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小说四大奇书

合集下载

浅谈明代小说四大奇书叙事结构

浅谈明代小说四大奇书叙事结构

浅谈明代小说四大奇书叙事结构浅析明代小说四大奇书叙事结构——中点的分界线及四分之三的高潮产生于元末明初的《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产生于明中后叶的《西游记》以及明末出现的《金瓶梅》被并称为明代小说的四大奇书。

从内容上来看,《三国演义》的叙事指《水浒传》的叙事指向是北宋时期的江湖草莽;《西游记》借唐朝背景着构建一个人神魔共融的意象世界;《金瓶梅》则体现为一种即时性的世情叙事。

因此无论是从产生的时间还是从叙事内容来看,这四大小说共同出现在明朝似乎是一个偶然现象,长期以来学界对它们的研究也是分而论之。

但四大奇书在叙事结构上有着一定的内在联系,这使得四本小说可以作为一个整体研究。

纵观四大奇书的结构篇幅,值得注意的是,其实在《三国演义》中已经形成了一种引人注目的中国小说结构的通用模式,即小说随着情节的发展的各个阶段逐渐聚集各股势力,一步步展开写诗境界,到文本的中点前后越过一条分界线,并在本文三分之二或四分之三处左右进入故事的最高潮;此后这一进程就发生逆转,注意力移向舞台的拆除和主要演员的退场。

《三国演义》目前通行版本为120回,恰好在49回和50回的“赤壁之战”作为《三国演义》情节高潮分界线将整部小说分成了两大单元,第一大单元即赤壁之战前部分,按照叙述内容又可以分割成董部分、吕布部分、曹操部分、刘备部分和诸葛亮部分这样五大部分。

或许有人觉得该事件在故事中的位置在某种程度上是历史记载的既定年代顺序造成的,但比较一下《金瓶梅》和《西游记》特别突出50回的做法就不得不让人联想到这一做法是取材于《三国演义》的结构划分了。

处于近文章四分之三的78回的曹操之死标志着它是一个阶段的重心,一些主要人物在这个阶段里相继死去:关羽在77回,张飞在81回,刘备在85回。

虽然诸葛亮继续在三国的舞台上活跃并在一定程度上主宰着舞台达20回之久,但他在104回去世之后也留下了长约15回的一段让一些次要人物把戏演完。

《水浒传》情节布局乍看之下曲折而松散,但实际上这部作品却“有着某种不可侵犯的结构完整性”——故事的叙述焦点依次变动,先是循着一个主人公的经历一路写去,直到碰上了另外一位主人公,于是故事就沿着后者冒险经历的新路线发展。

明代四大奇书是什么

明代四大奇书是什么

明代四大奇书是什么明代四大奇书是什么?人们通常把《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金瓶梅》称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四大奇书”。

下面就是给大家整理的明代四大奇书资料,希望对你有用!人们通常把《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金瓶梅》称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四大奇书”。

这四部小说基本上代表了中国古代小说的四种类型,即历史演义小说、英雄传奇小说、神魔小说和世情小说。

历史演义的杰作《三国演义》,以历史为结构的形式,陈寿的《三国志》已为它奠定了基本框架。

作者叙说三国故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国故事总与其它两国有内在的联系。

诚如毛宗岗《读三国志法》所说的:“《三国》一书,有首尾大照应,中间大关锁处”;“自首至尾,无一处可断”。

这种结构形式在西方的历史小说中是罕见的,研究者称之为绳辫式结构。

英雄传奇的典范《水浒传》,其结构形式,用金圣叹的术语,叫做“鸾胶续弦法”,即描写一个人物的经历时,与互不相识的另一个人物在特定的场合相遇,从而引出另一个人物的故事。

例如,鲁智深倒拔杨柳树引出林冲,宋江于柴荣家中一绊引出武松。

此种结构的关键,在于精心构思一个特定的场合,使一个人物故事过渡到另一个人物故事,必须自然而巧妙。

用今人的概括,《水浒传》乃是扣环式结构:一个或二三个好汉的故事叙说完毕,自然地引出另一个或二三个好汉的故事,环环相扣,最后一百零八个好汉聚义梁山。

金圣叹《读第五才子书法》总结得好:“《水浒传》一个人出来,分明便是一篇列传。

至于中间事迹,又逐段自成文字。

”神魔鬼怪小说的翘楚《西游记》,其故事情节由三个部分组成:孙悟空的出世、学艺和造反;取经缘由和唐僧来历;唐僧师徒四人的西天取经历程。

由于受原来唐僧西天取经故事题材的限制,《西游记》采用了单线发展的纵式结构。

但作者凭其高超的艺术手腕,把错综复杂、光怪陆离的内容有机地组织在一个统一、完整的巨大结构中,人们称之为珠链式结构。

人情世态小说的首创者《金瓶梅词话》,其结构特点是透过家庭看社会、人生和时代。

古代文学复习资料-明清

古代文学复习资料-明清

古代文学复习资料一、填空明代部分1、明朝“开国文臣之首”宋濂。

2、“明代四大奇书”:《三国演义》(罗贯中)、《金瓶梅》、《西游记》、《水浒传》。

3、《三国演义》虚与实的结合:“七分事实,三分虚构。

”4、《水浒传》从文字的详略、描写的细密来分,有繁本和简本。

繁本有71回本、100回本、120回本三种;简本有103回本、110回本、115回本、124回本等;简本中也有120回本和不分卷本。

现存较早而完整的简本《水浒志传评林》。

《水浒传》是白话语体成熟的标志。

明末金圣叹将120回本“腰斩”成70回本。

5、“吴中四杰”:高启、杨基、张羽、徐贲。

均为吴人。

6、茶陵派代表:李东阳。

7、前七子:李梦阳、何景明、王九思、边贡、康海、徐祯卿、王廷相。

8、【9、后七子: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吴国伦、宗臣、徐中行、梁有誉。

10、唐宋派代表: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

11、茅坤的《唐宋八大家文钞》采录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八家之文,将上述唐宋古文名家标榜为效法的“正统”。

12、标志了明代戏剧的最高水平:徐渭《四声猿》——《狂鼓史》、《玉禅师》、《雌木兰》、《女状元》。

13、明代中期三大传奇:李开先《宝剑记》、梁辰鱼《浣纱记》、王世贞《鸣凤记》。

14、四大声腔:昆山、弋阳、海盐、余姚。

15、梁辰鱼《浣纱记》是第一部用改革后的昆山腔谱曲并演出的传奇剧本。

16、汤显祖的《临川四梦》:《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

17、《牡丹亭》是一部兼悲剧、喜剧、趣剧和闹剧因素于一体的复合戏。

戏曲风格悲喜交融。

18、《金瓶梅》是中国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白话长篇小说。

19、]20、《西游记》的来源:玄奘口述,门徒辨机辑录《大唐西域记》。

21、冯梦龙“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

22、凌濛初“两拍”:拟话本小说集《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的合称。

23、至明末,有署“姑苏抱瓮老人”从中选取40种成《今古奇观》,后三百年中,它就成为一部流传最广的白话短篇小说的选本。

明代四大奇书名词解释

明代四大奇书名词解释

明代四大奇书名词解释
明代“四大奇书”即《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

1.罗贯中与《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描写了起自黄巾农民起义、终于西晋统一的近百年的历史。

它是我国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在思想和艺术上都成为我国历史小说的楷模,在人们的社会生活和文学活动中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施耐庵与《水浒传》
《水浒传》是一部英雄传奇小说,取材于北宋末年宋江起义的故事,在史实的基础上,结合民间传说、民间通俗文学,再经过作者的加工、敷演而成的。

3.吴承恩与《西游记》
《西游记》是一部杰出的浪漫主义神话小说,它既是吴承恩天才的创作,也是吴承恩对历来西游故事的总结。

这部小说神幻奇异的外表下,蕴涵着作者对当时黑暗社会的讽刺与批判,歌颂了人类为争取自由、向往美好境界而勇敢探索的精神。

4.兰陵笑笑生与《金瓶梅》
《金瓶梅》是中国古代小说史上一部奇书,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由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小说。

《金瓶梅》在中国小说史上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在艺术表现手法上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金瓶梅》的弊病在于毫无节制的性描写,这是阅读时应加以批判的。

文学常识:明代四大奇书

文学常识:明代四大奇书

文学常识:明代四大奇书人们通常把《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金瓶梅》称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四大奇书”。

以下是小编搜索整理一篇文学常识:明代四大奇书,欢迎大家阅读!明末著名通俗文学家冯梦龙曾把明代的四部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合称为“四大奇书”。

“四大奇书”也称“明代四大长篇小说”。

所谓“奇”者,不仅指它内容或艺术的新奇,还包含着对它们所取得的创造性成就的肯定。

“四大奇书”分别开创了历史演义传统、英雄传奇传统、神魔小说传统、世情小说传统,代表了中国古大章回小说的四大类型.中国明代四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又称“明代四大长篇小说”,这四部书是明代文学中最出色的四部小说。

“四大奇书”说法的流行与明代中后期的资本主义萌芽、市民文化勃兴、传统儒家经典遭到怀疑、大众文化需要确立自身经典的社会文化背景相关联,与通俗小说成为大众的主要文化消费对象、通俗文学对大众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社会现实相关联。

因此,“四大奇书”的命名具有深刻的文化意义。

开辟历史演义传统的《三国演义》:《三国演义》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英文名:The romance of Three Kingdoms),是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为四大名著之一,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

小说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简洁明快,气势充沛,描写了公元3世纪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在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上,展示出那个时代尖锐复杂又极具特色的政治军事冲突,在政治、军事谋略方面,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开辟英雄传奇传统的《水浒传》:《水浒传》全称《忠义水浒传》,是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小说。

全书围绕“xx”这一线索展开情节,表现了一群不堪暴政欺压的“好汉”揭竿而起,聚义水泊梁山,直至接受招安致使起义失败的全过程。

小说充分肯定了被封建统治者视为“盗贼草寇”的起义农民,深刻揭露了上至皇帝和朝廷大臣,下至地方官吏的昏庸无能、横行霸道,致使民不聊生,尖锐的阶级矛盾逐渐加深的社会现实,说明了社会的黑暗和腐朽才是农民起义的社会根源。

明代四大奇书

明代四大奇书

明代四大奇书摆渡者H明末著名通俗文学家冯梦龙曾把明代的四部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合称为“四大奇书”。

“四大奇书”也称“明代四大长篇小说”。

所谓“奇”者,不仅指它内容或艺术的新奇,还包含着对它们所取得的创造性成就的肯定。

“四大奇书”分别开创了历史演义传统、英雄传奇传统、神魔小说传统、世情小说传统,代表了中国古大章回小说的四大类型.中国明代四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又称“明代四大长篇小说”,这四部书是明代文学中最出色的四部小说。

“四大奇书”说法的流行与明代中后期的资本主义萌芽、市民文化勃兴、传统儒家经典遭到怀疑、大众文化需要确立自身经典的社会文化背景相关联,与通俗小说成为大众的主要文化消费对象、通俗文学对大众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社会现实相关联。

因此,“四大奇书”的命名具有深刻的文化意义。

开辟历史演义传统的《三国演义》:《三国演义》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英文名:The romance of Three Kingdoms),是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为四大名著之一,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

小说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简洁明快,气势充沛,描写了公元3世纪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在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上,展示出那个时代尖锐复杂又极具特色的政治军事冲突,在政治、军事谋略方面,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开辟英雄传奇传统的《水浒传》:《水浒传》全称《忠义水浒传》,是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小说。

全书围绕“官逼民反”这一线索展开情节,表现了一群不堪暴政欺压的“好汉”揭竿而起,聚义水泊梁山,直至接受招安致使起义失败的全过程。

小说充分肯定了被封建统治者视为“盗贼草寇”的起义农民,深刻揭露了上至皇帝和朝廷大臣,下至地方官吏的昏庸无能、横行霸道,致使民不聊生,尖锐的阶级矛盾逐渐加深的社会现实,说明了社会的黑暗和腐朽才是农民起义的社会根源。

古人所说的“四大奇书”具体指哪四部名著?

古人所说的“四大奇书”具体指哪四部名著?

古人所说的“四大奇书”具体指哪四部名著?“四大奇书”,指《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金瓶梅》四本古典长篇小说,因为均为明代人所写,又称“明代四大奇书”。

这种说法最早由明末小说家冯梦龙提出。

所谓“奇”者,除了指内容和艺术上的新奇之外,还指这几本书对于小说体裁本身的开拓。

“四大奇书”分别开创了中国古典章回小说的历史演义传统、英雄传奇传统、神魔小说传统、世情小说传统四大传统。

《三国演义》写于明初,由罗贯中在民间传说和有关话本、戏曲的基础上写成,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

小说文不甚深,言不甚俗,气势雄浑,娓娓道来。

《水浒传》也是创作于明初,作者施耐庵。

同《三国演义》一样,它也是在民间故事和话本、戏曲基础上创作而成。

《水浒传》是中国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小说,全书围绕“官逼民反”这一线索展开情节,讲述了政治上一个永久的话题——合法政权体制内的反叛者与政权的关系。

该小说被清代著名文学评论家金圣叹评为“六才子书”之中的“第五才子书”,并被其从一百回删减至七十回。

《西游记》先是由许多民间艺人口头创作,在嘉靖年间,由吴承恩最后完成。

它是中国最优秀的神话小说作品,书中借助唐朝僧人玄奘法师西天取经的故事,融佛道于一炉,幻想出了一个超自然的世界。

《金瓶梅》不同于前面三部的集体创作,是中国第一部文人独创的长篇小说,成书时间大约在明万历年间。

作者署名兰陵笑笑生,至今不知究竟为何人。

《金瓶梅》的题材由《水浒传》中“武松杀嫂”一段故事演化而来,是第一本将目光投向市井小人物的小说。

《金瓶梅》对后世小说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红梦楼》就明显地受到它的影响。

因其淫秽内容太多,成为明清以来历代禁书。

知识链接六才子书明末清初著名文学品评家金圣叹将他所推崇的《庄子》、《离骚》、《史记》、杜甫的律诗、《水浒传》、《西厢记》六本书合称为“六才子书”。

金圣叹本打算对之逐一详细评论,但他后因“哭庙案”获罪被腰斩,只完成了对《西厢记》和《水浒传》的评论,“杜诗”评论只写了一部分。

什么是“明代四大奇书”

什么是“明代四大奇书”

什么是“明代四大奇书”明代人称《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金瓶梅》为“四大奇书”。

《三国演义》诞生于元末明初,由罗贯中在民间传说和有关话本、戏曲的基础上写成。

全书始于黄巾起义,终于西晋统一,展现了公元184年到280年间的历史风云画卷。

《水浒传》创作于元末明初,相传作者为施耐庵,它也是在民间故事和话本、戏曲基础上创作而成的。

《水浒传》是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小说,全书围绕“官逼民反”这一线索展开情节,表现了一群不堪暴政欺压的“好汉”揭竿而起,聚义水泊梁山,直至接受招安致使起义失败的全过程。

《西游记》经无数民间艺人和作者付出巨大劳动之后,于明朝中叶,由吴承恩最后完成,它是中国神话小说最优秀的作品。

《金瓶梅》是我国第一部文人独创的长篇小说,大约成书于明代万历年间,作者署名兰陵笑笑生。

《金瓶梅》的题材由《水浒传》“武松杀嫂”一段故事演化而来,全书以土豪恶霸西门庆发迹暴亡为中心情节线,多方面地描绘了上自封建最高统治机构,下至市井无赖所构成的一个鬼蜮世界。

所谓“奇”者,不仅指它内容或艺术的新奇,还包含着对它们所取得的创造性成就的肯定。

首先,“四大奇书”创始了章回小说的四种结构模式。

(1)《三国演义》开创了以时间为顺序的“线”式结构。

《三国演义》的结构以蜀汉矛盾为中心,以时间的先后为顺序来展开情节,既保证了前后发展的一贯性,又富于曲折和变化,于清晰明朗的脉络间,构成了一个古典小说中少见的,既宏伟又严密的结构。

(2)《水浒传》开创了章回小说以人物为顺序的“环”式结构。

对一、二十个性格鲜明的英雄人物的成功塑造,是这部小说具有光辉艺术生命的重要因素。

小说以人物群像来联络结构,由一个主要人物引出另一个主要人物,形成一个“环”式结构以推动整体发展。

(3)《西游记》开创了以事件为顺序的“环”式结构。

(4)《金瓶梅》首创章回小说以时间、人物、事件为顺序的“网”状结构。

其次,“四大奇书”创始了古代章回小说的四种表现模式。

明代四大奇书原文与解析

明代四大奇书原文与解析

明代四大奇书原文与解析明代四大奇书,指的是《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和《三国演义》。

这四部作品都是明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将分别对这四部奇书的原文进行解析。

《西游记》是明代作家吴承恩创作的一部浪漫主义神魔小说,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

原文中融入了大量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充满着戏剧性与幻想性。

其中最著名的角色是孙悟空,他的故事和形象深入人心。

同时,小说中也反映了明代社会的一些现实问题,通过虚构的故事情节进行了隐喻和讽刺,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的一部章回体小说,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小说通过对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描写,展现了封建社会的荣华富贵和腐败衰落。

原文中深入刻画了众多丰满的人物形象,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虚伪。

同时,小说也借助诗词曲赋和对古代文学的引用,展现了作者卓越的文字表达能力。

《水浒传》是明代作家施耐庵所著的一部历史长篇小说,通过对108位好汉的描写,展现了明代社会的黑暗与腐败。

原文中生动刻画了各种各样的英雄豪杰,以及他们对抗不平等和不公正的斗争。

小说以武松杀嫂、梁山泊起义等故事情节为主线,通过对人物性格和命运的塑造,展示了正义与邪恶的对决。

《三国演义》是明代作家罗贯中所著的一部历史演义小说,描绘了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的政治斗争和战争。

原文中通过对刘备、曹操、孙权等各个角色的描写,展现了他们之间的权谋和相互斗争。

小说中还融入了大量的战争描写和战略谋略,展示了古代军事力量的角逐与碰撞。

综上所述,明代四大奇书的原文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它们通过不同的题材和手法,展示了明代社会的方方面面,同时也通过虚构的故事情节进行了讽刺和批判。

这些作品不仅是文学的瑰宝,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贡献。

明代四大奇书结构的分析

明代四大奇书结构的分析

明代四大奇书的结构分析我国古代小说成书主要在明代四大奇书的出现为标志。

小说的成熟主要表现在小说思想内容,艺术成就(语言、结构、人物塑造等)等方面。

其中结构是一个重要环节,下面我们就四大奇书的结构进行解读,来探讨一下为什么这四部书成了中国传统小说的成熟标志。

一、《三国演义》的线性结构与链形结构《三国演义》“陈叙百年,概括完事。

”(高儒《百川书志》),人众事繁,矛盾复杂。

却组织的有条不紊,主次分明,充分的显示了作者的叙述才能。

小说在叙述时,是将各个空间分头展开的故事画唯一时间为序的线性流程。

全书可约归纳为五条线:以汉亡为引线,以晋国一统天下为终局,中间的主题是魏、蜀、吴三方的兴衰。

这几条线此起彼伏,交互联络,建构成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

(袁行霈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学史》),持的正是线性结构这一观点。

同时,学界也有人提出“链形结构”的观点。

《略论〈三国演义〉的整体结构特色》一文中,夏炜先生,提出了“链形结构”的意见:《三国演义》的结构可以看成是链形结构,同时可以说是合、分、合的结构,东汉末年国家仍为一统作为小说的开端,集中笔力对由合到分,在由分到合集中叙述,这一过程是由一条总线分成三个分线进行,齐头并进的写法,同时又注重了重点,即蜀汉政权的兴衰变幻,最后由司马政权将三足鼎立改为一统天下。

应着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合分之势”的天命。

链形结构是指将四个彼此相扣的玉环,每个玉环中游由若干相互联系的小环,环环相扣,形成一个完整的链形结构。

四环:1东汉桓、灵二帝写起,先写十常侍擅权误国,何进谋诛宦官,董卓篡权乱国。

2曹操评定北方,孙权统一江左,刘备进去四川。

3魏、蜀、吴相互征伐,谋成一统。

4最后以司马政权华三国为一统,建立晋王朝结束。

二、《水浒传》的百川归海模式与版块模式《水浒传》的情节结构式以单线纵向进行的。

上班部分以人为单元,下班部分则以是为顺序,连环勾锁,层层推进。

在前七十一回之前,小说往往集中几回写一个或一组主要人物,而上一组人物则退居次要的地位。

明代四大奇书

明代四大奇书

明代四大奇书明代四大奇书:《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金瓶梅》为“四大奇书”。

所谓“奇”者,不仅指它内容或艺术的新奇,还包含着对它们所取得的创造性成就的肯定。

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吴.蜀.魏三个政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

大概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

在广阔的背景上,上演了一幕幕波澜起伏,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成功刻画了一千多个人物形象,其中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周瑜、关羽、张飞、[1]等等人物形象脍炙人口,不以敌我叙述方式对待各方的历实描述,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编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汇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

《三国演义》反映了丰富的历史内容,人物名称、地理名称、主要事件与《三国志》基本相同。

人物性格也是在《三国志》留下的固定形象基础上,才进行再发挥,进行夸张、美化、恶搞、丑化等等。

其实这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套路。

历史演义小说都是虚实相间,穿越恶搞;古今兼顾,讽古说今;一段故事,说两朝事情,一个人物,兼具两朝特点。

《三国演义》把这种艺术方法发挥得很好,一方面,既尽量地反映了真实的三国历史,照顾到读者希望了解真实历史的需要;另一方面,明朝社会肯定有与三国人物相似类型的人,所以又尽量去符合明朝社会的实际情况,根据明朝社会的实际情况对三国人物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夸张、美化、恶搞、丑化等等,给予读者一些的启发或引导,照顾到读者希望增长见识,统治者希望巩固统治的需要。

从历史演义小说的创作套路可以知道,《三国演义》不但比较真实地反映了三国历史的真实面貌,还反映了许多明朝社会内容。

三国时代是迥然不同于明朝的一个时代,三国时代没有青楼和赌场,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都奉行儒家文化,宣扬仁、义、道、德、礼、信、忠、贞、孝、廉、真、善、美,是很单纯、很典型的汉文化;而宋朝、元朝和明朝有大量青楼和赌场,虽然儒家文化是官方文化,但佛教文化在统治者心中以及在社会各阶层中的影响力也很大,青楼、赌场等异域民风得以长久发展,民间实际奉行的是兼具华夏文化特点和西域文化特点的市井文化,骄、奢、淫、佚、假、丑、恶、作奸犯科、强取豪夺思想在民间可以广泛宣扬。

明代四大长篇小说之文化内涵与批判

明代四大长篇小说之文化内涵与批判

明代四大长篇小说之文化内涵与批判广西科技大学汉语言文学20XX级张三指导老师:李四【内容摘要】明代的四大长篇小说分别为:《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这四本书在中国文化格局当中创造了异军突起的情形,小说中的叙事以及结构等方面形成了新的角度。

本文通过考究明代小说的传统与理论的基础上考究各种版本、作者与时代特征,运用修辞与结构将明代的文化背景与思想特征相连接。

这四本小说虽然素材都与当时的时代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是却各有特点,每一本小说都代表文本的结构与人物的描述,从文学的理论出发提出争辩性的观点。

这四本小说脱胎于通俗的民间故事、说书等形式,每一位作者都着重建立一种润色的文体,除了明代作家常用的美学手法,也呈现了一种思想抱负,字里行间体现意蕴深远,所以明代四大长篇小说带有文人的色彩,展现了中国文化传统中雅俗共赏的伟大精神。

【关键词】明代;长篇小说;文化内涵;批判【Abstract】Ming's four novels are: "Three Kingdoms", "Water Margin", "Journey to the West", "Golden Lotus", these four books in Chinese culture to create a pattern in which the sudden emergence of the case, as well as the novel's narrative structure has formed a new perspective. In this paper, elegant Ming Dynasty novel based on the theory of traditional and elegant various versions, author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the use of rhetoric and structure of the cultural background of the Ming Dynasty, is connected with the id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which are four novels although material has one thousand times and then Wanlv contact wire, but each has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each represents the novel structure of the text and characters of description, from a literary theory to argue viewpoint. This four Novel Emerges popular folk tales, storytelling and other forms of Every author focuses on establishing a stylistic touches, in addition to the aesthetics of the Ming Dynasty writer commonly used techniques, but also presents an ideological vision, between the lines reflect the far-reaching implication, so with four novels in Ming literati colors, displaying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tastes great spirit.【Keywords】Ming Dynasty; novels; cultural connotations; criticism明代的四大长篇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金瓶梅》也被称为四大奇书,它们之所以被称为奇书是因为它们的内容、艺术上达到了一个新奇的顶峰,更包含着创造性的成就。

明代四大奇书是什么

明代四大奇书是什么

明代四大奇书是什么明代四大奇书是什么?人们通常把《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金瓶梅》称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四大奇书”。

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明代四大奇书资料,希望对你有用!明代四大奇书是什么人们通常把《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金瓶梅》称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四大奇书”。

这四部小说基本上代表了中国古代小说的四种类型,即历史演义小说、英雄传奇小说、神魔小说和世情小说。

历史演义的杰作《三国演义》,以历史为结构的形式,陈寿的《三国志》已为它奠定了基本框架。

作者叙说三国故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国故事总与其它两国有内在的联系。

诚如毛宗岗《读三国志法》所说的:“《三国》一书,有首尾大照应,中间大关锁处”;“自首至尾,无一处可断”。

这种结构形式在西方的历史小说中是罕见的,研究者称之为绳辫式结构。

英雄传奇的典范《水浒传》,其结构形式,用金圣叹的术语,叫做“鸾胶续弦法”,即描写一个人物的经历时,与互不相识的另一个人物在特定的场合相遇,从而引出另一个人物的故事。

例如,鲁智深倒拔杨柳树引出林冲,宋江于柴荣家中一绊引出武松。

此种结构的关键,在于精心构思一个特定的场合,使一个人物故事过渡到另一个人物故事,必须自然而巧妙。

用今人的概括,《水浒传》乃是扣环式结构:一个或二三个好汉的故事叙说完毕,自然地引出另一个或二三个好汉的故事,环环相扣,最后一百零八个好汉聚义梁山。

金圣叹《读第五才子书法》总结得好:“《水浒传》一个人出来,分明便是一篇列传。

至于中间事迹,又逐段自成文字。

”神魔鬼怪小说的翘楚《西游记》,其故事情节由三个部分组成:孙悟空的出世、学艺和造反;取经缘由和唐僧来历;唐僧师徒四人的西天取经历程。

由于受原来唐僧西天取经故事题材的限制,《西游记》采用了单线发展的纵式结构。

但作者凭其高超的艺术手腕,把错综复杂、光怪陆离的内容有机地组织在一个统一、完整的巨大结构中,人们称之为珠链式结构。

人情世态小说的首创者《金瓶梅词话》,其结构特点是透过家庭看社会、人生和时代。

明代小说四大奇书

明代小说四大奇书

三国演义艺术特色罗贯中将来自雅、俗两个不同层面的文化融为一体,并按自己的主体认识、价值观念和艺术好恶加以扭合,从而使作品具有十分丰富的文化蕴涵。

在《三国演义》中,既有上层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折光,又沉淀着广大、深沉的民间思想。

它是一部形象化的三国兴亡史,同时也是一部民众眼中的政治、军事史。

[12]因为素材大部分来源自民间,固然为《三国演义》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但也为写定者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当它们进入小说文本时,伴随着不同思想及不同审美趣味的渗入。

而民间情感与良史精神并不总是一致的,甚至可能互相冲突,这就对写定者的创作构成了严峻的考验。

罗贯中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妥善地处理了民间情感与良史精神的关系,并独出机杼,创造出了一个具有巨大包容力的艺术世界。

[12]三国史事的历史著作不仅为《三国演义》提供了基本的素材和史事框架,同时历史意识和官史所代表的史学意识也直接影响了小说的创作模式和基本倾向。

求实传真精神与经世意识是史官文化的基本特征,体现在史书编撰中要求编撰者必须采取客观的态度,同时又重视对历史经验和教训的总结、探求,以达到“资治”、教化等目的。

这些特征在《三国演义》中都得到了比较好的体现。

[12]《三国演义》在创作上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依史以演义[14],作者的创作目的是描绘一部形象化的三国兴亡史,其间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意图十分鲜明。

小说的叙事起于汉灵帝中平元年(184),终于晋太康元年(280),比较完整地叙述了魏、蜀、吴三国兴起、发展及灭亡的历史。

小说借鉴了编年体史书的编著模式,以三国纷争的历史进程为主线,以王业兴废为焦点,把近百年的历史故事有机地组织在一起。

主要写了三国时期的政治和军事斗争,而作者的兴趣则在于揭示这个时期的各个军事集团如何兴、如何亡。

如前33回的主要内容是汉末的群雄争霸,矛盾的焦点是曹操和袁绍两大集团的斗争,作者对二人作了多方面对比,重点则是对兴亡教训的总结,顺民心、得人才、有谋略者得天下,这是作者表达的主要思想。

明代“四大奇书”之首《金瓶梅》:初看是风月,再看是沉沦的人性

明代“四大奇书”之首《金瓶梅》:初看是风月,再看是沉沦的人性

明代“四大奇书”之首《金瓶梅》:初看是风月,再看是沉沦的人性《金瓶梅》,中国明代长篇白话世情小说,堪称是奇书。

书名颇有讲究,取三位女主人公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名字中各一字,千百年来,对于《金瓶梅》的争论和研究从来没有停止过。

很多人谈到《金瓶梅》就是:性和欲望。

中国自古以来有句话叫:食色性也,性则色也,色则罪也,色乃生命大欲。

这样讲,也无可厚非,但是如果单纯的这样去看待这部著作,太过片面,它的艺术成就非常高。

清初文艺理论家张竹坡称《金瓶梅》为“第一奇书”。

对于金瓶梅,鲁迅非常欣赏。

曾在《中国小说史略》写道:“作者之于世情,盖诚极洞达。

同时说部,无以上之”。

毛泽东曾这样评价:“中国小说写社会历史的只有三部:《红楼梦》、《聊斋志异》、《金瓶梅》.....暴露了封建统治,揭露统治和被压迫的矛盾,也有一部分写得很细致!”因为,《金瓶梅》极具写实意义,侧面再现了当时民间社会的黑暗和腐败,朝堂权臣当道,市井上恶霸、流氓、地痞横行,具有深层次的反思。

三个女子的沉沦命运,写尽“性”和‘欲望”的梦境水花潘金莲,本是武大郎之妻,常常哀叹命运的不公,嫌弃丈夫长相丑陋粗鄙、身材矮小。

这潘金莲是清河县南门外潘裁缝的女儿,排行六姐。

她长的姿色妖娆,勾人心魄,请看书中描写:从九岁卖在王招宣府里,习学弹唱,就会描眉画眼,傅粉施朱,梳一个缠髻儿,着一件扣身衫子,做张做势,乔模乔样”。

一日,西门庆自紫石街闲游,遇上潘金莲后便一发不可收拾,西门庆面对貌美的潘金莲便魂魄都丢了。

书中描写西门庆初见潘金莲:只见她香喷喷樱桃口儿,直隆隆琼瑶鼻儿,粉浓浓红艳腮儿,娇滴滴银盆脸儿,轻袅袅花朵身儿,玉纤纤葱枝手儿,一捻捻杨柳腰儿,软浓浓粉白肚儿,窄星星尖翘脚儿。

李瓶儿,本是西门庆结交好友花子虚的妻子,在一次偶遇之后,被西门庆看上,并多次行苟且之事,花子虚最终被气死。

李瓶儿最终也嫁入西门府。

《金瓶梅》对李瓶儿有描述:月画烟描,粉妆玉琢。

俊庞儿不肥不瘦,俏身材难减难增。

中国古代四大奇书和六大才子书

中国古代四大奇书和六大才子书

中国古代四大奇书和六大才子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金瓶梅》是明代小说中最为出色的四部作品,这四部被称为“四大奇书”的作品现在已公认为中国文学史上之经典。

通俗小说何以在中国古代能成为经典?实与晚明以来小说评价体系的转化和文人批评家对小说文本的精细修改密切相关,有一个明显的“经典化”过程。

“经典”一词主要表现为作品在接受空间上的“广在文学领域,泛性”和传播时间上的“持续性”。

明代小说无疑以《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金瓶梅》四部作品最为出色。

晚明以来,这四部作品被称之为“四大奇书”,成为明代小说之经典,在中国小说史上影响深远。

然而“四大奇书”能够成为明代小说乃至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实与明代小说评价体系的转化和文人批评家对小说文本的精细修改密切相关,它的“经典化”过程大致经历了两个层面的鼓吹和改造。

一、评价体系的转化与小说经典之生成在中国古代,以“小道可观”看待小说由来已久,“小道”指称小说的非正统性,“可观”则有限度地承认小说的价值功能,可谓一语而成定评,深深制约了小说发展进程与价值定位,中国古代小说始终处于一个尴尬位置和可怜地位正与此相关。

这一评判小说文体的基本术语经数千年而不变,可以看成是中国古代小说评价体系中的核心内涵。

至明代,小说创作与传播空前风行,“小道可观”这一核心内涵虽然没能彻底改变,但具体到对于《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金瓶梅》的评判,评价体系已开始有所转化,这一转化直接促成了明代小说经典之生成。

明中后期以来,随着通俗小说的盛行,文人士大夫对通俗小说加以评判,他们阅读、鉴赏、遴选,并将通俗小说置于中国文学史的发展长河中予以考察,而在这种考察中,《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金瓶梅》脱颖而出,成了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佳作,也为后世小说的发展提供了范本。

且看史料: 周晖《金陵琐事》卷一记载李贽“好为奇论”,称汉以来“宇宙间有五大部文章”,汉是《史记》、唐是杜甫集、宋是苏东坡集、元是施耐庵《水浒传》、明是在当时享有盛名的“前七子”之首的李梦阳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国演义艺术特色罗贯中将来自雅、俗两个不同层面的文化融为一体,并按自己的主体认识、价值观念和艺术好恶加以扭合,从而使作品具有十分丰富的文化蕴涵。

在《三国演义》中,既有上层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折光,又沉淀着广大、深沉的民间思想。

它是一部形象化的三国兴亡史,同时也是一部民众眼中的政治、军事史。

[12]?因为素材大部分来源自民间,固然为《三国演义》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但也为写定者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当它们进入小说文本时,伴随着不同思想及不同审美趣味的渗入。

而民间情感与良史精神并不总是一致的,甚至可能互相冲突,这就对写定者的创作构成了严峻的考验。

罗贯中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妥善地处理了民间情感与良史精神的关系,并独出,创造出了一个具有巨大包容力的艺术世界。

[12]?三国史事的历史着作不仅为《三国演义》提供了基本的素材和史事框架,同时历史意识和官史所代表的史学意识也直接影响了小说的创作模式和基本倾向。

求实传真精神与经世意识是史官文化的基本特征,体现在史书编撰中要求编撰者必须采取客观的态度,同时又重视对历史经验和教训的总结、探求,以达到“资治”、教化等目的。

这些特征在《三国演义》中都得到了比较好的体现。

[12]?《三国演义》在创作上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依史以演义[14]?,作者的创作目的是描绘一部形象化的三国兴亡史,其间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意图十分鲜明。

小说的叙事起于汉灵帝中平元年(184),终于晋太康元年(280),比较完整地叙述了魏、蜀、吴三国兴起、发展及灭亡的历史。

小说借鉴了史书的编着模式,以三国纷争的历史进程为主线,以王业兴废为焦点,把近百年的历史故事有机地组织在一起。

主要写了三国时期的政治和军事斗争,而作者的兴趣则在于揭示这个时期的各个军事集团如何兴、如何亡。

如前33回的主要内容是汉末的群雄争霸,矛盾的焦点是曹操和袁绍两大集团的斗争,作者对二人作了多方面对比,重点则是对兴亡教训的总结,顺民心、得人才、有谋略者得天下,这是作者表达的主要思想。

后十五回写三国的覆灭,主要展现的是三国各自的内部矛盾,尤其是对司马篡魏、后主信谗、孙皓暴政等作了深刻的描写,情节虽然简略,但着眼点仍在如何兴、如何亡。

作者以写实的态度,比较客观、完整地展现了这百余年的历史过程,其中对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给后人留下了很多启示,因此具有极大的魅力。

[12]? 在创作上,《三国演义》继承了传统史学的实录精神,“七实三虚”可以说是该书取材的基本原则,小说中虽有不少虚构成分,但大的历史事件皆取之于史册,主要人物的性格、经历也基本符合史实。

面对丰富、复杂的史料和民间故事,作者主要进行了两个方面的工作:首先,以史实为依据,剔除来自民间文化中过于荒诞、鄙俗的成分以及不符合人物性格的情节。

《》是民间三国故事的集大成者,同时也是《三国演义》创作时最为重要的参考资料之一,该书的情节大多撷自民间传闻,其中有不少荒诞无稽的情节,如以司马仲相断狱的故事开头,以刘渊灭晋兴汉收尾,使全书带有明显的因果报应色彩。

这样的安排代表了下层民众的一种愿望,但放在历史小说中不仅不协调,而且显得十分荒诞。

罗贯中删去了这一头一尾,不仅避免了枝蔓,而且淡化了因果报应色彩,使小说成为蕴涵更为丰富的历史悲剧。

此外,《平话》中的一些与史实不符或与人物性格不符的情节,如刘、关、张杀督邮后上太行、刘备从黄鹤楼私遁等,都被作者舍去了。

[12]?其次,精心提炼情节,增强小说的文学性。

《三国志》、《资治通鉴》等史着为《三国演义》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作者的主要任务就是对这些杂乱、原始的材料进行重新组合和加工,《三国演义》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在尊重历史,使情节框架合乎史实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想象,将这些来自史书、民间的各种素材整理、提炼成一个又一个生动的故事情节,从而使小说的艺术性大大提高,其中最成功的例子就是关于“赤壁大战”的“重写”。

对来自民间的各种传说以及过于荒诞、不符合史实的情节,作者做了大量删削,但是对其中的一些虽违背史实却不背离情理、不背离人物性格的故事如“”、“”、“”、“”等却予以保留,并使它们成为小说中十分重要的构成部分。

[12]?总的来看,《三国演义》虽然保留了许多虚构的故事,在一定程度上注重故事的生动有趣,但同时又尽可能地靠拢历史,而在处理两方面不可避免的矛盾冲突时,它基本遵守的是史实优先的原则。

称《三国演义》的特点是“七实三虚”[15]?,不论这个说法是否准确,但道出了《三国演义》成功的一个秘诀——“实”是史官文化的成分,“虚”则多与民间文化有瓜葛,只有融纳各种文化,才能丰富小说的内容。

但也只有经过精心整合,才能使各种异质文化水乳交融,才能提升小说的艺术品位。

[12]?金瓶梅《金瓶梅》是明代“”之首。

也是我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之一。

在中国增加上具有开拓性意义,是我国的分水岭,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由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小说名着。

它借《》中杀嫂一段故事为引子,通过对兼有官僚、、富商三种身份的市侩势力的代表人物及其家庭罪恶生活的描述,体现当时民间生活的。

描绘了一个上至朝廷内擅权专政的太师,下至地方官僚恶霸乃至市井间的地痞、流氓、宦官、帮闲所构成的鬼蜮世界。

原是个破落、生药铺老板。

他善于夤缘钻营,巴结权贵,在县里包揽讼事,交通官吏,知县知府都和他往来。

他不择手段地巧取豪夺,聚敛财富,荒淫好色,无恶不作。

他抢夺寡妇财产,诱骗结义兄弟的,霸占民间,谋杀的丈夫。

为了满足贪得无厌的享乐,他干尽伤天害理的事情。

但由于有官府做靠山,特别是攀结上了当朝宰相并拜其为义父,这就使他不仅没有遭到应有的,而且,。

各取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三人名字作为作品的名字,《金瓶梅》像一样,它的故事是逐年逐月展开的。

开篇说“话说皇帝政和年间”,表明《金瓶梅》写的是末年政和年间的故事,恰好《金瓶梅》前六回写的潘金莲和西门庆偷情的故事是从《水浒传》中抄袭来的,读者早已知道的故事发生在北宋末年政和年间,于是更加地认为《金瓶梅》写的真是北宋末年政和年间的故事。

明代的皇帝,广事妇女,以为后宫淫乐,史籍记载颇为详尽,则是其中最为出名的。

可以说明中叶以来,君荒臣纵,纲纪日坏,正是这样一个倡导者,明武宗1506年继位,至1521年驾崩,在位16年。

《·武宗外纪》记载,武宗即位后,“又别构院御,筑宫殿数层,而造密室于两厢,勾连栉列,名曰豹房”,以供淫乐。

评价《金瓶梅》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由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

从此,文人创作成为小说创作的主流。

《金瓶梅》之前的长篇小说,莫不取材于历史故事或、传说。

《金瓶梅》摆脱了这一传统,以现实社会中的人物和家庭日常生活为题材,使中国小说现实主义日臻成熟,为其后《》的出现做了必不可少的探索和准备。

《金瓶梅》的诞生,标志着诸如《》、《》、《》等几部小说取材于历史故事与神话传说而集体整理加工式小说创作模式的终结,开启了文人直接取材于现实社会生活而进行独立创作长篇小说的先河。

历代研究《金瓶梅》者,不乏其人,论着层出不穷。

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更是倍受研究者之关注。

《金瓶梅》全书100回,人物200多个,结构大而不乱,200多个人物中,,西门庆,,都很有个性,里面运用了大量方言,,,词曲,不少词曲用的颇为精妙,又富含杂学知识。

书中宣扬了因果报应之说,由于里面淫词秽语很多,因此被列为禁书。

尽管如此它仍不失为一本文学着作。

思想内容《金瓶梅》是一部以描写家庭生活为题材的现实主义巨着,它假托宋朝旧事,实际上展现的是晚明政治和社会的各种面相,是一个社会断层的深入剖解。

一、全书描写了的一生及其家庭从发迹到败落的兴衰史,并以西门庆为中心,一方面辐射市井社会,一方面反映官场社会,展开了一个时代的广阔图景,彻底暴露出人间的肮脏与丑恶。

西门庆一方面凭借经济实力来交通权贵,行贿钻营,提高政治地位;另一方面又依靠政治地位来贪赃枉法,为所欲为,扩大非法经营,从而成为集财、权、势于一身的地方一霸。

作品还通过西门庆的社会活动,反映了上自朝廷下至市井,官府权贵与豪绅富商狼狈为奸、鱼肉百姓、无恶不作的现实,从客观上表明了这个社会的无可救药。

二、《金瓶梅》以相当多的篇幅描写了及其妻妾的家庭活动,写出了这个罪恶之家的林总,反映了正常人性惨遭扭曲和异化的过程。

以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为代表的诸多女性,尽管出身、性格、遭遇不尽相同,但都被超常的情欲、物欲所支配。

她们以扭曲的人性去对抗道德沦丧的夫权社会,又在人性的扭曲中走向堕落和毁灭。

作品在原始欲望的文本表象下面,同时具备了对人性本质的拷问,善与恶的分界在这本书中有了另一种解释。

现实主义,这是《金瓶梅》与《红楼梦》的不同之处.艺术成就作为我国第一部具有近代意味的巨着,《金瓶梅》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重要的。

它突破了中国长篇小说的传统模式,在艺术上较之此前的长篇小说有了多方面的开拓和创新,为中国古代小说的演进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一、创作题材,从描述、神仙妖魔转向家庭生活、平凡人物。

它是第一部以家庭生活和世态人情为题材的长篇小说,主要通过普通人物的人生际遇来表现社会的变迁,具有强烈的现实性、明确的时代性,这标志着我国古代小说艺术的渐趋成熟和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重大发展,为此后的开辟了广阔的题材世界,并使之成为此后小说的主流。

二、创作主旨,从立意歌颂理想变为着重暴露黑暗,从表现美转为表现丑。

《金瓶梅》之前的长篇小说,在批评社会黑暗的同时,更多的是着力讴歌美好的理想,表现出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而《金瓶梅》则实现了中国古代小说审美观念的大转变,极写世情之恶、生活之丑,是一部彻底的暴露文学。

它在表现丑的时候,常常用白描手法,揭示人物言行之间的矛盾,达到强烈的讽刺效果,这种写法对此后的有极大的影响。

三、人物塑造,从单色调变为多色调,从平面化转向立体化。

《金瓶梅》的叙事重心从以往的以组织安排故事为主转向以描写人物为主,并且克服了先前小说中人物性格单一化、凝固化的倾向,注重多方面、多层次地刻划人物性格,能细致如微地揭示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在一些人物形象中出现了美丑并举的矛盾组合,写出了人物性格的丰富性、流动性。

四、在叙事结构,从线性发展转向网状交织。

此前的长篇小说基本上是由一个个故事连结而成,采用的是线性发展的结构形式,而《金瓶梅》则从生活的复杂性出发,发展为网状结构。

全书围绕西门庆一家的盛衰史而开展,并以之为中心辐射到整个社会,使全书组成一个意脉相连、情节相通的生活之网,既千头万绪,又浑然一体。

五、语言艺术,从说书体语言发展为市井口语。

此前长篇小说的语言深受“说话”伎艺影响,《三国演义》属于半文半白的演义语体,至《水浒传》、《西游记》白话语言日渐成熟,同时也向着规范化和雅驯化的方向发展,而《金瓶梅》却代表了小说语言发展的另一方面,即遵循口语化、俚俗化的方向发展。

它运用鲜活生动的市民口语,充满着浓郁淋漓的市井气息,尤其擅长用个性化的语言来刻划人物,神情口吻无不毕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