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学会关注
教案中如何关注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教案中如何关注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之一,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在教案中关注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教案中如何关注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一、设计启发性问题在教案中,设计启发性问题是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手段。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提出一些开放性、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将积极动脑,锻炼他们的分析、推理和判断能力,进而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二、强调实践操作教案中应该注重实践操作,通过实践让学生亲自动手解决问题。
例如,在物理教学中,教案可以设计一些实验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验操作探究物理定律和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提升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三、鼓励合作学习在教案设计中,鼓励合作学习也是关注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策略。
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解决一个问题或完成一个任务。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可以相互合作、交流思想、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四、引导反思与总结在教案中,在学生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后,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与总结。
让学生回顾整个解决问题的过程,思考自己在其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通过反思与总结,学生可以进一步提升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并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熟练地运用。
五、提供个性化的指导教案中,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
每个学生在问题解决能力上的差异是存在的,有些学生可能对某些问题有更强的解决能力,而对另一些问题可能较为困难。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升问题解决能力。
总结:教案中关注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设计启发性问题、强调实践操作、鼓励合作学习、引导反思与总结以及提供个性化的指导,我们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教育的四大支柱的内容
教育的四大支柱的内容教育的四大支柱包括:学会求知:即学会学习,掌握认识世界的工具和获取知识的方法。
学会做事:即学会在一定环境中工作,掌握完成任务和应对挑战的技能。
学会共处:即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和建立良好关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学会生存:即学会关注身心健康、适应环境变化,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这四大支柱相互关联、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现代教育的核心内容。
通过培养学生的四大支柱,可以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人才。
除了上述提到的教育的四大支柱的内容,还可以进一步了解其背景、意义和实施方法:背景:教育的四大支柱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1世纪初提出的,旨在应对全球化、科技发展和知识经济的挑战,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人才。
这四大支柱强调了教育在培养学生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综合作用,以帮助他们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
意义:教育的四大支柱对于现代教育的意义非常重大。
首先,它强调了教育的全面性和综合性,要求教育不仅要关注知识的传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其次,它突出了教育的终身性,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展,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世界。
最后,它强调了教育的关联性,要求教育要与家庭、社会、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相互关联,形成教育合力。
实施方法:为了实施教育的四大支柱,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方法和措施。
首先,学校应该注重课程设置的综合性,将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融入课程中,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其次,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此外,学校应该加强与家庭、社区的合作关系,共同推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最后,学校应该建立科学的学生评价体系,将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多方面纳入评价范围,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发展水平。
总之,教育的四大支柱是现代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对于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适应未来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实施综合性课程、多种教学方法、合作学习和科学评价体系等措施,可以有效地推进教育的四大支柱的实施。
让学生学会关注绘本细节——以《母鸡萝丝去散步》的教学为例
仔 细 阅 读 众 多被 选 入 教 学 领 域 的 绘 本 后 ,我 们
书—— 阅读与经典》 )
绘本细节 , 向读 者传 递着故事情节 的推进 、 角色 的心理 变化 、 作者 的价值 观等 多重信 息。 当学 生在教 师的引导下 , 走进 到处都隐藏着秘 密的绘本细节 中 , 观 察、 发现并读懂 细节时 , 就会对绘本有 更深 层次的
发现除 了图画的精美及文字 的精练 隽永外 ,细节 魅
力也是其独具 的特 色之一 。在 一本图 画书里 ,常常 “ 隐藏 着许 多作 者在 经意或 不经意 之 间留下 的细节 。
在语言 的场 中 , 学生便 自然 而然地 习得 、 悟得 。 面 下
两 位 特 级 教 师 于 文 本 的 无 言 处 开 掘 ,让 学 生 悟 得 语
以 上 两 位 教 师 在 文 言 文 的 教 学 中都 不 谋 而 合
地、 中生有地 为学生营造 了语言 实践的场 , 无 没有进 行语言 章法 的说 教 , 生习得 的是语言 , 学 是思维 , 这 不正是我们语 文课的根本所在 吗? 学生语言规律 的 发现 意识 、 迁移 意识就 在这 “ 中生有 ” 无 的说 说 中 自 然得到 了培养。 总之, 笔者所 指的 “ 中生有 ” 无 论述 的是 文本 细 读 之道 , 强调 的是教 师培养学生语文 意识 之理。 在我
住 姓 氏去 做 文 章 。 后 , 让 学 生 自己 去 “ 中 生 有 ” 然 她 无
地想象还 可以有谁到他 家 ,杨 氏之子又都会如何 作 答。 在这样的情境对话 中训1 练语言 的机 辩能力 , 这样 的教学不但让学生有所感恬 , 更重要的是有所运用。
对语言文字 的有 意注意能长期 坚持 下去 ,语文意识 的有意注意便可以渐 变为 无意 , 习惯便成 了 自然 。
让孩子学会如何主动细心观察
让孩子学会如何主动细心观察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观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
通过观察,孩子可以更好地了解世界,培养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具备良好的观察能力,有些孩子可能缺乏主动性,缺乏耐心,或者缺乏正确的方法去观察事物。
因此,家长和老师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引导孩子学会如何主动细心观察。
为什么要让孩子学会观察观察是认识世界的第一步,也是培养孩子综合能力的基础。
通过观察,孩子可以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和规律,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观察还可以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他们对周围的事物保持敏感和关注,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如何引导孩子学会观察榜样示范:家长和老师可以成为孩子学习观察的榜样。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与孩子一起观察周围的事物,分享自己的观察感受和发现。
通过身教引导,让孩子懂得观察是一种乐趣和学习方式。
提供丰富的观察对象:为了激发孩子的兴趣,家长和老师可以提供丰富多样的观察对象,如大自然中的植物、动物、天空等,或者日常生活中的人物、建筑、器物等。
让孩子在观察中感受到快乐和成就感。
启发思考:在引导孩子观察事物时,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他们思考。
例如,“你觉得这朵花为什么是红色的?”、“你看到了什么有趣的地方?”等问题可以帮助孩子深入思考,并培养他们对事物背后原因的好奇心。
培养耐心和细心:观察需要耐心和细心,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一些小游戏或活动来培养孩子的耐心和细心。
例如,在花园里找到所有颜色不同的花朵、在图书馆找到指定书籍等活动都可以锻炼孩子的观察力。
鼓励记录:让孩子将自己的观察结果记录下来,可以通过绘画、写字、拍照等方式进行记录。
记录不仅可以加深对事物的印象,还可以训练孩子整理信息和表达能力。
观察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促进认知发展:通过观察事物,孩子可以积累大量信息,并将这些信息与已有知识进行联系和比较,从而促进认知发展。
培养判断能力:通过不断观察和思考,孩子可以逐渐形成自己独立的判断能力,学会分辨是非、善恶。
听课中要学会关注学生的状态
听课中要学会关注学生的状态过去听课,人们更多地关注教师的表现,教师的基本功如何,组织能力怎样,有没有教学机智,等等,这是由于“教师中心论”决定的。
随着对课堂教学认识的深化和更新,人们已经意识到,学生才是课堂的真正主人,因此听课要从关注教师转向关注学生。
“以学论教”应成为观察和评价课堂的一个基本原则。
因此,听评课时应从重点关注教师的教转向关注师生互动、关注学生的学情,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呈现的状态和获得的发展作为评定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
1、参与状态:看学生是否全员参与、参与的面有多大。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许多教师都意识到课堂上不能再一味地包办代替,不能再唱独角戏了,要想法为学生的参与提供时间和空间。
但也有不少课还停留在表面形式上的热热闹闹,教学活动设计有温度、无深度,学生思维缺乏深度和广度,多数学生人云亦云,缺少独到的见解和精彩的生成。
这样的课堂,学生实际的参与率是很低的。
学生参与率的高低,参与程度的深浅,是衡量一节课效率高度的最重要的指数。
2、思维状态:看学生是否具有问题意识,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看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否有价值,探究问题是否积极主动,是否具有独创性。
课堂要“动”起来,这个“动”主要指思维的“动”,而非身体的“动”。
我们不难发现,很多课堂上热闹非凡,仿佛集市或茶馆一般,学生一哄而上,热情澎湃,但满足于表面的热闹,而缺乏深刻的思考和探究,这样的课堂也非成功的课堂。
真正的课堂应该有适当的“静默”时间,这是属于学生思维活动的时间,不能一味地强调讨论和交流,丧失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
3、情绪状态:观察教师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学生能否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学习之中,并能自我调节和控制学习情绪,对学习能否保持较长的注意,是否具有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
在听课中,我们经常发现一些上课教师自己讲得激情洋溢、如痴如醉,而讲台下学生却昏昏欲睡,这样的课必然是不合学生的“口味”。
学会关注学生论文
学会关注学生《教师走向成功的22条军规》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也许只是一句简单的问候,一个肯定的眼神,一个慈祥的笑容,却可以拉近心与心之间的距离。
老师,你的关注如同炎炎烈日下的一眼清泉,饮之沁人心脾;你的关注如同苍茫大漠中的一抹绿色,唤醒无限希冀;你的关注如同冬末春初的拂面春风,安抚人情冷漠。
老师,请你多关注学生,并且让学生感受到你的关注”。
正是这段话,让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也让我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
关注学生,要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
在多元化教育的今天,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教师要多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从不同的角度欣赏不同的学生。
学会欣赏别人是对自身品质的提升,更是对被欣赏者的鼓励,使其潜能得到发挥。
在班级管理和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始终作为一个欣赏者的,肯定学生的微小进步,让学生不断获得自信和尊重。
在评价多元化的社会中,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所在,所以所有的学生都是一律平等的,我鼓励班级的学生为了适应社会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并关注其微小的进步。
也许在老师心目中或某些人心目中很平常的一件事情,但对于某个学生就是”天大”的事情,一旦学生做到了这”天大”的事情,我们就要当成”天大”的事情去肯定他,鼓励他。
还有,尽管说我们学校学生的称度较低,但我们要用积极的心态去发现班里的”人才”,因为每个学生都有每个学生的优势所在,学习成绩好并不是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学生的成长比成绩要更重要。
我经常在班里有意识的说这些学生的特点,让被欣赏者增强信心,让其与学生也潜移默化地让受到感染。
关注学生,要注重学生心理感受,疏通学生心结。
”冰冻非一日之寒”,我们的学生由于长期教育教学环境导致学习成绩屡次跟不上,自卑心理就会慢慢滋长、释放、显露出来,天长日久就会不知不觉形成心理暗示”我不行”;再加上家长素质所限,放任不管或者简单粗暴,使得学生普遍具有怕竞争、无所谓、我行我素、自控力差、没有吃苦精神、浮躁等各种心理问题。
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提高路径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提高路径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家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提高已经逐渐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
小学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也应该注重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提高。
本文将从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出发,探讨如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一、让学生学会关注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情感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注重让学生学会关注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朗读、写作和互动交流等方式,让学生学会关注他人的言语和行动中蕴涵的情感,进而理解他人的内心感受。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参与班级互动中,让学生学会用真诚的态度去交流和沟通,懂得表达自己的情感需要和理解他人的情感需求。
二、引导学生正视自我、了解自我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成长阶段,面对基础人文知识的建立,学生更应该学会正视自我、了解自我。
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正视自我,懂得自我认识的重要性。
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作文、口语表达、课外阅读等方式来激发学生对自我认知的意识,引导学生探究自我内心,让他们感知自我情感,进而能够理解自己和他人之间的关系。
三、鼓励学生探究和思考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小学生虽然还未形成全面的人生观念,但是,教师可以通过语文教学,让学生对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进行探究和思考,从而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
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传统文化经典、现代优秀文献,开展主题讨论、阅读感悟等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积极的人生观,提高人文素养。
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我觉察能力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觉察的能力,小学语文教育同样需要注意到这一点。
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采用创新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提高自学能力和自我觉察能力。
例如,可以通过PBL教学、探究式教学等活动,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课外实践,广泛接触社会文化知识,扩大人文视野,提升人文素养。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让学生能够关注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正视自我、了解自我,探究和思考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培养自学能力和自我觉察能力等。
课堂上如何关注学生
教师在课堂上如何关注学生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老师关注的往往是部分学生,提问的时候,更多的是那些优等生,生怕自己的课堂出“乱子”,很少真正顾及教室后几排或者那些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
其实,反过来想一下:教师只顾讲而忽略学生的参与,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呢?长此以往,更多的所谓的“学困生”将会出现。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者的关注和爱护在学生的心灵上会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而教育者的任务在于使每个儿童对自己的集体抱有感激心情”。
怎么看待学生,对学生采取什么样的态度,一直是教育理论和实践的重要问题。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改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
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通过自己的积极实践与探索,我认为要想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必须在课堂上做到三个“关注”——即关注学生的参与感、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能力发展。
因为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一、关注学生的参与感在教学中,我们要尽量创设各种条件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积极参与、主动地学习。
1、创设情境,激发参与感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的动机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生的,尤其是符合儿童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的情境,更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对学生的参与愿望起到强烈的激发作用。
学习源自于疑问,问题情境往往能造成悬念,让儿童因好奇而要学,因此结合课文,在导入中提问,让学生在渴望答案的情境中学习不失为一种有效手段。
如教学《半截蜡烛》一文时,蜡烛为什么会有半截?这半截蜡烛有什么作用?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去思考,让学生带着求解疑问的心理主动地投入学习活动中。
2、树立自信,鼓励敢参与心理学认为:学生的潜能你想有多大,就有多大。
我们应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去发现学生的优点,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自我。
记得在一次课堂上,我点到一名同学读书,当他出现结巴的现象时,很多同学高举右手想代替他回答。
我看到了他怯生生的眼睛,那是一双渴望理解和寻求帮助的眼睛,于是我带着他读了前两句之后,在我目光的鼓励下他读完了一整段,我给了他一个灿烂的微笑作为奖励。
综合实践活动活动意义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综合实践活动已经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综合实践活动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综合实践活动活动的意义。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1.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综合实践活动活动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挑战权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活动中,学生可以自由发挥,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综合实践活动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通过参与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1. 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实践活动活动要求学生亲自动手,参与实践。
在活动中,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提高操作技能。
2.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综合实践活动活动往往需要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学会与他人沟通、协调,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使学生认识到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紧密联系,增强学生的实践意识。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学生能够更加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1. 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使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了解国家政策,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在活动中,学生可以学会关心社会、关心国家,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综合实践活动活动注重环保教育,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增强环保意识。
在活动中,学生可以学会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3. 培养学生的志愿服务精神综合实践活动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培养学生的志愿服务精神。
在活动中,学生可以学会关爱他人、奉献社会,成为具有爱心和责任心的公民。
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1.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综合实践活动活动涉及多个领域,包括科学、文化、艺术、体育等。
通过参与活动,学生可以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小学综合实践课活动目标
一、引言小学综合实践课是小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综合实践课,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学科知识,拓展视野,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
本篇将详细阐述小学综合实践课的活动目标,以期为我国小学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二、活动目标1.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1)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在活动中勇于探索、勇于实践。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一定的技能。
2.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1)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
(2)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
(3)培养学生的领导力,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承担责任。
3. 拓展学生的知识面(1)让学生接触到各个学科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2)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让学生了解我国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4. 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1)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会调整心态,培养乐观向上的精神。
(2)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让学生在活动中锻炼身体。
(3)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面对挫折。
5.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1)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
(2)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3)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欣赏他人的作品,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
6.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1)让学生了解环保知识,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2)培养学生的节约意识,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珍惜资源。
(3)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保护环境,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7. 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1)让学生了解世界各国的文化、风俗,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
(2)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尊重他人。
(3)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关注全球性问题,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
三、实施策略1. 丰富课程内容,注重实践性(1)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适合学生的实践活动。
培养学生人文关怀意识的15个人文教案
培养学生人文关怀意识的15个人文教案在现代社会中,人们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意识。
人文关怀意识是指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环境的意识。
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意识,有助于他们成为有社会责任感和文明素养的人。
本文将介绍15个相关的人文教案,帮助教师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意识。
1. 如何看待别人的生活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帮助他们了解不同人的生活方式和背景。
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认识的不同人的生活,引导他们思考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如何理解并尊重这种差异。
2. 友善待人教师可以进行一系列角色扮演和案例分析的活动,让学生体验如何友善地对待他人。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思考如何尊重他人、理解他人的感受,并在实际生活中展现友善的行为。
3. 爱护环境通过让学生参与环境保护的实践活动,如垃圾分类、植树造林等,培养学生对环境的关怀意识。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帮助他们思考自己在保护环境方面的责任。
4. 关心弱势群体引导学生了解弱势群体的生活和困境,如单亲家庭、残疾人等。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相关机构或邀请专业人士进行讲座,通过了解这些群体的故事和挑战,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关心意识。
5. 培养义工精神通过组织义工活动,如探访养老院、帮助贫困学生等,激发学生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的热情,并培养他们的奉献精神和责任感。
6. 学习欣赏艺术引导学生欣赏音乐、绘画、文学作品等艺术形式,帮助他们培养对艺术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通过欣赏艺术,学生可以体验到艺术家对人类情感和生活的关怀,从而激发自己对人文关怀的意识。
7. 生活中的感恩心态通过组织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恩经历和反思,教师可以帮助他们培养感恩的心态。
学生可以思考自己生活中所受到的恩惠,并展现对他人的感激之情。
8. 探索传统文化引导学生了解和探索传统文化,如传统节日、传统艺术等。
通过了解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和价值观,学生可以理解人文关怀的深层含义,并从中得到启示。
关爱学生,要学会关注学生情绪
学生 烦 躁 不 安 。有 学生 自身 的 : 心 理挫 折 、 格 孤 僻 、 志 如 性 意
脆弱 、 自制力 差 等 都 会 引 起 学 生不 良情 绪 。其 中受 心 理 挫 折 影 响 最 大 。心 理 挫折 是 指 需 求 无 法 满 足 时 产 生 的 一 种 失 望 、 沮 丧 、 郁 、 闷 、 激 、 现 实 等情 绪 反 应 , 种 情 绪 有 明显 忧 苦 偏 反 这
永 远 记住 这 一 天 ” 。他 最 终 以 理想 成 绩 考 上 了 市重 点 中学 . z .现 实 法 。又 称 有 责 任 生 活 法 。 即 要 求 学 生 面 对 现
实 , 于 负 责 , 信 自我 。前 年 , 在 接 任 七 ( ) 时 , 中林 敢 相 我 3班 班 某 , 年 级 时是 班 长 , 绩 不 太 好 , 工 作 热 情 高 , 织 能 力 七 成 但 组
力 , 应 复 杂生 活和 迎 接 社 会 的 各种 挑 战 。 适
一
、
中 学 生 不 良 情 绪 的 成 因
引 起 学 生 不 良情 绪 原 因 很 多 , 家 庭 的 : 母 过 分溺 爱 、 有 父 偏 袒 , 成 孩 子 任 性 、 冲 动 ; 教 过 于 严 厉 , 评 多 , 扬 造 易 家 批 赞
少 , 成 孩 子 胆 怯 、 自信 ; 亲 疏 于 管 教 , 成 孩 子 偏 激 、 造 不 单 形 孤
僻 、 向等 个 性 。有 学 校 的 : 长 放 任 自流 , 成学 生傲 慢 放 内 师 形 荡 ; 师 危 言 耸 听 , 起 学 生 心 理 紧 张 ; 师 教导 无 方 , 成 教 引 老 造
利 于集 体 的给 予 肯 定 , 督 促他 去 实 施 , 他 对 同 学 、 老 师 并 要 对 负责 ; 样 , 在 同 学 中 既 竖 起 威 信 , 觉 得 老 师 很 赏 识 他 , 这 他 又 “ 亲其 师 , 其 言” 信 。经 过一 学 期 的 努 力 , 某 变 得 关 心 集 体 , 林 关爱他人 , 团结 同学 , 奋 读 书 了 ; 末 成 绩 也 由原 来 的全 班 发 期 三 十 名 外 提 高 到 全 班 第 十 三 名 。 他 的 表 现 获 得 了 同 学 的 认 可 , 望 很 高 , 二 学 期 在 班 干 部 选 举 中 以 最 高 票 当 选 为 威 第
《争吵》的教学教案引导学生倾听和关心他人
《争吵》的教学教案引导学生倾听和关心他人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争吵》这个故事,理解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变化和冲突解决的过程。
2. 培养学生倾听和关心他人的习惯,提高他们的同理心。
3. 引导学生学会通过沟通和理解来解决冲突,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阅读《争吵》这个故事,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2. 分析故事中人物的冲突和解决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更好地倾听和关心他人。
3. 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实践如何用沟通和理解来解决冲突。
三、教学方法:1. 阅读引导:教师带领学生阅读故事,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人物的言行举止和情感变化。
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故事中的冲突和解决方式,分享彼此的看法和经验。
3.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故事中的冲突场景,通过表演来实践如何倾听和关心他人。
四、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倾听和关心他人的能力。
2. 学生提交一篇关于如何通过沟通和理解来解决冲突的短文,评估他们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资源:1. 《争吵》这个故事的相关材料,如故事文本、图片等。
2. 角色扮演道具和场景布置物品。
3. 学生提交短文的评价标准和方法。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话题,引导学生关注争吵在日常生活中的普遍性和影响。
2. 阅读故事《争吵》:学生阅读故事,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3.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故事中的冲突和解决方式,分享彼此的看法和经验。
4.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故事中的冲突场景,通过表演来实践如何倾听和关心他人。
5. 分享和总结:每组选择代表分享角色扮演的过程和体验,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
七、教学延伸:1.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创作一个关于倾听和关心他人的宣传海报。
2. 学生分享:每组选择代表分享宣传海报的创作过程和意图。
八、家庭作业:1. 学生回家后,与家人进行一次关于倾听和关心他人的对话,记录下对话的过程和感受。
关注.赞美.尊重——教师获得学生认可的诀窍
关注.赞美.尊重——教师获得学生认可的诀窍作者:隋丽娜来源:《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2年第02期时代在发展,作为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地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教师要想获得今天学生的认可,以下几点的实践做法很重要。
一、学会“关注”学生美国的一位教育专家曾做了一项实验:她把两小束一样的常春藤分别栽在两个相同的花盆里,给两束常春藤相同的阳光、相同的水,但保持不同的注意力。
她把一束常春藤放在厨房里的柜台上,让它远离师生的注意,而另一束放在大教室的壁炉架上,然后对她的学生说:“在今后的每一天,我们都将告诉它我们多么爱它,它是多么的美丽,我们将用我们的善意和关怀来滋润这束常春藤。
”四个星期后,实验的结果令老师和孩子们都大吃一惊。
厨房里的那束常春藤长得又长又细,病蔫蔫的,一点都不精神,但是大教室里的那束则完全不同,它在歌声和语言的滋润下,长得很旺盛,叶子黑油油的,汁多而肥美,比原来大了三倍之多。
每当听到孩子们的歌声和说话声,它仿佛就能感觉到孩子们的关怀,叶子就兴致勃勃地摇曳起来。
为了把这项实验更推进一步,同时也为了使孩子们不再为厨房里的那束常春藤流泪,这位专家把厨房里的那束常春藤也搬到了大教室,和壁炉架上的那束放在一起,不过是放在壁炉架的那一头。
不到三个星期,第二束常春藤就赶上了第一束,到第四个星期时,它们就分不出彼此了。
实验的结果也同样让我们感到意外。
在同等条件下,不同的关注竟引起如此大的差异。
连常春藤的成长都渴望善意的关怀,更何况成长中的孩子?在哈佛大学350周年校庆上,有人问校长,哈佛最值得自豪的是什么?校长回答说,最值得自豪的不是培养了6位总统和36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而是给以每位学生充分选择的机会和发展空间,让每块金子都闪闪发光。
刚刚毕业就参加工作,而且是受人无比尊重、羡慕的教育行业,这让我感到特兴奋。
但不是因为教育行业的待遇,更非能够受到人们发自内心的尊重,而是我的喜爱、热忱让我如此。
当我几次进出课堂,发现每一个班级中都有或多或少的几名学生沉默寡言,不少的老师、同学甚至于班主任也只当他们不存在,他们特殊吗,在刚刚升入平行班时,就是如此吗?不!也许是他们的某些方面没有获得大家的认同,也许是自己的才华、智慧没有表现的机会。
争做新时代好少年主题班会教案
争做新时代好少年主题班会教案第一章:了解新时代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新时代的特征和挑战。
2. 引导学生认识到作为新时代少年所应具备的素质。
二、教学内容:1. 讲解新时代的定义和特征。
2. 分析新时代对少年儿童的挑战。
3. 阐述新时代好少年的标准。
三、教学活动:1. 观看相关视频,让学生感受新时代的特征。
2. 小组讨论,分析新时代给少年带来的挑战。
3. 分享优秀少年的事例,引导学生树立争做新时代好少年的意识。
第二章:培养良好品德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到良好品德对于成为新时代好少年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具备诚实、守信、勤劳、友善等良好品德。
二、教学内容:1. 讲解良好品德对新时代少年的意义。
2. 分析良好品德的培养方法。
3. 分享优秀少年的品德事迹,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三、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到良好品德的重要性。
2. 角色扮演,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诚实、守信、勤劳、友善等良好品德。
3. 讲述优秀少年的品德事迹,激发学生争做新时代好少年的决心。
第三章:增强体质锻炼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体质锻炼对于成为新时代好少年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讲解体质锻炼对新时代少年的意义。
2. 分析如何合理安排锻炼时间和方法。
3. 分享优秀少年的锻炼经验,激发学生锻炼热情。
三、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到体质锻炼的重要性。
2. 讲解科学锻炼的方法,让学生掌握正确的锻炼技巧。
3. 组织户外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锻炼的乐趣,增强体质。
第四章:培养创新精神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创新精神对于成为新时代好少年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敢于创新、勇于实践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讲解创新精神对新时代少年的意义。
2. 分析如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分享优秀少年的创新事迹,激发学生创新动力。
三、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到创新精神的重要性。
2. 开展创新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创新能力。
关爱学生关注心理健康
关爱学生关注心理健康在当今社会,随着竞争压力的增大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学生们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
关心关爱学生的心理健康,成为了教育界与社会各界的共识。
本文将探讨学校和家庭在关爱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作用,并提出一些实用的建议。
一、学校的作用学校作为学生的第二个家,应该承担起关心学生心理健康的责任。
首先,学校应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通过开设心理学课程、组织心理健康讲座等形式,向学生传授心理知识和技巧,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
其次,学校应该设立心理咨询中心。
学生可以随时前往咨询中心寻求帮助,解决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在心理咨询中心中,专业的心理辅导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情绪调节、压力管理等方面的指导。
另外,学校可以组织各种活动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例如,组织心理健康周或心理健康月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活动,增加学生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认知和关注度。
二、家庭的作用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也是他们最重要的社会支持系统。
因此,家庭在关心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家长应该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
与孩子保持密切的关系,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困扰和压力,帮助他们排解负面情绪。
其次,家庭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支持。
家长应该经常表达对孩子的爱和鼓励,为他们提供一个温暖的家庭环境。
同时,家长也应该设定合理的期望和要求,不给孩子过大的压力。
适度的竞争可以激发孩子的进取心,但过高的竞争压力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另外,家庭也可以为孩子提供一些心理健康的辅导和帮助。
例如,鼓励孩子参加一些兴趣爱好的活动,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以及锻炼他们的身心。
三、实用建议除了学校和家庭的作用外,以下是一些实用的建议,帮助学生更好地关爱自己的心理健康。
首先,学会放松和调节自己的情绪。
学会使用一些心理放松的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等,帮助自己排解压力,保持内心的平静。
其次,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并注意饮食的营养均衡。
关注学生学习动态—教育教案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教案的编写和使用对于学生的成长、教师的教学以及教育机构的品牌建设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如今信息化时代,各大学校和教育机构正在积极探索使用教育教案来提升教学质量,即使过去,有些学校可能对这种教学方式不是听之任之,但现在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教育教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态,实现个性化教学,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如何才能更好地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进程呢?一、善用新型教育教案新型教育教案和传统教案在模式和内容上均有所不同,在教育理念上更加突出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化教育,强调学生能力的发展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更需要我们注意和使用。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专业背景,有针对性地精选不同科目的教育教案并进行修改,同时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不断优化,从而更加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
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选择有趣且有挑战性的学习素材,设计与教材贴近且能够提高学生意识的课程,同时利用实际案例和互动活动进行增加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参与。
此时,通过运用新型教育教案,教师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会让学生经历情感上的高潮,让他们更自信,更积极地学习。
二、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成绩高低本质上是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纸质传统教案往往通过一些固定的课程计划来提高学生的成绩,但却很难满足学生的兴趣。
此时,我们需要在教育教案编制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例如,可以结合学生生活和热潮的时事话题给学生讲述相关的知识,配上有趣的视频、音乐、画面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更加开心和主动地学习,实现教学的突破。
同时,在教材的选择和资料的准备上,教师可以选择多种来源不同的资料进行整合,以不同的形式、多样的方向来贯彻教学的目的,这样做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和思维,促进学生的综合性发展。
三、多元化教学策略学生的学习途径和方式各不相同,因此,教师要善于使用多元化的教学策略来满足学生的差异化需求。
关注读懂引导学生
关注读懂引导学生在当今社会,信息爆炸、资源丰富的时代,阅读已经成为社会中学生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
很多学生对阅读的态度不够积极,对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也存在不少困难。
为了让学生更加关注阅读,并且能够读懂所读的内容,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引导学生。
需要建立正确的阅读观念。
学生对阅读的态度常常影响着他们的阅读成绩和兴趣,培养正确的阅读观念是非常重要的。
家长、老师、社会都需要共同努力,让学生明白阅读对于学习、成长的重要性。
阅读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更是为了获得知识、拓展眼界、提高综合素质。
只有树立正确的阅读观念,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提高对阅读理解的能力。
需要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材料。
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都不相同,有些学生喜欢看文学类书籍,有些学生喜欢看科普类书籍,还有些学生喜欢看漫画、小说等。
我们需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引导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材料。
只有选择了适合自己的阅读材料,学生才能更加主动、积极地去读,并且从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乐趣。
需要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
阅读不仅仅是简单的看文字,更重要的是要能够理解文字所传达的意义。
我们需要引导学生掌握一些阅读技巧,比如快速阅读、理解阅读、策略阅读等。
需要培养学生的文字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情感体验能力等,这些都是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阅读材料的重要技能。
除了教师和家长的引导,学生自己也需要主动积极地去关注读懂。
要让自己在阅读中更加用心,更加用脑。
要给自己树立一个目标,比如每天读多少页书,每周读多少本书;每天记录下自己的阅读心得等等。
要学会从阅读中获取快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要让手机、电脑等娱乐设备影响自己的阅读兴趣。
只有主动关注读懂,才能获得更多的收获。
我们也需要社会、学校等多方力量的共同参与。
社会可以举办一些阅读活动,比如阅读比赛、阅读分享会、阅读征文比赛等,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快乐,提高对阅读的兴趣。
学校可以通过课外阅读指导小组、开设阅读素养课程等,加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
再见小树林绘本 教案
再见小树林绘本教案教案标题:再见小树林绘本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阅读《再见小树林》这本绘本,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
2. 帮助学生学会关注环境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创造力。
适用对象:小学一年级学生教学时间:2个课时教学准备:1. 绘本《再见小树林》2. PPT或黑板3. 图片或实物相关道具4. 绘本故事相关的练习和活动材料教学步骤:第一课时:1. 导入(5分钟)- 引入绘本《再见小树林》的故事背景,通过展示一张描绘小树林的图片或实物道具,激发学生的兴趣。
2. 阅读绘本(15分钟)- 分发绘本给学生,鼓励他们自己翻阅并观察绘本插图。
- 教师朗读绘本,同时指导学生跟随阅读。
- 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鼓励他们提问和发表个人观点。
3. 讨论与理解(15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故事情节,询问他们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 引导学生讨论小树林的重要性以及为什么需要保护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 引导学生提出如何保护小树林和环境的建议,并与他们一起探讨可行的解决方案。
4. 语言表达练习(15分钟)- 分发练习材料,要求学生根据绘本内容完成填空练习或简短写作练习,鼓励他们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二课时:1. 复习与展示(10分钟)-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在绘本故事中的观察和理解,可以使用图片、文字或口头表达方式。
2. 创作活动(20分钟)- 分发绘本故事相关的创作活动材料,比如绘画、手工制作或写作任务。
- 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观点,创作一个与小树林保护相关的作品。
3. 分享与展示(10分钟)- 鼓励学生展示他们的创作成果,可以通过小组分享或全班展示的形式。
- 同时,引导其他学生提出问题或给予反馈,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4. 总结与反思(10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总结他们在故事理解、语言表达和创作方面的收获。
- 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将环境保护的观念融入日常生活,并帮助他们认识到每个人都可以为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学生学会关注
关键词:关注;观察;倾听
课堂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认识的过程,同时也是师生之间合作交流的过程。
这种合作也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过程,这种合作和交流,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加速学生的社会化进程。
合作与交流的根本价值和目的,就在于知识以外的发展。
让学生学会关注,是合作交流实践活动的前提和关键,学生学会了关注,才会使合作交流更有效。
一、让学生关注别人的发言,学会倾听
培养学生能听、会听、善听是教师的培养目标之一。
倾听应做到全神贯注,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能随发言人的变换而变换,行随话动。
倾听,同时也是对发言人的尊重和认可。
只有这样,才会引起共鸣,引起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
如果学生在小组内不善倾听,就会造成你说你的,我做我的,不利于学生良好性格的形成。
这样就失去了合作学习的价值。
小组学习时,一定要让小组长发挥好组织作用,合理安排,既分工又合作,让每个组员都能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
在汇报发言时,也要学会倾听。
有一次,当我请学生发言的时候,有几个学生没有听,在做自己的事情,就及时请这位学生暂停发言,待大家的目光一起看向我的时候,我只说了一句话:“大家准备好了吗?别人发言的时候我们应做什么,怎样做呀?”待大家聚精会神的时候,又开始发言了……在教学中要及时地鼓励,借鉴好的经验和做法,谁听得好就及时给予评价和肯定,
别的学生在其影响下也会积极地配合小组合作。
二、让学生关注别人的行为,学会观察
学会观察就应该让学生会观察,仔细观察,做到有序地观察,切忌走马观花。
观察还应注意整理,提取相关的信息,进行分析、思考处理相关的信息。
因而,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的观察,还应对观察进行适当的引导和点拨,使学生从小就学会观察,善于观察。
教材特别增加了情景图的学习,其目的就是要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体现教学源于生活的思想。
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处理数学信息,增加对数感的培养。
三、让学生关注别人的思维过程,学会想
借鉴别人的经验,要经过辩证地吸收、转化为自己的经验,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学生在学习中不仅要分析、认识,提出学习中的问题,拟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求出最终的结果,而且还要想想自己取得结果的方法是不是正确,是不是符合要求,还要想想自己方案的正确性、合理性,学会对自己的思维活动进行评价和反思。
四、让学生关注别人的语言表述,使自己能说、敢说
学生应会表述,把头脑语言转化成口头语或书面语,应鼓励学生大胆说话。
敢于说话才使“能说话、会说话”成为可能。
学生的行为言语的发展都是从模仿开始的,借鉴别人的经验是提升自己的一种捷径,学生表述能力的培养应从敢说开始,逐步提高表述的要求,能说完整的话,说有条理的话,学会流利的表述,甚至把行为语言
和情感都有机地融入表述之中。
只要这样持之以恒,表述能力就一定会有所提高。
五、让学生关注别人的情感,学会理解别人
情感是沟通的基础,教学也同样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积极的情感体验是培养兴趣、活跃思维的有效途径,真正体现情感的价值观念。
让学生学会尊重别人,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要学会理解别人、宽容别人,做到平等交流,不说言辞过激的话,不说尖酸刻薄的话,学会换位思考,尽量避免对别人的伤害。
在集体活动中自尊、互爱、互相独立又合作的积极交流活动同样会使学生产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使学生的认知活动更充实,情感体验更充分。
六、让学生关注别人的成果,树立成果意识,学会创造
创新精神的培养需要从小处着眼,从小事抓起。
当学生看到别人的成果受到教师和同学的肯定时,难免心里会产生试一试、比一比的积极性心理活动,教师就应抓住这一时刻,用一些具有挑战性的语言和行动激励他们,使他们顺利过渡到自己的创造活动中来。
教师应充分肯定求异思维,使学生在心灵上产生最大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使学生从心动过渡到行动。
(作者单位新疆石河子一四一团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