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第一章 三国演义
(正)第一章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 一部章回小说,也是历 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 “历史演义”,就是用 通俗的语言,将争战兴 废、朝代更替等为基干 的历史题材,组织、敷 衍成完整的故事,并以 此表明一定的政治思想、 道德 的 成 书 过 程 、
第 一 节
一、《三国演义》的成书:
1、政治上行“仁政”
儒家:“仁”是道德观念的核心; “仁政”是理想社会的蓝图 孟子:“民为邦本”,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而为诸 侯,得乎诸侯而为大夫” “得人心者得天下”
刘备 ——“仁君”典范
“仁民爱物” “桃园三结义”: “上报国家,下安黎庶” “仁”为赢得民心手段: 当安喜县尉:“与民秋毫无犯,民皆感化” 理政新野:“新野牧,刘皇叔;自到此,民丰足”; 当阳撤退:携民渡江:“举大事者必以人为本”; 兵进西川:“秋毫无犯”,百姓“焚香礼拜”。
诸葛亮性格特征——贤相典范 一是忠贞 二是智慧
诸葛亮
智绝
诸葛亮——”智“的代表
第35回水镜曰:“关、张、 赵云,皆万人敌,惜无善用 之之人。若孙乾、糜竺辈, 乃白面书生,寻章摘句之流, 非经纶济世之才也。” 经纶济世之才就是诸葛亮: 料事如神,谋略超人; 下知地理,上晓天文; 深谙政治,精通军事,善于 外交,具经天纬地之才
《三国演义》主题概括:
《三国演义》以儒家政治道德观念为核心, 同时也糅合了千百年来广大人民的愿望,鲜 明地表现出“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其中 既有对明君贤相、清平世界的赞美与渴慕, 对昏君贼臣、天下大乱的痛恨与厌恶,又有 由于最终理想幻灭、道德失落、价值颠倒的 惨痛现实所带来的悲怆与迷惘。
(一)明君贤臣理想
三国演义第一章英雄初现的烽火岁月
三国演义第一章英雄初现的烽火岁月【三国演义第一章英雄初现的烽火岁月】黄巾起义时期,朝廷腐败、地方割据,百姓苦不堪言。
民间组织“黄巾军”在全国范围内举起起义的旗帜,以反抗朝廷的统治。
而在这个时候,也出现了一群来自京畿、豫州、徐州的英雄,他们毅然起义,严阵以待,他们是——刘备、关羽和张飞。
刘备,字玄德,颜值在线的一位仁德之君。
他原是幽州人,却为报答恩师而跋山涉水地到达荆州,并结识关羽和张飞。
三人既是兄弟,也是战友,志向高远,誓要以身报国。
关羽,字云长,据说是身高七尺五寸的大将。
他原是河东人,因为误伤欲自刎,却被刘备用计救下。
从此之后,关羽便一直跟随刘备左右,成为刘备最得力的助手之一。
张飞,字翼德,是徐州人。
他和关羽一样,也是被刘备所救。
张飞性格豁达、豪爽,与关羽和刘备结下了深厚的兄弟情谊。
这个时候,袁绍、吕布等大将正盘踞在各个地方,他们听闻了刘、关、张的名号后,也十分忌惮。
于是,各方势力纷纷出手,三人开始了自己的奋斗之路。
一个偶然的机会,三人得到了地方官员“班超”的帮助,之后又在许多支持者的协助下,募兵买马,招兵买士,成立了一支由义勇军组成的队伍。
这支队伍,在绕道袁绍领地的过程中,被袁绍的手下——虎牢关都尉华雄所拦截。
于是,关羽挑战华雄,华雄来战。
结果华雄不敌,被斩于马下。
这一战,成为了刘备、关羽、张飞成名的契机。
“英雄初现,烽火岁月”如是,不同于一般的尘世烦恼,三个人从一开始就有了传奇般的气质。
三人誓要报国、救民,而黄巾起义期间,正是难得的机会。
在一次次危机中,他们不断磨练自己,锤炼意志,准备以后的更大挑战,三个人的故事,历久不衰,一代又一代的人们,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这个故事,膜拜着这三位呕心沥血的义士。
英雄,往往是在历史的特殊时期而应运而生的人物。
三国演义,用他们的一生,诠释了英雄的再生和逝去,也告诉我们,是因为那个时期的特殊性,才成就了他们。
三国演义第一章的好词好句
三国演义第一章的好词好句
《三国演义》第一章是“宴桃园豪杰三结义”,这一章里有很多优美的语言和描述。
以下是一些好词好句:
1. "英雄一怒,冲天切齿,恨不得飞去太华山顶,力斩世间卑污之徒!"
2. "众怒难犯,全凭一介孤臣发一声狮吼,以慑其胆。
"
3.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4. "桃花岛中,只有此间是男子汉;此间人,不是东吴,就是蜀汉。
"
5. "廷尉必究,法不阿贵。
"
6. "礼让三先,名重天下。
"
7. "若有英雄好汉,欲共谋国家大事者,可速来投我军门。
"
8. "以吾之才,何足挂齿,拜告丞相,早早定计,切不可坐失良机。
"
9. "若非诸葛亮、司马懿等人相帮助,谅我不会发迹于今日。
"
10. "欲得天下,必先得人心。
"
以上均为《三国演义》第一章中的好词好句,每一句都充满着深意和故事情节,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三国演义第一回的内容概括
三国演义第一回的内容概括
《三国演义》第一回概括如下:
开篇以“蜀汉春秋”开头,介绍了汉朝灭亡后天下三分的情况,诸葛
亮以其大谋,为蜀汉大势拱手相让以拯救江东之大危,到此故事开始。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英雄陵古遗墓,犹见铁骑长空行。
开篇就
开阔地介绍了三国鼎立时期天下大乱,古迹传说在苍茫历史风烟之中氤氲
着龙飞凤舞的豪杰英雄之气。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当时,曹操在益州,文宗内属冯异、张任等反其,且有刘备败逃投庞统之。
汪伦利用人马,把败兵刘备激
化投靠,把他全家人送往新野,他这种英雄的情大赞。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有作中兴者,不惊西南有个美人家。
曹操
征讨益州之后,率军来到荆州,此时正是荆州公孙瓒、刘表交替安邦之际。
这时公孙瓒病死,其儿子公孙越嗣位。
刘表欣喜若狂,更派使者拜贺,同
时得知荆州陈宫有宝玉娇妻,刘表憧憬叶赫荣,孤注一掷到家门口取妻。
这就是《三国演义》第一回的内容概括,讲述了三国时期天下大乱局面,诸葛亮出益州救护与曹操出荆州娶妻的故事情节。
两志、两爱,两雄
两弃,此时正是历史上著名的三国演义故事上演之前。
曹操迅速提督军队
攻下荆州,把荆州当做自己的后宅,并在这里开启了一场被誉为一个“英雄”史诗式的传奇历史。
第一章 《三国演义》PPT课件
• 第41回“刘玄德携民渡江,赵子龙单骑救 主”
• 第35回“玄德南漳逢隐沦,单福新野遇英 主”
11
• 第36回“玄德用计袭樊城,元直走马荐诸
3、曹操之“奸”
12
13
14
• 与刘备相对应,在《三国演义》里, 曹操就是一个残暴的奸雄形象,处处 使诈,毫无体物爱民之心。
真实,三分虚构” • 五、《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
4
何谓“历史演义”?
• 历史演义——用比较通俗的语言把战 争兴废、朝代更替等历史题材组织成 完整的故事,并表明了一定的政治思 想、道德观念和美学思想的章回体小 说。
• “正史”是真实记录历史的纪传体史 书,而“历史演义”是在正史的基础 上进行虚构和艺术加工的小说。
第一章 《三国演义》
1
标题添加
点击此处输入相 关文本内容
前言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标题添加
点击此处输入相 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2
3
• 一、《三国演义》的成书过程及作者 • 二、从作者的思想和审美倾向看主要
人物形象的塑造 • 三、《三国演义》中的战争与智谋 • 四、关于《三国演义》内容的“七分
5
6
一、成书过程及作者
• 1、成书过程
• 陈寿《三国志》及裴松之注 • 戏剧、“说话”等民间艺术
• 2、作者罗贯中
• 太原人,号湖海散人,约生活在元末明初。 著有杂剧《风云会》、小说《隋唐志传》、 《残唐五代史演义》、《三国演义》等。
7
二、从作者的思想和审美倾向看主 要人物形象的塑造
• 1、 “拥刘反曹”的实质 • 2、刘备之“仁” • 3、曹操之“奸” • 4、“忠义”之人格价值观 • 5、诸葛亮之“忠” • 6、关羽之“义”
三国演义第一章的阅读笔记字
三国演义第一章的阅读笔记字《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小说中的经典之作,它通过对三国时期历史事件的描述,描绘了那个时代的英雄人物形象和风云变幻的政治局势。
本文将重点探讨《三国演义》第一章的阅读笔记。
一、卧龙凤雏第一章以“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作为开头。
这句话想表达的就是天下大势的轮回转换,在这个时代就有这样的一种形式——统一与分裂,反复循环。
接着,小说介绍了一位名叫诸葛亮的人物,他是武陵人,同时也是历史上著名的智者和政治家。
对于诸葛亮这个角色,小说充分描写了他的聪明才智、出众的才华和处事的谨慎。
小说中描述了他在三年内考中了官学的硕士,但却躬耕于山野之间,用他的一生来闲居修道、研究治国之道。
这种形象足以凸显出诸葛亮独具慧眼的特点,凸显出他是这个时代中的卧龙凤雏。
二、华容道第一章中还讲述了一个如火如荼的战役——赤壁之战。
这场战争,虽然发生在魏、蜀、吴三国中,但依然是中国历史上备受瞩目的标志性战役。
小说中,曹操豪气冲天,声称将以笔墨论英雄,然而对手孙权和刘备却以同情、信任、激将和联合等手段来共同应对,最终,他们击败了曹操。
“英雄相遇,道义相争”,在这个时代里,通过华容道寻找同盟、联合抗敌成为了一种主要的政治手段。
也正是在这场战争中,孙权和刘备联手成功地推翻了曹操的骄傲,展现了他们的智慧和胆略,诸葛亮也因此被刘备所请,开始了他的辅佐之路。
三、结语《三国演义》第一章总体上讲述了三国时期的背景以及在这一时代中涌现出的人物形象,同时也突出表现出诸葛亮这个角色的特殊价值。
这个角色不仅代表着聪明才智,在他卧薪尝胆,韬光养晦的过程中,也展示了他作为一个政治家所具备的谨慎和眼光。
在我看来,读完这一章之后,我更能够体会到历史上这个时代的特点,感受到了历史背后的点点滴滴。
同时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小说中这个角色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角色在整个《三国演义》中也如同一盏明灯,引导着历史的发展和人们的命运向前。
三国演义第一章英雄出世的序曲
三国演义第一章英雄出世的序曲三国演义第一章:英雄出世的序曲公元184年,中国东汉末年,大势已去,国力渐衰。
这时,江东孙氏父子控制着庞大的军事力量,刘备在益州经营自家天下,曹操则占据北方的中原大地。
天下形势虽然看似稳定,实则暗流涌动,群雄并起。
在这个动荡的年代,一个英雄崛起了。
这个英雄就是刘备。
他,名字唤做刘备,字玄德,本是一个出身卑微的士人,眉清目秀,谈吐间透着一股儒雅之气。
正文:英雄初现刘备身世并不显赫,父亲早逝,家道中落。
然而,他聪明机智,学富五车,很早就开始自学经史子集,秉持着君子爱财的理念。
由于身无分文,他也只能以卖草鞋为生,为了生计,他还曾到刘焉家中当过客卿,尽管待遇寒酸,但他却始终对各种诸侯志趣浓厚。
就在刘备经历了一系列从事贫困、五侵害等凄凉境遇后,终于在努力中结下了一无所有、却也欠下了无数催债的巨额债务。
然而,债主们却无情地逼迫刘备。
这个困境让他感到生活无望,不值一过。
但他坚毅的性格使他毫不退缩。
他心怀大志,希望能够拯救苍生,匡扶正义。
正值东汉末年,战乱不断,各地豪强比比皆是,这也使得刘备加深了自己的思考。
他深知,要想实现自己的抱负,凭借个人的努力远远不够。
于是刘备开始四处寻找志同道合的人,意欲与其共同建功立业。
这一天,刘备与朋友关羽、张飞一起行走在江南芦苇丛中,他们不时聊着农田、山川和天下的形势,谈论着他们对天下大势的看法。
三人都有着改变局势、服务天下的决心,只是迄今未遇到合适的机缘。
突然间,远处传来一阵纷乱的蹄声。
几个采草的农夫看到狂风骤起,一群骑着马的武装人员朝他们这边冲来。
在这些武装人员的前面,还有两个亮相耀目的人物,一个是个子高大的壮汉,相貌英俊,体型异常魁梧,据说力大无穷;另一个是面容严肃,目光炯炯有神的年轻人,身着华丽的青袍,仙风道骨。
这时,壮汉开口问道:“请问,各位,我们这里是不是刘备将军的居所?”他的声音深沉有力,给人一种无形的威压感。
刘备心中一动,他没有想到自己在这种荒草丛生之地也能有如此迅速的消息。
三国演义第一章读书笔记
三国演义第一章读书笔记
《三国演义》第一章讲的是“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这一章主要描述了东汉末年,黄巾起义,朝廷发榜文让各地豪杰聚集起来,共同平定黄巾之乱。
刘备、关羽和张飞在桃园结为异姓兄弟,共同发誓要为国家做出贡献。
这一章描绘了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和人物关系,展现了刘备、关羽、张飞三人的性格特点,以及他们在历史进程中的角色定位。
在阅读这一章时,我深深感受到了作者罗贯中对历史和人物的深刻洞察力。
他通过生动的笔触,将那个时代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同时,通过描绘人物间的关系和互动,展现了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和价值观念。
从刘备、关羽、张飞的结义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对忠诚、友爱和团结的重视。
他们在面对国家危难时,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奋斗。
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应该秉持着这种价值观,积极投身于社会建设和为人民服务的事业中。
此外,这一章还展示了罗贯中对民间传说和史实的巧妙融合。
他将历史上的真实事件和民间传说相结合,创造出了一个丰富多彩的故事世界。
这种创作手法不仅增加了作品的趣味性和可读性,还使得读者在享受故事的同时,了解到了那个时代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总之,《三国演义》第一章的读书笔记让我深刻体会到了罗贯中对历史和人物的独特见解,以及他在这部作品中展现出的卓越文学才华。
通过阅读这部作品,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那个时代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还可以从人物身上学到忠诚、友爱、团结等价值观念。
三国演义第一章读书笔记
三国演义第一章读书笔记《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长篇小说的杰作,特别是它描述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三国时期,展现了各种文化、政治、经济和战争的方面。
第一章,标题为“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是整部小说中最有名的一章。
本文将对这一章进行读书笔记。
首先,本章首次提到了三国演义的主题:英雄。
在本章中,三位主人公关羽、张飞和刘备结为兄弟,他们互相帮助,共同度过了草根逆袭的艰难岁月。
他们是三国演义中的重要人物,他们的表现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和道德观念中最重要的品质:义字。
结拜为兄弟,就是要以忠实和诚实等美好品质,来互相扶持、互相帮助。
其次,本章描绘了关羽、张飞和刘备三人的性格特征。
关羽是三人中最遵守规矩的人,他在读书时学会了很多用武器和军事中的知识,也成为了了不起的武将。
张飞则是个多愁善感的人,他在幼年时失去双亲,所以他希望通过结拜兄弟的形式来弥补心灵上的缺失。
而刘备则是一个雄心勃勃的人,他自认为比其他人都聪明,但他也很有信心能够成功。
这些性格特征是三国演义中常见的,也是历史上许多伟大领袖取得成功的特质。
此外,本章也描述了黄巾军,这是该书中的主要反面人物,也是整个三国时期最关键的部分之一。
黄巾军反抗中央政府的统治,这是中国历史上的另一个重要时刻。
这场叛乱反映了农民的不满,也揭示了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秩序的矛盾和问题。
虽然在本章中黄巾军败了,但他们后来在整个演义中仍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最后,本章的结尾——斩黄巾英雄首立功——是一个非常戏剧化的描写,同时也是全书中最重要的战争。
刘备和他的兄弟们为反抗黄巾军而死战,最终取得了胜利。
这场战斗中的敌人具有强大的力量和完整的军事品质,这使得刘备和他的兄弟更具备人物特点和人格魅力,而且在笔者笔下出色地展现了友情、勇气、荣誉和典范。
总的来说,《三国演义》第一章是小说中最具有代表性、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它首次展示了三位英雄的形象和性格特点,也描绘了黄巾军和反叛的历史事件。
战争描写很恰当,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
三国演义第一章桃园三结义译文
三国演义第一章桃园三结义译文
在涿郡,刘备听说有个名叫张飞的乡亲在当地招募义兵,便去投奔他。
见面后,两人都有相见恨晚的感觉,于是当天就在张飞的庄园里一起喝酒谈天。
这时,一个身高一米九左右的壮汉推着车子来到庄园,原来这人是刘备的同乡关羽。
关羽告诉刘备,他因为看不惯乡里有个恶霸仗势欺人,就把这个家伙用刀杀了,从那时起被迫逃难江湖,到现在快五六年了吧。
听说这里要召募兵士,所以专门去城里应募。
刘备把自己的平生大志对关羽说了,关羽十分高兴。
三人喝完酒后一同来到庄园的后园,看到一片桃花园,此时正是桃花盛开时节。
于是三人决定在桃花园中祭拜天地,三人跪下对天发誓:同心协力,救国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
誓毕,三人同回张飞庄上准备人马不提。
不久,黄巾起义爆发,刘备关羽张飞投奔朱儁军前效力。
三人因表现出色,被朱儁表奏朝廷,得了个小官。
黄巾起义被镇压之后,刘备被封为平原令。
三国演义第一章之读书
三国演义第一章之读书曹操年幼时便聪明好学,喜欢阅读书籍。
因此,他在成年后也一直鼓励自己及身边的人多读书,以开阔眼界、增长知识。
《三国演义》第一章“读书”便为我们讲述了曹操如何严于律己,如何阅读书籍等,下面我们来详细讨论这个话题。
曹操曾经说过:“郑玄据《周易》十翼而不解,王弼据诸子百家而不通,是以知天下大事者少。
”这一语道出了曹操读书的方法,即要广泛阅读不同类型的书籍,建立全面的认知体系。
在《三国演义》中,曹操也说过:“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这句话表明阅读对于个人的充实提升是非常重要的。
曹操还曾经说过:“借书不献,为盗。
”这说明了读书人应该有自觉的献书习惯,让其它人也能够从自己的书籍中获益。
曹操在《三国演义》中,也曾经送书给他人,用行动践行了自己的话。
对于读者来说,选择正确的阅读方式也是十分重要的。
《三国演义》中,在曹操和孙权会面时,孙权向曹操展示了自己的文学才华,曹操表示:“书中之人,皆可以见于此矣。
”说明阅读是不能孤立于自己的文学才华之外的,只有通过富有创意的练习,阅读才能发挥最大的价值。
在《三国演义》第一章的故事中,曹操不仅仅鼓励自己阅读,也积极推动周围的人去读书。
在阳平关,曹操就把一位文学才华不太突出的泰山郡人推荐给了袁绍:“此人有诗才,足以代表其郡,当以文学爱好者之雅量,书礼之。
”曹操所做的这一幕,表明了对阅读的热爱还需要推广给更多人。
总的来说,《三国演义》第一章“读书”的内容,为人们树立了积极向上的阅读观念,提醒读书人要坚持不懈地学习,增长见识,建立全面的认知体系。
此外,也鼓励读书人要把所阅读到的书籍分享给他人,让自己的阅读所得利己利人。
在时代不断进步的今天,我们读书的方式有着很大的改变。
但无论何时,都应该像曹操一样,有一颗善于学习的心,去读书,并用读书来丰富自己的人生经验。
名著导读《三国演义》
名著导读《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部重要作品,是我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本文档将提供一份详细的《三国演义》名著导读,包括每个章节的详细内容。
第一章第一回袁绍磐河战公孙,孙坚跨江救阿斗本章介绍了三国时期的背景,以及袁绍与公孙瓒的磐河之战,孙坚跨江救刘备的故事。
第二章第二回张翼德怒鞭督邮,何国舅谋诛宦竖本章主要讲述了张飞怒鞭督邮,以及刘备与关羽、张飞结义的故事。
第三章第三回许都许昌变曹操称帝,吕布三顾茅庐诸葛亮本章主要介绍了曹操称帝的经过,以及吕布三顾茅庐请到诸葛亮的故事。
第四章第四回曹贵人宴长坂桥,大战张壮会神仙本章讲述了曹操宴请贵人于长坂桥,关羽大战张壮以救贵人的故事。
第五章第五回吕洞宾千里走长坂,又破张郃计提兵本章讲述了吕洞宾千里走长坂的壮举,以及曹操亲自出战了张郃的计谋。
第六章第六回祭祀神明飞升兮,轻身出世斩华雄本章讲述了张飞在祭祀神明之时举起丈八蛇矛斩杀了华雄的故事。
第七章第七回关云长单刀赴会,刘玄德三顾草庐本章讲述了关羽单刀赴会的壮举,以及刘备三顾茅庐请到诸葛亮的故事。
第八章第八回曹操大宴铜雀台,白发渔樵耐世贤本章讲述了曹操在铜雀台上的豪华宴会,以及老渔父白发渔樵却能坚守正道的故事。
附件:________本文档涉及附件,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人员索取。
法律名词及注释:________1.诸葛亮:________三国时期的著名军事和政治家,被誉为中国古代智慧的化身。
2.长坂桥:________位于长坂镇,是《三国演义》中关羽单刀赴会的地点。
附件:________本文档涉及附件,请联系相关人员索取。
法律名词及注释:________1.诸葛亮:________三国时期的著名军事和政治家,被誉为中国古代智慧的化身。
2.长坂桥:________位于长坂镇,是《三国演义》中关羽单刀赴会的地点。
三国演义第一章到第12章的故事内容人物形象
三国演义第一章到第12章的故事内容人物形象第一章桃园结义刘备,字玄德,涿郡涿县人。
幼年丧父,家道贫寒。
但是胸怀大志,有一身好武艺,他与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共图大业,在当时名声很大。
刘备本是一个中山靖王之后、汉景帝阁下玄孙。
他的祖先原来在汉朝是做官的,因为那时宦官专权,皇帝受到限制,所以外戚和宦官争夺政权。
后来董卓挟持了汉献帝,倒行逆施,弄得天怒人怨,后来各地起兵反对董卓,想要诛杀暴贼。
刘备也是被别人推举做了平原相,才兴兵起义,同关羽、张飞一起救了陶谦的命,并且收服了青州兵马,一同镇守徐州。
不久曹操进攻徐州,刘备三兄弟失散。
后来三人在大树底下相逢,又听说曹操与袁绍在官渡开战,刘备就带着关羽、张飞两员猛将,前去投奔曹操,找了个名义暂时栖身。
谁知曹操竟然不容他们,因此他们就暂时依附于吕布。
吕布见刘备等人来投奔自己,高兴万分,一面收留他们,一面派遣他们四处寻访刘备的哥哥刘备。
这样,他们找到了刘备,就又同曹操打了起来,占据了小沛。
第二次打了败仗,曹操手下猛将典韦阵亡,从此他更加重视刘备。
第二章是与东吴联盟的故事。
孙权自从在赤壁被曹操打败以后,准备把战略重点放在荆州上,对西川暂时还没有侵犯的计划。
因此,他向北方的曹操称臣。
曹操刚死,孙权就派使者送给曹丕书信,请求通婚,以此亲近。
刘备也想取荆州,想趁机扩展势力,所以就答应了孙权。
孙权与刘备联合后,在赤壁大破曹军,占领了荆州南部四郡。
第三章也是与东吴联盟的故事。
这一章的主角是周瑜。
这个人文武全才,精通音乐。
十九岁时与孙策一起联合江东六郡起兵,讨伐董卓。
在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时,随孙策平定江东,一起统领江东。
建安十三年,他随孙权出征合肥。
孙权让周瑜为大都督,率军迎战,结果大破曹军,“曹公军众伤死者万数”。
曹操感叹说:“生子当如孙仲谋。
”从这里可以看出,周瑜是一个能干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曾经立下了很多功劳。
而他的缺点,就是有些心高气傲,目空一切,难免会嫉妒他人的才干。
三国演义第一章主要内容
三国演义第一章主要内容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明朝小说家罗
贯中。
小说以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为背景,描写了三国时代的政治
斗争、战争和人物传奇。
第一章主要内容主要是介绍了黄巾起义的
情况以及三国时期的政治背景。
第一章开始时,黄巾起义已经爆发,天下大乱。
在这个时候,
朝廷内外充斥着贪官污吏,百姓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朝廷派遣
大将何进前往镇压黄巾起义,但因为其贪污腐败,导致部下士兵不满,最终被黄巾军所杀。
此时,朝廷内外的腐败已经到了极点,社
会秩序已经完全崩溃。
同时,曹操、袁绍、刘备等英雄豪杰也在这个时候崭露头角。
曹操本是沛国相,他勇猛果敢,有着非凡的领导才能,深得百姓拥戴。
袁绍则是冀州牧,他家世显赫,人脉广泛,拥有雄厚的实力。
刘备则是中山大姓,他性情仁厚,深受百姓爱戴。
这三位英雄豪杰
在乱世中崭露头角,成为了后来三国鼎立的主要势力。
在这个乱世中,各路豪杰纷纷起兵讨伐黄巾,但也在这个时候,他们之间的矛盾也愈发尖锐。
曹操、袁绍、刘备三人之间的明争暗
斗,为后来的三国鼎立埋下了伏笔。
总的来说,第一章主要是描写了黄巾起义的背景和各路英雄豪杰的崭露头角。
这一章为后续的故事情节奠定了基础,也为后来三国鼎立的政治格局埋下了伏笔。
整个故事情节紧凑,气氛紧张,为后续的故事情节奠定了基础。
三国演义第一章好词好句
三国演义第一章好词好句
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其中第一章《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便描绘了三位英雄豪杰结义除暴安良的故事,下面是一些精彩的好词好句。
1. 震惊四座:指震撼了周围四个座位的人,形容声势浩大。
例句:张飞一声暴喝,震惊四座,敌军临阵退缩。
2. 轰轰烈烈:形容气势浩大、声势热烈。
例句:三位好汉结义,轰轰烈烈,宛如雷霆万钧。
3. 雄心壮志:形容雄心壮志、志向远大。
例句:刘备心怀雄心壮志,立志要成为一代英雄。
4. 磊落豪爽:形容性格豪放、坦率直爽。
例句:关羽为人磊落豪爽,言行一致,深受人们敬仰。
5. 勇猛无比:形容极为勇猛,无人可比。
例句:张飞勇猛无比,手持丈八蛇矛,所向披靡。
6. 远见卓识:形容眼光高远、见识卓越。
例句:诸葛亮远见卓识,谋略高超,为刘备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7. 振聋发聩:形容言语之威势极大,能够震动聋人听力。
例句:刘备在桃园之盟上的誓言振聋发聩,令人感受到他的决心与信念。
8. 义薄云天:形容义气之重,义不容辞。
例句:三位英雄豪杰义薄云天,不顾个人安危,为民除害。
- 1 -。
三国演义第一章主要内容
第一章:宴桃园豪杰三结义 ,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东汉末年,朝纲不振,天下大乱,张角带领黄巾军起义造反。
幽州发榜招军,刘备因看榜文与张飞结识,又在客店中认识了关羽,三人志同道合,于桃园中结义。
三人打造兵器,训练乡勇,投幽州太守刘焉,并大败黄巾军于涿郡。
后救青州,刘备出奇兵设埋伏,二败黄巾军。
刘备又去助卢植,得其命前往颖川打探消息。
颖川守将皇甫嵩、朱俊采用火攻,黄巾军慌乱逃败之时,又被曹操截杀一阵。
刘备复回途中,却遇卢植遭奸佞陷害,被押解京城问罪。
刘备遂回涿郡,途遇黄巾军追杀董卓败军。
三人杀退黄巾军,救了董卓,却得董卓傲慢相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两晋南北朝有关三国故事和人物的作品有30多种,如《世 说新语》记载三国人物故事有30多则,有关曹操的15则
3、唐代记叙、咏叹三国故事的历史、诗文计140多篇。如 李商隐《骄儿诗》:“或笑张飞胡,或笑邓艾吃”
横向看,《三国演义》描写了魏、蜀、吴三 国间尖锐复杂的政治斗争;
展示了三国时期近百年的战争史;
描写了令人眼花缭乱的外交手段;
在政治、军事、外交斗争中蕴含着极为丰 富的经验,堪称是一部谋略百科,有相当的 认识意义和借鉴价值。
以浓墨重彩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历史人 物形象,
二、《三国演义》的思想主旨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 一部章回小说,也是历 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
“历史演义”,就是用 通俗的语言,将争战兴 废、朝代更替等为基干 的历史题材,组织、敷 衍成完整的故事,并以 此表明一定的政治思想、 道德观念和美学理想。
作《 者三 、国 版演
第 一 节
本义
》
的
成
书
过
程
、
一、《三国演义》的成书:
第一章 三国演义
是非成败转头空
诸 葛 亮
刘 备
曹 操
孙 权
关 羽
张 飞
赵 云
周 瑜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
三国演义
“四大名著”之一 “四大奇书”之一 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 历史演义 开山之作
三国演义
人才学 军事战略学 智谋策略学
百科全书
章回小说和历史演义
3、毛本:《三国演义》,清康熙年间毛纶、毛宗 岗父子刊本,对“李评本”回目、正文多有修改、 增删,正统道德色彩更浓,评点多精辟见解,是三 百多年来最流行的版本。
第二节 《三国演义》内容和思想
一、《三国演义》的基本内容 纵向看,《三国演义》描写了从汉灵帝中平元年
(184)至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共97年的历史。 全书120回,分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1—33回)主要写汉末动乱和群雄并峙, 曹操集团的崛起和壮大。 第二部分(34—85回)主要写刘备集团的崛起和壮 大,三国鼎立,蜀国南征北战,互相争雄的局面。 第三部分(86—120回)写三国的衰落,最终为司 马氏所统一,建立西晋王朝
章回小说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唯一体裁, 在宋元“讲史”话本的基础上发展演化而成的。 章回体小说的形式特点 分章叙事, 分回标目, 每回故事相对独立, 前后勾连,首尾相接, 全书构成统一整体。
《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的成书过程,就是章回小说的诞 生过程
《西游记》、《金瓶梅》的出现标志章回小说的成熟
刘备手下的大臣也都有“救国救民之心”: 赵云:“方今天下滔滔,民有倒悬之危。云愿从仁
义之主,以安天下。”(卷2) 诸葛亮临终前,手书遗表教后主“清心寡欲,薄己
爱民;遵孝道于先君,布仁义于寰海”(卷21)
《三国演义》第60回刘备说:
今与吾水火相攻者,曹操也。操以急,吾以 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每 与操相反,事乃可成。若以小利而失信于天 下,吾不忍也。
4、宋元讲史话本《三国志平话》、《三分事略》、戏曲舞台 的三国戏。如苏轼《东坡志林》卷一载:
“涂巷中小儿薄劣,其家所厌苦,辄与钱令聚坐听说古话。 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颦蹙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 唱快。”
5、作者“据正史,采小说,证文辞,通好尚”(明·高儒《百
川书志》),写成小说。
《三国演义》的成书年代
忠义英雄”说 15、“总结历史经验”说 16、“无固定主题”说等
《三国演义》主题概括:
《三国演义》以儒家政治道德观念为核心, 同时也糅合了千百年来广大人民的愿望,鲜 明地表现出“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其中 既有对明君贤相、清平世界的赞美与渴慕, 对昏君贼臣、天下大乱的痛恨与厌恶,又有 由于最终理想幻灭、道德失落、价值颠倒的 惨痛现实所带来的悲怆与迷惘。
(一)明君贤臣理想
1、政治上行“仁政”
儒家:“仁”是道德观念的核心; “仁政”是理想社会的蓝图
孟子:“民为邦本”,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而为诸 侯,得乎诸侯而为大夫”
“得人心者得天下”
刘备 ——“仁君”典范
“仁民爱物” “桃园三结义”:
“上报国家,下安黎庶”
施耐庵“门人”(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
2、罗贯中著作:
《录鬼簿续编》录其杂剧三种:现 仅存《赵太祖龙虎风云会》一种。
小说还有《残唐五代史演义》《三 遂平妖传》等五种
三、《三国演义》主要版本
1、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24卷,240则, 每则前有七言单题。为现存最早版本。
2、李评本:《李卓吾先生批评三国志》,不分卷, 将240则合并为120回,目录由单题变双题,有眉批、 总批;系叶昼假托,故又称“伪李评本”。
曹操—— 奸绝
《三国演义》主题纷争: 1、“正统”说 2、“忠义”说 3、“拥刘反曹反映人 民愿望”说 4、“反映三国兴亡” 说 5、“歌颂理想英雄” 说 6、“赞美智慧”说 7、“天下归一”说 8、“讴歌封建贤才” 说
9、“悲剧”说 10、“总结争夺政权经验”
说 11、“追慕圣君贤相鱼水
相谐”说 12、“宣扬用兵之道”说 13、“人才学教科书”说 14、“向往国家统一歌颂
1、成书于宋代乃至以前; 2、成书于元代中后期; 3、成书于元末; 4、成书于明初; 5、成书于明中传、 后学罗贯中编次”
1、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 海散人;祖籍太原,流寓杭州,元 末明初人。
有人说他是“有志图王者” (明·王圻《稗史汇编》)
“仁”为赢得民心手段: 当安喜县尉:“与民秋毫无犯,民皆感化” 理政新野:“新野牧,刘皇叔;自到此,民丰足”; 当阳撤退:携民渡江:“举大事者必以人为本”; 兵进西川:“秋毫无犯”,百姓“焚香礼拜”。
“仁”为安身立命准则: 宁失军师不强徐庶所难; 不顾幼子唯恐赵云有失; 三让徐州而不受, 出入荆州而不夺, 兵临西川不忍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