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炯明与安那其主义
彭湃:海丰农民运动(一九二六年一月)
彭湃:海丰农民运动(⼀九⼆六年⼀⽉)中⽂马克思主义⽂库 -> 参考图书·阶级⽃争⽂献海丰农民运动*彭 湃(⼀九⼆六年⼀⽉)第⼀节海丰农民的政治地位 ⼀九⼀⼀年即⾟亥⾰命之前,海丰的政治状况和⾟亥以后以⾄⼀九⼆⼆年已经呈出⼤有不同的地⽅。
⽽⾃⼀九⼆⼆以⾄今年,这四年间更呈出急激的变化(我这⾥所要说的就是⼀九⼆⼆年以前⼆三⼗年间的状况)。
⾟亥以前,海丰的农民⼀直是⾪属于满清的皇帝、官僚、绅⼠和⽥主这班压迫阶级底下,农民怕地主绅⼠和官府好像⽼⿏怕猫的样⼦,终⽇在地主的⽃盖[1],绅⼠的扇头[2],和官府的锁链中呻吟过活。
在这个时候,⼀般农民——失业的贫苦农民,已经有了反抗运动的要求。
三合会秘密结社之盛⾏,⼏乎普遍了全县。
⼀⼋九五年间,⼀个农民的失业者洪亚重号召了数千⼈众,在海丰暴动,到处抢掠。
旋为清政府所执⽽杀之,其后相继也有⼩⼩反乱,但不旋踵⽽消灭。
然⽽他们秘密结社的势⼒已经谁都知道了!⾟亥⾰命的时候,有钱佬实在利⽤这班⼈加⼊⾰命的战线,才得到胜利。
所以三合会都公开出来,以为此后可以在政治上取得相当的势⼒。
谁知有钱佬推倒了满清皇帝,得到政权之后,就把他们压迫下去,解散的解散,枪毙的枪毙,从此三合会在海丰就⽆形消灭了。
⾟亥⾰命陈炯明实利⽤三合会的势⼒⽽取得都督、省长、陆军部长、总司令之各种重要位置之⼀个代表者。
陈炯明⼀握到⼴东政权,所有海丰的陈家族,⾃然随着陈炯明的地⽅家族主义占据了⼴东的政治势⼒及军权,以巩固个⼈的位置。
所以海丰⼈之为官者以海丰之⼈⼝及⼟地的⾯积来平均与别个地⽅⽐较要为全世界致第⼀。
他们不但在别个地⽅铲地⽪,在他们的家乡主义底下也是⼀样的对付。
所以海丰⼀旦就增加了⽆数军阀、官僚、新官⼉、政客、贵族及新兴地主阶级(即地主兼军阀)!那些处在陈炯明家乡主义底下的农民也曾欢天喜地的庆祝“我们⽼总(海丰⼈呼陈炯明表⽰亲爱之别名)必能福荫同乡,能够登基做起皇帝更好”。
可是他们的希望愈⾼,他们的失望愈⼤!他们不但在陈炯明家乡主义底下得不到半点幸福,不但不能脱了地主的头盖、绅⼠的扇头、官府的锁链,并且增加了新兴地主的护弁及⼿枪之恐吓。
陈炯明努力改变中国
此后十几天,或早或晚,陈炯明经常独自一人踱步到梁冰弦的卧室,“躺在竹榻上,上天下地,谈个不休”。渐渐地,梁冰弦感动于陈炯明的随和与开明,他答应前来荒凉偏僻的漳州,出任教育局长,执行“一乡一校”计划。
在凯利顿看来,陈炯明统治下的闽南二十六县,堪称“模范小中国”;而不久前访问漳州的美国驻华使馆武官艾利森也注意到,“漳州到处可见到建设的显象……道路拓宽,新屋不少;街道清洁,治安良好。美国侨民对陈之施政,也均引以为荣”。他并特别强调了几大市政工程:公园、公共菜市场、屠宰场、河堤、漳厦公路……
那么,在谈及陈炯明及其“闽南护法区”时,凯利顿、艾利森们为什么显得忧心忡忡呢?
他果真背上那个“罪恶的包袱”了。当年冬天,率领三千余名暴动者光复惠州的陈炯明,出任广东省副都督;而在胡汉民追随孙中山北上后,他更代理广东都督职务。此后四个多月,他改良风俗、整饬吏治、清查市井、推行新政;时任广东教育司司长的钟荣光后来谈到,“前清官绅兵役之威、省城嫖吹赌盗之害,一扫而空”;而同期美国驻华武官的一份报告,无疑更加客观:“尽管有了大变动,但广州实算平静。陈将军的措施很激进……他下令将娼寮关闭,将江中‘蛋民’(船户)全赶走,严行禁赌禁烟。他的本国支持者说,陈炯明将在全省推动新政”……
也就是说,地方的自治,并非基于军队、官吏,而基于民间、社会;省际的联合,并非基于武力的征服,而基于自觉地合作。几省如此,几国如此,天下世界亦如此。毋庸讳言,这一切只能寄望于思想的传播、人心的交融。这是一条前无古人的路。
他似乎没有觉察这当中的深刻悖论:以执政者的身份,追逐安那琪的梦想。无论如何,能奠基一省的地方自治,即可造福一方;至于能走多远,那是谁也无法预料的。
浅析陈炯明的地方自治思想
浅析陈炯明的地方自治思想作者:李育彬来源:《卷宗》2015年第12期摘要:20世纪初的中国是一个混乱的时代,继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和袁世凯独裁政治之后,地方自治思想逐渐流行起来。
而陈炯明(1878-1933)作为中华民国时期广东军政领袖,毕生坚持联省自治的政治主张,致力于联邦宪政、以和平协商的方式统一中国,与孙中山奉行的中央集权、不惜以武力征战谋求统一中国的政治纲领不合。
这位在1925年2月和10月,被孙中山领导的国民革命军举行第一次和第二次东征彻底打垮的陈炯明,是民国时期的积极主张地方自治的典型代表。
关键词:陈炯明;地方自治;思想评析1 引言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2000余年的封建君主专制,但仍然没有建立一个适合中国发展的政治制度,20世纪初的中国仍然处在风雨飘摇中。
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不同阶层的人纷纷提出了自己的建国主张,袁世凯的独裁统治,张勋的复辟帝制以及段祺瑞的军阀统治都经过实践的检验,证明是行不通。
围绕着国家政体是采用总统制、联邦制还是单一的独裁政治争论不休,在此背景之下,地方自治思想兴然而起。
2 陈炯明地方自治思想形成的原因2.1 陈炯明的出身及其所处的社会历史环境的影响陈炯明,字竞存,广东汕尾市海丰人(广东省惠州府海丰县白町村,今属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联安镇白町村)。
海丰县虽然三面环海,但当地的思想由于受封建思想影响仍然比较守旧。
县内封建宗法关系错综复杂,仍然是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
人们的自治思想仍然停留在狭隘的地方主义上,乡里发生的大事习惯于交由族长或绅士处理。
陈炯明从小就在这种环境中成长,深受封建制度的影响,所以在早期的自治思想多少受到地方主义的影响。
再就是陈炯明当时所处的社会历史环境,整个社会都在提倡地方自治,陈炯明在此思潮的影响下,也发展了他的地方自治思想。
2.2 儒家思想的影响陈炯明在入新式学堂之前,一直接受的是儒家思想教育,而且陈炯明的祖父和父亲都精通儒学。
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陈炯明的地方自治思想必然渗透着儒家思想。
陈炯明——功罪是非,自有千秋青史在
陈炯明——功罪是非,自有千秋青史在陈炯明,被描绘成一个军阀,一个孙中山和辛亥革命的背叛者,一个炮轰总统府的刽子手,其实这是又一位被湮没的辛亥元勋。
1925年,孙中山逝世的时候,陈炯明曾手撰一副挽联:惟英雄能活人杀人,功罪是非,自有千秋青史在;与故交曾一战再战,公仇私谊,全凭一寸赤心知。
1933年9月,陈炯明去世之时,香港《工商日报》评价道:国民党死了一个敌人,中国死了一个好人。
陈炯明于1878年生于广东海丰,原名捷,字赞之,又字竞存。
20岁的时候中了清朝的秀才,成为一个书生。
但当时的大清朝气运已尽,帝国的大厦正在倾覆之中,维新思想、革命风潮在广东正在流行。
受新思潮的影响,1906年,28岁的陈炯明到了广州,求学于广东法政学堂,成为第一届学院,两年后以“最优等生”的成绩毕业。
1909年毕业以后,陈炯明任广东谘议局议员,提出了《革除衙署积弊案》、《废除就地正法案》、《筹办城镇乡地方自治案》、《禁绝一切赌博案》等提案。
这些提案显示出了陈炯明深受乌托邦思想的影响,“自治”也成为一生追求并践行的理想。
1909年,陈炯明加入了中国同盟会,1911年3月,他参加了黄花岗起义。
1913年,陈炯明参加二次革命失败,陈炯明流亡到新加坡,当时孙中山重组中华革命党,并且要求党员画押宣誓效忠孙中山个人,陈炯明第一次表现出了他对孙中山的不从,拒绝宣誓效忠参加中华革命党。
1916年,陈炯明回到广东发动起义,参加讨袁的护法运动,任闽粤军总司令,占领了闽西南的漳州、汀州等地,正式建立了自己的根据地。
在这个不大的地盘上,陈炯明开始了他自治实验,那是中国一百年来最重要的乌托邦中的一个。
黄花岗起义失败后,陈炯明流亡香港,结识了比自己小6岁的精神导师,就是信仰安那其主义的刘师复。
安那其主义就是无政府主义,宗旨是无政府、无宗教、无家庭,各尽所能,各取所需,老有所养、幼有所依,百姓互助合作,没有贫穷,也没有剥削。
刘师复的描绘,和陈炯明的自治理念不谋而合,也成为漳州新政的根本思想。
二次革命的背景是怎么样的
二次革命的背景是怎么样的二次革命是辛亥革命后的一次重大事件,让我们来看看此事件发生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以下是为你精心整理的二次革命的背景是怎么样的,希望你喜欢。
二次革命的背景1912年2月,隆裕太后诏袁世凯组建临时共和政府,同盟会在南北和谈之际,早于隆裕太后的诏书成立临时政府。
南方独立各省最终选举袁世凯为临时总统。
1913年2月,中国首次根据《临时约法》的规定,进行国会选举。
由同盟会为骨干组成的国民党获得议席最多,预备由宋教仁出任内阁。
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在上海沪宁车站遇刺,两天后去世。
凶手在上海公共租界被捕获,陈其美势力称搜出与国务赵秉钧的通讯。
当时种种证据,都指向袁世凯是暗杀背后的策动者。
江苏都督程德全、民政长应德闳在收到租界会审公堂移交的证据后,把罪犯应桂馨和国务兼内务总长赵秉钧、内务部秘书洪述祖之间来往的秘密电报和函件的要点以“通电”的形式向海内外公布,迫使赵秉钧不得不发出公开电报为自己辩解。
上海地方检察厅也公开传讯在位的国务赵秉钧。
赵氏拒绝到上海应讯,但迫于社会舆论的强大压力,袁世凯批准他辞去,由段祺瑞代理。
孙中山于事发后即从日本返回中国,于上海开会,主张讨伐袁世凯。
但国民党内意见不一,部分领导人(如黄兴)倾向使用和平手法,在不破坏临时约法之下以法律方法抗争。
1913年4月26日,袁世凯北洋政府向英、法、德、日、俄五国银行团签订借款合约,意图扩充军队。
5月初,国民党员江西都督李烈钧、广东都督胡汉民、安徽都督柏文蔚通电反对贷款。
黎元洪居中斡旋,希望化解北京及国民党之争。
6月,袁世凯动作频频,先是免除江西都督李烈钧、广东都督胡汉民、安徽都督柏文蔚三人的都督职务,之后又派北洋军第六师李纯部进入江西。
日本黑龙会保护孙中山二次革命的原因在二次革命爆发后,陈炯明于7月18日宣布广东独立;8月2日,孙中山便带着胡汉民等人乘德国轮船“约克”号离开上海,准备前往广东领导革命,但等孙中山一行人于8月3日抵达福建马尾的时候,广东形势突变,陈炯明手下的将领发动兵变,局势已经失去控制。
陈炯明与安那其主义
陈炯明与安那其主义.txt你出生的时候,你哭着,周围的人笑着;你逝去的时候,你笑着,而周围的人在哭!喜欢某些人需要一小时,爱上某些人只需要一天,而忘记一个人得用一生陈炯明与安那其主义陈定炎本文目的是在探讨民初时期中国的安那其运动,对陈炯明一生的政治思想与行动有怎么样的影响?本文资料一部分是摘译自作者所撰《陈炯明:安那其主义与联邦国》(Chen Jiongming: Anarchism and the Federal State)的英文论文。
.国内有关于安那其主义的资料不多,这是因为七十多年前,国民党开始实行“党化教育“,自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开始,国内的人民,包括知识分子,政治领导人员,都遵奉领袖的著作和演讲,对其他的政治理论,尤其是安那其主义,知道的已不多。
知道的,也大都误解为恐怖主义,不值一谈的。
下文分四段叙述:(1)安那其主义的意义,(2)与安那其人的交往,(3)漳州的试验,(4)安那其与联邦。
安那其的意义安那其主义(Anarchism)通用的名词是“无政府主义”。
根据英文字典里的解释,有正反两方面的意义。
反面的是社会没有了政府,成了无天无法的恐怖世界;正面的是社会没有了政府,人人享有绝对的自由,达到太平康乐的乌托邦(Utopia)世界。
无政府主义者厌恶武力干预个人的自由,但是常被指斥为恐怖份子,这是因为其中激烈份子,不惜牺牲个人生命,采取「弱者」对付「强者」的恐怖手段,以反抗政府权威,冀求达到他们崇高的理想。
卡克(John P. Clark)为安那其主义下了一个定义。
他列下四项:(1)理想的一个无压迫性,非权威性的社会,(2)以反对权威性的观点,对现今社会与其机构的不满和批评,(3)相信人类有善良的天性,能够逐步地有显著的进步,而终达到理想的目的。
(4) 有一个改革的策略。
这策略必须包括即时进行设立无权威性,分权式(decentralist)的社会机构。
[卡克1978,13 ]卡克认为任何政治理论,能具有上述四个条件的,可以说是“完全的安那其主义”(Anarchism in a complete sense). 如果只符合部份的条件,则可说是“有限度的安那其主义”(Anarchism in a limited sense). 美国学者查彼得(Peter Zarrow) 引用卡克的定义,来分析中国民初时期的安那其运动,结论说中国的安那其人在相当限度上,是符合上述的四个条件的。
党的早期组织·广州陈独秀南下与广东的革命风潮
■貞卵之路党的早期组织•广州陈独秀南下与广东的革命风潮文I震江江南目尽飞鸿远,隐约罗浮海外山。
曾记盈盈春水阔,好花开满荔枝湾1941年3月,居于重庆江津的陈 独秀收到学生陈中凡的信件,陈中凡 受中山大学之聘,将去文学院任职,来函相商于他,他复信“极表赞同”,并寄去这首《春日忆广州绝句》回忆 往事。
陈独秀印象中的广州,草长莺 飞,鸿雁成行,雄壮的罗浮山隐约可 见,荔枝湾畔碧水盈盈,夹岸荔枝花 鲜艳欲滴,碧水倒映花影,花影染上 水波。
此诗用花、鸟、山、水等意象勾 勒出广州春天的美好,营造出明快生 动的意境。
一段岁月,一种情怀。
当年在九 曲巷11号住所,是陈独秀3次在广州 期间,居住最久的一处。
陈独秀从窗 户可北眺白云山,遂为寓所起名“看 云楼”,更深层次的意蕴为“看广州风 云”。
广东党的早期组织就是在陈独秀 的直接指导帮助下成立的。
如果没有 陈独秀来到广州,广东共产党早期组 织的建立也不可能如此顺利。
1920年 8月,陈独秀发起成立上海共产主义 小组,10月,李大钊组建了北京共产 主义小组,其他地方的共产主义小组 也相继成立。
就在中国共产党诞生前 夕的关键时刻,陈独秀却于12月离幵 上海去广东政府就任教育委员会委员 长一职。
在广州不到一年,陈独秀就被中共一大选出的中央局召回上海。
其后,他又两次到广州开展革命活动,逗留的时间虽然短促,但每一次都有着非凡的意义。
南粵大地的爰国浪潮广东是中国近现代史上风云际会的地方,是一块革命的热土。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在广东爆发,英国殖民者用大炮轰开了中国国门。
随后,列强接踵而来,广东成为中国遭受帝国主义侵略最早的地方,也成为殖民与反殖民斗争的前沿。
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烽火首先在广东燃起。
在帝国主义对广东侵公/陈独秀。
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和党早期主要领导人,广东党的早期组织就是他南下广州后,在其直接指导帮助下成立的略不断加深的过程中,广东人民对西方殖民者的斗争始终没有停止,其反抗之激烈在当时的中国首屈一指。
莞籍革命志士资料介绍-东莞市博物馆
莞籍革命志士资料介绍1、邓钧(1879-1920)广东东莞人。
京师大学堂及广东黄埔水陆师学堂肄业。
1908年加入同盟会。
1911年参加广东北伐军,任第二步队排长。
1913年任广东陆军混成协营长。
1918年任粤军第五团代理团长。
时广东为桂系陆荣廷、莫荣新等所盘踞。
1920年孙中山命陈炯明率粤军由漳州回师驱逐陆荣廷、莫荣新,并令邹鲁组织义勇军配合讨伐。
邓钧由京返粤经沪,晤见朱执信,慷慨陈说东莞民军可用。
朱介绍邓见邹鲁,后被委以虎门要塞司令部司令之职。
当时粤军由潮汕进占石龙,邓钧也率领民军攻占虎门,缴获桂系丘谓南部一部分枪枝,丘谓南归降。
但丘部时与邓部摩擦,朱执信以广州未克,欲予调停,使能一致对敌。
朱即与何振同到邓钧营中商议,遭丘部突然包围袭击,邓因事出意外,与朱、何从横门出走,何振被俘,朱与邓先后为乱枪所害。
时为1920年9月21日。
邓钧死时年不足三十,老父在堂,遗妻及一女。
2、陈逸川:原名陈泽霖(1880-1959年),是东莞市塘厦镇四村管理区庙岭村人。
父陈竹山是基督教牧师。
1907年,陈逸川加入中国同盟会。
1911年9月20日,率领国民革命军进入东莞城接收清朝县令间厚相的政权。
陈逸川任同盟会东莞分部部长,东莞县长由黄侠毅担任。
1921年8月,陈任北京临时政府国会议员。
1914年1月,袁世凯散国会后,南下香港随孙中山开展讨袁工作。
1915年,东渡日本任孙中山秘书,1916年返国任驻沪粤籍议员。
1917年8月,在广州任非常国会议员。
1923年至1933年间,历任遂溪,普宁等县县长,离任后在广州闲居到1938年沦陷避居高要县乡间。
1945年抗战胜后,返加广州闲居,建国后,由副省长李章达推荐任广东省文史馆研究员。
1959年月病逝广度,亡年78岁。
3、王宠惠(1881-1958),字亮畴,广东东莞人。
民国时期政治家、外交家、法学家。
历任外交总长、司法总长、国务总理、代理行政院院长、第一任司法院院长等职务。
番禺各界名人
何添是香港金融界、商界的知名人士,他热心社会公益事业,深受各界人士敬重,曾获"太平绅士"荣衔和英国女皇颁授的"OBE"勋衔,并获香港中文大学的"社会科学荣誉博士"学位。
何添、何贤昆仲对家乡贡献甚多,先后捐资修复莲花塔、捐建人民医院澄溪楼、碧秋楼和兴办岳溪农村文化中心,还捐资助建大石大桥、洛溪大桥等。
吴有沅是香港番禺工商联谊会会长,他热心家乡建设,捐资三百多万元在潭洲兴建医院、中学、小学、幼儿园、公路等,又为县中医院、市桥侨联中学捐钱赠物,为发展乡镇企业,办起潭洲针织厂,作出了贡献。
张耀宗是香港富商,打四人帮"后,他首批组团回县观光,并倡议和率先捐资兴建番禺宾馆,又在石岗东村捐资三百多万元,兴建文化宫、小学、幼儿院、敬老院、茶楼、冰室、百货店等,还为村内的街巷铺设水泥路面,使该村面貌为之一新,成为县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先进乡村。
番禺历代人材辈出,留下了光辉的史迹。
先辈前贤的这此业绩,激励我们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以百折不挠的精神,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大业,开拓光明的未来,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史册上添上新的篇章。
霍英东是香港著名工商巨子,享有盛誉的爱国知名人士。
他拥有公司六十多家,遍布香港、澳门、珠江三角洲等地,成为远东的经济强人。
改革开放以来,他率先投资兴建广州白天鹅宾馆,为关心和支持全国教育事业心和体育事业,出资十亿港元成立"霍英东教育基金会",又捐资一亿港元给体育基金会。
此外,在内地捐献投资的项目有60多个,总金额达七亿多港元。
他对家乡建设尤为关心,成立了"霍英东家乡建设基金会",先生资助建设的有番禺宾馆、英东体育场、游泳池、人民医院念慈楼、番禺中学等。
番禺地属水乡,交通不便,成为发展经济的一大障碍。
霍氏亲作调查,研究方案,捐资助建大石大桥、洛溪大桥、沙湾大桥,又倡议和集资开发南沙和沙滘岛,使原来交通不便的番禺水乡,成为穗港澳往来的通途,有国地促进番禺经济的发展。
陈炯明
人物简介:历史学家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历史课本里的陈炯明,是以一个乱臣贼子的面目出现的,作为反动孙中山的可耻下场,来教育一代代天真的小孩。
无论国民党史还是共产党史,都将陈炯明描绘成一个军阀,一个孙中山和辛亥革命的背叛者,一个炮轰总统府的刽子手,他的所谓贡献,总是被一笔草草带过。
不过,折戟沉沙铁未销,时间总能磨洗出一些真相,将近一百年过去了,随着史料的发现,以及意识形态的松动,陈炯明对辛亥革命的巨大功绩,他的自治理想与实验,他与孙中山的恩怨是非,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知道。
人们才发现,这是又一位被湮没的辛亥元勋。
>>>>再穷也不能穷教育陈炯明中秀才时,科举制度已是日薄西山,虽然远不如父辈那么风光,但仍不失为一件快事,至少证明自己的本事,不逊于他人,没有给祖宗丢脸。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
”这两句豪言壮语,我们早已耳熟能详,遗憾的是耳闻目睹的事实,往往与之背道而驰。
那么中国的当政人物中有没有人真的曾付诸实行呢?尽管凤毛麟角,但还是有的。
曾任广东都督、粤军总司令、广东省长的陈炯明就是突出例子。
1919年9月,他在漳州发布《振兴教育令》,把改良县教育行政和学校教育,积极办理义务教育、社会教育和职业教育,列为当务之急。
在聘请钟荣光为国民教育高等顾问的同时,陈炯明还任命梁冰弦为教育局长,执行“一乡一校”计划,在农村普遍设立现代学校。
陈炯明不惜经费,宣布禁绝私塾,改而设立从师范学校、普通中学到工读学校、平民夜校、妇女家政讲习所在内的门类齐全的学校。
困难重重,仍然坚持教育建设1919年12月5日,上海《民国日报》报道了闽南护法区的教育:“计龙溪一邑,学生数约有12000余人,较去年又增加三倍”。
1920年4月13日再报道:“以龙溪一邑为例,本年(1920年)增加国民学校47所,高等小学以及乙种农业5所,添办工读学校1所,女子师范讲习所、女子工读学校各1所,又设立半夜学校90余所。
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回忆(续三)
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回忆(续三)十四、辛亥三月二十九日的广州起义黄复生和汪精卫被捕后,清朝政府鉴于单纯的镇压不足以消灭革命,没有立刻杀害他们,只是把他们监禁起来,准备慢慢地实行软化政策。
1910年的夏天,为了去营救黄复生和汪精卫,我从日本经过朝鲜潜赴北京,住在我姊夫那里。
那时,曾醒有一个弟弟曾季友在北京经商,我通过他去打听消息和联络同志。
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还是想不出有效的营救办法。
至于以前所设想的劫狱,根据实际情况,更无实现的可能。
我的姊夫,素知我参加了革命党,这时又见我的行迹可疑,便不管我同意与否,先替我买好车票,临时骗我上车,一直把我送到了上海。
在上海,我碰到了熊克武、但懋辛和井勿幕等人。
我们于是一同南下,到香港去找黄兴和喻云纪,共同商议发动广州起义的事情。
在此之前,孙中山先生已与黄兴、赵声等在槟榔屿议定要在广东大举起义。
为此,同盟会在香港设立了起义的领导机关——统筹部,由黄兴任部长,赵声为副长。
这次起义的计划是很庞大的,除在广东积极准备外,并派人到广西乃至长江流域各省发动,同时通知在日本和南洋各地的同盟会员尽量参加这是鉴于过去几次分散性的起义都归失败,因此要集中全力,实行决战,而不计成败如何。
所以这次起义仍是一种军事投机性质的冒险,并不是客观条件真正成熟了的有把握的行动。
由于有了过去几次失败的经验,这次起义的准备工作是做得比较充分和周密的。
为筹措经费,孙中山先生亲自到海外华侨中去募集。
各方募集的结果,约得二十万元左右。
为储备军火,派了几批人向好几个国家去购买。
我一到香港,即被分配到日本去负责购运枪弹。
而喻运纪等还专门设立了制造炸弹的机关。
为这次起义,特别组织了五百人的选锋队(敢死队),共后更增至八百人。
为这次起义组织的秘密机关达三十余处,四川同志即曾以我的名义组织了一处机关,名曰吴老翁公馆(吴公馆)。
后来起义失败,人们都风传吴老翁栖牲,把我算作烈士,其实我根本没有到过这个公馆,而先到日本买军火去了。
合则强 分则弱——两次国共合作的历史思考
`
’
,
利用各 国资 产阶级之 间以 及各个 国家 内资产 阶级 各集团
, ,
或 各派别之 间的一 切利益对立 另一方面要利用一切机会 那怕是极 小的机会 来获 最大 量的 同盟者 尽 管 这些 同盟者是暂 时的 动摇 的 不 稳定的 靠不住的 有条 件的 谁 不懂得这 一点 谁就是丝毫 不懂 得马 克思主义 丝毫不世得 甲般 的现代科学社 会主义
, , , ,
第一次 国共 合作 创建了广东革命根据地 平定了商团叛乱 剿灭 了陈炯 明集 团 进 行了轰轰烈烈 的 北 伐战争 消灭了吴佩孚孙传 芳等北洋军 阀势力 妙 回 了汉 口 九江英 租界 将革 命区 域 由珠 江流域迅速 推 广到长江 流域 中国革命 出现 了前 所未有 的如火如茶 局面 充分 显示 了两党合作 所形成 的强大 力量
,
,
; 进 反之 就会受到惩罚 本文试 从国共两党之 间两次合 作和 两次分裂的经验 教训 出发 阐述这一历史规
律 同时也盼望两党尽快实现第三次 合作 完成祖 国统一大 业 一 合则强
、 , , ,
本世 纪初 帝 国主义的殖 民统 治 北 洋军 阀的黑 暗统 治 极其严 重地威胁 着 中国社会 的进步和 中华 民族的 生 存
, ,
“
“
一八 事变 3 2
,
年 炮制 伪 满洲 国
,
“
”
,
5 年策动华北五 省 自治 3
。
“
”
,
7 年 发动 七 七事变 3
,
“
”
,
全面侵 华妄图 独 霸中国 中华 民
, . 、 、 , ,
,
”
统一 战线是 中国共产党三大法 宝之一 中国共产党真
陈独秀与陈炯明关系纵横谈_答_广东党史_编者问_曾庆榴
二陈交往缘于对社会主义问题的“研讨”
问:陈独秀、陈炯明的交往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答:在中国近代史上,二陈都是风云人物。
两人早年的经历有不少相同之处,如受过传统文化影响, 都当过
度,对广东党组织不能不产生影响。
问:1922年6月30日,陈独秀给吴廷康(维经斯基)写过一封信,你能为我们作点解读吗?
答:这封信是“六一六兵变”半个月后写的,信中说:“南方孙文与陈炯明分裂,孙恐不能制陈,陈为人言行不能一致,在南方也不能有所建设,他对于社会主义,我确知道他是毫无研究与信仰。
我们很希望孙文派之国民缘的由来及其演变,你有什么样的感想?
答:陈独秀和陈炯明,均为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他们曾基于一定的共识走到一起,共同活跃在南方的政治舞台上,并留下了许多有意义的足迹。
后来却因复杂的历史原因而分了手,化友为敌。
此后,在不长的时间之内,他们各以不同的说法,不同的方式,先后被逐出革命历史的舞台,潦倒以终。
历史的逻辑多么令人难以思议!如果。
经典爱国故事7篇_有意义的爱国故事
经典爱国故事7篇_有意义的爱国故事中国,是⼀个命运共同体集体荣誉感很强烈的国家,读爱国故事可以深刻感受到这种国家的⼒量。
下⾯给⼤家带来⼀些关于经典爱国故事5篇,供⼤家参考。
爱国故事1邓世昌殉国⾃古以来,牺牲在战场上,⼀直是爱国军⼈引以⾃豪的志向。
特别是那些明知死在眼前仍勇敢赴难的⼈,更令⼈崇敬。
在中⽇甲午海战中牺牲的邓世昌就是这样的⼈。
邓世昌是我国最早的⼀批海军军官中的⼀个,是清朝北洋舰队中“致远”号的舰长。
他有强烈的爱国⼼,常对⼠兵们说:“⼈谁⽆死?但愿我们死得其所,死得值!”1894年,中国和⽇本之间爆发了甲午战争。
邓世昌多次表⽰,如果在海上和⽇舰相遇,遇到危险,我就和它同沉⼤海!这年9⽉的⼀天,⽇本舰队突然袭击中国舰队。
⼀场海战打响了。
中国担任指挥的旗舰被击伤,⼤旗被击落。
邓世昌⽴即下令在⾃⼰的舰上升起旗帜,吸引住敌舰。
他指挥的致远号在战⽃中最英勇,前后⽕炮⼀齐开⽕,连连击中⽇舰。
⽇舰包围过来,致远号受了重伤,开始倾斜,炮弹也打光了。
邓世昌感到最后时刻到了,对部下说:“我们就是死,也要壮出中国海军的威风。
报国的时刻到了!”他下令开⾜马⼒向⽇舰吉野号冲过去,要和它同归于尽。
这⼤⽆畏的⽓概把⽇本⼈吓呆了。
不幸,致远号中了鱼雷,船体爆炸,沉⼊海底。
200多名官兵⼤部分牺牲。
邓世昌曾被部下⽤救⽣圈救起,可他见部下都没有⽣还,毅然退出救⽣圈,沉⼊⼤海,献出了⽣命。
爱国故事2英雄颇罗鼐西藏地区很早以前就和内地有密切联系,有名的⽂成公主出嫁吐蕃的故事就是证明。
到了元朝,西藏归⼊中国版图,正式由中央政府管辖。
但是总有⼀些⼈,想把西藏分裂出去,制造动乱。
这种⾏为遭到西藏⼈民的坚决反对。
清朝的时候,有⼀年,西藏的⼏个有权势的⼈发动武装叛乱,杀害了执政官康济鼐并陰谋叛离清朝。
清朝政府接到喇嘛的报告,⽴刻派兵平叛。
但是因为路途遥远,⼀时难以赶到。
这时候,驻守后藏的执政官颇罗鼐挺⾝⽽出,率领9000精兵向拉萨进军,和叛军展开激战。
陈炯明是否背叛了孙文
这是一段迷雾重重的历史,这是一段无法绕过的历史,这是一段不得不说的历史!正因为这段历史,才有了1922年“六一六”事件炮轰总统府,逼得孙文大总统逃到永丰舰,正因为孙文逃到永丰舰,才有一个人跑到永丰舰护驾,此人便是后来的国民党总裁蒋中正。
也正因为这段历史,才有了蒋介石带领黄埔军,东征陈炯明建立了自己的军事地位。
可以说,没有陈炯明,就没有蒋中正。
陈炯明,这个足以扭转乾坤的人物,一定不得不读他。
(一)陈炯明背上了破坏北伐的骂名前面说到1918年春,南北议和,南北的军阀们开始对孙中山进行排挤,孙中山愤然而无奈的离开了广州。
1918年5月至1920年8月,广东军政大权掌握在两广巡阅使陆荣廷手上,当时广东军政要职的都是广西人,广东各兵工厂造出的枪械子弹,首先满足桂军或运回广西,粤人军队不能染指,造币厂造出银毫,概运回桂,使广西财政金融绰有余裕,而广东银根短拙。
这些广西籍的官员们运米营私,包运鸦片、私卖矿产,大多成了富翁,广西人的做法让他们在广东尽失民心。
1920年8月,陈炯明联手许崇智从闽南杀回了广东,把桂系赶出了广东。
1921年6月,第二次粤桂战争暴发,在陈炯明的强大攻势下,很快拿下广西。
陆荣廷被打到了中越边的龙州境躲了起来,被迫下野!历史,真是有人哭有笑的玩艺,只有笑到最后的那个人才是真正的羸家。
一般而言,败军之将,要么投降,要么断头。
好在人类文明进入了二十世纪,赶尽杀绝的做法似乎越来越不那么人性了。
危急关头,陆荣廷一个通电就救了自己。
打败桂系,并非孙文的最终目的。
作为一心统一中国的革命家,他念念不忘的是北方。
北方还存在着一个似乎更为正统的中华民国。
桂系只能算是他心中的一根小刺,北方的直奉军阀们才是真正的心腹大患。
解决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历史上反复出现的两个字:北伐。
伐,伐有罪也。
《春秋公羊传》说,伐人者为客,被伐者为主。
中国历史上,往往南人攻北叫伐,北人攻南,叫征。
北伐,南征,就这么来的。
此时我不知道,一向以正统自居的孙文,为什么会口口声声北伐,这不等于承认北方那个中华民国为主,自己为客么?不过,历史上以客为主、反客为主的演义多了去了。
陈炯明_联省自治_思想浅析_任玥
摘 要: 陈炯明是一位致力于民权与共和的革命者,是着眼和平建设、思考中国治理之道的思考者。他主 张遵循地方自治—联省自治的路径实现中国的和平统一,提出了一套较为完整的联治民主制主张,对辛亥革 命后中国如何重建政治与社会秩序进行了积极探索。但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其主张实现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这一无奈显示了新共和体制在民国政治建制中的困局,也展现出政治理想与现实的复杂关系。
陈炯明的思想成长与他的经历不可分割,而 其一生正可谓大起大落。陈炯明 1878 年生于广 东海丰。少 年 笃 于 学 而 有 用 世 志,关 心 时 政,20 岁中秀才,维新运动失败后弃科举而求新学,先后 毕业于海丰师范学堂和广东法政学堂。1909 年, 他在家乡创 办《海 丰 自 治 报 》,自 任 主 笔,宣 传 自 治是救国良方。同年,他当选为广东谘议局议员, 开始了政 治 生 涯,并 在 赴 上 海 参 加“请 愿 国 会 代 表团茶话会”期间,加入同盟会。此后,他参加过 辛亥 革 命、护 国 讨 袁 和 护 法 运 动,担 任 过 广 东 都 督、粤军 总 司 令 和 广 东 省 长。 在 任 内,他 严 禁 烟 赌,发展教育,提倡新文化运动,邀请陈独秀到广 东担任广东教育委员会委员长,资助中共在广东 的机关报《广东群报》,设立由共产党员主持的广 东宣讲员养成所,支持广东的工会组织,并对列宁 领导下的俄国革命表示推崇。另一方面,他主张 保境安民,发展本地的经济和文化教育,推行民选 制度下的地方自治,反对广东介入军阀内战,主张 “联省自治 ”,反 对 中 央 集 权 和 武 力 统 一,与 孙 中
关键词: 陈炯明; 联省自治; 民治; 共和 中图分类号: K827 = 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8039( 2012) 05 - 0009 - 05
陈炯明背叛孙中山的原因剖析
诱过 于孙外 我 们从 中也可 以 看 出 两 点 他 们 之间 的矛盾 由来 已 久
。
一是 孙 陈 的决裂 是政 见 分歧 导 致 矛 盾激 化造 成 终于 不得 不分 离而立于 互抗地 位
, , ,
孙
、
陈的决
,
裂 是 必然 的
这 段 话 中陈炯 明两 次提 到 他反 对 孙 中山先 生 的某种政策
参 加 组织
中华水利促 进
孙中 年
。
与
中 华革命党 对抗
从事分 裂活 动
“
捏造事实对 孙中 山进 行低 毁和 攻击
山多次 派人对 陈 炯 明进 行说 月 及 教育 共粤f
。
希 望他 能有 所悔改
孙
、
但 陈炯 明却执迷 不 悟
,
19巧
,
月孙给 叶独 醒 的 信 中气愤 地 指 出 :
,
陈竞存 于 本 党所 为
、 ,
众望所 归
民意 难违
。
陈炯 明 的如意 算 盘 落 了空
, 。
孙 中 山返 粤 后
府的争 论愈演愈 烈 讲话时形 象地指 出
招牌
,
随着斗争 的发 展孙 认识 到护 法 已 不能 解决 问题
只 有建 立 一 个 强 有
力的政府才能与 北方军阀对 抗
:
“ ,
得 到 外 国 的承认
回 到 广州 后 他 对 第一 师
,
先是
,
“
主张 军政府宜 暂 在 上海
”
就议 和 办事 处行 使职
由于 孙 中 山在 人 民 群
,
接着
,
“
又 诱称 粤省财 政 支细
,
1.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发表文章输入西洋式社会国家基础,所谓教程
1.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发表文章:“输入西洋式社会国家基础,所谓平等人权之新信仰,对于与此新社会、新国家、新信仰不可相容之礼教,不可不有彻底之觉悟,猛勇之决心,否则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其说明A.陈独秀仍然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B.陈独秀举起了文学革命的大旗C陈独秀否定了辛亥革命的民主共和的思想D.陈独秀受到了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2.蔡元培在北京大学提出“兼容并包”办学思想的重要历史意义是A.使北大成为当时思想活跃,学术兴盛的最高学府B.为中国培养造就了一批新文化运动战士C.使北大的封建思想得以彻底清除D.使北大成为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3、孙中山曾说“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孙中山的做法中体现了这一思想的是①领导辛亥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②上书李鸿章要求变法改良③将临时大总统职位让给袁世凯④改组国民党,促成国共合作A、①②④B、②③C、①④D、③④4.陈独秀说:“主张尊孔,势必立君,主张立君,势必复辟。
……孔教和共和既相对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
”在这里陈独秀从政治上揭示了A.北洋军阀与民主政治的尖锐对立 B.尊孔复古与民主共和的决不相容C.传统道德与君主专制的相互依存 D.尊孔思潮与帝制复辟的内在联系5.“今世历史进化的眼光观之,则白话文学,为中国文学之正宗,又为将来文学必用之利器,可断言也。
”此言出自A.陈独秀 B.胡适 C.钱玄同 D.鲁迅6.五四运动中爱国人士曾提出“提倡国货”的口号,与该口号直接有关的历史背景A.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B.战后帝国主义势力卷土重来C.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启蒙作用. D.工人阶级独立登上政治舞台7.1924年,国民党中央发表声明:“本党既负有中国革命之使命,即有集中全国革命分子之必要。
故对于规范党员,不问平日属何派别,惟以其言论行动能否一依本党之主义政纲及党纲为断。
”之中核心思想是A.谴责军阀政客B.维护国共合作C.弹劾国民党右派D.对中共表示不满8.五四运动是一切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运动,这里的“彻底”是指()A.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B.坚决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的精神C.学生在运动中起了先锋作用D.工人阶级在运动中登上了政治舞台9.近代中国各革命阶级第一次自发的联合斗争发生于()A.辛亥革命B.五四运动C.五卅运动D.北伐战争10.民主革命者吴玉章说:“从辛亥革命起,我们为了推翻清朝而迁就袁世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炯明与安那其主义.txt你出生的时候,你哭着,周围的人笑着;你逝去的时候,你笑着,而周围的人在哭!喜欢某些人需要一小时,爱上某些人只需要一天,而忘记一个人得用一生陈炯明与安那其主义陈定炎本文目的是在探讨民初时期中国的安那其运动,对陈炯明一生的政治思想与行动有怎么样的影响?本文资料一部分是摘译自作者所撰《陈炯明:安那其主义与联邦国》(Chen Jiongming: Anarchism and the Federal State)的英文论文。
.国内有关于安那其主义的资料不多,这是因为七十多年前,国民党开始实行“党化教育“,自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开始,国内的人民,包括知识分子,政治领导人员,都遵奉领袖的著作和演讲,对其他的政治理论,尤其是安那其主义,知道的已不多。
知道的,也大都误解为恐怖主义,不值一谈的。
下文分四段叙述:(1)安那其主义的意义,(2)与安那其人的交往,(3)漳州的试验,(4)安那其与联邦。
安那其的意义安那其主义(Anarchism)通用的名词是“无政府主义”。
根据英文字典里的解释,有正反两方面的意义。
反面的是社会没有了政府,成了无天无法的恐怖世界;正面的是社会没有了政府,人人享有绝对的自由,达到太平康乐的乌托邦(Utopia)世界。
无政府主义者厌恶武力干预个人的自由,但是常被指斥为恐怖份子,这是因为其中激烈份子,不惜牺牲个人生命,采取「弱者」对付「强者」的恐怖手段,以反抗政府权威,冀求达到他们崇高的理想。
卡克(John P. Clark)为安那其主义下了一个定义。
他列下四项:(1)理想的一个无压迫性,非权威性的社会,(2)以反对权威性的观点,对现今社会与其机构的不满和批评,(3)相信人类有善良的天性,能够逐步地有显著的进步,而终达到理想的目的。
(4) 有一个改革的策略。
这策略必须包括即时进行设立无权威性,分权式(decentralist)的社会机构。
[卡克1978,13 ]卡克认为任何政治理论,能具有上述四个条件的,可以说是“完全的安那其主义”(Anarchism in a complete sense). 如果只符合部份的条件,则可说是“有限度的安那其主义”(Anarchism in a limited sense). 美国学者查彼得(Peter Zarrow) 引用卡克的定义,来分析中国民初时期的安那其运动,结论说中国的安那其人在相当限度上,是符合上述的四个条件的。
[查彼得 1990,239 ]清末民初,中国的知识份子很广泛的受到安那其主义思想的影响。
可分为巴黎和华南两系〔德列克1991,283〕。
巴黎系包括李石曾,吴稚晖,蔡元培,张继等〔参考陈三井1996〕;华南系则包括刘师复,梁冰弦,陈秋霖等。
后为共产党员的李大钊,也受到安那其主义深切的影响〔查彼得1990,217—18〕。
中国的安那其人在巴黎,广州,上海,漳州等地出版期刊,丛书,小册,以传播其主义。
所传播的,主要为:(1) 蒲鲁东的社会革命论,及私产制度论;克鲁泡特金的共产主义,及补充达尔文进化论的互助论;克氏继居友而作的人生哲学。
(2) 反对种族主义,国家主义,和军备黩武。
(3) 反对剥蚀人权的买卖婚姻而主张自由恋爱。
(4) 强调个人自由,大众平等,社会有组织没有阶级。
(5) 反对帝国主义,国界壁垒,促进世界大同。
(6)反对麻醉性的宗教,集中人类智慧,充实物理世界。
[梁冰弦 1978, 6 ]早在五四运动(1919)之前,中国的安那其人已参加批评孔子,讨论女权,提倡白话文,组织现代化工会等等的先锋工作。
[查彼得 1990,2;德列克 1991,128 ] 儒家“性本善”的哲学传统,令中国的安那其人相信人类终可共处于大同的世界里,所以他们只承认世界只有一个乌托邦(Utopia),『无地球以外的别个!又无他生来世的另一个;要做好就在这一个上做到好!要改良世界就在本街坊内改良!』 [莫纪彭 1997,66 ]安那其人相信革命的『目的』和革命的『手段』不能分离,这是他们与马克斯主义者(Marxists)基本歧异之处,虽然两者的『目标』实是类似的理想社会。
[卡克 1978,11-12;卡达 1978,333-36 ] 安那其人反对以阶级斗争来建立无产阶级的社会。
他们批评马克斯主义在革命过程中,要建立一个权威中心,而这种权威中心,正是马克斯主义本身在理论上要废除的权力机构。
[德列克 1991,9;戴路1964, 278 ]与安那其人的交往广东谘议局议员陈炯明于1910年2月广州新军起义失败之后,潜回家乡海丰,道经香港时,暗中加入一个暗杀团,叫『支那暗杀团』。
团员共计十二人,未正式加入而参加团活动的,约有十余人。
在辛亥年间,炸毙满人凤山将军,炸伤水师提督李准。
团员林冠慈,陈敬岳两人殉难。
辛亥革命成功后,民国成立,团员以『初志已遂』,议决自行解散,将团章文件,悉皆烧毁。
可幸日后有团员发表了两篇文章,使这暗杀团的秘密活动,不致于完全失传于世。
〔革献,66:29;广东辛亥史料1981,81〕。
暗杀团非正式的团长无疑地是刘师复(1884-1915)。
刘可以说是中国在清末民初时期安那其主义运动的泰斗。
在组织暗杀团前,他曾谋炸李准不遂。
广东光复后,在广州军团协会任职,帮助陈炯明解散民军的工作。
师复相信要改革社会,应以个人道德操守为起程点,也就是『以身作则』的意思。
师复成立「心社」,「心社」社约有十二条:不吸烟,不饮酒,不赌博,不坐人力车舆,不用仆役,不茹荤(肉食),不作官吏,不作议员,不当军警,不信宗教,不称姓,不婚姻〔莫纪彭1997,40〕。
据梁冰弦的回忆:炯明与刘师复甚相得。
刘在广州组晦呜学社,提倡自由社会主义,陈氏极表同情。
师复于致力宣传外,又结合同志为心社,「不作官吏军人议员」为诸大信条之一。
陈氏说:『罪恶的包袱,丢掉固难,肯背起它更难,师复教人丢,让我背上一辈子吧。
』这话的意思就是「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梁冰弦1951, 11〕炯明不是完全反对师复『以身作则』来改革社会的办法,但要走上一较积极的,政治改革的道路,以达到康乐太平的大同社会。
安那其人采取恐怖手段,实违背他们所信仰『目的与手段不能分离』的原则。
究竟安那其人是否应该完全抛弃暴力,是安那其人间争议不休的问题。
譬如,俄国著名的托尔斯泰(Tolstoy 1828-1910) 就是其中反对暴力最力的一人 [ 卡达 1978, 320 ] 。
一些激烈派分子则认为他们所用的暴力和其受害者,与暴政府残害千万民众相比,实是海中一滴。
[高德蔓 1969,107 ] 支那暗杀团团员于辛亥革命成功后,自行解散,显然的对他们所做的事,并不引以为荣,故不愿其事传闻于后世。
陈炯明与巴黎系安那其泰斗吴稚晖的交情也极好。
吴常对人说:『平生知己仅两人耳,男的是陈炯明,女的是陈璧君 [汪精卫的妻子] 』。
1921年,吴发动勤工俭学,创办中法大学于法国里昂,得陈炯明拨款十万元的援助。
[莫纪彭 1997, 24 ]漳州的试验陈炯明于1918年8月31日率领粤军进驻漳州,标榜「护法」,实际想在闽南经过一个时间的整训,是待机打回广州,要建设广东为模范省,以贯彻联省自治者「先争取地方自治,后建立联省政府」的主张。
炯明所管辖的区域,包括福建南部的二十六个县,叫「闽南护法区」。
炯明在漳州两年的政绩,也引起外国人的注意。
德国的报纸赞誉漳州是「东方一颗明星,正在放出光芒」〔陈其尤1985,42〕。
苏俄派了代表来访问。
日后厦门的美国领事凯利顿(A.S.Carleton)向美京报告:『陈氏在漳州时,曾施行各种市政改革,他用的手段,近乎革命;但成效极佳,结果人民都感满意。
这令中国人看到,事可办成,不必需要过度辛劳与重税』。
〔美4091,1921。
8。
31,厦门〕.一些「左倾」的北大学生,到漳州游览后,在《北京大学学生周刊》报告,说在漳州所实行的措施,「共产时代当亦不过如此」,并赞美漳州为「闽南的俄罗斯」〔五四期刊1959,525〕。
当时五四运动风靡全国,炯明招致一班『自由社会主义者』,刘师复的旧信徒(时刘已去世三年)到漳州『刷新教育,编印书报,丕变社会风气,提高民众知识,然后就此二十六县建为一个健全的独立自治区,予国人以观感,从而促进全国的革新』。
〔梁冰弦1951,12〕这样炯明广泛的展开新文化运动,一时各种新思想,新学理在他统治下的「闽南护法区」里,广泛的流行传播。
1919年12月1日「闽星半周刊」(下简称「闽星」)创刊,每月出版八册,以陈秋霖为编辑,提倡民主政治,经济趋向社会主义,推进新文化运动。
1920年1月1日,又创办了「闽星日报」。
这两种刊物有不同的宗旨:「闽星日报」主要是载世界要闻,地方要闻,至于时局问题,地方政俗,「当以诚恳态度悉心批评,期尽指导人群,默化社会之责」。
而「闽星」则着力于讨论学理,介绍学说,和「闽星日报」分工合作,「相辅而行」〔五四期刊1959,389〕。
炯明为『闽星』写发刊词,为『闽星日报』写发刊宣言。
此外还发表了几篇文章:「不为罪恶的奴隶」,「生活与生趣」,「评康戴两君论革命的书」,「覆中华女界联合会函」等。
又以「陆安」为笔名在「闽星」发表了五首白话诗:闽星,指南针,东方文明,瀛洲草,和太平洋。
可注意的是在当年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中,陈炯明算是最早开始写白话诗文的人之一。
〔参考陈炯明集1998,上册〕从陈炯明这些著作里,对于自由,平等,博爱,互助,道德操守等方面的观点,很显明的表露出受到安那其主义深刻的影响。
但是对于宗教信仰,炯明则与安那其人有不同的观点。
在「不为罪恶的奴隶」一文里,炯明赞慕耶苏基督“是一个讲平等、讲自由、讲博爱 , 讲牺牲, 苦行救世的人”。
对于基督教,他说:“今日欧美各国能够这样强盛,都是百姓有了自由平等,才能发挥各人的才能,来建设国家社会的事业。
这个原动力不得不归功基督教感化力的伟大了。
”[ 陈炯明集 1998,上册, 410-411]英美两国的情报里,对炯明常有「布尔什维克将军」(Bolshevist general)之称。
厦门美国领事报告说一美国传教士认为陈是一个「社会主义者」(Socialist),但不相信属于「最激烈派」(most radical type),报告中并附有翻译刘师复信徒在漳州散发宣传安那其主义的传单〔美893。
00B/2,1920。
4。
26,北京;893。
00B/4, 1920。
4。
24,厦门〕。
厦门英国领事杜尔士(B. G. Tours)报告,说在4月初,陈炯明在其所创办的体育竞赛运动大会里,散发了大量「布尔什维克」的宣传单册(Bolshevist propaganda),并说英美烟草公司驻厦门的经理曾到漳州访问陈炯明,在陈的办公室里,看到大堆这类的宣传资料〔英5330/260,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