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帛书版
道德经帛书版

道德经帛书版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
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
上礼为之而莫之应也。
则攘臂而乃之,故失道。
失道矣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夫礼者,忠信之泊也,而乱之首也。
前识者,道之华也,而愚之首也。
是以大丈夫居亓厚而不居亓泊。
居亓实而不居亓华。
故去皮取此。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浴得一以盈,侯王得一而以为正。
亓致之也,胃天毋已清将恐莲,胃地毋已宁将恐发,胃神毋已灵将恐歇,胃浴毋已盈将恐渴,胃侯王毋已贵以高将恐厥。
故必贵而以贱为本,必高矣而以下为基。
夫是以侯王自胃孤寡不谷,此亓贱之本与,非也。
故致数与无与。
是故不欲禄禄若玉,硌硌若石。
上士闻道,堇能行之。
中士闻道,若存若亡。
下士言道,哈哈大笑之。
弗笑,无法为道。
就是以建言存有之曰:明如费,联福例如脱,夷道如类;上德如浴,大白如辱,广德例如严重不足;建德如揄,质真例如栢,大方无禺,大器曼成,大音希声;天象无刑,道谐无名氏。
夫唯道,善始且可立。
反也者,道之动也。
弱也者,道之用也。
天下之物生於有,有生於无。
道生一,一生二,二后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著阳,中气以为和。
天下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革叶也。
勿或损之而益,益之而损。
故人之所教,夕议而教人。
故强良者严禁死去,我将以为学父。
天下之至柔,驰骋於天下之致坚。
无有入於无间。
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也。
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能及之矣。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昌明若失,亓用不币。
大盈若中,亓用Chokri。
大直例如诎,大巧如拙,小输例如内。
躁胜寒,靓大胜炅,恳请靓可以为天下正。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
天下无道,戎马生於郊。
罪莫大於可欲,祸莫大於不知足,咎莫惨於欲得。
故知足之足,恒足矣。
不出於户,以言天下。
不规於牖,以言天道。
亓出来也弥离,亓知也弥少。
老子帛书版道德经原文(不分章)

老子帛书版道德经原文(不分章)道.可道也,非恒道也。
名,可名也,非恒名也。
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
故恒无欲也,以观其妙;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
两者同出异名同谓。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天下皆知美,为美恶已,皆知善,斯不善矣。
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形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
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恃也,成功而弗居也。
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不上贤,使民不争。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不见可欲,使民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智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矣。
道盅,而用之又弗盈也。
渊呵,似万物之宗。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湛呵似或存,吾不知其谁之子也,象帝之先。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舆,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
绵绵呵若存,用之不勤。
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退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不以其无私舆?故能成其私。
上善似水。
水善利万物而有静,居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矣。
居善地,心善渊,予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持而盈之,不若其已。
揣而锐之,不可长葆之。
金玉盈室,莫之守也。
贵富而骄,自遗咎也。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戴营魄抱一,能毋离乎?抟气至柔,能婴儿乎?涤除玄鉴,能毋疵乎?爱民活国,能毋以智乎?天门启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毋以知乎?生之畜之,生而弗有,长而弗宰也,是谓玄德。
卅辐同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也。
埏埴为器,当其无,有埴器之用也。
凿户牖,当其无,有室之用也。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五色使人目盲。
驰骋田猎使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使人之行妨,五味使人之口爽。
五音使人之耳聋,是以圣人之治也,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道德经帛书版原文及译文

道德经帛书版原文及译文以下是《道德经》帛书版的原文及译文:原文: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
故恒无欲也,以观其妙;恒有欲也,以观其徼(jiào)。
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
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则无不治。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chú)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tuóyuè)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
天地无将,四海生尘,万物化醇。
吾何以知众甫之然哉?以此。
译文:可以言说的道,不是永恒的道。
可以命名的名,不是永恒的名。
没有名字,万物的起源;有名字,万物的母亲。
因此,永恒没有欲望的观察其奇妙;永恒有欲望的观察其边际。
两者出自同一,名称不同。
玄妙至极,是所有奇妙的门户。
天下人都知道美的存在是美的,这就产生了丑;都知道善的存在是善的,这就产生了不善。
因此,有和无相互依存,难和易相互促成,长和短相互比较,高和下相互倾覆,音和声相互和谐,前和后相互跟随。
因此,圣人处理无为的事情,实行不言的教导;万物在他的引导下而不被拒绝,生长而不占有,作为而不依赖,成就而不自居。
只有不居功,才不会失去。
不崇尚才能,使人民不会互相争斗;不看重珍贵的货物,使人民不会偷盗;不显示可贪的欲望,使民心不会纷乱。
因此,圣人治理国家,使心灵空虚,使腹部充实,使意志减弱,使骨骼强壮。
常使人民没有知识和欲望。
使那些智者不敢妄为。
帛书版道德经原文及翻译

帛书版道德经原文及翻译第一章道名有无众妙之门帛书经文: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
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
故恒无欲也,以观其妙;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jiào)。
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本章64个字】经文今译:道是可以被言说的,但可以被言说的道不是永恒之道;名是可以被表达的,但可以被表达的名不是永恒之名。
无名是创生万物的起始,有名是孕育万物的根源。
无欲时能观察体会到道及万物的隐微之妙即原理,有欲时会探索道及万物的应用及边际。
两者同出于一物,名称虽不同但说的都是同一事物,一体及两面的相互关系非常深奥,是认识万物的神妙之门。
第二章无为不言弗居弗去帛书经文: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
皆知善,斯不善矣。
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形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
恒也。
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恃也,成功而弗居也。
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本章94个字】经文今译: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是因为丑恶的存在;天下人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是因为不善的存在。
有是由无生成的,难是由易变成的,长是由短对照的,高是由下增长的,音是由声应和的,先是由后跟随而显的,这种对立统一的关系是永恒存在的。
所以圣人以无为自然的方式行事,以不言的方式来教化百姓。
万物开始生长时感觉不到他的存在;万物有为时也没有感觉到依赖于他;万物成功时,他也不居功。
正是因为他一直在无为自然而作,并且不言有功,万物反而离不开他。
第三章弗为而已无不治矣帛书经文:不上贤,使民不争。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不见(xiàn)可欲,使民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智不敢。
弗为而已,则无不治矣。
【本章67个字】经文今译:不推崇权力和财富,则能使民众不争名夺利;不把稀奇难得的财货视为宝贝,则能使民众淳朴而不起盗心;不宣传展现可欲的东西,则能使民众心智不被妄欲迷惑而作乱。
道德经-帛书版1-81

1.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
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
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徼(jiào)。
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译文:【引道】“道“所蕴含的规律,并非一般的道;名所展示的现象,并非一般的名。
无名,是万物的开始;有名,是万物的源头。
所以,经常保持没有欲念的状态,可以观其微妙;经常为欲念所纠缠,只能粗察表象。
无名和有名同自道出,但名称各异,它们又属同源;那原始而又原始的道,是产生一切变化的总门。
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 wù)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形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hè)也,先后之相随也。
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而弗始也,为(wéi)而弗恃( shì)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译文:【对立统一】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是由于有丑陋的存在。
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是因为有恶的存在。
所以有和无互相转化,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显现,高和下互相充实,音与声互相谐和,前和后互相接随——这是永恒的。
因此圣人用“无”的力量驱动行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听任万物自然兴起而不干预,施以行为,而不加自己的倾向,功成业就而不自居。
正由于不居功,就无所谓失去。
3.不上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xiàn)可欲,使民不乱;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智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矣。
译文:【尺度】不过分推崇有圣贤,民不争名;不过分珍视稀有财物,民不觊觎;不显露能引起贪念的事物,民心不乱。
因此,圣人的治理方向是:清空逾越的心思,填饱的肚腹,减弱的不良意图,增强的筋骨体魄;使普通人没有过分的机巧欲念,使有智慧的人不敢妄为造事,必将天下太平。
4.道中,而用之又弗盈也;渊呵,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zhàn)呵,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道德经原文老子帛书版

老子帛书版道德经原文道经道,可道也,非恒道也。
名,可名也,非恒名也。
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
故恒无,欲也,以观其妙;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
二者同出,异名,同谓。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天下皆知美,为美恶已;皆知善,斯不善矣。
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形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
恒也。
是以贤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恃也,成功而弗居也。
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不上贤,使民不争。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不见可欲,使民不乱。
是以贤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智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矣。
道盅,而用之又弗盈也。
渊呵,似万物之宗。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湛呵似或存,吾不知其谁之子也,象帝之先。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贤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舆,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
绵绵呵若存,用之不勤。
海枯石烂,天地之因此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
是以贤人退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不以其无私舆?故能成其私。
上善似水。
水善利万物而有静;居大家之所恶,故几于道矣。
居善地,心善渊,予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持而盈之,不若其已。
揣而锐之,不能长葆之。
金玉盈室,莫之守也。
贵富而骄,自遗咎也。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戴营魄抱一,能毋离乎?抟气至柔,能婴儿乎?涤除玄鉴,能毋疵乎?爱民活国,能毋以智乎?天门启阖,能为雌乎?理解四达,能毋以知乎?生之畜之,生而弗有,长而弗宰也,是谓玄德。
卅辐同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也。
埏埴为器,当其无,有埴器之用也。
凿户牖,当其无,有室之用也。
故有之认为利,无之认为用。
五色令人目盲。
驰骋野猎令人心发疯,难得之货,令人之行妨,五味令人之口爽。
五音令人之耳聋,是以贤人之治也,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道德经帛书版

道德经帛书版道德经(帛书版)道经】1)第壹章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天地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以观其眇也恒有欲以观其所徼也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2)第贰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也高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XXX也为而XXX也成功而XXX是XXX去3)第叁章不上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不乱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矣4)第肆章道冲而用之有XXX也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XXX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5)第伍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闻数穷不如守于中6)第陆章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其若存用之不堇(7)第柒章天长日久六合以是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永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不以其忘我邪故能成其私8)第捌章XXX若水水善利万物而有静居世人之所恶故几于XXX居善地心善渊予XXX治事善能动善时XXX不争故无尤9)第玖章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葆也XXX能守也富贵而骄自遗咎也功遂身退天之道也10)第拾章戴营魄抱一能毋离乎槫气致柔能婴儿乎修除玄监能无疵乎爱民活国能毋以知乎天门启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毋以知乎生之畜之生而XXX而XXX是谓XXX11)第拾壹章卅辐统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也埏埴而为器当其无埴器之用也凿户牖当其无有室之用也故有之觉得利无之觉得用12)第拾贰章五色使人之目盲五音使人之耳聋五味使人之口爽驰骋XXX使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使人之行方是以圣人之治也为腹而不为目故去彼而取此13)第拾叁章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之为下也得之XXX 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以是有大患者为吾怀孕及吾无身有何患故贵为身觉得世界若可托世界爱己身觉得世界女何故寄世界14)第拾肆章视之而XXX见名之曰微听之而XXX之而XXX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一者其上不谬其下不惚寻寻呵不可名也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XXX随而不见其后迎而不见其首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谓道纪15)第拾伍章古之善为道者微眇玄达深不可志夫唯不可志故强为之容曰与呵其若冬涉水犹呵其若畏四邻俨呵其若客涣呵其若冰泽沌呵其若朴湷呵其若浊旷呵其若谷浊而静之XXX以动之XXX此道者不欲XXX唯不欲盈故能蔽而不成16)第拾陆章XXX也守静督也万物旁作吾以观其复也天物芸芸各复归于其根曰静静是谓复命复命常也知XXX也不知XXX妄作凶知XXX乃公公乃XXX乃道道乃久殁身不殆17)第拾柒章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誉之其次畏之其下侮之信不足案有不信猷呵其贵言也功成事遂而百姓皆谓我自然18)第拾捌章故大道废案有仁义知慧出案有大伪六亲不和案有孝慈邦家昏乱案有贞臣(19)第拾玖章绝圣弃知民利百倍绝仁弃义XXX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言也以为文未足故令之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20)第贰拾章唯与XXX相去几何美与恶其相去XXX之所畏亦不能够不畏人望XXX才世人XXX享于太牢而春登台我泊焉未佻若婴儿之未咳累呵如无所归世人皆不足我独遗我愚人之心也蠢蠢呵XXX察察我XXX忽呵其XXX无所止世人皆有以我独顽以鄙吾欲独异于人而贵食母(21)第贰拾壹章XXX是从道之物唯望唯惚惚呵望呵中有象呵望呵惚呵中有物呵幽呵冥呵中有请呵其请甚真个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顺众父吾何故知众父之然以此22)第贰拾贰章炊者不立自视者不章自见者不明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欲者XXX23)第贰拾叁章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很多则惑是以圣人执一觉得世界式不自视故章不自现故明不自伐故有功XXX能长夫唯不争故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几语才诚全归之24)第贰拾肆章XXX自然飘风不冬朝暴雨不终日孰为此天地而XXX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德者道亦德之同于失者道亦失之25)第贰拾伍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XXX独立而不改可以为天地母吾未知其名字之XXX为之名曰曰逝逝曰远远曰反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国中有四大而XXX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26)第贰拾陆章重为轻根静为XXX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其辎重唯有环官燕处则昭若若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本躁则失君27)第贰拾柒章善行者无辙迹善言者无瑕谪善数者不以筹策善闭者无关楗而不成启也善结者无绳约而不成解也是以圣人XXX救人而无弃人物无弃财是谓袭明故善人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也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知乎大迷是谓眇要28)第贰拾捌章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恒德不离恒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恒德乃足恒德乃足复归于XXX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恒德不XXX不忒复归于无极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夫大制无割29)XXX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弗得已夫天下神器也非可为者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或陪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太去奢30)第叁拾章以XXX人主不以兵强于世界其事好还师之所居XXX之善者果而已矣不以取强焉果而勿娇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不得已居是谓果而不强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蚤已31)第叁拾壹章夫兵者不祥之器也物或恶之故有欲者XXX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故兵者非君子之器也兵者不祥之器也不得已而用之铦袭为上XXX也若美之是乐杀人也XXX杀人不能够得志于世界矣是以吉事上左凶事上右是以偏将军居左大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居之也杀人众以悲痛泣之克服以丧礼处之(32)第叁拾贰章XXX无名朴虽小而天下XXXXXX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XXX之令而自均焉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所以不殆俾道之在天下也猷小谷之于江海也33)第叁拾三章知人者知也自知者明也胜人者有力也自胜者强也满足者富也强行者有志也不失其所者久也死而不忘者寿也34)第叁拾肆章道泛兮其可左右也成功遂事而弗名有也万物归焉而弗为主则恒无欲也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弗为主可名于大是以圣人之能成大也以其不为大也故能成大35)第叁拾伍章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XXX与饵过格止故道之出言曰淡呵其无味也视之不足见也听之不足闻也用之不可既也36)第叁拾陆章将欲拾之必古张之将欲弱之必古强之将欲去之必古兴之将欲夺之必古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脱于渊邦利器不能够示人37)第叁拾柒章XXX无名XXX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阗之以无名之XXX将不欲不欲以静天地将自正德经】--38)第叁拾捌章XXX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上礼为之而XXX也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XXX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也而乱之首也前识者道之华也而愚之首也是以大丈夫居其厚而不居其薄居其实而不居其华故去彼而取此39)第叁拾玖章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XXX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其致之也谓XXX已清将恐裂谓地XXX将恐废谓神毋已灵将恐歇谓XXX将恐竭谓万物毋已生将恐灭谓XXX已贵以高将恐蹶故必贵而以贱为本必高矣而以下为基夫是以XXX自谓孤寡不谷此其贱之本与非也?故致数与无与是故不欲禄禄若玉珞珞若石40)第肆拾章XXX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XXX不足以为道是以建言有之曰明道如费进道如退夷道如类上德如谷大白如辱广德如不足建德如偷质真如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天象无刑道褒无名夫唯道?善始且善成41)肆拾壹章反也者道之动也弱也者道之用也世界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42)第肆拾贰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天下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XXX以自名也物或损之而益益之而损故人之所教亦议而教人故强梁者不得死我将以为学父43)第肆拾叁章世界之至柔驰骋于世界之至坚无有入于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也不言之教无为之益世界希能及之矣44)第肆拾肆章名与XXX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45)第肆拾伍章XXX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如诎大巧如拙大辩如讷躁胜寒靓XXX请静可以为天下正46)第肆拾陆章世界有道却走马以粪世界无道兵马生于郊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满足XXX于欲得故满足之足恒足矣47)第肆拾柒章不出于户以知世界不窥于牖以知天道其出也弥远其知也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弗为而成48)第肆拾捌章为学者日趋为道者日损损之有损以致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将欲取世界也恒无事及其有事也又缺乏以取世界矣49)第肆拾玖章圣人恒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善者善之不善者XXX也信者信之不信者亦信之德信也圣人之在世界詥焉为世界浑心百姓皆属线人焉圣人皆孩之50)第伍拾章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而人之生动皆之死地之十有三夫何故也以其生生之厚也盖闻善执生者XXX不遇XXX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揣其角虎无所措其蚤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也以其无死地焉51)第伍拾壹章道生之而德畜之物刑之而器成之是以万物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也夫莫之爵而恒自然也道生之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XXX也为而XXX也长而XXX也此之谓XXX52)第伍拾贰章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堇启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棘见常XXX守XXX用其规复归其明毋遗身殃是谓袭常53)第伍拾叁章使我介然有知也行于XXX是畏大道甚夷民甚好解朝甚除XXX甚虚服文采带利剑厌食而财货有余是谓盗夸盗夸非道也54)第伍拾肆章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绝修之身其德乃真修之家其德有余修之乡其德乃长修之国其德乃夆修之于天下其德乃博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兹以此55)第伍拾伍章含德之厚者比于赤子蜂虿虺蛇弗蜇攫鸟猛兽弗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会而脧怒?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耰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亡56)第伍拾陆章知者弗言言者XXX塞其兑闭其门和其光同其尘挫其锐解其纷是谓玄同故不成得而亲不成得而疏不成得而利亦不成得而害不成得而贵亦不成得而贱故为世界贵57)第伍拾柒章以正治邦以奇用兵以无事取世界吾何故知其然XXX世界多隐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而国度滋昏民多伎能而奇物滋起法物滋彰响XXX是以圣人之言曰我无为也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欲无欲而民自朴58)第伍拾捌章其XXX其民屯屯其正察察其邦缺缺祸福之所倚福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XXX为妖人之悉也其日固久矣是以方而不割兼而不刺直而不绁?光而不眺59)第伍拾玖章治人事天XXX是以蚤服蚤服是谓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XXX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氐长生久视之道也60)第陆拾章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也其神不伤人也非其神不伤人也圣人亦XXX也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61)第陆拾壹章大邦者下流也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XXX以静胜牡为其静也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国小邦以下大邦则取XXX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故大邦者不过欲兼畜人小邦者不过欲入事人夫皆得其欲则大者宜为下62)第陆拾贰章道者万物之注也善人之宝也不善人之所保也美言能够市尊行能够贺大家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皇帝置XXX虽有拱之璧以先驷马不若坐进此道古之以是贵此道者何也不谓求以得有罪以避免与故为世界贵63)第陆拾叁章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乎其易也为大乎其细也天下之难作于易天下之大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猷难之故终于无难64)第陆拾肆章其安也易持也其未兆也易谋也其脆易判其微易散为之于其未有治之于其未乱合抱之木作于毫末九成之台起于蔂土百仞之高始于足下为之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也故无败也无执也故无失也民之从事也恒于几成而败之慎终若始则无败事矣是以圣人欲不欲而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而复众人之所过能辅万物之自然而XXX为65)XXX故曰为道者非以明民也将以愚之也民之难治也以其知也故以知知邦邦之贼也以不知知邦邦之德也恒知此两者亦稽式也?恒知稽式此谓XXX深矣远矣与物反矣乃至XXX66)XXX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也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之欲上民也必以其言下之其欲先民也必以其身后之故居前而XXX害也居上而民弗重也天下乐推而XXX也非以其XXX 与故天下莫能与争67)XXX小邦寡民使有XXX人之器而毋用使民重死而远徙有车舟无所乘之有甲兵无所XXX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邻邦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68)第陆拾捌章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善者不多多者不善圣人无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予人己愈多故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XXX69)XXX世界皆谓我而不宵夫唯不宵故能大若宵久矣其细也夫我恒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世界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世界先故能成事长今舍其慈且勇舍其俭且广舍厥后且先则必死XXX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健之如以慈垣之70)XXX拾章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弗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诤之德是谓用人是谓肥天古之极也71)XXX拾壹章用兵有XXX不敢为主而为XXX不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执无兵乃无敌矣祸莫大于无敌无敌近亡吾葆矣故乘兵相若则哀者胜矣72)XXX吾言甚易知也甚易行也而人XXX能知也而XXX也言有君事有宗其唯无知也是以不我知知者XXX则我贵矣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73)第柒拾叁章知不知尚矣不知不知病矣是以圣人之不病以其病病也是以不病74)XXX民之不畏畏则大畏将至矣毋闸其所居XXX其所生XXXXXX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而不自见也自爱而不自贵也故去彼取此75)XXX勇于敢者则杀勇于不敢者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天之道不战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单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76)XXXXXX且不畏死何如以死惧之XXX且畏死而为畸者吾将得而杀之夫孰敢矣XXX且必畏XXX有司杀者夫代司杀者杀是代大匠XXX代大匠斫者罕见不伤其手矣77)XXX民之饥也以其上食税之多也是以饥百姓之不治也以其上之有以为也是以不治民之轻死也以其求生之厚也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贵生(78)第柒拾捌章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月亘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曰坚强者死之徒也柔弱微细者生之徒也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恒强大居下柔弱细微居上79)XXX天之道犹张弓者也高者印之下者举之不足者损之缺乏者补之故天之道损不足而益缺乏人之道则否则损缺乏而奉不足?孰能不足而有以取奉于天者乎唯又道者乎是以圣工钱而不恃功成而不居也若此其不欲见贤也(80)第捌拾章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XXX能先也以其无以易之也水之胜刚也弱之胜强也天下莫弗知也而莫之能行也故圣人言云曰受邦之垢是谓社稷之主受邦之不祥是为天下之王正言若反81)第捌拾壹章。
帛书老子道德经全文-校注

老子xx 全文老子:道經」: 第一章道,可道也,非恒道也。
名,可名也,非恒名也。
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
故恒无欲也,以观其妙(眇);恒有欲也,以观其徼。
两者同出,异名同谓,XX,众妙之门。
老子:道經」: 第二章天下皆知XX 之为XX, XX 已。
皆知善,XX不善已。
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形也, 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也,XX 也。
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教;万物作而弗始,为而弗恃,为而弗恃,成功而弗居也。
夫唯XX,是以弗去。
老子:道经」: 第三章不上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xx 使民无知无欲也。
使夫智者不敢,xx 而已,则无不治。
老子:道经」: 第四章道冲,而用之又弗盈也。
渊呵,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湛呵,似或存。
吾不知其谁之子也,象帝之先。
老子:道经」: 第五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钥乎。
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不若守于中。
老子:道经」:第六章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绵绵呵其若存,用之不勤。
老子:道经」:第七章天长地久。
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退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先。
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老子:道经」:第八章xx。
xx 万物而有静,居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矣。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天,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老子:道经」:第九章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也。
金玉盈室,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咎也。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老子:道经」:第十章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涤除玄鉴,能如疵乎?爱民治国,能毋以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毋以智乎?生之畜之,生而弗有,长而弗宰也,是谓玄德。
老子道经」:第十一章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也。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版《道德经》原文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版《道德经》原文易亚苏《道德经》马王堆汉墓帛书本、任继愈《老子今译(修订本)》(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五年版),解读重点分篇,注释篇章要义,点到即止。
《道德经》八十一章,九章为一篇,共九篇。
第一篇:德(修养);第二篇:智(教育);第三篇:国(立国);第四篇:治(效法);第五篇:人(上善若水);第六篇:善(玄德);第七篇:器(利用);第八篇:道(返朴归真);第九篇:恒(道行长久)。
第一篇:德(修养)。
(1)三十八章(德)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
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
是以大丈夫居其厚,不居其薄;居其实,不居其华。
故去彼取此。
天道地德,天有道,地成德,万物资始。
天仁、地义、人信(礼)。
(2)三十九章(德之规)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其致之。
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侯王无以贵高,将恐蹶。
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谷”。
此非以贱为本耶?非乎?故致数誉无誉。
是故不欲禄禄如玉。
珞珞如石。
(3)四十章(德之性)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4)四十一章(德之器)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
不笑不足以为道。
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类,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道隐无名,夫唯道,善始且善成。
(5)四十二章(德之初)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
而王公以为称。
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道德经-帛书版-精美排版

德经篇第一章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
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
上礼为之,而莫之应也,则攘臂而扔之。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夫礼者,忠信之薄也,而乱之首也。
前识者,道之华也,而愚之首也。
是以大丈夫居其厚,而不居其薄,居其实,而不居其华。
故去彼取此。
译文:最上乘的德,不以施行德为目的,所以才具备了真正的德。
下乘的德,处处以施行德为目的,反而不具备真正的德。
最上乘的德,以无为来行事,顺从本性而为之。
最上乘的仁,以施行仁德来行事,顺从本性而为之。
最上乘的义,以施行义举来行事,强制自己而为之。
最上乘的礼,以施行礼制来行事,得不到回应,就举起胳膊强迫他人遵从。
所以大道失去了,德开始得到推崇;德失去了,仁开始得到推崇;仁失去了,义开始得到推崇;义失去了,礼开始得到推崇。
礼是忠信缺失的表现,推行它就是祸乱的开始。
先行确立的规范制度,不过是大道的浮华,追随它就是愚昧的开端。
所以大丈夫选择内里的敦厚,而不居于外表的浅薄;选择本质的朴实,而不居于肤浅的浮华。
因此取其厚实,而弃其薄华。
第二章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侯王得一而以为天下正。
其致之也,谓天毋已清,将恐裂。
谓地毋已宁,将恐发。
谓神毋已灵,将恐歇。
谓谷毋已盈,将恐竭。
谓侯王毋已贵以高,将恐蹶。
故必贵而以贱为本,必高矣而以下为基。
夫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谷,此其贱之本与!非也?故致数誉无誉。
是故不欲禄禄若玉,硌硌若石。
译文:以往得到“一”的,天得“一”而清明,地得“一”而安宁,神得“一”而灵动,谷得“一”而充盈,侯王得“一”而成为天下依从的范式。
推而言之,天再也不能清明,恐怕将要崩裂;地再也不能安宁,恐怕将要塌陷;神再也不能灵动,恐怕将要停歇;谷再也不能充盈,恐怕将要竭尽;侯王再也不能贵高,恐怕将要颠仆。
故而必定得以尊贵,是以贱作为根本;必定得以崇高,是以下作为基础。
【珍藏】帛书版《道德经》全文

【珍藏】帛书版《道德经》全文以下是帛书版《道德经》的全文及相关参考内容:道德经上品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参考:这一章描述了道的本质及其无法准确言说的特点。
道是无名无形的,是天地万物的源头。
其中“常无欲”指的是无私无欲,不执着于任何特定的欲望,以此观察和领悟道的奥妙。
而“常有欲”则指的是物欲和私欲,容易迷失于功名利禄和欲望追求中而忽略了道。
下品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参考:这一章提出了相对论的思想,即一切存在都需要对比才能具有意义。
同时也阐明了道的无为而治的哲学思想,不强求自己或他人去追求完美和公正,而是放下功利和执念,自然而然地做事,不居功自傲也不怨天尤人。
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参考:这一章同样是描述道的本质及无法言说的特点,其中强调道是无法准确描述和把握的,而且没有它的存在,万物皆难以产生。
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参考:这一章同第一章具有相似的特点,强调了道的无上至善和无为而治的哲学思想,不追求物质欲望和功名利禄,但又不忽视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需要,保持自己的内在平静和自然而然的状态。
马王堆出土帛书版:《道德经》全文

马王堆出土帛书版:《道德经》全文1973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帛书版《老子五千言》甲乙两本,轰动了世界,让世人对传世本《道德经》又有了重新的认识。
原来帛书版的《老子五千言》从内容上看有许多地方与传世本不同,甚至是背道而驰大相径庭。
另外帛书版并不叫《道德经》而是叫《老子五千言》,也不分“道经”和“德经”,还有就是在前后顺序上帛书版的内容是“德经”在前“道经”在后。
帛书版《老子》甲乙两本的传抄年代也略有不同,甲本应该在西汉初年刘邦登基以后,乙本在汉文帝登基之后。
帛书版《老子》与传世本《道德经》相校雠以后,发现帛书版的更接近老子本人的思想,也更接近老子所著《五千言》的本意。
《道德经》全文马王堆出土帛书版01道可道也,非恒道也。
名可名也,非恒名也。
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
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徼。
两者同出,异名同谓。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0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形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也。
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恃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03不上贤,使民不争。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不见可欲,使民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
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矣。
04道中,而用之又弗盈也,渊呵,似万物之宗。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呵,似或存。
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0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舆?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
06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
绵绵呵若存,用之不堇。
07天长地久。
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不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08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有静,居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矣。
老子帛书版《道德经》原文

老子帛书版《道德经》原文道经(十五)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达,深不可识。
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
曰:豫呵其若冬涉水,犹呵其若畏四邻,严呵其若容(客),涣呵其若凌释,敦呵其若朴,混呵其若浊,旷呵其若谷。
浊而静之徐清,安以动之徐生。
保此道不欲盈,夫唯不欲盈,是以能敝而不成。
不要沉迷其中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达,深不可识:古往今来,善用道者,知简入繁,深不可测。
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我虽然不认识他,但是我知道有些人可以包容一切有能力的人。
曰:豫呵其若冬涉水:说:如冬天快乐游泳的人,战胜自己,克服心理恐惧,从自身做起,只要你敢尝试,一切都可以成功。
有的时候你不是输给了别人,而是你输给了自己。
他的勇气、魄力和胆量值得所有人敬重,这样的人是有毅力,有恒心的人,可以与其交往,并纳入麾下,成为可塑之才。
犹呵其若畏四邻:如同你惧怕邻居,畏首畏尾,你越畏惧,别人就越胆大,就会越去欺负你,只有心无所惧,你才能战胜一切人和任何困难。
心无所惧是有理有据,不是胡搅蛮缠,如果你说不过他,那就多学点知识;如果你打不过他,那就让你的身体变得更加强壮。
严呵其若容(客):团结可以一切团结的人,要志同道合,要品行如一,紧密相连,制定对策,统一行动,结局会事半功倍。
涣呵其若凌释:好像呼气,一吸一呼散开而升于空中一样,荡然无存,无影无踪。
一些人和事会逐渐从你的心中散去,不必执着。
涉,畏,容,一切都会过去,一切都会烟消云散,又何必耿耿于怀呢?输也好,强也罢,只不过是一时的荣辱,没必要一直记在心里。
有为之事很多,多做一些正能量的事情,借此消除心中的不快。
敦呵其若朴:如同厚道朴实的人亦会浮出水面,这样的人才是可用之人,为人诚恳,朴实无华,不管是国家和企业都需要这样的人才,忠诚可靠,不会乱嚼舌根,故意挑事。
国家和民族才会有希望。
行业竞争才会良性循环下去,乃国家之幸。
比如:这次蔓延全球的新冠病毒。
社会主义国家服从党和政府的安排部署,使疫情在很短的时间内得到控制。
【道教经典】《道德经》(帛书)——附诵读视频

【道教经典】《道德经》(帛书)——附诵读视频鲁迅先生曾说:“不读《道德经》就不懂中国文化”。
《道德经》以其博大精深的哲理内涵,启迪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思想、行为,进步与提高。
《道德经》,春秋时老子著。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为春秋时期道家创始人。
道教尊其为“道祖”。
《道德经》分为上下两篇,即道经和德经,全书共5000余字。
文字虽然不多,但言简意赅,哲理深厚。
自问世以来,历代政治、军事、哲学乃至诸子百家无不珍视为瑰宝,可谓注家蜂起,环绕其间而吮其营养矣。
1973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帛书版《老子五千言》甲乙两本,轰动了世界,让世人对传世本《道德经》有了重新的认识。
原来帛书版的《老子五千言》从内容上看有许多地方与传世本不同。
帛书版叫做《老子五千言》,在前后顺序上帛书版的内容是“德经”在前“道经”在后。
帛书版《老子》甲乙两本的传抄年代也略有不同,甲本应该在西汉初年刘邦登基以后,乙本在汉文帝登基之后。
老子道德经帛书(道经)白云出岫诵读老子道德经帛书(德经)白云出岫诵读《道德经》(帛书)道经1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
名,可名也,非恒名也。
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
故恒无欲也,以观其妙;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
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2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皆知善,斯不善矣。
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形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
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恃也,成功而弗居也。
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3 不上贤,使民不争。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不见可欲,使民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智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矣。
4 道盅,而用之又弗盈也。
渊呵,似万物之宗。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湛呵似或存,吾不知其谁之子也,象帝之先。
5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珍藏】帛书版《道德经》全文

【珍藏】帛书版《道德经》全文马王堆出土帛书版《道德经》全文01.道可道也,非恒道也。
名可名也,非恒名也。
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
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徼。
两者同出,异名同谓。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0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形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也。
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恃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03.不上贤,使民不争。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不见可欲,使民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
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矣。
04.道中,而用之又弗盈也,渊呵,似万物之宗。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呵,似或存。
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0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舆?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
06.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
绵绵呵若存,用之不堇。
07.天长地久。
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不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08.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有静,居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矣。
居善地,心善渊,予善天,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09.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揣而锐之,不可长葆之。
金玉盈室,莫之守也,富贵而骄,自遗咎也。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10.营魄抱一,能毋离乎?抟气致柔,能婴儿乎?修除玄览,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毋以为乎?天门启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毋以知乎?生之,畜之,生而弗有,长而弗宰也,是谓玄德。
11.卅辐同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也。
埏埴而为器,当其无,有埴器之用也。
凿户牖,当其无,有室之用也。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12.五色使人之目盲,五音使人之耳聋,五味使人之口爽,驰骋畋猎使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使人之行妨。
老子帛书版道德经原文

老子帛书版道德经原文道经道.可道也,非恒道也。
名,可名也,非恒名也。
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
故恒无欲也,以观其妙;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
两者同出异名同谓。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天下皆知美,为美恶已,皆知善,斯不善矣。
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形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
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恃也,成功而弗居也。
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不上贤,使民不争。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不见可欲,使民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智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矣。
道盅,而用之又弗盈也。
渊呵,似万物之宗。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湛呵似或存,吾不知其谁之子也,象帝之先。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舆,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
绵绵呵若存,用之不勤。
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退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不以其无私舆?故能成其私。
上善似水。
水善利万物而有静,居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矣。
居善地,心善渊,予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持而盈之,不若其已。
揣而锐之,不可长葆之。
金玉盈室,莫之守也。
贵富而骄,自遗咎也。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戴营魄抱一,能毋离乎?抟气至柔,能婴儿乎?涤除玄鉴,能毋疵乎?爱民活国,能毋以智乎?天门启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毋以知乎?生之畜之,生而弗有,长而弗宰也,是谓玄德。
卅辐同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也。
埏埴为器,当其无,有埴器之用也。
凿户牖,当其无,有室之用也。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五色使人目盲。
驰骋田猎使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使人之行妨,五味使人之口爽。
五音使人之耳聋,是以圣人之治也,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帛书道德经全文及译文

帛书道德经全文及译文引言在中国古代文化中,道德经被视为一部经典之作。
帛书道德经是中国古代一份珍贵的手抄本,至今仍是研究道家哲学的重要资料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帛书道德经的全文及译文。
全文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古之所谓“曲则全”,言之也。
第三章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则无不治。
第四章道冲而用之,或不盈也。
渊兮似万物之宗。
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
盖其无,極其有。
凡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归根曰静,静曰复命。
复命曰常,知常曰明。
不知常,妄作凶。
第五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第六章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第七章天长地久。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第八章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译文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是天地之始;有名,是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此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道德经(帛书甲乙本)

道德经(帛书甲⼄本)下篇:《道经》道,可道也,⾮恒道也。
名,可名也,⾮恒名也。
⽆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
故恒⽆欲也,以观其妙;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
两者同出,异名同谓。
⽞之⼜⽞,众妙之门。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皆知善,斯不善矣。
有⽆之相⽣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形也,⾼下之相盈也,⾳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
是以圣⼈居⽆为之事,⾏不⾔之教。
万物作⽽弗始也,为⽽弗恃也,成功⽽弗居也。
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不上贤,使民不争。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不见可欲,使民不乱。
是以圣⼈之治也,虚其⼼,实其腹,弱其志,强其⾻。
恒使民⽆知⽆欲也,使夫智不敢,弗为⽽已,则⽆不治矣。
道冲,⽽⽤之⼜弗盈也。
渊呵,似万物之宗。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湛呵似或存,吾不知其谁之⼦也,象帝之先。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舆,虚⽽不屈,动⽽愈出。
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
⾕神不死,是谓⽞牝,⽞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
绵绵呵若存,⽤之不勤。
天长,地久。
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也,故能长⽣。
是以圣⼈退其⾝⽽⾝先,外其⾝⽽⾝存。
不以其⽆私与?故能成其私。
上善似⽔。
⽔善利万物⽽有静,居众⼈之所恶,故⼏于道矣。
居善地,⼼善渊,予善天,⾔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尤。
持⽽盈之,不若其已。
揣⽽锐之,不可长保之。
⾦⽟盈室,莫之守也。
贵富⽽骄,⾃遗咎也。
功遂⾝退,天之道也。
戴营魄抱⼀,能⽏离乎?槫⽓⾄柔,能婴⼉乎?涤除⽞览,能⽏疵乎?爱民治国,能⽏以智乎?天门启阖,能为雌乎?明⽩四达,能⽏以知乎?⽣之畜之,⽣⽽弗有,长⽽弗宰也,是谓⽞德。
三⼗辐同⼀毂,当其⽆,有车之⽤也。
埏埴为器,当其⽆,有埴器之⽤也。
凿户牖,当其⽆,有室之⽤也。
故有之以为利,⽆之以为⽤。
五⾊使⼈⽬盲,驰骋⽥猎使⼈⼼发狂,难得之货使⼈之⾏妨,五味使⼈之⼝爽,五⾳使⼈之⽿聋。
是以圣⼈之治也,为腹不为⽬,故去彼取此。
《道德经》全文—马王堆出土帛书版

《道德经》全文—马王堆出土帛书版《德道经》简介帛书《老子·德道经》,出土于1973年12月湖南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
分为甲乙本〔甲本为5344字,乙本为5342字(外加重文124字)〕,被认为是最接近老子原著本义的版本。
现代通行本《老子·道德经》,是以王弼所注,字数为5162字。
马王堆帛书《老子·德道经》与通行本在编排上有所不同,帛书德经在前,道经在后,通行本反之。
通行本在某些章节次序也有差异。
文字上帛书与通行本也有所差异。
接下来阿东就将帛书版本的《老子·德道经》原文整理出来,以供大家学习和参考。
马王堆帛书《德道经》原文《德篇》第一章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上礼为之而莫之应也则攘臂而扔之。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夫礼者忠信之薄也,而乱之首也,前识者道之华也,而愚之首也,是以大丈夫居其厚而不居其薄,居其实而不居其华,故去彼而取此。
第二章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
其致之也:谓天毋已清将恐裂,谓地毋已宁将恐废,谓神毋已灵将恐歇,谓谷毋已盈将恐竭,谓万物毋已生将恐灭,谓侯王毋已贵以高将恐蹶。
故必贵而以贱为本,必高而以下为基,夫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谷,此其贱之本舆?非也,故致数,舆无舆。
是故不欲,禄禄若玉,珞珞若石。
第三章上士闻道,堇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弗笑,不足以为道,是以建言有之曰:明道如费,进道如退,夷道如类。
上德如谷,大白如辱,广德如不足,建德如偷。
质真如渝,大方无隅,大器免成,大音希声,天象无形,道褒无名,夫唯道善始且善成。
第四章返也者,道之动也;弱也者,道之用也。
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第五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德经(帛书版)【道经】(1)第壹章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天地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以观其眇也恒有欲以观其所徼也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2)第贰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也高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恃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3)第叁章不上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不乱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矣(4)第肆章道冲而用之有弗盈也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5)第伍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闻数穷不如守于中(6)第陆章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其若存用之不堇(7)第柒章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不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8)第捌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有静居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矣居善地心善渊予善天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9)第玖章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葆也金玉盈室莫之能守也富贵而骄自遗咎也功遂身退天之道也(10)第拾章戴营魄抱一能毋离乎槫气致柔能婴儿乎修除玄监能无疵乎爱民活国能毋以知乎天门启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毋以知乎生之畜之生而弗有长而弗宰是谓玄德(11)第拾壹章卅辐同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也埏埴而为器当其无埴器之用也凿户牖当其无有室之用也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12)第拾贰章五色使人之目盲五音使人之耳聋五味使人之口爽驰骋畋猎使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使人之行方是以圣人之治也为腹而不为目故去彼而取此(13)第拾叁章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之为下也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有何患故贵为身以为天下若可托天下爱己身以为天下女何以寄天下(14)第拾肆章视之而弗见名之曰微听之而弗闻名之曰希捪之而弗得名之曰夷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一者其上不谬其下不惚寻寻呵不可名也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沕望随而不见其后迎而不见其首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谓道纪15)第拾伍章古之善为道者微眇玄达深不可志夫唯不可志故强为之容曰与呵其若冬涉水犹呵其若畏四邻俨呵其若客涣呵其若冰泽沌呵其若朴湷呵其若浊旷呵其若谷浊而静之徐清安以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欲盈故能蔽而不成(16)第拾陆章致虚极也守静督也万物旁作吾以观其复也天物芸芸各复归于其根曰静静是谓复命复命常也知常明也不知常妄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殁身不殆(17)第拾柒章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誉之其次畏之其下侮之信不足案有不信猷呵其贵言也功成事遂而百姓皆谓我自然(18)第拾捌章故大道废案有仁义知慧出案有大伪六亲不和案有孝慈邦家昏乱案有贞臣(19)第拾玖章绝圣弃知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言也以为文未足故令之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20)第贰拾章唯与诃其相去几何美与恶其相去何若人之所畏亦不可以不畏人望呵其未央才众人熙熙若享于太牢而春登台我泊焉未佻若婴儿之未咳累呵如无所归众人皆有余我独遗我愚人之心也蠢蠢呵鬻人察察我独闵闵呵忽呵其若海望呵其若无所止众人皆有以我独顽以鄙吾欲独异于人而贵食母(21)第贰拾壹章孔德之容唯道是从道之物唯望唯惚惚呵望呵中有象呵望呵惚呵中有物呵幽呵冥呵中有请呵其请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顺众父吾何以知众父之然以此(22)第贰拾贰章炊者不立自视者不章自见者不明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欲者弗居(23)第贰拾叁章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执一以为天下式不自视故章不自现故明不自伐故有功弗矜故能长夫唯不争故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几语才诚全归之24)第贰拾肆章希言自然飘风不冬朝暴雨不终日孰为此天地而弗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德者道亦德之同于失者道亦失之(25)第贰拾伍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萧呵寥呵独立而不改可以为天地母吾未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国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26)第贰拾陆章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其辎重唯有环官燕处则昭若若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本躁则失君(27)第贰拾柒章善行者无辙迹善言者无瑕谪善数者不以筹策善闭者无关楗而不可启也善结者无绳约而不可解也是以圣人恒善救人而无弃人物无弃财是谓袭明故善人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也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知乎大迷是谓眇要(28)第贰拾捌章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恒德不离恒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恒德乃足恒德乃足复归于朴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恒德不忒恒德不忒复归于无极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夫大制无割(29)第贰拾玖章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弗得已夫天下神器也非可为者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或陪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太去奢(30)第叁拾章以道佐人主不以兵强于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居楚棘生之善者果而已矣不以取强焉果而勿娇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不得已居是谓果而不强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蚤已(31)第叁拾壹章夫兵者不祥之器也物或恶之故有欲者弗居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故兵者非君子之器也兵者不祥之器也不得已而用之铦袭为上勿美也若美之是乐杀人也夫乐杀人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是以吉事上左丧事上右是以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居之也杀人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32)第叁拾贰章道恒无名朴虽小而天下弗敢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俞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焉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所以不殆俾道之在天下也猷小谷之于江海也(33)第叁拾三章知人者知也自知者明也胜人者有力也自胜者强也知足者富也强行者有志也不失其所者久也死而不忘者寿也(34)第叁拾肆章道泛兮其可左右也成功遂事而弗名有也万物归焉而弗为主则恒无欲也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弗为主可名于大是以圣人之能成大也以其不为大也故能成大(35)第叁拾伍章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乐与饵过格止故道之出言曰淡呵其无味也视之不足见也听之不足闻也用之不可既也(36)第叁拾陆章将欲拾之必古张之将欲弱之必古强之将欲去之必古兴之将欲夺之必古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脱于渊邦利器不可以示人(37)第叁拾柒章道恒无名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阗之以无名之朴夫将不欲不欲以静天地将自正--【德经】--(38)第叁拾捌章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上礼为之而莫之应也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也而乱之首也前识者道之华也而愚之首也是以大丈夫居其厚而不居其薄居其实而不居其华故去彼而取此(39)第叁拾玖章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其致之也谓天毋已清将恐裂谓地毋已宁将恐废谓神毋已灵将恐歇谓谷毋已盈将恐竭谓万物毋已生将恐灭谓侯王毋已贵以高将恐蹶故必贵而以贱为本必高矣而以下为基夫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谷此其贱之本与非也? 故致数与无与是故不欲禄禄若玉珞珞若石(40)第肆拾章上士闻道堇能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弗笑不足以为道是以建言有之曰明道如费进道如退夷道如类上德如谷大白如辱广德如不足建德如偷质真如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天象无刑道褒无名夫唯道? 善始且善成(41)肆拾壹章反也者道之动也弱也者道之用也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42)第肆拾贰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天下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自名也物或损之而益益之而损故人之所教亦议而教人故强梁者不得死我将以为学父(43)第肆拾叁章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至坚无有入于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也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能及之矣(44)第肆拾肆章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45)第肆拾伍章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如诎大巧如拙大辩如讷躁胜寒靓胜炅请静可以为天下正(46)第肆拾陆章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憯于欲得故知足之足恒足矣(47)第肆拾柒章不出于户以知天下不窥于牖以知天道其出也弥远其知也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弗为而成(48)第肆拾捌章为学者日益为道者日损损之有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将欲取天下也恒无事及其有事也又不足以取天下矣(49)第肆拾玖章圣人恒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德善也信者信之不信者亦信之德信也圣人之在天下詥焉为天下浑心百姓皆属耳目焉圣人皆孩之(50)第伍拾章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而人之生动皆之死地之十有三夫何故也以其生生之厚也盖闻善执生者陵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揣其角虎无所措其蚤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也以其无死地焉(51)第伍拾壹章道生之而德畜之物刑之而器成之是以万物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也夫莫之爵而恒自然也道生之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弗有也为而弗恃也长而弗宰也此之谓玄德(52)第伍拾贰章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堇启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棘见常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毋遗身殃是谓袭常(53)第伍拾叁章使我介然有知也行于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民甚好解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采带利剑厌食而财货有余是谓盗夸盗夸非道也(54)第伍拾肆章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绝修之身其德乃真修之家其德有余修之乡其德乃长修之国其德乃夆修之于天下其德乃博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兹以此(55)第伍拾伍章含德之厚者比于赤子蜂虿虺蛇弗蜇攫鸟猛兽弗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会而脧怒? 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耰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亡(56)第伍拾陆章知者弗言言者弗知塞其兑闭其门和其光同其尘挫其锐解其纷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亦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亦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57)第伍拾柒章以正治邦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夫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而国家滋昏民多伎能而奇物滋起法物滋彰盗贼多有是以圣人之言曰我无为也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欲无欲而民自朴(58)第伍拾捌章其政闵闵其民屯屯其正察察其邦缺缺祸福之所倚福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悉也其日固久矣是以方而不割兼而不刺直而不绁? 光而不眺(59)第伍拾玖章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以蚤服蚤服是谓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氐长生久视之道也60)第陆拾章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也其神不伤人也非其神不伤人也圣人亦弗伤也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61)第陆拾壹章大邦者下流也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恒以静胜牡为其静也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国小邦以下大邦则取于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故大邦者不过欲兼畜人小邦者不过欲入事人夫皆得其欲则大者宜为下(62)第陆拾贰章道者万物之注也善人之宝也不善人之所保也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贺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卿虽有拱之璧以先驷马不若坐进此道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也不谓求以得有罪以免与故为天下贵(63)第陆拾叁章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乎其易也为大乎其细也天下之难作于易天下之大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猷难之故终于无难(64)第陆拾肆章其安也易持也其未兆也易谋也其脆易判其微易散为之于其未有治之于其未乱合抱之木作于毫末九成之台起于蔂土百仞之高始于足下为之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也故无败也无执也故无失也民之从事也恒于几成而败之慎终若始则无败事矣是以圣人欲不欲而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而复众人之所过能辅万物之自然而弗敢为65)第陆拾伍章故曰为道者非以明民也将以愚之也民之难治也以其知也故以知知邦邦之贼也以不知知邦邦之德也恒知此两者亦稽式也? 恒知稽式此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乃至大顺(66)第陆拾陆章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也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之欲上民也必以其言下之其欲先民也必以其身后之故居前而民弗害也居上而民弗重也天下乐推而弗厌也非以其无诤与故天下莫能与争(67)第陆拾柒章小邦寡民使有什佰人之器而毋用使民重死而远徙有车舟无所乘之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邻邦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68)第陆拾捌章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善者不多多者不善圣人无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予人己愈多故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弗争(69)第陆拾玖章天下皆谓我大大而不宵夫唯不宵故能大若宵久矣其细也夫我恒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事长今舍其慈且勇舍其俭且广舍其后且先则必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健之如以慈垣之(70)第柒拾章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弗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诤之德是谓用人是谓肥天古之极也(71)第柒拾壹章用兵有言曰吾不敢为主而为客吾不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执无兵乃无敌矣祸莫大于无敌无敌近亡吾葆矣故乘兵相若则哀者胜矣(72)第柒拾贰章吾言甚易知也甚易行也而人莫之能知也而莫之能行也言有君事有宗其唯无知也是以不我知知者希则我贵矣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73)第柒拾叁章知不知尚矣不知不知病矣是以圣人之不病以其病病也是以不病(74)第柒拾肆章民之不畏畏则大畏将至矣毋闸其所居毋猒其所生夫唯弗猒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而不自见也自爱而不自贵也故去彼取此(75)第柒拾伍章勇于敢者则杀勇于不敢者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天之道不战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单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76)第柒拾肆章若民恒且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民恒且畏死而为畸者吾将得而杀之夫孰敢矣若民恒且必畏死则恒有司杀者夫代司杀者杀是代大匠斫也夫代大匠斫者稀有不伤其手矣(77)第柒拾柒章民之饥也以其上食税之多也是以饥百姓之不治也以其上之有以为也是以不治民之轻死也以其求生之厚也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贵生(78)第柒拾捌章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月亘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曰坚强者死之徒也柔弱微细者生之徒也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恒强大居下柔弱细微居上(79)第柒拾玖章天之道犹张弓者也高者印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故天之道损有余而益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而奉有余? 孰能有余而有以取奉于天者乎唯又道者乎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也若此其不欲见贤也(80)第捌拾章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先也以其无以易之也水之胜刚也弱之胜强也天下莫弗知也而莫之能行也故圣人言云曰受邦之垢是谓社稷之主受邦之不祥是为天下之王正言若反(81)第捌拾壹章和大怨必有余怨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右介而不以责于人故有德司介无德司彻夫天道无亲恒与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