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分析与解决策略
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分析与解决策略
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分析与解决策略摘要:信息技术在社会中的发展是比较迅速的,但是由于中学的知识体系和教学模式比较单一,所以中学的信息技术教育是相对薄弱的。
很多中学都没有针对信息技术相关的课程进行设置。
在这样的背景下就会出现很多问题。
如果对信息技术相关的课程没有进行系统的设计,那么就会影响到中学信息技术教育。
关键词: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解决策略引言目前信息技术教育界在教学模式上还是比较单一,缺少创新和发展。
因此在这一阶段对学生进行相关知识和技能学习的同时也要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培养。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未来科学技术需要得到广泛应用,所以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将先进技术引入到自己所负责学科当中去,这样才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一、当前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在当今社会中,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生活中的很多方面都需要运用到各种手段来解决。
所以在传统模式下信息技术教育显得十分滞后。
中学开设信息技术相关课程是为了有效地培养学生自身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让学生们能够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但是在中学阶段也有很多同学对于信息技术并不是很了解。
而且很多信息技术教师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缺乏足够专业学习和理解。
现在有很多学生对信息技术非常感兴趣,但是在面对一门新学科时就会出现跟不上速度等情况。
在遇到一些问题以后就不知道该如何解决,影响到学习效果和学习效率。
针对这种现象也就需要老师进行及时调整才能够提升教学质量。
有的学校都没有设置信息技术相关专业课程,或是开设信息技术相关课程非常少,为了节省成本将信息技术教育搁置了下来。
虽然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中已经有很大程度上应用了在生活当中,但是目前中学对于信息技术教育界来说还是比较薄弱,在很多方面都存在问题。
如果不能够对这一问题进行解决那么就会影响到学生们在今后的发展。
现代化信息技术能够给我们生活带来极大改变。
因此教育部门在这一阶段对于信息技术教育必须重视并且完善相关教育质量和效果,让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校教学体系中不可或缺重要部分。
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现状问题及对策
我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现状、问题及对策所谓教育信息化;是指由传统教育向信息化教育的转变过程..教育信息化的主要特点是在教育过程中广泛应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即在教育技术上实现数字化、多媒体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教育信息化的目标追求;是达到一种新的教育形态一一信息化教育;这种教育具有教材多媒体化、资源全球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任务合作化、环境虚拟化、管理自动化等显着特点..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是国家、社会发展的趋势..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提高国民的信息素养、培养信息化人才;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根本..教育信息化则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因此;开展教育信息化研究;以指导和促进教育信息化的进程;在当前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我国教育信息化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的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进程虽然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但在实际的建设与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教育信息化认识不够深刻随着信息技术与通讯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进入到了前所未有的信息化时代;它给教育带来了一场新的革命;在这种形势下;教育的目标、结构、内容、手段和评价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等都将发生重大的变革;教育的质量和效率也将大幅度提高..目前;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大多局限于多媒体辅助教学、网络资源的检索等方面;而对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战略意义和我国教育信息化的政策并不了解;也没有理解教育信息化的真正含义..因此;虽然教育行政部门近几年加大力度对学校进行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力求早日实现多媒体进每一间教室;实现校校通..但在调查中发现;投入与产出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尤其是信息技术与网络在教学中的应用方面;设备的利用率较低;并没有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实际作用..2、教学资源及软件建设滞后一方面学校教学软件数量较多;另一方面教师使用的积极性不高;使得这部分资源被闲置起来..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方面;一是学校宣传力度不够;很多教师不知道学校有这些资源;二是这些资源一般由学校的资料室集中管理;教师使用时可以去借;很多教师没有时间或是嫌麻烦;三是有些教学软件实用性较差;教师使用时感觉效果不好;不愿意用;四是多数教师不会对购买来的教学软件进行再加工或者没有时间加工等等..这些情况既造成了资源和资金的浪费;也影响了教师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教学软件的积极性..3、信息技术培训重技能轻应用这几年;由于教育行政部门及人事部门对教师专业化的要求评职称时必须有计算机应用能力合格证书;所以中小学信息技术培训搞得轰轰烈烈..但是从培训内容上看;都只停留在技术层面..导致目前广大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基本上大多都是单一模式一一课件;对于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理解也只是课堂中播放课件;使得信息技术真正的优势与作用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不仅仅是教师的演示工具;这是信息技术应用的初级阶段;属于最低的层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中指出;要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因此;仅有技术的培训是远远不够的;要针对教师的实际情况;开展面向教学应用、面向课程整合的培训;使教师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有更深理解;能在更高的层面上使用信息技术;从而为教学服务、为教师自身学习与科研服务..4、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有待提高通过前几年的“扫盲式”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广大中小学教师都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信息技术技能;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5、对信息技术的应用研究不够重视绝大多数中小学教师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研究意识不强;我们说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学校教育信息化的一项核心任务;目前还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仍处于研究与实践阶段..在信息化大潮不断涌来之时;学校如果不抓住这个机遇;就有可能被时代所淘汰..因此;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研究;是促进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一条必经之路..二、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对策通过对我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现状及问题的分析;笔者认为应该结合具体实际采取以下对策;促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加快教育信息化的进程..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我们不应当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学习的对象;而应当作为学习的工具;要努力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实现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因此;学校领导和广大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实质进行重新认识;深入理解教育信息化的内涵;并在实际工作中积极探索..①在信息化环境中进行新课程的实践信息化的教学环境主要是指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教与学活动要在信息化环境中进行;包括多媒体计算机、多媒体课堂网络、校园网络和互联网络等;教与学的活动包括在网上实施讲授、演示、自主学习、讨论学习、协商学习、虚拟实验、创作实践等环节;这也是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条件..②将教学内容变成信息化学习资源首先是通过教师开发和学生创作;把学习内容转化为信息化的学习资源;并提供给学生共享;而不仅仅是教师用来演示..即可以把课程内容编成电子文稿、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等;作为师生的学习资源;其次;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视频资料、图像资料、文本资料等作为教师开发或学习创作的素材;最后;利用共享的信息化资源与教学内容融合在一起;供学生评议、分析与讨论..③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构建知识利用文字处理、图像处理等数字化工具;对所学知识进行重组、创作;使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仅是让学生获得知识;而且;能够使学生进行知识重构和创造..2、完善硬件环境;提高设备利用率①完善硬件环境目前;我国还有较大部分的学校的信息化教学环境仍然不能满足日常教学的需要;尤其是一些城郊和经济条件相对较差的学校;很多学校的部分年级没有多媒体进教室;由于网络教室缺乏;其他学科教师很难有机会开展网络教学..另外;早期配置的设备故障频频;需要升级换代..总之;硬件设施的不断完善是一个长久性的问题..②提高设备利用率虽然每所学校都配有至少一间多媒体网络教室;但其主要用途是学生上信息技术课时使用;其他学科几乎不用;而教室中的多媒体设备也都是教师上课时使用;一直不允许学生使用;几乎每所学校都配置有摄像机或数码摄像机、数码照相机、打印机、扫描仪等设备;但调查显示;这些设备只是在公开课、大型活动时才使用;而且一般是信息技术教师在用;其他学科教师和学生基本没有机会使用..因此;一方面要提高现有资源的利用率..学校应对信息化教学设备统一管理、合理安排;充分发挥现有设备的利用率..另一方面;要不断完善硬件环境建设;使多媒体设备进每一间教室;同时增加网络教室、电子阅览室等公共教室的数量;尽量创造条件;使师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计算机与网络;利用计算机与网络开展教学和学习活动..3、有计划地建设区域性教学资源库一直以来;信息化建设中重硬件轻软件问题就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资源建设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重要保证..而资源的严重缺乏也正是影响目前校园网应用的主要原因之一;这种情况造成了校园网只用于信息发布..因此;资源的建设迫在捷眉;并且是一个持续性的工作..资源库的建设要针对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有计划、有步骤地从不同渠道进行..首先;充分利用网络中已有的资源;将各类网站中对教学有用的资源收集起来;分类整理;为教师的教学服务;其次;可以根据实际选择购买由专业公司开发出来的教学资源库;但要注意不能重复..可由上级主管部门统筹规划、合理采购、资源共亨..另外;收集教师自制的教学软件;虽然数量较少;但实用性强..通过上述二种渠道建设的资源库;具有内容丰富、实用性强等的特点;且可以通过资源共享等方式;使广大一线教师都能够在教学中随时选用所需的教学资源;节省更多的精力进行教学研究..4、探索新型培训模式;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以往的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只关注技能;基本不涉及应用层面..培训方式也都是单一的讲授式;即讲解——示范——模仿——做题目;使得教师在培训中都是模仿操练;没有自己的主动创造;这也是纯技能培训的一个弱点..新的培训模式应该是一种面向课程整合与应用的新型培训模式;更多地协调如何把理论、技术与课程教学融为一体的培训内容..通过互动参与;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资源等进行整合;通过理论学习、案例分析以及案例设计等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和信息化教学能力..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培训要实现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必须要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尤其要加强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学设计理论的培训..课程整合不是机械地把信息技术强加在课程内容中;而是要综合考虑课程的具体内容、学生特点和媒体的特性;以实现优化组合..真正把信息技术融入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去..②信息技术高级培训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中规定;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包括以下内容:信息技术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操作系统、文字处理、因特网基础、文稿演示、电子表格、网页制作、课件制作等..中小学教师经过了信息技术初级培训后;多数教师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教学中常用的工具软件;但随着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师想要学习新的技术;另外;部分教师意识到网络安全的重要性;提出网络安全方面的培训需求等..我们可以将这些信息进行汇总分类;制定出分级培训计划与不同层面培训内容;由教师自主选择..③面向课程整合的培训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已经从单一的多媒体辅助教学发展到网络;发展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因此培训部门也应探索面向课程整合、面向网络的新型教师培训模式..面向课程整合的信息技术培训可以把先进的教育理念、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教师了解如何在本学科课程中恰当地使用信息技术;体验如何将信息技术合理地融入到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的学习..④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实现资源共享信息技术与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的方式;极大地拓展了教育的时空界限;使教育资源的共享得以实现..在教师培训中应充分利用各级各类教育网、城域网、校园网;将各种学习资源放在网上;通过网络交流平台组织教师进行自主学习和交流讨论;教师的学习成果如教学案例、教学录像、学习体会等都可以通过网络上传到相应的网站中;既省时省力;又达到高效产出..⑤开展多样化的培训模式在开展面向整合与应用的信息技术培训的同时;应立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努力探索多种形式的互动式的新型培训模式..任务驱动式:在培训中将所要学习的技术融入到真实的教学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使用信息技术;在解决具体任务的同时学习技术;做到技术与应用并进..主题探究式:根据学科内容选择培训的主题;在设计主题教学的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其中的问题;如资源的搜集与加工、学习成果的汇报等..项目活动式:将培训与科研项目相结合;一般为小组合作的形式..如;参加同一科研项目的教师集中起来进行理论学习与交流研讨..或者由参加培训的教师共同讨论或分组协作;根据需要生成个人或小组的项目..此外;还要积极探索校本培训模式;发挥学校的在教师培训中的主体作用..各级培训部门、大专院校可以协助学校共同开展教师的培训工作;切实解决教师与学校的实际问题与需要;并能够在科研方面进行引领..5、加大科研力度;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教学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被提到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已成为信息技术教育及其他学科课程的主要目标之一;利用信息技术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实现四个变革;需要我们不断的实践;反复的尝试;这些都要在教学研究中进行..总之;教育信息化是一项系统工程;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与模式;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研究与探索..教育科研是学校进行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师素质;培养研究型教师的重要手段..因此;学校应以教科研为先导;组织教师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课题研究;探索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将校本培训与教科研相结合;是学校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一项行之有效的发展性策略..。
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有效的解决策略
效的教学 方法并不 能够迁移 到信息技 术的教
学课堂之 中。这样 . 教师在不断摸索前进的过 程 中就会 难免 出现一些难 以预料的 问题 作
为信息技 术教师 .我 们要拥有 不怕 困难 的勇
气和精 神 .在教学 中善于发 现问题并 且积极
用计算机来 获取信 息、 处理信息 . 不能形 自主 积极 的学 习态度 .使 用计算机 的时候过于死 板不够灵活
能受家长 或是环境 的影响学生也仅 仅停 留在
生之 间能够互相取 长补短 . 极力缩短学生之 间 的差异 . 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在信 息知识 的掌握
程度上取得平衡
师 只能 凭借 自 己的 能力 和学 识 来 不 断完 善 信 息 技 术 的课 堂 教学 。信息 技 术作 为一 门 传 授 给 学 生基 本 技 能 的技术 性 学 科 . 已经
的教学科 目。然而 . 在现阶段 的教 学过程 中,
深 入和发 展 .也将进一 步成 为各个 阶段升 学
考试 中的必考科 目 由于信息 技术 是一 门技 能 型的学 科 . 它
过反 复的操作训练来 提高他们实际应 用计算 机 的能力 . 千万不能够采取破罐子破摔 的教学 态度 . 让他们感受 自己技不如人 . 从 而丧失学
的意识 这样就导致 了学生在生 活中无法利
发挥 自己的特长来 帮助其他学生 在 信息技 术教 学过程 中. 教 师善于利用基础较好 . 技能 比较扎 实的学生 .引导他们积极帮助其 他学 生. 把 自己的学习经验和学习方法传授给其他
同学生 , 从而实现共 同进步 . 共 同成长 的学习 目的。 而且 ,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 习兴趣 .
◇ 信 息 技 术 与 教 学 夺
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信息技 术不同于传统 的学科 , 有其特殊性 , 目前 的教学方法 、 模 式等都 还处 于摸 索着前 进的阶段 , 因此 , 在信息技术 教学实践 中 , 难免 会出现各种 难 以预料 的问题 。作 为一 名信息技术 课教师 , 笔者 结合 自己 的 日常 教学 实践 , 提 出了信 息技 术教学 中存 在的几点 问题 , 并 阐述 了相应 的解决 问题 的策略 。 l 信 息技术教学 中存在 的几 点问题 1 . 1 学 生之间知识 水平存在差 异。 由于初 中教学水平 的差异及各 种 客观 因素导致高 中学 生的信 息技 术水平参差 不齐 , 有的学生对 电脑 的基本 操作驾 轻 就熟 , 能够 非常熟 练的运用 电脑上 网 , 有 的学生则可 能连 电脑都 没用过 , 学 生们 的信 息技术水平 呈现 出一种 两极分化 的局面 。 1 . 2 学 生 自身知识 结构不平衡 。大 多数学 生 的信息 技术 知识 不够 全 面 , 对 电脑 及 网络 的应 用仅 限于某些方 面和某 几个操作 , 很多学 生可能是 网络游 戏 高手 、 聊天 高手 、 论 谈版 主, 对 电脑及 网络 资源 的应用仅 仅 是为 了娱 乐 , 不知 道 如何 利用信 息技术支持 学习。 1 . 3 学 生的信息 意识缺乏 。信 息技术 只是 一种 工具 , 学 习信 息技 术 的 目 的是 把信息技术 作为支持终 身 学 习和合 作 学习 的手 段 , 为适 应 信 息社 会 的学 习、 工作 和生活打下必要 的基础 。然而 , 当前普 遍存 在 的一个 现象 是学 生们 为 了“ 学” 而学 , 严 重的“ 学” 与“ 用” 脱离 , 在 日常 的学 习 中利用 信 息 技术 获取 信 息、 处理信 息的意识不 强 , 在解 决问题时 没有一种 自发 的信息需求 , 不 能够灵 活 有效 的发挥信息 技术 的工具 作用 。 1 . 4 课 堂教学 内容 的局 限性 。与其 它课程 比较 , 信 息技 术学 科是 一个 不 断发 展的学科 , 涉及 的内容 也在 不断 更新 。我 们现 在所 使用 的教 材大 都包 含 w i n d o w s 基本 操作 、 网络应用及 常用工具 软件的使用 , 教师 的课堂教学 一般 也围 绕着这 几个方 面展 开 , 这 种 固定 的教 学 内容 , 很难适应 学科发展 的要求 。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现状分析及解决策略探究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现状分析及解决策略探究【摘要】信息技术课程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组成部分,对于培养现代化的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笔者在分析了当前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现状的基础上,从树立正确的认识,重视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两个方面对提高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解决策略【中图分类号】 g633.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4-4772(2013)04-085-01当今社会,信息技术十分重要,信息素养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
信息技术是以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传感技术等为基础的,对各种形态的信息进行处理的综合性技术。
它是一门集知识和技能于一体的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操作性。
当前,我们已经迈入了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信息化更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主流。
高中信息技术课作为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知识,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主要阵地,应该引起学校领导以及教师的高度重视。
但是当前,我国高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效果却是不容乐观的,课堂上出现了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教师教授难度大的情况。
为了提高高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改变当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现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势在必行。
下面,笔者根据多年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实践经验,分析了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现状并提出了针对性的策略,旨在提高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质量。
一、当前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现状分析1. 对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信息技术在当今这个信息、网络高速发展的社会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是由于在当今应试教育背景下,人们疲于应付考试,对在高考中几乎不占分的信息技术课程是非常不重视的。
在这样的观念影响下,人们忽视甚至放弃了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从而让高中的信息技术课程只是停留在表现形式上,而并没有真正进行深入到实践教学中去。
学生也将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当成是主课之后的一种放松与调节,从而使得高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效率极为低下。
高中生信息技术素养现状调查与研究
高中生信息技术素养现状调查与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对高中生信息技术素养现状进行调查与研究,分析了其水平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的提升策略和培养路径。
调查结果显示,部分高中生对信息技术素养了解不足,存在实际操作能力不足、信息获取能力不强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加强实践性教育、优化课程设置、建立更多的实践平台等提升策略和培养路径。
分析了影响高中生信息技术素养的相关因素,包括学校教育水平、家庭背景等。
最后总结了高中生信息技术素养现状,提出了未来发展建议,并强调了信息技术素养对高中生的重要性。
通过本研究,可以为提升高中生信息技术素养水平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高中生、信息技术、素养、现状调查、问题分析、提升策略、培养路径、相关因素、现状总结、未来发展建议1. 引言1.1 研究背景信息技术在当今社会已经成为一种必备的技能,对于高中生来说,信息技术素养的提升不仅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还可以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当前教育体系中,关于高中生信息技术素养的培养还存在许多问题和挑战。
对高中生信息技术素养现状进行调查与研究,探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
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希望可以为教育部门和学校提供一些建议,以促进高中生信息技术素养的全面提升,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2 研究目的高中生信息技术素养现状调查与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高中生在信息技术方面的素养水平,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和瓶颈,探讨提升策略和培养路径,以及分析影响素养水平的相关因素。
通过这些研究,可以为学校和教育机构提供科学的参考,帮助他们制定具体的培养计划和优化教学方案,从而提高高中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水平,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竞争力的优秀人才。
也可以为教育决策者提供数据支持,指导未来的教育政策和发展方向,推动信息技术教育的深入推进,适应社会和科技的发展需求,提升整个教育体系的水平和质量。
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育现状及对策
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浅析及对策内容摘要:信息技术教学相对于传统学科来说还是门新兴学科,在很多方面,它的侏系尚未完善,对其教育规律的研究也较为薄弱。
本人就近些年从事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育的经验,对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进行浅薄分析以及提出相对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农村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分析解决策略一、对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分析1、学校重视不够,课程没有充分开展。
某些地区,学校重视不够,不太注意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更有甚者。
不注重信息技术教育,只强调学科教学,或者是强调硬件建设,而忽视软件建设,由于软件更新速度快于硬件,当学校一次性投入建成以后,就再没有较多的投入搞软件建设。
虽然投入较多,建起了漂亮的机房,但只是作为应付检查的摆设,学生很少有机会使用。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阻碍了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也影响着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和体系结构。
2、农村学校的老师对信息技术教育认识上出现偏差。
在一些学校,每个人对信息技术课有不同的认识:校长认为它就是一个打字机,后勤部门认为它是一个工作表,年级主任认为是个名次表,教导主任认为这是一个排课表,而大多数农村信息技术课的教师却把信息技术课认为是各种计算机软件产品的使用训练课。
3、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学校教育设备落后,硬件设施差。
教育信息化建设需要足够的资金作保证,信息技术教育可以说是一门高耗课程,它的开展是需要一定数量的资金投入作后盾,资金的短缺造成了软硬件建设的滞后。
要在农村中小学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就需要有成套设备,虽然大多数学校领导都已认识到建校园网、更新升级的重要性,然而计算机房的日常维护费和电费,使有限经费更加紧缺,致使学校的计算机无法及时修理和更新。
可以说资金是困扰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个大问题。
4、信息技术教育教师不足或课量较重。
有的学校没有计算机专业毕业的教师,让老师们在满工作量的情况下增加信息技术课,造成了专业素质、业务能力达不到要求。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的问题集解决的策略
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完成以后,教师应 该及时的对评价结果进行总结,充分发挥评价对 教学的激励、诊断和促进作用,让学生能够清楚 自己成功之处和存在的知识缺陷,这样教师和学 生能及时查缺补漏,进而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 不断前进。
教学案例《环保知识知多少》三十九中 庄菊华
信息技术课堂评价存在问题
3、评价技术落后 评价效率低
教学片段:《图表会说话》在这节课中,老师应用了 评价表
信息技术课堂评价存在问题
• 反思:从学生填写评价量表我们看出评价
存在的问题: (1)评价项目多而繁琐
(2)增加了教师负担
信息技术课堂评价存在问题
4、缺乏有效的、有针对性的课堂评价
课堂教学评价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包括 教师评价,学生间的互评。有针对性的评价,可 以更好地激发兴趣,提高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 提高参与度和课堂达成度。
解决策略
1、明确评价目标,注重评价实效
教师应明确信息技术的评价当以促进学生发 展为根本目的,紧密围绕课程的基本目标展开通 过课堂评价,通过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课堂学 习状态,体验进步与成功,从而产生进步的动力。 衡量课堂评价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学生是 否喜欢评价。
解决策略
2、制定课堂评价标准,激励学生发展 (1)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
解决策略
(3)评价内容的开放性
教师制作的课堂评价量表应是一张开放的表, 在表中教师列出了部分评价项,再适当留白,让 学生们在学习、评价过程中对评价内容进行补充, 这样可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评价过程中的主动 性、创造性,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 评价表
解决策略
(4)评价内容定量和定性相结合
解决策略
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与分析
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与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信息技术教学利用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等现代化技术手段,辅助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知识。
信息技术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获取知识,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信息技术教学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成为推动教育现代化和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
信息技术教学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如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不足、教学资源不均衡、教学内容不够丰富等。
本文旨在对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展望信息技术教学的未来发展。
1.2 研究目的信息技术教学作为现代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和应用已经成为教育改革和创新的重要动力。
本文旨在通过对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当前教学中存在的挑战与问题,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并展望未来信息技术教学的发展趋势。
通过对相关案例的分析和总结,旨在为教育部门和相关从业人员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推动信息技术教学的进一步提升和创新,促进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全面发展,为未来社会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2. 正文2.1 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分析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教学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机会。
在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以下几个方面的情况: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教师和学生都离不开电脑、互联网和各种教学软件。
通过信息技术,教师可以更好地展示知识点,学生可以更交互地学习知识,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信息技术在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更好地解释知识点,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资源获取更多的学习资料。
这样不仅提高了学习效率,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教学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些教师对技术的应用还不够熟练,教学资源不够丰富和多样化,还有些学生缺乏必要的技术能力等。
信息技术应用的教学实践(3篇)
第1篇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本文以信息技术应用的教学实践为例,探讨了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现状、教学策略和实施效果,旨在为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效果提供参考。
一、引言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生产力,对教育教学的影响日益显著。
信息技术应用的教学实践旨在将信息技术融入教育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本文将从信息技术应用的教学实践入手,探讨其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现状、教学策略和实施效果。
二、信息技术应用的教学现状1. 教学资源丰富: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教师和学生可以轻松获取到丰富的教学资源,如课件、视频、音频等,为教育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持。
2. 教学手段多样化:信息技术应用使教学手段多样化,如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翻转课堂等,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教学评价科学化:信息技术应用有助于实现教学评价的科学化,通过在线测试、学习分析等手段,教师可以实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教学调整提供依据。
4. 教学互动性增强:信息技术应用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更加便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信息技术应用的教学策略1. 注重教学设计: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时,应注重教学设计,确保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的结合紧密,提高教学效果。
2. 强化师生互动:教师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3. 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在信息技术应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使他们具备获取、处理、评价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4. 创设情境教学: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利用信息技术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 优化教学评价: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实时评价,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指导。
四、信息技术应用的教学实施效果1. 提高教学效果:信息技术应用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成绩。
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马崇龙( 宁夏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技术学专业2004级)[摘要] 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和对老师的访谈、调查等形式,对十中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情况有了全面的了解。
教师在思想认识,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方面需要加强,应建立良好的学习团体和培训机构,抓好硬件、软件设施和教学资源的建设。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化程度愈来愈高,就需要教师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能力,才能跟上信息化教学的节奏和步伐。
[关键词] 信息技术信息素养课程整合校园信息化协作学习1 引言美国作为科学、文化发达国家,其信息技术教育思潮也相对比较先进,较大地影响当今世界信息技术的理论和实践。
其中对当前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具有较大借鉴意义,一个具有信息素养的人能够认识到信息的需要,认识到正确的、完整的信息是作出决策的根本,形成基于信息需求的问题,确定可能的信息资源,展开成功的检索策略,访问信息,包括基于计算机和其他技术的信息,评价信息,为实际应用组织信息,将新的信息综合到现有的知识体系中,利用信息进行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
信息技术基本技能一般指的是对一些技术工具的最低水平的了解,如字处理工具、电子邮件、网络浏览器等。
相反,信息技术通晓要求人们能够广泛地理解信息技术,从而能够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富有成效地运用,能够认识到信息技术既能帮助,也能阻碍目标的实现,并能不断地调整自己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
因此,与传统的信息技术基本技能相比,信息技术通晓需要对信息技术处理信息、交流和解决问题有更深刻、更本质性的掌握和理解。
教育信息化是为实现教育现代化所必须的,它有助于加快知识更新速度,书本化教材的知识落后于社会发展少则5年,多则10年或更长,而计算机网络上的知识更新可发生在一周之内,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可以构建信息丰富的、反思性的学习环境和工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利于他们的批判性、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和发展,为他们提供可以自由探索、尝试和创造的条件,能够突破教育环境的时空限制,有助于加强课堂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问题解决策略探究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问题解决策略探究摘要:21世纪是信息化的社会,信息技术课在中学教学中普遍开设。
针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基于任务式教学法着手,对课堂问题进行一些分析,并提出相关解决策略,以促进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提升。
关键词:信息技术任务式教学实践活动引言在这个信息化的社会,随着计算机、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日益普及,现代信息技术课已成为学校的基础课之一。
那么什么是信息技术呢?信息技术是人类以数据、语言、文字、声音、图画和影象等各种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储存、舆和检索的经验、知识及其手段、工具的总和。
这门课程具有实践性、综合性、发展性、创造性、合作性和自主性的特点。
1、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1课堂秩序混乱我们在随堂听课时发现一些学生课堂上不遵守纪律:一些学生随意讲话,离开座位;一些学生甚至拔掉网线以摆脱教师的“控制”。
机房中往往还有不少机器不能正常使用。
教师驾驭课堂、调控教学秩序的能力显得不足。
这种现象虽然存在于部分学校,却形成了信息技术课程发展的“短板”。
1.2学生的兴趣游离于课堂教学内容之外在一些网络课上,学生一开机就打开qq等聊天工具、下载音乐、看动漫、玩网络游戏……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仅仅停留在娱乐层面上。
1.3教学节奏脱离实际教学中,还存在学生不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有一些课,虽然教师娓娓道来,但是只有少数学生能够顺利地完成学习(操作)的任务,很多学生并没有掌握相关教学内容的基本操作方法;也有一些课,教师给出的任务过于简单,或者要求过低或者任务过少,导致很多学生很快完成了任务,无事可做。
两个极端导致教学目标不能顺利达成。
1.4目标维度单一不少老师在教学中偏重知识目标教学,在查阅教师的教学设计时发现,很多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知识与技能目标具体详细,而过程方法目标和情感类目标或者缺少,或者描述过于空泛。
比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等等,其实这些教学目标是整个课程的总目标。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低效的成因及对策
要求开展教学 , 使课堂教学的随意性 得到有效控制。 不过, 课程的有效评价 亟需进一步研究, 并逐步推广。 另外, 教 师还要重视发展性评价, 采用作品收集
学 生到底愿不愿 投入 课堂学 习活
动中? 有没有信心和兴趣去学习? 除了
选 好 的导入 外 , 很大 程 度上 取 决于 教
tg 4 cntun 信息技术课 o a @ha dol u o ii . e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低效的成因及对策
夏炜 湖北省黄冈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教研室 邓亚武
在对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 性调查的过程中, 我们发现其中 的低效 现象非常普遍, 严重阻碍了新课程的实
施与发展。 因此, 在本 文中, 我们对信息 技术课 堂教学 中各 种低效 现象产生 的
于微软O f e f c软件操作的内容。 i 大部分 教师对那种软件说明书式的机械步骤 已经形成习惯和依赖, 而新教材中涉及 图 像和声音等信息处理, 动画视频等多 媒体作品制作内容涉及的软件和硬件 资源多而复杂, 一些自 主探究操作对教
分解使教学过于抽象难控, 实际的课 堂教学过程也没有一项教学活动是围 绕这些教学目 标展开的。 镜头 : 5在探究活动中, 有些教师仅 仅简单地将任务布置给了学生, 一旦 有个别优秀学生完成任务后, 就会马 上请优秀学生展示, 当然更多的隋况是 教师最终用自 己的讲授代替了学生的 探究, 导致探究活动有 “ 无 “ 。 形” 实” 再 比如, 有些教师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方 式, 将重点放在了小组集体学习效果的 评比上, 整节课都将学生的角色定位在 小组中, 而根本不去思考学习任务是否 具有合作性, 也不关心小组个体成员学
2 中国 0 信息技术教育 21 2 01 2 /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学方法的评析与策略
课程研究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学方法的评析与策略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是强调基础知识教育和信息素养教育并重的学科,是注重理论性和技能性相结合的学科。
但是不难发现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这种现象:学生喜欢上机操作但不喜欢听讲,他们错误地认为计算机就是一个“大号的玩具”,至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无从谈起。
其次把信息技术学科划入高二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以来,本意是对信息技术学科重视程度的增加。
但是不少学校误入通过率那传统怪圈,仅仅以一些基本知识为重,如何获取、有效使用和运用信息教之甚少。
学生逐渐演变为答模拟盘的机器,显然远远背离设置本学科的初衷。
一、注重差异,因材施教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创立了多元智能理论,帮助教师从理论的角度更加深入地认识和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
他指出智力包括言语-语言智力、逻辑-数学智力、空间智力、身体-运动智力、音乐智力、人际关系智力、自我认识智力和自然观察者智力。
每个学生在不同程度上拥有上述八种智力,智力之间的不同组合表现出了个体的智力差异。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领域,学校里人人都是可育之才。
所以我们不是重视谁最聪明,而是在哪一领域最聪明。
高中的生源有城乡之分,素养参差不齐甚至普遍偏低。
学生在不同智力领域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那么教学过程中方式方法就得区别对待,第一范围扩展到每个班,因为平行班级之间也是存在差异,例如班风,过于活跃的班级可以在任务驱动的方式下引导学生,培养独立自主、自我认识以及自我约束领域;反之可以激发兴趣为主,以合作探究为辅,在教学中创造出学会了还想学的气氛,从而才能愉快地主动地融入到学习情境中。
比如选修教材《网络技术应用》“因特网信息资源”检索这一节,笔者就搜索“2014年我省9月份13个省辖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设计了两组方案,一组课堂作业以excel表格的形式独立搜索并填写数据,最后制作成柱形图,另外一组则按小组为单位,结合记者调查为虚拟背景,以word绘制表格的形式记录空气综合指数,最后组长汇报结果。
信息技术教育调查报告范文(通用5篇)
信息技术教育调查报告范文(通用5篇)信息技术教育调查报告范文(通用5篇)如果对某一情况、某一事件完全陌生,我们有必要进行深入调查,我们在调查结束后还需要完成调查报告。
很多人都十分头疼怎么写一份好的调查报告,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信息技术教育调查报告范文(通用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信息技术教育调查报告1紧张而又充实的教育实习结束了,留下的是满满的收获和不舍。
在这八周的实习时间里,我与指导班主任、科任老师和高一的一群学生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从老师们的教法中学到了如何备好课、授好课,从与学生们的相处中学到了如何更好的做好班主任工作,把我在学校里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教学很好的结合在一起,提升了自我。
xx年xx月xx日,我们实习队正式开始了我们的实习工作,在实习期间,我们的主要任务是班主任工作和教学工作,下面就来对本次实习做一个总结。
1、听课。
实习期间,我担任的是揭阳第一中学高一(17)班到高一(22)班的信息技术实习老师。
教学工作最基础的方面是听课,实习教学工作的第一件事也是听课。
实习期间的听课不再是以前读书时那种专门听老师讲课的内容,而是听指导老师讲课的教学方法,讲课思路等等;学习指导老师的教学经验,和处理课堂的方法,与学生互动的技巧等等。
我第一次听的课是信息技术科组一位教学多年、经验丰富的陈老师的课,这节课讲的是photoshop里面的套索工具,内容精炼、节奏紧凑、课堂气氛活跃,让我耳目一新。
此后,我尽可能地去听本科组不同年级、不同老师的课,并做好详细记录,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提高自身水平。
2、备课。
教学工作的第二个方面就是备课。
一般在实习的第一周以听课为主,但听课的同时要准备好自己上课的内容,也就是备课。
备课是教学的开始,备课不仅仅要联系书本上的内容,还要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还要考虑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学生的接受能力,学生对课堂的反应,教学实际情景等方面的情况。
首先,我是跟老师确认自己要上哪一节课,然后跟老师要那节课的基本知识点,以免进度不同。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和解决策略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和解决策略摘要】当今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
计算机及网络技术是当前社会高度信息化的主要物质承担者和技术支持者,可以说,没有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就没有当今社会的高度信息化,因此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介绍都是必不可缺的。
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高低影响的不仅仅是教师本身,影响的将是千千万万个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影响的将是我们祖国明天的繁荣和发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疑难问题;解决策略初中的信息技术教育实施已有些年头,但仍未十分完善,这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尚未形成成熟的教学体系,学校在信息技术课的管理也未制度化。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策略也并不十分科学化。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学校和学生的忽视学校对于信息课的教学并不十分重视,转而狠抓数理化等主课,将学校的升学率摆在首位,不太重视学生信息技术的教育。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的课程,并不像传统的语文、数学等学科受到家长和教师的重视。
初中教学中经常会出现信息技术课时被其他课程占用的情况,不能够保证基本的课程教学。
而且有关信息技术的管理制度不完全,管理尺度松弛,学校也缺少技术水平高的教师。
对学生来说,大部分学生对信息技术课没有提起足够的重视,更没有明确的认识。
对于学生来说,计算机往往是一种娱乐工具。
(二)师资力量欠缺理念落后学校的漠不关心使得信息老师缺少专业培训机会,师资力量欠缺很难提升学生们的信息素养。
新课程的推行过程中,一些教师不能够接受新型的教育理念,不能够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大多数教师缺少对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研究,没能找到创新的教学方法,依然按照教师讲课学生笔记的方式。
这不能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实践经验缺少,动手能力差。
信息技术教学的实际和素质教育的标准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三)学生基础差异在学生们的知识接受中,也是因人而异的。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出现问题及对策论文
浅议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文化,提高信息技术素养,培养学生的时代意识,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道德,增强终身学习的意识,为适应现代化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作为一名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师,我结合自己的日常教学实践,提出了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几点问题,并阐述了相应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存在的问题:1. 对教材把握不准。
面对新教材,很多信息技术教师无从下手,甚至有的教师把信息技术新教材比喻成以前的政治教材,也有的干脆删繁就简,只向学生介绍书中提到的各种应用软件如何进行操作,而忽视了新课程教学的核心——提升信息素养与发展技术能力。
也有的教师“依葫芦画瓢”,教材上怎么写,就对学生怎么教,这就严重违背了新课程打破“以教材为中心”的思想。
同时,由于各地师资、教学资源和学生基础差异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导致我们在使用教材进行教学时遇到了困难。
解决策略:重视教材,而不唯教材。
新课程标准里强调要摆脱“以教材为中心”的思想。
因此,面对新教材,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应该根据本地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效合理地组织教学。
特别要求我们处理好两个关系:(1)能力与工具软件操作的关系。
新课程教学的核心是培养信息素养与发展技术能力,而不是对某一具体工具操作的训练,要注意以过程和方法为引领,以典型工具应用为示范,鼓励师生根据实际条件选择合适的工具,有助于发展学生技能应用的迁移能力。
(2)知识技能与综合能力的关系。
教学活动内容的安排策略:一是知识引领,活动穿插,在学习知识原理中安排一些小型活动来练习技能。
二是任务引领,知识穿插,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适时地学习方法和技能。
这两种策略有机结合,提高课程教学的整体成效,使学习效率与效果有机统一。
存在的问题:2.理论与实践脱节,在传统的教育教学理论中,教育实践的主要目标是传授知识,在这种理论的指导下,信息技术教学时,老师忽略了该课程自身独有的特点,在课堂上花费大量的时间讲授理论知识,只有很少量时间来上机实践,使原本很重要的实践活动变成了搭配。
中小学信息技术
中小学信息技术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IT)指的是利用计算机、网络和软件等信息技术手段对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存储、传输和应用的过程。
在现代化社会中,信息技术已成为人们生产、生活、学习和娱乐的必要技术之一。
本篇文章将主要介绍中小学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
一、中小学信息技术的现状分析在网络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中小学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方面。
随着各级政府对中小学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加强,中小学信息技术已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但是,在实践中,中小学信息技术仍存在许多问题:1.教师的应用水平不高:在中小学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教师是关键。
但是,目前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普遍较低,很多教师还停留在基本操作的层面,无法进行深度应用。
2.资源共享不够:中小学教育资源的共享一直是中小学信息化建设的难点之一。
学校和教师的资源开发、共享意识不强,导致很多信息化资源无法得到有效的利用。
3.学生参与热情不高:在中小学信息技术应用中,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由于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有限、信息教育资源共享不够、学生信息技术实践参与不足等原因,学生在信息技术领域的发展和学习也存在一些问题。
二、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目标和意义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1.掌握基本的计算机应用知识和技能,如计算机操作、文字处理、图像处理、网页制作、多媒体制作等。
2.了解和掌握网络信息的搜索、分析、浏览、表达等方法和技巧。
3.认识信息技术在生产、生活、文化交流等方面的作用和意义。
4.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开拓信息技术运用的新领域和新方式。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意义在于:1.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是指个体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有效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所需的能力,是信息时代个人的核心素质。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可以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全面发展。
2.提高教育水平: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作为信息时代学校教育的一部分,对于教育水平的提高有着积极的作用。
我县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现状及对策
我县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现状及对策信息技术在当今社会已经成为了一项不可或缺的技能,而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学习信息技术更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在我县的中小学教育系统中,信息技术教师的现状却并不容乐观。
本文将对我县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策略,以期提高我县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素质和教学水平。
我们来看一下我县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现状。
目前,我县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整体素质较低,教学水平参差不齐。
一方面,由于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性,很多学校都需要信息技术教师来承担教学任务,但是由于专业人才的匮乏,很多学校只能聘用一些非信息技术专业背景的老师来充当信息技术教师,这导致了教师的整体素质较低,无法确保教学质量。
信息技术更新换代较快,许多信息技术教师的知识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无法很好地传授新技术,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针对我县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现状,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的对策,以期提高教师的素质和教学水平。
我们应该加大对信息技术教师的培训力度。
学校和教育部门可以通过举办专门的信息技术教师培训班,邀请信息技术领域的专家学者来授课,帮助信息技术教师更新知识,提高教学水平。
学校和政府可以提供更多的奖励和激励措施,鼓励信息技术教师参加相关的学术研讨和比赛,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能力。
学校可以加强对信息技术教师的管理和考核,确保他们能够认真履行教学职责,提高教学质量。
学校可以引进社会资本,与企业合作建立实践基地,给信息技术教师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平台,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将知识运用到实际教学中。
我县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现状虽然不容乐观,但是我们完全有信心通过采取一系列对策来提高教师的素质和教学水平。
只有通过这样的努力,才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推动信息技术教育事业的发展。
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县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师可以真正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坚实后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分析与解决策略摘要:信息技术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目标,同时强调其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倡导有利于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
关键词:信息素养现状分析策略与整合
自2000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教基[2000]33号)。
通知要求,“从2001年起开始用5-10年的时间,在中小学(包括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经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我国基础教育跨越式的发展”。
一、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与不足
(一)配套设施跟不上
很多地方存在“有软件没硬件”、“有硬件没软件”、“有计算机无网络”,即使订了教材,教师也安排正常课时上课,但是配套设施的不足往往导致很多内容没法讲,讲了没法用,有理论没实践,对于技术性和实践性如此强的学科,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不说,学生也根本搞不清楚上这门课到底为了什么,所以只能应付了事。
(二)观念转换滞后
虽然我国已经在大力提倡和推行素质教育,但应试教育的影响却根深蒂固,不论是学校领导、教师、学生,还是家长对一门课的重视程度往往取决于它在中考、高考当中所占的比重,对于信息技术这门基本没有列入考试范围的科目,谁都不愿投入太多的精力和
时间,对于这门课具体怎样上,大家都不会很重视。
他们关注的是“前途”,而不是“素质”,在他们看来,前途与素质之间并没有太大的关系。
(三)课时设置不足,教学内容难以取舍
根据国家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的规定,《信息技术》课程在高中阶段的总教学课时应为70~140学时。
但目前不少学校安排这门课程只开设一学年(高中一年级),并且每周课时数仅为1节,除去期中、期末停课复习和节假日休息,实际每学期教学课时数大约在30~35节左右,与国家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的规定相差甚远。
(四)教材编排不合理,缺乏知识连贯性
现在我们教育系统的一些“专家”们把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安排在小学、初中、高中阶段重复出现。
即把三个阶段的学生都看成是一个“零起点”,是一个从未接触过计算机的“白痴”,教学内容严重重复。
(五)缺乏考核机制,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由于信息技术是一门非高考科目,在中学普遍缺乏足够的重视,一些学校虽然开设了信息技术课,但缺乏行之有效考核标准和较为健全的考核制度。
往往是“说起来重要,学起来次要,考起来不要”。
二、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分析
(一)学校领导重视不够
过去在中学开计算机课的时候,受传统观念影响,很多学校的
领导对这门课认识不够,加上自身对计算机接触不多,所以很少去关心,致使一些学校软硬件的配置不能保证教学的需求。
现在,虽然把计算机课改为信息技术课,培养目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很多学校领导仍然没有真正认识到开设这门课的目的和意义,对课时安排、课程质量等问题关注较少,对信息技术教师的定位也很模糊,所以导致很多信息技术教师在学校中身兼数职,不受人重视,把大多数时间耗在教学以外的杂事上,而对信息技术课程的设计投入的精力相对较少。
(二)教材编排问题
信息技术课程没有统编的教材,采用“一纲多本”的形式,教材编写的指导原则是以培养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
主线。
(三)信息技术教师素质
1.专业技能不高:针对这一情况,教育部已经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强了在职培训,对信息技术学科教师进行了专业知识和教学业务等方面的培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但是,要想彻底解决这一问题,还需长期的努力。
2.没有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必须时刻关注it行业的动态,教学内容在不断更新,还要学习与教学内容有关或无关的其他知识,硬件和软件都不能缺。
3.教学设计不良:本人在与信息技术教师接触的过程中发现,大家都很少精心去设计一节课。
三、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的解决策略
针对当前信息技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本人的解决策略如下:
(一)“两课”有机整合,提高学习效率
研究性学习是国家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新课程标准》中综合实践的一项重要内容。
它倡导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然后主动地去查阅资料,获取相关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最后用板报、网页、多媒体报告等形式展示成果。
可见,研究性学习过程的各个阶段都需要运用信息技术,本人认为,可以考虑将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进行有机地整合,统一安排学习进度和学习内容。
这样一方面可以根据研究性学习的需要取舍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解决信息技术课时不足的矛盾;另一方面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又会为信息技术提供大量活生生的具体实例,使学生们能带着问题进行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二)教学内容应系列化,各学习阶段应衔接,教学内容应能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反对“唯实用论”和“纯工具论”
中学信息技术教育首先要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例证,引导学生对信息进行研究分析,产生兴趣,认识到信息技术是自己走向现代信息社会必须掌握的工具。
在教学内容上,第一步,要让学生学会根据具体研究问题寻找信息源;第二步,要学会如何综合处理大量数据,剔除“假”信息;第三步,要给学生讲解常见的信息模型及其
参数的实际意义,利用模型参数正确认识信息;最后,还要让学生掌握传递、发布信息的方法与技巧,参与到信息社会的活动中。
在教学中,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方式,但应特别注意的是,本课程的任务是传授信息技术,而不是讲解某一个软件的使用。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必然要使用计算机收集信息,编制文稿、图表,但这不是教学的主要目的,而是学会使用计算机这种智能工具来解决一些智能问题,使学生手脑并用,心智相长。
这样,就实现了从计算机教育到信息技术教育,使信息技术必修课变成“小学→初中→高中”一体化的教育。
(三)引入竞争机制,完善考核制度
信息技术教育也应当列入学校的正式考试科目,实行“等级制”,以“考”促“学”,以“考”带“学”,还可以定期举办一些电脑制作比赛,为学生们的学习搭建舞台,营造环境,对学生中的优秀作品应及时反馈、讲评、展示,使学生们学有方向,学有成就,形成一种你追我赶、良性竞争的学习气氛。
(四)加强教学研究,创新教学模式
中学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相比较,有着自身鲜明的特点:实践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造性。
这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构建在老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全新的教学模式。
(五)加强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
信息技术教育可以与各学科教学相结合,在实践过程中解决其
他学科的教学任务,在培养学生熟练使用技术的同时,强化与加深他们对学科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总之,我们只要本着事实求是的观点,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矛盾观来分析中学信息技术学科教育中所出现的问题,同时又能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这些问题,敢于正视这些问题,采用科学的态度,不断改革,锐意进取,就一定能够把这门学科建设好、发展好和管理好。
只有这样,信息技术教育的明天才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