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产继承制度
中国古代财产继承制度的变化

中国古代财产继承制度的变化法律硕士(非法学)姓名:郭俊才学号:201322061011中国古代财产继承制度是民事法律制度的一部分,由于中国古代传统的以刑为主的法律体系的影响,民事法律制度相对比较薄弱,财产私有制得不到法律的有力保护。
但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财产继承制度仍然在封建社会内部缓慢地萌芽、发展。
对我国清末以前的财产继承制度进行探讨,可以对我国传统的民事法律制度进行全面的了解。
财产继承制度是民事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私有制的重要手段。
在“诸法合体,以刑为主”的我国传统法制社会,法律成为巩固专制皇权的工具,私人财产得不到有力保护,财产继承制度得不到重视,但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财产继承制度仍然在封建社会内部缓慢地萌芽、发展。
对我国古代的财产继承制度的起源和发展进行研究,进而展现我国古代的民事法律状况的一角。
中国古代,继承法律制度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
首先夏商周奴隶制社会下的继承制度。
在夏朝,父死子继的身份继承制度已经出现,主要表现在王位的继承上。
到了商朝,前期实行的是兄终弟及的继承制度,后期实行的是父死子继的继承制度。
商朝前期这一独特历史形态,曾被法国孟德斯鸠写入其名著《论法的精神》。
周代时,实行以父死子继为主、间有兄终弟及的继承制度,吸收夏商身份继承制度的一些特点,又有所独创。
王位嫡长子继承制在西周时期已经确立。
由于西周实行一妻多妾制,王位的继承必须是正妻所生长子,无论其贤与否;如妻无子,则不得不立贵妾之子,不管其年龄如何。
至于诸侯王公的身份继承,则是参照王位继承执行。
有关财产方面的继承制度,在夏商西周时期是附属于身份继承制度的,土地、财产的继承被排在王、贵族政治身份继承之后。
即是说:西周时为了维护家族利益,不管是身份继承还是财产继承,都是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紧接着中国封建制社会构建初期的继承制度。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私有财产的增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导致奴隶制开始崩溃,新的封建制社会形态开设慢慢构建,财产继承问题日益突出,有关的制度开始逐步建立起来。
宋朝财产继承制度的特点

宋朝财产继承制度的特点宋朝财产继承制度相对于其前的唐、五代、后的元、明、清等时期,具有许多独特的特点。
以下将从宋朝财产继承的主要特点、法律规定、影响和变革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宋朝财产继承的主要特点1.实行三世遗传制度。
宋朝规定,父母的财产遗留给其子孙三代,即父亲死后,遗产应先由儿子继承,儿子死后,其子孙可继承,但不能超过三代。
这一制度在宋朝以后的明、清时期仍然存在。
2.实行男尊女卑的家族制度。
宋朝的财产继承制度中男性继承权高于女性,且女子的继承权是有限制的。
女性只有在男性不存在或绝嗣时,才有继承权。
3.遗嘱继承制度渐趋完备。
宋朝时期,有了遗嘱继承的制度,这一制度保证了财产的分配更加公平合理。
二、宋朝财产继承的法律规定1.《宋律》中有关财产继承的规定。
《宋律》规定,遗产应由儿子先继承,若儿子已死,则由孙子等子孙先继承,且遗产三世内应全部继承完毕。
若无儿子、孙子等子孙,则由亲属、族人等依次继承。
2.《宋刑统》中有关财产继承的规定。
《宋刑统》规定,财产应由儿子先继承,且儿子继承财产的顺序按照长幼排序。
若儿子已死,则由孙子等子孙先继承。
三、宋朝财产继承制度的影响和变革1.限制了财产的流动性。
三世遗传制度限制了财产的流动性,导致一些富裕家庭的财产在家族内部长期积累,不易流通。
2.强化了家族的地位和影响。
男尊女卑的家族制度使得家族成员的地位和影响力得到强化,同时也加强了家族的凝聚力。
3.逐渐完善的遗嘱继承制度。
在遗嘱继承制度的逐渐完善下,人们的财产分配越来越公平,也鼓励人们在生前进行财产继承的规划和安排。
总的来说,宋朝财产继承制度虽然存在着一些弊端,但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家族的利益,同时也为后来的财产继承制度奠定了基础。
宋朝财产继承制度

宋朝的财产继承制度主要遵循儒家的礼仪制度,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在宋朝,土地是主要的财产形式,因此土地继承是财产继承的主要内容。
宋朝的财产继承制度有以下几个特点:
1. 嫡长子继承制:宋朝的财产继承主要以嫡长子为主,即正妻所生的第一个儿子。
如果嫡长子去世,那么财产将由嫡长子的后代继承。
如果无嫡长子,则由妾所生的儿子中选择一个继承。
2. 男女不平等:在宋朝,男女在财产继承上存在明显的不平等。
男性在家族中的地位较高,因此在财产继承上也享有优先权。
女性在出嫁时可以得到一份嫁妆,但对家族财产的继承权非常有限。
3. 兄弟均分制:在没有嫡长子的情况下,财产由兄弟均分。
这可能导致家族财产的不断分割,影响家族的经济实力。
4. 父母有监管权:在宋朝,父母对子女的财产继承有监管权。
他们可以决定财产的分配方式,甚至可以剥夺子女的继承权。
5. 遗嘱继承:宋朝也承认遗嘱的效力,但遗嘱必须符合一定的形式要求,如必须有证人等。
6. 家产管理:宋朝设立了一种名为“家规”的制度,对家族财产进行管理。
家规规定了财产的使用、分配和继承等方面的规则。
总之,宋朝的财产继承制度体现了儒家礼仪和家族制度的特点,以维护家族的稳定和和谐。
我国继承制度的基本原则

我国继承制度的基本原则1.保护公民私有财产继承权不受非法侵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三条规定:国家保护公民的合法的收入、储蓄、房屋和其他合法财产的所有权。
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的继承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七十六条规定:公民依法享有财产继承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一条明确了继承法的立法目的和立法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为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的继承权,制定本法。
”因此,保护公民私有财产继承权不仅是继承法的立法依据,而且也是继承法的基本原则。
这一基本原则的具体体现是:(1)公民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为遗产,继承人可以依法继承;(2)被继承人的遗产一般不收归国有,尽可能由继承人继承;(3)公民的继承权不得非法剥夺;(4)保障继承人、受遗赠****利的实现;(5)公民的继承权和受遗赠权利受到侵害时可以得到司法救济。
2.继承权男女平等《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九条明确规定:“继承权男女平等。
”3.养老育幼、照顾无劳动能力人继承法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了养老育幼、照顾无劳动能力人的精神:(1)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和顺序上,被继承人的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与被继承人的配偶同为法定继承人。
(2)规定了代位继承制度;(3)在分配遗产时对生活有特殊困难的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应当予以照顾;对继承人以外的依靠被继承人扶养的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人,或者继承人以外的对被继承人扶养较多的人,可以分给他们适当的遗产。
(4)遗产分割时应当保留胎儿的份额;(5)继承人中有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人,即使遗产不足清偿债务时,也应当为其保留必要的遗产。
4.互助互让、团结和睦在法定继承时,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当均等。
继承人协商同意的,也可以不均等。
继承人应当本着互谅互让、和睦团结的精神,协商处理继承问题。
遗产分割的时间、办法和份额,由继承人协商确定。
协商不成的,可以由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民法中的继承制度实现财产传承平等与公正的法律机制

民法中的继承制度实现财产传承平等与公正的法律机制随着社会的发展,继承制度作为一种财产传承的方式在民法中得到了充分的重视和规范。
继承制度的核心目标是实现财产传承的平等和公正,为此,法律构建了一系列机制来确保继承制度的公正运行。
本文将从继承的基本原则、继承顺序和继承人的权利义务等方面探讨民法中的继承制度是如何实现财产传承平等与公正的法律机制。
一、继承的基本原则继承制度的基本原则是民法中确立的理念和观念,为继承制度的平等与公正提供了法律依据。
首先是继承的平等原则。
根据民法的规定,无论是子女、父母还是其他亲属,都享有平等的继承权。
这就意味着在法律眼里,亲属之间并不存在因血缘关系的强弱优劣,每个亲属都有平等的权利去继承财产。
其次是继承的公正原则。
这意味着继承人在继承财产时要遵循公正的原则,不能有利益工具的行为。
法律对继承人的行为进行了一系列的限制,以保证继承权的公正性。
二、继承顺序的确立为了实现财产传承的平等与公正,继承顺序的确立至关重要。
民法规定了继承的顺序,明确了亲属之间继承财产权的轮次,以排除利益争夺和纷争。
按照民法的规定,一般是首先继承配偶、子女,然后是父母、兄弟姐妹,最后是其他亲属。
这样的继承顺序既符合传统的道德观念,也体现了对亲属之间关系的尊重和保护。
通过继承顺序的确立,可以有效地维护财产传承的平等与公正。
三、继承人的权利与义务在继承制度中,继承人既享有继承财产的权利,也承担着相应的义务。
权利与义务的平衡是继承制度实现公正的重要一环。
首先是继承人的继承权利,继承人可以按照继承法规定的比例,分享被继承人的财产。
这个继承权利的行使应当遵循公正原则,不能凭借权利滥用、不当转让等方式侵害其他继承人的权益。
其次是继承人的义务,继承人应当依法履行继承义务,维护被继承人的合法权益,保证财产传承的顺利进行。
例如,继承人需要承担相应的债务和税收责任等义务。
四、继承纠纷的解决机制在实际继承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纠纷和争议。
简论唐宋时期的财产继承制度

简述唐宋时期的财产继承制度摘要:作为继承制度的重要分支——财产继承制度,它不遵循嫡长子继承制而是诸子均分,它体现着中国古代家文化下以家庭伦理为中心而形成的伦理社会的文化特点,作为维系家族延续的纽带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妇女在财产继承方面也有着不同的规定。
而唐宋时期作为中国古代封建制度的繁荣阶段,制度大体在这时成型,有待后世的发展,它们在历史上有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借唐宋来窥探中国古代财产继承制度的大体内容。
关键词:唐宋时期财产继承制度前言在氏族社会,人们共同劳动,财产平均分配,在原始社会末期,随着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的转变,原有的氏族财产转移发生了重大变革,出现了私有财产的继承。
从秦代有确切的财产继承记载开始,历经汉唐宋元明清的发展完善,在唐宋时基本已经定型,以后基本沿袭无多大变化,它伴随着封建制度一起成长,维系着家庭的秩序,保证家庭的延续。
它作为封建制的产物,必然以维护统治者的利益为夙愿。
唐宋时期,财产继承制度收录在《唐律》《宋刑统》等中,都有着诸子均分的规定,得到家族承认的私生子也不例外。
在男尊女卑的社会风气下,女子的地位是卑贱的,所以她们的财产继承权也是相当的有限,寡妇的继承权更是复杂。
中国古代贯穿着的是法定继承,但也有部分遗嘱的出现,那与我们现今所谓的遗嘱有很大的不同,但也不容忽视其中所带来的财产继承的信息。
而且对商人、外国商人的财产都有相应的规定。
一、诸子均分财产有确切财产继承的记载始自于秦代。
汉代时,财产继承首次确立诸子均分的原则。
据《史记·陆贾传》记载:陆贾“有五男,乃出所使越得囊中装卖千金,分其子,子二百金,令为生产”。
汉代这种诸子均分财产的规定为后世所沿袭下来。
《唐律疏议·户婚律》规定:“诸硬分田宅及财物者,兄弟均分。
其父祖亡后,各自异居,又不同爨,经三载以上,逃亡六载以上,若无父祖旧田宅、邸店、部曲、奴婢见在可分者,不得辄更论分”。
①唐律规定分开过三年以上,逃亡后六年以上,就不得参与财产的析分。
父母房屋遗产继承新规定是什么

父母房屋遗产继承新规定是什么父母财产继承新规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具体内容为遗嘱继承权的实现,须存在被继承人生前立有合法遗嘱和被继承人已死亡,继承人依法取得的遗产,须是被继承人生前个人所有的合法财产或者是依法可以继承的其它合法财产权益。
一、父母房产继承新规定2024是怎样的一、父母房产继承新规定是怎样的(一)继承须在被继承人死亡后开始。
法律规定的继承权,只是继承人享有的一种期待权,如果被继承人没有死亡,继承关系就不会发生,只有在被继承人死亡以后,继承权才遗嘱继承权的实现,须存在被继承人生前立有合法遗嘱和被继承人已死亡,否则遗嘱继承关系也不会发生。
如父母健在,其房地产子女就不能继承。
父母意愿将自己的房产赠与子女是可以的,但这种行为叫生前赠与,不叫继承。
(二)继承遗产的人,须是被继承人的合法继承人,即法定继承人或遗嘱继承人。
我国继承法确定的法定继承人有: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三)继承人依法取得的遗产,须是被继承人生前个人所有的合法财产或者是依法可以继承的其它合法财产权益。
不能把家庭共有财产、夫妻共有财产以及合伙财产不加分割作为遗产来继承。
像这样的财产须分割以后属于死者个人所有的部分才是遗产。
一切非法所得的财产不属于遗产,不得继承。
相关法律依据:1、《继承法》第二十六条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共同所有的财产,除有约定的以外,如果分割遗产,应当先将共同所有的财产的一半分出为配偶所有,其余的为被继承人的遗产。
遗产在家庭共有财产之中的,遗产分割时,应当先分出他人的财产。
2、《继承法》第五条继承开始后,按照法定继承办理;有遗嘱的,按照遗嘱继承或者遗赠办理;有遗赠扶养协议的,按照协议办理。
3、《继承法》第二十九条遗产分割应当有利于生产和生活需要,不损害遗产的效用。
不宜分割的遗产,可以采取折价、适当补偿或者共有等方法处理4、《较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四十二条遗嘱人以不同形式立有数份内容相抵触的遗嘱,其中有公证遗嘱的,以较后所立公证遗嘱为准;没有公证遗嘱的,以较后所立的遗嘱为准。
法律专业论文:唐宋民间财产继承制度浅析 (2)

法律专业论文:唐宋民间财产继承制度浅析引言唐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两个朝代,其间的民间财产继承制度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旨在对唐宋时期的民间财产继承制度进行浅析,探讨其特点、变化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一、唐宋时期的民间财产继承制度的基本概况唐宋时期的民间财产继承制度是在传统的中国家族制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其核心思想是家族的延续和传承,保障财产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在这一制度中,遵循着严格的继承顺序和原则,例如长子继承制度、男子优先继承原则等。
唐宋时期的民间财产继承制度还存在一些特点。
首先,在继承权的行使上,男性居于主导地位。
其次,财产的继承更多地依赖于血统亲属关系,强调家族的连续性。
此外,在唐宋时期的财产继承制度中,还存在一些独特的制度安排,如赡养子女的责任和义务。
二、唐宋时期民间财产继承制度的变化尽管唐宋时期的民间财产继承制度在基本框架上相对稳定,但在实践中也逐渐出现了一些变化。
其中,最明显的变化是女性在继承权方面的地位逐渐得到了提高。
在唐宋时期,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女性逐渐获得了继承财产的机会。
这种变化对于妇女的社会地位和权力有着积极的影响,为后来的女性权益保障奠定了基础。
另外,唐宋时期的民间财产继承制度还存在着一些地区差异。
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土地制度和财产传承方式,这也导致了财产继承制度的多样性。
三、对后世的影响唐宋时期的民间财产继承制度不仅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也对后世的财产继承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首先,唐宋时期的民间财产继承制度强调了家族的连续性和血脉的重要性,这种思想在后来的社会中仍然存在着。
其次,唐宋时期将女性纳入了继承的范围,为后世女性权益的保障奠定了基础。
此外,唐宋时期的民间财产继承制度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后世的法律制度。
例如,现行的继承法中仍然存在着男性继承权优先的原则,虽然已经逐渐改变,但仍然受到唐宋时期制度的影响。
结论唐宋时期的民间财产继承制度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制度之一,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于中国古代财产继承制度的变化

关于中国古代财产继承制度的变化中国古代财产继承制度的变化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随着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而发生了多次变革。
下面将详细介绍中国古代财产继承制度的演变过程。
在古代社会,财产继承制度是非常重要的,它体现了社会秩序、家族观念和财产权利的关系。
最早期,中国的财产继承主要遵循家族法则。
这意味着财产的继承主要通过家族的传承进行,财产主要由长子继承。
这种制度主要依靠家族长老的权威和家族成员的共识来决定。
然而,随着社会的变迁和国家的兴起,中国的财产继承制度发生了一些重要的变化。
最早的变革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国家的崛起导致了土地私有制的建立。
这使得财产继承不再完全依赖家族,而变得更加个体化。
土地所有权开始由个人独立拥有,不再受制于家族的限制。
这意味着财产的继承也变得更加灵活,不再局限于长子继承的传统。
随着封建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中国的财产继承制度逐渐趋于稳定。
在唐朝时期,出现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近亲继承制度。
根据这种制度,财产的继承主要由亲属关系来决定,并且只有近亲才能继承财产。
这种制度在中国历史上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直到清朝时期才有所改变。
清朝时期,国家进一步加强了对财产继承制度的干预。
清朝政府实行了世袭制度,这意味着只有皇室成员才能继承财产。
这种制度对普通百姓来说是不公平的,引发了社会的不满和抗议。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财产继承制度的变化可以概括为由家族制度向个体制度的转变、由血缘关系向法定继承的转变。
这些变化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演变,也反映了个人权利和社会公平的不断追求。
然而,财产继承制度的变革并非一蹴而就,它需要时代的发展和思想观念的转变。
宋代户绝财产的继承制度

宋代户绝财产的继承制度一、引言在宋代,由于社会经济和家庭结构的变化,户绝财产继承制度成为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
所谓“户绝”,指的是家庭中没有男性承继人,全部为女性或夫妻均已过世的情况。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合理、公正地分配户绝财产,以确保家庭成员的生活和权益,成为宋代法律制度的重要内容。
二、户绝立嗣的方式在宋代,对于户绝家庭,立嗣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立继”,即夫亡而妻在,由妻子选择继承人;另一种是“命继”,夫妻俱亡后,由尊长选择继承人。
这两种方式都是为了确保家庭财产和权益的传承。
三、户绝财产继承的范围户绝财产继承包括动产和不动产。
不动产如田产、房产等,是家庭的主要财产;动产如金银、帛绢等,则是家庭日常生活的积累。
这些财产在继承时都需要按照规定进行合理分配。
四、立继人和命继人的规定在宋代,立继人和命继人都有一定的资格要求。
立继人需为死者同宗之人,若无则从其尊长,但须经官府批准。
命继人须为死者近亲,若无则从其尊长,但须经官府批准。
这些规定都是为了保障继承的公正性和合法性。
五、户绝财产继承的程序宋代法律规定,户绝财产继承必须经官府批准,并付诸诉讼程序解决。
官府会对继承人的资格、财产数量和分配方案等进行审查和裁决,以确保继承的公正性和合法性。
六、继承人的权利和义务在宋代,继承人享有对户绝财产的完全所有权。
但是,他们也需要在家庭祭祀等方面承担相应的义务。
此外,如果继承人违反了法律规定,如私自转移、侵吞财产等,将受到相应的惩罚。
七、对女性继承权的认可在宋代,女性在户绝财产继承中具有一定的权利。
虽然她们不能像男性一样直接继承财产,但她们可以作为遗孀或女儿获得一定的财产分配权。
这一规定在一定程度上承认了女性在家庭生活中的地位和权益。
八、宋代户绝财产继承制度的限制和惩罚措施为了保障户绝财产继承的公正性和合法性,宋代法律规定了对违反规定的行为进行限制和惩罚的措施。
例如,对于未经官府批准擅自转移、侵吞财产的行为,会受到相应的法律制裁;对于阻挠合法继承人的继承权的行为,也会受到相应的惩罚。
民法中的继承制度

民法中的继承制度继承制度是民法中涉及个人财产传承的重要部分,为维护家庭成员的权益、促进家族繁荣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继承的概念、继承人与遗产的确定、继承权的行使等方面对民法中的继承制度进行探讨。
一、继承的概念与目的继承是指在自然人死亡后,将其财产权利和义务转移给其合法继承人的一种制度。
继承制度的目的在于确保合法继承人能够合理地继承并管理被继承人的财产,实现财富的合理流动,保障社会秩序的稳定运行。
二、继承人与遗产的确定1. 继承人的确定继承人的确定是继承制度的基础。
按照民法的规定,继承人可分为法定继承人和被遗赠人两种类型。
法定继承人是指继承人在法律上享有继承权的身份,通常包括配偶、子女、父母等被法律明确规定的亲属。
而被遗赠人则是指被继承人通过遗嘱明确指定的继承人。
2. 遗产的确定遗产是指被继承人在死亡时留下的全部财产,包括不动产、动产、债权债务等。
遗产的确定是依据被继承人的遗嘱和法定继承顺序进行划分的。
遗嘱是指被继承人在生前依法制定的财产分配文件,遗嘱的内容应当明确详细,而且在法律上是具有法律效力的。
当被继承人没有遗嘱或遗嘱无效时,遵循法定继承顺序进行继承。
三、继承权的行使1. 继承权的行使方式继承权的行使方式通常包括接受继承和放弃继承两种。
在接受继承的情况下,继承人有权依法管理和处置被继承人留下的遗产,享受相应的权益;而放弃继承则是指继承人自愿放弃继承权,放弃后不再享受任何与继承相关的权益。
2. 继承权的保护继承权作为被继承人的合法权益,应受到法律的保护。
民法对于继承权的保护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保证继承人能够及时、完整地享受继承权益;二是规定了继承人对于遗产的管理和处置权;三是明确了侵害继承权的行为应当承担法律责任。
四、继承中的问题与完善继承制度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继承纠纷频发、继承税负过重等。
为了完善继承制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一是加强遗嘱的管理与识别,提高遗嘱的有效性;二是完善继承纠纷解决机制,加快继承纠纷的处理速度,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三是优化继承税制,合理规定继承税的征收标准,减轻继承人的负担。
关于房产继承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关于房产继承的法律规定有哪些房产继承是继承遗产的其中一部分组成,在房产继承的过程中,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继承的不是房产本身,而是对房屋的所有权以及土地使用权的继承。
我国法律上规定了很多对房产继承的相关规定。
接下来就由我为您解答有关关于房产继承的法律规定有哪些的问题。
一、关于房产继承的法律规定有哪些(一)继承必须在被继承人死亡后开始。
法律规定的继承权,只是继承人享有的一种期待权,如果被继承人没有死亡,继承关系就不会发生,只有在被继承人死亡以后,继承权才会成为既得权。
遗嘱继承权的实现,必须存在被继承人生前立有合法遗嘱和被继承人已死亡,否则遗嘱继承关系也不会发生。
如父母健在,其房地产子女就不能继承。
父母意愿将自己的房产赠与子女是可以的,但这种行为叫生前赠与,不叫继承。
(二)继承遗产的人,必须是被继承人的合法继承人,即法定继承人或遗嘱继承人。
我国继承法确定的法定继承人有: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三)继承人依法取得的遗产,必须是被继承人生前个人所有的合法财产或者是依法可以继承的其它合法财产权益。
不能把家庭共有财产、夫妻共有财产以及合伙财产不加分割作为遗产来继承。
像这样的财产必须分割以后属于死者个人所有的部分才是遗产。
一切非法所得的财产不属于遗产,不得继承。
二、房产继承的条件继承是一种法律制度,继承关系要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发生。
1、继承应当在被继承人(在房产继承中就是遗留下房产的人)死亡后才能发生。
这是继承的首要条件。
有的房产所有权人为了避免继承人在日后可能会因争夺房产而产生纠纷,在生前就将房产权交给继承人,如分给某个或各个子女,这也是合法的行为,但这不是继承,因为这时继承还没有开始,而是生前的赠与行为。
2、继承遗产的人应当是被继承人的合法继承人,就是依照法律的规定能作为继承人的继承人。
这是继承的第二个条件。
被继承人如果立下遗嘱,将房产指定给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或是捐献给国家、集体,这也是被继承人处分遗产的方式,但这不是继承而是遗赠。
财产继承重要性及相关法律规定

财产继承重要性及相关法律规定概述财产继承是指在个体的离世后,对其财产的转移和分配。
个体通过财产继承将自己的财产转交给其他个体,确保其财产得到合理的利用和保护。
财产继承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个体的财产安排上,也关乎社会稳定和正义的维护。
为了保障财产继承的公平和合法性,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法律规定。
财产继承的重要性财产继承对于个体和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财产继承是个体权益的延续。
个体将一生努力积累的财产留给后代或其他特定的个体,确保他们能够继续享受个体努力带来的财富。
财产继承也有助于维系家族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有利于后代的成长和发展。
其次,财产继承对社会稳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财产的合理继承,可以避免因财富无法合理分配而引发的社会冲突和不公平现象。
财产继承还可以促进社会经济的繁荣和发展,鼓励个体积极创造财富。
最后,财产继承与社会正义密切相关。
合理的财产继承制度可以实现社会资源的公平配置,防止财富的过度集中和滥用,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财产继承的法律规定各国家对财产继承都有相应的法律规定,以确保继承的公平和合法性。
在中国,财产继承主要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的规定。
该法规定了继承人的顺序和比例,包括直系亲属继承优先原则、异议处理等。
同时,该法还对遗嘱的效力、遗产的分配、负债处理等进行了详细的规定,保障了继承的安全和合理性。
其他国家如美国、英国、法国等也都制定了类似的继承法律,以确保继承的公平性和合法性。
财产继承的争议与解决办法虽然财产继承制度的存在是为了保障公平和合法性,但在实践中仍然会面临一些争议和纠纷。
其中最常见的问题是继承权的平等性与个体意愿的冲突。
有些个体可能希望将财产分配给特定的个人或机构,与法律规定的平等原则相悖。
在解决这类问题时,法律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考量,权衡继承人的合理权益和个体的自由意愿。
同时,公众教育和司法机构的有效运作也能起到重要作用,提高社会对继承制度的认识和接受度,减少争议的发生。
我国的财产继承制度

我国的财产继承制度大家好!非常高兴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我国的财产继承制度。
财产继承是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话题,自从人类社会有了剩余财产,财产继承作为一种制度就与人们的社会、经济、家庭生活息息相关,继承作为取得财产的重要方式,历来被人们所重视。
今天我们一起讨论四个问题:1、关于继承2、古代继承制度变迁3、我国现行的继承制度4、如何办理遗嘱公证下面来学习第一个问题:一、关于继承什么是继承呢?在汉语里继是继续的意思,承是承受的意思。
在法律意义上,继承就是指自然人死亡后,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依法转移给他人所有的法律制度。
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概念:1.被继承人和继承人都只能是自然人,法人和社会组织是不可以作为被继承人和继承人的,因为法人或其他社会组织因解散或撤销而消灭时,应当依据有关的法律法规对其财产进行清算处理,而不是依《继承法》处理,不发生继承关系,所以法人不能成为被继承人和继承人。
2.自然人死亡(包括自然死亡和宣告死亡)是发生继承的前提,否则继承不发生。
3.死者留有个人合法财产是财产继承的基本条件,也就是说死者如果没有留有产财或者留有的产财不是合法财产,比如留有的财产是盗窃、抢劫或贪污来的等等,也不发生继承。
4.继承的结果是死者的遗产转移给继承人所有,继承人取得了遗产的所有权。
继承概念中有三个关键词需要我们了解:被继承人、继承人和遗产。
–被继承人就是遗留财产的死者;–继承人是依照法律规定或被继承人生前立下的合法有效遗嘱,有权获取遗产的人。
–遗产是被继承人死亡时遗留的财产。
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掌握了继承的基本知识,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我国古代的继承制度的变迁。
二、古代继承制度的变迁继承制度是历史的产物,从我国继承发展的历史来看,夏朝一直实行“父死子继”制度,即王位由儿子继承,而且长子优先。
到了商朝出现了“兄终弟及”的现象,“兄终弟及”就是王位由王弟与王子继承并用的制度。
但后来废除了“兄终弟及”制度,确定王位只传给嫡长子,主要是为了减少宫廷斗争保证血脉纯正。
我国继承的基本原则

我国继承的基本原则
我国继承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点:
1. 法定继承:我国的继承制度以法定继承为基础,即根据法律规定,继承人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比例继承遗产,没有遗嘱的情况下,按照法定继承规则分配财产。
2. 平等继承:我国继承制度强调继承人之间的平等地位,不论性别、年龄、职业等差异,继承人在继承遗产时享有平等权益。
3. 法律保护家庭成员:我国的继承制度注重保护家庭成员的合法权益,法律规定近亲属享有先于其他人的继承权,同时规定对特定家庭成员的继承份额上限,确保其合理的经济保障。
4. 尊重遗愿:我国继承制度在保护家庭成员的权益的同时,也尊重个人的自主意愿。
遗嘱继承是我国继承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个人可以通过遗嘱明确规定财产的继承方式和比例。
以上是我国继承的基本原则,这些原则反映了我国继承制度的主要特点和基本价值观念。
中世纪继承制度

中世纪继承制度
中世纪继承制度是指在中世纪欧洲社会中的财产继承制度。
在中世纪欧洲的农业社会中,财产的继承往往通过血缘关系来确定。
根据继承制度,财产通常由男性继承人继承,而女性通常被排除在继承的范围之外。
具体而言,中世纪继承制度分为两种形式:primogeniture(长
子继承制)和partible inheritance(均分继承制)。
在primogeniture制度下,财产通常由家族中的长子继承,其
他子女通常不享有继承权。
这种制度的目的是确保财产的集中,保持家族财富的稳定性和延续性。
长子继承制在欧洲封建社会中非常普遍,它也帮助了贵族家庭的财富积累和地位巩固。
另一种partible inheritance制度则将财产平均分配给家族中的
子女。
这种制度更多地存在于农村社会中,目的是确保家族财富的平等分配,并防止财产的集中和不平等增长。
需要指出的是,两种继承制度在中世纪欧洲不同地区和不同社会阶层之间存在差异。
这些制度也可能根据特定家庭的需求和决策而有所变化。
中世纪的继承制度对后来的继承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今天的欧洲和其他地区,一些国家的继承法仍然延续着primogeniture制度的原则,而其他国家则更加倾向于partible inheritance制度。
古代继承制度

古代继承制度在古代社会,继承制度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涉及到财产、官职、香火、家庭地位和技艺等多个方面,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古代继承制度的各个方面。
一、财产继承在古代社会,财产继承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来说,财产继承遵循长子继承的原则,即由家族中的长子继承家族的全部财产。
如果长子去世,则由次子继承,以此类推。
这种继承制度主要是为了维护家族的财产和地位,确保家族的繁荣和稳定。
二、官职继承古代社会的官职继承也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来说,官职继承遵循世袭制度,即官员的职位由其子孙继承。
这种继承制度有利于维护政治权力和社会地位的稳定,确保官员的家族在社会中保持优越地位。
三、香火继承香火继承是古代社会中另一种重要的继承制度。
在古代,人们认为家族的香火是家族灵魂的体现,因此家族中的男性子孙被视为香火的继承者。
如果一个家族没有男性子孙,那么这个家族就会被认为是没有香火的家族,在社会地位和声望方面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四、家庭地位继承在古代社会,家庭地位的继承也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来说,家庭地位的继承遵循长幼有序的原则,即由年长的子孙继承家族的地位和荣誉。
如果年长的子孙去世,则由次子继承,以此类推。
这种继承制度有利于维护家族的统一和稳定,确保家族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声望得以保持。
五、技艺继承在古代社会,技艺的继承也是非常重要的。
技艺的继承通常是由父亲传授给儿子,或者是由师傅传授给徒弟。
这种技艺继承主要是为了维护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确保社会中的技术和文化得以延续和发扬光大。
总之,古代社会的继承制度涉及到财产、官职、香火、家庭地位和技艺等多个方面,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这些继承制度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文化、经济和社会结构的特点,对于了解古代社会的发展和演变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我国的财产继承制度

我国的财产继承制度
其次,我国的财产继承制度也充分考虑了继承人之间的平等原则。
根
据《继承法》,在财产继承中,不论男女、出生的先后顺序,一视同仁,
不得进行任何歧视。
这一规定使得财产继承不再受到传统观念和封建习俗
的困扰,确保了继承人的平等权利。
同时,为了实现更广泛的公平,法律
还规定了对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特殊处理,保障
了弱势群体的利益。
再次,我国的财产继承制度在保护家庭利益方面也有所体现。
根据
《继承法》,继承人的配偶、父母和子女享有优先继承权,确保了家庭财
产的传承和稳定。
这一规定有利于维护家庭的团结和稳定,避免了家庭财
产的分散和瓜分。
另外,财产继承制度还规定了对于无继承人的处理办法,确保了财产依法有序地继承下去,避免了财产的无主状态。
最后,我国的财产继承制度在实践中也不断进行和完善。
近年来,随
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对于财产继承制度的规范和完善提出了新的需求。
例如,一些法学专家和学者提出了对于财产继承的限制和调整,以防止财
产过度集中和不公平继承的现象。
同时,也有一些地方提出了特殊的财产
继承制度,以满足特定群体的需求,如农村地区的农户继承制度、少数民
族的传统继承制度等。
总之,我国的财产继承制度是一个综合性的制度体系,旨在保障公民
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
通过法律的规范和完善,财产继承制
度不断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同时也通过和创新,满足特定群体的需求。
这一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于推动社会和谐发展,推进法治建设,起到了
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于中国古代财产继承制度的变化

关于中国古代财产继承制度的变化论文关键词:中国古代财产继承制度变化论文摘要:中国古代财产继承制度是民事法律制度的一部分,由于中国古代传统的以刑为主的法律体系的影响,民事法律制度相对比较薄弱,财产私有制得不到法律的有力保护。
但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财产继承制度仍然在封建社会内部缓慢地萌芽、发展。
本文对我国清末以前的财产继承制度进行探讨,以便对我国传统的民事法律制度进行全面的了解。
财产继承制度是民事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私有制的重要手段。
在“诸法合体,以刑为主”的我国传统法制社会,法律成为巩固专制皇权的工具,私人财产得不到有力保护,财产继承制度得不到重视,但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财产继承制度仍然在封建社会内部缓慢地萌芽、发展。
本文对我国古代的财产继承制度的起源和发展进行探讨,进而展现我国古代的民事法律状况的一角。
一、中国古代财产继承制度的起源和发展在中国古代社会,继承制度从来就可区分为宗祧继承和财产继承。
从商朝中后期开始,直至清末,宗祧继承的原则一直是嫡长子继承制,但财产继承则不然,是有发展变化的。
作为中国封建时代的主流思想,儒家文化对私人财产进行了否定,认为对私人财产的追求是道德堕落、人格卑下的表现。
儒家的经典《礼记・曲礼》说:“父母在,无私财”,《礼记・内则》说:“子妇无私货,无私蓄。
”儒家的这种观念对封建法制产生了重要影响。
如:《唐律》规定的“十恶”重罪中的“不孝”罪就把“别籍异财”作为罪状之一,予以严惩。
《唐律疏议》解释:“祖父母、父母在,子孙就养无方,出告反面,无自专之道。
而有异财、别籍,情无至孝之心,名义以之俱沦,情节于兹并弃。
稽之典礼,罪恶难容。
二事既不相须,违者并当十恶”对“别籍异财”的处罚是判处徒刑三年。
在这种思想支配下的中国传统社会,盛行的是家族财产制,法律强调对家族利益的保护,忽视对个人利益和个人财产的保护。
但是,在尊亲属均亡,大家庭无法维系的情况下,也会发生遗产继承的问题。
是否应该废除财产继承辩论辩题

是否应该废除财产继承辩论辩题正方观点,应该废除财产继承。
首先,财产继承制度存在着明显的不公平性。
在财产继承制度下,财富往往会集中在少数人手中,而大多数人无法享受到财产的传承。
这导致了社会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扩大,加剧了社会的不平等现象。
正如法国哲学家卢梭所说,“财产是由一些人占有,而另一些人却被排斥在外。
”废除财产继承制度可以有效减少贫富差距,实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其次,财产继承制度也容易导致家族财富的沉积和不合理的资源配置。
在财产继承制度下,富人的子孙后代往往能够继承到大量的财产,而这些财产往往只是因为出生在富裕家庭而拥有,而并非出于自己的努力和能力。
这种不劳而获的现象助长了富人的依赖心态,也限制了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
正如美国总统肯尼迪所说,“财产继承制度会导致富人的子孙后代变得懒惰和依赖,这不利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因此,废除财产继承制度可以促进社会资源的合理利用,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最后,财产继承制度也容易导致家族财富的沉积和不合理的资源配置。
在财产继承制度下,富人的子孙后代往往能够继承到大量的财产,而这些财产往往只是因为出生在富裕家庭而拥有,而并非出于自己的努力和能力。
这种不劳而获的现象助长了富人的依赖心态,也限制了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
正如美国总统肯尼迪所说,“财产继承制度会导致富人的子孙后代变得懒惰和依赖,这不利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因此,废除财产继承制度可以促进社会资源的合理利用,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反方观点,不应该废除财产继承。
首先,财产继承是个人努力和奋斗的结果。
个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积累了财富,应该有权利将其财产传承给自己的子孙后代。
这是对个人努力的一种认可和尊重。
正如英国哲学家洛克所说,“财产继承是对个人努力和奋斗的一种奖励,是对个人权利的一种保护。
”因此,废除财产继承制度将严重侵犯个人的财产权利,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其次,财产继承也有利于家族的延续和传承。
家族财富的传承可以保障家族的生活和发展,也有利于家族文化和传统的传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于很多土地都附带着封建义务,即使到了小说写作的19 世纪初叶,仍然如此。其他的封建义务都逐渐可以使用现 金来代替,可是被规定了出服役人的地产就无法用金钱替 代,尽管实际上这种服役早已废除。班纳特家的那块地产, 就是被限定承担出一个服役男子义务的土地,因此只能由 男子来继承。这被称之为限定继承地产,或者叫“限嗣继 承地产”,确实是英国当时非常普遍的现象。 在小说的第十三章里,班纳特先生对柯林斯所言:“唉, 先生,我的确是说到这方面。你得承认,这对于我可怜的 女儿们真是件不幸的事。我并不想怪你,因为我也知道, 世界上这一类的事完全靠命运。一个人的产业一旦要限定 继承人,那你就无从知道它会落到谁的手里去。”显然班 纳特先生自己是完全清楚这个法律的,也是心里的一个永 远的疙瘩。
Introduction
Pride and Prejudice is a novel by Jane Austen, first published in 1813. The story follows the main character Elizabeth Bennet as she deals with issues of manners, upbringing, morality, education, and marriage in the society of the landed gentry of early 19th-century England. Elizabeth is the second of five daughters of a country gentleman. Though the story is set at the turn of the 19th century, it retains a fascination for modern readers, continuing near the top of lists of 'most loved books' such as The Big Read. It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novels in English literature and receives considerable attention from literary scholars. Modern interest in the book has resulted in a number of dramatic adaptations and an abundance of novels and stories imitating Austen's memorable characters or themes. To date, the book has sold some 20 million copies worldwide.
那个时候英国人民的财产分为动产和不动产。不动产 即房产、地产等遵循长子继承法,所以贝内特一家的 女人不能继承朗伯恩的家产,而动产即现金等为教会 法继承,分为三份,配偶、女儿和教会各一份。 摄政时期的贵族和乡绅采用长子继承制. 爵位, 财产和 土地都传给长子, 为了防止封地和财产实力因后代的分 割, 导致变小变弱. 而大多都将其财产和土地 Entail下三 代, 每一位新的继承人继承时, 又重新签署一份Entail下 三代的承诺. Entail 的财产不能出售, 转赠, 划分, 或用(新的)遗嘱改变 继承权, 必须完整地传到下一位指定的继承人. 如果家 中没有儿子,指定继承人将是亲属中, 最近亲最年长的 男性. 如果这家族有额外的收入 (土地租金等),女儿们结婚 时会有丰厚的嫁妆(如乔治亚娜), 婚后嫁妆一般都归丈 夫所有. 一般只有从商的家庭, 或暴发户, 因为物业财产尚未 entail, 在没有儿子的情况下, 可以自由让女儿继承. entail 限定继承权
Jane Austen
• Jane Austen was born in a pastor family. Her family was not rich, but she lived a very peaceful life in her teen age. She had 7 sisters and brothers and she ranked 6. She had never entered any formal schools to get education. But she once went to her sister’s school to accompany her. Her sister Cassandra was her best friend in her whole life. Jane’s family were always happy, but money remained a big problem. So they had to drop from school when Jane was 11 years old. However, at home, Jane received the best education. Her father was her first tutor and she taught her a lot of knowledge. Jane was keen on reading and writing.
In 1817,not long after Pride and Prejudice was published, Jane got sick. At first ,Jane paid little attention to her illness devoted herself in her new work Persuasion. Unfortunately, her health got much worse . So she had to move to Manchester to get better treatment. Suffering from unbearable pains, Jane still remained optimistic. And she wrote a farewell letter in secret. Two months later, she died with serious sickness. By then ,she was only 41 . Later she was buried in Winchester Cathedral.
Jane Austen’s first love ended up in forcing two families. However, this experience was a key to her understanding of how love works and how she became the writer we know and love today. After that , Jane chose to put all of her energy and feelings into the creation of literature. Through Jane’s life , she had 6 works. They are Sense and Sensibility, Pride and Prejudice, Mansfield Park, Northanger Abbey, Emma and Persuasion. Almost all of her works were modified by herself again and again. Although she had only six works, she was spoken highly of because of her unique description by many masters in history, such as Scott Walter , lady Browning and so on. Austen’s works are warm welcomed ,especially by female readers.
英国古老的土地法要到了《傲慢与偏见》出版半个多世纪 后才发生了变化。19世纪中叶英国法律经历了一个重大变 革时代,1866年正式宣布废除了名义上的土地的国王所有 制,私人占有的土地获得了完整的所有权,很多封建义务 得以被废除。即使是限定继承地产也逐渐允许经过一定程 序后自由继承。不过在法律上完全废除这些古老的分类, 却是要到1925年的财产法律改革,地产全部改为一般可继 承地产,取消限嗣继承地产、终生地产等分类,地产进行 统一登记,这样《傲慢与偏见》里别扭的财产继承现象才 从英国社会完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