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如何备课
如何进行有效备课[共五篇]
如何进行有效备课[共五篇]
第一篇:如何进行有效备课
新课程下如何做到有效备课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应当认真做好教学预设,以保证课堂教学运作的有效进行,这就是有效备课。
一、备好学期计划,明确“两个目标”、“两个点”
两个目标是指所教学科的总目标(即低、中、高各段目标)及所教教材的具体目标。这两个目标是教师教学的宗旨。备课前一定要掌握并理解透彻,低年级教师要做到“高瞻远瞩”,中年级教师要做到“瞻前顾后,左顾右盼”,高年级要做到“居高临下”各年段的知识联系教师都要做到心中有数,为备课做好指导。
两个点就是本册书的重点与难点,明确后可根据本班实际,在课时比重、时间分配上做到科学合理。对于难点部分教师要充分考虑运用哪些策略来化难为易,逐一突破,这样为教学中落实重点,分散难点,提高教学效率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二、备好单元计划
单元计划是具体目标的呈现,明确每个单元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分配好课时比重。并研读教参上各单元的编写说明,为教案编写奠定基础。
三、备好课时计划
教案编写其实是教学目标落实的重要环节,是教师教情与学情的预设。在新课程下充分体现以人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对教师备课要求有以下设想。
首先明确备课要做什么?即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的预测。
怎么做?--------围绕“三维”目标设计导入、新授、练习、板书和教后反思。
开头:课序,课题,备课教师姓名
第一块: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时安排等。第二块:学习提纲:要学哪些知识?1、2、3、怎样去学?——采用哪些方法?
第三块:教学流程:
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师如何备课
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师如何备课
作者:--陈伟--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 4933 更新时间:2007-9-12
黑龙江省鹤岗市向阳区西山小学
新课程提出建立“以学论教、教为了促进学”的响亮口号。“以学论教”使教师更多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可能反应,并思考对策。于是,促使教师从以往“只见教材不见学生”的备课方式中转变出来,注重花时间去琢磨学生、琢磨活生生的课堂,注重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而不是在课堂上简单的再现教材。因此,必须改变传统备课中的大而全,为新课程理念中的备课少而精。上好课的前提是备好课,那么面对新课程,教师该如何备课呢?
一、树立正确的备课指导思想
教育部部长陈至立曾说过“行动到位与思想到位同样重要”。所以我们首先要更新观念,要学习,要思考,更要实践。树立正确的备课指导思想,即树立“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充分发展”的价值取向和以课改新理念为出发点的备课观。这就要求我们把关注点移向学生学习的方法与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特别是那些学困生身上。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活跃的学习活动中。教学设计要具有时代性和挑战性。教学设计要新颖、独特,具有个性化特点。因此,备课中既要考虑教师围绕教学目标如何教,又要考虑学生如何学,既要关注知识的传授,又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准确定位学生学习目标
帮助学生决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是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的重要任务之一。传统备课中的目标确定是一种知识的预设。新课堂的特征具有开放性,要求达成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在备课时,我们首先要分析,先看课标的总体要求,再把这一单元的目标、本节课的目标确立好,把目标变成问题。
浅谈新课改理念下的备课
浅谈新课改理念下的备课
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必须改变以教师为主体的旧的课堂教学结构,在教学上体现“以
人为本”。这就要求教师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课堂结构。作为课堂教学基础的备课工作,就必须由备教为主转变为备教与备学相结合,以备学为主。这就是说,教不能代替学,教是
为了调动学,教什么、怎么教、学什么、怎么学都是以学生发展为出发点。
一、教案与学案的不同内涵
以往教师写教案时,总是把教学目标作为教案的第一项,一般的顺序都是“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思想教育目标”。它的根据来自教材,是教师认真阅读教学大纲和教材后经过分析、
加工、整理而写成的切实可行的有关教学内容、教材组织和讲授方法的案例,它的着眼点和
侧重点在于教师讲什么和如何讲。虽然学校也一再强调“既备书”、“又备人”,但在“备人”上
总是思考不具体、不深入。新课改则要求教师备课的重点是“学案”。“学案”是在教案的基础上,为了开启学生智慧和发展学生能力,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
采用启发式、研究式教法的案例,学生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积极探究、亲自体验、深切感悟,既学习知识又发展能力,既掌握
方法又了解过程,既注重学习态度又注重价值观的形成。“教案”与“学案”一个侧重于教师“给予”,一个侧重学生“拿来”;一个侧重于“学会”,一个侧重于“会学”。两者虽然紧密联系,但
在目标要求、课堂角色、教学方式方法甚至培养结果上,都有本质的不同。
二、学案的基本构成因素
一份完整的学案,包括:
1.教学过程设计,主要是问题设计。
新课改下备课的基本要求
新课改下备课的基本要求
新课程强调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师要注重在思想上全面把握改革思路,在实践中全面贯彻改革精神。备课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总策划和总设计,它关系到课程教学的有效性,表达着教师的创新思想,体现着教师全新的教学观。
一、新课改下备课的重要性
在最近的新课程标准实施下,一节课能否上好不是偶然的,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备课,在备课上花一分钟精力,在教学里就有一分的效果。初中思品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学生发展是思品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学生思想意识上的提高是思想品德课程的最终目标。思品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因此,在新课改下对教师备课的要求越来越高,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学质量,才能提高学生的素质,也才能使教育越来越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二、新课改下备课的基本要求
(一)备教材:
备教材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钻研教材的思想内容,把传授知识同思想教育紧密结合起产。
2.要分析教材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其前后联系,明确其来龙去脉。做到讲前面的知识为讲后面的知识"搭桥"、"铺路";讲后面的知识对以前学的识起巩固和提高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克服主次不分、平均用力的缺陷;只有这样,才能防止脱离教材、添油加醋偏向。
3.要从本门学科的特点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发,确定教学内容的目的和要求。有些教材只要求学生理解,有些教材学生必须牢固掌握;有些教材只需学生掌握一般技能,有些教材则要求学生养成熟练的技巧。对此,要提具体的要求,但也不能急于求成。对于知识的理解、掌握熟练运用有一个过程,要善于逐步培养。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如何备课-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如何备课?
新课程的学习方式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宗旨,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研究、共同创新、共同进步的互动过程。教师是课堂教学过程的指导者、参与者、组织者。教师职责的变化要求教师要有很强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来面对互动的课堂。这就要求教师上课前要集中更多的时间精力去备课,确保上课时真正引导学生走进课堂,引导学生探索实践。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学习效果要取决于他们的情感和意志。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和“调动”他们的情感和意志,激发学习兴趣,而不再是通过“教书”去传授知识,也不再是去教学生如何去做。所以,作为教师上课前要思考“如何导”而不再是“如何教”。在新课程理念下,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备课:
一、首先应注重学生的发展
在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目标是人的全面发展。以往的教学以传授知识为中心,只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上,因而备课的重点往往放在知识的获得,技能的训练上。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我认为备课的重点应转移到注重学生的发展上来。教师不仅要考虑课堂上让学生学什么,怎样学,更应考虑这样的学习对学生现在以及今后的发展会起到什么作用,要时时把学生的发展需要放在首位。教学设计应体现学生学习的需求,新课程标准下的教案应该是一份“学案”,要树立为每个学生充分发展的备课观,把关注点转向学生学习的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依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学习方式,态度习惯,充分发挥想象力,把课堂里学生可能发生的学习情境想象一番:哪个环节学生会有疑惑,如果出现争议结论,悬而未决的情况,如果出现学生消极冷漠,冷场倦怠的情绪表现,甚至出现教学偏离原先的教学预设,完不成既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又该以何种策略与措施回应……每个问题提出不是一厢情愿地认为学生一定会说出你心中所想,而应多思考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该如何引导他们自行解决。
新课程理念下的备课有哪些基本要求.
新课程理念下的备课有哪些基本要求?
刘敬中
新课程指导下的备课有哪些基本要求?
一、备课要体现预设与生成的统一在备课时,教师要把握预设与生成的内在联系。所谓预设,就是根据教育目标和学生的兴趣、学习需要以及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教育活动。所谓“生成”是指师生依据学生的兴趣、经验、和需要,在与环境交互作用中进行有效的动态的调整,以引导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进行新知识的探究活动。在生成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和物质环境,关注、支持、引导学生的主动探索和交往的欲望,满足他们自主活动、自发学习的需要。教师“预设”和学生的“生成”对学生的发展具有同等的价值,而且“预设”和“生成”不是截然分开割的两个部分。以自己原来的设计和组织预设课程经验为基础,吸纳生成课程的理念和做法,经过同化、顺应,把原有经验整合为自己的经验。在考虑教育活动方案时,多几种假设,多几种课程发展的可能性,以便在实施过程中能够对孩子的不同反应有所应对。当发现孩子有了真正感兴趣而且有价值的事物和现象时,教师应大胆打破原来的计划,调整教育活动内容。当发现原定的活动时间、进度不符合实际情况时,教师不要拘泥于原定计划,可以顺应事情的自然发展,因事利导。
二、备课要体现尊重差异性原理在备课中只有正视学生的个性差异,把它当做一种资源开发和利用,充分发挥每位学生的潜能,让所有学生都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探索活动,各尽其长,各有所得,不同程度地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这才是真正落实新课程理念。教师只有密切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才有针对性,才会更有效。备课时尊重学生的差异主要体现在:首先,教师备课时要有学生个体的差异意识,这样备课时才会有所构思;其次,教师要设计分层教学教案,把学生的差异性发展放在第一位;第三,教学时教师必须真正让学生找到自己的“位
新课程下的教师如何备课优选篇
新课程下的教师如何备课优选篇
新课程下的教师如何备课 1
一、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深入了解学生实际,为学生找准真实的学习起点
传统教学以传授知识为中心,因而备课重点往往放在知识与技能的训练上。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我以为备课的重点应转移到学生的发展上来。教师不仅要考虑课堂上让学生学什么、怎样学,更应考虑这样的学习对学生的发展有什么作用,要时时把学生的需要放在首位。走进课堂,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上课一开始,学生似乎都会,都懂了,使教师事先辛辛苦苦地设计很详细的教案处于无用之席,而老师却只好生拉硬扯地把学生拉回来,让学生“假装不懂”等。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备课时忽视了对学生原有的学习现状的正确分析,所设计的教学起点与实际的学习起点不相吻合。
在一次二年级的语文课上,我教学生用音序查字法来查字典,可一上课,全班百分之九十的同学竟已经熟练地掌握了这种查字典的方法,这说明教材中规定的教学起点不一定是学生的真实的学习起点。其实现在学生的学习渠道越来越宽了,他们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已有了相当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实践积累,所以我们应重新认识我们的事业,从学生的实际去备课,为了充分地了解学
生,在备课时要认真思考以下问题:
1、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了新的学习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2、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了部分教学目标中要求学会的知识和技能,没有掌握的是哪些部分等。上述问题可以在课前了解,也可在课中利用“导入”环节进行。
二、以文本为基础,大力开发语文资源
有人说:“语文天然是与生活联系在一起的,语文是反映生活又反过来服务于生活的一种工具。”这就是说,要广开语文资源、搜集语文信息,才能学好语文。因此,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思考课内与课外的`联系,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等。课文资源无处不在,但要遵循课外服务于课内,课外是对课内的补充和延伸。就一篇课文来讲,理解的角度不同,需要的资源也不同,教师代替不了学生的理解、有针对性的选择、准备,但在课堂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需要,鼓励学生自我开发。因为教师是资源,学生也是资源,资源的开发是师生互动合作的过程。例如:我在上口语交际《保护有益动物》时,根据教材内容,我事先设计了几个问题,让学生回去查阅资料,准备在下一次“口语交际”课上交流。这几个题目让学生很感兴趣,他们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有的上网收集资料,有的在图书室一泡半天,还有的让家长陪同去书店找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在这期间,我并不是不闻不问,撒手不管,因为学生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会很关注学生的进展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帮助他们解决。这样的准
新课程应如何备课
新课程应如何备课
新的课程标准与过去的教学大纲有诸多质的不同,从理论到结构都给我们耳目一新之感。它不再包括教学重点、难点以及课时的安排,只提出原则性的教学和评价意见。它不仅为我们提出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要求,还在教师使用教材、指导学生学法等方面提供了许多新颖的、实用的建议。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我们必须对备课这一重要教学环节进行再思考和再认识,改变传统的、陈旧的备课观念、方式和方法。
一、备课应是教学的改造与创新
在备课中要从“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去创新、设计教学方案,使教师充当参与、促进和指导的角色。在研究教学方法时,应多思考如何与学生沟通、交流,如何从教学的“独白”转向“对话”。设计师生互相交往、共同发展的教学过程,让师生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新课标要求教师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教材出现的内容不一定全讲;教材上较为概要或没有的内容,有时教师要展开或补充,或针对某些内容开展专题讨论或小课题研究。新教材提供了许多新的教学形式,而且许多都是首次出现,每一节课的形式都迥然不同。备课时,教师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因校因人制宜,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有创意的教学方案。我们还应积极倡导构建创新的备课评价机制。在教师的相互评价中,对新参加工作的教师,应要求他们备课注重规范,以锤炼青年教师备课的基本功;对中老年教师,应要求备课有创意,在教学改革上下功夫;对优秀教师,则要求他们重在总结经验,帮助形成教学理念。在互评中,还要注重实用性,淡化应检性,鼓励教师采用多样化的备课格式。如提纲式、随笔式、表格式和框图式等,以体现个性化教学的风格,促进课堂教学的创新,使教师从繁重的机械书写中解脱出来,使备课不再流于形式。
新教师如何撰写教案
新教师如何撰写教案
一、新课程下备课的基本要求
1、心中有新课程标准。
2、头脑有教材内容。
3、眼睛里有学生。教师的备课要与实际相联系,特别是要与学生的研究实际和日常生活相结合,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历,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注意从学生的角度去设计课堂活动,教法与学法的选择要激励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到研究活动中,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能动的主体。
4、手中有丰富的材料。
5、既备教更备学。
教师备课既要认真思考教法,如怎样引入教学,怎样设置教学情境,怎样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等。还要指导学生学法。
二、教案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十项:
1、课题名称(说明本课名称及课型如:新授课、复课、讲评课)
2、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确定三维目标——把握重点、难点、关键
分解研究目标——层次分明、递进自然
围绕三维目标——遴选素材、整合资源
描述三维目标——要求具体、便于检验)
3、教学重点(说明本课所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4、教学难点(说明本课的研究时易产生困难和障碍的知识点及其解决办法等)
5、课时安排(说明属第几课时)
6、教具(或称教具准备,说明辅助教学手段使用的工具)
7、教学过程(或称课堂结构,说明教学进行的内容、方法步骤)
8、作业处理(说明如何布置书面或口头作业)
9、板书设计(说明上课时准备写在黑板上的主板书内容)
10、课后反思(课堂亮点、意外及处理,教学内容、方法与结构思考,教学中的败笔,教学理念的课堂呈现、课堂上的生成问题等)。
三、以下着重谈三方面的内容:教学目标如何确立,教学过程如何设置,教学反思如何撰写。
教师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该如何备课
教师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该如何备课(一)
新课程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教学理念,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现代教学改革的需要,因而如何把新的教学理念实践到课堂教学中来,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上好课的前提是备好课,那么面对新课程,教师该如何备课呢?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要使新课程的理念真正落实到每日的课堂上来,首先要从备课开始进行全面的转换,那么,新课程下我们该怎样备课呢?
一、备出理念。
理念决定行动。“以学生为本”就成为我们备课的核心理念。传统的备课更侧重于考虑教师如何“教”,而新理念下的备课则更侧重于考虑学生如何“学”。“新课程”看一节课的成败不是看教师讲得是否精彩,而是看学生学得是否精彩。“以学生学习为主”绝不是一句空话,教师要真正把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交给学生,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应该始终围绕着一个主题——学生的学习的需要。从教学目标的的确定到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首先考虑学生的学习需要,所有的细节都是针对学生的“学”设计的而不是针对教师的“教”设计的。
二、备透教材。
虽然新课程要求课堂是互动的,但并不是说我们的教学活动就可以脱离教材海阔天空的发挥,还是应该扎扎实实地走进文本。教师一定要反复研读教材,传统意义的“吃透教材”仍然是我们备课的法宝。要想“吃透教材”必须经过两个步骤:一是“走进教材”。所谓“走进教材”就是教师专心研读教材本身,以一个读者的身份从学生的角度去反复研读课文,直至充分理解,准确把握。然后再查阅相关的教辅资料,补充和深化原有的理解和把握。这是进行教学设计的基础。其二是“走出教材”,即以教材为中心,进行知识的延伸和多方面能力的渗透,主要包括知识点的关联,课内外知识与能力的衔
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备课
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备课
-----从宏观到微观
五中-历史-汪维秋
宏观备课整体把握
一、备教材是教师备课的首要环节。
备教材一直是一线教师备课时的首要环节。备教材包括钻研教材、教学参考书和查阅相关资料,以了解教材的教学目标、任务和要求,了解教材的结构体系及其与前后章节的关系,明确教材的重难点,并借助有关参考书弄清疑难之处和有关问题的来龙去脉。要从编者的角度来理解教材,了解编者的意图;要从学生的角度来理解教材,了解学生的困惑;要从同行的角度来理解教材,了解教材的深层次的含义。
二、准确把握“三维目标”,备课有的放矢。
进行切合学生实际的设计是有效备课的首要前提。备课不能随心所欲,必须充分“吃透”新课标的要求,紧扣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围绕《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编制的历史新教材,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的材料和资源,不可丢弃一边。相对于教师来说,它是教本,教师不仅要钻研教材,把握教材,吃透教材,用好教材,还要驾驭教材,优化教材,完善教材,这是为师的基本功和职责;相对于学生来说,它是学本,学生首先要学好课本,不仅要掌握必要的基本知识,还要拥有必需的基
本技能,为终生发展奠基。这样,师生在领会课改精神,领悟《课标》要求的基础上,按照现代教与学的方式方法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执行李集中学倡导的“五步教学法”模式,理清思路,找出线索,夯实双基,强调要点,突出重点,破解难点,诠释疑点,注重练评,提升能力。以“辛亥革命”一课为例,在对教材的处理上将该课分为“山雨欲来风满楼——时代背景”、“惊天动地写春秋——武昌起义(1911)”、“敢教日月换新天——中华民国的建立”、“帝制的终结——袁世凯上台”、“青史凭谁判是非——历史意义”五个子目,从而使学生对辛亥革命的过程有了系统的了解和清晰的把握。
新课程背景下的备课
二、新课程背景下的备课要求
备课要体现预设生成的统一 备课要体现尊重差异性的理念 备课中要正视学生的个性差异,把它当作 一种资源开发和利用,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 让所有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备课要体现生活化的理念 具体做法:分析教材、收集资料、学会储 备、资源共享
备课要体现课程整合的理念 目标整合、内容整合、形式整合、各种资 源整合 备课要体现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转变的理念 “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 乃是教学生学。”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 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1)齐读 )
(2)作者从哪些角度来写将军俑? )作者从哪些角度来写将军俑? 衣着、神态、身材、想象) (衣着、神态、身材、想象)其中 衣着、神态、身材”是看到的, “衣着、神态、身材”是看到的, 想象则是作者联想到的, 想象则是作者联想到的,有了这样 的联想, 的联想,没有生命的陶俑才能变得 栩栩如生。 栩栩如生。 (3)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作者写出 ) 了将军俑的“个性” 感悟,朗读。 了将军俑的“个性”?感悟,朗读。 观看视频,再次朗读。 观看视频,再次朗读。 (4)观察将军俑全身、半身照片, )观察将军俑全身、半身照片, 心中默念课文相关语句。 心中默念课文相关语句。 (5)用自己的方式描述照片。即时 )用自己的方式描述照片。 归纳不同的描述角度。 归纳不同的描述角度。 (6)齐读 )
罗斯福
新课程理念下应如何备课
新课程理念下应如何备课
摘要新课程改革使我们仿佛看到了“教育即生活”的教育境界,在这里,教育不再是未来生活的预备,而是儿童现实生活的过程,因此,备课中既要考虑教师围绕教学目标如何教,又要考虑学生如何学,既要关注知识的传授,又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是创造性使用教材的过程,是对课程不断发展、不断丰富的过程。因此,教师在备课上必须冲破传统的备课形式,以崭新的教学设计代替传统的教案。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创造发展丰富教学设计
我们说任何一种新的观念的确立,都是对旧观念、旧模式的变革。因此在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要改变的是备课的模式化,只备“课”不备“人”,只备“形”不备“神”,只备“结果”不备“过程”,教师的备课充其量只是教师的“备忘录”。因此,必须改变传统备课中的“大而全”,为新课程理念中的备“课少而精”。当前,按照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我们必须冲破传统的备课形式,以崭新的教学设计代替传统的教案。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不再是未来生活的预备,而是儿童现实生活的过程。因此,备课中既要考虑教师围绕教学目标如何教,又要考虑学生如何学,既要关注知识的传授,又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材只是一个载体,需要每一个学生去挖掘,去创造。教学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是对课程的不断发展、不断丰富的过程。因此,教师在备课中,不要就教材“教”教材,而是要利用教材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贴近学生的生活,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教学设计。
备课中,进行教学设计时应体现生活的意识和主体意识。
一、体现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生活的意识
课堂教学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历程。要使师生双方共同享受高质量的课堂生活,教师必须多维度的激活课堂教学的要素,为课堂生活注入活力。
新课程下教师应该如何备课
新课程下教师应该如何备课?
在新课程下教师应该如何备课,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呢?我认为,在新课程下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备课。
一、科学处理教材
新课程有新“课标”,教师备课的真正目标就是如何达到新“课标”的要求。为此我们必须深入研究“课标”和教材,仔细阅读有关参考书,弄懂教材的思想,结合学习实际情况,确定各章节的教学目的、要求、重点、难点、关键点、障碍点及知识的内在联系等,科学地确定教学目的,不断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心理特点、知识水平。此外,教材处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是选择编排教学内容,在“课标”要求的前提下,以教材中最基本的概念、原理为中心,从纵、横两方面对教材进行处理,其中“纵”指知识的“线”,即知识的内在联系,“横”指知识的“块”,即横向联系。这样便于学生将知识联系起来,避免前学后忘。
二、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这是提高备课质量的关键。教师在备课中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选择最优教学方法,选编典型习题,写出具体可行的教案,并设计好板书及课堂小结。
三、研究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其方法的选择应以教学目的、任务、教学内容、学生情况为依据,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学中要抓住关键,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重视学习
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知识水平,是提高备课质量的保证。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因此,教师自身学识水平的提高是关键。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结合案例“让那面墙壁说话”,进一步探讨以下问题:(1) 该该案例体现了评价的哪些功能?、
答:案例“让那面墙壁说话”体现了评价的激励功能、导向功能、管理功能、调节功能、监督作用和诊断功能。(2)案例中采用了哪些评价方法?体现了哪些评价思想和理念?
新课标下应如何备课
新课标下应如何备课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教师的备课工作亦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在新课标下进行备课,是每一位教师都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将从准备阶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阐述,希望对教师们进行一些启示和指导。
一、准备阶段备课的第一步是阅读教材。教师应认真阅读新课标下的教材,了解教材的主旨、核心、难点和易错点等,掌握教材脉络和知识体系。同时,教师还要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梳理,将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等进行分析,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
二、教学目标针对新课标下设置的八大素养和核心素养,教师应重新审视教学目标,明确教育任务和培养目标。教师要将教学目标与学生实际需求相结合,切实解决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同时,教师还应将教学目标与国家课程教育改革的目标相结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思想品质,促进学生的智能和情感的全面发展。
三、教学内容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筛选出教学内容,梳理教学重点和难点,确定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在教学中,应注意贯穿教学中的人文关怀,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本质和深层次意义,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同时,教师还应在教学中注重特色化,为学生提供更有个性、更丰富、更真实的教学体验。
四、教学方法在新课标下,教学方法也得到了调整和改进。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探究式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游戏化学习等,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和网络教学平台,丰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同时,教师要注重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的交流和合作,促进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新课标背景下语文教师如何有效备课心得
新课标背景下语文教师如何有效备课心得1
当今时代科技的不断进步、网络新媒体的迅速普及,使人们的生活和学习方式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为契合儿童青少年成长环境,优化学校育人蓝图,进一步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2022年4月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正式颁布。
为了进一步理解和把握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和内容,更新教育观念,许昌实验小学组织全校语文老师聆听多位专家学者的相关讲座。吴教授、张教授、杨教授对新版课标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解读,我可谓是受益匪浅。主要有以下体会:首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的集中体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体系。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同时能够转化为自己所学,做到活学活用。
其次,高度重视识字与写字。按照规范要求认真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练字是学生情趣、态度、审美情趣养成的过程。对比以前减少了写字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生的识写负担,体现了多识少写的思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把汉字转化成学生生活中已知的图画,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把识字写字教学由难变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如何备课
——业务学习讲座材料
实施新课程,要使新课程的理念真正落实到每节课堂教学上,我认为,首先应从备课进行改革,以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下面就新理念下小学数学如何备课,谈个人几点体会。
一、备课要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在具体课程目标中,提出了“知识与技能、
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四个方面的数学课程目标,并通过知识与技能、态度的结合,认知与情感的结合来实现课程的总体目标。因此在课时学习目标的制定和把握上,除了“双基”目标外,还要注意两个问题:a.每一节课都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培养目标,落实这一目标比教给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更为重要。
b.每节课都要重视数学知识向实践能力转化的教学目标,这是因为学生虽然掌握数学知识,但是不等于学生能够解决实际问题,更不等于学生相应的实践能力也同时得到了发展。数学知识要转化为能力,必须经历相应的动手实践这一教学环节。如“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课,它的教学目标定为:1、知道面积的意义;2、知道常见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3、初步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4、学会与人对话、与人合作,遵循基本的与人交往的规则。
因此,在课时学习目标的制定和把握上,我们一定要转变传统观念,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跳出“双基”目标的框框,注意目标的整体性和全面性。
二、备课要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
新教材的特点是“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开放性”,因此,
我们在备课时要认真挖掘教材资源,力图呈现丰富多彩的感知材料,给不同层次的学生留有学习空间,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一般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将教材内容情境化。创设良好的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情趣的前提条件。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学习素材的感受与兴趣。现实的、有趣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容易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激发学生学
习的愿望。如教学“0的认识”一课,教材从学生熟悉的“小猫钓鱼”的故事引入,故事是学生爱听的,事例是学生熟悉的,教师就要凭借这个主题图,讲述生动的“小猫钓鱼”的故事,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这样,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兴趣将会很高,对0的理解也会很深刻。
2、将静态知识动态化。一般的教材限于篇幅,不可能把所有的教学内容都讲得十分详尽,学生看到的往往是思维的结果,而不是知识的形成过程。当教材还没有进入教学过程之前,它只是处于知识的储备状态,为知识的传递提供了可能。因此,我们在备课时,应根据教学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教材中的主题图处理加工成可操作的活动挂图或课堂活动,也可制成课件进行演示。如教学“比多(少)”时,把图中的小猪、小兔、小鱼、苹果、萝卜等制成可随意摘取的挂图,学生可以方便取下来进行比较,有效地克服了图中其他图形的干扰,使注意力更集中。因此,这种形式更符合儿童心理,可以极大地增强学生参与欲望。
3、将教学内容生活化。备课时要引入一些学生熟悉的生活内容,使之与知识有机结合,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情境中参与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教学“两步计算应用题”时,可结合学生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思考:一辆客车有32个座位,正好座满了,到站时,有15人下车,18人上车,这时车上还有多少人?这样,把数学教学与生活情境联系,便于学生理解与掌握,也使学会领悟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道理。
三、备课要找准真实的教学起点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
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因此,要从学生实际的经验和知识水平出发,应在充分了解学生“认知前提”的基础上进行备课,组织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关键是要注意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1、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2、学生自己已经解决了什么?
3、想知道的这些问题学生能否通过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小组合作来解决?
4、哪些问题需要教师的点拨和引导?
5、哪些问题还需要拓展与延伸等。把这些问题搞清楚了,也就明确了本节课教学的真正起点和主要目标。
四、备课要留有自主拓展的空间
在教学中,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与交
流的机会,促使学生主动探索、构建数学知识。所以教师在备课时,要对每节课组织学生开展活动的流程进行预设,为教学过程给教师调控课堂与驾驭教学留有可操作的空间,也给教师与学生留有创造和创新的空间。小学数学课程教学具有开放性,课堂一旦活起来,就会有很多不确定性因素。如学生的一个质疑,一个发言,一次讨论与争论,一段表演,一次实践活动等,都会对原有的教学设计提出挑战。只有认可这样不确定性因素,课堂教学才会充满生命的活力,再现的才会是师生“原汁原味”的生活情境。这样可以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与空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因此在备课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就现行教材内容而言,教师要对教材提供的教学资源做出合理的“裁剪与取舍”,并且适当增添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增删与否,均要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做相宜的安排,要百般珍视“童心世界”的课程资源价值。
2、就课程的动态构建而言,教师要以强烈的课程资源意识主动建构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联系,设计教学流程。
3、就课程的具体实施而言,教师要努力改善和优化教学流程,使课堂教学具有创造性、灵活性,也使教学进展充满生机与活力。
五、备课要设计自主探索的环节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
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新教材内容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究的空间。为此,我们要使用好新教材,挖掘新教材各种资源,为学生设计自主探究的学习环节。备课时应做到:凡是学生自己能够探究得出的,教师绝不暗示;凡是学生难于理解或不易接受的,教师要点拨引导,让学生去主动建构;凡是学生独立学习有困难的,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进行互相帮助学习。如教学“比的基本性质的运用”时,可设计三个不同层次的自主探究环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学习方法,开展自主学习。第一层次,认为自己能够解决的,可以自己独立尝试进行化简比。第二层次,认为感到困难的,可以打开课本进行自学,看看教材是怎么做的?第三层次,经过自己努力后还有困难的,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