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意象含义和意境特点表解

合集下载

古代诗歌意象含义和意境特点表解

古代诗歌意象含义和意境特点表解
②惆怅、凄苦、悲凉情绪。
例暮霭沉沉楚天阔。(柳永《雨霖铃》)
8
“梅花”
最先开放,傲霜斗雪——敢为人先;不畏权贵——君子。因此梅花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
例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又含蓄地表现了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
9
“兰花”
兰花清雅幽香、姿态优美,蕴涵着追求淡泊的精神,象征君子隐士。
超脱类:
超脱世俗、远离尘嚣、高雅脱俗、超凡脱尘、风致雅洁。
华美类:
富丽堂皇、华美绚丽、华妙艳丽、瑰丽神奇、色彩斑斓。
二、古代诗歌中的意象集锦
序号
意象
含义
举例分析
1
“青山”
①“青山”在古典诗歌中具有深隐旷达、雄浑沉稳、亘古不变的特色,是文人借以栖息身心的家园,因而备受文人喜爱。
例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王昌)龄《送柴侍御》《题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戴叔伦稚川山水》)
15
“松柏”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松柏生长环境恶劣,但它经寒不衰、枝干坚劲,具有一种凛然正气。在文人笔下,松柏是坚贞、孤直和高洁的象征,古人常通过咏松柏来表现自己对高风亮节的赞美和追求。
例后来富贵已零落,岁寒松柏犹依然。(刘禹锡《将赴汝州,途出浚下,留辞李相公》)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杜甫《将](其四)》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
(例洛阳女儿惜颜色,行逢落花长叹息。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14
“杨柳”“杨花”
“柳”者,“留”也,“柳”“留”二音相谐,古人取其义表示眷恋不舍,以柳相留,故有“折柳赠别”的习俗。
例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古代诗歌意象含义和意境特点表解

古代诗歌意象含义和意境特点表解

古代诗歌意象含义和意境特点表解意象含义意境特点解析/赏析。

月亮常常象征着思念、团圆、高洁等。

宁静、悠远、清冷。

嘿呀,你看月亮这玩意儿,一出来就特别容易让人想家想亲人呢。

像“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抬头看着月亮,心里就满是对故乡的思念。

它高高挂在天上,洒下清冷的光,那种宁静悠远的感觉就出来了,就好像在默默诉说着人们心里的那些小情绪,而且月亮那么洁白无瑕,也代表着高洁的品质呢。

柳树多表示离别、挽留等意。

轻柔、哀伤、惆怅。

柳树啊,那可真是个离别的标志。

古人送别的时候,就喜欢在柳树下,为啥呢?因为“柳”和“留”同音呀。

你看那柳枝,柔柔软软的,风一吹就像在挥手告别一样。

像“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这柳树就给整个画面添上了一层哀伤惆怅的氛围,就好像在说“朋友啊,你可别走啊”。

大雁象征着思乡、信使等。

孤寂、辽阔、萧瑟。

大雁这鸟可挺有意思的。

它们每年都要长途迁徙,飞在那辽阔的天空中。

那些离家在外的人看到大雁,就会想到自己的家乡,因为大雁能飞回家乡嘛。

而且传说大雁还能传书呢,所以有时候就像个信使。

你看它们排着队飞的时候,那画面有点孤寂,再加上秋天大雁南飞的时候,周围的景色都是萧瑟的,这意境就出来啦。

菊花代表着隐逸、高洁、坚贞等。

淡雅、清幽、冷傲。

菊花可不像那些艳丽的花朵。

它呀,总是安安静静地开着,有一种淡雅清幽的感觉。

很多隐士就喜欢菊花,像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菊花就代表着他那种高洁坚贞的品格,不愿意和世俗同流合污。

而且菊花在秋天开放,那时候很多花都凋谢了,它还独自盛开,就显得有点冷傲呢。

梅花象征着高洁、坚强、不屈等。

清冷、高洁、坚韧。

梅花这花可不得了。

在冰天雪地中还能盛开,那得多坚强啊。

它的花朵小小的,却散发着阵阵清香,在清冷的环境里显得格外高洁。

就像那些有骨气的人一样,不管遇到多少困难,都不屈服。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你看这意境,多坚韧,多让人佩服。

从诗歌的三个层面,谈诗美的高格:气、神、韵、境、味

从诗歌的三个层面,谈诗美的高格:气、神、韵、境、味

从诗歌的三个层面,谈诗美的高格:气、神、韵、境、味从诗歌的三个层面,谈诗美的高格:气、神、韵、境、味。

前言我国古代诗歌光辉灿烂,诗歌创作以及诗学理论有着悠久的历史。

如今学习古典诗词及其诗学理论已经蔚然成风。

我们经常听到有这样的提问:怎样评价一首诗的优劣、高下?用什么来做评判的标准?我怎样才能写好一首诗不那么直白?如何使我写的诗有诗味,使人愿意咀嚼,愈咀嚼愈有味道?这些问题是摆在每一个喜爱诗歌创作和诗歌鉴赏者面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我以为,诗歌的层次结构是诗歌通过言语的组合,以营构意象,通过意象和意象群的营构以创造整体的艺术世界。

(意境)那么,分析一首诗歌,我们就可以分为,由表及里三个层面:一·言语——二·意象及意象群——三·意境(整体艺术世界)来进行鉴赏。

中国古典诗学对于每一个层面都提出根植于民族文化土壤的高境界、高标准的诗美追求。

我国聪慧的古代前辈,从丰富的汉语词汇中拈出:“气”、“神”、“韵”、“境”、“味”等词,作为我国诗歌创作与鉴赏的审美范畴。

并以此来衡量诗歌优劣、高下、精粗、文野。

在言语层面,提出整首诗的“气”的灌注;在意象及意象群层面提出神、韵;在诗的意境(整体艺术世界)层面提出韵外之致和味外之味。

下面我们从我国古典诗学所追求的诗美的极致这一角度结合具体诗例从诗歌的三个层面谈诗的高格:气、神、韵、境、味。

曹丕在《典论.论文》中就提出“文以气为主”。

强调气是人的一种气质和精神。

一.为什么说写诗在词语之间必须灌注一种“气”在言语层面,一首诗不应该是一些词语的堆砌,在词语之间必须灌注一种“气”。

我国古典诗学中有许多关于“气”的论述:曹丕在《典论.论文》中就提出“文以气为主”。

强调气是人的一种气质和精神。

唐朝韩愈继承了曹丕的说法,他提出:“气,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

气之与言犹由是也,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

”(《答李诩书》)他的意思是说,在文章的言语的运用,要依赖“气”的浮力,气是根本的。

古代诗歌的意象意境及形象

古代诗歌的意象意境及形象

古代诗歌的意象、意境与形象第一章、古代诗歌的意象第一节、意象的含义古典诗词的形象,是借助客观物象(如山川草木等等)表现出来的主观的情感形象,我们称之为“意象”。

意象就是意中之象,是客观物象经过诗人的感情活动而创造出来的独特形象,是一种富于更多的主观色彩、迥异于生活原态而能为人所感知的具体艺术形象。

也就是“借景抒情”中的“景”或“托物言志”中的“物”。

诗人对意象的选取与描绘,正是作者主观情感的流露。

意象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意旨,寄托着复杂的情感,暗示着深刻的哲理,承载着诗人强烈的主观色彩,其客观之“象”与主观之“意”共同构成了富于美感的形象。

我们理解诗歌形象,总是从感受意象开始,捕捉“意”、“象”的能力是诗歌鉴赏中居于核心地位的艺术感受能力。

意象多半附着在词或者短语上。

一句诗可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象,如:“孤舟——笠翁”,“楼船——夜雪——瓜洲渡”。

也有一句诗只包含一个意象的,如:“北斗七星高”。

意象有种种:有描写性的(静态的) 意象,如“孤舟”、“笠翁”;有叙述性的(动态的) 意象,如“云破”“月来”“花弄影”;有比喻性的意象,如“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也有象征性的意象,如屈原作品中的香草、美人。

第二节、意象的组合意象是构成诗歌的一些具体的、细小的单位,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一连叠用九个意象组成一幅弥漫着阴冷气氛和灰暗色彩的秋郊夕阳图,烘托出浪迹天涯的游子思念故土的彷徨悲苦的情怀,那枯藤、老树、昏鸦、古道、瘦马等意象,都传递着作者的羁旅愁思。

“杨柳岸晓风残月”三个意象勾画出杨柳依依,晓风吹拂,残月微明的情景,这些最能触动人离愁的意象交融在一起,构成了凄凉难耐的意境,淋漓尽致地抒发了作者感伤离别的悲哀。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几个意象刻画了击退金兵的情景,在表明南宋人民保卫自己国土的伟大力量的同时也体现了作者收复中原之志。

①在唐宋诗词里,诗人常常用白云、青山、苍天、空山等意象来表现一幅悠远和清净平淡的意境。

意象&意境

意象&意境

常说的意象、意境概念意象,就是诗中熔铸了作者思想情感的事物。

即诗歌中的具体的人、物、景等。

意境,就是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将思想感情与作品的生活图景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

这是诗人的主观感受、感情以及对生活的理解、认识和客观事物的外在形貌特征以及内在的意蕴的融合统一。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词中“缺月”、“疏桐”、“幽人”、“孤鸿”、“寒枝”等就是意象。

这些意象与“独”、“缥缈”、“恨”、“寂寞”、“冷”等词的感情色彩和“拣尽寒枝不肯栖”这个具有象征意味的诗句结合起来构成了孤独、凄凉的气氛,但诗人的心念却非常坚定,表达的是作者孤高自赏,不愿与世俗同流的生活态度,这就是意境。

掌握一些必要的典故和惯用的意象1、平时接触过的和常识性的典故一定要注意尽可能多掌握。

例如,“青衫司马”、“豆蔻词工”、“封狼居胥”、“关河”、“三山”、“楼兰”等。

附:古代诗歌中的常见典故(1)斑竹湘妃竹。

舜的妃子娥皇和女英,舜死后在湘水上啼哭,眼泪洒在竹子上,竹竿上都生了斑纹。

唐刘禹锡《泰娘歌》:“如何将此千行泪,更洒湘江斑竹枝。

”(2)比翼鸟传说中鹣鹣只有一只眼、一只翅膀,所以一定要两只鸟在一起才能飞。

比喻夫妻;唐白居易《长恨歌》:“在天愿为比翼乌,在地愿为连理枝。

”(3)碧血常与“丹心”连用,歌颂为国捐躯者的忠贞。

元郑元佑《张御史死节歌》:“孤忠既是明丹心,三年犹须化碧血。

”(4)长城南宋将领檀道济自称为“万里长城”。

后以此称能抵御敌人入侵的英雄人物。

宋陆游《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5)采薇殷朝末年,周武王伐殷,孤竹国国君的儿子伯夷、叔齐认为这是以臣弑君,就拦马谏阻。

殷之后,两人不食周粟,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终饿死。

后以此喻隐居避世。

唐王绩《野望》:“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6)长亭古代驿站在路上约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游人休息送别。

2025年高考语文古诗词考点梳理:鉴赏古代诗歌形象之景物形象(意象、意境)

2025年高考语文古诗词考点梳理:鉴赏古代诗歌形象之景物形象(意象、意境)

鉴赏古代诗歌形象之景物形象(意象、意境)考点解读景物形象指写景诗或杂诗中的一般景物,如湖光山色、田园桑林、大漠孤城之类。

诗人在抒发主观情感时,往往借助这些自然景物或人文景物,这些承载主观感情的客观事物,就成了“意象”,它是作者内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而多个意象构成“意境”。

一、意象(景象)(一)意象的含义诗人表达思想感情时,往往采用寄情于物的方式,通过描写具体而生动的形象,把复杂而深刻的内心情感投射到客观的物象上,使思想感情——“意”和客观的物象——“象”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相互统一,从而构成了“意象”。

意象是渗透着诗人情感的客观物象,它既是情的物象化,也是情景交融的形象。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就是拨开意象的“迷雾”,见到思想感情的“天日”。

(二)常见意象的特点和寓意1.松柏——松柏生长环境恶劣,经寒不衰,枝干坚韧,具有一种凛然正义的品质。

在文人笔下,松是坚贞、孤直和高洁的象征,古人常通过咏松来表现自己对高风亮节的赞美和追求。

如李白《赠韦侍御黄裳二首(其一)》:“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

2.竹——本固性直、心空节贞。

葱茏绿竹代表正直谦虚、坚贞高洁的品格或象征隐士君子。

如苏轼《于潜僧绿筠轩》:“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医。

”3.柳——“柳”者,“留”也。

柳枝依依,缠绵悱恻,古人常借柳抒发送别怀人的离愁别绪。

如“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表达了分别时诗人对友人的眷恋。

又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在杨柳依依的岸边,词人的离别之情油然而生。

4.梅——最先开放,傲霜斗雪,敢为人先,不畏权贵,是君子。

如宋代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歌颂了梅花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

2024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之形象意境类

2024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之形象意境类
在诗歌中,以景传情达意的往往具有一定的固定性,如:以“故乡明月”传达“乡思情”;以“松风山月”传达“隐逸情”;以“寒林残月”传达“诗人的忧愁”;以“中秋圆月”传达“相思情苦”;以“风雨落花,双燕孤飞,重阁玉枕”传达“闺怨情”;以“长亭折柳”传达“惜别情”;以“江湖扁舟,月落乌啼”传达“诗人的羁旅之苦”;以“梦后酒醒,烟柳断肠,寒雨斜阳,残烛啼鹃”传达“悲欢离合情”;以“昔荣今非,几度夕阳红”传达“对世事沧桑的感叹”;以“空城落花”传达“对国势衰危的哀叹、一腔的爱国情”等等。
8、松——坚贞高洁。
9、莲——表达爱情。
10、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
11、杜鹃鸟——凄凉哀伤的象征,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
12鹧鸪鸟——离愁别绪。
13鸿雁——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2)品味诗歌的意境。意境,是作品所描写的生活图景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诗歌创作,是意象选择在先,而意境是全诗创作完成之后呈现的整体内涵,即起点是意象,终点在意境。诗歌是否有诗味、有意蕴,是衡量诗歌美丑高下的重要标准,而意蕴来自意境。
例如贺铸《青玉案》的最后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连用“烟草”、“风絮”、“梅雨”这三个具有江南特征的自然意象,组成意象结构,且兼作比喻,画出江南暮春迷蒙、灰暗的景色,融情于景,把无处不在,纷繁杂乱,难以穷尽,不可捉摸的愁情,表现得多么形象生动,可见可闻可触可感。因此而博得“贺梅子”的雅号。
第二部分,在描摹出图景后,结合主旨分析为什么要写这一形象,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或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或雄浑壮阔、高阔远深,或恬静优美、或萧瑟凄凉、或生机勃勃、或孤寂冷清……准确体现其特点和情调。

意象、意境

意象、意境

2答:①侯词的“夕阳红”象征个人的时来运 2、读宋词联系其写作背景回答问题 转,大器晚成。 临 江 仙 [宋]侯 蒙 ②《三国演义》开篇词的“夕阳红”象征历 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无端良 史的沧桑变化。 匠画形容。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 才得 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雨余时候夕阳红。 几人平地上,看我碧宵中。 【背景】侯蒙其貌不扬,年长无成,屡屡被人 《三国演义》的开篇词《临江仙》上阕“滚滚 讥笑。有轻薄少年画其形貌于风筝上,侯蒙见 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 之大笑,作《临江仙》词题其上。后一举登第,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与侯蒙词一样, 官至宰相。 都运用了“夕阳红”意象,但其象征意义各不 相同,请作简要的比较。
2、阅读下面的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 汉 杜甫 答:“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流露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落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又体现 落日心扰壮,秋风病欲苏。 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旷达。
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 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 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 的意境。
五、解题方法 画堂春 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 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①花枝,放花无 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①宋神宗元丰五年,秦观应礼部试,落 第罢归。赋《画堂春》。②捻(niǎn):持取, 捻弄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菩萨蛮 晏几道 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 纤指十三弦,细将幽恨传 。 当筵秋水 慢,玉柱斜飞雁。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
①这首词描写的是一种什么景象?主要 内容写的是什么? ②词里集中对什么做了描写?精妙之处在 哪里?就你有体会的一点然后回答问题。 晚:艭归、钟声

诗歌鉴赏之常见意象和典故分析

诗歌鉴赏之常见意象和典故分析

如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由“竹林”、“孤琴”、“长啸”、“明月”等意象构成了清幽绝俗的意境。
陶渊明《归园田居》描绘出清新自然,安谧美好的农村劳动生活场景,作者淡泊宁静的心情就蕴含其中。这种包含着作者感情的场景,就构成了这首诗的意境。
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难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分析解答:全词塑造了一个身处江湖,未忘忧国的抗金英雄形象。(什么形象?)词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闲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如何展现?)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作者身老未忘忧国,暮年之志不已的爱国精神及报国无门的感慨 。(意义)
①前六句借“幽居初夏”之景,抒发了怡然自得之乐(闲适之情)(1分)②尾联“叹息”,一是叹志士空老,报国无成;二是叹往日旧交零落殆尽,顿感寂寞惆怅(2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思路不清楚,语句不通顺,酌情扣分)
①以景写“幽”(“湖山胜处”“槐柳阴”“野径斜”“水满”“草深”等意象写出环境之幽静、初夏景色之幽美)②以动衬“幽”(“下鹭”)③以声衬“幽”(“鸣蛙”)(3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思路不清楚,语句不通顺,酌情扣分)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意象与意境的辨析

意象与意境的辨析

意象与意境的辨析摘要:意象和意境这两个美学概念,常常被学生混为一谈。

为便于学生欣赏文学作品,有必要辨清二者的关系。

本文通过对意象、意境渊源及涵义的理解来辨析二者的异同。

意象和意境是中国古代文论中两个重要的美学范畴。

二者之间既有着紧密的联系,又有着一定的区别。

在教学中,经常碰到学生将意象与意境混为一谈,不能分清二者的差异的情况。

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对于学生学习诗歌鉴赏是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我国,意象说的渊源最早可上溯到《周易》和《庄子》。

在《周易·系辞》中有云:“子曰:书不尽意,言不尽意。

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

”[1]在《庄子·外物》篇中有:“得意而忘言”。

这二者所言皆为表意之象,用来表达某种观念或哲理的艺术形象。

《周易》和《庄子》中关于意象的论述,也成为我国意象论的哲学基础。

东汉王充的《论衡·乱龙》篇中有:“夫画布为熊麋之象,名布为侯,礼贵意象,示义取名也。

”他首先把“意象”作为合成词使用,这里指具有象征意义的画面形象。

第一次将意象用于文论的是刘勰,他在《文心雕龙·神思》篇中说:“使玄解宰,寻声律而定墨,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

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

”[2]其意象还仅是审美心理意义上的表意之象。

到唐代,意象得到发展,[1]周易·系辞〔M〕.方克立.中国哲学名著选读.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6:126[2]刘勰:神思〔M〕.龙必锟.文心雕龙全译.贵阳:贵阳人民出版社,1996:327有了审美形态的意象。

直至明清时期,意象才是具有文学作品审美形态的含义,其内涵得到发展,更接近今天所说的艺术形象。

童庆炳是这样来解释意象的:审美意象是指以表达哲理观念为目的、以象征性或荒诞性为基本特征的达到人类理想境界的表意之象[1]。

可以说意象是文学作品中寄托了作者主体情感与思想的具体物象。

它具有心象性、象征性和哲理性的特征。

意境是中国古典文论独创的美学概念。

诗歌中的意象

诗歌中的意象

诗歌中的意象诗歌中的意象是什么其实是诗人的一种境界,这就是由景而发或由事而发的一种表现,诗人对事物的理解高度就是从意象中表现出来。

譬如: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李白的这首诗实际上是说自己对月独酌,而表现出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可见诗人在意境中的造诣之深。

诗歌中的意象"意象"这个词是什么意思象与意境是诗歌鉴赏中的两个重要概念,但对于它们的含义,许多同学却往往混为一谈。

《现代汉语词典》上也未对此加以区分,对“意象”就简单释为“意境”。

意境是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是抒情作品中呈现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及其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

意象是以表达哲理观念为目的、以象征性或荒诞性为基本特征以达到人类理想境界的表意之象,即为艺术典型。

根据这个界定,我们可得出以下几点:首先,意象是一个个表意的典型物象,是主观之象,是可以感知的,具体的;意境是一种境界和情调,它通过形象表达或诱发,是要体悟的、抽象的。

其次,意象或意象的组合构成意境,意象是构成意境的手段或途径。

什么是诗歌的意象?中国诗歌中有哪些意象?诗歌的意象,就是熔铸了诗人主观情感的事物。

首先,它跟客观物象构成了一对反义词,也就是说,凡是被诗人所思、所触、所观、所感的才是意象,否则就是客观物象。

古典诗歌中常见的意象分类:1。

高山、奔流、雄关、沧海,大江、长风等这类意象一般与自己的豪情壮志相关。

例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宋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宋陆游《书愤》)2。

沙漠、古道、落日、寒风、冷雨、梧桐、杜鹃鸟(子规鸟)芭蕉等这类意象多抒发凄凉悲伤的思绪和孤独惆怅的感情。

例如: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宋李清照《声声慢》)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元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与意象

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与意象

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与意象诗韵犹画韵,无韵之画自古不得品位,同样的,无韵之诗则更是为世人所不屑。

此中之“韵”就是诗与画的灵魂,无之则诗画无以留存。

而“韵”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即是诗词的意境。

意境的始基在先秦道家的“体道”的境界。

“道”,不知其名,也不可名,甚至也不能用语言给予确切的表达和解释,但它又是一种确确实实的存在。

它先天地生,是宇宙万物的起源。

它恍恍惚惚,渺渺茫茫,可以意会而不可以言传。

正是道家这种可以意会不可以言传的思维特点,启发了后世的文学家、艺术家,去追求一种深远杳冥的、飘渺恍惚的、不可以用语言穷尽而又能表现一种高远意旨的艺术境界。

诗人、艺术家借助比喻、象征、暗示等种种艺术手法,在作品中留下许多的空白和断裂,通过调动读者的想象力,启发读者用自己的生活感受去体味、想象、填补这些空白,去获取作品的“言外之意”和审美享受。

这正是文学作品中意境的魅力。

可见最早的意境基本上是一种人生哲学。

到了魏晋六朝时期,刘勰把哲学的命题转为文学理论命题,“言外之意”、“象外之境”。

一、关于意境究竟何为意境?意境一词,最先由唐代名僧皎然在《诗式》中提出,与他同时代的王昌龄、刘禹锡又有所阐发王昌龄在《诗格》的著作中提出“三境”说。

他认为:诗有三境,即“物境”、”情境”和“意境”。

,在经过历代诗人、理论家的探讨和发挥,终于形成中国古代文艺美学特有的概念,并主导着古典诗词的创作。

自提出“意境”这个概念,已经有了无数种界定。

在不少关于意境的研究中,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一是哲学意蕴说。

中国先秦的“道”论,有深刻的学术影响。

“道”家的“道”与后来佛教、禅宗结合影响尤其大。

文学领域提出“原道”主张,也根深蒂固。

这样后人就又引“道”论来解释“意境”,力图说明意境中所谓“象外”、“意外”,其实就是一种行而上的意味。

宋代严羽在《沧浪诗话》以禅论诗,就提出诗之意境“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

”而叶朗教授更是明确提出:“‘意境’的‘意’不是一般的‘意’,而是‘道’的体现。

诗歌的意象、意境、语言风格

诗歌的意象、意境、语言风格

诗歌的意象、意境、语言风格一.古代诗歌中的情感表现的是人类的共同的情感,无外乎是“喜怒哀思愁”等方面,具体如下:1.喜系列对壮美山川的赞美与热爱、对历史人物的歌颂、对建功立业的渴望、对征战沙场的无畏、保家卫国的壮志、隐居生活的悠闲与宁静,等等。

2.怒系列对功名权贵的傲视与不屑、对朝廷昏庸的失望与批判、对统治者穷兵膜武的揭露、对官吏贪婪的厌恶、对战争的厌弃,等等。

3.哀系列对历史人物遭遇的哀叹、对自身命运不幸的哀伤、对人民的疾苦的同情、对国家离乱的哀叹,等等。

4.思系列对故土、亲人的思念,对远方朋友的关心与劝慰,等等。

5.愁系列对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伤感,对无限离愁的忧伤,对时光易逝、人生易老的伤感,对羁旅漂泊的忧愁,仕途失意的苦闷,等等。

二.古诗题材分类题材不同,表达的思想感情就不同,而且在表现手法、抒情方式上,也会有所不同。

如下: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感情(一)忧国伤时: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如:杜牧《过华清宫》2.反映离乱的痛苦如:杜甫《春望》3.同情人民的疾苦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4.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如:杜甫《登楼》(二)建功报国:1.建功立业的渴望如:曹操《龟虽寿》陆游《书愤》2.保家卫国的决心如:丑昌龄《从军行》3.报国无门的悲伤如:辛养疾《京口北固亭怀古》4.山河沦丧的痛苦如:陆游《示儿》5.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如:苏辑《水调歌头·赤壁怀古》6.揭露统治者穷兵默武如:杜甫《兵车行》7.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如:屈原《涉江》(三)思乡怀人:1.羁旅愁思如:孟浩然《宿建德江》2.思亲念友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3.边关思乡如:范仲淹《渔家傲》4.闺中怀人如:王昌龄《闺怨》5.征人厌战,向往团聚安宁的生活;贬滴时,思乡怀人;闺中怀人(四)生活杂感: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如:王维《山居秋暝》2.昔盛今衰的感慨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3.借古讽今的情怀如:辛弃疾《京回北固亭怀古》4.青春易逝的伤感如:李清照《如梦令。

古代诗歌意象含义和意境特点

古代诗歌意象含义和意境特点

古代诗歌意象含义和意境特点古代诗歌的意象是诗歌中最为重要的元素之一,它们不仅仅是诗歌的表现形式,更是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的象征。

古代诗歌的意境特点可以分为豪放类、清幽类、伤感类、婉约类、超脱类和华美类。

豪放类的诗歌意境雄浑开阔、雄奇瑰丽、浩瀚辽阔、广袤高远、旷达洒脱;清幽类的诗歌意境清新明丽、宁静恬淡、淡雅闲适、和谐静谧、恬静优美;伤感类的诗歌意境凄清冷寂、孤寂冷清、哀怨低沉、凄惨萧条、苍凉悲壮;婉约类的诗歌意境缠绵悱恻、哀婉动人、委婉含蓄、蕴藉风流、朦胧缥缈;超脱类的诗歌意境超脱世俗、远离尘嚣、高雅脱俗、超凡脱尘、风致雅洁;华美类的诗歌意境富丽堂皇、华美绚丽、华妙艳丽、瑰丽神奇、色彩斑斓。

古代诗歌中的意象也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包括青山、月、冰心、水、关山、清风和白云等。

青山在古典诗歌中具有深隐旷达、雄浑沉稳、亘古不变的特色,是文人借以栖息身心的家园,因而备受文人喜爱。

月则可以引发离愁别绪,表现亡国之痛,也可以抒发盛衰无常、物是人非的感慨。

冰心比喻心志忠贞、品格高尚、心性高洁。

水则可以表现绵绵愁思、离愁别恨,也可以抒发时光流逝的感慨。

关山则是关塞山河的象征,既可以表现历史存在,也可以表达望云思友、见月怀人的情感。

清风可以引发望云思友、见月怀人的情感,也可以表达清新明丽、宁静恬淡的意境。

白云则是诗人表达超凡脱俗、远离尘嚣的象征。

总的来说,古代诗歌的意象丰富多彩,它们不仅仅是诗歌的表现形式,更是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的象征。

通过意象的运用,古代诗歌传递出了诗人对自然、人生、历史等方面的感悟和思考,使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诗歌背后所蕴含的深刻内涵。

诗意独具的文章,充满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命的思考。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这是杜甫《恨别》中的句子,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

这是刘长卿《苕溪酬梁耿别后见寄》中的句子,描绘了清幽的山水和诗人的离别感。

高考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之意象意境

高考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之意象意境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本诗写到的事物有:
邮票、母亲、船票、新娘、 坟墓、母亲、海峡、大陆。
是不是所有的事物都是本 诗的意象?
——不是
《乡愁》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读诗三步走
1、读题目
2、寻找五感可以感觉到的 事物
3、分析它们的深层含义
秋 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本诗的意象有哪些?)
(此首曲出现了“枯藤”、“老树”、 “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1 0个并列的名词组成的不同景物意象。它们 巧妙地组织在一个画面里,渲染出一派凄凉 萧瑟的晚秋气氛,从而含蓄地烘托出旅人的 哀愁。这是本诗流传千古的原因!)
第二节:铺叙俄罗斯河山风景 和俄罗斯人民的生活。
第三节:诗人怀着人所不知的 快乐详细描写农家生活的场景
《祖国》的作者以平实的笔调描写了俄罗斯原野 的景色,还详细描述自己在原野夜色中旅行的感 受,以及和农民一起欢乐的场景。运用丰富的意 象:冷漠沉静的草原,随风晃动的森林,奔腾的 激流,村间的小路,苍黄的田野,闪光的白桦, 苍茫的夜色,颤抖的灯光——打谷场丘堆满丰收 的谷物,农家茅舍覆盖着稻草,小窗上的浮雕窗 板,更有节日夜晚,农人醉酒笑谈、尽情舞蹈的 场面,写出了诗人忧郁和欣喜,叹惋和赞美等复 杂的感情,仿佛对俄罗斯的乡村大地,作了一次 有趣的巡礼。描写出绚丽变幻而朦胧流动的的画 面、绝妙的民俗图。隐含着诗人对祖国的爱和对 俄罗斯大自然、对普通百姓的爱糅合,化为一体 的真挚感情 。

古代诗歌意象含义和意境特点表解.docx

古代诗歌意象含义和意境特点表解.docx

古代诗歌意象含义和意境特点表解沂水一中高三语文组魏继国编制2015 、11、 5一、古代诗歌意境特点意境风格豪放类:清幽类:意境特点雄浑开阔、雄奇瑰丽、浩瀚辽阔、广袤高远、旷达洒脱。

清新明丽、宁静恬淡、淡雅闲适、和谐静谧、恬静优美。

伤感类:婉约类:超脱类:华美类:凄清冷寂、孤寂冷清、哀怨低沉、凄惨萧条、苍凉悲壮。

缠绵悱恻、哀婉动人、委婉含蓄、蕴藉风流、朦胧缥缈。

超脱世俗、远离尘嚣、高雅脱俗、超凡脱尘、风致雅洁。

富丽堂皇、华美绚丽、华妙艳丽、瑰丽神奇、色彩斑斓。

二、古代诗歌中的意象集锦序号意象含义举例分析1“青山”①“青山”在古典诗歌中具有深例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 王昌隐旷达、雄浑沉稳、亘古不变的龄《送柴侍御》 )特色,是文人借以栖息身心的家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

( 戴叔伦《题园,因而备受文人喜爱。

稚川山水》 )②“青山”是故乡的象征,故乡例不对芳春酒,还望青山郭。

( 谢朓《游东田》 )山脉的轮廓是游子心中最清晰的无穷芳草色,何处故山青。

( 齐己《送休师归长印痕。

沙宁觐》 )③“青山” 是历史与永恒的象征。

例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

( 许浑《金陵怀古》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 杨慎《临江仙》 ) 2“月”意①对月思亲思乡,引发离愁别绪。

例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 杜甫《月夜忆象舍弟》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如秋思落谁家?( 王建《十五夜望月》 )②望月思故国,表现亡国之痛。

例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 李煜《虞美人》 )③抒发盛衰无常、物是人非的感例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 刘禹慨。

锡《石头城》 )3“冰心”比喻心志忠贞、品格高尚、心性例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 王昌“冰雪”高洁。

龄《芙蓉楼送辛渐》 )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

( 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 )4“水”①绵绵愁思,离愁别恨。

例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中国古代诗歌中常见意象的特殊内涵

中国古代诗歌中常见意象的特殊内涵

中国古代诗歌中常见意象的特殊内涵一、教学目标:1、回顾学过的诗歌,总结中国古代诗歌中常见意象的特殊内涵。

2、分析具体诗歌中的典型意象,进而理解诗歌内容。

二、教学重点:目标 1教学难点:目标 2三、教学过程:(一)明确概念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诗人常用一些特定的事物来表达主题思想及感情,这些事物就叫意象。

它们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被诗人赋予了某种特定的内涵,分析古代诗歌可以从这些事物的特有内涵入手。

(二)常见意象及其内涵1.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2.望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唐李白《静夜思》)“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南唐李煜《虞美人》)3.以折柳表惜别。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

”(唐李白《忆秦娥》)4.以“蝉”喻品行高洁。

骆宾王《在狱咏蝉》:“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

谁为表予心。

”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他们都是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

5.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宋姜夔《扬州慢》)“阶前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唐杜甫《蜀相》)“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唐刘禹锡《乌衣巷》)6.菊花——坚贞高洁的品质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郑思肖《寒菊》)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

7.梅花——傲霜斗雪,不怕打击挫折,纯净洁白,岁寒三友之一。

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
9
“兰花”
兰花清雅幽香、姿态优美,蕴涵着追求淡泊的精神,象征君子隐士。
例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李白《古风》)

“菊花”
菊花临秋而开,颜色淡雅,凌冰傲霜,蕴涵着不畏权贵、淡泊名利、不求闻达的精神,象征隐士君子。
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郑思肖《画菊》)
12
“草”
“一年一度春草绿”,草随时序而变化,易触动久别的忧思;在空间的分布上,碧草连天,易将人的思绪引向远方,遥无涯际。
15
“松柏”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松柏生长环境恶劣,但它经寒不衰、枝干坚劲,具有一种凛然正气。在文人笔下,松柏是坚贞、孤直和高洁的象征,古人常通过咏松柏来表现自己对高风亮节的赞美和追求。
例后来富贵已零落,岁寒松柏犹依然。(刘禹锡《将赴汝州,途出浚下,留辞李相公》)
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杜甫《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四)》]
例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杜甫《恨别》)
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刘长卿《苕溪酬梁耿别后见寄》)
②随遇而安,自由自在,归隐山林。这种思想常由白云、青山、苍天、空山等意象组成悠远、清静、平淡的意境来表现。
例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崔颢《黄鹤楼》)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王维《送别》)
2
“月”意象
①对月思亲思乡,引发离愁别绪。
例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如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②望月思故国,表现亡国之痛。
例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
③抒发盛衰无常、物是人非的感慨。
例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刘禹锡《石头城》)
例洛阳女儿惜颜色,行逢落花长叹息。(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14
“杨柳”“杨花”
“柳”者,“留”也,“柳”“留”二音相谐,古人取其义表示眷恋不舍,以柳相留,故有“折柳赠别”的习俗。
例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古代诗歌意象含义和意境特点表解
沂水一中高三语文组 魏继国编制 2015、11、5
一、古代诗歌意境特点
意境风格
意境特点
豪放类:
雄浑开阔、雄奇瑰丽、浩瀚辽阔、广袤高远、旷达洒脱。
清幽类:
清新明丽、宁静恬淡、淡雅闲适、和谐静谧、恬静优美。
伤感类:
凄清冷寂、孤寂冷清、哀怨低沉、凄惨萧条、苍凉悲壮。
婉约类:
缠绵悱恻、哀婉动人、委婉含蓄、蕴藉风流、朦胧缥缈。
超脱类:
超脱世俗、远离尘嚣、高雅脱俗、超凡脱尘、风致雅洁。
华美类:
富丽堂皇、华美绚丽、华妙艳丽、瑰丽神奇、色彩斑斓。
二、古代诗歌中的意象集锦
序号
意象
含义
举例分析
1
“青山”
①“青山”在古典诗歌中具有深隐旷达、雄浑沉稳、亘古不变的特色,是文人借以栖息身心的家园,因而备受文人喜爱。
例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王昌龄《送柴侍御》)
16
“梧桐”
中国古代文人有“悲秋”的情结,四季之中,秋天万物凋零,最易触发人们的悲凉情绪,而梧桐树,是典型的落叶乔木,秋天到来,往往梧桐叶先行凋落,即所谓“一叶落而知秋”。
例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
例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
13
“落花”
“落花”“流水”一去不返,常引起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把水与时间的流逝结合起来,由落花而感叹人生的无常,多用在惜春词中。惜春词多是一曲曲飘逸着缕缕幽怨的生命悲歌,写作者从暮春时节残红飘零的景象中感悟到人生苦短,韶华易逝,青春难再。
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戴叔伦《题稚川山水》)
②“青山”是故乡的象征,故乡山脉的轮廓是游子心中最清晰的印痕。
例不对芳春酒,还望青山郭。(谢朓《游东田》)
无穷芳草色,何处故山青。(齐己《送休师归长沙宁觐》)
③“青山”是历史与永恒的象征。
例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许浑《金陵怀古》)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杨慎《临江仙》)
3
“冰心”“冰雪”
比喻心志忠贞、品格高尚、心性高洁。
例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
4
“水”
①绵绵愁思,离愁别恨。
例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踏莎行》)
7
“斜阳”“云烟”“清霜”
①沉郁思古幽情
例斜阳草树,寻常巷陌。(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乌衣巷》)
②惆怅、凄苦、悲凉情绪。
例暮霭沉沉楚天阔。(柳永《雨霖铃》)
8
“梅花”
最先开放,傲霜斗雪——敢为人先;不畏权贵——君子。因此梅花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
②时光流逝。
例滚滚长江东逝水。(杨慎《临江仙》)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5
“关山”
①关塞山河。关,关隘要塞;山,山河。
例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高适《塞上听吹笛》)
②历史存在。
例“关河梦断何处”“关山度若飞”“秦时明月汉时关”等。
6
“清风”“白云”
①望云思友,见月怀人。
莫讶春光不属侬,一香已足压千红。总令摘向韩娘袖,不作人间脑麝风。(徐渭《兰》)
10
“竹子”
竹子本固性直、心空节贞,蕴涵着正直谦虚、坚贞高洁的品质,象征着隐士君子。
例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张九龄《和黄门卢侍御咏竹》)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苏轼《於潜僧绿筠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