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中西方古代艺术对人自身的认识和反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谈中西方古代艺术对人自身的认识和反
映
[摘要]在中西方古代艺术中,人类才真正开始自觉地理性地去认识和反映人的自身。对人的自身的认识和反映主要是理性意识和宇宙意识。理性意识确立了人的社会角色意识;宇宙意识对宇宙的永恒进行了深入地思索和探求,也是对人生、生命、命运、生活的强烈的欲求和留恋。
[关键词]中西方;古代艺术;理性意识;宇宙意识
[中图分类号] J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03-0084-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5.03-042
[本刊网址]http://
古代艺术,在中国是指从诗经开始到明代初期的艺术;而在西方是指从荷马史诗到中世纪末年的艺术。古代艺术对人自身的认识和反映又进了一大步。起始艺术虽然对人自身给予了很好地确立,但是,它对人自身感悟是直观的感性的,而古代艺术人类才真正开始自觉地理性地去认识和反映人的自身。
研究表明,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西方古希
腊、罗马时期的各种学说,几乎都是围绕着人来进行认真的思考和探索的。他们都试图给人下一个确切的定义。比如,中国的墨子说,人在于力(也就是能劳动);苟子说,人在于合群,有义且能够思辨。西方的亚里士多德说,人是政治动物;塞加尼却说,人是社会的动物。他们说法不一,但都比较准确地阐述了人的基本属性。关于人性的实质,孟子认为人性为善,荀子认为人性为恶,而管子认为无所谓善和恶,是善还是恶,重要原因是后天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影响。他们不仅切入了人性的内核,也清醒地看到了人性中的那些自然属性。伊壁鸠鲁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他曾在致赫罗兰的信中说道:“人类的本性也只是接受环境的教训,被迫去做许多各式各种的事情。”著名的希腊学者第欧根尼・拉尔修也曾在《著名哲学家》一书中说道,芝诺第一个在他的《论人的本性》里主张:善就是认定去按照自然而生活,也就是按照德性而生活,因为自然引着我们到这上面。可以这样说,中国的孟子对于这一点论述得最为清楚,他说:“食色,性也。”吃和性,就是人的本性。而人性中不仅有自然属性,而且还有社会属性,人性就是二者有机地统一。柏拉图在其对话录里说得更为形象,人的灵魂中有两匹马:一匹是驯良而懂得节制,代表德行;另一匹马桀骜不驯,代表情欲。这两匹马同时来架着一辆车子,发生痛苦的冲突,使人不能顺利驾驶。苟子也明确地主张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中和与统
一。他把人的自然属性分为三个层次,即性、情、欲。性是天生的,情是性的本质表现,欲是情对外物的感应所产生的。这些都说明,古代的艺术家、思想家从一开始就很好地切入了人类自身的实质问题。但令人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他们的许多正确的看法,到了后世都未能得到全部发扬光大。中西方的古代艺术史,总的来说,对人的自身的认识主要是理性意识和宇宙意识。
首先谈谈中西方古代艺术对理性意识的认识。我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曾经说过:“仁者,人也。”现代著名作家、诗人郭沫若在《十批判书》中是这样评价孔子这一说法的:“这是人的发现。”可以这样说“仁”在孔子眼中,不仅在本质上是人性的最高境界,而且在量上也是一切美德的总和。“仁”在《论语》中,出现过一百多次,几乎囊括所有的积极的人格内容和价值规范。黑格尔称孔子是“世间智者”,他已经清醒地认识到了人之所以为人的特殊性,那就是认识具有社会属性的人,是具有理性的人,这是对整个中西方古代艺术主题的高度概括,是对人的本质的重要发现,的确是难能可贵的。
中国从先秦强调人的内在精神的美,到两汉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唐代杜甫、韩愈等人的“文以载道”、“诗以采风”,到宋代程朱理学的“言理不言情”,弘扬的都是理性精神。同样,魏晋时期也是一个充满理性的时代。
理性既表现为纯粹的哲学思辨,在诗歌领域里,表现为玄言诗风,又表现在艺术中所反映的文士阶层的人生观念和处世态度。就是在那些荒诞不经的描写中,也同样渗透着人的冷静、清醒与理智。西方早在古希腊时期,苏格拉底就鲜明地倡导人的理性精神,他提出:美德即知识。这是一个为世人所称道的至理名言,强调每一个人都应该拥有知识。他之后的柏拉图更是强调理性知识的重要作用。柏拉图在其《理想国》中就把培养哲学家看做是社会的头等任务。亚里士多德更是把求知的对象扩大到植物界、动物界和精神界等等领域。苏格拉底所开创的雅典学派代表了西方文化传统包括艺术传统的精髓。从古希腊的教谕诗、古罗马的训言和箴言以及中世纪劝谕的灵修文学中都可以看得出来。
除了文学,其他艺术也同样体现了人的这一理性精神。就以建筑为例即可说明。建筑的作用不再仅仅是挡风避雨,更追求为人们所赞叹的华美;不再是仅仅供养神的庙堂,更是活着的人们的居住的场所。中国宫殿的建筑更是讲究,平易的非常接近日常生活的内部空间组合,严肃方正,逶迤交错,井井有条;实用的、人世的、理智的在这里占着极为明显的优势。中西方的雕塑、绘画,音乐、舞蹈等等艺术形式也都明显地高扬着人类的理性精神。而人类理性精神高扬的标志就是写出了人的社会角色意识。人只要来到这个社会,就一定要扮演各种各样的社会角色。在家里,他是父亲
的儿子,是儿子的父亲,是妻子的丈夫;在官场中,他是上司的下属,是下属的上司,等等。不同的角色,就有着不同的角色意识。在儒家思想中,人的角色意识极为强烈:父慈,子孝;兄友,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这些道德规范就是每一个人的行动准则。在社会责任和“自我”发生冲突时,应该服从的是前面的。马致远的《汉宫秋》写王昭君在番汉交界处,为了表现爱国气节而纵身投入江中。纪君祥的《赵氏孤儿》最为令人感慨,为了个人的私仇,屠岸贾杀害了赵盾一家三百多口,为了搜捕赵家仅存的一个孤儿他下令杀光了晋国所有年龄与赵氏孤儿相近的孩子。而程婴、公孙杵臼则挺身而出,程婴要把自己的孩子扮作赵氏孤儿,并要求公孙杵臼前去告发他,用父子的死来挽救孤儿及其全国的孩子;而公孙杵臼则宁愿牺牲自己也要使程婴父子活下来。二人争论的场面十分感人,他们争的是牺牲自己,保全他人。在面临生死的重大时刻,他们都不存在心理上的冲突,都忘记了自我,而考虑的是自己在社会上所处的某一地位并由此而带来的义不容辞的责任。荷马史诗中的氏族首领大部分都是勇敢而无私的。阿喀琉斯的母亲曾经预言,他可能有两种命运,或者过平常生活而长寿,或者在战斗中早早死去。为了得到荣誉和尽职尽责,阿喀琉斯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第二种命运。赫克托尔的妻子规劝丈夫不要上战场,赫克托尔响亮地回答:“保卫特洛亚是我的职责。”有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