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经济学重点

合集下载

发展经济学考试重点

发展经济学考试重点

1.比较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生产的产品和劳务总量的增加,它可以是投入的生产要素增加所致,也可以是投入要素的效率提高。经济发展:除了人均收入增长以外,还要包括经济结构,社会制度结构,文化法律结构的根本变化。

经济发展离不开经济增长,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结果,经济增长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手段,经济增长决定着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是经济发展的首要物质条件,经济发展必须建立在持续、健康、和谐的经济增长的基础上,经济增长构成了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经济发展包涵经济增长,但经济增长不一定包涵经济发展,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相伴随的是不断涌现的一些社会问题,导致“无发展的增长”出现,经济发展要比经济增长有着更广的外延。

2.什么是发展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容和研究方法是什么?发展经济学的基本任务和特点如何?

含义:发展经济学是研究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问题的学科,或者说是研究发展中国家从经济不发达状态向经济发达状态演化的条件和规律的学科,是发展中国家制定发展战略的基本科学依据。

主要容:发展中国家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过程;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条件、路径;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结构的转换过程、结构变化在规律和发展因素各种在关系;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趋势、发展战略等。

研究方法:(1)发展经济学主要考察系统不均衡的形态、形成原因与变化趋势和原理,是动态角度(2)侧重结构分析(3)侧重于制度分析方法(4)较多的应用经验、比较和模型分析方法(5)重视发展战略和政策研究。

发展经济学考试重点

发展经济学考试重点

发展经济学考试重点
经济增长理论的三次大发展
哈罗德—多马模型的产生和发展(1940s)
G =ΔY/Y = s/v
新古典增长模型的产生和发展(1950s)
sf( k ) = k + (n )k
关注资本质量的提高。
新增长理论的产生和发展(1980s)
阿罗(Arrow, K.)的“边干边学”的思想
了分析和批判。以依附论出现为标志,并以其所具有的强烈 的现实批判主义色彩,使其在众多的发展理论中独树一帜。
新制度主义思路——新制度经济学与发展经济学相互融合发 展的产物,是在80年代后崛起的新思路。认为发展中国家经
济落后的原因是制度和组织方面存在着极大的缺陷,真正问 题是如何开发一种制度环境。
返回
返回
发展经济学考试重点
工业化、城市化与经济发展
重要概念——工业化、工业化的模式。同步城市化、 过度城市化、滞后城市化和逆城市化
工业化战略——平衡增长战略、不平衡增长战略
如何认识我国的工业化阶段
返回
发展经济学考试重点
农业与经济发展
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农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发展中国家农业发展的停滞及其原因 传统农业——技术长期停滞
低人类发展指数(0~0.50)、
中等人类发展指数(0.51~0.79)、 高人类发展指数(0.8~发展1经)济学。考试重点

发展经济学重点概念归纳

发展经济学重点概念归纳

发展经济学重点概念归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Chapter 1

发展中国家

--指经济落后,社会文明程度低,正处于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国家。发展中国家的共同特征

--(1)生活水平低,收入差距大;(2)生产率水平低下;(3)出生率高,平均寿命短;

(4)失业率高,劳动力利用不充分;(5)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经济存在着严重的发展不平衡现象。

经济发展

--一个国家摆脱贫困落后状态,走向经济和社会生活现代化的过程。

增长

--指在一个较长的时间上,一个国家的人均GDP持续上升。

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的联系和区别

--经济发展不仅意味着国民经济规模的扩大,更意味着经济和社会生活素质的提高。所以,经济发展涉及的内容超过了单纯的经济增长,比经济增长更为广泛。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是两个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概念。一方面,没有经济增长就不能取得经济发展,所以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另一方面,经济增长不是经济发展的充分条件,经济增长不等于经济发展,而经济发展有利于经济进一步增长。

强调增长的传统发展观的度量指标

--人均GDP或其增长率、实际人均GDP或其增长率

效率与公平并重的发展观的度量指标

--人类发展指数HDI、物质生活质量指数PQLI

可持续发展

--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贫困线

--如果一个人的消费或收入水平低于满足其基本需求所必需的最低水平,就会被视为处于贫困状态。这个最低水平通常被称为“贫困线”

发展经济学重点整理

发展经济学重点整理

重点整理:

1.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经济增长指社会财富即社会总产品量的增加,一般用实际的国民生产总值(GNP)或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率来表示;经济发展除了包括经济增长之外,还包括经济结构的变化。

2.人类发展指数

人类发展指数由联合国发展计划署(UNDP)在1990年首次发表的《人类发展报告》中提出,其后进行了一些修正。由三个指标构成,分别是寿命、教育程度、生活水准,人类发展指数只是用来度量相对的人类发展水平,而不是绝对的人类发展水平。

3.库兹涅茨假说

经济增长早期阶段(贫穷),收入分配较为平等,随着经济增长,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趋于上升;到经济增长后期阶段(富裕),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趋于下降。

中国是不是发展中国家?

答: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中国人均GDP不到发达国家的1/10,且社会福利制度不完全,社会弱势群体保障低,贫富差距大。科技不够发达,例如,苹果,大多数都是中国制造,而核心技术掌握在美国,其专利权可以什么也不做就从中国工人累死累活生产得到的利润中拿走大约70%到80%,而工人的工资在扣除其他零零碎碎的费用只剩下皮毛。中国现在的经济大多是这样,帮人生产,缺少智力成果。

而且发达国家人民工资高,蓝领(技术人员)工资不必白领低,有一些留学生宁愿在发达国家洗碗也不愿回国。

建国初期:大跃进,人民公社运动使因五年计划取得初步发展的经济成果遭到严重败坏,未按照经济发展客观规律,并且破坏了自然环境,阻碍了可持续发展,例:黄河水位上涨,沿岸居民受到侵害,造成经济损失。影响了后来的经济发展。

现在:改革开放以来,大力发展小康社会。但现在是总体小康(即低水平,差距大,发展不全面),东西,城乡差距大。

《发展经济学》复习大纲

《发展经济学》复习大纲

《发展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大纲2013

【题型介绍】·单选题(15题30分)·判断题(5题10分)·简答题(3题18分)·论述题(2题24分)·材料题(18分)

一、重要概念

1.发展经济学:通过对各种发展理论和战略、经济体制和对策的比较,研究发展中国家在不发达条件下,如何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经济科学。

2.二元经济:传统农村部门和现代城市部门并存。

3.经济发展:除了人均收入的增加外,还有经济结构的根本变化,首先表现为农业份额不断下降。

4.物质生活质量指数:莫里斯·D·莫里斯利用出生时的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成人识字率等三项指标,按照百分制打分,经过加权平均得到的衡量经济发展的指标。

5.功能分配:国民收入在生产要素间的分配,是微观经济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6.规模分配:个人或家庭得到的分配,体现了分配结果的公平性,是社会伦理的客观要求-是研究收入分配的重要切入点。

7.贫困线:在特定的社会、特定时间的最低的、“可接受”的经济享受水平。

8.贫困差距比率:反映贫困差距与社会总水平间的比率,但在社会分配高度不平等的情况下,PGR可能会较小,不能反映真实情况。

9.起飞:起飞指在工业化初期的较短时间内,实现经济和生产方式的剧烈转变,是突破不发达经济的停滞状态,摆脱贫穷恶性循环的临界努力。

10.绿色革命: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在墨西哥、印度、印度尼西亚、泰国、哥伦比亚等发展中国家的一些农业地区,大面积推广和种植新型高产小麦和水稻品种,使粮食产量比过去大幅度增加。这场种子改良运动被称为“绿色革命”。

11.工业化:工业化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变化的经济结构变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工业部门持续扩张,特别是制造业增长迅速,使得农业部门净产值和劳动力比重持续下降,而工业部门尤其是制造业部门比重持续上升,而服务业部门的比重大体保持不变。

发展经济学重点

发展经济学重点

广义国家或者地区经济发展的学说

狭义在二战之后形成的以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作为研究对象的新兴学科

二战后,随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瓦解,从殖民地、半殖民地、附属地位获得独立

的新兴国家。

特征:

(1)普通共同特点:低生活水平,生产率水平低,社会、经济、文化上的二元结构,高人口增长,高赡养负担,劳动力不得其用现象严重,对农业生产、初级产品有严重的依赖。处于国际关系中受支配、依附、处于较为脆弱的国际地位。

(2)基本特征:

1.社会、经济、文化的二元结构

2.现代工业与传统农业并存,相对发达的城市与落后的农村并存

3.社会、文化、制度安排都存在类似的二元结构

经济发展速度、收入分配的差异导致二元结构差异有扩大的趋势

一国或者地区一定时期内包括产品和劳务在内的的产出增长。

伴有经济增长,而浮现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政治结构的全面完善。

经济发展,除了增长外,还伴有着经济结构村会和政治体制变革即不仅意味着产出的

增长,还意味着随着产出的增加而浮现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结构的变化。

经济发展是一个既包含数量增长又包含质量变化的概念,突出体现在结构的变化。经

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结果。经济增长是手段,经济发展是目的。普通而言,没有经济增长是不可能有经济发展的,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一切社会进步的首要条件。

要实现持续的经济发展,经济必须得到全而的增长。但是,有经济增长不一定有经济发展。也就是说,经济增长不是经济发展的充分条件。

人类发展指数(HDI,Human Development Index):由联合国发展计划署(UNDP)

发展经济学重点

发展经济学重点

第一章和第二章:

发展国家的主要特征:

1、低下的生活水平。(低下的人均收入水平、悬殊的收入差距、大范围贫困、恶劣的卫生保健状况、低下的教育水平)

2、低下的生产率水平。

3、人口的高速增长和沉重的赡养负担

4、高失业低就业

5、对农业生产的严重依赖

6、在国际关系中处于劣势地位

7、不发达的市场经济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区别和联系

(一)两者的联系

经济增长,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由于就业人数的增加、资本的积累和技术的进步等原因,经济规模在数量上的扩大。经济发展,则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国民经济量的增长与经济结构的优化,包括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的一定速度的增长和经济结构的升级换代在内的国民经济整体素质与综合国力的提高.

从理论上讲,经济发展是基于经济增长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及政治结构的变化,基于有效益的增长的前提下发展,因此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没有经济数量的增长就没有经济发展。产生经济效益的增长意味着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最终是依托于经济增长的.如果经济增长并未带来效益和相应结构的变化,那么增长就是“无发展的增长”。

如果经济增长导致了结构的失衡或者人类生存质量的下降,则这种增长就是发展的倒退. (二)两者的区别

第一,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含义不一样.从新的发展观看,经济发展既包含产生有效益的经济增长,同时也包含经济与社会的协调持续发展,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等含义.可以说,经济发展是经济较快增长与较好效益的统一,持续、快速、健康是其本质涵义。显然,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含义是不同的。

第二,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衡量指标不一样。GDP是单纯的经济增长指标,它只反映国民经济收入总量,它不统计也不可能统计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要素.衡量经济发展的核算指标是“绿色GDP”,它是一套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指标,即对环境资源进行核算,从现行GDP中扣除环境资源成本和对环境资源的保护费用,其计算结果即绿色GDP。相对而言,经济发展是一个衡量国民经济的综合指标,而经济增长则是衡量国民经济增长快慢的单一指标。

发展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发展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一、名词解释

1.回波效应:是指经济活动正在扩张的地点和地区将会从其他地区吸引净人口流入、资本流入和贸易活动,从而加快自身发展,并使其周边的地区发展速度降低。

2.扩散效应:即通过建立增长极,带动周边落后地区经济迅速发展,从而缩小与先进地区的差距

3.工业化:用现代化工业生产方式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全面改造过程

4.工业化模式:1.传统的欧美模式:a.以民间资本推动为主b.以消费品为导向2.发展中国家的

工业化模式—政府主导的工业化模式(政府制

定规划,运用行政力量筹措资金和兴办企业推

动的工业化,显著特征就突变型)

5.荷兰病: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出口损害了本国其他有竞争力的或有优势的出口行业,从而影响

了经济发展的一种现象

6.资源诅咒:是指资源丰富对一个国家经济增长并不必然是有利条件,即从长期的增长状况来

看,那些自然资源丰裕,经济中资源性产品占

主导地位的发展中国家反而比那些资源贫乏

国家的增长要低得多。

7.斯密定理:只有当对某一产品或者服务的需求随着市场范围的扩大增长到一定程度时,专业

化的生产者才能实际出现和存在。随着市场范

围的扩大,分工和专业化的程度不断提高8.科斯定理:只要产权是明确的,并且交易成本为零或更小,那么,无论在开始时将财产权赋

予谁,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的,实现

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

9.迈因特模型:基本观点:发展中国家二元经济结构特征还表现为资本主义部门和非资本主义部门的体制差异

10.进口替代战略:是指一国采取各种措施,限制某些外国工业品进口,促进本国有关工业品的生产,逐渐在本国市场以本国产品替代进口产品,为本国工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实现工业化

自学考试发展经济学章节重点

自学考试发展经济学章节重点

第一章发展中国家与发展经济学

发展经济学:二战之后发展起来,以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经验和规律的,既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实用性,双具有很强的综合性、边缘性的新兴经济学科。

第一节发展中国家

主要分布:亚非拉

相对于现阶段已实现工业化的工业发达国家来说,把从原来殖民地、半殖民地演化而来的现阶段尚处于贫穷落后或不发达状态,并进行经济发展和较大程度提高实际收入水平,以摆脱相对不发达状态的国家,统称为“发展中国家”(DevelopingCountry)或“欠发达国家”(Less-developingCountry).

需要理解:

之所以普遍的被称为发展中国家,主要是指其产生的历史背景相同。

所谓发展中国家是指相对于发达国家或较发达国家来说的不发达国家或欠发达国家。

全球发展中国家共有100多个,占世界人口约3/4以上。

概念的形成:落后国家—不发达国家—欠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

相关提法:

“外围地区”和“中心地区”

“穷国”和“富国”

“南方国家”和“北方国家”

“第三世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

(1)不同社会制度。

(2)不同客观条件。

(3)不同发展思路。

第二节发展中国家的特征

一、生活水平低,收入差距大

二、劳动生产率低下,经济增长速度慢

三、人口出生率高,平均寿命低

四、失业率高,劳动力利用不充分

五、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严重发展不平衡现象

二元结构特征,是指的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结构中,传统的、落后的但占据经济主体位置的农业部门,与新兴的、先进的但发展不足的工业部门,分化并立的情形。由于工业部门主要分布在城市,而农业则占据广大农村地区,工业与农业部门之间的分化,又往往反映在城乡之间的分化上。

《发展经济学》课后笔记

《发展经济学》课后笔记

本课程的考试内容与考核目标以课程考试大纲为标准,其重点内容为:

第一章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学的概念,发展中国家的主要特征,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概念及其联系与区别,发展的涵义和发展水平的衡量,发展经济学的发展阶段。

第二章重点掌握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刘易斯的两部门模型,并能对他们做出简要评价;重点掌握新旧增长理论的区别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启示。

第三章掌握收入的规模分配与功能分配、吉尼系数与洛伦兹曲线的概念,吉尼系数衡量收入分配不平等状况的方法及其缺陷,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的关系及库兹涅茨倒U曲线,发展中国家对解决经济增长与贫困之间关系的政策取向及发展中国家的收入分配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

第四章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增长率的概念,世界人口迅速增长的基本情况和主要原因,人口过渡理论及其对解决发展中国家人口问题的意义,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缺陷,并分析为什么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基本上是错误的,现代微观经济学的家庭生育理论及其对控制人口、制定人口政策的意义和作用,领会关于人口问题的两个基本观点的涵义,分析解决发展中国家人口问题所应采取的人口政策。

第五章人力资本的概念,人力资本的形成途经,教育在人力资源开发中的作用,教育与收入分配、计划生育的关系,教育的个人成本与收益、社会成本与收益,掌握教育的成本-收益分析方法,领会发展中国家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发展中国家的教育发展战略与政策。

第六章掌握公开失业与隐蔽失业的概念,分析发展中国家就业问题的特点及其严重性,分析无就业的增长和产出滞后现象,领会产出与就业增长之间关系的两种不同观点,分析发展中国家的过渡城市化和人口劳动问题,掌握托达罗的乡-城人口迁移模型,并分析其对解决发展中国家就业问题的政策涵义。

马春文发展经济学重点总结

马春文发展经济学重点总结

发展经济学(马春文第三版)重点总结

课任老师:马文斌总结:袁凯

题型有单选题、简答、论述、案例分析,主观题较多,客观背诵题目较少

马文斌的考法肯定会问一些具体应用的题,比如重庆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如何解决?比较考验知识量和对问题的理解能力,换句话说考你的硬功夫!

第一章:发展中国家与经济发展

我国目前存在的问题:农村空心化、产业空心化、投资虚拟化、资源垄断化、经济沙漠化发展经济学是一门以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是研究发展中国家从不发达到发达状态转型的原理和政策的经济学分支学科。

现代经济增长的特征(库兹涅茨):(1)发达国家的人均产值和人口增长迅速增加;

(2)生产率快速增长;

(3)经济结构迅速转变;

(4)社会结构与意识形态发生变化;

(5)发达国家瓜分世界完毕;

(6)现代经济的增长扩散范围有限。

中国还是不是发展中国家?

1、从GDP看,中低收入国家。

2、从经济发展布局看,结构性问题突出。

3、从教育、医

疗和社会保障体系看,中国公共福利事业仍有待发展和完善.4、从贸易结构看,中国仍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低端.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应该不会考)

观点一:增长与发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经济增长指更多的产出,而经济发展不仅包括由于增加投资而增加的产量,还包括更高的生产效率,即单位投入所产生的产品的增加,此外经济发展还意味着产出结构的变化,以及各部门间投入分布的改变。观点二: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不加区别。库兹涅茨对经济增长的定义指出,现代经济增长不仅包括总量方面的特征,也包括经济结构、国际关系与制度、意识形态等方面的特征,也就是说,他将经济增长的概念扩大了,这与二十世纪80年代的“新经济增长”理论相一致。卢卡斯、罗默、巴罗等经济学家也都用经济增长泛指经济发展。

发展经济学知识点整理

发展经济学知识点整理

发展经济学知识点整理

本文档旨在整理发展经济学的知识点,帮助读者快速了解该学

科的重要内容。

1. 发展经济学的定义

发展经济学是研究经济发展及其相关问题的学科,其重点包括

经济增长、贫困与不平等、人力资本、技术进步、社会经济转型等。

2. 经济增长与发展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产出(国内生产总值)在一

定时期内的增加,而发展则包含了经济、社会和环境等综合因素。

经济增长可以促进发展,但发展不仅仅局限于经济增长。

3. 贫困与不平等

贫困和不平等是发展经济学的重要研究领域。贫困指的是人们

没有足够的收入或资源来满足基本需求,而不平等则是指社会资源

在个体、群体或地区之间的分配不均。

4. 人力资本

人力资本是指个体的教育、技能、健康和其他能力,对经济发

展和增长起着重要作用。投资于人力资本的提升,能够提高劳动生

产力和经济竞争力。

5. 技术进步

技术进步是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之一。通过创新和采用新

技术,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并推动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6. 社会经济转型

社会经济转型是指国家或地区从一种经济结构和模式转变为另

一种的过程。社会经济转型可能涉及产业结构、劳动力市场、社会

保障、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变化。

总结:

发展经济学是一个涵盖广泛的学科,包括了经济增长与发展、

贫困与不平等、人力资本、技术进步和社会经济转型等重要内容。

通过研究这些知识点,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经济发展的机制和问题,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发展经济学复习重点

发展经济学复习重点
2、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发展经济学是专门以发展中国家即后进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作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发展问题概括起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相对于发达国家为什么落后或不发达换句话说,不发达的原因和障碍是什么二是发展中国家如何加快经济发展步伐来追赶当今发达国家
3、发展经济学是什么时候产生的产生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7、什么是人类发展指数哪些发展中国家的人类发展取得更大进步
人类发展指数是由寿命,教育程度与生活水准三个指标构成的发展的度量指标.该指数是对所有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相对地位进行分析,它综合了预期寿命、受教育程度、以及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等指标。从单个国家来看,人类发展水平提高最快的是尼泊尔,其次是马里,而中国是中等人类发展水平组中人类发展水平提高最快的。
9、为什么说洛伦茨准则与达尔顿准则具有完全的一致性
达尔顿准则基本思想为:在社会的收入分配状态中,如果将收入θ由比较贫穷的个人i转移给比较富的个人j,那么这种转移称为累退性转移。达尔顿准则认为,如果一种收入分配状态是由另一种收入分配状态经过一系列的累退性转移得到的,那么前者的不平等程度一定要比后者高。
收入分配不平等对政治稳定的影响:收入分配的不平等会增加社会的不满,导致社会动荡和政治不稳定,进而影响投资和经济增长。首先,高度的收入分配不平等,对政府的再分配产生巨大的政治压力。对于严重的收入分配不平等,政府只能对财富的增量(收入)征税,但高边际税率的所得税,降低了企业的投资实际利润率、个人的劳动供给的实际所得,进而减少了一个社会的资本和劳动要素的投入,从而不利于经济增长。其次,收入分配高度不平等引起的社会动荡,会干扰正常的生产行为,导致劳动和资本的生产率下降。面临政治不稳定带来的不确定性,投资者的理性选择就是更多的消费、延迟投资以及资本外逃,经济增长将受到严重的打击。所以,收入分配越不平等,社会政治越不稳定,投资率越低,越不利于经济增长。

发展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发展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发展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

一、发展中国家的六个共同特征:P2

1.低下的生活水平

2.低下的生产力水平

3.高人口增长率和高赡养负担(Dependency Burden)

4.较严重的劳动力不得其用现象

5.对农业生产和初级产品的高度依赖

6.在国际关系中处于受支配、依附和脆弱的地位

第二节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

一、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概念P2

经济增长(economic growth):是指一国或一个地区社会财富在一定时期(一季度、一年、三年、五年、十年等)即社会总产品量的增加。它一般是用实际的国民生产总值(GNP)或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率来表示。

经济发展(economic development):意味着随着产出的增长而出现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结构的变化。当然包括经济增长,但是,它还包括经济结构的变化。这些变化包括:P2

第一,投入结构的变化。第二,产出结构的变化。

第三,生活水平和分配状况变化。第四,卫生健康状况变化。

第五,文化教育状况变化。第六,自然环境与生态变化。

二、区别与联系:

区别:

经济增长的内涵较狭窄,是一个偏重于数量的概念,通用尺度是GNP或GDP;

经济发展的内涵较广,是一个既包含数量又包含质量的概念。可以用实际生活质量指数PQLI、社会指标、人文发展指数HDI等综合评价表示。

联系:

经济增长是手段;经济发展是目的。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结果。

一般而言,没有经济增长就不会有经济发展,但有经济增长却不一定就有经济发展。在个别情况下,有时会出现无增长而有发展的情况。

姚洋《发展经济学》考试重点+每章总结北京大学出版社

姚洋《发展经济学》考试重点+每章总结北京大学出版社

姚洋《发展经济学》考试重点+每章总结北京大学出版社

姚洋《发展经济学》考试重点

第2章人口和经济发展

它假设社会中存在一个刚好可以维持个人生存的生存工资,如果一个人的收入低于生存工资,则他就无法存活。2.只要收入高于生存工资,多余的收入就会被用作人口的再生产,人口就会开始增长,而且,人口增长速度是多余收入的增函数。

3.收入的多寡受到自然资源的约束;由于自然资源是有限的,收入的增长也是有限的。

↑。由第三个假设,自然资源是有限,劳动力的边际报酬却是递减的,人均收入↓。此时,人口仍然在增长,但是速度

下降,直到人均收入下降到等于生存工资为止,

↓。由第三个假设,劳动力的边际报酬却是递增的,人均收入↑。人口下降速度减缓,直至回归增长为零的状态。

因此,在短期内,人口增长会呈现出上下波动,但在长期,人均收入将保持在生存工资的水平上,人口没有增长。我们说经济陷入了马尔萨斯陷阱。

,则其速度会不断下降,直到等于零为止;反之,如果人口处于下降状态(即速度小于零),则其下降会减速,直到等于零为止。这样,人口增长速度在长期将等于零,同时,人均收入等于生存工资。

稳态被称为“马尔萨斯陷阱”,因为它是一个没有人口增长、且人们只能勉强维持生存的状态。

即使资源的物理总量不变,技术水平的提高也将提高产出水平,从而

缓解资源的有效约束(也不再完全取决于人均收入),而是取决于父母的生育计划.

耐用消费品,能够给父母带来持续的快乐。2.子女长大

以后可以给父母提供养老保障,“养儿防老”

调父母时间投入的机会成本。这个成本取决于父母能够在劳动力市场上获得的工资,或是自我雇佣所能获得的收入。

发展经济学复习题重点

发展经济学复习题重点

发展经济学复习题重点

发展经济学

一、填充题

1、亚当·斯密的《国富论》认为,国民财富的增长决定于两个条件,即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和从事生产性劳动人数的多寡。

2、马尔萨斯的经济增长思想集中反映在他的《人口原理》和《政治经济学原理》两部重要著作中。

3、卡尔·马克思以历史唯物论为工具,深入具体解剖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生、发展乃至灭亡的历史进程。

4、熊彼特认为,经济增长主要是一种数量上的变化,没有产生质上的新变化;而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可以定义为执行新的组合,也就是创新。

5、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张培刚教授,是公认的国际发展经济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在1945年写成的博士论文《农业与工业化》被认为是发展经济学最早的奠基之作。

6、西方发展经济学的演进经历了几个阶段,20世纪40—60年代是西方发展经济学的形成阶段。

7、美国经济学家罗斯托在1960年出版的《经济成长阶段:非共产党宣言》一书中,将人类社会的发展分为5个阶段:传统社会、起飞准备阶段、起飞阶段、成熟阶段和高额群众消费阶段。

8、有学者总结早期西方发展经济学理论有三大特点,即唯资本论、唯工业化论和唯计划论。

9、发展经济学主要是研究不发达条件下经济发展的特点、过程和规律的经济学科。

10、发生在英国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以纺织技术的机械化为开端,以蒸汽机的改进和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的。

11、当前公认的发达国家有20多个,其中美国、英国、德国、日本、法国、意大利、加拿大等7个国家则是最发达的。

12、“第三世界”是法国人口统计学家阿尔弗雷德·索维1952年

在一篇题为“三个世界,一个星球”的文章中最先提出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发展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发展经济学:广义国家或者地区经济发展的学说

狭义在二战之后形成的以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作为研究对象的新兴学科

发展中国家:二战后,随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瓦解,从殖民地、半殖民地、附属地位获得独立的新兴国家。

特征:

(1)一般共同特点:低生活水平,生产率水平低,社会、经济、文化上的二元结构,高人口增长,高赡养负担,劳动力不得其用现象严重,对农业生产、初级产品有严重的依赖。处于国际关系中受支配、依附、处于较为脆弱的国际地位。

(2)基本特征:

1.社会、经济、文化的二元结构

2.现代工业与传统农业并存,相对发达的城市与落后的农村并存

3.社会、文化、制度安排都存在类似的二元结构

经济发展速度、收入分配的差异导致二元结构差异有扩大的趋势

经济增长:一国或者地区一定时期内包括产品和劳务在内的的产出增长。

经济发展:伴随经济增长,而出现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政治结构的全面完善。

二者关系:

区别:经济发展,除了增长外,还伴随着经济结构村会和政治体制变革即不仅意味着产出的增长,还意味着随着产出的增加而出现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结构的变化。

联系:经济发展是一个既包含数量增长又包含质量变化的概念,突出体现在结构的变化。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结果。经济增长是手段,经济发展是目的。一般而言,没有经济增长是不可能有经济发展的,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一切社会进步的首要条件。

要实现持续的经济发展,经济必须得到全而的增长。但是,有经济增长不一定有经济发展。也就是说,经济增长不是经济发展的充分条件。

人类发展指数:人类发展指数(HDI,Human Development Index):由联合国发展计划署(UNDP)在1990年首次发表的《人类发展报告》中提出来的

由三个指标构成的,即寿命、教育程度与生活水准。

寿命以出生时的寿命预期来衡量;教育程度以成人识字率与初、中、高各级学校入学率两个指标加权平均获得(其中给予成人识字率2/3权数,入学率1/3权数);生活水准以调整的人均GDP来表示(即人均GDP按照购买力平价和收入边际效用递减原则来调整)。

这三个指标是按0到1分级的,0为最坏,1为最好。

在算出每个指标的等级后,对它们进行简单的平均,便得到一个综合的人类发展指数。

主要的经济发展理论:

熊彼特创新理论

创新的概念:建立一种生产要素以新的组合来替代生产要素久的组合的过程

创新的主体:企业家

企业家具备的条件:

1.对新技术的发明和新资源的发现引起高度的重视

2.对新资源、新技术的经济潜力具有正确的审度的天资

3.新技术和新资源等在投入使用后能够不断加以完善

罗斯托起飞理论

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划分:

传统社会阶段——起飞前准备阶段——起飞阶段——成熟阶段——群众高额消费阶段——

追求生活质量阶段

起飞的定义起飞是工业化的开始,是传统与现代社会的分水岭,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转折点起飞的条件:

第一要有较高的资本积累率;第二要建立带动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第三要进行制度的、社会的和政治的变革

起飞的标志:技术创新及其应用程度

经济增长的动力:主导部门的不断更替,人类欲望的不断更替

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

1.防止消费的早熟,为起飞积累资金

2.重视基础设施建设

3.严格控制人口增长

4.发展出口创汇产业,增加外汇储备

5.推广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解决隐蔽性失业

6.防止人才和资本外流

7.动员国内资金,提高储蓄率,并吸引外资

8.加强国家对经济的管理

克服制约经济发展因素的政策:

制约因素:

1.新旧主导部门更替时期

2.进入群众高额消费阶段时期

克服政策

1.促进科技不断进步

2.加强环境保护,发展城市建设和服务行业

3.实行充分的公民权和广泛的民主权

4.对人民进行道德、理想的培养和教育

刘易斯-费景汉-拉尼斯理论

刘易斯的双元结构模型:

前提假设:

1.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分为两个部门;

2.劳动力供给无限;

3.工资不变

经济运行机制:

在经济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工业部门,工业部门不断发展,扩大生产,不断从农村中吸收剩余劳动力来促进经济增长;农业只是被动发挥作用。工业的增长动力来自资本积累,资本积累又来源于利润。

经济发展的二阶段:

第一阶段,利润增长快于工资增长第二阶段,工资增长快于利润增长

缺陷:

忽视农业发展的意义,会造成农业的停滞;忽视了农业生产率的提高是保证农业中劳动力转向工业的先决条件

费景汉拉尼斯的修正

修正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农业中剩余劳动力的边际生产力为0

第二阶段,0<农业中剩余劳动力的边际生产力<不变工资

第三阶段,不变工资<农业中剩余劳动力的边际生产力

评价:

问题:假设条件不符合发展中国家的实际

夸大了城市吸收剩余劳动力的作用

忽视了农业的发展

第二章资本形成与经济发展

资本:用于生产过程,扩大生产能力,提高生产效率的物质、技术、知识

资本形成: 资本由储蓄转化为投资,并形成生产能力的过程

形成阶段:储蓄——资本集中——投资

资本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资本形成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先决条件,资本形成与经济增长呈正比关系

储蓄倾向的影响因素:

国民收入水平;收入分配状况;风俗习惯;金融机构的完善普及程度;政治经济环境的状况

第三章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

人力资本:

指包含在人体内的生产能力,包括人口的数量、规模和人口的质量两方面。来自于先天和后天两方面。

人力投资的范围:

(1)教育投资

(2)用于营养、医疗、保健方面的投资

(3)用于劳动力国内流动的投资

(4)用于移民入境的投资

人口数量控制政策:

(1)提高妇女的受教育和就业水平

(2)增加社会保障和福利

(3)改善公共卫生和医疗条件,提高儿童的健康水平

(4)提倡晚婚和计划生育

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

该模型建立在发展中国家农村、城市普遍存在失业的基础上

该模型认为人口流动取决于预期收入的差异,预期收入的差异又取决于城乡实际收入的高低以及城市的就业概率。

具体内容:

1.流动的基本动力是比较利益的高低与成本的差异

2.比较利益的高低不是城乡现实收入的差异,而是预期收入的差异,即必须要考虑不能就业的风险

3.农村劳动力获得城市就业的概率与城市的失业率成反比

4.就业概率的高低还与等待时间的长短成正比

政策含义:

有效控制城乡人口流动的规模和速度,使其与经济发展保持问题平衡,解决城市的失业问题

具体措施:

1.减轻城乡经济机会不平等现象

2.强调在创造城市就业机会的同时,增加农村的就业机会,缩短城乡收入差距

3.重视农业发展,改变过去只重工不重农的情况

教育投资效益低下的原因:

1.投资方向有误

2.投资不平衡

3.人才外流

提高教育投资的效益的策略:

1.改变教育的投资方向

2.对人才选用按实际情况,不大材小用

3.减少对高等教育的补贴

4.改革各级学校的教育体制,让教育服务于本国经济

5.控制人才大量外流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