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学考试地理试卷分析报告汇总情况

合集下载

2018年高考地理学科试卷分析

2018年高考地理学科试卷分析

2018年高考地理学科试卷分析高三地理组教师袁会彩一、试卷的总体评价今年全国1卷的地理试题整体延续了近几年来高考地理试卷的特色,选取了新颖的材料和设问角度,注重培养和考查考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实践,体现了全国1卷稳中求新、综合全面的特色,突出了高考育人和选拔的功能。

2018年高考地理试题以考试大纲为依据,以能力考查为重点,将推进素质教育、提升学科素养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试题情境设计联系实际,贴近考生认知水平,反映时代主旋律,弘扬社会正能量。

具体来说,今年全国1卷地理试题具有如下几个特点:一是立足学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思维。

本次地理试题题型和结构稳定,考题基于高考地理大纲,注重考查学生的图像判读能力和对题目关键信息的提取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和综合思维。

如,第4题、第5题通过近十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图”,引导学生将人口和城市地理的知识点有机结合,快速从题目中提取关键信息,进行综合加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要求考生根据人口数量变化趋势,结合四大直辖市的人口数量变化和迁移规律和现实情况,由表及里地引导学生深化对于人口和城市的认识。

二是创设新颖的材料情境和设问角度,启发思考。

本次地理试卷材料来源稳定多变,材料内容丰富新颖,在延续上年整体出题风格的同时,也对试题的设问思路和设问方式有所设计和创新,启发学生开放性思考。

如试卷第37题以嫩江支流乌裕尔河下游扎龙湿地”为切入点,将堰塞湖和沼泽湿地进行比较,鼓励学生思考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情况及其影响,体现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其中第(4)问提问学生是否同意通过工程措施恢复乌裕尔河为外流河”。

考生若能结合地理认知给出相应的证据,同意和反对皆可,将考生从标准化作答模式中解放出来,鼓励考生独立思考、畅所欲言,从新颖的角度去看待地理问题,充分体现了创新思维。

三是内容选取富含生活气息,注重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2018年菏泽市中考地理试卷分析

2018年菏泽市中考地理试卷分析

2018年菏泽市中考地理试卷分析一、试卷概述2018 年地理中考试卷满分 50 分,时间 60 分钟,学生平均得分 30.25,难度系数 0.6。

试题命制紧扣课程标准,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课程在学校育人中的核心作用。

以学生为本,发挥考试的导向作用,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进和完善。

试题设计力求体现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能够科学地认识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等相互协调发展的重要性,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真正体现地理课程“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

试题在考查学生所学地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重点考查学生的理解、运用、探究和实践能力。

重点考察学生全面掌握地理知识的情况,不拘泥平时简单的机械记忆,让学生充分发挥平时在学习,生活中的积累,并将所有体验,感悟的地理知识运用在实际生活中,充分展现新课改的成果。

试题中,“双基”仍是考察的重点。

将试卷考点落实在基础知识点上,贯穿学以致用的方针,考查学生灵活掌握知识,应用知识等方面的能力,试题的着眼点和着力点主要放在了考察能力与素质上。

利用多幅图结合来认识某一地理事物,考察学生不仅要认识地图,还要会用地图,从地图上获取信息的能力。

强化了信息获取能力,地理分析与推理能力。

发散学生思维,养成学习生活中的地理,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试卷评价 1.试卷内容结构2.题型与题量试题分选择题(第Ⅰ卷)和非选择题(第Ⅱ卷)两大题型。

在非选择题中,以读图填空和简答为主,缺乏探究题和开放性的试题。

整套试卷共 24 道题目,其中选择题 20 题,共 20 分;非选择题 4 题,占 30 分。

试卷的整卷阅读量和答题书写量比较适中。

3.试题特点(1)体现课程理念试题紧扣课程标准,落实课标倡导的“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

注重地理技能、过程和方法的考查,侧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例如第 3 题根据天气预报选择合适的穿衣,第 19 台湾图估算台湾到大陆的距离。

2018年高考地理学科试卷分析

2018年高考地理学科试卷分析

2018 年高考地理学科试卷剖析高三地理组教师袁会彩一、试卷的整体评论今年全国 1 卷的地理试题整体连续了近几年来高考地理试卷的特点,选用了新奇的资料和设问角度,侧重培育和观察考生的地理学科中心修养,切近时代,切近生活,切近实践,表现了全国 1 卷稳中求新、综合全面的特点,突出了高考育人和选拔的功能。

2018 年高考地理试题以考试纲领为依照,以能力观察为要点,将推动素质教育、提高学科修养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试题情境设计联系实质,切近考生认知水平,反应时代主旋律,弘扬社会正能量。

详细来说,今年全国 1 卷地理试题拥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立足学科思想能力,培育学生剖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思想。

本次地理试题题型和构造稳固,考题鉴于高考地理纲领,侧重观察学生的图像判读能力和对题目要点信息的提取能力,侧重培育学生的地区认知能力和综合思想。

如,第 4 题、第 5 题经过“近十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目变化图”,指引学生将人口和城市地理的知识点有机联合,迅速从题目中提取要点信息,进行综合加工剖析,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要求考生依据人口数目变化趋向,联合四大直辖市的人口数目变化和迁徙规律和现真相况,由表及里地指引学生深入关于人口和城市的认识。

二是创建新奇的资料情境和设问角度,启迪思虑。

本次地理试卷资料根源稳固多变,资料内容丰富新奇,在连续上年整体出题风格的同时,也对试题的设问思路和设问方式有所设计和创新,启迪学生开放性思虑。

如试卷第 37 题以“嫩江支流乌裕尔河下游扎龙湿地”为切入点,将堰塞湖和沼泽湿地进行比较,鼓舞学生思虑不一样地区的自然地理状况及其影响,表现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此中第( 4 )问发问学生“能否赞成经过工程举措恢复乌裕尔河为外流河”。

考生若能联合地理认知给出相应的凭证,赞成和反对皆可,将考生从标准化作答模式中解放出来,鼓舞考生独立思虑、各抒己见,重新奇的角度去对待地理问题,充足表现了创新思想。

2017--2018第一学期七年级地理期中试卷分析

2017--2018第一学期七年级地理期中试卷分析

2017---2018第一学期七年级地理期中试卷分析一、试卷分析本次考试试卷设计体现了地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考查内容比例比较恰当,考查有效。

题型结构比较合理,难易程度适中。

试卷分为AB两卷,B卷相对于A卷难度系数高,均以选择题和综合题两种题型的形式考察了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第二章的内容。

AB两卷都强调地理读图能力的考查,同时又注重对地图的理解分析及读图能力,注重对学生各个方面能力的考查,对以后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方式都能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二.考试情况分析:(A卷)各个分数段统计(单位:人):80份—100分:52 (17.87%)60分—79分:119 (40.89%)40分—59分:99 (34.02%)0分— 40分:21 (7.22%)及格率:68.76%优秀率:17.87%共有291人参与考试。

1.选择题:共25小题,每空两分,共50分,主要考查基础知识。

1、选择题满分的学生低于十个,其中主要失分题目有:5、6、8、12、14、16、22、25等等,由于学生基础知识把握不到位对各个知识点混乱导致失分。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形成一定的地理学习方法。

2.非选择题:共五道读图填空题,每空一分,共50分,考查了经纬网、板块运动、世界海陆分布、等高线、世界主要山脉分布几个知识点的读图能力考察。

26题考查经纬网的掌握,对经纬线各个知识点的考察,此题满分11分,大多数学生掌握的较好,平均分接近9分;27题考查六大板块运动,此题满分7分,大部分学生掌握较好,少数学生审题不认真导致失分,失分点在第三小题,对于中国地震原因的理解不清楚。

28题考查海陆分布知识点,没能理解题意,题目要求填数字和字母但是很多学生审题不清直接中文答题导致失分。

有部分学生对各个大洲的轮廓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南美洲和非洲的轮廓区分不清,各个大洲的分界线也是分不清,特别是分不清苏伊士运河和巴拿马运河是哪两个大洲的分界线。

但是还是有相当部分学生能拿到满分。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地理试卷分析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地理试卷分析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地理试卷分析一、试题分析:本试题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考试形式为闭卷,考试内容包括七年级地理上下册内容,其中上册占30%,下册占70%,出题内容广泛,涵盖了七年级地理的大量基础知识。

二、学生成绩情况分析罗庄中学七年级四个教学班共152人,参评人数132人,平均分50.02分,优秀人数2人,优秀率1.52%,及格人数33人,及格率25%,县排名第九。

三、学生答卷情况分析本试卷共分为两个大题,单项选择题和综合题。

(一)单项选择题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地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

包括世界地形地势、河流、气候及形成原因,居民、经济、物产等内容。

涵盖面广,重点难点突出,体现了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要求。

我认为本试卷试题出的很好,水平很高,难度适宜。

每个选择题都有地图搭配,图文并茂,也是地理题的很好体现。

具体分析如下:选择题(1)小题有一定迷惑性,学生单凭课本记忆选择A项“中部高四周低”造成错选,认真的学生通过看地图结合文字应选正确答案D,有些学生由于不认真审题读图所以失分。

第(3)(4)小题综合性强,学生要看懂地图中的每个气候类型并熟悉亚洲的气候类型,才能正确作答,个别学生在答题中出现错误。

第(7)—(10)小题主要考察北美洲地形,气候,分布成因,居民经济,结合卷面地图回答难度不大,学生在(8)(9)小题上把握不准,出现失分。

第(11)(12)小题考察经纬度和判断方向的知识属上册内容,学生们具备了一定读图能力的基础上基本能正确作答。

第(18)—(20)也是上册知识,大部分学生能做正确。

第(21)—(30)小题主要考察法国、日本、俄罗斯的世界区域地理—国家专题的基础知识,难度不大,学生在记忆课本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图文内容一般能正确作答,学生得分较多。

(二)综合题第31题考察南亚印度季风气候有关内容,难度小,大部分学生结合地图都能做对。

第32题学生对东南亚地图记忆不准确,学生在回答东南亚河流、城市、陆上邻国几个填空上均有错误。

2018中学考试地理试卷分析报告汇总情况

2018中学考试地理试卷分析报告汇总情况

2018中学考试地理试卷分析报告汇总情况2018中考分析汇总2018中考地理卷整体评析搜狐教育06-28 17:53一、试卷整体分析从试卷容来看,考查较为全面,依照中考考试说明,考查了“地球与地图”、“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的知识。

从试卷材料来看,题目结合歌曲、文学作品以及诗词等元素,体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强调价值观的作用。

同时结合史料以及当下热点时事,考查学生对数据的分析能力,以及对时政的关注度。

从选择题来看:1、2题考查聚落类型和聚落特点。

3、4、5题考查地图与交通运输方式。

6题考查天气。

7、8题考查中国地理区域和区域差异。

9、10、11题考查人口增长。

12、13题考查河流和湖泊。

14、15、16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

17、18、19题考查自然灾害。

20、21题考查西北地区以及农业的自然条件。

22、23题考查。

24、25题考查民居。

26、27、28、29题考查北欧瑞典。

30、31、32题考查南海和东南亚。

33、34题考查国家概况和国际经济合作。

35、36、37题考查南极地区。

38、39、40题考查地球运动。

从综合题来看:41题以为背景,考查的历史文化、地势河流,以及水资源的知识。

42题以青藏地区为背景,考查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土地利用类型,以及河流湖泊等知识。

43题以地中海为背景,考查地中海的位置、气候,以及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44题以秘鲁为背景,考查因地制宜发展经济,以及国际合作交流。

综上,本次考试考查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联系中国传统文化,考查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与应用。

二、考点分析三、2019届考生备考建议1. 夯实基础,回归课本2. 联系生活,注重生活体验3. 回顾传统文化,加强文化熏4. 扩展知识面,关注时政。

《基教研教研员版——教科院基教研中心解析》总体评述作为“五选三”新四科中考科目首次命题,地理学科力争在平稳中求创新,在朴实中展现学科特色。

命题中将中考对初中地理教学的导向作用放在首位,试卷形式和容均有创新。

2018中考地理试卷分析汇总

2018中考地理试卷分析汇总

2018中考地理试卷分析汇总一、试卷整体分析从试卷内容来看,考查较为全面,依照中考考试说明,考查了“地球与地图”、“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的知识。

从试卷材料来看,题目结合歌曲、文学作品以及诗词等元素,体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强调价值观的作用。

同时结合史料以及当下热点时事,考查学生对数据的分析能力,以及对时政的关注度。

从选择题来看:1、2题考查聚落类型和聚落特点。

3、4、5题考查地图与交通运输方式。

6题考查天气。

7、8题考查中国地理区域和区域差异。

9、10、11题考查人口增长。

12、13题考查河流和湖泊。

14、15、16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

17、18、19题考查自然灾害。

20、21题考查西北地区以及农业的自然条件。

22、23题考查台湾。

24、25题考查民居。

26、27、28、29题考查北欧瑞典。

30、31、32题考查南海和东南亚。

33、34题考查国家概况和国际经济合作。

35、36、37题考查南极地区。

38、39、40题考查地球运动。

从综合题来看:41题以北京为背景,考查北京的历史文化、地势河流,以及水资源的知识。

42题以青藏地区为背景,考查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土地利用类型,以及河流湖泊等知识。

43题以地中海为背景,考查地中海的位置、气候,以及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44题以秘鲁为背景,考查因地制宜发展经济,以及国际合作交流。

综上,本次考试考查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联系中国传统文化,考查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与应用。

二、2019届考生备考建议1. 夯实基础,回归课本2. 联系生活,注重生活体验3. 回顾传统文化,加强文化熏陶4. 扩展知识面,关注时政。

总体评述作为“五选三”新四科中考科目首次命题,地理学科力争在平稳中求创新,在朴实中展现学科特色。

命题中将中考对初中地理教学的导向作用放在首位,试卷形式和内容均有创新。

凸显思想性,凝练主题整体布局地理试题将人地协调观(包括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可持续发展观)、家国情怀、领土意识、全球意识、国际理解以及对祖国文化的自信、民族的自豪感等,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立德树人的具体体现,凸显学科思想性,同时也作为命题指导思想谋划布局。

2018年高考地理试卷分析

2018年高考地理试卷分析

2018年高考地理试卷分析2018年高考地理试卷分析2018年高考新课标地理全国I卷、全国II卷试题的设计是以《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为依据的。

试题注重考察考生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学科素养,坚持地理学的一般原则,以图形为载体,生活为案例,重点考核了地理学科的主干知识。

试题在题型、题量等方面延续了以往的命题思路,重视基础,考察能力。

以下是试题的主要特点。

2018年高考地理试卷特点分析本次考试的主要目的是考察地理学科素养的综合能力。

试题涵盖了人地关系、综合思维运用和区域认知等方面,体现了地理与生活的实践应用。

1、贯穿人地关系主线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主题。

试题面对不断出现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体现了人类社会要更好地发展必须尊重自然规律,协调好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例如,全国I卷44题强调了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造成的影响,全国II卷44题则涉及到白洋淀的生态保护,这些都体现了人与自然、生态之间的发展关系。

除此之外,全国I卷37题涉及到乌裕尔河的发展,全国II卷37题则涉及到美国龙卷风频发与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这些试题都渗透了人地协调的理念。

2、强调综合思维运用综合性是地理教学的一大特点,同时也是地理学科的基本性质。

试题强调综合思维运用,主要是引导学生能从综合的视角认识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重视地理事物和现象发生发展的过程,从而全面的认识不同地理环境特点与地理原理、概念。

例如,全国I卷37题涉及到乌裕尔河的变迁过程,扎龙湿地的发展特点;全国II卷37题则涉及到美国龙卷风多发的原因与机制,在中部大平原高发的原因和影响等,这些都是综合思维在地理教学中的体现,需要考分析各个地理要素,最终认识地理事物与环境的关系。

除此之外,客观题中全国I卷6-8题涉及到河流阶地的相关知识,全国II卷9-11题则涉及到汾河流域降水等,这些试题也都体现了需要分析各个地理要素从而得出答案的这一综合思维。

3、依托区域认知理念区域性是地理教学的另一特点,地理知识在呈现的过程中更多的是以区域为依托,体现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与各种人地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中考分析汇总2018中考地理卷整体评析搜狐教育06-28 17:53一、试卷整体分析从试卷容来看,考查较为全面,依照中考考试说明,考查了“地球与地图”、“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的知识。

从试卷材料来看,题目结合歌曲、文学作品以及诗词等元素,体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强调价值观的作用。

同时结合史料以及当下热点时事,考查学生对数据的分析能力,以及对时政的关注度。

从选择题来看:1、2题考查聚落类型和聚落特点。

3、4、5题考查地图与交通运输方式。

6题考查天气。

7、8题考查中国地理区域和区域差异。

9、10、11题考查人口增长。

12、13题考查河流和湖泊。

14、15、16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

17、18、19题考查自然灾害。

20、21题考查西北地区以及农业的自然条件。

22、23题考查。

24、25题考查民居。

26、27、28、29题考查北欧瑞典。

30、31、32题考查南海和东南亚。

33、34题考查国家概况和国际经济合作。

35、36、37题考查南极地区。

38、39、40题考查地球运动。

从综合题来看:41题以为背景,考查的历史文化、地势河流,以及水资源的知识。

42题以青藏地区为背景,考查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土地利用类型,以及河流湖泊等知识。

43题以地中海为背景,考查地中海的位置、气候,以及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44题以秘鲁为背景,考查因地制宜发展经济,以及国际合作交流。

综上,本次考试考查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联系中国传统文化,考查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与应用。

二、考点分析三、2019届考生备考建议1. 夯实基础,回归课本2. 联系生活,注重生活体验3. 回顾传统文化,加强文化熏4. 扩展知识面,关注时政。

《基教研教研员版——教科院基教研中心解析》总体评述作为“五选三”新四科中考科目首次命题,地理学科力争在平稳中求创新,在朴实中展现学科特色。

命题中将中考对初中地理教学的导向作用放在首位,试卷形式和容均有创新。

凸显思想性,凝练主题整体布局地理试题将人地协调观(包括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可持续发展观)、家国情怀、领土意识、全球意识、国际理解以及对祖国文化的自信、民族的自豪感等,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立德树人的具体体现,凸显学科思想性,同时也作为命题指导思想谋划布局。

【参考例题】如选择题围绕乡土、祖国领土、人口、大江大河、自然灾害等国情,优秀传统文化等容,凸显思想性教育性。

坚持学科素养立意,创设问题情境试题依托特定的情境,联系当前现实重大、热点话题,贴近学生身边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情境简明扼要,生动鲜活。

考查主干知识和调用所学知识思考和分析解释地理问题的能力,体现地理实践力的培养。

【参考例题】以参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为情境,体现“四个一”工程。

以“碧水环绕话”主题设计试题的意图是:河流是城市发展的命脉,以《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颁布为背景话题,以师生开展四个小组的探究活动为问题情境,用城变迁为时间轴线突出时空综合思想。

学科主线贯穿,注重教学导向试题通过设问进行试题形式和容的创新,注重对学生区域地理学习的一般方法和思维过程的考查,指向素养培养。

【参考例题】综合题聚焦“多元合作谋共赢”主题,以2018“汉语桥”中文比赛秘鲁赛区决赛为情境,用秘鲁中学生帕尔卡多用汉语设计的学习任务单引领区域认知,用形象的符号和框图给考生搭设区域认知台阶,从秘鲁的地理位置特征、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经济发展等不同方面,突出区域位置、区域特征、区域差异、区域联系等主干知识和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等思想,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了解一个陌生区域的一般思路和方法,落实区域认知素养。

图文类型丰富多样全卷共绘制了25幅组图,有普通地图、电子地图、统计图表、示意图、照片、漫画、手绘简图等类型,形式丰富多样;除常规图表的组合创新外,还有道路指示牌、植物挂牌、学生学习任务单以及区域地理学习方法的框架图等创新形式;服务于容,涉及乡土、省级行政区、中国分区、地区、等不同尺度的区域,照顾到中国和世界地理以及乡土地理,体现形式和容的完美结合。

突出开放性,提供选择空间试题的表述,新的地理概念的呈现,都是以初中生水平可以理解的表述形式;设问的呈现,也以初中生设计学习任务单、小组探究活动报告等学生间交流的口吻切入。

全卷照顾到学生的层次水平差异,用试题容的开放性,给学生提供选择的空间【参考例题】关于市供水水源的变化和影响的答案不止两个,让学生任答出其中两项,合理即可得分;从“亚洲水塔”“地球第三极”“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中华民族特色文化的重要保护地”中,任选其一。

题型分析选择题部分1.构建不同考查情境,多角度考查首先,试题将优秀传统文化作为素材和情境,从地理角度考查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念的认识。

•选择题7、8题中围绕《王祯农书·地利篇》,考查我国南、北方地区的界线及自然环境的差异。

其次,渗透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选择题3-6题,通过地理实践活动参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的情境创设,将地理学习与爱国主义教育紧密结合;•22题、23题,30题、31题,分别抓住和南海两个热点,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

第三,利用诗歌、歌曲、漫画等不同形式的素材,将不同情境进行整合,考查学生在解决真实问题中表现出的不同能力水平。

•选择题第1题,利用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构建情境;•选择题14、15、16题,利用的《沁园春·》作为情境资料,结合地图考查岳麓山地区的位置和地理环境特征。

2.关注基础、突出主干充分体现中考注重学生基础知识考查,不同题组涉及的知识点、容领域比较全面,层次递进,不同层级比例合适。

在选择题中突出考查位置与分布:选择题20题考查回族自治区的位置特点,30题考查南海的位置围, 33题考查我国海陆位置特点。

突出区域特色,阐明地理要素间的关系:26题考查瑞典的自然环境特点,21题考查地理环境对农业的影响。

3.突出地理实践在学习中的作用选择题情境中体现“把社会大课堂所学的容考出来”,如选择题3-6题,以参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为背景,考查学生选择恰当的地图设计行程路线,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交通运输方式,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等基础知识。

选择题38-40题,考查学生用常见物品制作简易模型,并演示地球的运动。

突出了地理实践力和课堂外地理学习过程的考查,彰显了地理学科在学习兴趣激发和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中的作用。

4.图文并茂,突出考查基于图文材料解决问题的能力选择题主要通过组题形式呈现,每组试题均有文字材料或图像作为载体,来表现地理事实、概念或规律,呈现试题容,从不同角度考查学生利用图像获取地理图文信息的能力。

突出考查学生空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充分体现地理学科的特色。

选择题中涉及到地图种类较多,包括平面图、景观图、统计图、等值线图、区域图等。

【参考例题】选择题第9题,考查学生从“我国1950-2010年每十年人口净增长统计图”中判读我国人口增长特点;第14题考查学生从等高线地形图中判读岳麓山峰的海拔;第36题考查学生运用南极区域图说明南极地区的环境特点。

综合题部分1.主题鲜明综合题共四个题目。

试题通过不同尺度区域的考查,将世界重大问题、热点问题凝练成四大主题,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建设的重大成就以及全球发展中的重理问题,渗透了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的学生发展素养要求。

【参考例题】41题的主题是“碧水环绕话”,以水为主线,以《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颁布为背景话题,通过历史的发展变化、的城市规划等容的考查,突出时空综合思维,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发展与变化,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

43题的主题是“丝绸之路续文明”,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地区的考查,体现了人类文明的交流方式,体现了认识区域特征、区际联系的地理视角。

44题的主题“多元合作谋共赢”,以国际间不同国家的文化、经济交流为背景,体现了中国作为世界大国的责任,树立了大国形象,提高学生的家国情怀和国际理解的素养。

2.选材和设问角度新颖综合题的选材关注不同尺度的区域,从家乡到中国独特的区域青藏地区;从丝绸之路的文明的延续到国际间的多元合作,视野逐步放大。

【参考例题】44题的设问以学习任务单的形式出现,与综合社会实践活动的学习形式一致,形式新颖独特。

3.选择性和开放性在综合题中,设计了一些比较开放的题目,突出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从不同角度进行解答,全面展示思维的综合性、合理性和创新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获得感,增强自信。

【参考例题】综合题42题(6)从“亚洲水塔”、“地球第三极”、“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中华民族特色文化的重要保护地”中任选其一,从地理视角进行解释。

该题从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生态保护、特色文化等角度,考查学生对该地区的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引导学生从地理的视角欣赏我们生存的世界。

点评专家:红教研员教育科学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宪云教研员市大兴区教师进修学校文胜教研员市区教育研究中心宗连杰教师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通州校区高振奋教研员教育科学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教育考试院版-地理学科命题组解析》2018年中考地理考试已经结束,以下为2018年中考地理解析。

平稳中求创新,朴实中展特色作为“五选三”新四科中考科目首次命题,地理学科力争在平稳中求创新,在朴实中展现学科特色。

命题中将中考对初中地理教学的导向作用放在首位,试卷形式和容均有创新,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凸显思想性,凝练主题整体布局地理试题将人地协调观(包括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可持续发展观)、家国情怀、领土意识、全球意识、国际理解以及对祖国文化的自信、民族的自豪感等,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立德树人的具体体现,凸显学科思想性,同时也作为命题指导思想谋划布局。

如选择题围绕乡土、祖国领土、人口、大江大河、自然灾害等国情,优秀传统文化等容,凸显思想性教育性。

如用“在希望的田野上”激发学生对振兴乡村行动的理解和建设和谐宜居家园、美丽中国的情感;以我国空军连续多次出动战机绕飞祖国宝岛为问题情境;以《南海各方行为宣言》高官会达成对南海为和平之海、合作之海、友谊之海的共识作为问题情境,不仅考查考生对南海、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等问题的理解,增强学生对解决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认识;还通过灿烂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我国再捧世乒赛冠军等展现祖国实力的强大,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将学生对祖国文化的自信、民族的自信、制度的自信予以体现。

地理中考试卷从首都城市总体规划中的首都职能定位、科学考察认识区域环境、生态文明建设、一带一路倡议、多元合作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重大问题和热点话题入手,凝练出综合题四个主题:碧水环绕话、雪域高原科考行、丝绸之路续文明、多元合作谋共赢,聚焦主题精选命题素材,通过主题进行试卷整体布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