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_元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化学_人教版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九年级化学学科第三单元课题三元素(第一课时)《同步》开放性作业1、2、3、4、5、6。
参考答案A B D B D B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初步了解了物质的微观构成以及原子的结构,为本节课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但由于本节课从微观到宏观之间的跨度比较大,学生的思维也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的阶段,化学科学中的逻辑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
效果分析教材分析本课题包括元素、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律,这些是初中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元素概念是初中化学核心的概念之一,对今后的学习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所谓“承前”,指这节课详细的让学生明白物质的宏观组成是元素,并和物质的微观结构---原子有机的结合起来了使得认识系统化。
所谓“启后”,指学生掌握了元素的概念对学习元素符号、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奠定基础。
只有掌握了元素的概念,才能进一步学习化学知识,才能对众多繁杂的物质进行分类,最终实现对分类的物质进行研究。
1、某药品说明书中标明:本品每克含碘150mg、镁65mg、锌1.5mg、锰1mg,这里的碘、镁、锌、锰是指()A.单质B.原子C.元素D.分子2、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A.N2 B.Cu C.O D.CO23、下列属于金属元素的是()A.Zn B.O C.N D.Cl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A.氧 B. 硅C.铝D.铁5元素在自然界里分布不均匀,如智利富藏铜矿、澳大利亚多铁矿、我国山东富含黄金,但从整个地壳中元素的含量来看,最丰富的金属元素是( )A.OB.SiC.AlD.Fe6、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A.中子数B.电子数C.最外层电子数D.核外电子课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1)认识元素的存在,形成元素的概念;(2)初步了解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分布;(3)知道化学反应前后元素不变。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元素概念的建构,初步学会运用归纳和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2)通过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学会运用对比的方法分析问题,认识事物。
初中化学_第四节元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元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理性认识统一起来。
2、了解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学会一些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常见20多种元素符号。
3、纯净物的分类教学准备:系列生活物品,教学课件,学生导学案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展示课题:【生活启示】充分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中常用实物、图片、食品包装标识等,让学生阅读分析这些物品所给出的信息。
【展示实物】提供生活中的系列用品(食品、饮料和日用品等)。
【教师导语】生活中我们使用过“加碘食盐”“含氟牙膏”“AD钙奶”,这里的“氟”“碘”“钙”分别指的是什么?应该是分子、原子、元素中哪种呢?【学生回答】这些指的是都是元素。
【投影课题】元素(评析):化学是生活泛化的自然科学,学习化学要注重化学联系生活,积极与我们的生活、学习紧密联系,将我们生活中的各种用品包括食品、日常用品等,运用化学的观点认识。
二、广泛联系生活实际,加强理解元素的概念:【问题探究】那么什么叫做元素?【学生演板】要求书写几种常见物质的化学式:O2、CO2、H2O、H2O2等。
【共同分析】四种物质分子里都含有氧原子,虽然它们的性质各不相同,从上次所学的“原子结构知识”中知道:这些氧原子的核电荷数都是8,即核内都含有8个质子,于是将这些氧原子统称为氧元素。
【学生1】我们把核电荷数为1的所有的氢原子统称为氢元素。
【学生2】把核电荷数为6的所有的碳原子统称为碳元素。
【定义概念】元素就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例题讲解】氧元素和氢元素之间最本质的区别是( B )A、中子数B、质子数C、相对分子质量D、核外电子数【师生分析】在原子结构中,决定元素的因素是核内质子数(即核电荷数),因此选择(B)。
【引导讨论】下述化学反应:2H2O==2H2↑+O2↑,S+O2===SO2中反应物跟生成物相比较,分子是否发生了变化?元素是否发生了变化?【学生回答1】分子种类和性质发生了变化。
初中化学_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教学设计课标解读:课标要求:1.认识氢、碳、氧、氮等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元素。
2.了解某些元素(如钙、铁、锌等)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课标分析:本节是课程标准一级主题“化学与社会发展”下的二级主题“化学物质与健康”中的内容。
本节要引导学生认识人体的组成元素、分类及其作用,引导学生形成元素平衡及均衡膳食的观念。
教材分析:本节在学习第一节食物中的有机物的基础上,让学生从元素组成的角度认识化学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形成科学饮食的生活观念,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
学习目标:1.通过观看微视频和讨论交流,知道组成人体的元素及其分类和作用2.通过分析健康饮食金字塔和交流,树立均衡膳食的观念。
教学重点:人体中的元素组成、分类、作用。
教学难点:树立均衡膳食的观念学情分析:通过生物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会了从元素的角度认识物质,具备了元素守恒观。
通过生物等学科的学习和日常生活经验,对一些元素对人体的作用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对于学习本节课起着有一定的作用,但还不能从化学的视角系统的认识组成人体的元素及这些元素的作用,不能从科学的角度认识均衡膳食对人体的影响。
评价设计:以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为基本课堂模式,通过独立思考,合作学习,交流展示等形式将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和教师评价作为定性评价。
通过设计与教学目标一致的课堂检测作为定量评价。
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展示机会和多样化的评价。
保障学习目标的完成。
布置作业选择一种或几种人体必需的元素,为其设计一段广告词,向人们宣传它对人体的重要作用。
通过该家庭作业,让学生加深对人体的组成元素及其作用的理解。
板书设计: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导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观看微视频和讨论交流,知道组成人体的元素及其作用2.通过分析健康饮食金字塔和交流,树立均衡膳食的观念。
小组活动要求:1.小组活动时先独立思考,再进行小团队(同位间)交流,最后进行小组交流。
2.小组活动时由组长(1号)组织交流,实验长(2号)组织实验,化学用语长(3号)检查化学用语的书写,记录长(4号)组织记录完善导学案的内容。
初中化学_ 课题3元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义务教育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3 元素教学设计课题3 元素学情分析本节课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化学上册物质构成的奥秘的课题3元素。
本节课包括元素、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简介三部分内容。
此前学生把元素当成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现在他们已经学习了原子结构,就可以从微观结构的角度对它下一个比较确切的定义,从而把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元素概念的掌握是教学难点,因为它比较抽象,而且对于“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中的“一类原子”这一定义,在没有同位素知识准备时,学生难以理解。
元素概念的困难还在于在实际使用中容易跟原子概念混淆。
学生分不清在分析物质宏观组成时用“元素”,在研究物质微观结构时用“原子”。
这是学生初学化学时容易犯的错误。
本节课设计先让学生从熟悉的物质中找出它们共同的原子核电荷数,“氢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这些氢原子统称为氢元素”,这样让学生对元素的来源有了初步的认识,然后试着让学生归纳出元素的概念,再让学生对照课本的定义,这样抽象的概念因有了熟悉的物质、原子及数据而具体化。
然后再给出“具有不同中子数的氧元素、氢元素、碳元素、氯元素的数据”让学生分析探究“哪些是同种元素,哪些是不同种元素,为什么?最后让学生运用概念完成课后练习题。
元素符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因此是教学重点。
要求学生知道元素符号的意义,对于一些常见元素的符号和名称,必须会写、会读、会用。
元素符号的意义,实际上是对元素概念理解的延伸,将宏观和微观统一在一起。
本节课设计通过展示氧气、水、二氧化碳物质的微观分子图,让学生说出它们共同的原子,含有共同的氧元素,然后再让学生讨论“O”表示的意义,并提问为什么可以表示一个氧原子,通过微观图帮助学生建立元素符号微观和宏观的意义,再进行练习巩固。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3元素效果分析一、课堂导入环节:在课堂导入中我利用已学知识相对原子质量导入,让学生从已学知识中发现问题,引出新的概念。
初中化学_元素与元素符号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元素与元素符号》教学设计一、课标分析:1、课标的具体要求:(1)通过对元素概念的发展史的探究及对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的比较,建立元素的概念。
(2)初步学会用元素表示物质的宏观组成,并能从元素组成上区别单质和化合物,进一步体会分类的思想。
(3)能正确书写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2、对课标的解读: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属于化学课程标准中一级主题物质构成奥秘下的二级主题中认识化学元素的相关内容。
知道氢、碳、氧、氮等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常见元素,记住并能正确书写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
通过对元素概念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探秘,让学生感受到人们在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中,对物质组成追根求源的认识思路,认识到人类认识一切事物都要从其本源开始,这样才能更好认识事物的本质。
让学生在建立元素概念的同时,初步形成物质组成的元素观。
化学符号及其使用规则是化学学科所特有的语言,是化学科学研究物质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重要工具,是我们学习化学的基础。
元素符号是最基础的化学用语,学生需熟练掌握。
二、教材分析1、本课题的核心内容就是建立元素的概念,初步学会用元素表示物质的宏观组成,并能从元素组成上区别单质和化合物,能正确书写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2、本课题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重点:(1)通过对元素概念的发展史的探究及对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的比较,建立元素的概念(2)初步学会用元素表示物质的宏观组成,并能从元素组成上区别单质和化合物(3)能正确书写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难点:元素的概念的建立、分类思想的树立三、学习目标1、通过对元素概念的发展史的探究及对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的比较,建立元素概念。
2、通过具体物质的分析,初步学会用元素表示物质的宏观组成。
3、通过对一些物质自主分类及归纳总结,学会从元素组成上区分单质和化合物,体会分类的思想。
4、通过巩固与练习相结合的方式,能正确书写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理解元素符号的意义。
初中化学_元素与元素符号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元素与元素符号》教学设计一、课标分析:1、课标的具体要求:(1)通过对元素概念的发展史的探究及对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的比较,建立元素的概念。
(2)初步学会用元素表示物质的宏观组成,并能从元素组成上区别单质和化合物,进一步体会分类的思想。
(3)能正确书写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2、对课标的解读: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属于化学课程标准中一级主题物质构成奥秘下的二级主题中认识化学元素的相关内容。
知道氢、碳、氧、氮等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常见元素,记住并能正确书写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
通过对元素概念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探秘,让学生感受到人们在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中,对物质组成追根求源的认识思路,认识到人类认识一切事物都要从其本源开始,这样才能更好认识事物的本质。
让学生在建立元素概念的同时,初步形成物质组成的元素观。
化学符号及其使用规则是化学学科所特有的语言,是化学科学研究物质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重要工具,是我们学习化学的基础。
元素符号是最基础的化学用语,学生需熟练掌握。
二、教材分析1、本课题的核心内容就是建立元素的概念,初步学会用元素表示物质的宏观组成,并能从元素组成上区别单质和化合物,能正确书写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2、本课题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重点:(1)通过对元素概念的发展史的探究及对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的比较,建立元素的概念(2)初步学会用元素表示物质的宏观组成,并能从元素组成上区别单质和化合物(3)能正确书写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难点:元素的概念的建立、分类思想的树立三、学习目标1、通过对元素概念的发展史的探究及对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的比较,建立元素概念。
2、通过具体物质的分析,初步学会用元素表示物质的宏观组成。
3、通过对一些物质自主分类及归纳总结,学会从元素组成上区分单质和化合物,体会分类的思想。
4、通过巩固与练习相结合的方式,能正确书写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理解元素符号的意义。
初中化学_九年级化学人教版元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元素教学设计一、本节课的性质、在教材中地位与作用本单元内容属于主题《物质构成的奥秘》内容之一。
本单元的知识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基础知识,它既是学生今后学习化学的理论基础,又是必不可少的工具。
本单元帮助学生用微粒的观念学习化学,让学生通过观察、想像、模型等方式初步理解化学现象的本质。
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想像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初步认识辩证唯物主义的一些观点。
这节课是继《分子和原子》和《原子的结构》之后,让学生从微观世界又到宏观世界。
把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本课题包括元素、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三部分内容。
学生通过前阶段的学习,已经初步认识到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了解了原子的结构,本课从微观结构的角度对它下一个比较确切的定义,从而把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元素的概念比较抽象,是教学中的难点。
对于元素概念中的“一类原子”这一定义学生难以理解。
元素概念还容易与原子概念混淆。
学生搞不清在分析物质宏观组成时用“元素”,在研究物质微观结构时用“原子”。
随着知识的积累,他们会豁然贯通的。
元素符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因此是教学的重点。
要求学生了解元素符号的意义,对于一些常见元素的符号,必须会写、会读、会用。
教材编排“元素周期表简介”的目的,是让学生较早地学习和使用元素周期表这个工具,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提供方便。
学生只要会根据原子序数查找某一元素的符号、名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以及确认该元素是金属、非金属还是稀有气体元素即可,不要随便提高要求。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如:0~9九个数字可以组成无数的电话号码,构成电话号码的元素就是0~9九个数字,这样的例子很多。
由此学生很容易就能了解,我们身边种类繁多的物质就是由一百多种元素组成的。
从学生开始学习化学开始,已陆续接触到一些物质的符号,如O2、N2、CO2、H2O、SO2、P2O5等。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课题3 元素 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们对于化学知识以及物质的宏观组 成已经有了一定积累,但对于物质的微观结构还没有太深入的认识,学生在化学学科中的 逻辑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这一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有强烈的好奇心,处于 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因此,教学过程中多采用直观方法指导学生学习。
以具体符号为例,介绍元素符 号表示的意义。
阅读教材
实物投影 4.门捷列夫和元素周期表。
观看、聆听。阅读课 本,初步认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素周期 表:共有 7 个周期,16 个族。
归纳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有哪 些收获?跟大家说一说。(对学 生的归纳进行评价,适时纠 正、补充、表扬与鼓励。)
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对本 课题进行归纳小结,然 后各组派代表发言。
(5)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 素
中的含量各不相同;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 元素依次是氧、硅、 铝、铁。
新课学习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 p73 表 4— 3。
如何正确书写元素符号呢?
出示几个书写错误的元素符 号,让学生改正。
根据表 4—3,找出元素 符号的书写特点。
思考回答。
问)元素符号能表示什么意义 呢?
八、板书设计
课题 3 元素
元素
质子数(核电荷数)相同一类原子总称
元素符号
书写
意义
三、元素周期表
九、课后小结
我在上课过程中,从生活事例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元素的欲望,自然而然的引出元素 的课题。通过观察分析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出元素的观念,使得较为抽象的概念变得较为浅 显易懂。使用多媒体课件使得课堂的逻辑性教好,重点难点突出,课堂气氛较为活跃。
(思考下列问题)
《第三单元 课题3 元素》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课题3 元素》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元素的观点,掌握元素与物质组成的干系,能够列举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元素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在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元素的观点,掌握元素与物质组成的干系。
2. 教学难点: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的记忆。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用具:黑板、白板、投影仪、元素周期表卡片、常见元素的实物图片(如铁、铜、氢气等)。
2. 准备教学内容:制作PPT,包含元素周期表的相关知识,以及一些生活中的元素应用实例。
3. 准备学生用具:每个学生准备一张元素周期表卡片,便于记忆和练习。
4. 提前安置学生预习元素的相关知识,并收集一些生活中的元素应用实例。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复习提问:列举几种常见元素名称。
2. 展示元素周期表,请学生观察并找出规律。
3. 引出课题:元素(二)新课教学1. 介绍元素定义,了解元素种类。
通过实物展示和图片展示,介绍氧、氢、碳、氮、钙等常见元素,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其存在形式和性质,引导学生总结元素定义。
2. 讲解元素符号的书写与读法。
通过实物或图片展示元素符号,并讲解其书写规则和读法。
可以通过示范和练习的方式,让学生掌握元素符号的书写和读法。
3. 讲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作用。
通过展示元素周期表,介绍周期表的结构和作用,引导学生了解周期表中的周期、族等观点,并诠释周期表对化学学习的重要性。
4. 介绍常见元素的性质和应用。
根据所学知识,介绍氧、氢、碳、氮、钙等常见元素的性质和应用,让学生了解这些元素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5. 教室互动:学生分组讨论元素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元素对物质性质的影响,鼓励学生积极思考,通过讨论加深学生对元素性质和物质性质之间干系的理解。
初中化学_ 元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元素》教学设计一、课标要求1.记住并能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2.能从元素组成上区分单质和化合物3.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二、教材分析本节属于典型的概念课,其知识线是以元素概念的建构和应用展开,穿插物质的分类、化学用语的学习。
观念线为:通过上述知识学习,帮助学生初步建构元素观、分类观。
三、学情分析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不同种类的原子质子数不同,可作为本节学习的认知起点。
四、依据课标和学情确定的教学目标1.通过化学史的学习,能说出元素的概念,初步形成众多物质由有限元素组成的认识。
2.能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能说出常见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3.能从组成的角度区分单质和化合物重点:元素概念的建构与元素符号的书写难点:理解元素概念五、教法学法本节课主要运用问题教学法,先将上述教学目标转化为:什么是元素?用什么来表示元素?两个核心问题,以“四元素说”的化学史作为情境素材将核心问题转化为层层递进的问题链,用问题链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探究活动。
六、教学过程环节五:课堂检测 分发检测题 检测 通过检测,检验学生是否达到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元素》导学案【学习目标】:1. 能说出元素的概念,初步形成众多物质由有限元素组成的认识。
2. 能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能说出常见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3. 能从组成的角度区分单质和化合物【学习过程】:一、元素之义二、元素组成万物评测练习1:观察地壳中和人体中元素分布含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地壳中含量前五位的元素是 ,人体中含量≥ 10%的元素有 。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素是 ,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
评测练习2:将下列物质分类并填在框图相应空白处:镁、空气、氧气,矿泉水,海水,二氧化碳,水,氯化钠。
单质纯净物物质 化合物混合物三、会说“化”的元素符号评测练习1:下列符号表示的意义:N 表示: , H 表示: ,3H ,7Na氢 氦 铝 氖 镁 铁 硅 碳 氮 氧 硫 钠 钙 氯 氧 65%碳 18%氢 10%氮 3%钙 1.5%磷 1.0%硫、钾等1.5% 氧 46.6%硅 27.7% 铝7.7% 铁4.8% 钙3.5% 其他9.7%板书设计:学情分析前面学习水、氢气、氧气等物质时,给出了相应的元素符号和化学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饮食讲营养,对于吃用的东西,人们总爱问一句:它的成分是什么?目前,劝人们补铁、补钙、补锌的广告随处可见,这里所说的“铁”、“钙”“锌”指的是什么?
我想以生活中常接触的物质来引导学生,一是学生有了初步的接触,二是提高他们的兴趣。
(二)目标定位
1. 了解元素的定义
2.记住并能正确书写一些氢、碳、氮、氧等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3.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
4. 区分单质和化合物。
5.能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
(三).自学教材,小组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
[设置问题]
(1)什么是元素?
(2)单质、化合物定义?
(3)地壳里各元素的含量
(4)元素符号1写法
2意义
(5)、元素周期表
培养学生自我探讨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新课教学
⒈元素概念
通过说明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使学生对“元素”有初步的印象。
进一步分析,氢分子和水分子中都含有相同质子数的氢原子。
同样,氧分子和水分子中的氧原子也具有相同的质子数。
元素的概念在举例中导出。
定义: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突出重点,通过前面的学习总结出元素的微观定义。
⒉学生讨论
①元素的种类由什么决定的?
[学生总结]:元素的种类是由核内质子数决定的。
也就是说质子数不同,元素的种类就不同。
②单质和化合物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学生总结]: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组成元素是否只有一种。
[教师讲解]:物质的简单分类。
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分析问题能力和总结问题能力。
⒊元素只讲种类,不能讲个数。
设疑:元素和原子有什么关系?
分析: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是同一类原子的总称,是宏观概念。
而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既可以讲种类也可以讲个数。
举例: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不能讲成水是由2个氢元素和1个氧元素组成的。
突出难点,体现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
⒋地壳中各元素的含量
通过学生阅读教材中地壳中各物质的含量,使学生认识物质的种类非常多,而组成这些物质的元素并不多,已经发现的元素只有100余种;并要求学生记住含量最多的前3种元素。
利用“养闺女,铁了心”的谐音,帮助学生记忆。
引导学生阅读有关生物细胞中元素分布的资料,使他们进一步认识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是由100余种元素组成的。
通过观察图表,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会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还可进行小组之间的合作,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三)知识迁移
[分组讨论]:课本P73,学生讨论活动。
利用讨论让学生领悟化学反应中什么粒子一定改变?什么粒子一定不变?元素种类是否发生变化?
[学生总结]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发生改变,而原子只是进行重新组合,没有发生变化;元素的种类也没有发生变化。
突出难点,理解化学变化的本质,分子的破裂,原子的重新组合,所以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了改变,而原子没有改变。
(四)本节小结
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
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对这节课的内容重新梳理一遍,加深印象,得以理解和巩固。
(五)当堂练习
质子数相等的微粒一定是同种元素()
一个氢元素()
判断:1单质一定含一种元素()
2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3化合物一定含多种元素()
4含多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思考: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什么?金属元素是什么?查查符号怎么写?
1实验室测得某物质只含有一种元素,则该物质()
A、一定是单质
B、一定是纯净物
C、一定是混合物
D、一定不是化合物
2.下图是表示气体微粒的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那么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A. B. C. D.3.地壳中最多的金属元素的符号写为----
A.AL B.Al C.Cl D.CL
4.Na与Na+属于同一种元素()
五、板书设计
课题元素
一、元素
⒈元素概念
⒉元素的种类是由核内质子数决定的。
⒊元素只讲种类,不能讲个数。
二、单质化合物
三、地壳里各元素的含量:含量最多的前3种元素是氧,硅,铝
四、元素符号1写法
2意义
五、元素周期表
《元素》学情分析
1.知识基础:此前学生把元素当成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现在他们已经学习了原子结构,就应该从微观的角度对元素下一个比较确切的定义,从而把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2.非智力因素:元素概念是教学难点,因为它比较抽象,而且对于“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中的“一类原子”这一定义,在没有同位素知识准备时,学生难以理解。
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再加上前三个单元学生学到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不多(主要是空气、氧气和水),感性知识不充分,这就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针对这一问题新教材作了一定的调整,降低了教学要求,不过分要求把握概念的严谨性,只要求初步形成概念既可;也不必一步到位,只要学生能结合实例正确使用概念,理清他们的区别就行。
教学反思
化学作为一门科学,只有在不断的实践中才会发挥它的作用,因此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意理论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也为学生的思维发展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充分体现了新的课程改革精神,贯彻了课改的内涵,也反应了《新课程标准》理念,本节课教学后,学生只能对元素概念有了一个更理性的认识,但通过本节课教学,学生自学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化学-第二单元-元素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初中化学“双基”的重要组成部分,元素的概念是初中化学核心概念。
课程标准指出,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是构成学生科学素养的基本要素,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将来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打好基础所必需的。
本课题包括元素、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简介三部分内容。
此前学生已经了解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已学习了原子的结构。
因此本课题就从微观的角度对它下了一个比较确切的定义,从而把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认识统一起来。
由于学生没有同位素的知识,因此元素的概念是教学的难点,实际应用中容易将其与原子混淆。
(二)教学目标
⒈知识与技能
⑴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⑵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⑶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利用周期表查取一些简单信息。
⒉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元素知识的探究学习,联系生活和地壳中元素含量,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培养归纳总结能力。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初步形成从不同角度看待物质的思维方式。
⑵在学生的实践和体验中获得成功的乐趣。
⑶通过交流合作,进一步增强团队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
难点: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的含义,元素周期表查取一些简单信息。
当堂练习
(一)1质子数相等的微粒一定是同种元素()
2一个氢元素()
判断:1单质一定含一种元素()
2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3化合物一定含多种元素()
4含多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思考: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什么?金属元素是什么?查查符号怎么写?
(二)1实验室测得某物质只含有一种元素,则该物质()A、一定是单质
B、一定是纯净物
C、一定是混合物
D、一定不是化合物
2.下图是表示气体微粒的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那么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A. B. C. D.
3.地壳中最多的金属元素的符号写为----
A.AL B.Al C.Cl D.CL
4.Na与Na+属于同一种元素()
教学反思
化学作为一门科学,只有在不断的实践中才会发挥它的作用,因此在化学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意理论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也为学生的思维发展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充分体现了新的课程改革精神,贯彻了课改的内涵,也反应了《新课程标准》理念,本节课教学后,学生只能对元素概念有了一个更理性的认识,但通过本节课教学,学生自学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1.认识氢、碳、氧、氮等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常见元素。
2.记住并能正确书写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3.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
4.能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
5.能看懂某些商品标签上标示的组成元素及其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