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教改:向巴伯爵士学习经验

合集下载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欧美教育革新运动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欧美教育革新运动

第十五章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欧美教育革新运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在欧美一些国家开始出现各种新的教育思潮,并逐步形成一场范围广泛的教育革新运动,对现代欧美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四点。

这些教育思想和实践活动构成了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欧美教育改革的基本内容。

第一节新教育运动一、新教育运动的形成与发展(一)兴起阶段1889年,英国教育家雷迪(C.Reddie,1858一1932)在英格兰的德比郡创办阿博茨霍尔姆(Abbotsholme)乡村寄宿学校,标志着欧洲新教育运动的开始。

在雷迪的影响下,欧洲各国出现了一批新学校。

巴德利在英国南部苏塞克斯郡建立了比代尔(Bedales)学校。

德国的利茨创办了德国第一所乡村寄宿学校。

法国的狄莫林创办了法国的第一所新学校——罗斯学校。

上述新创立的乡村寄宿学校注重学校设在自然环境中,使儿童了解自然,在自然中得到体力和智力的发展。

(二)建立国际性组织阶段一战后,新教育运动继续发展。

1922年,新教育联合会提出了“七项原则”,强调活动以及儿童个人自由而完善的发展。

这七项原则成为战后新教育运动的国际性宣言。

新教育联合会建立以后,多次召开教育大会,通过对儿童与教育不同问题的研究,推动了新教育运动的发展。

(三)后期发展阶段新教育思想形成后,随着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也在不断地进行完善。

整个20年代,新教育联合会推行儿童中心的教育目标。

1929年,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大萧条,给各国经济和政治都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也使得教育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新教育联合会也修改了自己的目标。

1932年的法国尼斯会议强调要关心“我们时代的复杂性”。

1942年,新教育联合会通过《儿童宪章》。

1966年,新教育联合会改名为“世界教育联合会”(World EducationFellowship,简称WEF),标志着新教育运动作为一场运动的终结。

二、西欧新教育运动中的著名教育实验(一)雷迪的阿博茨霍尔姆学校阿博茨霍尔姆学校创建于1889年的英国阿博茨霍尔姆城,是欧洲第一所“新学校”。

探寻美国教育课程变革的缘由

探寻美国教育课程变革的缘由

探寻美国教育课程变革的缘由探寻美国教育课程变革的缘由本文对美国的教育课程做了回顾和重新审视,但并不是对美国教育课程改革的宏观概括,它关注的仅限于引起课程变革的那些特定因素。

换而言之,我们的讨论并不涉及通常情形下发生的课程变革,不涉及课程改革的具体建议,而是运用历史研究的方法分析那些迫使教育课程发生变革的重要事件。

笔者赞同专栏作家戴维·布鲁克斯(DavidBrooks)对有关课程变革的看法,他将之比作参观展示人类进步的博物馆,“此处描绘的历史是一个博大而又完整的故事,点缀着人类向前跃进的各个关键时刻。

”这种历史研究的方法有着极其开阔的视野,它涉及从美国前殖民时期直至最近的很长时期,并用历史研究的方法找到了问题和事件的脉络,有助于我们对当下课程问题的审视和思考。

一、课程的概念一直以来,教育课程的概念有着多种多样的定义。

其一是教育课程即知识实体,也即教学内容。

另一定义则由约翰·克尔(John Kerr)提出:“课程是指由学校设计并指导的学习活动,无论是由集体完成的还是由个别完成的,无论是学校内完成的还是学校外完成的。

”笔者在本文中使用教育课程这一术语(尽管它常被统称为教育),是指一种传递知识的机制,而不局限于内容本身。

首先,“课程”起源于希腊词语currere,原指在跑道上赛跑,因而意为按事先计划的路线赛跑以争取奖励。

它在本文中意为课程设计者向学生传递知识的目标和过程。

为此我们应该注意到“课程”与“课程提纲”之间的区别。

课程提纲论及的只是个体教师意图在课堂上传授的知识,因此它关注的只是内容。

如果把课程视为课程提纲,实际上就将教育仅仅限制于教师希望在较短时间内传递的知识内容,比如一个学期,甚至是更短的时段,如一天的教学安排。

与此相对应,课程则是一个获取知识和追求进步的整体过程,其向后可延伸至教师培训,而向前则可延伸至课堂教学。

教育课程的出现是必要的。

虽然社会所看重的知识与学校课程所包含的知识之间差距并非特别巨大,但是知识一般不会自动地被青少年自然习得。

浅析萨缪尔.巴伯钢琴作品中的美国音乐元素.

浅析萨缪尔.巴伯钢琴作品中的美国音乐元素.

浅析萨缪尔.巴伯钢琴作品中的美国音乐元素摘要:萨缪尔?巴伯(Samuel Barber)是20世纪世界著名的美国作曲家,其音乐风格既受到传统欧洲音乐的影响,又巧妙的运用现代音乐为自己的音乐服务。

与同时代的作曲家相比,巴伯避免了机械化、死板化的缺点,优美的旋律中不时流露出别具特色的各种美国音乐元素,使其在流派纷纭的20世纪音乐中独树一帜。

本文通过巴伯的《漫游集》,《钢琴奏鸣曲》和《钢琴协奏曲》三部钢琴代表品,着重探析巴伯钢琴作品中对美国音乐元素的具体运用。

关键词:萨缪尔?巴伯;钢琴曲;美国音乐一.巴伯的生平简介萨缪尔?巴伯,1910年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西切斯特镇,从小受到母亲和姨夫一家在钢琴和声乐上的熏陶,6岁时便能即兴弹奏旋律, 7岁时开始在声乐和器乐的创作方面显示出非凡的才能,10岁时写出歌剧《玫瑰树》的剧本。

1924年,14岁的巴伯进入新创校的柯蒂斯音乐学院(Curtis)学习钢琴、作曲、声乐和指挥。

毕业后,长期游学欧洲的经历,使传统欧洲的古典、浪漫派音乐和文学深深扎根在巴伯的音乐语言当中。

20世纪50年代,巴伯的专业作曲家生涯进入顶峰时期,此时的巴伯被认为是十分卓越的作曲家和美国音乐的传播人,多次代表美国参加国际音乐活动。

然而1966年创作的《安东尼与克利奥帕特拉》成了巴伯职业生涯的由盛到衰转折点,1981年1月23日巴伯在纽约去世。

二、巴伯的钢琴音乐创作巴伯一生写过4部歌剧、2部芭蕾舞剧,19部管弦乐作品、14部室内乐、39部独奏乐器作品、20部合唱作品、106部声乐作品等。

与此相比,巴伯的6部钢琴音乐作品在数量上显得相对较少,但是这些钢琴作品无论在音乐语言的丰富性,还是创作思想的深刻性上,都足以代表巴伯音乐创作的最高成就,在巴伯的音乐创作中享有重要的地位。

而其中尤其以《漫游集》、《钢琴奏鸣曲》和《钢琴协奏曲》三部作品最具代表性(另外三部为《纪念》(Souvenris),《夜曲》(Nocture),《叙事曲》(Ballade))。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欧美教育革新运动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欧美教育革新运动

第十五章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欧美教育革新运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在欧美一些国家开始出现各种新的教育思潮,并逐步形成一场范围广泛的教育革新运动,对现代欧美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四点。

这些教育思想和实践活动构成了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欧美教育改革的基本内容。

第一节新教育运动一、新教育运动的形成与发展(一)兴起阶段1889年,英国教育家雷迪(C.Reddie,1858一1932)在英格兰的德比郡创办阿博茨霍尔姆(Abbotsholme)乡村寄宿学校,标志着欧洲新教育运动的开始。

在雷迪的影响下,欧洲各国出现了一批新学校。

巴德利在英国南部苏塞克斯郡建立了比代尔(Bedales)学校。

德国的利茨创办了德国第一所乡村寄宿学校。

法国的狄莫林创办了法国的第一所新学校——罗斯学校。

上述新创立的乡村寄宿学校注重学校设在自然环境中,使儿童了解自然,在自然中得到体力和智力的发展。

(二)建立国际性组织阶段一战后,新教育运动继续发展。

1922年,新教育联合会提出了“七项原则”,强调活动以及儿童个人自由而完善的发展。

这七项原则成为战后新教育运动的国际性宣言。

新教育联合会建立以后,多次召开教育大会,通过对儿童与教育不同问题的研究,推动了新教育运动的发展。

(三)后期发展阶段新教育思想形成后,随着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也在不断地进行完善。

整个20年代,新教育联合会推行儿童中心的教育目标。

1929年,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大萧条,给各国经济和政治都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也使得教育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新教育联合会也修改了自己的目标。

1932年的法国尼斯会议强调要关心“我们时代的复杂性”。

1942年,新教育联合会通过《儿童宪章》。

1966年,新教育联合会改名为“世界教育联合会”(World EducationFellowship,简称WEF),标志着新教育运动作为一场运动的终结。

二、西欧新教育运动中的著名教育实验(一)雷迪的阿博茨霍尔姆学校阿博茨霍尔姆学校创建于1889年的英国阿博茨霍尔姆城,是欧洲第一所“新学校”。

美国中小学外语课程改革经验及其启示

美国中小学外语课程改革经验及其启示

美国中小学外语课程改革经验及其启示
周侠;谢利民
【期刊名称】《外国中小学教育》
【年(卷),期】2011(000)001
【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一体化趋势和出于国家安全的需要,美国将中小学外语课程改革提到了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位置.他们高度重视外语教育,制订了明晰的课程标准指导教学实践;提供多样化的可选语种,大力推行双语教学;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和跨文化意识;执行科学系统的学业评价体系以及对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高度关注给我国中小学外语课程改革及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借鉴.【总页数】5页(P32-36)
【作者】周侠;谢利民
【作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上海,200234;上海师范大学学科教育研究所,上海,200234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美国中小学外语课程改革对我国基础外语教育的启示 [J], 董晓波
2.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中小学外语课程改革的因素分析 [J], 严雪红
3.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中小学外语课程改革的特点及其启示 [J], 严雪红
4.美国中小学外语课程发展趋势 [J], 彭伟强
5.美国中小学外语课程改革及其启示 [J], 彭伟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OBE理念的英语教学改革启示

基于OBE理念的英语教学改革启示

基于OBE理念的英语教学改革启示鲍中举一、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实质内容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 Based Education, 简称OBE),也被称为能力导向教育、目标导向教育或需求导向教育。

如同其他教育理念一样,众说纷纭,经常被误用,有的背离OBE本身实际内涵。

OBE有以下三种不同理解:教育理论;教育的系统架构;课堂实践。

如果我们想要得到真正的教育成果,最终我们要把教育系统架构和课堂实践统一到教育理论中去。

它由Spady 等人于 1981 年首次提出,此后很快得到了人们的重视与认可,已成为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教育改革的主流理念。

Spady等人认为:OBE意为清晰的聚焦和组织教育系统中的所有有助于帮助学生在课程结束后取得成功的事。

这就要在最初就要有清晰的规划哪些的对学生来说重要的,然后组织安排课程计划,教学及教学评价,以期让学生成功。

即: 预设学习成效;按学习成效设计教学活动;对学习成效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OBE的关键实施点:(一)确定学习成效 学生学习最终成效既是OBE的终点也是其起点。

学习成果能够被清晰表达可直接或间接测评,往往要将其转换成绩效指标。

因此预设学习成果,教育相关者的要求与期望应要充分考虑,而这些教育利益相关者包括了学生、家长、教师、学校、就业单位等。

(二)建构完善课程体系学生能力由学习成效体现,且主要通过课程教学来实现。

因此,建构完善课程体系对学生学习成效至关重要。

学习成效由清晰的课程设计和过程支撑,他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

课程设计者在建构完善课程体系的时候要对学生学习成效准确定位,且对学生能够在课程学习中达到什么样的学习成效和如何达到该学习成效进行多方位的辅助。

(三)确定教学策略 OBE聚焦Output,且相信每个学生最终都会取得成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强调的是教学过程的输出而不是输入,着重学生的学习成效而不是教师的“一言堂”“填鸭式”的强制灌输。

同时,教师教学依据每个学生的个人情况,制定“特色”的教学方案,准确把握每个学生的学习轨迹,提供多样且实效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机会,以期达到共同成功。

巴伯爵士谈教育改革

巴伯爵士谈教育改革

前言人物介绍:迈克尔·巴伯(M.Barber)爵士在1997年至2005年之间担任布莱尔首相的高级顾问,因其为英国教育所作的贡献而受封爵士,是英国著名的教育改革家。

如今,身为国际著名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的合伙人之一,巴伯常年为政府担任教育政策顾问,纽约市教育长官曾邀请巴伯在林肯中心为数百名校长作关于学校改革策略的报告。

2009年7月6日至8日,由新加坡教育部和麦肯锡公司联合主办的“国际教育圆桌会议”(International Education Roundtable ,缩写为IER)在新加坡召开。

六个绩效最佳的教育系统代表,新加坡、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加拿大(阿尔伯达省)、中国(包括香港)、瑞典和美国的教育部长和政府高级官员们汇聚一堂,围绕“绩效最佳的教育体制:面向未来的期望与挑战”这一主题,讨论了绩效最佳的教育体制应如何培养良好教育创新等热点问题。

麦肯锡公司的合伙人迈克尔巴伯爵士提出了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模型:“受过良好教育的人”=E(K+T+L),其中K代表知识,T代表思考,L代表领导(领导自己和其他人),而E代表道德基础。

巴伯的模型将传统的对知识和批判性思维的强调扩大到领袖技能及道德基础,这一模型引起IER参会者的深度共鸣。

其实家长的愿望永远只有一个:就是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教育。

那么,究竟什么养的教育才是“良好的教育”呢?英国著名教育家巴伯(M.Barber)在2009高端国际教育圆桌讨论会上给出了答案:“良好的教育”=道德×(知识+思维力+领导力),这一观点得到了来自新加坡、澳大利亚、加拿大、中国、瑞典和美国的教育部长以及政府高级官员的高度认可,目前部分国内外教育部门及研究机构已将这种模式融入到各种形式的教育实践探索中,甚至被运用到以《多克多比》为代表的教育型儿童社区游戏当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迈克尔·巴伯是国际著名的教育改革战略家。

他在1997年英国大选之前便参与了工党的教育政策制定,布莱尔大选获胜出任首相后,巴伯担任教育与技能部标准与效率局局长,主持实施中小学教育改革计划。

试析美国的教改法案

试析美国的教改法案

试析美国的教改法案作者:孟范芳魏春洋来源:《江苏教育》2006年第09期2002年2月8日.美国总统布什在俄亥俄州哈密尔顿中学体育馆,正式签署了教育改革法案《不让一个孩子落伍法》(No child lekbehind act,简称NCLB)。

这是美国联邦政府近年来最大的教改法案。

这一教改法案在实行过程中,提高了教师的素质,加强了学校的责任,但也暴露出很多弊端。

NCLB法颁布的背景美国虽然是世界上生产力最发达的国家,但并没有给予所有学生世界上最好的教育。

美国中小学教育存在着很多问题。

首先,美国公共教育质量低下,基础教育存在着严重问题。

比如,中小学生阅读能力差,许多学生到四年级还不具备正常阅读能力。

正如教育部长罗德·派格所言,有70%的学生达不到基本阅读水平。

数理化教育也不尽如人意,美国曾在国际物理竞赛中排名倒数第一。

其次,美国教育严重不平等。

近几年来,不同阶层的人受教育差距在不断地加大,白人、家庭背景好的学生纷纷进入一流的私立学校,而相当一部分的少数民族、下层家族的子弟退学、逃学,甚至沦落为社会的边缘群体。

再次,公共教育资源浪费严重。

从1965年美国约翰逊总统签署了《初中等教育法案》(Elementary andSecondary Education Act,简称ESEA)以来,美国联邦政府已经投入了近1300亿美元来改善公立学校,提高社会弱势群体的教育水平。

然而,不幸的是,这一巨大的开支不仅没有弥合高收入群体与低收入群体、少数民族与非少数民族之间的差距。

而且这个差距还有继续加大的趋势。

正如派格所说,如此巨大的开支为纳税人增加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最后,政府的管理体制僵化,效率低下,缺乏弹性。

长期以来,美国联邦政府、州政府、地方社区和学校间的关系没有理顺,结果相互之间扯皮现象、官僚主义习气严重,导致基础教育效率低下。

由于以上种种问题的存在,导致美国公共教育整体水平低下,进而引起普通民众特别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对公共教育机构和政府管理部门间产生了极不信任的态度,影响了他们参与教育的积极性。

美国教改动向

美国教改动向

美国教改动向金惠堂【期刊名称】《外国教育研究》【年(卷),期】1989()3【摘要】美国的标准学年要从180天延长到与大多数其他发达国家一样240天。

学校每天的工作时间也要适当延长。

当前美国的教育是处在危机之中,每四名高中生中只有一名能完成学业任务。

目前成百万的美国人不会读、写、算。

这些情况与当前美国科技高度发展是不相称的。

美国国会面对这种情况也很着急,有可能通过法律手段来加强学校的教育工作。

美国总统乔治·布什在教育方面最近作出一个新规定,这就是学生家长有权选择把他们自己的孩子送到他们所希望的那一所学校去上学,改变过去学生必须就近入学的办法。

布什总统认为,这样做法对于一些生活条件较差的孩子和家长较为有利,这种做法有一个明显的优点,这就是不用政府花什么钱,就能够办好一件实事。

这种办法实施之后,学校之间的竞争加强了,学校的责任心增强了,学生的出席率会提高,学校的纪律、学生的逃学现象也会减少许多。

【总页数】1页(P64-64)【关键词】学校;学生家长;高中生;发达国家;标准学;美国国会;工作时间;法律手段;教育工作;美国总统【作者】金惠堂【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40【相关文献】1.美国陆军建设和发展新动向美国陆军建设和发展新动向 [J], 张国斌2.电缆电视的技术动向:电缆电视的现状与动向:美国的现状与动向 [J], 吉田进;李琼珍3.美国幼教改革新动向 [J], 李辉; 吴颖思4.美国幼教改革新动向 [J], 李辉; 吴颖思5.及时捕捉教改动向有效指导教改实践 [J], 肖新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761661_美国反思型外语教师培养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1761661_美国反思型外语教师培养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美国反思型外语教师培养模式对我国的启示林津石(辽宁行政学院,辽宁沈阳110161)[摘要]随着我国对外开放进程的深入,高质量的外语人才供不应求,高质量外语人才的培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外语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外语教师培养模式作为教师专业化的重要途径而备受关注。

美国的反思型外语教师培养模式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后,已被证明是外语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途径。

本文通过对美国反思型外语教师培养模式的分析,为我国新时期外语教师的培养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反思型;外语教师培养模式;启示[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053(2016)04—0082—04反思模式(the Reflective Mode)兴起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八十年代以后,更是被众多研究者所推崇,成为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Wallance(1991)的《外语教师培训———反思法》和Edge(1994)的《教师发展》是系统阐述反思模式的代表作。

反思模式摒弃了教师作为教育内容接纳者的传统教师培养模式,注重唤醒教师内在的自觉性和自我进步意识,认为教师的“自我”才是促进其专业成长的原动力。

反思模式中的教师,已超越传统意义上的“传道、授业、解惑者”,他们参入教学理论的开发、理解教学决策、形成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观察反思自己的课堂行为。

如今,培养反思型外语教师、实现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全球化趋势。

一、美国反思型外语教师培养模式的形成和发展作为一个移民国家,美国没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但却善于借鉴和创新,美国几百年的教育史就是一部教育改革与创新史。

美国对教师的培养目标同样是随着社会和教育的发展不断作出调整的,外语教师的培养亦是如此。

(一)二战后到七十年代,以语言知识为中心的外语教师培养模式美国对外语教师培养的关注始于十九世纪二十年代。

Charles M.Purin(1927)的《现代外国语教师培养》首次提出关于外语教师培养的理念。

美国幼儿园课程的改革及启示

美国幼儿园课程的改革及启示
二、美国幼儿园课程的现代流变
美国南北战争促使美国大踏步现代化,幼儿园开始扩充。幼儿教育也被纳入学校体制。与此同时,教育科学的发展在美国也方兴未艾,儿童心理和生理的研究工作取得突破,并为教育实践提供依据。从此,世界现代教育科学运动开始兴起和发展。20世纪初,杜威的教育思想逐步抬头。由于他鼓吹实用知识,强调儿童实际能力的培养,颇受美国社会的欢迎。 20 世纪 30 年代实用主义思想进一步发展,并且出现了新的教学方法。幼儿教育也进一步发展,即由城市面向农村。幼儿园不再是小学的附属部分,而自成段落。指导这个时期的儿童教育思想是根据美国的儿童心理学家和教育心理学家们研究的成果。这标志美国的教育理论研究已向更成熟的方向发展,摆脱了过去依赖外国的现象。二战以后,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为实现其称霸世界的野心,美国高度重视教育。1957 年,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美国朝野震惊。这被认为是科技领域的“珍珠港事件”。1958 年,《国防教育法》公布。其中心内容是由联邦政府增拨大量教育经费,加强科学技术教育5 培养第一流的科技人才,以增强国防能力。1959 年,美国教育科学院在伍兹霍尔召开了由35位科学家和心理学家参加的会议。会议决定由科学家和学者来重新制定课程体系和编写教材。布鲁纳以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心理学为根据而提出的课程的结构主义思想对这次改革有重要影响。1964 年,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布卢姆发表了《人类特征的稳定与变化》之后,对美国的幼教事业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从20世纪 60年代至 70 年代,在美国是“骚动的时代”。当时的一些社会舆论把美国社会的动荡和“青少年问题”的出现归罪于教育。70年代中期,美国进行的教育改革的特点是针对上次改革中忽视读、写、算的基本训练和系统知识的教学而进行的,并且提出了恢复基础教育的口号。进入 80年代后,美国几乎“处于大萧条以来又一次最严重的退时期”,美国的经济在一些崛起的发达工业国家的挑战下,逐渐失去在国际竞争中的优势。1983年,国家教育优异委员会提出了题为 《国家在危急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的报告书。于是80年代爆发了一场空前规模的改革浪潮。1989年,美国科学促进协会发起了一次名为 “科学脱盲”的教育改革运动,发表了“ 2061方案”。

21世纪以来美国高中课程改革

21世纪以来美国高中课程改革

21世纪以来美国高中课程改革作者:徐玲来源:《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刊》 2014年第3期徐玲(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辽宁大连116029)摘要:21世纪,美国经历了“动荡的十年”,虽然天灾人祸不断,但没有放弃国家的教育事业。

笔者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对近十几年来的美国教育改革进行了梳理,并从目标、内容设置、实施、管理和评价五个方面介绍了美国高中的课程改革,最后总结了美国高中课程改革的特点。

关键词:21世纪;美国;教育改革;课程改革中图分类号:G5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03—0126—02收稿日期:2013—09—19作者简介:徐玲(1990—),女,山东招远人。

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

一、21世纪以来的美国教育改革2001年1月23日,布什总统发表了题为《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的教育改革计划,郑重宣布将与国会共同努力,不分地区、没有肤色之别、不论家庭背景地发展学生心智和培养学生品格,力争不让一个孩子掉队,从而振兴和加强美国教育。

2002年1月8日,布什总统签署了《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标志着美国新一轮教育改革的开始,勾画出21世纪美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蓝图。

2002年,美国教育部发表了《美国教育部2002~2007年战略规划》,提出美国教育部的使命是确保教育机会均等并积极推进教育卓越,其中提出六项战略目标:创建一种成就的文化;把教育转变为基于证据的领域;发展安全学校,培养学生坚定的品格;提高接受中学后及成人教育的机会与质量;改进学生的成就;建立卓越的管理。

2009年3月10日,奥巴马总统发表了题为《构建美国全面而有竞争力的教育体系》的讲话,提出必须从以下五个方面对当前的美国教育体系进行全面的改革:投资于儿童早期教育;采用更高的教育标准和更适当的评估体系;招聘、培养、奖励优秀教师;促进学校创新和追求卓越;为每个美国人提供高质量的高等教育。

lessons from jefferson课文概括

lessons from jefferson课文概括

lessons from jefferson课文概括《Jefferson的经验》是一篇富有启示的文章,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到许多重要的教训。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对该课文进行概括:民主领导、知识追求和人际关系。

首先,课文向我们展示了托马斯·杰斐逊作为一位伟大的领导者和民主先驱的重要经验。

杰斐逊是美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政治家之一,他对权力的分散和个人自由的强调对现代民主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在宣言独立起草中提出的“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被视为美国人权的基石,也对其他国家的社会制度产生了广泛影响。

他的政治思想强调个人权利,主张政府的权力应受到限制,并且强调了公民参与政治决策的重要性。

从杰斐逊的经验中,我们可以学习到民主的核心价值观以及作为领导者应如何促进民主制度的发展。

其次,课文还强调了知识追求的重要性。

杰斐逊被公认为是美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学者之一,他对科学、文学和艺术的追求对于他的个人成长和国家发展都起到了关键作用。

他坚信知识是人类进步和自由的关键,并扮演着塑造个人、社会和国家的重要角色。

通过建立图书馆、提倡公共教育、鼓励研究和创新等举措,杰斐逊致力于培养人民的知识素养,并将其作为社会进步的基石。

他的经验提醒我们要珍惜学习的机会,追求知识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以不断提高自己的个人素质和为社会作出贡献。

最后,课文还关注了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杰斐逊被描述为一个外向、友善、善于交际的人,他善于与不同背景和观点的人相处,并通过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和合作关系来实现共同的目标。

课文强调了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并提醒我们要学会倾听、理解和尊重他人的观点。

杰斐逊通过与不同派别的政治家、外国领导人以及普通民众进行交流和合作,成功地推动了美国的独立运动和建立了持久和平的国际关系。

这个经验教育我们要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认识到集体智慧是促进个人和社会进步的关键。

综上所述,从《Jefferson的经验》这篇课文中,我们可以学到很多重要的教训。

横看成岭侧成峰——爵士乐坛才女帕特里夏·巴伯

横看成岭侧成峰——爵士乐坛才女帕特里夏·巴伯

横看成岭侧成峰——爵士乐坛才女帕特里夏巴伯
Oliver
【期刊名称】《中国电子商情:基础电子》
【年(卷),期】1999(000)002
【摘要】钢琴给人的感觉总是清雅秀丽、静谧悠游,而爵士乐中的人声演唱,不但需要演绎古典音乐的漂亮音色和技巧,更需要演唱流行音乐时的亲和力和情感投入。

九十年代初,爵士乐坛出现一位集琴技歌艺于一身的才女,她用喃喃自语、像从心底
里流淌出来的歌声,配合她那自由奔放的钢琴触键,悠然穿梭于各类音乐固有的围城
之间,在舒展其独特的创意理念的同时,不遗余力地拓展其演唱(奏)空间,传达她最真、最美的生活体验,她叫帕特里夏·巴伯(PatriciaBarber)。

要对帕特里夏的音乐和风格进行固定归类,似乎十分困难。

【总页数】2页(P98-99)
【作者】Oliver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37.12
【相关文献】
1.埃及串珠:连接夏鼐博士与皮特里爵士的精神纽带 [J], 李水城;
2.帕特里夏·罗兹玛的外化阐释——电影《曼斯菲尔德庄园》对原作的突破与丰富[J], 曹翰林;刘雨
3.帕特里夏·格雷斯《失目宝贝》的叙事艺术研究 [J], 张玉红;
4.魔女帕特里夏的魔性小提琴奏鸣曲唱片 [J], 陆羽
5.帕特丽夏·巴伯:变形语录 [J], 凡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无词的悲歌

无词的悲歌

无词的悲歌摘要:在声繁音杂的20世纪,巴伯(samuel barber)作为美国现代作曲家,灵活运用现代音乐的创作技法,将浪漫主义特有的抒情性旋律糅合进极具个人情感意识的音乐叙述中,融汇成其特有的新浪漫主义音乐语言特征。

《叙事曲op46》是一部充满灵性的短篇钢琴独奏作品,作曲技巧和创作风格上秉承了古典主义的结构严谨与浪漫主义的优雅气质,同时借助现代和声的神秘与另类,暗涌着作曲家当时精神状态的焦虑与不安。

文章通过对巴伯的生平和其音乐风格特征的探究,剖析《叙事曲op46》的创作背景与作品结构,从作曲技术、表演技术两个角度探究其独特的音乐工艺①。

关键词:巴伯;抒情性;新浪漫主义;《叙事曲op.46》一、大环境下的音乐奇才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音乐界历经了两次历史性蜕变。

由麦克道威尔(edward macdowell,18611908)、艾夫斯(charles ives,18741964)等第一批作曲家领导的突破欧洲风格、树立本民族独创性特征的音乐革命,使美国音乐独立化得到萌芽,日后如科普兰(aaron copland,1900-1990)、格什温(g·gershwin,1898-1937)、塞欣斯(roger sessions,1896-1984)等作曲家,他们的创作秉承了传统欧洲音乐的创作理念和精髓,捕捉现代欧洲音乐艺术中的时代气息,在此基础上结合了美国本土民间音乐素材,如爵士音乐和黑人音乐等,为美国音乐开拓了一片天地。

塞缪尔·巴伯(samuel·barber,1910-1981)与威廉·舒曼(william schuman,19101992 )、伯恩斯坦(leonard bernstein,19181990 )等作曲家同为第三代美国乐派的代表。

与同辈人相比,巴伯的创作独树一帜,堪称是音乐界的传奇人物。

巴伯于1910年3月9日生于宾夕法尼亚州西切斯特的一个具有良好音乐背景的家庭,父亲是一位医生,母亲是业余钢琴演奏家。

美国通识教育课程改革的经验与启示

美国通识教育课程改革的经验与启示

美国通识教育课程改革的经验与启示作者:李波来源:《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09年第10期通识教育是所有大学生都应该接受的非专业性教育,旨在培养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有社会责任感的、全面发展的社会的人和国家的公民,是一种广泛的、非专业性的、非功利性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教育。

通识教育课程在英文中被译作general curriculum,又被译作“普通课程”“一般课程”等。

其中的“通”不是“通才”的“通”,而是“贯通”的“通”,即不同学科的知识能够相互通融,遇到问题时能够从比较开阔的、跨学科的视角来进行思考,收集资料,与人交流合作,达到不同文化和不同专业之间的沟通。

通识教育作为美国本科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美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

本文通过借鉴美国大学通识教育课程改革的经验,以期对我国高校通识教育课程提供有益的启示。

一、美国大学通识教育课程改革的经验1.改变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的理念通识教育课程的基本目标是为了培养完整的人,即具备远大眼见、博雅精神和优美情感的人,它不仅仅是某一狭窄专业领域的专门型人才。

比如哥伦比亚大学的通识教育课程就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索能力。

这一点在其每一门课程的具体目标中就可以清楚地看出来。

比如,开设《现代文明》的目的,是向学生介绍一些在我们这个时代的政治和文化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的思想和理论,提醒他们注意那些在历史上曾经发挥过重要作用但已退出历史舞台的思想,使他们熟悉对于可选择的文化、机构和实施进行批判性思考的典型人物;《文学人文科学—西方文学和哲学名著》的目标是:思考它对做人的意义的几个设想,以及思考这样的设想在批判思维发展中的地位;《音乐人文科学—西方音乐名曲》的目标是:试图使学生无论是在教室里,还是在音乐会上听音乐时都要进行批判性思考;《修辞与逻辑》的目标是:让学生学习运用相同的批判分析工具去影响他们自己的思想和语言;《科学》的目标是:使学生有机会学习当科学家做实验验证假设时,他们做什么、怎样推理、向自然问哪些种类的问题、采取怎样的步骤来评价实验的结果,以及对于自然界的运作科学家积累了什么知识。

我在美国当校长:设计“游戏式学习”让学生脱离题海战术 也让老

我在美国当校长:设计“游戏式学习”让学生脱离题海战术 也让老

可 以按 照 自己的 兴趣 和 能 力 , 挑选符合自 更 有 成 效 。对 老 师 来 说 , 只 要 改 变 一下 游 戏
同 一 张 游 戏 纸 可 以 使 用 多次 , 次 次 己学 习需 要 的 活 动 , 互学 互 帮 互 教 , 以 达 到 的 规 则 , 通 过最 有 趣 的学 习方 式 , 取 得 最 佳 的 学 习 都 不 一 样 , 极富新鲜感 。
2 0 1 7 年1 1 月0 5 日 - 第2 1 期
On e O n On e 校 长说
我在 美 国 当校 长
设计 “ 游戏式学 习’ ’ 让学生脱离题海战术 也让老师脱离批不完的作业
特 约撰稿 人一 益孟德 编辑 一 罗布泊 供图一 益盂 德 设计一 李阳

位著名的第二语言习得专家S t e p h e n
效果 。
学生们 , 尤 其是 初中生 , 在 这 一 年 龄 段 的 心 理 发 展 正 好 到 了一 个 最 喜 欢 和 他 人 比
1 0X1 0 方块游 浅 数学学习的有效活动
高低 的时候 , 这种可 以看出胜负 , 评 比 高 下
的 游 戏 最 能 吸 引他 们 的 兴趣 。 如 果 老 师 在 开
己有多 “ 笨 ”的 作 业 本 , 没 有 额 外 的收 获 , 这 并不会增加学 生对学习的兴趣。 更 何 况 美 国
的老 师每天 都要 上五堂4 5 分 钟 或 更 长 时 间
的课 , Dr i l l &K i l l 式 的作业确实对 学生的学
习和 老 师 的 教 学 没 有多 大 的 价 值 。
数轴 和其他教学 手段外 , 我 们 设 计 了几 个 游 “ 玩 ”, 则 老 师 的 目标 就 达 到 了。 学 生们 在 玩

外军训练转型中的知识管理实践及启示

外军训练转型中的知识管理实践及启示
和紧迫 。美军历 来重 视发挥 知识优 势和 能力优 势在
力 。知识 管 理 是 在信 息 管 理 的基 础 上 产 生 和 发 展 的, 是信息 管理 的更高 阶段 , 的应用 离不 开信 息化 它
的建设 和发 展 。 目前 , 随着 我军 信 息 化 建设 的不 断 深人 , 知识 作为 一种重 要的 战略资源 , 已经 在装 备管 理建 设 中 占据 了举 足 轻 重 的地 位 。在这 个 背 景 下 ,
知识 管理 也将逐 渐 成为装备 管理发 展的一个 趋势 。 我军装 备建设 目前 正处 于 由机械 化半机 械化 向
信息 化转 型 的过渡 阶段 , 着 信息 化装 备 等 高科 技 随 装备 不断装 备部 队 , 有关装 备 的使 用 、 管理 、 修 、 维 退
役、 报废 等 方 面 的 知识 也 越 来 越 多… , 何 科 学 配 如
掌 握现代 技术 , 建立 了多种 的技术培 训渠道 , 并且实
“ 合知识 的提 高 与传 播 能 力 ” 一 利用 信 息 联 一
的能量 , 通过创新、 储备 、 传播和应用知识 以增强每
个人 的联 合作 战直觉 思维能 力。
“ 国家联合 训 练 能 力 ” 一 通 过 使 用 改进 的方 一
的能力情 况进行 建模 。这些 信息将录人 人事 和任务
系统 , 有助于跟踪和选择联合型合格人选 , 快速生成 部 队战斗 力 。
③创造 合 作 环 境 , 供 学 习 管理 工 具 。 “ 合 提 联 分 布式学 习计划 ” 促 进合 作环 境 的创 建 。合作 环 将 境 可 以影 响到 国防部教 育培训 机构所应 掌握 的专业
2990T o p f L K i n 50 ,hn ; .64 roso P A,1j 岫 n  ̄03 C i ) .50 roso P A, a eg 70 1C i 36o6T op f L s. a f 4 a i j g0 0 ,hn a

浅谈成果导向教育(OBE)理念的起源发展及理论基础

浅谈成果导向教育(OBE)理念的起源发展及理论基础

浅谈成果导向教育(OBE)理念的起源发展及理论基础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Based Education, OBE)是一种基于学生实际能力和成果出发的教育理念,它将学生的学习成果作为教学和评估的核心,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为目标。

OBE理念的起源和发展离不开教育学界对传统教育模式的反思和探索,也是对于教育目标的重新定义和强调。

本文将从OBE理念的起源、发展和理论基础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OBE理念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意义和作用。

一、 OBE理念的起源OBE理念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当时美国高等教育界出现了一种“结果导向”的教学改革思潮,旨在改变传统的以完成学分和学时为导向的教学方法,转而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这种思潮最早出现在工程教育领域,后来逐渐扩展到其他学科和领域中。

OBE理念的最初提出者是美国的教育学家Ralph Tyler,他提出了“反向设计”(Backward Design)的教学模式,强调教学目标的先行确定,从而引导教学和评估。

二、 OBE理念的发展OBE理念在美国迅速得到推广和应用,并逐渐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关注和认可。

在亚洲地区,特别是在新加坡、韩国和中国等国家和地区,OBE理念也得到了积极的推广和实践。

在中国,OBE理念首次出现在上世纪80年代,当时中国的高等教育开始进行系统化改革,鼓励学校注重学生的实际能力培养,引进和借鉴了OBE理念,逐步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在今天的中国,OBE理念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三、 OBE理念的理论基础OBE理念的提出和发展,离不开教育学理论的支撑和指导。

OBE理念在教育学理论界有着丰富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认知心理学、建构主义学派、行为主义学派等多种理论流派。

认知心理学强调个体的学习活动是建立在对外界信息的接收和处理之上的,它关注学生的认知过程和思维方式,强调学习的主体性和个性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言人物介绍:
迈克尔·巴伯(M.Barber)爵士在1997年至2005年之间担任布莱尔首相的高级顾问,因其为英国教育所作的贡献而受封爵士,是英国著名的教育改革家。

如今,身为国际著名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的合伙人之一,巴伯常年为政府担任教育政策顾问,纽约市教育长官曾邀请巴伯在林肯中心为数百名校长作关于学校改革策略的报告。

2009年7月6日至8日,由新加坡教育部和麦肯锡公司联合主办的“国际教育圆桌会议”(International Education Roundtable ,缩写为IER)在新加坡召开。

六个绩效最佳的教育系统代表,新加坡、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加拿大(阿尔伯达省)、中国(包括香港)、瑞典和美国的教育部长和政府高级官员们汇聚一堂,围绕“绩效最佳的教育体制:面向未来的期望与挑战”这一主题,讨论了绩效最佳的教育体制应如何培养良好教育创新等热点问题。

麦肯锡公司的合伙人迈克尔巴伯爵士提出了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模型:“受过良好教育的人”=E(K+T+L),其中K代表知识,T代表思考,L代表领导(领导自己和其他人),而E代表道德基础。

巴伯的模型将传统的对知识和批判性思维的强调扩大到领袖技能及道德基础,这一模型引起IER参会者的深度共鸣。

其实家长的愿望永远只有一个:就是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教育。

那么,究竟什么养的教育才是“良好的教育”呢?英国著名教育家巴伯(M.Barber)在2009高端国际教育圆桌讨论会上给出了答案:“良好的教育”=道德×(知识+思维力+领导力),这一观点得到了来自新加坡、澳大利亚、加拿大、中国、瑞典和美国的教育部长以及政府高级官员的高度认可,目前部分国内外教育部门及研究机构已将这种模式融入到各种形式的教育实践探索中,甚至被运用到以《多克多比》为代表的教育型儿童社区游戏当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在托尼·布莱尔执政英国的十年间,英国政府为改善中小学教育作了很多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由于美国的公共教育面临着跟英国类似的挑战,美国的不少教育工作者认为可以从英国学到不少经验。

为向英国取经,很多人把眼光投向了迈克尔·巴伯爵士。

巴伯在1997年至2005年之间担任布莱尔首相的高级顾问,因其为英国教育所作的贡献而受封爵士。

如今,身为国际著名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的合伙人之一,巴伯常年为政府担任教育政策顾问,服务对象包括美
国俄亥俄州教育委员会和纽约市教育长官焦耳·I·克莱因。

去年,克莱因先生曾邀请巴伯在林肯中心为数百名校长作关于学校改革策略的报告。

世界上最好的教育有最好的教师
近日作客华盛顿的巴伯接受了《纽约时报》记者的采访。

满头灰发的巴伯不时地自问自答,特别强调了提高师资质量的重要性。

“世界上最好的基础教育系统都有哪些相同点?”巴伯认为,芬兰、新加坡、韩国和加拿大的阿尔伯达省拥有世界上最好的基础教育系统,它们分属三大洲,但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他们都是从排名前三分之一的大学毕业生中挑选教师,而美国的教师是从排名倒数三分之一的毕业生中挑选出来的。

在今后的15至20年,如何招募到更加优秀的人做教师,这对美国的教育系统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巴伯说,韩国付给教师的薪水远远高于英格兰和美国,不过班额比较大。

而芬兰虽然将其最优秀的大学毕业生招来做教师,但靠的并不是高工资,而是靠教师在社会上的极高声誉。

据巴伯介绍,在布莱尔任首相期间,英国政府为接受1年教师培训的大学毕业生提供了7000英镑的津贴,使得更多的有为青年加入了教师队伍。

政府为教师培训制定了国家课程,还在全国发起了一场宣传攻势,以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的氛围,吸引年轻人从教。

“我们完全重建了我们的教师培训与聘任制度。

”巴伯说。

英美的同与不同
在加入布莱尔政府之前,巴伯在英格兰的教育系统中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先后做过校长、教师工会官员和大学教授。

据巴伯分析,英格兰和美国公共教育的发展轨迹颇为相似。

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大西洋两岸的政府都曾发布报告痛陈本国基础教育水准之低下,使举国哗然,随之掀起了提高教育标准、建立教学责任制的运动。

在过去的10年间,两国都在进行由中央政府推动的学校改革。

“美国的教育改革要比英国难得多”,巴伯说,部分原因在于规模。

英格兰的中小学系统有700万学生,2.4万所学校,跟美国的加州近似。

加州有630万学生,9500所学校。

而全美国有5000万学生,9万所学校。

但更重要的是,英国的政治制度赋予其首相实施新举措的权力要大于美国总统享有的权力。

美国的基础教育政策主要由50个州和1.5万个地方学区制定,尽管新教育法《不让
一个孩子掉队》很大程度上加大了联邦政府对中小学教育的权力,但相对于各州和各市,华盛顿扮演的角色仍然是辅助性的。

“英国的首相在选举出来后就会在国会获大多数支持,推行改革相对容易。

”巴伯说,“相反,美国的缔造者建立的政治文化是,你必须从意见相左的派别中寻求共识。


例如,巴伯去年领导了一个麦肯锡团队为俄亥俄州政府提交了一份报告。

该报告在参考英国和其他国家的最佳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一揽子教育政策新建议。

要使这些建议得以实施,难度如同把各大星系连成一线,需要俄亥俄州教育委员会、身为民主党人的州长、共和党占优的议会等各方力量团结一致。

“这还不算俄亥俄州的613个学区。

”巴伯补充说,“因此,要把所有的力量都团结在改革周围,真的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不惜代价改革薄弱校
谈到薄弱校时,巴伯显得不那么有耐心。

他说,如果有一所公立学校不合格——不是局部的不合格,而是整体上无法为学生提供良好教育——教育部门只有一个问题应该考虑,即“如何尽快让这些孩子获得好的教育”。

“一旦你对这个问题有了答案,只管去做。

”巴伯说,“如果答案是关闭学校,你就把它关掉,把学生转入一个较好的学校。

如果附近没有较好的学校,关掉后在原址重办一所学校。

要不惜一切代价地去做。


在巴伯领导英国教育与技能部标准与效率局的那段时间,即从1997年到2001年,他主持关闭了130所教学水平长期不达标的学校。

这也证明,在英国,快速实施一项新政策是可能的。

但在美国,没有一个州在处理薄弱校时能够有如此魄力。

尽管在实施《不让一个孩子掉队》后,已识别出了1800所需要彻底改造的学校,但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州针对这些学校出台有力的政策。

美国教改的软肋
巴伯如今有了麦肯锡公司合伙人的新身份,但他依然认为自己的作用是推动学校改革。

“我是教育改革家。

”巴伯说。

对于美国的新教育法《不让一个孩子掉队》,巴伯认为它是一部意义重大的法律,甚至是美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教育立法之一。

不过,这部法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除了联邦政府对地方采取的干预措施不过硬外,还包括部分考试的质量不高,对师资的重视不够,而且,过分依据学生的考试分数来识别落后学校。

“它过分依赖于生硬的考试和1年的数据。

”巴伯说。

据巴伯介绍,世界上最好的中小学评估制度,包括英格兰的,不仅考虑学校的考试成绩,还派政府督学直接到学校去寻找学校落后的原因。

他给俄亥俄州提的教育政策建议,就包括像英格兰那样组建一支督学队伍,至少每3年视察每所学校一次,考察学校的教学环境和管理水平,并提出改进建议。

据他说,纽约如今已组建了一支类似的督学队伍。

而最好的教育改革方案,巴伯认为,是以下三者的紧密结合:建立标准与责任制,团结各方力量与加强能力建设,建立准市场化机制,而这正是英格兰教育改革的方向。

(编辑:李吉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