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略】原理C-城市规划原理专题讲座提纲

合集下载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大纲及重点归纳以及考试试题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大纲及重点归纳以及考试试题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大纲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1、城市发展的动因城市形成和发展根本动因: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上的经济发展,城市的规模效益和聚集效益使城市成为人类聚居地的主要形式。

2、城市化概念定义: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具体的分析包括:人口(农业、非农业);地域(农村、城市);产业(农业产业、非农产业);空间形态转化(城市空间形态、农村空间形态);文化和生活方式;基础设施和环境.3、城市化发展的S形曲线初期阶段(小于30%左右):生产力水平低,发展速度较缓慢;中期阶段(30%~60%或以上):快速发展期;稳定阶段:农业现代化过程已基本完成,农业剩余劳动力已基本转移,城市中工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一部分工业人口又转向第三产业。

第二章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和发展1、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发展的两种基本指向1、分散发展(指通过新建城市来缓解大城市的发展):1、田园城市(霍华德)2、卫星城、新城(恩维等)3、有机疏散(沙里宁)4、广亩城(赖特)2、集中发展:柯布西埃:指望通过对城市结构的重组在城市内部解决城市问题。

2、田园城市、卫星城、新城的概念⏹田园城市Garden City一种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理想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能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的土地归公众所有,由委员会受托管理。

以解决城市与自然隔离的矛盾和城市自发膨胀、土地投机等问题。

⏹卫星城:是一个经济上、社会上、文化上具有现代城市性质的独立城市单元,但同时又是从属于某个大城市的派生产物。

⏹新城:改进的卫星城。

城中居住与就业岗位协调,具有与大城市相近似的文化福利设施配套,可以满足居民就地工作和生活所需,是一个职能健全的相对独立的城市。

3、有机疏散的城市发展方案、技术手段和特点指导思想:有机秩序的原则,是大自然的基本规律,也应当成为人类建筑的基本原则。

城市规划原理

城市规划原理

城市规划原理一、概述城市规划是指为了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提升居民生活质量而进行的一系列规划活动。

城市规划原理是指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理念,以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

二、城市规划原则1. 综合性原则:城市规划应综合考虑城市的社会、经济、环境、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因素,确保规划的综合性和协调性。

2. 可持续性原则:城市规划应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注重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平衡,保护自然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

3. 人本性原则:城市规划应以人为本,关注居民的需求和利益,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和社会空间,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4. 灵活性原则:城市规划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可调整性,能够适应城市的变化和发展需求。

5. 公平性原则:城市规划应追求公平,避免社会不平等现象的出现,提供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的均等化分布。

6. 可达性原则:城市规划应注重交通可达性,建立便捷的交通网络,方便居民出行和物流运输。

7. 文化保护原则:城市规划应保护和传承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重视文化景观和文化环境的保护。

8. 创新性原则:城市规划应鼓励创新,引入新技术、新理念和新模式,推动城市的创新发展。

9. 可视性原则:城市规划应注重城市形象和视觉效果的塑造,打造美丽宜居的城市环境。

10. 可操作性原则:城市规划应具有可操作性,能够转化为具体的规划实施方案,为城市发展提供指导和支持。

三、城市规划原理的应用城市规划原理在实际的城市规划工作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时,应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结合城市规划原则,制定合理的规划目标和规划方案。

在具体的区域规划和详细规划中,也应遵循城市规划原则,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例如,在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时,可以根据城市的发展需求和空间布局,结合可持续性原则,提出合理的城市发展方向和空间分布。

在具体的区域规划中,可以根据人本性原则,注重居民的需求和利益,合理规划社区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

(城市规划)XXXX城市规划原理讲义

(城市规划)XXXX城市规划原理讲义

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一、城市与乡村大纲要求1、掌握城市和乡村的基本特征2、熟悉我国城乡社会经济的特点(一)城市和乡村的基本特征(掌握)(新)1、城市的基本特征(1)城市的概念是相对存在的(2)城市是以要素聚集为基本特征的(3)城市的发展是动态变化和多样的(4)城市具有系统性2、城市与乡村的基本区别。

(考点1)(1)集聚规模的差异(2)生产效率的差异(3)生产力结构的差异(4)职能差异(5)物质形态差异(6)文化观念差异3、城市与乡村的基本联系城市与乡村的基本联系主要是从物质联系、经济联系、人口移动联系、技术联系、社会作用联系、服务联系以及政治、行政组织联系。

(二)我国城乡社会经济的特点(熟悉)(新)1、城市的社会经济特点工业和服务业(也可称为非农经济)是城市社会经济的主要特点。

2、乡村的社会经济特点农业和畜牧业是农村社会经济的主要特点。

二、城市的形成与发展规律大纲要求1、了解城市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动因2、熟悉城市发展的阶段及其差异3、熟悉城市空间环境演进的基本规律及主要影响因素(一)城市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动因(了解)P8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技术进步、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城市形成与发展的推动力量主要包括自然条件、经济作用、政治因素、社会结构、技术条件等。

现代城市的发展凸现出与以往不同的动力机制是:(1)自然资源开发和保护。

自然资源开发与保护并存以及对可持续发展的追求成为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因。

(2)科技革命与创新。

科技进步是推动城市进步和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一方面科技革命与创新本身可以催生新的技术门类和产业部门;另一方面又可以加速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使传统产业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进而优化整个社会的产业构成,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与进步。

(3)全球化与新经济。

全球化对现代城市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

(4)城市文化特质。

城市文化特性的凸显是现代城市发展的持久动力。

(二)城市发展的阶段及其差异(熟悉)(新)P81、阶段:城市发展大致上可以分为农业社会的城市、工业社会的城市和后工业社会的城市。

城市规划原理精讲班讲义精品文档88页

城市规划原理精讲班讲义精品文档88页

城市规划原理精讲班第1讲讲义前言前言一、相关信息1.全国城市规划执业资格考试科目为:《城市规划原理》、《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城市规划相关知识》、《城市规划实务》。

2.2019年度注册城市规划师执业资格考试时间安排日期时间科目2007年10月20日上午9∶00-11∶30城市规划原理下午2∶00-4∶30城市规划相关知识2007年10月21日上午9∶00-11∶30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下午2∶00-5∶00城市规划实务《城市规划原理》考试时间2个半小时。

考试题型分布如下:①单项选择题:共70题。

②多项选择题:共30题。

注意:考试大纲对各考试科目分层次列出了具体的内容,分别用掌握、熟悉、了解来界定各条目的考试要求。

“掌握”是指必须具备的重要知识,“熟悉”是指应当具备的较重要知识,“了解”是指一般知识。

本门讲课中,考 P13 代表教材13页,二、答题注意事项(一)考前准备。

(二)答题原则。

(三)掌握速度。

(四)减免差错。

(五)答题技巧。

三、复习注意事项1.复习方法。

第一步,通读全书,理清全书知识框架和脉络;第二步,抽取知识点重点记忆;第三步,查漏补缺。

2.复习技巧。

复习时要“避轻就重”,对于大纲要求掌握、熟悉的内容要重点把握;对于方便出题的内容要重点突破;对于前后矛盾的内容,一般考题不会涉及。

城市的形成与发展规律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本章结构内容精讲一、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大纲要求1、了解城市形成的主要动因2、了解城市发展的基本规律(一)城市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动因(了解)考 P11、定义:城市是以非农产业和非农业人口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在我国是指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

『例题』城市有哪些主要特征:()A. 以商业活动为主要居民点B. 非农业人口聚集的居民点C. 非农业生产聚集的居民点D. 公共活动聚集的居民点答案: BC分析:这个题考查的知识点就是城市定义。

这个题是对定义考查的题目,这是考试中比较偏爱的一种题型,对这类题目我们的策略是记住关键词,这样可以比较省时省力,还能记忆准确。

城市规划原理

城市规划原理

城市规划原理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城市规划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城市规划原理是指在建设城市过程中,遵循的一系列基本原则和规范。

它旨在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人居环境的改善和社会经济的繁荣。

本文将探讨城市规划原理的核心观点,并分析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一、发展与保护并重城市规划原理要求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恰当地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这意味着在城市规划中需要考虑生态环境的保护,避免破坏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同时充分利用城市的经济发展潜力,促进经济的繁荣。

二、多样性与一体化结合城市规划原理还强调多样性与一体化的结合。

城市是多元文化和多样功能的集合体,规划需要考虑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需求。

同时,通过一体化规划,将城市的各项基础设施、交通网络、公共服务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三、可持续性发展城市规划原理非常注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在规划过程中,需要考虑水资源、能源利用、废物处理等方面的可持续性。

通过有效的规划,可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保护环境,并为未来的发展留下足够的空间。

四、社会公正与平等城市规划原理强调社会公正和平等的原则。

规划应该使得城市的发展惠及整个社会,不应将财富和机会集中在一小部分人手中。

通过公正的规划,可以实现城市居民的公平权益分配,促进社会稳定和和谐发展。

五、人性化设计城市规划原理强调为人民服务的理念。

规划应该充分考虑居民的需求,提供宜居的生活环境和公共空间。

人性化设计涉及到城市的景观、交通、居住等方方面面,旨在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

六、灵活性与适应性城市规划原理还强调灵活性与适应性的原则。

城市规划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而不断调整与优化。

规划应该具有足够的灵活性,适应城市发展的需求和社会的变化,使城市得以不断发展进步。

城市规划原理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可以指导城市的有序发展,避免资源的浪费和破坏,提高城市的适应性和竞争力。

同时,城市规划原理也为城市管理和决策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促进了城市的规划和管理水平的提升。

城市规划原理讲义讲义资料

城市规划原理讲义讲义资料

城 市 规 划 原 理 讲 义第1章 城市与城镇化第1节 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一、城市的概念1、字源学的解释中文:“城,廓也,都邑之地,筑此以资保障也”。

“城”是指防御性的构筑物,“筑城以为君,造郭以卫民”。

市:“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城”与“市”逐渐合为一体,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开始出现成为古代的城市。

因此,“城市”一词被用来表示这种集政治权利和贸易活动于一体的人口集中聚居地,城市的主要功能是政治经济中心。

英文:urban (城市、市镇),源自拉丁文urbs ,意为城市的生活。

city (城市、市镇),含义为市民可以享受公民权利,过着一种公共生活的地方2、城市的定义相关学科理解:经济学——城市是“各种经济市场——住房、劳动力、土地、运输等等 相互交织在一起的网状系统”。

社会学——按照社会学的传统,城市被定义为具有某些特征的、在地理上有界的社会组织形式”。

地理学——城市是指地处交通方便环境的、覆盖有一定面积的人群和房屋的密集结合体”。

城市规划学科对城市的定义《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城市是“以非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人口聚集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

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

”从上述定义中可以看出城市构成的三要素:3、城镇设置的标准⎪⎩⎪⎨⎧行政:政府所在地产业:工厂、商业人口:大量人口聚集——少数民族地区、人口稀少的边远地区、山区和小型工矿区、小港口、风景旅游、边境口岸等地,非农业人口虽不足二千,如确有必要,也可设置镇的建制。

二、城市的形成城市形成的根本动力------人类历史上的三次劳动大分工。

在原始社会,由于人类还没有掌握一定的生产能力,只能像其他动物一样过着居无定所的生活,靠采集自然界的果实、捕食猎物来勉强充饥,因此哪里食物资源多到那里去。

原始人过着穴居、树居等群居形式,没有形成固定的居民点。

“上古穴居野处,圣人易之以宫室”“古时禽兽多而人民少,民皆巢居而避之,昼拈嫁粟,幕栖树上,故名已曰有巢氏之民。

城市规划原理——城市与城市规划C

城市规划原理——城市与城市规划C

城市规划原理——城市与城市规划
Contemporary Urban Planning Theory
1.1城市的产生与发展
1.1.3城市化 城市产生后至产业革命的5000年中,城市人口大约只占10%左右,而 产业革命后的约300年中,城市人口已发展到50%以上,其中经济发达国家 以达到70—90%。城市人口急剧增长、城市规模急剧扩大是城市化的主要 表现。
Contemporary Urban Planning Theory
1.1城市的产生与发展 1.1.1什么是城市 ——城:“城,廓也,都邑之地,筑 此以资保障也”。
——市:“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 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
扬州大学艺术学院环艺术设计系张祎
城市规划原理——城市与城市规划
小结
扬州大学艺术学院环艺术设计系张祎
城市规划原理——城市与城市规划
Contemporary Urban Planning Theory
1.1城市的产生与发展 1.1.1什么是城市 1.1.2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1.1.3城市化
扬州大学艺术学院环艺术设计系张祎
城市规划原理——城市与城市规划
Contemporary Urban Planning Theory
扬州大学艺术学院环艺术设计系张祎
城市规划原理——城市与城市规划
Contemporary Urban Planning Theory
1.1城市的产生与发展
1.1.2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工业社会 工业革命,大规模的工厂化生产,
工厂规模扩大(规模经济效应);
农业生产率的提高; 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 导致:工业城市、大城市
城市规划是一门科学。它是随着社会、经济和工程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 是与人们的审美观点、对生活环境的追求目标的不断提高而发展起来的。

城市规划原理知识点-城市规划原理复习大纲

城市规划原理知识点-城市规划原理复习大纲

第一章&1▲城市的概念(1) 城市的产生定义一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具体说是人类第三次社会大分工的产物。

(2) 城市的功能定义一城市区别于农村不仅在于人口规模、密度、景观等方面的差别,更重要的在于其功能的特殊性。

(3) 城市的集聚定义一城市的本质特点是集聚,高密度的人口、建筑、财富和信息是城市的普遍特征。

(4) 城市的区域定义一城市是一种区域现象。

(5) 城市的景观定义—城市是以人造景观为特征的聚落景观,包括土地利用的多样化、建筑物的多样化和空间利用的多样化。

(6) 城市的系统定义一城市是一个复杂且处于动态变化之中的自然一社会复合巨系统。

▲城市是一个综合的巨系统,它包括经济子系统、政治子系统、社会子系统、空间环境子系统以及要素流动子系统▲城市所具备的基本特征。

主要包括:(1) 城市的概念是相对存在的;(2) 城市是以要素聚集为基本特征的; (集聚效益是城市不断发展的根本动力)(3) 城市的发展是动态变化和多样的;(4) 城市具有系统性。

▲当今城市地域的新类型包括大都市区、大都市带(戈特曼) 、全球城市区域。

大都市区:美国最早采用加拿大——国情调查大都市区;英国——标准大都市劳动区、大都市经济劳动区;澳大利亚一一国情调查扩展城市区;瑞典一一劳动一市场区;日本都市圈大都市带:1) 波士顿、纽约、费城、巴尔的摩至华盛顿的美国东________2) 芝加哥向东经底特律、克利夫兰到匹斯堡的大湖大都市带3) 东京、横滨经名古屋、大阪到神户的日本太平洋沿岸大都市带4) 伦敦经伯明翰到曼彻斯特、利物浦的英格_____5) 阿姆斯特丹到鲁尔和法国北部工业集聚体的西北欧大都市带6) 以上海为中心的城市密集地区全球城市区域:以全球城市为核心,多核心的城市扩展联合的空间结构,多中心之间基于专业化的内在联系,各自承担不同角色。

&2▲人类活动要素的不同组合形成了各种聚落景观(空间上、种类上、数量上) _____________ 。

最新整理《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要点讲课讲稿

最新整理《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要点讲课讲稿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要点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1.居民点发展与分类;居民点的含义:人们为共同生活和生产而聚集的定居场所,是人类社会空间结构的一种基本形式。

居民点的发展:无固定居民点——固定居民点——城市型居民点居民点的分类:城镇型居民点(城市、城镇)和乡村型居民点(中心村、基层村、自然村)2.城市产生的主要原因;第二次人类劳动大分工(商业和手工业与农牧业分离)3.城市发展的根本动因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上的经济发展工业化不仅促进原有城镇的发展,而且导致新型城市的涌现。

4.城市定义及界定标准现代城市的含义包括三个方面的因素:人口数量、产业构成和行政管辖。

城市可以理解为以非农产业和非农人口聚集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教育中心。

5.城市化定义及衡量指标城市化的内涵:是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人口职业转变),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地域空间变化),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产业结构转变)的过程。

城市化是国家和地区实现人口集聚、财富集聚、技术集聚和服务集聚的过程,同时也是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组织方式和传统方式转变的过程。

衡量城市化的指标包括三个方面:城市数量、城市人口规模和城市用地规模。

第二章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与发展1.了解古代西方城市发展各阶段的基本特征。

希腊、罗马、中世纪、文艺复兴、巴洛克(略)2.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

——管子“度地篇”中城市布局城市选地以及道路系统都有精辟的论述。

如选址:“高勿近埠而水用足,低勿近水而沟防省”;如布局:“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维绳”,这种观点打破了原《周礼考工记》的单一模式。

——总结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受儒家礼制思想影响较大,强调中轴对称,但凸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也在古代城市建设中得到体现,一些城市规划布局考虑地质、地理和地貌特点,城墙不一定方,轴线不一定直,自由外在的形式是富于哲理的内在联系。

城市规划原理讲义

城市规划原理讲义
(3)其他理论:
索里亚.玛塔的线形城市理论(依托铁路大发展,马德里的市郊),指 导了哥本哈根的指状式发展和巴黎的轴向延伸;
戈涅的工业城市(结合工业区布局),孕育了《雅典宪章》所提出的 功能分区原则;
西谛的城市形态研究(《城市建筑艺术》);
格迪斯的学说(进化中的城市),调查—分析—规划,在这个理论基 础上芒福德形成综合研究与区域规划
3、城市的基本特征 (1)城市的概念是相对存在的:城乡之间界限日益模糊 (2)城市是以要素聚集为基本特征的:人口、建筑、生产、消费、 交换 ,城市集聚效益是其不断发展的根本动力。 (3)城市的发展是动态变化和多样的:城市的未来不断发展变化 (4)城市具有系统性:包含相互流动的经济、政治、社会、空间 环境、要素流动子系统等 4、城市与乡村的基本区别 (1)集聚规模的差异 (2)生产效率的差异 (3)生产力结构的差异 (4)职能差异 (5)物质形态差异 (6)文化观念差异
5、我国市制的两个基本特点 一是由多层次的建制构成;二是兼具城市管理和区域管理的双 重性(广域型市制:市区与市域)
(二)我国城乡差异的基本现状 1、城乡结构的”二元化”:城乡分治 2、城乡收入差距拉大:城乡居民实际收入差距已达6:1-7:1,农 民收入增长缓慢 3、优势发展资源向城市单向集中 4、城乡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的严重失衡
(3)城市规划方法论:
综合规划:麦克劳林、林德布罗姆 分离渐进:林德布罗姆 混合审视:爱采尼(城市规划决策方法) 连续性城市规划:布兰奇 倡导性规划:达维多夫
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演变
《雅典宪章》、《马丘比丘宪章》都是对当时的规划思想进行总结,然后对 未来的发展指出一些重要的方向,成为城市规划发展的历史性文件。
尼斯圣马可广场) 绝对君权时期的城市:城市放射轴线,巴黎的星形广场和香榭丽

城市规划原理(提纲)

城市规划原理(提纲)

《城市规划原理》城市与城市发展城市的产生与定义居民点的形成农业与畜牧业分离,第一次劳动分工,新石器时代后期,农业成为主要生产方式,逐渐产生了固定居民点黄河中下游、尼罗河下游、西亚的两河流域城市的形成生产方式改进,生产力提高,产品剩余,出现交换,以物易物,《易经》: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劳动分工加强,出现专门的手工业者,商业和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第二次劳动分工,原来的居民点分化,以农业为主的是农村,一些具有商业和手工业职能的是城市,可以说,城市是生产发展和人类的第二次劳动分工的产物。

剩余产品产生私有制,原始社会生产关系解体,出现了阶级,人类进入奴隶社会,所以也可以说,城市是伴随私有制和阶级分化,在原始社会向奴隶制社会过渡时期出现的城市与农村的区别,主要是产业结构,也就是居民所从事的职业的不同,还有居民的人口规模,居住形式的集聚密度。

城市的定义现代城市,包括三要素:人口数量,产业结构,行政管辖我国1955年规定市、县人民政府所在地,常住人口大于2000,非农人口超过50%,即为城市型居民点。

工矿点常驻人口不足2000,在1000以上,非农超过75%,也可定为城市型居民点城市型居民点,按行政区划的意义,可有直辖市,市,镇。

建制市与建制镇只是行政管辖意义的不同,不应只把有市建制的才称为城市。

城市形成和发展的根本动因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上的经济发展,城市的规模效益和聚集效益使城市成为人类聚居地的主要形式第一次劳动分工产生了固定居民点;第二次劳动分工产生了城市城市的发展城市的发展,大致分为两个大的社会发展阶段: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也可以称前工业化时期和工业化时代,也可以称为古代的城市和近代的城市古代城市的发展城市与防御要求最初的固定居民点,就具有防御的要求,起初防止野兽,其后为了战争。

陕西半坡、姜寨等原始居民点外围的深沟,就是防御设施,也有用石头垒成的墙或木栅栏。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一个筑城高潮西亚巴比伦城,平面矩形,两重墙,两重间隔12m,墙外有城壕,有明显的防御目的。

城市规划原理

城市规划原理

城市规划原理一、概述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空间布局、功能分区、建设用地利用等方面进行科学规划和管理的一门学科。

城市规划原理是指在进行城市规划工作时,所遵循的一系列原则和准则,以确保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二、城市规划原则1. 综合性原则综合性原则是城市规划的基础,要求结合城市的自然环境、经济发展、社会文化等因素,全面考虑城市规划的各个方面。

例如,要根据城市的自然条件确定城市的布局,考虑到城市的交通、环境、人口等因素。

2. 可持续性原则可持续性原则是指城市规划要注重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例如,要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避免过度开辟,保护自然生态系统;要推广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减少对非可再生能源的依赖。

3. 人本主义原则人本主义原则是指城市规划要以人民的需求和利益为出发点,关注人民的居住、工作、教育、文化等各个方面的需求。

例如,要提供多样化的住房选择,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要建设便利的交通系统,方便人民的出行。

4. 灵便性原则灵便性原则是指城市规划要具有一定的灵便性,能够适应城市发展的变化和需求的变化。

例如,要留出足够的发展空间,以容纳未来的城市扩张;要预留灵便的土地用途,以适应经济结构的调整。

5. 效益性原则效益性原则是指城市规划要注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追求最大化的综合效益。

例如,要合理规划城市的产业布局,促进经济的发展;要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设施,提升人民的生活品质。

6. 可行性原则可行性原则是指城市规划要考虑到实施的可行性,确保规划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例如,要充分考虑城市规划的经济投入和技术条件,确保规划能够得到有效的实施;要与相关部门和利益相关者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商议,确保规划的可行性。

三、城市规划原理的应用城市规划原理在实际的城市规划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进行城市规划时,可以根据不同的城市特点和需求,灵便运用城市规划原理,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方案。

例如,在制定城市的总体规划时,可以综合考虑综合性原则,根据城市的自然条件和发展需求,确定城市的总体布局和功能分区。

城市规划原理讲稿共46页

城市规划原理讲稿共46页
3、研究生入学考试有一定内容
如何学这门课?
1、城市规划专业与建筑学专业比对:
(1)、对“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理解 (2)、建筑学的教学方式 (3)、工作内容与方式:负责协调各工种并完成其中一部分工作。 (4)、就业方式与状况:主要在设计院(建筑设计可开私人事务所、城市 规划没有,因为是政府行为)
为什么要学这门课?
1、城市建设程序:立项(项目计划)——获得土地——规划设计——工程
设计(建筑、道路、给排水等各种工程)——施工——验收——使用。 建筑设计是在城市规划设计与管理的指导与限制下进行,并在一定程度上
对规划进行完善或修改。
2、城市规划设计中的部分工作与建筑设计关系非常紧密,常由城
市规划与建筑学专业人员共同完成,甚至由建筑设计者单独完成。如居住区规 划与建筑设计、城市中心(行政、商业、文化、体育中心、交通枢纽等)设计、 城市广场设计、城市文化遗产(建筑部分)的保护与修复、更新等。
城市规划原理讲稿
1、纪律是管理关系的形式。——阿法 纳西耶 夫 2、改革如果不讲纪律,就难以成功。
3、道德行为训练,不是通过语言影响 ,而是 让儿童 练习良 好道德 行为, 克服懒 惰、轻 率、不 守纪律 、颓废 等不良 行为。 4、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房里没有水。 ——夸 美纽斯
5、教导儿童服从真理、服从集体,养 成儿童 自觉的 纪律性 ,这是 儿童道 德教育 最重要 的部分 。—— 陈鹤琴
2、教学目标与对教材内容的处理:
(1)、树立城市的观念:建筑是城市中的建筑 (2)、了解一些:本教材讲些什么、城市规划工作具体涉及些什么 (3)、理解一些: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4)、掌握一些:居住区规划设计、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5)、今后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在工作中继续学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讲:城市规划概论主讲教师:赵民教授1城市规划的概念规划与计划:计划——预先安排,确定规划——基于预测的控制,弹性、引导、政策视角构想性的、理想主义空间结构布局从各个角度考虑,配置空间、形态资源配置空间资源在社会利益主体的配置设计开发规划总体规划法律、法规控制城市发展规划即法律体制地方立法设定区级机构的地位2现代城市规划的起源公共卫生、安全的立法——住房与城市规划立法社会精英人士对社会的反思——空想社会主义、霍华德田园城市土地市场确定性的需要——区划3城市规划体系城市规划立法体系实体性的授权、程序性的授权、技术规范性授权中央、地方权力机构、行政机关城市规划行政构架依法建立、授权的行政立法体系市规划局/建委规划委员会:北京、深圳规划咨询委员会:无法定地位规划编制审批程序战略性与地方性城市设计与城市研究羁束性控制与引导性控制开发控制体系许可制赋权制规划教育、职业管理体系行业协会资质管理第二讲:城市发展理论主讲教师:唐子来教授1城市发展与基础经济部类:城市经济理论(1)城市经济的基础部类——满足城市外部的产品和服务需求;(2)城市经济的从属部类——满足城市内部的产品和服务需求;(3)基础经济部类——乘数效应:产业链和附加值;基础部类的就业岗位—从属部类的就业岗位—城市就业岗位—带眷系数—城市人口规模(4)城市经济发展阶段专门化:某些具有出口能力的企业;综合化:出口产业链;成熟化:基础经济部类带动从属经济部类,形成链条体系;区域化:成为区域中心城市;(5)城市发展机制:规模经济、聚集经济;(6)经济部类: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7)城市发展前景:高附加值、长产业链、资源驱动型——投资驱动型——创新驱动型2城市发展与经济结构转型:城市进化理论(1)工业化初期:绝对集中农村人口(—)/郊区人口(—)/城市人口(+)(2)工业化成熟期:相对集中农村人口(—)/郊区人口(+)/城市人口(+)(3)后工业化初期:相对分散农村人口(—)/郊区人口(++)/城市人口(+)(4)后工业化成熟期:绝对分散农村人口(·)/郊区人口(+)/城市人口(—)3,城市化与区域空间经济:增长极核理论(1)空间经济的聚集理论;(2)空间经济的扩散过程;(3)区域发展政策;4,城市发展与国际劳动分工:全球经济理论1 经济全球化的基本特征(1)跨国公司的主导地位(2)各国经济日趋开放(3)信息、通讯、交通的技术革新(4)各种资源的跨国流动(5)新一轮国际劳动分工2 城市和区域体系(1)城市经济结构的转型(2)城市和区域体系的极化3 经济中心城市(1)公司总部(2)金融中心(3)商务产业(4)创新基地(5)流通枢纽1、现实的需要中国的现实及问题为什么城市化政策遇到问题中国城市化发展为什么出现不健康现象2、专业发展的需要城市规划专业的重要研究对象城市化研究成果很丰富,为什么无效城市规划如何面对现实二、城市化问题的重新思考1、中外城市概念的差异历史地看:城市与区域关系——城乡分治与城乡合治城市人口的构成——穷人的城市还是富人的城市城市管治的方式——城市型管理还是乡村型管理城市的空间形态——“实”的中心还是“虚”的中心2、城市化进程的差异我国城市化发展与国外城市化发展的基础条件的差异世界城市化模式的差异:英国的城市化途径、欧洲大陆的城市化途径、美国的城市化途径和拉美的城市化途径,我国的城市化途径3、西方城市化理论在中国的可运用性三、我国城市化发展面临的困境1、我国城市化发展的“推力”中存在的问题“三农”问题的实质与“三农”问题加剧的制度背景我国城乡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农村城市化进程的阻力分析2、我国城市化发展的“拉力”中存在的问题城市吸纳能力严重不足城市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城市发展机制上存在的困难城市发展政策上的多面性四、城市化研究1、城市规划中的所有问题都是复杂的,各项要素之间的关系绝非可以想当然的2、现代城市规划是一门引进的学科和社会实践,必须明辨中外语境的差别,国外经验是有用的,但不是能被直接拿来用的3、应当更多的关注我国城市化发展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和具体特征,避免从先验假定出发来制定我国城市化发展的政策5一、全球经济一体化与城市发展背景1.全球化的主要特点2.世界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特别是发展中国家3.巨型城市群与经济发达区域的城市地带崛起,城市的空间拓展加速,以及城市的集聚形成目前世界上的六大都市带。

4.工业化进程中生态环境成为人类关注的重点5.国外城市发展的类型和经验二、我国城市化现状和问题1我国城市化现状: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人口的恢复补偿性增长,使我国城市化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

2我国城市建设中的问题:我国城镇化进程发展太快,城市新增人口超过基础设施建设的增长幅度,再加上体制等方面的原因,在全国,尤其是沿海地区普遍出现六个方面的问题。

三、我国城市群的形成、特点及相关理论1.城市群的基本概念2.现状:目前,在中国形成了五大城市群:沪宁杭地区城市群、京津唐地区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区域城市群、中南地区城市群和四川盆地城市群3.城市群区域结构五大问题:人口结构与人口构成、用地结构与用地功能、空间结构与城市形态、环境结构与环境容量和产业结构与产业转型。

4.研究城市群的三点思维方法:从微观剖析到宏观研究相结合的综合思维方法、从单要素研究问题到复杂要素思考问题的多层面研究方法和从线性思维到三位空间到网络思维的研究方法5.城市科学空间的规划理论:城市生长边界理论、精明增长(Smart Growth)理论和有机集中理论(增长极)四、新世纪中国城市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对策最后提出了六点新世纪中国城市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对策:优化城市环境质量、提高城市产业质量、强化城市建设质量、提升城市人口质量、提高城市文化质量和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6基于现有总体规划编制、审批的缺陷——时间冗长、内容繁多、程序复杂、时效性差、对战略问题研究不足、缺乏对不同规模城市的不同对待基于新的发展条件和需求——城市功能定位需要重新认识、行政区划调整引发空间战略调整。

基于规划学科发展的需要——对战略的重视、跨学科的发展探索2什么是战略规划——定位于研究的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在现有总体规划框架内,加强前期研究,以相对开放方式组织研究,对各方结果比较,继而有可能被采纳和纳入城市发展战略,用以指导总体规划编制和经济发展、城市开发。

战略规划的本质非规划而是研究战略规划与概念规划的区别——概念规划比战略规划宽松,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研究是战略层面的工作,在学术中可称为“战略规划”,而其具体研究为概念规划,概念规划经过整合和系统化则形成战略规划。

3战略规划的主要内容:有关城市长期发展问题有关城市概念性发展问题4战略规划须注意的问题:时间过短参与研究人员的专业面窄不适当的类比过于简单化的发展概念方法论较贫乏规划体系改革的尝试,但不能取代总体规划5战略规划的程序战略规划研究——战略规划建议或起草——战略规划的形成6战略规划的实践“迈向21世纪的上海”暨上海市发展战略的重大课题研究大温哥华“The Livable Region Strategic Plan”墨尔“Shaping the Future of Melbourne”, “Creating Prosperity”, “Living Suburbs”7技术的过程——专业技术理性的实现社会的过程——公众意愿的表达和采集政治的过程——政治判断和抉择最终成果基于政治、经济、社会的最终决策89一、我国城市发展动力与结构布局的演变1、二十世纪五六十年热衷于城市总体布局理想模式布局是构思,主要遐想,热衷静态目标。

最大的弊端在于这种模式太注重布局中轴线、图面效果、而不问其实施的可能性。

属于典型的苏联模式,是计划经济的产物。

2、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城市结构演变苏、锡、常城市发展的案例——城市的发展动力决定了城市的布局结构 3、世纪之交和“十五”期间的城市结构演变杭州的案例——杭州由钱塘江而起,伴西湖而北上发展,而今西湖时代转向钱江时代(跨江南下);广州的案例——广州市因行政区划的调整,花都、番禹的归属,建设“山、城、田、海”格局,枢纽城市走向网络城市大都市连绵区。

“十五”期间的绍兴、南宁等城市的发展战略性规划研究,“十五”规划中,城市的发展不能靠圈地进行,土地的使用有了限制,很多地方都采取了密集型招商引资的方法来发展。

4、当今城市发展动力和空间结构变化特征很多城市随着时代的变化与时俱进,采取了科学发展的模式,进行一定程度上的转型。

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北京提出创建宜居城市,上海提出构建创意城市,无锡提倡构建紧凑型城市、营造开敞式的空间。

在投融资方面采取的模式,在城市社区规划方面采取的模式如:TOD 、BRT ,以及对城市形态的重新审视都有了新的发展。

二、上海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发展1、上海在九十年代的发展变化,只是为了21世纪上海的发展打了基础、创造了条件:当时初步形成了主体道路交通的网络框架;缓解了交通矛盾和水、电、气、通讯供求矛盾;改善了居民住房条件和城市生态环境;发展了城市管理,改变了城市面貌。

2、有形的变化体现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生产力布局的调整中生产力布局的调整显而易见。

环线内的中心区主要发展第三产业,体现繁荣和繁华;郊区主要发展工业、农业、体现实力和水平。

3、有形的变化源自无形的力量。

上海真正的发展是在21世纪前十年的功能性发展。

必须把上海放在长江三角洲、长江经济带、乃至全国及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选准定位,寻求新路。

4、事业的成败,在于规划的良莠三、城市功能缔造了结构,但结构的影响更为深远L. Mumford 的名言——“城市的主要功能是陶冶人、造就人”城市发展动力与总体布局结构是由三大板块与一条主线共同构成的:功能与结构形态与形象增长与控制2、《现代城市的功能与结构》(研究生课程)3、城市发展的动力、活力与魅力——《“柳风海韵”热带城市设计国际研讨会文集》19944、城市发展及其质量——入选于钱学森著《山水城市与建筑科学》5、城市发展动力与可持续发展——《城市研究》6、城市品味的挖潜、培育与提升——《时代建筑》7、上海城市形态的演化与海外文化的探究——《城市规划》四、对城市规划专业学生的希望1、要思路开拓,要有宽阔的视野捕捉战机2、要勤奋向上,要有敏感的嗅觉闻风而动3、要敏感为先,要有不段的积累,广积薄发,养兵千日,用在一朝4、要勇与开拓,要有事业心,责任心,主动心,有感而发,走在前列,不辞艰辛,报效社会10第七讲:区域交通与大都市地区的发展整合主讲教师:潘海啸教授一、都市区的形成城市在国家发展中的作用大城市的密度与问题大城市的扩散与疏解实现有控制的疏解二、交通出行需求的特点和已有的对策出行时间的稳定性出行分布的随机性、郊区——郊区强化建成区内的城市交通综合性公路交通的效率指向和图形结构公路交通导向发展的默许世界大度是发展的经验给我们的启示?三、美国无控制的道路优先发展模式轨道交通疏解城市、小汽车替代轨道30年代的快速景观通道,城市活动半径扩大2-3倍就业岗位的分散——大规模的郊区化公路导向的低密度发展——小汽车导向的城市和社会(低密度与小汽车相互耦合)公共交通政策的失败——加利福尼亚的轨道交通8亿美元投资,4千万美元的营运费,4千人的小汽车乘客的转移四、伦敦的发展模式外伦敦的32个区,面积1580平方公里大伦敦规划区域,面积6700平方公里伦敦区域,半径达到70公里范围内的建成区,以及众多小城镇,总面积11427平方公里阿伯克隆比“细胞和道路干线结构”卫星城,工宿平衡六十年代高速公路计划结论:方便小汽车出发的道路建设高质量的中心也无助于改变城镇布局对小汽车的依赖五、基于轨道交通公交优先的城镇发展模式瑞典、法国、日本结论:郊区化从一个城市走向都市区是必然的趋势交通如何引导和适应,其近期和长期的效果?第八讲:认识城市与规划城市——中国城市规划面对城市问题的复杂性主讲教师:张尚武副教授第一部分、问题的引出这一部分首先提出了“在总体规划课程设计中学到了什么?”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