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上应让学生学会倾听
《学会倾听》教案
《学会倾听》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到倾听的重要性,明白倾听是获取信息、理解他人、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关键。
2. 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倾听他人发言的习惯,提高课堂互动效果。
3. 引导学生学会倾听技巧,提高倾听能力,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倾听的定义与重要性2. 倾听技巧与方法3. 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倾听技巧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发生在课堂上的小故事,引发学生对倾听的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倾听的定义与重要性,让学生明白倾听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
3.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典型的倾听案例,让学生认识到倾听技巧的重要性。
4. 倾听技巧讲解:讲解倾听技巧与方法,如专注、理解、回应等。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倾听技巧的经历。
6. 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总结倾听的重要性,反思自己在倾听方面的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与互动,评价其倾听习惯的养成情况。
2.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倾听的实践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运用所学技巧。
3. 长期观察: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倾听表现,评价其倾听能力的提升情况。
五、教学资源:1. 教学PPT:制作精美的PPT,展示倾听的定义、重要性及技巧。
2. 案例材料:收集一些关于倾听的案例,用于课堂分析与讨论。
3. 课后作业:设计一份具有实践性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4. 教学视频:寻找一些关于倾听技巧的教学视频,用于课堂演示与讲解。
六、教学策略:1. 互动讨论: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在实际场景中练习倾听技巧。
2. 情景模拟:创设不同的人际交往场景,让学生在模拟中学会倾听、理解他人。
七、教学活动:1. 倾听游戏:设计一个倾听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提高倾听能力。
2. 倾听演练:组织一次倾听演练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倾听技巧。
3. 主题演讲:邀请有关专家或优秀学生代表进行主题演讲,分享倾听的重要性与实际运用。
《学会倾听》教案
《学会倾听》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倾听的重要性,认识到倾听是获取信息、理解他人、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本素养。
2. 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倾听他人意见的习惯,提高学生与人沟通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倾听技巧,提高听力水平,提升自我修养。
二、教学内容:1. 倾听的重要性2. 倾听的态度与技巧3. 提升倾听能力的方法4. 实践演练:模拟对话5. 总结与反思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倾听的重要性、倾听的态度与技巧、提升倾听能力的方法。
2. 互动法:模拟对话、小组讨论、分享心得。
3. 实践法:通过模拟对话,让学生亲身体验倾听的技巧与效果。
四、教学准备:1. 教案、课件、教材等相关资料。
2. 录音设备、音响设备。
3. 模拟对话场景布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发生在生活中的小故事,引发学生对倾听的思考,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讲解倾听的重要性,分析倾听的态度与技巧,教授提升倾听能力的方法。
3. 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在倾听方面的心得体会。
4. 实践:进行模拟对话,让学生亲身体验倾听的技巧与效果。
5. 总结: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强调倾听在人际沟通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实践。
6. 作业:布置一道关于倾听的实践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行思考与练习。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估学生对倾听重要性的理解和认同程度。
2. 模拟对话表现:通过学生在模拟对话中的表现,评估其倾听技巧的应用和沟通能力。
3. 作业完成情况:通过学生对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其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倾听技巧的心得体会。
2. 开展倾听技巧竞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倾听能力。
3. 推荐相关书籍和视频资源,让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学习和提升倾听技巧。
八、教学反馈:1.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在课堂上的感受和建议,以便对教学方法和内容进行调整。
如何通过班会活动让学生学会倾听
如何通过班会活动让学生学会倾听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学会倾听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技能。
倾听不仅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还能促进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尊重他人和理解他人的品质。
而班会活动作为班级管理和教育的重要手段,为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平台。
一、明确倾听的重要性在开展班会活动之前,首先要让学生们明白倾听的重要性。
可以通过一些小故事或者实际案例来引导学生思考。
比如,讲述一个因为没有认真倾听而导致误会产生的故事,或者分享一些成功人士善于倾听从而取得成就的例子。
让学生们在故事中体会到,倾听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想法和感受,避免误解和冲突,同时也能让我们获取更多的信息和知识。
二、设计有趣的倾听训练活动1、传话游戏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排成一列。
老师悄悄地给每组的第一个学生说一句话,然后第一个学生依次向后传话,最后一个学生将听到的话大声说出来。
比较每组传话的准确性,通过这个游戏让学生们明白,倾听时要集中注意力,准确接收信息。
2、听力大挑战播放一段包含多种声音的音频,如市场的嘈杂声、鸟鸣声、汽车喇叭声等,让学生们在听完后回答听到了哪些声音,并描述这些声音的特点。
这个活动可以训练学生在复杂的环境中筛选和专注于重要的声音,提高他们的倾听敏锐度。
3、角色扮演设计一些需要学生进行沟通和倾听的场景,如同学之间的矛盾解决、小组讨论等。
让学生们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在表演中体验倾听的技巧和重要性。
表演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在角色扮演中倾听的感受和经验。
三、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1、肢体语言引导在班会活动中,老师要向学生们示范良好的倾听肢体语言,如身体前倾、眼神专注、点头示意等。
同时,提醒学生们注意自己的肢体语言,避免在倾听时出现心不在焉的表现,如东张西望、摆弄物品等。
2、记录关键信息教导学生在倾听时养成记录关键信息的习惯,可以准备一个小本子,将听到的重要内容简单记录下来。
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倾听的效果,还能锻炼学生的归纳和总结能力。
让学生倾听的有效策略
让学生倾听的有效策略教师在课堂上想要学生倾听并有效参与是一项重要任务。
然而,并不是每个学生都可以专注于听讲和积极参与,他们可能会被其他因素干扰,或者他们可能对所讲的内容不感兴趣。
为了帮助学生倾听并获得更好的理解,下面是一些可以有效引导学生倾听的策略。
首先,鼓励互动与合作。
当学生有机会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时,他们更有可能倾听。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中互相讨论并分享思考。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思考的动力,并促使他们倾听其他学生的意见和观点。
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和分享经验的活动,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讲内容,并从中获得不同的观点。
其次,创建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以鼓励学生倾听。
教师应该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鼓励,让他们感到自己的倾听是重要的。
对于那些积极参与倾听的学生,教师可以给予赞扬和奖励,以激发其他学生参与和倾听的欲望。
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活动,如游戏和激励机制,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第三,使用多媒体和可视化工具。
图表、图片、视频和音频等多媒体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讲的内容。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使用这些工具来呈现信息,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他们的兴趣。
例如,通过展示实际的案例、视频剪辑或音频片段,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和理论。
此外,教师还可以使用流程图或思维导图等可视化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组织和理解所学的知识。
另外,教师应注重语言表达和交流的技巧。
清晰而有条理的语言表达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讲的内容。
教师应该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避免使用复杂或难以理解的专业术语。
同时,教师还应该注意自己的语速和语调,以及适当地使用手势和表情来增加语言的表达力。
此外,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提问和回答问题,以促进学生的思考和参与。
最后,教师应该通过定期反馈和评估来检查学生的理解和参与程度。
这可以包括小测验、讨论和作业等形式。
通过定期的检查和评估,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和帮助他们更好地倾听和学习。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巧妙地培养学生倾听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巧妙地"培养学生倾听能力摘要:倾听是人们沟通的基础,也是学习的桥梁。
懂得倾听、善于倾听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关键。
因此,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倾听,注重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认真地倾听中吸取更多的知识。
本文就将分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倾听能力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倾听能力培养引言:听、说、读、写是语文学科教学的基础,听排在首位足以说明其重要性。
学会倾听对学生的表达、阅读、写作都有很大益处,这也是人们越来越注重学生倾听能力培养的原因。
一、倾听能力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是《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之一,倾听能力不仅是指用耳朵接受其他人说话内容的能力,还包括理解、分析、思考、处理听到内容的能力。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中,耐心、认真地听完别人的说话内容并做出合理回应“听”最基本的要求。
但有些学生在实际学习、生活中听别人说话时很容易出现走神或不耐烦的情况,甚至还会在别人说话时忍不住插话,还有些学生看似认真倾听,但却并没有将听到的内容过脑,也无法对听到的内容进行回应。
这些都是学生沟通、学习的障碍,也是教师应帮学生改正的不良习惯。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具有良好的倾听能力可以大幅提高教学效率。
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听取教师讲授的内容,跟随教师的思路进行分析,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可以更好地理解、消化所学习的知识,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加高效。
不仅如此,学生在听其他同学的发言时或与同学交流中还可以开阔自己的思路,增加自己的知识积累,逐渐形成自己的沟通、思考方式。
由此可见,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帮助,对促进学生的发展也有很重要的意义[1]。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巧妙培养学生倾听能力的有效策略(一)明确锻炼学生倾听能力的目标培养小学生的倾听能力需要循序渐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制定详细的计划,以教学内容为基础,结合班级学生的学习、接受情况,明确每个阶段的目标,将倾听能力的培养渗透到教学中。
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学会倾听
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学会倾听古希腊先哲苏格拉底说:上天赐人以两耳两目,但只有一口,欲使其多闻多见而少言。
寥寥数语,形象而深刻地说明了“听”的重要性。
对于一个公民而言,倾听是一种素养,是一种品质,是进行思想文化交流的中介;对于学习个体来说,倾听是获取来自外界信息、提炼信息不可或缺的有效途径和必不可少的一种能力;对于处在教学活动中的教师,更是一种调控、驾驭动态生成课堂的行为。
在教学中,教师往往强调教学生会说,而谈到会听则少一些。
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学生具有日常生活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那么,我们如何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让学生正确表现,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呢?多年的教学让我体会到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要激发学生愿意倾听的欲望常言道:内因决定外因,只有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想听,爱听,他才会主动地去听,这样学习的效率才会高。
如果学生不爱听课,从某种原因来讲,是因为教师的讲课不精彩,每堂课都是固定的模式,课堂气氛呆板、枯燥,学生也就听得昏昏欲睡了。
而生动有趣的课堂,自然而然地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不由自主地听入了迷。
要做到这一点,一方面,教师要想方设法创设课堂情景,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努力适应新课改的要求,让课堂教学生动活泼起来。
另一方面,要让学生明白学会倾听的重要性。
其实,无论是实践知识,还是理论知识,最直接的还是听人讲解而获得的,并且是高效率的好办法。
所以,古人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说,这是很有道理的。
但小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往往在别的同学发言或教师讲课时开小差,这就需要教师经常提醒学生集中注意力。
我所教的一年级学生,在一年级的课堂上,孩子们最喜欢举手,最喜欢“说”,但他们不懂得怎样去“听”,怎样去评价,一个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其他人往往在干别的事情,玩橡皮的,玩铅笔的,有的甚至拿着书翻来覆去,无所事事。
因此在开学初,我首先把自己从《故事会》中看到的一个小故事讲给孩子们听。
如何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
如何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
一、教师要学会“倾听”。
课堂上,不管是怎样的学生,无论是说对了还是说错了,无论是说得清楚明白还是语无伦次,教师也要专注地倾听,不能有半点不耐烦,更不能轻易打断学生的发言。
善于倾听孩子的心声,与之产生共鸣,也促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老师每次都能耐心地听我发言,我也要专心倾听!
二、明确倾听的要求:精力集中很重要,专心倾听要做到。
1、要专心。
因为注意力不集中,就使得学生无法认真听取老师所讲的知识,也无法与小组同学合作学习、沟通交流。
2、要耐心。
告诉孩子不随便插嘴,要听完别人的话,才发表自己的意见。
特别是当别人的发言有错时,一定要等他把话说完了再用适当的方式指出。
3、要虚心。
告诉孩子当别人提出与自己不同的意见时,要能虚心接受,边听边修正自己的观点;要让学生明确并不是发言才是参与,倾听同学的发言也是参与,边听边想,欣赏同学思维的闪光点,吸取他人之长,弥补自身的不足,不断充实自己。
浅论培养学生“倾听习惯”的重要性
浅论培养学生“倾听习惯”的重要性教育学家威廉詹姆斯说过:“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可见,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只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化为学生自身的素质,对学生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而良好的倾听习惯是发展学生倾听能力的前提和必备条件,它不仅是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也是学生综合素养的体现,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非常重要。
一、为什么要学会倾听课堂改革实施以来,老师们都说,孩子们变得活泼了,胆子大了,课堂变得活跃了,学生都敢于提问,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但是,我们也常常看到这样的镜头:当一个学生发言还没完,旁边的学生高高兴兴举起了手,大声嚷到“老师,我来,我来……”当教师指名一位学生回答时,其余举手的同学都异口同声地叹起气来,垂头丧气,根本顾不了听讲;当老师讲得津津有味时,学生们却在旁若无人地干着自己的事……这种现象,在低段数学课中尤为突出。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年龄小、独生子女的特性,自制力差、教学中的问题(师生、生生之间主动式倾听的缺失。
)而造成这些缺失的原因在于教师和学生没有良好的倾听习惯,学生交流讨论的机会太少,使学生既不会倾听别人的意见,作出正确判断,也不会用正确的语言来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他不管别人听不听,他们在意的是老师对自己的评价,潜意识中交流的目标是教师。
因此当其他同学发言时与自己无关,只是自己与教师进行交流的机会。
一句话就是学生不能或不善于进行主动式倾听。
二、倾听习惯培养的重要性1、倾听也是学习。
教育心理学家对人的一系列交往活动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在人们的各种交往方式中,听占45%,说占30%,读占16%,写占9%。
一连串的数据告诉我们,人约一半的时间在听,听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
因此可以说,不会倾听的学生是不会学习的学生。
2、倾听利于交往。
倾听是有效沟通所必备的元素,它是一种接纳的语言。
倾听是接受、分析、理解、分享的过程。
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倾听习惯
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倾听习惯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
倾听习惯不仅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老师的讲解,还可以培养他们的细心和耐心,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本文将探讨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倾听习惯,帮助他们在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要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需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教室里,老师可以创造安静、整洁、舒适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更容易集中注意力。
老师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以身作则,正确引导学生。
鼓励学生与同学之间保持良好的交流,避免大声喧哗,以此帮助学生养成倾听的好习惯。
要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可以利用一些互动的方式,让学生更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老师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更积极地倾听老师的讲解。
老师也可以通过课堂小组讨论、学习游戏等方式,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从而培养他们的倾听习惯。
利用多媒体教学也是培养学生倾听习惯的有效方法之一。
在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投影仪、视频、音频等多媒体设备,生动形象地呈现知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知识。
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学生不仅更愿意倾听,还能够更好地记忆和理解所学知识。
家校合作也是培养学生倾听习惯的重要一环。
家长可以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鼓励他们在家里认真倾听老师的教导。
家长也可以与学校老师保持密切联系,及时了解学生在学校中的表现,与老师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鼓励学生多读书也是培养倾听习惯的好方法。
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需要倾听文字的意义,理解作者的意图,这样会潜移默化地帮助他们养成倾听和理解的好习惯。
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倾听习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学校、老师、家长和学生本人共同努力。
通过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家校合作以及鼓励学生多读书等方式,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帮助他们在学习中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
口语交际课上如何让学生学会倾听
口语交际课上如何让学生学会倾听?在口语交际课上,我们都可能遇到这样的情景:在精心创设的情境面前,孩子们争先恐后,个个急于表述自己观点。
当老师喊别的同学发言时,他们会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或悄悄地与前后左右同学窃窃私语,说些与议题毫不相关的话;或急不可耐,没等别人说完,打断别人的发言就跳着喊着举起了手……课堂上可谓一片热闹。
真正能坐着倾听别人讲话的孩子不多。
缺少了“倾听”的口语交际教学,是个很大的遗憾。
那么,如何使学生“学会倾听”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点尝试。
1、重激励,引发倾听兴趣言语激励。
即时表扬正在倾听的孩子,如“你听得最认真。
”“你把别人说的话都听懂了,真了不起!”“你听得可真仔细。
”激励学生参与到倾听中来。
也可抓其善听的“闪光点”实行褒扬:“你把他的优点学来了,说明你很会听啊!”“这么一点小小的区别都被你找出来了,你的听力可真了不起!”“你听出了他的不足,可真帮了他的大忙!”让学生能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满足感。
荣誉激励。
让学生当“小小评论家”“小医生”“小博士”等,做惯了学生,如有机会转换一下角色,孩子们都特别喜欢。
有时我还会设置一定难度,让他们把稍长的话再完整复述一遍,当“小播音员”“金话筒”等。
这些荣誉称号对孩子来说都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更多时候,激励是在无声中即时即地实行的,它与教学过程融为一体。
学生是敏感的,教师的一些细微改变,他们都能感受到。
所以,在与学生的交往、互动中,种种从内心流露出的理解和欣赏,对正在倾听的学生来说都是莫大的鼓舞。
有时我“无意”间坐到“听众”席,真诚地和他们一起聆听,让听者更感兴趣,说者倍添兴奋。
2、善引导,提升倾听水平在口语交际中,倾听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水平。
学生有了听的兴趣,但不一定会听。
所以,我把教会学生“怎样听”作为教学的主攻方向,在持续引导中提升其“听”的水平。
首先引导学生能够听懂别人简短的说话。
最初,课堂上老师提问或同学讲话后,能够问问他们,老师提的是什么问题,你的同桌说了什么或要求把刚才两个同学说的答案再连起来说说等,让学生就听的内容实行简单的重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培养同学的倾听能力1.听算法计算是数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平常的教学中,我尽量做到天天保持3分钟的口算学习,来提升同学的计算能力。
在口算学习中,我不但进行视算学习,还时常穿插听算学习。
这样既改变了单调的学习模式,又有利于激发学习的兴趣,同时也逐步提升了同学的听力。
通过听算,使同学明白,我们不但要学会算,更要注意听,只有听清楚,才干算正确。
2.听辨法在教学中,我常常把一些易混淆的概念、法则等编成推断题,由教师口述题意,全班同学用手势表示"对'与"错'。
如:在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巩固学习中,我让同学认真听,仔细推断,看谁的耳朵灵:"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相等的图形是正方形;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边相等的图形是长方形;对边相等,对角相等的四边是平形四边形。
'通过这些推断学习,一方面可以使同学通过辨认、分析、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迫使每个同学必须认真听才干正确的推断。
这在无形中,就强化了同学倾听的能力。
要激发同学愿意倾听的欲望常言道:内因决定外因,只有让同学从内心深处想听,爱听,他才会主动地去听,这样学习的效率才会高。
如果同学不爱听课,从某种原因来讲,是因为教师的讲课不出色,每堂课都是固定的模式,课堂气氛呆板、枯燥,同学也就听得昏昏欲睡了。
而生动有趣的课堂,自然而然地会吸引同学的注意力,让他们不由自主地听入了迷。
但小同学注意力容易分散,往往在别的同学发言或教师讲课时开小差,这就必须要教师常常提醒同学集中注意力。
我所教的一年级同学,在一年级的课堂上,孩子们最喜爱举手,最喜爱"说',但他们不懂得怎样去"听',怎样去评价,一个同学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其他人往往在干别的事情,玩橡皮的,玩铅笔的,有的甚至拿着书翻来覆去,无所事事。
因此在开学初,我首先把自己从《故事会》中看到的一个小故事讲给孩子们听。
数学课堂中如何学会倾听
数学课堂中如何学会倾听1数学课堂中如何学会倾听教给学生方法,让学生学会倾听1.明确“听”的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求学生认真听,首先应该给孩子一个具体的、可操作性的、细化了的要求。
如在教学中就明确提出“学会倾听要五心”,即倾听时做到:一要专心,无论是听老师讲课,还是听同学发言,都要听清老师或发言人说的每一句话,脑子里不想其他事;二要耐心,不随便插嘴,要听完别人的话,才发表自己的意见。
三要细心,当别人的发言有错时,要求学生学会评价同学的发言,做到不重复他人的意见,自己的意见要建立在他人发言的基础上或者提出新颖的想法。
四要虚心,当别人提出与自己不同的意见时,要能虚心接受,边听边修正自己的观点;五要用心,在听取他人意见时不能盲从,要有选择地接受,做到“说”、“听”、“思”并重,相互促进。
2.教给学生科学的倾听方法在教学实践中,需要教师结合课堂实际,教会学生倾听的方法:比如要边听边动脑子,筛选比较,分析综合,抓住中心,记住要点;要学会“听话听音”,听出“话中之话”,言外之意;要边听边“察颜观色”,留心说话者的语气情感,以求进一步理解对方讲话的含义。
运用策略,让学生善于倾听1.展开竞赛抓住小学生好胜心强、不服输的特点,结合数学课堂的实际环节,适当地开展一些竞赛,有时处出于教师的一句话,如“比一比,哪组做的又对又快?”“比一比,哪位小朋友坐得最好,听得最认真”,这下他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听的特别认真,进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2.让学生当好小老师学生学会倾听,有时在教学法中也可以轮换一下角色,教材中某些新知识有的学生已掌握,这样的内容,我们就大胆放手,让学生当小老师给同学们讲课。
如教学“8、7、6加几的加减法”时,学生根据学过的“9加几的加减法的方法”,能想出计算方法,就让多个学生发言,说一说自己的计算方法,因为同学们得到了老师的认可,所以讲的特别详细,下面的学生听得十分认真。
课堂上练习题有机会也让学生充当小老师,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与深思品质
教研园地JIAO YAN YUAN DI浅谈小学语文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与深思品质于连英河北省张家口市桥西区清河路小学 (河北省张家口市 075000)摘 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很多都是按照常规的教学模式进行,没有创新,不重视小学生掌握具体情况,完成教学安排,使得小学语文课堂枯燥无味,促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倦怠感,降低课堂效率。
面对这样的问题,作者认为应该在原有课堂的基础上,改变教学方式,让学生学会倾听,学生从倾听中不但可以掌握丰富的知识体系,还能够感悟语文文学魅力,产生深思品质。
基于此,对小学语文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与深思品质进行探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 倾听能力 深思品质当今社会,要想与他人保持有效沟通,首先应在别人说话时保持良好的倾听状态。
我们如果不细心听别人讲话,便无法受到别人的尊重。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学生接触语言的开始,也是培养学生倾听习惯的初始阶段,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
1 小学语文课堂现状分析小学语文课堂受传统的教学模式影响,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讲、学生听,致使课堂过程非常枯燥、单一。
学生只能是生硬的背诵,而不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使得教学质量较差。
而且小学阶段属于培养学习能力和习惯的重要阶段,小学生不具备对课堂内容重难点的归纳总结能力,如果生硬灌输,会让学生产生对知识倦怠感。
教师把重点难点内容仅局限于课本当中,部分活跃学生在课堂中,为了不影响课堂进度,往往被教师叫停,只能跟随教师的思维进行,从而使学生失去了创造力、想象力。
2 培养小学生倾听习惯的重要性2.1 培养小学生倾听习惯符合新课程改革的需求新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一年级小学生能够仔细倾听别人讲话,并能够大致掌握话语中的主要内容;中年级小学生能够在和别人的谈话中仔细倾听,并抓住其中的主要思想;高年级小学生能够耐心倾听别人说话,准确复述其中的大概意思,并在表达过程中体现自己的想法。
让倾听成为课堂中的常态
让倾听成为课堂中的常态在课堂教学中,倾听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教师需要倾听学生的回答和问题,学生需要倾听教师的讲解和指导。
只有在相互倾听的基础上,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在很多课堂中,学生和教师都缺乏倾听的意识和能力,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我们需要让倾听成为课堂中的常态。
倾听应当成为教师的基本技能。
教师在课堂上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倾听来获得知识和信息。
他们应当倾听学生的问题和思考,及时解答,给予肯定和鼓励。
教师也需要倾听同事和家长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只有教师具备了倾听的能力,才能带领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前进。
倾听应当成为学生的基本素养。
学生需要在课堂上认真听讲,理解教师的讲解,提出问题和思考。
他们应当尊重教师和同学的言论,不插嘴、不打断,做到有求必应、有问必答。
只有学生具备了倾听的能力,才能够全面地掌握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要让倾听成为课堂中的常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因为在当今社会,我们受到各种干扰和诱惑,容易让人的注意力分散,难以做到专心倾听。
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培养学生和教师的倾听能力。
我们需要营造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保持课堂的安静,避免嘈杂的环境影响学生的倾听。
我们还可以通过布置一些静态的学习任务,如阅读、写作等,来训练学生的专注力和倾听能力。
我们需要加强对倾听能力的培养。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倾听能力,如听写、听力练习、听音辨词等。
我们还可以通过开展一些讨论和交流的活动,让学生学会倾听和表达。
我们需要注重情感沟通和心理关怀。
只有通过情感上的交流和心理上的关怀,学生才能够更好地倾听和理解教师的意图。
教师需要充分关注学生的情感状态,关心他们的喜怒哀乐,让学生感受到温暖和关怀。
我们需要充分发挥现代技术的作用。
在当今社会,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增强学生的倾听能力,如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
这些教学手段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他们学习的动力,提高他们的倾听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课堂上有效倾听的习惯
如何培养学生课堂上有效倾听的习惯“学会倾听”是新课标中对学生提出的一项重要目标,对学生进行专心听讲习惯的培养,实际上是对学生注意力的培养。
有效的倾听习惯不仅能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而且也是教会学生尊重他人,学会做人的开始。
在教学中我发现,有很多学生不能集中注意力听课,还有学生看似专心听讲但听进去的很少。
其他老师也有类似情况。
看来,这已是一个共性问题,应该仔细找找原因,认真想想实用的对策,培养学生有效倾听的习惯。
我与很多数学老师交谈,了解学生课堂倾听的情况,大家一致认为:如果学生认真听课,很少有学生就是听不懂、学不会的,很多学生的问题就是不认真听,还有个别学生是不会听,抓不住关键。
我又调查了不同年级、不同学习成绩的学生对自我倾听习惯的看法。
我发现,导致学生没有良好的有效倾听习惯的原因,除了学生本身性格特点以外,还有以下几方面:(1)与上课老师有关。
一个上课乱发脾气、语言贫乏的老师是不会吸引学生专心听课的。
(2)倾听时间过长。
听讲时间过长就会不自觉的出现走神现象。
(3)自制力差,管不住自己。
(4)认为会了所以不用好好听。
(5)貌似倾听实则不会听。
在交谈中有些学生反映,他们也很努力的用心听课,可觉着听懂了自己却不会说、不会做,倾听不得要领。
那么,我们如何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让学生正确表现,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呢?一、创设氛围,让学生喜欢倾听良好的倾听气氛,可以让学生专心听、细心听。
1、巧用教学手段,引发倾听兴趣首先,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真实、具体、富有情趣的情境里乐意倾听。
如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时,创设一个“如果你是主教练,你会安排哪位球员点球”的生活情境,进而引发学生讨论:从“谁进球最多”到“失球数谁最多”,再到“进球的可能性高”导入百分数意义的学习。
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思考,更调动起学生倾听的欲望,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其次,上课要有节奏、有弹性,做到静中有动,动中有静,让学生在当听说能集中注意力认真听。
初中生学会倾听与表达教案
初中生学会倾听与表达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倾听与表达的重要性,提高与人沟通的能力。
2. 培养学生倾听他人意见,尊重他人的习惯。
3. 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培养学生倾听他人意见。
2. 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耐心倾听他人意见。
2. 引导学生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案例、故事等教学素材。
2. 教室环境布置,确保学生能够舒适地坐下,进行倾听与表达练习。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故事,引发学生对倾听与表达的思考。
如:故事中的人物在沟通时出现了什么问题?他们是如何解决的?2. 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教师总结倾听与表达的重要性。
二、课堂探究(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在与人沟通时,如何做到倾听与表达。
2. 学生分享讨论成果,教师总结并给出建议。
三、实例分析(15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在沟通时,是否存在倾听与表达的问题。
2.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进行点评。
四、倾听与表达练习(1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倾听与表达练习,如: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
2. 学生参与练习,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堂所学,让学生认识到倾听与表达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
2. 学生倾听与表达练习的表现。
3. 学生对倾听与表达重要性的认识和感悟。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导入、小组讨论、实例分析、练习等形式,让学生认识到倾听与表达的重要性,并学会如何倾听他人意见,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情况,给予他们充分的表达机会,同时,要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不断提高倾听与表达能力。
让倾听成为课堂中的常态
让倾听成为课堂中的常态倾听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基础,也是学习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课堂上,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倾听关系更是至关重要,因为只有在倾听的基础上,学生才能真正领会老师的教导,老师也才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现实中我们常常会发现,课堂上的倾听并不够。
有的学生不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解,有的老师也没有充分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反馈。
怎样让倾听成为课堂中的常态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要让倾听成为课堂中的常态,老师们首先需要成为一个榜样。
在课堂上,老师应该时刻保持专注,认真倾听学生的问题和回答,不要在学生发言的时候分心,不要打断学生的发言,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老师也应该注重倾听学生的反馈和建议,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风格。
只有当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倾听,他们才会更加乐意倾听老师的讲解。
课堂上的倾听不仅仅是一种被动的接受,更应该是一种主动的沟通和交流。
在课堂中,老师应该注重启发式的提问,给学生充分的表达机会,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老师也应该主动询问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和看法,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困惑,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
只有当老师和学生之间形成了良好的沟通和交流,课堂倾听才会更加深入,更加有效。
为了让倾听成为课堂中的常态,我们也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互动式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是老师主导的讲解式教学,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
这种教学方式很难形成良好的倾听环境,因为学生们很难对单一的讲解方式产生持久的兴趣和专注。
所以,我们应该注重建立互动式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主动发言和参与讨论,通过小组讨论、问答互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只有当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倾听才会成为一种更加自然和有效的状态。
在实现让倾听成为课堂中的常态的过程中,我们也需要给予老师和学生充分的培训和指导,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倾听能力。
老师需要学会倾听、理解和回应学生的声音,学生也需要学会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和观点。
让学生学会倾听和表达
让学生学会倾听和表达
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包括倾听和表达
的能力。
以下是一些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学会倾听和表达。
倾听:
1. 给学生提供集中注意力的环境:课堂环境应该有秩序和安静,以便学生集中注意力听讲。
2. 技巧性倾听:教师可以通过技巧性倾听的方法,如整理思维、提问和总结等,来教授学生如何在听课时更好地倾听。
3. 演示模范倾听:教师和同学可以模拟受众和讲者之间的交流,并演示如何倾听并做出回应。
表达:
1. 给学生提供表达的机会:在课堂上提供学生表达观点和问题
的机会,鼓励他们参与讨论和互动。
2. 鼓励创造性表达: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尝
试不同的表达方式,如艺术、音乐或写作。
3. 引导学生发掘真实内心感受:教师可以通过谈话或写作练习
等活动,帮助学生表达自己真实的内心感受。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自
我意识和情感表达的能力。
总的来说,帮助学生学会倾听和表达,需要教师提供一个富有
互动和反馈的课堂环境,并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和潜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上应让学生学会倾听、解读和评价——“认识整时”的教学案例教学背景:刚入学的孩子,大多数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这是他们年龄特征所决定的。
由于他们的有意注意的持续时间比较短,致使教师们接二连三对学生进行“物质刺激”(奖金钥匙、聪明星等)千方百计地靠物质奖励来维持课堂上的40分钟,这样做固然有可取之处(笔者认为,在某一环节结束时进行这样的评价是可取的,但绝不能滥用),至少表面上孩子能一时静下来,一部分孩子静下来开始学习,但不能排除另一部分静下来的精力不是集中到学习上来,因为孩子们好表现会想:我什么时候才能得到诱人的、在别人面前能炫耀的“金钥匙”、“聪明的一休”或者“勇敢的蓝猫警长”。
长此以往,孩子们会滋长一种“功利性”或产生“浮躁”的心理,往往是静不下心来倾听,更不要说静下心来思考数学问题了。
他们举着小手的一门心思是想把自己的想法急于地告诉老师,目的是为了得到老师的奖赏,这样的课堂效率是低下的,因此,孩子课堂上学会倾听、学会解读、学会评价的能力不是可有可无的,尤其对于刚入学的孩子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应该有意识地加以强化训练。
这是集中学生注意力、培养学生良好歇息习惯、进行有效教学所必需的条件。
片断一:组织教学师:请小朋友听清游戏的要求(要求的内容略),哪位小朋友能说说游戏的要求有哪些?学生:如果别人说的对,请拍拍你的小手,如果别人说得不对,请摇摇你的小手。
如果你不知道对还是不对,请你这样举小手。
游戏1:11+1=12 12-1=11 11-1=12 老师分别报算式,学生用手势“拍手”、“摇头”、“举小拳头”进行评价。
游戏2:“林林小朋友上午10点钟到校读书”,老师问:刚才老师说什么。
师:请你们用手势表示自己的意见。
课一开始,以游戏的方式出现,揪住学生的心,用手势“拍手、摇头、据小拳头”的评价方式贯穿于这节课的始终,孩子们津津乐道。
谁也不甘于落后别人。
片断二:运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在观察各种钟表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已经知道与钟表有关系的知识。
生1:在幼儿园学过几点钟几分钟。
生2:爸爸妈妈教我会看几点钟。
生3:钟会叫醒我。
生4:1点等于60分钟。
生5:看钟表会早睡早醒身体好。
生6:看钟表我会遵守时间,遵守纪律的。
这一开放的问题,既可满足学生的好胜心,又可了解学生的知识起点,便于师生探索新知识时的针对性、实效性。
此间,不但解读评价很精彩的信息,还要解读错误的信息,而且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同时这些理念在下面的探索中会得到有机运用。
片断三:探究新知1、认识钟面师:钟面的形状、颜色、大小是可以不同的,钟面上的很多地方时相同的。
请小朋友找找钟面上都有些什么?看谁找得多?然后把你的发现与同桌同学一起交流。
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同桌交流再全班汇报。
生1:钟面上有时针和分针生2:短又粗的针叫做时针,比较长又细的针叫分针。
生3:时针走得慢,分针走得快。
生4:时针和分针都是往这个方向走的。
(学生手势表示)教师说明,这叫按顺时针方向走得。
(师生一起用手势表示)生5:数12个,按1—12的排列顺序。
生6:钟面上还有一格一格的,有12大格。
生7:12个格的大小是一样的。
老师:还有不同意见吗?刚才小朋友在钟面上找到那么多相同的地方,一个个都是小小的发明家,现在请小朋友静静地想,你已经听懂了什么?你已经知道了什么?你还有什么不同的意见吗?你能按照一定的顺序说出来吗?在这里,教师一是培养思维的有序性,使知识不断内化;二是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倾听、解读与评价的能力;三是教师评语“都是小小的发明家”,激励学生继续发现新知识、掌握新本领。
2、初步建立时间概念师:这12个大格、12个数,还有时针、分针组成了一个既漂亮又实用的完整钟面,钟表的知识还多呢,请小朋友边看、边听、边想,你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生:我看到了太阳,看到了月亮。
生2:我看到时针伴着太阳公公一圈后。
生3:我看到时针又伴着月亮婆婆走一圈。
生4:我还听见时针说:白天“我”伴太阳公公走一圈,用12小时,晚上“我”又伴月亮婆婆走一圈也用12小时。
师:小朋友眼睛亮、耳朵灵、脑子活,刚才我们看到时针伴着太阳公公走一圈,那叫白天;又伴着月亮婆婆走一圈,那叫黑夜。
白天和黑夜合起来为1天,小朋友听的懂吗?刚才老师说的意思是什么?所以时针一天在钟面上要走两圈,(画面出现两幅图)现在钟面上都是几点钟?对,1天有两个6点。
(指着画面)(1)这是晚上的6点钟,太阳公公(生:齐说)已经下山。
(2)这是早上的6点钟,太阳公公(生:齐说)已经升起来了,新的一天又开始了,去看看冰冰小朋友在干什么?3、认识整时(1)认读(出示画面)师:请小朋友分别说出什么时候,冰冰小朋友在干什么?——一幅衣服情境图,分别出现:生1:冰冰早晨6点钟起床。
生2:冰冰上午8点钟在教师上课。
生3:冰冰11点钟吃中饭。
生4:冰冰下午4时放学回家。
生5:冰冰晚上6点钟看动画片。
师:平时习惯上说的上午6点,在数学上应该说成上午6时;中午11点说成中午11时;也就是说几点应该说成几时,这是我们应该知道的。
小朋友知道我们现在应该怎样读好呢?会读吗?生:6时,8时,11时,6时,9时。
师:谁还有不同想法。
生:这里为什么有两个都是“6时”。
师:谁能回答他的问题?生:有早晨的6时,还有晚上的6时。
(2)规律:师:刚才认读的时间都是整时,我们是怎样读整时的呢?这时一生说:老师,什么叫整时,我不懂师:谁懂,能否帮助他解决这个问题?生:针都指向数字。
师:谁能说得更明白一点。
生:分针都指向12,这是整时。
师:时针所指向的位臵又有什么不同呢?生:分针正好指向12,时针指向6时就是6时。
师生归纳小结:我们看钟表的时刻不仅要看时针,还要看分针。
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像这些我们就叫它为整时。
(3)拨钟师:下午4时放学的时针、分针分别指向哪,请小朋友拨出4时。
生:拨钟4时,同桌评价。
师:继续拨钟,请仔细听好。
1、上午7时吃饭2、中午12时睡觉。
3、下午1时到校4、拨一个自己喜欢的时刻,与同桌说说,这时候钟面上时几时,你最喜欢干什么?片断四: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认识了钟表,还懂得了不浪费时间,小朋友:没有钟表行吗?可是很早很早的时候,我们说它是古代,那时候是没有钟表的,那么是谁先发明的钟表的呢?是我国古代的科学家张衡,它发明了一种天文表,比外国的钟表发现要早600多年。
至今北京故宫还有一个古代的座钟,它高约6米,有2层楼房那么高,我们的祖先好伟大啊,我们能落后吗?我们也来做个小小发明家,先设计出几个漂亮的钟面,再用时针、分针画出自己喜欢的整时时刻,最后在每个钟面旁边画出这时候你在干什么或者用图画编一个小故事,行吗?思考:1、课堂氛围与学习氛围交融是有效地教学过程。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在和谐的课堂环境里,孩子们身心放松,积极参与,学习会很愉快、很轻松,他们认真倾听、敢于解读、勇于评价,学习效率自然会高,易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因此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是前提。
由于孩子们处在自由宽松的氛围中学习,思维活跃,敢说、敢想、敢说、敢干,实现“班级里能够创设一种推心臵腹的交流思想的气氛,孩子们就能把自己的各种印象和感受、怀疑与问题带到课堂中来,展开无拘无束的谈话。
”学生的内在动机和求知欲得到诱发与补偿,他们会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分享成功的喜悦,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2、培养倾听习惯能达到有效地解读与评价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的一年级孩子,他们有时候也很“调皮”,课堂上说说笑笑、打打闹闹的现象时有发生,上课时老师使出浑身解数,既“诱导”又“哄骗”就是不奏效,他们各顾各的,课堂上犹如一盘散沙。
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课堂没有倾听、不会倾听。
一些孩子不能静静地听同伴与老师在说什么。
而总是举着小手急于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别人,因此,在课堂上的“倾听”习惯是需要有意识地培养的。
如:让孩子说说;“刚才他说什么?”“你听到了什么?”“听懂了什么?”“听不明白的又是什么?”“你觉得他说得怎么样?”“你有不同意见吗?”等等。
这样孩子的注意力能集中,当然不是几节课就能奏效的。
首先教师的潜意识里要有这种意向,其次还需要强化训练,不断完善,使学生形成一种自觉意识。
学生只有认真倾听,才能有效地进行解读,有效地进行评价。
3、适时、适度的奖励能引导学生不断探究。
一年级孩子是很在乎奖励的,因为他们的自我意识还不是很强,别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对他们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课堂上对学生多鼓励成为我们大家的共识,并且鼓励的方式也越来越多,这些是可喜的,但留给我们的思考也很多。
鼓励应如何讲实效,做到适时适度,课堂上的奖励有“物质”和“精神”的,有时学生很精彩的表现,教师往往进行大张旗鼓的“物质”奖赏,(如奖聪明星)有可取之处,至少一时奏效,学生的学习热情会高涨,但不能滥用。
否则也许会扰乱教学的正常程序和学生思维。
对此如果教师对学生赋予个性化的语言评价或请同伴给予评价,既不干扰课堂教学的程序,又会使孩子情绪不会过分激动,不是一举两得吗?我们的课堂应以“精神”奖励为主,如“小耳朵灵”“小眼睛亮”“懂得真多”“真会观察”“真会发现”等等,另外鼓励也应有个“度”,不是越多越好,应建立在“客观、公正、个性”的基础上,才能使孩子不断努力,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