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中新乌头碱的含量测定

附子中新乌头碱的含量测定

作者:贾金艳,彭小冰,沈洲卿,杨卫平

【关键词】附子;新乌头碱;高效液相色谱法

附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子根的加工品,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逐风寒湿邪的功效[1]。附子的主要成分是乌头类生物碱,可分为单酯类、双酯类和胺基醇类生物碱。其中以双酯型类生物碱如乌头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成分毒性较大,但又同时是附子的药性成分。历代医家都非常重视附子的毒性及其用量[2]。为保证用药的安全性,本文在参考有关文献的基础上[3,4],对附子生品中的新乌头碱进行含量测定,希望能够为其在质量控制方面提供一定的依据。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岛津lc-20a高效液相色谱仪,hs10260d超声洗洁器,xs205 电子天平(十万分之一),jt1003电子天平(千分之一)。

1.2 试药新乌头碱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供含量测定用,批号: 110799-200404);甲醇为色谱纯;三乙胺、乙醚为分析纯;盐酸;氨水;纯净水。

2 方法与结果

2.2 溶液的配制

2.2.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新乌头碱对照品适量,配制成0.116mg·ml-1的对照品溶液,再精密吸取此对照品溶液,0.4,0.8,1.2,1.6,2.0,2.4,2.8 ml分别定容于5 ml 容量瓶中。

常用乌头类中药的毒性研究概述

常用乌头类中药的毒性研究概述

常用乌头类中药的毒性研究概述 摘要: 关键词:乌头类中药;毒性; 乌头属(Aconitum)植物属于毛茛科(Ranunculaceae),主产于四川、云南、贵州等西南省份。其品种在我国比较多,达160多种,其中作为药用大概有44种。附子(Radix Aconiti Lateralis)、川乌(Radix Aconiti)以及草乌(Radix Aconiti Kusnezoffii )是乌头属植物中最为常用的。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的干燥母根是川乌,子根即为附子,毛茛科植物北乌头(Aconitum kusnezoffii Reichb)的干燥块根,即为草乌。 中医认为乌头类中药能够治疗风寒湿痹,具有散寒止痛的作用。而现代医学也表明,乌头类中药具有抗炎、镇痛、抗肿瘤等作用,临床应用有较好的疗效。乌头类中药大多有毒性,如川乌的中毒量与治疗量非常接近,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也将其列为“剧毒大毒”之品。 1、古代文献资料中附子、川乌、草乌毒性的记载 1.1 附子是《伤寒杂病论》中应用较多的一种药物。全书所载方剂中应用到附子的就达到了20余首。如:桂枝加附子汤、四逆汤、桂枝附子汤、干姜附子汤等。仲景用附子走皮表、驱寒湿则取炮附子,且多与术作配,须姜作伍时,则从不用干者,均取生者,如桂枝附子去桂加术汤。张仲景用附子的方剂有37个,除8个丸散方剂外,其余

29个汤剂中有23个方剂都配伍生姜、甘草,另外6个方剂大多也配伍干姜或大黄。 在历代本草中,均有对附子毒性的记载。例如: 《本草备要》说道:(附子)大燥,辛甘有毒,大热纯阳。另一部本草巨著《新修本草》也记载:附子,味辛、甘,温、大热,有大毒。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载:(附子)气味辛,温,有大毒。 1.2 《金匾要略》中,川乌的方剂一共有5首,如在胸痹心痛短气病篇中提到的乌头赤石脂丸以及中风历节病篇中的提到的乌头汤等等。 历代本草中也有对川乌毒性的不少记载。如我国第一部本草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说道:“其汁,煎之,名射周,杀禽兽。”;著名的《本草纲目》也记载道:“气味辛,温,有大毒。”可见其毒性是相当大的。 1.3 关于草乌的本草记载,最早是在《千金翼方·卷第十五》中出现的,其首次提到了“草乌头”之名。这说明了在当时的民间,已经有了“草乌头”这样一个叫法。在另一部由五代时期的后唐的药师侯宁极著作的《药谱》一书中,也提到了草乌头之名。 明代的李时珍在其著名的《本草纲目》中记道:“(草乌)处处有之、根苗花实并与川乌头相同,但此系野生,又无酿造之法,其根外黑内白,皱而枯燥为异尔,然毒则甚焉。”同时李时珍特别强调:“草乌头、射罔,乃至毒之药。非若川乌头、附子人所栽种,加以酿

草乌中乌头类生物碱提取方法比较研究_随志刚

(药理药化( 收稿日期:2008-10-09; 修订日期:2008-12-20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 o .30873360); 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资助课题(No .20080105) 作者简介:随志刚(1979-),男(汉族),吉林长春人,现为吉林大学药学院在读博士研究生,硕士学位,主要从事质谱分析化学研究工作. * 通讯作者简介:刘忠英(1964-),女(汉族),吉林白城人,现任吉林大学 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学位,主要从事生物化学分析研究工作. 草乌中乌头类生物碱提取方法比较研究 随志刚1 ,陈明玉1 ,刘志强2 ,皮子凤2 ,刘忠英 1* (1.吉林大学药学院,吉林长春 130021; 2.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吉林长春 130022) 摘要:目的优化草乌中乌头类生物碱提取方法,比较草乌、 附子生品及市售炮制品中乌头类生物碱的含量,为相关中药中生物碱的测定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分别用7种提取方法提取附子中乌头类生物碱,比较各方法对3种双酯型生物碱的提取效率,并测定乌头类生药及其炮制品中乌头类生物碱含量。结果10%氨水乙醚冷浸法对3种双酯型生物碱的提取效率最高。炮制品中的乌头类生物碱含量明显低于生药,各种炮制品中乌头类生物碱的含量差别也比较大。结论采用10%氨水乙醚冷浸法,高效液相色谱-紫外光谱(H PLC-UV )法对药材中乌头类生物碱进行提取和含量测定,能真实反映药材中药效和毒性成分。不同的炮制品中各生物碱含量差别较大,临床应用应有差别。 关键词:提取方法; 草乌; 附子; 乌头碱类生物碱中图分类号:R28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05(2009)03-0513-02 Co mparison of D ifferent Extraction M ethods of Aconitu m A lkaloids fro m Radix Aconiti Kus nezoff ii S U I Z h-i gang 1,C H EN M ing -yu 1,L I U Z h-i q iang 2,P I Z -i feng 2,L I U Z hong -y i n g 1* (1.College of Phar m acology,J ilin Un i v ersit y ,Changchun 130021,China;2.Changchun Institute of App lied Che m istry ,Chinese Acade m y of Sciences ,Changchun 130022,China ) Abst ract :O bjective T o opti m ize the ex tracti on techno logy of acon itu m a l ka l o i ds from R adi x A con iti K usnezoff ii ,and to de ter -m i ne the contents o f acon it u m a l kalo i ds i n R ad i x A conitiK usnezoffii ,Fuzi and their processed produc ts so l d i n Ch i nese phar m acy . M ethods The effi c iency of seven ex tracti on m ethods w ere compared by deter m i n i ng the conten ts o f acon i tine ,m esacon iti ne and hypacon iti ne of sa m ples extracted by d ifferent m ethods .The H PLC -UV m ethod w as used to deter m i ne t he contents o f acon itu m a l ka l o i ds i n R ad i x A conitiK usnezoffii ,Fuzi and their processed products .Re s u lts The m ost e fficient me t hod was to ex tract sa m ple w it h e t her from the herb sub m erged i n 10%a mm onia .T he three diester-d iterpeno i d a l ka l o i ds o f processed products w ere m uch lo w er than t hose o f the raw herbs and the con tents o f acon it u m a l kalo i ds i n d iffe rent processed products we re different w i de l y .Conc l u sion The me t hods used i n ex tracti on and ana l ysis f o r acon itu m a l ka l o i ds from herbs are e ffecti v e ,reli able and si m ple .D i -f ferent k i nds o f processed products of ra w herbs shou l d be d i scri m i nati ng l y treated in cli nic applica ti on . K ey w ords :Ex tracti on m ethod ; R ad i x A coniti Kusnezoff ii ; Fuz;i A conitu m a l kalo i ds 在乌头类生药及炮制品中,生物碱成分既是药效成分同时也 是毒性成分[1],而且稳定性不好,很容易降解[2],所以生物碱的提取方法在其成分分析中十分重要。目前有关生物碱的提取方法有很多[3~5],但是,各种方法对双酯型生物碱的提取效率的比较研究尚无报道。中医临床常用的乌头类中药为附子的炮制品,市售的附子炮制品饮片按不同的炮制方法分为盐附子、黑附片、白附片、淡附子、熟附片及炮附子等[6],但是,不同的炮制方法,必然会造成生物碱含量的不同,在使用上应有所区别。本文比较了7种提取方法对乌头类中药中3种双酯型生物碱的提取效率,并测定乌头类生药及其炮制品中乌头类生物碱含量,以期准确测定附子中生物碱,为保证此类中药的临床应用更为安全合理提供可靠的分析方法。1 仪器与试剂 1.1 仪器LC -10A 高效液相仪(Shi m adzu ,日本);超声清洗器(Autosc i ence ,天津);高速离心机(Eppendo r,f 德国);电子天平(Sarto ri us ,德国)。 1.2 试剂乌头碱,中乌头碱和次乌头碱对照品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生附子、生草乌购自四川江油,制草乌、黑附片、 白附片、盐附子、淡附子购自吉林省长春市吉深药店,经长春中医 药大学王淑敏教授鉴定均为正品。甲醇为色谱纯,水为去离子水,乙醚、二氯甲烷等其他试剂为分析纯。2 方法与结果2.1 方法学考查 2.1.1 色谱条件A g ilent extended C 18色谱柱(150mm @4.6mm,5L m );流动相为甲醇B 0.1%三乙胺(65B 35);流速为0.6m l #m i n -1 ;检测波长为230nm ;柱温为30e ;样品经过0.45L m 微孔滤膜过滤,滤液进样10L l 。 2.1.2 标准曲线精密称取中乌头碱、乌头碱和次乌头碱对照品适量置于容量瓶中,加入二氯甲烷溶解并定容,得浓度为1.08m g #m l -1的中乌头碱、1.12m g #m l -1的乌头碱和1.22m g #m l -1 的次乌头碱标准品储备液。每种对照品溶液分别进样2,4,6,8,10L ,l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以浓度(L g #m l -1)对峰面积计算回归曲线。得到中乌头碱标准曲线方程为Y =20672.0X -58377.5,r =0.9995;乌头碱标准曲线方程为Y =18114.2X -28544.2,r =0.9999;次乌头碱的标准曲线方程为Y =186632X -13386.7,r =0.9993。说明乌头碱在5.6~112L g #m l -1、中 乌头碱在5.4~108L g #m l -1 ,次乌头碱在6.1~122L g #m l -1的浓度范围内均呈良好的线性。 2.1.3 重复性实验同一生草乌粉末按优选的提取方法操作,提取6份溶液,H PLC 测定,记录乌头碱、中乌头碱、次乌头碱峰面积。乌头碱、中乌头碱和次乌头碱含量的RSD 值分别为4.32%, 3.57%和 4.84%。说明方法重复性较好。 2.1.4 回收率实验精密称取已知含量的生草乌粉末18份,每份0.2g 。第1个6份分别加入0.05m g 乌头碱,第2个6份分别 # 513#L I SH I Z H EN M EDIC I NE AND M ATER I A M ED I CA RESEARCH 2009VOL.20NO.3时珍国医国药2009年第20卷第3期

实验四 混合碱的组成及其含量的测定

实验四、混合碱的组成及其含量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多元酸盐及混合碱的滴定 2、酸碱指示剂、混合指示剂的使用 3、进一步练习容量瓶、吸管的使用、滴定操作 二、实验原理 NaOH NaCO 3 NaOH NaHCO 3 NaCO 3 NaHCO 3 双指示剂法:两种指示剂混合测定混合酸碱性,例如二甲基黄—溴甲酚绿或再加甲 基橙(橙红色) NaCO 3 NaOH H C L v 1 O H 2CO 3 H C L v 2 2CO 3(CO 2+H 2O) 1、 V1=V2 NaCO 3 2、 V1>V2 NaOH+Na2CO 3 3、 V2>V1 NaCO 3+NaHCO 3 4、 V1=0 NaHCO 3 5、 V2=0 NaOH 三、实验步骤 1、准称0.13—0.15g 的混合碱; 2、分别加50mL 蒸馏水,搅拌至溶解; 3、加1滴1%酚酞指示剂,用0.1molL -1 HCl 标准溶液滴定到无色(略带粉色)。记下所用的HCl V 1; 4、加4~5滴溴甲酚绿—二甲基黄混合指示剂,继续用HCl 标准滴定到溶液为亮黄色,记下所用的HCl V 2;

5、根据V 1及V 2 判断混合碱的组成,并计算V Na2CO3 /V NaHCO3 。 混合碱溶液 1、准取25.00ml碱液+50ml水+5d百里酚蓝-甲酚红(黄色水溶液) 淡蓝——微红 V1=? 2、加几滴溴甲酚绿—二甲基黄混合指示剂——亮黄色 记录 1ml 1、各碱的质量(25ml) 2、各碱的百分比 3、相当Na2O的质量 四、数据处理 W Na2CO3=[C HCL V HCL×M NaCO3]/ W总 W 1Na2O →[C HCL V HCL ×M Na2O ]/ W 总 W NaOH = [C HCL (V 1HCL -V 2 )M NaOH ]/ W 总 W 2Na2O →[C HCL (V 1 -V 2 )1/2×M Na2O ]/W 总 W Na2O总 =W1+W2 实际样W→溶于250ML容量瓶中→取25ML滴定:计算如下 Na 2CO 3 +NaHCO 3 nNa 2 CO 3 =V1C HCL →W%=n×M/W总×W nNaHCO 3 =(V 2 -V 1 ) Na 2O%= W Na2O /W 总 =[V 1平均 C HCl +1/2(V 2平均 -V 1平均 )C HCl ]×62×10/ W 总 五、思考题 1、20mlNaOH与Na2CO3的混合溶液,以酚酞作指示剂,用去0.1molHCl15ml;继续以甲基橙作指示剂,又用去HCl5ml。问NaOH与Na2CO3在此混合液中的当量浓度是否相等,各等于多少? 2、如果NaOH标准溶液在保存过程中吸收了空气中CO2,用它滴定盐酸,以甲基橙为指示剂,NaOH溶液的当量浓度会不会改变?若酚酞为指示剂进行滴定,该标准溶液浓度会不会改变?为什么?

谁说乌头,附子有剧毒

谁说乌头,附子有剧毒 从陕西省周至县人喜食附子谈附子毒性的监制及安全 应用之法 薛盟举李永勤 【关键词】中药;附子;毒性监制;安全用药附子,具有回阳救逆、温肾助阳、祛寒止痛等功效,被历代医家视为补火之药,若临床运用得当往往立起沉疴。但附子虽是疗疾之猛将,亦是大毒之品。历代医家在用附子之时,每每慎之又慎不无顾忌。至于用量,多则亦不过数钱。在临床上虽有大剂量应用附子的报道,却很少有人知道在陕西省周至县,当地人竟把这大毒的附子如同红薯、土豆般大量食用。 陕西省是附子的产地之一.1。周至县,位于八百里秦川腹地、秦岭北麓,盛产附子。当地人称附子为“乌药”。每年秋冬季节,附子收后,很多人便日食附子碗余(约200—400 g),连食数月至来年开春。笔者也系陕西省周至县人,自幼随乡俗,喜食附子,每食也以斤计。 至于该县人从何时开始食用附子,已无从考证,据一些老人

说,他们小时候就这样吃过。为何要吃 附子,当地老人们的说法是:“乌药”是一味中药,常吃可以令人身体强壮,不畏寒冷,不生疾病;如能连续吃过百日,身上连个虱子都不生。故人多喜食之,以致该县产生了一种当地独有的小吃生意,即将附子煮好后沿街叫卖,并美其名日“甜乌药”,生意甚好。买食者多是妇女和老人。所谓“甜乌药”,未食过之人初尝之,实在苦不堪食,刚一人口,便难忍其苦,随即吐出。但隔日再食,数日后就不觉苦,半月过后便觉其香甜可口,一日不食则数思之。附子有毒,当地人也都知道,但为何如此大量久食而不会中毒?究其原因,全在其加工过程:当地一般于10月前后挖取成熟附子,弃乌头(当地称为“乌药母枝”),去须根,洗净晾干,置于阴凉干燥处储存。待立冬后天气渐冷,再拿出煮食。具体煮法为:晚饭后约21时,先将一大锅水烧开后,再向沸水中倒人干净的附子,水约没附子20 cm,然后加人甘草(甘草与附子的比例约1:10)。煮约2 h后,向灶中加人几根大柴(未劈的直径约10 cm粗的树枝),让其慢慢燃烧(约能燃烧2 h),整个煎煮过程中不能再向锅中加人生水。次日早晨再食煮好的附子。煮好的附子皮色棕黑,汤呈黑色,咬开后附子为浅黄褐色。吃法如同吃汤圆般,连汤带附子一同吃下。由于知道附子若煮不好,吃了会中毒,故每次煮好待食之前,老人们便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舒络灵酊剂中次乌头碱的含量.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舒络灵酊剂中次乌头碱的含量 作者:陈晓颖,梁基智,梁松庆,黄文立 【摘要】目的建立舒络灵酊剂中次乌头碱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DiamonsilTM C18,流动相为乙腈体积分数0.2%冰醋酸(用三乙胺调节pH 5.80)(体积比29∶71),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30 nm。结果次乌头碱在10.2~102.0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 0.9999),次乌头碱的平均回收率为99.2%,方法精密度RSD值为2.56% (n=6)。结论该法可用于舒络灵酊剂的质量控制。 【关键词】舒络灵;次乌头碱;RP HPLC Abstract:Objective To establish a method for content determination of hypaconitine in Shuluoling tincture. Methods An HPLC DiamonsilTM C18 column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sample. The mobile phase consisted of acetonitrile0.2% acetic acid (adjusted to pH5.80 by triethylamine) (29∶71). The flow rate was 1.0 mL/min and the detection wavelength 230 nm. Results The linear range of hypaconitine was 10.2~102 μg/mL (r=0.9999). The average recovery for hypaconitine was 99.2% with RSD 2.56%(n=6). Conclusion The method can be used for the quantitative determination of hypaconitine in Shuluoling tincture. Key words:hypaconitine;Shuluoling tincture;RP HPLC 舒络灵酊剂是由生川乌、防风、桂枝、独活、红花、淮牛膝等二十多种中药材制成的中药制剂,具有活血化淤、消肿止痛和行气祛湿的功效,临床用于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扭伤、挫伤引起的局部肿胀、疼痛、青紫、淤斑等症的治疗。方中生川乌为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的干燥母根,其主要成分为二萜类生物碱,如双酯型的乌头碱、新乌头碱、单酯型的苯甲酰乌头碱等。双酯型乌头碱类呈现强烈的毒性[1],为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有必要对舒络灵中的双酯型生物碱进行质量的控制。由于生川乌的毒性有效成分双酯型生物碱中乌头碱的含量最低且最不稳定,而次乌头碱含量最高且稳定

HPLC同时测定复方藤乌软膏中6种乌头类生物碱含量共6页

HPLC同时测定复方藤乌软膏中6种乌头类生物碱含量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5.09.024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6 Aconitum Alkaloids in Compound Tengwu Ointment by HPLC LI Mei-yan1,2, HE Qing-xue1,2, WANG Ai-wu1 (1.Shandong Provincial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handong University, Jinan 250021, China;2.Shando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Jinan 250355, China)复方藤乌软膏是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骨伤科专家与药学人员遵循 中医药理论共同研制的传统中药制剂,由鸡血藤、生川乌、生草乌、自然铜等组成,具有消肿止痛、续筋接骨等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运动劳损、急性扭伤、挫伤、闪伤及轻度骨折引起的疼痛,临床应用30余年疗效较好。 复方藤乌软膏中的生川乌、生草乌含有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等乌头类生物碱,既是毒性成分又是有效成分[1]。我们前期对其制备工艺及皮肤安全性进行了研究[2]。本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建立复方藤乌软膏中6种乌头类生物碱的含量测定方法,为更好地控制其质量、进一步推广和扩大应用奠定基础。 1 仪器与试药 Waters 600F高效液相色谱仪(Waters2996紫外检测器,Empowers色谱工作站),Agilent XDB-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CP2250型电子分析天平(奥豪斯国际贸易有限公司);BSA223S电子天平(赛多利斯科学仪器有限公司);KQ-600DB型超声波清洗器(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

附子总生物碱含量测定方法比较

附子总生物碱含量测定方法比较 何 军1,2,祝 林1,奉建芳1 (1.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药物制剂部,上海200437;2.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四川成都610041) 摘要:目的 比较滴定法和紫外分光光度(UV )法在测定附子总生物碱中差异,探讨适宜附子总生物碱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用两种方法测定相同样品,比较测定结果差异,并考察操作步骤对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 两种不同的测定方法对附子总生物碱含量测定结果有较大的影响,滴定法的加样回收率为97.7%,而 UV 法为75.6%,滴定法测定结果更准确。水分及萃取静置时间对UV 法测定结果有一定影响。结论 附子 总生物碱含量测定以滴定法(药典法)为宜,紫外分光光度法用于其测定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关键词:附子;附子总生物碱;含量测定 中图分类号:R 28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2199(2003)0620020203 中药川乌、草乌、附子等其主要有效成分为总生物碱,虽然含量较低[1],但因药理作用强、有一定的毒性,常作为中药的制剂质量控制的指标。2000版中国药典中有关总生物碱的含量测定方法为滴定法[2],文献中多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3,4],但哪一种方法更灵敏、准确和具有更好的重现性,文献中并未见报道。本文以附子提取物作为样品,对这两种方法用于测定附子总生物碱的含量进行比较研究,为含该类成分的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提供实验依据。1 仪器、材料与试剂 仪器:7512G W 分光光度计(安捷伦科技上海分 析仪器有限公司)。 材料:乌头碱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号:072029807)。制附子(上海雷允上中药饮片厂)。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2 实验方法与结果2.1 样品溶液制备 取制附子药材适量,粉碎成中粉,加85%的乙醇溶液加热回流2次。醇提液经回收乙醇、浓缩、调pH 、 过滤后得提取液。提取液经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收集80%醇洗脱液,经减压浓缩与药材量相当后所得溶液作为样品溶液。 2.2 滴定(药典)法测定附子总生物碱含量精密量 取样品液20.0m l 蒸干,残渣以少量水溶解,置分液漏斗中,以氨水调pH =10~11,氯仿萃取5次(10,10,10,8,8m l ),合并氯仿液,回收氯仿,水浴挥干,残渣用乙醇5.0m l 溶解,精密加入硫酸滴定液(0.01m o l L )15m l 、水15m l 与甲基红指示液3滴,用氢氧化钠滴定液(0.02m o l L )滴定至黄色, 读取消耗的N aO H 溶液的量,计算总生物碱的含量 [每1m l 硫酸滴定液(0.01m o l L )相当于12.9m g 的乌头碱(C 34H 47NO 11)]。 2.2 紫外分光光度(U V )法测定附子总生物碱含量[4] 2.2.1 对照品溶液制备 精密称取12.0m g 乌头 碱对照品于50m l 的容量瓶中,加1m o l L 盐酸溶液数滴,溶解,加等量1m o l L N aO H 溶液,用蒸馏水定容至刻度,摇匀,即得浓度为0.24m g m l 的对照品溶液。 2.2.2 标准曲线的制备 精密量取乌头碱对照品 液0、0.35、0.40、0.50、0.80、1.00m l ,分别置于分液漏斗中,各加蒸馏水3.00、2.65、2.60、2.50、2.20、2.00m l ,加溴麝香草酚蓝指示液2.0m l ,邻苯 二甲酸氢钾2氢氧化钠(pH =6)缓冲液5.0m l ,加氯仿10m l ,振摇3m in ,静置1h ,分取氯仿液,并加入 0.5g 无水硫酸钠,放置0.5h ,以第一份为空白,于410nm 处测定吸收度,计算回归方程,A =0.0035 M -0.0869,r =0.9999,乌头碱含量在84~240Λg 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2.2.3 样品测定方法 取上柱洗脱液5.0m l 蒸 干,残渣以少量水溶解,置分液漏斗中,以氨水调pH =10~11,氯仿萃取5次(10,10,10,8,8m l ),合并氯仿液,回收氯仿,水浴挥干,残渣用少量1m o l L 盐酸溶解后,加入等量的1m o l LN aO H 溶液,用蒸馏水定容至25m l ,摇匀。精密吸取2.00m l ,按标准曲线项下测定总生物碱含量。结果见表2。2.3 两种测定方法含量测定结果的比较 取同一样品溶液,分别用上述两种测定方法各 — 02—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3年第17卷第6期R esearch and P ractice of Ch inese M edicines

川乌、草乌、附子、白附子区别

川乌、草乌、附子和白附子鉴别 目录 乌头 (2) 川乌 (3) 附子 (3) 北乌头 (5) 草乌 (6) 黄花乌头 (6) 关白附 (7) 短柄乌头 (7) 雪上一枝蒿 (8) 独角莲 (9) 禹白附 (9)

表1 川乌、草乌、附子、白附子来源 注:白附子之名首见于《名医别录》,据考证历代本草所载者为毛茛科植物黄花乌头的块根,称关白附。天南星科独角莲(禹白附)何时收载入药尚无考证。两种白附子均能祛风痰解痉,但禹白附毒性较小,又能解毒散结,故而为白附子的正品被广泛应用。 乌头 草本。块根倒圆锥形,长2-4厘米。茎高60-150厘米。叶片常3全裂,中央裂片宽菱形或菱形,急尖,近羽状分裂,小裂片三角形,侧生裂片斜扇形,不等地2深裂。总状花序狭长,密生反曲的微柔毛;小苞片狭条形;萼片5,蓝紫色,外面有微柔毛,上萼片高盔形,高2-2.6厘米,侧萼片长1.5-2厘米;花瓣2,无毛,有长爪,距长1-2.5毫米;雄蕊多数;心皮3-5,通常有微柔毛。蓇葖美长1.5-1.8厘米;种子有膜质翅。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各省,北达秦岭和山东东部,南达广西北部;越南北部也有。生于山地草坡或灌丛中。四川、陕西大量栽培。块根为镇痉、镇痛剂,主治关节痛、神经痛、风寒湿痹等症。 图1 乌头

川乌 药材:呈不规则圆锥形,稍弯曲,顶端常残茎,中部多向一侧膨大,长2-7.5cm,直径1.2-2.5cm。表面棕褐色或灰棕色,皱缩,有小瘤状侧根及子根脱离后的痕迹。质坚实,断面类白色或浅灰黄色,形成层环纹呈多角形,气微,味辛辣,麻舌。 饮片:制川乌,为不规则圆形或长三角形的片。表面黑褐色或黄褐色,有灰棕色形成层环纹。体轻质脆,断面有光泽。气微,微有麻舌感。 图2 川乌药材及制川乌饮片 附子 盐附子 呈圆锥形,长4-7cm,直径3-5cm。表面灰黑色,被盐霜。顶端有凹陷的芽痕,周围有瘤状突起的支根或支根痕。体重,横切面灰褐色,可见充满盐霜的小空隙及多角形形成层环纹,环纹内侧导管束小点排列不整齐。气微、味咸而麻,刺舌。 图3 盐附子药材及饮片

常用乌头类中药的毒性研究概述

常用乌头类中药的毒性研究概述 摘要: 关键词:乌头类中药;毒性; 乌头属(Aconitum)植物属于毛茛科(Ranunculaceae),主产于四川、云南、贵州等西南省份。其品种在我国比较多,达160多种,其中作为药用大概有44种。附子(Radix Aconiti Lateralis)、川乌(Radix Aconiti)以及草乌(Radix Aconiti Kusnezoffii )是乌头属植物中最为常用的。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的干燥母根是川乌,子根即为附子,毛茛科植物北乌头(Aconitum kusnezoffii Reichb)的干燥块根,即为草乌。 中医认为乌头类中药能够治疗风寒湿痹,具有散寒止痛的作用。而现代医学也表明,乌头类中药具有抗炎、镇痛、抗肿瘤等作用,临床应用有较好的疗效。乌头类中药大多有毒性,如川乌的中毒量与治疗量非常接近,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也将其列为“剧毒大毒”之品。 1、古代文献资料中附子、川乌、草乌毒性的记载 1.1 附子是《伤寒杂病论》中应用较多的一种药物。全书所载方剂中应用到附子的就达到了20余首。如:桂枝加附子汤、四逆汤、桂枝附子汤、干姜附子汤等。仲景用附子走皮表、驱寒湿则取炮附子,且多与术作配,须姜作伍时,则从不用干者,均取生者,如桂枝附子去桂加术汤。张仲景用附子的方剂有37个,除8个丸散方剂外,其余

29个汤剂中有23个方剂都配伍生姜、甘草,另外6个方剂大多也配伍干姜或大黄。 在历代本草中,均有对附子毒性的记载。例如: 《本草备要》说道:(附子)大燥,辛甘有毒,大热纯阳。另一部本草巨著《新修本草》也记载:附子,味辛、甘,温、大热,有大毒。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载:(附子)气味辛,温,有大毒。 1.2 《金匾要略》中,川乌的方剂一共有5首,如在胸痹心痛短气病篇中提到的乌头赤石脂丸以及中风历节病篇中的提到的乌头汤等等。 历代本草中也有对川乌毒性的不少记载。如我国第一部本草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说道:“其汁,煎之,名射周,杀禽兽。”;著名的《本草纲目》也记载道:“气味辛,温,有大毒。”可见其毒性是相当大的。 1.3 关于草乌的本草记载,最早是在《千金翼方·卷第十五》中出现的,其首次提到了“草乌头”之名。这说明了在当时的民间,已经有了“草乌头”这样一个叫法。在另一部由五代时期的后唐的药师侯宁极著作的《药谱》一书中,也提到了草乌头之名。 明代的李时珍在其著名的《本草纲目》中记道:“(草乌)处处有之、根苗花实并与川乌头相同,但此系野生,又无酿造之法,其根外黑内白,皱而枯燥为异尔,然毒则甚焉。”同时李时珍特别强调:“草乌头、射罔,乃至毒之药。非若川乌头、附子人所栽种,加以酿

附子品种调查

附子品种调查 一、产区及产新信息 1.1产地分布 附子主产区主要分布在四川绵阳的江油、安县以及凉山州,目前江油、安县的附子种植面积已经很少,主要职能转变为加工附片和附片销售集散地;陕西汉中的南郑、城固、勉县、西乡、洋县、留坝,其中以南郑种植面积最大,城固为附子、川乌、草乌主要加工地和集散地;云南丽江的玉龙、宁蒗、大理以及次产区湖北十堰房县等地。 1.2产新时间 四川江油、安县为每年附子最早产新的产区,当地附子一般在夏至后开始采挖,在夏至后的一周时间内必须采挖完毕,今年预计可采挖面积有所增加。 陕西汉中产区在7月底进入产新期; 凉山州在8月底9月初将陆续进入产新阶段; 云南产区在10月份进入产新期。 二、种植情况 三、销售去向 江油附子因其品质疗效都优于其他产区,因此在每年刚产新的时候各大药企和供货商就和当地的加工户签订加工协议,使其按照订单要求进行加工。每年加工出来的成品80%都用于出口,其中特级几乎全部出口,一、二级也有部分出口,主要出口到日本、韩国和东南亚一带。其中出口往日本的部分主要用来再加工,销往本国和欧美市场;韩国则主要用来生产高丽参;东南亚和香港、台湾则多用江油的炮附片来制作药膳和煲汤。剩下的20%被三九、三精、宛西、涪陵制药等国内制药大厂瓜分。 陕西汉中产区所产大多集中到药商和小贩。南郑在每年附子产新的时候,多将货源做鲜货卖给四川和城固的加工户,实际留下来加工干货的很少。凉山州产区的种植户多是依附于四川好医生攀西药业,每年产新的货源多被该企业收购,只有少量货源流往外地。云南产区货源多作鲜货被四川加工户买走,还有一部分主要做种子和干附子销售。 四、市场行情 根据截至5月25日的信息,由于江油产区下月即将产新,且今年附子的可采挖面积有增,估计到产新的时候行情将会有所下滑,目前行情暂时保持稳定,但走货不快,现在荷花池市场清水白附片好货价格在130元/公斤(非江油产),统货价格在120元/公斤左右,胆片根

乌头碱中毒

乌头碱中毒 病例:25例患者中男18例,女7例;年龄20~80岁,平均47.9岁;草乌中毒11例,黑附子中毒4例,附片中毒10例;合并乙醇中毒7例;均为口服中毒。 9例进食过程中、7例进食后30 min、7例30~120 min内、2例120 min 后出现中毒症状;从出现中毒症状到就诊时间15 min~22 h,平均4.9 h,1~2 h 内就诊者12例。 1.2 治疗:全部患者均给予输液,滴注维生素C、能量合剂等,促进毒物排泄,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硫酸镁导泻等。10例低血压患者给予参麦注射液20 ~30 ml静脉滴注。洗胃及呕吐严重者给予制酸剂及保护胃黏膜治疗。心率<60次/m in及( 或)临床症状严重的20例给予阿托品0.5~ 2.0 mg,10~30 min 重复,达阿托品化后改为0.3~0.5 mg,4~6 h给1次。20例患者达阿托品化用量0.5~4.5 mg,平均2 mg;其中草乌、附子、附片3种药物中毒者达阿托品化的平均用量分别为2.4 mg、1.8mg及1.5 mg,住院期间维持阿托品化平均用量分别为 3.3 mg、2.5 mg、1.0 mg,用药期间无阿托品中毒及中毒反跳。21例有心律失常者均给予补钾、营养心肌、避免引发或加重心律失常的药物。室性期前收缩于25~60 min内全部消失。 1.3 治疗效果:全部患者均在2~3 d痊愈出院,平均住院 2.5 d。 2 讨论 2.1 乌头碱是附子、川芎、草乌、一枝蒿、落地金钱、搜山虎等乌头类植物所含有毒成分,口服0.2 mg即可中毒,口服3~4 m g即可致死〔1〕,其死亡原因主要为心律失常和呼吸衰竭。因此,服用此类药物时不宜饮酒,以免加重中毒〔2〕。使用含乌头碱的药物时,剂量不宜过大,煎煮3~4 h,使乌头碱全部破坏才能服用。 2.2 乌头碱中毒抢救措施包括催吐、洗胃、导泻、补液以防止毒物继续吸收及加速毒物排泄,阿托品拮抗强烈兴奋的迷走神经。达阿托品化越早,症状缓解越快,患者出现严重心律失常、窒息、呼吸衰竭的可能性越小,预后越好。草乌毒性最大,附片毒性最小。在治疗乌头碱中毒时,除考虑症状轻重、用药后反应情况外,对毒性大的药物,阿托品用量可适当偏大,毒性小的应偏小,以尽快达到阿托品化,防止中毒反跳或阿托品中毒。但乌头碱中毒轻重除与药物本身

乌头生物碱含量测定方法现况

综 述 乌头生物碱含量测定方法现况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 张国红 由会玲 刘云肖(石家庄050091) 提要 综述了乌头生物碱的含量测定方法,并对各测量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比较。 关键词 乌头;生物碱;含量测定 中图分类号:R284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5615(2000)01-0045-03 川乌为毛茛科植物Aconrtum carmichaeli De2 bx的干燥母根,草乌为毛茛科植物Aconitum Kusnezo ffii的干燥块根,为临床常用中药,具祛风除湿止痛的功效。临床多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近年,又有用于抗癌止痛的倾向。但是,乌头有大毒,因此,对乌头中的有效成分和毒性成分进行含量测定,以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是很有必要的。生物碱类成份是乌头的主要有效成份和毒性成份。以下,对生物碱的含量测定方法做一综述。 1 总生物碱成份的测定  111 中和法[1] 此法为测定生物碱的经典方法,为1990年版中国药典所采用。分为直接滴定法和回滴定法。直接滴定法终点突破不明显,难于判断;回滴定法灵敏度低,有较大误差。  112 交流示波极谱滴定法[2] 此法测定终点直观,准确,但受pH影响大,需特殊仪器。  113 酸性染料比色法[3~6] 是利用生物碱和酸性染料反应生成离子对而进行比色测定的方法。根据所用酸性染料的不同,又分为溴麝香草酚蓝法、溴甲酚绿法、甲橙提取比色法等。利用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生物碱总量时,要注意符合比尔定律的含量范围,水相pH的选择,呈色的稳定性。从呈色稳定性考虑,甲橙提取比色法优于溴甲酚绿法。溴甲酚绿法优于溴麝香草酚蓝法。  114 导数分光光度法[7,8] 可设定不同的求导阶数以清除干扰组分的吸收。利用导数分光光度法,样品经乙醇提取后,不经分离即可直接测定,测定结果与药典法比较,无显著差别,但该法更灵敏、准确、简便,且提取溶剂乙醇比氯仿对人体更安全。 以上4种总生物碱提取方法,以导数分光光度法最为简便,且分光光度计为常备仪器,因此笔者认为该法对于测量总生物碱为最佳方法,适于药厂使用。 乌头中总生物碱是有效部位,因此用总生物碱含量来衡量乌头的药效大小是可行的。但是,不能用总生物碱含量作为毒性指标。因为乌头总生物碱中包括双酯型生物碱、单酯型生物碱、氨醇型生物碱和其他类生物碱,这几种生物碱的毒性差异极大:单酯型生物碱为双酯型生物碱的1/5~1/10,氨醇型生物碱为双酯型生物碱的1/2000~1/4000,同样含量的总生物碱,若这几种生物碱的比例不同,总生物碱的毒性也不相同。因此,乌头的毒性指标应以双酯型生物碱含量为指标。 2 乌头碱的含量测定  211 荧光薄层法[9] 该法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但需特殊仪器—荧光分光光度计。  212 纸上电泳分离—洗脱分光光度法[10] 该法对乌头碱的分离效果好,但所需时间长。 ? 5 4 ? 2000年 第15卷 第1期V ol.15 N o.1 2000 河北中医药学报 JOURNA L OF HE BEI TC M AND PH ARM ACO LOGY

实验五--混合碱的测定

实验五--混合碱的测定

实验五混合碱的测定 内容:P196-199 一、实验目的(明确) 1. 了解测定混合碱的原理 2. 掌握用双指示剂法测定混合碱中NaOH与Na2CO3或NaHCO3与Na2CO3的含量 3. 了解强碱弱酸盐滴定过程中pH值的变化及酸碱滴定法在碱度测定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讲清) 所谓混合碱通常是指NaOH与Na2CO3或NaHCO3与Na2CO3混合物,它们的测定通常采用双指示剂法,即在同一试液中用两种指示剂来指示两个不同的终点。原理如下: 在混合碱试液中先加入酚酞指示剂,用HCl标准溶液滴定至由红色刚变为无色。若试液为NaOH 与Na2CO3的混合物,这时溶液中NaOH将被完全滴定,而Na2CO3被滴定生成NaHCO3,即滴定反应到达第一终点,设此时用去HCl溶液的体积为V1,反应式为: NaOH + HCl ═NaCl + H2O

Na 2CO 3 + HCl ═ NaCl + NaHCO 3 然后,再加甲基橙指示剂,继续用HCl 标准溶 液滴定至由黄色变为橙色,设所消耗HCl 溶液的 体积为V 2,这时,NaHCO 3全部被滴定,产物为 H 2CO 3(CO 2+H 2O ),反应式为: NaHCO 3 + HCl ═ NaCl + H 2CO 3 CO 2+H 2O 所以甲基橙变色时滴定反应到达第二终点。 可见,滴定Na 2CO 3所需的HCl 溶液是两次滴定 加入的,从理论上讲,两次用量相等。故V 2是滴 定NaHCO 3所消耗HCl 的体积,NaOH 所消耗HCl 溶液的量为(V 1—V 2)。 那么各组分的含量按下式计算: 1000 V 1M 10002 V 1V C 1××=ω- 1000 V 2M 10002V C 2××=ω 式中: ω1 —— 混合碱中NaOH 的

不同采收期的附子中三种乌头碱的含量比较

不同采收期的附子中三种乌头碱的含量比较【摘要】目的考察不同采收时间的附子中新乌头碱、次乌头碱和乌头碱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测定,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柱(150mm×4.6mm,5μm);流动相A:乙腈-四氢呋喃(25:15);流动相B:0.1mol/L醋酸铵溶液,检测波长:λ=235nm;流速:1ml/min;柱温:25℃。结果不同采收时期附子中三种乌头碱的含量发生了明显变化,随着时间(7 ~ 9月份)的推移,新乌头碱的含量呈下降趋势,次乌头碱、乌头碱的含量呈上升趋势。结论此方法简单、易行,可为附子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附子;新乌头碱;次乌头碱;乌头碱;高效液相色谱法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ontent mensuration of Hypaconitine,Mesaconitin and Aconitine of Aconite root in different period of harvest.Methods The Diamonsil C18 column (150mm×4.6mm,5μm) was used,and mobile phase was composed of CH3CN - C4H8O (25:15)and 0.1 mol/L of ammonium acetate solution,detection wavelength was at 235 nm; the flow rate was 1.0ml/min;column temperature was at 25℃.Results The content mensuration of three types of aconitine of aconite root in different period of harvest has chenged apparently,the content of hypaconitine appears to be decline tendency,instead,th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