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制度理论_研究的问题_观点与进展
组织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组织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https://img.taocdn.com/s3/m/a079495a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94.png)
组织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现行组织制度的不足目前,我们社会组织的运作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
首先,就是缺乏透明度与公开性。
许多社会组织在制定决策或者进行管理工作时,往往缺乏透明度,导致部分利益被囊括在内部小圈子中。
这种情况容易引发公众怀疑和对社会组织失去信任。
其次,是权力过于集中化。
当前的组织制度普遍存在着权力高度集中的问题,个别领导者常常在社会组织中拥有过大的权威,并且可以单方面决策影响成员和整体结构。
这种垄断资源与信息、欠缺监督约束等现象令人堪忧。
再者,在资金使用方面也存在问题。
一些社会组织由于资金来源较为庞大但受到限制管理而出现滥用资金甚至侵吞财产等不良行为。
资金来源和支配方式是否合法、透明以及调动机制是否科学合理都值得进一步改革完善。
此外,对志愿者参与保障及激励机制亟待完善。
当前,社会组织中的志愿者参与保障依然比较薄弱,并且激励机制不明确。
这对于激发和凝聚更多积极参与社会事务的力量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限制。
二、改进现行组织制度的策略为了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改革创新。
以下是一些可行策略:1. 提高透明度和公开性。
在建立组织制度时,需要强调透明化原则,即各项决策都要充分公开,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下向社会公众通报信息。
此外,可以建设在线平台或通过媒体形式发布相关信息,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增加了解程度。
2. 实现权力分散与监督约束。
加强内部治理结构建设,通过合理选举产生管理层成员以及设置独立监督岗位来确保权力分散与相互监督。
同时还应引入外部第三方评审机构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工作,以防止权力滥用等不良行为发生。
3. 完善资金使用管理机制。
优化资金流动路径、建立科学合理的内控制度,确保资金的透明度和合法性。
加大对社会组织资金使用情况的检查力度,一旦发现问题或违规行为要及时处理并追究责任。
4. 建立完善志愿者保障与激励机制。
加强志愿者培训与评估工作,提供相应待遇和福利以及必要的保险等权益保障措施。
组织管理面临的现实挑战及对理论研究的启示
![组织管理面临的现实挑战及对理论研究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80e3a15c3b3567ec102d8aac.png)
组织管理面临的现实挑战及对理论研究的启示✶尚玉钒席酉民王洪涛(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陕西西安 710049)摘要:本文对新的时代特征下传统的组织形式所表现出来的缺陷进行了分析,并在探索归纳组织管理理论最新进展的基础上,认识到当西方崇尚科学和理性的管理模式在面对“有人参与”的复杂系统而出现合成谬误和控制困难时,组织管理研究呈现出了东西方管理“整合”及软化趋势。
进而提出,在这场由计算机并行处理等技术引发的有关“协调的变革”中,对于协调问题的关注势必激发对组织中所普遍存在的和谐机理研究的关注。
关键词:组织管理和谐机理复杂系统管理变革The Revelation for Theoretical Research From the Real Challenge Confronted By the Organizational ManagementSHANG Yu-fan, XI You-min, WANG Hong-tao(The School of Management of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Xi’an, 710049 China)Abstract: Based on analyzing the defects of traditional organization model under the new era, and exploring the new development of organizational management theory, we realize that the organizational management research present “integrating”and soft tendency when the west models which adore science and rationality appeared composing problem and control trouble. Step further, we propose that the study of harmony mechanism will attract more attention when the “coordinating change”initiated by the computer parallel-treatment technology show lots of coordination problem.Key words: organizational management; harmony mechanism; complex system; management transformation一社会变革对组织管理提出挑战世纪之交,以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和现代通讯技术相接合为特征的信息技术革命正席卷着全球。
完善党的组织制度问题研究
![完善党的组织制度问题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1729321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d5.png)
完善党的组织制度问题研究完善党的组织制度问题研究制度是发展进步的根本保障。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涉及内容是多方面的,健全和完善党的组织制度,使之适应新时期党和国家的事业需要,则是其中一个刻不容缓的任务,也是全面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题中应有之意。
一、完善党的组织制度的重要意义当前,改革正处于攻坚阶段。
随着各个领域改革的不断深化,如果党的建设特别是组织制度建设不能体现发展规律,缺乏科学性,会直接影响甚至阻碍其他领域的改革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不断完善党的组织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一是完善党的组织制度,是健全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制度体系,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
全面深化改革,努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广阔的前景,必须始终坚持并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需要在各领域形成一整套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制度体系,包括完善党的组织制度,使党的制度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在涉及道路、理论、制度等根本性问题上,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始终保持制度建设和制度执行的正确方向。
国内组织制度理论研究进展与评价——基于CSSCI数据的元分析和引证分析(2002~2008)
![国内组织制度理论研究进展与评价——基于CSSCI数据的元分析和引证分析(2002~2008)](https://img.taocdn.com/s3/m/533829fef705cc17552709ef.png)
收稿13期:2010-03一04 修回日期:2010-04~23
一作者进行检索,获得了国内组织制度理论研究原创 作品的引证数据。 对于来源文献数据,本文将运用元分析(Meta— Analysis)技术进行统计和处理[2|,而对被引文献数据 运用文献计量学中的引证分析(Citation Analysis)技术 初步探讨对国内组织制度理论研究的主要影响作
b.实证研究。本文采用李怀祖的分类标准,即将 实证研究分为实验研究、问卷法、访谈法、文本分析(包 括内容分析)、现有统计数据分析、历史/比较分析、实 地研究(包括案例研究)等c6】6。在10篇实证研究论文 中,采用研究方法依次是案例研究(5篇)、问卷法(2 篇)、历史/比较分析(2篇)、访谈法(1篇)和内容分析 (1篇),其中一篇论文同时运用了案例研究和内容分 析。从论文发表年份来看,2002年1篇,2005年4篇,
比例(%)2002
组织制度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组织制度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1fe4450c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90.png)
组织制度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组织制度是指一个组织内部所制定的规章制度和运作机制,以及这些规定对组织各个环节和成员的约束和指导。
一个健全、科学的组织制度能够提高组织的效率和竞争力,但在实践中,我们也会发现组织制度存在一些主要问题。
本文将从权力分配、信息传递和激励机制等方面分析这些问题,并探讨解决方法。
首先,权力分配方面的问题是组织制度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
权力指的是组织内部各级管理者对下属实行约束和管理的控制手段。
在一些组织中,权力往往过于集中,高层管理者将大部分权力握在手中,导致信息不对称以及权力滥用的问题。
这不仅会造成低层员工在决策过程中缺乏发言权,而且还会影响组织内部的激励机制。
其次,信息传递方面的问题也是组织制度中的一个主要问题。
信息传递是组织内部沟通和协调的重要手段,对组织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在一些组织中,信息传递往往存在滞后、不畅通的问题。
一方面,高层管理者在传递信息时可能会出现偏差,导致信息传递不准确;另一方面,低层员工的信息反馈可能会被忽视或被过滤,使得组织在决策和执行过程中缺乏全面准确的信息支持。
最后,激励机制方面的问题也是组织制度中的一个核心问题。
激励机制是指组织为了使员工产生积极性和主动性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包括薪酬、晋升和培训等。
然而,在一些组织中,激励机制存在不公平和不透明的问题。
一方面,一些员工可能因为种种原因而无法享受到应有的激励,导致他们的积极性受挫;另一方面,激励机制可能存在不公平性,一些优秀的员工可能因为种种原因而无法获得应有的回报。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解决。
首先,在权力分配方面,组织可以通过建立科学的权责分明的管理体系,明确每个岗位的职责和权限,实现权力的合理分配。
其次,在信息传递方面,组织可以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到组织运作中,及时反馈问题和建议,同时加强高层管理者对下属的信息支持与引导。
最后,在激励机制方面,组织可以建立公平、透明的激励制度,制定明确的评价标准,确保每个员工能够获得公平而适当的回报。
组织制度理论_研究的问题_观点与进展
![组织制度理论_研究的问题_观点与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2069494be518964bcf847c94.png)
构和正式制度以获得社会认可,从而导致组织趋同。
关键词:组织理论;组织趋同;制度理论;组织合法性 一 、引 言 制度理论采用了一个开放系统的组织观: 组织深刻地 受到环境的影响, 组织不仅面对技术环境, 而且还必须面 对制度环境。制度理论认为, 组织的结构和行为不仅是技 术环境下各种竞争力量和效率机制的结果, 而且还在以下 两个方面受到社会信念结构和规则系统的控制: 如何形成 组 织 和 组 织 如 何 运 作 。合 法 性 机 制 就 是 组 织 在 制 度 环 境 的 压 力 下 追 求 组 织 和 发 行 的 作 用 过 程 。制 度 理 论 运 用 合 法 性 机制来解释了组织趋同现象, 下文将主要从研究的主要问 题 、主 要 观 点 以 及 研 究 进 展 来 对 制 度 理 论 进 行 综 述 。 二、组织趋同: 制度理论研究的主要问题 制 度 理 论 研 究 的 核 心 问 题 是 组 织 趋 同 现 象 。所 谓 组 织 趋同现象( 也称组织同构现象) 是指不同类型, 处于不同运 营环境的组织的正式结构与内部的规章制度呈现相似特 征的趋势( Tolbert and Zucker, 1994) 。制度理论回答了组织
●湛正群 李 非
摘要: 文章主要评述了组织社会学制度理论研究的问题及其主要观点,研究的最新进展。制度理论认为,组织的结构 和行为不仅是各种竞争力量和运行效率的产物,而且还在以下两个方面受到社会信仰结构和规则系统的控制:如何形成
组织和组织如何运作。制度理论主要研究了组织领域的制度趋同现象,其主要观点是组织通过学习和模仿其它组织的结
国外学者从文化认知的角度来理解和分析组织合法 性, 我国学者赵孟营则是从组织的环境角度来进行分类, 其 基 础 都 是 基 于 社 会 学 的 文 化 认 知 角 度 。学 者 们 对 合 法 性 的不同分类更多的是基于研究的需要, 都体现了制度环境 与 组 织 的 各 个 层 面 包 括 组 织 间 、组 织 内 部 各 个 层 面 以 及 组 织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总的来说, 我们可以这样看待组 织合法性: 组织是一个开放系统, 受到技术环境和制度环 境的影响, 制 度 环 境 要求 组 织 的 行 为 、结 构 等 必 须符 合 法 律规定, 得到相关利益者的认可, 否则就有可能导致组织 失败。
组织理论研究与评述
![组织理论研究与评述](https://img.taocdn.com/s3/m/0ef64a3489eb172dec63b7d5.png)
组织理论研究与评述摘要:文章对组织理论的产生渊源、背景和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分类,同时也对该理论的研究作出了分析和评价。
关键词:组织理论;组织;阻碍一、组织理论的研究现状XX从组织理论产生以后,就出现了许多组织的论述,相关研究也经历了几个主要阶段。
在20世纪70 年代,人们提出了星座组织结构的概念,简单地讲就是由众多的但在产权或管理上相互联系的多个组成的集合体,类似我国的企业集团、比利时的控股、的集团等。
星座组织理论使企业的边界向市场推进了一步,同时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的刚性也在逐渐变小。
到80年代,奈思比特(1982)使企业重建(Reinventing the corrations)理论受到关注,这要求企业要创造一种最适合员工工作的环境,应放弃原有组织结构,设计出适合沟通的形式、自我管理、弹性工作时间、利润分享和弹利等。
与今天企业中非常流行的ESOP(员工持股计划)、在家办公、福利自助餐等管理方式与这种思想非常相似。
彼得斯的《追求卓越》提出了7S框架(结构、战略、人员、管理作风、和程序、价值观、技能等),也使文化成为80年代中后期的主题。
90年代哈默和钱皮的《企业再造工程》,使流程成为的主流,他们提出要以企业的活动、事件、业务流程成为组织设计的基本元素,使原来支离破碎的工作流程(包括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得到整合。
总结可以看出企业组织的主题沿着结构--文化—-流程的轨迹进行,而今天,更多学者从中发现,单一内容的并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正如Pascarella(2021)指出,虽然流程很重要,但结构、文化、关系和目的的改进也决定了企业的价值,这种价值体现在质量、服务、成本、速度和创新等五个方面。
从研究的主题来看,国外有关组织的研究多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组织的背景或动因(集中于组织外部剧烈变化的环境),的模型(渐进模型、动态均衡模型和连续模型)、方式及方法(计划方法和突变方法),的趋势与内容(结构、人员、技术与文化等),的路径选择,的过程控制,的绩效衡量,管理与领导,的成功与失败等。
21世纪以来制度理论研究的知识结构与演进
![21世纪以来制度理论研究的知识结构与演进](https://img.taocdn.com/s3/m/159491a5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80.png)
图12001—2018年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中制度理论研究逐年发文统计世纪以来制度理论研究的知识结构与演进曹祖毅1,贾慧英2(1.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0(2.武汉纺织大学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200)摘要:鉴于现有关于制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总结多是主观探讨,既缺少对其近期研究成果进行客观的梳理,又对其知识结构的发展动态与演进路线缺少系统的探讨,本文主要对21世纪以来这一领域的研究热点、理论基础、学科背景及其演进动态进行科学的可视化考察。
基于近3000条文献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这个领域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依赖管理学与社会学作为学科基础的同时,学术共同体相对而言主要采用连续性的理论解释逻辑开发比较稳定的研究热点与议题,并逐渐对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实践现象产生兴趣。
关键词:制度理论;可视化;研究热点;知识结构;学科基础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国组织管理研究的严谨性、相关性与合法性:理论分析与经验证据,编号:7180208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老将出马:有岗位经验的CEO 再上任及其影响,编号:71902101;湖北省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必要的张力:中国管理学理论与实践发展研究,编号:2017104;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中国管理学理论与实践的必要张力研究,编号:2662017QD012。
一、问题的提出21世纪以来,制度理论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如图1所示),不仅成为组织获得合法性的重要解释机制[1],还被认为是在转型情境下探讨新兴经济体问题的最重要理论之一[2]。
相关的研究成果已经涉及多个学术领域,对推动经济管理实践的成长以及对促进相关学科的进步均产生了重大的甚至不可替代的影响力,而且仍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学者个体、科学共同体与学术社区[3][4]纷纷开展相关议题的研究。
鉴于现有文献对制度理论研究的回顾多是主观探讨从而导致客观性有待提高,同时缺少对其近期的研究成果进行客观的梳理,以及对其知识结构进行系统性的梳理与动态的跟踪,本文主要借助CiteS-pace 工具对近20年以来制度理论的研究热点、理论与学科基础以及相应的演进路线进行可视化探讨,既为学术共同体继续探讨相关议题提供理论指导,又为基于这一理论解释机制洞察中国乃至世界的经济管理问题提供借鉴。
国内组织制度理论研究进展与评价——基于CSSCI数据的元分析和引证分析(2002~2008)
![国内组织制度理论研究进展与评价——基于CSSCI数据的元分析和引证分析(2002~2008)](https://img.taocdn.com/s3/m/6c8687224b73f242326c5f00.png)
据, 并且提供了“ 来源 文献” 被 引文献 ” 和“ 两个独 立数
运用文献计量学 中的引证分 析( i t nAnl i 技术 Ct i a S ) ao ys
初步 探 讨 对 国 内组 织 制 度 理 论 研 究 的 主 要 影 响 作
。
据库。本 文分别利用这 两个数据库获得 了国内新制度
主义研究 的来 源文献数据和被 引文献数据 。
收稿 日期 : 1 — 3 0 2 0 0—4 0 修回 日 : 1 —0 — 3 期 2 0 4 2 0
基金项 目: 北京 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科研基 金项 目“ 转型经济 中的组织正当性研究” 编号 :0 0 84) ( 0092 。
作者简介 : 彭长桂 (9 5 , , 17 一)男 博士研 究生 , 研究方向为组织理论 ; 高俊山(9 3 , , 15 一)男 教授 , 博士生导师 , 究方 向为组织理论与一般管理 。 研
第2 9卷 .第 7 期
21 0 0年 7月
情
报
杂
志
Vo . 9 No. 12 7
J OUR NALOF I E LI NC NT L GE E
J1 2 0 u . 01
国 内组 织 制 度 理 论 研 究进 展 与评 价 *
一
基于 C S I S C 数据 的元 分析 和 引证 分析 (0 2 0 8 2 0 ~2 0 )
新制度主义
C S I 元 分析 SC A
引证 分析 文章编号 10 —16 (0 00 —0 0 —0 0 2 95 2 1 )7 1 5 5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在过去 3 0多年里 , 组织分 析 的新制度 主 义 ( w Ne
组织社会学新制度理论
![组织社会学新制度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612e9c58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5c.png)
模仿机制
模仿同领域中成功组织的行为和做法 不确定性诱导模仿行为 竞争性模仿和制度性模仿
社会规范机制 社会规范产生一种共享观念和思维方式
现象:专业化程度高的组织间相似性更高,如医院、学校等
此时您正浏览在第13页,共24页。
趋同机制引申出来的命题
组织间的依赖程度越高,组织间的类似程度就越高
依赖程度高,信息交流多且集中,越可能模仿、同化 且组织结构越相似,组织间越容易对话
组织目标越模糊不清就越能导致组织间的趋同
组织目标越不清晰的组织,越难为其生存找到依据 组织目标不清楚时,组织内部矛盾越多,组织就越依赖于外部制度来避免矛盾的激化 如,大学间的趋同程度要比企业间的趋同程度高
此时您正浏览在第14页,共24页。
合法性机制的影响
组织间的趋同——为了获得制度环境认同,各个组织都采用了类似的结构和做法 组织间相互模仿、学习——模仿获得合法性,减轻环境的压力和组织的动荡 而这种模仿、趋同,同时也加速了理性神话的形成,强化了其威力
此时您正浏览在第9页,共24页。
稳定的制度如何可能?
道格拉斯
建立在功利性或实用性基础上的制度常常遭受挑战 稳定的制度必须建立在人们都能普遍接受的理念规范上,而这种理念规范常常隐含在
即使有,也是一种友好兼并,即双方自愿接受
但1960s后,开始出现并流行敌意兼并:兼并方通过在股票市场上收购被兼并公司的
股票,一旦控股,就实施兼并并解雇原有管理层
研究方法
访谈法和文献法
此时您正浏览在第22页,共24页。
关键问题/解释的中心环节 制度环境本身是怎么样发生变化的? 最初出现的一种商业行为、一种不被人们接受的东西是怎么样通过一系列的变化 被重新构造,最终成为大家所接受的事实和原则 最初,媒体报道用充满敌意的话语来描述敌意兼并,如“大鱼吃小鱼”;但后来 话语开始发生变化,改用中性词,甚至开始强调兼并是一种互惠互利行为。兼并 方的自我粉饰不断扩散,最终占据了主流话语权 而敌意兼并也开始作为一种司空见惯的商业行为被认可,甚至正当化
组织理论 管理理论的发展及主要学派观点
![组织理论 管理理论的发展及主要学派观点](https://img.taocdn.com/s3/m/579de33531126edb6f1a1099.png)
组织理论组织理论(Organization Theory)组织理论的概述组织理论是管理理论的核心内容,是研究组织结构、职能和运转以及组织中管理主体的行为,并揭示其规律性的逻辑知识体系。
组织理论的演进与社会存在和管理实践的需要有密切的关系,其发展历史是一个不断扬弃的过程,也是辨证的否定过程。
组织结构理论是组织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印证了组织理论发展的历史轨迹。
组织理论的发展自泰罗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辟了组织理论以来。
系统的组织理论经历了古典组织理论。
行为科学组织理论到现代组织理论的发展进程。
组织理论的演进与社会存在和管理实践的需要有密切的关系。
其发展历史是一个不断扬弃的过程。
也是辨证的否定过程。
一、古典组织理论的演进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和欧洲。
资本主义企业取得一定的发展。
对管理的要求日益强烈。
这一时期,组织理论的研究分为三个派别:科学管理学派、行政管理学派、官僚体制学派。
以泰罗为代表的科学管理学派主张实行职能管理制。
不仅要单独设置职能管理机构。
还要在职能管理机构内部的各项管理职能之间实行专业化和标准化的分工。
使所有的职能人员只承担1至2项管理职能;提出权利下放的例外原则。
使上下级之间实行合理分工,上级把一般性的日常事务授权给下级管理人员去处理,只保留例外特殊管理事务的决策权和对下级工作的监督权。
法约尔是行政管理学派的代表人物。
他提出了管理的五个基本的职能,即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并认为组织职能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职能;同时他又提出了直线一职能制的组织模式.设计了一种为解决上下级之间跨越统一的指挥链而进行直接联系的组织形式,即“法约尔跳板”:他也概括了包括组织职能在内的14条一般管理原则。
韦伯的科层制理论认为组织治理机制有三种基础:其一是理性基础。
即组织建立在对权力和法规的信念之上。
并通过相应的规则来组织活动;其二是传统基础,即组织建立在古老传统和统治身份的神圣信念之上;其三是魅力基础.即组织建立在具体的、非同寻常的个人及其统治方式之上:同时韦伯用合理一合法的职权观念论证了官僚制存在的合理性。
组织理论管理理论的发展及主要学派观点
![组织理论管理理论的发展及主要学派观点](https://img.taocdn.com/s3/m/33a75e7c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e6.png)
组织理论组织理论(Organiz ationTheory)组织理论的概述组织理论是管理理论的核心内容,是研究组织结构、职能和运转以及组织中管理主体的行为,并揭示其规律性的逻辑知识体系。
组织理论的演进与社会存在和管理实践的需要有密切的关系,其发展历史是一个不断扬弃的过程,也是辨证的否定过程。
组织结构理论是组织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印证了组织理论发展的历史轨迹。
组织理论的发展自泰罗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辟了组织理论以来。
系统的组织理论经历了古典组织理论。
行为科学组织理论到现代组织理论的发展进程。
组织理论的演进与社会存在和管理实践的需要有密切的关系。
其发展历史是一个不断扬弃的过程。
也是辨证的否定过程。
一、古典组织理论的演进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和欧洲。
资本主义企业取得一定的发展。
对管理的要求日益强烈。
这一时期,组织理论的研究分为三个派别:科学管理学派、行政管理学派、官僚体制学派。
以泰罗为代表的科学管理学派主张实行职能管理制。
不仅要单独设置职能管理机构。
还要在职能管理机构内部的各项管理职能之间实行专业化和标准化的分工。
使所有的职能人员只承担1至2项管理职能;提出权利下放的例外原则。
使上下级之间实行合理分工,上级把一般性的日常事务授权给下级管理人员去处理,只保留例外特殊管理事务的决策权和对下级工作的监督权。
法约尔是行政管理学派的代表人物。
他提出了管理的五个基本的职能,即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并认为组织职能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职能;同时他又提出了直线一职能制的组织模式.设计了一种为解决上下级之间跨越统一的指挥链而进行直接联系的组织形式,即“法约尔跳板”:他也概括了包括组织职能在内的14条一般管理原则。
韦伯的科层制理论认为组织治理机制有三种基础:其一是理性基础。
制度理论_精品文档
![制度理论_精品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2c22914c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8f37361.png)
Selznick最初的意图是研究韦伯的理性组织(科层
组织)的实际运作问题,按照韦伯的理性组织模式,
组织应该有明确的目标,高度形式化,排除了个
性因素的干扰,仅奉行法律程序和公务原则,具
有精确性、纪律性和严谨性等特点。
2021/10/10
12
但是,Selznick在研究过程中发现,这个工程表面看来是 个大众参与的工程,在实际运作中却产生了一个强大的利 益集团,地方势力和全国性利益组织都参与进来了,例如 美国农业部、农场联合会、当地政界、工商界头目都卷入 了这一工程。这些利益集团实际上控制了整个工程,他们 派自己的人把持、占据了各个大的工程部门,控制很多政 策制定。结果是很多项目的实施与当时设计的组织目标背 道而驰。这一项目的初衷是帮助穷人,但是执行的结果是 富人从中得到了利益和服务。这一结果显然与韦伯的理性 组织模式不一致。
不同于前两个视角,开放系统视角把组织看作是一个开放 的系统,与外面环境之间不断地进行着能量、信息、资源 的交换,这种交换关系是组织存活的关键。这种视角虽然 出现最晚,但它传播的非常快,并且对组织理论产生了巨 大的影响。20世纪60年代以后对组织内部特征的研究开始 让位于对外部事件和过程的研究,围绕组织与环境的关系, 70年代密集产生了多个具有重大影响的至今仍然是学术研 究主流的理论学派。
Selznick对研究发现进行了提炼,他承认组织是被合理设 计以完成特定目标的工具。但他认为,这些组织在实际运 作中却“不能控制组织行为中的非理性因素”,原因有两 个:一是个体,他们加入组织,但并不仅仅按照组织给他 们设定的角色行动;二是组织结构,既包括正式结构也包 括非正式结构,组织结构将组织成员与组织之外的人联系 起来,组织受环境因素的影响,环境会危及组织的既定目 标。
研究组织管理制度
![研究组织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2aac9953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971f942.png)
研究组织管理制度摘要组织管理制度是指组织内部旨在达成组织目标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管理程序。
它包括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评估、薪酬制度、培训发展、员工福利等方面。
本文将从组织管理制度的理论基础、国内外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和改进方向等方面进行研究,并提出有效的管理制度建议。
关键词:组织管理制度、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评估、薪酬制度、培训发展、员工福利一、引言组织管理制度作为组织内部一系列规章制度和管理程序的总称,对于组织的运行和发展至关重要。
良好的管理制度能够规范组织内部人力资源管理、提升员工绩效、激励员工积极性、提高组织的竞争力。
因此,研究和改进组织管理制度是当前组织管理领域的热点问题。
二、组织管理制度的理论基础1.组织管理制度的概念组织管理制度是指在组织内部,为了实现组织目标而制定的有关人力资源、绩效评估、薪酬制度、培训发展、员工福利等管理规章制度和管理程序。
它是组织管理的基础和保障。
2.组织管理制度的功能(1)规范管理行为。
通过制定和实施管理制度,规范管理行为,防止管理主观任性和随意性。
(2)提高管理效率。
科学的管理制度能够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组织的效益。
(3)激励员工积极性。
合理的薪酬制度、培训发展、员工福利等管理制度能够激励员工积极性,提高员工的工作动力和工作热情。
(4)保障员工权益。
管理制度能够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使员工在工作中感受到公平、公正和尊重。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1.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学者已经对组织管理制度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涉及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评估、薪酬制度、培训发展、员工福利等方面。
研究成果表明,组织管理制度对组织的运行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管理制度的科学性、合理性直接影响组织的绩效和竞争力。
2.国内研究现状国内学者也对组织管理制度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但总体研究水平和效果相对较差。
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管理制度的设计不科学、执行不到位、监督不力等方面。
此外,国内学者对于管理制度的理论研究相对较少,更多的是停留在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的层面。
组织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
![组织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18718065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1d.png)
组织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组织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组织制度是指为了协调组织内部各元素,实现组织目标而规定的一系列制度。
好的组织制度可以提高组织运作效率,帮助组织实现目标。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组织制度存在诸多问题的声音。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组织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每个人都被“同化”在某些组织中,人们往往被强制要求以某种方式行事,接受某种观点,并且只能在特定范围内行动,不允许有自己的独立思想和判断力。
组织成员必须遵循组织的规定和要求,不能有任何异议或提出不同意见。
这样的组织制度容易导致组织成员变得僵化和单一,无法进行自由表达和创新,最终会影响组织的发展和进步。
二、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组织中各成员间的沟通可以帮助成员共同协作,有效解决问题,减少误解,促进成员之间的理解和支持。
但在一些组织中,沟通机制不完善,导致成员之间沟通不畅,信息无法得到传递和共享。
这样很容易导致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孤岛,缺乏协作和沟通,使得组织整体产能受到影响。
三、管理不当组织管理人员对组织中各部门的管理能力直接影响组织效率和效益。
在实际中,管理不当可能表现为权力的滥用、缺乏对员工的指导和激励、指挥错误等问题。
例如,一些领导有强烈的个人主义色彩,会通过打压员工来稳固自己的地位和权力,最终导致人才流失,成本增加,组织效益和竞争力下降。
四、缺少透明度和公平性组织的管理决策需要具有透明度和公平性,避免出现不公正情况。
在一些组织中,管理人员可能会对组织机密进行保密,不愿透露组织和决策的真相。
同时,由于决策和分配不公,存在失衡和偏向的情况。
例如,工资水平不透明、晋升机制的不明朗,工作分配的随意,都会给员工造成不公平和不满,影响员工的工作热情和信任度。
五、缺乏创新和适应力组织制度的更新和改革是任何组织发展的重要保障。
然而,在一些组织中,由于保守的管理和控制思维,官僚主义的管理风气,缺乏创新和灵活的适应力,组织可能会疲软不振。
例如,一些企业的法规、制度、流程和环节可能过于复杂和僵化,难以适应市场的快速变化。
组织制度理论中的合法性研究述评
![组织制度理论中的合法性研究述评](https://img.taocdn.com/s3/m/1d0d31334a7302768f99393d.png)
组织制度理论中的“合法性”研究述评2013年02月22日16:08 来源:《华东经济管理》2012年10期作者:陈扬许晓明谭凌波字号打印纠错分享推荐浏览量 111 【内容提要】“合法性”是组织制度理论中的核心概念。
虽然国内学界对这一概念已并不陌生,但在对其内涵的把握上却并不是很准确,由此也产生了很多研究上的误区和瓶颈。
文章通过对近30年来西方顶尖学术期刊中相关文献的梳理,系统阐述了组织制度理论中“合法性”的内涵、维度、来源、基础、作用机理及组织的应对策略等理解“合法性”的最根本性问题,并首次提出了“合法性连续体”的概念用以全面刻画“合法性”。
最后,文章还提出了关于“合法性”研究的三大研究前沿性命题。
【关键词】组织制度理论合法性合法性连续体一、引言组织作为一个开放性的系统,需要不断地从其外部获取资源,并通过转化成产品或服务输出维持组织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组织是否能够存续主要依赖于组织的生产效率。
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逐渐认识到:仅凭纯粹的经济学理论无法解释很多管理现象。
例如为什么生产效率远远高于当地同行的中国制鞋企业曾在2004年一度被退出西班牙市场?近年流行于西方学界的组织制度理论启发我们从另一种全新的视角重新审视具有复杂性的组织。
这种理论认为:生产效率仅仅是组织外部评价组织存在合理性的一个方面,稀缺资源的投入方还将对组织的合法性(legitimacy)进行评估,并做出最后决策,而后者在某些情况下对组织所产生的影响更为重要。
“合法性”是组织制度理论中的核心概念,但直到1995年西方学者们才开始对这一概念进行了系统的研究[1-3]。
对国内学界而言,虽然“合法性”一词已经不再陌生,但大多数的研究未曾深入把握“合法性”概念的本质,更有甚者只是盗用了“合法性”之名,而对何为“合法性”以及“合法性”相关命题(如合法性的维度,作用机理等)的理解则较为肤浅。
本文正是从这种研究现状出发,希望通过对近三十年间西方组织制度理论中关于合法性文献的系统梳理为“合法性”正名。
制度经济学与组织理论
![制度经济学与组织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a0fd2d75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ca.png)
制度经济学与组织理论制度经济学和组织理论是现代经济学领域中的两个重要分支,它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研究和解释经济中的组织形式、决策机制以及市场机制对经济行为和经济结果的影响。
本文将就制度经济学和组织理论的概念、研究内容以及相互关系进行探讨。
一、制度经济学的概念及研究内容制度经济学是20世纪末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经济学学科,它强调通过制度的安排和规范来影响经济行为和经济结果。
制度经济学的核心观点是经济行为受制于制度环境和规则约束,制度的性质和演变决定了经济的运行方式和效果。
制度经济学主要研究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制度安排:研究制度的设计和实施对经济行为的影响。
比如,法律制度、合同制度、产权制度等。
2. 制度演变:研究制度的变迁和演化过程,揭示制度的成因、发展规律以及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3. 制度效果:研究制度对经济行为和经济结果的影响。
比如,制度对资源配置、市场效率、创新等方面的影响。
制度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依赖于实证分析和比较研究,通过对不同制度环境下的实证数据进行分析,从而揭示出制度对经济行为和经济结果的影响。
二、组织理论的概念及研究内容组织理论是对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内部结构、管理方式以及组织绩效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的学科领域。
组织理论的核心问题是如何通过合理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来提高组织绩效。
组织理论主要研究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组织结构:研究组织内部各个部门或者岗位之间的分工、协作以及权责关系的构建。
2. 决策机制:研究组织内部决策的形式和过程,包括集权决策和分权决策等。
3. 组织文化:研究组织内部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以及组织成员之间的互动关系。
组织理论的研究方法主要借鉴了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来揭示组织管理的内在规律。
三、制度经济学与组织理论的关系制度经济学和组织理论是两个相互关联的领域,它们共同关注经济组织形式和决策机制对经济结果的影响。
首先,制度环境是塑造组织形式和决策机制的重要因素。
关于组织理论新制度主义发展路径的反思
![关于组织理论新制度主义发展路径的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b8beea17240c844768eaeea5.png)
关于组织理论新制度主义发展路径的反思作者:肖露菁来源:《文存阅刊》2020年第17期摘要:组织理论新制度主义在实际发展中,与政治学、经济学新制度主义,构成社会制度主义的主要组成部分,组织理论新制度主义对组织理论产生了较大影响的同时,也对政治学、经济学以及管理学等学科产生了一定影响。
本文将重点对组织理论新制度主义发展路径进行反思,确定各种制度的实际运行过程、制度微观基础以及个人主观认知因素,促进组织理论新制度主义的良好发展。
关键词:组织理论;新制度主义;发展反思一、组织理论新制度主义研究主题以及范围制度是社会学中的重点研究主题,社会学主要任务是研究制度,规范是社会学中的中心问题,因此制度无论对组织的何种角度来说,都是组织运行中的主要影响因素,一旦失去规则,则组织的运行过程将很难被理解。
但是目前无论是组织内部还是组织外部,新制度主义中针对制度规则的研究都非常少,并且不够深入,多数经济学家将重点内容放在制度生成以及制度变迁问题的研究中。
从上个世纪末开始,组织理论研究人员已经认识到,目前组织理论新制度主义的研究范围过小,所以需要进一步拓展研究范围以及研究主题,通过这种方式使人们能够深入正确的理解组织场域中不同制度逻辑,了解制度环境异质性的根本原因和导致制度变迁的全过程,并解释不同制度规则中存在的不同力量。
相关人员在分析制度主义的过程中表明,新制度主义发展到现在,虽然研究的人数较少,但是研究人员大多在框架中进行,没有进行创新和探索,所以今后需要在研究课题以及发展方向中进行探索创新。
组织社会学内部目前存在两种类型的制度主义:第一种为重点分析制度环境对组织的影响和组织对环境的反应;第二种为组织内部成文规则,使用制度理论以及组织生态学对其进行框架分析,确定组织内部规则的产生、修改以及终止的过程,通过这种形式得出了大量创新研究。
但是这种方式在实际研究中的应用范围并不广,缺失深入针对性的研究,这也是新制度主义在发展中存在的遗憾之一。
组织制度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组织制度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9dae5365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e8.png)
组织制度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每个组织都需要良好的组织制度来保持其正常运转和发展。
然而,在现实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组织制度问题。
本文将探讨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来解决这些问题。
二、核心问题分析1. 缺乏灵活性:许多传统组织制度通常过于僵化,缺乏灵活性。
这导致了决策过程迟缓、机构庞大等问题。
同时,当企业面临快速变化或紧急情况时,这种缺乏灵活性也妨碍了行动能力。
2. 高层权力集中:某些组织结构中管理层权力高度集中在少数人手中。
这使得下级员工感到无法参与决策,并降低了创新和改进的积极性。
3. 激励机制不合理:有些组织对激励机制关注不够,只重视直接经济利益而忽略非经济因素。
这将导致员工士气低落、创造力减退等问题。
4. 沟通障碍:某些组织内部存在沟通渠道不畅、信息传递不及时的问题。
这会导致信息延误,决策效率低下,并可能影响组织中各个层级之间的协作和合作。
三、解决方案建议1. 提升制度灵活性:为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和紧急情况,组织应通过设立灵活的流程和机制来加快反应速度。
同时,培养员工适应变化并且能够主动创新的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
2. 分权与民主决策:组织管理层在决策过程中需要更多地倾听员工意见,并采取分权措施将更多责任和权力下放到底层。
这样可以增强员工参与感,提高整体创造力和凝聚力。
3. 完善激励机制:除了经济方面的奖励外,还应注重非经济因素对员工激励效果产生的影响。
例如提供学习培训机会、工作认可或晋升机会等方式来激发员工积极性和创造力。
4. 加强内部沟通:组织应确保畅通的内部沟通渠道和高效的信息传递系统。
可采用定期会议、内部社交平台等方式,鼓励员工之间积极交流,增强协作效率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总结在现代组织运作中,解决组织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必须深入分析各种问题,并通过灵活性提升、权力下放、完善激励机制以及加强内部沟通来解决这些问题。
只有这样才能构建一个高效而稳定的组织体系,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并且能够持续发展与创新。
关于组织理论的系统研究
![关于组织理论的系统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de2de1914791711cc7917fa.png)
关于组织理论的系统研究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组织理论研究的系统性分析,更清楚地理清组织理论发展的基本方向,并提出需要以企业系统形态理论为基本理论指导。
关键词:组织理论企业系统形态理论企业系统对环境的适应性与创造性应成为其最重要的系统性行为特征,弄清这类新型系统性行为生成的基础与条件,需要进行企业组织的结构研究。
组织理论的基础:组织结构和组织行为理论组织理论的发展经过了以下四个阶段:古典组织理论主要是针对组织内部的分工与活动的安排,这一段时间的研究重点及成果主要表现在研究了组织的结构化形式问题;新古典组织理论则从心理学和行为科学来分析组织中的人际关系与非正式组织,侧重于研究组织的行为方面,是对古典组织理论的补充;系统组织理论侧重于对组织结构——行为关系的研究,但侧重于对前面组织结构、行为研究的综合;现代组织理论强调了环境在决定组织结构、行为和生存机会方面的重要性。
组织理论发展的理论基础:企业系统形态理论企业系统形态基本理论企业系统形态分析从系统学原理,或是从自然系统的一般性质出发,研究企业系统形态的生成、形态完备性及其演化规律。
从系统行为研究与其结构及结构——功能关系研究的相关联性可知,当系统行为发生变化时,必须要引起其系统结构及其结构——功能关系的变化与调整。
这就建立了系统研究中的新的关系分析,即结构——功能——环境关系分析。
也为系统行为优化研究奠定了基本的分析逻辑与程序。
在行为研究层面上,由此而驱动的结构研究可划分两种基本类型:结构有序化;结构调整。
而结构调整过程中必然要求相应的结构有序化组织能力,即又提出了两者关系之间的研究范畴。
所谓结构有序化,就是主要根据一定的物流逻辑规律,通过应用不同的技术理论与方法,去解决面临的各种不同性质的内部问题。
所谓结构调整,就是要依据系统形态分类,确定系统结构与环境的类型及其相互关系特征,在此基础上构建出系统的行为目标,即战略目标。
由于在此过程中已对企业的结构的有序化水平做出过分析,从而可实现系统整体与其构成部分之间在战略目标之下的高度统一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 合法性种类。Parson( 1960) 从文化制度观的角度把 合法性的范围从组织中的权威系统扩展为与权威系统相 关的要素, 把组织合法性分解为三个层次: 制度层次合法 性、管理或治理层次合法性、技术或产品层次合法性, 这三 个层次松散地联系在一起。从被认可的角度, 合法性又进 一步可以细分为规范合法性( 被公众所认可) 、认知合法性 ( 逻辑上认可) 和规制合法性 ( 被政府所认可) ( Tompson, 1967) 。基于以上认识, Ruef 和 Scott( 1998) 认为从规范合法 性的角度可以把合法性分为管理合法性和技术合法性两 个层面, 制度合法性目标可以融入到这两个合法性之中讨 论。Howard( 1999) 把新生组织的合法性分为认知性合法性 ( cognitive legitimacy) 和 社 会 政 治 性 合 法 性 ( socio- political
国外学者从文化认知的角度来理解和分析组织合法 性, 我国学者赵孟营则是从组织的环境角度来进行分类, 其 基 础 都 是 基 于 社 会 学 的 文 化 认 知 角 度 。学 者 们 对 合 法 性 的不同分类更多的是基于研究的需要, 都体现了制度环境 与 组 织 的 各 个 层 面 包 括 组 织 间 、组 织 内 部 各 个 层 面 以 及 组 织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总的来说, 我们可以这样看待组 织合法性: 组织是一个开放系统, 受到技术环境和制度环 境的影响, 制 度 环 境 要求 组 织 的 行 为 、结 构 等 必 须符 合 法 律规定, 得到相关利益者的认可, 否则就有可能导致组织 失败。
2. 合法性机制及其对组织的作用。“合法性机制是诱 使组织或迫使组织采纳在外部环境中具有合法性的组织 结构 或 做 法 这 样 一 种 制 度 力 量 ”( 周 雪 光 , 2003) 。我 们 认 为, 合法性机制是社会承认的逻辑或合乎情理的逻辑, 是 一种内在的约束机制, 这一机制要求企业组织的权威结构 必须被组织内成员和外部相联系的社会力量所认可。
■名家观察
■现代管理科学
■2006 年 第 4 期
组织制度理论: 研究的问题、观点与进展
●湛正群 李 非
摘要: 文章主要评述了组织社会学制度理论研究的问题及其主要观点,研究的最新进展。制度理论认为,组织的结构 和行为不仅是各种竞争力量和运行效率的产物,而且还在以下两个方面受到社会信仰结构和规则系统的控制:如何形成
- 14 -
■2006 年第 4 期
■现代管理科学
■名家观察
legitimacy) , 前者是指新生组织被当作环境中正常产物而 被接受, 后者是指新生组织的正当性被重要的风险投资 家、一般公众、重要的意见领袖和政府所认可, 其中社会政 治合法性包含了规范合法性和规制合法性。赵孟营( 2005) 认为组织合法性是组织内权威结构的尊严性的确立, 可以 这样描述组 织 合法 性 的 状 态 :“当 社 会 组 织 内的 权 威 结 构 获得承认、支持和服从时, 社会组织就具有了组织合法性; 当社会组织内尚未建立权威结构或权威结构尚未获得承 认、支持和服务时, 社会组织则不具有组织合法性。基于这 一认识, 赵孟营( 2005) 把组织合法又分为内部合法性和外 部合法性, 内部合法性是指组织的权威结构所获得的组织 成员的承认 、支 持和 服 从 , 外 部 合 法 性 则 是指 组 织 的 权 威 结 构 获 得 的 组 织 外 与 组 织 相 联 系 的 社 会 力 量 的 承 认 、支 持 与认可。
四 、制 度 理 论 的 三 个 发 展 阶 段 制度理论检验了趋同的动因, 也就是导致组织采用相 似 的 结 构 、 战 略 和 过 程 的 要 素 ( 如 DiMaggio & Powell, 1983; Tolbert & Zucker, 1983) 。同构的效果也得到了检验,
一个主要的效果是组织合法性: 组织被外在环境所接受 ( DiMaggio & Powell, 1983; Meyer & Rowen, 1977; Meyer & Scott, 1983) 。制度理论的发展经历三个阶段: 理论构建、微 观化和深化与扩展。
教育管理是分散进行的, 但是各个州的教育体制却存在很 为”。
大 的 相 似 性 , 具 有 明 显 的 制 度 趋 同 特 征 。 Siegel 等 人 ( Siegel, etc.1997) 发现在会 计 组 织 中 存 在职 位 机 构 和 职 能 设计上的制度趋同现象, Lu( 2002) 发现日本企业在选择国 外分公司进入战略的行为上具有趋同性, 等等。根据权变 理论的观点, 组织的最佳结构取决于一个组织的具体的环 境 条 件 、技 术 、目 标 和 规 模 等 。技 术 环 境 是 影 响 组 织 结 构 的 主要因素, 一个有机的组织结构应该随技术环境的变动而 变动。在不同的技术条件下, 应该选择不同的组织结构以 适应环境, 获取最大效率; 技术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越 高 , 组 织 结 构 就 越 扁 平 化 、分 散 化 , 组 织 的 边 界 就 越 模 糊。权变理论很好地揭示了组织结构的演进, 但是无法解 释组织趋同这一现象。
组 织 趋 同 现 象 在 现 实 中 非 常 普 遍 。 例 如 , Meyer 和 Rowen( 1977) 对 美 国 的学 校 进 行 了 调 查 发 现 , 尽管 美 国 的
个 关 于 某 一 群 体 的 行 为 是 合 理 的 、正 当 的 或 适 当 的 总 的 观 念 和 假 设 。周 雪 光( 2003) 认 为 ,“合 法 性 机 制 的 基 本 思 想 是, 社会的法律制度、文化期待、观念制度成为人们广为接 受的社会事实, 具有强有力的约束力量, 规范着人们的行
的正式结构和规章制度为什么会越来越相似的问题, 与这 一问题相关的问题还有: 为什么不同的组织会同时采纳类
织 分 析 中 , Suchman( 1995) 指 出 , 合 法 性 就 是 在 某 个 由 信 念、信仰、准则和概念等要素社会性建构而成的系统中, 一
似的管理经验和组织模式? 什么驱动组织内的行为, 理性、 惯例还是习惯? 为什么组织的行为会偏离正式的制度?
合法性机制有强意义和弱意义之分, 强意义是指组织 的行为、形 式 完 全 受 制度 的 约 束 , 组 织 或 个 人 并 没有 自 主 选择性, 如通过法律规定来强制实行。弱的意义上的合法 性是指这样一种情形: 制度通过影响资源分配或激励方式 来 影 响 人 的 行 为 。弱 意 义 上 的 合 法 性 机 制 是 强 调 制 度 的 激 励作用, 可以通过影响资源分配和利益产生激励, 鼓励人 们去采纳那些社会上认可的做法, 如通过树立典型来引 导 。制 度 理 论 主 要 是 从 合 法 性 的 弱 机 制 的 角 度 来 探 讨 组 织 结构趋同现象。例如, 存在这样一种现象: 不管什么行业、 什么规模的企业, 从正式的组织结构图来看, 大多数都采 用了科层这种组织形式, 这就是组织结构趋同的现象。制 度学派对此现象的解释是: 企业在内部结构上采纳科层制 常常不是因为特定、技术条件、工艺流程而设计, 而是因为 科层制是一个广为接受的组织形式; 如果企业不采取这种 方式, 就很难得到社会大众的认可( 周雪光, 2003) 。
三、合法性机制: 制度理论的主要观点 制 度 理 论 运 用 合 法 性 机 制 来 解 释 组 织 趋 同 现 象 。制 度 学派提出, 组织面对两种不同的环境: 技术环境和制度环 境, 将制度引入分析( Meyer & Rowen, 1977) 。两 种 环 境 对 组织的要求是不一样的, 技术环境要求组织有效率, 即按 最大化原则生产; 而制度环境要求组织要服从“合法性”机 制 , 采 取 那 些 在 制 度 环 境 下 理 所 当 然 ( take for granted) 的 组织形式和做法, 而不管这些形式和做法对组织内部运作 是否有效率。 1. 合法性: 制度理论的社会学基础。 ( 1) 合法性。在社会学领域, 合法性是一个与社会的权 威、政治制度相关的一个问题。Weber( 1937) 区别了三种不 同的权威: 合理— ——合法型权威、传统型权威、特殊威信的 权威, 并指出, 科层制是一个合理合法型的权威, 是社会理 性 化 的 一 个 核 心 部 分 。组 织 合 法 性 把 社 会 学 讨 论 引 入 到 组
Selznick( 1949) 通过对 田 纳 西 州 大 坝 的 建设 的 深 入 研 究发现组织中存在目标置换的现象, 即在组织的实际运作 中所追求的目标与设定的组织目标不一致, 从而揭示了制 度环境对组织的影响。Blau 和 Scott( 1962, 1965, 1966) 等人 的研究表明, 组织并非是由自然经济法则先天决定的, 而 是 同 样 被 文 化 、 社 会 和 政 治 过 程 所 决 定 ( Scott, 2004) 。 Meyer( 1970) 认 为 , 大 多 数 社 会 秩 序 是 社 会 准 则 和 规 则 的 产物, 这些准则和规则塑造了一些特别类型的参与者及其 参 与 互 动 的 方 式 。这 一 观 念 被 应 用 于 组 织 领 域 的 组 织 趋 同 现 象 的 研 究 始 于 Meyer 和 Rowen( 1977) 对 教 育 系 统 内 组 织的研究, Meyer 和 Rowen( 1977) 研究发现, 美国各个州的 教育制度由各个州自行制定, 政府并没有统一的规定, 根 据权变理论, 各个州应该根据其不同的环境来选择相应的 教 育 制 度 , 但 是 Meyer 等 人 的 研 究 发 现 , 尽 管 处 于 不 同 的 环境之下, 但美国各个州的教育制度特别是在组织结构和 成 文 规 则 上 表 现 出 很 大 的 相 似 性 。 Meyer 等 人 ( Meyer, 1977; Meyer and Rowen, 1977; Meyer et al. , 1978; Meyer and Scott, 1983; Meyer et al. , 1988) 运 用 合 法 性 机 制 来 解 释 这 一现象。他们认为, 制度环境对组织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 个方面, 一是组织之间的趋同现象, 即为了与制度环境认 同, 各个组织都采用了类似的结构和做法。因为组织所处 的大环境是一样的, 所以他们的做法都非常相似。二是组 织之间的相互模仿学习, 这些模仿行为减轻了组织的动 荡, 因为它扎根在制度环境里, 得到了合法性, 不容易受环 境的冲击。这样, 即使这些组织效率不高, 它们也可能生存 下 去 。合 法 性 本 身 提 高 了 组 织 的 生 存 能 力 。为 了 平 衡 效 率 机制和合法性机制, 企业的一个重要对策就是要把内部运 作和组织结构分离开来, 使科层制成为一种表象, 而实际 企业在运作中采取另一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