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上的重大变法与改革 PPT课件 课件 人教版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中外历史上的重大变法与改革PPT课件
3、改革结果: (1)成功的:管仲改革、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 后周周世宗改革等 (2)虽取得成效但最终失败:王安石变法。 4、改革失败的共同原因: (1)触动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他们反对; (2)用人不当,新法反而危害百姓。 5、改革成功的共同原因: (1)改革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符合生产力发展要求; (2)改革者成为最高统治者或赢得最高统治者的信任和 支持; (3)制定了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并切实可行的措施; (4)改革者具有坚强的意志和百折不挠的决心。
6、 变法成功或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是否根据生产力发展调整 生产关系,以及能否根据经济基础的变化调整上层建筑,从 而使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适应。 改 革的成败还在于改革的措施是否行之有效、改革是否得到皇 权的有力保障、改革是否用人得当、改革指导思想是否正确 和进步、改革者的魄力和勇气等有关。 (二)对改革的认识 1、要根据现实变化适时进行改革,要与时俱进; 2、改革措施要适合国情,要行之有效; 3、改革一定会遭到守旧势力的阻挠,改革者要敢于与旧势力 作斗争,要有坚忍不拔的精神和魄力; 4、改革需要强有力的国家政权的支持; 5、改革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要有实事求是的精神; 6、改革要用人正确。
4.北宋时期一首诗写道:“万里耕桑富,中原气象豪。河淤开亿 顷,海贡集千艘”,主要称赞王安石变法中的 A.青苗法 B.农田水利法 C.方田均税法 D.募役法 5.被西方历史学家称为经济“黄金时代”的北宋时期,政府为管理市 场设立的机构是 A.邸店 B.市易务 C.转运使 D.十三行 6.(辽宁省抚顺一中2009届高三上期一次月考)北宋前期统治者 认为"富室连田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 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这表明北宋政府 A.大力抑制土地兼并 B.纵容土地兼并以便于筹集军费 C.准备搜刮百姓以抗辽 D.减轻人民负担,限制大地主的特权 7.(安徽省安庆高士中学2009届高三二次月考)11世纪中叶,王 安石主持变法。从可操作性角度看,王安石下列哪一项措施在当时 是很难真正实行的? A.募役法 B.方田均税法 C.农田水利法 D.青苗法
第34讲 古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课件 新人教版课件
——据《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
(1)据材料,概括说明王安石变法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 (2)研究王安石变法时,你如何看待宋人话本的史料价值。 [解析] 本题考查王安石变法的消极影响及对文学作品 历史价值的认识(史学素养),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 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第(1)问,根据材料中的部分语句或 信息(如“立新法扰民”)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概括即可。第(2) 问,既要看到话本作为一种文学艺术与历史现实的关系,又 要看到话本的“艺术性”“主观性”甚至“夸张性”。
2.变法内容
目 的
措施
内容
作用
青黄不接之时,
青苗法
政府贷款或谷物 给农民,收获后
限制了高利贷剥削,增 加了政府收入
改
还本付息
富 国
变 农田水 鼓励垦荒和兴修 积 利法 水利
保证灌溉,防洪抗灾
之 法
贫 免役法
局 (募役 面 法)
纳钱代役
利于经济发展,增加了 政府收入
打破了大商人对市场的垄 市易法 在东京设市易务 断,增加了政府的收入
保证了社会统治秩序,强化了对基 层民众的管理和统治,使秦国的兵 源得到保证 巩固了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
制订秦律
强化了人民的法律意识,保证了变 法的彻底执行,有利于加强统治
措施
内容
影响
奖励 军功
实行二十等爵制。废 除“世卿世禄制”
打击了奴隶主旧贵族,提高了军队的 战斗力。确立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 经济优势,扩大了统治基础
考向二 考查对改革类史实综合认知的能力 [例 2] (2013·全国新课标卷Ⅱ)材料 唐前期,继续推行北
魏以来的“均田制”。在此基础上,实行租庸调制,“有田则 有租(田租),有家则有调(纳绢布等),有身则有庸(每丁每年服 力役二旬,若不服役则纳布帛等代替)”。庸和调在整个国家财 政中占据重要地位。唐中期以后,随着人口增加,土地兼并加 剧,均田制急剧崩坏,租庸调制难以维持。“有幼未成丁,而 承袭世资,家累千金者,乃薄赋之;又有年齿已壮,而身居穷 约,家无置锥者,乃厚赋之,岂不背谬!”百姓举家逃亡,规 避赋税,被称为“客户”。
(1)据材料,概括说明王安石变法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 (2)研究王安石变法时,你如何看待宋人话本的史料价值。 [解析] 本题考查王安石变法的消极影响及对文学作品 历史价值的认识(史学素养),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 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第(1)问,根据材料中的部分语句或 信息(如“立新法扰民”)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概括即可。第(2) 问,既要看到话本作为一种文学艺术与历史现实的关系,又 要看到话本的“艺术性”“主观性”甚至“夸张性”。
2.变法内容
目 的
措施
内容
作用
青黄不接之时,
青苗法
政府贷款或谷物 给农民,收获后
限制了高利贷剥削,增 加了政府收入
改
还本付息
富 国
变 农田水 鼓励垦荒和兴修 积 利法 水利
保证灌溉,防洪抗灾
之 法
贫 免役法
局 (募役 面 法)
纳钱代役
利于经济发展,增加了 政府收入
打破了大商人对市场的垄 市易法 在东京设市易务 断,增加了政府的收入
保证了社会统治秩序,强化了对基 层民众的管理和统治,使秦国的兵 源得到保证 巩固了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
制订秦律
强化了人民的法律意识,保证了变 法的彻底执行,有利于加强统治
措施
内容
影响
奖励 军功
实行二十等爵制。废 除“世卿世禄制”
打击了奴隶主旧贵族,提高了军队的 战斗力。确立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 经济优势,扩大了统治基础
考向二 考查对改革类史实综合认知的能力 [例 2] (2013·全国新课标卷Ⅱ)材料 唐前期,继续推行北
魏以来的“均田制”。在此基础上,实行租庸调制,“有田则 有租(田租),有家则有调(纳绢布等),有身则有庸(每丁每年服 力役二旬,若不服役则纳布帛等代替)”。庸和调在整个国家财 政中占据重要地位。唐中期以后,随着人口增加,土地兼并加 剧,均田制急剧崩坏,租庸调制难以维持。“有幼未成丁,而 承袭世资,家累千金者,乃薄赋之;又有年齿已壮,而身居穷 约,家无置锥者,乃厚赋之,岂不背谬!”百姓举家逃亡,规 避赋税,被称为“客户”。
考点1 中国古代的重大改革与变法PPT课件
• 5.吸收先进文化,加速本民族封建化:孝文 帝改革等
• 18.在战国变法运动中,提出了"圣人苟可 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 理"的思想家是 A.墨子 B.孟子 C.商鞅 D.荀子
4
• 中国古代史上发生的改革变法, 证明了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 动力。据此回答: 1.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当时 社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的是
• ①奖励军功②奖励耕织③重农 抑商④“燔诗书而明法令”, 实行法治
12
• 关于王安石变法的表述,不准确的 是 A.主要目的是解决财政危机 B.损害了大地主的利益 C.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 D.未取得任何成果
13
8.金世宗改革
• 提倡开荒,利用黄河故道 实行屯田,招募农民垦种, 遇到荒歉年,减免租税, 改革使北方经济得到发展。
14
目的 内容:
意义
张居正改革
为了缓和阶级矛盾,增加政 府收入,挽救统治危机
魏孝文帝改革
16
二、改革的时代特点:
1.管仲改革:春秋争霸→加强军事 2.商鞅变法:建立新制度→内容深入、全面 3.王莽改制:消除统治危机→土地兼并问题等 4.北魏孝文帝改革:顺应潮流→吸收先进文化,加快 封建化进程 5.周世宗改革:割据混战→革除弊政,加强军事 6.王安石变法和张居正改革:克服统治危机→缓和阶 级矛盾,增加财政收入 7.17——18世纪欧洲封建改革:顺应资本主义潮流→ 鼓励对外贸易推行重商主义 8.俄国、日本、中国戊戌变法:顺应资本主义潮流→ 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9.美国罗斯福新政:克服经济和政治危机→政府全面 干预经济
土地私有制。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世袭特 权,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加强了新兴 地主阶级的中央集权制度
• ②秦国逐渐强大,为后来秦统一六国奠定 了基础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复习课件: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课件(共44张PPT)汇总
2.下列属于秦国商鞅变法内容的是( A )
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②奖励耕
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
人,可免除徭役 ③根据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和
田宅 ④建立县制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②③
他改变了一个北方民族, 促进了华夏民族的融合。
北魏孝文帝改革
北魏孝文帝改革
时间: 北朝 人物: 孝文帝
思考: 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 路的原因。
5.甲午战败后,李鸿章伤感地说:“我办了一辈子事,
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
有其表。”从他的话中,我们能看出洋务运动是( A、一次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的运动
C
)
B、一次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运动
C、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D、一次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
(A )
19.20世纪20年代初,苏俄为恢复国民经济开始实行
(B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第一个五年计划
D、第二个五年计划
20.领导实施新经济政策的是 A、罗斯福 C、列宁
B、丘吉尔 D、斯大林
(C )
21.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关于这一政策表述错误的是 ( D)
A、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B、它允许多种经济并存 C、它大力发展了苏俄的商品经济 D、是一种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新经济政策
时间:1921年 国家: 苏俄 领导人:列宁 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
商品经济,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性质: 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
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所作出的 最主要的探索,它对小农占优势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 路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中外历史上的改革PPT课件 人教版
影响的不同: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
(本主21)义背日的景本道:路、;都中摆面国脱临要了民求民族改族危变危机社机,会成制为度近的代 改亚洲革唯分一别的是强什国么;?中国戊戌变法起到思想启 (((蒙14)的)2)日作认两用本识国。明:改治革维的新背,景中有国何戊相戌似变之法处。? ( 历改要3史革走)发要富改展顺国革分应之的别历路结产史,果生发必有了展须何什潮进不么流行同不;彻?同底对的的本影改国响革的?。
戊戌变法的作用:戊戌变法在中国近
代化探索过程中的主要历史作用是:在社会 上起到了_________作用。
思想启蒙
改错:
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 多年的 私封有建土制地,制度 地主阶级也被消灭。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 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 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 开辟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思维拓展
“20世纪在世界现代化道路上有着三次重要 的改革。一次是在20年代初的俄国,一次是 30年代西方大危机时期的美国,还有一次发 生在70年代末期以来的中国。”请结合有关 史实回答:
⑴上述材料中所说的三次改革分别是什么? 俄国: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 美国:罗斯福新政;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
(2)苏联、新中国经济体制曾经共有的特征是 什么?并说明这种体制在中国是怎样改变的? 特征: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1978年以后,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80年代后期,在城市进行国有企业改革; 90年代开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逐步 完善。
17181比较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二者的共同点有a以土地公有制为基础b彻底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c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d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192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都是不彻底的资产阶级改革其共同原因是a用赎买方式进行土地改革b没有伴随而起的革命运动c是自上而下的改革d资产阶级尚未成为独立的力量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203罗斯福新政与新经济政策的相同作用是a摆脱了资本主义制度经济危机b恢复了国家经济c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d巩固了社会主义制度214比较明治维新戊戌变法当代中国的改革三者之间的相同点是
(本主21)义背日的景本道:路、;都中摆面国脱临要了民求民族改族危变危机社机,会成制为度近的代 改亚洲革唯分一别的是强什国么;?中国戊戌变法起到思想启 (((蒙14)的)2)日作认两用本识国。明:改治革维的新背,景中有国何戊相戌似变之法处。? ( 历改要3史革走)发要富改展顺国革分应之的别历路结产史,果生发必有了展须何什潮进不么流行同不;彻?同底对的的本影改国响革的?。
戊戌变法的作用:戊戌变法在中国近
代化探索过程中的主要历史作用是:在社会 上起到了_________作用。
思想启蒙
改错:
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 多年的 私封有建土制地,制度 地主阶级也被消灭。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 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 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 开辟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思维拓展
“20世纪在世界现代化道路上有着三次重要 的改革。一次是在20年代初的俄国,一次是 30年代西方大危机时期的美国,还有一次发 生在70年代末期以来的中国。”请结合有关 史实回答:
⑴上述材料中所说的三次改革分别是什么? 俄国: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 美国:罗斯福新政;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
(2)苏联、新中国经济体制曾经共有的特征是 什么?并说明这种体制在中国是怎样改变的? 特征: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1978年以后,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80年代后期,在城市进行国有企业改革; 90年代开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逐步 完善。
17181比较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二者的共同点有a以土地公有制为基础b彻底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c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d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192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都是不彻底的资产阶级改革其共同原因是a用赎买方式进行土地改革b没有伴随而起的革命运动c是自上而下的改革d资产阶级尚未成为独立的力量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203罗斯福新政与新经济政策的相同作用是a摆脱了资本主义制度经济危机b恢复了国家经济c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d巩固了社会主义制度214比较明治维新戊戌变法当代中国的改革三者之间的相同点是
人民版选修12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商鞅变法课件
其变法措施却依然保持下来?
•变法符合地 主阶级的利益 要求,顺应历 史潮流,迎合 生产力发展需
•变法触动了旧贵族的既得利益
•秦孝公死后,商鞅失去了生 存的主要屏障
•
•【重点优化 】•1、如何全面评价商鞅变法?
•1)性质; •2)历史作用;3)历史局限 ;
•4)结果;
•
•【重点优化 】
•2、商鞅变法是否成功?为什么?
•大变革时代 •——春秋战国时期
•基本特征。: • 大动荡——•战乱频繁,政局动
荡
• 大变革——•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 • 大发展——•经济、思想文化、科技
•
•周王室衰微,诸侯势力强大
•政治 。
:•要族求的政•特宗•治井法权田权制—制利、—崩分,进溃封废行,制除社封遭奴会建到隶经变破主济革坏贵发。
•结果、原因、影响 •1)顺应历。史潮流。2)君主的支持。
•3)符合秦国国情。
•4)商鞅杰出的政治才干和铁血手腕
。
•
•【规律总结】成败依据和成败因
素。
•不是看改革者个人的命运;
•而是看改革的积极成果是否得到了维持 。
•是否顺应历史潮流是根本;
•改革派与保守派的力量对比;
•改革的措施、策略、用人等是否得当 。
•“塞•私4、门之文请化”,移风易俗• ;禁止父子、兄弟共居
•【重点优化】
• 1、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
•; 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
业的活•动对。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1)对•巩发封固展导建新和致社兴 增经会地强济初主封结期阶建构以级国单积的家一极政的;作权综用,合为主: 国力起到了积极作用。 • 阻碍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和发展
•2)对,后从世根的本影上响造主成要了是中消国极社的会:的落
•变法符合地 主阶级的利益 要求,顺应历 史潮流,迎合 生产力发展需
•变法触动了旧贵族的既得利益
•秦孝公死后,商鞅失去了生 存的主要屏障
•
•【重点优化 】•1、如何全面评价商鞅变法?
•1)性质; •2)历史作用;3)历史局限 ;
•4)结果;
•
•【重点优化 】
•2、商鞅变法是否成功?为什么?
•大变革时代 •——春秋战国时期
•基本特征。: • 大动荡——•战乱频繁,政局动
荡
• 大变革——•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 • 大发展——•经济、思想文化、科技
•
•周王室衰微,诸侯势力强大
•政治 。
:•要族求的政•特宗•治井法权田权制—制利、—崩分,进溃封废行,制除社封遭奴会建到隶经变破主济革坏贵发。
•结果、原因、影响 •1)顺应历。史潮流。2)君主的支持。
•3)符合秦国国情。
•4)商鞅杰出的政治才干和铁血手腕
。
•
•【规律总结】成败依据和成败因
素。
•不是看改革者个人的命运;
•而是看改革的积极成果是否得到了维持 。
•是否顺应历史潮流是根本;
•改革派与保守派的力量对比;
•改革的措施、策略、用人等是否得当 。
•“塞•私4、门之文请化”,移风易俗• ;禁止父子、兄弟共居
•【重点优化】
• 1、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
•; 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
业的活•动对。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1)对•巩发封固展导建新和致社兴 增经会地强济初主封结期阶建构以级国单积的家一极政的;作权综用,合为主: 国力起到了积极作用。 • 阻碍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和发展
•2)对,后从世根的本影上响造主成要了是中消国极社的会:的落
轮复习人教版古代最中国的重大改革课件38张课件
——《战国策·秦策一》
核心探究
材料三 惟商鞅变法不顾人言,骤至富强。亦以召怨天 下……虽得天下,旋踵而亡。
——苏轼《上神宗皇帝书》 问题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分析商鞅变法产生了哪些主 要的社会影响? 提示1:影响:增强国力;壮大军事力量;稳定社会秩序; 社会各阶层的地位发生变化。
核心探究
问题2:根据材料三,概括并评价苏轼的主要观点。 提示2:观点:商鞅变法导致秦迅速灭亡。评价:苏轼认 为商鞅变法使秦国富强,为秦统一六国奠定基础是符合历 史史实的;但认为商鞅变法导致了秦的灭亡是错误的,秦 朝的灭亡是由于秦的暴政而致,并非因商鞅变法;苏轼夸 大了个人对历史的作用。
知识整合
2.变法内容
概况 领域
措施
内容
效果
夏秋青黄不接之
时,政府低息借贷 减轻人民负担,
青苗法
富
钱粮给农民,收获 增加财政收入
国
后还本付息
之
保证了生产时
募役 纳钱代役,按贫
法
间,有利于社会
法(免 富等第收取免
经济的发展,增
役法) 役钱,雇人服役
加财政收入
知识整合
(续上表)
农田 鼓励垦荒和兴 富
水利法 修水利 国
核心探究
2.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的关系
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之间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关系。
(1)孝文帝改革是在民族融合的基础上进行的。北魏统一黄 河流域时,那里已经出现了民族融合的趋势。北魏政权用落后的 制度统治黄河流域,导致了尖锐的民族矛盾。要巩固北魏的统治, 就必须进行社会改革,顺应民族融合的潮流。
商鞅变法的“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抑商与奖励耕织、 推行县制等重大举措,不仅使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也推动中 国向封建社会过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均田制、移风易俗等汉 化政策推动北魏政权和北方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王安石变 法以理财为核心,富国、强兵和取士为改革主要内容,有利于 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核心探究
材料三 惟商鞅变法不顾人言,骤至富强。亦以召怨天 下……虽得天下,旋踵而亡。
——苏轼《上神宗皇帝书》 问题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分析商鞅变法产生了哪些主 要的社会影响? 提示1:影响:增强国力;壮大军事力量;稳定社会秩序; 社会各阶层的地位发生变化。
核心探究
问题2:根据材料三,概括并评价苏轼的主要观点。 提示2:观点:商鞅变法导致秦迅速灭亡。评价:苏轼认 为商鞅变法使秦国富强,为秦统一六国奠定基础是符合历 史史实的;但认为商鞅变法导致了秦的灭亡是错误的,秦 朝的灭亡是由于秦的暴政而致,并非因商鞅变法;苏轼夸 大了个人对历史的作用。
知识整合
2.变法内容
概况 领域
措施
内容
效果
夏秋青黄不接之
时,政府低息借贷 减轻人民负担,
青苗法
富
钱粮给农民,收获 增加财政收入
国
后还本付息
之
保证了生产时
募役 纳钱代役,按贫
法
间,有利于社会
法(免 富等第收取免
经济的发展,增
役法) 役钱,雇人服役
加财政收入
知识整合
(续上表)
农田 鼓励垦荒和兴 富
水利法 修水利 国
核心探究
2.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的关系
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之间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关系。
(1)孝文帝改革是在民族融合的基础上进行的。北魏统一黄 河流域时,那里已经出现了民族融合的趋势。北魏政权用落后的 制度统治黄河流域,导致了尖锐的民族矛盾。要巩固北魏的统治, 就必须进行社会改革,顺应民族融合的潮流。
商鞅变法的“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抑商与奖励耕织、 推行县制等重大举措,不仅使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也推动中 国向封建社会过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均田制、移风易俗等汉 化政策推动北魏政权和北方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王安石变 法以理财为核心,富国、强兵和取士为改革主要内容,有利于 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选修1 第一讲 古代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PPT29页
选修1 第一讲 古代中外历史上的重大 改革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6、黄金时代是在我们的前面,而不在 我们的 后面。
•
7、心急吃不了热汤圆。
•
8、你可以很有个性,但某些时候请收 敛。
•
9、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蹩脚 的工人 总是说 工具不 好)。
•
10、只要下定决心克服恐惧,便几乎 能克服 任何恐 惧。因 为,请 记住, 除了在 脑海中 ,恐惧 无处藏 身。-- 戴尔. 卡耐基 。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29
▪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6、黄金时代是在我们的前面,而不在 我们的 后面。
•
7、心急吃不了热汤圆。
•
8、你可以很有个性,但某些时候请收 敛。
•
9、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蹩脚 的工人 总是说 工具不 好)。
•
10、只要下定决心克服恐惧,便几乎 能克服 任何恐 惧。因 为,请 记住, 除了在 脑海中 ,恐惧 无处藏 身。-- 戴尔. 卡耐基 。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29
▪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PPT课件
3.俄国、日本改革告诉我们:顺应历史潮流,适 时作出变革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可使国家变得更为和谐 有力,进而使我们认识到在当今世界形势下,改革开放 是国家富强的必由之路。
.
28
4.我国的改革告诉我们: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 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证明,只有不断地改革,我们的国家 才会国富民强。我们要积极学习外国长处,学习外国先进 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要坚持对外开放,走出国门,选 择西方文明为我所用,对西方文明不能生搬硬套,应取其 精华,去其糟粕,才能有利于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无论哪个国家进行改革,要想取得成功, 必须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道路。
(4)从解答材料题的过程中,我们如从结 果的标准给改革分类,那么,会得出什么信息?
同一时期不同国家的改革,有成功的, 也有失败的。
.
8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以下改革既顺 应了历史发展方向又没有改变社会性质的是
( C)
A.日本明治维新
B.俄国1861年改革
C.罗斯福新政
D.戈尔巴乔夫改革
选择题的内容给了我们又一个对改革类历史事件的分 类启示,即从改革的程度去分,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 不改变社会性质的改革,另一种是改变社会性质的改革。
.
9
知识归纳
中外古代历史上的改革
春秋
生产 尊王攘夷 国富兵强
.
军队 春秋首霸
10
前356 土地私有
2017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
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Leabharlann 1【知识目标】1、进一步了解古今中外重大 改革的历史史实,并从中吸 取有益的启示。
2、学会对重大历史事件进行 分类、归纳,从中认识一些 历史发展的规律。
.
2
你能说出多少古今中外 改革的历史事件?
.
28
4.我国的改革告诉我们: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 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证明,只有不断地改革,我们的国家 才会国富民强。我们要积极学习外国长处,学习外国先进 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要坚持对外开放,走出国门,选 择西方文明为我所用,对西方文明不能生搬硬套,应取其 精华,去其糟粕,才能有利于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无论哪个国家进行改革,要想取得成功, 必须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道路。
(4)从解答材料题的过程中,我们如从结 果的标准给改革分类,那么,会得出什么信息?
同一时期不同国家的改革,有成功的, 也有失败的。
.
8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以下改革既顺 应了历史发展方向又没有改变社会性质的是
( C)
A.日本明治维新
B.俄国1861年改革
C.罗斯福新政
D.戈尔巴乔夫改革
选择题的内容给了我们又一个对改革类历史事件的分 类启示,即从改革的程度去分,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 不改变社会性质的改革,另一种是改变社会性质的改革。
.
9
知识归纳
中外古代历史上的改革
春秋
生产 尊王攘夷 国富兵强
.
军队 春秋首霸
10
前356 土地私有
2017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
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Leabharlann 1【知识目标】1、进一步了解古今中外重大 改革的历史史实,并从中吸 取有益的启示。
2、学会对重大历史事件进行 分类、归纳,从中认识一些 历史发展的规律。
.
2
你能说出多少古今中外 改革的历史事件?
选修1 第一讲 古代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共29页PPT
选修1 第一讲 古代中外历史 上的重大改革
41、实际上,我们想要的不是针对犯 罪的法 律,而 是针对 疯狂的 法律。 ——马 克·吐温 42、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 像影子 跟随着 身体一 样。— —贝卡 利亚 43、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 步。— —杰弗 逊 44、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 理。— —托·富 勒
45、法律的制定是为了保证每一个人 自由发 挥自己 的才能 ,而不 是为了 束缚他 的才能 。—— 罗伯斯 庇尔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课件(26张PPT)
邹忌改革
各国变法
废井田,开阡陌
中 央
奖励耕织
集 权
商鞅 废除世卿世禄制
趋
变法 奖励军功
势 加
实行什伍连坐
强
建立县制
李悝变法
申不害变法
打击了贵族特权, 促进了秦国政治、 经济、军事的发展, 为秦统一全国奠定 了基础
吴起变法
北魏孝文帝改革
俸禄制
民
族
创建新制度 三长制 汉制
交
融
均田制
的 趋
迁都洛阳,移风易俗 汉文化
改革会触及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从而遭遇巨大的阻力
改革的成功会推动社会的极大进步,巩固王朝统治
改革的失败会加速社会的衰败和王朝的灭亡
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
近代改革面临着怎样的社会变局?
社会性质
中国逐渐 沦为半殖 民地半封 建社会
主要矛盾 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主要任务
求得民族独立和 人民解放
今则西戎已叛,屡丧边兵;北虏愈强, 且增岁币。国用殚竭,民力空虚,徭役日繁,
结合史料和地图,指出北宋改革的时代背景。率敛日重,官吏猥滥,不思澄汰;人民疾苦,
①辽和西夏威胁,边患严重
未尝省察,百姓无告,朝廷不与为主,不使
②阶级矛盾尖锐,统治危机
叛而为寇,复何为哉? ——《枢密副史富弼的上疏》
③“三冗二积”,财政危机
势
“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此中 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 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 物殷阜,目所不识,口不能传。”
——《洛阳伽蓝记》
加快了民族融合, 为隋唐大一统和 强盛奠定了基础
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那 些他们所征服的民族的较高 文明所征服,这是一条永恒 的历史规律。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湖北省黄冈中学2009届高三10月月考)康有为奏章中往
往采取在“中体”中借用西学的“移花接木”之法,给光绪帝
讲“心当变法”的道理,顽固派指责他“其貌则孔也,其心则
夷也”。康有为这样做的目的是
A.在儒学的基础上吸收西方政治学说
B.为变法披上
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
C.将西方的政治理论和实践中国化
D.用儒家经典解释
会(帮2)助李我鸿们章进赞一成步日了本解学里习面西的方缘军由事。和工业技术,以及派遣留学生 等材措料施一有其李进鸿步章性认;为(:2“分吾)中国之政教文物风俗,无一不优于他 国但,他所反不对及日者本,进唯行枪的耳政,治炮改耳革,,铁体路现耳了,他机的器保耳守。性吾和但落学后此性,。而(洋2 务分之)能事毕矣。” 另外他已经意识到日本维—新—之梁后启的超侵《略论企李图鸿,章有》其前瞻性(或有一 定材的料政二治远(见18)84。年(,2日分本)学者冈千仞来华考察)实。事无大小,皆成贿赂,尤忌变更旧制。” (3)中国地主阶级洋务派领—导—的王洋晓务秋运《动近根代本中不日敢关触系及史封研建究制》度, 没材有料进三行包(括日政本治)改该革国在近内年的改全变方旧位制改…革…,其加变之衣当冠时,的易政正治朔腐,败每, 为都识制者约所了讥中,国然社如会改的习发西展洋,兵致法使,中仿国造失铁去路了火难车 得,的添发置展电机报遇,。开(煤4 矿分,)自铸洋钱,于国计民生不无利益。并多派学生赴西国学习器艺, 多((借3)1洋)结债中合,体材与西料英用和人(你暗学所结习学党西的援方知。的识其科分势学析日技中张术国,)错其(过志2这分不次)小机。遇故的敢根称本雄原东因土。, 藐((视4分1中))国根,据有材窥料台1指湾出之李举—鸿。—章1举87办4年洋1务2运月动10的日指李导鸿思章想给。同(治2帝分奏)折
第七专题 中外历史上的重大变法与改革
第一课
第二课
沅江七中 高 磊
一、中国古代的重要改革和变法
(一)、奴隶主阶级的富国强兵的改革
改革名称 目的 管仲改革
鲁国初说 亩改革
内容
影响
性质
1.(黑龙江省哈尔滨九中2009届高三二次月考)司马迁说:
“(齐)桓公之盛,修善政以为诸侯会盟,称伯。”这里“修
善政”的核心内容是
商鞅变法
封建性质
3.下面描述的是古代生活在关中地区的一个人发迹的故事。你
认为这四项可能真实的是
①他在公元前350年发生的一次战争中立功,得到国君赏赐的50
亩土地②第二年,他辛勤耕种,喜获丰收,政府免除了他的徭役
③第三年,他又买了几十亩土地,成了大地主④几年后,他卖掉
土地去经商,得到了政府的奖励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鄙视西方的革新活动
3.(安徽师大附中2009届高三一模)洋务运动时期,有一类
企业是“由官总其大纲,察其利病,而听该商董等自立条议,
悦服众商”。采用这种经营管理方式的企业是
A.江南制造总局
B.轮船招商局 C.发昌机器厂
D.耶松船厂
4.(黑龙江省哈尔滨九中2009届高三上期一次月考)“夫不
可变者,传统也,非法制也;圣道也,非机械也;心术也,非
D.①②③④
4.中国古代官吏选拔标准有一个由世袭—功劳—道德—门第一
才学的变化过程。其中实现选择标准由家族世袭到功劳大小的变
化的时期是
A.西周 B.战国 C.魏晋 D.隋唐
5.《史记•商君列传》记载:“甘龙曰:'圣人不易民而教,知
(智)者不变法而治。因民而教,不劳而成功;缘法而治者,吏
习而民安之。”这段话反映的核心主张是
3、改革结果: (1)成功的:管仲改革、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
后周周世宗改革等
(2)虽取得成效但最终失败:王安石变法。 4、改革失败的共同原因: (1)触动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他们反对;
(2)用人不当,新法反而危害百姓。 5、改革成功的共同原因: (1)改革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符合生产力发展要求; (2)改革者成为最高统治者或赢得最高统治者的信任和
7.康有为认为《春秋》里的“大义”与“微言”,就是孔子为 “三世”(即“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著的宪法。 沿着人类社会进化的三世,国家也相应地由“专制”进入“立 宪”,再由“立宪”进入到“共和”。对康有为形成这种思想 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 A.康有为出生在封建家庭,自幼接受严格的封建教育 B.传统儒家思想是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正统思想,根深蒂固 C.孔子在中国民众中享有崇高威望 D.民族资产阶级上层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8.(辽宁省光明中学2009届高三三次月考)“上师尧舜三代, 外采东西强国,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 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该思想的主要特 点是 A.照搬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 B.把西方资产阶级思想 同儒家思想相结合 C.从西方基督教教义中受到启发 D.以儒学作为变法的指 导思想
西方政治学说
10.(江西师大附中2009届上期期中)关于清末“新政”的评
谁就要连坐。”无处可去的商鞅最后被逮捕处死。这个“作法自 毙”的故事,说明秦国 A.变法深入人心 B.法治代替人治 C.变法违背民意 D.变法最终失败
(三)、封建国家的内部改革
改革名称 背景 庆历新政 王安石变法 两税法 张居正改革 摊丁入亩
内容
目的
影响
1.王安石上谏宋神宗:“今之贫者举息之于官,官薄其息,而民
A.青苗法 B.农田水利法 C.方田均税法 D.募役法 5.被西方历史学家称为经济“黄金时代”的北宋时期,政府为管理市 场设立的机构是
A.邸店 B.市易务 C.转运使 D.十三行 6.(辽宁省抚顺一中2009届高三上期一次月考)北宋前期统治者 认为"富室连田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 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这表明北宋政府 A.大力抑制土地兼并 B.纵容土地兼并以便于筹集军费 C.准备搜刮百姓以抗辽 D.减轻人民负担,限制大地主的特权 7.(安徽省安庆高士中学2009届高三二次月考)11世纪中叶,王 安石主持变法。从可操作性角度看,王安石下列哪一项措施在当时 是很难真正实行的?
工艺也。”与上述材料相符合的观点是
A.西学东渐 B.东学西传 C.中体西用 D. 西体中用
5.(福建省石狮永宁中学2007届高三统考)(12分)有人把19
世纪中期在相似机遇面前,中国的洋务运动和日本的明治维新比作 “(中2)日根洋据务材运料动3竞,赛简”要,评竞析赛李的鸿结章果对是日中本败明日治胜维。新阅的读认下识列。材(料6分,
用人不适
C.王安石过于自信,高傲自大
D.急于求成,损害了百姓利
益
3.北宋中期,东京一带流传着“朝廷无忧有范君,京师无事有希
文”(范君指范仲淹,希文是他的字)的民谣,这是因为范仲淹
A.推行新政,获得了各界支持 B.重视理财,缓解了积贫局
面
C.实行赋役合一,减轻了农民负担 D.整顿吏治,赢得了百姓
赞誉
4.北宋时期一首诗写道:“万里耕桑富,中原气象豪。河淤开亿 顷,海贡集千艘”,主要称赞王安石变法中的
A.遵循先代旧制
B.因时进行变革
C.加强思想控制
D.强化专制统治
6.(东北育才学校2008届高三一次模拟)《战国策•秦策一》载: “(前338年)孝公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 国危,左右太新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 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文中向惠王讲这番话的 “人”在客观上代表了当时哪种阶层的利益? A.没落贵族 B.新兴地主 C.立功将士 D.富裕农民 7.(黑龙江省哈师大附中2009届高三二次月考)公元前338年, 秦惠文王听信谗言下令逮捕商鞅,商鞅在逃亡途中投宿旅店遭到 拒绝。 店主说:“商君定有法律,谁让没有凭证的旅客住宿,
A.募役法 B.方田均税法 C.农田水利法 D.青苗法
重点探究
(一)、改革的规律性认识 1、基本原因:
(1)新兴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对上层建筑的要求,如商鞅变法 和北魏孝文帝改革; (2)社会矛盾激化造成,如王安石变法。 2、改革的主要措施: (1)改革生产关系,建立新的政治经济制度,如商鞅变法的 废井田、开阡陌; (2)采取措施(如屯田、减免租税,兴修水利等)恢复、发 展经济 (3)限制贵族特权,整饬吏治,如商鞅变法、庆历新政与王 安石变法。 (4)为统治阶级根本利益而在调整中照顾农民的一些利益, 如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 (5)吸收先进民族的政治制度和文化,如北魏孝文帝改革。 (6)开源节流,增加财政收入。如王安石变法
救其乏”,由此实行了
A.青苗法 B.募役法 C.市易法 D.方田均税法
2.司马光在《司马温公集》这样写道:“介甫(王安石)文章节义过
人处甚多,但性不晓事而喜遂非,致忠直疏远,谗侫辐辏,败坏百
度,以至于此。 ”司马光认为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主要是
A.变法的措施超越了时代,不合实际 B.王安石为人处事不当,
(二)对改革的认识
1、要根据现实变化适时进行改革,要与时俱进;
2、改革措施要适合国情,要行之有效;
3、改革一定会遭到守旧势力的阻挠,改革者要敢于与旧势力 作斗争,要有坚忍不拔的精神和魄力;
4、改革需要强有力的国家政权的支持;
5、改革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要有实事求是的精神;
6、改革要用人正确。
二、中国近代的重大变法与改革
(一).地主阶级的重要改革
改革 名称
洋务 运动
背景和 目的
主要内容
清末 新政
预备 立宪
评价
(二).资产阶级的重要改革——戊戌变法 返回目录
1.洋务运动中,在对汉阳铁厂进行选址时,清政府所请的西 方技师提出要考虑的因素是地势、运输、矿石、煤、水等。而 张之洞坚持汉阳铁厂要建在“能看见烟囱、便于上级检查和领 导观光”的地方。最终,汉阳铁厂建在远离铁矿、煤矿的汉山 脚下的稻田里。对该事件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西方技师的选址标准表明西方人看待事物科学而理性 B.张之洞坚持自己的观点,使汉阳铁厂顺利建成,并得到很 好的发展 C.清政府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缺乏有效交流与沟通,铁厂 办垮也在情理之中 D.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学习别人长处要有谦虚的态度和实 事求是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