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简体修复本
帛书版《道德经》——真正的原版
帛书版《道德经》——真正的原版展开全文1973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帛书版《老子五千言》甲乙两本,轰动了世界,让世人对传世本《道德经》又有了重新的认识。
原来帛书版的《老子五千言》从内容上看有许多地方与传世本不同,甚至是背道而驰大相径庭。
另外帛书版并不叫《道德经》而是叫《老子五千言》,也不分“道经”和“德经”,还有就是在前后顺序上帛书版的内容是“德经”在前“道经”在后。
帛书版《老子》甲乙两本的传抄年代也略有不同,甲本应该在西汉初年刘邦登基以后,乙本在汉文帝登基之后。
帛书版《老子》与传世本《道德经》相校雠以后,发现帛书版的更接近老子本人的思想,也更接近老子所著《五千言》的本意。
《道德经》全文马王堆出土帛书版01道可道也,非恒道也。
名可名也,非恒名也。
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
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徼。
两者同出,异名同谓。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0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形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也。
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恃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03不上贤,使民不争。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不见可欲,使民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
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矣。
04道中,而用之又弗盈也,渊呵,似万物之宗。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呵,似或存。
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0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舆?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
06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
绵绵呵若存,用之不堇。
07天长地久。
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不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08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有静,居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矣。
《老子帛书》帛書甲本复原
《老子帛书》帛書甲本复原《老子帛书》帛書甲本复原(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 )德上德?(為而)?以為也上仁為之(而?) 以為也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也上禮( 為之而莫之應也則)攘臂而乃之故失=道=矣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義( 失)義而( 失義而后禮夫禮者忠信之泊也 )而亂之首也( 前識者 )道之華也而愚之首也是以大丈夫居亓厚而不居亓泊居亓實不居亓華故去皮取此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浴得一以盈侯( 王得一)而以為正亓致之也胃天毋已清將恐(蓮)胃地毋(以宁)將恐發胃神毋已?(將)恐歇胃浴毋已盈將將恐渴胃侯王毋已貴( 以高將恐? )故必貴而以賤為本必高矣而以下為?夫是以侯王自胃(曰)孤寡不?此亓賤(之本)与非(也)故致數与?与是故不欲( 祿祿 )若玉硌( =若 )( 石上士聞道堇能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弗笑不足以為道是以建言有之曰明道如費進道如退夷道如類上德如浴大白如辱廣德如不足建德如□質真如愉大方?禺大器免成大音希聲天象?刑道??名夫唯)道善( 始且善成反也者)道之動也弱也者道之用也天( 下之物生於有=生於?道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負陰而抱陽 )中气以為和天下之所惡唯孤寡不?而王公以自名也勿或?之( 而益益 )之而?故人( 之所教)夕議而教人故強良者不得死我(將)以為學父天下之至(柔)馳?於天下之致堅?有入於?間五是以知?為(之有)益也不(言之)教?為之益(天)下希能及之矣名与身孰親身与貨孰多得与亡孰病甚( 愛必大費多藏必厚 )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大成若缺亓用不幣大盈若?亓用不?大直如诎大巧如(拙)大贏如??胜寒靚胜炅請靚可以為天下正·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道戎馬生於郊·罪莫大於可欲?莫大於不知足咎莫 ? 於欲得( 故知足之足 )恒足矣不出於戶以知天下不規於牖以知天道亓出也?遠亓( 知也?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見而名弗 )為而( 而成 )為( 學者日益聞道者日??之又?以至於?為?為而?不為)取天下也恒( ?事及亓有事也不足以取天下圣人?恒心)以百(姓)之心為(心)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 之德善也信者信之不信者亦信之德 )信也( 圣人 )之在天下 ? =焉為天下渾心百姓皆屬耳目焉圣人皆( 咳之出)生( 入死生之徒十 )有(三死之)徒十有三而民生=?皆之死地之十有三夫何故也以亓生=也?( 聞善)執生者陵行不(辟)矢虎入軍不被甲兵矢?所?亓角虎?所昔亓蚤兵?所容( 亓刃夫)何故也以亓?死地焉·道生之而德畜之物刑之而器成之是以万物尊道而貴(德道)之尊德之貴也夫莫之?而恒自然也·道生之畜之長之遂之亭之( 毒 )之( 養之复之生而 )弗有也為而弗寺也長而勿宰也此之胃玄德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得亓母以知亓( 母)复守亓母沒身不殆·塞亓?閉亓門終身不堇啟亓悶濟亓事終身( 不棘見)小曰(明)守柔曰強用亓光复歸亓明毋道身央是胃襲常使我?有知也( 行於)大道唯( 他是畏大道)甚夷民甚好解朝甚除田甚?倉甚虛服文采帶利( 劍? )食貨( 財有余是胃盜?盜?非道也)善建(者不)拔( 善抱者不脫)子孫以?祀( 不絕修之身亓德乃真修之家亓德有 )余修之( 鄉亓德乃長修之邦亓德乃?修之天下亓德乃? )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觀鄉以邦觀邦以天(下)觀(天下吾何以知天下之然茲以此含德 )之厚(者)比於赤子逢??地弗螫?鳥猛獸弗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 牡之會而?怒 )精(之)至也終日號而不?和之至也和曰常知和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強( 物壯 )即老胃之不=道=( 蚤已知者 )弗言=者弗知塞亓悶閉亓( 門和 )其光同亓?坐亓閱解亓紛是胃玄同故不可得而親亦不可得而?不可得而利亦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亦不可得而淺\故為天下貴·以正之邦以畸用兵以?事取天下吾( 何以知亓然)也?夫天下( 多忌 )諱而民?貧民多利器而邦家茲?人多知而何物茲( 起法物茲章而 )盜賊\( 多有是以圣人之言曰 )我?為也而民自化我好?而民自正我?事而民( 自富我欲不欲而民自?亓正? = 亓民屯 =)其正察=其邦?=?福之所倚福?之所伏( 孰知亓极亓?正也正复為畸善复為?人之?也亓日固久矣是以方而不割兼而不刺直而不紲光而不眺治人事天莫若嗇夫唯嗇是以蚤= 服 = 是胃重 = 積 = 德 = 則? = 不 = 克 = 則莫 = 知 = 亓 = 极 =)可以有=國=之母可以長久是胃深槿固氐長( 生久視之 )道也( 治大國若亨小鮮以道立)天下亓鬼不神非亓鬼不神也亓神不傷人也非亓申不傷人也圣人亦弗傷( 也夫兩)不相(傷故)德交歸焉大邦者下流也天下之牝也天下之郊也牝恒以靚胜牡為亓靚(也故)宜為下大邦(以)下小(邦)則取小=邦=以下大邦則取於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故)大邦者不過欲兼畜人小邦者不過欲入事人夫皆得亓欲( 則大者宜為)下(道)者万物之注也善人之?也不善人之所?也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賀人=之不善也何(?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卿雖有共之璧以先四馬不善坐而進此古之所以貴此者何也不胃求(以)得有罪以免輿為天下貴·為?為事?事味?未大小多少報怨以德圖難乎( 亓易也為大乎亓細也)天下之難作於易天下之大作於細是以圣人冬不為大故能( 成亓大夫?若必寡信)必多難是(以圣)人猷難之故冬於?難·亓安也易持也( 亓未?也 )易謀\( 也亓微也易散也為之於亓未有也治之於亓未亂也合抱之木生於 )毫末九成之台作於羸土百仁之高?於足下( 為之者敗之執之者失之是以圣人?為)也(故)?敗(也)?執也故?失也民之從事也恒於亓成事而敗之故慎終若始則( ?敗事是以圣人)欲不欲而不貴難得之?學不學而复眾人之所過能輔万物之自(然而)弗敢為故曰為道者非以明民也將以愚之也民之難(治)也以亓知也故以知=邦=之賊\也以不知=邦(=之)德也恒知此兩者亦稽式也恒知稽式此胃玄=德=深矣遠矣与物(反)矣乃(至大順江)海所以能為百浴王者以亓善下之是以能為百浴王是以圣人之欲上民也必以亓言下之亓欲先(民也)必以亓身后之故居前而民弗害也居上而民弗重也天下樂隼而弗?也非以亓?諍与故天下莫能与諍小邦?民使十百人之器毋用使民重死而遠送有車周?所乘之有甲兵?所陳( 之使民复結繩而)用之甘亓食美亓服樂亓俗安亓居?邦相?雞狗之聲相聞民( 至老死不相往來信言不美=言 )不( 信知 )者不?( = )者不知善( 者不多= )者不善·圣人?( 積? )以為( 人已俞有?以予人矣已俞多故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為而弗?天下皆胃我大=而不宵)夫唯(大)故不宵若宵細久矣我恒有三葆之一曰茲二曰檢( 三曰不敢為天下先夫茲故能勇檢)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為成事長今舍亓茲且勇舍亓后且先則必死矣夫茲(以戰)則胜以守則固天將建之女以茲垣之善為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胜敵者弗(与)善用人者為之下(是)胃不諍之德是胃用人是胃天古之极也·用兵有言曰吾不敢為主而為客吾不進寸而芮尺是胃行?行襄?臂執?兵乃?敵矣?莫於於?=适=斤亡吾吾葆矣故稱兵相若則哀者胜矣吾言甚易知也甚易行也而人莫之能知也莫之能行也言有君事有宗亓唯?知也是以不( 我知=者希則)我貴矣是以圣人被褐而?玉知不知尚矣不=知=病矣是以圣人之不病以亓( 病=也是以不病民之不 )畏=則( 大畏將至 )矣·毋閘亓所居毋?亓所生夫唯弗?是( 以不?是以圣人自知而不自見也自愛)而不自貴也故去被取此·勇於敢者( 則殺勇)於不敢者則栝( 此兩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惡孰知亓故天之道不戰而善胜 )不言而善應不召而自來彈而善謀\( 天而不失若民恒且不畏死)奈何以殺?之也若民恒是死則而為者吾將得而殺之夫孰敢矣若民( 恒且 )必畏死則恒有司殺者夫伐司殺者殺是伐大匠?也夫伐大匠?者則( 希)不傷亓手矣·人之?也以亓取食?之多也是以?百姓之不治也以亓上有以為(也)是以不治·民之?死以亓求生之厚也是以?死夫唯?以生為者是賢貴生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仞賢強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亓死也??故曰堅強者死之徒也柔弱微細生之徒也兵強則不胜木強則恒強大居下柔弱微細居上天下( 之道酉張弓)者也高者印之下者舉之有余者?之不足者補之故天之道?有( 余而益不足人之道則)不然?(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而有以取奉於天者乎( 唯有道者是以圣人為而弗有成功而不居也若此其不欲 )見賢也天下莫柔( 弱於水而攻 )堅強者莫之能(胜)也以亓?(以)易( 之也水之胜剛也弱之 )胜強天( 下莫弗知也而莫之能 )行也故圣人之言?曰受邦之?是胃社稷之主受邦之不祥是胃天下之王( 正言 )若反和大怨必有余怨焉可以為善是以圣右介而不以責於人故有德司介( ? )德司?夫天道?親恒与善人·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 故)恒?欲也以觀其眇恒有欲也以觀其所?兩者同出?名同胃玄之有玄眾眇之( 門 )天下皆知美為美惡已皆知善訾不善矣有?之相生也難易之相成也長短之相刑也高下之相盈也意聲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隋也恒也是以聲人居?為之事行( 不言之教万物昔而弗始 )也為而弗志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居是以弗去不上賢( 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 )不為( 盜不見可欲 ) 使民不?是以聲人之( 治也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 )強其骨恒使民?知?欲也使( 夫知不敢弗為而已則?不治矣道?而用之有 )弗盈也?呵始万物之宗銼亓解其紛和其光同( 同其?湛呵始 )或存吾不知(誰)子也象帝之先天地不仁以万物為芻狗聲人不仁以百省( 為芻 )狗天地(之)間( 其)猶橐?輿虛而不??而俞出多聞數窮不若守於中浴神不死是胃玄=牝=之門是胃天地之根?=呵若存用之不堇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長生是以聲人芮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不以其?(私)輿故能成其(私)上善治水=善利万物而有?居眾之所惡故几於道矣居善地心善?予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善時夫唯不?故?尤?而盈之不( 若其已?而允 )之□之(不)可長葆之金玉盈室莫之守也貴富而?自遺咎也功述身芮( 天之道也戴營?抱一能毋离乎?气至柔)能嬰儿乎修除玄藍能毋疵乎愛( 民栝邦毋以知乎天門啟闔能為雌乎明白四達能毋以為乎)生之畜之生而弗( 有也長而弗宰也)是胃玄德卅( ?同一轂當)其?(有車)之用(也)然埴為器當其?有埴器( 之用也鑿戶牖)當其?有( 室)之用也故有之以為利?之以為用五色使人目?馳騁田腊使人( 心發狂 )難得之?使人之行方五味使人之口?五音使人之耳聾是以聲人之治也為腹不為目故去罷耳此龍辱若惊貴大?若身苛胃龍辱若惊龍之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胃龍辱若惊何胃貴大?若身吾所以有大?者為吾有身也及吾?身有何?故貴為身於為天下若可以?天下矣愛以身為天下女可以寄天下視之而弗見名之曰?听之而弗聞名之曰希?之而弗得名之曰夷三者不可至計故?而為一=者其上不?其下不??=呵不可名也复歸於?物是胃狀之狀?物之( 象是胃??隋而不見其后迎)而不見其首執今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胃( 道紀古之善為道者微眇玄達)深不可志夫唯不可志故強為之容曰与呵其若冬( 涉水猷呵其若)畏四( ?嚴)呵其若客渙呵其若?澤( 沌)呵其若??( 呵其若濁?呵其)若浴濁而?之?清女以重之?生葆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欲( 盈是 )以能( 敝而不 ))=是胃复=命=常也知常明也不知常?=作?知常容=乃公=乃王=乃天=乃道=乃久?身不?大上下知有之其次親譽之其次畏之其下母之信不足案有不信( 猷呵)其貴言也成功遂事而百省胃我自然故大道廢案有仁義知?出案有大偽六親不和案有畜茲邦家乳案有貞臣絕聲?知民利百負絕仁?義民复畜茲絕巧?利盜賊\有此三言也以為文未足故令之有所屬見素抱( ?少私而寡欲絕學?憂)唯与訶其相去几何美与惡其相去何若人之( 所畏)亦不( 可以不畏人?呵其未央才)眾人?=若鄉於大牢而春登台我泊焉未佻若( 嬰儿未咳 ) ?呵如( ?所歸眾人 )皆有余我獨遺我禺人之心也?=呵鬻( 昭昭我獨若)?呵鬻人蔡=我獨?=呵?呵其若( 海 )?呵亓若?所止( 眾人皆有以我獨? )以悝吾欲獨 ? 於人而貴食母孔德之容唯道是從道之物唯?唯?=( 呵? )呵中有象呵?呵?呵中有物呵?呵鳴呵中有請?其請甚真其中( 有信 )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順眾?吾何以知眾?之然以此炊者不立自視不章自見者不明自伐者?功自矜者不長其在道曰?食贅行物或惡之故有欲者( 弗 )居曲則金枉則定洼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是以聲人執一以為天下牧不( 自)視故明不自見故章不自伐故有功弗矜故能長夫唯不爭故莫能与之爭古( 之所胃曲金者几)語才誠\金歸之希言自然風不冬朝暴雨不冬日孰為此天地( 而弗能久有兄 )於人乎故從事而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同於德(者)道亦德之同於( 失)者道亦失之有物昆成先天地生呵繆呵獨立( 而不? )可以為天地母吾未知其名字之曰道吾強為之名曰大(=)曰筮=曰遠(= 曰反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國中有四大而王居一焉人法地(=)法(天)=法(道)(=)法( 自然重)為根?根?為?君是以君子眾日行不离其甾重唯有環官燕處( 則昭若)=何万乘之王而以身?於天下?則失本?則失君善行者?跡(善)言者?瑕适善數者不以??善閉者而不可啟也善結者( ?? )約而不可解也是以聲人恒善?人而??人物??財是胃?明故善( 人善人 )之師不善人善人之?也不貴其師不愛其?唯知乎大?是胃眇要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恒=德=不= ? =复歸嬰儿知其白守其辱為=天=下=浴=恒=德=乃=( 足= 复歸於? )知其守其黑為=天=下=式=恒德=不=?=复歸於?极?散( 則為器聲 )人用則為官長夫大制?割將欲取天下而為之吾見其弗( 得已夫天下神 )器也非可為者也為者敗之執者失之物或行或隋或炅或( ? □□□□)或?或?是以聲人去甚去大去楮以道佐人主不以兵強( 於)天下( 其事好還師之 )所居楚?生之善者果而已矣毋以取強焉果而毋?果而勿矜果而( 毋伐 )果而毋得已居是胃( 果 )而不強物壯而老是胃之不=道=蚤已夫兵者不祥之器(也)物或惡之故有欲者弗居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故兵者非君子之器也( 兵者 )不祥之器也不得已而用之?襲為上勿美也若美之是樂殺人夫樂殺人不可以得志於天下矣是以吉事上左喪事上右是以便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言以喪禮居之也殺人眾以悲依立之戰胜以喪禮處之道恒?名?唯( 小而天下弗敢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將自賓天地相合以俞甘洛民莫之( 令而自均 )焉始制有( 名 = 亦既 )有夫( 將知 = 止 =)所以不( 殆 )俾道之在( 天下也猷小 )浴之与江海也知人者知也自知( 者明也胜人 )者有力也自胜者( 強也知足者富)也強行者有志也不失其所者久也死不忘者壽也道( ?呵其可左右也成功)遂事而弗名有也万物歸焉而弗為主則恒?欲也可名於小万物歸焉(而弗)為主可名於大是(以)聲人之能成大也以其不為大也故能成大執大象(天下)往=而不害安平大樂与餌過格止故道之出言也曰談呵其味也( 視之)不足見也听之不足聞也用之不可既也將欲拾之必古張之將欲弱之( 必古)強之將欲去之必古与之將欲奪之必古予之是胃微明?弱胜強魚不脫於?邦利器不可以視人道恒?名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將自?=而欲( 作吾將闐=之=以= )?=名=之=?=夫將不=辱=以情天地將自正。
汉代道德经马王堆汉墓版
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甲本道经•道,可道也,非恒道也。
名,可名也,非恒名也。
无名,万物之始也。
有名,万物之母也。
【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妙);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嗷。
两者同出,异名同胃(谓)。
玄之有(又)玄,众眇(妙)之【门】。
•天下皆知美为美,恶已;皆知善,訾(斯)不善矣。
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形)也,高、下之相盈也,意〈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隋(随),恒也。
是以声(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志(恃)也,成功而弗居也。
夫唯居,是以弗去。
•不上贤,【使民不争。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1不【见可欲,使】民不乱。
是以声(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恒使民无知无欲也。
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矣。
•道冲,而用之又弗】盈也。
满(渊)呵始(似)万物之宗。
锉(挫)其,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湛呵似】或存。
吾不知【谁】子也,象帝之先。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声(圣)人不仁,以百省(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钥舆(与)?虚而不漏(屈),踵(动)而俞(愈)出。
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
•浴(谷)神【不】死,是胃(谓)玄牝。
玄牝之门,是胃(谓)【天】地之根。
绵绵呵若存,用之不堇(勤)。
•天长,地久。
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
是以声(圣)人芮(退)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不以其无【私】舆(与)?故能成其私。
•上善治(似)水。
水善利万物而有静(争),居众之所恶,故几于道矣。
居善地,心善满(渊),予善信,正(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静(争)故无尤。
•(殖)而盈之,不【若其已。
揣而】□之口,口可长葆之。
金玉盈室,莫之守也。
贵富而(骄),自遗咎也。
功述(遂)身芮(退),天【之道也。
•戴营魄抱一,能毋离乎?抟气至柔,】能婴儿乎?修(涤)除玄蓝(鉴),能毋疵乎?爱【民活国,能毋以知乎?天门启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毋以为乎?】生之,畜之。
帛书版《道德经》——真正的原版(珍藏)
帛书版《道德经》——真正的原版(珍藏)1973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帛书版《老子五千言》甲乙两本,轰动了世界,让世人对传世本《道德经》又有了重新的认识。
原来帛书版的《老子五千言》从内容上看有许多地方与传世本不同,甚至是背道而驰大相径庭。
另外帛书版并不叫《道德经》而是叫《老子五千言》,也不分“道经”和“德经”,还有就是在前后顺序上帛书版的内容是“德经”在前“道经”在后。
帛书版《老子》甲乙两本的传抄年代也略有不同,甲本应该在西汉初年刘邦登基以后,乙本在汉文帝登基之后。
帛书版《老子》与传世本《道德经》相校雠以后,发现帛书版的更接近老子本人的思想,也更接近老子所著《五千言》的本意。
《道德经》全文马王堆出土帛书版01道可道也,非恒道也。
名可名也,非恒名也。
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
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徼。
两者同出,异名同谓。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0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形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也。
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恃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03不上贤,使民不争。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不见可欲,使民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
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矣。
04道中,而用之又弗盈也,渊呵,似万物之宗。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呵,似或存。
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0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舆?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
06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
绵绵呵若存,用之不堇。
07天长地久。
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不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08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有静,居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矣。
马王堆汉墓帛书本《道德经》全文
马王堆汉墓帛书本《道德经》全⽂马王堆汉墓帛书本《道德经》全⽂:《德经》⽼⼦的《道德经》(或云《德道经》),是古代道家的⼀部经典著作,也是早期中国哲学史上罕有的⼀部关于宇宙本体论的思辨著作。
中华民族上下⼏千年⽂明流传下来的遗产,尽管汗⽜充栋,但论及能总括中华民族的基本传统、思想与精神“⼀⾔以蔽之”者,⽆容质疑,当⾸数⽼⼦的《道德经》(亦或直呼为《⽼⼦》)。
其精炼的九九⼋⼗⼀章,仅以简洁优美的五千⽂字,洋洋洒洒深邃博⼤地,构造出了⼀个朴素、⾃然、豁达、飘逸的宇宙观、⼈⽣观、⽅法论的宏⼤框架。
影响所及,不但融汇于儒、释、道铸成三位⼀体的华夏⽂明基本肌⾻,随着中华民族的⾛向世界,《⽼⼦》也被越来越多的西⽅学者所推崇(摘⾃道教经典《道德经》(⼜名《⽼⼦》))。
道教是中国固有的传统宗教,因以“道”作为其最⾼信仰⽽得名,它是在中国古代社会宗教信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种⼟⽣⼟长的宗教,相对⽽⾔也是东⽅宗教之⼀。
⽼⼦是道教信奉的教主,⼜称太上⽼君、道德天尊,春秋时期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
近2000多年来《道德经》这⼀中国古⽼⽂明,经过⼀代代哲学家、道学家、智者⾼⼈传承下来。
哲学家、道学家、智者⾼⼈对《道德经》都有⾮常独到⽽精辟的阐述,从⽽更加丰富了我们的华夏⽂明,他们为中国⽂明的延续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丰功伟绩,他们是华夏民族的骄傲,中国的骄傲,东⽅的骄傲。
现在所见《道德经》的最早⽂本,是1973年出⼟于长沙马王堆汉墓中的两种帛书,即帛书甲本与帛本⼄本。
就内容看,两种帛书本与原通⾏于世的西汉河上公本,具有⼀些重要的差别。
即: 1.传世本⽼⼦⼀书有《道经》、《德经》两部分。
在通⾏本中,《道经》居前,《德经》在后。
两帛书本则次序相反,因此被称为《德道经》。
2.通⾏传世本分全书为⼋⼗⼀章,帛书本则不分章。
3.通⾏传世本中作为语助词的“兮”字,在帛书本中⼀律写作“呵”。
如“渊兮,似万物之宗”;写作“渊呵,始万物之⽰”。
马王堆出土帛书版《道德经》全文
马王堆出土帛书版《道德经》全文01.道可道也,非恒道也。
名可名也,非恒名也。
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
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
两者同出,异名同谓。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0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矣,皆知善,斯不善矣。
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形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
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恃也,成功而弗居也,夫惟弗居,是以弗去。
03.不上贤,使民不争。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不见可欲,使民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
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矣。
04.道沖,而用之又弗fu盈也,渊呵,似万物之宗。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chen呵,似或存。
吾不知谁之子也,象帝之先。
0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tuo yue舆?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
06.谷神不死,是谓玄牝pin。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
绵绵呵若存,用之不勤。
07.天长地久。
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退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不以其无私與,故能成其私。
08.上善似水,水善利万物而有静,居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矣。
居善地,心善渊,予善天,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09.持而盈之,不若其已。
揣而锐之,不可长葆之。
金玉盈室,莫之守也,富贵而骄,自遗咎jiu也。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10.载营魄抱一,能毋离乎?抟tuan气致柔,能婴儿乎?滌di除玄览,能毋疵ci乎?爱民治国,能毋以智乎?天门启阖he,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毋以知乎?生之,畜之,生而弗有,长而弗宰也,是谓玄德。
11.三十辐同一毂gu,当其无,有车之用也。
埏shan埴为器,当其无,有埴器之用也。
鑿zao户牖you,当其无,有室之用也。
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甲本全文,建议收藏!
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甲本全文,建议收藏!《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老子经》。
《道德经》的作者,是春秋末期的哲学家老子。
《史记》载: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
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老子生卒年不可详考,大约生于公元前580年,死于公元前500年。
老子是一位知识渊博的学者,孔子三十多岁时,曾专程向老子请教有关礼制的问题。
后来孔子在自己弟子面前,赞叹老子就像“乘风云而上天”的龙一样,因此后人又称老子为“犹龙”。
《道德经》不仅是传统文化中鼎立三足之一的道家(包括道教)代表作,还被尊为诸子之首。
《道德经》虽然只有五千多字,却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哲学、政治、军事、教育、人生处世等各方面的智慧,对中华民族乃至整个世界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道德经》分为上、下两篇,即道经和德经。
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帛书版《老子五千言》甲本和乙本,轰动了世界,也让人们对传世本《道德经》有了全新的认识。
帛书版《老子五千言》,从内容上看有许多地方与传世本不同。
在前后顺序后,帛书版的内容是“德经”在前、“道经”在后。
帛书版《老子》甲乙两本的传抄年代也略有不同,甲本约在西汉初年刘邦登基之后,乙本约在汉文帝登基之后。
帛书《老子》甲本全文道经【第一章】道,可道也,非恒道也。
名,可名也,非恒名也。
无名,萬物之始也;有名,萬物之母也。
故恒无欲也,以觀其眇(妙);恒有欲也,以觀其所噭(徼)。
兩者同出,異名同胃(謂),玄之有(又)玄,眾眇(妙)之門。
【第二章】天下皆知美為美,惡已;皆知善,訾(斯)不善矣。
有无之相生也,難易之相成也,長短之相刑(形)也,高下之相盈也,意(音)聲之相和也,先後之相隋(隨),恒也。
是以聲(聖)人居无為之事,行不言之教。
萬物作而弗始也,為而弗志(恃)也,成功而弗居也。
夫唯居,是以弗去。
【第三章】不上賢,使民不争。
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盗。
不見可欲,使民不亂。
是以聲(聖)人之治也,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
长沙马王堆帛书〈老子〉甲乙本合订校订本
长沙马王堆帛书〈老子〉甲乙本合订校订本帛书《老子》与《道德经》对比帛书《老子》是所见《老子》写本中[1]后人改篡最少的版本,它能够很好地帮助我们重新认识传世各本《老子》或《道德经》。
关于帛书《老子》与《道德经》相比,具有极为超越的先进性是否信据不足,也就是是否为孤证的问题,以下三点可供参考:1. 时间先进性:考古发现已证明,帛书《老子》的下葬时间约在距今2170 年以前,这个时间比目前所知最古老的《道德经》(河上公版)约早50 年,而且考古也已证明,帛书甲乙本《老子》的誊抄时间都比下葬时间更早,而誊抄时间还和母本的生成时间有所差距,大致估算,帛书甲本《老子》出现在《道德经》之前至少100 年。
对照帛书《老子》,可见《道德经》因避刘邦、刘恒、刘启、刘勶和刘弗这五代皇帝的名讳,将全文中的“邦”改成“国”、“恒”改成“常”、“启”改成“开”、“勶”改成“彻”、“弗”改成“不”,导致全书出现了整整100 处重大改动。
2. 并非孤证:甲乙本帛书《老子》虽然是同时出土的,但无论是字体、誊抄形式、还是誊抄年代都明显有所不同,它们之间虽有不同,但思想、内容、主题是属于同一体系的,与《道德经》有极为重大的区别,它们被同时收藏于同一书匣内,至少说明在下葬年代已非孤证,只是可能墓主也难以取舍它们与原著《老子》的血亲关系。
3. 自证是根本:现已发现,由于对原文总共三百多句话多达几百处的改动,传世至今的《道德经》造成了极为重大的传承损失,其残存的思想智慧,只是原著的凤毛麟角,不仅造成原著在自然科学领域中的巨大科学成就被彻底销毁了,在社会科学领域中的主题也是完全相悖的,比如“无为”的本意(“无”为不是“无”为)和“不争”之谬(弗争不是不争)。
参考资料:详情请参看肖钢先生编导的30 集系列片《不一样的老子》及8 集系列片《什么是道》。
帛书《老子》的版本说明受年代久远的影响,帛书《老子》出土时甲乙本均有部分残缺,为了方便广大读者了解和学习,本词条以肖钢先生校勘的版本为准。
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简体复原本
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简体复原本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甲、乙本合校及文字复原《史记》:“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
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
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
’于是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老子》至今有三个版本源头:一个是相传从河上公传下来,魏晋人王弼注释的版本,是现代通行本的祖宗。
一个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老子》甲乙两个版本,还有一个是郭店楚简中的《老子》残编。
根据1973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甲、乙两种抄本与1979年郭店出土的楚简本《老子》残篇得知,现传世之《道德经》并非是老子书的原貌。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有甲、乙两种版本。
两版本的书体有些不同,但都属于隶书。
乙本避刘邦讳,可以断定它是汉朝的抄写本无疑。
甲本由于不避汉高祖刘邦的名讳,因此可推断它当抄写于刘邦称帝之前。
过去多以为隶书出现在秦篆之后,是“秦始皇帝使下杜人程邈之所作也”。
从1975年湖北云梦县睡虎地出土一千一百余枚隶书秦简和1980年又在四川青川郝家坪出土两件隶书战国木牍的情况来看,隶书的出现与流行应早于秦篆。
现代大量考古发掘证明,隶书在战国时期就已广泛使用于以竹木为书写材料的简牍上。
甲本帛书很有可能是直接从战国时期的竹简上转抄过来的,它是迄今为止所发现保存最为完整、最接近原貌的古本《老子》版本。
三国时魏人王弼注《道德经》则是现存传世本中的最早版本。
帛书本不分篇章,传世本《老子》则分为上、下篇共八十一章。
文字也多所不同。
以下是帛书《老子》甲乙本合校的简体字复原文本。
帛书《老子》甲、乙本合校及文字复原【上篇·德经】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
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
上礼为之,而莫之应也,则攘臂而扔之。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夫礼者,忠信之泊也,而乱之首也。
帛书版《道德经》——真正的原版(珍藏)
帛书版《道德经》——真正的原版(珍藏)1973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帛书版《老子五千言》甲乙两本,轰动了世界,让世人对传世本《道德经》又有了重新的认识。
原来帛书版的《老子五千言》从内容上看有许多地方与传世本不同,甚至是背道而驰大相径庭。
另外帛书版并不叫《道德经》而是叫《老子五千言》,也不分“道经”和“德经”,还有就是在前后顺序上帛书版的内容是“德经”在前“道经”在后。
帛书版《老子》甲乙两本的传抄年代也略有不同,甲本应该在西汉初年刘邦登基以后,乙本在汉文帝登基之后。
帛书版《老子》与传世本《道德经》相校雠以后,发现帛书版的更接近老子本人的思想,也更接近老子所著《五千言》的本意。
《道德经》全文马王堆出土帛书版01道可道也,非恒道也。
名可名也,非恒名也。
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
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徼。
两者同出,异名同谓。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0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形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也。
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恃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03不上贤,使民不争。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不见可欲,使民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
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矣。
04道中,而用之又弗盈也,渊呵,似万物之宗。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呵,似或存。
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0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舆?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
06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
绵绵呵若存,用之不堇。
07天长地久。
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不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08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有静,居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矣。
《老子》历代注解与校诂书目
《老子》历代版本注解与校诂书目朝代作者书名备注战国韩非解老《韩非子》战国韩非喻老《韩非子》西汉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西汉河上公老子章句四部丛刊西汉河上公老子道德经四部丛刊西汉刘安原道《淮南子》西汉刘安道应《淮南子》西汉严遵老子注严灵峰辑本西汉严遵老子道德真经指归严灵峰辑本东汉张道陵老子想尔注饶宗颐校笺本魏晋葛玄老子节解魏晋葛玄老子道德经序诀大英博物院藏唐钞本魏晋王弼老子道德真经注楼宇烈校释本魏晋王弼老子微旨例略楼宇烈校释本魏晋钟会老子道德经注严可均辑本魏晋王羲之道德经帖六朝僧肇老子注杜光庭《广圣义序》六朝孙盛老子义《广弘明集》六朝陶弘景老子注杜光庭《广圣义序》六朝梁武帝老子讲疏《敦煌石室遗书三种》六朝道德真经次解遂州龙兴观刻经碑本唐陆德明老子音义《经典释文》唐魏征老子治要《群书治要》唐谷神子道德指归论注唐颜师古玄言新记明老部唐李荣道德真经注唐景龙道德经碑唐景福道德经碑唐开元御注道德经幢唐广明道德经幢唐强思齐道德真经玄德纂疏唐顾欢道德经注疏唐乔讽道德经疏义节解唐傅奕校定古本老子道藏本唐成玄英道德经开题序诀义疏《古籍丛残》唐李约老子道德真经新序道藏本唐唐玄宗御注道德真经道藏本唐唐玄宗道德真经疏道藏本唐马总老子节录《意林》唐王真道德真经论兵要义述道藏本唐陆希声道德真经传道藏本唐杜广庭道德真经广圣义疏道藏本唐吕洞宾道德经释义道德经解二卷唐纯阳帝君道德经解一卷唐纯阳山人唐孚佑帝孚佑帝君浅注道德经唐六朝写本残卷敦煌庚本唐敦煌古号本太上玄元道德经残卷唐敦煌唐写本老子残卷宋宋鸾道德真经篇章玄颂道藏本宋王安石老子注容肇祖辑本宋王甘老子注宋邵若愚道德真经直解宋叶梦得老子解宋程俱老子论宋时雍道德真经全解宋员兴宗老子略解宋程大昌易老通言宋李森道德真经取善集宋黄茂材老子解宋寇质才道德真经四子古道集解宋陈景元道德真经藏室纂微篇道藏本宋吕惠卿道德真经传道藏本宋司马光道德真经论道藏本宋苏辙老子解道藏本宋陈象古道德真经解道藏本宋宋徽宗老子注道藏本宋章安宋徽宗道德真经解义道藏本宋葛长庚道德宝章宋吕祖谦音注老子道德经刊本宋吕知常道德经讲义周思得刊本宋彭耜道德真经集注道藏本宋赵秉文道德真经集解道藏本宋董思靖道德真经集解道藏本宋范应元老子道德经古本集注刊本宋李嘉谋道德真经义解宋江激道德真经疏义宋林希逸老子口义宋龚士高纂图互注老子道德经宋曹道冲老子注宋白玉蟾蟾仙解老宋王雩道德真经集注元赵至坚道德真经疏义元李道纯道德会元道藏本元刘辰翁老子道德经评点元邓錡道德真经三解元刘惟永道德真经集义大旨元杜道坚道德玄经原旨元赵孟頫老子道德经元张嗣成道德真经章句训颂元陈致虚道德经转语元林至坚道德真经注元景祐甘肃天真观道德经幢石本元麻沙本老子道德经刻本元蒋融庵道德真经颂元吴澄道德经注《百家子书》元何道全老子道德经述注刊本元陶宗仪老子节抄《说郛》明明太祖御注道德真经明危大有道德真经集义道藏本明许宗鲁老子道德经《六子书》明薛蕙老子集解刊本明张洪阳道德经注解明王樵老子解明张登云老子道德经参补明徐学谟老子解明释德清道德经解岭南刊本明朱得之老子通义《三子通义》明王道老子亿锡山刊本明陆长庚老子玄览《方壸外史全集》明沈津老子类纂《百家类纂》明李贽道德经解评刊本明李贽老子解《李卓吾遗书十二种》明谢汝韶老子道德经《二十家子书》明沈一贯老子通《老庄通》明焦竑老子翼《老庄翼》明林兆恩道德经释略《林子全书》明陈深老子品节《诸子品节》明王一清道德经释辞明王一清太上道德经《四经》明彭好古道德经明祝世禄老子奇评明陈懿典老子道德经精解明归有光道德经评注《道德南华二经评注》明孙鑛老子道德经《老庄合刻》明钟惺老子郎郎明钟惺老子文归明陶望龄陶周望老子解明赵统老子断注明洪应绍道德经测明龚修默老子或问明郭良翰老子道德经荟解明陈仁锡老子奇赏明顾锡畴道德经解明方宇惠南宇惠王弼注老子道德经明董懋策老子翼评点明陈元贇老子经通考明明潘基庆老子集解《老庄会解》明程以宁太上道德宝章翼《道藏辑要》明金堡老子道德真经奇赏《道德玄书》清王夫之老子衍清清世祖御注道德经《四库全书》抄本清顾如华道德经参补注释清张尔歧老子说略清德玉道德经顺硃清马驌老子《绎史》清傅山读老子《霜红龛集》清宋常星道德经讲义刊本清花尚道德经眼清徐永祐道德经集注清郭干泗老子元翼清徐大椿道德经注清陈梦雷老子汇考《古今图书集成》清纪昀老子道德经校订《四库全书》抄本清黄文运道德经订注清姚鼐老子章义清纪大奎老子约说清任兆麟老子述记清吴鼐老子解清卢文弨老子音义考证抱经堂丛书清毕沅老子道德经考异经训堂丛书清郑环老子本义寻乐堂刊本清倪元坦道德经参注醒吾全书清王昶校老子《金石萃编》清江有诰老子韵读《音学十书》清汪中老子考异《述学·补遗》清潘静观道德经妙门约清邓晅道德经辑注清清阳子道德经述义清严可均老子唐本考异《铁桥漫稿》清洪颐煊读老子丛录《读书丛录》清王念孙老子杂志《读书杂志余编》清魏源老子本义浙江精舍汇刊本清俞樾老子平议《诸子平议》清李涵虚道德经注释清宋翔凤老子章义清吴云老子道德经幢残石校记清陈澧老子注清易顺鼎读老札记清郭谐老子识小清滕云山道德经浅注清高延第老子证义涌翠山房刊本清陶鸿庆读老庄札记待晓庐排印本清吴汝纶点勘老子读本桐城吴先生点勘诸子清严复老子道德经评点日本东京印本清孙诒让老子札迻《札迻》清刘师培老子韵表与斠补《刘申叔遗书》清于鬯老子校书《香草续校书》清文廷式老子校语清邓延桢《双砚斋笔记》(卷三)清徐鼒读老子杂释读书杂释本卷十二清易佩绅老子解清黄元吉道德经注释清王引之经传释词清李慈铭订老子清陶邵学校老子清后刘鼐和新解老清后张之纯老子菁华录《评注诸子菁华录》清后江希张道德经白话解说上海道德图书馆清后马其昶老子故周氏抱润轩刊本清后杨树达老子古义上海中华书局清后张其淦老子约清后胡薇元道德经达话清后区大典老子讲义清后田潜篆文老子清后缪尔纾老子新注上海新文化书社清后支伟成老子道德经上海泰东书局清后顾实老子道德经解诂《国学丛刊》清后罗振玉老子考异及补遗《永丰乡人杂着续编》清后蔡廷干老解老清后徐绍桢道德经述义清后支伟成老子道德经清后罗运贤老子余谊清后曹聚仁考子集注清后高岳岱新式标点老子道德经清后吴承仕老子音义辨证《经籍旧音辨证》清后马叙伦老子覈诂北京景山书店清后奚侗老子集解排印本清后郎擎霄老子学案上海大东书局清后丁福保老子道德经笺注上海医学书店清后王重民老子考北京中华图书馆协会清后陈柱老子集训上海商务印书馆清后陈柱老学八篇清后陈柱老子清后江瑔读老子卮言清后李继煌新解老清后王重民老子考清后钱基博老子道德经解题及其读法清后王力老子研究上海商务印书馆清后高亨老子正诂东北大学排印清后许啸天老子(校注) 上海群学社清后陈柱老子与庄子上海商务印书馆清后刘其老子学案宣排印本清后钱穆老子辨上海大华书局清后胡哲敷老庄哲学上海中华书局清后胡怀琛老子补注、学辨正中书局《先贤学说》清后蒋锡昌老子校诂上海商务印书馆清后王恩洋老子学案上海佛学书局清后张默生老子章句新释成都东方书社清后严灵峰老子章句新编重庆文风书店清后严灵峰老子众说纠缪清后严灵峰老庄研究清后严灵峰老子知见书目老列庄三子清后严灵峰无求备斋老子集成清后严灵峰老子达解清后严灵峰老子祟宁王注清后严灵峰马王堆帛书老子试探清后陈梦家老子分释重庆商务印书馆清后张纯一老子通释重庆商务印书馆清后熊十力老子哲学之解释《十力语要》卷二清后王明老子河上公章句考北京大学出版部清后梁启超老子哲学清后朱谦之老子校释清后高明帛书老子校注中华书局清后钱锺书老子王弼注管锥编清后陈登澥老子今见清后刘成炘老子二钞清后李翘老子古注清后胡远濬老子述义清后丁展成老子补注清后汪桂年老子通诂清后何士骥古本道德经校刊清后余嘉锡四库提要老子注辨证清后汤仰晖老子考证清后张心征老子通考伪书通考内清后劳健老子古本考清后张荫良老子新诂清后叶玉麟白话句解老子道德经清后萧天石老子哲学阐微清后陆世鸿老子现代语解清后谭正璧老子读本清后饶宗颐老子想尔注校笺清后王寒生老子道德经注清后何槛宗老子新译清后梁容若老子的流传与注解清后唐子长老子重编清后田干吾老子清后吴常熙老子正义清后萧纯伯老子道德经语释清后葛连祥老子会通清后纪敦诗老子正解清后封思毅老子述解清后龚乐群老庄异同清后王淮老子探义清后余培林新译老子读本清后容肇祖王安石老子注辑本清后严一萍帛书竹简清后郑良树竹简帛书论文集清后许抗生帛书老子注释与研究清后张松如老子校读清后艾畦老子八十一章分类重编清后仙鹤道院《道德经》碑文四川省乐至县清后老君山玄妙宫藏《道德经》四川省乐至县。
帛书版《道德经》——真正的原版
1973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帛书版《老子五千言》甲乙两本,轰动了世界,让世人对传世本《道德经》又有了重新的认识。
原来帛书版的《老子五千言》从内容上看有许多地方与传世本不同,甚至是背道而驰大相径庭。
另外帛书版并不叫《道德经》而是叫《老子五千言》,也不分“道经”和“德经”,还有就是在前后顺序上帛书版的内容是“德经”在前“道经”在后。
帛书版《老子》甲乙两本的传抄年代也略有不同,甲本应该在西汉初年刘邦登基以后,乙本在汉文帝登基之后。
帛书版《老子》与传世本《道德经》相校雠以后,发现帛书版的更接近老子本人的思想,也更接近老子所著《五千言》的本意。
《道德经》全文马王堆出土帛书版01道可道也,非恒道也。
名可名也,非恒名也。
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
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徼。
两者同出,异名同谓。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0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形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也。
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恃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03不上贤,使民不争。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不见可欲,使民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
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矣。
04道中,而用之又弗盈也,渊呵,似万物之宗。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呵,似或存。
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0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舆?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
06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
绵绵呵若存,用之不堇。
天长地久。
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不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08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有静,居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矣。
居善地,心善渊,予善天,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老子帛书》帛书甲本复原
《老子帛书》帛書甲本复原《老子帛书》帛書甲本复原(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 )德上德?(為而)?以為也上仁為之 (而?) 以為也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也上禮( 為之而莫之應也則 )攘臂而乃之故失=道=矣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義( 失 )義而( 失義而后禮夫禮者忠信之泊也 )而亂之首也( 前識者 )道之華也而愚之首也是以大丈夫居亓厚而不居亓泊居亓實不居亓華故去皮取此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浴得一以盈侯( 王得一 )而以為正亓致之也胃天毋已清將恐(蓮)胃地毋(以宁)將恐發胃神毋已?(將)恐歇胃浴毋已盈將將恐渴胃侯王毋已貴( 以高將恐? )故必貴而以賤為本必高矣而以下為?夫是以侯王自胃(曰)孤寡不?此亓賤(之本)与非(也)故致數与?与是故不欲( 祿祿 )假设玉硌( =假设 )( 石上士聞道堇能行之中士聞道假设存假设亡下士聞道大笑之弗笑缺乏以為道是以建言有之曰明道如費進道如退夷道如類上德如浴大白如辱廣德如缺乏建德如□質真如愉大方?禺大器免成大音希聲天象?刑道-名夫唯 )道善( 始且善成反也者 )道之動也弱也者道之用也天( 下之物生於有=生於?道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負陰而抱陽 )中气以為和天下之所惡唯孤寡不?而王公以自名也勿或?之( 而益益 )之而?故人( 之所教 )夕議而教人故強良者不得死我(將)以為學父天下之至(柔)馳?於天下之致堅?有入於?間五是以知?為(之有)益也不(言之)教?為之益(天)下希能及之矣名与身孰親身与貨孰多得与亡孰病甚( 愛必大費多藏必厚 )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大成假设缺亓用不幣大盈假设?亓用不?大直如诎大巧如(拙)大贏如-胜寒靚胜炅請靚可以為天下正·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道戎馬生於郊·罪莫大於可欲?莫大於不知足咎莫 ? 於欲得( 故知足之足 )恒足矣不出於戶以知天下不規於牖以知天道亓出也?遠亓( 知也?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見而名弗 )為而( 而成 )為( 學者日益聞道者日-之又?以致於?為?為而?不為 )取天下也恒( ?事及亓有事也缺乏以取天下圣人?恒心 )以百(姓)之心為(心)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 之德善也信者信之不信者亦信之德 )信也( 圣人 )之在天下 ? =焉為天下渾心百姓皆屬耳目焉圣人皆( 咳之出)生( 入死生之徒十 )有(三死之)徒十有三而民生=?皆之死地之十有三夫何故也以亓生=也?( 聞善 )執生者陵行不(辟)矢虎入軍不被甲兵矢?所?亓角虎?所昔亓蚤兵?所容( 亓刃夫 )何故也以亓?死地焉·道生之而德畜之物刑之而器成之是以万物尊道而貴(德道)之尊德之貴也夫莫之?而恒自然也·道生之畜之長之遂之亭之( 毒 )之( 養之复之生而 )弗有也為而弗寺也長而勿宰也此之胃玄德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得亓母以知亓( 母 )复守亓母沒身不殆·塞亓?閉亓門終身不堇啟亓悶濟亓事終身( 不棘見)小曰(明)守柔曰強用亓光复歸亓明毋道身央是胃襲常使我?有知也( 行於 )大道唯( 他是畏大道 )甚夷民甚好解朝甚除田甚?倉甚虛服文采帶利( 劍? )食貨( 財有余是胃盜?盜?非道也 )善建(者不)拔( 善抱者不脫 )子孫以?祀( 不絕修之身亓德乃真修之家亓德有 )余修之( 鄉亓德乃長修之邦亓德乃?修之天下亓德乃? )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觀鄉以邦觀邦以天(下)觀(天下吾何以知天下之然茲以此含德 )之厚(者)比於赤子逢-地弗螫?鳥猛獸弗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 牡之會而?怒 )精(之)至也終日號而不?和之至也和曰常知和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強( 物壯 )即老胃之不=道=( 蚤者 )弗言=者弗知塞亓悶閉亓( 門和 )其光同亓?坐亓閱解亓紛是胃玄同故不可得而親亦不可得而?不可得而利亦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亦不可得而淺故為天下貴·以正之邦以畸用兵以?事取天下吾( 何以知亓然 )也?夫天下( 多忌 )諱而民?貧民多利器而邦家茲?人多知而何物茲( 起法物茲章而 )盜賊( 多有是以圣人之言曰 )我?為也而民自化我好?而民自正我?事而民( 自富我欲不欲而民自?亓正? = 亓民屯 =)其正察=其邦?=?福之所倚福?之所伏( 孰知亓极亓?正也正复為畸善复為?人之?也亓日固久矣是以方而不割兼而不刺直而不紲光而不眺治人事天莫假设嗇夫唯嗇是以蚤 = 服 = 是胃重 = 積 = 德 = 則? = 不 = 克 = 則莫 = 知 = 亓 = 极 =)可以有=國=之母可以長久是胃深槿固氐長( 生久視之 )道也( 治大國假设亨小鮮以道立 )天下亓鬼不神非亓鬼不神也亓神不傷人也非亓申不傷人也圣人亦弗傷( 也夫兩 )不相(傷故)德交歸焉大邦者下流也天下之牝也天下之郊也牝恒以靚胜牡為亓靚(也故)宜為下大邦(以)下小(邦)則取小=邦=以下大邦則取於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故)大邦者不過欲兼畜人小邦者不過欲入事人夫皆得亓欲( 則大者宜為 )下(道)者万物之注也善人之?也不善人之所?也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賀人=之不善也何(?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卿雖有共之璧以先四馬不善坐而進此古之所以貴此者何也不胃求(以)得有罪以免輿為天下貴·為?為事?事味?未大小多少報怨以德圖難乎( 亓易也為大乎亓細也 )天下之難作於易天下之大作於細是以圣人冬不為大故能( 成亓大夫?假设必寡信 )必多難是(以圣)人猷難之故冬於?難·亓安也易持也( 亓未?也 )易謀( 也亓微也易散也為之於亓未有也治之於亓未亂也合抱之木生於 )毫末九成之台作於羸土百仁之高?於足下( 為之者敗之執之者失之是以圣人?為 )也(故)?敗(也)?執也故?失也民之從事也恒於亓成事而敗之故慎終假设始則( ?敗事是以圣人 )欲不欲而不貴難得之?學不學而复眾人之所過能輔万物之自(然而)弗敢為故曰為道者非以明民也將以愚之也民之難(治)也以亓知也故以知=邦=之賊也以不知=邦(=之)德也恒知此兩者亦稽式也恒知稽式此胃玄=德=深矣遠矣与物(反)矣乃(至大順江)海所以能為百浴王者以亓善下之是以能為百浴王是以圣人之欲上民也必以亓言下之亓欲先(民也)必以亓身后之故居前而民弗害也居上而民弗重也天下樂隼而弗?也非以亓?諍与故天下莫能与諍小邦?民使十百人之器毋用使民重死而遠送有車周?所乘之有甲兵?所陳( 之使民复結繩而 )用之甘亓食美亓服樂亓俗安亓居?邦相?雞狗之聲相聞民( 至老死不相往來信言不美=言 )不( 信知 )者不?( = )者不知善( 者不多= )者不善·圣人?( 積? )以為( 人已俞有?以予人矣已俞多故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為而弗?天下皆胃我大=而不宵 )夫唯(大)故不宵假设宵細久矣我恒有三葆之一曰茲二曰檢( 三曰不敢為天下先夫茲故能勇檢 )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為成事長今舍亓茲且勇舍亓后且先則必死矣夫茲(以戰)則胜以守則固天將建之女以茲垣之善為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胜敵者弗(与)善用人者為之下(是)胃不諍之德是胃用人是胃天古之极也·用兵有言曰吾不敢為主而為客吾不進寸而芮尺是胃行?行襄?臂執?兵乃?敵矣?莫於於?=适=斤亡吾吾葆矣故稱兵相假设則哀者胜矣吾言甚易知也甚易行也而人莫之能知也莫之能行也言有君事有宗亓唯?知也是以不( 我知=者希則 )我貴矣是以圣人被褐而?玉知不知尚矣不=知=病矣是以圣人之不病以亓( 病=也是以不病民之不 )畏=則( 大畏將至 )矣·毋閘亓所居毋?亓所生夫唯弗?是( 以不?是以圣人自知而不自見也自愛 )而不自貴也故去被取此·勇於敢者( 則殺勇 )於不敢者則栝( 此兩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惡孰知亓故天之道不戰而善胜 )不言而善應不召而自來彈而善謀( 天--而不失假设民恒且不畏死)奈何以殺?之也假设民恒是死則而為者吾將得而殺之夫孰敢矣假设民( 恒且 )必畏死則恒有司殺者夫伐司殺者殺是伐大匠?也夫伐大匠?者則( 希 )不傷亓手矣·人之?也以亓取食?之多也是以?百姓之不治也以亓上有以為(也)是以不治·民之?死以亓求生之厚也是以?死夫唯?以生為者是賢貴生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仞賢強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亓死也-故曰堅強者死之徒也柔弱微細生之徒也兵強則不胜木強則恒強大居下柔弱微細居上天下( 之道酉張弓 )者也高者印之下者舉之有余者?之缺乏者補之故天之道?有( 余而益缺乏人之道則 )不然?(缺乏以)奉有余孰能有余而有以取奉於天者乎( 唯有道者是以圣人為而弗有成功而不居也假设此其不欲 )見賢也天下莫柔( 弱於水而攻 )堅強者莫之能(胜)也以亓?(以)易( 之也水之胜剛也弱之 )胜強天( 下莫弗知也而莫之能 )行也故圣人之言?曰受邦之?是胃社稷之主受邦之不祥是胃天下之王( 正言 )假设反和大怨必有余怨焉可以為善是以圣右介而不以責於人故有德司介( ? )德司?夫天道?親恒与善人·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 故 )恒?欲也以觀其眇恒有欲也以觀其所?兩者同出?名同胃玄之有玄眾眇之( 門 )天下皆知美為美惡已皆知善訾不善矣有?之相生也難易之相成也長短之相刑也高低之相盈也意聲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隋也恒也是以聲人居?為之事行( 不言之教万物昔而弗始 )也為而弗志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居是以弗去不上賢( 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 )不為( 盜不見可欲 ) 使民不?是以聲人之( 治也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 )強其骨恒使民?知?欲也使( 夫知不敢弗為而已則?不治矣道?而用之有 )弗盈也?呵始万物之宗銼亓解其紛和其光同( 同其?湛呵始 )或存吾不知(誰)子也象帝之先天地不仁以万物為芻狗聲人不仁以百省( 為芻 )狗天地(之)間( 其 )猶橐?輿虛而不-而俞出多聞數窮不假设守於中浴神不死是胃玄=牝=之門是胃天地之根?=呵假设存用之不堇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長生是以聲人芮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不以其?(私)輿故能成其(私)上善治水=善利万物而有?居眾之所惡故几於道矣居善地心善?予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善時夫唯不?故?尤?而盈之不( 假设其已?而允 )之□之(不)可長葆之金玉盈室莫之守也貴富而?自遺咎也功述身芮( 天之道也戴營?抱一能毋离乎?气至柔 )能嬰儿乎修除玄藍能毋疵乎愛( 民栝邦毋以知乎天門啟闔能為雌乎明白四達能毋以為乎 )生之畜之生而弗( 有也長而弗宰也 )是胃玄德卅( ?同一轂當 )其?(有車)之用(也)然埴為器當其?有埴器( 之用也鑿戶牖 )當其?有( 室 )之用也故有之以為利?之以為用五色使人目?馳騁田腊使人( 心發狂 )難得之?使人之行方五味使人之口?五音使人之耳聾是以聲人之治也為腹不為目故去罷耳此龍辱假设惊貴大?假设身苛胃龍辱假设惊龍之為下得之假设惊失之假设惊是胃龍辱假设惊何胃貴大?假设身吾所以有大?者為吾有身也及吾?身有何?故貴為身於為天下假设可以?天下矣愛以身為天下女可以寄天下視之而弗見名之曰?听之而弗聞名之曰希?之而弗得名之曰夷三者不可至計故?而為一=者其上不?其下不-=呵不可名也复歸於?物是胃狀之狀?物之( 象是胃-隋而不見其后迎 )而不見其首執今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胃( 道紀古之善為道者微眇玄達 )深不可志夫唯不可志故強為之容曰与呵其假设冬( 涉水猷呵其假设 )畏四( ?嚴 )呵其假设客渙呵其假设?澤( 沌 )呵其假设-( 呵其假设濁?呵其 )假设浴濁而?之?清女以重之?生葆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欲( 盈是 )以能( 敝而不 ))=是胃复=命=常也知常明也不知常?=作?知常容=乃公=乃王=乃天=乃道=乃久?身不?大上下知有之其次親譽之其次畏之其下母之信缺乏案有不信( 猷呵 )其貴言也成功遂事而百省胃我自然故大道廢案有仁義知?出案有大偽六親不和案有畜茲邦家乳案有貞臣絕聲?知民利百負絕仁?義民复畜茲絕巧?利盜賊有此三言也以為文未足故令之有所屬見素抱( ?少私而寡欲絕學?憂 )唯与訶其相去几何美与惡其相去何假设人之( 所畏 )亦不( 可以不畏人?呵其未央才 )眾人?=假设鄉於大牢而春登台我泊焉未佻假设( 嬰儿未咳 ) ?呵如( ?所歸眾人 )皆有余我獨遺我禺人之心也?=呵鬻( 昭昭我獨假设 )?呵鬻人蔡=我獨?=呵?呵其假设( 海 )?呵亓假设?所止( 眾人皆有以我獨? )以悝吾欲獨 ? 於人而貴食母孔德之容唯道是從道之物唯?唯?=( 呵? )呵中有象呵?呵?呵中有物呵?呵鳴呵中有請?其請甚真其中( 有信 )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順眾?吾何以知眾?之然以此炊者不立自視不章自見者不明自伐者?功自矜者不長其在道曰?食贅行物或惡之故有欲者( 弗 )居曲則金枉則定洼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是以聲人執一以為天下牧不( 自 )視故明不自見故章不自伐故有功弗矜故能長夫唯不爭故莫能与之爭古( 之所胃曲金者几 )語才誠金歸之希言自然風不冬朝暴雨不冬日孰為此天地( 而弗能久有兄 )於人乎故從事而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同於德(者)道亦德之同於( 失 )者道亦失之有物昆成先天地生呵繆呵獨立( 而不? )可以為天地母吾未知其名字之曰道吾強為之名曰大(=)曰筮=曰遠(= 曰反道大 )天大地大王亦大國中有四大而王居一焉人法地(=)法(天)=法(道)(=)法( 自然重 )為根?根?為?君是以君子眾日行不离其甾重唯有環官燕處( 則昭假设 )=何万乘之王而以身?於天下?則失本?則失君善行者?跡(善)言者?瑕适善數者不以-善閉者-?而不可啟也善結者( - )約而不可解也是以聲人恒善?人而-人物-財是胃?明故善( 人善人 )之師不善人善人之?也不貴其師不愛其?唯知乎大?是胃眇要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恒=德=不= ? =复歸嬰儿知其白守其辱為=天=下=浴=恒=德=乃=( 足 = 复歸於? )知其守其黑為=天=下=式=恒德=不=?=复歸於?极?散( 則為器聲 )人用則為官長夫大制?割將欲取天下而為之吾見其弗( 得已夫天下神 )器也非可為者也為者敗之執者失之物或行或隋或炅或( ? □□□□)或?或?是以聲人去甚去大去楮以道佐人主不以兵強( 於 )天下( 其事好還師之 )所居楚?生之善者果而已矣毋以取強焉果而毋?果而勿矜果而( 毋伐 )果而毋得已居是胃( 果 )而不強物壯而老是胃之不=道=蚤已夫兵者不祥之器(也)物或惡之故有欲者弗居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故兵者非君子之器也( 兵者 )不祥之器也不得已而用之?襲為上勿美也假设美之是樂殺人夫樂殺人不可以得志於天下矣是以吉事上左喪事上右是以便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言以喪禮居之也殺人眾以悲依立之戰胜以喪禮處之道恒?名?唯( 小而天下弗敢臣侯 )王假设能守之万物將自賓天地相合以俞甘洛民莫之( 令而自均 )焉始制有( 名 = 亦既 )有夫( 將知 = 止 =)所以不( 殆 )俾道之在( 天下也猷小 )浴之与江海也知人者知也自知( 者明也胜人 )者有力也自胜者( 強也知足者富 )也強行者有志也不失其所者久也死不忘者壽也道( ?呵其可左右也成功 )遂事而弗名有也万物歸焉而弗為主則恒?欲也可名於小万物歸焉(而弗 )為主可名於大是(以)聲人之能成大也以其不為大也故能成大執大象(天下)往=而不害安平大樂与餌過格止故道之出言也曰談呵其味也( 視之 )缺乏見也听之缺乏聞也用之不可既也將欲拾之必古張之將欲弱之( 必古 )強之將欲去之必古与之將欲奪之必古予之是胃微明?弱胜強魚不脫於?邦利器不可以視人道恒?名侯王假设能守之万物將自?=而欲( 作吾將闐=之=以= )?=名=之=?=夫將不=辱=以情天地將自正第 11 页共 11 页。
湖南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老子帛书介绍
湖南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老子帛书介绍湖南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老子帛书介绍1973年12月至1974年初,湖南省博物馆在长沙市马王堆发掘了2号和3号两座汉墓。
其中在3号墓中出土了一批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古代竹简和帛书,一时震惊了中外学者。
根据该墓出土的一件纪年木牍,可以断定该墓下葬的年代是汉文帝前元12年(公元前168年),说明这些简帛在地下已经埋葬了二千一百四十多年了。
3号汉墓共出土竹木简600多枚,除220枚为古代医书外,其余皆为记录随葬器物的清单。
这批竹简保存的非常完整,字迹也十分清楚。
医书简的内容可以分为4种书,发表时分别为《十问》(竹简)、《合阴阳》(竹简)、《杂禁方》(木简)、《天下至道谈》(竹简)。
这些书中除《天下至道谈》原简有书题外,其余三种原简皆无书题,现在的书名为马王堆帛书整理组所拟定的。
这四种书的内容皆与房中和养身有关。
《十问》是以“养阳”为主要内容,包括服食、行气、道引、按摩等多种方法。
此书似采自多种房中书,当与《汉书·艺文志》著录的古房中书有密切关系,只不过是该书只限于养阳之方,是一种专题内容的摘录或汇编。
因书中设有黄帝、尧、王子巧父、盘庚、禹、齐威王、秦昭王等“十问”,故整理组拟书名为《十问》。
《合阴阳》主要讲的是性技巧。
因篇首有“凡将合阴阳之方”语,所以整理者拈以题篇。
全书分八章,第一章讲性交过程;第二章讲“十动”;第三章讲“十节”;第四章讲“十修”;第五章讲“八动”;第六章讲“五音”;第七章讲交合所益;第八章讲“十已之徵”。
《杂禁方》篇幅很短,主要是讲巫诅禁咒。
其中半数文字涉于房中,其内容多与《医心方》卷二十六《相爱方》相近。
《天下至道谈》的内容主要也是讲性技巧,多与《合阴阳》相同。
全书分二十章(前两章无篇题,后十八章有篇题);第一章讲为什么“阴阳九窍俱产而独先死”;第二章讲“三诣”;第三章讲“审操玉闭”;第四章至第八章讲“八益”、“七损”;第九章讲“合男女必有则”;第十章讲“十势”;第十一章讲“十修”;第十二章讲“八道”;第十三章为第十至十二章的总结;第十四章讲“八动”;第十八章讲“五音”;第十章讲“八观”;第十七章讲“五徵”与“五欲”;第十八章讲“三至”和“十已”;第十九章讲女性生殖器部位及“十已”后性高潮的反映。
马王堆汉墓帛书本《老子》(高清录入版)
马王堆汉墓帛书本《老子》道可道也,非恒道也。
名可名也,非恒名也。
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
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
两者同出,异名同谓。
玄之又玄,众眇之门。
1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己;皆知善,斯不善矣。
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
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志也,成功而弗居也。
夫唯弗居。
是以弗去。
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己;皆知善,斯不善矣。
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
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志也,成功而弗居也。
夫唯弗居。
是以弗去。
3不上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
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矣。
4道冲,而用之有弗盈也。
渊呵!似万物之宗。
锉其兑,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湛呵!似或存。
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
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淈,动而俞出。
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
緜緜呵!其若存!用之不堇。
7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退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不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8上善如水。
水善,利万物而有静,居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矣。
居善地,心善渊,予善天,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9持而盈之,不若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葆也;金玉盈室,莫之能守也。
贵富而骄,自遗咎也。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10戴营魄抱一,能毋离乎,槫气至柔,能婴儿乎?修除玄监,能毋有疵乎?爱民活国,能毋以知乎?天门启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毋以乎?生之、畜之生而弗有,长而弗宰也,是谓玄德。
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甲本(整理稿)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上礼为之,而莫之应也, 则攘臂而乃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泊也,而乱之首也。前识者,道之华也,而愚之首也。是以大丈 夫居其厚,而不居其泊;居其实,而不居其华。故去皮取此。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霝(灵),浴得一以盈,侯王得一而以为 (天下)正。其至之也。谓天毋已清将恐裂,谓地毋已宁将恐发,谓神毋已灵将恐歇,谓浴毋已盈将恐竭,谓侯王毋已贵以高将恐蹶。故必贵而以贱为 本,必高矣而以下为基。夫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 (谷),此其贱之为本欤?非也!故致数与无与,是故不欲禄禄若玉,硌硌若石。上士闻道,堇能行 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弗笑不足以为道。是以建言有之曰:明道如费,进道如退,夷道如类;上德如浴,大白如辱,广德如不 足,建德如输,质真如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刑(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始且善成。反也者,道之动也;弱也者,道之用 也。天下之物生於有,有生於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天下之所恶,唯孤、寡、不 ,而王公以为自名
道生之,而德畜之,物形之,而器成之。是以万物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也,夫莫之 (爵)而恒自祭也。
道生之、畜之;长之、遂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弗有也,为而弗寺也,长而弗宰也。此之谓玄德。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 塞其□(闷),闭其门,终身不堇。启其闷,济其事,终身不救。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毋道身殃,是谓袭常。
善,人之 (宝)也;不善,人之所 也。美言可以市,奠行可以贺人。人之不善也,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卿,虽有共之璧,以先四马,不若坐而进 此。古之所以贵此者何?不谓求以得,有罪以免与?故为天下贵。
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甲本(道经)
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甲本(道经)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甲本道经·道,可道也,非恒道也。
名,可名也,非恒名也。
无名,万物之始也。
有名,万物之母也。
【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妙);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噭。
两者同出,异名同胃(谓)。
玄之有(又)玄,众眇(妙)之【门】。
天下皆知美为美,恶已;皆知善,訾(斯)不善矣。
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形)也,高、下之相盈也,意〈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隋(随),恒也。
是以声(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志(恃)也,成功而弗居也。
夫唯居,是以弗去。
不上贤,【使民不争。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不【见可欲,使】民不乱。
是以声(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恒使民无知无欲也。
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矣。
道冲,而用之又弗】盈也。
潚(渊)呵始(似)万物之宗。
锉(挫)其,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湛呵似】或存。
吾不知【谁】子也,象帝之先。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声(圣)人不仁,以百省(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钥舆(与)?虚而不淈(屈),踵(动)而俞(愈)出。
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
浴(谷)神【不】死,是胃(谓)玄牝。
玄牝之门,是胃(谓)【天】地之根。
绵绵呵若存,用之不堇(勤)。
天长,地久。
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
是以声(圣)人芮(退)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不以其无【私】舆(与)?故能成其私。
上善治(似)水。
水善利万物而有静(争),居众之所恶,故几于道矣。
居善地,心善潚(渊),予善信,正(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静(争),故无尤。
(殖)而盈之,不【若其已。
揣而】□之□,□可长葆之。
金玉盈室,莫之守也。
贵富而(骄),自遗咎也。
功述(遂)身芮(退),天【之道也。
戴营魄抱一,能毋离乎?抟气至柔,】能婴儿乎?修(涤)除玄蓝(鉴),能毋疵乎?爱【民活国,能毋以知乎?天门启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毋以为乎?】生之,畜之。
帛书本《老子》点校全本
帛书本《老子》点校全本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帛书本《老子》点校全本是指在古代帛书手抄本《老子》的基础上进行过校勘、修订、整理等工作所得到的一种新版本的《老子》书目。
帛书本《老子》点校全本的特点是在保留古代帛书手抄本的原味和风格的基础上,对其中的文字、标点、音韵等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正和整理,使得整个版本更加精确、准确和可靠。
帛书本《老子》点校全本的制作过程非常繁复和复杂,需要经过多道工序和环节。
需要对原始的帛书手抄本进行详细的阅读和分类,找出其中可能存在错误或疏漏的地方。
然后,对这些错误或疏漏进行逐一比对和校对,找出正确的版本并进行修正。
接着,对整个文本进行仔细的排版和编辑,以确保文字的顺序和格式的准确无误。
再经过多次校对和审阅,确保整个版本的质量和准确性。
帛书本《老子》点校全本的出现对于研究《老子》文本的精准性和权威性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由于古代帛书手抄本的保存条件较差,其中存在很多文字错误和变形等问题,因此通过对其进行点校和修正,可以提高其可读性和研究的准确性。
帛书本《老子》点校全本也为学者和研究人员提供了更加精确和权威的研究材料,促进了对《老子》思想的更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第二篇示例:帛书《老子》点校全本是一部对中国古代哲学经典《道德经》进行详细校勘的版本。
该版本在对原文进行校勘的基础上,结合了多种版本的版本资料,对比排异,对一些涉及文字用法、标点符号和意思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整理。
帛书《老子》点校全本不仅对原书的文字进行研究,更加深入地探讨了文化、社会及历史背景对原书意义的影响。
帛书《老子》点校全本一共分为四卷,分别对《老子》的每一章进行了详细的点校。
在点校的过程中,编辑们详细研究了每一个字、句、段落的意义,并结合古代史料和注释进行了解读。
通过对不同版本的对比,编辑们还查找了原文中存在的讹误,以便更准确地还原原著的意境和思想。
在帛书《老子》点校全本中,编辑们不仅关注原文的文字学特点,更加注重对其思想内涵的阐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色使人目明,驰骋田腊使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使人之行方,五味使人之口爽,五音使人之耳聋。是以声人之治也,为腹而不为目。故去罢耳此。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 宠之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也;及吾无身,有何患?故贵为身于为天下,若可以拓天下矣;爱以身为天下,汝可以寄天下。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大成若缺,其用不敝;大盈若盅,其用不窘。大直如诎,大巧如拙,大赢如,躁胜寒,靓胜炅,请靓可以为天下正。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于欲得。故知足之足,恒足矣。
不出于户,以知天下;不窥于牖,以知天道;其出也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弗为而成。
为学者日益,闻道者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恒无事;及其有事也,不足以取天下。
圣人恒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德善也。信者信之,不信者亦信之,德信也。圣人之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心;百姓皆属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而盈之,不若其已。而棁之,不可常葆之。金玉盈室,莫之守也。贵富而骄,自遗咎也。功述身芮,天之道也。
戴营魄抱一,能毋离乎?槫气致柔,能婴儿乎?修除玄蓝,能毋疵乎?爱民栝国,能毋以知乎?天门启阖,能无雌乎?明白四达,能毋以知乎?生之、畜之,生而弗有,长而弗宰也,是谓玄德。
卅辐同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也。燃埴为器,当其无有,埴之用也。凿户牖,当其无有,室之用也。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民之不畏威,则大威将至矣。
毋闸其所居,毋厌其所生。夫唯弗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而不自见也,自爱而不自贵也。故去彼取此。
勇于敢者则杀,勇于不敢则活。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天之道,不战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弹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若民恒不畏死,奈何以杀惧之也?若民恒是死,则而为者,吾将得而杀之,夫孰敢矣?若民恒且必畏死,则恒有司杀者。夫伐司杀者,杀;是伐大匠斫也。夫伐大匠斫者,则希不伤其手矣。
道者,万物之注也;善人之葆也,不善人之所葆也。美言,可以市;奠行,可以贺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卿,虽有共之璧以先四马,不善坐而进此。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与?故为天下贵。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也,为大于其细也。天下之难作于易,天下之大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于无难。
天下皆谓我大,不肖。夫唯大,故不宵;若宵,细久矣。我恒有三葆之:一曰兹,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夫兹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为成事长。今舍其兹,且勇;舍其后,且先;则必死矣。夫兹,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建之,汝以兹垣之。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弗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诤之德,是谓用人,是谓天;古之极也。
其安也,易持也;其未兆也,易谋也;其脆也,易判也;其微也,易散也。为之于其未有也,治之于其未乱也。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成之台,作于累土。百仞之高,始于足下。为之者败之,执之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也,故无败也;无执也,故无失也。民之从事也,恒于其成事而败之。故慎终若始,则无败事矣。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而复众人之所过;能辅万物之自然,而弗敢为。
知者弗言,言者弗知。塞其闷,闭其门,和其光,同其尘,锉其锐而解其纷,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亦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亦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亦不可得而浅。故为天下贵。
以正之邦,以畸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也哉?夫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而邦家兹昏;人多知,而何物滋起;法物滋章,而盗贼多有。是以圣人之言曰:我无为也,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民自富。我欲不欲,而民自朴。
小邦,寡民,使十百人之器毋用,使民重死而远徙,有车周无所乘之,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邻邦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善者不多,多者不善。圣人无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予人,已愈多。故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弗争。
道,生之,畜之,长之,遂之,亭之,毒之,养之,复之。生而
弗有也,为而弗恃也,长而弗宰也,此之谓玄德。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
塞其闷,闭其门,终身不堇。启其闷,济其事,终身不救。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毋遗身殃,是谓袭常。
使我介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民甚好解。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采,带利剑,厌食而赍财有余,是谓盗夸。盗夸,非道也。
人之饥也,以其取食税之多也,是以饥。百姓之不治也,以其上有以为也,是以不治。民之轻死,以其求生之厚也,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贵生。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仞贤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曰:坚强者,死之徒也;柔弱微细,生之徒也。兵强则不胜,木强则恒。强大居下,柔弱微细居上。
天下之道,犹张弓者也。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故天之道,损有余而益不足;人之道,损不足而奉有余。孰能有余而有以取奉于天者,此有道者乎?是以圣人为而弗又,成功而弗居也。若此其不欲见贤也。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也,以其无以易之也。水之胜刚也,弱之胜强也。天下莫弗知也,而莫之能行也。故圣人之言云曰:受邦之诟,是谓社稷之主;受邦之不祥,是谓天下之王。正言若反。
其正闵闵,其民屯屯。其正察察,其邦夬夬。祸,福之所倚;福,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祅。人之迷也,其日固久矣。是以方而不割,兼而不剌,直而不绁,光而不眺。
治人事天,莫若啬。夫惟啬,是以早服。早服是谓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也。
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
天下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自名也。勿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所教,夕议而教人。故强良者不得死,我将以为学父。
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致坚;无有入于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能及之矣。
和大怨,必有余怨焉,可以为善。是以圣右介,而不以责于人。故有德司介,无德司彻。夫天道无亲,恒与善人。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噭。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有玄,众眇之门。
天下皆知美,为美,恶已;皆知善,訾不善矣。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也;高下之相盈也;意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是以声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昔而弗始也,为而弗之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居,是以弗去。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而民生生。动皆之死地之十有三。夫何故也?以其生生也。盖闻善执生者,陵行不辟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揣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也?以其无死地焉。
道生之,而德畜之;物刑之,而器成之。是以万物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也。夫莫之爵,而恒自然也。
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简体修复本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上礼为之,而莫之应也,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泊也,而乱之首也。
前识者,道之华也,而愚之首也。是以大丈夫居其厚而不居其泊,居其实而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上士闻道,堇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弗笑,不足以为道。是以建言有之曰:“明道如费,进道如退,夷道如类。”
上德如谷,大白如辱,广德如不足,建德如输,质真如渝。大方无隅,大器免成,大音希声。
天象无刑,道隐无名。夫唯道,善始且善成。反也者,道之动也;弱也者,道之用也。
视之而弗见,名之曰微。听之而弗闻,名之曰希。捪之而弗得,名之曰夷。三者不可至计,故束而为一。一者,其上不攸,其下不忽。寻寻呵!不可名也,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忽恍。随而不见其后,迎而不见其首。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谓道纪。
古之善为道者,微眇玄达,深不可志。夫唯不可志,故强为之容。曰:与呵!其若冬涉水。犹呵!其若畏四邻。严呵!其若客。涣呵!其若凌泽。沌呵!其若朴。湷呵!其若浊。湛呵!其若浴。浊而情之,余清。女以重之,余生。葆此道不欲盈。夫唯不欲盈,所以能敝而不成。
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也,其神不伤人也。非其申不伤人也,圣人亦弗伤也。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大邦者,下流也,天下之牝也。天下之郊也,牝恒以靓胜牡。为其靓也,故宜为下。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于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故大邦者不过欲兼畜人,小邦者不过欲入事人。夫皆得其欲,则大者宜为下。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绝。修之身,其德乃真。修之家,其德有余。修之乡;其德乃长。修之邦,其德乃丰。修之天下,其德乃博。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兹?以此。
含德之未知牝牡之会而脧怒,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爱,和之至也。和曰常,知和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即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