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备好课)《抗日战争的胜利》精品教学设计
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
教学设计
《2022年历史课程标准》要求:通过了解中共七大,认识确立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重大意义;通过史事,认识中国人民十四年抗战的艰苦历程,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知道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认识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重要历史意义。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中国各民族、各政党、各政治派别求同存异,共同抗敌。1945年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为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近代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1.了解汪精卫叛国、皖南事变等历史事件;了解张自忠、左权等的英雄事迹;掌握中共七大召开的时间和内容;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师生共同讨论分析中共七大的历史意义。学生自行分析促使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因素,结合前面所学的近代史知识分析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3.通过对中共七大的讲述,让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给中华民族的解放带来了光明。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通过学习,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中共七大;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与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与历史意义。
【导入新课】
视频播放抗日战争相关视频,过渡到本节课的学习。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第24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 --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2
第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全民族奋斗和浴血奋战的重要意义;
2.理解抗日战争的进程和胜利取得;
3.知道全民族的贡献与牺牲;
4.立志为国家的未来和美好而努力。
二、教学重点
1.抗日战争的进程和胜利取得;
2.全民族浴血奋斗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难点
1.全民族的贡献与牺牲;
2.立志为国家的未来和美好而努力。
四、教学方法
1.合作探究法:教师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抗日战争胜利的过程和全民族浴血奋斗的重要性。
2.核心素养训练法: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重点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
五、教学流程
1. 学习前,教师先让学生看一段视频
教师准备一段抗日战争的视频,让学生在观看后思考:
1.在这场战争中,人民群众的付出和贡献有哪些?
2.抗日战争的胜利给中国和世界带来了什么?
2. 探究抗日战争胜利的过程
学生分为小组,每组选择一个问题进行探究:
1.抗日战争的胜利因素有哪些?
2.抗日战争胜利的过程是怎么样的?
3.抗日战争胜利有哪些重要意义?
3. 探究全民族浴血奋战的重要性
学生在小组中讨论全民族浴血奋斗的重要性,并确定小组代表进行展示。在小
组分享中,教师指导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1.全民族浴血奋斗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2.在抗日战争中,人民群众的哪些行为彰显了全民族浴血奋战的精神?
3.如何继承和发扬全民族浴血奋斗精神?
4. 个人总结
学生个人进行总结,回答以下问题:
1.你在这堂课中学到了什么?
2.对于这段历史,你有什么感悟和体会?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掌握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进程和全民族浴血奋战的重要意义,加深了对历史的了解。教学中,教师采用了合作探究法和核心素养训练法,培养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同时,教师让学生通过视频观看来引起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在教学日常中,我们应该将学生的兴趣、生活经验融入到教学中,提高教学效率。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2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教案
2.面对日本对华政策的变化,中国各阶层持怎样的态度?
(1)国民党:
①亲日派:汪精卫公开叛国,1940年成立南京伪国民政府
②顽固派:1941年1月,制造“皖南事变”。
(2)共产党:坚持抗战,在敌后抗日根据地掀起大生产运动。--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①1943年秋天,中央机关在枣园的书记处礼堂举行了纺线比赛。
②王震率359旅南泥湾开荒。
3.全民族抗战:各民族、各政党、各政治派别(求同存异,共同抗战)
阅读课本105页第一段回答问题。
板块二:中共七大
1.认真阅读课本105-106中共七大部分,完成表格
2.日本投降视频
3.日本投降的国际国内背景形势
(1)国际:
①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节节胜利,德国在欧洲败局已定;
②日本在太平洋战争中遭到美国、英国的连续打击,节节败退,陷入困境;
③美国投掷原子弹和苏联对日宣战
中国军队对日寇发动全面反攻。
出示图片:
(1)1945年8月,苏联对日宣战
(2)1945年8月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投掷原子弹
(3)1945年8月9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号召中国人民的一切抗战力量举行全国规模的反攻。
4.日本投降的过程
(1)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
(2)1945年9月2日,日本向盟国投降签字仪式在东京湾美国战舰“密苏里”号举行。出示图片:
板块四: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与伟大意义
1.合作探究: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1)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这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教案+学案
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
❶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中共七大;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与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与历史意义
❷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链接视频曲——抗日战争的胜利时刻)1945年9月2日上午9时,标志着二战结束的日本投降签字仪式,在停泊在东京湾的密苏里号主甲板上举行。经过十四年的抗战,中国军民终于迎来了抗日战争的历史性胜利。中国军民是如何坚持抗战的?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与伟大意义是什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全民坚持抗战
1.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根据教材叙述,思考:抗战相持阶段到来之后,日本采取了哪些措施?
提示:日军对国民政府进行政治诱降,辅之以军事打击;加紧进攻敌后抗日根据地;加强对占领区的军事统治和经济掠夺。
2.教师提问:日本侵略者政策的改变,对中国抗战有什么影响?
提示:在日本的诱降下,汪精卫公开叛国投敌,在南京建立了伪国民政府。国民党顽固派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3.教师讲述:面对新的情况,中国共产党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坚持抗战,反对妥协,打退了国民党顽固派的破坏行动。同时在各敌后抗日根据地掀起了大生产运动,打破了日伪军的封锁。
4.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根据教材,说说全民族抗战的表现有哪些。
提示:
5.教师强调: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全国各民族、各政党、各政治派别求同存异,共同抗敌,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中华民族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目标导学二:中共七大
1.教师引导: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从会议召开的背景、时间、地点、主要内容、历史意义去了解中共七大。
新统编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优质教学设计
《10 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帮助学生了解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和胜利的意义,认识中国共产党在战争中的领导地位和重要作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分析战争胜败的原因,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引导学生认识历史和现实的关系,增强学生建设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
1.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过程。
2.中国共产党在战争中的领导地位和重要作用。
三、教学难点
1.分析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2.理解中国共产党在战争中的领导艺术和智慧。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今天繁荣昌盛,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一切都离不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的努力奋斗。那么,在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中,中国共产党是如何领导人民取得胜利的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十课《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一起探寻这段光辉的历史。
2.讲授新课
活动一:了解抗日战争的胜利
(1)教师布置任务: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抗日战争的背景、经过和胜利的意义。
(2)小组讨论: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是什么?抗日战争胜利对中国有何重要意义?(3)教师小结: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全民族团结奋斗的胜利。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促成和维护了国共合作,形成了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人民不分党派、阶级、民族、地域,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换来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正确道路的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
抗日战争的胜利
【教学目标】
了解汪精卫叛国、皖南事变等历史事件;了解张自忠、左权等的英雄事迹;掌握中共七大召开的时间和内容;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教学重点】
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
中共“七大”的召开和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945年9月2日上午9时,标志着二战结束的日本投降的签字仪式,在停泊在东京湾的密苏里号主甲板上举行(如图)。经过八年的全民族抗战,中国军民终于迎来了抗日战争的历史性胜利。中国军民是如何坚持抗战的?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与伟大意义是什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抗日战争的胜利。
二、新课讲授
(一)目标导学一:全民族坚持抗战
1.请同学们根据教材叙述,回答问题:
工人不分昼夜,加班生产、支援
前线
华侨积极捐款捐物,支援抗战,
数万华侨青年回国参战
文艺成立抗战协会,宣传抗战,
振奋士气
4.教师强调: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全国各族、各政党、各政治派别求同存异,共同抗敌,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中华民族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二)目标导学二:中共七大
1.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从会议召开的背景、时间、地点、主要内容、历史意义去了解中共七大。
时间1945年4月
地点延安
内容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选举
产生了中央领导机关;确定毛泽
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
想并写入党章。
2.教师讲解:补充中共七大召开的背景。国内:在抗战胜利前夕,国民党企图夺取抗战胜利的果实,中国人民面临着黑暗和光明两种前途和命运的选择。国际:处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前夕。
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10课《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及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10课《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教
学设计及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本课是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10课《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的胜利》。教材通过介绍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和结果,让学生了解中国人民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所进行的伟大斗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二.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但对于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
具体内容和意义可能了解不多。学生对于战争的概念和战争中的英雄人物可能有一定的兴趣,但需要引导他们从更宏观的角度去理解这两场战争对中国历史和现实的影响。
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和结果,
知道这两场战争对中国历史和现实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珍惜
和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和结果。
2.难点:引导学生从宏观角度理解这两场战争对中国历史和现实的重要
性。
五. 教学方法
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教材和资料自主学习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
争的历史。
2.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这两场战争的意义和影响。
3.案例教学:通过讲解战争中的英雄人物和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和民族自豪感。
六. 教学准备
1.教材: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2.资料: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相关资料和图片。
《抗日战争的胜利》教案
《抗日战争的胜利》教案
课题《抗日战争的胜利》单元第三单元学科历史与社会年级九年级上
学习目标情感态度和价
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培养热爱和平、追求和平的情感,能以史为
鉴,珍惜今天和平安定的生活。
能力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问题,让学生初步尝试从不同种类的资料中获得信息,具
有一定的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知识目标了解人民战争的有关史实和苏联、美国等国在战争中的作用;知道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国战场是世
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重点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难点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学法通过地图、图片、材料等的分析,学习知识,提升自己。
教法通过地图、图片、故事等素材来调
动学生兴趣。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2014年2月,全国人大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
公祭日?有谁知道这两个日子?你们知道这
二个日子的来历吗?通过抗日战争胜利纪
念日和南京大屠杀死
难者国家公祭日?有
谁知道这两个日子?
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让学生阅读
课本,使学生
对即将学习的
新课新的主要
内容有所了
解。
讲授新课说说加速日本投降的因素有哪些?
世界各国对中国抗战的支持
随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中国战场迅速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与美国、苏联、英国等国家逐渐结成同盟,共同抵抗法西斯的侵略
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大反攻。
1945年8月9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声明。仔细阅读材料,找出关
键句子,通过同伴合作
交流,积极表达自己的
看法
通过阅读课本,小
《抗日战争的胜利》教案
《抗日战争的胜利》教案
一、课标内容
知道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了解日本投降的史实;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抗日战争的历史非常感兴趣,有很多影视片反映了这段历史,同学们也看过相关的影视剧。对这一内容已有不同程度的了解,老师要教会学生区別影视剧与历史原貌之间的方法。准确掌握历史真实面貌,还要让学生认识中国的抗日战争在世界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教学目标
1.核心素养: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分别是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本课教学活动主要通过自主学习、史料讲解、课堂探究讨论的方式,进行问题探究教学,以此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2.学习目标
目标1:通读教材,完成自学检测,初步了解本课教材内容,并记录疑惑点,培养自主学习及发现问题的能力。
目标2:阅读教材,归纳出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对华政策的变化;通过了解全国各阶层团结抗战的情况,能够说明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抗战;培养分析、归纳、表述历史史实的能力。(重点)
目标3:阅读教材,识记中共七大召开的时间、地点、内容,并能够根据中共七大召开的背景和内容,分析出中共七大的意义。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光明。(重点)
目标4:阅读教材及观看视频,识记日本投降的时间。(重点)
目标5: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小组合作探究出抗战胜利的原因及意义。树立民族自豪感,并认识到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离不开国际援助,培养学生
求真、求实精神。(重点、难点)
四、教学活动
1.课堂导入
《抗日战争的胜利》教案最全版
《抗日战争的胜利》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中共“七大”的中心任务,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
(2)分析日本无条件投降原因以提高辨别能力;
(3)探讨抗战胜利的意义以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地位,培养学生综合、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中共七大的中心任务、主要内容,师生共同讨论分析中共七大的历史意义。
(2)学生自行分析促使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因素,结合前面所学近代史知识分析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中国共产党“七大”的召开是民主革命时期最重要的一次大会,是一次团结胜利的大会,为争取抗战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进一步表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给中华民族的解放带来了光明。
(2)抗日战争的胜利,扭转了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屡败局面,洗刷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3)应认识到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离不开国际援助,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和抗战胜利的意义。
难点: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意义
(三)课型:
综合课
(四)课时
一课时
(五)教学方法
教法:讲授法和问题教学法相结合
学法:阅读、讨论、探讨
(六)教学媒体
(七)板书设计
第3课抗日战争的胜利
一、中共七大(1945年4月,陕西延安)
1、背景:
2、内容:
3、意义:
二、日本无条件投降
抗日战争的胜利历史教案
抗日战争的胜利历史教案
教案:抗日战争的胜利历史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抗日战争的背景和意义;
2. 掌握抗日战争的基本过程;
3. 分析抗日战争的胜利原因;
4.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抗日战争的背景;
2. 抗日战争的基本过程;
3. 抗日战争的胜利原因。
三、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约5分钟)
教师通过提问和引导学生回顾前面学习的内容,引发学生对抗日战争背景的思考和讨论。
Step 2:抗日战争的背景(约10分钟)
教师向学生介绍抗日战争的背景,包括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行为、中华民族生存危机的严重性等。
Step 3:抗日战争的基本过程(约15分钟)
教师通过讲解和使用多媒体资料,向学生阐述抗日战争的基本过程,包括淞沪会战、平型关大捷、武汉保卫战等。
Step 4:抗日战争的胜利原因(约1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包括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人民的英勇抵抗、国际反法西斯力量的支持等。
Step 5:小组讨论(约10分钟)
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抗日战争的胜利原因,并总结出结论。
Step 6:展示和总结(约5分钟)
学生代表小组进行展示,并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四、课堂作业:
学生根据课堂讨论和课外阅读,撰写一篇关于抗日战争胜利的总结性文章。
五、教学评价:
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课堂小结的质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抗日战争的胜利》教案
《抗日战争的胜利》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
2、认识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原因和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的分析历史事件和归纳历史的能力。
2、结合前面学习的内容分析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原因和评价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中共的七大是一次团结的胜利的大会,为抗战的胜利和中国走向光明的前途准备条件。
2、认识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3、认识中国革命的胜利离不开苏联等国家的国际援助,培养学生国际主义和求真、求实的品质。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条件。认识党的先进性。
知识结构的内部联系:中共七大——为抗战胜利准备、鼓舞斗志。
日本投降——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反抗外来侵略的胜利。
台湾光复——抗战胜利的影响之一。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放《义勇军进行曲》)知道这首歌创作于哪个历史时期吗?
生:抗日战争时期。
师: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面对强大的敌人,中华儿女万众一心,经过八年的苦难,八年的抗争,终于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今天我们就学习第20课:抗日战争的胜利。
讲授新课:
师:“百年积弱叹华夏,八载干戈仗延安。试问九州谁作主,万众瞩目清凉山”。这是陈毅写的一首诗,你知道该诗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吗?
生:中共七大的召开。(七大会场中央大礼堂在延安的清凉山下。)
师:你知道中共七大是在什么形势下召开的吗?(中共七大召开的时间?)
生:(略)
师:1945年4月是抗战胜利的前夕,国民党企图夺取抗战的成果,中国人民面临着黑暗和光明两种前途和命运,中共七大就是在这样的形势下召开的。
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
第22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
❶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重点: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难点:中共“七大”的召开和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❷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945年9月2日上午9时,标志着二战结束的日本投降的签字
仪式,在停泊在东京湾的密苏里号主甲板上举行(如右上
图)。经过八年的全民族抗战,中国军民终于迎来了抗日战争的历史性胜利。中国军民是如何坚持抗战的?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
原因与伟大意义是什么?今天就让我们一
起学习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全民坚持抗战
1.请同学们根据教材叙述,回答问题: 抗战相持阶段到来之后,日本采取了哪些措
施?
学生回答:日军对国民党政府进行政治
诱降,辅之以军事打击;加紧进攻敌后抗日根据地;加强对占领区的军事统治和经济掠夺。
时
1945年4月间
地延安
❸板书设计➷
则,尝试“问题激励递进探究法”,强调启发和探究,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把学习作为自主探索和信息处理地方过程,补充部分史料,拓展了史学视野。通过教学让学生清楚了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史实,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明白理解中国抗日战争的正义性特点。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尽量做到教、学、思合一,并在课程标准和三维目标达成的前提下,做到情感教育的自然渗透,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新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0课《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教案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0课《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和人
民解放战争中的斗争特点和胜利成果。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总结历史经验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对国家和人民解放事业
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让学生全面了解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中的
斗争特点和胜利成果。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国家和人民解放事业的热爱,并能够运用所学
知识进行分析和总结。
三、教学准备
1.教学用具:教材、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2.教学素材: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历史照片、视频片段等。
四、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5分钟)
1.利用历史照片和视频片段等素材,让学生回顾一下抗日战争和人民解
放战争的基本情况。
2.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中取得的胜利有哪些特点?为什么能够取得胜利?
第二步:学习新课(30分钟)
1.学生阅读课文《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2.教师讲解课文内容,重点介绍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中
的斗争特点和胜利成果。
3.教师通过举例子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并感受到中国人民的伟大
精神。
第三步:讨论交流(20分钟)
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以下问题: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和
人民解放战争中的斗争特点是什么?这些特点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2.不同小组的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小组的讨论结果,并展开讨论。
3.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讨论结果,对学生进行点评和补充。
《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
《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中共“七大”;抗日战争胜利及历史意义。
能力培养:指导学生制作日本投降的大事年表,培养学生用图表等形式陈述历史信息的能力。组织学生探讨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归纳、分析和判断的逻辑方法,初步形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使学生认识到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青年一代应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坚定为中华民族复兴而奋斗的信念。
二、重点难点
重点: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难点:理解分析中共“七大”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方法
图表法、问题讨论法等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多媒体课件:歌曲《团结就是力量》。
2、中共“七大”召开
积极探讨:
(1)中共“七大”召开的时间、地点及背景是什么?
(2)你能归纳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吗?
(3)中共“七大”的召开有何伟大的历史意义?
3、日本无条件投降
阅读本目,动手制作历史大事年表。
指导学生:
(1)大事年表应以时间为纲,统领事件,线索清楚。
(2)应注意每件大事的重大意义或影响。
(3)不能只是简单的罗列,还应把握大事之间的具体联系,史实如同散落的珠子,要能够用思想的线把它们串起来。
学生展示制作成果。
4、台湾回归和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1)台湾回归
探讨:
问题①,历史上台湾遭受过哪些国家的侵略?中国人民为抗击侵略,维护祖
国对台湾的主权进行了哪些斗争?
问题②,台湾被日本殖民统治了多少年?何时回归?
(2)抗日战争的历史意义
填表《中国近代史上列强的5次大规模侵略战争及结果》
《抗日战争的胜利》教案最全版
《抗日战争的胜利》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中共“七大”的中心任务,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
(2)分析日本无条件投降原因以提高辨别能力;
(3)探讨抗战胜利的意义以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地位,培养学生综合、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中共七大的中心任务、主要内容,师生共同讨论分析中共七大的历史意义。
(2)学生自行分析促使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因素,结合前面所学近代史知识分析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中国共产党“七大”的召开是民主革命时期最重要的一次大会,是一次团结胜利的大会,为争取抗战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进一步表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给中华民族的解放带来了光明。
(2)抗日战争的胜利,扭转了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屡败局面,洗刷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3)应认识到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离不开国际援助,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和抗战胜利的意义。
难点: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意义
(三)课型:
综合课
(四)课时
一课时
(五)教学方法
教法:讲授法和问题教学法相结合
学法:阅读、讨论、探讨
(六)教学媒体
(七)板书设计
第3课抗日战争的胜利
一、中共七大(1945年4月,陕西延安)
1、背景:
2、内容:
3、意义:
二、日本无条件投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
设计者:宁夏银川市第十四中学刘斌
【课程标准】
知道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了解日本投降的史实;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教材分析】
本课是八年级(上)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的最后一课《抗日战争的胜利》。单元分5课讲述自“九一八事变”至抗日战争的胜利,而本课是对前四课内容的高度概括,所以其作用和地位极其重要。
【学情分析】
1、求知欲强,有学习主动性
2、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但都是碎片化知识点
3、有一定的理性思维能力,但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有待提高【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全民族坚持抗战的基本史实;识记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地点及会议的主要内容,抗日战争胜利的时间和历史意义,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师生共同讨论分析中共七大的历史意义。联系所学知识思考、讨论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和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分析、表述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对抗日战争胜利原因的分析,懂得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的道理,只有相互支援、团结一心,才能战胜共同的敌人,赢得进步。通过分析抗战胜利的意义,让学生理解抗日战争中形成的抗战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中共“七大”的意义、抗战胜利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难点: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