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如何备课

合集下载

新课程对教师备好课的要求

新课程对教师备好课的要求

新课程对教师备好课的要求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应是师生共同建构的过程,它强调以学生为本,帮助学生在合作互助中学习,特别关注学生的主体要求,尊重学生的原有知识和经验,顺应学生的自我发展,关注个体的差异,鼓励学生的个性,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自我探究的学习能力。

如何将这些新的理念在我们日常的备课中很好地体现?这无疑给今天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新课程备课的专业准备和教学设计两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新课程备课的专业准备备课是教师创造性劳动的过程,教案则是展示教师预设的创造性劳动过程的记录。

假如把课堂比作一个舞台,一篇好的教学设计恰似一个精彩的剧本,教师好比是剧作家兼导演,学生是主角。

在这个精彩的“剧本”里,蕴涵着教师的思想观点、文化品味、人文素养、个性品格、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等。

事实证明,良好的专业素养是备好课、上好课的前提,没有相应的专业水平,其备课无异于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专业准备即教师的专业发展,其内涵非常丰富,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要有充分的知识储备。

要求广大教师应具备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和精湛的教育专业知识等职业知识,三者缺一不可。

其次,是要具有良好的品德修养。

①丰厚的人文素养。

包括伦理修养(能热爱学生、以身作则、善于合作等)、艺术精神、生命意识、民主意识、审美意识等。

②积极的专业精神。

教师既要乐业又要敬业,既要积极进取又要不断创新,还要有忘我的奉献精神。

③良好的职业心态。

备课可以说是教师生活的一部分,因而需要一种安静的心态,要对教育充满激情。

也就是教师要具有专注的专业情感,能珍爱自己的职业生命,对自我的工作充满期望,对教育事业充满美好的憧憬。

第三,是注重专业技能的训练。

教学设计需要一定的专业技能支撑,同时进行教学设计是为了实施有效的教学,如果缺乏实际操作技能,再好的教学设计也都失去了意义。

因此,教师要加强教学操作能力、班级建设能力和教育研究能力的锤炼,努力通过具体的教学行为来体现先进的教育思想,落实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备课应处理好八种关系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备课应处理好八种关系
的愿 望和 能力 ,掌 握适应 时代 发展 需 要 的基 础 知 准 明确列出了活动的具体形式 , 如观察 、 调查 、 参 识和 基 本 技 能 , 学会 收集 、 断和 处 理 停息 , 有 观 、 判 具 资料收集 、 阅读 、 论 、 流 、 论 、 验等 。 讨 . 交 辩 实
初步的科学和人文素养、 环境意识、 创新精神和实
侧重点有所不同, 同一 内容的 目标层次也不同, 新 课 程标 准只 是 一 个最低 限度 的要 求 ,是 一个 教材在内容编排上采取 了分散难点、螺旋上升的
基 本性 的要 求 , 因此 对教 材 编 写 、 师教 学 和 学业 策略 , 教 教师在对某一节教学 内容进行备课时, 必须 评价 的影 响 是 间接 的 、 导性 的、 性 的 。这 为编 立足全局 ,明确局部内容在整个知识体系 中的地 指 弹

择应符合课程标准 的要求 。教材又是课程标准最 学科教学 内容是课程标准和教材所规定的相 主要 的载 体 , 材 的编 写 思 路 、 架 、 教 框 内容 不 能违 对完 整 的体 系 , 从某 一 整 体来 看 , 组成 它 的局 部 内
背课程 标准 的到 不 同 的章 节 中 ,并且 在不 同章 节 中 的 和 实验 可 以检验 课程 标准 的合 理性 。
20 0 8年第 9期

T E A C H E R

N . ,0 8 o 9 2 0
新课程背景 下 教师备课应处理好八种关系
江 敏
( 湖南省岳 阳县教 育局教 研 室)
对 只 备课是教师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 组成部分 , 有 学 生 。 于地 方和 学校 而 言 , 有符 合 当地 实际 是 教师 上课 之前 进行 的设计 准 备工 作 。备 课 的一 和学生需要的教材才是最好的教材 。 因此 , 教师备 般 常 规是 研 究 课 程标 准 、 研 教 材 、 钻 了解 学 生 、 选 课 时要 研 读 课程 标准 和 不 周版本 的教材 , 到“ 做 用 择 教法学 法 、 写教 学方 案等 。在新 课程 背 景 下 , 编

新教师如何备课与上课

新教师如何备课与上课
方面。
记录学生进步
及时记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 和变化,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鼓励学生自我评价
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自我评 价,培养其自主意识和自我管理能 力。
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及时反馈
针对学生的表现和作业情况,及 时给予具体的反馈和建议,帮助
学生了解自己的不足和进步。
个性化指导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提 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促进学
寻求同事或导师的建议和帮助
与同事或导师交流自己的教学经 验和困惑,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
议。
观摩同事或导师的课堂教学,学 习他们的教学技巧和方法,借鉴
成功的经验。
邀请同事或导师来听自己的课, 接受他们的评课和指导,不断改
进自己的教学水平。
参加教育培训或研讨会以提高教学水平
参加学校或教育部门组织的教育培训和研讨会,学习新的教学理论和方 法。
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
根据教材和教学内容,制定明确 、具体、可操作的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目标,制定详细的教学 计划,包括教学步骤、时间安排
、教学方法等。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反馈,及 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
准备教学资源和教学工具
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和教学工具,如课件、教案、图片 、视频等。
讲解清晰,重点突
明确教学目标
01
在上课前,教师应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确保教学内容与
教学目标一致。
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
02
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讲解概念和原理,避免使用晦涩难懂的词汇
和复杂的句子结构。
重点突出,条理分明
03
在讲解过程中,要突出重点,条理分明地阐述知识点之间的逻

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师如何进行集体备课

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师如何进行集体备课

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师如何进行集体备课备课是教师为课堂教学做准备的过程。

新课改提倡语文教师的备课要从繁重机械的书写中解脱出来,不再流于形式。

新课程背景下的备课,教师一个人的力量已经显得微不足道了,个人备课既浪费时间,又耗费精力,取得的效果也显得不尽如人意,这就需要同科教师之间的通力合作。

集体备课是当前基础教育中提高教师群体素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是一种群众性的教学活动。

富有实效的教师集体备课,可以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培养教师的合作、研究精神,促进教学相长。

明确备课的方向是前提,而备课方式的好坏是决定教学质量高低的关键。

在新课改下,语文教师要逐步完善集体备课,开展扎实有效的教学活动,应从以下几方面去考虑。

一、集体备课生活化新课改下,生活化的备课方式是一项重大的改革。

集体备课不单是纯粹备书面上的教案,教师应尽量搜集生活中对教学有帮助的片段材料等作为备课和教学的素材。

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是“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重视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老师在集体备课时也应该走出办公室,走进大自然捕捉生活实景。

社会是一个学习语文的大课堂,是一个大语文环境,我们语文教师应该形成备课生活化的观念,随时搜索生活中的大语文。

大语文不仅是小语文(即语文课程)的源头,还是小语文的归宿。

因此,小语文要以小驭大,就必须开其源、畅其流,使大语文的活水汩汩灌注于小语文。

这包括大语文中涌现的具有强大吸引力的语文活动的移植,包括许多与语文相关的研究成果及新观念的吸收,也包括“模拟性语文活动”之外的社会情景中的实际语文活动的开展。

当我们走在大街上,抬头可以看到花花绿绿的广告和招牌,那是在学习广告语言和识别文字;听到各种不同风格的广播和流行歌曲,那是在学习广播语言和词曲作品。

这样就可以逐步实现”沟通学校内外”的目的,实现与环境的交互作用。

现在,我县各个学校的教师已经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如果条件允许,语文教师还应该每人配备一台数码相机,平时逛街、逛公园,或在外旅游时,多用数码相机捕捉有欣赏价值、有意义的风景、名胜古迹、生活片段等语文素材,然后把它输进电脑,在备课时就可以用它作为素材,制作出不仅贴近学生生活,而且使学生更感兴趣、更具有个人风格的高效精美的课件。

新课程下教师应该如何备课

新课程下教师应该如何备课

新课程下教师应该如何备课?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建构的过程,它强调以学生为本,特别关注学生的主体要求,尊重学生的原有知识与经验,顺应学生的自我发展,关注个体的差异,鼓励学生的个性,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自我探究的学习能力。

那么在新课程下我们应该如何备课呢?备课的现状:备课 = 抄教案有的老师把备课想象得很简单。

备课时,找来现成的教案一抄了事,就这样,年年教,年年抄,除了写了一些细节和过程,整体基本没有变化。

这样,不重视备课,不重视教法的研究,不重视教学效率,学生的学习效率自然就很低。

注重“形式主义”有的老师为了在备课检查中能体现课改精神和新课程理念,仅将题目或目标改一下,并没有教后反思、改进措施等备课要求,如把以往的教学过程分解为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等。

实际内容依然是“换汤不换药”,“穿新鞋走老路”。

如此改革,备课成了一种形式。

集体备课 = “教案之和”网上的一则报道让人忍俊不禁:某学校开展对外公开课,五位教师上的都是同一节课,听课人听到的都是同一个模子:一样的导入,一样的话;一样的讨论,一样的题目;一样的过程,一样的调子。

大家感到纳闷,询问后才知,这是之前集体备课的“成果”。

他们将集体备课后的“成果”原封不动地搬进自己的课堂,照本宣科。

这般“偷工减料”,这般“投机取巧”,备课“大船”岂不会“搁浅”?备课 = 网上资料的“拼盘”有些教师网上备课很轻松,从网上下载与自己备课内容相关的教案,不加取舍地变成自己的教案,全然不顾内容是否切合自己教学实际的需要。

这种“拿来”的东西,没有参与的成分,注定会造成教学的失败。

那么在新课程下我们应该如何备课,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呢?一、深入了解学生,找准教学的起点。

要让学生通过一节课的学习有所收获,首先,就要了解学生原有知识经验基础,也就是确定教学的起点。

所谓起点能力(起点行为),就是学习者对从事特定的学科内容或任务的学习,已经具备的有关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以及对有关学习的认识水平、态度等。

新课程下的教师如何备课优选篇

新课程下的教师如何备课优选篇

新课程下的教师如何备课优选篇新课程下的教师如何备课 1一、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深入了解学生实际,为学生找准真实的学习起点传统教学以传授知识为中心,因而备课重点往往放在知识与技能的训练上。

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我以为备课的重点应转移到学生的发展上来。

教师不仅要考虑课堂上让学生学什么、怎样学,更应考虑这样的学习对学生的发展有什么作用,要时时把学生的需要放在首位。

走进课堂,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上课一开始,学生似乎都会,都懂了,使教师事先辛辛苦苦地设计很详细的教案处于无用之席,而老师却只好生拉硬扯地把学生拉回来,让学生“假装不懂”等。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备课时忽视了对学生原有的学习现状的正确分析,所设计的教学起点与实际的学习起点不相吻合。

在一次二年级的语文课上,我教学生用音序查字法来查字典,可一上课,全班百分之九十的同学竟已经熟练地掌握了这种查字典的方法,这说明教材中规定的教学起点不一定是学生的真实的学习起点。

其实现在学生的学习渠道越来越宽了,他们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已有了相当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实践积累,所以我们应重新认识我们的事业,从学生的实际去备课,为了充分地了解学生,在备课时要认真思考以下问题:1、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了新的学习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2、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了部分教学目标中要求学会的知识和技能,没有掌握的是哪些部分等。

上述问题可以在课前了解,也可在课中利用“导入”环节进行。

二、以文本为基础,大力开发语文资源有人说:“语文天然是与生活联系在一起的,语文是反映生活又反过来服务于生活的一种工具。

”这就是说,要广开语文资源、搜集语文信息,才能学好语文。

因此,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思考课内与课外的`联系,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等。

课文资源无处不在,但要遵循课外服务于课内,课外是对课内的补充和延伸。

就一篇课文来讲,理解的角度不同,需要的资源也不同,教师代替不了学生的理解、有针对性的选择、准备,但在课堂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需要,鼓励学生自我开发。

小学语文新课程如何备课

小学语文新课程如何备课

小学语文新课程如何备课小学语文新课程如何备课一、创新设计,不死板硬套自己的创新在哪里?备课设计,只有创新才能有活力。

普拉斯说:“所谓创新,往往只是将早已存在的东西加以变化。

”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备课前应当有“三见”:新见、远见和创见。

人云亦云、不知变化、原封不动地照搬别人的,永远没有出息。

某些教师十分崇拜名师教案,不是自己在独立钻研备课,而是在“复制”名师的课。

但令他们苦恼的是往往事与愿违,“复制”的名师教案,用在课堂上效果却很差。

这是什么原因呢?道理很简单,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其学习与培训需在反复活动中作行为自省与调整的跟进才能见效。

事实证明,教案不能复制出效果。

教师备课不仅要考虑课前的预设,还要预见课堂的生成变化。

二、摸清底子小学语文教师每当接手一批学生时都应从不同渠道,以最短的时间,全盘掌握学生的情况。

只有明了学生的基础水平、对本学科的兴趣程度、学生个性发展空间,才可能从容面对全班学生。

我们必须承认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的差异,道德水平的不同,才能针对学生实际,精心设计的课堂教学活动。

只有结合自己学生实际情况、个人教学习惯、风格对教学设计进行个人修改后的课堂教学,才能在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下按照各类学生的知识水平,有计划地安排组织不同深度的课堂活动,以求得各类学生在心理上的一种平衡,促使优等生更加聚精会神,积极思维,后进生在心理上也会感到教师也在时时注意和关心他们,以增强他们赶上全班整体水平的自信心,从而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吃透教材吃透教材不仅是对某一篇课文或某课时教学内容的熟悉和理解,更现实的理解,应是教师对教材的灵活处理。

首先,我们要精读课程标准,找准各时段的学科总体教学目标。

其次,要纵观整册教材,了解全学期的教学内容,把握编者的编排意图,制定自己的教学预期目标。

再次,要全面掌握学校已有的能为本教材教学提供参考的资源,初步确定教学思路和方法。

四、编写教案这里所说的编写教案,绝非抄写教案。

新课程标准背景下教师如何进行备课 讲座

新课程标准背景下教师如何进行备课 讲座

• (2)备课形式。同年级同学科教师达3人及以上的学校要成立年级学科备课组, 校级领导、中层干部分年级分学科全程参与集体备课,实行一周一次同年级 同学科半天。同年级同学科教师3人以下的学校教师参加乡镇(街道)中心 校(集团校)集体备课,以年级为单位每两周集中开展一次线上或线下集体 备课。
• (3)备课计划。各校各年级学科备课组要在每学期开学初拟订学科集体备课计 划,明确每单元两位同课异构备课教师,安排集体备课时间及具体任务,计 划交学校教务处(教科室)备查。
二、备课的要求
• 铜仁市教育局2023年3月1日出台的《铜仁市中小学教学常 规管理制度(试行)》中对备课作出了具体的要求: (一)备课内容围绕课程要求及学生实际;
• 1.教师要深入钻研学科课程标准,全面把握、深入了解本学科的目标要求、 主要内容及逻辑顺序,了解、熟悉本学科各年级课程目标之间的联系,以及 本学科课程目标与其他学科课程目标之间的联系,从宏观上把握所教学科的 课程标准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弄懂本学科本年级的课程目标和 任务,了解、熟悉课程标准中各单元对学生在知识技能、核心素养方面的基 本要求,了解学生实际水平与发展需求,制定学期、单元及课时目标,挖掘 教材及相关课程资源,精准把握教学重难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及教学方法, 编制教学进度,撰写课时计划(教案)等。
• 2.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做到以《课程标准》为指引,以学生知识水平、 认知能力为基础,以教材为主要内容,创新适宜学生的课堂教法及评价模 式,促进学生学习与发展。研读教材的基本要求:(1)掌握教学内容在学科 教材体系中的位置和重要性,掌握学科教材体系中核心素养维度和要素的 布局;(2)掌握教学内容在本单元下的前后衔接,掌握本单元发展核心素养 的编排途径;(3)掌握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所包含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挖掘教材内容的育人价值,掌握本节教材发展核心素养的方式;(4)钻研教 材练习或习题。

新课标下教师如何有效备课

新课标下教师如何有效备课

新课标下教师如何有效备课
在新课标下,有效备课是教师提供高质量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

以下是一些建议,帮助教师在新课标下进行有效备课:1,熟悉课程标准:仔细阅读并理解与所教课程相关的标准
要求。

了解学科的核心概念和理念,帮助您进行有效备课和教学。

2.设定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明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

了解教学目标应包含的知识点和技能要求,以便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备课和与学生进行实际课堂互动。

3.分析学生需求:了解学生的背景和学习特点,根据教学目标制定适合学生水平和能力的教学计划。

详细规划教学步骤和所需教学资源。

4.设计教学活动: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需求,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包括讲解、讨论、实验、小组合作等形式,以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深入理解。

5.准备教学资源:根据教学活动的设计,准备所需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课件、实验器材等。

确保资源的质量和适用性。

6.教学评估和反馈:设计有效的评估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评估,并提供及时反馈。

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教学策略,优化备课和教学过程。

7.不断专业发展:持续学习和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关
注教育研究和教学实践的最新发展。

参加专业培训和研讨会,与同行进行交流和分享经验。

以上建议旨在帮助教师在新课标下进行有效备课。

每个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教学需求进行适当调整和补充。

新课程背景下备课的基本策略

新课程背景下备课的基本策略

新课程背景下备课的基本策略认真备好一堂课,是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

能否讲好一堂课,并非决定于上台之后,而是取决于上台之前。

实践表明,要备好一堂课,应做到“心中有书,重点明确;目中有人,方法得当”。

本文结合笔者教学实践,就新课程背景下备课的基本策略做以探讨。

一、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活动,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

这个双边过程就其目的、任务的实现而言,是受人类的认识规律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所制约的。

实际上,这是一个复杂而极富艺术性过程,备课则是实施这一复杂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包含着教师组织教材,研究、探索传授知识,发展学生认识能力等内容。

因此,必须有一明确的指导思想,以唤起学生的求知欲,给学生创造一个最适合于自己去主动寻求知识的意境。

引导学生认识医学不是死记硬背,而是有规律可循,使学生既有信心,又有兴趣,既有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又有灵活的学习方法。

然而,当前有些教师却偏离了这一指导思想,认为备课就是抄书,照本宣科;有的自认为教书多年,可临场发挥;更有甚者因种种原因不安心教学工作,根本不认真备课。

这些错误的指导思想,已导致了教学质量的滑坡。

可见,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是备好课的前提二、要吃透大纲、钻研教材、拓宽知识面教学大纲是教师备课的指导文件,它规定了该学科的目的、要求及学生必须掌握和熟悉的内容。

只有吃透大纲精神,并弄清教学目的,熟悉教材体系和基本内容,明确教学法,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在教学中有规律地完成本学科的教学任务。

教科书是教师备课的主课依据,教师应在吃透大纲的基础上反复通读、精读,以掌握教材的全部内容。

笔者认为,要掌握教材,一般要经过“懂”、“透”、“化”三个阶段。

“懂”是指读通教材,不仅要弄清每句话,每个字的含义,而且要明确各系统、-各章节的教学目的;“透”是指深入研究教材与相关学科知识的纵横联系,以及它们在每个系统、每个疾病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清重点和难点,做到“心中有书”;“化“是指教师的思想情感与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融合在一起,从而达到运用自如。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如何高效备课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如何高效备课
思考和尝试新的备课策略和方法
经常思考和研究新的备课策略和方法,探索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 尝试新的备课工具和技术,提升备课效率和教学效果。 充分利用教育教学资源,拓宽备课的思路和途径。
谢谢大家
负责人:×××
项目时间:20XX年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与理念
熟悉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和理念,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 理解新课程改革所追求的教育方法和教学理念 掌握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教学方法和教材编写的要求
新课程的特点和要求
强调学生中心的教学观念
理解学生中心的教学观念对备课工作 的影响 了解如何通过备课方式促进学生的主 动参与和自主学习 掌握如何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 个性化的备课设计
评估结果与教学调整的关系和应用策略
结合学生反馈和评价进行调整和改进
不同方式学生评价的优点和缺点 学生评价反馈的教学设计调整原则 监测调整效果和教学成果的综合评估方法
持续学习和反思备课工作
04
参与专业培训和交流活动
听讲座和参加研讨会
参与相关领域的讲座和研讨会,了解最新的教学 理念和方法。 学习其他教师的经验,借鉴他们的备课策略和教 学方式。 通过听讲座和参加研讨会,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 和备课效率。
参观其他教师的课堂和实践
参观其他教师的课堂,观察他们的备课过程和教 学实践。 主动与其他教师交流,分享备课心得和教学经验。 -通过与其他教师的互动和观摩,不断改进自己 的备课方法和教学策略。
合作与分享备课经验
与同事共同备课和评教
与同事一起备课,共同讨论教学内容和课堂设计。 互相评教,提出建议和改进意见,共同优化备课质量。 通过与同事的合作和互动,提高备课效率和教学水平。
结合学生兴趣和实际情境设计活动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备课应树立的五种意识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备课应树立的五种意识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备课应树立的五种意识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特级教师钱守旺上课前的一系列准备工作通常称为备课。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精心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条件,是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最主要的一步就是要备好课,因为只有课准备的充分具体,课堂教学才能更加科学、有序、高效,也才能更好地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

我们到底应该如何备课,才能使备课更有实效呢?根据自己平时的备课经验,我认为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备课时应树立五种意识。

一、对话意识1、与《数学课程标准》对话《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是教材编写、教师教学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老师们设计教学活动的指导性文件。

教师在备课前要与课程标准进行高质量的对话,特别是要全面深入地理解第一部分的“基本理念”和第四部分的“课程实施建议”。

这两部分中的每一句话,都蕴含着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

例如,在第一部分“基本理念”中《标准》写道:“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认真解读这段话,对教师把握教学起点,选择教学方法,摆正自己的课堂教学角色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与教材对话教材是教师上课的主要依据,新教材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线索,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

新教材与以往教材相比,从材料的选择到呈现方式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科学合理的教材结构、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新颖丰富的呈现形式、生动活泼的练习设计、富有弹性的教学内容,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能否领会编者意图,是衡量教师理解教材深浅的一个重要标志。

对编者意图领会得越深,越能充分发挥教材在教学中的作用。

新课标下应如何备课

新课标下应如何备课

新课标下应如何备课随着新课标的实施,教师的备课工作亦面临着新的挑战。

如何在新课标下进行备课,是每一位教师都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本文将从准备阶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阐述,希望对教师们进行一些启示和指导。

一、准备阶段备课的第一步是阅读教材。

教师应认真阅读新课标下的教材,了解教材的主旨、核心、难点和易错点等,掌握教材脉络和知识体系。

同时,教师还要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梳理,将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等进行分析,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

二、教学目标针对新课标下设置的八大素养和核心素养,教师应重新审视教学目标,明确教育任务和培养目标。

教师要将教学目标与学生实际需求相结合,切实解决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同时,教师还应将教学目标与国家课程教育改革的目标相结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思想品质,促进学生的智能和情感的全面发展。

三、教学内容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筛选出教学内容,梳理教学重点和难点,确定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

在教学中,应注意贯穿教学中的人文关怀,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本质和深层次意义,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同时,教师还应在教学中注重特色化,为学生提供更有个性、更丰富、更真实的教学体验。

四、教学方法在新课标下,教学方法也得到了调整和改进。

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探究式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游戏化学习等,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和网络教学平台,丰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教师要注重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的交流和合作,促进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综上所述,新课标下教师备课面临着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挑战,但同时也给教师带来了更多的机会和可能。

教师应认真落实教育部的课程方案,积极探索课程与学生实践的结合,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优秀人才。

同时,教师还应注重自身素质和能力的提升,不断学习和更新教育理念,以更好地适应新课程和新时代的需求。

新课程下教师应该如何备课

新课程下教师应该如何备课

新课程下教师应该如何备课?在新课程下教师应该如何备课,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呢?我认为,在新课程下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备课。

一、科学处理教材新课程有新“课标”,教师备课的真正目标就是如何达到新“课标”的要求。

为此我们必须深入研究“课标”和教材,仔细阅读有关参考书,弄懂教材的思想,结合学习实际情况,确定各章节的教学目的、要求、重点、难点、关键点、障碍点及知识的内在联系等,科学地确定教学目的,不断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心理特点、知识水平。

此外,教材处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是选择编排教学内容,在“课标”要求的前提下,以教材中最基本的概念、原理为中心,从纵、横两方面对教材进行处理,其中“纵”指知识的“线”,即知识的内在联系,“横”指知识的“块”,即横向联系。

这样便于学生将知识联系起来,避免前学后忘。

二、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这是提高备课质量的关键。

教师在备课中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选择最优教学方法,选编典型习题,写出具体可行的教案,并设计好板书及课堂小结。

三、研究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其方法的选择应以教学目的、任务、教学内容、学生情况为依据,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教学中要抓住关键,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重视学习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知识水平,是提高备课质量的保证。

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

因此,教师自身学识水平的提高是关键。

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结合案例“让那面墙壁说话”,进一步探讨以下问题:(1) 该该案例体现了评价的哪些功能?、答:案例“让那面墙壁说话”体现了评价的激励功能、导向功能、管理功能、调节功能、监督作用和诊断功能。

(2)案例中采用了哪些评价方法?体现了哪些评价思想和理念?答:①案例中采用的评价方法是:观察法、调查法、作业分析法等。

②体现了以比赛、激励、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理念。

(3)回顾您所设计的教案,您是否需要对评价部分做相应的修改?答:学习了以上案例后我应该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完善教案,争取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

2024年《新课程下中小学教师备课技能指导》讲稿(2篇)

2024年《新课程下中小学教师备课技能指导》讲稿(2篇)

2024年《新课程下中小学教师备课技能指导》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教师们:大家好!首先,感谢大家能参加今天的会议,非常荣幸能在这里和各位一起探讨《新课程下中小学教师备课技能指导》。

我是XXX,在这里担任主讲人的角色。

如今,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师的角色和要求也在不断变化。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不断提高备课能力,适应新课程的要求,为学生们提供更好的教学服务。

因此,本次讲演主题选取了《新课程下中小学教师备课技能指导》,希望通过本次讲座,为广大教师们提供一些备课技巧和经验分享。

首先,我们要明确新课程的主要特点和要求。

新课程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提升,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因此,在备课过程中,我们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发展需求和个性差异,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

接下来,在备课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技巧和方法:一、明确课程目标。

备课的首要任务就是明确教学目标。

我们要根据新课程的要求,设立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以确保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同时,也要注重将学生的个人发展目标融入到教学目标中,使其成为学生个人成长的有效指引。

二、合理选材。

备课过程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和学科特点,有针对性地选取教材和教辅资料。

同时,我们也要注重多元化的选材,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三、制定教学策略。

备课的关键是确定教学策略。

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讲授法、讨论法、实践法等。

此外,我们还要注意灵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以提高教学效果。

四、设计教学活动。

备课的重要环节就是设计教学活动。

我们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如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实验研究等。

同时,我们也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五、评估学习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如何备课新的课程理念促使教师的角色和教学方式要发生必然的改变,而这一变革的切入点及其突破口又归结至教师如何以新的理念去备好课进而做出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的教学设计。

备课是指教师依据课程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和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科学、优化的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

备课备什么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教师在备课时应当备教材、备学生、备目标、备过程、备教法。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备课备的关注点因新理念而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一、备《课程标准》和三维目标新课程中,不管你用什么版本的教材,我们进行教学的依据是各科的《课程标准》。

学习课程标准,把握其本质特征,才能深刻理解编者意图,借用教材去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所以,在进行教学设计前必须读懂《课程标准》,准确把握旧有教学大纲和新的课程标准的联系、区别及其主要突破;了解课程目标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要求,特别是课程标准对教师所教学段有哪些具体的目标,作为教师一定要心里有数,只有以此为依据才能确定所教年级的总目标及具体的课堂教学目标;其次要把握好标准对知识与能力在了解、理解、运用三个层面的不同要求,进而使教学设计符合新的课程标准对三维目标的整体要求。

三维教学目标的确立和落实(一)、三维目标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1、三维目标的内涵1956年,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立足于教育目标的完整性,制定了教育目标分类系统。

他提出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个目标领域。

根据布卢姆等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结合我国的教育教学实际,新课程将课程(学教)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

三维教学目标不是三个目标,而是一个问题的三个方面。

它集中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集中体现了素质教育在学科课程中培养的基本途径,集中体现了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客观要求。

第一维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主要包括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核心知识和学科基本知识;基本能力——获取、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第二维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主要包括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过程与方法。

过程——指应答性学习环境和交往、体验。

方法——包括基本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具体的学习方式(发现式学习、小组式学习、交往式学习……)。

第三维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责任,更重要的是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

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的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科学的价值,更强调科学的价值和人文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价值,更强调人类价值和自然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学生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2、三维目标之间的相互关系三维的课程目标应是一个整体,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互相联系,融为一体。

在教学中,既没有离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也没有离开知识与技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学习。

“知识和能力”属教学目标的核心,是教学效果的主要显性因素;“过程和方法”是学习的重点之一,它是隐性的,对学生的终身学习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课程标准”突出强调的,它是内隐的,而其形式常常又是外显的,它是学习的动力,也是人的发展所必需的。

应该说,“三维”目标是一个有机的不可分割的整体,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

其中知识与能力作为一个维度的目标,它有独立的要求,但在整个目标体系中,它又是其他两维目标达成的载体,也就是说知识与能力是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两个目标得以实现的物质外壳。

因为过程与方法是学习和掌握知识与能力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也不可能脱离学习知识与培养能力而独立存在。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要求根据各学科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设计课程目标。

具体到教学实践,就是要把原来目标单一(即知识与技能)的课堂转变为目标多维(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课堂。

(二)、三维目标的确立和落实1、三维目标的达成是一个渐进的螺旋上升的过程作为学科课程总目标的三个方面,“三维”目标应该贯串于整个高中各学科教学的全过程。

各项目标不可能一蹴而就,想通过一个章节的学习完全达成是不现实的。

即使是知识与能力中的某些具体目标,也有一个从识记到理解到运用的过程,也不可能刚学习就能掌握运用。

对于大多数教学目标,特别是涉及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的达成.应该是一个渐进的螺旋上升的达成过程。

如“学习作者积极的人生态度”“学会正确对待人生的挫折”,绝不可能在学习两三课时以后就达成,而应该是整个基础教育长期的任务,是终身教育的任务之一。

如语文学科“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诵读散文的技巧与方法”和“散文学习的一般方法”等方法和技能类目标,不可能在学习一篇课文以后就能达成,而是经过若干篇散文学习以后逐步积累形成的,是螺旋式上升的。

这种上升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在原有基础上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经过若干次提升以后,课程的总体目标就趋于达成了。

既然如此,那么在一篇课文的学习中我们如何制订这方面的教学目标呢?答案是:一要切合学生的实际,二要具体化,三要具有可操作性。

我们的每一堂课,都应该融入“三维”目标的理念:但要在一堂课的时间内,同时落实非常具体的“三维”目标,则近乎苛刻。

因为“三维”目标是一个整体,是互相联系的,很难分清哪一项目标单纯属于哪个维度。

再说,三种目标是否都能在一堂课中找到对应的落实方法与途径呢?即使在一节课中同时具备“三维”目标的达成条件.那么它们之间的发展能否均衡呢?我们认为,在制订具体教学目标时,必须依据系统论的思想,充分考虑到“三维”目标的整体性。

应围绕教材各章节的具体内容设计我们的教学目标,以知识与能力作为外在表现形式,在达成知识与能力目标的同时,实现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内在目标的逐步达成。

一个章节的学习目标适宜订2—3项,而且应该具有可操作性,以便在学习过程中具体落实。

具体的学习环节应该围绕这2—3项目标的设计,每一个关键环节都能说得出是哪一项学习目标的体现。

这样制订的教学目标才可能是恰当的。

2、知识目标的确立、落实知识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基础目标,也是其他教学目标实现的前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确立和落实知识目标是首要的任务。

(1)、知识目标的确立依据首先,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确立每一框题的知识目标;其次,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理清知识体系,确定教材的主干知识;最后,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规律,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2)、知识目标的落实①重组、拓展教材知识,使其与学生的认识规律和认知结构相吻合,为学生实现知识的同化做好铺垫。

②创设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

教创设的情景要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经验发生联系,以使他们能用现有的知识同化新知识。

③强化自主探究,寻求问题解决途径,实现知识内化。

在教学实际工作中,让学生有机会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去认识客观事物。

3、能力目标的确立、落实能力目标是建立在知识目标基础上,其确立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学生的能力是多方面的,但在课堂上,教师只能根据教材内容等,选择其中最主要的作为培养目标。

(1)、能力目标的确立首先,教师应根据课程目标的要求,确立框题能力目标。

其次,根据教材知识,确立基本的相关的能力目标。

最后,根据学生个人的特点,确立适合学生实际的能力目标。

(2)、能力目标的落实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变“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为“带着学生走向知识”。

教师应让学生亲历过程,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

①、在教学中,教师要把学习过程变为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师应引导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知识清单”;然后确定收集知识和信息的渠道、途径和方法,接着收集所需要的知识和信息关进行分析和处理,最后利用这些知识和信息解决问题。

②、重视课堂协作学习。

在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留出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的空间,要给学生提供在不同的情境下建构知识、运用知识、表现自我的多种机会,要让学生通过主动学习形成“自我监控、自我反思、自我评价、自我反馈”的学习方法。

③、在训练中提高能力。

教师应指导学生分析例题,引导学生进行模拟情景训练,使他们做到举一反三。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确立及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般包括对己、对人、对自然和社会及其相互关系的情感、态度与价值判断,它是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确立。

首先,教师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制定基本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其次,教师应根据学科特点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落实。

(1)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来激发学生的情感。

(2)通过英雄人物、模范人物、先进人物的榜样作用来引导学生正确地领悟情感。

(3)通过创设情境来加强情感培养。

二、备教材1.备选编意图。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的资源,也是师生沟通的中介。

充分的利用教材,开展创造性的教学,是新课程的基本主张。

教师在进行备课时首先要考虑教材编写者在实施新课程后,为什么要对原有教材进行调整,其知识点上有什么变化,这些知识点如何体现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旨在培养学生什么样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从而从整体上把握教材,才能高屋建瓴地进行教学设计。

2.备知识结构。

首先从教材的整体上把握,弄清教材编排形式、体例、内容安排、练习设计及训练重点。

第二,从内容入手,找准与学生旧有知识建立联系的同化点。

考虑教材知识点中哪些是需要训练的,哪些是需要感悟的,哪些是需要积累的,哪些是需要补充的,哪些是需要发散想象的,哪些是要延伸拓展的。

再次,考虑如何最大程度地引导学生将文中的知识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建立相应的联系,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学习并建立同化,轻松地掌握新知识。

3.备知识整合。

新课程强调教学要从单一性向综合性发展,教师要特别注重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因此,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思考课内与课外的联系,学科内各章节之间的联系,所教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学生旧有知识经验与新知识的联系,教师要通过阅读相关书籍,请教有关学科教师,或通过上网查询有关知识来充实个人的知识储备,以应对学生可能提出的种种问题,并使知识的整合符合本学科教学的特征,而不至于喧宾夺主。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材处理新课程强调,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更应是课程的积极开发者。

如果我们把课程开发视作借助于学校课程的实施和评价,改进课程功能的活动的总称,那么它必然会涉及教师的教学设计,即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和加工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