盾构下穿建筑物专项施工方案

合集下载

盾构过建筑物桩基施工方案模板

盾构过建筑物桩基施工方案模板

盾构过建筑物桩基施工方案资料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本人改正或者删除。

盾构过建筑物桩基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广州轨道交通三号线大沥盾构区间隧道, 为两条圆形隧道, 起止里程YDK8+824.2~YDK11+287.75,隧道全长4925.35m, 隧道净空φ5.4m, 衬砌采用6块高强度得预制管片拼装组成, 管片宽度为1.5m, 厚度为0.3m, 管片与管片的纵, 环向由24根M24的螺栓连接, 管片设计强度为C50, 抗渗等级为S12。

本区间隧道采用两台复合式盾构机分别在左右线隧道进行掘进及管片拼装。

本区间隧道自大塘站始发, 穿过大片农田, 在建筑物密集的后滘村下穿过, 横穿南环高速公路及建筑物密集的新基村到达沥滘站。

其中位于新基村YDK11+000~YDK11+2875.75段有16栋建筑物的桩基侵入隧道或邻近隧道, 为保证盾构穿越建筑物的安全, 原设计对侵入隧道或邻近隧道的建筑物进行桩基托换, 盾构穿越该16栋建筑物的平面位置图见下图:该16栋建筑物与隧道位置关系, 桩基托换形式及地质水文情况见下表:3建筑物与隧道位置关系及地质情况45水文情况: 根据地层的富水程度及储水介质, 本区段地下水有第四系孔隙水及基岩裂隙水两种类型。

第四系孔隙水主要赋存于地下水埋深0-3m, 为饱水层, 根据抽淤泥质砂及冲洪积砂层中, 水试验渗透系数数值, 水量丰富, 由大气降水及河、涌、珠江水补给。

6二.施工方案:为确保盾构穿越建筑物时建筑物的安全, 盾构经过时必须建立严密的监控量测体系以指导施工, 实现信息化施工。

监测数值出现异常, 应及时调整施工参数, 或采取其它辅助措施( 如地表跟踪注浆, 洞内二次注浆等) , 以控制土层的变形。

盾构切割桩基时, 盾构掘进应保持均衡, 连续的进行, 尽量减少对地层的干扰, 保证建筑物的安全。

1.建立严密的监控量测体系( 1) 盾构到达建筑物前30m, 盾构经过及盾构经过后的两个星期内, 对地表沉降及建筑物倾斜, 不均匀沉降, 裂缝开展情况进行监测。

盾构过建筑物专项施工方案

盾构过建筑物专项施工方案

盾构过建筑物专项施工方案
一、前言
盾构是一种常用于建筑物基础施工的方法,在施工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如何穿
越建筑物。

本文针对盾构过建筑物过程中的专项施工方案进行详细阐述。

二、施工前准备
1. 方案制定
在盾构施工过程中,首先要制定详细的专项施工方案,包括穿越位置、施工工艺、安全措施等内容。

2. 现场勘测
在实施盾构施工前,需要对建筑物周围环境进行详细勘测,确保施工过程中不
会对周围建筑物造成影响。

三、施工过程
1. 盾构机进场
盾构机进场后,需要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试车,确保设备运行正常。

2. 穿越建筑物
在穿越建筑物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盾构机的轨迹和姿态,确保施工过程
中不会对建筑物结构造成损坏。

3. 安全措施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施工人员和周围环境的安全。

四、施工结束
1. 设备拆卸
盾构施工结束后,需要对设备进行拆卸和清理,确保现场环境整洁。

2. 施工验收
施工结束后,需要进行验收工作,确保施工过程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

五、总结
盾构过建筑物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和标准,保证施工过程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只有制定合理的方案、进行详细的准备工作,并严格执行施工规程,才能确保盾构工程的顺利完成。

土压盾构下穿构筑物洞内加固施工工法(2)

土压盾构下穿构筑物洞内加固施工工法(2)

土压盾构下穿构筑物洞内加固施工工法土压盾构下穿构筑物洞内加固施工工法一、前言土压盾构是一种在地下施工中使用的先进技术,已经在交通、水利、地质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但在土压盾构施工过程中,会遇到需要穿越已有构筑物的情况,这就需要采取适当的加固措施,以保证结构的安全稳定。

本文将介绍一种适用于土压盾构下穿构筑物的洞内加固施工工法。

二、工法特点该工法的主要特点是在洞内进行加固施工,不需要直接对构筑物进行改造,减少了对现有建筑的影响。

同时,该工法具有施工速度快、施工风险低、操作简单等特点。

三、适应范围该工法适用于土压盾构施工中需要下穿铁路、公路桥等构筑物的情况。

由于是在洞内进行施工,对现有建筑物的影响较小,因此适用范围广泛。

四、工艺原理该工法通过在洞内加固构筑物,以增加其抗弯承载能力,从而确保结构的安全可靠。

具体的技术措施包括使用钢板、钢筋、灌浆等材料,以及采用预应力等方法。

五、施工工艺施工工艺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施工准备:包括对施工现场进行清理和整理,准备所需的材料和设备。

2. 洞内加固:首先在洞内安装钢板,以增加构筑物的抗弯强度。

接着在钢板上布置钢筋,然后进行灌浆,确保钢筋与钢板之间的粘结性和密实性。

3. 预应力加固:为了进一步增加构筑物的承载能力,在加固施工完成后,采用预应力技术对构筑物进行加固。

具体方法包括在洞内张拉预应力钢束,并进行锚固。

4. 后续处理:在加固施工完成后,对洞内进行清理,清除施工中产生的杂物和垃圾。

六、劳动组织施工过程中需要配备专业的施工队伍,包括工程师、技术工人等。

工程师负责施工方案的设计和施工过程的监督,技术工人负责具体的施工操作。

七、机具设备施工过程中需要使用各种机具设备,包括挖掘机、打桩机、起重机、混凝土搅拌机等。

这些机具设备能够提高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

八、质量控制为了保证施工质量,需要采取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

包括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对材料进行质量检查,对施工过程进行监督和检验等。

盾构下穿建筑物专项施工方案

盾构下穿建筑物专项施工方案

盾构下穿建筑物专项施工方案一、项目背景二、施工方案1.前期准备工作:-进行详细的现场勘察工作,了解建筑物的建造材料、结构、地质情况等;-进一步完善设计方案,避免对建筑物造成破坏。

2.盾构施工前建筑物加固措施:-对建筑物进行结构加固,包括增加支撑、浇筑加固混凝土等;-在建筑物底部设置抗震垫层,减少盾构施工对建筑物的振动影响。

3.施工过程控制:-严格控制盾构施工过程中的振动、噪音等参数,确保不超过建筑物的耐受能力;-设置监测仪器,实时监测盾构施工过程中的振动、沉降等数据,及时调整施工参数。

4.盾构施工后建筑物检测:-在盾构施工结束后,进行建筑物的全面检测,确保建筑物没有受到破坏;-如有需要,进行维修和恢复工作,修复被盾构施工影响的部分。

5.安全措施:-制定紧急应急预案,安排专业人员,配备必要的设备,以及应急救援措施;-在施工现场进行安全警示标识,并设置专门警戒线,禁止未授权人员进入施工区域。

三、风险控制1.施工前风险评估:-对盾构施工下穿建筑物进行风险评估,评估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和危险;-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和应急预案,以应对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

2.施工中的风险防范:-通过实时监测建筑物和地下隧道的位移、振动情况,及时发现和预警;-加强施工现场管理,确保各项操作符合规范,杜绝施工中的人为失误和差错。

3.配备专业人员:-需要配备具备盾构施工经验和相关专业知识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要求所有人员具备相应的岗位培训和持证上岗,并定期进行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

4.施工材料的选择:-确保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材料质量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并定期进行质量检测;-在选择材料时考虑其对建筑物的影响,尽可能减少不可预见的问题。

四、总结盾构下穿建筑物的专项施工方案需要充分评估风险,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并配备专业人员进行施工操作和监测。

通过加固建筑物、控制振动和噪音等措施,保证施工过程中不对建筑物造成伤害。

同时,及时调整施工参数,保持盾构施工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盾构机过站专项方案

盾构机过站专项方案

#### 一、方案背景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不断发展,盾构法因其高效、环保、安全等优点,已成为地铁、隧道等地下工程的主要施工方法。

然而,盾构机在穿越复杂地质条件或重要建构筑物时,面临着诸多风险和挑战。

为确保盾构机过站施工的安全、高效,特制定本专项方案。

#### 二、工程概况本项目盾构区间全长X米,穿越地层复杂,包括泥岩、粉砂岩、风化岩等,同时需下穿河流、桥梁、建筑物等建构筑物。

盾构机在过站过程中,需严格控制沉降、变形等指标,确保施工安全。

#### 三、专项方案内容1. 地质勘察与风险评估- 对穿越区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分析地层分布、水文地质条件等,评估盾构机过站过程中的风险。

2. 盾构机选型与配置- 根据工程地质条件,选择合适的盾构机型号,并配置必要的辅助设备,如泥浆处理系统、泡沫系统等。

3. 施工工艺优化- 采用先进的施工工艺,如预加固、同步注浆、盾构机掘进参数优化等,确保施工质量。

4. 监测系统建立- 建立完善的监测系统,对盾构机过站过程中的沉降、变形、地层应力等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5. 应急预案制定- 针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包括人员疏散、设备故障处理、突发事件应对等。

#### 四、具体措施1. 预加固施工- 在盾构机过站前,对穿越区进行预加固处理,如钻孔注浆、冻结法等,提高地层稳定性。

2. 同步注浆- 在盾构机掘进过程中,采用同步注浆技术,填充盾构机与地层之间的空隙,控制沉降。

3. 掘进参数优化- 根据地层条件和监测数据,实时调整盾构机掘进参数,如推力、转速、泥浆压力等,确保施工质量。

4. 监测与预警- 建立监测系统,对沉降、变形、地层应力等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预警措施。

5. 应急预案实施- 发生突发事件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相应措施,确保施工安全。

#### 五、结论本专项方案旨在确保盾构机过站施工的安全、高效。

通过优化施工工艺、建立完善的监测系统、制定应急预案等措施,最大程度地降低施工风险,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贡献力量。

盾构穿越建筑物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盾构穿越建筑物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深圳地铁5号线盾构下穿碧海花园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审核:批准:深圳地铁5号线标工程项目经理部二零零九年八月目录1、编制依据 (2)2、工程简介 (2)2.1区间盾构隧道 (2)2.2、碧海花园小区 (3)2.3、区间隧道与碧海花园位置关系 (4)3、盾构下穿碧海花园安全技术措施 (5)3.1、地质补勘 (6)3.2、地面预埋注浆管 (6)3.3、1#楼范围隧道内土体预注浆加固 (8)3.4、盾构掘进过程控制 (12)3.5 加强掘进过程施工管理 (16)4、施工监测 (16)4.1 施工监测目的 (16)4.2监测方案 (16)5、应急预案 (21)5.1成立应急领导指挥部 (21)5.2应急措施 (21)5.3应急物资 (22)6、安全保证措施 (22)1、编制依据(1)深圳地铁五号线5302标翻身站~灵芝站区间隧道设计图纸。

(2)翻身站~灵芝站站区间地质详勘报告;(3)翻身站~灵芝站站区间地质补勘报告;(4)《盾构法隧道施工与验收规范》()。

2、工程简介本工程为深圳地铁5号线5302标翻身站~灵芝站盾构区间工程。

区间盾构隧道在右线DK4+481.882~DK5+581.634下穿碧海花园。

2.1区间盾构隧道区间设计里程范围左线左DK4+196.04~左DK5+474.01,短链12.411m,左线全长1265.559m;右线DK4+196.04~DK5+474.01,右线全长1277.97m。

区间线路出翻身站后,沿创业一路下穿碧海花园、宝安立交桥、107国道、宝民路,之后沿创业二路下穿海明宾馆、宝安汽车站、建安一路,到达灵芝站,区间线路为双线。

区间线路出翻身站后,纵坡取20‰的下坡,盾构隧道与碧海花园桩基结构净距为1.137m,之后取27.621‰的上坡。

盾构区间施工方案为:区间采用两台海瑞克土压平衡盾构机,左线从灵芝站始发,掘进至翻身站吊出撤场;右线从翻身站始发,掘进至灵芝站吊出撤场。

施工顺序见下图:S465盾构机S466盾构机S465盾构机由洪浪站吊往翻身站右线二次始发由兴东洪浪站灵芝公园站翻身站S466盾构机由洪浪站吊往灵芝站左线二次始发由兴东明挖段达洪浪由翻身站始发到达灵芝公园站由灵芝站始发到达翻身站站内平移 图2.1 区间盾构施工顺序 2.2、碧海花园小区碧海花园是一个生活小区,小区内共有7栋楼,地铁右线隧道从其中的1#、2#、3#楼斜穿过。

盾构下穿建筑物专项施工方案

盾构下穿建筑物专项施工方案

盾构下穿建筑物专项施工方案一、背景介绍盾构法作为一种现代化的建筑施工方法,在城市地铁、地下隧道等项目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在某些情况下,需要在盾构工程中下穿建筑物,这就对盾构的施工方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项目概况本项目为盾构在下穿建筑物的专项施工方案设计,建设地点位于城市中心区域,项目总长约XXX米,盾构工程需要下穿三栋建筑物。

三、施工目标1.保障建筑物结构的安全不受影响;2.确保盾构施工过程中不影响周边交通和居民生活;3.完成盾构下穿建筑物的施工,保证工程进度。

四、施工方案4.1 方案选择根据实际情况和技术要求,本次盾构下穿建筑物的施工方案选择采用XXX方案。

4.2 工程准备在正式施工前,需对整个工程进行充分准备,包括建立严密的施工组织体系、确定施工方案设计、准备施工材料和设备等。

4.3 施工步骤1.建立安全防护措施:在建筑物下方设置稳固的支撑结构,保障建筑物在施工过程中不受影响。

2.开挖:根据设计要求,进行盾构的开挖工作,并动态监测盾构机的运行状态。

3.下穿建筑物:在盾构机到达下穿建筑物区域时,要做好预先的测量和调整工作。

4.拆除支撑结构:在完成建筑物下穿后,拆除支撑结构,保持建筑物结构的完整。

5.完工验收:对下穿建筑物的工程质量进行验收,并做好后续的土方回填和工地清理工作。

4.4 施工周期本次盾构下穿建筑物的施工周期为XXX天,具体施工进度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五、安全环保在施工过程中,将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和环保法规,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和环保。

六、总结与展望本文介绍了盾构下穿建筑物的专项施工方案,通过合理的施工步骤和严格的安全环保措施,保证了施工质量和进度。

未来,在盾构施工技术的不断改进下,相信盾构下穿建筑物的施工将更加高效和安全。

以上即为盾构下穿建筑物专项施工方案的详细内容,希望对本项目的施工提供参考。

希望本文能够为盾构下穿建筑物施工方案的设计提供一些参考,确保工程安全、高效地进行。

盾构隧道下穿建筑物加固方案

盾构隧道下穿建筑物加固方案

目录1、工程概况 (1)2、加固方案 (1)2.1建筑物加固 (1)2.2管线保护 (3)2.3建筑物拆迁、临迁 (3)3、加固施工方法 (4)3.1施工工艺流程 (4)3.2施工方法 (5)3.3袖阀管注浆技术保证措施 (8)3.4特殊情况处理 (8)3.5袖阀管注浆质量保证措施 (9)4、监控量测 (10)4.1房屋监测 (10)4.2管线监测 (12)5、施工组织计划 (13)5.1设备人员计划 (13)5.2施工计划 (14)6、质量保证措施 (14)6.1组织措施 (14)6.2 技术措施 (15)7、安全保证措施 (16)7.1安全生产保证体系 (16)7.2安全生产责任制 (17)7.3安全生产制度 (17)7.4安全技术组织措施 (18)8、文明施工、环境保护 (18)8.1环境保护措施 (18)8.2文明施工措施 (19)9、安全生产应急预案 (20)GZH-12标盾构隧道下穿建筑物加固施工方案1、工程概况本标段盾构区间采用德国进口的两台直径8.8米的海瑞克土压平衡盾构机进行施工。

盾构区间跨越惠州最繁华的新老城区,隧道穿越东江和地面条件复杂、建(构)筑物和管线分布密集的城区。

盾构区间穿越大量房屋、道路等重要建、构筑物,下穿道路地段管线密集。

隧道下穿地段,房屋多为砖房和框架结构,基础形式多为天然基础和桩基础,天然基础埋深多为1~4m,桩基础埋深多为4~15m。

盾构隧道穿越的地层以第三系不同风化程度的含砾砂岩为主,局部存在砾土层和砂层。

地下水主要以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形式,并通过大气降水渗透补给,地下稳定水位埋深1.20~5.60m,略具承压性,水质一般良好。

盾构隧道在掘进过程中,由于围岩可能受到被扰动、破坏、失稳以及地下水流失而导致地表变形、沉降,使建(构)筑物受到影响,甚至破坏。

因此,须对沿线建(构)筑物采取加固措施。

2、加固方案2.1建筑物加固根据建(构)筑物结构形式与隧道关系,建立完善的变位监控系统,在隧道两侧、房屋基础周边和管线范围布设沉降、倾斜观测点,进行跟踪测量,信息化施工,及时调整盾构施工参数,保持掌子面稳定,减少建筑物变形。

盾构穿越建筑物施工专项方案

盾构穿越建筑物施工专项方案

盾构穿越建筑物施工专项方案盾构是一种特殊的隧道施工方法,它采用钻掘法且以机械方式进行,可以在土层、岩石和水下等多种环境下进行施工。

在施工过程中,盾构机不仅可以完成隧道壁面的钻掘和支护,还可以同时进行隧道管道的铺设和安装工作。

盾构穿越建筑物的施工方案如下:1.工程勘查和设计:在确定需要盾构穿越建筑物的地段时,首先需要进行详细的勘查和设计工作。

工程勘查包括对建筑物周边地质环境进行调查,确定建筑物的结构形式和强度等参数,并确定建筑物对盾构施工的影响范围。

在设计阶段,需要合理布置盾构施工进口和出口,确保施工过程中不对建筑物造成不可修复的影响。

2.安全措施:在盾构穿越建筑物的施工过程中,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措施来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性。

首先,需要对盾构机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测,确保其正常运行。

其次,需要设置防护设施,防止土层或岩石的坍塌和抛击物对建筑物造成损害。

同时,还需要设置监控装置,及时监测建筑物的变形情况,一旦发现异常,立即采取措施进行修复。

3.施工过程控制:在盾构穿越建筑物的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

首先,需要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形式和材料特性,确定盾构施工的参数,包括切削力、扭矩、推进速度等。

其次,需要根据建筑物的变形情况,及时调整盾构机的工作状态,确保施工过程中不对建筑物产生损害。

4.支护和修复:盾构穿越建筑物的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支护和修复工作,以保证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对建筑物进行支护,防止其由于施工造成的变形和破坏。

同时,在施工结束后,还需要对建筑物进行修复,消除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缺陷和损伤,确保建筑物的正常使用。

5.施工管理和监控:在盾构穿越建筑物的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严格的施工管理和监控工作,以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首先,需要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和方案,并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使其熟悉施工的要求和技术。

其次,需要对施工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和解决施工过程中的问题,确保施工的质量和进度。

盾构穿越建筑物施工技术措施

盾构穿越建筑物施工技术措施

〕、为防止盾构通过后不必要的纠纷,在盾构通过前根据建构筑物的产权情况、重要性、盾构施工对其的影响程度,对局部建构筑物应选择有资格的鉴定单位对建构筑物进行鉴定,在通过后建议对建构筑物重新进行鉴定。

〔4〕、根据地质勘察情况或根据盾构推进过程中的地质变化情况,对建构筑物周边地质进行补充详细勘察,明确地形情况、根底土层结构、各土层土体性质、地下水情况等。

〔5〕、根据调查情况,分析建构筑物或管线的变形和应力允许值。

〔6〔7〕、与其他地层相比,在砂卵石地层中,刀具普遍磨损严重,初步判断,一盘滚刀能掘进约100~150m。

隧道穿越的地层主要为<2-8>、<3-7>卵石土地层。

盾构机连续掘进、出碴量正常地层不会出现问题。

但盾构机一旦停机,在恢复推进或开仓清碴刀盘转动时,地层损失控制困难。

因此在盾构即将通过建构筑物前应对刀具进行全部更换并对设备进行全面检修,选定同步注浆浆液的配比和凝固时间,以保证盾构机连续、快速通过,且使盾尾空隙得到及时有效的填充。

〔824小时监测,每3~4h监测一次。

测量结果及时反应给控制室。

2〕、盾构下穿建构筑物时的施工参数选择与控制:为确保建构筑物、管线的平安,在盾构掘进施工时应严格对盾构施工参数监测,包括盾构推力、出土量、注浆填充率、注浆压力、盾构姿态等。

盾构下穿建构筑物掘进时,盾构施工参数做如下控制:〔1〕、推进速度和推力控制盾构掘进速度控制在30~40mm/min,盾构推力控制在1000KN~1200KN。

确保盾构连续掘进、快速通过,减小对地层的扰动。

推力过大易造成地面隆起,过小那么地面沉降加大,盾构掘进速度亦不易太快,以免同步注浆量缺乏。

〔2〕、严格控制出土量成都地铁建设中,目前主要选用德国海瑞克盾构机,面板式刀盘、刀盘开口率25~28%、刀盘外径6.28m、有轴式两级螺旋出土器;盾构隧道主要采用的管片幅宽〔f=1.5m〕、砂卵石松散系数为0.8〔包含砂卵石间的含水量〕,计算每环出渣量:V=〔D1/2〕2π×f×1/0.8=〔6.28/2〕2π×f×1/0.8=46.438×1/0.8=58m3。

盾构下穿建构筑物方案

盾构下穿建构筑物方案

盾构下穿建构筑物方案一、工程概况。

咱这个工程啊,有个盾构机要从一些建构筑物下面穿过去。

就好比一个超级大的蚯蚓要在人家房子、桥梁这些建筑物下面打洞,这可不是小事儿,得小心翼翼的呢。

得先搞清楚这些建构筑物都是啥情况,是坚固的高楼大厦,还是有点脆弱的老房子,又或者是娇贵的桥梁之类的。

这就像是了解对手的底细一样重要。

二、前期调查。

1. 地质勘察。

咱得先看看地下的土质是啥样的。

是松软的沙子,还是硬邦邦的岩石,或者是黏糊糊的黏土。

这就像厨师做菜得先知道食材的性质一样。

如果是软土,盾构机可能就像切豆腐一样顺利,但要是遇到硬石头,那可就像啃骨头了,得有不同的应对策略。

2. 建构筑物调查。

对于那些建构筑物,得看看它的基础有多深,结构稳不稳。

要是老房子,可能基础比较浅,那盾构机从下面过的时候,产生的一点点震动或者沉降都可能让它摇摇欲坠。

就像推一个快倒的积木塔一样,得特别小心。

要是新建的高楼大厦,基础深而且结构结实,相对来说就会好一点,但也不能掉以轻心。

三、盾构机选型及参数调整。

1. 选型。

根据前面调查的地质情况和下穿建构筑物的要求来选盾构机。

如果地质复杂,那就要选那种功能强大、适应能力强的盾构机。

这就像打仗选武器一样,不能拿着小刀去对付坦克呀。

2. 参数调整。

盾构机的推进速度、压力等参数可得好好调整。

推进速度不能太快,太快了就像莽撞的小牛犊,容易把上面的建构筑物给拱坏了。

压力也要适中,压力太大,就像给建构筑物下面来了个突然的重击,肯定受不了。

四、施工过程控制。

1. 姿态控制。

盾构机在地下走的时候,姿态得保持好。

就像人走路一样,得走直线,不能歪歪扭扭的。

如果盾构机走偏了,那可能就会撞到建构筑物的基础,这可就闯大祸了。

得通过各种仪器时刻监测它的位置,一旦发现有点歪,就得赶紧调整。

2. 同步注浆。

在盾构机推进的同时,要进行同步注浆。

这就像给盾构机走过的地方填充棉花一样,把挖出来的空隙填满。

如果不注浆,上面的土就会塌下来,那建构筑物可就跟着一起下沉了。

盾构机下穿某地面建筑物施工方案

盾构机下穿某地面建筑物施工方案

盾构机下穿某地面建筑物施工方案1工程概况1.2地质条件描述1.3水文地质条件2工程环境现状本区间隧道在里程K5+949.74m处下穿地面建筑,建筑为砖木框架结构,地上2层,并设半地下室,扩大基础,基础埋深约2.00m,占地约500m2。

地面建筑与区间盾构隧道位置关系平面图地面建筑与盾构隧道位置关系剖面图3 施工方案和主要施工措施3.1保持连续掘进,控制平衡土压力保证盾构机处于良好运转状态,避免盾构机因机械故障而造成停推或开仓检查机具,减少附加沉降。

采用土压平衡施工方法,土仓压力控制在1.2bar,出土量控制在45m3,不得超挖。

一旦发生出土量过大时,要及时上报。

3.2土体改良盾构隧道所穿越的地层,地质条件不均匀,施工中根据地层情况采用注入添加材料(如泡沫剂、膨润土等)对砂性土体及不均匀地层进行改良。

注入添加材料改良土体后,对控制地表过量沉降,防止周边土体不被扰动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①.提高土体的和易性和防渗性将添加材料注入开挖面和泥土仓,通过搅拌,使碴土变成具有可塑性、流动性、防渗性的泥土,这种泥土充满土仓和螺旋输送机内。

当土仓内压力小于开挖面压力时,开挖面碴土继续进入土仓,土仓内土压力升高,达到开挖面内外土压力平衡,稳定前方地层,控制地层变形。

注入添加材料后,可以提高强渗透性土体的粘性,降低土体渗透系数,当经过改良处理的土体充满压力仓时,对阻止开挖面地下水的渗入,减少地层失水沉降有积极的作用,同时可以防止喷涌事故的发生,确保施工安全。

②.降低刀盘扭矩,减少机械故障率注入添加材料在提高土体和易性的同时还具有润滑的作用,可以降低盾构掘进中的刀盘扭矩,使盾构机始终处于良好的机械状态下施工作业,减小机械故障发生率,保证掘进施工的连续性。

3.3确保管片质量和制作精度管片制作精度和抗渗性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严格按设计要求施工管片接头防水,确保管片拼装质量和接头防水效果,减少地下水渗入,同时充分紧固连接螺栓,以免管片衬砌变形而引起土体变形。

盾构下穿建筑物专项的施工方案

盾构下穿建筑物专项的施工方案

盾构隧道下穿建筑物专项方案一、编制依据1、珠江三角洲城际快速轨道交通广州至佛山段工程18标南洲站~沥滘站区间平纵断面及洞门设计布置图;2、珠江三角洲城际快速轨道交通广州至佛山段18标工程南洲站~中间风井建筑物调查报告;3、珠江三角洲城际快速轨道交通广州至佛山段18标工程南洲站~中间风井区间盾构推进监测方案;4、《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99-1999)(2003年版);5、《盾构法隧道施工与验收规范》(GB 50446-2008)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二、工程概况2.1 工程简介珠江三角洲城际快速轨道交通广州至佛山段南洲站~沥滘站区间(简称“南沥区间”)位于广州市海珠区。

本次设计起点为南洲站,终点为沥滘站。

根据广东广佛轨道交通有限公司穗铁广佛建会【2012】68号会议纪要,盾构从南洲站始发,中间风井吊出;再根据拆迁情况而实施从沥滘站始发,中间风井吊出。

起点为南洲客运站、向东南方延伸,途经南环立交、沥滘水道,进入沥滘村。

区间沿线地形平坦,地面高程为7.87~10.32m,沥滘村沿线密布建筑物群。

盾构区间上方主要有南环高速公路等构筑物;沿线两边主要有南洲大酒店(A7)、大量居民房等建筑物。

工程由两台Φ6250海瑞克复合式土压平衡盾构机进行施工。

先后施工上行线和下行线隧道,盾构从南洲站东端头下井始发,掘进至中间风井吊出。

本区间隧道由上、下行线两条隧道构成,区间最大覆土厚约32.2米,最小覆土9.5米。

区间最小曲线半径为350米,线间距约12.5米。

线路纵坡设计为双向坡,最大坡度为29‰。

本区间穿越海珠区南洲街三滘经济社、南洲二手车市场,穿越土层主要为<3-1>冲洪积层—砂层、<3-2>冲洪积层—砂层、<4-1>冲洪积层—粉质粘土、<4-2>河湖相沉积层—淤泥质土、<5-1>可塑状残积层—粉质粘土、<5-2>硬塑状残积层—粉质粘土、<6>岩石全风化带、<7>岩石强风化带、<8>岩石中风化带、<9>岩石微风化带。

下穿建(构)筑物方案

下穿建(构)筑物方案
四、施工组织安排
4.1施工组织机构
盾构穿越建筑物期间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的施工组织机构,下设六个主要部门,右线设置两个盾构施工负责人,每个负责人管理一个班组。
结合盾构法施工的特点,项目经理部全员统一思想,确定以下三条施工原则:
(1)以人为本,盾构法隧道施工是一种大型设备的精细化作业,其系统性强、流水作业的特点决定了只要有一个工序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导致整个盾构施工停滞,要保证盾构施工顺利进行,无论是项目部管理层还是盾构队必须有良好的团队精神,项目经理部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将不断磨合,致力于良好的团队精神的建立和维持。
4、掘进数据
主推进油缸
32
推进力(主推进油缸)
35000千牛
工作压力
350巴
速度(掘进)
80毫米/分钟
5、盾体数据
前护盾(直径)
6250毫米
前护盾(长度)
2110毫米
中护盾(直径)
6240毫米
中护盾(长度)
2580毫米
盾尾(直径)
6230毫米
盾尾(长度)
3600毫米
6、拼装机数据
抓举系统
机械式
车道
2.000 mm
出段线盾构区间平面布置图
在此区间内盾构需下穿排污方渠,侧穿隆平小区11#楼,下穿隆平小区2#楼、下穿马家沟河、下穿排污圆渠。
2、风险源分级
序号
风险等级
风险源名称
1
一级
育英小区11号楼
2
特级
隆平小区2号楼
3
一级
隆平小区1号楼
4
一级
隆平小区3号楼
5
一级
盾构下穿马家沟河
6
一级
盾构穿越3000*3000污水截留干管

盾构下穿建筑物方案类型

盾构下穿建筑物方案类型

盾构下穿建筑物方案类型盾构下穿建筑物方案类型有多种,根据地质条件和工程要求的不同,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方案进行施工。

以下是盾构下穿建筑物方案类型的详细介绍:1. 单盾切削法:单盾切削法是最常见的盾构下穿建筑物方案类型之一。

该方案通过使用一个单一的盾构机进行切削和推进作业,将土壤送回至地面上。

这种方案适用于较小规模的隧道施工,但在软土和稳定的地层中效果较好。

2. 双盾切削法:双盾切削法与单盾切削法相似,但使用两个盾构机进行施工。

其中一个盾构机用于切削和推进,另一个盾构机则用于土方运输。

这种方案在施工效率上具有优势,并且可以应对更复杂的地质条件。

3. 螺旋切削法:螺旋切削法是一种特殊的盾构下穿建筑物方案。

该方案使用螺旋刀片代替传统的刀具,能够更容易地处理困难的地质条件,如岩石和硬土层。

螺旋切削法具有较高的切削效率和较小的土方回填量。

4. 管片推进法:管片推进法是一种利用管片作为支撑结构的盾构下穿建筑物方案。

通过在盾构机后部组装管片,然后逐渐向前推进,实现隧道的施工。

这种方案适用于河床、马路和建筑物下方的隧道施工。

5. 土压平衡法:土压平衡法是一种使用盾构机在施工过程中维持与外部土层平衡的盾构下穿建筑物方案。

通过控制进出土速度和注浆压力,将进入隧道的土壤与外部土层之间保持平衡,防止地面沉降和建筑物损坏。

6. 水压平衡法:水压平衡法是一种在水下施工和下穿河流或水体时使用的盾构下穿建筑物方案。

通过在盾构机前部维持与水压平衡的状态,实现隧道的施工。

这种方案在水下工作环境中具有优越的施工性能。

7. 内循环平衡法:内循环平衡法是一种在有限空间内进行盾构下穿建筑物施工的方案。

通过内部循环混合土层的方式,维持与外部土层的平衡,并通过回填土壤来支撑隧道结构。

综上所述,盾构下穿建筑物方案类型的选择取决于地质条件、工程要求和施工环境等因素。

不同的方案具有各自的优势和适用性,工程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方案进行施工。

盾构下穿房屋施工方案

盾构下穿房屋施工方案

盾构下穿房屋施工方案1. 引言盾构是一种常见的地下隧道施工方法,它通过在地下进行推进运作,可以有效地穿越各种地层和障碍物。

在城市建设中,有时需要盾构机进行施工,穿越房屋成为一项常见的工程。

本文将介绍盾构下穿房屋的施工方案,包括前期准备工作、施工过程控制、施工安全等方面的内容。

2. 前期准备工作在盾构下穿房屋之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以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并最大程度地减少对房屋的影响。

2.1 地质调查在进行盾构下穿房屋施工之前,必须对施工区域的地质情况进行详细的调查。

地质调查的目的是了解地下地层的情况,包括土质、岩石类型、地下水位等信息。

通过充分的地质调查,可以为后续的施工方案设计提供准确的数据。

2.2 结构评估在盾构下穿房屋之前,必须对房屋结构进行评估。

结构评估的目的是了解房屋的承载能力、稳定性等信息,以确定施工对房屋的影响,并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

2.3 施工方案设计根据地质调查和结构评估的结果,可以制定盾构下穿房屋的施工方案。

施工方案设计包括盾构机的选择、施工路径的确定、施工时间计划等内容。

3. 施工过程控制在盾构下穿房屋的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施工过程,确保施工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3.1 监测与记录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对盾构机和房屋进行监测,记录下施工过程中的各项指标。

监测的内容包括盾构机的推进速度、土压、房屋的沉降、结构变形等。

通过监测与记录,可以实时了解施工过程中的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3.2 风险评估与处理在盾构下穿房屋的施工过程中,可能会面临一些风险,如土体松动、地下水突泻等。

需要进行风险评估,并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以减少可能的危害。

3.3 施工控制在盾构下穿房屋的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施工的各项参数,如推进速度、土压等。

施工控制的目的是避免对房屋造成过大的振动和破坏。

4. 施工安全在盾构下穿房屋的施工中,安全是至关重要的。

4.1 施工区域封闭在盾构下穿房屋的施工区域必须进行合理的封闭,确保外部人员无法进入施工现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盾构隧道下穿建筑物专项方案一、编制依据1、珠江三角洲城际快速轨道交通广州至佛山段工程18标南洲站〜沥滘站区间平纵断面及洞门设计布置图;2、珠江三角洲城际快速轨道交通广州至佛山段18 标工程南洲站〜中间风井建筑物调查报告;3、珠江三角洲城际快速轨道交通广州至佛山段18 标工程南洲站〜中间风井区间盾构推进监测方案;4、《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299-1 999)(2003 年版);5、《盾构法隧道施工与验收规范》 (GB 50446-2008)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 50007-2011)二、工程概况2.1 工程简介珠江三角洲城际快速轨道交通广州至佛山段南洲站〜沥滘站区间(简称“南沥区间”)位于广州市海珠区。

本次设计起点为南洲站,终点为沥滘站。

根据广东广佛轨道交通有限公司穗铁广佛建会【2012】68 号会议纪要,盾构从南洲站始发,中间风井吊出;再根据拆迁情况而实施从沥滘站始发,中间风井吊出。

起点为南洲客运站、向东南方延伸,途经南环立交、沥滘水道,进入沥滘村。

区间沿线地形平坦,地面高程为7.87〜10.32m,沥滘村沿线密布建筑物群。

盾构区间上方主要有南环高速公路等构筑物;沿线两边主要有南洲大酒店(A7)、大量居民房等建筑物。

工程由两台①6250海瑞克复合式土压平衡盾构机进行施工。

先后施工上行线和下行线隧道,盾构从南洲站东端头下井始发,掘进至中间风井吊出。

本区间隧道由上、下行线两条隧道构成,区间最大覆土厚约32.2 米,最小覆土9.5 米。

区间最小曲线半径为350 米,线间距约12.5 米。

线路纵坡设计为双向坡,最大坡度为29%°。

本区间穿越海珠区南洲街三滘经济社、南洲二手车市场,穿越土层主要为<3-1> 冲洪积层—砂层、<3-2>冲洪积层—砂层、<4-1 >冲洪积层—粉质粘土、<4-2> 河湖相沉积层一淤泥质土、<5-1>可塑状残积层一粉质粘土、<5-2>硬塑状残积层—粉质粘土、<6>岩石全风化带、<7>岩石强风化带、<8>岩石中风化带、<9>岩石微风化带。

2.2 土层特征区间隧道通过的地层主要由<3-1>、<3-2>、<4-1>、<4-2>、<5-1>、<5-2>、<6>、<7>、<8>、<9>等组成,地质条件复杂、坡度大、所经过建构筑物种类多,施工难度大(见图2-1)。

场地地层分布自上而下详细描述如下:图2-1根据详勘资料,结合区间地质纵断面,共划分为9个岩土层,个别土层再细分亚层。

自上而下依次为:(1)人工填土层(Q4ml)杂填土、素填土:杂色、棕红色、黄绿色、灰褐色、灰白色,松散-稍密,湿-稍湿。

素填土的组成物主要为人工堆积的粉质粘土和中细砂碎石垫层;杂填土混杂瓦片、砖块和混凝土碎块等建筑垃圾,0.0〜0.3m多为砼、沥青路面,以下多为粘性土,局部耕植土。

本区间内普遍分布。

厚度0.20〜8.90m,平均厚度2.43m。

在图、表上的代号均为“〈1〉。

(2)全新统海相冲积层<2-1>淤泥或淤泥质土(Q4mc)灰、深灰色,软塑〜流塑,粘性强,滑腻,沾手,难成形,略具臭味,含朽木及贝壳,局部含粉细砂及夹薄层粉细砂。

厚度0.40〜7.80m,平均厚约3.03m。

主要分布于珠江两岸人工填土下,为特殊地质。

在图、表上的代号均为“〈2-1〉。

<2-2>淤泥质砂(Q4mc)深灰色,以粉细砂为主,局部为中砂,含约20~30%淤泥或淤泥质成分,松散、饱水,有泌水现象,局部地段为淤泥与淤泥质砂互层状分布。

厚度0.30〜4.20m, 平均厚度2.04m。

沿线普遍分布于淤泥质土下部,为特殊地质。

在图、表上的代号均为“〈2-2〉”。

(3)上更新统冲-洪积层(Q3al+pl)〈3-2〉层冲积-洪积中粗砂层(Q3al+pl):由冲积、洪积作用而形成,主要为中砂,其次为细砂、粗砂、砾砂,灰白色、灰色、浅黄色,松散〜中密,饱和,局部含砾石,含粘粒,颗径较均匀,级配差。

分布不连续,多与冲洪积土层呈现相间分布。

厚0.70〜12.80m,平均厚度5.23m。

在图、表上的代号均为“〈3-2〉”。

(4)河湖相沉积土层(Q3al)〈4-1〉粉质粘土:黄褐色、棕红色、灰白色,可塑,局部硬塑。

冲积-洪积而成,以粘为主,质较纯,为中等压缩性土层。

局部含砾砂。

在局部为稍密状粉土。

本区间内普遍分布。

厚度为0.35〜6.40m,平均厚度2.66m。

在图、表上的代号均为“〈4-1〉”。

〈4-2〉淤泥质土:灰黑色、深灰色,软塑-流塑,饱和。

河湖相沉积,含腐植物(有机质、朽木),味臭。

以粉粘粒为主,质较纯,局部含少量细、中砂,间夹薄层中细砂。

干燥收缩,在本区间内呈透镜体状分布。

厚度为0.50〜4.10m,平均厚度2.42。

在图、表上的代号均为“ 〈4-2〉”。

(5)残积土层(Qel)由砾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粉砂岩残积作用而形成的粉质粘土、粉土组成;粉质粘土以粘粒为主,粘性较强;粉土以砂粒为主;棕红色,湿〜稍湿;含砾石、中砂、细砂,根据粉质粘土的塑性状态和粉土的密实度,分为〈5-1〉和〈5-2〉二个亚层。

〈5-1〉可塑状态的粉质粘土以及呈稍密状的粉土:棕红色,以粘粒为主,含较多粉细砂及少量亚圆状的中粗砂、砾石。

厚度0.70〜6.70m,平均厚度3.05m。

在图、表上的代号均为“ 〈5-1〉”。

〈5-2〉硬塑〜坚硬状态的粉质粘土以及呈中密〜密实状的粉土:棕红色, 以粘粒为主,含较多粉细砂及亚圆状的少量中粗砂、砾石,偶夹全风化或强风化岩块,厚度0.30〜9.40m,平均厚度2.61m。

在图、表上的代号均为“ 〈5-2〉”。

(6)岩石全风化带〈6〉全风化泥质粉砂岩、砾岩:棕红色、深红色;岩石已风化成土柱状或土块状,呈坚硬状;岩石组织结构已基本破坏,但结构尚可辨认;岩石碎屑物主要为泥质、粉砂质,局部夹强风化岩块。

岩石全风化带在可挖性方面属于土层。

区间呈带状分布,厚度0.70〜14.10m,平均厚度3.05m。

在图、表上的代号均为“〈6〉”。

(7)岩石强风化带〈7〉强风化泥质粉砂岩、砾岩:棕红色或褐红色,岩石组织结构已大部分破坏,但原岩结构尚可清新辨认,矿物成分已显著变化;风化裂隙很发育,岩体破碎;泥质胶结为主,岩芯破碎,呈半岩半土状,局部呈短柱状及碎块状;岩质软,锤击声沉;夹全风化、中风化或微风化薄层。

厚度0.50〜16.00m,平均厚度3.83m。

在图、表上的代号均为“ 〈7〉”。

(8)岩石中风化带〈8〉主要为棕红色或褐红的泥质粉砂岩、粉砂岩、含砾中粗砂岩及粉砂质泥岩、青灰色的泥灰岩:砾状、粉粒状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岩石组织结构部分破坏,矿物成分基本未变化,见裂隙多被方解石脉充填胶结;泥质、钙质胶结,胶结一般,砾岩砾石成分以砂岩及灰岩为主,呈次棱角状,岩芯较完整,以短柱状- 块状为主;岩质稍硬;岩石完整性指标(RQD)—般70%。

该层强风化及微风化夹层较多。

厚度0.40〜11.30m平均厚度2.74m,岩石天然单轴抗压强度:粉砂岩fc=3.43〜20.29MP& 在图、表上的代号均为“〈8〉”。

(9)岩石微风化带〈9〉要为棕红色或褐红的泥质粉砂岩、粉砂岩、含砾中粗砂岩及粉砂质泥岩、青灰色的泥灰岩:,砾状、粉粒状结构,块状构造;岩石组织结构基本未变化,见少量风化裂隙,被灰白色方解石脉充填胶结;砾岩中砾石成分以砂岩及灰岩为主,呈亚圆-次棱角状,铁质、钙质胶结为主,胶结良好,岩芯完整,以长柱状为主(节长10-30cm,部分可达35〜100cm);岩质致密、坚硬,锤击声响;微风化岩层局部夹强、中风化岩层。

岩石完整性指标(RQD)为90%。

厚度0.60〜13.50m平均厚度4.40m,岩石天然单轴抗压强度:粉砂岩fc=8.52〜58.52MPa、泥岩及泥灰岩fc=12.76〜23.46MPa。

在图、表上代号为〈9〉。

2.3水文地质条件本区段的地下水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强〜中风化基岩裂隙水,也主要靠大气降水通过土层的渗流补给,补给多少除与季节的变化有关外,也与基岩的裂隙发育程度及其连通性有关。

钻孔稳定水位埋深为 0.70m 〜4.50m ,平均埋深为 2.60m ;标高为2.96m 〜 7.38m 。

根据隧道洞身设计的位置,围岩所穿过的<3-1>、<3-2>、<4-1>、<4-2>、<5-1>、 <5-2>、<6>、<7>、<8>九个岩土层中的 <4-1>、<4-2>、<5-1>、<5-2>、<6>为弱~ 微透水层,岩体中基本无水,可视为相对隔水层, <3-1>、<3-2>是冲洪积成因的中细砂层为透水层,渗透强,为主要含水层。

<7>, <8>是基岩强风化、中等风化 带,岩性为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透水性差,仅裂隙中含少量裂隙水,为弱 含水层,K=0.13〜1.50m/d ,可视为相对含水层。

由于本段砂层较厚,连通好,且 和地表水水力联系密切,富水性强。

在隧道开挖过程中,由于承压水头的降低,砂层水有可能形成对基岩含水层 的越流补给,在隧道施工时应给予重视。

本场地的环境类别为U 类,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侵蚀性 CO2弱腐蚀,对钢 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中等腐蚀性,对钢结构具中腐蚀性。

三、穿越建(构)筑物概况区间下穿海珠区南洲街三滘经济社、南洲二手车市场关系平面图(图南洲站至中间风井盾构区间施工由南洲站开始始发,经海珠客运站门前工业 大道马路、南洲二手车市场、三窖河、南环立交,再到中间风井;南洲站至中间 风井盾构区间沿线建(构)筑物共9个(包括8栋房屋和1个南环立交)。

见附表1。

3.1穿越前技术准备工作1、在施工前对沿线盾构施工影响范围内的建筑物进行全面调查, 收集相关资 料,列出需重点保护的对象名称及反映其所处里程、地面位置、类型、结构等详 细参数的清单。

针对需要重点保3-1 )珂M 谕轨吻广y 即Ji 二护I 上I -Q i ||K /MF 丄一・b. . 迎-讥-呼出「迟心出电R.护建(构)筑物,提前作出预案,并准备相应材料设备。

2、根据地质勘察情况或盾构推进过程中的地质变化情况,对建筑物周边地质进行补充详细勘察,明确地形情况、基础土层结构、各土层土体性质、地下水情况等。

3、加强施工过程中建筑物和土体监测。

按其沉降要求做全面的统计,并计算出沉降预警值、允许最大沉降量和不均匀沉降要求,为以后施工提供指导。

4、为了使盾构安全、顺利下穿建筑物,将始发后的100 环列为试验段,在试验段阶段,对盾构的各个工艺流程和施工参数,尤其是注浆工艺进行24h 监控,及时记录实际发生的各项数据。

通过对试验段推进参数的试验和分析,为盾构安全、顺利的下穿建筑物提供切实可行的技术参数和措施。

5、针对需要重点保护建(构)筑物,提前作出预案,并准备相应材料设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