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炯明与安那其主义
康泽将军回忆录(一)
康泽自述在蒋介石心目中,两个特务首领康泽(兆民)与戴笠(雨农)同等重要,康泽有头脑、有文才,甚至在戴笠之上。
但海内外只知有戴笠(有关戴笠的书多如雨后春笋),不知有康泽(康泽的故事殊少见诸文字)。
承姚孔行先生提供这篇得来不易的「康泽自述」,且看康泽被俘后亲笔所写的回忆录,许多不为人知的政治秘辛也跃然而出。
家世与入黄埔的经过我在安岳中学毕业时,希望继续升学,作种种努力,企图打破家庭经济的因难。
我的父亲在我进中学第一年的下半年得病去世了,家里只有一个母亲,一个小的妹妹和弟弟,一年只有几斗谷子的收入,全靠我母亲自己种几块土地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我之所以能在中学免于辍学,是我学校的先生看到我父亲去世后的因难情形,答应代我筹集学食费,鼓励我「安心继续读书」。
自此,从中学第二学期以后,我奋力学习,每个学期都考第一,我的学费免了,只需要我的几位先生和几位同学替我筹集食费和书籍费了。
我在中学是这样读毕业的。
我在中学读毕业后,无力进自费的学校。
我的朋友李杲(黄埔一期,安岳县人,并且有点亲戚关系)写信告诉我,黄埔军官学校是公费,是一个革命的学校,毕业时间是半年到一年,里面分步兵科、工兵科,陆续还要增设炮兵科、骑兵科,里面聘有俄国顾问。
学生成绩好的,将来还要送到俄国或日本去留学。
对于革命,我只是在中学图书馆里看到从广东寄来的「陈炯明叛国史」、「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等书籍。
看到「宣言」上提出打倒帝国主义、废除不平等条约,十分赞成,并感到兴奋。
我接到李杲这封信,引起我的向往。
我决心到黄埔去。
李杲告我投考黄埔要请国民党的人介绍,可找本县省参议员田履丰,由他转请熊克武作介绍人。
我约好了同班毕业的黄明宣、陈芳福、安汝毅、王少祥、康庄、姚光熙、李定等七人,他们愿意一道去。
我的旅费是我在安岳的先生和同学资助的。
我们一行八人,于民国十三年阴历十二月分路启程,姚光熙等四人,到湖南常德见熊克武取介绍信,我和其余三个人一直到上海。
彭湃:海丰农民运动(一九二六年一月)
彭湃:海丰农民运动(⼀九⼆六年⼀⽉)中⽂马克思主义⽂库 -> 参考图书·阶级⽃争⽂献海丰农民运动*彭 湃(⼀九⼆六年⼀⽉)第⼀节海丰农民的政治地位 ⼀九⼀⼀年即⾟亥⾰命之前,海丰的政治状况和⾟亥以后以⾄⼀九⼆⼆年已经呈出⼤有不同的地⽅。
⽽⾃⼀九⼆⼆以⾄今年,这四年间更呈出急激的变化(我这⾥所要说的就是⼀九⼆⼆年以前⼆三⼗年间的状况)。
⾟亥以前,海丰的农民⼀直是⾪属于满清的皇帝、官僚、绅⼠和⽥主这班压迫阶级底下,农民怕地主绅⼠和官府好像⽼⿏怕猫的样⼦,终⽇在地主的⽃盖[1],绅⼠的扇头[2],和官府的锁链中呻吟过活。
在这个时候,⼀般农民——失业的贫苦农民,已经有了反抗运动的要求。
三合会秘密结社之盛⾏,⼏乎普遍了全县。
⼀⼋九五年间,⼀个农民的失业者洪亚重号召了数千⼈众,在海丰暴动,到处抢掠。
旋为清政府所执⽽杀之,其后相继也有⼩⼩反乱,但不旋踵⽽消灭。
然⽽他们秘密结社的势⼒已经谁都知道了!⾟亥⾰命的时候,有钱佬实在利⽤这班⼈加⼊⾰命的战线,才得到胜利。
所以三合会都公开出来,以为此后可以在政治上取得相当的势⼒。
谁知有钱佬推倒了满清皇帝,得到政权之后,就把他们压迫下去,解散的解散,枪毙的枪毙,从此三合会在海丰就⽆形消灭了。
⾟亥⾰命陈炯明实利⽤三合会的势⼒⽽取得都督、省长、陆军部长、总司令之各种重要位置之⼀个代表者。
陈炯明⼀握到⼴东政权,所有海丰的陈家族,⾃然随着陈炯明的地⽅家族主义占据了⼴东的政治势⼒及军权,以巩固个⼈的位置。
所以海丰⼈之为官者以海丰之⼈⼝及⼟地的⾯积来平均与别个地⽅⽐较要为全世界致第⼀。
他们不但在别个地⽅铲地⽪,在他们的家乡主义底下也是⼀样的对付。
所以海丰⼀旦就增加了⽆数军阀、官僚、新官⼉、政客、贵族及新兴地主阶级(即地主兼军阀)!那些处在陈炯明家乡主义底下的农民也曾欢天喜地的庆祝“我们⽼总(海丰⼈呼陈炯明表⽰亲爱之别名)必能福荫同乡,能够登基做起皇帝更好”。
可是他们的希望愈⾼,他们的失望愈⼤!他们不但在陈炯明家乡主义底下得不到半点幸福,不但不能脱了地主的头盖、绅⼠的扇头、官府的锁链,并且增加了新兴地主的护弁及⼿枪之恐吓。
微说二战之东方纳尔逊陈策
攻击香港的日本Ki-32飞机
中国海军装备的英国John I. Thornycroft & Company公司生产的 CMB鱼雷艇。
“板哉”救险
从陈策的办公点亚细亚行集 合的中英丹等一行乘车出发 去港口。半途遇到一队日军, 刚被拦下,打头的徐亨对着 窗外大喊:“板哉!”(日语: 万岁!),日军也振臂欢呼: “板哉!”,然后挥手放行。 徐亨在日本呆过一年多,日 语很好,对日本风俗也颇为 了解。由此惊险躲过一劫。
国共合作营救
从平洲岛抵达南澳后,陈策通过共产党东江 纵队的联络员找到了国军第四战区东江总指 挥香翰屏将军手下游击大队长梁永元的部队。 梁永元一路护送,顺利到达国军控制的惠州。
东江纵队司令曾生 摄于1950年
香翰屏将军
陈策一行路线图
安全抵达惠州
12月29日上午,突围分队到达中国军队的控制的惠州。1942年1月30日,突围分队辗转到达昆明,次日踏上著 名的滇缅公路。2月14日,突围分队到达仰光。3月8日,突围分队乘“海瑞奇· 杰森”号商船离开仰光前往印度 加尔各答,然后到孟买。4月28日,他们登上一艘运输船,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踏上了回家的路。5月22日下午, 突围分队的船只缓缓驶进了苏格兰的格拉斯哥港。这样,从香港突围的50多名英军官兵中,除留在中国工作的 以外,有3名军官、28名士兵安全地回到了家乡。上图为突围后在惠州合影。
从香港的地理位 臵可以看出,其 毗邻大陆,是运 送物资的理想地 域。图为现在的 香港地图。
香港入侵
1941年12月8日香港时间早上8时,由酒井 隆中将所指挥的日军华南派遣军(第23军) 之下陆军司令佐野忠义大佐(第38师团) 指派步兵司令伊东武夫属下三大联队228、 229、230步兵配合第66队北岛冀子雄炮兵 团作先遣部队从深圳分打鼓岭、罗湖及新 田3组进攻香港。
参观中共二大会址有感
位于上海老成都北路7弄30号的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在所在地块拆迁建绿地时被完整保留下来,并得到精心保护和维修。
1922年7月16日,上海南成都路625号(现为老成都北路7弄30号)“李公馆”———中国共产党党员、时任中央局宣传主任的李达在沪寓所的客堂内,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在召开,12名党代表热烈地讨论着中国的时局及对策。
隔壁是中国共产党第一家地下出版社“人民出版社”的印刷间,满屋的柴禾堆里藏着一本本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书籍。
而此刻,李达的妻子王会悟则抱着孩子在门口放哨,警惕地注意着来往行人。
2002年6月30日,依“李公馆”辟建的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
为纪念中共“二大”召开80周年,上海市静安区投入100多万元修缮“二大”会址,恢复其历史原貌,并建立了“二大”会址纪念馆。
纪念馆的资料陈列室里,陈列着会议召开的历史背景资料、当年的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印刷品和会议提出的宣言。
在作为会场的“李公馆”客堂里,摆放着一张桌子和14把椅子,向人们展示了当年开会时的场景。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面临着错综复杂的国际和国内形势,如何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制订出符合中国国情的民主革命纲领等重大问题,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
1922年7月16日到23日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针对当时中国的形势,发表了大会宣言,提出了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和达到共产主义。
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的开放,吸引了众多参观者,从昨天开馆到今天中午就有四五百人前来参观。
老共产党员、离休干部叶锋是从上海杨浦区赶来的。
在资料陈列馆内看完“二大”提出的民主革命纲领后,他深有感触地说:“党的‘二大’提出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不仅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对现阶段的改革开放也具有深刻意义。
作为共产党员,既要坚持自己的共产主义信仰,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又要明确现阶段的任务,脚踏实地做好当前的工作。
陈炯明努力改变中国
此后十几天,或早或晚,陈炯明经常独自一人踱步到梁冰弦的卧室,“躺在竹榻上,上天下地,谈个不休”。渐渐地,梁冰弦感动于陈炯明的随和与开明,他答应前来荒凉偏僻的漳州,出任教育局长,执行“一乡一校”计划。
在凯利顿看来,陈炯明统治下的闽南二十六县,堪称“模范小中国”;而不久前访问漳州的美国驻华使馆武官艾利森也注意到,“漳州到处可见到建设的显象……道路拓宽,新屋不少;街道清洁,治安良好。美国侨民对陈之施政,也均引以为荣”。他并特别强调了几大市政工程:公园、公共菜市场、屠宰场、河堤、漳厦公路……
那么,在谈及陈炯明及其“闽南护法区”时,凯利顿、艾利森们为什么显得忧心忡忡呢?
他果真背上那个“罪恶的包袱”了。当年冬天,率领三千余名暴动者光复惠州的陈炯明,出任广东省副都督;而在胡汉民追随孙中山北上后,他更代理广东都督职务。此后四个多月,他改良风俗、整饬吏治、清查市井、推行新政;时任广东教育司司长的钟荣光后来谈到,“前清官绅兵役之威、省城嫖吹赌盗之害,一扫而空”;而同期美国驻华武官的一份报告,无疑更加客观:“尽管有了大变动,但广州实算平静。陈将军的措施很激进……他下令将娼寮关闭,将江中‘蛋民’(船户)全赶走,严行禁赌禁烟。他的本国支持者说,陈炯明将在全省推动新政”……
也就是说,地方的自治,并非基于军队、官吏,而基于民间、社会;省际的联合,并非基于武力的征服,而基于自觉地合作。几省如此,几国如此,天下世界亦如此。毋庸讳言,这一切只能寄望于思想的传播、人心的交融。这是一条前无古人的路。
他似乎没有觉察这当中的深刻悖论:以执政者的身份,追逐安那琪的梦想。无论如何,能奠基一省的地方自治,即可造福一方;至于能走多远,那是谁也无法预料的。
浅析陈炯明的地方自治思想
浅析陈炯明的地方自治思想作者:李育彬来源:《卷宗》2015年第12期摘要:20世纪初的中国是一个混乱的时代,继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和袁世凯独裁政治之后,地方自治思想逐渐流行起来。
而陈炯明(1878-1933)作为中华民国时期广东军政领袖,毕生坚持联省自治的政治主张,致力于联邦宪政、以和平协商的方式统一中国,与孙中山奉行的中央集权、不惜以武力征战谋求统一中国的政治纲领不合。
这位在1925年2月和10月,被孙中山领导的国民革命军举行第一次和第二次东征彻底打垮的陈炯明,是民国时期的积极主张地方自治的典型代表。
关键词:陈炯明;地方自治;思想评析1 引言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2000余年的封建君主专制,但仍然没有建立一个适合中国发展的政治制度,20世纪初的中国仍然处在风雨飘摇中。
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不同阶层的人纷纷提出了自己的建国主张,袁世凯的独裁统治,张勋的复辟帝制以及段祺瑞的军阀统治都经过实践的检验,证明是行不通。
围绕着国家政体是采用总统制、联邦制还是单一的独裁政治争论不休,在此背景之下,地方自治思想兴然而起。
2 陈炯明地方自治思想形成的原因2.1 陈炯明的出身及其所处的社会历史环境的影响陈炯明,字竞存,广东汕尾市海丰人(广东省惠州府海丰县白町村,今属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联安镇白町村)。
海丰县虽然三面环海,但当地的思想由于受封建思想影响仍然比较守旧。
县内封建宗法关系错综复杂,仍然是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
人们的自治思想仍然停留在狭隘的地方主义上,乡里发生的大事习惯于交由族长或绅士处理。
陈炯明从小就在这种环境中成长,深受封建制度的影响,所以在早期的自治思想多少受到地方主义的影响。
再就是陈炯明当时所处的社会历史环境,整个社会都在提倡地方自治,陈炯明在此思潮的影响下,也发展了他的地方自治思想。
2.2 儒家思想的影响陈炯明在入新式学堂之前,一直接受的是儒家思想教育,而且陈炯明的祖父和父亲都精通儒学。
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陈炯明的地方自治思想必然渗透着儒家思想。
陈炯明——功罪是非,自有千秋青史在
陈炯明——功罪是非,自有千秋青史在陈炯明,被描绘成一个军阀,一个孙中山和辛亥革命的背叛者,一个炮轰总统府的刽子手,其实这是又一位被湮没的辛亥元勋。
1925年,孙中山逝世的时候,陈炯明曾手撰一副挽联:惟英雄能活人杀人,功罪是非,自有千秋青史在;与故交曾一战再战,公仇私谊,全凭一寸赤心知。
1933年9月,陈炯明去世之时,香港《工商日报》评价道:国民党死了一个敌人,中国死了一个好人。
陈炯明于1878年生于广东海丰,原名捷,字赞之,又字竞存。
20岁的时候中了清朝的秀才,成为一个书生。
但当时的大清朝气运已尽,帝国的大厦正在倾覆之中,维新思想、革命风潮在广东正在流行。
受新思潮的影响,1906年,28岁的陈炯明到了广州,求学于广东法政学堂,成为第一届学院,两年后以“最优等生”的成绩毕业。
1909年毕业以后,陈炯明任广东谘议局议员,提出了《革除衙署积弊案》、《废除就地正法案》、《筹办城镇乡地方自治案》、《禁绝一切赌博案》等提案。
这些提案显示出了陈炯明深受乌托邦思想的影响,“自治”也成为一生追求并践行的理想。
1909年,陈炯明加入了中国同盟会,1911年3月,他参加了黄花岗起义。
1913年,陈炯明参加二次革命失败,陈炯明流亡到新加坡,当时孙中山重组中华革命党,并且要求党员画押宣誓效忠孙中山个人,陈炯明第一次表现出了他对孙中山的不从,拒绝宣誓效忠参加中华革命党。
1916年,陈炯明回到广东发动起义,参加讨袁的护法运动,任闽粤军总司令,占领了闽西南的漳州、汀州等地,正式建立了自己的根据地。
在这个不大的地盘上,陈炯明开始了他自治实验,那是中国一百年来最重要的乌托邦中的一个。
黄花岗起义失败后,陈炯明流亡香港,结识了比自己小6岁的精神导师,就是信仰安那其主义的刘师复。
安那其主义就是无政府主义,宗旨是无政府、无宗教、无家庭,各尽所能,各取所需,老有所养、幼有所依,百姓互助合作,没有贫穷,也没有剥削。
刘师复的描绘,和陈炯明的自治理念不谋而合,也成为漳州新政的根本思想。
被历史蒙尘的大英雄陈炯明
被历史蒙尘的大英雄陈炯明贺沛轩在电视剧《双枪老太婆传奇》的片尾曲写道:“明枪不怕多,暗箭最难躲呀。
一条命还在,有福也有祸。
不说功与过,是非任评说。
人活就为一张脸,岁月总蹉跎。
台前把幕落,幕后人穿梭。
真假都是戏,双枪老太婆。
”把这段话用在陈炯明身上,再恰当不过了。
要说陈炯明的功勋,的确不容小觑。
他是辛亥革命元勋,参加黄花岗起义。
武昌起义后,陈炯明在清军管带洪兆麟的帮助下光复惠州。
他建立广东纪律最严明、战斗力最强的一支民军,这是当时广东唯一一支真正属于同盟会的军队。
袁世凯上台后,陈炯明追随孙中山,参加护法运动。
1918年,陈炯明主政福建漳州。
他成立工务局,拆卸城墙,修筑堤岸、码头和跨江大桥,将原先狭窄不平的街道改建为整齐的石板马路。
兴建市场和屠宰场,把马路沿线破败陈旧的商铺改建成整齐划一的模范商店。
兴建漳州第一公园。
宣布禁绝私塾,提出“一乡一校”。
挑选一批优秀学生分赴法、美、英、日等国留学,被誉为“闽南教育界空前盛举”。
列宁对陈炯明表示敬佩和鼓励。
1920年12月共产国际的机关刊物《共产国际》称赞漳州“是中国南部革命的中心”,“是中国革命青年和社会主义者的朝圣地”,德国一家报纸赞誉漳州是“东方一颗明星,正在放出光芒”。
1920年陈炯明成为广东省省长兼粤军总司令。
主政广东期间,希望将广东建成中国的“模范省”。
他兴利除弊:改良风俗、整饬吏治、关闭娼寮、禁赌禁烟、创办新学、推行新政。
如他所愿,当时广东在国人心中是新文化运动“最后一个据点”和“最后的希望所在”。
时任广东教育司司长的钟荣光后来谈到,“前清官绅兵役之威、省城嫖吹赌盗之害,一扫而空”。
1920年11月,陈炯明饬令广东高等师范学校实行男女同校。
次年3月23日,又责成全省中学开放男女同校。
还推行旨在普及义务教育的六年计划:从1922年8月——1928年7月,在六年时间内,分期推广义务教育,使310万学龄儿童能够完全就读。
陈炯明在全省92个县推行自治,1921年底各县推行民选县长、县议员工作完成。
岭南先行者
1921年三四月间,在陈独秀的主持下,广东共产党组织成立,取名“广东共产党”,先由陈独秀任书记,后谭平山继任。
确定以《广东群报》为党的机关报,并着手重建广东社会主义青年团,通过青年团作外围组织,吸收了刘尔崧、阮啸仙、杨匏安等人入团、入党。
谭平山是广东社会主义青年团和广东共产党组织的创建人之一,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重要人物。
北方李大钊,南方(华南)杨匏安,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作出重大贡献,被称为“北李南杨”。
谭平山:认识到只有马克思主义能够救中国谭平山10岁开始读私塾,1898年考入明城县东洲书院,在这里受到了严格的教育。
1904年夏天,在东洲书院毕业后,谭平山考入肇庆广肇罗实中学读书。
两年后,做了一辈子裁缝的父亲患了重病。
他在临终前叮嘱长子谭干祥:一定要供平山继续读书,以“守成创业,振发家声”。
这样,谭平山在长兄谭干祥支持下,靠借贷和抵押家产继续求学,并于1908年考入广东高等学府——两广优级师范。
这时,孙中山已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之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在广东大加传播,对谭平山产生很大影响,他开始关心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走出了“守成创业,振发家声”的思想境界,并于1909年加入同盟会,开始进行一系列的秘密反清活动。
1910年,谭平山从两广优级师范毕业后到雷州中学担任数学教员,后任校长。
雷州是粤西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孙中山派其哥哥孙眉秘密潜伏湛江领导革命活动,当时雷州中学毕业的学生不少成了广东南路马克思主义传播的骨干成员。
1915年年底至1916年春,革命党人领导了广东护国运动,在肇庆建立了两广都督府,与北京政权对峙。
1916年夏秋,北京袁世凯政府和广东龙济光政府先后覆灭,国家开始了黎元洪执政时代。
但国家局势越来越糟糕,派系林立,军阀混战,桂系军阀在广东出卖利权,残暴统治。
三民主义能否救中国,中国的出路在哪里?这是那个时期知识分子的共同心声。
带着这些问题,1917年谭平山考入北京大学,选择到文科哲学部门学习,正是出于寻找真理的考虑。
试析北伐战争时期的国民革命军
试析北伐战争时期的国民革命军罗 苏 文北伐战争时期的国民革命军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
自1925年7月编成后,这支军队的素质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初步成为一支有别于旧式军阀武装的党军。
由于其内部新旧势力的消长而引起的冲突激化,1927年?月随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破裂,这支新型的军队也—迅速趋于解体。
但是,它在中国近代新型革命军队的孕育过程中,具有其历史的进步性。
(一)1925年7月,广东国民政府在取得一次东征,平定杨刘之乱胜利后,为了实施扫除军阀、统一全国的战略计划,决定组建国民革命军。
初编的国民革命军是一支新旧并存的军队,它似自成一体的旧军队为主体,而初具雏型的党军则代表其未来趋向。
最初编入国民革命军序列的有五个军(即第一至五军,1925年8月26日),不久又添一军(即第六军,1926年1月20日),共六个军。
其中除第一军外,都不同程度地保留着旧式军队的痕迹。
构成国民革命军最初主体的五个军,在组成上大都以一省为主,带有明显的地方性。
第二军的前身是潭延闾统率的入粤湘军;第三军是朱培德收编流散滇军组成的前大本营巩卫军;第四军以粤军第一军第一师为基础,在讨伐陈炯明叛乱后扩编而成,由原第一师师长李济深任军长;第五军是前广惠镇守使李福林的部队,第六军则由在粤的几支零散武装:攻鄂军、山陕军、赣军及吴铁城的一个师合并建立,由攻鄂军总司令程潜任军长。
这种组成上的地方性,使军内官兵之间存在着同族、同姓、同乡、同窗、门生故旧等社会关系,上下相亲,自成一系。
其次这些军队中除第四军曾有过一定的政治训练(以精神讲话为主要形式)外,大都是在孙中山领导护法斗争期间,先后与国民党携手共事的。
没有经过革命训练,在广东分驻一地,自筹军饷,军权并不由国民党统一掌握。
他们一旦羽翼丰满,则难免为私利所趋倒戈相向,毫无政治信仰可言。
就军事素质而言,各军层次不一,未经统一整编、训练。
第二,三、五军,文化水平低,不拘年龄,部队拖曳经年,士气低落,装备也陈旧残缺。
番禺各界名人
何添是香港金融界、商界的知名人士,他热心社会公益事业,深受各界人士敬重,曾获"太平绅士"荣衔和英国女皇颁授的"OBE"勋衔,并获香港中文大学的"社会科学荣誉博士"学位。
何添、何贤昆仲对家乡贡献甚多,先后捐资修复莲花塔、捐建人民医院澄溪楼、碧秋楼和兴办岳溪农村文化中心,还捐资助建大石大桥、洛溪大桥等。
吴有沅是香港番禺工商联谊会会长,他热心家乡建设,捐资三百多万元在潭洲兴建医院、中学、小学、幼儿园、公路等,又为县中医院、市桥侨联中学捐钱赠物,为发展乡镇企业,办起潭洲针织厂,作出了贡献。
张耀宗是香港富商,打四人帮"后,他首批组团回县观光,并倡议和率先捐资兴建番禺宾馆,又在石岗东村捐资三百多万元,兴建文化宫、小学、幼儿院、敬老院、茶楼、冰室、百货店等,还为村内的街巷铺设水泥路面,使该村面貌为之一新,成为县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先进乡村。
番禺历代人材辈出,留下了光辉的史迹。
先辈前贤的这此业绩,激励我们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以百折不挠的精神,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大业,开拓光明的未来,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史册上添上新的篇章。
霍英东是香港著名工商巨子,享有盛誉的爱国知名人士。
他拥有公司六十多家,遍布香港、澳门、珠江三角洲等地,成为远东的经济强人。
改革开放以来,他率先投资兴建广州白天鹅宾馆,为关心和支持全国教育事业心和体育事业,出资十亿港元成立"霍英东教育基金会",又捐资一亿港元给体育基金会。
此外,在内地捐献投资的项目有60多个,总金额达七亿多港元。
他对家乡建设尤为关心,成立了"霍英东家乡建设基金会",先生资助建设的有番禺宾馆、英东体育场、游泳池、人民医院念慈楼、番禺中学等。
番禺地属水乡,交通不便,成为发展经济的一大障碍。
霍氏亲作调查,研究方案,捐资助建大石大桥、洛溪大桥、沙湾大桥,又倡议和集资开发南沙和沙滘岛,使原来交通不便的番禺水乡,成为穗港澳往来的通途,有国地促进番禺经济的发展。
中国百年经济史笔记
• 杨曦光在狱中开始了人生中最为漫长而黑暗 的日子。只有高中学问的杨曦光暗自选择知 识作为自己十年的主要生活内容。并运的是, 那个时代的监狱里充满了各式各样的知识分 子,他们学富五车却皆因政治问题入狱。在 艰苦繁重的劳动之余,杨曦光拜当时关在牢 里的事十几位教授、工程师为师——他们成 为杨曦光黑暗岁月中一团团温暖的光。在监 狱里,杨曦光还拜师学习了英语、机械、经 济和数学。与生俱来的质疑精神和个人经历 使他幵不相信流行的政治经济学,在没有西 方新古典经济学的训练之下,他开始了与世 隔绝中的自由思考。在狱中,杨曦光自己推 导出了戈森第事定律、层级理论、纳什议价 模型以及劳动分工理论。 • 在长达十年的监禁生活里,杨曦光做了五六 十本读乢笔记,还有一个电影文学剧本。这 些材料中包含很多与当时主流意识形态不相 容的东西。狱友曾爱斌一直帮他深藏在监狱 的木工房里。
乱中觉醒
铁窗十年
• 1966年他升入湖南省长沙市一中高中 部后,史无前例的“文革”风暴,这 时候杨小凯是一个忠诚的红卫兵。 • 1967年2月4日由于路见不平的对抗行 动,被关迚了市公安局的看守所,监 禁了两个月。 • 1967年下半年至1968年初,杨小凯的 “文革”活动已很大程度摆脱了当时 的派性争执,开始认真严肃的思考, 幵写出了一批在当时属“大逆不道”、 而在今天看来却又嫌幼稚不成熟的论 文,即《中国向何处去?》 (1968.1.6)。结果违康生、陈伯达、 江青都知道了杨小凯,华国锋也知道 幵且也认为杨小凯是反革命,于是 1968年2月杨小凯第事次被关迚了黑暗 的监牢,而且长达十年之久。
民国的农村经济
• 民国时代的土地制度由于1930年土地法的 颁布而较清末更为成熟,土地的租佃契约 更加多样化。作者批评了国民党政府和共 产党红区的“土地改革”和“限制租金” 是侵犯私人土地所有权的政府机会主义行 为,破坏人们对自由契约制度的信心,而 对经济发展有长进的负面影响。
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回忆(续三)
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回忆(续三)十四、辛亥三月二十九日的广州起义黄复生和汪精卫被捕后,清朝政府鉴于单纯的镇压不足以消灭革命,没有立刻杀害他们,只是把他们监禁起来,准备慢慢地实行软化政策。
1910年的夏天,为了去营救黄复生和汪精卫,我从日本经过朝鲜潜赴北京,住在我姊夫那里。
那时,曾醒有一个弟弟曾季友在北京经商,我通过他去打听消息和联络同志。
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还是想不出有效的营救办法。
至于以前所设想的劫狱,根据实际情况,更无实现的可能。
我的姊夫,素知我参加了革命党,这时又见我的行迹可疑,便不管我同意与否,先替我买好车票,临时骗我上车,一直把我送到了上海。
在上海,我碰到了熊克武、但懋辛和井勿幕等人。
我们于是一同南下,到香港去找黄兴和喻云纪,共同商议发动广州起义的事情。
在此之前,孙中山先生已与黄兴、赵声等在槟榔屿议定要在广东大举起义。
为此,同盟会在香港设立了起义的领导机关——统筹部,由黄兴任部长,赵声为副长。
这次起义的计划是很庞大的,除在广东积极准备外,并派人到广西乃至长江流域各省发动,同时通知在日本和南洋各地的同盟会员尽量参加这是鉴于过去几次分散性的起义都归失败,因此要集中全力,实行决战,而不计成败如何。
所以这次起义仍是一种军事投机性质的冒险,并不是客观条件真正成熟了的有把握的行动。
由于有了过去几次失败的经验,这次起义的准备工作是做得比较充分和周密的。
为筹措经费,孙中山先生亲自到海外华侨中去募集。
各方募集的结果,约得二十万元左右。
为储备军火,派了几批人向好几个国家去购买。
我一到香港,即被分配到日本去负责购运枪弹。
而喻运纪等还专门设立了制造炸弹的机关。
为这次起义,特别组织了五百人的选锋队(敢死队),共后更增至八百人。
为这次起义组织的秘密机关达三十余处,四川同志即曾以我的名义组织了一处机关,名曰吴老翁公馆(吴公馆)。
后来起义失败,人们都风传吴老翁栖牲,把我算作烈士,其实我根本没有到过这个公馆,而先到日本买军火去了。
陨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的将帅
建国前的将帅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七律·到韶山毛泽东E-mail文化传播网幻灯片制作:汪锦昌方志敏(1899年-1935年),1934年11月初,以红七军团组成的北上抗日先遣队到达闽浙皖赣边区,与红10军组成红10军团,方志敏任红10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奉命率红10军团北上抗日,在皖南遭国民党军重兵围追堵截,艰苦转战两月余,被7倍于己的敌军重重围困在怀玉山区。
他带领先头部队奋战脱险,但为了接应后续部队,冒着雨雪和危险,复入重围,寻找部队,终因寡不敌众,弹尽援绝,于1935年1月29日被俘。
被俘时,国民党士兵搜遍方志敏全身,除一块怀表和一支钢笔,没有一文钱。
在狱中,面对敌人的百般诱降和严刑逼供,他正气凛然,坚贞不屈,断然表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为革命而死,虽死犹荣!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方志敏用自己的心血写下了《可爱的中国》《清贫》《狱中纪实》等著名篇章。
他写道:“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不怕饥饿,不怕寒冷,不怕危险,不怕困难。
一切难于忍受的生活,我都能忍受下去!我能舍弃一切,但是不能舍弃党,舍弃阶级,舍弃革命事业,我有一天生命,我就应该为它们工作一天!”“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为着共产主义牺牲,为着苏维埃流血,那是我们十分情愿的啊!”这些激动人心、掷地有声、感人肺腑的语言,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1935年8月6日,方志敏在江西南昌英勇就义,时年36岁。
王尔琢(1903-1928)男,汉族,湖南省石门县人,中共党员。
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同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
曾任学生队分队长,参加平定广州商团叛乱和讨伐军阀陈炯明的两次东征。
1926年参与国民革命军第3师的改编工作,任东路先遣军党代表,参加北伐战争。
陈炯明与安那其主义
卡克(John P. Clark)为安那其主义下了一个定义。他列下四项:(1)理想的一个无压迫性,非权威性的社会,(2)以反对权威性的观点,对现今社会与其机构的不满和批评,(3)相信人类有善良的天性,能够逐步地有显著的进步,而终达到理想的目的。(4) 有一个改革的策略。这策略必须包括即时进行设立无权威性,分权式(decentralist)的社会机构。 [卡克 1978,13 ]
清末民初,中国的知识份子很广泛的受到安那其主义思想的影响。可分为巴黎和华南两系〔德列克1991,283〕。巴黎系包括李石曾,吴稚晖,蔡元培,张继等〔参考陈三井1996〕;华南系则包括刘师复,梁冰弦,陈秋霖等。后为共产党员的李大钊,也受到安那其主义深切的影响〔查彼得1990,217—18〕。
中国的安那其人在巴黎,广州,上海,漳州等地出版期刊,丛书,小册,以传播其主义。所传播的,主要为:
安那其的意义
安那其主义(Anarchism)通用的名词是“无政府主义”。根据英文字典里的解释,有正反两方面的意义。反面的是社会没有了政府,成了无天无法的恐怖世界;正面的是社会没有了政府,人人享有绝对的自由,达到太平康乐的乌托邦(Utopia)世界。无政府主义者厌恶武力干预个人的自由,但是常被指斥为恐怖份子,这是因为其中激烈份子,不惜牺牲个人生命,采取「弱者」对付「强者」的恐怖手段,以反抗政府权威,冀求达到他们崇高的理想。
潮汕地区近代革命历史
潮汕地区近代的革命历史[摘要]潮汕地区的历史源远流长,那是一方人杰地灵的沃土。
尽管潮汕地区并不是中国最发达的地区,但是其地方特色和特有的历史为其增色不少。
而在近代革命史上,潮汕地区的地位也不可忽视。
很多英勇正义的革命志士在潮汕地区领导的起义都载入史册,虽然年代久远,但是通过很多文史记载和革命遗迹我们还可以追溯那些扣人心弦的革命历史。
[关键词]潮汕;革命史;民国时期;近代一.潮汕地区的革命志士代表人物(一):陈涌波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标志着中华民国的成立,清王朝的结束。
此时此刻,在南粤一隅的潮汕,有一位孙中山的忠实追随者仍在为实现理想而战斗着,他的名字就叫陈涌波。
陈涌波,又名陈静山。
生于饶平县黄冈镇一贫寒之家,自幼随父兄在黄冈青果行做杂工,办事能干,得老板赏识,常出埠采购往来于汕头、潮州各地。
他膂力过人,好技击,屡与朋辈较射,枪无虚发。
为人坦率,行侠好义,爱抱不平,为朋友所敬佩。
光绪三十二年(1906),与革命党人黄乃裳、许雪秋、何子渊等人在汕秘密联络各地“三合会”,后被推为黄冈“三合会”首领。
是年冬天,陈涌波随许雪秋到香港,会见中国同盟会香港分会会长冯自由,由许雪秋介绍,加入中国同盟会。
其时的许雪秋,根据孙中山的指示,奔走于港汕潮之间,筹划在饶平黄冈起义。
而陈涌波回到饶平之后,在黄冈组织反清队伍。
许雪秋向潮汕铁路公司承领建筑工程,让陈涌波、余既成安排700多名同志当路工,预备起义响应。
发动黄冈起义黄冈起义,又称“丁未黄冈起义”,是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同盟会在饶平黄冈镇发动的反清起义。
起义时间原定于5月25日。
但在21日,适逢城里演戏,防兵看戏,胡作非为,调戏妇女,捕去出面干涉的黄冈三合会成员邱保、张善,并拟搜查泰兴杂货店总机关,激起民众极大的义愤。
在清潮州总兵黄金福派兵到黄冈搜捕革命志士的紧急情况下,陈涌波、余既成根据形势的发展,为争取主动,决定乘机举行起义。
陈独秀与陈炯明关系纵横谈_答_广东党史_编者问_曾庆榴
二陈交往缘于对社会主义问题的“研讨”
问:陈独秀、陈炯明的交往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答:在中国近代史上,二陈都是风云人物。
两人早年的经历有不少相同之处,如受过传统文化影响, 都当过
度,对广东党组织不能不产生影响。
问:1922年6月30日,陈独秀给吴廷康(维经斯基)写过一封信,你能为我们作点解读吗?
答:这封信是“六一六兵变”半个月后写的,信中说:“南方孙文与陈炯明分裂,孙恐不能制陈,陈为人言行不能一致,在南方也不能有所建设,他对于社会主义,我确知道他是毫无研究与信仰。
我们很希望孙文派之国民缘的由来及其演变,你有什么样的感想?
答:陈独秀和陈炯明,均为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他们曾基于一定的共识走到一起,共同活跃在南方的政治舞台上,并留下了许多有意义的足迹。
后来却因复杂的历史原因而分了手,化友为敌。
此后,在不长的时间之内,他们各以不同的说法,不同的方式,先后被逐出革命历史的舞台,潦倒以终。
历史的逻辑多么令人难以思议!如果。
徐闻县大事记(民国时期)
徐闻县大事记(民国时期)民国元年(1912年)6月23日,饶光到徐闻县任知事,公布约法,清除旧制,建立新秩序。
8月,成立县公署,内设总务课、实业课、教育课和财政课。
是年,清末知县王辅之离任,士民夹道欢送,后在县城至海安公路九坛铺处建“王公去思亭”以示纪念。
是年,徐闻县立高等小学堂改名为县立第一高等小学校。
是年,琼州海口邮电局在徐闻县开设邮政代办所。
民国2年(1913年)县商会成立,址设在县城文古街,首任会长李栋卿。
海安至香港有轮船2艘往来,人货混运。
赌场遍布全县,税捐名目繁多。
八月,徐闻县税员“蛇仔”等三人到迈陈收赌税,“蛇仔”被赌徒打死,县知事饶光前往处理此事,又遭辱骂驱逐。
民国3年(1914年)5月4日,广东省政府派员到徐闻指导地方军“清乡”。
是年,徐闻县原知事饶光挟税款光洋2000余元潜逃,省署明令通缉,次年缉获归案。
民国4年(1915年)春,外罗捕鲸两条,一宰于外罗,一宰于锦囊东门下港。
6月26日,广东省巡按使公署批复徐闻县知事,徐闻所产良姜不准专卖。
夏,匪首符德容带领匪徒于外罗、锦囊一带海面劫掠。
民国5年(1916年)教育课改为督学局。
县城、锦囊圩、竹山村开办初级小学。
桂系军阀车驾龙指令县招募新军。
民国6年(1917年)7月4日,广东省长朱庆澜指令县知事,将徐闻苗圃场改为农事试验场。
11月24日,驻海口市的粤军军阀龙济光率部10000多人在海安登陆,后上海康、廉江等地,沿途招聚土匪入伙。
民国7年(1918年)8月18日,“造甲三”(陈振彪)股匪窜进曲界圩,抢走当铺银元8000两。
12月22日,徐闻籍人何荦于保定军官学校毕业归来,出任县保卫局长。
是年,开办师范讲习所。
是年,大旱,1月至7月无雨。
民国8年(1919年)李福隆股匪夜袭王家村,杀害村民100余人。
是年,陈振彪、李福隆2股匪被官军围剿后撤入徐闻山,他们时分时合,与徐闻匪首陈堪慈、吴明介沆瀣一气,为害人民。
民国9年(1920年)5月25日,匪首“缸沿”(绰号)引匪众300多人,乘县兵外出之机占据县城3天。
陈炯明是否背叛了孙文
这是一段迷雾重重的历史,这是一段无法绕过的历史,这是一段不得不说的历史!正因为这段历史,才有了1922年“六一六”事件炮轰总统府,逼得孙文大总统逃到永丰舰,正因为孙文逃到永丰舰,才有一个人跑到永丰舰护驾,此人便是后来的国民党总裁蒋中正。
也正因为这段历史,才有了蒋介石带领黄埔军,东征陈炯明建立了自己的军事地位。
可以说,没有陈炯明,就没有蒋中正。
陈炯明,这个足以扭转乾坤的人物,一定不得不读他。
(一)陈炯明背上了破坏北伐的骂名前面说到1918年春,南北议和,南北的军阀们开始对孙中山进行排挤,孙中山愤然而无奈的离开了广州。
1918年5月至1920年8月,广东军政大权掌握在两广巡阅使陆荣廷手上,当时广东军政要职的都是广西人,广东各兵工厂造出的枪械子弹,首先满足桂军或运回广西,粤人军队不能染指,造币厂造出银毫,概运回桂,使广西财政金融绰有余裕,而广东银根短拙。
这些广西籍的官员们运米营私,包运鸦片、私卖矿产,大多成了富翁,广西人的做法让他们在广东尽失民心。
1920年8月,陈炯明联手许崇智从闽南杀回了广东,把桂系赶出了广东。
1921年6月,第二次粤桂战争暴发,在陈炯明的强大攻势下,很快拿下广西。
陆荣廷被打到了中越边的龙州境躲了起来,被迫下野!历史,真是有人哭有笑的玩艺,只有笑到最后的那个人才是真正的羸家。
一般而言,败军之将,要么投降,要么断头。
好在人类文明进入了二十世纪,赶尽杀绝的做法似乎越来越不那么人性了。
危急关头,陆荣廷一个通电就救了自己。
打败桂系,并非孙文的最终目的。
作为一心统一中国的革命家,他念念不忘的是北方。
北方还存在着一个似乎更为正统的中华民国。
桂系只能算是他心中的一根小刺,北方的直奉军阀们才是真正的心腹大患。
解决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历史上反复出现的两个字:北伐。
伐,伐有罪也。
《春秋公羊传》说,伐人者为客,被伐者为主。
中国历史上,往往南人攻北叫伐,北人攻南,叫征。
北伐,南征,就这么来的。
此时我不知道,一向以正统自居的孙文,为什么会口口声声北伐,这不等于承认北方那个中华民国为主,自己为客么?不过,历史上以客为主、反客为主的演义多了去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炯明与安那其主义.txt你出生的时候,你哭着,周围的人笑着;你逝去的时候,你笑着,而周围的人在哭!喜欢某些人需要一小时,爱上某些人只需要一天,而忘记一个人得用一生陈炯明与安那其主义陈定炎本文目的是在探讨民初时期中国的安那其运动,对陈炯明一生的政治思想与行动有怎么样的影响?本文资料一部分是摘译自作者所撰《陈炯明:安那其主义与联邦国》(Chen Jiongming: Anarchism and the Federal State)的英文论文。
.国内有关于安那其主义的资料不多,这是因为七十多年前,国民党开始实行“党化教育“,自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开始,国内的人民,包括知识分子,政治领导人员,都遵奉领袖的著作和演讲,对其他的政治理论,尤其是安那其主义,知道的已不多。
知道的,也大都误解为恐怖主义,不值一谈的。
下文分四段叙述:(1)安那其主义的意义,(2)与安那其人的交往,(3)漳州的试验,(4)安那其与联邦。
安那其的意义安那其主义(Anarchism)通用的名词是“无政府主义”。
根据英文字典里的解释,有正反两方面的意义。
反面的是社会没有了政府,成了无天无法的恐怖世界;正面的是社会没有了政府,人人享有绝对的自由,达到太平康乐的乌托邦(Utopia)世界。
无政府主义者厌恶武力干预个人的自由,但是常被指斥为恐怖份子,这是因为其中激烈份子,不惜牺牲个人生命,采取「弱者」对付「强者」的恐怖手段,以反抗政府权威,冀求达到他们崇高的理想。
卡克(John P. Clark)为安那其主义下了一个定义。
他列下四项:(1)理想的一个无压迫性,非权威性的社会,(2)以反对权威性的观点,对现今社会与其机构的不满和批评,(3)相信人类有善良的天性,能够逐步地有显著的进步,而终达到理想的目的。
(4) 有一个改革的策略。
这策略必须包括即时进行设立无权威性,分权式(decentralist)的社会机构。
[卡克1978,13 ]卡克认为任何政治理论,能具有上述四个条件的,可以说是“完全的安那其主义”(Anarchism in a complete sense). 如果只符合部份的条件,则可说是“有限度的安那其主义”(Anarchism in a limited sense). 美国学者查彼得(Peter Zarrow) 引用卡克的定义,来分析中国民初时期的安那其运动,结论说中国的安那其人在相当限度上,是符合上述的四个条件的。
[查彼得 1990,239 ]清末民初,中国的知识份子很广泛的受到安那其主义思想的影响。
可分为巴黎和华南两系〔德列克1991,283〕。
巴黎系包括李石曾,吴稚晖,蔡元培,张继等〔参考陈三井1996〕;华南系则包括刘师复,梁冰弦,陈秋霖等。
后为共产党员的李大钊,也受到安那其主义深切的影响〔查彼得1990,217—18〕。
中国的安那其人在巴黎,广州,上海,漳州等地出版期刊,丛书,小册,以传播其主义。
所传播的,主要为:(1) 蒲鲁东的社会革命论,及私产制度论;克鲁泡特金的共产主义,及补充达尔文进化论的互助论;克氏继居友而作的人生哲学。
(2) 反对种族主义,国家主义,和军备黩武。
(3) 反对剥蚀人权的买卖婚姻而主张自由恋爱。
(4) 强调个人自由,大众平等,社会有组织没有阶级。
(5) 反对帝国主义,国界壁垒,促进世界大同。
(6)反对麻醉性的宗教,集中人类智慧,充实物理世界。
[梁冰弦 1978, 6 ]早在五四运动(1919)之前,中国的安那其人已参加批评孔子,讨论女权,提倡白话文,组织现代化工会等等的先锋工作。
[查彼得 1990,2;德列克 1991,128 ] 儒家“性本善”的哲学传统,令中国的安那其人相信人类终可共处于大同的世界里,所以他们只承认世界只有一个乌托邦(Utopia),『无地球以外的别个!又无他生来世的另一个;要做好就在这一个上做到好!要改良世界就在本街坊内改良!』 [莫纪彭 1997,66 ]安那其人相信革命的『目的』和革命的『手段』不能分离,这是他们与马克斯主义者(Marxists)基本歧异之处,虽然两者的『目标』实是类似的理想社会。
[卡克 1978,11-12;卡达 1978,333-36 ] 安那其人反对以阶级斗争来建立无产阶级的社会。
他们批评马克斯主义在革命过程中,要建立一个权威中心,而这种权威中心,正是马克斯主义本身在理论上要废除的权力机构。
[德列克 1991,9;戴路1964, 278 ]与安那其人的交往广东谘议局议员陈炯明于1910年2月广州新军起义失败之后,潜回家乡海丰,道经香港时,暗中加入一个暗杀团,叫『支那暗杀团』。
团员共计十二人,未正式加入而参加团活动的,约有十余人。
在辛亥年间,炸毙满人凤山将军,炸伤水师提督李准。
团员林冠慈,陈敬岳两人殉难。
辛亥革命成功后,民国成立,团员以『初志已遂』,议决自行解散,将团章文件,悉皆烧毁。
可幸日后有团员发表了两篇文章,使这暗杀团的秘密活动,不致于完全失传于世。
〔革献,66:29;广东辛亥史料1981,81〕。
暗杀团非正式的团长无疑地是刘师复(1884-1915)。
刘可以说是中国在清末民初时期安那其主义运动的泰斗。
在组织暗杀团前,他曾谋炸李准不遂。
广东光复后,在广州军团协会任职,帮助陈炯明解散民军的工作。
师复相信要改革社会,应以个人道德操守为起程点,也就是『以身作则』的意思。
师复成立「心社」,「心社」社约有十二条:不吸烟,不饮酒,不赌博,不坐人力车舆,不用仆役,不茹荤(肉食),不作官吏,不作议员,不当军警,不信宗教,不称姓,不婚姻〔莫纪彭1997,40〕。
据梁冰弦的回忆:炯明与刘师复甚相得。
刘在广州组晦呜学社,提倡自由社会主义,陈氏极表同情。
师复于致力宣传外,又结合同志为心社,「不作官吏军人议员」为诸大信条之一。
陈氏说:『罪恶的包袱,丢掉固难,肯背起它更难,师复教人丢,让我背上一辈子吧。
』这话的意思就是「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梁冰弦1951, 11〕炯明不是完全反对师复『以身作则』来改革社会的办法,但要走上一较积极的,政治改革的道路,以达到康乐太平的大同社会。
安那其人采取恐怖手段,实违背他们所信仰『目的与手段不能分离』的原则。
究竟安那其人是否应该完全抛弃暴力,是安那其人间争议不休的问题。
譬如,俄国著名的托尔斯泰(Tolstoy 1828-1910) 就是其中反对暴力最力的一人 [ 卡达 1978, 320 ] 。
一些激烈派分子则认为他们所用的暴力和其受害者,与暴政府残害千万民众相比,实是海中一滴。
[高德蔓 1969,107 ] 支那暗杀团团员于辛亥革命成功后,自行解散,显然的对他们所做的事,并不引以为荣,故不愿其事传闻于后世。
陈炯明与巴黎系安那其泰斗吴稚晖的交情也极好。
吴常对人说:『平生知己仅两人耳,男的是陈炯明,女的是陈璧君 [汪精卫的妻子] 』。
1921年,吴发动勤工俭学,创办中法大学于法国里昂,得陈炯明拨款十万元的援助。
[莫纪彭 1997, 24 ]漳州的试验陈炯明于1918年8月31日率领粤军进驻漳州,标榜「护法」,实际想在闽南经过一个时间的整训,是待机打回广州,要建设广东为模范省,以贯彻联省自治者「先争取地方自治,后建立联省政府」的主张。
炯明所管辖的区域,包括福建南部的二十六个县,叫「闽南护法区」。
炯明在漳州两年的政绩,也引起外国人的注意。
德国的报纸赞誉漳州是「东方一颗明星,正在放出光芒」〔陈其尤1985,42〕。
苏俄派了代表来访问。
日后厦门的美国领事凯利顿(A.S.Carleton)向美京报告:『陈氏在漳州时,曾施行各种市政改革,他用的手段,近乎革命;但成效极佳,结果人民都感满意。
这令中国人看到,事可办成,不必需要过度辛劳与重税』。
〔美4091,1921。
8。
31,厦门〕.一些「左倾」的北大学生,到漳州游览后,在《北京大学学生周刊》报告,说在漳州所实行的措施,「共产时代当亦不过如此」,并赞美漳州为「闽南的俄罗斯」〔五四期刊1959,525〕。
当时五四运动风靡全国,炯明招致一班『自由社会主义者』,刘师复的旧信徒(时刘已去世三年)到漳州『刷新教育,编印书报,丕变社会风气,提高民众知识,然后就此二十六县建为一个健全的独立自治区,予国人以观感,从而促进全国的革新』。
〔梁冰弦1951,12〕这样炯明广泛的展开新文化运动,一时各种新思想,新学理在他统治下的「闽南护法区」里,广泛的流行传播。
1919年12月1日「闽星半周刊」(下简称「闽星」)创刊,每月出版八册,以陈秋霖为编辑,提倡民主政治,经济趋向社会主义,推进新文化运动。
1920年1月1日,又创办了「闽星日报」。
这两种刊物有不同的宗旨:「闽星日报」主要是载世界要闻,地方要闻,至于时局问题,地方政俗,「当以诚恳态度悉心批评,期尽指导人群,默化社会之责」。
而「闽星」则着力于讨论学理,介绍学说,和「闽星日报」分工合作,「相辅而行」〔五四期刊1959,389〕。
炯明为『闽星』写发刊词,为『闽星日报』写发刊宣言。
此外还发表了几篇文章:「不为罪恶的奴隶」,「生活与生趣」,「评康戴两君论革命的书」,「覆中华女界联合会函」等。
又以「陆安」为笔名在「闽星」发表了五首白话诗:闽星,指南针,东方文明,瀛洲草,和太平洋。
可注意的是在当年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中,陈炯明算是最早开始写白话诗文的人之一。
〔参考陈炯明集1998,上册〕从陈炯明这些著作里,对于自由,平等,博爱,互助,道德操守等方面的观点,很显明的表露出受到安那其主义深刻的影响。
但是对于宗教信仰,炯明则与安那其人有不同的观点。
在「不为罪恶的奴隶」一文里,炯明赞慕耶苏基督“是一个讲平等、讲自由、讲博爱 , 讲牺牲, 苦行救世的人”。
对于基督教,他说:“今日欧美各国能够这样强盛,都是百姓有了自由平等,才能发挥各人的才能,来建设国家社会的事业。
这个原动力不得不归功基督教感化力的伟大了。
”[ 陈炯明集 1998,上册, 410-411]英美两国的情报里,对炯明常有「布尔什维克将军」(Bolshevist general)之称。
厦门美国领事报告说一美国传教士认为陈是一个「社会主义者」(Socialist),但不相信属于「最激烈派」(most radical type),报告中并附有翻译刘师复信徒在漳州散发宣传安那其主义的传单〔美893。
00B/2,1920。
4。
26,北京;893。
00B/4, 1920。
4。
24,厦门〕。
厦门英国领事杜尔士(B. G. Tours)报告,说在4月初,陈炯明在其所创办的体育竞赛运动大会里,散发了大量「布尔什维克」的宣传单册(Bolshevist propaganda),并说英美烟草公司驻厦门的经理曾到漳州访问陈炯明,在陈的办公室里,看到大堆这类的宣传资料〔英5330/260,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