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经济学重点

合集下载

发展经济学考试重点

发展经济学考试重点

1.比较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生产的产品和劳务总量的增加,它可以是投入的生产要素增加所致,也可以是投入要素的效率提高。

经济发展:除了人均收入增长以外,还要包括经济结构,社会制度结构,文化法律结构的根本变化。

经济发展离不开经济增长,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结果,经济增长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手段,经济增长决定着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是经济发展的首要物质条件,经济发展必须建立在持续、健康、和谐的经济增长的基础上,经济增长构成了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经济发展包涵经济增长,但经济增长不一定包涵经济发展,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相伴随的是不断涌现的一些社会问题,导致“无发展的增长”出现,经济发展要比经济增长有着更广的外延。

2.什么是发展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容和研究方法是什么?发展经济学的基本任务和特点如何?含义:发展经济学是研究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问题的学科,或者说是研究发展中国家从经济不发达状态向经济发达状态演化的条件和规律的学科,是发展中国家制定发展战略的基本科学依据。

主要容:发展中国家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过程;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条件、路径;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结构的转换过程、结构变化在规律和发展因素各种在关系;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趋势、发展战略等。

研究方法:(1)发展经济学主要考察系统不均衡的形态、形成原因与变化趋势和原理,是动态角度(2)侧重结构分析(3)侧重于制度分析方法(4)较多的应用经验、比较和模型分析方法(5)重视发展战略和政策研究。

任务:研究分析经济发展的一般条件和特殊国情,揭示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趋势,指导制定科学的发展思路、发展战略和有关的发展政策,进行科学的投资决策;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成本最小、时间最短、最节约稀缺资源地完成从经济不发达到经济发达的过渡,即实现整个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型。

特点:(1)更注重长期的动态的经济发展过程(2)更注重国际经济的比较研究(3)更注重发展中国家经济的一般规律和具体国家的特殊性。

发展经济学复习重点

发展经济学复习重点

发展经济学1、发展中国家有哪些基本特征①收入水平低下②生活状况较差,贫困现象严重③技术进步缓慢,生产率水平低下④人口增长率高,赡养负担重⑤失业问题严重,尤其是隐蔽性失业显著⑥农业所占比重大,二元经济显著⑦生态环境恶化⑧政治不稳定、办事效率低下、腐败现象严重⑨在国际关系中受支配、依附、和脆弱的地位2、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发展经济学是专门以发展中国家即后进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作为研究对象的。

经济发展问题概括起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相对于发达国家为什么落后或不发达换句话说,不发达的原因和障碍是什么二是发展中国家如何加快经济发展步伐来追赶当今发达国家3、发展经济学是什么时候产生的产生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发展经济学兴起于20世纪40年代后期。

当时的历史背景:第一,二战后不久,世界殖民体系迅速瓦解,一个又一个殖民地和附属国相继在政治上获得独立。

第二,二战后,许多国家变成了社会主义国家,世界被分成了两大阵营,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阵营。

第三,二战后不久成立的联合国和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组织收集和编纂了世界许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统计资料,定期和不定期地发表统计公报和统计年鉴,以及发展中国家经济问题的调查研究报告。

第四,二战后世界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较快,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也发展很快,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发达国家的经济和贸易。

4、发展经济学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理论观点有什么不同经历了三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的繁荣时期,这个时期结构主义学派是发展经济学的主流。

发展经济学在这一阶段的基本论点有这样三个:唯资本论、唯工业化论和唯计划化论。

强调工业化、计划化和资本积累;60-80年代初的新古典主义繁荣时期,这个时期强调市场机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80年代以来的新制度主义时期,这一时期更多的强调制度、政治、社会资本在经济发展的作用,以及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问题,这一时期对长期经济增长的原因的研究也很流行,被称为新增长理论。

发展经济学重点(考试专用)

发展经济学重点(考试专用)

经济增长一个国家一定时期生产商品和劳务能力的扩大,即国民生产总会或国内生产总值出现的增量。

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直接因素是指资源投入数量和资源使用效率。

间接因素是指影响资源投入数量和资源使用效率的各种因素。

经济增长方式是指一个国家或社会经济增长的总体特征。

经济增长方式的类型:主要由增长因素数量增加产生的增长,我们称为外延(粗放)型增长;主要由资源使用效率提高而引起的增长,我们称之为内含(集约)型增长。

经济发展是指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还包括生活质量提高、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等的总体进步。

经济增长的模型:一:哈多模型:它以下列假设为前提:1全社会只生产一种产品2只有两种生产要素,劳动和资本3单位产品生产成本不变,即规模报酬不变4不存在技术进步优点:简洁性缺点:这个模型不具备自身调节的能力,一量出现不均衡,就只能任其发展下去二:索洛模型:总量生产函数、资本积累、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结论:人均产量的长期增长率决定于劳动倍增型技术进步的速度,技术进步是外生的。

罗斯托主认为一个国家要顺利实现经济起飞,第一,要有10%以上的投资增长率;第二,要建立主导产业部门;第三,要有制度上的保证。

第一个条件是首要的。

人类发展历史划分为六个阶段:传统社会、作为起飞前提的阶段、起飞、成熟、大众高消费阶段和追求生活质量。

波特的竞争发展理论:四个阶段:要素推动阶段、投资推动阶段、创新推动阶段和衰落阶段或财富推动阶段。

刘易斯指出经济发展理论的中心问题是要理解一个由原来的储蓄和投资占不到国民收入的4%~5%的社会变为一个自愿储蓄增加到国民收入12%~15%以的经济的过程如何比较不同国家的经济增长?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利用汇率进行换算,进而就可以比较不同国家的经济增长。

全要素生产率是产量与全部要素投入量之比部分要素生产率是产量与某一特定要素投入量之比资本(用于生产,扩大再生产或能提高生产效率的物质)分为物质资本、金融资本和人力资本什么是资本形成?它的过程?资本形成是指社会不把其全部的生产活动用于直接消费品的生产,而以一部分用于工具、机器、交通器材、工厂及设备等各种可用来增加生产效能的物质资本的生产。

发展经济学重点整理

发展经济学重点整理

重点整理:1.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经济增长指社会财富即社会总产品量的增加,一般用实际的国民生产总值(GNP)或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率来表示;经济发展除了包括经济增长之外,还包括经济结构的变化。

2.人类发展指数人类发展指数由联合国发展计划署(UNDP)在1990年首次发表的《人类发展报告》中提出,其后进行了一些修正。

由三个指标构成,分别是寿命、教育程度、生活水准,人类发展指数只是用来度量相对的人类发展水平,而不是绝对的人类发展水平。

3.库兹涅茨假说经济增长早期阶段(贫穷),收入分配较为平等,随着经济增长,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趋于上升;到经济增长后期阶段(富裕),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趋于下降。

中国是不是发展中国家?答:中国是发展中国家。

中国人均GDP不到发达国家的1/10,且社会福利制度不完全,社会弱势群体保障低,贫富差距大。

科技不够发达,例如,苹果,大多数都是中国制造,而核心技术掌握在美国,其专利权可以什么也不做就从中国工人累死累活生产得到的利润中拿走大约70%到80%,而工人的工资在扣除其他零零碎碎的费用只剩下皮毛。

中国现在的经济大多是这样,帮人生产,缺少智力成果。

而且发达国家人民工资高,蓝领(技术人员)工资不必白领低,有一些留学生宁愿在发达国家洗碗也不愿回国。

建国初期:大跃进,人民公社运动使因五年计划取得初步发展的经济成果遭到严重败坏,未按照经济发展客观规律,并且破坏了自然环境,阻碍了可持续发展,例:黄河水位上涨,沿岸居民受到侵害,造成经济损失。

影响了后来的经济发展。

现在:改革开放以来,大力发展小康社会。

但现在是总体小康(即低水平,差距大,发展不全面),东西,城乡差距大。

贫困本质;中国贫困的本质是实行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大量的财富和改革的成果被少数人窃取,其他人再分配其他的部分,因此,只进行再分配是不能完全解决中国的贫困问题的,必须要从根本上改变生产方式,生产力属性资本两大属性生产关系属性???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看来,资本具有内在的否定性,这种内在否定性通过生产方式内部的两个因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的辩证法表现出来。

发展经济学重点

发展经济学重点

1.发展经济学:研究贫困落后的农业国家或发展中国家如何实现工业化、摆脱贫困、走向富裕的经济学。

研究发展问题的经济学叫发展经济学。

研究对象: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2.人力资源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中,处于劳动年龄、未到劳动年龄和超过劳动年龄但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之和。

3.经济发展指随着经济的增长而发生的社会经济多方面的变化4.经济增长是指社会财富的增长、生产的增长或产出(output)的增长4.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文明程度低,处于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中的国家。

5.发展中国家的基本特征:低下的生活水平低下的生产率高人口增长率和高赡养负担比城乡发展失衡,较严重的劳动力不得其用的状况对农业生产和初级产品的高度依赖市场不发育与市场体系极不健全在国际经济关系中处于依附、受支配和脆弱的地位6.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既有联系区别:区别:经济增长内涵较窄,经济发展内涵较广;经济增长是一个数量概念,经济发展既是一个数量概念,又是一个质量概念;联系: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动因和手段,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结果和目的。

没有经济增长,不可能有经济发展。

如果出现有经济发展而无经济增长的现象,那一定是个别的、短暂的、反常的现象,而决不是一般的、长期的、正常的现象。

7.贫困恶性循环8.“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论.“循环积累因果关系”理论、“大推进”理论、“临界最小努力”理论9资本形成的来源:形成资本来源的一般公式I=S+(M-X) 资本形成最初来源于生产剩余即储蓄,再由储蓄转化为投资,最后才转变成物质资本一国的投资能力(即资本形成的能力)决定于国内储蓄水平加上国外的净资本流入量(进口大于出口是一国取得国外资本的唯一方式)10.资本形成的3个阶段:储蓄,把产出的一部分节省下来,不用于消费;储蓄集中,金融机构通过使零星的储蓄汇集起来;投资,将资金贷给厂商购置机器设备、建设厂房、基础设施等,以增加资本存量11.人力资源,又称劳动力资源或劳动力,是指能够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总和12.劳动力的闲置就是失业,有自愿闲置和非自愿闲置之分。

发展经济学重点

发展经济学重点

名词解释:1.初级贫困:家庭收入不足以维持身体有效活动的最低必需。

2.次级贫困:家庭贫困本可以维持身体有效活动的最低必需,但由于一部分收入被额外的话费掉了而没有达到。

3.绝对贫困:缺乏维持生存所必需的最低限度的资源。

4.相对贫困:缺乏为了参与社会广泛认同的活动和享受社会公认的普通生活水平所必需的资源。

5.功能分配:产出在生产要素间的分配,即不同生产要素,如土地,资本,劳动等各自按其对生产的贡献所得的报酬。

6.规模分配:个人或家庭得到的收入。

7.相对收入原则:如果一个国家所有人的收入或财产一夜之间翻了一番,我们认为分配的不均程度没有发生变化。

也就是说,分配不均程度与收入水平无关,只有收入份额才有意义。

8.累退原则:若甲的收入或财产不高于乙,从甲到乙的收入或财产转移称为累退原则。

累退转移使分配状况恶化。

如果一种分配状况能够由另一种分配状况通过累退转移得到,则前者比后者更不均等。

9.传统部门:以传统的自给自足型农业为主体的产业部门,以土地和劳动作为主要投入。

10.现代部门:以现代化工业为主体的产业部门,以资本和劳动作为主要投入。

11.生存工资:传统农业部门中的工资又被称为生存工资。

12.生存部门:传统农业部门又被称为生存部门。

13.进口替代:用本国生产的工业制成品来替代从国外进口的工业制成品。

14.出口促进:15.外援:发展援助,以减少贫困和促进发展为目的,通过货币或实物形式进行的从较发达国家向较不发达国家的资源转移,包括捐赠和优惠贷款两种方式。

16.外债:是指在任何特定的时间,一国居民对非居民承担的具有契约性偿还责任的负债。

17.自然资源: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自然界中对人类有用的一切物质和能量,主要包括土地,森林,草原和荒漠,物种陆地水资源,河流,湖泊和水库,沼泽和海涂,海洋矿产资源,大气以及区域性的自然环境和资源。

18.自然资本:自然资源的经济价值。

19.正规制度:指人们有意识创造出来并以正式形加以确定的行为规则,包括宪法,法律,规章,政策,正式合同等,以及根据法律而实施制度的的机构,如企业。

发展经济学重点

发展经济学重点

广义国家或者地区经济发展的学说狭义在二战之后形成的以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作为研究对象的新兴学科二战后,随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瓦解,从殖民地、半殖民地、附属地位获得独立的新兴国家。

特征:(1)普通共同特点:低生活水平,生产率水平低,社会、经济、文化上的二元结构,高人口增长,高赡养负担,劳动力不得其用现象严重,对农业生产、初级产品有严重的依赖。

处于国际关系中受支配、依附、处于较为脆弱的国际地位。

(2)基本特征:1.社会、经济、文化的二元结构2.现代工业与传统农业并存,相对发达的城市与落后的农村并存3.社会、文化、制度安排都存在类似的二元结构经济发展速度、收入分配的差异导致二元结构差异有扩大的趋势一国或者地区一定时期内包括产品和劳务在内的的产出增长。

伴有经济增长,而浮现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政治结构的全面完善。

经济发展,除了增长外,还伴有着经济结构村会和政治体制变革即不仅意味着产出的增长,还意味着随着产出的增加而浮现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结构的变化。

经济发展是一个既包含数量增长又包含质量变化的概念,突出体现在结构的变化。

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结果。

经济增长是手段,经济发展是目的。

普通而言,没有经济增长是不可能有经济发展的,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一切社会进步的首要条件。

要实现持续的经济发展,经济必须得到全而的增长。

但是,有经济增长不一定有经济发展。

也就是说,经济增长不是经济发展的充分条件。

人类发展指数(HDI,Human Development Index):由联合国发展计划署(UNDP)在1990 年首次发表的《人类发展报告》中提出来的由三个指标构成的,即寿命、教育程度与生活水准。

寿命以出生时的寿命预期来衡量;教育程度以成人识字率与初、中、高各级学校入学率两个指标加权平均获得(其中赋予成人识字率2/3 权数,入学率1/3 权数);生活水准以调整的人均GDP 来表示(即人均GDP 按照购买力平价和收入边际效用递减原则来调整)。

发展经济学重点

发展经济学重点

1.罗斯托的经济起飞理论经济增长的阶段性(罗斯托):传统社会阶段,为起飞创造前提阶段,起飞阶段,走向成熟阶段,大众高消费阶段,追求生活质量阶段。

所谓起飞,是指工业化初期的较短时期(20-30年)内实现基本经济结构和生产方法的剧烈转变,在此剧变以后,经济将步入自我持续增长状态。

必要条件包括:科学思想条件,社会条件,政治条件,经济条件。

起飞要具备的三个关键条件:(1)科学思想条件(2)社会条件(企业家/创新精神/ 宗教观念和封建制度的束缚(3) 政治条件(统一、致力于经济和社会现代化的政治目标、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4)经济条件。

第一,工业是经济增长的主体,但工业增长必须要有农业作为基础同时需要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可供使用。

第二,要有较高的资本积累率。

第三,要建立能够带动整个经济增长的主动部门。

对罗斯托经济起飞理论的评价:1.特别强调资本积累的重要性。

2.经济成长阶段理论在政策上的可用性值得怀疑。

3.因为,从已有的经济发展资料看,经济增长并没有很快加速或减速的阶段。

许多经济学家证明,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人均实际产值的增长或多或少是按不变的速度增加的。

4.因此,把经济增长阶段划分为高增长或低增长阶段,并把它们截然分开至少与现存的事实不符。

2.库兹涅茨的倒“U”型假说在经济增长初期(贫困阶段),收入分配有恶化趋势,而在以后的阶段(富裕阶段)将得到改善。

如果以基尼系数来衡量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那么随着人均GNP的提高,收入分配显现出一条轨迹。

这个观察结果,被称为倒U型库兹涅茨曲线,或库兹涅茨假说。

库兹涅茨假说在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合理性表现在:与经济结构的转换有关(二元结构)/与国家的增长战略有关(财产收入、劳动收入)/与社会中影响政府决策的利益集团的结构有关(工会)3.二战以后的收入分配战略1、先增长后再分配战略:20世纪50、60年代的主流观点,当前主要发达国家在发展过程中的“滴落效应”可以实现先增长再分配的战略。

发展经济学重点

发展经济学重点

第一章和第二章:发展国家的主要特征:1、低下的生活水平。

(低下的人均收入水平、悬殊的收入差距、大范围贫困、恶劣的卫生保健状况、低下的教育水平)2、低下的生产率水平。

3、人口的高速增长和沉重的赡养负担4、高失业低就业5、对农业生产的严重依赖6、在国际关系中处于劣势地位7、不发达的市场经济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区别和联系(一)两者的联系经济增长,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由于就业人数的增加、资本的积累和技术的进步等原因,经济规模在数量上的扩大。

经济发展,则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国民经济量的增长与经济结构的优化,包括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的一定速度的增长和经济结构的升级换代在内的国民经济整体素质与综合国力的提高.从理论上讲,经济发展是基于经济增长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及政治结构的变化,基于有效益的增长的前提下发展,因此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没有经济数量的增长就没有经济发展。

产生经济效益的增长意味着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最终是依托于经济增长的.如果经济增长并未带来效益和相应结构的变化,那么增长就是“无发展的增长”。

如果经济增长导致了结构的失衡或者人类生存质量的下降,则这种增长就是发展的倒退. (二)两者的区别第一,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含义不一样.从新的发展观看,经济发展既包含产生有效益的经济增长,同时也包含经济与社会的协调持续发展,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等含义.可以说,经济发展是经济较快增长与较好效益的统一,持续、快速、健康是其本质涵义。

显然,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含义是不同的。

第二,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衡量指标不一样。

GDP是单纯的经济增长指标,它只反映国民经济收入总量,它不统计也不可能统计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要素.衡量经济发展的核算指标是“绿色GDP”,它是一套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指标,即对环境资源进行核算,从现行GDP中扣除环境资源成本和对环境资源的保护费用,其计算结果即绿色GDP。

相对而言,经济发展是一个衡量国民经济的综合指标,而经济增长则是衡量国民经济增长快慢的单一指标。

发展经济学重点整理

发展经济学重点整理

发展经济学重点整理
1.经济增长理论:
经济增长理论是发展经济学的核心内容。

其中最著名的是新古典增长
理论、内生增长理论和新技术进步理论。

这些理论探讨资本积累、劳动力
转变、技术进步等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2.发展经济学模型:
3.发展政策和策略:
4.资本流动和国际贸易:
资本流动和国际贸易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起着重要作用。

发展经
济学研究这些领域的理论和政策,包括对外援助、外商直接投资、技术转
让等问题。

5.社会经济发展:
社会经济发展是发展经济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主要研究农村发展、城
市化和城市贫困、社会保障等问题。

此外,发展经济学也研究了环境和可
持续发展的问题。

6.发展经济学的历史:
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十分广泛,上述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在实践中,发展经济学家还需要运用各种统计和计量技术来进行实证研究,并通过实
地调研来获取经济数据和情报。

通过这些研究,发展经济学为制定经济政
策和推动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发展经济学重点总结

发展经济学重点总结

一、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主要特性发展经济学主要以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为研究对象,是研究发展中国家如何由贫穷发展为富足,由落后发展为先进的一门经济科学.1.研究对象:(1)有关发展中国家特点的描述.(2)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的过程,(3)影响经济发展的内生因素和外部条件等发展要素剖析.(4)宏观调控政策,国际经济政策研究.2.主要特性:(1)发展经济学着重于长期研究。

西方经济学偏重于短期和中期的经济问题,对人口和技术进步等都作为一个既定的外生变量.而发展经济学则研究长期问题,人口和技术是其研究的重点.(2)发展经济学强调发展中经济的特点。

在应用西方经济学理论的概念,理论和方法时总是结合发展中经济这一特定条件加以取舍.发展经济学注重发展中国家的个案研究,其一般原理虽然可以普遍运用于各发展中国家,但更强调各国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分析和阐述.(3)发展经济学注重非经济因素。

在关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注意分析各国的文化,社会和政治体制等因素的变革对经济发展造成的影响.二、发展的含义(如何正确认识什么是发展?)(1)发展本质是人的发展,即经济上、文化上和政治上的全面改善。

(2)不管发展如何定义,发展的意义如何解释,经济增长都是必要的。

(3)发展首先应该是经济发展,只有在人们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之后,只有在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之后,才谈得上其他发展目标的实现。

三、如何来衡量发展?(一)国民生产总值1.优点2. 缺陷(1)不能及时反映所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类型,或从使用这些产品和劳务中得到福利的情况.(2)由于统计技术上的困难,地下经济无法计算在内.(3)没有反映由于环境污染,都市化和人口增长所付出的社会代价.(4)进行国际比较时汇率不能反映国家间的真实收入差别.(5)难以反映经济发展的全貌,不能说明经济发展的动态内容.(二)物质生活质量指数1.物质生活质量指数:用人们在1岁时的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和识字率等三项指标组成一套简便的综合指数,每项指数都用百分制表示每个国家的成绩。

发展经济学重点知识汇总

发展经济学重点知识汇总

发展经济学重点知识汇总第一章1、现代经济增长是指从18世纪末开始,以工业革命为起点,以经济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为范围的一个特殊的时代。

现代经济增长的特征(1)发达国家的人均产值于人口增长迅速增加;(2)生产率快速增长;(3)经济结构迅速转变;(4)社会结构与意识形态发生变化;(5)发达国家瓜分世界完毕;(6)现代经济的增长扩散范围有限。

2、第三世界国家的共同特征1. 低下的生活水平2. 低下的生产率水平3. 人口高速增长和沉重的赡养负担4. 高水平的失业和低度就业5. 对农业生产的严重依赖6. 在国际关系中处于劣势地位7. 不发达市场经济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本质特征3、衡量发展的指标国民生产总值GNP或国内生产总值GDP系列指标4、千年发展目标首先,根除极端贫困和饥饿。

其次,普及初等教育。

第三,促进男女平等并赋予女性权利。

第四,降低儿童死亡率。

第五,改善母亲健康。

第六,与艾滋病、疟疾和其他疾病作斗争。

第七,确保环境的可持续性。

第八,建立全球性的发展伙伴关系。

第三章1、什么是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生产商品和劳务能力的扩大2、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1. 影响经济增长的直接因素资源,即生产要素,通常包括:资本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的使用效率,可以用两个指标衡量:部分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2. 影响经济增长的间接因素间接因素是指那些既影响资源的数量也影响资源的使用效率的各种因素。

这些因素中有些是经济因素,有些是非经济因素,另外一些则兼有二者的性质。

在间接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有两类:一是技术,二是制度。

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经济发展的根源在于二者的相互作用。

结构变迁是影响经济增长的另一重要因素。

结构变迁涵盖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

对经济增长最为直接的影响表现在资源从低生产率部门向高生产率部门的转移,这无疑会使总体经济的增长加快。

3、经济增长方式及其类型经济增长方式是指一个国家或社会经济增长的总体特征。

不同的增长方式反映着不同的增长源泉以及由增长源泉所制约的增长结果。

发展经济学要点

发展经济学要点

发展经济学要点1.发展中国家的共同特征:生活水平低下;生产率水平低下;人口增长率高和赡养负担沉重;城乡发展极不平衡,失业和就业不足问题日益严重;严重依赖农业生产和初级产品出口;市场不发达与市场体系不健全;在国际关系中处于受支配依附和脆弱的地位。

2.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经济增长是社会财富总量的增加,一般用实际的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来表示。

经济发展的概念,既有量的内容,也有质的规定。

经济发展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还包括经济结构的变化:投入结构的变化;产出结构的变化;产品构成的改变和质量的改进;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分配状况的改善。

衡量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国民收入核算体系;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标体系;物质生活质量指数;人类发展指数。

3.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基本原则:公平性;共同性;持续性;和谐性;需求性;高效性;阶跃性。

实施思路: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作为推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决策;把建立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作为推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求;把科技创新作为推进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吧深化体制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和合作作为推进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

罗斯托的经济阶段论:传统社会阶段;为起飞创造前提阶段;起飞阶段;走向成熟阶段;大众高消费阶段;追求生活质量阶段。

经济起飞条件:科学思想条件;社会条件;政治条件;经济条件哈德罗-多马经济增长模型:(H-D)模型:根据凯恩斯收入决定论的静态均衡条件,即储蓄等于投资,则基本公式为:g=s/v,g是经济增长率;s是储蓄率;v则是增量的资本-产出比。

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索罗根据柯布-道格拉斯总量生产函数提出来第二代增长理论。

其公式为:Y/Y=K/K=L/L=n,其中Y/Y是经济增长率;K/K是资本存量;L/L是劳动投入的增长率,n是人口增长率。

发展经济学重点整理

发展经济学重点整理

国际国内贫富差距巨大,短期内不会大幅度减少。

发展中国家定义:①车维汉:原先殖民地、半殖民地和附属国,二战后新兴民族国家②刘易斯:均产出低于1980年美元价值2000元的国家③世界银行: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划分标准逐年变动④谭崇台:[1]低下生活水平[2]低下生产率[3]高人口增长率高赡养负担比[4]较严重劳动力不得其用[5]对农业生产和初级产品高度依赖[6]国际经济关系中处于依附、受支配和脆弱的地位研究对象:①广义:研究经济发展问题及一般规律②狭义: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理论、战略、政策和实践。

学科发展意义:①内在需求②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诉求③全球化与世界经济的相互依存性④出于对发达国家自身利益的考虑⑤不发达的永久化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核心,但并不是改善大众生活水平的充分条件经济发展:经济持续增长的结果,描述国家内部经济和社会转型的过程各种定义:①熊皮特:对现存劳力、土地、资本服务实现新的组合创新②古雷特:生存、自尊、自由③阿码蒂亚·森:基本需求改善,扩大人民权利和能力发展必要条件:生产要素组合变化发展目标:①经济增长和收入得到理性的公平分配②经济结构的改变发展道路:初级产品→发展初期→制造业发展阶段→发达国家库滋涅茨共同发展模式:农业→制造业→服务业罗斯托增长阶段论:传统阶段→过渡阶段→起飞阶段(工业化过程)→成熟阶段→大众高消费阶段费雪—克拉克的部门学说:①进入工业社会是摆脱贫困循环的重要途径②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结构的改变也可以是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外扩)工业化与增长:①卡尔多增长规律:资源转至工业活动时,增长加快且生活水平提高②农业部门的需求决定早期的工业增长速度③出口和规模经济推动后期的工业增长速度产出结构的多样化:人均收入达到相对高的水平后,产业机构再次出现专业化硬着陆:经济急剧衰退中等收入陷阱:进入中等收入国家标准后增长急剧放缓中国目前的危机:内需+外需的不足标准:生活水平、人均收入及发展人均收入(GDP)计量中的问题:①收集数据②未记录的交易→影子经济③GDP的模糊意义→无环境估算④生活需求⑤国与国间数据比较衡量社会福利:1)实际生活质量指数:①婴儿死亡率②预期寿命③基本识字率2)人类发展指数:健康、只是、人均收入3)人类基本需求发4)联合国社会发展研究所的综合指标体系5)世界银行的世界发展指标体系人类贫困指数:①预期不会活到40岁的人口所占比例②成人识字率③剥夺指数目前无法找到可被共同接受的指数来表述人类发展的构成.衡量不平等:1)收入分配:①库滋涅茨曲线:早期不平等→后期平等②收入不平等的表示:洛伦茨曲线→越弯曲越不平等③基尼系数:高收入国家系数小,低收入国家中情况不统一绝对平困的定义:由于生活条件阻止了一个人生而具有的潜力的实现贫困的计量:①人类发展指数②消费贫困线③实践中绝对贫困计量的两个标准古典观点:①亚当·斯密:资源+能力=财富②大卫·李嘉图:边际利益递减③托马斯·马尔萨斯:长期增长的前景很悲观④卡尔·马克思:资本主义的周期性萧条导致政治危机增长模型:①哈罗德·多马模型[1]社会只产一种产品[2]储蓄是国民收入的增函数[3]生产中只使用两种生产要素[4]规模报酬不变[5]不考虑技术进步[6]不存在折旧问题[7]劳动力增长率固定为n[8]认为经济增长稳定的条件→合意增长率=实际增长率=自然增长率②索罗模型[1]资本-劳动比率也是一个变化的量[2]索罗余值等③内生技术变革和新增长理论[1]资本边际生产率递增或不变[2]经济增长率可以持续的增长时期:①40—60年代:结构主义时期②70—80年代末:新古典主义时期③80—现在:新古典政治经济学时期早期:强调资本形成的绝对作用20世纪60年代中期及80年代后:强调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20世纪50年代:二元经济(现代和传统)两个部门20世纪670年代:依存理论工业化模型:1)面对的现实因素:补充性、不可分割性、市场不完善、基础建设和储蓄↑评价↑:忽略对外贸易作用、不一定非要巨额投资、政府政策无效论均衡增长:类似于大推进的观点①区别:强调私人投资、同时考虑农业非均衡增长给战略部门或主要部门一个推理从而创造联系以促进新工业产生资本:1)资本积累:①物质资本②基础设施③人力资本、社会资本2)资本生产率→技术进步3)概念:①狭义:机器、工具设备等②广义:人的技能、教育、健康等③金融意义资本积累与经济增长:①不单纯取决于投资②资本可以引进新技术③资本的利用收到一国的限制④被看作是贫困的恶性循环中解脱出来的一条出路基础设施投资:①对国家的发展计划贡献②提高私人部门生产率③对农民更友好④更容易获得公共服务政府决策考虑:①社会目标②吸收能力限制的瓶颈或缺陷③最佳投资时点项目分配资本的标准:①吸引投资的能力②创造的就业或出口③利用特定技术的能力④带来的总产出或人均产出项目的评估:成本收益分析发展中国家的储蓄:①国内储蓄[1]个人或家庭的储蓄[2]企业以利润形式积累的储蓄[3]税收或借款积累的储蓄②国外储蓄养老金的涌现:成为储蓄的一个重要来源工业化国家的大型金融基础设施:①银行[1]桥梁作用[2]管理储蓄和风险[3]脆弱的体系②保险公司③投资银行金融抑制:经济政策或其结果导致市场利率被压得过低①原因:[1]对金融活动的限制[2]通货膨胀[3]负的实际利率金融深化与改革:①含义:肖→解除对于实际利率的限制②表现:[1]货币流通的交易比例增加[2]金融中介机构不断发展[3]各种类型金融资产发展[4]金融深化是发展的指示器③测度标准:[1]利率、汇率的弹性域水平面[2]资产的存量与流量[3]体系的规模和结构[4]市场的运作和功能④政策主张:[1]允许市场决定利率[2]尽可能少地对贷款进行直接分配[3]降低存款准备金以降低市场利率[4]减少对金融交易的征税[5]核心:自由化机构和市场⑤经验教训[1]高利率不一定调动储蓄[2]银行不是简单储蓄受托人[3]忽视了高实际利率对经济的成本和需求水平产生的负面影响[4]利率可以达到市场均衡水平不一定可以使资源配置更有效⑥前提条件:完善的监管体制和稳定的宏观经济条件旧观点:马尔萨斯困境(人口陷阱)①人口过量带来战争和饥饿②收入提高带来人口增长速度提高→人均收入回到原来水平新问题:①人口转折:出生率和死亡率同高→出生率超过→恢复②技术可以使一国避开人口陷阱③政府在降低人口增长中的作用人口问题:AIDS、妇女失踪、饥饿人口流动和城市化:①城市化总趋势:[1]中高收入国家→大大超过支持性基础设施的建造[2]低收入国家→农村内部及城市内部②流动的动力:[1]推力→农村地区条件恶化;动力→城市地区的完善条件[2]传统与现代部门现实收入的差别[3]消费结构的变化③城市化后果:[1]失业[2]地区条件恶劣④解决办法:[1]额外投资和完善的机制[2]整修农村经济中心人力资本:①概念:[1]人口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2]人力资本形成→教育、保健[3]特点→连续性、动态性、受益者与投资者不完全一致、政府提供投资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①卢卡斯模型健康和健康护理:①原因:[1]环境因素、妇女问题和健康问题、AIDS②改善方法:政府投资和私人投资教育投资:私人收益、社会收益(生产率、税基等)教育成本:个人成本及社会成本教育的成本—收益分析:净现值法和内部收益率法发展中国家的教育问题与对策:①需求导向型义务教育②教育渠道拓展③教育私有化④女性的去贫困化发展中国家的人才流失:①超收益②政治压抑③对国外教育资源文化的需要正面效应:劳动力市场的压力减轻发展中国家的问题:①空气污染和水污染②人口增长与粮食需求压力引发的生态环境恶化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的影响:①疾病→降低健康→降低工作能力和受教育的能力→劳动力素质下降②治疗疾病→支付大量的医疗费用→资金短缺和债务压力→生产活动③生态环境恶化→降低了土地的产出量和人口承载能力④资源枯竭的危险→出口减少经济收入不断减少⑤政府财力和精力的分心→整体经济的发展速度环境与发展:1)环境账户和国民账户①国内生产总值重新计算:—矿产资源耗尽的费用—有生产性活动造成的土地、水和空气质量下降所带来的环境成本2)环境和经济之间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3)资源定价:评估和衡量通过市场交易来体现的成本和收益市场失灵的原因:①环境资源等公共资源难以确定产权②市场交易的各经济主体的经济能力不对称③发展中国家的市场机制不完善解决外部性的方法:市场和政府①市场方面→外部性内部化②政府方面→对私人活动的规制、公共物品的管理和控制全球环境和多边行动。

发展经济学重点

发展经济学重点

1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发展经济学是专门以发展中国家即后进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作为研究对象的。

经济发展问题,一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相对于发达国家为什么落后或不发达;二是发展中国家如何加快经济发展步伐。

强调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同时也要借鉴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历程以及采取的发展政策。

2发展中国家的基本特征是什么?①收入水平低下;最显著也是最基本的特征。

②生活状况较差,贫困现象严重;低下的生活水平表现在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

③技术进步缓慢,生产率水平低下;不仅缺乏技术创新能力,而且对外国的先进技术的吸收能力也比较低,因此技术进步缓慢。

④人口增长率高,赡养负担重;⑤失业问题严重,尤其是隐蔽性失业显著;⑥农业所占比重大,二元经济显著;二元经济即规模较小的先进工业部门和规模巨大的传统农业部门并存。

⑦生态环境恶化;人口膨胀和贫穷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⑧政治不稳定、办事效率低下、腐败现象严重;⑨在国际关系中处于受支配、依附和脆弱的地位。

3经济增长:指社会财富即社会总产品量的增加,一般是用实际的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表示。

4经济发展:除了包括经济增长,还包括了经济结构的变化。

这种经济结构的变化包括:投入结构、产出结构的变化,产品构成的变化和质量的改进,居民生活品质的提高,分配状况的改善和贫困的下降。

二者区别:经济增长侧重于数量,而经济发展是一个既包含数量又包含质量的多维体系概念。

经济发展比经济增长具有更加丰富、复杂的内涵,不仅涉及物质增长,而且涉及社会和经济制度以及文化的演变。

既着眼于经济规模在数量上的扩大,还着重于经济活动效率的改进,是一个长期、动态的进化过程。

二者联系: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基础和核心,没有一定的经济增长,就不会有经济发展,但是经济增长不一定就会带来经济发展。

而经济发展以及社会发展又为经济增长提供更为有利的条件。

5人类发展:着重于人类自身的发展,认为增长只是手段,而人类发展才是目的,一切以人为中心,它不仅包括人民物质生活质量的改善、生活环境的改善,还包括文化和政治生活的改善。

发展经济学重点

发展经济学重点

1:发展中国家的基本特征:收入水平低下;生活状况较差;贫困现象严重;技术进步缓慢,生产率低下;人口增长率高,赡养负担重;失业问题严重,尤其是隐蔽性失业显著;农业所占比重大,二元经济显著;生态环境恶化;政治不稳定、办事效率低下、腐败现象严重,在国际关系中处于受支配、依附和脆弱的地位发展中国家的多样性体现在哪些方面?1、面积、人口、资源和环境上的差异2、历史和文化条件上的差异3、社会经济关系上的差异4、经济发展水平上的差异发展中国家的基本经济特征是什么?1、产业结构低度化:第一产业所占比重大,而第二、三产业所占比重小,第二产业中,以初级产品加工业为主,而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很少,第三产业中,以传统服务业为主,现代服务业很少。

2、收入水平低,两级分化严重。

3、生活水平低,贫困化问题严重。

住房条件差、医疗卫生条件差、食物供给不足、教育程度低、婴儿死亡率高、预期寿命短。

4、人口增长率高、失业问题严重。

5、二院经济结构明显。

在国际关系中处于劣势地位。

2: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经济增长:指社会财富即社会总产品量的增加。

一国或以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包括产品和劳务在内的产出的增长。

经济发展:比经济增长包含的内容要丰富的多,经济发展除了包括经济增长外,还包括经济结构的变化。

随产出的增加而出现的社会经济结构方面的变化,包括投入结构,产出结构等。

关系:没有经济增长就不会有经济发展,没有国民财富和收入的增加,无论如何是不可能有经济发展的。

因此,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

但是,经济增长不一定会带来经济发展。

也就是说,经济增长不是经济发展的充分条件。

经济增长是手段,发展是目的。

经济增长、经济发展与人类发展的关系:经济增长不一定导致经济发展,即使经济增长带来了经济发展,但也不一定导致发展和人类发展。

人类发展包含的内容更为丰富,它不仅包含人们物质生活质量的改善、生活环境的改善,而且包括文化和政治生活的改善。

经济增长与人类发展是一个相互促进的关系。

发展经济学复习重点

发展经济学复习重点
收入分配不平等对投资的影响:在人均收入既定的条件下,一个国家的收入分配越不平等,能够跨过银行信贷市场的初始财富门槛的阶层的人数越少,社会的总投资规模也就越小,经济增长越慢。反之,如果收入分配较为平等,中产阶级规模较大跨过投资门槛的人就会较多,投资就会更活跃,从而推动经济增长。所以,对于一个中等收入国家而言,改善收入分配不平等的措施,不但有利于增加储蓄,而且对投资、经济增长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8、收入分配的两种类型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收入分配有两种类型:功能性收入分配和个人收入分配。功能性收入分配:指国民收入在生产要素(传统指之劳动力、资本和土地等要素)直接的分配。个人收入分配是指社会成员参与的经济活动。个人收入分配是由功能性新收入分配演变而来的,功能分配和个人收入分配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收入的功能性分配决定着个人收入分配
洛伦茨准则:如果一条洛伦茨曲线的每一点均落在另一条洛伦茨曲线的右侧,那么前者比后者的收入分配更加不平等。
假设曲线L(X)上的每一点都落在曲线L(Y)的右侧,根据洛伦茨准则,前者的收入分配不公平程度高于后者。但可以发现,通过一个收入转移,L(X)曲线可以由L(Y)曲线得到,而这种收入转移是累退性转移。根据达尔顿准则,如果一种收入分配状态是由另一种收入分配状态经过一系列的累退性转移得到的,那么前者的不平等程度一定要比后者高。以上分析表明,洛伦茨准则与达尔顿准则是完全一致的。(P68页第三段)
物质资本是投资过程的结果,投资过程也叫资本形成过程,投资结果即为资本形成。 高储蓄率为资本形成提供了一个有利的条件,但是否会形成资本,这主要是取决于储蓄向投资的转化渠道是否通畅,而这个转化机制又决定于一定时期一个国家的金融市场完善程度,经济金融体制等在市场机制充分作用的条件下,产品市场总是均衡的,那时就有储蓄等于投资。资本形成的来源:

发展经济学知识重点

发展经济学知识重点

考试题型1.名词解释2.判断3.单项选择4.简答题5.论述题一、发展经济学的定义及性质(一)定义:研究对象: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问题研究方法:在借鉴传统经济学的基础上依据发展中国家的特点来进行特殊研究。

研究目标:实现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外延(性质):多学科交叉型学科总结:发展经济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产生的一门所研究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问题为主要容的经济学分支学科,也被称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学。

(二)性质:发展经济学从大一统的宏大经济理论式中走出,分化出若干个专业化的关于发展问题的子分支,并在此基础上发展成为一个跨经济分析与非经济分析的边缘性的综合学科。

二、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现实及历史差距(一)现实差距:1、收入水平、生产力水平、生活质量、幸福指数不同,而且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二元结构2、人口问题:发展中国家人口规模大、素质低、结构不合理3、人口聚集效应发展中国家普遍为负(二)历史差距 1.资源禀赋差距——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 2.相对的人均收入和GDP水平 3.气候差异 4.人口规模,分布,增长 5.国家移民的历史作用 6.国际贸易引擎作用的限制7.基础科学研究及发展能力弱8政治和社会制度稳定性和灵活性9国经济效率三、50、60年代和70、80年代发展经济学的代表人物及理论特征(了解)(一)1、50、60年代发展经济学的代表人物:阿瑟~易斯的二元经济模型、保罗~罗森斯坦—罗丹的”大推进“理论和平衡增长理论,R.纳斯克的贫困恶性循环理论、W.W.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理论以及以R.普雷维什为代表的拉美结构主义发展理论2、理论特征:(1)反对单一的新古典主义传统,倡导双元经济并存,即经济学至少可以划分为发达国家经济学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学(2)注重结构主义分析,主工业化、计划化和资本积累(3)强调向发展战略,主采取进口替代工业化、实行贸易保护政策(4)试图建立对所有发展中国家都适用的宏大发展理论体系(二)1、70、80年代发展经济学的代表人物:美国的T.舒尔茨、G.哈伯勒、A.C.哈伯格、G.M.迈耶、缅甸的明特2、理论特征:(1)主保护个人利益,强调私有化的重要性(2)反对国家的干预,主自由竞争、自由放任(3)主经济自由化,包括贸易自由化和金融自由化(三)1、80年代中期以后的发展经济学代表人物:培刚、科斯2、理论特征:(1)把发展国作为重点研究对象,兼顾中小型发展中国家是的研究。

发展经济学复习重点

发展经济学复习重点

发展经济学1、发展中国家有哪些基本特征?①收入水平低下②生活状况较差,贫困现象严重③技术进步缓慢,生产率水平低下④人口增长率高,赡养负担重⑤失业问题严重,特别是隐蔽性失业显著⑥农业所占比重大,二元经济显著⑦ 生态环境恶化⑧政治不稳定、办事效率低下、腐败现象严重⑨在国际关系中受支配、依附、和脆弱的地位2、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发展经济学是专门以发展中国家即后进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作为研究对象的。

经济发展问题概括起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相对于发达国家为什么落后或者不发达?换句话说,不发达的原因和障碍是什么?二是发展中国家如何加快经济发展步伐来追赶当今发达国家?3、发展经济学是什么时候产生的?产生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发展经济学兴起于 20 世纪 40 年代后期。

当时的历史背景:第一,二战后不久,世界殖民体系迅速瓦解,一个又一个殖民地和附属国相继在政治上获得独立。

第二,二战后,许多国家变成了社会主义国家,世界被分成为了两大阵营,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阵营。

第三,二战后不久成立的联合国和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组织采集和编纂了世界许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统计资料,定期和不定期地发表统计公报和统计年鉴,以及发展中国家经济问题的调查研究报告。

第四,二战后世界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较快,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也发展很快,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发达国家的经济和贸易。

4、发展经济学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每一个阶段的理论观点有什么不同?经历了三个阶段: 20 世纪 50 年代的繁荣时期,这个时期结构主义学派是发展经济学的主流。

发展经济学在这一阶段的基本论点有这样三个:唯资本论、唯工业化论和唯计划化论。

强调工业化、计划化和资本积累 ;60-80 年代初的新古典主义繁荣时期,这个时期强调市场机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80 年代以来的新制度主义时期,这一时期更多的强调制度、政治、社会资本在经济发展的作用,以及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问题,这一时期对长期经济增长的原因的研究也很流行,被称为新增长理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发展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发展经济学:广义国家或者地区经济发展的学说狭义在二战之后形成的以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作为研究对象的新兴学科发展中国家:二战后,随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瓦解,从殖民地、半殖民地、附属地位获得独立的新兴国家。

特征:(1)一般共同特点:低生活水平,生产率水平低,社会、经济、文化上的二元结构,高人口增长,高赡养负担,劳动力不得其用现象严重,对农业生产、初级产品有严重的依赖。

处于国际关系中受支配、依附、处于较为脆弱的国际地位。

(2)基本特征:1.社会、经济、文化的二元结构2.现代工业与传统农业并存,相对发达的城市与落后的农村并存3.社会、文化、制度安排都存在类似的二元结构经济发展速度、收入分配的差异导致二元结构差异有扩大的趋势经济增长:一国或者地区一定时期内包括产品和劳务在内的的产出增长。

经济发展:伴随经济增长,而出现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政治结构的全面完善。

二者关系:区别:经济发展,除了增长外,还伴随着经济结构村会和政治体制变革即不仅意味着产出的增长,还意味着随着产出的增加而出现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结构的变化。

联系:经济发展是一个既包含数量增长又包含质量变化的概念,突出体现在结构的变化。

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结果。

经济增长是手段,经济发展是目的。

一般而言,没有经济增长是不可能有经济发展的,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一切社会进步的首要条件。

要实现持续的经济发展,经济必须得到全而的增长。

但是,有经济增长不一定有经济发展。

也就是说,经济增长不是经济发展的充分条件。

人类发展指数:人类发展指数(HDI,Human Development Index):由联合国发展计划署(UNDP)在1990年首次发表的《人类发展报告》中提出来的由三个指标构成的,即寿命、教育程度与生活水准。

寿命以出生时的寿命预期来衡量;教育程度以成人识字率与初、中、高各级学校入学率两个指标加权平均获得(其中给予成人识字率2/3权数,入学率1/3权数);生活水准以调整的人均GDP来表示(即人均GDP按照购买力平价和收入边际效用递减原则来调整)。

这三个指标是按0到1分级的,0为最坏,1为最好。

在算出每个指标的等级后,对它们进行简单的平均,便得到一个综合的人类发展指数。

主要的经济发展理论:熊彼特创新理论创新的概念:建立一种生产要素以新的组合来替代生产要素久的组合的过程创新的主体:企业家企业家具备的条件:1.对新技术的发明和新资源的发现引起高度的重视2.对新资源、新技术的经济潜力具有正确的审度的天资3.新技术和新资源等在投入使用后能够不断加以完善罗斯托起飞理论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划分:传统社会阶段——起飞前准备阶段——起飞阶段——成熟阶段——群众高额消费阶段——追求生活质量阶段起飞的定义起飞是工业化的开始,是传统与现代社会的分水岭,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转折点起飞的条件:第一要有较高的资本积累率;第二要建立带动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第三要进行制度的、社会的和政治的变革起飞的标志:技术创新及其应用程度经济增长的动力:主导部门的不断更替,人类欲望的不断更替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1.防止消费的早熟,为起飞积累资金2.重视基础设施建设3.严格控制人口增长4.发展出口创汇产业,增加外汇储备5.推广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解决隐蔽性失业6.防止人才和资本外流7.动员国内资金,提高储蓄率,并吸引外资8.加强国家对经济的管理克服制约经济发展因素的政策:制约因素:1.新旧主导部门更替时期2.进入群众高额消费阶段时期克服政策1.促进科技不断进步2.加强环境保护,发展城市建设和服务行业3.实行充分的公民权和广泛的民主权4.对人民进行道德、理想的培养和教育刘易斯-费景汉-拉尼斯理论刘易斯的双元结构模型:前提假设:1.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分为两个部门;2.劳动力供给无限;3.工资不变经济运行机制:在经济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工业部门,工业部门不断发展,扩大生产,不断从农村中吸收剩余劳动力来促进经济增长;农业只是被动发挥作用。

工业的增长动力来自资本积累,资本积累又来源于利润。

经济发展的二阶段:第一阶段,利润增长快于工资增长第二阶段,工资增长快于利润增长缺陷:忽视农业发展的意义,会造成农业的停滞;忽视了农业生产率的提高是保证农业中劳动力转向工业的先决条件费景汉拉尼斯的修正修正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农业中剩余劳动力的边际生产力为0第二阶段,0<农业中剩余劳动力的边际生产力<不变工资第三阶段,不变工资<农业中剩余劳动力的边际生产力评价:问题:假设条件不符合发展中国家的实际夸大了城市吸收剩余劳动力的作用忽视了农业的发展第二章资本形成与经济发展资本:用于生产过程,扩大生产能力,提高生产效率的物质、技术、知识资本形成: 资本由储蓄转化为投资,并形成生产能力的过程形成阶段:储蓄——资本集中——投资资本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资本形成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先决条件,资本形成与经济增长呈正比关系储蓄倾向的影响因素:国民收入水平;收入分配状况;风俗习惯;金融机构的完善普及程度;政治经济环境的状况第三章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人力资本:指包含在人体内的生产能力,包括人口的数量、规模和人口的质量两方面。

来自于先天和后天两方面。

人力投资的范围:(1)教育投资(2)用于营养、医疗、保健方面的投资(3)用于劳动力国内流动的投资(4)用于移民入境的投资人口数量控制政策:(1)提高妇女的受教育和就业水平(2)增加社会保障和福利(3)改善公共卫生和医疗条件,提高儿童的健康水平(4)提倡晚婚和计划生育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该模型建立在发展中国家农村、城市普遍存在失业的基础上该模型认为人口流动取决于预期收入的差异,预期收入的差异又取决于城乡实际收入的高低以及城市的就业概率。

具体内容:1.流动的基本动力是比较利益的高低与成本的差异2.比较利益的高低不是城乡现实收入的差异,而是预期收入的差异,即必须要考虑不能就业的风险3.农村劳动力获得城市就业的概率与城市的失业率成反比4.就业概率的高低还与等待时间的长短成正比政策含义:有效控制城乡人口流动的规模和速度,使其与经济发展保持问题平衡,解决城市的失业问题具体措施:1.减轻城乡经济机会不平等现象2.强调在创造城市就业机会的同时,增加农村的就业机会,缩短城乡收入差距3.重视农业发展,改变过去只重工不重农的情况教育投资效益低下的原因:1.投资方向有误2.投资不平衡3.人才外流提高教育投资的效益的策略:1.改变教育的投资方向2.对人才选用按实际情况,不大材小用3.减少对高等教育的补贴4.改革各级学校的教育体制,让教育服务于本国经济5.控制人才大量外流情况第四章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科技进步:指由于生产技术的变动使用原来一样的投入获得更多的产出,或者用更少的投入获得同样的产出的一种经济现象。

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作用:1.可以创造新产品2.可以改进产品质量,增加产品的使用价值3.可以获得能源和原材料的新来源4.可以改进生产方法和企业的组织形式,提高劳动生产率5.可以防止污染,保护环境,实现生态平衡科技创新:同创新的概念创新的内容:(1)开发引进新产品或提高一种产品的质量(2)采用新技术和新的生产方法(3)开辟新市场(4)获得原材料的新来源(5)实现企业组织的新形式技术引进:通过技术转让和技术购买,在一种较高的起点上,来提高本国的科技水平,促进经济发展的迅速提高。

第五章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对外贸易:指一个国家的对外商品交换,它包括进口和出口两部分,也称进出口贸易。

作用:1、可以调节国内的余缺,平衡供求(1)世界市场作为供给者,它可以向国内提供商品和劳务来弥补国内商品和劳务不足(2)世界市场作为需求者,向国内企业购买商品和劳务来解决国内过剩(3)世界市场作为关税的支付者,可以弥补本国国际收支不足2、对外贸易的乘数作用对外贸易中,只要坚持边际储蓄倾向与边际进口倾向之和小于1,那么增加出口,就有利于提高总需求水平和增加就业量,从而促进经济成倍增长。

贸易保护:通过关税和非关税壁垒,防止外国产品的竞争,保护本国民族产业贸易保护理论:具体参考笔记a.保护幼稚工业论b.保护萌芽经济论C.未利用资源论缺陷:1.资源利用的低效2.缩小了高效部门的市场3.缺乏竞争的动力第六章外部资源与经济发展外部资源:泛指国外一切可以利用的,能够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生产要素。

主要的形式:物质形式、金融形式、技术形式两缺口模型理论及价值:1、中心思想:说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若存在储蓄和外汇等方面的有效供给不足,那么利用外资来填补这个缺口是必要的,可以促进经济的平衡发展。

2、基本公式M-X=I-S3、平衡方法消极平衡:不利用外资,通过调节国内要素来达到平衡。

(1)难以办到(2)降低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福利积极平衡利用外资来实现平衡(1)可以解决在国内资源(供给)不足的情况下,促进经济发展。

(2)可以减轻国内资源的压力,即可解决资金问题又可解决物质匮乏问题4、理论价值(1)分析了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中,存在国内资源不足,经济结构不平衡的问题。

解释了在开放经济条件下,积极利用外资是克服储蓄和外汇约束困难,以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

(2)解释了利用外资对于促进经济发展的必要性利用外资可以增加出口能力利用外资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提高投资效率利用外资可以提高经济福利水平(3)说明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实行经济计划和政府调节的必要性(4)强调了发展中国家进行经济改革的必要性5、政策含义(1)积极利用外资(2)制定与本国情况相适应的外资引进计划(3)调节外资的流向、结构和它的有效使用,控制跨国公司在本国的活动。

(4)实行经济体制改革6、缺陷(1)该理论是总量分析法,分析的只是需要从国外引进的资源总量,而不能说明国内所需资源的具体数量。

(2)强调利用外资的必要性,忽视挖掘本国潜力的重要性(3)没有说明一国的借债能力和偿还能力,易产生对外资的过度依赖,造成债务负担过重,偿还困难等问题(4)强调资本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而忽视技术进步、人力资源、制度等作用。

(5)忽视了外资对经济的不利影响利用外资的形式:外援、外债、外国直接投资外国直接投资的作用:输血效应就业效应溢出效应竞争效应第七章经济发展与国际经济环境经济全球化的基本特征:1、贸易全球化国际贸易的增长速度国际贸易增长超过生产的增长贸易结构贸易格局贸易形式2、金融全球化资本流动全球化:国际证券市场交易量国际信贷国际游资外汇交易量金融机构跨国化金融信息全球化3、以跨国公司为主角的生产全球化4、国际经济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1)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发育不太充分,经济结构比较脆弱,容易受到外部冲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