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4王安石变法 45张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四《王安石变法》课件(共48张PPT)

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北宋 积贫积弱的局面。
七、王安石变法 失败的原因
根据下列材料并结合教材,分析王安 石变法失败的原因:
• 材料一 王介甫,小丈夫也。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 志欲破富民以惠平民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 “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民无贫富,两税之外, 皆重出息十二,吏缘为奸,至倍息,公私皆病矣。
培养了革新人才 宣传了革新思想
六、王安石变法的成效
木兰陂
木兰陂位于福建莆田市,始建于北宋中期, 是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它不仅抵御海潮,
同时又截住淡水河流 灌溉了大片农田。
材料
耕织图
北宋习武图
根据上述两幅图片,概括指出王安石变法的积极作用。
王安石变法的成就
1、政府的财政收入大幅增长
(1)通过一系列“理财”新法的实行
改革程度:庆-局部改革 王-全面改革
效果和影响:庆—昙花一现;为王安石变法打下基础; 王—有一定成效;影响较大。
比较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
• 相同点
• 直接的目的都是为了富国强兵
•
---苏辙《城三集》
• 材料二 (司马光)请更张新法,曰:"王安石不 达政体,专用私见,变乱旧章,误先帝任使,遂至 民多失业,闾里怨嗟。……敛免役钱,宽富而困贫, 以养浮浪之人,使农民失业,穷悉无告。" --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74
材料
1074年,河北闹旱灾,农民到处逃荒。有一个官员 趁机画了一幅“流民图”献给神宗,说旱灾是变法造成 的,要神宗把王安石撤职。神宗的祖母曹太后和母亲高 太后也在神宗面前哭哭啼啼,诉说天下被王安石搞乱了, 逼神宗停止新法。神宗被迫将王安石免职。
列宁:“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 建国以来,对于王安石变法的评价有肯定说、 否定说和不完全肯定说.你对此有何看法?
专题四《王安石变法》课件(51张)(共51张PPT) (1)

变法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 农民的负担依然沉重。
从王安石身上,你觉得哪些精神 值得你学习?
以天下安危为己任的精神
不拘泥于传统,勇于改革,大胆创新的 精神
敢于和旧势力斗争的精神
新法的变质
1093年,宋哲宗赵煦亲政。
逐步恢复部分新法。但新旧两 派的纷争愈演愈烈,党争纷起。
元佑党籍碑 围绕新法与旧法的斗争,官员间出现 了洛党、蜀党、朔党等不同的政治集 团,它们彼此争权、倾轧,致使政治混 乱,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日益激化。司 宋哲宗 赵煦 马光主政时废除新法,将变法派贬黜出 京。哲宗亲政后又打击反对新法的人。 到宋徽宗时,宰 宋徽宗时期,宰相蔡京为排除异己,两 相蔡京竟借新法 次唆使宋徽宗将司马光等反对新法的大 之名聚敛钱财, 臣列为“奸党”,共309人,请徽宗御书, 新法完全变质了。 刻名立碑,名为“元佑党籍碑”。
问题探究
公(王安石)尝与司马温公(司马光)廷 辩理财。 温公曰:“善理财者不过头会箕敛耳。” 公曰:“不然。善理财者不加赋而国用足。” 温公曰:“天下安有此理?......彼设法夺民, 其害甚于加赋。”
司马光担忧是否是杞人忧天? 王安石变法是否真正做到了“不扰民而 国用足”?
材料一: ……推行青苗法的提单官以多贷为有 功,不问民之贫富,强行“抑配”,各级官吏则 假新法之名而徇私舞弊,与民争利,搞得“纷纷 政府强制借贷 扰扰,莫安其居。 官吏趁机贪污 材料二:王安石定的标准是年息二分,即贷款一 ——李存山《王安石变法的再评价》 万,借期一年,利息二千。地方上的具体做法是, 春季秋季发放两次贷款,结果,贷款一万,借期 一年,利息四千。由于执行不一,有些地方利息 之高,竟达到原先设定的35倍!向官府贷款,先 申请后审批,道道手续都要求人,交“好处费”。 ——摘编自易中天:《帝国的惆怅》 上述材料认为青苗法存在哪些问题? 利息高,手续复杂,民众受剥削重
4-1-4王安石变法

选考内容
选修1
专题四
走向高考 ·历史 ·岳麓书社版
(2)募役法
①背景:以前百姓要轮流到政府的衙门中服役,影响农
业生产。
②内容:由州县政府出钱雇人服役。根据每家每户的富 裕程度摊派“免役钱”。不服役的官僚地主也要交免役钱。 ③作用:减轻了农民的差役负担,保证了生产时间。
选考内容
选修1
专题四
走向高考 ·历史 ·岳麓书社版
选考内容
选修1
专题四
走向高考 ·历史 ·岳麓书社版
【律 规】 对历上改和法评要持下 于史的革变的价坚如 标:持会展标;持史展标;马 准坚社发的准坚历发的准以 克主哲为导想坚阶斗的点重历 思义学指思,持级争观;视 史展然与然的系注主动与观果 发必性偶性关;意观机客效 之的系 间关。
选考内容
选修1
专题四
选考内容
选修1
专题四
走向高考 ·历史 ·岳麓书社版
宋宗圣年 、 浙 荆 、 : 淮两、湖 (佃 )非 不 起 , 户 时得移
福、南军旧:下田 建广 州 ,条私分 客
如人遣给凭,许住多主折,放 主发,予由方别。被人勒不 起。今客起,不主凭,每收日 移自后户移更取人由须年田 毕商去,取便即得时私移如主 ,量处各稳。不非衷起。果 人理占许县详 非拦,经论。 ” — 摘自续治鉴等 — 编《资通》
走向高考 ·历史 ·岳麓书社版
课堂巩固
选考内容
选修1
专题四
走向高考 ·历史 ·岳麓书社版
1.(09 20· 材一 料
辽、夏 宁宁
4) 阅 下 材 。 · 读列料 1 “明 要 , 立契举 ”。如
北初规:佃地 宋年定租土须
借种及种。收,契分无争 粮,时莳俟成依约,致讼 有纷 纠 , “只 契 为 定 凭照之夺 ”。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 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共49张PPT)

一、起用王安石
王安石上书《言事书》
(一)朝廷面临内忧外患,财力穷困、风气日坏、法度不合先 前三代之政,说明变法是事势要求;(二)庆历年间范仲淹 主持的改革所以失败,在于人才不足,而真正合乎皇帝信 赖的几乎没有;(三)当务之急在于培养有用的人才,这就 要选择对象,而且要有一整套的教养之道,养廉之法,纪 律约束,法律制裁,考察、赏罚的办法;(四)当今不能泛 泛而学,需要根据国家的要求来培养文武兼能、德才兼备 的专业人才;(五)善于治理财政的,从未以开支不足为问 题,主要应通其变,治财要有正确方法;(六)当前朝政的 严重问题是从中枢到地方都是奸吏充斥、狼狈为奸、官官 相护、贤者受法律束缚而不肖者逍遥法外的情形必须改变, 关键在于得到优秀人才放手使用。
“实国史上,世界史上最有名誉之社会变革”。 ——梁启超《王荆公》
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著名的改革家。 ——列宁
史学界关于王安石变法的另外几种观点:
依照当时情况,安石的新政,一面既忽略了基本的人的问题,
一面又抱有急功速效的心理。在国内新政全无头绪的当日,却同时
引起边衅,对外便开疆用武。因此更是加意聚敛,而忽略了为国家
三、强兵之法(军事措施)
内容 农户十家一保,闲 时练兵战时入军
官马由农户保养
由固定将官带 军队 监督制造兵器,严格 管理,提高武器质量
1、改变积 弱的局 面 2、巩固封 建统治秩 序 3、整顿加 强军队
四、取士之法(教育科举措施)
内容
目的
废明经诸科,进士科不考诗赋, 专考经义和时务策,设明法科
重编教科书,优秀学生可直接 为官。设武学、医学、律学等 专门学校
三、积弱局面的改变
维护了农村社会治安;兵农合一、精简军队;节省 了大量的训练费用;确保兵源和提高战斗力。 保丁对于农忙种田、农闲练兵、战事打仗、平时维 护地方治安有所不满。
四川省成都七中网校高二历史人民版课件 选修一 专题四 王安石变法(共45张PPT)

&&禁军设置
(强干弱枝\更戍法\守内虚外——不断扩编)
&&财政危机(养官、养兵、交岁币…)
呦?他怎么也 当官了啊!
北 宋 时 期 禁 军 人 数 的 激 增
北宋的统治
太祖
960-976
太宗
976-997
真宗
997-1022
神宗
1067-1085
英宗
1063-1067
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 是万丈深渊,我都将一往 无前,义无反顾,鞠躬尽 瘁,死而后已。
—— 朱镕基总理
温总理谈“三不足”精神
2007年9月6日在大连召开的“首届 夏季达沃斯论坛年会”的开幕式上,温 家宝总理在回答关于全球性的领导者最 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时,提到:
“三不足”既是王安石 变法的精神支柱,也是他的 思想武器。人们常引用这句 话来表达一种不断革新的精 神。未来的中国,只要一如 既往的沿着王安石所提倡的 这种:不畏、不法、不恤的 改革精神走下去,未来中国 的巨变、一定会让全世界刮 目相看和异常震惊的!
(一)内容
1.经济方面
“民不加赋 而国用饶”
①均输法 ——政府物资就近采购,协调供需 ②市易法 ——政府利用市场进行调节,稳定物
价,打击富商大贾
③青苗法 ——贷款或粮食给农户,打击高利贷 ④募役法 ——保证农民生产时间 ⑤农田水利法 ——有利农业发展 ⑥方田均税法 ——清丈土地纳税,打击官僚地主
&&王安石认为,青苗法可以“广蓄积,平物价, 使农人有以赴时趋事,而兼并不得乘其急。” &&苏辙认为,这是王安石“志欲破富民以惠贫 民......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 &&韩琦认为,“乡村上三等并坊郭有物业人户, 乃从来兼并之家也,今皆多得借钱,每借一贯, 令纳一贯三百文,则是官放息钱也”。 &&神宗认为,“青苗法,朕诚为众论所惑,寒 食假中静思此事,一无所害,极不过失陷少钱 物尔,何足恤”。 阅读这些材料,归纳他们对青苗法的看法? 你对青苗法怎么看?
4.2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共29张PPT)

王安石变法内容
1、目的: 巩固封建统治 2、核心内容: 富国强兵 中心:理财
3、具体措施:
富国之法 强兵之法 取士之法
富国之法
措 施
以理财为主,调整封建国家与官僚大地主之间 的关系, 民不加赋而国用足
内
容
目
的
青苗法 募役法
政府贷款或谷物,还本付息 以钱代役,官僚地主不例外
农田水利法
均输法
开垦荒地,兴修水利
设发运使,“徙贵就贱,用近 易远”采购物资
为了改变积贫 的局面,调整 封建国家、地 主和农民的关 系,发展生产, 巩固封建统治
市易法
方田均税法
设市易务,收购滞销物,市场 短缺时卖出
按土地数量、质量收税,官僚 地主不例外
分析与探究 措 施
下列措施中哪些会 引起激烈的争议 意 义 呢?
减轻农民负担,保障农业生产;增加政 府收入;限制高利贷盘剥; 增加政府收入;减轻农民差役负担,保证 农时和农业劳力;打击地主官僚特权 改善农业生产环境,促进农业生产;增 加政府收入; 节约开支和成本,增加收入,减轻纳税 户的负担;限制富商大贾对市场的操纵
选修一
王安石变法
第五卷
改变积贫积弱遭争议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王 安 石 变 法
措施
富国 之法 强兵 之法 取士 之法
目 的
内 容
作 用
抑制了土地兼并, 为了改变积贫的局 青苗法、农田水利 保障农业生产, 面,调整封建国家、法、免役法、市易 限制高利贷剥削, 地主和农民的关系,法、方田均税法、 打破大商人垄断, 增加了财政收入 发展生产 均输法 为了改变积弱的局 面,巩固封建统治 秩序和整顿加强军 队 保甲法、 保马法、 将兵法、 设军器监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四《王安石变法》

22 37.8 66.6 91.2 125.9 116.2
百分比
100 180 330 416 580 530
宋太祖时,全国有禁军20万, 真宗时增到44万,仁宗对西夏用兵,禁军激增到80万, 后来《水浒传》中称林冲为“八十万禁军教头”就是这样来的。
宋真宗、仁宗、英宗三朝收支情况对比表
年代
收入(贯) 支出(贯)
失败原因:
①指导思想上偏重理财且新法实行过于激进
②宋神宗后期动摇及其死后司马光任宰相废除新法
③判变断法触题犯: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强烈反对 ④王用安人不石当变、法执违行不背善了历史发展的规律主.要
7、教训:
①改革不可能一帆风顺,有其复杂性和艰巨性; ②改革者必须要有坚定的信念,且注意用人得当
二、王安石变法
苛捐杂税和徭役沉重 朋党之争——新旧势力之争 (2)财政危机 ——冗官、冗兵、冗费(三冗 )
(3)边防危机 ——辽、西夏的威胁、民族矛盾尖锐
军队素质低下,战斗力弱 北宋实行“守内虚外”.“更戍法”
战争赔款、大兴土木
财
北 宋
一职多官 恩萌、科举
冗官
加 扩充军队 冗兵
冗 费
积政 贫危
积 贫
机积
富国强兵 国君或皇帝的支持 确立或维护封建统治
商鞅变法
王安石变法
背景 社会大变革时期 封建社会中期面临统治危机
目的 确立地主阶级统治 挽救封建统治危机
性质 地阶封建化改革 地阶自救改革(生产关系局部
调整)
结果 成功
失败
探究: 王安石变法与庆历新政的异同点?
庆历新政 王安石变法
同 背景 为解决北宋中期社会危机
8、评价
(1)性质:在不触动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对 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是地阶挽救统治危机的改 革。
最新《王安石变法》课件ppt精品课件

一、王安石其人 北宋(běi sònɡ)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 革家。
•1021,出生在一个小官吏家庭 •1042,进士第四名(21岁) •1042—1066(24年)先后任淮南判官、鄞县 •知县、舒州通判(tōnɡ pàn)、常州知州、提点江东 刑狱 •等官吏 •1067,知江宁府,旋召为翰林学士 •1069(熙宁二年),提为参知政事,任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推行新法(48岁) •1077(熙宁九年),罢相(56岁) •1086,病死于江宁钟山 (65岁)
第三十三页,共42页。
实际他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在中国 历史上很难找到和他比配的人。他有政见,有 魄力,而最难得的是他比较(bǐjiào)以人民为本位。 他 在历史上出现的太早了,孤独无辅,形成了 一个屈原以来的历史上的大悲剧。
——郭沫若评王安石
思考:为什么说王安石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 他的以人民为本位体现在何处?为什么说他是 一个悲剧式的人物?
第二十五页,共42页。
重点(zhòngdiǎn)解析
之
3.市易熙法宁五年(公元1072年),一个名叫 魏继宗的平民上书说,京师百货所居,市无 常价,富户奸商(jiān shāng)便趁机进行控制, 牟取暴力, 吃亏的自然是老百姓。因此他建议设置 “常平市易司”来管理市场,物价低时增加 收购,物价高时减价出售,则“商旅以通, 国用以足”。这就是市易法的起因。
政府垄断了市场,影响了商业的正常 运行对滞销(zhìxiāo)商品的购买变成对紧俏物 资的 抢购。
第二十八页,共42页。
变法(biàn fǎ)理财的成效
•变法的兴奋点聚焦于理财,其最大成效也就是(jiùshì)国家 •财政的明显好转。变法确使国用丰饶:熙宁六年 •(1073年)的青苗钱利息达到了292万贯,熙宁 •九年(1076年)的役宽剩钱(即支付役钱后的纯 •结余)达392万贯。两者相加近700万贯。变法不仅 •抹去了积欠多年的财政赤字,还建立起52座战备 •物资库。元祐更化时,朝臣认为,变法增加的收入 •可供国家二十年之用;直到徽宗时,还是“余财 •羡泽,至今蒙利”。…… 变法在实际上把富国与 •富民对立了起来,走入了国富而民困的怪圈。 •—《再说王安石变法:强化了本来虚弱的宋朝君权》
王安石变法PPT课件

宋
最作终用有,没致有使把华这北中大原平
最原后全的部屏裸障露收在回北呢方?游
牧民族的铁蹄之下。
1004年· 辽攻澶州
逼开封
寇准力主亲征
真宗妥协·宋辽议和
宋辽澶渊之盟 时间: 1005年 内容:双方 撤军,
宋 送“岁币”.
杨 业
辽
宋
一、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
(改革背景)
1、土地兼并严重
2、农民反抗不断
全 面
1、积贫积弱导致北宋中期的三大社会危机——
财政危机、边疆危机和政治危机
必要性
2、“庆历新政”的失败为王安石变法 提供了经验教训
3、王安石丰富的地方工作经验和“三 可能性
不足”的大无畏精神的影响
4、宋神宗继位,任用王安石为宰相, 推行变法。
贫
?
弱
王安石
二、王安石变法
富国 1、主要措施: 强兵
育才 2、目的:摆脱积贫积弱和社会危机,实
批评当时的宰相,因而三次被贬。宋
仁宗时官至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
元昊反,以龙图阁直学士与夏竦经略
陕西,号令严明,夏人不敢犯,羌人
称为龙图老子,夏人称为小范老子。
1043年(宋仁宗庆历三年)范仲淹对
当时的朝政的弊病极为痛心,提出
「十事疏」,主张建立严密的仕官制
度,注意农桑,整顿武备,推行法制,
先天下之忧而忧,
幽云十六州
后晋皇帝石敬瑭将幽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宋朝 为夺取幽云等州,与辽作战数十年。
宋辽和战
杨 业
宋辽地形图
幽云十六州有多重要?
辽
你能根据地图指出吗?
十六州所辖土地囊括
了当时中国东北与北
部地区最重要的险关
专题4 王安石变法

亏 一千五百万贯
北宋中期的“三冗”问题 冗兵 冗官 冗费
北宋的积贫积弱 内忧外患
北宋中期的内忧外患
北宋中期,国家积贫积弱,对内无法平息此 起彼伏的农民起义,对外无力抗击辽、西夏的侵 扰。各种矛盾激化,社会危机日益加深。
北宋中期的内忧
表现:①官僚和地主兼并土地;
:②苛捐杂税压榨着农民。
结果: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各地农民、士兵纷
元佑党籍碑
评价王安石变法
(1)性质:地主阶级为挽救封建统治危机而实行的富国 强兵的改革;
((2)2)方式变:法自的上进而步下意的改义革:;(积极作用)
(3)进步意义: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加强军事力量。一 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局面; (4)局限性:农民的处境没有根本改变,不能从根本上 摆脱封建统治危机。
岳阳楼,位于湖南岳阳,与滕王阁、黄鹤楼并称我国 南方三大名楼。因宋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名传四方。
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财政
冗官、冗兵、冗费使北宋的国家财政
危机 面临严重危机。
政治 危机
土地兼并严重导致农民阶级与地主阶 级统治集团的矛盾尖锐
边患 危机
对外无力抗击辽和西夏在边境的侵扰 ,广大人民饱受战争之苦。
“历代以来的一切苛捐杂税,本朝都有”
北宋疆域图
1004年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
内容:
(一)宋辽维持旧疆,约为兄弟之国,辽主称宋真宗为兄, 宋真宗称辽主为弟,后世以齿论; (二)宋每年给辽国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称“岁币”; (三)双方沿边州县各守边界,两边人户不得交侵……
澶渊之盟
思考:北宋在澶渊之战中战胜辽国,却为何给辽送 岁币?
千秋疑案陈桥驿, 一著黄袍便罢兵。
宋太祖赵匡胤 (927---976)
王安石变法内容

王安石变法内容
一、机构改革,制置三司条例司,市易法,保甲法。
二、改革税赋方田均税法,均输法青苗法,募役法。
三、新修水利。
四、军队改革,裁兵法,将兵法,保马法,军器监法。
五、改革科举,三舍法,贡举法。
一、青苗法。
这个办法是他在鄞县试用过的,现在拿来推广到全国实行。
二、农田水利法。
政府鼓励地方兴修水利,开垦荒地。
三、免役法。
官府的各种差役,民户不再自己服役,改为由官府雇人服役。
民户按贫富等级,交纳免役钱,原来不服役的官僚、地主也要交钱。
这样既增加了官府收入,也减轻了农民的劳役负担。
四、方田均税法。
为了防止大地主兼并土地,隐瞒田产人口,由政府丈量土地,核实土地数量,按土地多少、肥瘠收税。
五、保甲法。
政府把农民按住户组织起来,每十家是一保,五十家为一大保,十大保为一都保。
家里有两个以上成年男子的,抽一个当保丁,农闲练兵,战时编入军队打仗。
王安石的变法对巩固宋王朝的统治、增加国家收入,起了积极的作用。
但是,也触犯了大地主的利益,遭到许多朝臣的反对。
王安石变法的目的
①直接目的:为了富国强兵,改变积弱的局面。
②根本目的:为了挽救北宋统治危机,巩固封建统治秩序。
专题四 王安石变法

僚地主也要服役,限制了官僚、地主的特权。
农田水利法 政府鼓励开垦荒地和兴修水利, 工程所需费用由当地住户依户等高下 出资,私家财力不足的,可向州县政 府贷款。 水利工程的修建,保证了农田灌溉;耕 地面积增加,农业生产发展,政府税收也 相应增加。
均输法 为了供应皇帝、贵族和中央政府的消 费物资,政府在东南的江、浙等六路设 置发运使,发运使必须了解东南六路的 生产情况和宫廷的需求情况,依照“徙 贵就贱,用近易远”的原则采购物资运 往京城。
保甲法
神入历史: 假如你正在部队服役……
王安石变法给你的军旅生涯带来什么变化?为什
么?
将兵法、保甲法、保马法
三、性质和特点
1、性质:
封建地主阶级在不触动封建土地所有制 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是针 对北宋统治危机进行的富国强兵改革。 ●奴隶主维护统治的改革:梭轮改革 ●新兴地主阶级封建化改革:商鞅变法 ●少数民族封建化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 ●封建社会内部挽救统治危机的改革:王安石变法 ●受工业文明冲击,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俄国农奴制改
农民负担沉重
项目 景德年间 庆历年间 1975万(贯) 1710万(贯) 715万(贯)
商税 450万(贯) 酒税 428万(贯) 盐税 355万(贯)
总计 1233万(贯) 4400万(贯)
阶级矛盾激化
由于土地兼并使农 民赋税增加,还要承担 徭役,遭受高利贷盘剥, 加之连年的战事和频繁 的自然灾害,阶级矛盾 尖锐。993年,王小波、 李顺在四川发动起义, 队伍发展到数万人,农 民起义沉重地打击了宋 王朝统治。仁宗庆历年 间,农民起义和兵变在 各地相继爆发。
2、社会矛盾宋西夏 连年征战 改革派与 保守派斗争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王安石变法共40张

青苗法
政府低息贷款给农民
使农民免受高利贷盘剥,增加 政府的收入
募役法
以钱代役
减轻了农民的差役负担,保证 了生产时间,增加了政府收入
4
“三冗”的形成
宋太祖赵匡胤
北宋初宋太祖为了加 强中央集权,采取了 “ 收 精兵、削实权、制钱谷 ” 等一系列措施,最终改变 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 的分裂局面。但北宋中期 后,这些措施的负面影响 逐渐显露出来,形成了冗 官、冗兵、冗费的所谓 “三冗”问题。
5
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①目的
宋太祖 赵匡胤
—— 王安石《感事》
“变革天下之弊法” ——王安石《言事书》
“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 为人刚正,意志坚强
祖宗之法不足守。”
“三不足”的大无畏
——王安石“变法精神” 精神推行变法运动的。
16
一、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1、积贫积弱导致北宋中期的三大社会危机 ——
财政危机、边疆危机和政治危机
必要性
2、“庆历新政”的失败为王安石变法 提供了经验教训
步伐 争 取每 一年都 有新的 跨越、 新的发 展。并 在加快 发展速 度的同 时 着力实施质
量立 校、 质 量兴校 战略 始 终抓住 教学质 量这一 立校强 校之根 本 以不断提高我校办
学 声誉 和 办学竞争 力。为 此 我衷 心地期 望全校 师生进 一步弘 扬爱国 、爱校 精神
北宋、辽、西夏形势图
资格 ,14位 教师取 得讲师 资格 进 一步优 化了我 校师资 队伍结 构。尤 其令人 振奋的 是
学 校规 模不 断扩大 第二批 新生入 学报到 后 我校 全日制 在校生 数将达 到3500 多 人
学校 发展 逐 步显示 出了良 好的规 模效应 。老师 、同学 们今后 几年是 学校发 展的关 键时 期 在 竞争日益 激烈的 新形势 下我们 要进一 步增强 紧迫感 、危机 感加 快发展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第6课《北宋王安石变法》课件(41张)(共41张PPT)

扩充军队造成冗兵
材料二 北宋士兵变化示意图
材料三 北宋政府财政收支状况
养兵养官、战争赔偿造成冗费
论从史出 回顾历史
阅读这些材料,你对青苗法有什么看法?
积极: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收入,保证农业生产,打击高 利贷盘剥。 局限:地方官员强行让百姓向官府借贷,导致百姓负担 更加沉重。
募役法
概念阐释
又称免役法。政府向应服役而不愿服役的 人户,按贫富等第收取免役钱,雇人服役。不 服役的官僚、地主也要出钱。越是大户人家, 出的钱越多。
保守派的阻挠,触及了大 官僚、大地主的利益
推行新法操之过急
材料三:吕惠卿是王安石着力培养提拔的人…… 后来,为了能够大权独揽,居然诬陷王安石参与谋反。 王安石恢复相位后贼心不死,又将王安石写给自己的 一些私人信件抛出。
执行过程中用人不当
材料四 青苗法常为人所攻击的一点是收取利息。 虽然官方规定的利率是半年20%,但是地方官员们却 常常私自提高利息到30%甚至更多。还有,一些农民 交不起募役钱,官吏就强迫百姓拆房屋卖木料来交纳。 这些情况都严重损害了老百姓的利益。
“我对王安石是抱着一种崇敬的念头的。实
际他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在中国历史上很难 找到和他比配的人。他有政见,有魄力,而最 难得的是他比较以人民为本位。他在历史上出 现的太早了,孤独无辅,形成了一个屈原以来 的历史上的大悲剧。 ”
----著名史学家郭沫若
第6课 北宋王安石变法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北宋中期的社会问题,归纳王安石变法 的内容、作用,分析变法失败的原因,培养史论结合分析历史 问题的能力。
【文史百科】历史上著名的四次变法

【⽂史百科】历史上著名的四次变法中国历史上有很多的变法运动,著名的有四次变法,分别是商鞅变法、北魏孝⽂帝变法、王安⽯变法还有戊戌变法。
商鞅变法:严刑峻法,成就强秦商鞅(约前390年—前338年),战国时期政治家,思想家,著名法家代表⼈物。
卫国国君的后裔,公孙⽒,故称为卫鞅,⼜称公孙鞅,后封于商,后⼈称之商鞅。
在位执政⼗九年,秦国⼤治,史称商鞅变法,这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变法之⼀,它的成功对中国社会发展产⽣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商鞅从公元前356年⾄前350年,⼤规模地推⾏过两次变法。
第⼀次是在孝公六年:奖励耕织,⽣产多的可免徭役;废除贵族世袭特权,制定按军功⼤⼩给予爵位等级的制度;采⽤李悝《法经》作为法律,推⾏连坐法。
第⼆次是在孝公⼗⼆年:合并乡⾢为三⼗⼀县(⼀说四⼗⼀县);废除井⽥制,准许⼟地买卖;创⽴按丁男征服办法,规定⼀户有两个男者必须分居,否则加倍征服;颁布法定的度量衡器,统⼀度量衡制。
商鞅先后两次变法,奠定了秦国富强的基础,为秦国统⼀六国创造了条件。
由于商鞅在推⾏新法时⼿段过于严酷,得罪了部分守旧贵族。
秦孝公死后不久,他即被贵族迫害,遭车裂酷刑⽽死,以⾝殉法。
商鞅虽死,但秦惠王和他的后继者都继续实⾏了商鞅的新法,所以秦国的国势得以进⼀步发展,为后来秦始皇消灭六国,统⼀中国奠定了基础。
1.战国初期,秦国经济、政治上,⽂化上,都落后于其他六国。
2.秦孝公继位,决⼼变法图强。
3.商鞅向秦孝公阐述法家富国强兵之术,并提出了变⾰政治的主张,得到赏识。
在孝公的⽀持下,商鞅开始进⾏变法。
改⾰内容如下:第⼀、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
(秦国⼈“勇于公战,怯于私⽃”。
)第⼆、实⾏什伍连坐制度(体现阶级性)以强化统治。
第三、废井⽥,开阡陌,承认私⼈占有⼟地的合法性,允许⾃由买卖⼟地。
这⼀法令正式废除了井⽥制,推动了地主制经济的发展第四、奖励耕织,重农抑商。
第五、建⽴县制,县令由国君任免,强化中央集权。
第六、统⼀度量衡。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 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共33张PPT)

富国
强兵
(1)富国:理财措施
富国强兵是王安石变法的核心内容,理 财又是其改革的重中之重。王安石认为,最 好的理财方法是开源,而不是消极的节流。 他本着“民不加赋而国用足”的方针,进行 了一系列改革。
青苗法: 政府低息贷款
青苗法是在需要播种或青黄不接的时候,政 府向缺少粮、钱的农民借贷,收获后,随夏、秋 两税,加息十分之二或十分之三归还谷物或现 钱。凡灾伤达五分以上的地区,允许延期归还。 实行青苗法的目的,是要使农民在青黄不接之 际,不至受豪强地主高利贷的盘剥。跟高利贷者 百分之百的利息相比,青苗法取息二分或三分是 很轻的。青苗法堵塞了“兼并之家”放高利贷的 盘剥之路,朝廷也从中获得大量利息。
C、州郡长官 文臣担任
受通判监督
(三)集中财权- 制钱谷:转运使
1. 7万 1万
2. 4万
宋真宗
宋仁宗
宋英宗
北宋官员人数增长示意图
北宋时期禁军人数的激增
仁宗之世,契丹增币,夏国增赐,养兵西陲, 费累百万。
—《宋史》
宋真宗、仁宗、英宗三朝收支情况对比表
年代
真宗天禧五年 (1021年)
仁宗皇祐元年 (1049年)
农田水利法: 兴修水利
政府鼓励开垦荒地和兴修水利工程,工程所 需费用由当地住户依户等高下出资,私家财力 不足的,可向州县政府贷款。被豪强垄断的公 用水渠,须重新“疏通均济”。
方田均税法:核实纳税田亩
政府重新丈量土地,核实每户占有土地的数 量,按照土地的多少和肥瘠收取赋税,官僚、地主 也不例外。
市易法:平抑物价
一、背景
1、积贫积弱的局面
2、社会矛盾的激化
(1)阶级矛盾尖锐
表现: 各地农民起义不断发生
王安石变法

➢ 在不触动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 是社会改良性质的改革
➢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缓解了“冗费”问题 (开源)
➢加强了军事力量,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
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强兵)
王安石变法的性质:王安石变法是一场 地主阶级 (阶级),
➢ 梭伦改革能顺应雅典民情而成功;王安石变法因强大的守旧势力反对而失败
不要质疑你的付出,这些都会一种累积 一种沉淀,它们会默默铺路,只为让你 成为更优秀的人
课标内容要求: 1、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2、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评价其历史作用
➢ 中国封建社会惟一不愿让人抬、 不坐轿的宰相,拒奢华、拒纳妾 的宰相,也是惟一死后无任何遗 产的宰相,一个应该大写的儒者
➢ 王安石是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 想家,文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 一
➢商业特别发达
➢科 技 特 别 发 达 , 四 大 发 明 中 有三大发明在宋代都有了划时 代的变革
假如你是正在部队服役, 王安石变法会给你的军旅 生活带来什么影响?
目的:改变积弱的局面、巩固封建统治秩序和整顿、加强军队
措施
作用
将兵法
加强了军队战斗力
保甲法 维护社会治安,加强了统治;也减轻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保马法 政府节省了大量养马费用、提高马匹的质量和数量;
设军器监
武器质量和产量都提高
➢熙 宁 四 年 ( 1 0 7 1 年 ) 王 韶 在 洮 河 流 域 , 收 复 熙 、 河 、 洮 、 岷、叠与宕州等地,建立熙河路并威胁西夏右厢地区
钱五:对了,富贵兄,今年天灾,棉花供不应求, 你去年低价收购的两大车棉花可以赚钱吧,你小子发 了。
专题四王安石变法PPT共45页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பைடு நூலகம்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33、如果惧怕前面跌宕的山岩,生命 就永远 只能是 死水一 潭。 34、当你眼泪忍不住要流出来的时候 ,睁大 眼睛, 千万别 眨眼!你会看到 世界由 清晰变 模糊的 全过程 ,心会 在你泪 水落下 的那一 刻变得 清澈明 晰。盐 。注定 要融化 的,也 许是用 眼泪的 方式。
35、不要以为自己成功一次就可以了 ,也不 要以为 过去的 光荣可 以被永 远肯定 。
END
专题四王安石变法
31、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 穿。(名 言网) 32、我不想听失意者的哭泣,抱怨者 的牢骚 ,这是 羊群中 的瘟疫 ,我不 能被它 传染。 我要尽 量避免 绝望, 辛勤耕 耘,忍 受苦楚 。我一 试再试 ,争取 每天的 成功, 避免以 失败收 常在别 人停滞 不前时 ,我继 续拼搏 。
人教版选修一 第4单元 王安石变法课件47张

2.民族矛盾激化 (1)表现: 辽、西夏与北宋战争不断 辽和西夏始终威胁着北宋的安全(边患) (2)原因: 3.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斗争——朋党之争 实质:以范仲淹为代表的改革派与守旧派之间的斗争
二. 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
中央 财政 三司使 度 支 盐 铁 户 部 皇帝 行政 中书 门下 参知 政事 军事
民族矛盾的激化: 宋太宗灭北汉后,曾两度出动大军征辽,发动高梁 河之战与雍熙之战,企图收回幽云十六州,都失败后改为 以守代攻的战略。1040~1042年(康定元年到庆历二年), 西夏皇帝元昊对宋发动多次大规模的军事进攻。
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景祐三年(1036年),范仲淹上百官图讽刺宰相 吕夷简任用亲信,又上书讥切时弊,希望宋仁宗不要一 味信任吕夷简。为此,范仲淹被吕夷简指责为离间君臣、 引用朋党,被罢官。从此朋党问题成了宋朝统治集团斗 争的一个重要内容。在范仲淹遭受排斥时,有欧阳修、 蔡襄等一批位居政要并以文学知名的人士支持他。当时 尽管支持范仲淹的人都被罢官,但不断有人上疏要求复 用范仲淹,反对用“朋党”的罪名堵塞言路。
加强君权—— 杯酒释兵权
993年,王小波在四川发动起义,他 宣告:“吾疾贫富不均,今为汝均之。” 起义队伍发展到数万人。 王小波、李顺起义虽然失败了,但 这次起义具有重要意义。这次起义沉重打 击了宋朝政府;第一次提出“均贫富”的 口号。真宗咸平三年(1000年),王均的 起义又爆发了。仁宗庆历年间,农民起义 和兵变在各地相继爆发,正如欧阳修所说 “一年多于一年,一伙强于一伙”。
国用殚竭,民力空虚,徭役日繁,率敛日重。官吏猥滥, 不思澄汰;人民疾苦,未尝省察。百姓无告,朝廷不与为 主,不使叛而为寇,复何为哉?…… ——枢密副使富弼上疏
2.积贫积弱
强化专制集权 加强统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向高考 ·高考一轮总复习 ·人民版 ·历史
材料四
旧有之系统,包括其中的既有利益,必须铲除,
然后„„新的体系才能成立。王安石的变法没有引起所述的 社会冲突,是因为宋朝的社会还未发展到这一程度,是以纠 结新旧两派,作这场决斗。他的改革,只是政治上的一种冲 动,而不是一种经济上的发展。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答案】(1)主要表现:北宋为加强中央集权,造成庞大 的官僚机构和军费开支,出现“三冗”现象。土地兼并,高利 贷和沉重赋役的盘剥, 造成北宋人民生活困苦, 许多人成为流 民。 (2)措施:实行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任 答两点即可)成效: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政府财政收入增 加;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人民负担。 (3)问题:缺乏社会机制(或独立的银行、法律机构)的有效 保障;地方官员在实施中片面化简单化,罔顾农民实际情况; 部分官吏借机勒索百姓。
选考内容
选修一
专题4
走向高考 ·高考一轮总复习 ·人民版 ·历史
课堂巩固
选考内容
选修一
专题4
走向高考 ·高考一轮总复习 ·人民版 ·历史
1. (2012· 河北衡水中学)北宋年间, 面对严峻的民族矛盾和 阶级矛盾,以王安石为首的有识之士在范仲淹“精贡举”的 基础上,为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就如何选拔、培养国家急 需人才,展开了激烈的争论。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范仲淹)国家专以词赋取进士, „„求有才有识
选考内容
选修一
专题4
走向高考 ·高考一轮总复习 ·人民版 ·历史
【答案】(1)弊端:人才选拔重诗赋记诵。官吏任用重 科名资历。 (2)教育思想:注重实用。 措施:改革科举考试内容,废除诗赋取士,注重经义 策论(应从“破除旧制”和“采用新法”两个角度回答, 言 之有理即可得分。)
选考内容
选修一
专题4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高考一轮总复习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走向高考 ·高考一轮总复习 ·人民版 ·历史
选考内容
选考内容
走向高考 ·高考一轮总复习 ·人民版 ·历史
选修一
历 上 大 革 眸 史 重 改 回
选考内容
走向高考 ·高考一轮总复习 ·人民版 ·历史
选修一
专题 4 王 石 法 安 变
选考内容
选修一
专题4
走向高考 ·高考一轮总复习 ·人民版 ·历史
材料二
王安石能在今日引起中外学者的兴趣,主要是
他的经济思想和我们的眼光接近。他的所谓“新法”,要将 财政税收大规模的商业化。他与司马光争论时,提出“不加 赋而国用足”的理论,其方针乃是先用官僚资本刺激商品的 生产与流通。如果经济的额量扩大,则税率不变,国库的总 收入仍可以增加。这也是刻下现代国家理财者所共信的原则, 只是执行于十一世纪的北宋,则不合实际。 ——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选考内容
选修一
专题4
走向高考 ·高考一轮总复习 ·人民版 ·历史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王安石变法前宋朝的“政治缺 失”与“人民疾苦”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回答,为减少“人民疾 苦”,王安石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取得了什么成效?
选考内容
选修一
专题4
走向高考 ·高考一轮总复习 ·人民版 ·历史
参考答案: 1.大地主 大官僚 2.用人 3.宋神宗
选考内容
选修一
专题4
走向高考 ·高考一轮总复习 ·人民版 ·历史
考点 4 历史作用 促进了________的发展,改变了社会局面,增加了 ________;解决了________问题,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一 定程度上达到________的目的。
参考答案: 社会经济 政府收入 冗兵 富国强兵
走向高考 ·高考一轮总复习 ·人民版 ·历史
考向研判 王安石变法的措施、影响、失败的原因和留给后人的启 示教训等都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也是备考的方向。
选考内容
选修一
专题4
走向高考 ·高考一轮总复习 ·人民版 ·历史
【归纳拓展】任何改革从根本上说都是对生产关系和 上层建筑的调整。人类社会自产生以来,改革就与经济发 展、社会进步相伴而生,要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角度来 理解改革的必然性。
选考内容
选修一
专题4
走向高考 ·高考一轮总复习 ·人民版 ·历史
(4)根据材料四,指出史学家黄仁宇认为王安石变法失败 的根源是什么? (5)自 19 世纪末以来, 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趋向于肯定为 主。结合材料,谈谈你认为今天我们可以从哪些角度肯定王 安石变法?
选考内容
选修一
专题4
走向高考 ·高考一轮总复习钱”以常平籴本 1400 万作本钱,等于农
村贷款,春散秋敛,收息二分。但是无银行主持,缺乏法庭 处理贷款的权利义务。有些县官就将整数交给若干农民,也 不问他们愿借与否,只责成他们彼此保证,秋后一体带利归 还。甚至在执行时,若干县份被指摘并未贷款而向农民一体 索息。 ——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3)根据材料三,归纳王安石变法在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 问题。
选考内容 选修一 专题4
走向高考 ·高考一轮总复习 ·人民版 ·历史
请回答: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范仲淹、苏轼、王安石、司 马光对科举考试内容分别提出了怎样的主张? (2)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二中司马光所说“以一家私学, 欲盖掩先儒”指的是什么?它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王安石兴学校、变科举 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及评价。
选考内容
选修一
专题4
走向高考 ·高考一轮总复习 ·人民版 ·历史
基础梳理
选考内容
选修一
专题4
走向高考 ·高考一轮总复习 ·人民版 ·历史
考点 1 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1.社会矛盾的激化(________矛盾、________矛盾、统 治阶级内部矛盾),________严重,________的反抗斗争; 辽、西夏的威胁;革新派与守旧派的斗争。 2. “冗官”“冗兵”“冗费”出现, 形成“________” 的局面。
3. (2012· 华师大附中)王安石变法 材料一 如下: 均输法——设发运使,由政府采购物资,建立国家粮食 储备制度; 青苗法——政府在青黄不接时向农民提供低息贷款,收 获后还本付息; 宋神宗熙宁年间,任命王安石推行新法。内容
选考内容
选修一
专题4
走向高考 ·高考一轮总复习 ·人民版 ·历史
农田水利法——鼓励垦荒、兴修水利; 募役法——以钱代役,官僚地主不例外; 方田均税法——核实土地,按土地数量、质量收税,官 僚地主不例外;„„
①对冗兵冗官的不满 ③对唐代治世的向往 A.①② C.②④ B.①③ D.③④
选考内容
选修一
专题4
走向高考 ·高考一轮总复习 ·人民版 ·历史
【解析】做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材料含义,“家家养子学 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是指农民上交赋税给封建国家,北 宋朝廷又给辽、夏“岁币”,这是“冗费”的反映,排除①; “汝生不及贞观中,斗粟数钱无兵戎”是唐代贞观之治(封建 盛世)物资丰富、物价低、和平安宁;相比之下,北宋中期明 显“积贫积弱“,故选③④;②从本题材料无法体现。
选考内容
选考内容
走向高考 ·高考一轮总复习 ·人民版 ·历史
目标定位
典题示例
基础梳理
课堂巩固
选考内容
选修一
专题4
走向高考 ·高考一轮总复习 ·人民版 ·历史
目标定位
选考内容
选修一
专题4
走向高考 ·高考一轮总复习 ·人民版 ·历史
课标 展示 考纲 要求 考点 聚焦
①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②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评价其历 史作用。 王安石变法。
走向高考 ·高考一轮总复习 ·人民版 ·历史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和措施。第 (1)问通过材料一中“以诗赋记诵求天下之士”可以看出 北宋的科举考试重诗赋记诵;“以科名资历叙朝廷之位” 可以看出官吏的任用重科名资历; 第(2)问“苟不可以为天 下国家之用,则不教也”可以看出王安石改革中注重实用 为主,改革措施根据教材知识作答,较为简单。
以为天下国家之用者,则无不在于学。 ——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选考内容
选修一
专题4
走向高考 ·高考一轮总复习 ·人民版 ·历史
(1)据材料一, 概括说明当时北宋在人才选用上存在哪 些弊端。 (2)材料二体现了王安石怎样的教育思想?在这一思 想指导下,王安石是如何改革科举考试的?
选考内容
选修一
专题4
选考内容
选修一
专题4
走向高考 ·高考一轮总复习 ·人民版 ·历史
典题示例
选考内容
选修一
专题4
走向高考 ·高考一轮总复习 ·人民版 ·历史
【例】
(2012· 四川文综· 14)王安石在《河北民》诗中写
道,边境百姓“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感慨 他们生不逢时,“入生不及贞观中,斗粟数钱无兵戎”这些 诗句表现了作者( ) ②对田园生活的赞美 ④对北宋孱弱的无奈
参考答案: 1.均输 2.保甲 青苗 将兵 募役 保马 方田均税 3.科举 太学
选考内容 选修一 专题4
走向高考 ·高考一轮总复习 ·人民版 ·历史
考点 3 变法失败原因 1.触犯________、________利益,遭到激烈反对(主要 原因)。 2.执行过程中________不当,引起民间不满。 3.________变法态度的动摇。 4.变法演变成激烈的派别斗争。
选考内容 选修一 专题4
走向高考 ·高考一轮总复习 ·人民版 ·历史
(4)根源:北宋的社会、经济基础远还未发展到适应这种 改革的地步。 (5)角度:限制统治集团特权;关注民生和社会公平;为 国为民勇于担责;强烈的变革精神。(任答两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