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差异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上册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上册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3.8 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一、预习导航【预习题】通过预习思考下列问题:1、陆地环境由哪些要素构成?各要素之间有什么关系?陆地环境的整体性是怎样形成的?2、陆地环境的整体性表现在哪两个方面?3、陆地环境的整体性,使其具有“”的作用。

4、什么是陆地环境的地域差异?5、什么是自然带?6、读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图,从赤道到两极依次有哪些自然带?产生的原因是什么?7、从沿海向内陆自然带出现怎样的变化规律?它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这种情况在哪一纬度地区表现较为明显?为什么?8、从山脚到山顶的景观变化,主要是气候中哪个要素造成的?形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是什么?9、南半球北半球相比缺少哪两个自然带?为什么?南美洲安第斯山脉的东侧和西侧分别是什么自然带?为什么?10、陆地环境的整体性是的,陆地环境的地域差异是的。

在地带性分异规律的基础上,地理环境因受、等因素的影响,出现现象,说明了地理环境的复杂性。

【资料卡片】热带雨林和苔原的地域差异热带雨林带内,终年高温多雨,植被常绿,树种繁多,层次复杂,生长茂盛,林内藤本植物纵横交错,附生植物随处可见。

森林中的动物种类丰富多样,但茂密的森林使动物行走不便,因而地面上几乎没有善于奔走和长跑的动物,却给营巢树栖、攀缘生活、耐湿热的动物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场所。

典型动物有猩猩、河马和各种鸟类等。

在苔原带内,气候严寒而湿润,土壤冻结,这样的环境条件不利于树木生长,因而形成以苔藓和地衣占优势的无林地带。

动物种类不多,典型动物有驯鹿和北极狐等。

造成这种地区差异的根本原因是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分布的不均匀性:太阳辐射受地球球体形状影响,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赤道地带太阳辐射强,气温高,形成低压,促进对流作用强烈,因而降水丰富,决定了这里的气候湿热;地表径流丰富,岩石化学风化强烈,风化壳和土层深厚,发育雨林植被,因此形成热带雨林景观。

我国的亚热带我国亚热带的范围很广,包括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的绝大部分地区(热带的面积不大)。

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亚热带常绿硬 阿尔卑斯 山羊 叶林 亚热带常绿阔 叶林 猕猴, 猕猴,灵 猫
温带落叶 阔叶林 阔叶林 带 温带 草原带 温带 荒漠带
温带季风 和海洋性 气候 温带大陆 气候
温带落 叶阔 叶林 温带 草原 温带 荒漠 亚寒带 针叶林 苔原 冰雪 裸地
松鼠 黑熊 黄羊 旱獭 双峰驼 驼鹿 紫貂 驯鹿 北极熊 企鹅
变化 方向 主 导 因 素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 垂直地带性) (垂直地带性)
南北更替 东西延伸
东西更替 南北延伸
垂直更替
热量为基础, 热量为基础, 为基础 水分为基础 与水分共同 水分为基础 作用 中纬度地区
热量和 热量和水分
典型 低纬度地区 地区 高纬度地区 图 示
低纬高山
非地带性分布现象: 非地带性分布现象:
S
N
N
S
迎风坡
迎风坡
基 带
基 带
珠穆朗玛峰南坡的垂直自然带
8844
5、判断该山地位于我国的哪一地区( D )冰雪 、判断该山地位于我国的哪一地区( 典型例题: 典型例题: 荒漠 A.山东 B.新疆 . . C.黑龙江 D.浙江 . . 草甸 针叶林 落叶阔叶林 常绿阔叶林
巩固练习: 巩固练习:
⑴天山山地自然植被自下而上的变化是遵循陆地自然带 地带性规律。 分布的 垂直 地带性规律。据图判断天山南坡积雪冰川 )。天山南北地区利用天山冰雪 高度比北坡 高(高、低)。天山南北地区利用天山冰雪 农业。 融水发展 绿洲 农业。 为了合理利用草场资源, ⑵为了合理利用草场资源,天山北坡牧民在夏季应将牧 畜赶往( 畜赶往( A) A.高山草甸 B.山地草原 高山草甸 山地草原 C.荒漠草原 D.山地草甸草原 荒漠草原 山地草甸草原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差异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差异

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差异目标定位1.陆地环境的整体性2. 地域分异规律(地带性与非地带性)知识梳理1.组成地理环境的大气、水、岩石、地貌、生物和土壤等各要素,通过_______循环、_______循环、_______循环和_______循环等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彼此之间相互_______、相互_______和相互_______,从而构成了陆地环境的整体性。

2.陆地环境的整体性一方面表现在各要素并不是_______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作为_______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着,在景观上,它们总是力求保持协调一致,与环境的总体特征相统一;另一方面还表现在______________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_____________的改变。

也就是说陆地环境的整体性,使其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3.从总体上看,全球陆地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但是这个整体的不同地区,却经常表现出极为显著的______________。

陆地上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具有各自不同的区域特征,而且陆地环境的整体性是相对的,差异性则是绝对的。

4.陆地上不同的地区,由于所处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互不相同,分别具有一定的_______和_______组合。

不同的气候,又产生了与之相应的、有代表性的_______和_______类型,从而形成了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陆地_____________。

5.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具有明显规律性:一是由_______到___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即地表景观和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这种地域分异规律是以_______为基础的;二是从_______向___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即自然景观和自然带从沿海向大陆内部也产生了有规律的地域分异。

这种地域分异规律是以_______为基础的,这种变化在_______纬度地区表现较为明显;三是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在高山地区,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从山麓到山顶的_______状况差异很大,从而形成了这种分异规律;赤道附近的最高山岭,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分异同从_______向___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有些相似。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山地垂直 山地垂直 低纬高 水热状况 海拔高度 地域分异
陆地环境的整体性是相对的,差异性是绝 对的,且地域分异是有规律的
练习:
图为北半球理想陆地自然 带分布示意图,读图请回答 (1)图中表示同一种自 然带的是___________; BF (2)A自然带的名称是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自然带E在我国分 布范围大致是秦岭——淮河 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地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自然带G、H在南 南半球 半球缺失的原因是________ 相应纬度是广阔的海洋 ____________________ 。
北回归线
热带荒漠带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草原带 热带季雨林带 赤道 热带雨林带
小结:
由赤道到 两极
从沿海向 内陆
陆地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
分异规律 形成基础 影响因素 分布规律 表现特征
热量 水分
纬线延伸 高纬低纬 太阳辐射 南北更替 地区明显 海陆分布 经线延伸 中纬地 东西更替 区明显 自然带 山明显
岩石性质、洋流)


70 60
E
40 30
F G H
D50 C
35
B
25
10 10
A
理 想 大 陆 自 然 带 分 布
陆地自然带的名 称、分布和特点
说明为什么在中纬度大陆这种差异最为显著?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B
A 亚寒带针叶林带 C E 热带草原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热带雨林带
D
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

示 成
4

纬度高低引起 热量的差异 主要是由于纬度位 置引起的热量差异 ,同时也受水份条 件的影响。 在高纬 和低纬地区表现得 明显。

3、8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3、8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人类活动的作用
非地带性分布现象:
陆地环境因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等影响具有非地带性分 布现象。如: A、地带性自然带的缺失:南半球无亚寒针叶林带和苔 原带。 B、地带性分布环境的斑状景观:荒漠中的绿洲。 C、使地带性分布发生改变:安第斯山脉南段西侧是温 带森林景观,东面为巴塔哥尼亚沙漠;非洲赤道穿过的 东非高原没有形成热带雨林却形成了热带草原。 D、地带性自然带空间分布范围受到非地带性因素的限 制而发生改变:北美西部和南美西部沿海地区的自然带 分布都紧逼海岸的狭长形态。
活动5:根据理想大陆自然带模式图,分析总结“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活动4:揭开?的“面纱”
寒带冰原带 寒带苔原带
北极圈
亚寒带针叶林带 ?5 温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带 草 原 ?2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带 温带 ?4 荒漠带 温 ?3 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草 原 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40°N
北回归线
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特征就是干旱,年降水量小于 200mm。主要原因是距离海洋远,且有高山阻挡,海洋湿润气流不 易到达,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思考:那么在这种干旱环境下的植被、地貌、土壤以及河流的状况如何呢?
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
我国西北内陆地区
气候 干旱
河流少 水文 内流河
发育差 土壤 肥力低
热带荒漠带
热带季雨林带
从 赤 道 到 两 极 的 地 域 分 异
热带稀树草原带 ?1
赤道
热带雨林带
G F E D C B A I I H E
垂直分异规律
①相对高度愈大,纬度位置愈低的山地, 自然带数量愈多。 海 ②山麓的自然带与山地所在地的水平自然 拔 带(基带)一致,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 高 更替与纬度地带性相似。 度 ③同一自然带阳坡的分布高度一般比阴坡高。 ④积雪冰川带下限(即雪线),纬度高则 雪线低;迎风坡低于背风坡;阴坡低于阳坡。

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

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
陆地环境的整体 性和地域分异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概念:陆地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 构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气候
水文
土壤
生物(植被)
地貌
陆地环境各组成要素之间关系图示 表现: (1)各要素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着 (2)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 改变
参看教材P115第二段、第三段:陆地环境整体性的事例
猩猩 河马
概念:陆地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概念:陆地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热带季雨 热带季风 A、地带性自然带的缺失:南半球无亚寒针叶林带和苔原带。 热带季雨林 陆地环境因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等影响具有非地带性分布现象。 林带 气候 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影响因素
分布规律
太阳辐射 纬线延伸,纬度更替
海陆分布 海拔高度
经线延伸,经度更替, 中纬度明显
从山麓到山顶更替

非洲赤道穿过的东非高原没有形成热带雨林却形成了热带草原。
H 赤道上的高山在垂直高度上的自然带变化与从赤道向两极的变化基本一致.
陆地环境各组成要素之间关系图示
G 陆地上不可能存在任何两个自然状况பைடு நூலகம்全相同的区域。
地域分异
①结果:陆地不同地区,由于纬度和海陆位置不同,热 量、水分组合不同,植被和土壤类型发生变化,形成具 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陆地自然带。
陆地上不可能存在任何两个自然状况完全相同的区域。
②分异规律
分异规律 形成基础
从赤道到两极 的地域分异
从沿海向内陆 的地域分异
山地的垂直地 域分异
热量 水分 水热状况

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差异性

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差异性
地理环境各要素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 作为整体一部分发展变化着。
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 态的改变。
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1.土壤的概念: 2.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1)是结合陆地环境各要素的枢纽; (2)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中心环节;
指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A
(1)沿直线AB反映了陆地 从沿海向内陆 环境地域差异____________ 的分异,决定这一分异规律 水分 。 最主要的因素是______
(2)沿直线CD反映了陆地 由赤道到两极 环境地域差异____________ 的分异,决定这一分异规律 热量 。 最主要的因素是______
C
(3) 下列山地中,自然带最复杂的是( C )
例1:南美洲安第斯山南段,东侧是沙漠, 西 侧是温带森林 例2:南半球缺少亚寒带针叶林带、苔原 带
规律
表现形式
主导因素 热量 水分 水热 海陆分布 地形起伏
地 带 性
纬度 地带性 经度 地带性 垂直 地带性
非地带性
东西延伸 南北更替 顺海岸延伸 向内陆更替 水平延伸 垂直更替
无一定形式
D B
练习:
A 天山山脉 B 喜马拉雅山) 下列分异规律主要以水分为基础的是( C ) A 沿京九铁路坐火车沿途看到的植被景观的变化 B 在同一海拔高度上珠穆朗玛峰南北植被的不同 C 坐火车从乌鲁木齐到连云港看见植被景观的变化 D 珠穆朗玛峰从山麓到山顶自然带有明显的更替变化
思考: 下列河流中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较大的是 ( A ) A 长江 C 刚果河 B 亚马孙河 D 莱茵河
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图
亚热带常绿 硬叶林带
D C B A

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201911新)

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201911新)
陆地环境的整体 性和地域分异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概念:陆地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 构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气候
水文
土壤
生物(植被)
地貌
陆地环境各组成要素之间关系图示 表现: (1)各要素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着 (2)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 改变
参看教材P115第二段、第三段:陆地环境整体性的事例
影响因素
分布规律
太阳辐射 纬线延伸,纬度更替
海陆分布 海拔高度
经线延伸,经度更替, 中纬度明显
从山麓到山顶更替

H G F
E
D
山地基带
C
H G F E D
C
B
B
西
A
A


赤道上的高山在垂直高度上的自然带变化与从 赤道向两极的变化基本一致.
;蜘蛛云控 云东家云控 云通天下云控 云控 爆粉
(1)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在低纬度与高纬度地区表现 明显;
(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在中纬度地区表现明显; (3)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在低纬度的高山地带表现明显。 (4)山地垂直地带分布与向阳坡的关系,雪线高度与迎风 坡降水:
SN
NS
迎风坡
迎风坡




非地带性分布现象:
陆地环境因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等影响具有非地带性分 布现象。如: A、地带性自然带的缺失:南半球无亚寒针叶林带和苔 原带。 B、地带性分布环境的斑状景观:荒漠中的绿洲。 C、使地带性分布发生改变:安第斯山脉南段西侧是温 带森林景观,东面为巴塔哥尼亚沙漠;非洲赤道穿过的 东非高原没有形成热带雨林却形成了热带草原。 D、地带性自然带空间分布范围受到非地带性因素的限 制而发生改变:北美西部和南美西部沿海地区的自然带 分布都紧逼海岸的狭长形态。

陆地环境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

陆地环境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

陆地环境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陆地环境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一、陆地环境整体性陆地环境由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组成,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组成陆地环境整体性。

分析某地整体性时,要以气候为核心,尽量分析出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

例1:黄土高原整体性,先分析这里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比较多地区发育了温带落叶阔叶林,较少地区发育了温带草原。

降水较多,季节和年际变化大,流水侵蚀强烈。

由于不合理利用土地,破坏了植被,导致流水侵蚀加剧,地表变得沟壑纵横。

例2:下图为某地降水量与河流径流量日变化示意图,其中最能反映集水区内植被覆盖良好的流量曲线是4000米以下的自然带缺失,山麓自然带为高山草原带。

(2)北坡从山麓到山顶的相对高度比南坡小,因而北坡水热条件随高度的变化幅度也比南坡小,自然带数目也相应比南坡少。

例题:读下面某沿海地区一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回答(1)~(2)题。

</v:sha(1)该山地可能位于A.北半球温带地区B.北半球亚热带地区C.南半球温带地区D.南半球亚热带地区答案:C点拨:该山地基带为落叶阔叶林带,说明位于温带地区,北坡自然带靠上,说明水热条件好,为向阳坡,为南半球。

(2)该山地所在地区的气候主要受A.信风的影响B.季风影响C.西风影响D.西风和副高交替影响答案:C点拨: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所处的气候类型大陆西海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大陆东海岸为温带季风气候,南半球温带沿海没有季风气候,只有温带海洋性气候,故C对。

(4)南坡高寒草甸带的上界和高寒荒漠带的下界比北坡相应的自然带高。

这是因为南坡为向阳坡和西南季风的迎风坡,纬度相对于北坡稍低,热量和降水条件比北坡好。

陆地环境的非地带性分异规律(1)由于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使陆地自然带的分布不具备地带性规律或者使陆地自然带地带性规律表现得不很完整或不很鲜明,称为非地带性。

(2)非地带性分布现象举例:①地带性自然带的缺失。

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差异

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差异

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
⑧ ⑦ ⑨ ③

⑩ ④

① ②
热 带 雨 林 景 观
热带雨林
热带草原 热带草原
热带荒漠
温带荒漠
温带落叶阔叶林
温带草原 温带草原
亚寒带针叶林 亚寒带针叶林
苔 原 景 观
苔原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辐射量 350
太阳辐射量随纬度的变化
(kcal/cm2) 全年 250 200 150 100 50 冬半年
夏半年
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纬度
珠 穆 朗 玛 峰 的 垂 直 自 然 带
长白山
山底
500米高度
1100米高度
1800米高度
2100米高度
1.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在低纬和高纬
以热量为基础(自然带横向延伸,由赤道向两极更替)
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在中纬度
以水分为基础(自然带竖向延伸,由沿海向内陆更替)
3.垂直地域分异(见图)--在山地
以热量为基础(自然带呈环状,由山脚向山顶更替)
4候 热带雨林带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草原带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荒漠带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雨林(热带草原) 亚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地中海气候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落叶阔叶林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落叶阔叶林 温带草原、温带荒漠、 温带大陆性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 极地气候 苔原带、冰原带
链接
例 1:
我国的西北地区
远离海洋
气候干 燥、降 水稀少
地表水贫乏 风力作用明显
戈壁 和沙 漠, 植被 稀少
例 2: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一、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指地球表面上的各种自然要素在相互作用中形成具有统一性和整体性的地理环境体系。

地球上的自然环境是一个有机整体,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生态系统。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大气圈和水圈的相互影响大气圈和水圈是地球上两个最主要的自然圈层,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非常密切。

大气圈中的温度、湿度和气压等因素影响着水圈水汽的凝结和降水,从而影响了地表的水文循环。

2. 地壳运动和地貌形态的变化地球上的地壳板块在不断运动,地壳运动也带动了地貌形态的变化。

地壳运动还引发了地震和火山等地质灾害,对地理环境造成了影响。

3. 气候与植被的相互作用气候是植被生长的重要环境因素,不同的气候条件对植被的类型和分布有着重要的影响。

植被的分布又会影响气候的形成和变化,形成气候与植被的相互作用关系。

4.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不同的生物在生态系统中起着不同的作用,构成了一个复杂而完整的生态系统。

生物的相互依存、互利共生,维持着整个地球生态平衡。

二、地域分异地域分异是指地球上不同区域之间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而表现出的各种特征和规律。

地域分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气候分异由于地球自转、公转等因素导致不同地区的气候不同。

赤道地区气候炎热湿润,而极地地区气候寒冷干燥。

气候分异会影响到生物的分布和人类的生活方式。

2. 土壤分异土壤是地球表层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地区的土壤类型和质地各有特点。

土壤的养分含量、排水性等特征对植被的生长和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影响。

3. 地貌分异地球上的地貌形态千奇百怪,由于地质构造和气候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区的地貌特征各具特点。

山地、平原、盆地等地貌类型各具特色,对当地的人类活动和生态环境产生影响。

4. 经济发展分异不同地区的自然资源分布和经济条件不同,导致了地域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1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1

(1)、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分布不均匀。 (2)、受大气环流、海陆分布、 地面 起伏等因素影响。
2、地域分异规律
(1)、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3)、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
C
A
B
1.将三个景观图 分别与A、B、C 三个地点对应。
2.分析各属于哪 一类地域分异规 律?
-1-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复习提问:
1、土壤是如何形成的? 2、生物在土壤形成和发育 过程中,生物所起了什么样 的作用? 3、人类活动是如何影响土 壤的?
引入新课:
在本单元,我们已经分别学习了陆 地环境的各组成要素,如岩石、地 貌、陆地水、生物、土壤等。以前, 我们还学习了气候,这也是陆地环 境的组成要素之一。那么,这些要 素在环境中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 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发展 的。今天,我们就来谈一谈陆地环 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差异。
-2-2-
-3-
地域分异 规律
具体表现 分布较明 显的地区
主要成因 基础
赤道到两极 南北更替 的地域分异
低纬地区, 以热量为 北半球的 基础 东西延伸 高纬地区
沿海到内陆 东西更替 的地域分异 南北延伸
山地的垂直 从山麓到山 的地域分异 顶类似从赤 道到两极的 地域分异规 律
中纬度地 以水分为 区 基础 以水热状 海拔较 况随高度 高的山 变化为基 区 础
的某一方面发生改变, 其他因素会有怎么样的 变化?
读图分析,比较热带雨林和苔原带的 景观照片,从气候、水文、生物、土 壤等方面进行对比,说出这两个自然 带的地域分异,分析其原因。
太阳辐射能在地 球表面分布的不 均匀性
环境的基本要素: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差异性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差异性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差异性
$number {01}
目 录
• 地理环境整体性 • 地域差异性 • 地理环境整体性与地域差异性的
关系 • 地理环境变化与人类活动 • 地理环境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01
地理环境整体性
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联系
01
气候、水文、土壤、生物等要素相互影响,形 成一个复杂的系统。
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文和植被等方面的差异。例如, 不同气候区的土壤类型、植被分布和土地利用方式都有所不 同。
经济地理差异
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劳动力素质和资 源配置等方面存在差异。例如,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经 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存在明显差异。
社会文化地理差异
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传统、民俗习惯、人口分布和社会结构 等方面存在差异。例如,不同地区的方言、饮食文化、社会 组织和社会制度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地理环境整体性还表现为地理 环境的自组织和自调整能力, 能够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意义
有助于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机制。 有助于预测地理环境的变化趋势和影响,为人类活动提供科学依据。
有助于制定合理的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策略,实现可持续发展。
02
地域差异性
地域差异性的概念
02
地理环境各要素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相互 依存,维持系统的稳定。
03
各要素的变化会引发其他要素的连锁反应,影 响整个地理环境。
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01
02
03
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发展趋势一 致,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影响其 他要素。
地理环境整体性表现为地理环 境的平衡和稳定,某一要素的 破坏会导致整个环境的失衡。

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

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

(1)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在低纬度与高纬度地区表现 明显;
(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在中纬度地区表现明显; (3)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在低纬度的高山地带表现明显。 (4)山地垂直地带分布与向阳坡的关系,雪线高度与迎风 坡降水:
SN

NS
迎风坡
迎风坡




非地带性分布现象:
陆地环境因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等影响具有非地带性分 布现象。如: A、地带性自然带的缺失:南半球无亚寒针叶林带和苔 原带。 B、地带性分布环境的斑状景观:荒漠中的绿洲。 C、使地带性分布发生改变:安第斯山脉南段西侧是温 带森林景观,东面为巴塔哥尼亚沙漠;非洲赤道穿过的 东非高原没有形成热带雨林却形成了热带草原。 D、地带性自然带空间分布范围受到非地带性因素的限 制而发生改变:北美西部和南美西部沿海地区的自然带 分布都紧逼海岸的狭长形态。

被人为的光明撕裂得丢了魂魄。其实黑暗是洁净的,那灯红酒绿、夜夜笙歌的繁华,亵渎了圣洁的黑暗。上帝给了我们黑暗,不就是送给了我们梦想的温床吗?如果我们放弃梦想,不断地制造糜烂的光明来驱赶黑暗,纵情声色,那么我们面对的,很可能就是单色调的世界了。 ? ⑩我感 激这只勇敢的蜜蜂,它用一场壮烈的牺牲,唤起了我的疼痛感,唤起了我对黑暗从未有过的柔情。 ? ⑾只有这干干净净的黑暗,才会迎来清清爽爽的黎明啊。 ? (选自《散文海外版》2008年第2期) ? 1.文章开头为何要从故乡的秋景写起? ? 答: ? 2.文章中间④―⑦节花了不少笔墨 描写被蜜蜂蜇了的情节,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这样写有哪些作用? ? 答: ? 3.作者自己被蜜蜂蜇后非但不记恨,反而对蜜蜂产生感激之情,这是为什么? ? 答: ? 4.一般来说,黑暗是人们贬斥的对象,而作者却会对黑暗产生柔情,这是为什么?你是否认为作

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PPT)3-1

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PPT)3-1
在行星的磁极附近,但是艾奥最明亮极光却位在赤道区域。艾奥本身没有磁场,因此,电子沿着木星的磁场接近艾奥并直接撞击到卫星的大气层。越多的电 子撞击大气层,极光就越明亮,而磁力线是与卫星正切的(也就是说接近赤道),因此在那儿经过的气柱会最长。极光与艾奥上的正切点的结合被观察到的" 晃动"指出木星的倾斜磁偶极场变化方向。观;股票知识 股票知识 ;测历史编辑艾奥的第一份观测报告是伽利略在年月7日提出的。 艾奥和木星其它伽利略卫星的发现被发表在伽利略艾奥卫星的发现者伽利略艾奥卫星的发现者伽利略于的年月出版的星界报告。[7]西门马里乌斯于出版的马 里乌斯木星报中声称,他于9年就发现了艾奥和木星的其它卫星,比伽利略早了一个星期。伽利略质疑这个声明,并且反驳马里乌斯剽窃、抄袭他的成就。因 为伽利略在马里乌斯之前就发布了他的发现,而且相信马里乌斯也知道这件事。在后来的两个半世纪,艾奥仍未被解析过,在天文学家的望远镜中仍然只是 一个亮度等的光点。在7世纪,艾奥和其他的伽利略卫星为各种各样的目的服务,像是协助船员们进行经度的测量,验证开普勒的行星运动第三定律,和测量 光线在旅行在木星和地球之间的时间[7]。以卡西尼等人建立的星历表为基础,拉普拉斯创造了一种数学的理论来解释艾奥、欧罗巴、和盖尼米得的轨道共振 [7]。这种共振在日后发现对这三颗卫星的地质有深远的影响。木卫一木卫一望远镜技术的改进,使9世纪末世纪初的天文学家有能力在解析(能看得见)出 在艾奥上大区域的表面特点。在89年代,巴纳德首先观察到艾奥的赤道和极区之间在光度上的变化,正确的测量出这两个地区的光度变化是来自颜色和反照 率的不同,而不是因为艾奥呈现卵型,一如威廉·皮克林和他的同伴所主张的,而不是巴纳德最初所主张的是两个不同的天体[8]。之后的望远镜观测证实了艾 奥很明确的在极区是红棕色的,而赤道带是黄白色的。在世纪中期的望远镜观测开始注意到艾奥异常的本质。分光镜的观测建议艾奥的表面没有水冰(在其 它的伽利略卫星上被发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差异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陆地环境各要素之间协调、平衡构成一个整体,某个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各要素之间的不协调或不平衡。

2.使学生明确陆地环境存在显著的空间分异,不同地区分布着不同的自然带,学生应掌握自然带分布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等知识。

3.通过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图像中提取、认定、加工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并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使学生明确陆地环境各要素应该协调发展。

关于“陆地环境的整体性”的教材分析陆地环境是由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动物、和土壤等许多要素共同组成的,这种组成不是简单的汇集,而是通过大气循环、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地质循环等地表物质的运动和能量的交换,彼此间产生密切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从而在地表形成一个特殊的、不可分割的自然综合体。

教材一方面通过示意图“陆地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中的箭头表述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关系,并以我国西北内陆地区为例分析其自然环境特点印证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另一方面,教材以植被的变化引起环境变化以及碳元素的变化引起的全球环境变化等实例说明当陆地环境的某一要素发生改变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

通过对陆地环境整体性的学习,使学生明确在各地区内环境要素之间有一种协调或平衡。

如果某个要素的变化超过了其限度,就会导致彼此间的不协调或不平衡,有时甚至带来环境灾害,因此人类在利用自然、改造环境过程中应充分重视这一问题。

关于“陆地环境的地域差异”的教材分析从全球看陆地环境是一个统一整体,但在不同地区,无论是自然地理过程还是自然地理特征,都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地域分异现象是极为普遍的自然地理现象。

教材提出地域分异的概念,并从自然带的概念和分布现象入手,配以“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图,分三个方面重点讲述陆地环境地域分异的表现和分异规律:第一,纬度地带性分异,教材配有两幅景观照片“热带雨林”和“苔原”,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通过这两个极端实例,说明不同自然带,其差异十分明显,并指出产生这一分异的.根本原因是太阳辐射在地表分布不均,使赤道到两极的热量状况差别显著,所以纬度地带性
分异是以热量为基础的,由于热量对水分条件也会产生影响,因此纬度地带性是温度和水分条件共同作用下的产物,其分布是沿纬向延展,沿经向更替,并具有全球分异的规律。

第二,经度地带性分异,教材选择了“温带森林”和“温带荒漠”两种景观,说明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其分布是沿经向延展,沿纬向更替,在中纬度大陆表现明显。

第三,垂直地带性分异,以“珠穆朗玛峰垂直自然带”示意图说明由于海拔不同引起不同高度水热条件差异显著,从而出现垂直分异,其分布是沿同一水平方向延展,沿垂直方向更替,低纬度地区的由山麓到山顶的分异与纬度地带性分异相类似。

这种垂直分异只有在一定高度的山体才会出现,而且纬度越低,分异越显著。

教材分析地域分异的目的是使学生明确地狱差异是普遍存在的,因此教材中没有出现“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这几个地理名词,而是以“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和“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出现,并且对三种地带性分布规律没有做总结,教材这一处理方式是为了降低知识学习的难度,因此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

教材在最后也出现了非地带性概念,但没有列举实例,出现这一概念是为了说明地理环境的复杂性,如果学生理解有一定的困难,可以从感性认识入手,通过实例说明,以达到学习的目的。

关于“陆地环境的整体性”的教学方法建议对本节内容的教学,建议从图像或实例入手,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由此出发,分析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

关于,结合教材中提供的示意图“陆地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从实例出发,分析教材中提供的西北内陆各自然要素之间如何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渗透,从而形成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或者以学校所在地为例,进行分析,学生会感到更熟悉,更亲切,更具有感性认识,分析实例后,教师应说明一个地区的地理环境特征也是整体性的表现。

如果学校所在地与西北内陆地区环境差异较大,教师可以利用这两个地区比较,由于什么因素发生变化而导致陆地环境特征具有明显差异?通过分析使学生明确:当陆地环境中的某个要素发生变化,就会引起其他要素的变化,从而改变整个地理环境,最后应落实到人类利用自然、改造环境的过程中,应充分重视陆地环境是一个有机整体性这一事实。

关于“陆地环境的地域差异”的教学方法建议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景观图片,首先引导学生分析“热带雨林”和“苔原”两幅景观图片,说明两个地区在植被上的差异,并由此分析产生植被分布差异的原因,进而说明产生两个地区自然环境差异的主导因素——太阳辐射在全球分布不均导致热量的差异,结合第二单元关于气候分布规律,说明自然带的概念和以热量为主导因素所形成的地域差异主要表现为纬度地带性特征,具有全球性的分异。

以此类推,分析“温带落叶阔叶林”和“温带荒漠”两幅景观图片,说明产生两个地区自然环境差异的主导因素——海陆位置的差异导致水分多少的不同,主要表现为经度地带性特征,在中纬度大陆表现最为显著。

分析“珠穆朗玛峰垂直自然带”示意图,说明垂直分异特征,在分析时,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图例及海拔,并将二者对应分析引起垂直分异的主导因素是什么?并提示学生垂直分异是否显著与山体的高度和所处的纬度密切相关。

最后教师应明确,除地带性分布较好的体现了地域分异外,非地带性的分布同样说明地域分异,教师可以列举实例,例如由于海陆分布因素使南半球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由于地形起伏,使安第斯山南侧东西气候具有显著差异等,以此说明非地带性使地理环境更加复杂。

①陆地环境整体性的含义;②陆地环境地域分异的含义;③自然带的分布多媒体素材库:图片,①热带雨林与苔原;②温带落叶阔叶林与温带荒漠;③理想大陆气候模式图与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图叠加;④珠穆朗玛峰垂直自然带分布(引课)根据所学的气候、植被、水文、土壤、地貌等各要素知识,请同学说明学校所在地的自然环境特点是什么?(阅读“陆地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关系”示意图)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特点引导学生读图分析各地理要素如何共同作用形成现在的地理环境综合体?(提问思考)当地的自然环境特点与我国西北地区的差异是什么?由于什么要素发生变化,从而产生这种自然环境的差异?(板书)一、陆地环境的整体性陆地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出示多媒体素材库①阅读教材中图片“热带雨林”和“苔原”)通过对陆地环境整体性的了解可知,两个地区的某个自然要素发生变化,整个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就会有较大的差异,读图说明,两个地区的景观差异是什么?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差异?影响的主导因素是什么?——明确气候对植被的影响,两个地区植被的差异主要是
由于气候中的热量差异产生的。

(出示多面体素材库③,“理想大陆气候模式图”与“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复习气候分布规律及影响气候分布的主导因素,通过知识的迁移,了解自然带纬度分布具有全球规律,说明不同地区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

(出示多媒体素材库②,阅读教材中图片“温带落叶阔叶林”和“温带荒漠”)说明两个地区的景观差异?产生这种差异的主导因素是什么?——明确以水分为主导影响因素的地区差异在中纬度大陆由沿海到内陆最为显著。

(观察“理想大陆气候模式图”)说明为什么在中纬度大陆这种差异最为显著。

(出示多媒体素材库③,观察“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图)通过读图验证由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分别出示多媒体素材库④和③,阅读教材中“珠穆朗玛峰的垂直自然带”示意图)结合图例观察示意图,说明珠穆朗玛峰由山下到山上有什么变化?这种变化与前面所提到的哪种变化相似?引起这种变化的主导因素是什么?分布在哪些地区的山脉这种变化较为显著?(板书)二、陆地环境的地域差异 1.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以热量差异为基础 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以水分差异为基础 3.山地垂直地域分异——以水热差异为基础(出示多媒体素材库)南北球中高纬为什么没有亚寒带针叶林带?为什么安第斯山脉南段东西两侧自然带差异显著?(板书)4.非地带性分布——局部环境因素的差异对本节教材的设计主要体现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注意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从学生熟悉的学校所在地自然环境出发,引导学生思考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关系,并由此思考教材中的实例与学校所在地之间的环境差异。

第二,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通过知识的迁移解决新问题,例如通过对气候知识的复习学习有关自然带的分布知识。

第三,注意图象之间的联系性,引导学生阅读图象,提取、认定加工有效信息,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上找出两个自然带,查找关于这两个自然带:气候、植被、动物、土壤等相关知识,分析说明对于自然带内部反映了整体性,对于不同自然带之间反映的是陆地环境的地域差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