知识1、认识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大多是单细胞的生物。
2、知道微生物分布广泛,种类繁多。
3、知道霉菌是一种真菌。
4、知道真菌是不属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物的一种生物。
5、知道食物和物品发霉的原因。
6、理解防止食物、物品发霉的方法。
7、认识细菌的主要特点和对人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8、知道病毒也是微生物中的一类。
9、知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
(二)过程与方法1、会通过显微镜观察水滴里的微生物。
2、能够认真细致观察并描述水滴里的微生物。
3、能够用图表现自己观察到的水滴里的几种常见微生物。
4、能够通过显微镜自己研究牙缝里的微生物。
5、会通过显微镜观察物体上的霉。
6、能够设计控制量的探究性实验,研究物体发霉的条件。
7、能够用图和文字表达显微镜下霉菌的特点。
8、能够调查生活中的食用菌种类。
9、能够通过收集资料,与同学交流研讨等方式了解细菌、病毒的有关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意识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
2、体验到探索生命奥秘的快乐与重要意义。
3、体验到人类对霉菌的研究和利用。
4、在探究活动中体验与人合作与交流的乐趣。
5、意识到要关注与科学和人类有关的社会问题。
6、意识到科学技术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的好处。
7、愿意与同学合作交流。
三、单元课时分配:1、病毒1课时2、细菌1课时3、馒头发霉了1课时4、食用菌1课时课题病毒课时1课时1、能提出与病毒相关的问题;教学目标2、会查阅与病毒相关的书刊和其信息源教学重难点会用多种形式表达、交流研究的方法和结果教学准备有关病毒的资料教学过程个性化设计(一)、引入1、教师提问:关于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你知道些什么?如何预防呢?2、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
(二)、新授1、流感的症状有哪些?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如何预防?2.学生讨论,指名回答.3.教师讲解.4.狂犬病的症状有哪些?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如何预防?5.脊髓灰质炎的症状有哪些?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如何预防?6.麻疹的症状有哪些?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如何预防?7. 病毒是一类什么样的生物?8. 学生讨论后,教师讲解.(三)、拓展延伸(网上学习)1、教师讲述:关于病毒,你还知道些什么?请回去以后在网上自主学习。
2、学生交流学习收获和体会。
3、课后作业:(1)回去查资料,了解人类与病毒的抗争史.(2)利用作文、图画或小报的形式,说一说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收获。
板书设计:病毒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如何预防教学后记:课题细菌课时2课时1、学生了解细菌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特点。
教学目标2、使学生了解细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
细菌形态结构的特点和生命活动的特点;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教学重难点和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准备显微镜,三种类型的细菌的永久涂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个性化设计一、导入(出示醋和小孩得痢疾的图片)看到这些,许多人都会皱起眉头,心里感到害怕甚至于很讨厌细菌。
事实果真全都如此吗?板题。
二、借助显微镜,认识细菌。
细菌无处不在,那么为什么我们不识“庐山”真面目呢?怎样才能观察到细菌呢?下面请同学们用显微镜观察细菌玻片标本。
同桌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各自的观察结果。
师:通过显微镜的观察你发现了细菌有几种形态?指名答。
师结:从形态上看,细菌可以分为三种:球菌、杆菌、螺旋菌。
三、细菌的繁殖。
1、(拿出一小碗馊米饭让前排的学生闻)再想一想,细菌为何会生活在米饭中?师结:米饭变馊是细菌作用繁殖的结果。
大家想想,植物细胞的数目是怎样增多的?(细胞分裂)2、通过多媒体展示细菌的横向分裂过程。
但由于细菌的生殖对环境条件的依赖性很强。
温度、湿度、营养物质等条件时刻都在发生变化,外界条件不可能持续地满足细菌生殖对环境的要求。
所以现实生活中细菌不可能繁殖这么多。
学生质疑。
结合学生回答总结。
枯草杆菌生活在动植物遗体中并获得营养,我们称之为腐生。
四、认识细菌和人类的关系。
每年地球上都有大量的动植物死亡,每时每刻都产生出大量的尸体、枯枝落叶和粪便垃圾。
可是地球并没有像我们想像那样“垃圾”堆积如山,想一想,这些东西最终都到哪里去了呢?生答。
师:现在我们应该如何看待细菌和人类的关系呢?生思考后组织讨论。
(从正反两方面来看待问题。
)五、拓展延伸。
查阅资料,以“我看细菌”、“细菌的功与过”、“小议细菌”等为题写一篇小文章,字数不限。
板书设计:细菌球菌、杆菌、螺旋菌。
教学后记:课题馒头发霉了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用显微镜观察物体上的霉,用对比实验的方法,探究物体发霉的基本条件。
2、了解霉菌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了解防止食物和物品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了解霉菌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教学准备发霉的馒头、显微镜。
教学过程个性化设计一、谈话导入、激发情趣。
认识和观察馒头或其他物体上的霉及其形态。
学生用眼去观察馒头上的霉,观察没是什么样子。
引导学生回忆以前见过的霉。
知道学生用显微镜观察霉的形态。
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话好图,并对颜色进行描述。
二、了解霉的功与过让学生了解人类对霉的利用,然后指出没给人类和动物带来的危害。
描述抗生素的诞生情况。
三、探究合适霉生长的环境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