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母语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合集下载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与国外母语课程标准对比浅析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与国外母语课程标准对比浅析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与国外母语课程标准对比浅析[摘要]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它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关键词]语文课程标准;国外母语课标;基本理念;语文教育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代社会对个人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信息化、经济全球化发展步伐越来越快的今天,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开展深入持久的教育改革,培养造就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视野的现代新人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也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形成的。

一、新版语文课标研制的基本背景和国外母语课程改革的基本背景1.新版语文课标研制的基本背景。

面对世界教育的新变化、新进步,针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具体情况,2011年,教育部启动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颁布了义务教育20个学科课程标准。

这之前的十年时间里,教育部在29个省市42个国家级实验区的城市、县镇、乡村,对不同办学水平学校的骨干教师、教研员进行问卷调查,同时收集了十年来报刊书籍网络上的相关文章,并进行了多次听课考察,实地了解了实验状况,听取了各种意见,研究了教学中的新问题、新经验。

并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的决定》的精神,作为标准修订的基本指导思想。

2.国外母语课程标准改革的基本背景。

各国母语课程改革均是本国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近十年以来,所有国家的课程改革都贯穿了一个根本宗旨,那就是把发展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作为参与地区竞争、国际竞争的重要保证。

语文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及其基本价值取向

语文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及其基本价值取向
《语文课程标准》正是基于以“培养”与“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样的对语文课程的功能、地位、总目标的认识,基于对语文课程特点(人文性、实践性、汉字与汉语的自身规律)的深刻反思,首次正式提出了“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甚至明确要求“语法修辞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这种提法措辞委婉而观点鲜明,其标志着语文课程目标由知识中心向以学生能力发展为中心的转变,也表明在素质教育深入人心的时代背景下,语文课程功能的显著升华。《语文课程标准》从不同阶段、不同层次和不同侧面提出了语文课程的目标体系,即尽可能充分地发展学生个体的能力体系。其中包括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激发其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语言能力是指以语言积累为基础、语感培养为指向的实践性能力,分别表现为注重情感体验、丰富精神世界、独立自主的阅读能力,耐心专注地倾听、文明得体的表达和沟通、富有感染性和说服力的口语交际能力,感情真挚、条理明确、追求独特感受、有创意的写作能力,以及全球化时代所必备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而思维能力则是与语言能力互为表里、同步发展的,由于课程评价趋向注重学生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的形成性和发展性,故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型语言能力之发展,必然内在地刺激着个体思维能力之成长,并进而开发出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因此能够说,从偏重各种语言知识的灌输和贮存,到注重发展个体的各项能力,《语文课程标准》充分体现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语文教育新理念。
(二)《语文课程标准》的新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从起草到正式出版,按照程序,由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多次向教师学者征求意见,前后修改六七十稿,从原来的八九万字压缩为一本薄薄的小册子。从2001年9月始,《语文课程标准》和按这个标准编写的实验教材已经进入三十多个实验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改革的实验步入了一个良好的开端。这个标准包括“前言”、“课程目标”、“实施建议”三个部分,课程的内容结合在“目标”中作了阐述。“前言”即是这个标准的基本理念部分。而基本理念又渗透于“课程目标”、“实施建议”之中。这个标准突破了学科中心,将素质教育的理念融注于课程标准的各个部分,切实体现了以育人为本的素质教育观。因此学习新课标,实施新课标,首要的是要明晰那些支撑整个课程标准的新的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2022解读

语文课程标准2022解读
关于修改
口语交际课程目标及实施建议
重情感态度 重实践
综合性学习
学习内容的综合 学习方式的综合
4.评价建议
(1)对学生语文学习的评价建议
评价理念 评价中要注意的若干问题
注重对学生语文学习过程的评价
评价主体和方式要多样化
评价结果的呈现应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 的方式 具体的评价方法
课堂观察
项目
123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一、语文课程改革的背景
1.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 2.语文教育存在的及原因(世纪末的反思)
3.国外母语课程改革的影响
二、解读语文课程标准 1.语文课程的性质 :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2.语文课程标准理念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年级 1-2 3-4 5-6 7-9
认识的字 学会的字
识字 能力
1600-1800 800-1000 学习独立识字
2500
2000
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3000
2500
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3500
3000
能熟练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
正确处理基础性与发展性的关系 明确提出情感态度和学习习惯方面的目标
识字与写字教学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 , 不应以教师的 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
写作课程目标及实施建议
写话、习作、写作 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 重要方式
—— 注重情感态度兴趣 写作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过程 写作的过程就是创造的过程
——提供写作空间, 鼓励自由表达
说明

外国母语教材编撰的价值理念与形态特色

外国母语教材编撰的价值理念与形态特色
外国母语 教材 编撰的价值理念 与形态特色
潘 涌

涌 浙江 师 范大 学教 师教 育 学 院教 授 , 浙 江省 基 础 教 育 研 究
中心语 文教 育研 究 所 所 长 , 浙 江 师 范 大 学语 文课 程 与 教 学论 学科
带头人 , 浙 江省 高师语 文教 育 学研 究会理 事 长 。
国内外均属 仅 见 、 规 模浩 大 的母语 教 育 文化
工程 , 译介并评述 了世界上 4 0多个 国家及地
区当代母语课程标准 、 大纲和 教材等 , 覆 盖 了
全球八大语系 2 6 个语 种 , 全方 位呈现 了新世
纪 以来全球 母语 教 材 的最新 发 展 , 包 括教 材
既有本国特色 、 兼具 普 世价值 的母语 教 材体 系及其教学 、 评价 等 。
斯滕豪斯 反 思 了前 者 “ 目标” ( p u r p o s e ) 、
“ 内容 ” ( c o n t e n t ) 、 “ 组织” ( o r g a n i z a t i o n ) 和“ 评 价” ( e v a l u a t i o n ) 等所谓“ 永恒分 析范畴” 对学生
学会生存 、 学会共处 。 ① 而贯 穿其 中的一脉 生
命线首先是掌握基于语 用规范 、 洋 溢生命 智性 活力的本国母语 。恰 如联 合 国教科文 组织 在
另一份报告 中所 强调 的那样 : “ 学 习母 语是 一
种权利 。 ” ②从 初级 阶段 的认 知和模 仿 到发 展 时期的表现和创造 , 学会驾 驭母语 已成为未来 公 民的一项基本人权 : 凭借对母语 全方位的语 用实践而立身成 人 、 实现 与世界 的价值联 系 、 开辟一己精神发展的独特路 向。因此 , 世 界各 国高度重视母 语教材所 固有 的这种 承传文 化 命脉的基 本价 值 , 联 合 国教 科 文组 织甚 至从

我国与美国加州八年级母语课程标准之比较

我国与美国加州八年级母语课程标准之比较

我国与美国加州八年级母语课程标准之比较作者:马铭来源:《科教导刊》2014年第02期摘要课程标准是课程实践的依据,我国与美国加州八年级母语课程标准的比较,对于合理改进我国语文课程标准具有重要意义,从而促进课程实践的良性发展。

笔者从框架与结构、内容与目标两个方面对我国《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公立学校母语课程标准》(二者的八年级部分)进行比较分析,并总结其对我国语文课程标准的启示。

关键词美国母语课程标准比较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Comparison of Chinese and California Eighth-gradeNative Curriculum StandardsMA Ming(Xinjiang Normal University, Urumqi, Xinjiang 830054)Abstract Curriculum standards are the basis for the practice course, the comparison between our eighth-grade native curriculum standards and American California is important for a reasonable standard of language improvement courses, so as to promote the sound development of curriculum practice. The author from the framework and structure, content and objectives of the two aspects of China's "full-time compulsory language curriculum standards" and the American "native California public school curriculum standards" (both part of the eighth grade) were compared, and summarized its enlightenment of the language curriculum standards.Key words America; native language; curriculum standard; comparison所谓课程标准,就是对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应该知道什么和能做什么的界定和表述,实际上反映了国家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期望。

《语文课程标准》学习25问

《语文课程标准》学习25问

《语文课程标准》学习25问1.《语文课程标准》是在什么情况下制订的?它体现了哪些新的教育观念?中小学语文教育历来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中,《语文课程标准》的研制是在系统总结了我国语文教育的历史经验,吸收了国外母语课程标准研究的新成果,分析了语文教育的现状及时代发展对语文教育的新要求的基础上,重新构建的语文教育的目标新体系。

据专家介绍,《语文课程标准》体现了四个基本理念:一是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二是挖掘语文教育的人文内涵,三是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四是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这些基本观念贯穿于整个课程目标、教材编写、教学评价等各个环节。

教师只有深入学习领会其内涵,才能在教学中自觉贯彻落实。

2.《语文课程标准》是如何关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语文课程标准》十分关注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表现在:课程理念,凸现语文综合素质;课程体系,着眼于开放、创新;课程目标,致力于打好基础,促进发展;课程内容,提倡新、活、宽;课程实施,重视探究,加强实践;课程评价,重在激励、反馈。

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化为基础教育的中心任务,实际上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培养目标上发生了重大变化。

3.中小学语文教育的性质是什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这一学科性质定位的变化,结束了有关语文课程性质的长期争论。

以往教学大纲对语文的定性更多立足于语言的角度,《语文课程标准》兼顾语言与文化的层面,阐释了语文是语言和文化的综合体,它既有工具性又有人文性。

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运用和语感的培养,也要承担起“体认中华文化、厚植传统精神”的重任。

4.语文教育的任务是什么?《语文课程标准》开宗明义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大纲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大纲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大纲扬州大学文学院语文教育学教研室2010年12月修订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师范类)专业先修课程: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文学概论、现代文学、古代文学、教育学、心理学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教学以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为指导,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语文教学的历史和现状、理论和实际,熟悉语文课程标准和教材,掌握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和教学方法,具备从事语文教学的基本能力。

绪论第一节课程论与教学论一、课程与课程论二、教学与教学论三、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第二节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一、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二、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任务第三节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形成发展过程一、“教授法”阶段二、“教学法”阶段三、“教材教法”阶段四、“教学法”和“教材教法”并存阶段五、“教学论”阶段六、“教育学”阶段七、“课程与教学论”阶段本章重点: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形成发展过程。

第一章语文课程性质第一节语文课程的含义一、“语文”概念辨析二、语文课程的内涵第二节语文课程的特点一、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本体属性二、认识语文课程性质的几个层面第三节语文课程的价值一、人的发展价值二、提升素养的价值三、文化传承的价值四、审美陶冶的价值本章重点:工具性与人文性语文课程的性质语言与言语的区别语文课程对人的发展的价值第二章语文课程目标第一节语文课程目标概述一、课程目标的基本概念与原理简述二、语文课程目标的历史演变与启示三、学生的语文素养与语文课程目标的制定第二节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目标一、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总目标二、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阶段目标简析第三节普通高中阶段语文课程目标一、普通高中阶段语文课程的总目标二、高中语文必修课课程目标简析三、高中语文选修课课程目标简析本章重点:语文课程目标语文素养第三章语文课程标准第一节语文课程标准的历史沿革一、20世纪前期的国文国语课程标准二、20世纪后期的语文教学大纲第二节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一、外国母语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二、我国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第三节语文课程标准的内容结构一、语文新课程标准与语文教学大纲的内容结构比较二、语文新课程标准与国外母语课程标准的内容结构比较三、比较中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本章重点:语文教学大纲语文课程标准语文新课程基本理念第四章语文课程内容第一节语文课程内容概述一、语文课程内容的概念二、语文课程内容及其相关概念的辨析三、语文课程内容的文化内涵四、教师与语文课程内容的生成第二节语文课程内容的选择一、语文课程内容选择的主体二、语文课程内容选择的价值取向三、语文课程内容选择的原则本章重点:语文课程内容语文知识与语文能力语文课程目标、内容的预设与生成的关系第五章语文教材的编制第一节语文教材的内涵与功能一、语文教材的内涵二、语文教材的功能第二节语文教材编制的新理念及构成要素一、语文教材编制的新理念三、语文教材的构成要素第三节语文教材的结构类型一、分编型语文教材二、合编型语文教材本章重点:语文教材的类型语文教材的价值第六章语文新课程教科书评介第一节小学语文新课程教科书评介一、基本情况二、新教科书体现的编制意识第二节初中语文新课程教科书评介一、基本情况二、新教科书体现的编制意识第三节高中语文新课程教科书评介一、人教版二、语文版三、苏教版四、粤教版五、鲁人版六、新教科书体现的编制意识本章重点:中小学语文新教科书的价值追求第七章语文课程资源第一节语文课程资源概述一、语文课程资源的概念二、语文课程资源的类别三、语文课程资源的分布第二节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一、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意义二、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筛选机制及原则三、语文课程资源的宏观开发和利用四、语文课程资源的微观开发和利用第三节语文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一、语文地方课程二、语文校本课程本章重点: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第八章识字写字教学第一节识字写字教学目标一、识字写字教学目标的确定二、识字写字教学目标的内容第二节识字写字教学方法与策略一、识字写字教学的历史发展二、识字教学方法与策略三、汉语拼音教学策略四、写字教学策略五、书法教学策略本章重点:集中识字分散识字第九章阅读教学第一节阅读教学目标一、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目标的表述二、阅读教学目标分析第二节阅读教学方法一、朗读二、默读三、讲述四、问答五、讨论六、提要七、阅读教学方法的辩证性第三节阅读教学过程一、探究阅读教学过程的意义二、阅读教学过程模式的历史发展三、阅读教学过程的基本框架四、阅读教学过程中的几对辩证关系本章重点:阅读教学目标阅读教学过程和方法第十章写作教学第一节写作教学的目标一、课程标准对写作教学目标的表述二、写作教学目标分析第二节写作教学的方法一、写作教学的原则二、写作教学的一般方法三、供料式半命题作文的写作教学方法第三节写作教学过程一、审题二、选材三、立意四、谋篇布局五、批改六、讲评本章重点:写作教学目标写作教学过程和方法第十一章口语交际教学第一节口语交际教学目标一、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教学目标的表述二、口语交际教学目标分析第二节口语交际教学方法一、寻找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二、创设多样的口语交际情境三、开展互动的口语交际活动四、拓宽口语交际教学的途径第三节口语交际教学过程与设计一、口语交际教学的基本过程二、口语交际教学设计本章重点:口语交际教学目标口语交际教学过程和方法第十二章语文综合性学习与语文研究性学习第一节语文综合性学习与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目标一、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及其目标二、普通高中阶段的语文研究性学习及其目标第二节语文综合性学习与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与设计第三节语文综合性学习和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组织与指导本章重点:语文综合性学习与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目标语文综合性学习与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和方法第十三章语文教学评价第一节语文教学评价概述一、语文教学评价的意义二、语文教学评价的体系三、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评价理念第二节语文学习评价一、语文学习评价的特点二、语文学习评价的内容三、语文学习评价的常用方法第三节语文教师评价一、语文教师评价的原则二、语文教师评价的内容三、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四、语文教师评价的实施第四节语文考试一、考试类型二、语文考试的题型三、语文试卷编制本章重点:语文教师评价语文学习评价第十四章语文学习心理第一节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及后现代主义学习理论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四、后现代主义教育思潮第二节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多元智能理论与语文学习一、智力因素与语文学习二、非智力因素与语文学习三、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四、多元智能理论与语文教育第三节中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心理特点一、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心理特点二、初中生语文学习的心理特点三、高中生语文学习的心理特点本章重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第十五章语文学习方式方法和习惯第一节语文学习方式一、学习方式的一般认识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第二节语文学习方法一、语文学习方法的概念和特征二、语文学习方法的作用和系统三、语文学习方法的选择与运用第三节语文学习习惯一、对语文学习习惯的认识二、语文学习习惯的内容三、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思考与练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第十六章课外语文学习第一节课外语文学习的价值一、促进学生的发展二、推动课堂语文教学改革三、提升语文教师的专业水平第二节课外语文学习的特点一、实践性二、自主性三、综合性四、开放性第三节课外语文学习指导一、课外阅读指导二、课外写作指导三、课外口语交际指导四、课外综合性学习指导本章重点:语文课内教学与课外语文学习活动的关系课外语文阅读和写作的指导第十七章语文教师第一节语文教师的角色定位一、语文教师的角色意识二、语文教师的神圣职责三、传统的教师角色定位四、新课程中教师角色的转变五、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第二节语文教师的基本素养一、语文教师的师德素养二、语文教师的知识素养三、语文教师的能力素养四、语文教师的心理素养第三节说课与评课一、说课二、评课第四节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一、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取向二、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三、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原则本章重点:语文教师的角色定位语文教师的基本素养第十八章中国古代语文教育概述第一节中国古代语文课程一、远古至西周时期二、春秋战国时期三、秦汉时期四、魏晋南北朝时期五、隋唐五代时期六、宋元时期七、明代八、清代第二节中国古代语文教材一、蒙学教材二、经学教材三、文选教材四、诗选教材五、作文教材第三节中国古代语文教学一、中国古代语文教学的经验二、中国古代语文教学的问题和弊端第四节中国古代语文教育家一、孔子二、孟子三、荀子四、韩愈五、胡瑗六、朱熹七、王守仁八、曾国藩第五节中国古代语文教育论著一、《学记》二、《颜氏家训》三、《朱子读书法》四、《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五、《家塾教学法》六、《教童子法》本章重点:我国古代语文教学的经验、问题和弊端第十九章中国现代语文教育概述第一节中国现代语文课程一、清末民初的语文课程二、“五四”时期至新中国成立之前的语文课程三、建国初至“汉语”、“文学”分科时期的语文课程四、“大跃进”至“文革”时期的语文课程五、改革开放至20世纪末的语文课程六、21世纪初的语文课程改革第二节中国现代语文教材一、清末民初的语文教材二、“五四”时期至新中国成立之前的语文教材三、建国初至“汉语”、“文学”分科时期的语文教材四、“大跃进”至“文革”时期的语文教材五、改革开放至20世纪末的语文教材六、21世纪初的语文新课程教材第三节中国现代语文教学一、清末民初以“讲解”为主的教学法时期二、“五四”前后学习欧美教学方法时期三、20世纪30至40年代“精读”、“略读”时期四、20世纪50年代学习苏联时期五、20世纪60年代“精讲”、“多练”时期六、“文革”以后多元探索时期七、21世纪初新课程语文教学第四节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家一、蔡元培二、夏丏尊三、叶圣陶四、朱自清五、吕叔湘六、张志公第五节中国现代语文教育论著一、《新著国语教学法》二、《中学国文教学概要》三、《中学国文教学法》四、《阅读心理•国语问题》、《阅读心理•汉字问题》五、《美日苏语文教学》六、《实和活——刘国正语文教育论集》七、《于漪语文教育论集》八、《思索•探索——章熊语文教育论集》九、《顾黄初语文教育论集》本章重点: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史对当今语文课改的启示教材:张中原、徐林祥主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新编》,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语文改革的背景

语文改革的背景

一、语文课程改革的背景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一)我国教育改革与素质教育提出的背景1.对教育的重新定位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看,教育是具有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的知识产业和基础设施。

从世界范围看,教育的性质和战略地位已经提高到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高度;教育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处于基础性的地位。

2.当今世界的发展与竞争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的竞争。

20世纪末世界主要强国认为:未来教育发展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综合国力的竞争,实际上是高技术的竞争,人才的竞争。

3.国内外教育发展形势(1)我国关于教育发展和改革的设计和规划。

(2)世界教育发展大势世界范围内出现的新型教育,要求在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教材的建设和选择、课堂的结构和模式、教学的组织和方法、教学效果的评价和鉴定等方面都必须适合对高素质未来人才的培养和造就。

4.对现代教育(未来教育)的认识现代教育(或叫未来教育)的基本特征:教育的个性性;教育的创造性;教育的超前性(预期性);教育的终身性;教育的社会性(教育的全时空性);教育的多样性;教育的完整性;教育的变革性;教育的科学性。

现代教育思想的特征:教育价值的全面性;教育观念的开放性;教育观念的民主性;教育观念的未来性。

(二)我国语文课程改革的背景1、当代教育改革的大趋势及对国外母语课程改革的借鉴(1)当代教育改革的大趋势(见第一部分的阐述)(2)对国外母语课程改革的借鉴:母语、数学和科学为核心学科;发达国家课程改革的重点;国外语言课程目标特别突出的基本理念。

2、我国近年关于语文教学问题的大讨论二、语文课程改革的原则(自学)(一)语文课程改革的总原则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应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成败得失,借鉴各国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国外语文课程新理念提出的背景研究

国外语文课程新理念提出的背景研究

冲 图分类号】 G 0 4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7 - 02 20 )7 0 7 —4 6 2 60 (0 80 —0 6 0
世纪之初 ,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母语课程 的改 值观等全面发展 ;不是让学生都平庸而无特长地发 而 不 革, 纷纷 制 订 了面 向 2 世 纪 实际 需要 的新课 程 标 准 , 展 , 是 注重 学 生个 性 的发展 ; 只是 强 调 个人 的发 1 不 提出了母语课程新理念 。尽管各 国的政治经济制度 、 展 ,而更加关注个人与社会的健康而和谐的发展 ; 而更要关注对学生 文化教育制度和民风民俗等有很大差异 , 但他们的母 只是强调学生在学校阶段的发展 , 语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大体一致的,归纳起来主要有 : 终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 努力追求高质量的语文教育水平 , 以适应时代发展和 第一 , 谋求学生的智力与人格的协调发展。世界


世 界 基础 教育 改革 的主 要趋 势
关注学生的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 , 而且要关注学
生情感 、 态度、 价值观的养成 。总之 , 通过课程的重新 尽管世界各 国的社会制度 、 文化传统 、 价值观念 设置和教学方法的改变 、 评价体 系的重新定位 , 使学 存在较大差异 , 但在基础教育改革方面都谋求一个共 生在过程中充分运用 已有的个人经验来整合知识 , 靠 同的发展趋势 , 即追求人 的全面 、 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教师引领和个人努力来打通书本知识 、 个人经验与生 人的全面发展主要指 :不是仅仅关注少数人的发展 , 活世 界 的联 系 , 而增 长个 人 生 活 的智 慧 , 从 避免 个 人
20 0 8年 7月
Jl2 0 u 0 8
国外语文课程新 理念提 出的背景研究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七、八年级写作标准特点分析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七、八年级写作标准特点分析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七、八年级写作标准特点分析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英语语言艺术内容标准》(English- language Arts Content Standards)(以下简称加州英语标准)于1997年12月正式实施。

2009年,奥巴马政府主张对教育进行大规模改革,加州英语课程标准却几乎没有改动,可见它的成熟度相当高。

一、《语文课程标准》与加州英语标准七、八年级写作部分的共同特点加州英语标准与我国《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相似。

具体写作标准部分,两个标准的共性在于:第一,重视学生良好写作习惯的养成。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七、八年级学生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多角度观察生活根据表达需要,借助语感和语文常识,修改自己的作文等。

加州英语标准对不同文体的写作要求也是一以贯之,这对学生养成严谨的文体意识和良好的写作习惯具有重要意义。

两国在这方面的做法不同,但都重视学生良好写作习惯的养成。

第二,重视学生写作的应用性。

在我国七、八年级《语文课程标准》中就提出根据生活需要,写常见应用文。

虽然要求不很具体,但对这方面已经给予重视。

加州英语标准要求八年级学生能写与职业有关的公文,写技术性的文件。

两国都重视学生写作的应用性,这也是顺应经济全球化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第三,重视写作的基础训练。

七、八年级《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内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

加州英语标准也提出学生写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描写性的文章,每篇至少500- 700字。

两国课标都对写作有量化要求,提倡多写并在文章的组织结构,常见应用文体的写作等方面对基础的写作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二、《语文课程标准》与加州英语标准七、八年级写作部分的差异与个性第一,写作文体方面。

加州英语标准所列的文体丰富多样,七年级就要求写记叙文、文学作品的读后感、研究报告、劝说文、阅读材料的概要等。

八年级删去阅读材料概要的写作,增加了公文写作和技术性文件写作。

从各国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透视母语教育

从各国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透视母语教育

从各国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透视母语教育作者:暂无来源:《教育家》 2016年第12期公民素养决定了一个国家的未来命运,而优质的母语素养则奠定了公民个体的人文底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教育报告《学习——内在的财富》中首次提出“教育的四大支柱”: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共处。

而贯穿其中的一脉生命线首先是掌握基于语用规范、洋溢生命智性活力的母语。

贯穿教育的生命线从学校初级阶段的认知和模仿,到高年级时的表现和创造,学会驾驭母语已成为未来公民的一项基本人权:凭借对母语全方位的语用实践而立身成人,实现与世界的价值联系,开辟自己精神发展的独特路向。

20世纪后半叶以来,全球课程和教学理论出现了多元演进的加速趋势。

英国著名课程理论专家劳伦斯·斯滕豪斯在深刻批判传统课程理论的基础上,主张尊重教学交互中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化创造的“过程模式”。

他强调,教育的“过程价值”就是教师引导学生个体在教学过程中思维潜能的释放和更多的自由创造。

而美国课程论专家艾斯纳的“表现性目标”说,更是追求学习者在具体教学情景的种种“际遇”中所产生的独特表现,主张学习结果开放,弘扬创意灵性,诸如心灵与文体相拥中所迸发的非同质化的鲜活言语。

而“批判教育理论”则提出反文本、反记忆的观念,催生了教学中对文本的“离心”倾向。

事实上,这些理论直接促进了外国母语教育对养成学生独立思考、批判质疑和自由评论的高度关注。

各国母语教育着眼于通过全方位、自足自享的语用实践而夯实语言“童子功”、铸就母语文化的继承者和创造者。

传承并创新的教育实践法国的《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法语课既要给学生带来知识,更要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批评观念”,而“掌握语言是阅读文本和培养思维能力的首要条件”,而且该大纲要求,“在法语公共必修课结束后,学生应该能够阅读、理解并自己评论一个文本,找出文本中的语言、历史、背景、论述和美学等问题”,能够“形成自己的评判结论,形成自己的评判语言”。

荣维东:国外母语课程标准对我国语文课程建设的启示

荣维东:国外母语课程标准对我国语文课程建设的启示

荣维东:国外母语课程标准对我国语文课程建设的启示我国语文教育存在的根本性和全局性问题之一在于:缺乏一个科学、实用、专业的语文课程标准。

当今语文教学讨论所涉及的问题与我国现行课程标准目标虚置、知识僵化、内容空洞有关。

语文教学所追求的“真实品格”,从国外现行课程标准中可以找到很多可资借鉴的东西。

本文拟以国外现行母语课程标准[1]为依据,梳理国外母语课程理念、内容上的有用信息,期待对语文教学的讨论及我国未来语文课程标准的研制有所助益。

一、隐形渗透:价值观教育隐含于课程目标内容之中国外在母语教育方面同样具有向年轻一代传递核心价值观的任务。

英国课程和考试证书委员会(QCA)[2]将培养“成功的学习者、自信的个人、负责任的公民”作为母语课程核心目标。

法国母语课程强调通过学习法语获得在未来社会生活和公民生活中需要的自主表达和辩论的能力,成为自觉、自治、负责任的公民。

美国2010年新颁《英语核心通用标准》指出,“学生应能够积极主动地接触并沉浸于高质量的文学文本和信息文本之中,建构知识、充实经验、拓展视野,能够自发地展示出作为民主社会里的一个个体和负责任的公民所必不可少的强大理性”[3]。

加州的课程标准则直接指出,语言学习“能丰富人的心灵,能培养负责任的公民”[4]。

国外母语课程倾向于选择适合现实生活、学习、工作需要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沟通交流能力以及培养负责任的公民作为核心价值理念。

这些价值观和课程目标都非常实在、实用,与我们片面强调语文的人文性和硬性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有些不同。

如英国母语课程的定位是:“英语是学习所有课程科目的基础。

在英语学习中,学生将发展听、说、读、写等各种参与社会和就业所需要的技能。

学生将学会富有创造性和想象力地表达自己,并与他人自信地和有效地沟通交流。

”在涉及一些核心理念和价值观的表述时,也一般比较简单,不过分强调渲染,而是将这些理念渗透在课程内容设计、知识体系建构以及能力指标选择之中。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入学考试大纲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入学考试大纲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一、考试目的全日制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科目“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要求考生系统掌握语文学科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语文教育教学实际问题。

二、考试范围(一)考试目标1. 系统掌握语文学科课程与教学论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具有教师专业发展观。

2. 了解中学语文教育的构成与运行规范,具有中学语文教育理念。

3. 能运用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和现代教育理念来分析和解决教育的现实问题(二)考试基本内容第一编语文教育第一章最新教育理念对语文教育的冲击第一节建构主义与语文教育一、建构主义的由来与发展二、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三、建构主义理论的意义与局限四、建构主义视域内的语文教育第二节多元智能理论与语文教育一、多元智能理论的产生背景二、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内容三、多元智能理论对教育的贡献四、多元智能理论的意义与局限五、多元智能理论视野中的语文教育第三节后现代主义与语文教育一、后现代主义及其特征二、后现代主义的教育思想三、语文教育的后现代主义解读第二章相关学科理论对语文教育的影响第一节社会学一语文教育理论的宏观背景一、社会学的基本内涵二、社会对语文教育的影响三、语文教育的社会学特征四、学习社会学的重要意义第二节心理学一语文教育理论的心理依据一、心理学与语文教育二、心理学理论与语文教育三、心理学方法与语文教育第三节教育学一语文教育理论的基源一、教育学及其发展二、教育学与语文学科理论的关系三、教育学对语文教育实践的影响四、学习教育学的重要意义第三章语文教育理念自身的巨大变革第一节语文教育理念及其变革一、语文教育理念的内涵二、语文教育理念变革的背景三、语文教育理念变革的内容第二节语文教学观念的变革一、传统的传话式语文教学观二、从传话式向对话式的转变第三节语文学习观念的变革一、以接受为核心的语文学习观二、以发现为核心的语文学习观三、接受与发现相统一的语文学习观四、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核心的语文学习观第四节语文师生观念的变革一、传统语文师生观二、新型语文师生观三、新型师生关系中的语文教师第五节语文评价观念的变革一、评价功能观的转变二、评价方式观的转变三、评价主体观的转变第六节语文教育理念的提出一、语文教育本体论二、语文教育主体论三、语文素养论第四章语文教育目标第一节语文教育目标的基本理论一、教育目标与语文教育目标二、语文教育目标在教育目标体系中的位置三、制定语文教育目标的依据四、语文教育目标的分类和描述第二节我国语文教育目标的历史回顾一、解放前语文教育目标的脉络二、解放后语文教育目标的发展三、21世纪语文教育目标的阐释第三节当代国外语文教育目标的多元取向一、注重实用与共享知识二、注重民族感情,立足“语言教育立场三、注重文学素养与信息交流技术四、注重共同文化基础上知识与能力的结合五、注重多元目标与共同责任第五章语文课程第一节课程与语文课程一、课程二、课程形态三、课程资源四、当代语文课程第二节语文课程资源一、教材一一最重要的语文课程资源二、教师——不可或缺的语文课程资源三、学生一一最易被忽视的课程资源第三节语文学科课程一、语文学科课程的历史二、语文学科课程的特点三、语文学科课程的实施第四节语文活动课程一、我国语文活动课程的历史二、语文活动课程的特点三、语文活动课程的类型四、语文活动课程的实施第五节语文教育中的隐性课程一、校园文化中的语文隐性课程二、大众文化传播中的语文隐性课程第二编语文教学第六章语文课程标准第一节语文课程标准与语文教学大纲一、课程标准及其特征二、语文课程标准与语文教学大纲的联系三、语文课程标准与语文教学大纲的区别第二节语文课程标准的产生与发展一、语文课程标准的产生二、语文课程标准的修正与发展三、从语文课程标准到语文教学大纲四、语文课程标准的回归第三节语文课程标准的框架与特点一、语文课程标准的框架二、语文课程标准的特点第四节国外母语课程标准一、国外母语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二、国外母语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三、国外母语课程标准的基本特点第七章语文教材第一节语文教材的特点与功能一、语文教材概念的界定三、语文教材的功能第二节语文教材的编制一、语文教材编制的基本理念二、语文教材的内容体系三、语文教材的结构类型第三节语文教材的建设一、蒙学、经学与文选二、文白合编,单元组合三、“一纲一本”到“一纲多本”第四节语文教材的使用一、理解编写理念和编写意图二、把握语文知识体系三、把握范文体系四、把握练习体系五、合理选择与使用教材第八章语文知识教学的设计与实施一、语文知识与语文知识教学(一)语文知识的特点及其分类(二)语文知识教学二、语文陈述性知识教学(一)语文陈述性知识的本质(二)语文陈述性知识的教学方法三、语文程序性知识教学(一)语文程序性知识与语文能力(二)语文程序性知识的教学方法四、语文知识的建构(一)语文知识体系建构的意义(二)语文知识体系的静态建构(三)语文知识体系的动态建构第九章语文阅读教学的设计与实施(上)第一节阅读与语文阅读一、阅读的本质二、阅读的基本类型三、阅读与语文阅读教学第二节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目标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三、养成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第三节语文阅读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一、最优化原则二、整体性原则三、学以致用原则第四节语文阅读心理一、语文阅读的心理过程二、语文阅读障碍三、语文阅读障碍的排除与阅读能力培养第十章语文阅读教学的设计与实施(下)第一节语文阅读教学流程的设计一、单元阅读教学流程的设计二、单篇课文阅读教学流程的设计三、单课时阅读教学流程的设计第二节文体阅读教学的设计一、常用文体阅读教学的设计二、文学作品阅读教学的设计三、文言文阅读教学的设计第三节语文阅读教学的设计与实施一、内容交叉课型教学方法的设计二、教师主导课型教学方法的设计三、师生互动课型教学方法的设计四、学生自主课型教学方法的设计第四节语文阅读技能训练一、朗读训练二、默读训练三、速读训练四、精读训练五、略读训练六、语感训练第十一章作文教学的设计与实施第一节作文教学面临的问题一、作文教学中的“断层”二、“作文”与“写作”的滥用三、作文教学目标的含混四、作文中“教”与“学”的颠倒第二节作文教学的目标一、显性目标和隐性目标二、总体目标与阶段目标第三节作文教学的体系一、文体写作训练体系二、作文能力训练体系三、教材体系与教学体系第四节作文教学的设计一、制定作文计划二、展示作文要求三、开展作文指导四、进行作文评价第五节作文心理一、作文过程二、作文策略三、作文指导四、作文评价第六节作文能力一、作文能力的构成二、作文能力培养的一般原则三、作文能力培养的基本方法第十二章口语交际教学的设计与实施第一节口语与口语交际一、口语二、口语交际第二节口语交际教学一、语文教学视野中的口语交际教学二、口语交际教学的特征三、口语交际教学的内容四、口语交际教学与说话及听说教学第三节口语交际教学的策略一、交际策略二、场景策略三、互动策略第四节口语交际教学的设计一、口语交际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二口语交际教学设计的基本形式第十三章语文综合性学习一、综合性学习与综合课程二、综合课程与语文学科三、语文本位的综合课程第二节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征及形式一、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征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基本形式第三节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与评价一、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目标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开展三、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四、语文综合性学习要注意的问题第四节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教师一、教师意识的觉醒二、教学途径与方式的转变三、教学原则的掌握第十四章语文教学艺术第一节教学艺术的本质及特点一、教学科学与教学艺术二、教学艺术的本质三、教学艺术的特点第二节组织语文课堂教学结构的艺术一、课堂教学结构艺术的特点二、语文课堂教学结构艺术的原则三、组织语文课堂教学结构的艺术第三节营造语文教学氛围的艺术一、教学氛围及其作用二、教学氛围的维度指标三、积极教学氛围的营造第四节把握语文教学节奏的艺术一、教学节奏二、语文教学节奏艺术三、把握语文教学节奏的条件第五节语文教学语言艺术一、语文教学语言艺术的科学基础二、语文教学语言艺术的表现三、提高语文教学语言艺术的途径第十五章语文教学技术第一节教学技术一、教学技术的概念二、教学技术的产生与发展三、教学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第二节语文教学技术的种类一、传统语文教学技术二、现代语文教学技术三、信息化语文教学技术第三节传统语文教学技术一、教学语言二、板书三、图示材料第四节现代语文教学技术一、视觉媒体二、听觉媒体三、视听媒体四、视听综合训练媒体第五节信息化语文教学技术、多媒体教学技术、语文远程教学第十六章语文教学评价第一节语文教学评价概述一、语文教学评价的内涵二、语文教学评价的特点三、语文教学评价的作用四、语文教学评价的实施第二节语文教学评价的类型一、单项评价和综合评价二、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三、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四、相对评价、绝对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五、自评和他评第三节语文教学评价的方法一、观察法二、问卷调查法三、日常检查法四、纸笔测验法五、表现评价法六、卷宗存档法第四节语文教学评价的内容一、识字和写字二、阅读三、作文四、口语交际五、综合性学习第十七章语文学法指导第一节语文学法指导的意义与目标一、语文学法指导的意义二、语文学法指导的目标第二节语文学法指导的内容与方法一、语文学习常用方法指导二、识字写字学习指导三、阅读学习指导四、写作学习指导五、口语交际学习指导六、语文综合性学习指导第三节语文学法指导的原则与途径一、语文学法指导的原则二、语文学法指导的途径第三编语文教师第十八章语文教师的教学工作第一节语文教学设计一、语文教学设计的内涵、指导思想、原则、要素二、语文教学目标与重点难点设计三、语文板书与练习作业设计四、语文教案设计第二节语文说课与评课一、说课的功能、特点与要求二、说课的类型与程序三、评课的意义、依据与内容四、评课的原则与类型第十九章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第一节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一、概念的辨析二、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第二节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一、语文教师角色的转换二、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三、语文教师专业知识的重构与专业能力、情意的发展四、语文教师的教学研究第三节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一、提供促进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外部环境二、激发语文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内在需求。

新加坡双语教育课程标准及实施

新加坡双语教育课程标准及实施

新加坡双语教育课程标准及实施新加坡是多种族、多元文化的国家。

新加坡的人口主要由四个种族群体组成:华人、马来人、印度人及一些欧亚等人种,其比例大致为75:15:7:3。

在新加坡这样一个多种族的移民国家,语言文字也必然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

新加坡政府适应多种族和多文化国情的需要逐步形成了今天新加坡具有本国特色的双语教育政策。

双语教育为新加坡教育制度的基石,对新加坡教育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新加坡政府根据本国国情,为了尊重各种族的历史,弘扬各种族的文化,推行了十分英明的以英语为主、兼修母语的双语教育政策,即不仅要学好英语,还要学好母语。

一、双语教育课程标准(一)双语课程的理念新加坡实行的是三向分流的双语教学模式,即把双语教育运作过程与分流结合在一起的新加坡式的一种双语教学模式。

其基本精神,乃是把英语作为第一语言来教学,官方规定学生所操的华语、马来语和泰米尔语这些母语,作为第二语言来教学(除10%最优秀的学生之外),即英语为教学语言,用于学习绝大部分课程,在学习其他课程中学习英语,而母语主要是语言教育课程,其目的在于理解民族文化价值,保持传统。

(二)双语课程的框架三向分流模式是依据学生的学业水平,让学生在评价后分别进入三种课程学习的分流,因英语与母语的双语配比和要求不同而形成的一种模式。

如小学阶段有三种双语课程分流,正式分流从小学四年级开始:1.EM1——学生修读的英文和母语都作为第一语言(第一语言流);2.EM2——英文为第一语言,母语为第二语言(第二语言流);3.EM3——英文为第一语言、母语主要是听说会话(第三语言流)。

学生小学毕业根据成绩进入中学后,又进入三种双语课分流进行学习:1.特选双语课程,会考优秀的10%的学生兼修两种语言(均为第一语言水准);2.快捷双语课程,会考较优的30%的学生兼修两种语言(英文为第一,母语为第二语言水准);3、普通双语课程,会考后余下的40%的学生,兼修两种语言(其中母语水准又降一等要求)。

中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比较及启示

中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比较及启示

中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比较及启示中国教育学刊2013.01课程与教学◆曾素林郭元祥[摘要]中美两国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理念与设计思路、目标与内容、实施建议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共性,也存在显著的差异。

美国语文课程标准比我国语文课程标准更加重视教育公平,其课程目标设置更为细致。

二者的比较为我国语文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了诸多启示:应重视相关研究结论和研究证据的支持,提高课程标准的实证性;着力课程目标细化、具体化,增强可操作性、可评估性;加强学科联系与交叉,重视跨学科学习语文。

[关键词]义务教育;中国语文课程标准;美国语文课程标准[中图分类号]G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808(2013)01-0042-04进入新世纪以来,世界各国纷纷以颁布新的课程标准为契机,推动本国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

2010年6月,美国公布了首份全国统一的语文课程标准,这“标志着美国自20世纪90年代教育标准化运动、2001年《不让一个孩子掉队》(NoChildLeftBehind,NCLB)法案之后的又一次教育改革”[1]。

2011年12月,我国教育部公布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该标准于2012年秋季在全国开始实施。

这两份课程标准颁布的时间较为相近。

本文拟对二者的课程理念与设计思路、目标与内容、实施建议等方面进行比较,试图找出二者的共性与差异,借鉴国外母语教育的经验,为我国语文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参考。

一、课程标准理念与设计思路的比较首先,在教育理念上,美国语文课程标准比我国语文课程标准更加重视教育公平。

课程标准作为课程编制和实施的指导文件,它蕴含着特定的教育权利和教育机会。

课程标准的设计应以一定的教育公平观为基础,树立“育人为本”的观念,保证学生在课程接触中的基本权利,并获得最多的发展机会。

[2]但是,我国语文课程标准并没有很好地体现这一点,全文仅用“必须面向全体学生”[3]这句话一笔带过,缺乏具体的阐述和必要的保障措施。

如何准确把握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四个基本理念

如何准确把握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四个基本理念

如何准确把握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四个基本理念《语文课程标准》重新构建了语文教育的目标体系。

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思想,体现了国家对语文教育的要求,代表了语文教育改革的方向。

提出了语文课程四个基本理念,这四个基本理念指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这四个基本理念,贯穿了以学生为主体、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思想。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首先是要面向全体学生。

使具有不同身心条件和背景的学生都能够获得接受语文教育的机会,并使每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不断增强学习自信心,学习和掌握对他们一生都具有重要价值的、最基本的语文知识和能力,为他们今后能胜任不同的学术专业和技术行业打好基础、作好准备的新理念。

其次是要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以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语文素养重在“综合”,它以语文能力(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审美情趣、思想道德、思想品质、学习方法习惯的融合。

这种素养不仅表现为较强的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的能力,而且也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一句话,语文综合素养是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充分考虑到学生语言和身心发展不同阶段的特点,在“总目标”和“阶段目标”里分别对这五个方面和三个维度进行了具体的说明,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首先,它突出并丰富和发展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其次,它明确地从过程与方法维度提出了学习目标;最后,在知识和能力维度上,它强调综合和整合。

总之,“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基本理念,充分显现了全面性和综合性,体现了国家对公民语文素质的基本要求,体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思想,包含了扎实的基本功的培养和潜在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开发,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了基础。

日语课程标准

日语课程标准

日语课程标准日语在义务教育初级阶段是外语教学的必修课之一,研制国家日语课程标准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任务之一,是整体改革的需要,也是我国新世纪培养不同层次日语人才和开展外语教学改革的需要。

《标准》在框架结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实施方面都有新的尝试。

一、日语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及设计思路(一)日语课程的性质《标准》对日语课程性质的阐述,主要有以下几层含义:(1)日语在义务教育阶段是外语教学的必修课程之一(2)日语课程是“学生通过与教师、同学的共同活动,初步学会运用日语交际,逐步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3)日语课程是“学生磨练意志、发展思维、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发展个性、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4)日语课程帮助学生了解中日文化的异同,扩展国际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为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二)课程的基本理念关于《标准》的课程理念,总括起来分为六个方面:(1)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2)倡导活动教学,鼓励实际应用(3)精选教学内容,重视学习过程(4)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性差异(5)利用现代技术,开发课程资源(6)改善评价系统,促进学生发展(三)课程的设计思路《标准》是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依据,参照国内外外语教学改革的成果,结合初中生身心发展特点,确定“培养学生基本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总目标。

总括起来,设计思路主要表现为以下4方面:1.“课程目标”实行分级设计,给予学生选择的余地《标准》采用国际通用的分级方式,将义务教育阶段的日语课程目标设定为一至三级三个级别,力求在目标层次和课程多样化方面有所突破,使因材施教成为可能。

初中阶段从七年级开始设置日语课程,9年级毕业时要求达到三级目标。

此外,学校、教师和学生也可根据实际的日语基础和教学条件,适当调整日语课程目标。

2.“内容标准”是为实现课程目标提出的基本要求“内容标准”对应课程目标,包括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文化素养、情感态度和学习策略,这五个部分相辅相成,有效地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

语文课程与教材研究的理论观照评《母语教材研究》

语文课程与教材研究的理论观照评《母语教材研究》

语文课程与教材研究的理论观照——评《母语教材研究》《母语教材研究》正式出版之前, 就听说过有这样一个研究项目, 但阅读期望值不是很高, 大概因为类似的书已见过不少。

不料这套书的编者把清样寄给了我, 拜读之余, 冰释豁然, 完全改变了原先的想象, 引发了极大的兴趣。

这是专门研究母语教材的系列书, 共十卷, 五百万言, 洋洋大观, 探讨了我国一个多世纪以来语文教育及课程教材的历史经验, 以及世界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母语课程教材的情况, 称得上皇皇巨著。

该书主要编者洪宗礼老师, 一位在一线任教的中学教师, 联手上百位有建树的语文专家,历经十多年漫长而艰难的跋涉, 完成了这样今部在规模和质量上都有重大突破的著作, 实在令人敬佩, 可贺可喜。

这是一套奠基之作, 为语文课程与教材的研究打基础, 为当前正在推行的语文课改打基础。

现在, 义务教育语文课改已经进行6年, 高中语文课改在十多个省区试验, 最早的一批也经过一轮了。

下一步怎么走?非常关键。

课改的大方向正确, 成绩显著, 积累了许多经验, 但也面临不少问题与困扰, 需要认真总结。

这些总结不应停留在一般的经验描述, 也不止是向上的汇报, 应当有一些专门的研究, 能把课改问题提升到教育科学的层面, 前提就是要有开阔的视野和清醒的理论参照。

当前课改的实践经验以及所需解决的问题,是研究的出发点和生长点, 也是研究的归宿。

我们的研究终究还要解决语文教学的实际问题, 推进学科的发展。

目前有两样基础性的工作必不可少。

一是弄清家底, 百年来尤其是最近二十多年来我国语文教学的历史经验, 就是家底。

尽管人们对语文教学状况有这样那样不满, 甚至有些愤激, 但无可否认, 以往的语文教学还是成绩巨大, 经验丰富。

当我们进入研究, 就必须对此保持一种温情与敬意, 当然还要加上分析的态度, 守正创新, 把以往语文教学好的东西继承下来, 绝不能搞虚无主义, 一切推倒重来。

其二, 就是放开眼界, 广为借鉴外国的理论与实践经验, 特别是科学的态度和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外母语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为研制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标准,近几年来,我们翻译。

收集了海外的语文课程标准、大纲、教材和评价资料。

从一些国家的母语课程标准的序言、目标内容和评价资料中可以看出,面向21 世纪的国外母语课程改革特别突出下列基本理念。

1. 努力追求高质量的语文教育水平,以适应时代发展和参与国际竞争。

义务教育是面向所有适龄学生的合格教育,必然关注对教育平等的追求:既希望给每一位公民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也希望有平等的教育结果(绝大多数人都得到充分发展)。

然而,平等与卓越之间的统一,是一个两难问题。

如同我国教育中的“减负和提高质量”合“作和竞争”等问题一样,很难两全其美。

在新旧世纪之交,一些国家的母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标准“是对优秀的承诺”,而且,“是长久的承诺,不是一时的设想”,“是逆教育‘平庸潮流 '而动的优秀潮流著标志”,是“具有挑战性”的决策(美国加州英语课程标准)。

加拿大安大略省的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让学生掌握必需的知识和技能,“帮助他们参与广泛经济领域的竞争,使他们成为享有尊严和满意生活的公民”。

2. 母语教学要培养负责的公民,帮助学生形成国家观念,具备应有的道德价值观。

尽管许多国家母语课程标准并未单列“思想道德教育目标”,但不能因此认为他们忽视这方面的要求。

有的标准在序言里明确提出,语言学习“能丰富人的心灵,培养负责的公民,形成国家是一个集体的观念”(美国加州标准)。

法语课程标准的宗旨之一是“使每个学生成为自觉、自治、负责任的公民”。

每个国家的标准都强调语言学习与文化的关系。

法国强调“给学生提供法国文化的要素”。

从内容目标提供的资料(如作品清单)看,文化历史悠久的国家(如英、法、德)在十分重视本民族文化传承的同时,也相对关注对多元文化的了解一- 当然“西方文化中心”的倾向也十分明显。

体现在内容目标中的道德价值观,最为突出的是诸如“理解他人、认识自己、顺利交流、团队精神、追求真理,培养审美情趣、负责任、实事求是,学术诚实,慎下判断”等基本价值目标。

如一些母语课程标准都强调“分清一手资料和二手资料”分“析资料的信度和效度”为“自己所谈所写负责”等,这些内容既具有道德价值意义,也具有认识价值意
义。

3. 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培养学生的个性。

如在美国密苏里州的《语言教育课程草案》的九项指导原则中,首先强调“语言学习是个人化的”语“言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

因此提出“激发学生自身的兴趣和天赋,他们的语言技巧就能得到最好的拓展和开发”语“言的学习是在不同场景的实践中得到提高”语“言的积累体现为交流经验的发展”,等等。

在听说读写的具体要求中,“鼓励学生作出富有想像力的机智的反应”对“文学作品作出个人的反应”理“解文章含义,表达出自己的独到的见解”能“选择有特色的表达方式”充“满自信的听和说”(英国标准)。

而在美国各州的语言课程标准里,大都将“批判性的思考能力”分“析、判断、评价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各个年段的要求之中。

在加拿大安大略省的语言课程标准中,将“独立进行推理、独立进行交流、独立组织观点、独立运用语言规则”作为高水平的首要表现。

4. 文学熏陶与语言文字的实际应用并重。

上述标准都对文学作品的阅读、欣赏、评价提出了详细要求。

要求通过具有解释性、创造性的评价反应证明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要求从不同历史时期和文化角度阅读文学作品。

在英、法、德各国的课程标准中,文学作品阅读量相当大。

法国的课程标准强调“给文学作品以重要地位”法“国文学应该是首选对象”。

英国的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儿童文学”,到第三阶段和第四阶段则详细地列出学生应该读的经典文学作品清单。

上述标准同样注重语言文字的实际应用,强调“在任何领域的学习中,语言都是重要工具”,强调“为提出、分析、解决问题而听、说、读、写”。

在美国各州的语言课程标准中,“问题学习”的要求最为突出,十分强调听说读写要看对象,要有目的,从而突出言语交际功能,满足更贴近生活的理解与表达要求,更注重对现代社会的信息的收集和处理。

阅读量大,写作范围(题材、体裁)广也是一个共同特点。

同时,国外标准对语言文字的规范性要求也十分具体。

5. 在学习方式上,注重在实践中学习和研究性的学习。

从课程目标上看,既注重为实践需要学习,也注重在实践中学习。

围绕实际需要组织学习内容,以实际应用效果考察学力水平。

研究性学习在美国各州的语文标准中均有专门要求。

如加州自 3 年级就有“研究技术”子项,“要求理解各种参考材料的结构与组织”。

7年级要求“提出问题并评价问题,发展能引导调查和研究的观点,增加引用参考材料的可信度”。

8年级要求“在所研究信息与原有观点之间获得有效平衡”。

(实质是学习者和新信息之间的互为建构,是一种新的“理解”哲学观。

)密苏里州自“学前班”起,要求“提出共同参与的研究内容”就“主题提出‘如何'和‘为什么'。

”3至5年级要求就主题“对观点归类,至少从一种原始材料和二手材料中组织信息,提出认识”。

宾州在3 年级、5 年级、8 年级、11年级分别提出了“语言研究性学习的具体要求、实施步骤及方法指导”。

这与他们在三个课程的学习方式中提倡“主题研究性学习”方式密切相关。

美国中部六州将“收集和使用与研究目关的资料”作为8 大总体要求之一,并详细制定了4 个级别水平的具体目标。

6. 强调语言学习必须与不同领域的内容相结合。

“语言是沟通各种学科的桥梁,学生必须学会在不同领域内进行有效的听说读写。

所有的教师都必须适时适地传授和加强与学生语言交流的技巧。

”(美国密苏里堪萨斯城英语课程标准)“在选择必读的文学和提供信息的作品以及布置作文时,地方教育董事会、学校和教师应该利用每一个机会把读写和其他核心课程联系起来,包括历史、社会科学、数学和科学。

学生通过读写,探索他们自己的存在与他人存在的关系。

”(加州标准序言)而德国的母语课程标准则分年级详细列出“跨学科主题学习内容”。

7. 引进先进技术加强语言学习。

加拿大安大略省提出“要掌握利用相关技术收集信息和分析信息的技能”。

密苏里州的9 大指导原则的第8条是“语言学习可以通过引进先进技术而得到加强”,因为“在今天的社会里,科学技术无所不在。

科技使我们可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快速和有效地进行交流。

学生响应科技的发展,因为它融合了语言、画面、音响和动,它使所有学生都可以接触到更多的信息”。

8. 课程标准与评价紧密结合。

课程标准提供“学什么”具“有什么能力”之类的目标要求,评价则是检验对内
容标准的达成度。

尽管各国的评价制度和方式不同,但都是将评价作为一种研究过程,力求科学公正,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有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

有些国家是让具有权威性的评价中介组织来承担阅读与写作的评价任务,由他们编制试题,制定“绩效标准”,实施考试,确定分数线,抽取学生作业样本为案例,向公众说明各级考试绩效,力求让学生、老师甚至家长明白语言学习怎样才是“优秀”良“好”合“格”与“不合格”。

英国(指英格兰和威尔士地区)则根据标准制定了说与听、阅读、写作三个方面的“成就目标的层级描述”,分别列出8 个层级和一个特殊表现层级描述各种
“达成度”。

另外,比较各国母语课程标准的文本,参与调查的人士大多认为,我国中小学数学、物理、化学等科的知识难度、要求都比外国高,但是,语文的学习要求却比别人低。

一位在美国“西德威尔”中学读书的中国学生说:“在理科方面,国内中学的教学水平比美国明显要高,在文科方面则比美国要差,主要是国内中学的教与学比较死板,学生在创造性思维受束缚。

”对此笔者也有同感。

这些未经严密论证的感受值得中国语文教育工作者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