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的阅读
第一、二册实用类、文学类文本阅读练习答案
21. 下列对访谈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解析:C项,“他自己的作品中一直有一种深沉的东西”中的“一直”不正确,原文是说“必须到我这个年龄”,才能写出那种深沉的东西。
D项,“雄浑壮美,大气磅礴”是对高建群的散文《西地平线上》的评价,并不是对高建群所有散文的评价。
答案:CD22. 文中说高建群是“一位具有崇高感和理想主义色彩的写作者”。
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6分)答案:(1)高建群的作品有一种大气、厚重的特点;(2)从语言上看,高建群作品的语言有声有色,富有激情,充满活力;(3)从内容上看,高建群的作品将历史与现实两大空间融合在一起,善于表现人间的大喜大悲,像一部交响乐;(4)从格调上看,高建群的作品追求一种崇高感,充满了智慧。
(意思对,即可得满分)23. 高建群认为作家在写作时应该处于一种怎样的状态?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
(6分)答案:高建群认为作家写作时,一方面,要保持旁观者的姿态,要做生活的观察者,要有一种超脱功利的心态;另一方面,要在自己所塑造的人物形象身上倾注自己强烈的感情色彩。
24. 高建群是中国文坛上一位有个性的作家。
读了这篇访谈后,你有何感受?请联系全文做简要分析。
(8分)答案:示例:(1)高建群的创作目标很明确,立志为中国文学写点东西。
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也要像他一样,明确自己的目标,并为实现目标而努力。
(2)高建群强调生活阅历对创作的重要作用,他有着丰富的生活经历,并不断地从生活中吸收营养。
这告诉我们,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我们要热爱生活,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从而不断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
(3)作为一个作家,高建群非常重视学习,他不断学习别人的长处,形成自己的风格。
这启发我们在学习中要学会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
(4)高建群热爱写作,他“每次写作都动用了全身的力量”。
这说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要想做好一件事,首先要对这件事充满兴趣。
(观点明确,论述合理,即可得满分)13. 【答案】BD【解析】考查对文章结构的梳理和内容的把握。
高考语文文学类及实用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及模板参考
高考语文文学类及实用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及模板参考实用类文本是一种偏向于实际工作所需要用到的文章,下面是高考语文文学类及实用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文学类及实用类文本阅读:(11-12题,25分,力争17分以上)[约23分钟]①整体把握:人物、事件、景物、情感,明确作品主题;②认准答题方向:词句理解、作用、分析问题、归纳主旨等;③答题要注重和文章主旨结合起来考虑。
④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分析、概括、分条陈述等,做到表述严密,条理清晰,逻辑合理,语言通畅。
【友情提醒】①解题前切记填涂选考题号②解题时要经过五个步骤:通读,了解内容;看题,明确所问;找点,圈定答题区域;过滤,综合判断;权衡,规范作答。
③阅读备考中的突出问题(“五缺”)缺乏整体感知和整体把握意识;缺乏结构意识,不善于借助层次分析把握内容要点;缺乏文本意识,作答过于主观随意或盲目;缺乏提炼整合手段,有效分析往往不足;缺乏作答规范意识,错字语病频频出现。
④解答一般方法阅读与解题的一般要求:1、原则:主题在心中,答案在文中,方法在胸中2、观念:整体的观念、联系的观念3、步骤:第一步——速读原文第二步——审读试题第三步——重点回读第四步——紧扣原文、灵活作答规律点睛:1、整体阅读把握主旨2、认真审题文题对应3、瞻前顾后考虑全面4、对照要求规范答题▲掌握语言组织方法:(1) 摘句法:抓各段的中心句(各段的中心句往往都是要点),进行压缩;(2) 合并法:在各层意思不可缺时,可将各层内容合并起来;(3) 提炼法:对于没有中心句的段落,要概括各段大意,分析语句间的关系,把握其内容的重点,选择主要内容。
▲答案要点:要①根据分数提示②按照一定角度③用数字号④归并整合⑤相关要点。
▲陈述句式,正面作答,力求简洁①作答表述是否与题干自然衔接②要点是否明确,是否可以分点(层)表述③字数是否合乎既定要求,是否写有错别字,是否出现了语病【规律总结】★现代文阅读“作用题”作用题是高考现代文阅读的一大亮点,“作用题”的命制常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入。
高中实用类文本阅读技巧汇总
实用类文本的阅读(一) 传记类文章的阅读:传记和新闻一样都属于纪实类作品。
它是遵循真实性的原则,用形象化的方法记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以及历史背景的一种叙事性文体。
从立传人物来看,可分为自传和他传。
(1)真实性:真实是传记的最大特征,不允许虚构;(2)文学性:传记不同于一般的历史记录,除了真实记录外,还必须具有感人的力量。
(3)通俗性: 语言朴实,人物刻画多用用白描。
:1.了解传记的有关知识,体会传记与小说和散文等文体的区别;2. 抓住文中叙事和描写中展示出的人物个性,把握主人公复杂的思想情感和精神品质;3.对时间性较强的传记,可列表整理文章思路;4.评传中要注意作者的情感倾向和直接评价。
【巧解题,得高分】1.理清文本表达的传主的生平事迹——信息的筛选和概括,抓每自然段的关键句,如首句、末句。
2.分析传主的思想〔情感〕、性格〔人格魅力〕主要的方法:紧扣主要事迹来分析。
抓住有关传记人物品质、人物特征的词句。
划出人物品质的词语,划出人物动作和人物精神的词语句子。
3.分析作者的评论与根本领实之间的关系。
我们要知道,传记中的“评〞往往是解题的要害所在。
评传是“评〞与“传〞的结合,是把对传主的评价与对他的生平的表达结合起来的一种传记。
评传通过第三人称来说,一方面比拟完整地表达传主的生平事迹,展示传主的人生道路,另一方面结合这些表达,分析传主的思想行为,评价他对社会开展的作用,确定他在历史进程中的地位。
4.分析文本特征:抓住真实性和文学性的特点,结合文本答题。
5、分析表现手法A构造:〔1〕文章的开头:点题,交代下文,引出对象,设置悬念,渲染气氛,奠定全文感情基调等。
〔2〕文中的句子:过渡、为下文铺垫、照应前文、比照,丰富文章,强化主旨。
〔3〕文章的结尾:照应题目、开头,拓宽容,总结全文,点明主旨,深化主题。
B表达:顺叙:能按*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展记叙。
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构造更加严密,容更加充实饱满。
高考“实用类、论述类、文学类文本阅读” 知识梳理与题型考点归纳
高考“实用类、论述类、文学类文本阅读”知识梳理与题型考点归纳这里给大家整理了高考语文阅读理解的题型以及技巧,有三个分类:实用类文本、论述类文本、文学类文本。
内容很长,干货非常多,大家一定要耐心读完(分几次看也是可以的,不过记得先收藏),收获嘛,当然不会少。
实用类文本阅读知识储备一.传记1.传记的阅读方法(1)阅读传记作品必须懂得传记作品与其他文学作品的区别。
传记属于纪实性作品,纪实性要求传记记述的事实是客观存在的、准确的、真实的。
但历史的真实,只能是相对的真实,任何已经成为过去的历史是不可能全面复现的,任何对历史的叙述,也只能是相对真实的描述。
因此,传记允许作者对个别细节、某些场景进行符合时代环境的合理的有限度的想象,以便丰富、生动地描绘人物,凸现人物特性。
了解了传记作品的这些特点,就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欣赏、品味传记作品真实性与文学性相结合、哲理性与形象性相结合、思辨性与审美性相结合所产生的魅力,赏析传记中的想象艺术,多角度地培养鉴赏能力。
(2)阅读传记作品必须联系传主生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
一个人的个性、思想的形成必定会受到所处的特定时代及其成长环境等外因的影响,了解这些重要事实可以使我们对传主成长的各种因素作出符合实际的分析,以便更立体地了解人物,对其思想、品格及功过作出客观公允的评价。
(3)阅读传记作品必须认识到传主的成长经历并感悟传主的心路历程。
只有深刻地认识传主的成长经历并感悟其心路历程,注重分析传主的先天察赋和后天环境、志向和命运、奋斗和机遇、挫折和成功、事业和爱情等诸多因素对其人生发展的重要意义,才能在评价传主的思想、感情、品格、气质、成就等方面的同时,从中汲取精神养料,获得有益的启示,丰富自己的人生经验,形成主动规划人生的意识和能力。
(4)阅读传记作品还要关注传主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和细节。
典型事件往往是传主一生的关键所在,能能反映他一生中的主要功过,而且可以显示有关的历史进程及特点,有科于读者把握文章的重点,理清其人生发展的脉络;富有特性的细节描写犹如人体之血肉,能使传主的形象更加丰满,能帮助读者更准确地了解传主的性格、理想。
实用类文本和文学类文本_阅读思维不一样_朱昌元
《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以下简称《考试说明》)把语文卷的“现代文阅读”部分分为“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以下简称“实用类文本阅读”)。
为什么这样分类?它的依据是什么?文学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在文体、写作目的、表达方式上有何区别?认真思考这些问题,对我们提高答题的针对性和正确率都是有帮助的。
金华市教育局教研室朱昌元一、实用类文本和文学类文本分别包括哪些体裁追溯到新课程改革前的2008年,《考试说明》对“现代文阅读”所包含的文体分类表述为“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2009年以后才转变为“实用类文本”和“文学类文本”的表达。
“实用类”和“文学类”既然是“类”,说明都是“集合体”,它们都还可以往下细分。
实用类文本可以分为科普论文(包括实验报告)、文艺论文、政论、通讯、访谈等,其中科普论文和文艺论文经过适当处理后进入高考试卷的概率比较大。
浙江卷近些年比较偏好文艺论文,比如2007年谈论的是琵琶及其音乐,2009年关注的是大学通识教育,2010年则涉及中国园林艺术;只有2008年考查的生物多样性问题兼融文理,有意弥合“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分野。
文学类文本可细分为散文、小说、戏剧和诗歌。
由于新课程改革增加了《外国小说欣赏》模块,因此还可以将小说细分为中国小说和外国小说。
浙江省高考对文学类文本的考查基本是小说、散文交替进行的。
2008年和2009年连续两年考的都是外国小说,选了俄国作家阿·马·高尔基的《乌米》和英国作家大卫·洛契弗特的《魔盒》,2010年转而考查中国当代散文《静流》。
二、实用类文本和文学类文本的不同写作目的体裁是外在的表现形式,说到底实用类文本和文学类文本的本质区别在于文章的写作目的,《考试说明》如此区分也是从这个角度出发的。
实用类文本为的是阐释事理、传递信息、表达观点,给人“知”,启人“思”,因此多运用抽象思维和各种概念进行分析、判断和推理。
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冲刺整理——经典
文学类文本阅读重要提示整体阅读注意事项:叙事抒情定内容写情抒情说理议事借物抒情粗读散文定文体小说定结构(线索、结构)定中心(文章主旨)精读写景抒情定特点借物抒情托物说理(借物说理、借人说理、借话题说理)整体答题注意事项:审题干,定区位答题抓语词,定重点多联想,定答案难题处理技巧——1、搜索概括类题型①审清题意,锁定答题区域,是全文还是某(些)段落。
②分层,理清文章思路。
注意找提示性的词语(如关联词、代词、副词等)和过渡句、中心句、主旨句(关注文章结尾),概括层意。
如“同时”“也”“还是”“却”等。
③找平实的、概括性的词句进行整合、归纳。
描写性的及举例的词句不能作答案。
④关注位置:概括性的词语一般在首句、尾句。
合并同类意,组合表达。
⑤尽力用原文词句组织答案,言简意赅,不要照抄句子。
⑥根据题目分值,分点规范作答,注意条理,清晰完整。
⑦答完检查,不写别字、病句。
2、理解句子含义①联系上下文,确定语句基本内容或含义。
②抓住句中的关键词语的内涵及词义色彩、表达技巧、人称等,把握句子深层含义。
③从作者的情感、态度上分析。
3、理解句中词语含义①先理解词语的本意,再放入语境中,理解语境义。
可找同义词替代,比较探究原词特有的内涵与作用。
②分析该词句运用的表达技巧,分析词义的词性及感情色彩,联系前后文,审视作者的情感态度,并看对文题、主旨有无作用。
4、为什么用……做标题?①从文题的表达效果上看,是否吸引人。
(化用名言诗句,形象生动,增添文采;句式结构上,疑问句引发思考,感叹句表达强烈的情感,注意标点符号作用。
如毛泽东有一篇短评《哈哈!》很新颖,象相声、滑稽和喜剧那样,一开场就有很强的艺术魅力,立即紧紧抓住了读者的心理: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哈哈”呢?)②从情感上考虑,表现出作者的某情感态度(赞美、忧思、眷恋,讽刺,引起世人警觉等等)③从修辞表达技巧及主旨上考虑,结合全文内容,分析标题的本义和引申义,是否暗示、揭示主旨。
高考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规范化答题要求
高考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规范化答题要求***答题总体注意事项1、甲文为文学类文本阅读,文本为散文或小说。
从经验角度看,甲文如考散文,多数考生会选择乙文作答,因为散文往往涉及对情感与哲理的把握,较难;而甲文如考小说,建议考生要以粗读两篇文本的内容为基础,根据理解文本难易度、题目是否适合自己作答来决定选考篇目。
考生请勿盲目选择乙文作答,因为小说类文本往往有较强的情节,有助于降低理解文本的难度。
2、双项选择题虽然号称综合考察考生理解原文意思、筛选信息、分析和概括等方面的能力,但事实上,主要考察的还是考生理解原文意思和筛选原文信息的能力(起码约有3-4个选项),因此能否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内容进行准确比对是决定本题得分的关键。
注意:选项内容往往不直接照抄原文内容,而是以原文内容或信息为基础,进行组合或改头换面。
***主观表达题2道,分别4、6分一般要分点作答,往往以三点为宜,要注意三点往往从不同的角度展开:或者是人物性格的不同侧面,或者分别是情节、人物性格(形象)、主题、读者的角度,或者是表层含义、深层含义,或者是文本本身的含义、联系实际的含义。
答题的每个要点往往是先明确结论,再结合文本的语句或情节或内容或特点进行分析;缺少分析的答题只能得低分。
答题的信息有时就在原文中,要特别注意主旨句、抒情或议论性的语句、各段落的中心句、过渡句、开头与结尾句。
答题信息集中在原文特定区域的要注意句数,分散在原文某些区域的要注意一区域大体就是一点。
答题信息如没有直接呈现在原文中,则需考生自行概括,应特别注意结合原文内容、情节、语句、特点进行分析,并使用原文的虽零散但很关键的信息,如开头或结尾句、过渡句、议论或抒情句、反复出现的词语等。
***常见提问与解答模板***词语及语句理解类解题问1:理解某词的含义。
答1:①解释词语的本义;②结合语句或文本,分析所表达的内容,所描绘的画面,或营造的氛围;③明确所表达的感情或主题,明确所收到的表达效果。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单选、双选、主观题)答题技巧及模板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单选、双选、主观题)答题技巧及模板现代文阅读(35分,用时40分钟)(论述类+文学类+实用类,题型单选+双选+主观)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3小题,选择题型】,文本更倾向于议论,如学术论文等。
(12分钟,阅读6分钟,做题6分钟)1.读懂文章认真通读文章1-2遍,整体把握。
理清如下要点:文章的话题(或观点)是什么;该观点是从那几个方面进行论证的(或者有那几个分论点)?文章各个段落讲什么,段落间的逻辑关系是什么。
各段落的观点和论据分别是什么?2.科学答题(1)认真勾画题干关键词,如加引号引用原文中的词句和“原因”“结果”“具体表现”等,还有否定词“不”。
如果题干上有关于引用的原文词句的问题,如“关于‘XX’的说明”“不能表明‘XXXXXX’的原因”等,首先需要从四个选项中做“答非所问”的筛选和排除。
(2)对题干上表示问题性质的词语“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分析和推测(推断)”要区分。
“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最简单的题目,需要的就是对照理解,往往一个选项就对照文中一个点。
“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较难的题目,往往一个选项就对照文中一个段落或者几个点,除了对照理解,还要概括分析。
“分析和推测(推断)”:主要考查逻辑关系,注意无中生有和因果适当。
(3)根据勾画的关键词,将选项逐一在文中锁定对应的信息源区域。
需要注意的是一些题目会出现一个选项在文中有多个对应的信息源区域。
注意文字表述上区别越细微越要小心。
(4)勾画找到的对应文字,尤其注意文中对应文字至少是一个完整的句子。
然后作比对,圈点相异处,然后仔细辨析。
(勾画圈点的文字要在旁边标上题号和选项番号)(5)注意如下词语和说法:A表示范围、程度的词语:全部、都、一些、部分、相关、所有、人人、每个、必须、一定、严重、非常、可能、似乎……B表示时间、空间的词语:已经、将要、正在、完成、结束、成功……C表示指代的词语:之、其、这、那、这些、那些、此、哪……D表示肯定、否定的词语:没有、无、无非、拒绝、妨碍、防止、肯定……E表示各种逻辑关系的词语:因果关系、转折关系、条件关系、假设关系、并列关系、递进关系。
实用类文本阅读
考纲解读
考题展示
典题推荐
随堂巩固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蔡元培的北大时代 黄艾禾
①北大因为蔡元培,从此确立其现代传统和校格。而蔡元培也因北大,成为中国 伟大的教育家。
②1916年时的北大,虽然已经改名为国立北京大学,其作为“皇家大学”的官僚 气与衙门气依然浓厚。在教员中,有不少是北洋政府的官僚,这些教师即使不学无术, 也受到学生巴结,以便日后自己当官仕途方便。陶希圣先生对那时的北大曾有这样的 回忆:“民国初年,贵族子弟仍然不少。……两院一堂是八大胡同受欢迎的重要的顾 客。一堂就是北京大学——京师大学堂。”北大的这种腐败名声,蔡元培早有所闻, 朋友们也劝他不要去,担心他“进去了,若不能整顿,反于自己的名声有碍”,然而 蔡元培内心里已经下定决心。实际上,“教育救国”的理念,是蔡元培自戊戌变法失 败后一直坚信不移的信念。
考纲解读
考题展示
典题推荐
随堂巩固
【试题2】 按照第⑦段中的黄侃的说法,中国学问有什么特点?应当采取怎样的治 学态度?应当做出怎样的贡献?(用自己的话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局部文意的能力。在第⑦段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再根据 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话回答。找出相关的句子:中国学问的特点:中国学问犹 如仰山铸铜,煮海为盐,终无止境;治学态度:一曰不欺人,二曰不知者不道, 三曰不背所本,五曰不窃;贡献:四曰为后世负责。 答案 ①中国学问的特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学无止境。②治学态度:严谨 认真求实、不欺世盗名、有敬畏之心。③贡献:治学要实事求是,要对后世负 责。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探究题研究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探究题研究厦门外国语学校邹春盛(邮编 361026)一.解读两类文本能力要求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的《2009年新课程标准语文科考试大纲》关于探究能力的要求:(一)文学类文本阅读:(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2)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2)探究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3)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初一看,两类文本的能力要求似乎没有太大的区别,但仔细研读,个别字眼的变化,其实蕴含着两类文本的不同能力要求。
1.关于“个性化”和“创意”。
文学类文本鼓励多元解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甚至可以从正反对立的角度设题,作品的内涵丰富而有韵味,如08年宁夏、海南卷:有人说鲍勃值得同情,有人说他罪有应得;有人说吉米忠于职守,有人说他背叛了友谊。
你的看法呢?请就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加以探究。
而实用类文本的主旨相对明确,阅读时不求个性化,只要求对文本的疑难问题提出见解,做深层次的解读,如07年宁夏、海南卷:叶圣陶晚年曾用“得失塞翁马,襟怀孺子牛”来自勉。
依据传记内容,探究文中哪些方面已经体现了叶圣陶的“孺子牛”襟怀。
题目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探究,答案相对固定,考生自由选择观点的空间较小。
2. 关于“人文精神”和“时代精神”。
正如《2009年福建省(语文)考试说明》: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
文学类文本选材时往往会选名家之作,如《河的第三条岸》、迟子建的《泥泞》、欧·亨利的《二十年以后》、汪曾祺的《侯银匠》、张炜的《歌德之勺》和古典名著《水浒传》的《林冲见差拨》,作品的主旨大凡是环境与命运、情与法、情与理的冲突,在这些冲突中又彰显人性的光辉和永恒的人文关怀。
实用类文本选文不求经典性,而突出时代性。
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答题方法与技巧
⾼考语⽂实⽤类⽂本阅读答题⽅法与技巧 实⽤类⽂本是⼀种偏向于实际⼯作所需要⽤到的⽂章,下⾯是⾼考语⽂⽂学类及实⽤类⽂本阅读答题技巧,希望对⼤家有帮助。
解题意识: ⼀、⽂本意识:题⽬都源于原⽂,⽽答案与原⽂的关系则是镜中花,⽔中⽉的关系,看得见,却⼜看不清。
命题者依据选⽂,考⽣答题也要依据原⽂,因此,⽂本意识,考⽣必须注意。
意义点与意义块。
⼆、问题意识:阅读主观题就是要求考⽣就提出的问题作答,考⽣⼀定要围绕“问题”对应回答,要问什么答什么,有⼏问作⼏答,怎样问就怎样答。
三、得分点意识:阅读阅读简答题的⼀个答案有多个得分点,⽽得分点是同赋分紧密联系的。
如果⼀道题2分,要求考⽣概括回答,⼀般概括⼀个要点即可;要求⽤原⽂词句回答,则⼀般要在原⽂中找出两个恰当的词语。
如果是4分或6分题,答案要点就两到三个(⼀般⼀点2分)题⽬的分值,是答题得分点数的重要提⽰,考⽣要有得分点意识,按赋分解答。
四、关键词意识:答案在原⽂中也是阅读题命题的原则之⼀,考⽣要有⼀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善于捕捉⽂中与题⽬相关的关键词语,提取答案要点。
⽂中的关键词句实际上就是答案要点,考⽣要学会从⽂中寻找,并利⽤其提⽰作⽤提炼出答案。
五、术语意识 Ⅰ传记类⽂本阅读 传记的⽂体特点 ⼀、传记的⽂体特点是真实性和⽂学性。
其中,真实性是传记的第⼀特征,因为传记叙写的是历史或现实中存在的活⽣⽣的⼈,有真名实姓、居住地点、活动范围等,写作时不允许任意虚构。
但传记不同于⼀般的枯燥的历史记录,它具有⽂学性。
它是写⼈的,有⼈的⽣命、情感在内;它通过作者的选择、剪辑、组接,倾注了爱憎的情感;它需要⽤艺术的⼿法加以表现,以达到传神的⽬的。
⼆、传记的阅读要求根据传记的⽂体特点和新课标,传记的阅读要求是: 1.理清作品陈述的基本事实,把握传主的⼈⽣经历; 2.分析传主的性格、情感,把握传主的性格、情感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 3.理解作者的评论、思想,分析作者的评论、思想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 4.通过分析作品的选材、表现⼿法、修辞技巧、语⾔特⾊等艺术形式,了解作者这样处理的意图; 5.探讨⽂本反映的⼈⽣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对作者所持的观点和艺术处理提出⾃⼰的看法。
文本阅读
二、例题讲解
(一)、客观题
例1
A、文本直接解释: 学生版P71“和”的文化理念
例2
B、文本推断解释: 学生版P72“另一种完全不同 的内涵”
1 方法小结: 对概念的理解要以准确判断概 念的本质属性为基础,通过筛选整 合文中有关重要信息,进而揭示概 念特征的有关信息。
2 选择题常见错误选项设计类型小结
创造思考教学以培养创造性思维为目标。 创造性思维具有以下特点:创造性思维的结果 对于思考者或者文化而言具有新颖性和价值; 创造性思维是非传统的、具有高度机动性和坚 持性的思维活动;创造性思维的任务是将原来 模糊的、不明确的问题清楚地勾画出来,或提 出某种方案加以解决。 问:什么是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
的思维活动。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新颖而有价值的、非传统的 具有高度的机动性和坚持性,并且能清楚地勾 画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
俄罗斯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内有个“普希金之家”,是珍藏俄 国古典文学大师们遗物的小型博物馆。在这里我大吃一惊:原来 我所崇敬的那些文学大师,几乎都能画一手好画。此前,我只知 道普希金喜欢画画,这次却看到莱蒙托夫、果戈里、屠格涅夫、
以偏概全 偷换概念 已然未然 次序颠倒 因果不明 或然必然
张冠李戴 无中生有 答非所问 主次不分 夸大缩小 充分必要
(二)主观题 方法: 一是直接截取原文词句表述 二是截取有用词句,根据题干要求加以 改造 三是在找不到原句做答案的前提下,依 据原文意思,用自己的语句表述答案
非连续性文本+文学类文本阅读答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答案(一)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4. C(“上善若水,处下不争,大道至简,淳朴自然”,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
大道理往往都是最简单的,是淳朴、自然的。
不符合中医药创新所坚持的原则,于文无据。
)5. D (“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负责组织开展”错误。
原文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2006年成立了中医药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专家组办公室,组织开展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和申报工作”,主语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6. ①具有代表性:中医药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是我国最具有国际竟争力和国家影响力的学科门类。
②具有实际贡献: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巨大贡献,现在仍然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③是我国文化独特的表现形式之一: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看,世代相传的中医药,作为社会实践的知识、技能是我国文化独特的表现形式之一。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4.A “这些活动依然是春节重要的传统活动形式”错,根据文意,公益讲座等不属于春节传统文化活动形式。
5.B “已经取代了春节传统活动形式”错,根据材料四,传统节俗只是“退让”,并没有被取代。
6.答案①材料一运用列数字、举例子详细介绍了北京市多元的春节文化活动,侧重于叙述和说明情况。
②材料三讲述了互联网时代新年俗的变化,并指出要继承传统精神文化内涵的观点,侧重于说明和议论。
③材料四运用对比揭示节日文化活动多元的原因和要融入当代社会的举措,侧重于议论。
解析本题考查比较分析的能力。
围绕传统节日活动这一共同话题,材料一主要是介绍北京市的年俗状况,并没有发表看法。
材料三既介绍了新年俗的形式,又指示了“情怀”不能改变的观点。
材料四节选自一篇论文,侧重于发表观点。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4.A(“更需要政策持续发力”说法不当,原文说的是“与缓解就业总量压力相比,就业结构矛盾的缓解和就业质量的提高难度更大,更需要政策持续发力”,更需要“政策持续发力”的应是“就业结构矛盾的缓解和就业质量的提高”)5.C(根据材料三“我国现在已进入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与高速增长阶段相比,现阶段的经济增长更依赖于创新,更依赖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更依赖于人力资本红利的增加”可知,“当前应当把经济增长当作首要目标”说法错误)6.①了解国家相关就业政策。
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
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的难度更大了,伴随着而来的是时间的不够用,已经由此而带来的考试策略、训练方向的调整。
一、答题基本知识1、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
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散文和小说,新闻和传记的文体特征概述见后);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2、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
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省。
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
如问:“为什么对作者来说这是一次短暂而愉快的旅行?”则:(1)题眼(答题重点)是:短暂而愉快;(2)要点(回答的内容)应包括:“短暂”和“愉快”两点;(3)设问的角度:以“这”作陈述对象,而不是“作者”;(4)句式应为:两个句子,且构成并列关系。
3、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采点给分) 。
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二、常用写作手法(技巧)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2、表现手法:对比、衬托(反衬),变换人称(高考常考),联想想象,象征,类比,虚实结合渲染烘托对比、衬托(正衬、反衬):突出所描写事物的特点,突出作者的某种感情,深化文章的主题。
托物言志、象征、虚实结合:是表达更加含蓄,有意在言外之妙,而且能使文章内涵丰富,富有哲理,给人以启迪。
动静结合、化静为动:使表达更加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文学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的阅读知识与技巧
文学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的阅读知识与技巧(一)答题基本知识:1。
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散文和小说,新闻和传记的文体特征概述见后);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2。
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
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省。
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
3。
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
(二)常用写作手法(技巧)(加横线的为高考常考手法)第一类: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第二类:表现手法:对比、衬托(反衬),变换人称,联想,想象,象征,类比,虚实结合,渲染,烘托第三类:结构方式:前后照应、铺垫,过渡(承上启下)、设置悬念、卒章显志,欲扬先抑、制造波澜,特定线索、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材料安排(主次、详略等),第四类:修辞手法:比喻、反复、对比、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借代:第五类:描写手法: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细节描写。
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三)基本题型题(非探究型和评价型)及解答思路题型1: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和表现力A。
语句的含义题:还原修辞句的本义;揭示警策句的哲理;转化深奥含蓄句的意思;揭示句子的双关意;B。
文本类型与阅读方法的选择
文本类型与阅读方法的选择新的《课程标准》“阅读与鉴赏”的第四条指出:“能阅读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等多种文本,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针对不同的阅读材料,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这是新的课程标准在吸取现代思维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将阅读文本分为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三种类型。
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文本类型灵活地选择阅读方法呢?本文试着从文本的角度略加论述。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方法常见类别有杂文、短论、读后感、演讲词、政论文、文艺评论、学术论文等等。
阅读论述类文本,应引导学生把握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着重关注思想的深刻性、观点的科学性、逻辑的严密性和语言的准确性,着重培养学生概括、提炼、分析、判断、综合等抽象思维能力。
1.把握文章的中心论点论点,就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发表的见解、主张和看法,是作者在文章中提出的基本观点。
阅读论文,抓住了文章的中心论点,也就是抓住了“牛鼻子”。
再从此出发,去分析和理清结构、把握全文,就比较容易了。
议论文的中心论点因文而异,有的议论文,题目就是中心论点,如《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有的开头点明中心论点,如《谈骨气》一文,开头提出论点: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有的结尾点明中心论点,也有的在前面论证的基础上,中间提出中心论点。
放在开头的,一般比较好把握,但审视它是不是中心论点,也要慎重,必须通读全文,才可确认。
放在结尾的,往往先提出分论点,层层论述,在结尾处归纳出中心论点。
放在文中的这种文章,往往观点的提出有一个过程,经过一番论辩后,再提出中心论点,一般驳论性的文章、读后感一类文章,好采取此种方法。
还有的中心论点隐含在论证中,这就需要读者去归纳。
不管放在何处,只要读者留心题目、论点的位置、分析议论展开后的段落、层次结构,中心论点是可以找到的。
2.把握论点和论据间关系论据是证明论点的理由和根据。
要准确地把握论点,必须弄清论据的类型,事实和道理是论据的两种基本形式。
高中语文论述类、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题型考点汇总
高中语文论述类、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题型考点汇总对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考查,高考采用选择题的形式(全国卷),面对颇有点文字游戏的选择题,不少考生心生畏惧,答案正确率不高;或者做对了,耗时却很长。
如何快速、准确地拿下三道选择题,是高考复习的一个重要内容。
要解决这一难题,需要的是考生的良好心态和思维品质,以及整体把握全文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学会使用比对法,从词语、逻辑关系、推断三方面仔细比对。
一、必备知识1.论点(证明什么)论点应该是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是个完整的简洁明确的句子。
从全文看,它必能统摄全文。
表述形式往往是个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是明确的表态性的句子。
A.把握文章的论点中心论点只有一个(统帅分论点)。
(1)明确:分论点可有N个(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
(2)方法:①从位置上找:如标题、开篇、中间、结尾;②分析文章的论据(可用于检验预想的论点是否恰当);③摘录法(只有分论点,而无中心论点)。
B.分析论点是怎样提出的?①摆事实讲道理后归结论点;②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③针对生活中存在的现象,提出论题,通过分析论述,归结出中心论点;④叙述作者的一段经历后,归结出中心论点;⑤作者从故事中提出问题,然后一步步分析推论,最后得出结论,提出中心论点。
2.论据(用什么证明)(1)论据的类型:①事实论据(举例后要总结,概述论据要紧扣论点);②道理论据(引用名言要分析)。
(2)论据要真实、可靠,典型(学科、国别、古今等)。
(3)次序安排(照应论点)。
(4)判断论据能否证明论点。
(5)补充论据(要能证明论点)。
3.论证(怎样证明)(1)论证方法(须为四个字):①举例论证(例证法)事实论据 记叙;②道理论证(引证法和说理)道理论据 议论;③对比论证(其本身也可以是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④比喻论证(比喻--在说明文中为打比方,散文中为比喻)(2)分析论证过程:①论点是怎样提出的;②论点是怎样被证明的(用了哪些道理和事实,是否有正反两面的分析说理);③联系全文的结构,是否有总结。
实用类文本阅读(5篇)
实用类文本阅读(一)史学大师许悼云魏承恩在美国读书的时候,我知道了许悼云的大名。
因为他的《汉代农业》是在美国攻读中国史博士学位的必读书,我喜欢这部书,于是我找到许先生的好几部著作来读,被他的渊博知识深深折服,最受启发的是他娴熟的使用现代社会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来治史。
那时候,只知道许悼云是匹斯堡大学历史教授,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
后来到了香港,在中文大学跟金耀基教授继续攻读博士学位,有一次提到许悼云,耀基师说和他很熟,并说他每年都会来香港中文大学讲学。
过了几个星期,许先生果然到了香港,我闻讯后就让耀基师的秘书帮我约了时间去拜访他。
在许先生的办公室里初次见面,他平易近人,十分健谈,没有一点大师架子,许先生著作等身,除了专攻中国文化史、社会经济史和中国上古史之外,研究领域还涉及社会学、考古学、科技史、台湾史和中外历史比较等。
他还对现实政治保持这浓厚的兴趣,撰写了大量政论,结集出版的就不下十余种,在台湾舆论界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我好奇地问他何以有如此渊博的学识和广泛的学术兴趣,许先生就和我谈起自己的求学经历。
无锡许家是江南世代的书香门第。
许先生的父亲藏书丰富,兴趣广泛。
许先生幼年患小儿麻痹而不便于行,就在家里杂读群书。
抗战后,他在家乡的辅仁中学读书,这所名校聚集了一批饱学之士。
1948年底,他跟随父母到台湾,考取台湾中文大学外语系,第二年转入历史系,本科毕业后又读研究生。
当年的台大大师云集,使学生有更多机会去接触不同的思想、不同的学派,也可以选择不同的课题。
许悼云受校长傅斯年器重,跟李济学考古,根李总侗学古代史,跟董作宾学甲骨文,向尹耕望、钱穆、沈刚伯等问学。
许先生说:“那时台湾的研究生教育和内地不一样,不是一个导师带一个学生,而是一个由三到五人组成的学术委员会共同指导。
这样就给我一个想当大的刺激,因为几个指导老师的治学思路都不一样,他们在那里各讲各的,逼得我不得不思考,寻找自己的路子。
”后来他又到芝加哥大学去深造。
解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解读“实用类文本阅读”江苏高考语文的“实用类文本阅读”放在选考内容中,与“论述类文本阅读”二选一入题,按照《考试说明》的规定,“实用类文本阅读”的出题文本主要指传记、新闻、调查报告、科普文章等。
如何解读实用类文本阅读,笔者在高三教学实践中,依据学生的答题特点,高考命题的规律,总结出一些比较可行的答题技巧。
一、知人论世,结合具体的历史背景解读文本。
实用类文本一般与社会生活有着广泛地联系。
深入解读文本,必然关系到社会历史的相关背景,这就要求我们结合人物的生平事件,结合具体的社会历史背景去理解文本,是谓知人论世。
访谈类文本,访谈的人物大多是一段时期的公众人物,访谈的问题多数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和焦点问题。
新闻类文本,其独特的价值在受、听众和读者的关注与陌生(不了解、不知情)中生成。
新闻记者敏锐的职业眼光就表现在对社会热点问题的洞察和对百姓关注问题的熟知之中。
所以,二选一入卷,了解一定时期内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是解读新闻价值、预见新闻独特的社会影响的前提条件。
至于调查报告,无论是调查主题的选择、调查对象的确立,还是调查结论的推导,都与一定时期社会主流意识的倾向性相关,都与社会科学发展的热点领域相关。
人物传记虽然多写历史人物和历史事实(当然有一部分传记写当下公众人物),但对人物的理解和把握无不从当下的价值观念出发,有所选择,有所评判,从而阐释出历史人物的当下意义。
所以留心现实生活,把握当代社会,是解读实用类文本的一把钥匙,既要努力读书,又要关心社会,是现代高中生必备的应考素质。
二、了解文体特征,从结构要素方面把握文本基本内容。
实用类文本与文学类文本相比,有一种固定的格式和程式化的语言。
这种固定的格式和程式化的语言决定了实用类的文本特征和结构要素。
例如,解读新闻首先要从标题和导语入手,把握新闻的主要内容。
这是对新闻的整体把握,新闻的标题和导语大多概述了主要事实。
深入解读新闻,要关注主体部分的主要事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的阅读一、答题基本知识:1、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散文和小说,新闻和传记的文体特征概述见后);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2、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
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
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答案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
3、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
二、常用写作手法(技巧)第一类: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第二类:表现手法:对比、衬托(反衬),变换人称,联想,想象,象征,类比,虚实结合,渲染,烘托,抑扬(先扬后抑或先抑后扬),铺垫,点面结合,以小见大,开门见山,托物言志,白描,用典,借景抒情,直抒胸臆等;第三类:结构方式:照应,铺垫,伏笔,过渡(承上启下)、设置悬念、卒章显志,欲扬先抑、制造波澜,线索、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材料安排(主次、详略等);第四类:修辞手法:比喻、反复、对比、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借代;第五类:描写手法: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细节描写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三、基本题型题(非探究型和评价型)及解答思路题型1: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和表现力A、语句的含义题:还原修辞句的本义;揭示警策句的哲理;转化深奥含蓄句的意思;揭示句子的双关意;B、语句的作用题:回答该句子在文章结构与内容主题两个方面起的作用。
1、文首句:⑴照应标题(开篇点题);⑵渲染气氛(定下情感基调);⑶埋下伏笔;⑷设置悬念;⑸为下文(中心)作辅垫;⑹总领下文;2、文中句:⑴前后照应,⑵承上启下(过渡);⑶总结上文;开启下文;⑷为下文作辅垫;3、文末句:⑴总照应开头或标题,结构紧密;⑵卒章显志,揭示中心;⑶总结全文,深化主题;题型2:理文章思路并归纳文章的内容本题重在弄清文章是怎么写的和写了什么:文章各段说的是什么内容,是从哪些角度说的;段与段之间是什么关系(相并,相承,相属),它们之间是如何照应的,又是如何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的(各段与中心的关系)。
只要你把作者起承转合的行文思路看出来了,把文章的领起段、过渡段、中心段、归旨段、结语段分辨清楚了,文章的脉络层次与主要内容就在你眼前了。
▲叙述性文体的线索:看时间的变化,看空间的变化,看情感的变化,看故事情节的变化,看事物发展阶段的变化。
▲论述性文体的结构: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总分式。
▲说明性文体的顺序: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
题型3:分析手法及作用(这里主要举例说明修辞手法的作用):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拟人:化物为人,拉近距离,亲切自然;便于对话,交流情感。
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5、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排比: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语气强劲,抒情强烈。
7、反复:突出思想,强调情感;承上启下,层次清晰;多次强调,增强感染力。
题型4: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归纳主旨解题思路⑴快速读懂原文,深入理解文意(作者记叙、议论了哪些方面的事)→→⑵跳出文章外,整体把握文旨(文章涉及哪些社会问题?)→→⑶舍末逐本,归纳要点,把握文章真意和神魂(作者的真正意图是什么)→→⑷按照题目要求,整理提取有效的信息第一类:文学类文本的阅读考纲陈述:品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
了解诗歌、散文、小说、观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阅读文学作品时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所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一、小说的阅读1、概念:小说是通过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具体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
2、文体特征:塑造人物形象、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是小说的基本特征,称为小说三要素(第四要素:主旨)。
3、阅读要领(1)要在读懂词句含义的基础上,分析把握小说的人物形象:分析作者对人物的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等方面来评价人物的性格特征。
肖像描写:暗示人物身分和地位;反映人物的精神状态和风貌;反映人物的性格爱好。
动作描写: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心理描写:展现人物的内心活动,暗示人物的性格特征语言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
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2)理清小说中的故事情节:在阅读小说时,要注意情节的设计如何有力地表现人物性格,情节的发展是否由人物性格的内在力量所推动,人物的行动和行动方式是否由其独特的性格决定。
(3)分析小说典型环境描写:小说的典型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恰当的环境描写有助于人物的刻画和主题的表达。
环境描写具有以下作用:作用一: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作用二:暗示及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作用三: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作用四: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作用五: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作用六:揭示主题(4)把握、透析小说的主题:小说的主题就是小说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描绘和艺术形象的塑造所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
主题是小说的灵魂,分析小说的主题时:①从小说的人物、情节入手,进行认真的考察;②联系小说典型环境描写;③结合作家写作的时代背景和创作动机。
(5)了解小说的叙事手法:①、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②、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③、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④、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⑤、平叙:(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二、散文阅读(一)、散文的特点散文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不讲究韵律的散体文章,括杂文、随笔、游记等。
其文体特点是:①篇幅短小。
②立意集中深远,“形散而神不散”。
即以一条线索组织材料,集中地表现中心思想。
③题材广泛,不受时空限制,联想丰富。
④形式多样,结构自由洒脱。
⑤表现方法灵活,融叙事、描写、议论于一体。
散文一般分为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和议论性散文。
第一类:记叙性散文这类散文以叙述和抒情为主要表达手段,叙述多是日常生活较为平淡的人事。
主旨即对所写人事寄寓的感情,或由此得到的感悟。
讲究以小见大;叙事散文很少有单一、完整、曲折的故事情节,常以若干零碎、琐屑之事来反映一个主题,这是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在叙事中的体现;重视行文的技巧,其构思之精妙,结构之严谨,感情之细微,尤其耐人寻味。
典型写作思路:简叙写作缘由→多角度多层次写人记事→中间穿插一些细节描写→结尾抒发情感,反映世态,总结感悟。
第二类:抒情性散文抒情散文以抒发主观情感为出发点,往往借助形象,写景状物来抒发主观情感。
最大特点就是“形散而神不散”。
文中的景或物是作者抒情的依托,作者往往将所要抒发的情感具象化,运用比兴、象征、拟人等手法,或写景抒情,情景交融,或托物咏志,有所寄托,以达到抒情的目的。
典型写作思路:引出写作对象→咏物状景,时空拓展→中间常穿插其他景、物对比反衬→再由自然之物作拟人化延伸议论→结尾抒情言志,升华主旨。
第三类:议论性散文议论性散文又叫哲理散文。
这类散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但议论不是凭空而生,往往在文章的开头交代议论的由头,或事,或物,然后逐层递进式议论。
主旨在物(事)与理相通处。
哲理性散文带有人生感悟性质,这类作品往往从一点入手,入题较小,对生活的积累和感悟尤为重要,表现上点到为止,不过于直白,留咀嚼回味的空间,水到渠成地引发出对人生对生活的慨叹感喟,写出人人心中有笔下无的个体感受。
典型写作思路:对现实的事、物有触动(触发点)→类似事情相近或相反的联想议论(联系点)→点出道理(感悟点)→结合现实议论升华(升华点)。
小结:散文的文体特征概括来说就是“形散神聚”。
所谓的“形”应指散文中用来表情达意的人物、事物、景物、器物等等。
“形”的“散”体现在联想的广泛、时空的纵横等方面,但目的却是统一的——用来表现理念、抒发情感的、阐述哲理、表达志趣、寄寓情趣等。
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神聚”。
(二)、散文阅读技巧读懂散文的根本是要从散文行文的固有规律去把握。
1、审标题,明对象,捕捉阅读线索标题有的明示了文章写作的对象或内容,有的提供了阅读的线索,有的甚至明示或暗示了文章的主题。
分析散文标题,把握标题的特征,能帮助考生更快更好地阅读文本。
可以说,散文的标题往往就是解读散文的一把钥匙。
2、找线索,理思路,梳理行文脉络散文正因为“散”,所以思路就格外重要,散文的材料是按照一定的思路组织在作品中的,作品的结构就是它的思路的具体体现。
阅读散文,要善于捕捉文中体现时间、空间、人物、事件、感情的语句,更要把握文章的脉络。
散文一般都有一条组织材料的线索,或为人物,或为事件,或为事物(时间、地点、道具),或为情感。
找到了这条线索,就能较容易地理清文章的思路,明确文章的主旨。
当然,也有的散文没有明显的线索,那么,理清思路就要从分析文章的结构入手了。
分析文章结构,就是根据散文的结构特点,分析语段中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找出中心句、过渡句、关键句,理解其含义,同时分析文章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从而把握住作者的思路,明确文章主旨。
散文的结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现就常见的几种结构形式列举如下:(1)静赏式:景点概述——景点静赏——景点联想。
特点:先交代赏景的缘由,暗示主题;多角度的写景;使用联想,用抒情的方式来深化主题。
(2)参游式:进入景点——依次欣赏——赏景联想——离开景点。
特点:移步换景,因空间转换而景色不同,情感因之而变化;有时虚实相间,适当联想,篇末暗示主旨。
(3)象征式:物的描述——物的性格——由物及人——表达志向。
特点:详细描写物,目的是用物来象征人,形在写物,旨在象征之人;卒章显志;篇末深化(升华)主题。
(4)怀念式:睹眼前景——思从前景(人、事)——抒怀念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