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三国演义》及其他历史演义小说

合集下载

第一章 三国演义

第一章  三国演义

•由于中国章回小说是由长篇说话派生而出,这也就决 定了它在艺术上的拟说话艺术特征。这主要是体现在 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表现在叙事上所采用的全知叙事视角。在叙事文 学中,人们把叙事视角分为三种形态: •1.全知性视角:叙事者>人物(从“后面”观察)古 典主义的叙述往往使用这种公式。在这种情况下,叙 述者比他的人物知道得更多。 •2. 选择性全知视角:叙事者=人物(“同时”观察) 这种情形在文学中也是普遍存在的,尤其是现代。在 这种情况下,叙述者和人物知道得同样多。对事件的 解释,在人物还没有找到之前,叙述者不能向我们提 供。 •3. 限知视角:叙事者<人物(从“外部”观察) 在 这种情况下,叙述者比任何一个人都知道得少。他可 以仅仅向我们描写人物所看到、听到的东西等等,但 他没有进入任何意识。 •章回小说采用的基本都是全知叙事视角。
•第一章 《三国志演义》与历史演义的繁荣 •《三国志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也是 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 •“演义”的本义是指推演故事、详述道理;开初用 作长篇小说的文体名称,具有教化百姓的意思,后来 才成为长篇小说的一种专称。 •“历史演义”,就是用通俗的语言,将争战兴废, 朝代更替等为基干的历史题材,组织,敷演成完整的 故事,幷以此表明了一定的政治思想,道德观念和美 学理想。这种独特的文学样式受到了素重历史传统的 中国人民的喜爱,形成了一个创作历史演义的传统。
Hale Waihona Puke •罗贯中事迹 •明初贾仲明《录鬼簿续编》:罗贯中,太原人,号湖海散人。 与人寡和,乐府隐语,极为清新。与余为忘年交,遭时多故, 天各一方。至正甲辰复会,别来又六十余年,竟不如其所终。 •《赵宝峰先生集》卷首《门人祭宝峰先生文》:至正二十六年, 岁次丙午(1366),十二月戊申朔,越十二日己未。门人乌本 良、郑原殷……向寿、李善、乌斯道、王真、顾宁、罗本、翁 旭、王桓……等致祭于宝峰先生赵公之柩日…… •王圻(qí )《稗史汇编》卷103《文史门· 杂书类· 院本》:文至 院本、说书,其变极矣。然非绝世轶材,自不妄作。如宗秀罗 贯中、国初葛可久,皆有志图王者;乃遇真主,而葛寄神医工, 罗传神稗史。 •王圻《续文献通考》卷177《经籍考· 传记类》:《水浒传》, 罗贯著,贯字本中,杭州人,编撰小说数十种。 •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卷25《委巷丛谈》:钱塘罗本贯中者, 南宋时人。编撰小说数十种,而《水浒传》叙宋江等事……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元人武林施某所编《水浒传》特为 盛行……其门人罗本,亦效为《三国志演义》,绝浅陋可嗤也。

三国演义快乐读书吧每一回概括

三国演义快乐读书吧每一回概括

《三国演义》每章回主要内容概括《三国演义》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根据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解以及民间三国故事传说经过艺术加工创作而成的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与《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并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下面是《三国演义》每章回内容概括,欢迎阅读。

1、第一回:汉朝末年,张角兄弟发动叛乱,刘备、关羽、张飞三人桃园结义,踏上了保国安邦的道路。

2、第二回:督邮故意刁难刘备,张飞怒不可遏,痛打了督邮一顿。

朝廷上宦官专权,大将军何进立外甥刘辩为帝,掌握兵权后决定剿除宦官。

3、第三回:何进被宦官所杀,而与此同时他所召来的凉州刺史董卓已经率兵来到洛阳。

董卓欲行废立之事,遭到丁原的反对,董卓用离间之计使丁原义子吕布背叛丁原,投奔了董卓。

4、第四回:董卓废掉少帝,立陈留王为帝,引起朝臣不满。

曹操自告奋勇前去刺杀董卓,但却失败了。

5、第五回:曹操在陈留起兵,发诏书声讨董卓。

前来讨伐董卓的十八路诸侯立袁绍为盟主,关羽在阵前斩了董卓大将华雄,自此威震三军。

吕布出关挑战,刘备兄弟三人奋勇击败吕布。

6、第六回:董卓用李儒之计,将汉献帝劫往长安。

长沙太守孙坚得到传国玉玺后离开了洛阳,准备回江东发展大业。

7、第七回:十八路诸侯联军开始瓦解,袁绍占据冀州后与公孙瓒开战,但公孙瓒得到了猛将赵云,袁绍与战不利。

孙坚为报刘表拦路之仇,率部攻打江夏,却被乱箭射杀。

8、第八回:董卓暴虐无度,司徒王允利用美女貂蝉离间董卓、吕布,董卓在凤仪亭用画戟掷打吕布,自此二人结仇。

9、第九回:吕布在王允的挑拨下亲手杀了董卓,董卓余党李傕、郭汜起兵攻打长安,杀害了王允。

10、第十回:李傕、郭汜掌握大权后,假借献帝名义使曹操攻打青州黄巾军。

曹操父亲被陶谦部将张闿杀害,曹操迁怒陶谦,率兵前往徐州,望风劫掠。

11、第十一回:孔融被黄巾余党攻击,派同乡太史慈前往平原请刘备前来解围。

刘备来到徐州,曹操又因为后方被吕布袭击,因而撤兵。

陶谦有意把徐州让给刘备,被刘备婉言谢绝。

第一章《三国演义》

第一章《三国演义》

第一章《三国志通俗演义》与章回小说�书名的多重意义�文本的性质�历史性:与《三国志》的关系�通俗性:通俗文学的角度���百度 “三国游戏”1130万网页�三国英雄论坛�三国演义学术网站(沈伯俊周文业)�胡适《三国志演义序》:�在几千年的通俗教育史上,没有一部书比得上他的魔力。

五百年来,无数的失学国民从这部书里得着了无数的常识与智慧,从这部书里学会了看书写信作文的技能,从这部书里学到了做人与应世的本领。

�一部很有势力的通俗历史讲义,不能算是一部有文学价值的书。

�基本概念:历史演义章回小说第一节成书过程、作者及版本一、题材来源:三国故事的传播与书写有多种路径与层面:�据正史、采小说、证文辞、通好尚,非俗非虚,易观易入,非史氏苍古之文,去瞽传诙谐之气,陈叙百年,赅括万事。

——明•高儒《百川书志》1.正史:陈寿《三国志》、裴松之《三国志注》司马光《资治通鉴》、朱熹《通鉴纲目》2.民间传说:据苏轼《东坡志林》的记载,当时已经有说三国故事的“说话”节目,而且效果很好。

3.讲史话本:元代《全相三国志平话》4.三国戏:《关大王独赴单刀会》等。

据统计,元杂剧中的“三国戏”有60余种,现存剧本21个,占《元曲选》的20%。

二.作者与版本1.作者:罗贯中2.版本:�最早的版本: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版本:�毛伦、毛宗岗父子评点《三国志演义》,简称“毛评本”�新浪爱问共享资料:�/f/15652250.html?fro m=isnom�杨慎《临江仙》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第二节文本内容与主题一.文本内容与特征:1、内容:三国时代的政治与军事斗争政治斗争是小说描写的重点;战争描写构成了小说最主要、最精彩的内容。

三大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邻之战�2、特点:超越了具体时代王朝更替的描写,�具有广泛深刻的意义。

绪论第一章三国演义全解

绪论第一章三国演义全解
漫长。
第一节 《 三国演义》 的成书过程和作者
三、《 三国演义》的成书过程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罗贯中本《三国志 演义》……,凡首尾九十七年(公元184- 280)事实,皆排比陈寿《三国志》及裴松之 注,间亦仍采小说,又加推演而作之。” 陈寿《三国志》是《三国志演义》的滥觞。南 朝裴松之注《三国志》,补充大量史料,广采 逸闻,使其故事性大为增强。
章节目录
绪论 第一章:《三国演义》 第二章:《水浒传》 第三章: 明代诗文 第四章: 明代戏曲 第五章: 汤显祖 第六章: 《西游记》 第七章: 《 金瓶梅》 第八章: 明代短篇小说 第九章: 明代散曲与民歌
绪论
第一节 城市文化的形成与 明代文学的发展
一、市民阶层的壮大与新读者群的形 成,改变了文学作品的面貌。
二、章回小说的特点
保持话本的某些特点,但有所发展。
以分回标目的形式划分叙事段落。回 目一般为提示或概括故事情节的对偶句。 如《三国演义》第五十回“诸葛亮智算 华容 关云长义释曹操”
设置悬念,结构上前回与后回保持 连续性。
第一节 《 三国演义》 的成书过程和作者
三、《 三国演义》的成书过程
《三国演义》作为我国最有成就的长篇历史 小说,它的成书过程典型地代表着世代累积型 小说的特征,开辟了历史演义这种历史小说的 创作模式。它的成书过程大概经历了正史撰述、 民间流传、勾栏评话、戏曲演绎、文人整理、 评者补葺等若干阶段。时间跨度极大,成书过程
• 3、开始关注人物性格的刻画,尤其在戏曲、小 说人物塑造中性格刻画的重要性;
• 4、更加注重文学语言的通俗易懂。大张旗鼓地 提倡语言的通俗化,推动了俗文学的发展。
第二节 文学特性认识的
深化与文学论争
• 四、文学群体与文学论争

三国演义白话文第一章

三国演义白话文第一章

三国演义白话文第一章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明代小说家罗贯中。

以下是《三国演义》白话文第一章的摘要:
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周朝既亡,谯周余孽,又承残业;百年之后,随风而靡。

于是,秦人争咸阳,百姓弃戈舃而耕;钓梁之徒并居一方。

始皇临海欲东渡,翕然百舸,争江上之利。

丞相周青臣曰:“秦兵未知足而攘外夷,帝业多难。

今巴蜀兵彊,蕃土之国也;事便则并力,不便则自与为敌。

可先诱之以便利,势成而合德,以养人之力而劳彼之民,用舍安宅而一其土地。

是德也,必立王业,事具而后征之,静以制变。

此千载之良图也。

”豪杰之士皆言:“善。

”遂定一计,使其上下百姓各执牛车一辆,令庙堂坟墓并入马中,徙民赋口,并并力越巴蜀而图之。

先主初露德声,领巴蜀之兵,御扶风而出,韬光养晦,有若藏龙之相;继而东击吴郡,足迹灭迹,智勇之名,藉宇宙之英;转而收江东,殚精竭虑,宛在千钧。

盖闻机杼之轻重,得失之祸福,人事之先后,常以道心为之准绳。

是以蓄贤携士,纳谏如流,以长于神器,屈指而推之者何一人也。

或曰:“可谓君臣之和矣。

”然而蜀之才俊与士人之遇,大被赏赐,人物之英华竟积于斯,此亦上世之文武流英,一时之英雄也。

(正)第一章 三国演义

(正)第一章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 一部章回小说,也是历 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 “历史演义”,就是用 通俗的语言,将争战兴 废、朝代更替等为基干 的历史题材,组织、敷 衍成完整的故事,并以 此表明一定的政治思想、 道德 的 成 书 过 程 、
第 一 节
一、《三国演义》的成书:
1、政治上行“仁政”
儒家:“仁”是道德观念的核心; “仁政”是理想社会的蓝图 孟子:“民为邦本”,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而为诸 侯,得乎诸侯而为大夫” “得人心者得天下”
刘备 ——“仁君”典范
“仁民爱物” “桃园三结义”: “上报国家,下安黎庶” “仁”为赢得民心手段: 当安喜县尉:“与民秋毫无犯,民皆感化” 理政新野:“新野牧,刘皇叔;自到此,民丰足”; 当阳撤退:携民渡江:“举大事者必以人为本”; 兵进西川:“秋毫无犯”,百姓“焚香礼拜”。
诸葛亮性格特征——贤相典范 一是忠贞 二是智慧

诸葛亮
智绝
诸葛亮——”智“的代表


第35回水镜曰:“关、张、 赵云,皆万人敌,惜无善用 之之人。若孙乾、糜竺辈, 乃白面书生,寻章摘句之流, 非经纶济世之才也。” 经纶济世之才就是诸葛亮: 料事如神,谋略超人; 下知地理,上晓天文; 深谙政治,精通军事,善于 外交,具经天纬地之才
《三国演义》主题概括:

《三国演义》以儒家政治道德观念为核心, 同时也糅合了千百年来广大人民的愿望,鲜 明地表现出“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其中 既有对明君贤相、清平世界的赞美与渴慕, 对昏君贼臣、天下大乱的痛恨与厌恶,又有 由于最终理想幻灭、道德失落、价值颠倒的 惨痛现实所带来的悲怆与迷惘。
(一)明君贤臣理想

明代文学归纳汇总

明代文学归纳汇总

明代文学归纳汇总第一章:明代诗歌:1、高启:与杨基、张羽、徐贲并称为“吴中四杰”的是(2013.10):高启刘基写的最好的文章类型是(2015.10):寓言性杂文高启的诗众体兼工,最长于(2015.10):七言歌行明代堪称“诗人之翘楚”的是(2015.10):高启明初诗歌创作成就最高的诗人是(2012.10单选):高启2、台阁体明永乐到成化数十年间,诗歌发展进入了一个低谷,当时的流行诗风,在朝者为“台阁体”,在野者为(2013.01):“性理诗”茶陵诗派(2009.10名解):茶陵(今属湖南)人李东阳,成化至弘治年间以内阁大臣的身份主持诗坛,追随者趋之若鹜,形成一个以李东阳籍贯命名的“茶陵诗派”。

前七子:李梦阳、何景明为核心,包括康海、王九思、边贡、王廷相、徐祯卿等明代宣扬“真诗乃在民间”的诗人是(2015.10单选):李梦阳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四人被称为(2014.04单选):弘正四杰吴中四才子——祝允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

市民色彩,以唐寅、祝允明诗歌为代表。

“吴中四才子”中,唐寅号(2012.10单选):六如居士唐寅《把酒对月歌》。

祝允明《丁未年生日序》,自我意识觉醒。

后七子:以李攀龙、王世贞为首,包括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等李攀龙文集的名称是(2014.04单选):《沧溟先生集》明代后期诗公安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袁宏道最为知名,公安派的核心口号由他提出。

竟陵派诗歌:竟陵派的小品文特色是(2013.10):孤峭幽冷,深曲寂静明代散曲:魏良辅:被称为“昆曲之祖”的戏曲家是(2013.10和2012.10单选):魏良辅梁辰鱼:散曲集《江东白苧》全部用昆曲写成,大为流行,被称为“白苧派”。

开创集曲、犯调等新形式,很快成为散曲的主流。

代表明代散曲最高成就作家:王磐、陈铎、冯惟敏、杨慎王磐:《西楼乐府》,北曲之冠陈铎:时人称为“乐王”。

《滑稽余韵》展示民俗风情,是难得的社会风俗材料。

《三国演义》十二条叙事方法

《三国演义》十二条叙事方法

《三国演义》⼗⼆条叙事⽅法2第七编明代⽂学 (第⼀章)第⼀章《三国志演义》《三国志演义》是我国第⼀部长篇章回⼩说,也是历史演义⼩说的开⼭之作。

所谓“历史演义”,就是⽤通俗的语⾔,将战争兴废、朝代更替等为基⼲的历史题材,组织、敷演成完整的故事,并以此表明了⼀定的政治思想、道德观念和美学理想。

第⼀节《三国志演义》的成书、作者与版本中国历史上的“三国”,是⼀个分裂的时代,⾜智多谋之⼠,能征惯战之将,荟萃于⼀时,不必添枝加叶,⾃有许多热闹的故事,这便成为民间艺⼈和演义家绝好的题⽬。

三国故事在隋代已⼴泛流传,据杜宝的《⼤业拾遗记》记载,隋炀帝观⽔上杂戏,就有曹操谯⽔击蛟、刘备檀溪跃马的节⽬。

唐初时有些三国故事已“得之于道路,传之于众⼝”(刘知⼏《史通·采撰》)。

李商隐《骄⼉》诗云:“或谑张飞胡,或笑邓艾吃。

”⾜见三国故事已喧腾众⼝。

⾄北宋时,“说话”艺术中已有“说三分”的专门科⽬和专业艺⼈(如霍四究)。

苏轼《东坡志林》载:“王彭尝云:深巷中⼩⼉薄劣,其家厌苦,辄与钱,令聚坐听说古话。

⾄说三国事,闻刘⽞德败,颦蹙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

”说明三国故事不但艺术效果好,⽽且已有明显的“拥刘反曹”的倾向性。

宋代的这些话本没有流传下来,现存早期的三国讲史话本有元⾄治年间(1321——1323)建安虞⽒刊印的《三国志平话》和内容⼤致相同的《三分事略》(是近年在⽇本天理⼤学图书馆发现的)。

其故事已粗具《三国志演义》的轮廓。

张⽾《明道杂志》载:“京师有富家⼦,甚好看弄影戏,每弄⾄斩关⽻,辄为之泣下”。

⾦元时期三国戏⼤量涌现,现知元代及元明之际以三国故事为题材的杂剧剧⽬就有60多种。

由上约略可知,《三国志演义》的素材主要来⾃三⼤系统:正史系统;讲史系统;杂剧系统。

罗贯中在此基础上,“据正史,采⼩说,征⽂科,通好尚”(⾼儒《百川书志》),创作出这部历史演义的典范之作。

作者罗贯中⽣平材料很少。

元末明初贾仲明(1342—1423)的《录⿁簿续编》(或谓⽆名⽒作)云:“罗贯中,太原⼈,号湖海散⼈,与⼈寡合。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第一单元1《三国演义》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第一单元1《三国演义》

【评说】 “恭”“慎”“勇”“直”等德目不是孤立 存在的,必须以“礼”作指导,只有在“礼”的指导 下,这些德目的实施才能符合中庸的准则,否则就会出 现“劳”“葸”“乱”“绞”,就不可能达到修身养性 的目的。
夯基础
一、作者名片 罗贯中(约1330—约1400),元末明初文学家。 山西太原(清徐县)人。名本,字贯中,号湖海 散人。7岁开始,他在私塾学四书五经。14岁 时母亲病故,于是辍学随父亲去苏州、杭州 一带做生意。但是罗贯中对商业不感兴趣, 在父亲的同意下,他到慈溪随当时的著名学者赵宝丰学 习。大约在1345—1355年间,他来到了杭州。许多说话 艺人在这里说书,罗贯中与志同道合者为友。
第一单元 历史与英雄
1 《三国演义》
学国学
1.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 让,民无得而称焉。”
——选自《论语·泰伯》 【译文】 孔子说:“泰伯可以说是品德最高尚的 人了,几次把王位让给季历,老百姓都找不到合适的词 句来称赞他。”
【评说】 传说古公亶父知道三子季历的儿子姬昌有圣 德,想传位给季历,泰伯知道后便与二弟仲雍一起避居 到吴。这一历史事件在孔子看来,是值得津津乐道的, 三让天下的泰伯是道德最高尚的人。只有天下让与贤 者、圣者,才有可能得到治理,而让位者则显示出高尚 的品格,老百姓对他们是称赞无比的。
四、词语积累与运用
1.字音识记 (1)单音字 赍.书( ) 跋扈.( ) 酌.酒( ) 解鞘.( ) 隐讳.( ) 成皋.( ) 鞍辔.( ) 惶遽.( ) 谯.郡( ) 沽.酒( ) 前鞒.( )
(2)多音字
牟((
)牟取 )牟平
( 屏(

)屏风 )屏营 )屏退
觑( 间( (
)小觑 )觑起眼睛

中国古代文学史——三国演义

中国古代文学史——三国演义

中国古代文学史——三国演义《三国演义》不仅是我国章回小说中的开山作品,也是我国最有成就的长篇历史小说。

下面是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第一节章回小说的产生元末明初,在过去话本的基础上,产生了一些长篇章回小说,其中《三国演义》、《水浒传》这两部作品,在思想、艺术上都有很高的成就。

中国小说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第一节章回小说的产生章回小说是我国古典长篇小说的唯一形式,它是由宋元讲史话本发展起来的。

这种形式由萌芽到成熟经历了较长的发展过程。

讲史说的是历代兴亡和战争的故事,如前面已经谈到的《全相平话五种》、《五代史平话》、《宣和遗事》等。

讲史不能把一段历史有头有尾地在一两次说完,必须连续讲若干次,每讲一次,就等于后来的一回。

在每次讲说以前,要用题目向听众揭示主要内容,这就是章回小说回目的起源。

从章回小说中经常出现的话说和看官等字样,也可以看出它和话本之间的继承关系。

经过宋元两代长期的孕育,元末明初出现了一批章回小说,如《三国志通俗演义》、《残唐五代史演义》、《平妖传》、《水浒传》等。

这些小说都是在民间长期流传,经说话和戏曲艺人补充内容,逐渐丰富,最后由作家加工改写而成的。

它们比起讲史有很大的发展,其中人物和故事的核心虽是历史的,但更多内容是后人(包括作家)所创造的。

它们的篇幅比讲史更长,主要是供读者阅览的,而且明确分为若干卷,每卷又分若干节,在每节前面有一个单句的目录,如刘玄德斩寇立功。

到了明中叶后,章回小说的发展更加成熟,出现了《西游记》、《金瓶梅》等作品。

由于社会生活日益丰富,这些章回小说的故事情节更趋复杂,描写也更为细腻,它们在内容上和讲史已没有一定联系,只是在体裁上保持着讲史的痕迹。

这时章回小说已不分节了,而明确地分成多少回,回目也由单句发展成为参差不齐的双句,最后成为工整的对句。

如明嘉靖后出现的各种版本的《三国演义》,它们把嘉靖本《三国演义》的两节合并成一回,两节的节目即作为回目的两句,起初两句是不对偶的,到了毛宗岗修改《三国志演义》的时候,为了务取精工,以快阅者之目,就把参差不对,错乱无章的回目改为对偶整齐的二句。

向你推荐一本书《三国演义》3篇

向你推荐一本书《三国演义》3篇

向你推荐一本书《三国演义》第一篇:《三国演义》的背景和历史《三国演义》是一部中国古代小说,描写了中国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的历史和人物。

此书作者不详,但据传是明朝黄裳所著,自明代传至今已有四百年历史。

作为中国文化的经典之作,《三国演义》由于对中国历史、文化和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备受推崇。

历史背景是《三国演义》创作的一个重要因素。

这部小说所描述的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动荡和战争频繁的时期,也是中国史上最富传奇色彩的时期之一。

此时期的中国被分裂成三个国家,即曹魏、蜀汉和东吴,一系列传奇故事和英雄人物也在这个时期诞生。

此外,《三国演义》也反映了社会转型期的思想和文化。

这个时期,由于政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出现了一些新的思想和文化潮流。

这些思想和文化潮流开始深入普通人的生活,为《三国演义》提供了广泛的文化基础和思想支持。

总之,《三国演义》描绘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历史画卷,充满了历史和人文价值。

在这部经典之作中,中国传统文化的许多基本价值观和思想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第二篇:《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和故事情节《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是描写中国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的历史和人物。

此小说以三国时期为主线,展现了许多历史事件和人物的传奇故事。

以下是《三国演义》的一些主要情节和故事:1.黄巾起义。

这是小说的开篇之作,该故事叙述了一群名叫“黄巾军”的反叛者在东汉末年发起起义,将东汉朝廷推向灭亡的边缘。

然而最终失败。

2.董卓之乱。

这个故事涉及到许多人物,其中最有名的是董卓和吕布。

董卓是东汉末年一个非常有权势的官员,他企图篡位,但最终被吕布所杀。

3.赤壁之战。

这是小说中最有名的故事之一,刘备、孙权和曹操在赤壁河畔进行战斗,在这个关键战役中,曹操最终被击败。

4.借东风。

这个故事描述了孔明巧借东风,成功地火烧曹军。

5.三顾茅庐。

这个故事讲述了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以求得他帮助自己打败曹操的情节。

6.长坂坡之战。

这个故事涉及到赵云和张飞等很多著名人物,讲述了关羽在长坂坡对曹操的进军进行了致命的阻击,挽救了刘备一方。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以上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以上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导言《三国演义》是一部由罗贯中创作的古典历史小说,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以三国时期的历史为背景,通过对各个角色的塑造和事件的描写,展现了权谋斗争、英雄豪杰和忠诚友谊等主题。

本文将对《三国演义》进行阅读笔记和分析。

第一章:群雄聚义《三国演义》第一章讲述了世局动荡的末年时期,各路英雄豪杰开始崛起。

从刘备遇到吕布,到刘备、关羽、张飞三人结为桃园三结义,再到刘备与曹操结盟,这一章节描绘了各个角色的性格特点和他们之间的关系。

刘备被描绘为仁义礼让的君子,而吕布则是勇猛霸道的猛将。

在刘备与吕布的相遇中,我们可以看到刘备的谦虚和善良,以及吕布的傲慢和无情。

而桃园三结义则展现了刘备、关羽、张飞三人的忠诚友谊和互相扶持的精神,他们决定一同投奔公义之地,以实现共同的抱负。

刘备与曹操的结盟意味着两个大势力联手对抗其他势力。

这一决定显示出刘备为了追求天下大义愿意与不同的势力合作,以期望实现自己的理想。

第二章:吕布与貂蝉《三国演义》第二章主要以吕布和貂蝉的故事为主线。

吕布是一位声名远扬的猛将,而貂蝉则是传说中的美女。

在这一章节中,我们看到了吕布的冲动和贪婪,以及貂蝉的机智和智慧。

吕布为了获得貂蝉的爱,无所不用其极。

他甚至背叛了自己的义父董卓,为了追求个人利益而不顾大局。

然而,尽管吕布为貂蝉付出了很多,最终他却发现貂蝉对他并没有真正的感情。

这一段故事告诉我们,追求个人利益而背叛原则和道义的人最终会得不偿失。

与此同时,貂蝉以她的美貌和智慧成功地控制了吕布,成为他的亲密爱人和心腹之一。

通过貂蝉的形象,作者传达了女性的智慧和力量,她不仅是吕布的爱人,也是他的顾问和支持者。

第三章:曹操与袁绍《三国演义》第三章中,作者将焦点放在了曹操和袁绍之间的权力斗争上。

曹操是一个聪明能干、心机深沉的人物,而袁绍则是一个固执而冷漠的统治者。

这两位人物之间的对决展示了权谋和智慧的决定性作用。

曹操以其出色的军事策略和强大的实力逐渐崛起,成为了北方最强大的势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列国系统:明代余邵鱼《列国志传》,冯梦龙《新 列国志》;清代蔡元放《东周列国志》;清末民初蔡 东藩《中国历史演义》系列。 2、隋唐系统:明代罗贯中《隋唐两朝志传》,齐东野 人《隋炀帝艳史》,袁于令《隋史遗文》。
在《水浒》影响下,明代有三大系列英雄传奇:




1、说唐系列:《大唐秦王词话》、《隋唐两朝志传》和《唐书志 传》三种,均以李世民为中心,写隋末群雄逐鹿故事。艺术粗糙, 形象单薄,但对《隋唐演义》、《说唐全传》有奠基作用。 2、说岳系列:明代熊大木《大宋中兴通俗演义》(又名《大宋演 义英烈传》、《岳武穆精忠传》)是首部岳飞题材长篇。清代有钱 采、金丰的《说岳全传》。 3、说杨系列: 明代两种最著:w 熊大木《北宋志传》(《杨家将传》)、《杨家府演义》。两书虽 冠以“志传”、“演义”,实多无史料根据,并非历史小说,而是 英雄传奇。 清代《水浒》的三部续书: 《水浒后传》、《后水浒传》、《结水浒传》


(二)汉代 桓谭《新论》:小说家合丛残小语,近取譬论,以作 短书,治身理家,有可观之辞。 班固《汉书•艺文志》列九流十家,小说家附列于诸子 之末。‚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 途说之所造也。‛‚闾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缀而不 忘。如或一言可采,此亦刍荛狂夫之议也。‛‚诸子 之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
(五)《三国演义》主要版本



1、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24卷,240则,每则前有七 言单题。为现存最早版本。 2、李评本:《李卓吾先生批评三国志》,简称‚李评本‛。此 本不分卷,将240则合并为120回,目录由单题变双题。有眉批、 总批,系叶昼假托,故后人称‚伪李评本‛。 3、毛本:《三国演义》,清康熙年间毛纶、毛宗岗父子刊本, 对‚李评本‛回目、正文多有修改、增删,正统道德色彩更浓, 评点多精辟见解,是三百多年来最流行的版本。
(六)《三国演义》定性:是小说还是史书?

1、被人误认为是通俗历史的原因 2、历史演义小说,有许多与史书不同的地方: (1)历史人物——小说人物 (2)历史事件——艺术创造 (3)矛盾性质发生了变化 (4)本质区别:是否允许虚构? 提问:有人认为《三国演义》真实反映了三国历史, 你是怎么认为的?


中国古典小说发展路线图
先秦寓言、史书 → 汉代杂记、史传 →魏晋志人志怪小说 → 唐传奇 → 宋元话本 → 明清长篇章回体小说

第一节:章回小说的形成、发展与体式特征

一、形成:宋元话本的基础上形成——案头之作
王国维认为:《唐三藏取经诗话》“后世小说分章回之 祖” a、分卷立节 b、说书套语 c、集体智慧的结晶 d、明代中后期:文人独创的作品 e、续书、仿作、改作
4、至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始用演义之名称历史小说。 该书卷首蒋大器《序》曾作这样的解释:“文不甚深,言不 甚俗,事纪其事,亦庶几乎史。盖欲读诵者,人人得而知之, 若所谓里巷歌谣之义也。”后来也一般这样解释“演义”一 词的。如雉衡山人(杨尔曾)《东西两晋演义序》说:“一 代肇兴,必有一代之史,而有信史,有野史,好事者聚取而 演之,以通俗谕人,名曰演义。盖自罗贯中《水浒传》、 《三国传》始也。”



2、《三国》、《水浒》所宣扬的一些思想道德观念深深影 响了中国人尤其是普通民众的理想追求和价值取向。这两 部书在塑造中国民间心理方面所起的作用是难以估量的。 3、《三国》被称为人才学,军事战略学,智谋策略学百科 全书。《三国》、《水浒》中蕴含的大量政治学、军事学、 谋略学、人才学等信息,今天正广泛的运用于企业经营管 理、商业运作、军事教育、人才管理等领域。这已经远远 超出了小说本身。
5、历史上也有人将“演义”作为小说的代名词。如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中说:“今世传街谈巷语,有所谓演义者, 盖尤在传奇杂剧下。”《古今小说》的天许斋题识道:“本 斋购得古今名人演义一百二十种。”

6、总起来说,所谓“演义”或历史演义,即用通俗的语 言和章回体形式,将历史演变、争战兴废、朝代更替等为 基干的历史题材,组织、敷衍成完整的故事,并以此表明 一定的政治思想、道德观念和美学理想的小说。


一、定名 二、成因; 1、历史悠久,典籍丰富 2、明清时文网森严,借古讽今 3、文人走捷径 三、编写的三种情况 1、除细节虚构、巧妙剪裁外,历史人物、事件力求保 持历史原貌 2、历史事件小说化和历史人物传奇化的原则 3、严格依据史实记载,博考文献,文必有据
第三节 三国演义
第一章:《三国演义》及其他历史演义小说
பைடு நூலகம்
古代小说概说
(一)先秦



《庄子〃外物》: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 《论语〃子张》引子夏云: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 致远恐泥,是以君子弗为也。 《荀子〃正名》:知者论道而已矣,小家珍说之所愿 皆衰矣 先秦寓言、史书及一些杂家著作(如《山海经》、 《吕氏春秋》、《晏子春秋》)中的片断描写可看作 是最早的微型小说。




二、按题材内容划分:
1、历史演义 2、英雄传奇 3、神怪幻想 4、世态人情 5、才子佳人与艳情 6、公案侠义 7、社会讽刺 8、谴责时弊




三、发展情形:
(一)三个突出的现象 1、波浪式发展,低潮过后有高潮:三个高潮 2、杰作均有模式效应 3、发展并不平衡,后来未必居上 (二)文体改进与市民化色彩

5、金院本有关三国故事的剧目有“赤壁鏖兵”、“刺 董卓”、“襄阳会”等(见陶宗仪《南村辍耕录》) 6、元代杂剧,更以三国故事为重要题材。《录鬼簿》、 《录鬼簿续编》、《太和正音谱》、《曲录》等记载的 三国题材杂剧约有六十余种,现存二十余种。如《三英 战吕布》、《连环计》、《千里独行》、《单刀会》、 《博望烧屯》等。当时著名的剧作家如关汉卿、王实甫、 高文秀等都写有三国戏。元杂剧的三国戏极大地丰富了 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在《三国演义》的成书过程中有 极其重要的作用。

4、当然,毋庸臵疑的是,《三国》、《水浒》也有很多 糟粕。我们民族的很多劣根性如窝里斗、轻视生命、歧视 女性、起绰号等都可以从小说中找到根源。在重建新文化 的过程中,有必要剔除其糟粕。
《三国》《水浒》的文学影响
在《三国》影响下,明清历史演义极盛,孙楷第《中国通 俗小说书目》统计有163部。较有特色的作品:

(三)魏晋南北朝
曹植《与杨祖德书》:街谈巷语,必有可采。 刘勰《文心雕龙》:盖稗官所采,以广视听。 志怪小说 干宝《搜神记》; 志人小说 刘义庆《世说新语》


(四)唐代小说—传奇
传奇,是传述奇闻异事的意思。唐元稹的《莺莺传》 初名《传奇》,裴铏的小说集也称《传奇》,所以唐 代的文言短篇小说称为‚传奇‛。宋金时期,传奇成 为说话的‚小说‛及诸宫调中一类的名称。元代以后, 则将敷衍奇闻异事题材的小说、戏曲(先是杂剧,后 是南戏)称为传奇。今则专以传奇指唐宋文人的文言 短篇小说及明清以唱南曲为主的戏曲形式。以别于北 杂剧。


3、此后三国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 唐代《大业拾遗记》所载隋炀帝与群臣观看的“水饰”, 就有“曹瞒浴谯水”、“魏文帝兴师”、“刘备跃马渡檀 溪”等三国故事的造型。 李商隐《骄儿诗》:“或笑张飞胡,或笑邓艾吃”,说明 三国故事至晚唐已在民间广为流传,人物形象渐趋鲜明。


4、宋代,三国故事被搬上舞台。 宋代“说话”中,出现了专讲三国的说书艺人如霍四究 (见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苏轼《东坡志林》载王鹏语曰:“涂巷小儿薄劣,其家所 厌苦,辄与钱令聚坐听说古话,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 颦蹙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
作《 者三 、国 版演 本义 》 的 成 书 过 程 、

(一)关于‚演 义‛

1、‚演义‛一词,始见于《后汉书〃周党 传》:‚文不能演义,武不能死君。‛《文选》 卷十潘安仁《西征赋》:‚晋演义以献说。‛ 李善注:‚《小雅》曰:演,广、远也。‛演 义及推演、详述道理。


2、唐以后用于书名者有苏鹗的《苏氏演义》、梁寅的 《诗演义》等。 3、宋元时期普遍称盛行的‚讲史‛为‚演义‛。

四、章回小说的体式特征:叙事为主的重要文 体
1、分回标目的形式 2、继承说话艺术的叙事方式:设置悬念 3、全知全能的叙事视角 4、丰富多彩的叙事结构 5、缓急有致的叙事节奏 6、通俗化的叙事语言


五、章回小说对中国文化的重要贡献
第二节:历史演义小说的定名、成因及编写情况


历代史传文学、六朝志怪志人小说,是唐传奇的文 学渊源。但唐传奇又同它们有明显区别。六朝志怪小 说,意在证明神道不诬;志人小说,旨在记述事实; 称不上现代意义的小说。史传文学,必须在真人真事 基础上作艺术加工,有小说因素,却非小说。 唐人‚始有意为小说‛(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唐传奇自觉的追求艺术美,运用想象,虚构和曲折情 节,注重人物形象塑造,构思巧妙,结构完整,篇幅 增长,叙述宛转,文辞华美,基本上摆脱了史传文学 真人真事的框架,标志着中国小说发展具有了独立的 文学品格,进入到成熟阶段。


唐代传奇的代表作:
元稹《莺莺传》 白行简《李娃传》 蒋防《霍小玉传》 陈玄佑《离魂记》 李公佐《南柯太守传》 陈鸿《长恨歌传》、《东城老父传》 李朝威《柳毅传》


(五)宋元话本
宋代以后,古典小说分为文言、白话两支。 宋元白话小说叫话本,话本由‚说话‛而来。话本即 说书艺人(宋代称为‚说话人‛)‚说话‛时所使用 的底本。话本的出现,是中国‚小说史上的一大变迁‛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说话‛的题材主要有‚讲史‛,当时有‚说韩信‛、 ‚说楚汉‛、‚说三分‛等。它的许多形式为章回体 小说所继承。

7、元代至治年间(1321-1323)建安虞氏刊印“平话 五种”,其中《全相三国志平话》是迄今所能见到的关于 三国故事的第一部小说定本。全书以蜀汉为主线,上图下 文,凡八万字,叙事始于桃园结义,终于三家归晋,基本 构成了《三国演义》的故事框架。但其内容与文字较粗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