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炯明互助进化论思想探析_闽星_时期的考察_付金柱

合集下载

陈炯明努力改变中国

陈炯明努力改变中国
当时,安那琪以及门类众多的社会思潮,被统称为“社会主义”。布尔什维克也只是其中的一种。
此后十几天,或早或晚,陈炯明经常独自一人踱步到梁冰弦的卧室,“躺在竹榻上,上天下地,谈个不休”。渐渐地,梁冰弦感动于陈炯明的随和与开明,他答应前来荒凉偏僻的漳州,出任教育局长,执行“一乡一校”计划。
在凯利顿看来,陈炯明统治下的闽南二十六县,堪称“模范小中国”;而不久前访问漳州的美国驻华使馆武官艾利森也注意到,“漳州到处可见到建设的显象……道路拓宽,新屋不少;街道清洁,治安良好。美国侨民对陈之施政,也均引以为荣”。他并特别强调了几大市政工程:公园、公共菜市场、屠宰场、河堤、漳厦公路……
那么,在谈及陈炯明及其“闽南护法区”时,凯利顿、艾利森们为什么显得忧心忡忡呢?
他果真背上那个“罪恶的包袱”了。当年冬天,率领三千余名暴动者光复惠州的陈炯明,出任广东省副都督;而在胡汉民追随孙中山北上后,他更代理广东都督职务。此后四个多月,他改良风俗、整饬吏治、清查市井、推行新政;时任广东教育司司长的钟荣光后来谈到,“前清官绅兵役之威、省城嫖吹赌盗之害,一扫而空”;而同期美国驻华武官的一份报告,无疑更加客观:“尽管有了大变动,但广州实算平静。陈将军的措施很激进……他下令将娼寮关闭,将江中‘蛋民’(船户)全赶走,严行禁赌禁烟。他的本国支持者说,陈炯明将在全省推动新政”……
也就是说,地方的自治,并非基于军队、官吏,而基于民间、社会;省际的联合,并非基于武力的征服,而基于自觉地合作。几省如此,几国如此,天下世界亦如此。毋庸讳言,这一切只能寄望于思想的传播、人心的交融。这是一条前无古人的路。
他似乎没有觉察这当中的深刻悖论:以执政者的身份,追逐安那琪的梦想。无论如何,能奠基一省的地方自治,即可造福一方;至于能走多远,那是谁也无法预料的。

浅析陈炯明的地方自治思想

浅析陈炯明的地方自治思想

浅析陈炯明的地方自治思想作者:李育彬来源:《卷宗》2015年第12期摘要:20世纪初的中国是一个混乱的时代,继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和袁世凯独裁政治之后,地方自治思想逐渐流行起来。

而陈炯明(1878-1933)作为中华民国时期广东军政领袖,毕生坚持联省自治的政治主张,致力于联邦宪政、以和平协商的方式统一中国,与孙中山奉行的中央集权、不惜以武力征战谋求统一中国的政治纲领不合。

这位在1925年2月和10月,被孙中山领导的国民革命军举行第一次和第二次东征彻底打垮的陈炯明,是民国时期的积极主张地方自治的典型代表。

关键词:陈炯明;地方自治;思想评析1 引言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2000余年的封建君主专制,但仍然没有建立一个适合中国发展的政治制度,20世纪初的中国仍然处在风雨飘摇中。

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不同阶层的人纷纷提出了自己的建国主张,袁世凯的独裁统治,张勋的复辟帝制以及段祺瑞的军阀统治都经过实践的检验,证明是行不通。

围绕着国家政体是采用总统制、联邦制还是单一的独裁政治争论不休,在此背景之下,地方自治思想兴然而起。

2 陈炯明地方自治思想形成的原因2.1 陈炯明的出身及其所处的社会历史环境的影响陈炯明,字竞存,广东汕尾市海丰人(广东省惠州府海丰县白町村,今属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联安镇白町村)。

海丰县虽然三面环海,但当地的思想由于受封建思想影响仍然比较守旧。

县内封建宗法关系错综复杂,仍然是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

人们的自治思想仍然停留在狭隘的地方主义上,乡里发生的大事习惯于交由族长或绅士处理。

陈炯明从小就在这种环境中成长,深受封建制度的影响,所以在早期的自治思想多少受到地方主义的影响。

再就是陈炯明当时所处的社会历史环境,整个社会都在提倡地方自治,陈炯明在此思潮的影响下,也发展了他的地方自治思想。

2.2 儒家思想的影响陈炯明在入新式学堂之前,一直接受的是儒家思想教育,而且陈炯明的祖父和父亲都精通儒学。

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陈炯明的地方自治思想必然渗透着儒家思想。

学术争鸣乃科学之正途——评《历有争议的陈炯明》

学术争鸣乃科学之正途——评《历有争议的陈炯明》

学术争鸣乃科学之正途——评《历有争议的陈炯明》作者:王杰来源:《红广角》 2012年第6期由段云章、沈晓敏、倪俊明编著,中山大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的《历有争议的陈炯明》一书,在一些人看来,为一本颇具“争议”的学术著作,是耶非耶?值得一评。

有争议方显其神陈炯明是民国时期广东政坛的风云人物,亦是历来颇具争议的重要角色。

比如,他在清末立宪运动中是否“投机革命”?1911年“三·二九黄花岗起义”是否“逃跑”?于民国初年督粤之布政是否得当?他对广东“二次革命”失败的责任何在?中华革命党时期走南洋是否另树一帜?漳州之治是否自治“示范”之举?回粤驱桂可另有隐衷?北伐失败归因何在?其联省自治主张属何等旗号?1922年“六·一六兵变”应作如何评说?孙、陈分歧归因何是?陈氏与中共、共产国际(俄共)的关系怎样?上述举凡疑问为陈炯明研究提供了广阔的争议空间。

传主的事功本身存在争议,学者见仁见智,乃至“众说纷纭”,实属正常。

中国近代是一个瞬间万变的年代,近代中国史册是一本精彩纷呈的读物:列强豆剖瓜分,政权走马频仍,军阀为患一方,民众生灵涂炭;中西思潮交汇,新旧理念兼容。

有人行尸走肉,有人振臂为雄。

衮衮精英与芸芸普罗,行色匆匆,风采种种。

他们都有共通之处,就是调适心态去适应时代的变奏。

那些站在时代潮头的志士,探索与困惑同行,新知与失利相伴,成功有如昙花即逝,苦痛却是常态常新,无论是孙中山,还是陈炯明,他们都是探索路上的筚路蓝缕者,对于他们的成败得失,我们应该有一个宽容的心态、理性的情怀。

有如龚自珍所赋诗:“未济终焉心缥缈,百事翻从缺陷好。

吟道夕阳山外山,古今谁免余情绕。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研究陈炯明比研究同时代的其他人物又要复杂得多。

众所周知,由于历史的原因,在国民政府时期,孙中山的旗帜成为时代的正统和主流意识,加之蒋介石又渗入了个人的“动机”,从中“推波助澜”,一切核心价值评判均以孙中山的“标尺”为取向,非此即彼,以至在陈炯明的评价问题上呈现出一边倒,甚至绝对化、僵化化。

陈炯明的理想和道路——以民主联邦制为考察中心

陈炯明的理想和道路——以民主联邦制为考察中心

陈炯明的理想和道路——以民主联邦制为考察中心
段云章;倪俊明
【期刊名称】《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8(048)005
【摘要】文章先从纵、横两方面论述陈炯明是其理想--民主联邦制理想的真诚信奉者,以及他与同时期其他谈论联省自治者的区别;继从四个方面评价陈炯明的民主联邦制方案,指出他对中国实施民主联邦制作了相当精细的设计,崭露出他对中国和世界情势的认真思考及力图对中国当时面临的主要问题提供应对方案,且具有某种实践性格;同时,论证了陈炯明的民主联邦制所具有的新旧交替交错的特色以及循此展现的社会属性;最后分析了陈炯明民主联邦制方案未能实施的原因及其意义,着重阐述陈炯明和他所创立的致公党与孙中山和中共从离到合、又从合到离、最后归于合的曲折历程,以说明陈炯明和致公党所代表的中间阶级所走的第三条道路在近代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总页数】16页(P64-79)
【作者】段云章;倪俊明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历史系,广州510275;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广州510110【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6.07
【相关文献】
1.论纵向分权中的比例原则——以欧盟、联邦及单一制为考察对象 [J], 王书成
2.联治民主制:陈炯明的联邦建国方略 [J], 肖洪泳;
3.人大工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以民主法制为中心并行不悖 [J], 李伯钧
4.联邦德国的德国统一政策研究现状--以联邦德国对民主德国的经济政策为考察核心 [J], 王超
5.文学理想乐园与自由民主精神之重建——以《文艺新潮》为中心的考察 [J], 杜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陈炯明与安那其主义

陈炯明与安那其主义

陈炯明与安那其主义.txt你出生的时候,你哭着,周围的人笑着;你逝去的时候,你笑着,而周围的人在哭!喜欢某些人需要一小时,爱上某些人只需要一天,而忘记一个人得用一生陈炯明与安那其主义陈定炎本文目的是在探讨民初时期中国的安那其运动,对陈炯明一生的政治思想与行动有怎么样的影响?本文资料一部分是摘译自作者所撰《陈炯明:安那其主义与联邦国》(Chen Jiongming: Anarchism and the Federal State)的英文论文。

.国内有关于安那其主义的资料不多,这是因为七十多年前,国民党开始实行“党化教育“,自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开始,国内的人民,包括知识分子,政治领导人员,都遵奉领袖的著作和演讲,对其他的政治理论,尤其是安那其主义,知道的已不多。

知道的,也大都误解为恐怖主义,不值一谈的。

下文分四段叙述:(1)安那其主义的意义,(2)与安那其人的交往,(3)漳州的试验,(4)安那其与联邦。

安那其的意义安那其主义(Anarchism)通用的名词是“无政府主义”。

根据英文字典里的解释,有正反两方面的意义。

反面的是社会没有了政府,成了无天无法的恐怖世界;正面的是社会没有了政府,人人享有绝对的自由,达到太平康乐的乌托邦(Utopia)世界。

无政府主义者厌恶武力干预个人的自由,但是常被指斥为恐怖份子,这是因为其中激烈份子,不惜牺牲个人生命,采取「弱者」对付「强者」的恐怖手段,以反抗政府权威,冀求达到他们崇高的理想。

卡克(John P. Clark)为安那其主义下了一个定义。

他列下四项:(1)理想的一个无压迫性,非权威性的社会,(2)以反对权威性的观点,对现今社会与其机构的不满和批评,(3)相信人类有善良的天性,能够逐步地有显著的进步,而终达到理想的目的。

(4) 有一个改革的策略。

这策略必须包括即时进行设立无权威性,分权式(decentralist)的社会机构。

[卡克1978,13 ]卡克认为任何政治理论,能具有上述四个条件的,可以说是“完全的安那其主义”(Anarchism in a complete sense). 如果只符合部份的条件,则可说是“有限度的安那其主义”(Anarchism in a limited sense). 美国学者查彼得(Peter Zarrow) 引用卡克的定义,来分析中国民初时期的安那其运动,结论说中国的安那其人在相当限度上,是符合上述的四个条件的。

陈炯明互助进化论思想探析——《闽星》时期的考察

陈炯明互助进化论思想探析——《闽星》时期的考察

义思想 的影响程度 , 根据现有资料 , 他广泛而深入地 接受 无 政府 主义 思想则 是在 闽南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护 法 时期 。在 这一 时期 , 陈炯明以《 闽星》 为阵地 , 发表系列诗文, 积极 宣传无政府主义思想 , 并形成 自己独具 特色的互助 进化 论 思想体 系 , 进 而 演 变 为 陈 炯 明独 具 个 性 的政 治人 格 特质 。
建设 , 使其 辖 下 的漳 州地 区被称 为 “ 闽南 的俄 罗 斯 ”, 得到 了国 内外 人 士 的一 致 称 誉 。 同时 , 他 敏 锐 地捕捉时代潮流的涌动 , 在五四运动爆发后 , 发表 电 文支持学生运动 , 办报纸, 写诗文 , 使闽南呈现出新 文化革命的风潮 , 他的政 治价值观也第一次通过系 列 诗 文为世 人所 知悉 。 北 京五 四学 生 运 动 爆 发 后 , 陈 炯 明 给 予 了积极 的响应 , 他发电声援学生爱 国行动 , 痛斥北京政府的 卖 国行 径 , 表示“ 吾人处 此 , 不独 为 自卫计 , 当抵 死力
动在闽南生根发芽 , 陈炯明听从朱执信的建议 , 邀请 广‘ 东无 政府 主 义者梁 冰 弦 、 陈秋 霖 、 刘 石 心 等来 到漳 州, 成 为在 漳州宣 扬新 思想 的 中坚 , 最 主 要 的则 是创 办 了《 闽 星》 半周 刊 和 t : t 刊。 以“ 在 福建 为 圆心 的起 点 运 动 , 做 新 文 化 运 动” 的《 闽星》 半周刊, 创刊于 1 9 1 9 年1 2月 1日, 发行 3个 月刊 出了 l 6期 之后 ( 2卷 8期 ) , 因 为准 备 粤军 回粤 的军 事行 动 , 正 式停 止 出版 。另 外 , 有感 于 闽星半周 刊在 “ 智 识锢 蔽 的漳 州 ” 产生 的 回响 不 大 , 1 9 2 0年 1月 1日, 又创 办 了《 闽 星》日刊 , 每 日出一 大张, 目的 在 “ 为地 方人 士增 广见 闻 ” 。 l 6 陈 炯 明除 了热 心 支持 、 倡 导漳 州 的新文化 运 动外 , 还 亲 自一 试 身手 , 系统 阐发 自己的思 想 。在 《 闽星 》 半周 刊两 卷 l 6 期中, 发表了 4篇专文 、 5首 白话诗和 1 通信 函。 从 陈炯 明此一 时期 的著述 中 , 可 以 明显 看 出他 受 无 政府 主 义影 响 的互 助进 化论 思想 的形成 。 《 闽星》 半周 : t : l J : l : l J 发 陈炯 明诗 文篇 目表

粤系军阀人物:陈炯明

粤系军阀人物:陈炯明

粤系军阀人物:陈炯明陈炯明——北洋时期南粤叱咤风云的枭雄,同时也是一位充满争议的人物。

陈炯明, 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名字。

他被视为孙中山的叛徒写进了历史教科书, 广为流传;但除此之外, 人们对他似乎知之不多。

蓦然回首间, 才发现这位中国近现代史无法绕过的人留给世界的背影竟是那么的奇特, 既清楚又模糊。

在这个寿命并不太长的人身上发生了什么,让他留给世人谜一样的人生。

秀才·议员·革命党陈炯明,字竞存,广东海丰人(广东省惠州府海丰县白町村,今属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联安镇白町村),1878年1月13日, 广东海丰县一户“素业贾, 贩鸭卵, 往来港穗间”的陈姓绅商家庭新添了一个男丁。

就在这孩子出生的当天, 他父亲陈暄 (字曦庭) 恰巧接到了乡试中榜的捷报。

陈家双喜临门, 举家欣喜若狂, 陈曦庭欣然命笔, 给自己这个新生的儿子取名为陈捷, 意在今后他父子必是捷报频传, 仕途猛进。

但世事难料, 幸福的日子总是那么短暂易逝。

陈捷3岁时, 父亲去世了, 他也成了当地出了名的顽童。

6岁时, 祖父的去世让陈家中落, 年幼的陈捷才发奋自立, 不仅读书用功, 而且少年老成。

20岁时, 他考中秀才, 便改自己名为“陈炯明”, 寓存着对黑暗现状的不满和对光明的向往。

在考取秀才之后, 陈炯明对八股取士的考试制度兴趣索然, 没有再循着举人、进士的路子走下去。

在家乡过了几年心满意足的婚姻生活后, 1906年考入广州新成立的广东法政学堂, 就读两年制法科速成班。

1909年,陈炯明在海丰县一些官绅的支持下,当选为广东省咨议局议员,成为立宪派积极分子。

同年,各省咨议局代表在上海开联合会,陈炯明是广东代表之一,在上海期间,陈炯明与革命党人有了联系,加入了同盟会。

1911年辛亥广州起义(黄花岗起义),陈炯明亦参加了这一战役,但他贪生怕死,中途单独逃跑出城,事后受到黄兴等的严厉谴责。

武昌起义爆发后,陈炯明和邓铿(字仲元,广东梅县人)被同盟会南方支部派往东江组织民军起义。

近代军政领袖陈炯明的介绍

近代军政领袖陈炯明的介绍

近代军政领袖陈炯明的介绍陈炯明是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人,中华民国时期广东军政领袖,陈炯明毕生致力于联省自治的政治主张,以和平协商的方式统一中国,那么你想了解更多吗?下面是由店铺为你提供的近代军政领袖陈炯明的介绍,让我们来进一步了解。

近代军政领袖陈炯明的介绍陈炯明,字竞存,1878年出生,广东海丰人,是近代中国最具争议的历史人物,以当年国民党长期对孙文的顶礼膜拜,以及“党化教育”之需要,将这位受到广东民众拥戴的“定威将军”(章太炎语),斥之为“叛徒”和“军阀”,可见其中莫大贬义。

事实上,陈炯明参加辛亥革命、护国讨袁和护法运动,尤其主政广东期间,严禁烟赌,发展教育,提倡新文化运动,坚持“联省自治”的政治实践,反对武力统一中国,不失为政治上的一种远大目光,亦因此,与孙文政见相左,最终决裂。

从那以后,国民党史家对陈炯明大都“诬蔑诟谇”,国民党元老之一莫纪彭痛心疾首,尝言:“大多出诸个人之恩怨好恶,而各种批评之悖于史实者,莫甚于否定竞存献身革命之光荣经历。

”若干年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韦慕庭教授也一针见血地指出:由于历史学者深受过度对孙中山个人崇拜影响,他们对陈炯明之评述有欠公允(1970年韦慕庭致陈炯明之子陈定炎教授函)。

陈炯明于1933年病故后,广东流行过两首民谣,彰显公道自在人心,不啻于为其“辩冤白谤”,其一:陈炯明,陈炯明,请孙下野蒙了污名。

是非荣辱后世定,可是你的政绩留在漳汀,你的功勋留在南宁,你的威严留在五羊(广州)。

禁烟禁赌两功令,到于今,中国统一了,尚未有人敢来实行!其二:陈炯明,陈炯明,请孙下野蒙了污名。

是非荣辱总无凭,兹有凭者,是你的人格光荣,一钱不名,苦行一生,求知好学是你唯一怡情,爱国重乡又成了第二天性……(参见陈定炎编《陈竞存(炯明)先生年谱》,台北:李敖出版社1995年7月初版,上册,页1)。

七十多年过去,今人对陈炯明的评价和认识或有改变,尤其对他与孙文的矛盾及生死冲突,能回到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加以辨析,这自是理性的一种回归。

被历史蒙尘的大英雄陈炯明

被历史蒙尘的大英雄陈炯明

被历史蒙尘的大英雄陈炯明贺沛轩在电视剧《双枪老太婆传奇》的片尾曲写道:“明枪不怕多,暗箭最难躲呀。

一条命还在,有福也有祸。

不说功与过,是非任评说。

人活就为一张脸,岁月总蹉跎。

台前把幕落,幕后人穿梭。

真假都是戏,双枪老太婆。

”把这段话用在陈炯明身上,再恰当不过了。

要说陈炯明的功勋,的确不容小觑。

他是辛亥革命元勋,参加黄花岗起义。

武昌起义后,陈炯明在清军管带洪兆麟的帮助下光复惠州。

他建立广东纪律最严明、战斗力最强的一支民军,这是当时广东唯一一支真正属于同盟会的军队。

袁世凯上台后,陈炯明追随孙中山,参加护法运动。

1918年,陈炯明主政福建漳州。

他成立工务局,拆卸城墙,修筑堤岸、码头和跨江大桥,将原先狭窄不平的街道改建为整齐的石板马路。

兴建市场和屠宰场,把马路沿线破败陈旧的商铺改建成整齐划一的模范商店。

兴建漳州第一公园。

宣布禁绝私塾,提出“一乡一校”。

挑选一批优秀学生分赴法、美、英、日等国留学,被誉为“闽南教育界空前盛举”。

列宁对陈炯明表示敬佩和鼓励。

1920年12月共产国际的机关刊物《共产国际》称赞漳州“是中国南部革命的中心”,“是中国革命青年和社会主义者的朝圣地”,德国一家报纸赞誉漳州是“东方一颗明星,正在放出光芒”。

1920年陈炯明成为广东省省长兼粤军总司令。

主政广东期间,希望将广东建成中国的“模范省”。

他兴利除弊:改良风俗、整饬吏治、关闭娼寮、禁赌禁烟、创办新学、推行新政。

如他所愿,当时广东在国人心中是新文化运动“最后一个据点”和“最后的希望所在”。

时任广东教育司司长的钟荣光后来谈到,“前清官绅兵役之威、省城嫖吹赌盗之害,一扫而空”。

1920年11月,陈炯明饬令广东高等师范学校实行男女同校。

次年3月23日,又责成全省中学开放男女同校。

还推行旨在普及义务教育的六年计划:从1922年8月——1928年7月,在六年时间内,分期推广义务教育,使310万学龄儿童能够完全就读。

陈炯明在全省92个县推行自治,1921年底各县推行民选县长、县议员工作完成。

福建近代史--辛亥革命名人及事物

福建近代史--辛亥革命名人及事物

辛亥革命在福建的反应
1911年11月9日,福建新军和会党起义,占领福州,成立福建军政 府和海军司令部。图为闽省总司令部正门甬道。
辛亥革命时期军阀混战之北洋军阀混战
- - 福建军史 民国2年(1913年)“讨袁战 争”失败后,隶属皖系的北洋 军阀李厚基部入闽,控制福建 全省军政大权。皖系在直皖战 争失败后,李厚基弃皖投直, 皖系军阀十分愤恨。民国11年6 月,陈炯明在广东叛变革命, 追随孙中山的粤军许崇智、李 福林、黄大伟等部讨陈失利, 退守闽赣边境。 /200811/19/content_1883368.htm
志士遗物见证福建“辛亥革命”
今年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近日,辛亥革命志士后裔吴荣锡向云霄博 物馆展示了父亲吴维扬参加辛亥革命的五等勋章执照、福州兴龙山忠义堂会员证 及革命军臂章等历史遗物。
福建华侨与辛亥革命
闽籍华侨积极参加辛亥革命,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 广大华侨对所在国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付出了巨 大的牺牲,却一再遭到殖民主义当局的残酷掠夺和迫害。 当他们将求援的目光投向清政府时,却遭到它无情的冷 漠和抛弃。这就使得华侨更加认清了清廷的虚弱和反动 本质,更加憎恨帝国主义和封建政府,迫切要求推翻清 朝的反动统治,建立一个独立、民主、自由和富强的祖 国。
/showtext.asp?ToBook=1 056&index=143
国民党前期辛亥革命2面旗和请用国货筷子筒
福建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
辛亥革命纪念馆
96年前,福州革命党人在于山大士殿前发动光复战役,战 后,福州成为全国17个最先光复的城市之一。现今,辛亥革命 纪念馆已从林觉民故居搬迁到于山大士殿,向参观者免费开放。 当年,革命军前敌总指挥部就设在大士殿内,于山是总攻 阵地。展览内容共四部分,分别是《辛亥革命的社会背景与革 命前夕的福州》、《黄花岗上的英烈》、《武昌首义、福州光 复》、《中山莅榕、八闽生辉》。 新展馆亮点众多,文物数量从之前的40多件增加到100多件, 还首次展出参与于山战役的黄乃裳、程拱辰、刘尧宸的珍贵资 料。大士殿真龙庵内还立了一块市民江德章在于山戚公祠内发 现的1946年7月7日长乐人林素园立的《黄花岗中学碑》。 辛亥革命烈士林觉民的故居,则专作为展览林觉民和冰心两位 名人的展览馆。

陈独秀与陈炯明关系探析_卢玉华

陈独秀与陈炯明关系探析_卢玉华

2011年4月第30卷第4期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Anq i n g Teachers College(Soc i a l Sc ience Ed ition)Apr.2011Vo.l30No.4陈独秀与陈炯明关系探析卢玉华(中共广州市委党史研究室, 广东 广州 510071)摘 要:陈独秀与陈炯明尽管分属不同阵营,但拥有相似的成长经历和教育理念。

20世纪20年代,陈独秀应陈炯明之邀赴广州担任广东省教育委员会委员长,与陈炯明短暂合作,并结下了不错的私人友谊。

陈炯明与孙中山在广州决裂后,陈独秀与中共中央旗帜鲜明地支持孙中山,反对陈炯明的背叛行为,陈独秀与陈炯明由此成为势不两立的政敌。

两人之间关系的演变,也为那个时代诸多重大事件及中国共产党早期成长环境提供了别样的历史注脚。

关键词:陈独秀;陈炯明;关系中图分类号:K8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730(2011)04-0070-06陈独秀与陈炯明,一个是赫赫有名的民主斗士、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建者和早期领导人,一个是手握重兵、权倾一时的粤系军阀。

两人虽然立场、地位迥异,却在20世纪20年代初期,其人生轨迹产生过一段意味深长的交集。

这种交集,从最初的惺惺相惜,到后来的短暂合作,最终分道扬镳,演绎了一段曲折的历史交往,而这一交往过程,又在客观上反映了20世纪初中国政坛纷繁复杂、变幻莫测的现状,同时,也为那个年代中共党组织的成长环境与发展背景提供了别样的历史注脚。

一陈独秀是安徽安庆人,生于1879年;陈炯明是广东海丰人,生于1878年,两个年龄相差不大,而且都出生于家道中落的书香世家,从小接受旧式教育,在长辈的压力之下,走上了参加科举求取功名的道路。

1896年,陈独秀考中秀才,两年后的1898年,陈炯明也考中秀才。

之后,两人都激愤于国内形势的危亡,放弃了旧式科举之路,告别妻儿及家乡的安逸生活,远赴他乡追求各自的理想。

陈炯明

陈炯明

人物简介:历史学家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历史课本里的陈炯明,是以一个乱臣贼子的面目出现的,作为反动孙中山的可耻下场,来教育一代代天真的小孩。

无论国民党史还是共产党史,都将陈炯明描绘成一个军阀,一个孙中山和辛亥革命的背叛者,一个炮轰总统府的刽子手,他的所谓贡献,总是被一笔草草带过。

不过,折戟沉沙铁未销,时间总能磨洗出一些真相,将近一百年过去了,随着史料的发现,以及意识形态的松动,陈炯明对辛亥革命的巨大功绩,他的自治理想与实验,他与孙中山的恩怨是非,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知道。

人们才发现,这是又一位被湮没的辛亥元勋。

>>>>再穷也不能穷教育陈炯明中秀才时,科举制度已是日薄西山,虽然远不如父辈那么风光,但仍不失为一件快事,至少证明自己的本事,不逊于他人,没有给祖宗丢脸。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

”这两句豪言壮语,我们早已耳熟能详,遗憾的是耳闻目睹的事实,往往与之背道而驰。

那么中国的当政人物中有没有人真的曾付诸实行呢?尽管凤毛麟角,但还是有的。

曾任广东都督、粤军总司令、广东省长的陈炯明就是突出例子。

1919年9月,他在漳州发布《振兴教育令》,把改良县教育行政和学校教育,积极办理义务教育、社会教育和职业教育,列为当务之急。

在聘请钟荣光为国民教育高等顾问的同时,陈炯明还任命梁冰弦为教育局长,执行“一乡一校”计划,在农村普遍设立现代学校。

陈炯明不惜经费,宣布禁绝私塾,改而设立从师范学校、普通中学到工读学校、平民夜校、妇女家政讲习所在内的门类齐全的学校。

困难重重,仍然坚持教育建设1919年12月5日,上海《民国日报》报道了闽南护法区的教育:“计龙溪一邑,学生数约有12000余人,较去年又增加三倍”。

1920年4月13日再报道:“以龙溪一邑为例,本年(1920年)增加国民学校47所,高等小学以及乙种农业5所,添办工读学校1所,女子师范讲习所、女子工读学校各1所,又设立半夜学校90余所。

陈炯明“联省自治”思想浅析

陈炯明“联省自治”思想浅析
方 紧张 的对 立关 系提 供 了一种 思路 。
山的北伐 政策 背道 而 驰 , 酿成 政 争 , 终 导致 “ 最 六
・ 一
六兵 变 ” , 陈二 人 彻 底决 裂 。12 孙 9 5年 , 在
国民党 两 次东 征 之后 , 陈军 失败 , 陈炯 明下 野 , 从 此 寓 居香 港 , 被 推 举 为 中 国致 公 党 首 任 总理 。 并 13 9 3年病 逝 , 5 年 5岁 。著有 《 省 自治 运动 》 又 联 (
毕业 于 海丰 师范 学 堂 和广 东 法政 学 堂 。 10 9 9年 ,
名《 设方 略》 、 中国统一 刍议 》 。 建 )《 等 撇 开 政治上 的功 罪是 非不 谈 , 陈炯 明的 为政
与为人 都并 非没 有值得 肯定 的地 方 。他在 出任 咨 议 局议 员 , 驻军福 建漳 州和 主政广 东期 间 , 为改 良 社会做 出了很多 有益 的探 索与 贡献 。秀才 出身 的 他, 曾在 广 东法 政 学 堂 以 “ 优 等 ” 业 , 讲 英 最 毕 能
S p.2 2 e , 01
V0. 9 No 5 12 .
陈 炯 明 “ 省 自治 " 想 浅析 联 思
任 明, 袁 刚
( 京 大 学 政 府 管 理 学 院 , 京 10 7 ) 北 北 0 8 1

要: 陈炯明是一位致力 于民权与共和 的革命 者 , 着眼和平建设 、 是 思考 中国治理之道 的思考者 。他主
21 02年 9月 第2 9卷 第 5期
鲁东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 版)
L d n nvri o r a( hl o h n o i c n e d i ) u o gU i s yJ un l P i s p ya dS c l i c sE io e t o aS e tn

学术争鸣乃科学之正途——评《历有争议的陈炯明》

学术争鸣乃科学之正途——评《历有争议的陈炯明》
传主的事功本身存在争议,学者见仁见智,乃 至“众说纷纭”,实属正常。
中国近代是一个瞬间万变的年代,近代中国史 册是一本精彩纷呈的读物:列强豆剖瓜分,政权走 马频仍,军阀为患一方,民众生灵涂炭;中西思潮 交汇,新旧理念兼容。有人行尸走肉,有人振臂为 雄。衮衮精英与芸芸普罗,行色匆匆,风采种种。 他们都有共通之处,就是调适心态去适应时代的变 奏。那些站在时代潮头的志士,探索与困惑同行, 新知 与失 利相伴 ,成 功有 如昙 花即 逝, 苦痛 却是 常态常新,无论是孙中山,还是陈炯明,他们都是
资 政专论 ZIZHENG ZHUANLUN
1 98 6年5 月1 8日,陈云( 左一)视察上海宝山钢铁公司
有一失。 ”时时处处都做“事前诸葛亮”,连诸葛亮自己也没做到。用人 不当,误 失街亭,最终只得“挥泪斩马谡”,不正是诸葛亮人生中的一大 败笔吗? 即便是这样,鲁迅在评《三国演义》时还是说:“至于写人,亦 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不屑于 当“ 事后诸 葛亮” 的人, 要么是 不能清 醒地认 识错误 和失败 所造成的 危害,采取不以为然的态度,要么是处心积虑地找客观原因,想 推卸责任 ,其结果必然是重蹈覆辙,一错再错。在现实工作中,我们常说 有些人办 事行为是“事先拍脑袋,事中拍胸脯,事后拍屁股。”其实这些 人的典型 特征,一是没有“事前诸葛亮”的本领,却硬要假冒“事前诸葛 亮”,靠 一时冲动、心血来潮办事,这样焉能不出问题?二是没有当“事 后诸葛亮 ”的勇气,出现问题后,只知道逃避责任,这样又怎能不再犯相 似的错误呢?
“没有 事后 诸葛亮 就没有 事前诸 葛亮” ,因为 “事前 诸葛亮 ”的先 见 之明, 往往是 “事后 诸葛亮 ”从经 验教训 中总结 归纳出 来的。 也就是 说,当不 了这次的“事后诸葛亮”,但并不妨碍成为下一次的“事前诸葛 亮”。一 旦发现问题,及时认真地查找原因,总结一下经验教训,并尽可 能 地把损 失降到 最低点 ,比问 题发生 后还浑 浑噩噩 ,不知 所以然 要好得 多 ,正所谓“ 见兔而顾 犬,未为晚 也;亡羊而 补牢,未 为迟也。” 对 于 那些与这 次错误或失败无关的人来说,如果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的态度, 既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也使自己丧失了一次汲取教训以避免 自己犯同 样错误的大好机会。因此,不怕做不了“事前诸葛亮”,就怕不 做“事后 诸葛亮”。对此,陈云曾说:“有成绩是明摆着的,用不着天天 讲 。对于 缺点错 误倒是 应该经 常注意 的。” “一有 错就有 人骂, 容易改 正。如果人家天天喊万岁,一出错就是大错。”

陈炯明与汪精卫关系疏论

陈炯明与汪精卫关系疏论

陈炯明与汪精卫关系疏论
陈友乔;陈楚华
【期刊名称】《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年(卷),期】2015(028)006
【摘要】陈炯明与汪精卫都是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两人从民初广东都督选任风潮中开始产生交集;到二次革命时期,两人又不约而同地高唱南北议和之调;直至漳州新政时期,两人关系达到最佳状态;"六一六"兵变之后,汪陈关系渐行渐远.对长达二十多年的汪陈离合进行考察,可以发现:汪陈关系之合,乃是二人性格志趣惺惺相惜;汪陈关系之离,很大程度上以孙陈关系为转移.但在一定程度上能保持私谊,这种私谊的保持具有一定限度,即尽量以不危害其政治生命为前提.
【总页数】6页(P66-71)
【作者】陈友乔;陈楚华
【作者单位】惠州学院政法系,广东惠州 516007;惠州学院政法系,广东惠州51600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9
【相关文献】
1.陈独秀与陈炯明关系纵横谈——答《广东党史》编者问 [J], 曾庆榴
2.1924年前的彭湃与陈炯明关系探析 [J], 沈晓敏
3.陈独秀与陈炯明关系探析 [J], 卢玉华
4.广东早期党团组织对陈炯明事变态度探析——兼论早期党团关系 [J], 张丽红;
5.广东早期党团组织对陈炯明事变态度探析r——兼论早期党团关系 [J], 张丽红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陈炯明晚年思想述略

陈炯明晚年思想述略
自主的政 见 。 ” 这也 是孙 陈此 后 交恶 的重 要原 因 。陈
炯 明 的政 治 思 想 , 可 用 四个 字 来 概 括 , 即“ 联省 自 治” 。陈 对二 十世 纪初 兴 起 的联 省 自治 运 动极 为 倾
心, 将 其作 为 自己的政 治理想 , 成 为他 长期 坚 持 的政
发 生 了怎样 的变 化 呢 ?陈下 野后 , 远 离政 坛 , 与昔 日 部 属 也少 有 联 络 , 在 家 潜 心 钻研 其 治 国大计 。1 9 2 8
旦形成 , 便不轻易改变 , 后来他与孙 中山的决裂 , 不 少人就认为是政见不同所致 。康 白石先生在《 陈炯 明 传》 中更 是 明 白无误 地 指 出 : “ 陈 自始 至终 有 独 立
联 省 自治主 张 开始 转 向地 方 自治理 论 , 抗 日反 共 思 想 逐 渐 形 成 , 而其 勤俭 作 风 得 以 保 持 。剖 析 这 些 思 想转 变 产 生 的 根 源 , 作 者
认为 , 陈炯 明政治上的实用主 义、 思想上的民族 气节 、 生活上 的勤俭品质 , 是其晚年乃至保持 一生的思想特质 。
2 0 1 4 年第 2 期( 总第 4 5 期)
N o . 2 2 0 1 4( S e r i a l No . 4 5 )
陈炯 明晚年思想述 略
◎卢 玉 华
摘要 : 通过考察 陈炯 明晚年寓居香港期 间的政 治思想与作风 , 对照其 当政时的言行 , 认 为其核心政治理论发生 了较 大变化 ,
陈对二十世纪初兴起的联省自治运动极为倾心将其作为自己的政治理想成为他长期坚持的政治纲领并认为联省自治是医治中国割据现状实现国家统一的良方故而对联省自治矢志不渝的追求构成了其政治思想的核心部分

陈独秀与陈炯明关系纵横谈_答_广东党史_编者问_曾庆榴

陈独秀与陈炯明关系纵横谈_答_广东党史_编者问_曾庆榴

二陈交往缘于对社会主义问题的“研讨”
问:陈独秀、陈炯明的交往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答:在中国近代史上,二陈都是风云人物。

两人早年的经历有不少相同之处,如受过传统文化影响, 都当过
度,对广东党组织不能不产生影响。

问:1922年6月30日,陈独秀给吴廷康(维经斯基)写过一封信,你能为我们作点解读吗?
答:这封信是“六一六兵变”半个月后写的,信中说:“南方孙文与陈炯明分裂,孙恐不能制陈,陈为人言行不能一致,在南方也不能有所建设,他对于社会主义,我确知道他是毫无研究与信仰。

我们很希望孙文派之国民缘的由来及其演变,你有什么样的感想?
答:陈独秀和陈炯明,均为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他们曾基于一定的共识走到一起,共同活跃在南方的政治舞台上,并留下了许多有意义的足迹。

后来却因复杂的历史原因而分了手,化友为敌。

此后,在不长的时间之内,他们各以不同的说法,不同的方式,先后被逐出革命历史的舞台,潦倒以终。

历史的逻辑多么令人难以思议!如果。

陈炯明与近代广东女权运动

陈炯明与近代广东女权运动

陈炯明与近代广东女权运动
付金柱
【期刊名称】《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9(021)001
【摘要】近代以来,中国女权运动偕民权运动而勃兴,广东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女权运动一直处于全国领先地位.陈炯明从进入晚清广东咨议局开始,至民国时期两次主持粤政期间,均对女权运动大力倡导并给予支持.在女权运动展开上,陈炯明持现实主义的渐进模式,即经教育权利、人身权利和政治权利的顺序渐次达到.在每种权利的获得上,也应该遵循由易至难的渐次顺序.
【总页数】5页(P99-103)
【作者】付金柱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政治学系,北京10087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442.9
【相关文献】
1.陈炯明、孙中山与广东省宪运动 [J], 龙长安
2.唐群英女权思想述论——兼及近代中西女权运动之比较 [J], 赵怀娟
3.广东早期党团组织对陈炯明事变态度探析——兼论早期党团关系 [J], 张丽红;
4.广东早期党团组织对陈炯明事变态度探析r——兼论早期党团关系 [J], 张丽红
5.近代科学文化教育是中国女权运动推动力 [J], 孙兰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炯明互助进化论思想探析———《闽星》时期的考察□付金柱作者:付金柱,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政治学博士。

主要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政治史。

邮编:163319摘要:闽南护法时期是陈炯明政治思想转化及确定的关键时期,其政治思想由物竞天择的进化论思想转变为互助进化思想。

陈炯明的政治思想以“全人类社会”主义的互助进化观为基础,以“不为罪恶的奴隶”的人格观及生活与生趣兼备的人格养成路径为辅翼,以“金刚性”的暴力革命观为手段,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互助进化思想体系。

关键词:陈炯明互助进化论政治思想《闽星》中图分类号:D69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243(2014)01-0047-05陈炯明(1878—1933)是中国近代史上的著名人物,曾任粤军总司令和广东省长,并因在政治上主张联省自治而与孙中山发生冲突而决裂。

陈炯明幼年接受中国传统教育,成年后入海丰师范学堂和广东法政学堂始接受西方法政思想及其观念,其中对他影响最大的则是社会达尔文主义,即所谓“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思想。

同时,在时任法政学堂教员朱执信的影响下,陈炯明接受了革命思想。

陈炯明思想再度发生转变则是辛亥“3·29”广州起义(又称黄花岗起义)之后,他参与中国早期无政府主义者刘师复组建的“支那暗杀团”,通过与刘师复等无政府主义者时相往还,使其与闻无政府主义思想,并为其所吸引,无政府主义思想中的一些核心价值和观念成为他终生持守的信条。

陈炯明接受无政府主义思想有着时代背景的影响。

无政府主义是中国20世纪初期影响广泛而深远的一种社会思潮,一度占据了革命思想的中心地位,被认为代表当时世界上最激进的革命思想,[1](P12)以致后来国民党和共产党中的许多要人都不同程度地信膺过无政府主义。

在参与支那暗杀团活动期间,没有直接资料表证陈炯明接受无政府主义思想的影响程度,根据现有资料,他广泛而深入地接受无政府主义思想则是在闽南护法时期。

在这一时期,陈炯明以《闽星》为阵地,发表系列诗文,积极宣传无政府主义思想,并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互助进化论思想体系,进而演变为陈炯明独具个性的政治人格特质。

一、《闽星》:闽南新文化运动的发生源陈炯明自1918年8月30日进驻漳州建立援闽粤军司令部,至1920年7月12日率援闽粤军回师广东,是为闽南护法期。

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陈炯明偏居闽南一隅之地,致力于政治、社会革新的地方建设,使其辖下的漳州地区被称为“闽南的俄罗斯”,得到了国内外人士的一致称誉。

同时,他敏锐地捕捉时代潮流的涌动,在五四运动爆发后,发表电文支持学生运动,办报纸,写诗文,使闽南呈现出新文化革命的风潮,他的政治价值观也第一次通过系列诗文为世人所知悉。

北京五四学生运动爆发后,陈炯明给予了积极的响应,他发电声援学生爱国行动,痛斥北京政府的卖国行径,表示“吾人处此,不独为自卫计,当抵死力争,即为世界永久和平计,亦宜表示各联盟加入国,俾速觉悟”。

[2]由于陈炯明的支持,漳州地区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声援行动。

新文化运动展开之后,陈炯明经常邀请朱执信等党人赴闽,[3](PP302-303)在粤军总司令部与许崇智、邓铿等高级将领“讨论学术,注意新思潮之发展”,热心赞助革命党在上海的新文化宣传刊物《建设》杂志的出版。

[4](P24)为了使新文化运动在闽南生根发芽,陈炯明听从朱执信的建议,邀请广东无政府主义者梁冰弦、陈秋霖、刘石心等来到漳州,成为在漳州宣扬新思想的中坚,最主要的则是创办了《闽星》半周刊和日刊。

以“在福建为圆心的起点运动,做新文化运动”[5]的《闽星》半周刊,创刊于1919年12月1日,发行3个月刊出了16期之后(2卷8期),因为准备粤军回粤的军事行动,正式停止出版。

另外,有感于闽星半周刊在“智识锢蔽的漳州”产生的回响不大,1920年1月1日,又创办了《闽星》日刊,每日出一大张,目的在“为地方人士增广见闻”。

[6]陈炯明除了热心支持、倡导漳州的新文化运动外,还亲自一试身手,系统阐发自己的思想。

在《闽星》半周刊两卷16期中,发表了4篇专文、5首白话诗和1通信函。

从陈炯明此一时期的著述中,可以明显看出他受无政府主义影响的互助进化论思想的形成。

《闽星》半周刊刊发陈炯明诗文篇目表题目文体署名卷期发刊词文章陈炯明第1卷第1期闽星白话诗陆安第1卷第1期指南针白话诗陆安第1卷第1期东方文明白话诗陆安第1卷第2期瀛洲草白话诗陆安第1卷第2期不为罪恶的奴隶文章陈炯明第1卷第2、3期太平洋白话诗陆安第1卷第4期生活与生趣文章陈炯明第1卷第6期评康戴两君论革命的书文章陆安第1卷第8期复中华女界联合会函信函竞存第2卷第5期资料来源:《闽星》半周刊。

无政府主义思想旨在构建一种具有最大限度个人自由的理想社会,物质财富得到公平的分配,公共职责通过自愿达成的协议而得到履行。

但是,在怎样实现这些理想目标的问题上,无政府主义者存在着重大分歧,主要可以区分为四大思想流派:个人主义、互助论、集体主义和共产主义。

[7](P23)这些思想流派都不同程度地播转到中国,而灌输于当时中国人脑海中的主要有:(一)蒲鲁东的社会革命论和私产制度论,以及克鲁泡特金的共产主义及补充达尔文进化论的互助论;(二)反对种族主义、国家主义和军备黩武;(三)反对剥蚀人权的买卖婚姻而主张自由恋爱;(四)强调个人自由、大众平等、社会有组织没有阶级;(五)反对帝国主义、国家壁垒,促进世界大同;(六)反对麻醉性的宗教,集中人类智慧充实物理世界。

[8](P6)陈炯明在参与支那暗杀团时就与无政府主义者相接纳,广东光复后同刘思复等交往愈趋密切,成为广州无政府主义者从事政治活动的庇护人,在漳州又邀请了无政府主义者梁冰弦等帮助他实施闽南的新文化运动。

因此,陈炯明受无政府主义者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互助进化政治思想。

下面即以他在《闽星》半周刊上发表的4篇专文,来讨论这一时期他的政治思想。

二、互助进化的“全人类社会”主义观陈炯明的政治思想,总体上受克鲁泡特金互助进化论的影响。

克鲁泡特金的理论来源和方法论基础是社会达尔文主义的进化论,同达尔文主义一样,他从研究生物演化入手进而研究人类。

但是,他不接受社会达尔文主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及人类演化规律,不同意把生存竞争看作是进化的主要因素。

他提出了相反的结论,认为互助才是一切生物以及人类进化的真正因素。

克鲁泡特金断言,“不论是在动物界还是人类中,竞争都不是规律”,恰恰相反,不要竞争、避免竞争才是自然的倾向,并且以互助和互援的办法可以消除竞争。

因此,互助是一个自然法则和进化的要素。

克鲁泡特金从这个基本观点出发,得出的结论是:人类依靠互助的本能,能够建立和谐的社会生活,毋须借助权威和强制;没有权威、没有强制的社会才是保障人人自由的完美社会。

[9]陈炯明虽然在法政学堂学习期间接受了达尔文主义的进化论思想,但是,后来随着同无政府主义者的接触及对无政府主义思想的吸纳,他的进化论思想开始发生转化,即由达尔文主义的竞争进化论转变为克鲁泡特金的互助进化论。

他的互助进化论思想在《闽星》发刊词中得到系统的阐发。

同所有的进化论者一样,陈炯明把人类发展的历史描述为一个永无止境、永远向上的进化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陈炯明强调思想的重要作用,“世界的进化和人类的思想很有密接的关系”。

他认为,世界进化是由人类在里面努力创造的,“经历许多年代逐渐表现出来”,而人类的创造主要是由思想所促生的。

思想的变迁达到什么程度,人类的进化就自然体现出来;如果人类的思想永久不变,那么人类的进化乃至于世界的进化就自然停止了。

因此,为了不断地创造一个新世界、完成健全的进化,就一定“先要改造全人类的思想,为齐一的努力”。

这种“齐一努力”的人类思想,不是各为“自己生存不管他人死活”的竞争法则,而应是达到无国界、无种界、无人我界……的“共同适应、毋相侵碍”的互助思想。

只有这样,世界才能不断地永远向上永无止境地进化,才能达到进化的极致,即“使全人类有均等的幸福”。

[10](PP402-406)由此可见,陈炯明论述人类进化的观点,无政府主义互助论的思想痕迹清晰可见。

陈炯明对于有人认为当前社会还没有达到“共同适应、毋相侵碍”的思想境界的观点,提出了反驳。

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由于无国界的博爱互助思想境界还无法达到,因此国家主义仍然是必要的,“当然不能抛弃的”。

当时国内孙中山等革命党人秉持这种观点,他们以民族主义相号召,提倡中央集权的国家主义,先求国家的统一和强大,以恢复国家主权与列强平等。

基于无政府主义人类互助的原则,陈炯明反对任何形式的国家主义,认为“国家主义就是政治野心家借来做一种‘欺世诬民的手段’”。

为什么这样说呢?陈炯明认为,强者利用国家主义来侵略,固然不必说了。

即便革命党人认为,像中国这样的弱国,因为受列强的压迫和奴役,为了“抵抗他的危险,唤起民族自觉,促进民族努力”,拿国家主义来维持生存,这固然可以得到一时的效验。

但是,“效验到了表著的时候”,这个民族便会养成一种“排他性、自大性、睥睨世界的野性出来”。

到了这个时候,国家主义便会被一些政治野心家所利用,迷信政治的万能,恣意侵略,变成了帝国主义和军国主义来扰乱世界、残杀人类。

陈炯明呼唤,“试看近世各大强国,那一个不是从弱国爬出来的呢”!因此,他视国家主义是动荡的根源,“世界各国,有了国家的形式,一日不能打破,人类社会就一日不得安宁”,而要有“打破国界的武器”,就要依靠“全人类的思想,因为思想的努力,应该用来创造进化,不应该用来制造罪恶。

全人类的思想能够变迁,一齐努力,就会造成一个打破国界的武器出来”。

在这里,陈炯明认为要求人类破除国界,互相帮助,其实是再容易不过的事,因为“世界人类,本来各有博爱本能,既然晓得爱国,何不教他充其本能,去爱全人类社会?”于是他提出以“全人类社会”主义的主张,来替代国家主义。

[10](PP402-406)陈炯明的“全人类社会”主义主张虽然迹于迂阔,不近实际,但是他对国家主义所产生的政治结果的分析,堪称洞幽烛微。

三、“不为罪恶的奴隶”的独立人格观在全人类整体进化的政治理想基础上,具体落实到单个的个体人格发展,陈炯明由徐谦的一句话———“为上帝的子,不为罪恶的奴隶”———引发出“我就是上帝,不为罪恶的奴隶”的呼吁。

陈炯明认为每个人的生活,每个人的精神,都应该由自己来做主人,即每个人的“形骸只做了精神的寄寓”,每个人的“官能感觉只听了精神所指挥”,独往独来,并与社会、宇宙的精神融为一体,在理性中经营社会、宇宙的进化。

这样,经过理性证悟的个体精神,与社会、宇宙达到同一,“就是社会总体的精神,也是宇宙总体的精神”。

相反,如果要靠上帝赐我恩惠,赦我罪恶,来安排我的生活,那么这种生活,就是没有自主的生活,就是奴隶的生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