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大自然》 评课稿范文
自然之道的评课稿
自然之道的评课稿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评课稿,评课是教学、教研工作过程中一项经常开展的活动。
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评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自然之道的评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自然之道的评课稿1近几年,在学区里,我也曾经听过林老师多次的示范课,每次都是收获多多。
她的教学特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教学环节非常的紧凑。
2、语言非常的.简练。
3、说话干脆利落。
4、目标落实,教学效果好。
今天这堂课虽然不那么完美,但也有不少值得我学习的地方:一、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
二、教师注重字、词的教学,善于抓住重点词语来理解课文。
在初读课文时,老师让学生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老师先出现几个重点词语“争先恐后、鱼贯而出、愚不可及”等让学生填空,归纳课文内容。
这样做既理解课文内容,又培养同学们的概括能力。
三、教师善于抓住重点词句深层探究自然之道,引发思考,在表达交流中,解决疑问,悟出愚蠢的多重原因及受到的启示,在入境体验与情理交融中,感悟“自然之道”的真正含义,触动学生心灵,受到启发。
自然之道的评课稿2《自然之道》是一个令人深思,很有教育意义的文本。
整篇文章以作者一行人在海岛上所闻、所见、所做、所想为线索展开,通过我们救了一只幼龟却害了几十只幼龟的事例,告诉我们大自然中万物的生长都有其特殊的规律,通过“我们”的内疚、后悔来警醒世人做事不可莽撞,应遵循自然界的一切规律。
由此,我想到了我们的课堂是否也应该遵循“自然之道”?根据我自己的理解,课堂的“自然之道”应该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一切从学生的需要出发。
面对这样一个文本,我们到底如何去解读?如何根据学生的学情进行教学设计呢?彭华丽老师的课对学生的学段目标把握非常的准确,在她这堂课中体现出来的许多教学理念值得我们好好地去思考、去借鉴:一、以生为本,让学生学有所得。
我们老师的最终目的就是“教是为了不教”。
《走进大自然》教学设计及反思
《走进大自然》教学设计及反思《走进大自然》教学设计及反思宁夏石嘴山市第六中学郑舒文一、教材分析: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作为一门主要由学校自主开发的校本课程,具有很强的开放性、自主性、实践性和生成性。
为了体现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力求改变的过分重视知识的传授,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以及着重丰富学生的经验,形成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整体认识,发展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的特点,我结合我校学生特质,研究开发出适合学生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以学生为老师,让学生走上讲台,展开“我当小老师”的综合实践活动。
《走进大自然》一课,即是“我当小老师”的综合实践活动中,七年级学生以组为单位,合作完成的一项综合实践活动。
在活动中,让学生以教师的角色,去发现筛选有益的知识,拓展学习空间,培养创新意识,在学习与实践过程中,增强其实践能力等多方面的素质。
而课程内容可涉及文学、自然、地理、历史、政治、人文等多种学科,彰显其综合性的特点。
二、教学构思:本课内容与日常所闻所见联系密切,而且教师这个角色学生也十分熟悉,让学生当老师来讲述他们所喜爱的课题,极易激发起他们的兴趣与热情,学生成为小老师,使学生之间没有距离,使课堂很具有新鲜和亲切感的独特氛围,引起他们的强烈共鸣,从而增强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本课以《走进大自然》为此次综合实践活动的课题,大自然这一主题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利于学生发现,查找他们感兴趣的内容,而学生以组为单位,通过角色转换成为小老师,从而使他们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投入到策划、组织讲解的活动之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与竞争的意识。
三、活动目标:活动总目标:1、培养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探究、实践、创新能力。
2、增强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和自我的责任感。
认知目标:使学生了解大自然的相关知识,了解大自然现状及造成现状的原因,从而具有环保意识,增强其社会责任感。
能力目标:1、通过探究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知识的能力。
语文大自然的声音评课稿范文
【通用】语文大自然的声音评课稿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评课稿,评课的类型很多,有同事之间互相学习、共同研讨评课;有学校领导诊断、检查的评课;有上级专家鉴定或评判的评课等。
那么写评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大自然的声音评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大自然的声音评课稿1今天,我到禄口第二小学听了四位教师的授课,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来自江宁实验小学的汤平平老师执教的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大自然的声音》,这节课让我听得非常过瘾,我甚至都有些不想下课,想多听听汤老师的课。
汤老师的课给了我以下启发:一、关注单元整体第一张PPT就出示了单元页,明确本单元的学习任务,即“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接着抛出一个问题,那我们怎么感受呢?我们先通过声音的形式来感受,汤老师播放了雨声、蛙声、流水声等,自然而然引出课题《大自然的声音》。
在课中,汤老师也交给学生感受的方法,在自主学习部分,让学生试着用一用感受的方法。
在最后,汤老师出示摘抄内容的图片,带领学生学习摘抄,达成了“积累喜欢的语句”的学习目标。
二、重视朗读指导语文学习就是学生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的过程。
汤老师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汤老师非常重视朗读,紧抓文中的象声词,如“哗哗”、“叮叮咚咚”、“滴滴答答”等,通过反复朗读,感受大自然声音的美妙。
再如为了让学生感受“雄伟”一词,汤老师播放了《黄河保卫战》最高潮部分的音频,学生立马就能感受到“雄伟的狂风”充满了威力,感受到它的力量。
学生理解后当然能做到有感情的阅读。
反观我的教学中,我也非常重视学生的朗读,我经常会要求学生在朗读时做到有感情,却忽略了让学生更好的感知文本,对文本中的词句感受不深,学生的情感自然达不到我预期的效果。
我想,只有学生对文本有了深刻的体会,才能自然而然地读出感情。
三、语言充满魅力虽然汤老师的课持续了四十分钟,但我丝毫没有疲倦之感,一方面是汤老师对文本的剖析十分到位,环环相扣;另一方面就是他出色的语言功底。
走进大自然教学反思
走进大自然教学反思走进大自然是一次宝贵的教学体验,它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了解自然、体验自然的机会,同时也是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提升教学方法的重要时刻。
以下是我对这次走进大自然教学活动的反思。
首先,自然环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生动的学习背景。
在自然环境中,学生可以直观地观察到植物的生长、动物的行为,以及生态系统的运作。
这种直接的体验比书本上抽象的描述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于自然现象的观察往往缺乏系统性和深度。
因此,作为教师,我需要在引导学生观察的同时,教授他们如何进行科学观察和记录,帮助他们建立起观察、分析和归纳的科学思维。
其次,走进大自然教学活动需要充分准备。
在活动前,我需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确保他们在活动中的安全。
同时,我还需要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工具,比如放大镜、笔记本、绘图工具等,以便于学生进行观察和记录。
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这些工具的使用不够熟练,这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果。
因此,我需要在活动前加强这方面的指导,确保学生能够熟练使用这些工具。
再者,走进大自然教学活动是一个跨学科的学习过程。
在自然环境中,学生可以学习到生物学、地理学、环境科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这种跨学科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但是,我也发现学生在整合不同学科知识时存在困难。
因此,我需要在教学中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建立起跨学科的知识体系。
此外,走进大自然教学活动也是一个情感教育的过程。
在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中,学生可以体会到自然的美丽和生命的奇迹,从而培养他们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和保护自然的意识。
然而,我发现有些学生对自然的态度仍然比较冷漠,他们缺乏对自然的关爱和保护意识。
因此,我需要在教学中加强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和生态观。
最后,走进大自然教学活动是一个反思和总结的过程。
在活动结束后,我需要组织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让他们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讨论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辽海版八年级美术上册《走进大自然》评课稿
辽海版八年级美术上册《走进大自然》评课稿一、课程背景和目标1.1 课程背景美术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力的重要学科之一。
通过学习美术,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培养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认识。
《走进大自然》是辽海版八年级美术上册的一本教材,通过介绍大自然的美妙景色,引导学生用艺术的方式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感悟。
1.2 课程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了解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增强对自然的认识;•掌握绘画的基本技巧,培养艺术表达能力;•通过画画,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感悟;•培养学生对艺术的兴趣,促进终身学习。
二、教学内容和过程2.1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自然景色的观赏与欣赏;•绘画基本技法的讲解;•创作自然景色的绘画作品。
2.2 教学过程本节课分为以下几个步骤:2.2.1 导入与激发兴趣通过展示一些美丽的自然景色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可以选择一些山水、花草、动物等多样性的自然景色图片,让学生感受自然的魅力。
2.2.2 自然景色的观赏老师向学生展示一幅有关自然景色的优秀绘画作品,并引导学生观察绘画中的细节,如颜色运用、线条表现等。
通过讨论和交流,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绘画中表达自然景色的技巧和方法。
2.2.3 绘画基本技法的讲解介绍常用的绘画基本技法,如素描、水彩、国画等。
通过示范和解说,讲解绘画的基本要领和注意事项,例如如何运用色彩、如何捕捉光影、如何处理透视等。
同时,可以通过示范练习,引导学生掌握这些技法。
2.2.4 创作自然景色的绘画作品在讲解完绘画基本技法后,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自然景色进行绘画创作。
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用绘画的方式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感悟。
同时,可以提供一些绘画素材和参考作品供学生参考。
2.2.5 展示和分享作品在学生完成绘画作品后,组织展示和交流,让学生互相欣赏和学习。
通过展示和分享,激发学生对艺术的热情,培养他们对作品的审美能力。
《大自然的启示》评课稿(2篇)
《大自然的启示》评课稿(2篇)《大自然的启示》评课稿(2篇)《大自然的启示》评课稿1《大自然的启示》是一篇略读课文,语言通俗易懂,表达方式独特,是由两篇科普小短文组成的。
《“打扫”森林》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从前德国有个林务官,一上任就命令护林工人把森林里的灌木、杂草、枯枝烂叶砍光除尽,结果此举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好心办了坏事,把森林渐渐给毁灭了。
《人类的老师》短小而又充满趣味,通过生动的实例,介绍了科学家从蜻蜓、鲸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这篇课文告诉我们,研究大自然的特点和规律,研究生物的特性,可以从中受到启发,从而更好地指导人类的发明创造活动,更好地指导我们利用大自然的规律,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大自然,为人类服务。
实习老师高萍首先在课堂开始请同学们回忆前面学过的三篇文章带给他们什么启示,从而导入课文。
然后学习字词,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精读课文,回答一系列问题,最后得出启示。
高老师在讲课过程中思路清晰,详略得当,重点把握清楚,课堂随机应变能力强,出色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PPT制作的非常精美漂亮,图片背景选的很好,文字输出的地方做的很漂亮。
然后就是讲课内容重点突出,特别是在《“打扫”森林》这篇课文中,教学主线围绕三个问题展开,问题解决,教学完成。
课题板书新颖,即先写出“大自然”和“启示”两个字块,让同学们复习这单元学过的内容,说说有哪些启示。
然后引入课题之后,再在“大自然”和“启示”中间加上“的”,在之前加上“12*”构成课题的板书。
“帚”字强调的得好!单读时念三声,和“扫帚”在一起时读轻声。
但在教学语言方面,还是有一点欠缺,教师若用充满激情的语言感染学生,那么必将带领学生进入一个感情的世界,所以语言应该充满感情,充分感染学生。
在课文朗读方面,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学生应该充分朗读课文,以各种形式朗读课文,这样才能感悟读者的感情,读出自己的感受。
在小组讨论方面,时间有点不足,以至于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不是很高,使得课堂氛围有些尴尬。
走进大自然教学反思(精选5篇)
走进大自然教学反思走进大自然教学反思(精选5篇)走进大自然教学反思1《走进大自然》是一年级的一节造型表现课,主要意图是让学生能充分利用大自然所提供的物质,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把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事物都可以表现出来,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的指导作用,让全体学生参与到活动中,用大自然所赋予的美丽与神奇,进行创作。
在活动过程中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想象力,形象思维,创新精神和合作能力,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同时提高审美能力并促进个性的发展。
教学开始我利用大量的图片展示美丽多彩的大自然,让学生能够用恰当的表现形式大胆表现对大自然的感受,重点放在让孩子们从形、线条、颜色上去加深印象,比如:我会听孩子们去想“像什么”,学生心里有了具象思维,他们在表现的时候就很自信。
于是趁机让学生观察自己带来的叶子,学生交头接耳的交流着,放松了心情,提高了美术课的学习兴趣。
此课学生完成了比较满意的作品。
走进大自然教学反思2新课改倡导的美术教学,既要重视学生对艺术的感受、表现和创造力的培养,还要注重美术更多地与生活相联系,创建多维互动的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感受美,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玩中学,让学生围绕目标自主选择内容、材料和方法,让学生在知识探索的过程中发现规律。
我在教学中,以教材为依托,拓展教学空间,开阔学生的眼界。
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耳闻目睹领略了大自然的美丽,口头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努力用新的理念来组织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在课堂的一开始,我就以送学生两份礼物,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通过第一份礼物送动植物图片使学生保持良好的课堂纪律;第二关带学生去大自然城堡,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图片让学生看到大自然的城堡,但是若想去看里面的美丽景色,就得闯过三关,学生的积极性很高。
在四关里,我分别让学生通过猜一猜用耳朵聆听大自然的声音,想想这是大自然的'什么声音,摸一摸通过小朋友能干的小手,触摸大自然,闻一闻用小朋友的鼻子闻一闻大自然的味道去感受大自然。
教研公开课《大自然之美》听课评课稿(2023)
教研公开课《大自然之美》听课评课稿(2023)教研公开课《大自然之美》听课评课稿(2023)引言本次教研公开课主题为《大自然之美》,旨在通过展示大自然的壮丽景色,唤起学生对自然美的赞叹与热爱。
以下是对这节课的听课评课。
课程内容总结教师首先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了大自然中多样化的美景,包括壮丽的山脉、清澈的湖泊、绚丽的日落等。
通过这些视觉呈现,学生们被吸引并投入到了课程中。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们讨论他们对大自然美的理解和感受,激发了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学生们积极参与,分享了自己对大自然美的独特见解,展示出了对大自然的关注和热情。
在课堂讨论中,教师介绍了一些大自然保护的重要性,教育学生们保护环境的责任。
通过这种引导,学生们增强了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并意识到他们每个人都可以为大自然做出贡献。
最后,教师通过小组活动让学生们合作制作展板,展示自己对大自然美的理解。
这项活动提高了学生们的合作能力和创造力,并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观点的机会。
教学优点- 引人入胜的视觉呈现: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大自然美景,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让他们更容易投入到课程中。
- 学生积极参与:教师巧妙引导学生们展开讨论,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 环境保护教育:教师通过课堂讨论和引导,增强了学生们对环境保护的认识,激发了他们的环保意识。
- 合作与创造力的培养:通过小组活动让学生们合作制作展板,培养了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创造力。
改进建议- 增加互动性:可以考虑在课程中增加互动环节,如实地考察或小组讨论,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参与和思考。
- 引入实例:可以通过引入真实案例,给学生们更加具体的感受,加深他们对大自然保护的认识和意识。
- 结合实践:可以结合实际行动,如组织学生参与环境保护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保护大自然的重要性。
结论教研公开课《大自然之美》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成功唤起了学生对大自然美的赞叹和关注。
教师的教学方法得当,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和思考,并提高了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大自然的语言评课稿(15篇)
大自然的语言评课稿(15篇)大自然的语言评课稿(精选15篇)大自然的语言评课稿篇1这堂课我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充分展开创造了鲜活的空间,将学生自然地带入了学习情境。
质疑这一环节的设置,让学生从自由质疑中得到了信息的反馈,便于适时调整已定的教学流程,体现了教为学服务的宗旨。
自主化的读书方式,照顾了不同阅读发展水平的学生的学习要求,主要在于能使学生将生字读得准确,将课文读得通顺,而重点放在师生共同评读上,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感。
本课中,我抓住教学的重点、难点、关键,以“白云飘得高高,明天准是晴天”;“蚂蚁往高处搬家,出门要带雨伞”;“树桩上有一道道圈圈,一圈就是一年”的自然现象中,使学生懂得大自然到处有语言,进一步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兴趣,激发学生爱学习,爱自然的情趣。
课文中例举了三种大自然的现象,通过小组学习,学生一下子就找到了大自然的现象,以及所要告诉人们的内容。
小组的反馈、交流,课件的运用适当又帮助学生感性地理解了大自然的语言。
此举在朗读方面尤为体现,从一开始语调的比较平淡到最后的激情朗读,从一开始的面无表情到最后的摇头晃脑,每次读都有每次的不同,“读”有了一个质的变化,从读中让人感到大自然的语言真是一言难尽。
最后,我趁热打铁,让学生给课文配音,这一举措,使所有的学生都热情高涨,争先恐后地说:“我来!我来!”媒体的回放,使学生再一次回顾了课文内容,同时,感受到了大自然的语言真是妙不可言。
因此,营造开放的教学环境,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看、去想、去说,把教学的过程变革为学生主动参与、相互合作、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实现教学重心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移,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移。
最后我让学生仿照课文2、3、4小节的样子说说大自然的语言这一环节。
在让学生学习教材同时,又不拘泥于教材,融化教材,又能超越教材,给师生营造开放的课堂环境,提供激发灵感、即兴创造、超越预设目标的空间。
通过仿说,放飞学生的思想,任他们在自由创造的广阔天地里振翅翱翔,尽显风采,从而真正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兴趣,进一步激发学生爱学习,爱自然的情趣。
三年级部编版大自然的声音评课稿范文(精选7篇)
三年级部编版大自然的声音评课稿范文(精选7篇)作为一名老师,常常需要准备评课稿,评课有利于信息的及时反馈、评价与调控,调动教师教育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那么你有了解过评课稿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年级部编版大自然的声音评课稿范文(精选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三年级部编版大自然的声音评课稿范文(精选7篇)1《大自然的声音》这篇课文以清新活泼的笔调介绍了大自然中风的声音、水的声音和动物的声音。
引导学生入境、想象、美读、感悟,让学生真正走进大自然,体验大自然,发现大自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一些效果:1.巧妙解释总分关系。
本文的构段关系是:第一自然段是概括地写,在文章的开头,又叫总起段。
第2—4自然段具体地写了风、水、动物的声音,是分写,是具体描写。
为了让学生形象地了解这样的构段关系,我巧妙地采用这样的方法:请班长站在讲台上,告诉同学们,班长好比是第一自然段,而其他小组长就是分写,是围绕班长这个中心段来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总分关系。
这样一比方,学生就清楚了总起段和分写的关系。
接着我又告诉学生,这篇课文的2—4自然段中,也有总起句和中心句,像组长和组员之间的关系一样,看看你们能不能找到。
学生的求知欲被激发了,他们积极地读着课文,思考着,很快就找到了中心句、总起句。
2.以课本为本,大胆想象。
第二自然段主要写“风”的声音,当学习“那声音轻轻柔柔的,好像呢喃细语,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温柔”时,教师在黑板上写下句型:“……的声音……,好像……”,然后告诉学生:介绍一种声音除了模仿它的发音,还可以大胆地运用想象,把与它发音相似的东西联系起来,再用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
我以课本为出发点,并且跳出了课本的限制,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从而让学生去感受更多的大自然的声:雷公公、冰雹、大公鸡、小青蛙……这些都是课本中所没有提到的。
这样一来,学生既拓展了学习空间,又可扩大视野,增长知识,可谓一举而多得。
教研公开课《自然景观之美》听课评课稿(2023)
教研公开课《自然景观之美》听课评课稿(2023)教研公开课《自然景观之美》听课评课稿 (2023)引言本次教研公开课主题为《自然景观之美》,旨在向学生传授有关自然景观的知识,并让他们欣赏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之处。
以下是我对本节课的听课评课。
内容概述本次公开课的内容丰富多样,包括以下要点:1. 自然景观的定义和特点:教师清晰地介绍了自然景观的概念,并强调了其多样性和独特性。
2. 不同类型的自然景观:教师通过图像和简短的描述向学生介绍了山脉、森林、河流和海洋等不同类型的自然景观。
3. 自然景观的重要性:教师深入讲解了自然景观对人类和地球的重要性,包括提供资源、维持生态平衡和提供美的享受等方面。
4. 自然景观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教师强调了保护自然景观的重要性,并分享了一些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自然景观的方法和策略。
课堂组织与教学方法本节课的组织和教学方法非常合理和有效。
以下是一些亮点:1. 多媒体展示:教师使用了丰富的图像和视频素材,提供了直观的视觉体验,增强了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理解和感受。
2. 互动性强:教师通过提问和讨论,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展示了大家对自然景观的理解和想法。
3. 适当的时间安排:教师合理安排了每个环节的时间,确保了每个知识点都能得到充分的讲解和研究。
教学效果与评价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较好,学生表现积极,并对自然景观展示出高度的兴趣。
以下是一些评价点:1. 学生参与度高: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了自己对自然景观的喜爱和思考。
2. 研究成果明显:通过课堂的研究,学生们对自然景观的认识更加深入,理解了自然景观的重要性和保护的必要性。
3. 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课堂展示了学生们对自然景观的想象和创造力,激发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结论通过参加本次教研公开课《自然景观之美》,学生们对自然景观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增强了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意识。
这样的公开课有助于培养学生们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希望能在未来继续推出类似的教研公开课,让更多学生了解和欣赏自然景观的美丽。
听听大自然的声音评课稿范文
听听大自然的声音评课稿范文今天聆听了杨老师执教的三年级课文《大自然的声音》,我感触颇深。
这是一篇充满韵律的写景散文。
老师能引导学生入境、想象、美读、感悟,让学生真正地走进大自然,体验大自然,发现大自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杨老师的教学设计严谨,素材丰富,准备充足,过渡自然。
纵观整节课,亮点纷呈,精彩不断,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个地方:一、注重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学中的主动参与是常用的教学策略,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全过程为核心,真正做学习的主人。
杨老师在教学中巧妙地利用了多媒体进行教学,播放了小溪、河流、大海的不同的声音,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了水是大自然的音乐家,然后又让学生以各种形式的读,了解从小溪到大海的声音的变化,让学生从声音的变化中来感受大自然的美妙,也激发了学生兴趣。
在讲解除了课文中出现的小歌手之外,同学们还知道哪些歌手时,杨老师找同学来演一演,其他同学猜一猜,他们都纷纷举手,表演了各种动物的叫声,就连平时”默默无闻”的同学也一连表演了几次,课堂气氛非常热烈。
二、注重师生之间的近距离交流杨老师利用师生的近距离,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她对自己的关注。
比如在小组合作时,杨老师走到学生中间一起参与,并适时加以指导。
三、品读语言,从读中感悟大自然的神奇在教学中,杨老师采用以读代讲的形式,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激情,在读中品味,读的形式多种多样,以指名读、组内自由读,齐读,师生互读等形式,由于学生少,她能够让每一个孩子都有展示的机会,让每一个孩子都理性地去分析“大自然中有哪些美妙的声音?”比如:讲解重点句子的时候,杨老师通过对朗读语气、语调、重音的强调,让学生的感情逐步的升华。
同样是风,同样是水,声音却是那么丰富多彩,变化多端,淙淙的小溪、潺潺的河流、汹涌澎湃的大海……把这些放在一起来用心倾听,细心品味,那份美妙的感受会直击心房,让人流连,让人陶醉。
感受的方法是多样的,读是最主要的方法,读出声音的变化,联系生活实际体验感悟也是很重要的方法。
《走进大自然》评课稿
《走进大自然》评课稿《走进大自然》评课稿范文吴老师的课共分四大板块。
第一部分以大海和四季图片导入,然学生感受自然的美,感受丰富多彩的颜色,对走进大自然这一节课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喜欢。
第二部分,用游戏的方法,学生是以观察颜色为主。
教学活动中,大部分学生都能表述自己所见到的颜色,也能比较迅速地在彩笔中把它们找到。
学生们通过语言和动作,更深入地来接触颜色,认识颜色。
练习的形式,也以趣味性为重。
在游戏般的活动中,体验色彩表现的趣味。
第三部分,学习细致地观察颜色,说说彩虹的颜色,来动手画一画,并在这个基础上为学生后续的`作业要求做更好的铺垫,并学习色彩的叠加方法,从中发现新颜色的产生。
这个阶段,老师主要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地观察四季,发现四季的丰富色彩。
观察后的表现,也以学生的主动参与自主实践为主。
第四部分,欣赏大师和小朋友的绘画作品,使学生了解到大自然的五彩缤纷是因为光线的变化所产生的。
吴老师比较关注学生习惯的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是美术学习的基础。
因此,吴老师分层次地引导学生学习观察的方法,从大体至局部,培养他们细致观察的好习惯。
“欣赏评述”是美术课程的四大领域之一。
所以学生不仅要会观察,还应该会发表感言。
吴老师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大1/ 2胆地、自由地表述观察结果,使“看-说”协调发展,从而提升审美能力。
本课的教学环节相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多了些,练习有2次。
虽说练习的要求不高,但一年级学生的协调能力不强,所以使得教学时间有些紧张。
教师可以适当做些调整,掌握轻重,给学生多些创作的时间。
2/ 2。
认识自然评课稿
认识自然评课稿认识自然评课稿今天,王老师为我们展示的是三年级的品德与社会课——《认识自然》。
这是一堂流光溢彩又不乏自然朴实的本色课。
王老师精彩的教学设计,充满激情的演绎,让凝固的教材演化成了灵动的课堂。
我们惊喜地看到,孩子们在一次次活动中走进文本,回归生活,体验深刻,思想升华。
下面,我来谈谈这节课的听课感受:亮点之处一、徜徉于“生活”,感知自然魅力,诠释课程理念《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课程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最后要指导生活。
本节课教学中,教师将学生对自然的认知融入生活中,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层层深入地走进自然,感受自然的魅力。
在“神奇的自然之旅”环节中,学生“听一听”“看一看”,然后教师抛出问题: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学生的思维走出课本,视野放眼于生活,聆听了大自然各种美妙的声音,描绘出大自然绚丽多彩的画面,听觉、视觉多种感官刺激,他们真切地感受到大自然无穷的魅力。
在学生展示环节,教师见缝插针,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感受美丽的大自然为人类作出的奉献。
如:在学生介绍了大自然的土地为人类提供农作物后,教师立即追问:同学们,回忆生活,想想,大自然的土地还为我们人类提供了什么呢?学生思绪再次飞向生活,他们积极表达,师生、生生互动掀起高潮,孩子们对自然的认知得到了提升。
在教师“生活意识”的渗透下,学生无形中学会在生活中了解自然,他们的自主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
如:学生在介绍土地为人类提供矿产资源这一内容时,他们紧紧联系生活,由家人工作感受到了大自然对我们的养育。
这时,教师巧妙地发挥教学机智,抓住学生的思维灵动点,提问:咱们班谁的家人都在煤矿上班?对你的生活有哪些影响?煤炭资源应用在我们生活中的哪些方面?孩子们大胆活跃,纷纷表达。
整个课堂沸腾了!至此,孩子们真实地认识到煤炭资源给予我们人类的馈赠,深刻感受到了大自然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大自然的启示评课稿
大自然的启示评课稿大自然的启示评课稿尊敬的评委老师们:大家好!我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关于“大自然的启示”的评课稿。
首先,让我们先回顾一下这节课的主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围绕着大自然的奥秘展开,通过观察、思考和探索,让学生了解并感受大自然的伟大与智慧。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以下几个方面:1. 让学生认识到大自然的奥秘和智慧。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3. 提升学生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为了达到这些目标,我设计了一系列的教学活动:第一,通过图片和短视频的展示,让学生观察并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神秘。
我选择了一些有代表性的自然景观,如壮丽的山脉、浩瀚的海洋、绚丽的彩虹等。
通过这些视觉刺激,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并激发他们探索大自然的欲望。
第二,我引导学生思考大自然背后的奥秘和智慧。
我提出了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如为什么昆虫会在夜晚集结成群?为什么雪花的形状各不相同?这些问题都引起了学生的思考,并带动了他们对大自然现象的探索。
第三,我设计了一项实践活动,即观察昆虫集结成群的现象。
学生们在校园周边选择了一个常见的昆虫集结地点,并进行了观察和记录。
通过实际观察,学生们发现了昆虫集结的规律,如它们会在黄昏时分聚集在一起。
这一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也加深了他们对大自然智慧的认识。
第四,我设计了一场思维导图活动,让学生总结和归纳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学生们将他们的观察结果、思考和发现整理成思维导图。
在整理的过程中,学生们需要归纳、总结和分类各种现象和规律。
这一活动既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也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以上是本节课的主要教学活动和设计。
下面我将对本节课的优点和不足进行评估。
首先,本节课的优点在于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全面感知大自然的美丽和智慧。
通过图片、视频、实践活动和思维导图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学生既能够观察到大自然的奥秘,又能够思考和总结所学的知识。
这样的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和综合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进大自然》评课稿范文
吴老师的课共分四大板块。
第一部分以大海和四季图片导入,然学生感受自然的美,感受丰富多彩的颜色,对走进大自然这一节课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喜欢。
第二部分,用游戏的方法,学生是以观察颜色为主。
教学活动中,大部分学生都能表述自己所见到的颜色,也能比较迅速地在彩笔中把它们找到。
学生们通过语言和动作,更深入地来接触颜色,认识颜色。
练习的形式,也以趣味性为重。
在游戏般的活动中,体验色彩表现的趣味。
第三部分,学习细致地观察颜色,说说彩虹的颜色,来动手画一画,并在这个基础上为学生后续的作业要求做更好的铺垫,并学习色彩的叠加方法,从中发现新颜色的产生。
这个阶段,老师主要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地观察四季,发现四季的丰富色彩。
观察后的表现,也以学生的主动参与自主实践为主。
第四部分,欣赏大师和小朋友的绘画作品,使学生了解到大自然的五彩缤纷是因为光线的变化所产生的。
吴老师比较关注学生习惯的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是美术学习的基础。
因此,吴老师分层次地引导学生学习观察的方法,从大体至局部,培养他们细致观察的好习惯。
“欣赏评述”是美术课程的四大领域之一。
所以学生不仅要会观察,还应该会发表感言。
吴老师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大胆地、自由地表述观察结果,使“看-说”
协调发展,从而提升审美能力。
本课的教学环节相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多了些,练习有2次。
虽说练习的要求不高,但一年级学生的协调能力不强,所以使得教学时间有些紧张。
教师可以适当做些调整,掌握轻重,给学生多些创作的时间。
《走进大自然》评课稿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