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复习检测题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测试题(附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个朝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开始?- A. 唐朝- B. 秦朝- C. 三国时期- D. 汉朝- 答案:B2. 春秋战国时期的封建制度是什么?- A. 制- B. 分封制- C. 徭役制- D. 租庸调制- 答案:B3. 以下哪个朝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结束?- A. 宋朝- B. 明朝- C. 清朝- D. 元朝- 答案:C4. 秦朝的法家思想强调什么?- A. 孔子的仁爱之道- B. 法律的严明执行- C. 道家的自然之道- D. 儒家的仁义之道- 答案:B5. 古代中国的一部著名法律是什么?- A. 《伦理道德经》- B. 《道德经》- C. 《孙子兵法》- D. 《大秦法律》- 答案:D6. 秦始皇采取了以下哪项措施?- A. 打开商贸通道- B. 推行法律统一- C. 提倡封建制度- D. 鼓励文化交流- 答案:B7. 秦朝建立了什么制度?- A. 封建制度- B. 宫廷制度- C. 中央集权制度- D. 地方自治制度- 答案:C8. 以下哪个朝代的统治者比较威严?- A. 前秦朝- B. 前汉朝- C. 后汉朝- D. 唐朝- 答案:A9.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改国号为什么?- A. 大秦- B. 大汉- C. 大唐- D. 大宋- 答案:A10. 战国时期的诸侯国大多都是怎样的政权?- A. 君主制- B. 中央集权制- C. 共和制- D. 联邦制- 答案:A二、问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 请简要说明封建社会的特点。
- 答案:封建社会是以封建制度为基础的社会形态,特点包括社会等级分明,封建地主占有土地,农民受地主剥削,各种封建关系严重制约人们的社会地位和个人自由。
2. 简要描述秦朝的统一政策和对封建制度的影响。
- 答案:秦朝采取了中央集权的统一政策,推行法律统一,取消封建国家的封号,建立郡县制度,统一货币和文字。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小明在查资料时发现有一个中国古代少数民族皇帝把自己的姓名改为元宏,你认为这一历史现象出现于()A.三国时期 B.两晋时期C.南北朝时期 D.元朝时期2.官渡之战中,曹操取胜的主要原因是()A.兵精粮足B.战术得当C.政治优势D.取得民心3.北朝贾思勰写的《齐民要术》是中国古代科技史上的重要文献。
该文献主要介绍了()A.江南的手工业技术B.全国江河水道系统C.战国到五代的历史D.北方农业生产经验4.下列各族中,曾经统一过北方黄河流域的少数民族有()A.匈奴B.氐族C.羯族D.羌族5.“魏晋以来积蓄,扫地无遗。
”这是说的哪一事件的严重后果()A.官渡之战 B.“八王之乱”C.赤壁之战D.“五胡”内迁6.商鞅变法与孝文帝改革获得成功的共同原因是()A.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B.得到最高统治者的支持C.促进了民族的融合D.促进了中国的封建化7.“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表现包括()①修建水利工程,荒地变良田②种植水稻用绿肥③牛耕和粪肥得到推广④稻麦间种A.①② B.③④C.①②③ D.①②③④8.《爱我中华》歌唱道:“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北魏时,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大融合,其主要措施是()A.实行“三长制”B.严惩贪污受贿C.实行“均田制”D.迁都洛阳、学汉语、通汉婚、改汉姓9.《赤壁》(见下图)再现了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赤壁之战。
除赤壁之战外,历史上还有许多以弱胜强的战例。
以下中国古代史上的战役中,属于发生在公元3、4世纪之间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是()①巨鹿之战②官渡之战③淝水之战④长平之战A.②④ B.①②③C.②③ D.①④10.下列不属于孝文帝改革措施的是()A.学汉语 B.与汉人通婚C.迁都洛阳 D.改穿胡服11.在举行说故事的比赛中,李明犯了一个历史知识方面的错误,请你把它找出来()A.官渡之战后,曹操又消灭了一些军阀基本统一了北方B.在赤壁之战中,周瑜利用火攻大败曹军C.三国的统治者都注意发展生产,社会经济得到发展D.作为三国鼎立时期的曹操在中国历史上的贡献比较大12.兴趣小组搜集了几幅连环画以及影视剧的剧照,其中反映曹操统一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图片是()A.答案A B.答案BC.答案C D.答案D13.东晋后期,在长江中下游一带迅速发展起来的手工业是()A.冶铁业 B.制瓷业C.造船业 D.织锦业14.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把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作为研究性学习的重点。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测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测试题(含答案)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总分:一、选择题(2×20=40分)1.官渡之战,前后历时共约8个月,据《三国志》记载,曹操以2万多兵力,出奇制胜,击破了袁绍10万之兵,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
官渡之战的胜利()A.为以后统一北方打下了基础B.使得三国鼎立局面形成C.使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D.扫平了关中的割据势力2.“值有疾病,孤(曹操)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
”“赖我大皇,发圣明。
虎臣雄烈,周与程。
破操乌林,显章功名。
”这两句话是对下列哪一战役的追述()A.巨鹿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肥水之战3.公元208年的赤壁之战,孙刘联军击败曹操,奠定三国鼎立基础。
三国鼎立形成于()A.公元2世纪前期B.公元2世纪后期C.公元3世纪前期D.公元3世纪后期4.下图是《三国鼎立形势图》,图中①①处分别指的是()A.①长安①建业B.①长安①建康C.①洛阳①建康D.①洛阳①建业5.据何兹全主编的《中国通史》记载:“经过这次变乱,社会经济受到严重破坏,人民大量伤亡,西晋的统治机能也从此瘫痪。
”材料中的这次“变乱”指的是发生在晋惠帝时期的()A.黄巾起义B.“国人暴动” C.“楚汉之争”D.“八王之乱”6.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每一次人口大迁徙都伴随着浩劫与灾难。
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形成于()A.西汉后期B.西晋末年C.东汉后期D.东晋末年7.成语“乱七八糟”源于两个历史典故。
“乱七”和西汉景帝时的“七国之乱”有关,而“八糟”和晋惠帝时的“八王之乱”有关。
两次变乱的共同原因是()A.地方诸侯王势力强大B.推恩令的实行C.君主的腐朽统治D.民族矛盾激化8.以下示意图反映出()A.三国鼎立局面形成B.魏晋时期政权并立C.东汉末年军阀割据D.统一趋势不断加强9.《晋书·食货志》记载东晋后期南方的情形是:“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几乎家给人足矣。
统编版(2024)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达标测试卷(含答案)
统编版(2024)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达标测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秦晋崤山之战,使秦军遭受重创。
桂陵之战,齐军大败魏军,庞涓只身逃回魏国。
官渡之战,袁绍因兵败忧郁而死。
崤山、桂陵、官渡皆地处中原地区,这说明中原地区( )A.战略位置重要 B.地域十分广阔C.社会动荡不安 D.商品经济繁荣2.陈寅恪在《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中指出,北朝汉人有“认庙不认神”的观念,谁能定鼎嵩洛(洛阳),谁便是文化正统的所在。
据此推测,被北朝汉人视为“文化正统”的朝代是( ) A.曹魏 B.蜀汉 C.孙吴 D.东晋3.有学者认为,三国时期,北方政权一直没有能力统一南方长江流域;长江流域的地方势力联合起来也只能维持自保,无法吞并北方。
这种现象的出现最早源于( )A.长平之战后 B.官渡之战后C.赤壁之战后 D.淝水之战后4.孙权多次宽赋调息,夺取荆州后,“尽除荆州民租税”。
此外,还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大力开展屯垦。
这些措施( )A.旨在巩固统一B.促进了农业发展C.拓宽税收来源D.缓和了民族矛盾5.“三个国家(魏、蜀、吴)都各自在追求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军事强大、文化昌盛的道路上不懈地努力。
这种努力是汹涌的暗流,是涌动的岩浆,终将冲垮暂时的平衡,形成新的统一局面。
”材料反映了( )A.经济重心开始南移B.民族政权并列存在C.战乱局势不复存在D.统一成为必然趋势6.曹魏的第四个皇帝曹髦被权臣架空,“见威权日去,不胜其愤”,于是率僮仆数百人进攻权臣,结果失败被杀,曹魏政权很快被篡夺。
该权臣是( )A.诸葛氏 B.司马氏 C.琅琊王氏 D.江东孙氏7.西晋文学家曾指出,当时社会“钱多者处前,钱少者居后。
处前者为君长,在后者为臣仆”;只要看见金钱和富贵的人,没有人不惊喜膜拜的。
这反映出当时的社会风气是( )A.贵族当权,轻视功名B.注重门第,鄙视富贵C.能力至上,重视人才D.崇尚财富,追名逐利8.据文献记载,西晋时期的“八王之乱”,导致“百姓流亡,中原萧条,千里无烟,饥寒流陨,相继沟壑”。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复习题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复习题及答案第四单元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奠定了XXX统一北方的基础的战役是()A、巨鹿之战B、长平之战C、官渡之战D、赤壁之战2、“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句成语出现在()A、官渡之战B、赤壁之战C、长平之战D、巨鹿之战3、西晋与以前哪个王朝有相似之处()A、西汉B、东汉C、三国D、秦朝4、北魏XXX带头XXX为妃,让五个弟弟娶汉女为妻,把公主嫁给汉人,改姓为元,在光极堂赐群臣发汉衣,对30岁以下仍操胡语者“降爵黜官”。
这段材料反映了XXX改革的哪些内容()①采用汉姓②改穿汉服③学说汉语④提倡与汉族联姻⑤发展经济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④⑤D、②③⑤5、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出现,世界各国加强了联系,而早在东晋、南朝时,我国南北方经济就出现了互相交流的局面,这时南方人可以吃到的北方粮食品种是()A、小麦B、玉米C、水稻D、白菜6、迁都是一个朝代政治、经济、文化中的重大事件。
其中因接受先辈文化而迁都的是()A、XXX迁都B、XXX迁都C、XXX迁都D、XXX迁都7、与下列人物比较,XXX属于下列哪一类人物()A、XXX、XXXB、XXX、XXX、XXX、XXXD、XXX、XXX8、关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特点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释教空前盛行B、封建国家大分裂C、民族出现大融会D、国家稳定,经济迅速发展东晋南朝时,江南经济得到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南方生产工具先辈B、南方自然前提好C、北方农民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D、南方统治者实行仁政10、三国时期,加强大陆与台湾地区联系的是()A、XXX、蜀C、XXX、西晋南北朝时期,石窟艺术的出现与下列哪一现象有直接的关系()A、绘画艺术的发展B、XXX的盛行C、社会动荡不安D、社会相对稳定12、有关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主流,表述最恰当的是()A、先辈民族降服落后民族B、友好相处,不断融会C、民族之间战争连绵D、少数民族臣服于汉族政权13、为我国农业生产提出因地制宜思想的著作是()A、《水经注》B、《开工开物》C、《农政全书》D、《齐民要术》14南北朝时期,统治者宣扬XXX的根本原因是()A、麻醉人民B、发展石窟艺术C、扩大寺院势力D、维护封建统治15、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重要战役是()A、长平之战B、巨鹿之战C、官渡之战D、赤壁之战16、下列人物不属于三国时期的是()A、XXXB、XXXC、班固D、XXX17、西晋能够形成统一场面的首要原因是()A、北方各族人民的融合B、江南的初步开发C、豪强地主势力的衰弱D、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18、初后人尊称书圣的是()A、XXXB、XXXC、XXXD、XXX19、这本书是我国第一部介绍河道水系的专著,它详细记实了XXX1000多条大小河流的走向,并且把水道流经地域的山麓、城镇、物产、风土人情、胜景古迹和汗青传闻等,作了具体生动的记叙。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七年级历史第四单元考试时要看清题目要求,不要答非所问哦,祝你七年级历史考试顺利。
以下是店铺给你推荐的七年级上册历史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请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曹操诗歌《蒿里行》中“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反映的是哪一时期的社会状况( )A.西汉末年B.东汉末年C.三国时代D.战国时代2.官渡古战场的遗址应该在今天的 ( )A.河南省B.河北省C.湖北省D.湖南省3.官渡之战中,曹军获胜的关键因素是 ( )A.准备充分B.兵力强大C.战术得当D.粮草充足4.公元207年,曹操曾写诗明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当时曹操的“志向”是 ( )A.统一天下B.消灭袁绍C.废汉称帝D.建立魏国5.“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杜甫这句诗赞扬的是( )A.曹操B.管仲C. 商鞅D.诸葛亮6.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战役是 ( )A.官渡之战B.赤壁之战C.长平之战D.巨鹿之战7.识读《三国鼎立形势图》,位于北方的政权是 ( )A.西晋B.魏C.蜀D.吴8.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的评价,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是( )A.战乱频繁,破坏了社会经济B.三国鼎立,加剧了国家分裂C.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D.局部统一,为全国统一创造了条件9.巨鹿之战、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共同点是( )A.以少胜多B.战术上采取偷袭方式获得成功C.以众胜寡D.战术上采用火攻方式获得成功10.西晋末年出现的大规模的移民潮,其迁徙的主要方向是:( )A、向东B、向西C、向南D、向北11.公元198年,洛阳郊外的几户农家,相约迁往江南。
下列有关他们南迁原因的表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A.南方自然条件优越B.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安定C.为躲避内迁少数民族侵扰D.江南地区还没有得到开发,荒地多,有发展空间12.淝水之战交战双方是( )A.西晋匈奴B.东晋前秦C.东晋北魏D.宋前秦13.以下列举的历史上对重用人才的事例符合史实的有( )①商汤任用伊尹做大臣,治理国家②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壮大实力③秦孝公支持商鞅变法,发展国力④秦王苻坚重用汉人王猛为相,励精图治,使国家迅速发展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③④14.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受到北方其他民族的侵扰B.孝文帝仰慕洛阳城的繁华C.扩大鲜卑族的影响D.学习和接受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15.下列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作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B、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C、使北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D、促进了黄河流域的统一16.洛阳号称为“九朝古都”,在从夏到南北朝这一历史阶段,曾经建都洛阳的朝代有( )①东周②东汉③西晋④北魏⑤曹魏A.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③17.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书《齐民要术》的作者是( )A、郦道元B、贾思勰C、王叔和D、葛洪18.同学们在数学课上都接触过“圆周率”这个概念,你知道世界上最早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计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数字的是谁吗 ( )A.鲁班B.张衡C.刘徽D.祖冲之19.如果你是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导演,下列场景中惟一有可能在剧中出现的是( )A.官渡之战前,袁绍通过运河将军队迅速调往前线B.曹操用《齐民要术》指导屯田农民提高生产技术C.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发射火炮、火箭,点燃曹军的战船D.在手术之前,华佗先给病人服下“麻沸散”20.被人们誉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艺术是( )A.陶潜的诗B.顾恺之的绘画C.王羲之的书法D.云冈石窟的浮雕二、非选择题:第21题8分,第22题14分,第23题8分,共30分。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综合测试卷》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综合测试卷(时间:90 分钟满分:100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 小题,每小题3 分,共60 分。
下列各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三国演义》里的“借东风”“连环计”等故事为人们所津津乐道,而它们都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战役有关,这场战役是( )A.巨鹿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2.以下是中国古代史上四次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曹操参与了两次,切身体验了“胜负乃兵家常事”的说法。
这两次战役是( )①巨鹿之战②淝水之战③官渡之战④赤壁之战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战役不胜枚举,下表描述的经典战役是( )统帅周瑜——曹操兵力 5 万——20 万(号称80 万)结果曹操失去了在短时间内统一全国的可能性A.长平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4.我国优秀的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取材于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的历史,历史上的三国鼎立局面形成于( )A.公元前3 世纪初期B.公元3 世纪20 年代C.公元前2 世纪初期D.公元2 世纪20 年代5.三国时期哪国造船业发达,其船队曾经到达夷洲,加强了大陆和台湾地区的联系( )A.魏国B.吴国C.蜀国D.东晋6.下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片断摘录。
图中①②③代表的朝代分别是( )A.商朝、秦朝、三国B.秦朝、隋朝、唐朝C.商朝、秦朝、隋朝D.隋朝、宋朝、明朝7.三国鼎立局面结束后,下列政权中,曾实现过短暂统一的是( )A.东晋B.西晋C.北魏D.前秦8.“八王之乱”的出现与西晋初年实行的什么措施有直接的关系( )A.实行世袭制B.分封诸王C.政治腐化D.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9.曹魏、西晋、前秦和北魏四个政权的一个重要的相似点是( )A.都曾定都洛阳B.都曾统一过黄河流域C.都处于全国分裂时期D.都因少数民族的袭扰而结束10.南朝四个朝代的先后顺序依次为( )A.齐宋梁陈B.陈齐梁宋C.梁宋陈齐D.宋齐梁陈11.小明同学为某单元设计了右边示意图,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该单元的主题是( )A.中华文明的起源B.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D.繁荣与开放的社会12.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出“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稻米之外,还有各类北方面食,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南迁和民族交融的影响B.面食的营养价值高C.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D.南方人口增多13.公元383 年,哪一场战争之后,前秦的统治瓦解,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的状态( )A.官渡之战B.淝水之战C.赤壁之战D.巨鹿之战14.下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某一片断。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3-4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3-4单元测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 下面关于古代中国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有文字记载的国家之一B. 中国的发明包括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C. 中国的封建社会中,僧人在社会中地位最高D. 中国的夏朝是最早的朝代答案:C2. 以下哪个民族在中国历史上称霸时期最长?A. 汉族B. 蒙古族C. 唐族D. 清族答案:A3. 中国古代的劳动人民主要从事以下哪些行业?A. 渔业和农业B. 纺织业和建筑业C. 矿业和冶金业D. 贸易和金融业答案:A4. 关于长城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长城是中国古代的一座城市B. 长城是中国古代通信的重要工具C. 长城是中国古代用于防御的建筑物D. 长城是中国古代王宫的一部分答案:C二、简答题1. 请简要描述中国古代的科技发明对世界的影响。
答案:中国古代的科技发明对世界有重要的影响。
中国发明了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等重要的科技成就。
火药被用于军事和民用,推动了战争和贸易的发展。
指南针对航海和导航起到了重要作用,帮助人们探索和扩展了地理知识。
印刷术使书籍的制作更加快捷和容易,有力地推动了文化的传播和知识的普及。
2. 请简述中国古代社会的封建等级制度。
答案:中国古代社会的封建等级制度是基于皇帝和贵族的统治体系。
这一制度中,封建等级按照地位的高低分为官员、文人、农民和工匠等不同阶层。
皇帝居于社会最高阶层,而贵族则在社会的次高阶层。
农民和工匠则处于社会的低层次。
封建等级制度使社会上阶级分明,人们的职业和社会地位受到了严格的限制。
2022-2023学年秋季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复习检测卷附答案
2022-2023学年秋季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复习检测卷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1.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数字的是A.祖冲之B.贾思勰C.蔡伦D.顾恺之2.经过自东晋南朝二百余年的发展,长江中下游的经济水平已经赶上北方,并成为了我国一个新的经济中心——江南经济区。
”此材料直接说明A.江南地区得到开发B.经济重心完成南移C.江南地区环境较好D.北人南迁促进发展3.“江南之为国盛矣。
……地广野丰(地域广阔,物产丰富),民勤本业(农业),一岁或稔(庄稼成熟),则数郡忘饥。
……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东晋南朝时期南方农业生产技术进步的主要表现①改进犁耕、施肥等技术,实行精耕细作②普遍实行麦稻兼作③织布、制瓷、造船、制盐等显著发展④五岭以南种双季稻⑤建康是当时最活跃的商业大都市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4.《百家讲坛——易中天品三国》纵论三国天下大事,细品英雄成败得失。
追忆三国历史,曹操率领了以下哪一次以少胜多的战役A.赤壁之战B.牧野之战C.巨鹿之战D.官渡之战5.如果我们要学习农作物种植,瓜果蔬菜栽培,家禽家畜饲养等知识,可以参考下列哪部作品A.《兰亭集序》B.《齐民要术》C.《女史箴图》D.《伤寒杂病论》6.下列搭配正确的是A.谢灵运——《齐民要术》B.郦道元——《兰亭序》C.顾恺之——《洛神赋图》D.贾思勰——《水经注》7.在一次鉴宝活动中,某持宝人持有《颜氏家庙碑》书法名篇,专家鉴定组介绍它的特点是"端庄劲美,雄浑敦厚"。
如果鉴定结果为真迹,其作者是A.王羲之B.颜真卿C.柳公权D.李白8.小明大学毕业后想要在家乡创办一个“农业生态园”,为提高农业生产技术,决定从古书中学习经验。
你可以向他推荐A.《史记》B.《伤寒杂病论》C.《兰亭集序》D.《齐民要术》9.成语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
与成语“风声鹤唳”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大泽乡起义B.班超经营西域C.卫温到达夷洲D.淝水之战10.汉朝在汉文帝和汉景帝时出现了“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的局面,历史上称为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八王之乱”D.“王与马,共天下”11.依据所学知识判断,历史上的三国鼎立局面形成于A.2世纪初期B.2世纪20年代C.3世纪初期D.3世纪20年代12.“西晋时期的一场皇族为争夺中央政权而引发的内乱,导致了西晋衰落以及近三百年的动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人口迁徙的高潮。
部编版人教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单元测试题
第四单元检测题一.单项选择题1.右图中的诗句是对东汉末年,军阀割据,连年混战,民不聊生局面的描写。
当时主要军阀有( )①袁绍②曹操③孙权④刘备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2.下列关于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共同点。
正确的是( )①都是以曹操的胜利告终②都是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③结果都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④都是统治阶级内部的战争,目的是争夺统治权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3.三国时代,波澜壮阔、英雄辈出。
下列史实不是发生在这一时期的是()A.曹操率军南下和孙刘联军在赤壁大战 B.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C.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 D.孙权称王,国号吴4.右图《三国政权形势图》中a区所示政权的都城在( )A.成都B.长安C.洛阳D.建业5.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评价,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一项是( )A.局部统一,为大一统创造了条件B.战乱频繁,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C.政权割据,形成了国家分裂局面D.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6.西晋,一个骤起骤灭的政权,其盛衰兴亡耐人寻味。
对西晋“骤灭”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是()A.“八王之乱”B.定都洛阳C.“七王之乱”D.五族内迁7.西晋统治者对内迁各族实行的奴役和剥削政策包括( )①大行杀戮②征收重税③征兵派役④掠卖为奴婢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8.西晋和东晋的建立者分别是( )A.司马昭司马炎B.司马炎司马睿C.司马懿司马炎D.司马昭司马睿9.假如你穿越时空隧道,回到我国东晋时期,你不可能看到的情景是()A.政治上依靠世家大地主的扶持 B.祖逖北伐C.在淝水打败前秦军队 D.北方出现“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的景象10.南朝政治的突出特点()A.政权更替频繁B.国家权力掌握在士族手中C.外戚宦官交替执政D.士族、庶族交替执政11.东汉末年,关中地区人口从240万减少到50万,扬州从320万增加到433万,荆州(今湖北境内)从359万增加到620万。
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第四单元复习检测卷
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第四单元复习检测卷满分: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正确答案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栏对应题号的方框内。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1. 对官渡之战后形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曹操基本统一了北方B .刘备得诸葛亮的辅佐C .孙权巩固了在江南的地位D .汉末的混战局面结束2. 公元207年,曹操曾写诗明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当时曹操“志”在 A .统一全国B .废汉称帝C .消灭袁绍D .建立魏国3. 《三国演义》里的“借东风”、“草船借箭”、“连环计”的故事为人们津津乐道,它们都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战役有关。
这场战役是 A .巨鹿之战B .官渡之战C .赤壁之战D .淝水之战4. 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的标志是A .孙刘联军在赤壁大败曹操B .曹丕称帝改国号为魏C .刘备在成都称帝建蜀汉D .孙权称帝定都建业5. 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的展示出来。
下列图示为三国鼎立局面的空间分布示意图,其中大致准确的是6. 西晋结束三国鼎立局面、中国再次走向统一的标志是A .蜀后主刘禅投降魏国B .司马炎自立为帝C .西晋的军队攻占建业D .司马懿控制魏国军政大权 7. 东汉末年开始,匈奴、鲜卑、羯、氐、羌五族纷纷内迁,其中建立前秦,一度统一黄河流域的是 A .匈奴族 B .鲜卑族C .氐族D .羌族8. 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许多政权将南京作为都城,因此南京有“六朝古都”之称。
这六朝中,最后的王朝是 A .陈 B .梁 C .齐 D .宋 9.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在动荡中不断出现统一的趋势。
下列政权或势力中,统一了北方的有①东晋 ②前秦 ③北魏 ④北周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10.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既是原因又是结果的是魏蜀吴 蜀蜀 蜀吴吴吴魏 魏魏 A B C DA.增加财政收入B.北方民族大融合C.社会矛盾激化D.军队战斗力提高11.以下图片反映出的历史现象是A.民族融合B.中外交往C.国家统一D.经济发展12.中国古代史上曾经有过多次迁都,其中为接受汉族先进文化而进行的迁都是A.盘庚迁都于殷B.周平王迁都洛邑C.秦孝公迁都咸阳D.孝文帝迁都洛阳13.数学与社会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检测卷及答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检测卷及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曹操的诗句“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反映的是________时期的我国北方的历史情况( )A.七国之乱 B.东汉末年 C.三国时期 D.八王之乱2.以下四张图片反映的是一场大战,这场战役是( )A.炎黄战蚩尤 B.春秋争霸 C.秦统一全国 D.赤壁之战3.下列有关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历史影响,不正确的是( )A.鼎立局面比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状况前进了一步 B.使中国陷入政权割据状态,是历史的倒退C.为后来全国统一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D.三国客观上都促进了各地的发展4.电视剧《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的热播引发了人们对西晋历史的关注。
西晋结束了三国鼎立局面,完成了全国统一,但它也是中国历史上短命王朝之一。
下列对西晋短命而亡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大贵族、大地主在治国方略上缺乏雄才大略 B.晋惠帝昏庸无能,统治阶级生活极为腐化C.地方上的八王之乱推翻了西晋政权 D.内迁各少数民族反抗西晋的民族压迫5.古诗有云:“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请问南朝时相继出现的四个朝代是( )①梁②陈③宋④齐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②①④ D.③④①②6.李白的诗句“三川北掳乱如麻,四海南渡似永嘉”中提到了永嘉五年(311年),西晋都城洛阳被攻破,中原人民纷纷南迁江南的情况。
从中可以看出,北方人民南迁的主要原因是( )A.南方气候温暖湿润,优于北方 B.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安定C.北方统治者实行强制移民政策 D.南方经济发展需要北方劳动力7.(2017·四川眉山)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了开发,下列属于它的表现的是( )A.北方人南迁,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技术B.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C.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D.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大片的荒地被开垦为良田8.(2017·山东德州)发生于4世纪后期,为江南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的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是(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9.通过对官渡之战、淝水之战的学习,我们知道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它们都是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B.战后都使我国北方陷入了分裂和混乱状态C.这两次战役间隔了一个多世纪 D.告诉我们一个做人的道理:骄傲使人失败10.下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某一片断。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单元知识复习练习题及答案
A. 冶铁业
B. 制瓷业
C. 造船业
D. 织锦业
14.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把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作为研究性学习的重点。经过研究,他们把这
一时期的历史特征概括为( )
A. 统一国家的建立
B.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C. 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
D. 中华文图的一部分,其中,①处的政权名称是( )
①修建水利工程,荒地变良田②种植水稻用绿肥③牛耕和粪肥得到推广④稻麦间种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3.《爱我中华》歌唱道:“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北魏时,孝文
帝改革促进了民族大融合,其主要措施是( )
A. 实行“三长制”
B. 严惩贪污受贿
C. 实行“均田制”
5
答案解析
1.【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和商鞅变法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商鞅变法顺应了当 时历史发展的趋势,采取有利于封建经济发展的措施,所以取得了成功。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的根 本原因是顺应了民族融合的历史发展潮流,因为在北魏孝文帝改革前,黄河流域出现了民族融合的趋 势。CD 是孝文帝改革的作用,B 是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BCD 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是 A。 2.【答案】D 【解析】江南经济的开发,为以后经济重心的南移创造了条件,以后的统治者国家的财政大都依赖 于江南地区,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②③④都是江南经济得到开发的史实,本题选 D。 3.【答案】D 【解析】孝文帝改革的一系列措施是为了学习汉族先进的文化,巩固自己的统治,客观上促进了民 族融合。
A. 兵精粮足
B. 战术得当
C. 政治优势
D. 取得民心
8.北朝贾思勰写的《齐民要术》是中国古代科技史上的重要文献。该文献主要介绍了( )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单元检测(含答案解析)
第四单元单元检测一单选题1. 下列人物不属于三国时代的是A. 刘备B. 孙权C. 曹操D. 诸葛亮2.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客观条件是①北魏建立后,鲜卑人深受汉族影响,学习农耕,逐步定居下来②北魏主张灭佛,限制寺院经济,减少了消耗,增强了国力③黄河流域统一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互相影响,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④北魏最高统治者一直提倡汉族文化,重用汉族地主A. ①③④B. ①②③C. ①②④D. ②③④3.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学文化得到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原因包括①北方各族人民的融合②江南经济的开发③佛教的盛行④统治者的高度重视A. ①②③④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4. 人口迁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普遍现象.我国古代人口大量南迁开始于A. AB. BC. CD. D5. 北魏孝文帝改革带头纳汉女为妃,让弟弟娶汉女为妻;改姓为元;对30岁以下仍讲胡语者“降爵黜官”。
孝文帝的这些措施A. 得到了全体贵族的支持B. 有利于北魏统一全国C. 促进了民族融合D. 阻碍了汉族文化发展6. 如图中,序号①②③所代表的政权名称依次是A. 魏、吴、蜀B. 魏、蜀、吴C. 吴、蜀、魏D. 蜀、吴、魏7. 最能概括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历史特点的是A. 中华文明的起源B. 诸侯纷争与社会变革C. 统一国家的建立与发展D. 政权分立与民族大融合8. 208年左右,割据东汉天下的军事集团主要是A. 袁绍、曹操、刘备B. 孙权、曹操、刘备C. 袁绍、孙权、刘备D. 袁绍、曹操、孙权9. 《晋书•食货志》记载“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
”材料所指出的当时南方社会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A. 社会稳定B. 自然条件优越C. 劳动力充足D. 技术先进10. 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时代特征最准确的描述是A.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B. 国家的产生与社会的变革C. 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D. 多元文化碰撞与社会经济高度发展11. 魏晋南北朝时期,科学文化得到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原因包括①北方各族人民的融合②江南经济的开发③佛教的盛行④统治者的高度重视A. ①②③④B. ②③④C. ①②D. ③④12. 下列关于“明君用贤臣”的举例中,不符合史实的是A. 商汤任用有才干的伊尹B. 周文王任用贤人姜尚C. 晋文公任用管仲为相D. 刘备请有才能的诸葛亮辅佐13. 促进北魏孝文帝实行均田制,迁都洛阳,采用汉姓的根本原因是A. 汉族地主的建议B. 南北对峙的形势C. 民族大融合的趋势D. 先进封建经济的影响14. 把曹魏、北魏、西晋、前秦等几个政权归属同一类的标准是A. 都由少数民族建立B. 都曾统一过北方C. 都定都洛阳D. 都实行过改革并取得成功15. 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为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创造了条件B. 加速了北方各民族封建化的进程C. 为北魏统一全国创造了条件D. 平息了北方少数民族间的战争16. 下列是我国古代民族大融合的最基本原因的是A. 反对各族统治者的斗争B. 各族人民之间经济文化长期交往C. 各民族之间的战争D. 统治阶级的政治经济改革17. 下列关于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共同点,正确的是①都发生在三国时期②都是我国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③结果都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④都是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目的是夺取统治权.A. ①②B. ③④C. ②④D. ①③18.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表现包括①修建水利工程②南北水旱技术结合③犁耕和粪肥的推广④小麦的大面积种植A. ①②B. ③④C. ①②③D. ①②③④19. 淝水之战的结局表明A. 对东晋来说这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B. 少数民族统一全国不得人心C. 江南经济发展超过北方D. 南北统一条件尚未具备20. “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交兵不假挥长剑,已挫英雄百万师.”这首诗描述的是A. 官渡之战B. 赤壁之战C. 淝水之战D. 澶州之战二材料分析题(共4题,总分值4分)21. [作品解读](1)在教学中老师引用了下列两部作品,请你比较一下,东汉以后我国南方和北方的社会状况有什么不同?[史料解读]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希,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果隋蠃蛤,不待贾而足,地势饶食,无饥馑之患。
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第四单元复习训练题汇集附答案
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第四单元复习训练题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一、选择题1.下列历史人物为后世留下宝贵的财富,下列选项中对应正确的一组是()a.《齐民要术》b.《兰亭集序》C.圆周率A.①-c②--b③-a B.①-b②-c③-a C.①-a②--b③-c D.①-c②-a③-b2.在中国传统的建筑当中瓦及瓦当起着重要作用,是用于屋项及檐上的建筑构件,保护屋顶和屋檐的椽头不受风雨的侵蚀,延长建筑寿命。
请将下列瓦及瓦当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A.①②③B.①③②C.③①②D.③②①3.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地展示出来。
下图能直观反映出三国鼎立的形势的是()A.B.C.D.4.皇室拓跋氏的拓意为土,跋意为后,后是君主之意,土是万物之始,故改姓元。
鲜卑贵族中的拔拔氏改为长孙氏,达奚氏改为奚氏,丘穆陵氏改为穆氏,独孤氏改为刘氏,贺兰氏改为贺氏,步六孤氏改为陆氏等。
这则材料表明北魏孝文帝进行的改革措施是()A.学习汉语B.与汉人通婚C.改汉姓D.改服饰5.西晋统治腐朽,奢侈风气盛行。
在位的第二代皇帝智力低下,统治集团内部又发生争夺皇位的八王之乱,既破坏了西晋的统治秩序,也耗竭了西晋的国力。
内迁的少数民族也不断反抗西晋的压迫,于316年灭亡了西晋。
这段话充分说明了()A.西晋灭亡的原因B.西晋统治时间短暂C.西晋的社会风气D.西晋的民族矛盾6.歌曲《曹操》的第一句歌词是“东汉末年分三国”。
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战役是()A.官渡之战B.赤壁之战C.巨鹿之战D.淝水之战7.北魏孝文帝曾说:“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
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河洛(今洛阳一带)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这段话反映了孝文帝的哪一重要举措()A.迁都洛阳B.改汉姓C.说汉话D.穿汉服8.下列史实,在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中不可能查阅到的是()A.尧舜禅让B.盘庚迁殷C.平王东迁D.三国鼎立9.敦煌莫高窟位于今天的()A.山西大同B.河南洛阳C.甘肃D.云南10.中国的“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可将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约100万兆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复习检测题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复习检测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确定曹操统一北方基础的战役是( )
A、长平之战
B、巨鹿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2、公元208年以后,三分天下的军事集团主要是( )
A、刘、袁、曹集团
B、曹、刘、孙集团
C、刘、孙、袁集团
D、孙、袁、曹集团
3、曹操大军南下,在赤壁与孙刘联军交战,其目的是( )
A、统一北方
B、统一黄河流域
C、统一全国
D、统治江东
4、魏蜀吴三国灭亡的先后顺序是( )
A、魏、蜀、吴
B、吴、蜀、魏
C、蜀、吴、魏
D、蜀、魏、吴
5、西晋和东晋的建立者分别是( )
A、司马炎、司马睿
B、司马炎、司马昭
C司马昭、司马睿D、司马睿、司马懿
6、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的战役是()
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C、淝水之战
D、长平之战
7、下列人物中不属于三国时期的是()
A、孙权
B、刘备
C、袁绍
D、孔明
8、三国时期第一个皇帝是()
A、曹操
B、曹丕
C、刘备
D、孙权
9、下列各项中,属于刘备的政治活动是()
①三顾茅庐②联孙抗曹③挟天子以令诸侯④成都称帝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0、下列事件不是发生在三国鼎立时期的有()
3
3
A、匈奴、鲜卑、羯、氐、羌
B、匈奴、蒙古、鲜卑、羯、氐
C、鲜卑、蒙古、羯、氐、羌
D、匈奴、真、羯、氐、羌
19、江南地区得到开发,开始于( )
A、三国时期
B、西晋末年
C、东晋南朝
D、南北朝
20、北朝的五个政权,最先建立的是( )
A、西魏
B、东魏
C、北魏
D、北齐
21、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主要目的是()
A、受到北方其他民族的侵扰
B、孝文帝仰慕洛阳城的繁华
C、扩大鲜卑族的地位和影响
D、为了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巩固统治
22、下面对北魏孝文帝改革作用的说明,不正确的是( )
A、北方经济得到恢复发展
B、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C、完成了南北统一
D、加速了北方封建化的进程
23、“湖人汉服,汉人护食”这一现象说明( )
A、汉人的衣服食物都被胡人夺走了
B、北方少数民族有穿汉服吃汉食的喜好
C、在北魏孝文帝改革推动下,民族融合加深了
D、汉人和胡人互换衣服和食物
24、以下组合选项中,属以少胜多的战役有()
①巨鹿之战②官渡之战③赤壁之战④淝水之战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5、建立前秦的少数民族是()
A、氐
B、匈奴
C、羌
D、鲜卑
3
26、通过对官渡之战、淝水之战的学习,我们知道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它们都是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B、战后都使我国北方陷入分裂和混乱状态
C、这两次战役间隔了一个多世纪
D、告诉我们一个做人的道理:骄傲使人失败
27、关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叙述,表述不正确的是()
A、佛教空前盛行
B、封建国家大分裂
C、民族出现大融合
D、国家稳定、经济迅速发展
28、中国古代史上曾有过多次迁都,其中以接受先进文化而迁都的是()
A、盘庚迁都
B、周平王迁都
C、孝文帝迁都
D、明成祖迁都
29、淝水之战,前秦失败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A、前秦军队战斗力不强
B、前秦军队战线太长
C、前秦军队不习水战
D、前秦军队不得人心
30、北魏是由下列哪个少数民族所建()
A、氏族
B、鲜卑族
C、契丹族
D、匈奴族
31、南朝时期的第一个皇帝是()
A、司马炎
B、司马睿
C、苻坚
D、刘裕
32、下列政权中定都洛阳的有()
①西晋②曹魏③北魏④东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3、前秦政权瓦解是下列哪一次战役之后()
A、赤壁之战
B、官渡之战
C、淝水之战
D、巨鹿之战
34、结束三国鼎立局面,统一南北的是()
3
A、曹魏
B、东吴
C、西晋
D、蜀汉
35、在4世纪和5世纪统一黄河流域的民族分别是()
A、匈奴、氐
B、匈奴、鲜卑
C、氐、鲜卑
D、鲜卑、羌
36、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得以开发的主要原因是()
A、南方自然条件好
B、北人南迁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C、南方地区社会秩序安定
D、南方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
37、下列以洛阳为都城的政权是()
A、曹魏、西晋、北魏
B、西晋、前秦、北魏
C、曹魏、西晋、前秦
D、曹魏、前秦、北魏
38、为北方经济恢复和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人物是()
①曹操②刘备③孙权④北魏孝文帝
A、①②
B、①③④
C、①④
D、③④
39、魏晋南北朝时期唯一统一全国的政权是()
A、曹魏
B、西晋
C、东晋
D、北魏
40、南朝时期,四个政权的都城都在()
A、平城
B、洛阳
C、建康
D、西安
二、填空
1、三国时期,魏国大力发展,北方的生产明显恢复和发展;蜀国的兴旺,行销三国;吴国的
发达,促进了海上交通的发展。
2、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_____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______ 使前秦政权瓦解,我国北方又陷入分裂割据的状态。
3、东汉魏晋时期,内迁的少数民族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
4、西晋的建立者是______,东晋的建立者______。
316年,______人的一支武装灭亡了西晋。
5、南朝的第一个朝代是______,建立者是______。
北朝的第一个朝代是______,进行了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
6、
政权名称建国时间建立者都城
魏
蜀
吴
三、列举题
1.列举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统一过黄河流域的四个政权
2、列举我国古代史上四次以少胜多的战役。
四、材料解析
1、阅读下列材料: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1)曹操指挥的著名战役有哪些?结果如何?
(2)诗中的“壮心”在这里指什么?该诗表达了曹操的什么境界?
3
2、阅读材料:
材料一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司马迁《史记》材料二“江南之为国盛矣。
……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获稔,则数郡忘饥。
……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
——《宋书》
(1)两则材料反映的分别是哪一时期的经济现象?
(2)《宋书》里描写的江南与司马迁描写的江南有什么不同?
(3)试分析导致这一经济现象的原因。
3、阅读下列材料:(6分)
材料一关中良相惟王猛,天下苍生望谢安。
材料二秦王坚与阳平公融登寿阳城望之,风晋军部阵严整,又望八公山上草木皆以为兵,顾谓融日:“此亦劲敌,何谓弱也!”(1)材料一中的王猛哪一个政权中的人物?该政权是哪一个民族建立的?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件大事?发生在哪一年?结果如何?
3
(3)由材料二中产生出来了哪一个成语?
4、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3分)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杜甫
(1)这首诗是杜甫对谁的高度评价?他辅佐谁建立政权?建立的政权历史上称作什么?
五、探究
变法、改革是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的强大动力。
我国古代曾经发生过多次变法、改革,这些变法、改革对我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请依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战国时期和北魏时期,我国分别发生了哪两次著名变法或改革?
(2)上述两次变法、改革中,你印象最深的内容是什么?
(3)这两次变法、改革各有何作用或意义?
3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