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炯明互助进化论思想探析_闽星_时期的考察_付金柱

合集下载

中国近现代历史考博真题

中国近现代历史考博真题

中国近现代考博题

2011北大

中国近代史

名称解释(8个,40分):

裨治文(1801年-1861年),美部会传教士,响应新教第一位来华传教士英国人马礼逊(R.Morrison)的呼吁,而来华的第一位美国传教士。

1830年2月25日,他从波士顿来到广州。当时中国尚不可能公开传教,他主要是向马礼逊学习汉语,以及进行其他一些准备工作。担任英文《中国丛报》的编辑,向西方介绍中国的情况。他还担任过林则徐和美国公使顾盛的译员,到虎门亲眼观看焚毁鸦片的场景(1839),曾劝阻中方代表说,英国是打不过的。鸦片战争结束后,曾到澳门望厦村亲身参加订立了中美《望厦条约》(1844)。

1841年获纽约大学的神学博士的学位。1847年以后,他移居上海,参加《圣经》的翻译工作。直到1861年在上海去世。完成的裨治文译本(Bridgmans Version)将“God”翻译为“神”而不是“上帝”。一般认为,这个译本比以前的其他译本译笔忠实,切近原文。1854年5月,随美国驻华公使麦莲从上海进入太平天国辖区考察,回上海后发表《调查报告》,否定太平天国。

在上海期间,在翻译圣经之余,他和妻子还创办了上海第一所女校裨文女塾(1850年,在老西门外,后来的裨文女中)。

清史稿

中国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

1924年成立的,全称是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1928年10月,国民党中常委确定它为全国实行训政之最高指导机关。它处于国民党和政府之间。它历经了军政`训政、宪政三个时期,在每个时期其地位和职能都有所变化。

1926年1月23日,国民党二届一中全会通过《中央执行委员会政治委员会组织条例》,确定政治委员会隶属中央执行委员会,为中央执委会特设的政治指导机关。推选国民政府主席汪精卫为中政会主席。

也说陈炯明

也说陈炯明

也说陈炯明

(2014-05-10 18:04:38)

转载▼

分类:历史与地理

标签:

转载

原文地址:也说陈炯明作者:

历史学家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历史课本里的陈炯明,是以一个乱臣贼子的面目出现的,作为反动孙中山的可耻下场,来教育一代代天真的小孩。无论国民党史还是共产党史,都将陈炯明描绘成一个军阀,一个孙中山和辛亥革命的背叛者,一个炮轰总统府的刽子手,他的所谓贡献,总是被一笔草草带过。不过,折戟沉沙铁未销,时间总能磨洗出一些真相,将近一百年过去了,随着史料的发现,以及意识形态的松动,陈炯明对辛亥革命的巨大功绩,他的自治理想与实验,他与孙中山的恩怨是非,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人们才发现,这是又一位被湮没的辛亥元勋。

1925年,孙中山逝世的时候,陈炯明曾手撰一副挽联:“惟英雄能活人杀人,功罪是非,自有千秋青史在;与故交曾一战再战,公仇私谊,全凭一寸赤心知。”在知己相惜的情怀之下,似诉英雄心中不平事。可以看出,在这两位大人物之间,发生了太多的故事。”鲁迅去世的时候,徐懋庸曾写过一副对联挽鲁迅,“敌乎友乎,余惟自问;知我罪我,公已无言”。敌,友,知,罪,倒是这两位陈炯明与孙中山两位辛亥元勋一生关系的写照。

1933年9月,陈炯明去世之时,香港《工商日报》评价道:“国民党死了一个敌人,中国死了一个好人。

位于广东省惠州紫薇山上的陈炯明墓

陈炯明于1878年生于广东海丰,原名捷,字赞之,又字竞存。陈炯明出生的当天,恰逢其父陈曦庭乡试中榜的捷报亦到,父亲遂为儿子起名为陈捷。陈炯明3岁,自幼顽劣异常,但少年时期性情大变,发奋苦学,且温文有礼,20岁的时候中了清朝的秀才,成为一个书生。但当时的大清朝气运已尽,帝国的大厦正在倾覆之中,维新思想、革命风潮在广东正在流行。受新思潮的影响,1906年,28岁的陈炯明到了广州,求学于广东法政学堂,成为第一届学院,两年后以“最优等生”的成绩毕业。1909年毕业以后,陈炯明任广东谘议局议员,提出了《革除衙署积弊案》、《废除就地正法案》、《筹办城镇乡地方自治案》、《禁绝一切赌博案》等提案。

陈炯明努力改变中国

陈炯明努力改变中国

陈炯明努力改变中国 美好愿望终破灭 2008年09月29日 在这样的苦苦探求之后,一条漫长而充满叵测的道路,渐渐地浮现出来了:陈炯明试图以“自治”、“联省”、“联邦”为三大步骤,以“建国”、“建亚”、“建世”为三大目标,构筑自己的安那琪(无政府主义)人生,安那琪世界。 1920年8月31日,在发往华盛顿的一份报告里,美国驻厦门领事凯利顿(A.S.Carleton)以复杂心情,高度夸赞陈炯明在漳州的两年政绩:“陈氏……施行各种市政改革,他用的手段,近乎革命;但成效极佳,结果人民都感满意。这令中国人看到,事可办成,不必需要过度辛劳和重税”(美国外交部文件,4091号)…… 在凯利顿看来,陈炯明统治下的闽南二十六县,堪称“模范小中国”;而不久前访问漳州的美国驻华使馆武官艾利森也注意到,“漳州到处可见到建设的显象……道路拓宽,新屋不少;街道清洁,治安良好。美国侨民对陈之施政,也均引以为荣”。他并特别强调了几大市政工程:公园、公共菜市场、屠宰场、河堤、漳厦公路…… 那么,在谈及陈炯明及其“闽南护法区”时,凯利顿、艾利森们为什么显得忧心忡忡呢? 凯利顿谈到,在漳州的众多美国人,都认为陈炯明是一个“社会主义者”,尽管“不属于最激烈派”;英国驻厦门领事杜尔士也发现,这一年的4月7日,在有四千余人参加的学界春季运动会上,陈炯明散发了“大量有着布尔什维克色彩的宣传单册”。而在陈炯明的办公室里,英美烟草公司的一名经理注意到,他收藏了大批安那琪主义书籍及宣传资料…… 又何止是视“社会主义”为洪水猛兽的西方人?这一年,在游历漳州之后,一小群北大学生以无比激动的语气,宣称他们看到了一个“闽南的俄罗斯”;他们并且认为,陈炯明的新政手笔,“共产时代亦当不过如此”。而持左倾观点的一份德国报纸,更夸张地赞叹说,“东方一颗明星,正在发出光芒”…… 那么,陈炯明是不是一个社会主义者?他治理闽南护法区的理念,是不是来自俄国的呢? “罪恶的包袱” 谈及漳州新政,不能不谈到陈炯明的密友、安那琪运动先驱刘师复。 1911年5月,在流亡香港期间,陈炯明结识了这个比自己年幼六岁、毕生过着苦行僧般生活的青年。在此后的几次长谈中,刘师复为他展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世界图景。 所谓“安那琪”,是“无政府主义”的音译。它以“三无”、“二各”为特征,即无政府、无宗教、无家庭,“各尽所能”、“各取所需”。在财产公有的前提下,这个社会老有

陈炯明与安那其主义

陈炯明与安那其主义

陈炯明与安那其主义.txt你出生的时候,你哭着,周围的人笑着;你逝去的时候,你笑着,而周围的人在哭!喜欢某些人需要一小时,爱上某些人只需要一天,而忘记一个人得用一生陈炯明与安那其主义

陈定炎

本文目的是在探讨民初时期中国的安那其运动,对陈炯明一生的政治思想与行动有怎么样的影响?本文资料一部分是摘译自作者所撰《陈炯明:安那其主义与联邦国》(Chen Jiongming: Anarchism and the Federal State)的英文论文。.

国内有关于安那其主义的资料不多,这是因为七十多年前,国民党开始实行“党化教育“,自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开始,国内的人民,包括知识分子,政治领导人员,都遵奉领袖的著作和演讲,对其他的政治理论,尤其是安那其主义,知道的已不多。知道的,也大都误解为恐怖主义,不值一谈的。

下文分四段叙述:(1)安那其主义的意义,(2)与安那其人的交往,(3)漳州的试验,(4)安那其与联邦。

安那其的意义

安那其主义(Anarchism)通用的名词是“无政府主义”。根据英文字典里的解释,有正反两方面的意义。反面的是社会没有了政府,成了无天无法的恐怖世界;正面的是社会没有了政府,人人享有绝对的自由,达到太平康乐的乌托邦(Utopia)世界。无政府主义者厌恶武力干预个人的自由,但是常被指斥为恐怖份子,这是因为其中激烈份子,不惜牺牲个人生命,采取「弱者」对付「强者」的恐怖手段,以反抗政府权威,冀求达到他们崇高的理想。

卡克(John P. Clark)为安那其主义下了一个定义。他列下四项:(1)理想的一个无压迫性,非权威性的社会,(2)以反对权威性的观点,对现今社会与其机构的不满和批评,(3)相信人类有善良的天性,能够逐步地有显著的进步,而终达到理想的目的。(4) 有一个改革的策略。这策略必须包括即时进行设立无权威性,分权式(decentralist)的社会机构。 [卡克1978,13 ]

陈炯明的廉政品格

陈炯明的廉政品格

005

陈炯明的廉政品格

陈炯明,广东海丰人。陈炯明一生经历丰富,尽管他身上满载着争议点,有人说他是“民国罪人”,有人说他是革命的“背叛者”,有人说他是一个只顾争地盘的“军阀”,但其廉政品格却得到社会肯定,受到各界赞扬。本文拟对陈炯明的廉政品格做一初步概述,以便人们更加全面地了解陈炯明这一颇具争议的历史人物。

陈炯明廉政品格形成的背景陈炯明的出生环境

1878年陈炯明出生在广东海丰县白町乡。海丰在清代时隶属于惠州府,地处广东省东南部沿海,海丰虽然面对着海洋,却并未受到外部世界的太大影响,守旧思想依旧十分严重,儒家思想仍占支配地位。

陈炯明的父亲陈曦庭,曾参加科举考试,考中乡试,成为秀才。祖父陈翰香,以经商为主,亦学习儒学。所以陈家算是书香门第。陈炯明三岁丧父,七岁其祖父亦去世,因此家道急剧衰落。陈家算是一种由传统的地方士绅家庭转变为经商的绅商家庭。所谓绅商,就是士绅和商人的结合体,他们既经营商业赚钱,又不完全抛弃儒家文化。陈炯明生活在这样的绅商家庭中,自然会受到儒家文化和经商之道的双重影响,进而影响到他的廉政品格的形成。

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对陈炯明的影响

陈炯明的祖父陈翰香非常崇尚文天祥,海丰建有五坡祠和方饭亭,以纪念当年文天祥英勇抗击蒙古族南下,为宋朝雪耻的浩然正气。据传陈翰香曾带陈炯明到方饭亭祭祀并谆谆教导他,要学习文天祥的一身正气,以免污辱了陈家书香门第和他秀才父亲的名声。陈炯明深受其影响,1906年组织正气社就是因其一直崇尚文天祥的浩然正气。之后,陈炯明不仅谨遵祖父的教导勤于读书注重自身修养,自求上进,并逐渐把廉洁奉公,坚持正义等品格推及到他的各项措施中,如广州的两次近代化建设以及漳州新政。如此可见,出身于绅商家庭的家庭背景加上陈炯明祖父对其进行的儒家思想的教导,中国传统文化对陈炯明的廉政品格的形成具有较为重要的影响。

最新-张竞生简介 精品

最新-张竞生简介 精品

张竞生简介

张竞生

张竞生1888~1970,原名公室,广东饶平人,因受达尔文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思想影响,自己改名张竞生。

1912年,作为国民政府首批公费留学生赴法国留学,就读巴黎大学,获文学学士学位,1919年获里昂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1920年上书广东省省长陈炯明,提倡避孕节育,被斥为神经病。

1921年~1926年,受北大校长蔡元培聘任北大哲学教授。

1926年公开出版《性史第一集》,遭报纸杂志声讨。

1927年~1928年在上海开办美的书店。

其时,书商大肆翻印《性史第一集》,同时以张竞生的名义抛出各种《性史》续集,内容淫秽不堪,张因之名声扫地,成为众矢之敌。

1928年~1933年再度赴法,翻译并出版《忏悔录》、《歌德自传》等著作。

1933年~1937年,受陈济棠之邀任广东省实业督办。

1950年入广州南方大学学习,后分配于农业厅。

1953年调任广东省文史馆研究员。

1960年自愿回故乡饶平。

文革置始遭红卫兵批判,1970年于深夜读书时辞世。

1931年2月《性史》风波后迫于压力及北大改革停止张竞生再次失业

创办美的书店张竞生将编辑、出版、销售集于一身

插图/龚滔法制晚报

张竞生一枝不合时令的桃花

广州过年必有这么一景家家户户摆桃花。

这桃花是当彩头、作观赏用的,所以要不顾一切地开放,哪怕刮风下雨,天寒地冻;而末了,还要默默接受被无情抛弃的待遇。

尽管只开花、不结果既非它的过错,更非它的选择。

有些人的出现和消失,注定就像这应节的桃花一样,虽然鲜美,也曾烂漫,但终归让人感伤。

1957年3月中一个春风荡漾的上午,69岁的张竞生在广州火车站迎来了他

陈炯明与惠州的不解之缘

陈炯明与惠州的不解之缘
不 是激 进 派 , 是 缓 进 派 , “ 历 了 和平 社 会 改 盗警 , 而 他 经 即派兵 围捕乡村 , 问是非轻重 , 不 被捕者 即 革 的九 年 曲折道 路 后 , 才决 定 加 入 同盟 会 ”】。惠 尽杀 之 。甚 至 未 满年 之 童子 , 不 能免 ” 【1 1 1 亦 。对于 陈 州是 其 人生 的一 个 重要 驿 站 : 他从 这 里 出发 , 登上 召 棠 的 滥 杀 酷 政 , 炯 明 冒着 “ 告 ” 召 棠 而 陈 诬 陈
是近代史上一个颇有争议 的人物。他出生于一个 部 散 去 , 果 。陈 “ 时受 种 种 影 响 , 未 此 愤恨 清廷 之 绅商家庭 , 深受儒家思想的濡染。在近代风起云涌 腐败 ”9 9 7 4 , /。10 年 月 尚在广东政法学堂就读的 2 ] 的维新思潮和革命运动的影响下 , 他与大多数革命 陈炯明 , 领衔纠举惠州知府陈召棠。 陈召棠在兼任 者一样 , 经历了由主张维新到革命的转变 。 不过 , 他 惠州清乡督办期 间,因握有就地正法之权 ,每遇 “
义, 与清 廷展 开 了殊 死 斗争 , 中就 有 两次 发 生 在 梅 地 区 。1 1 其 95年 1 2月 , 炯 明潜 回 惠 阳 、 罗 一 陈 博 惠州 , 即三洲 田起 义 、 汝 湖起 义 。武 昌起 义 的炮 带 , 集 旧部 , 织 “ 东共 和军 ” 响应 讨 袁 斗争 。 七 招 组 广 , 声 , 革命 形 势 高涨 起来 , 度蛰 伏 待 机 的党 人 纷 1 1 使 一 9 6年 1 6日,陈炯 明在淡 水 誓 师讨 袁 ,并 以 月 纷 响应 。广州 “ ・ 三 二九 ” 役 失 败后 , 之 陈炯 明在 香 “ 广东 都督 兼 讨逆 共 和 军 总 司令 ” 的名 义发 布 讨 袁 港 运动 筹款 , 图谋再 举 。 9月 , 江革 命党 人 陆续 齐 檄 文 。广 东共 和 军在 淡 水 、 东 白芒 花 、 城等 地 分 途 惠 集 香港 。0月 , 1 在湾 仔某 街 2 号 会 商 , 决 推举 炯 起 义 , 义 队伍共 分 十路 十八 支 队 。 月 5日, 济 2 议 起 1 刘 明为 总 司令 ,林 激 真 为 总参谋 长 ,邓 铿 为西 江 司 权 、 道 强 率 部起 义 , 占河 源 、 川 县城 ; 月 6 黄 攻 龙 1 令 , 德 明 为 东 江 司令 , 耀 西 为 博 罗 司 令 , 余 日, 严 丘 其 陈成章 占领博罗 ; 月 7日, 1 黄伯群 、 叶匡等率

陈炯明为什么要叛变

陈炯明为什么要叛变

陈炯明为什么要叛变?

陈炯明(1878年-1933年),粤系军事将领,中国军事家,参加过辛亥革命及著名的黄花岗起义。1917年帮助孙中山打响护法战争,对抗袁世凯。他在军事上支持和帮助孙中山在广东的发展。他在第二次护法战争期间与孙中山意见不合,他的部下不满孙“过河拆桥”对待陈,于1922年6月围攻总统府,意在驱逐孙中山离开广东。孙中山逃到永丰舰。孙于次年收买陈手下部将,陈于是遭到所有效忠孙中山的军队的讨伐,被迫离开广州。孙派人暗杀邓铿,并将责任推到陈身上。1925年他的残部被李宗仁等的桂系军摧毁,逃到香港,创建中国致公党,任总理,继续为中国的统一和富强而奔走。后病卒于香港。

陈炯明主政广东期间颇有建树,且作风廉洁。主张“联省自治”和平统一中国,因广东现实的困难,认为孙中山的北伐革命不切实际而反对。其对广东的贡献有:

政治上,实施“联省自治”,使广东成为全国的“模范省”。建立了现代的政治机构,如:广州市的正式建市由其主导进行。立法、行政、财政、审计等机构运行有序。推行基层民主和自治,精兵简政,与民休息。

经济上,兴办实业,兴建公路,扶持民企等,使广东在民国期间得到最好的发展。教育上,私立学校兴盛,为全国之最;发展公办教育,实行免费教育;请陈独秀任省教育长。

社会生活上,革除陋俗,主要禁绝烟赌,使之绝迹,民风大好。

陈炯明与孙中山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陈炯明算得上是一位叱咤风云的人物,也是一位充满争议的人物。在一般人印象里,陈炯明是背叛孙中山的反动军阀,其罪证之一,就是1922年6月16日的炮轰总统府,逼得孙中山化装出逃上海。然而,时至今日,如果我们不是以尊重史实的态度,把历史事件放在相应的历史条件下作客观的考察,还是率由旧章,简单地用“乱臣贼子”、“犯上”、“弑主”、“逆伦反常”之类封建罪名,作为定谳,实在无助于重新厘正这笔历史旧账……

陈炯明互助进化论思想探析——《闽星》时期的考察

陈炯明互助进化论思想探析——《闽星》时期的考察

为基础 , 以“ 不 为罪 恶的奴 隶” 的 人格 观 及 生活 与 生趣 兼 备 的 人 格 养 成路 径 为 辅翼 , 以“ 金 刚 性” 的暴 力革 命观 为 手段 , 形成 了独 具特 色的互助进 化 思想体 系。 关 键词 : 陈炯 明 互助 进化 论 政 治思 想 《 闽星》 中图分 类号 : D 6 9 3 文献标 识码 : A 文 章编 号 : 1 2 4 3 ( 2 0 1 4 ) 0 1— 0 0 4 7— 0 5 陈炯 明( 1 8 7 8 -1 9 3 3 ) 是 中 国近代史 上 的著名 人 物, 曾任粤军总司令和广东省长 , 并因在政治上主张 联 省 自治 而 与孙 中 山发生 冲突 而决 裂 。陈 炯 明幼 年 接受 中国传统教育 , 成年后人海丰师范学堂和广东 法 政 学堂 始接 受 西 方 法 政 思想 及 其 观 念 , 其 中对 他 影 响最大 的则 是 社 会 达 尔 文 主 义 , 即所 谓 “ 物 竞 天 择” 、 “ 适者 生存 ” 的进 化论 思 想 。同时 , 在 时 任 法政 学 堂 教员朱 执 信 的影 响下 , 陈炯 明接 受 了革 命 思想 。 陈炯 明思想 再度 发 生 转 变则 是 辛 亥 “ 3・ 2 9 ” 广 州 起 义( 又称黄花岗起义) 之后 , 他参与中国早期无政府 主义 者刘 师 复组建 的“ 支 那 暗杀 团 ” , 通 过 与刘 师复 等 无政 府 主义 者 时 相往 还 , 使其 与 闻无 政 府 主义 思 想, 并为其所吸引 , 无政府主义思想中的一些核心价 值和观念成为他终生持守的信条。 陈炯 明接受 无政 府 主义思 想有 着 时代 背 景 的影 响 。无 政府 主义 是 中 国 2 0世 纪 初 期 影 响广 泛 而 深 远 的一 种社 会 思潮 , 一 度 占据 了革 命 思 想 的 中心 地 位, 被 认 为 代 表 当 时 世 界 上 最 激 进 的 革 命 思 想, ¨ 儿 以致后 来 国 民党和共 产 党 中的许 多要人 都 不同程度地信膺过无政府主义 。在参与支那暗杀 团 活 动期 间 , 没有 直 接 资料 表 证 陈炯 明接 受 无 政 府 主

谜一般的人物陈炯明

谜一般的人物陈炯明
一个军阀的理想
主政闽南约两年后的 8 月 12 日,陈炯明 率部回师广东,两个月后,他众星捧月般地进 了广州城。
向烟与赌开战!陈炯明打响了回到广州 后的第一仗。禁烟与禁赌伴随了陈炯明政治 生命的始终。他下令 1920 年 12 月 1 日禁绝广 东一切赌博。世间事就怕认真,在陈炯明雷霆
24
人物春秋
1918 年 8 月,遵照孙中山的安排,陈炯明 率援闽粤军进驻漳州,创建了闽南护法区。鉴 于漳州街道“窄狭污秽,不但交通不便,且有碍 居民卫生”,陈炯明成立工务局,拆卸城墙,修 筑堤岸、码头和跨江大桥,将原先狭窄不平的 街道改建为整齐的石板马路,交通大为改观。 漳州各县向无市场与屠宰场,小贩常当街摆设 货摊,屠户则沿街宰杀猪羊,致使市面拥挤不 堪,腥臭异常。陈炯明命令兴建市场和屠宰场 各一所,要求商家、屠户迁入营业,并饬令各县 仿照实行;同时,还把马路沿线破败陈旧的商 铺改建成整齐划一的模范商店。这年 10 月,开 始兴建漳州第一公园。该公园占地 42 亩,东门 入口处树一石碑,四面雕刻孙中山、章太炎、胡 汉民和汪精卫亲笔题写的“博爱”“、自由”“、平 等”和“互助”八个大字。园内花木遍植一新,曲 水幽岩,引人入胜;音乐亭、美术馆、图书馆点 缀其间,给公园增添了浓郁的文化氛围。
秀才出身的陈炯明加入同盟会,似乎很 让人费解,他的政治抱负与主张流血革命的 同盟会根本就是两条路。事实上,加入同盟会 后,确有革命同志批评过他“对清廷抱有幻想, 仕途奔竞”。不过,陈炯明是把革命当作一种手 段,最终目的仍然是“建设”,他与以孙中山为 代表的大部分同盟会员“革命至上”的心态大 相迥异,不知这是否是最终导致孙陈决裂的一 个诱因?

陈炯明

陈炯明
1911年3月参加黄花岗起义,被同盟会南方支部派到东江组织民军起义,为敢死队第四队队长,谋炸广东水师提督未中,或说临阵脱逃。10月武昌起义后,到东江组织民军起义,并参与攻打惠州的战役。广东军政府成立后,被推为副都督,不久后为代都督;
1913年参加二次革命,失败后到新加坡经商。期间孙中山重组中华革命党,要求画押宣誓效忠孙逸仙个人,陈炯明未参加;
人物简介
概述
陈炯明墓
陈炯明(1878年1月13日-1933年9月22日),粤系军阀,中国军事家,参加过辛亥革命。1917年帮助孙中山打响护法战争,对抗段祺瑞政府。他在帮助孙中山的同时,也与孙中山对立。在粤系党政系统中拥有深广的人脉,与辛亥革命元老何子渊、姚雨平等人有袍泽之谊,后因政见不同而分道扬镳;他在二次革命期间与孙中山意见不合;于是遭到所有效忠孙中山的军队的讨伐,包括蒋介石。1925年他的残部被李宗仁等的桂系军摧毁,逃到香港,后卒于香港。
1922年3月,孙中山决定改道北伐,大本营迁粤。4月21日,孙中山下令免去陈的广东省长、粤军总司令及内务部总长三职,保留其陆军部总长一职。陈炯明离广州赴惠州。孙中山回到广州,令北伐军包括粤军第一师均由三水经清远开赴韶关一带集中。6月13日,陈炯明密下对孙中山的总攻击令。16日凌晨,围攻孙中山的总统府和住处粤秀楼,以大炮进行轰击。孙事先得到消息,登上永丰舰,率海军讨逆,并电令北伐军回师靖乱。8月9日,北伐军回师失利,孙赴上海。翌年1月4日,孙中山通电讨陈,组成东、西两路军,16日克广州。陈通电下野,退居香港。1925年2月和10月,革命军举行第一次和第二次东征,彻底打垮陈炯明军余部,统一了广东革命根据地。

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001]

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001]

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

20XX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

文科综合

本试卷共10页,41小题,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某区域地质剖面简图”(图1),图中甲、乙、丙三处的地质构造分别是

A.断层、向斜、背斜B.断层、背斜、向斜

C.向斜、断层、背斜D.背斜、向斜、断层

【解析】结合背斜,向斜,断层相关知识即可得出答案

【答案】B

2.研究发现,长江干流江苏段河床在1985年前后平均冲淤状态发生了明显的转变,由淤积转变为冲刷。其主要原因是

A.该河段平均流速下降B.该河段径流量减少

C.流域年降水量减少D.上游来沙量减少

【解析】从材料来看,由原来的淤积变成冲栓,说明水量在增大,或者流速在加大,故答案ABC就错,还有一个可能就是河流的含沙量将少,故答案D对

第十二课 创新思维要多路探索-2023年高考政治一轮专题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第十二课 创新思维要多路探索-2023年高考政治一轮专题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由四面八方向中心集中
过程具有严谨性, 思路具有归一性, 结论具有可论证性。
思维聚合的方法主要有分析综合 方法、归纳推理方法和演绎推理
方法
1.检核表法、信息交合法和头脑风暴法都是自由思维发散的技法。( ✕ ) 提示 检核表法、信息交合法和头脑风暴法都是强制思维发散的技法。 2.将平面镜改为多种曲面镜,制成哈哈镜,这是从检核表法中的扩大的方面进行思维发散的。( ✕ ) 提示 将平面镜改为多种曲面镜,制成哈哈镜,这是从检核表法中的改变的方面进行思维发散的。 3.通过头脑风暴法,可以将事物可能具有的组合“一网打尽”,供人们筛选。 ( ✕ ) 提示 通过信息交合法,可以将事物可能具有的组合“一网打尽”,供人们筛选。 4.发散思维是从四面八方向一个目标点想,向联系、共同之处想,是收敛、集中。 ( ✕ ) 提示 聚合思维是从四面八方向一个目标点想,向联系、共同之处想,是收敛、集中。 5.解决复杂问题,往往需要人们的思维结合实际情况,反复地“发散—聚合—发散—聚合”。 ( √ )
根据已知的事物信息,从不 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思考, 以寻求解决问题的多样性答案 的思维方式。
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把 众多信息逐步引导到条理化的逻 辑思路中,以便得出合乎逻辑的 解决问题的方案。
思维方向 不同
特征不同
技法不同
由中心向四面八方扩散
过程具有流畅性, 思路具有变通性, 结果具有独特性。

蔡和森:《向导》周报的首任主编

蔡和森:《向导》周报的首任主编

蔡和森:《向导》周报的⾸任主编

2019-07-16

在蔡和森的⾰命⽣涯中,理论宣传占有重要地位。1922年9⽉,第⼀份中共中央政治机关报《向导》周报在上海创刊。从此,蔡和森的名字就和《向导》紧密相联。《向导》受到读者的热烈欢迎,称其为“⿊暗的中国社会的⼀盏明灯”。蔡和森是《向导》的具体筹办者、⾸任主编、排名第⼆的重要撰稿⼈和第⼀位评述者。他的开创之功,永载史册。

为办好《向导》周报,克服了重重困难

1921年12⽉,经陈独秀、陈公培介绍,蔡和森在上海正式加⼊了中国共产党,并留在党中央机关从事党的理论宣传⼯作。在1922年7⽉党的⼆⼤上,他当选为中央执⾏委员会委员。

亲⼿办⼀种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报纸,是蔡和森多年来的夙愿。1920年9⽉16⽇,蔡和森在法国写信给,讨论组建中国共产党的步骤时,将“组织⼀个研究宣传的团体级出版物”列为重要的步骤之⼀。1922年5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构建⽴,北京团组织创办的《先驱》改组成为团中央的第⼀个机关报。在团的⼀⼤上,蔡和森当选为团中央执⾏委员,并⼀度担任《先驱》主编,主编了《先驱》第8、9、10期。因为有了与⼀起参与发起《湘江评论》和主编《先驱》的经历,蔡和森积累了⼀定的办报经验。

在党的⼆⼤上,蔡和森接替李达负责党的宣传⼯作。党的⼆⼤决定将原秘密出版的《共产党》⽉刊停刊,新出⼀种报纸为党中央机关报,由蔡和森负责筹备。1922年9⽉13⽇,作为中央机关报的《向导》周报在上海创刊发⾏。周报每周星期三出版,⼗六开四版,以政论、时评为主。从1922年9⽉到1925年10⽉,蔡和森担任了近3年的《向导》主编,超过了《向导》办报近5年时间的⼀半。

军阀陈炯明:不惜裁兵省钱办教育

军阀陈炯明:不惜裁兵省钱办教育

军阀陈炯明:不惜裁兵省钱办教育

广东海丰县的马宫港口,眼下正处于休渔期,港口停满了当地的渔船,显得十分平静。100多年前,这里曾是陈炯明领导当地民众从事民主革命活动的一个重要据点,参加广州新军起义的海陆丰籍义士、黄花岗起义的当地敢死队员(119名),就是从这里登上盐船赴穗作战的,1911年陈炯明发动淡水起义所需的枪械军火,也是从公海驳运至马宫,再分送至各地。

日前,本报记者寻访了曾经救过陈炯明的当地村民邓璘声(又名邓乃妹)的后代邓城太、邓城波兄弟、陈炯明的侄孙陈炎伦和当地学者陈治赠,向他们了解关于陈炯明在当地流传的一些故事。

村民讲古:陈炯明上门报恩

1910年2月的一天,海丰县马鬃(今马宫镇)上宫村村民邓璘声像往常一样出门去干农活,走到村道时,突然见到两个人从村后面的上宫山里窜出来,对着邓璘声急促地呼喊:“救我们,后面有清兵追杀我们!”邓见两人长得面目和善,隐隐约约又听到不远处传来喊杀声,忙将他们藏到附近一处

茂密的草丛中,自己则若无其事地回到村道上。果然,一支清军很快就出现在村道上,厉声质问邓璘声有没见到两个陌生人出现过,邓璘声摇头表示不知,清军便进村里、山中查找,搜寻无果后悻悻而去。清兵远去后,惊得一身冷汗的邓璘声见两人又饥又渴,便将他俩带回家中招待他们吃了顿饱饭,当天清兵仍在附近出没,邓便把他们两人藏匿在家中过夜。第二天一早,有人开船前来接应他们离开马宫,二人匆匆告别:“救命之恩,日后定当报答。”因时间匆忙,邓璘声只知道他们是“从县城来的读书人”,并未将他们的话放在心上。

1911年8月听闻陈炯明在淡水发动起义后,邓璘声组织了当地的一支民军,在与陈月波等人光复海陆丰后,又参加了光复惠州的行动,随后被编入陈炯明的“循军”序列。任连长驻防平山,他惊讶地发现陈炯明很像自己去年救过的其中一位陌生人,但又不敢询问证实。陈炯明主政广东后开始整编民军,邓璘声等人被遣散回家。回去不久,陈炯明突然造访上宫村找到邓璘声,给其颁发了张“追踪张(良)范(蠡)”的樟木牌匾,并对邓璘声说道:“你随我到广州去吧。”邓璘声执意不想离开村里,推辞道:“我大字不识一个,庄家人穿靴子脚肿,不是做官的料。”陈炯明只好作罢,因见邓璘声住房矮小简陋,回去不久派人为其修建了一座“四点金”格局的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与茅盾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与茅盾

006

中国左翼作家

联盟与茅盾

陈怡旸

(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 山东省曲阜市 273165)摘 要: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在二十世纪中国现代文学社团中占据了重要地位,虽然从它成立到解散只有短短的六年时间,但是它具有的深远影响一直延续至今。左联作为政治倾向鲜明的文学组织,其主要成员本身就是伟大的革命家,在争取意识形态方面具有天生的政治敏锐性。而其中,在笔者看来,具有最高艺术成就的当属茅盾。本文从左联的产生,茅盾与左联和左翼作家,茅盾与《子夜》这三个角度系统地阐释了在20世纪初期,茅盾在左联的一系列创作活动轨迹,深刻地揭示了茅盾所代表的的左翼文学在中国先当代文学史上的重要意义,高度赞扬了茅盾革命文学的艺术性与审美性。

关键词:茅盾;左联;左翼文学

左翼文学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重要的一支,作为左联中坚力量的茅盾试图通过左翼文学来“清算过去和确立目前文学运动的任务”,清除干净以“左倾空谈”为表现特征的“革命文学”“普罗文学”。在左联的期间,茅盾参与了数次重大论争,通过革新革命文学,茅盾竭力打造一个全新的“左翼文学”;在与“第三种人”关于“文艺自由辩论”的争论中明确了文艺与政治的关系问题,用文人的的手段阐释了文艺作品的阶级性问题,坚持文学作品的政治倾向和审美本质相一致。

左联的产生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帷幕缓缓落下,中国文学面临着无数的发展机遇。纷繁复杂的社会大背景下,不同的文学社团、文学流派和作家群在全国各地开始汇聚,文艺思想的激烈碰撞致使不同种类的文学现象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文学思潮。然而,文艺上的繁荣却无法扭转反革命政变后国民革命陷入低潮的现实,在这种政治与文化断崖式极度落差的境况下,中国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联合起来,响应鲁迅“反对派且已经有联合战线了,而我们还没有团结起来!”的号召,于1930年3月2日在上海成立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左联中的大部分成员都来自于原先的太阳社、创造社,其中也不乏这两大文学社团中的中坚力量。左联的作家们在前期就已经接受过无产阶级文艺理论思想的改造,了解文艺的政治导向性,确立了文学艺术“为工农大众服务”的文艺创作核心指导思想,从此,一个专门传播无产阶级革命思想的文学社团在中国文学史上屹立高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炯明互助进化论思想探析

———《闽星》时期的考察

付金柱

作者:付金柱,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政治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

政治史。邮编:163319

摘要:闽南护法时期是陈炯明政治思想转化及确定的关键时期,其政治思想由物竞天择

的进化论思想转变为互助进化思想。陈炯明的政治思想以“全人类社会”主义的互助进化观

为基础,以“不为罪恶的奴隶”的人格观及生活与生趣兼备的人格养成路径为辅翼,以“金刚

性”的暴力革命观为手段,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互助进化思想体系。

关键词:陈炯明互助进化论政治思想《闽星》中图分类号:D69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243(2014)01-0047-05

陈炯明(1878—1933)是中国近代史上的著名人

物,曾任粤军总司令和广东省长,并因在政治上主张联省自治而与孙中山发生冲突而决裂。陈炯明幼年接受中国传统教育,成年后入海丰师范学堂和广东法政学堂始接受西方法政思想及其观念,其中对他影响最大的则是社会达尔文主义,即所谓“物竞天择

”、“适者生存”的进化论思想。同时,在时任法政学堂教员朱执信的影响下,陈炯明接受了革命思想。陈炯明思想再度发生转变则是辛亥“3·29”广州起义(又称黄花岗起义)之后,他参与中国早期无政府

主义者刘师复组建的“支那暗杀团”,通过与刘师复

等无政府主义者时相往还,使其与闻无政府主义思想,并为其所吸引,无政府主义思想中的一些核心价值和观念成为他终生持守的信条。

陈炯明接受无政府主义思想有着时代背景的影响。无政府主义是中国20世纪初期影响广泛而深远的一种社会思潮,一度占据了革命思想的中心地位,被认为代表当时世界上最激进的革命思想,[1](P12)以致后来国民党和共产党中的许多要人都不同程度地信膺过无政府主义。在参与支那暗杀团活动期间,没有直接资料表证陈炯明接受无政府主

义思想的影响程度,根据现有资料,他广泛而深入地

接受无政府主义思想则是在闽南护法时期。在这一

时期,陈炯明以《闽星》为阵地,发表系列诗文,积极

宣传无政府主义思想,并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互助进化论思想体系,进而演变为陈炯明独具个性的政治人格特质。

一、

《闽星》:闽南新文化运动的发生源陈炯明自1918年8月30日进驻漳州建立援闽

粤军司令部,至1920年7月12日率援闽粤军回师广东,是为闽南护法期。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陈炯明偏居闽南一隅之地,致力于政治、社会革新的地方建设,使其辖下的漳州地区被称为“闽南的俄罗

斯”,得到了国内外人士的一致称誉。同时,他敏锐地捕捉时代潮流的涌动,在五四运动爆发后,发表电文支持学生运动,办报纸,写诗文,使闽南呈现出新文化革命的风潮,他的政治价值观也第一次通过系列诗文为世人所知悉。

北京五四学生运动爆发后,陈炯明给予了积极的响应,他发电声援学生爱国行动,痛斥北京政府的

卖国行径,表示“吾人处此,不独为自卫计,当抵死力

争,即为世界永久和平计,亦宜表示各联盟加入国,俾速觉悟”。[2]由于陈炯明的支持,漳州地区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声援行动。新文化运动展开之后,陈炯明经常邀请朱执信等党人赴闽,[3](PP302-303)在粤军总司令部与许崇智、邓铿等高级将领“讨论学术,注意新思潮之发展”,热心赞助革命党在上海的新文化宣传刊物《建设》杂志的出版。[4](P24)为了使新文化运动在闽南生根发芽,陈炯明听从朱执信的建议,邀请广东无政府主义者梁冰弦、陈秋霖、刘石心等来到漳州,成为在漳州宣扬新思想的中坚,最主要的则是创办了《闽星》半周刊和日刊。

以“在福建为圆心的起点运动,做新文化运动”[5]的《闽星》半周刊,创刊于1919年12月1日,发行3个月刊出了16期之后(2卷8期),因为准备粤军回粤的军事行动,正式停止出版。另外,有感于闽星半周刊在“智识锢蔽的漳州”产生的回响不大,1920年1月1日,又创办了《闽星》日刊,每日出一大张,目的在“为地方人士增广见闻”。[6]陈炯明除了热心支持、倡导漳州的新文化运动外,还亲自一试身手,系统阐发自己的思想。在《闽星》半周刊两卷16期中,发表了4篇专文、5首白话诗和1通信函。从陈炯明此一时期的著述中,可以明显看出他受无政府主义影响的互助进化论思想的形成。

《闽星》半周刊刊发陈炯明诗文篇目表

题目文体署名卷期

发刊词文章陈炯明第1卷第1期

闽星白话诗陆安第1卷第1期

指南针白话诗陆安第1卷第1期

东方文明白话诗陆安第1卷第2期

瀛洲草白话诗陆安第1卷第2期不为罪恶的奴隶文章陈炯明第1卷第2、3期太平洋白话诗陆安第1卷第4期生活与生趣文章陈炯明第1卷第6期

评康戴两君论革命的书文章陆安第1卷第8期

复中华女界联合会函信函竞存第2卷第5期资料来源:《闽星》半周刊。

无政府主义思想旨在构建一种具有最大限度个人自由的理想社会,物质财富得到公平的分配,公共职责通过自愿达成的协议而得到履行。但是,在怎样实现这些理想目标的问题上,无政府主义者存在着重大分歧,主要可以区分为四大思想流派:个人主义、互助论、集体主义和共产主义。[7](P23)这些思想流派都不同程度地播转到中国,而灌输于当时中国人脑海中的主要有:(一)蒲鲁东的社会革命论和私产制度论,以及克鲁泡特金的共产主义及补充达尔文进化论的互助论;(二)反对种族主义、国家主义和军备黩武;(三)反对剥蚀人权的买卖婚姻而主张自由恋爱;(四)强调个人自由、大众平等、社会有组织没有阶级;(五)反对帝国主义、国家壁垒,促进世界大同;(六)反对麻醉性的宗教,集中人类智慧充实物理世界。[8](P6)陈炯明在参与支那暗杀团时就与无政府主义者相接纳,广东光复后同刘思复等交往愈趋密切,成为广州无政府主义者从事政治活动的庇护人,在漳州又邀请了无政府主义者梁冰弦等帮助他实施闽南的新文化运动。因此,陈炯明受无政府主义者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互助进化政治思想。下面即以他在《闽星》半周刊上发表的4篇专文,来讨论这一时期他的政治思想。

二、互助进化的“全人类社会”主义观

陈炯明的政治思想,总体上受克鲁泡特金互助进化论的影响。克鲁泡特金的理论来源和方法论基础是社会达尔文主义的进化论,同达尔文主义一样,他从研究生物演化入手进而研究人类。但是,他不接受社会达尔文主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及人类演化规律,不同意把生存竞争看作是进化的主要因素。他提出了相反的结论,认为互助才是一切生物以及人类进化的真正因素。克鲁泡特金断言,“不论是在动物界还是人类中,竞争都不是规律”,恰恰相反,不要竞争、避免竞争才是自然的倾向,并且以互助和互援的办法可以消除竞争。因此,互助是一个自然法则和进化的要素。克鲁泡特金从这个基本观点出发,得出的结论是:人类依靠互助的本能,能够建立和谐的社会生活,毋须借助权威和强制;没有权威、没有强制的社会才是保障人人自由的完美社会。[9]陈炯明虽然在法政学堂学习期间接受了达尔文主义的进化论思想,但是,后来随着同无政府主义者的接触及对无政府主义思想的吸纳,他的进化论思想开始发生转化,即由达尔文主义的竞争进化论转变为克鲁泡特金的互助进化论。他的互助进化论思想在《闽星》发刊词中得到系统的阐发。

同所有的进化论者一样,陈炯明把人类发展的历史描述为一个永无止境、永远向上的进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陈炯明强调思想的重要作用,“世界的进化和人类的思想很有密接的关系”。他认为,世界进化是由人类在里面努力创造的,“经历许多年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