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景治疗疼痛的附子_乌头类方剂研究_张林
张仲景治腰痛的古方
张仲景治腰痛的古方第一篇嗨,亲爱的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张仲景治腰痛的古方。
你们知道吗?腰痛这毛病可折磨人了。
有时候站也不是,坐也不是,躺着还难受。
不过,咱们的医圣张仲景早就有办法对付它啦!张仲景的古方里,用药那叫一个精妙。
就拿其中一个方子来说,里面有熟地、山药、山茱萸这些药材。
熟地能补血滋阴,山药健脾补肾,山茱萸补肝益肾。
这几味药搭配在一起,就像是一支强大的“腰部护卫队”,专门对付各种导致腰痛的邪气。
还有啊,方子中可能还会有杜仲和牛膝。
杜仲这味药,就像是给腰部的筋骨上了一层坚固的“保护膜”,让它们更有力量。
牛膝呢,则能引药下行,把药效直接带到腰部这个“战场”,快速发挥作用。
用了张仲景的古方,很多人都说腰痛的症状慢慢减轻了。
那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就像是重新找回了自由自在的生活。
不过呢,咱们可不能自己随便用药哦。
得找个靠谱的中医,根据自己的体质和病情来调整方子。
毕竟,每个人的身体状况都不太一样嘛。
好啦,今天关于张仲景治腰痛的古方就聊到这儿,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哟!第二篇嘿,朋友们!咱们接着聊聊张仲景治腰痛的古方。
我跟你们说,张仲景那可是相当厉害的!他留下的这些治腰痛的古方,真的是宝藏。
比如说有个方子里有肉桂和附子。
这俩家伙可不得了,就像给腰部点了一把火,把寒气都给驱散了。
特别是在冬天,很多人的腰痛是因为受寒引起的,这时候用上这个方子,那效果,杠杠的!还有茯苓和泽泻,它们能把身体里多余的湿气给排出去。
就好像给腰部做了个“除湿行动”,让腰部清清爽爽,不再被湿气困扰。
而且啊,张仲景的方子可不只是用药厉害,还讲究一个整体调理。
他知道腰痛往往不是孤立的问题,可能和身体的其他方面也有关系。
所以在治腰痛的同时,还能把身体的气血、脏腑都给照顾到。
不过朋友们要记住哦,虽然这些古方很神奇,但不能自己瞎琢磨着用。
得去看看中医,让医生给咱把把关,这样才能用得安全又有效。
希望大家都能摆脱腰痛的烦恼,开开心心、健健康康的!好啦,今天就说到这儿啦,拜拜!。
张仲景50味药证
张仲景50味药证桂枝主治气上冲。
2-5两芍药主治挛急,尤以脚挛急、腹中急痛、身疼痛为多。
4-6两。
甘草主治羸瘦,兼治咽痛、口舌糜烂、心悸以及燥、急、痛、逆诸症。
大枣配甘草主治动悸、脏躁;配生姜主治呕吐、呃逆;配泻下药可保护胃气。
麻黄主治黄肿,兼治咳喘及恶寒无汗而身痛着。
2-6两。
附子主治脉沉微及痛证。
5-15克,每10克先煎的时间增加15分钟。
乌头主治腹中剧痛、或关节疼痛而手足逆冷、脉沉紧着者。
干姜主治多涎唾而不渴者。
生姜主治恶心呕吐。
细辛主治恶寒不渴,兼治咳、厥冷、疼痛者。
吴茱萸主治腹痛、头痛而干呕、手足厥冷、脉细者。
柴胡主治往来寒热而胸胁苦满者。
半夏主治呕而不渴者,兼治咽痛、失音、咽喉异物感、咳喘、心下悸等。
15-60克。
黄芪主治汗出而肿,肌无力者。
1-5两。
白术主治渴而下利者,兼治冒眩、四肢沉重疼痛、短气、心下悸满、小便不利、水肿。
茯苓主治眩悸、口渴而小便不利者。
猪苓主治小便不利者。
泽泻主治冒眩而口渴、小便不利者。
滑石主治小便不利而赤者。
防己主治下肢水肿。
葛根主治项背强痛、下利而渴者。
栝楼根主治渴者。
黄连主治心中烦,兼治心下痞、下利。
黄芩主治烦热而出血者,兼治热痢、热痞、热痹。
黄柏主治身黄、发热小便不利且赤者,兼治热利。
栀子主治烦热而胸中窒者,兼治黄疸、腹痛、咽喉疼痛、衄血、血淋、目赤。
大黄主治痛而闭、烦而热、脉滑实者,兼治心下痞、吐血衄血、经水不利、黄疸、呕吐、痈疽疔疮等。
芒硝主治便秘、舌面干燥而谵语者。
厚朴主治腹满、胸满,兼治咳喘、便秘。
枳实主治胸腹痞满而大便不通者。
栝蒌实主治胸中至心下闷痛而大便不通者。
薤白主治胸腹痛,兼治咳唾喘息、里急后重。
石膏主治身热汗出而烦渴、脉滑数或浮大、洪大着。
15-20克知母主治汗出而烦。
龙骨主治惊悸而脉芤动者。
牡蛎主治惊悸、口渴而胸胁痞硬着。
人参主治气液不足。
麦冬主治羸瘦而气逆、咽喉不利者。
阿胶主治血证。
地黄:干地黄主治血证。
当归主治妇人腹痛。
川芎主治腹痛。
仲景用乌头,必用大量蜂蜜煎煮,减去毒性而仲景用附子时,多数是与
仲景用乌头,必用大量蜂蜜煎煮,减去毒性而仲景用附子时,多数是与
仲景用乌头,必用大量蜂蜜煎煮,减去毒性。而仲景用附子时,多数是与干姜、甘草或炙甘草同煎。现代研究结果表明,张仲景的这种附子与姜草同煎的方法,不仅降解附子毒性的效果确切,而且还有增效作用。周凤梧《古今药方纵横》谓:“熟附片与干姜、甘草同煎,其生物碱发生了化学变化而毒性大大降低。”因此建议,使用附子时,最好同时并用干姜或生姜、甘草或炙甘草。
风湿腿痛,遇到变天就发作?张仲景的乌头汤了解一下
风湿腿痛,遇到变天就发作?张仲景的乌头汤了解一下小雪将至,凛冬要来。
根据最新的天气预报,未来好几股冷空气都要南下,这个冬天也可能比往年更冷。
养生的朋友们,要早做准备了。
冬天,很多病都容易复发,脑血管疾病啊、咳嗽啊、还有上一篇我们讲到的,风寒头痛,天冷刮风就头痛。
因为这些疾病都跟寒邪脱不了关系。
更让人难受的是,冬天里还会下雨,没错,就是南方的冬天,不仅冷,而且湿。
如果说北方的干冷是物理攻击,那么南方的湿冷绝对是魔法攻击,湿气逼人,好像要冷到骨子里一样。
湿冷的天气里,最容易诱发一种疾病,那就是关节痛,腰痛。
很多上了年纪的人,身体的感觉比天气预报还有灵敏,到了快变天,快下雨或下雪的时候,就关节痛,或者腰痛。
这种疼痛,晚上还会加重,有时候甚至害得人整晚睡不好觉,该怎么办呢?从这个病喜欢在风雨天发病的习惯来看,这种类型的关节痛和腰痛跟寒邪和湿邪相关。
中医将寒湿引起的关节疼痛称为寒湿痹痛。
湿邪重滞,容易往下走,所以寒湿痹痛,一般发生在身体的下部,腰腿、关节、脚部等地方。
这种疼痛一般都是剧痛,有一种拘急感,而且它得温痛减,遇寒加重。
寒湿痹痛这类的患者,可以使用中药方剂乌头汤。
乌头汤出自张仲景的《金匮要略》:“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此方有温经散寒、除湿宣痹的功效。
组成:乌头、麻黄、芍药、黄芪、甘草、白蜜方中乌头发散的能力很强,能快速把药力送到四肢上。
乌头药极热,所以去寒力很强,可是如果光用乌头下去又有毒,跑的又快,所以用蜂蜜去缓它的速,蜂蜜不但可以把乌头的毒解掉大部分,同时蜂蜜可以让乌头的药性速度减缓,就可以把深入关节中的历节风湿去掉。
麻黄能使药力透达到四肢上面。
芍药搭配甘草可解痉止痛;黄芪补气扶正,能固表,不让风邪再进。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乌头等有毒中药谨遵医嘱使用,如需使用一定要先煎一个小时。
除了中药汤剂之外,热敷也能缓急疼痛哦。
热敷的时候选用盐袋,因为用盐热敷,不仅祛寒还祛湿,很多关节疼痛的患者,喜欢把腿埋在热热的沙子里,会感到很舒服,也是同样的原理。
腰部沉重僵硬疼痛,张仲景治腰痛第一方
腰部沉重僵硬疼痛,张仲景治腰痛第一方提要:腰痛非常常见,通过两个案例来学习医圣治腰痛的第一方。
--二羊腰痛是我们日常非常常见病症,轻一点劳累后疼痛,重则有器质性病变腰椎间盘突出症等,西医一般服用止痛药或者手术,别无他法。
中医治这个病非常有优势,外治有针、灸、拔罐、推拿等,内治则用中药内调。
今天来看一类典型的腰痛,并且来学习医圣张仲景治这类腰痛的第一方。
大家看看自己或者身边有没有这样一类腰痛。
自觉腰部僵硬沉重,平时还怕冷,遇到降温天气或者不小心受凉后腰就开始痛。
甚至有的人一不小心,吃了生冷的东西腰痛也会加重,我就曾经试过连续吃几天冬瓜喝冬瓜汤后腰就很酸痛,也没干啥,睡一晚起来腰部僵硬,还以为是里边有什么问题。
后来反思,原来是连接吃冬瓜引起的,当然如果你没有一点中医常识,或许不会意识到吃了这类寒冷的东西腰也会痛。
借二羊看过的两个案例,我们来看看典型表现。
案例一:这是一位网上求助的朋友,男性,53岁,腰痛10多年。
也就腰痛困扰他很长时间了。
就诊时情况如下:反复腰痛10多年,检查有骨质增生,长了骨刺,也经常用贴膏药,艾灸拔罐等外治法。
出了腰痛还有平时容易出汗、怕冷,胃也经常不舒服,容易反酸嗳气。
喝水多,喜欢喝热水。
服用一周中药后,嗳气反酸缓解,腰痛缓解,再看舌头,舌苔退了很多。
看以下对比:用药前的舌头用药1周后案例二:这个是一个年轻的靓仔,因为突然腰痛加重网上求助。
主要腰椎痛,站立行走都困难。
我看了他的舌头太典型了,也没多问。
很多人找二羊网诊,你怎么没跟我多聊几句就开药啊,是不是太随意了。
其实很快就可以开药的是典型的,不难得,你应该开心,如果看了你的问诊单二羊还要这问那问,那这个病就没那么容易治;先让他吃了三幅。
吃了两幅后腰痛缓解,但痔疮犯了,再原来的基础上加了调痔疮的药。
看舌头对比,用药后舌头红润了有了血色很多。
经过两周调理腰痛缓解,痔疮缓解后,让他服用金匮肾气丸1月巩固。
这两个案例非常类似非常典型,但稍微有一点点区别。
浅析医圣张仲景运用附子的规律
浅析医圣张仲景运用附子的规律【摘要】目的:总结张仲景运用附子的规律,探讨附子在仲景方剂中所发挥的功效,为临床更准确地运用附子提供参考。
方法:通过分析《伤寒论》和《金匾要略》中张仲景对附子的配伍、剂量、煎服及炮制方法,总结张仲景运用附子的规律。
结果:附子主要发挥回阳救逆、温阳通脉、助阳解表、温阳利水、温中健脾、温中止血、散寒止痛的作用。
结论:附子具有多方面的功效,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附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子根,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
本品味辛甘,性大热、有大毒,入心、脾、肾经,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的功效。
该药大辛大热,药性峻猛,毒性强烈,为众多医家所喜爱,但同时又畏惧使用。
近代名医恽铁樵先生曾说:“附子最有用,亦最难用”,也就充分体现了附子的临床疗效与其本身存在的毒性问题。
纵观历代医家,善于运用附子者应首推汉代的张仲景,在其所著的《伤寒杂病论》中关于附子运用的条文有51条,包括附子的方剂共有32首方,其中《伤寒论》中用附子的方剂有21首,《金匾要略》中用附子的方剂有11首,可谓遍及《伤寒杂病论》一书中。
张仲景为附子的合理运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下面笔者从配伍、剂量、煎服方法及炮制等方面总结仲景应用附子的规律,为临床运用附子提供文献参考。
1 附子的配伍附子素太热纯阳,补下焦阳虚,逐沉寒痼冷,回阳救逆著称,是一味温里回阳之要药。
在张仲景的32首方剂中,共涉及到40余种药物的配伍,其中解表药7种、清热药9种、泻下药2种、温里药4种、利水渗湿药3种、收涩药3种、化痰止咳平喘药4种、补虚药8种。
使用频率排在前五位的药物分别是甘草、干姜、桂枝、生姜和大枣,其功效涉及回阳救逆、温阳通脉、助阳解表、温阳利水、温中健脾、寒热并调及散寒止痛。
1.1 回阳救逆《伤寒论》第61条:“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干姜附子汤”,干姜味辛而热,守而不走,具有温中散寒,回阳通脉之力。
张仲景留下一“回阳”方,化解阳虚骨痛,风...
张仲景留下一“回阳”方,化解阳虚骨痛,风...
张仲景留下一“回阳”方,化解阳虚骨痛,风湿、类风湿患者有福了!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张“回阳方”。
它是出自张仲景《伤寒论》里头的“附子汤”。
【方药组成】:
制附子、茯苓、人参、白术、芍药。
【制法用法】:
所有这些,水煎服。
【医案分析】:
郭某,男,41岁。
两只脚疼,不敢走路。
至于为什么疼,他自己也不清朝。
反正,天气越冷,脚越疼。
刻诊,脉沉无力,舌苔白滑。
属于典型的阳虚寒湿痹症。
于是就给患者开了一张方子。
也就是上面提到的附子汤。
结果患者服药以后,双足疼痛消失,腹部拘挛缓解,食欲也明显提升,终于可以走路了。
【用药思路】:
制附子和人参大补阳气;白术和茯苓健脾益气;芍药缓急止痛,并能制约附子辛燥之性。
总而言之,通过这个附子汤,可以一改患者阳虚、寒湿凝滞经脉的状态,现代中医临床中,也常常用它来治疗风湿、类风湿。
因此,患有风湿、类风湿朋友,如果你也感觉有类似附子汤证,那我建议你就去找中医看看。
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来借鉴运用附子汤,最后应该会实现较好效果的。
#我要上微头条##清风计划#。
张仲景用附子、乌头给我们的启迪
V0.6 No. 1 7
J12 1 u. 0 0
张仲景 用 附子 、 乌头给 我们 的启迪
刘 刚
( 州市 中 医医院 , 川 泸州 660 ) 泸 四 4 0 0
摘 要 : 目的 : 究仲 景对 附子和 乌 头的运 用 , 研 为临床 安全使 用附子和 鸟 头提 供参 考 。 法 : 伤寒 杂病e )o 方 对《 e) 3
反应 的剂量 不是 一个横 定量 , 以为 了获得 “ 眩” 应 , 采用 少量递 增的服 法直 至产 生“ 眩” 应 为度 。 所 瞑 反 应 瞑 反 同
时为 了避 免 中毒 , 了久 煎 、 蜜煎等 外 , 除 加 体质 强 的人 可 多服 , 体质 弱 的人 应 少服 ; 大 剂量 , 特 只能 1 d 煎 剂 次/ ; 用 大量 . 丸剂应 小量 。 结论 : 仲景 关于 附子和 乌头的 应 用 , 给我 们提 供 了需要遵 循的 准则及 注意 事项 , 只要 依 法
多 条 应 用 到 附 子 和 乌 头 方 剂 条 下 的 说 明 及 用 法 等 进 行 分 析 , 纳 总 结 仲 景 关 于 附子 、 头 使 用 剂 量 的 规 律 及 归 乌 注 意 事 项 。 果 : 号 在 《 寒 杂 病 论 》 , 附 子 、 头 的 使 用 是 以 出 现 “ 眩 ” 应 为 最 佳 剂 量 , 出现 “ 眩 ” 结 仲 伤 中 对 乌 瞑 反 而 瞑
病论 》 从 中不难发 现 , 实仲 景 已经给 我们 制 定 出了使 用 , 其 附子、 乌头 需要 遵循 的准 则及 注意 事项 。只是 仲景 的警 示 散 见 于不 同章节 的 少数 方 剂 中 , 一般 泛 泛 而读 , 容 易 故 不 引起 注 意 。但 只要 将 《 寒杂 病论 》 见 于各 条 、 章 中关 伤 散 各 于 附子 、 乌头 的剂 量及特 殊煎 服法 等加 以 清理 , 用 量 、 其 注 意 事项 及应 用准则 就会 变 得清 晰可 见 。 现结合 笔 者 自己对 《 伤寒 杂 病论 》 的研 读 , 仲 景关 于 附子 、 头 在使 用 时 的 将 乌
附子与半夏相伍同用,首推医圣张仲景
附子与半夏相伍同用,首推医圣张仲景笔者临证辨治时,常常据证将半夏与附子同用,不仅疗效较好,也从未出现过任何毒副作用,而这样配伍,似乎违反了中药所谓“十八反”中的“乌头反半夏”之说,也有药师质疑,须签字才能调配。
但实际上,附子并不等同于乌头,二者虽然关系密切但却是两味药,药性与毒性皆有一定的区别,附子是乌头块根上所附生的子根,功能为回阳救逆,补火助阳,逐里寒之力胜;乌头是乌头的主根(母根),分为川乌和草乌两种,川乌系栽培品,草乌为野生品,二者功效相似,皆有祛风除湿、温经止痛之功,乌头祛风通痹之力较附子为胜,但补火祛寒之力不及附子,故古有“附子逐寒,乌头祛风”之说,而乌头的毒性较附子为大,应用时其用量及配伍皆应谨慎。
在《神农本草经》中有“乌头反半夏”之说,但并没有说附子反半夏。
在《本草纲目》中附子与乌头虽然在同一条目下论述,但也没有提到过附子反半夏,况且在其附方中还有附子与半夏同用以治疗胃冷有痰的小方,如在论述附子条的附方中引载:“胃冷有痰,脾弱呕吐。
生附子、半夏各两钱,姜十片,水两盏,煎七分,空心温服。
一方:并炮热,加木香五分。
”《本经》中规定栝楼是反乌头的,而在当代中医教科书里也没有将附子等同于乌头,栝楼与附子可以同用,如《中医内科学》五版、七版教材中的胸痹(心痛)阴寒凝滞证,在治疗方药中用栝楼薤白白酒汤加枳实、桂枝、附子、丹参、檀香,这里就是栝楼与附子同方。
实际上,《本经》也是将附子与乌头分别阐释的,谓附子曰:“味辛温。
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金创,破癥坚积聚,血瘕,寒温,踒。
躄拘挛,脚痛,不能行步……神农辛,岐伯雷公甘有毒,李氏苦有毒,大温。
”谓乌头曰:“味辛温。
主中风,恶风,洗洗,出汗,除寒湿痹,咳逆上气,破积聚,寒热。
又云:乌喙,神农雷公桐君黄帝有毒。
”并在所附诸药制使中提到了乌头反半夏,说:“乌头,乌喙,莽草为使,反半夏”,“半夏,反乌头”,但并没有说附子反半夏,只是说:“附子,地坦为使,畏防风,甘草,黄芪,人参,乌韭,大豆”,此也说明附子与半夏同用并不相反。
张仲景的这款方子,解救了母亲的膝关节积液
张仲景的这款方子,解救了母亲的膝关节积液1上次我在一篇文章中谈到母亲的健康问题(《这款中成药,4天让母亲的尿酸值降了100多,解救了膝关节的疼痛》),提到她的膝关节疼痛,当时用乌鸡白凤丸缓解了疼痛和降低了尿酸值后,可以不用扶着楼梯的栏杆上下楼了,但是小腿抽筋和左边足部沉重感还是没有断根,我认为肯定是她的腿部还有其它问题才导致如此,仅靠乌鸡白凤丸不能彻底解决这些问题,应该还需要配合别的方子才行。
恰好,父母已经近三年没有全身体检过,今年他们也有意体检,于是,半个月前办了住院手续各自做了体检。
体检报告中,尿酸值400多,超声报告显示左膝积液深至7.8mm (如下图),超出正常标准的一倍,于是导致左膝退行性病变。
我才恍然大悟,心想解决了膝关节积液问题,也许小腿抽筋和足部沉重感才能彻底得到解决。
2我立即想起曾经在文小叔那儿看见一个方子,而这个方子就是张仲景的“五苓散”,正是专门调理身体各种积液的方子,比如:脑积水、肺积水、心包积液、肝腹水、肾积水、盆腔积液、关节积液。
于是,我综合了母亲各方面的身体状况后,建议母亲按照我的思路,如下调理身体:1.每隔三、四天服用一粒乌鸡白凤丸;2.冲泡道地云南文山的三七粉2克代茶饮,每天一次;3.服用中药“五苓散”。
4.注:原来吃了很多年的高血压和糖尿病的西药,也要继续吃。
5.而且,考虑到母亲的腿部毛病已经绵延多年,她的身材也较高大,时常气虚,于是,我建议她加大剂量,同时在五苓散的基础上加上黄芪30克、引药入膝的川牛膝10克,先抓七付,最好去有信誉、质量有保证的药店比如同仁堂。
大约过了三、四天,母亲便去抓了七付五苓散,每付大约十多元,一天一付,但她没敢加大剂量,只是按照五苓散的基础配方,再加上黄芪30克、川牛膝10克。
(由于母亲住处附近没有同仁堂,她是在其他药店抓的药。
)母亲吃了四天后,自述感觉膝关节疼痛减轻,上下楼梯比之前轻松一些。
我说那你继续吃,吃完七剂药,再继续抓十多剂,吃到一个月再看效果。
张仲景治疗疼痛的附子、乌头类方剂研究
张仲景治疗疼痛的附子、乌头类方剂研究张仲景治疗疼痛的附子、乌头类方剂研究张林,吴晓丹,杨勇,白晶,王坦文章总结了张仲景对于附子、鸟头类方剂在治疗疼痛中的应用情况,并结合病证医案对其中的代表方剂的配伍思想及临床运用做以详细分析,同时对于乌头与附子的不同应用范围作了归纳阐释。
《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作为中医方剂的经典著作,为后人提供了多种病证的有效治疗方法。
在对于疼痛一证的治疗上,张仲景更是针对不同性质、不同原因的痛证,创立了多首配伍精当、疗效斐然的方剂。
根据病证的不同,仲景灵活选用多种药物治疗疼痛,如桂枝、大黄、附子等。
仲景常以桂枝配伍各类药物,治疗各类疼痛。
笔者曾撰文专门探讨了桂枝类及大黄类方剂在治疗疼痛中的应用【l】。
仲景以三承气汤及其他一些以大黄为主药的方剂,治疗瘀血留滞所导致的疼痛,大黄类方剂集中体现了张仲景“下法” 治疗疼痛的特色 [2】。
对于寒瘀致痛的患者,仲景亦大黄、附子并用,大黄附子汤在疼痛治疗方面应用甚广,如以大黄附子汤热敷治疗因下肢静脉曲张引起的腿痛及身体偏侧疼痛等 [3--41。
附子与乌头因其大辛大热之性,在治疗寒痛方面有其他药物不可替代的作用,故本文将附子、乌头类方在《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中治疗疼痛的方剂做以总结,希望能深入了解经方在疼痛治疗方面的组方规律,并为临床的疼痛治疗提供组方遣药的思路。
附子、乌头类方是一组以附子和乌头为主要组成的方剂,仲景常用其治疗以寒邪为主的疼痛。
本类方剂在仲景原书中数量众多,包括 (1 ) 附子汤;(2 )桂枝附子汤; (3 ) 白术附子汤; (4 )甘草附子汤;(5 ) 大黄附子汤; (6 ) 真武汤; (7 ) 四逆汤; (8 ) 通脉四逆汤; (9 ) 附子粳米汤; (10 ) 大乌头煎; (11 )乌头赤石脂丸; (12 ) 乌头汤; (13 ) 乌头桂枝汤;( 14 ) 九痛丸等。
1 附子类方1.1 附子汤既温且补治虚痛附子汤主治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
附子的药性
附子的药性下利清谷是表示肾阳不足,张仲景最有代表性的方就是四逆汤。
附子的族谱包括:乌头、侧子、天雄、天锥、漏篮子。
三年为附子,四年为乌头,五年为天雄。
天雄可以固精,乌头祛风湿,附子可以补。
附子毒性的处理无论生附、熟附,在水里沸腾1个小时就可以让它的毒性分解干净,前提是附子在水里要上下翻滚。
生附子的主要功能是泄阴实,就是把你体内堆积的这个寒湿之气把他攻破排除体外。
熟附子的力量就是补阳气。
经方里用附子一般是一枚,一枚抵3两,现代方剂一两算3克。
真武汤里附子放少了反而补不进去,容易上火。
附子汤剂喝下后觉得四肢末梢发麻,舌根发麻,手脚重动不了,这是被毒到的感觉。
生附子要煮足一个小时完全不麻药效才好,熟附子反而麻一下好得特别快,例如少阴和痛风。
附子中毒用蜂蜜水或生姜水解。
白附子不是附子,这个要注意。
傅青主的医书里有一个方子叫蝉衣酒,破伤风病人喝了,出一身粘粘的汗,然后马上好了。
对于驱风湿祛通风非常好用。
甘草附子汤其实治痛风很快。
附子是专门破阴实的药,对于肿瘤当然有疗效,张仲景对痛风的看法是,痛风病人是肝肾不够好的人,这样才容易形成易痛风体质,所以所有治痛风的药基本都算是治标的药。
一个人要真的不痛风,就要肝肾好起来,这样他的身体才不会堆积那些代谢不了的废物!那才是痛风治本的方法当归生姜羊肉汤放附子一枚,吃下去附子把你身上阴寒之气挖开,当归羊肉接着补进去。
这样身体能够在一个冬天里恢复到比较好的状态。
这个方子可以治女性下焦寒生不出孩子。
这个方最好用生附子,熟附片放2、3两没事!平常吃生冷多的人喝这种汤肚子就会疼得受不了,然后狂上火。
如果这样应该先用厚朴温中汤调理一段时间后再吃。
张仲景治疗腰间盘突出的方子——【乌头汤】...
张仲景治疗腰间盘突出的方子——【乌头汤】...张仲景治疗腰间盘突出的方子——【乌头汤】出自《金匮要略》话说是这样一个人,患者是中年男性,43岁,农民。
什么毛病呢?医院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
患者自述:就是在一年春节雪后劳作,不慎着凉,此后就出现腰部疼痛,伴随下肢的外后侧疼痛。
与此同时,肢体发凉,走路发跛。
就这样,坚持了半个月,实在没有缓解,来看病了。
CT检查显示,L4-5椎间盘右后侧突出,压迫神经根,所以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刻诊,见患者舌质暗红,舌边颜色紫暗,脉象沉弦。
老中医开了一张配伍,咱们一起看一下:制川乌(先煎),炙麻黄、炒桂枝、威灵仙、桃仁,黄芪、炒白芍,鸡血藤,生甘草。
服药7剂。
结果疼痛减轻,在不用人搀扶的情况下可以站起来,腰椎的侧凸有明显改善。
此后,在原方的基础上,稍作加减,前后共两个多月,患者腰腿疼痛基本消失,腰部活动自如,步态正常,生活自理,可以做轻微劳动。
【方解】乌头汤温经散寒、除湿宣痹的配伍。
主要构成,就是麻黄、芍药、黄芪、甘草和川乌。
其中,川乌温经散寒、除湿止痛。
麻黄配合川乌,行辛散驱寒之效。
芍药配合甘草,缓解止痛,养阴柔筋。
黄芪益气,辅助川乌温通经脉。
这配伍,用到今天,其实是中医治疗风湿腰腿疼、坐骨神经痛、腰突腰肌劳损等肢体病症的配伍了。
这配伍在经方里头算是挺牛的了,力道猛烈。
我把这个写出来,供读者朋友借鉴、参考。
我想向你展示的,是中医治疗寒湿痹痛的大法。
腰突,膝盖不好,关节炎,不妨做个参考。
最后提醒:本文仅供学习、参考。
文中所述配伍、方剂,须在专业人士指导下借鉴、应用!本文理论依据:《中药学》、《临床仲景方剂学》。
乌头和附子,我的一点使用经验
乌头和附子,我的一点使用经验毛莨科植物的主根叫做乌头,侧根叫做附子,如独头蒜般的独根叫做天雄。
毒性很强,最毒是天雄,然后是乌头,最后才是附子。
乌头分草乌和川乌,草乌产地以云南为主,川乌则是四川等地出产,草乌毒性大于川乌。
国家药典规定每副药附子不能超过九克,乌头不能超过三克。
天雄我目前没用过,不评论。
附子我用过的最大量是治奔豚时的二百克。
早年治疗一位大姐的腹痛,她是吃了两年止疼药的,医院没有任何解决办法,中医也看过,遇到的是庸医,把脾胃吃坏了,后来找到我的时候,排除了痛经的可能(在这之前没多久,她的痛经已经在我这里调好了),确定是寒湿瘀结的腹痛,初时附子用到二十克,略有好转,但依然疼痛难忍,于是当机立断把附子加到五十克,疗效立竿见影当天止痛,后来连续两个疗程用药(一疗程六副药),根除。
附子与乌头的使用法基本相同,但是乌头外用的多,一般内服附子就可以了。
我第一次试药吃乌头,先是三克,再六克,最后用到九克,切身体会,低于九克没啥用,可是国家规定不让超过三克,包括细辛,也是规定了个“辛不过钱”,就是不允许超过三克,这根本治不了病,无语。
话说我那几天吃乌头试药发朋友圈,云南的好几个朋友看到后给了我善意的提醒:煮的时间要长,二到四小时才能煮去毒性;不能用金属器具盛药汤;服药后不能沾水、不能受风。
当时给我弄得也挺紧张,不过加到九克的时候,我把这些全破了。
凉水洗了手,出门吹了风,盛药汤的碗是不锈钢的,结果没事。
于是我做了个分析:云南盛产草乌,当地人每年都有吃草乌中毒甚至死人的情况发生,如果没有毒死被抢救过来了就会终生不犯风湿,但是极为凶险,所以云南的朋友们按他们的吃法来提醒我。
那么他们怎么吃的呢?生草乌炖肉!一是用生的,再一个用量太大,所以他们才总结出了这么麻烦的要求。
而我试药,用的是炮制过的川乌,而且量小,所以不必那么麻烦。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乌头、附子都是热性药,吃完会发热甚至出汗,这时候风湿寒凉是一定要避的。
【经方】张仲景《伤寒论》中止痛最快的药方
【经⽅】张仲景《伤寒论》中⽌痛最快的药⽅岐黄名家经⽅1篇原创内容Official Account欢迎您去学岐黄名家经⽅组成:⿇黄10克,细⾟5克,⿊顺⽚10克,⽩芍30克,⼤黄20克,⾚芍15克,杜仲20克,⽜膝15克,夜交藤10克,合欢⽪10克,炙⽢草10克。
功效:缓急⽌痛。
主治:腰疼、腿疼、胳膊疼、背疼、肩膀疼神经关节疼痛!⽤法:先纳⿊顺⽚煎10分钟,在纳余药,共⽤⽂⽕煎煮30~40分钟,每剂煎煮2次,取汁混匀,早、中、晚3次于饭后30~60分钟左右温服。
若疼痛较严重,情势较急者,频饮,不拘时服,待病缓为度。
每天1剂,7天为⼀个疗程,待疼痛缓解,再依据病情辨证施⽅。
⽅解:本⽅由⿇黄附⼦细⾟汤合芍药⽢草汤加味⽽来。
⿇黄附⼦细⾟汤温经⽌痛、利尿消肿;芍药⽢草汤酸⽢化阴、缓急⽌痛。
芍药酸寒,养⾎敛阴、柔筋⽌痛;⼤黄活⾎通腑⽌痛,⾚芍凉⾎活⾎,⼆者均为佐药,佐制⾟温⼤热之品;杜仲、⽜膝为治疗腰痛之圣药,补腎强腰、引药下⾏;夜交藤、合欢⽪安神助眠。
全⽅药少⽽专,共奏缓急⽌痛之功。
加减运⽤:若寒重者,附⼦加量⾄15克以温阳散寒;热重者,加丹⽪15克清热凉⾎;湿热重者,加黄柏15克,薏苡仁30克清热利湿;虚证者,加仙鹤草30克补虚。
另外依据“顺筋利节”法则,运⽤提拿⼿法。
嘱病⼈俯卧,医者⽤双⼿拇、⾷指中节相对⽤⼒于疼痛部位⽪肤及⽪下组织,瞬间提拿,听到“嗒”的弹响声,如此疗效更佳。
注意事项:发病期间要卧床休息;若患者病情严重兼有其他病证者,要及时住院治疗,不可耽误病情。
【中医经络回春】通经络养⽓⾎,平衡⾝体阴阳,护全家健康!。
张仲景运用附子乌头规律试探
汤剂 : 乌头必 须炮 用煎 煮时 间宜 长 、 或 与蜂 蜜 同煎 。 有 研 究认
辛、 乌 头 配 细辛 , 二者相伍, 善逐 阴分 沉 寒痼 冷 , 前 者 如 大黄 附 子 为 , 生附 子 常压蒸 制 l 0小时 的 附 子毒 性 小 而强 心 作 用 明显 ; 生 附 片高 压蒸 制 4 0 — 1 0 0分钟 获得 的 附子 饮 片具 有较 佳药 效 。该 结
l 2 2
内蒙 古 中医药
雾 医经鹈 读 鬻 瓣 ∽
张仲景运用附子乌头规律试探
雷文 昌 马 辉‘
摘要 : 近 年 来, 中医界 又掀 起一股扶 阳热 , 代 表人物 李可认 为“ 阳虚之人 十 占八 九 , 真正 阴虚十 不见一” , “ 生死 关头 , 救 阳为急 。” 在 临床 中 这种观 点 已经影响 巨大。“ 要 善 于应 用 附子 , 就 必须研 究《 伤寒论 》 中有 关附子配伍 的方 剂, 多T. 7 - 夫, 才能得心应 手 。 ” 现就 自己发现 到 的 有关 最新 资料 总结 , 以供 参考 。
1 方, 治 疗病 证 包 括 , 湿病 、 中风 历 节病 、 虚劳 、 胸痹 心 痛病 、 腹 满 适 合代 替 它 。炮 附子 则 以微 波炮 附 子最 好 _ 3 】 。
寒疝病 、 消渴病 、 水气病 、 便血 、 肠痈 、 妊 娠病 、 产 后病 、 妇 人 杂 病 2 . 2剂 量 : 炮 附子 汤 剂用 1 — 3 枚, 丸 散 剂量 小 , 少者 只用 1 分 。生 等 十 余种 病 证 。
煎, 3 0 g 时多 先煎 3 O —6 o 分钾 , 6 0 g以上应先 煎 9 0 分 钟 以上 , 基 本 1 . 3 温 阳 固表 , 解表 : 附 子 配桂 枝 汤 , 即桂 枝 加 附子 汤 治 太 阳 中 论与《 四逆 汤 》 有认 为 阳虚 内寒 多用 制 附 子 , 1 5 g以下 一 般 不用 先 1 . 4 温 阳利 水 、 化饮 、 逐饮 : 附子 配 麻黄 ; 附子 配 茯苓 、 白术 , 如 真 相 同 。 甘 草干 姜与 附子 同煎可 使附 子毒 性大 减 。 经 方 附子破 八 片 , 武汤 ; 附子 配小 青 龙 汤治 疗太 阳病变 证 ; 附子在 肾气 丸 中温 阳化 加 水 与各 药 共 煮 , 久 煮 而成 , 药 中有麻 黄 者 , 应 去上 沫 , 有 时单 煎 饮利水 , 治疗水肿 、 转胞 ; 附子 配 半 夏 , 逐饮散寒止痛 , 如 附子 粳 附子取 汁兑 服 。乌头 煎法 一法水 先 煮 , 去 渣后 加入 蜂蜜 共 煮 久煮
张仲景用附子、乌头给我们的启迪
张仲景用附子、乌头给我们的启迪张仲景用附子、乌头给我们的启迪刘刚泸州市中医医院主任医师泸州十大名医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不仅奠定了中医l临床医学基础.而且以善用性猛之药治重病大病见长,这其中就包括对附子和乌头的使用。
在《伤寒杂病论》里,除去重复,有30多首方剂用到了附子和乌头。
若应用得当,效果确如桴鼓。
附子归心、肾、脾经,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之功效,但大热,有毒,作为母根的乌头则毒性更大。
自仲景开了使用附子的先河后,由于该药独特的功效,千百年来附子广泛用于临床.且其用量古今不一。
目前大剂量应用附子的频率较高。
且多在30~1009,甚者每剂达5009之多;川乌(乌头)的大剂量使用(超过1009)也不在少数。
最新版《药典》规定附片的用量为3—159,制川I乌的剂量只为1.5~3g【1,临床用量与权威规定相差甚远【2]。
那么,附子、乌头的剂量究竟应该用多大才恰当,这一直是一个中医药界有争议的问题.但有一点不可否认的是,大剂量使用附子、乌头,取速效者固多。
因此而中毒者也不在少数。
故恽铁樵将附子总结为“最有用亦最难用之药”[3],吸引了很多学者的研究兴趣。
各医家的实验、研究都有一定道理,但无论哪一个研究、哪一篇文章的观点,要用来作为附子、乌头临床安全应用的准绳,仍然存在困难。
因为影响附子、乌头毒性及中毒的因素很多,用量过大固然是附子、乌头中毒的一个最常见原因.但中毒原因并非如此简单。
比如附子、鸟头常因产地、采收季节不同及加工过程不规范等因素,导致其质量、药效及毒性差异很大[41。
笔者在急诊科时就曾抢救过一个附片中毒的女性病人,查视医生的处方,前一张处方附片20g.患者服后不仅无不良反应.而且效果很好:因此医生在第二次处方时为了加强其治疗效果,附片开了25g,患者服药半小时后出现了典型的附子中毒症状。
第二次处方除了附片多出5g外,没有其它变化,煎服法也完全一样;而多出5g附片的剂量,在总剂量中所占的比重并不大。
医圣张仲景的乌头汤仅用5味药,改善风湿关节痛,可散寒止痛
医圣张仲景的乌头汤仅用5味药,改善风湿关节痛,可散寒止
痛
今天给大家聊聊中医是如何应对类风湿的?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则医案。
有这么一个女患者,还不到30岁,因为两年前生孩子月子没做好,外感了风寒,落下了病根。
经常会出现全身关节发热的情况,当时也在老家调理过,拔罐,针灸都做过了,始终不见好。
于是家人带她找中医看看。
刻诊:舌质淡,舌体胖大,舌苔薄白而水滑。
再仔细观察患者,面色萎黄,全身乏力,且患者之前有过一次大出血的情况。
炙甘草,麻黄,制川乌,炒白芍,黄芪,
当归,白蜜,水煎服。
结果患者仅用5剂以后,浑身酸痛的情况有所减少,关节也不怎么疼了,但是还是偶尔感到腰疼,医家在原方的基础上又加入了杜仲和续断,连用10剂,完全康复。
随访半年未复发。
这则医案我老师曾拿出来反复教导我们体会其中的用意,其实这张方子出自张仲景在《金匮要略》里面记载的乌头汤,很多中医都会用它调理风湿,类风湿关节炎等。
其实上述这个患者的情况是比较常见的,属于气血虚弱、寒湿阻痹。
像这类患者普遍都会存在一个问题,就是正气虚弱、卫气不固,所以容易感染寒湿。
方中芍药和甘草搭配缓解疼痛,黄芪是可以益气固表,而制川乌和麻黄散寒通痹,但是制川乌有毒一定要久煎。
且不可盲目使用,一定要有专业的医师指导下进行。
我有时候看着这张配伍,想着张仲景为何会写下这张配伍,思虑良久想到在东汉末年,老百姓普遍清苦,身体素质差,容易感染风寒,故而有了这个乌头汤。
越深入地了解中医越会发现中医里面有很多宝贵的名方,只要加以辩证,就可以拿来帮助很多的人。
所以我们作为后一辈中医人要做的就是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9第13卷 第8期 2011 年 8 月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Vol. 13 No. 8 Aug .,2011张仲景治疗疼痛的附子、乌头类方剂研究张林,吴晓丹,杨勇,白晶,王坦(北京中医药大学方剂教研室,北京 100029)收稿日期:2011-05-16作者简介:张林(1980-),女,山东人,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中医方剂学理论与临床研究。
通讯作者:白晶(1955-),女,北京人,副教授,学士,研究方向:方剂学实验研究。
E-mail:baijingldq@。
《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作为中医方剂的经典著作,为后人提供了多种病证的有效治疗方法。
在对于疼痛一证的治疗上,张仲景更是针对不同性质、不同原因的痛证,创立了多首配伍精当、疗效斐然的方剂。
根据病证的不同,仲景灵活选用多种药物治疗疼痛,如桂枝、大黄、附子等。
仲景常以桂枝配伍各类药物,治疗各类疼痛。
笔者曾撰文专门探讨了桂枝类及大黄类方剂在治疗疼痛中的应用[1]。
仲景以三承气汤及其他一些以大黄为主药的方剂,治疗瘀血留滞所导致的疼痛,大黄类方剂集中体现了张仲景“下法”治疗疼痛的特色[2]。
对于寒瘀致痛的患者,仲景亦大黄、附子并用,大黄附子汤在疼痛治疗方面应用甚广,如以大黄附子汤热敷治疗因下肢静脉曲张引起的腿痛及身体偏侧疼痛等[3-4]。
附子与乌头因其大辛大热之性,在治疗寒痛方面有其他药物不可替代的作用,故本文将附子、乌头类方在《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中治疗疼痛的方剂做以总结,希望能深入了解经方在疼痛治疗方面的组方规律,并为临床的疼痛治疗提供组方遣药的思路。
附子、乌头类方是一组以附子和乌头为主要组成的方剂,仲景常用其治疗以寒邪为主的疼痛。
本类方剂在仲景原书中数量众多,包括(1)附子汤;(2)桂枝附子汤;(3)白术附子汤;(4)甘草附子汤;(5)大黄附子汤;(6)真武汤;(7)四逆汤;(8)通脉四逆汤;(9)附子粳米汤;(10)大乌头煎;(11)乌头赤石脂丸;(12)乌头汤;(13)乌头桂枝汤;(14)九痛丸等。
1 附子类方1.1 附子汤既温且补治虚痛 附子汤主治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
此证为少阴阳虚,寒邪在内,肌肤骨节失温,寒湿凝滞,故身体痛、骨节痛,以附子汤扶阳温经,散寒除湿。
炮附子扶真阳之虚,温经散寒而镇痛。
茯苓、白术除湿止痛,利于阳气宣通。
芍药制术附之温燥而护阴,和营血而通痹止痛。
人参补元气以除虚,参附相伍,峻补元气,助诸药除痛之功。
附子汤既温又补,为温补少阴阳气不足常用要方,适用于因虚致病、久病致虚的痹证患者。
有学者[5]曾用附子汤治愈长达13年的定时臂痛,本病患者起于产后,为寒、虚夹杂导致,其他药物效果甚微,而附子汤温补并用,正对病机。
其他运用附子汤治疗寒湿痹证的效案亦是颇多,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骨性关节炎等常能取得较好疗效[6]。
《千金要方》的附子汤是以本方加桂心、甘草,治温痹缓风身体疼痛如欲拆,肉如锥刺刀割,是本方的进一步发展。
1.2 桂枝附子汤类和营缓痛 桂枝附子汤、白术附子汤、甘草附子汤皆用附子为主药,配以桂枝、白术、甘草等药,共治风湿见表阳虚的身体骨节疼痛,乃风寒湿邪三者并祛之剂。
桂枝温经散寒,祛风解表而通经络,白术燥湿和中而运水湿。
甘草在《本经》中言其可“坚筋骨,长肌肉,倍力。
金疮,尰,解毒。
”尰字在《说文》中有:“胫气肿,本作瘇,从广,重声。
”徐曰:“下湿地则有此疾,今文做尰。
”甘草附子汤有身微肿,故以之为君。
清·王子接在《绛雪园古方选注》[7]中提到:“甘草附子汤,两表两里之偶方。
风淫于表,湿留关节,阳衰阴盛,治宜两顾,白术、附子顾里胜湿,桂枝、甘草顾表化风……徐徐解救也。
”摘 要:文章总结了张仲景对于附子、乌头类方剂在治疗疼痛中的应用情况,并结合病证医案对其中的代表方剂的配伍思想及临床运用做以详细分析,同时对于乌头与附子的不同应用范围作了归纳阐释。
关键词:附子;乌头;类方;疼痛;张仲景中图分类号:R2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2X (2011) 08- 0129- 03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Fuzi and Wutou in the Pain Treatment of ZHANG Zhong-jingZHANG Lin,WU Xiao-dan,YANG Yong,BAI Jing,WANG Tan(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Beijing 100029,China)Abstract: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application of Fuzi and Wutou in the pain treatment of ZHANG Zhong-jing. It analyses the compatibility of the prescriptions and clinical use in the representative Medical cases, and concludes the different application range of Fuzi and Wutou.Key words:Fuzi;Wutou;Categorized Formulas;Pain;ZHANG Zhong-jing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13卷桂枝附子汤治疗产后身痛效果颇佳,产后身痛多因产时耗气伤血,腠理空疏,或产后气血俱虚,营卫失调,若起居不慎,致风寒湿邪,乘虚而入,使气血凝滞不通所致。
有学者[8]应用桂枝附子汤加味治疗产后身痛20例,痊愈14例,显效4例,好转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5%。
如某女,产后半月,出现左髋关节疼痛麻木,屈伸不利,痛甚时宛如锥刺,不能行走,啼哭不止。
兼见汗出恶风,痛处无红肿灼热之征,舌淡苔白,脉弦紧。
此系产后气血俱虚,复感外邪,寒邪独盛,留滞经络,闭阻不通所致。
治以温经散寒、益气养血之法。
以桂枝附子汤加制乳没、独活各10g。
煎服3剂,疼痛消。
随访疼痛未再复发。
桂枝附子汤在温经散寒、益气养血的同时,疏通经络气血的阻滞,使营卫调和则外邪无所依而痹痛遂解。
1.3四逆汤加减可治诸痛 四逆汤可治阴寒至盛的身体疼痛,附子温肾回阳散寒止痛,干姜散寒化水湿,甘草调中补虚止痛。
通脉四逆汤即四逆汤加大附子、干姜而成,在阳衰阴盛证的前提下,或见腹痛,或见咽痛,腹中痛者加芍药,取其活血和络、缓急止痛之功;咽痛者加桔梗,取其利咽开结之效。
方后强调“病皆与方相应者,乃服之”,意在示人,随证加减,方能收效。
四逆汤在疼痛治疗方面可谓效用甚广,同时可以与其他经方合用治疗常见诸痛。
如以四逆汤与麻黄汤合方辨治头痛,与苓桂术甘汤合方辨治心痛,与桂枝人参汤合方辨治胃痛,与大黄附子汤合方辨治腹痛,与当归四逆汤合方辨治手指疼痛等[9]。
1.4真武汤制水化气止痛 真武汤治素体少阴阳虚,邪从寒化,阳虚不能制水,水邪泛滥所致的“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
腹痛为水寒在内致筋脉拘急,四肢沉重疼痛是水寒之气浸渍于四肢,经气运行不畅之象。
真武汤为附子汤去人参加生姜三两,以其宣散水邪并可利水。
芍药活血脉,利小便,又可敛阴和营制姜附刚燥之性,使之温经散寒止痛而不伤阴,共奏温阳利水之效。
有学者[10]运用真武汤在真武汤原方基础上再加大黄、首乌、荔枝核,治疗结石性肾绞痛50余例,在急性发作期服本方一般2~3剂即可使疼痛停止,少数还排出结石。
本方对各型肾绞痛均有较好疗效,肾虚挟瘀者疗效尤为显著。
典型病案如下:某女,泌尿结石、肾绞痛。
用654-2、杜冷丁、利尿合剂等治疗未效。
症见左腰部疼痛,牵及左少腹,并向同侧大腿内侧放射;大便3日未解,腹胀欲矢气而不得,脉弦,舌苔白腻而厚。
小便常规检查红细胞(+++),蛋白(+),白细胞少许。
治以温阳利水,解痉行滞止痛。
服本方1剂即解稀软大便l次,疼痛减轻,2剂服完疼痛即除。
1年后又发作,再投原方3剂。
服药后不仅痛止,还排出绿豆大小结石2粒。
临床运用本方时白芍、茯苓用量不应少于30g。
1.5附子粳米汤主治腹痛肠鸣 附子粳米汤所治疗的疼痛部位在于腹中,主要症状是腹痛、肠鸣。
由于中阳不足,虚寒内生,水湿不得运化,所以雷鸣切痛,寒气上逆,则胸胁逆满,呕吐。
治以附子粳米汤散寒降逆,温中止痛。
附子温中散寒以止腹痛,半夏化湿降逆以止呕吐,粳米、甘草、大枣扶益脾胃以缓急迫痛势。
《金匮要略正义》特别指出粳米之用:“脾为稼穑之区,胃为仓禀之府,腹痛呕逆,脾胃伤极,用粳为所以承土德培元气也。
”2 乌头类方乌头汤治“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
又“治脚气疼痛,不可屈伸”。
寒湿侵袭于关节之间,凝结不去,阻碍气血的运行,所以关节疼痛不可屈伸。
治以乌头汤散寒止痛,方中麻黄辛温,散风寒湿邪;乌头温通阳气;芍药、甘草缓急止痛,通络敛阴;黄芪益气祛湿,可制麻黄发汗太过;乌头大辛大热,有毒,用白蜜之甘润以缓其燥热,并能解毒。
本方使寒湿之邪微微汗出而解,邪去而正气不伤。
仲景特别嘱咐“不知,尽服之”,是一种灵活掌握服药用量的方法。
大乌头煎用乌头一味合蜜以治寒疝腹痛,由于寒盛阳虚,阳气不能行于外,则恶寒,阳气衰于内,运化失常,则不欲食;寒气内结而阳气不温,则绕脐剧痛,成为寒疝。
由于寒气攻冲,阳气不达,疼痛逐渐加重,因而汗出肢冷,此时脉象也由弦紧而转为沉紧,说明疼痛已至相当剧烈的程度,故用大乌头煎破积散寒止痛。
乌头性大热,临床常用以治沉寒痼冷,对于腹痛肢冷、脉象沉紧的发作性寒疝证能祛寒助阳,缓和疼痛。
用蜜煎者,既能制乌头毒性,且可延长药效。
其用如《金匮要略直解》所言:“乌头大热大毒,破积聚寒热,治脐间痛,不可俯仰,故用之以治绕脐寒疝痛苦。
治下焦之药味不宜多,多则气不专,此沉寒痼冷,故以一味单行,则其力大而厚,甘能解毒药,故纳蜜煎以制乌头之大热大毒。
”乌头汤与大乌头煎在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肋软骨炎、坐骨神经痛方面效果均佳,但是乌头的用量与疗效密切相关,乌头是大毒之品,故其用法又至关紧要。
如使用不当,即使按教科书用量3~6g也足以致人中毒。
曾有“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擅自吞服生川乌粉1.5g左右即发生中毒的病例,后经抢救而愈。
如使用得当15~30g作为常用量有起镇痛之效。
张仲景在大乌头汤中用大乌头5枚(约合3~45g),方法是要求以蜜汁煎服。
有学者[11]根据临床经验总结到乌头以生用为佳,且川乌、草乌合用有协同作用。
方法是把二药杵打浸润后先煎2h。
临床证明久煎可使毒性成分水解,且水解物有镇痛作用[12]。
另外,川草乌性辛热,有温经散寒止痛之效应,根据通则不痛、不通则痛的理论,将其研粉以75%酒精调敷,通过酒精的渗透作用,再以热灸,增强了局部的温运止痛功效,与乌头汤随证化裁,内服合用,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