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教学设计2

合集下载

《荷塘月色》朱自清教案(精选9篇)

《荷塘月色》朱自清教案(精选9篇)

《荷塘月色》朱自清教案《荷塘月色》朱自清教案(精选9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荷塘月色》朱自清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荷塘月色》朱自清教案篇1教学目标揣摩优美的艺术语言,赏析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

理清作品的事物线索和感情线索,析文中之情,赏文中之景,披文以入情;结合具体的景物描写摹绘比喻、比拟、通感的修辞效果,同时寻踪文中的美点教学重点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了解作者对现实不满,寻求精神解脱和自由而又无法解脱的苦闷心情;通过品鉴景物的色调和情味,体会作者的喜悦和哀愁。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我们没进入这篇课文的学习之前,先让我们一起联想一下我们的眼前出现了一大片碧绿的荷塘,荷花娇艳的盛开着,面对此等美景,我国宋代的著名诗人杨万里赞叹道: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而周敦颐却看到了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品格!描写同一事物却反差如此之大,这正印证了王国维先生的那句话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是为了抒情,抒什么样的情?抒的是作者自己的主观感情,客观事物都深深地打上了作者主观情感的烙印!今天我们就让我们跟随朱自清先生的脚步,去看一看他给我们留下的这一篇优美的散文《荷塘月色》,看一看他给我们描写了怎样的月色下的荷塘美景,抒发了怎样的独特情怀!二、简介作者和《荷塘月色》:1、首先给大家介绍的是本文的作者朱自清,提问:同学们对朱自清了解多少?以前我们学过他哪些文章?(要求学生各抒己见)明确: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对于他,大家应当记得他的四个令人羡慕的闪光点:(1)19岁考入北大哲学系;(2)27岁任清华大学教授;(3)毛泽东曾高度的赞扬朱自清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4)朱自清的散文秀丽朴素,独树一帜,建立了一种纯正朴实的新鲜作风,这源于他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对世情精细的观察和体验及朴实、忠厚、平淡、刚正的性格。

《荷塘月色》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5篇

《荷塘月色》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5篇

《荷塘月色》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5篇《荷塘月色》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5篇教育教学中还需要注重评估与反馈,及时获取学生的学习反馈和意见,改善教师的教学方式和管理水平。

现在随着小编一起往下看看荷塘月色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希望你喜欢。

《荷塘月色》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精选篇1)第二课时重点:1、展示作者的散文意境美;2、品味华美的技法内容:1、回顾上节内容。

月光下的荷塘细腻而静美(比喻,拟人)2、导入本节内容。

我们会熟悉这样的场景:炎阳下,割麦的农民口渴会大口大口地喝水,那是在——喝水;再如,在老舍的笔下,祥子在烈日下拉车口渴时,象骡马一样大灌一通。

等等情形,是喝水,好听一点是——豪饮。

再比如,在《红楼梦》中林黛玉等金陵十二钗的用小盖碗小口小口地喝水,是什么,那是——品。

阅读散文,尤其是朱自清的散文,再尤其是象这样的散文,只能象林黛玉喝水那样细细地品,,才能解其高妙之境,才能了解大师的文字魅力。

3、这里我们就来继续欣赏大师的散文的优美。

①荷塘上的月色a、月光——流水(照下来与水流下来相似)叶子和花——轻纱的梦(朦胧、恬静、柔美:特殊——具体→抽象)黑影——鬼(黑,不可捉摸)光与影——名曲(和谐、悠扬)b、灵动的词语:泻——照(写出了接受月光的饱和)浮——升(写出了雾的轻盈,还带出了质地)画——落(写出了无工而工——工巧)c、月光是本段的重点(上段是写荷塘):柔和、静美,让不安的人在这里找到了宁静。

② 荷塘的四周:课外小引: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和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与君指上听。

——苏轼此诗说明理解是需要联系的。

因此,作者写荷塘,不能仅仅写荷塘急、月色,四周也应该写到。

远远近近,高高低低——层次感,错落有致,还有绘图美。

比“周围都是树”要好得多;特为——“树”有人情味→“和谐”;树色——烟雾(迷茫、朦胧);丰姿——美好姿态;灯光——瞌睡人的眼(昏暗、没有精神——拟人)蝉声和蛙声——以动写静;不过,作者有点根深蒂固的“不宁静”时常袭上心头。

14.2《荷塘月色》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14.2《荷塘月色》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 在线教学平台:利用教学软件和在线平台,发布学习任务、讨论问题和相关阅读材料,方便学生随时学习和交流,提高教学效率。
- 学习工具:提供相关学习工具,如词典、参考书籍等,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
五、教学实施过程
1. 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如PPT、视频、文档等),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5. 请简要分析《荷塘月色》中作者对荷塘月色的描绘与当时的社会背景之间的关系。
答案:
《荷塘月色》中作者对荷塘月色的描绘与当时的社会背景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在20世纪初期的中国,社会动荡,民不聊生。作者通过对荷塘月色的描绘,寄寓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批判。荷塘月色的美丽景色成为作者逃避现实、寻求心灵慰藉的场所。同时,作者通过对荷塘月色的描绘,也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无奈和忧愁,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 标题:荷塘月色——美丽与现实的交织
- 内容:
- 荷塘月色的美丽景色: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社会背景的无奈与忧愁:现实生活的批判与反思
九.教学反思
然而,我也注意到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我在讲解修辞手法时,有些学生显得有些困惑,可能是因为我讲解得不够清晰或者学生没有充分理解。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讲解的清晰性和学生的理解程度。
3. 请简要分析《荷塘月色》中的景物描写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答案:
《荷塘月色》中的景物描写对表现主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作者通过对荷塘月色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美景的宁静、优美,为读者营造了一种梦幻般的氛围。同时,通过景物描写,作者表现了荷塘月色带给自己的愉悦和宁静,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情感变化。此外,景物描写也为文本增添了诗情画意,增强了文本的艺术魅力。

高一语文教案:《荷塘月色》优秀教学设计(二)

高一语文教案:《荷塘月色》优秀教学设计(二)
荷花:袅娜 羞涩 明珠 星星 美人
月光下的荷塘 荷香: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
(素淡、宁静) 荷波:闪电 凝碧
荷韵:脉脉
分析:
荷叶:“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运用比喻手法写出荷叶的风姿。由“出水很高”联想到“亭亭的舞女的裙”,两者不仅相似,而且写出其动态美。
荷花:“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运用拟人、比喻的手法。“袅娜”写出荷花的饱满盛开状;“羞涩”写荷花含苞待放。这两个词本是用来描写女子娇美姿态、羞涩神情的,现在用来写荷花,赋予物以生命力和感情,这是拟人写法。接着连用三个比喻,把荷花比作是“一粒粒的明珠”、“碧天里的星星”、“刚出浴的美人”,分别描绘了淡月辉映下荷花晶莹剔透的闪光,绿叶衬托下荷花忽明忽暗的闪光,以及荷花不染纤尘的美质。写出了荷花的神韵,倾注了作者的主观感情,可以激发读者的想象。
高一语文教案:《荷塘月色》优秀教学设计(二)
高一语文教案:《荷塘月色》优秀教学设计(二)
教学目的要求:
1、 欣赏本文在景物描写上的高超艺术,体味情景交融的文学特色;
2、 根据特定语境,准确把握语句的深层含义,品味语言的感情色彩;
3、 领会作者关注社会、关注民生的优秀品格。
教学重点难点:
1、 了解课文思想内容,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
荷香:“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由嗅觉向听觉转移。“缕缕清香”与“渺茫的歌声”在许多方面有相似之处,如时断时续、若有若无、轻淡飘渺、沁人心脾等,其间感觉的转移伴随想象的跳跃。“清香”与“歌声”同属美好的事物,把“清香”比喻成远处的“歌声”,烘托出几分幽雅和宁静来。这样的比喻即为通感,所谓“通感”就是用一种感觉来描写另一种感觉,从而增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形象感。比如上面的这个例子,另外还有练习题曾经碰到的这样的一个句子:“突然是绿茸茸的草坂,像一支充满幽情的乐曲”,这是将触觉写成听觉。通感不仅仅在文学作品中才被使用的,在我们的日常用语中也常常会被不自觉地使用着,如“他的声音很粗”;“笑起来很甜”……

《荷塘月色》优秀教案及反思(精选6篇)

《荷塘月色》优秀教案及反思(精选6篇)

《荷塘月色》优秀教案及反思(精选6篇)《荷塘月色》优秀教案及反思篇1《荷塘月色》寄托了作者一种向往于未来的政治思想,也寄托了作者对荷塘月色的喜爱之情。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荷塘月色》教案及反思,希望大家喜欢。

《荷塘月色》教案板块分析:“一花一世界”板块的重点是——感受写景散文的意境美。

《荷塘月色》是一篇经典的写景美文。

围绕“荷塘”“月色”创造意境,抒发情感。

此文上过多遍了,在新课程引导下,还用老办法来教?我比较赞同从诗歌鉴赏中学到的“意境美”出发,重点在学生的个体感受与体验上,在朗读的基础上梳理由哪些“意(情)”构成了哪些“境(景)”。

在阅读中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调,由此体会,写景散文的意境美,“一切景语皆情语”。

关于主题。

我不主张老教材上对“颇不宁静”的统一解读,把“憎恶黑暗现实”当作唯一答案,作为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朱自清有自己内心烦闷与家庭情况,在主题探讨活动中可让学生进行个性解读、多元解读,理解这哀愁背后一个知识分子的迷茫彷徨和爱国良知。

教学目标1.加强朗读训练。

通过美读,让学生体会文章的韵味。

2.把握情景交融的特点。

通过具体的鉴赏活动,领略作品的意境美。

3.通过主题的多元解读,理解作者矛盾思想感情,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第四专题有哪几篇课文? 归类后明确学习的重点《荷塘月色》《听听那冷雨》——鉴赏写景散文的意境美《金岳霖先生》《亡人逸事》——鉴赏写人散文的细节美《祝福》《边城》——鉴赏小说的情节美与环境美《林黛玉进贾府》——鉴赏小说的人物形象美2、同学介绍对朱自清的了解,老师总结4、抽查学生朗读《导、析、练》上的字词与解释。

5、学生朗读:要求第一步朗读,那种’把自己放进去’的朗读。

注意,在朗读《荷塘月色》的时候,你就朱自清!”提示:这篇文章的话语方式是自言自语。

因此,同学们在读的时候,要把这种语气读出来。

怎么才能读出这种语气呢?关键是把自己当作朱自清,进入他的内心,把文章的语言变成自己的心声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来。

《荷塘月色》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荷塘月色》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荷塘月色》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荷塘月色》全文。

能够分析并欣赏朱自清先生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技巧。

能够理解荷塘月色在文中的象征意义。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情感和景象。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敏感性和欣赏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简介朱自清先生及其作品《荷塘月色》。

讲解课文的主题和背景。

2.2 课文分析:分析课文结构,讲解各个部分的内容和意义。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3 词语解释:讲解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古语词的含义。

第三章:教学重点、难点3.1 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写作技巧的学习和实践。

3.2 教学难点:课文中的象征意义的理解。

修辞手法的运用。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通过展示荷塘月色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4.2 朗读与讨论:分组朗读课文,讨论课文中的意境和情感。

4.3 写作实践:让学生根据课文中的描写,写一段关于荷塘月色的描写。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评价标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写作技巧的运用能力。

5.2 评价方法:课堂讨论和写作实践的表现。

课后作业和测验的成绩。

第六章:教学资源6.1 教材:《荷塘月色》原文及相关注释。

6.2 辅助材料:荷塘月色的图片、视频资料、相关文章。

6.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白板等。

第七章:教学方法7.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分析写作技巧。

7.2 互动法:分组讨论、提问回答。

7.3 实践法:写作练习、朗读练习。

第八章:教学步骤8.1 课文朗读:让学生熟悉课文,感受语言美。

8.2 内容分析: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分析写作技巧。

8.3 写作练习:让学生模仿课文写作,提高写作能力。

第九章:教学策略9.1 激发兴趣: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激发学生对荷塘月色的兴趣。

《荷塘月色》教学设计(山西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荷塘月色》教学设计(山西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荷塘月色》教学设计(山西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荷塘月色》。

(2)理解课文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词语的含义。

(3)分析课文结构,掌握作者的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仿写课文中的精彩片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荷塘月色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美好生活的情感。

(3)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高雅的情操。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荷塘月色》。

2. 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词语含义。

3. 分析课文结构,掌握作者的表达技巧。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2. 课文中生僻词语的解释和运用。

3. 课文结构的分析和作者表达技巧的掌握。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作者描绘的荷塘月色之中。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3. 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荷塘月色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并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体会作者的情感。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课文结构,总结作者的表达技巧。

4. 讲解分析: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修辞手法。

5. 朗读背诵: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写作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表达技巧,描绘自己心中的美景。

2.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和朗读背诵的表现。

3. 知识掌握:通过课后测试或课堂提问,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修辞手法和词语含义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策略1.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建议。

《荷塘月色 》教学设计(优秀6篇)

《荷塘月色 》教学设计(优秀6篇)

《荷塘月色》教学设计(优秀6篇)语文教案-《荷塘月色》篇一一单元课文特点1.本单元由两篇散文、一篇杂文和一篇悼词组成。

2、本单元课文涉及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有的比较隐晦地表达了自己的心情,有的形象地提出自己的主张,有的概括了人物一生的伟大业绩,有的在貌似纯知识的“东拉西扯"中,含蓄婉转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感情。

只有认真推敲词语和句子,才能真正理解作品的深刻含义。

3、本单元四篇课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十分丰富,应该仔细揣摩作者运用修辞手法的妙处所在。

二单元教学目标1、本单元的重点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揣摩语言。

揣摩语言的实质是在一定的语境中,对语言的深层含义、感情色彩等,进行辩析、品味。

在阅读中只有注意语言,领会关键词语和关键语句的真正内涵和表达作用,理解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才能不断增强自己的语感。

2、要掌握在阅读过程中揣摩语言的技巧,学会抓取关键词语和关键句子,并结合语境进行揣摩和理解。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1、阅读教学把阅读分为四个阶段,即感知阶段、理解阶段、表述阶段和评价阶段。

揣摩教学把阅读分为四个阶段,即感知阶段、理解阶段、表述阶段和评价阶段。

揣摩语言属于第二个阶段,即在感知内容的基础上,在一定的语境中对关键词语和关键语句的深层含义、感情色彩和表达作用等进行辩析、品味和理解,以彻底理解文句含义,并依靠自己独立思考,在感知、表象再创造的基础上,借助于思维加深对读物的理解。

2、揣摩语言离不开语境。

“语境”是“语言环境”的简称。

张志公先生说:“所谓语言环境,从比较小的范围来说,对语义影响最直接的,是现实的语言环境,也是说话和听话时的场合以及话的前言后语。

此外,大至一个时代、社会的性质和特点,小至交际双方个人的情况,如文化教养、知识水平、生活经验、语言风格和方言基础等,也是一种语言环境,与现实的语言对称,这两种语言环境可以称为广义的语言环境。

”前者“现实的语言环境”习惯称为“内部语境”,后者“广义的语言环境”习惯称为“外部语境”。

《荷塘月色》优秀的教学设计(精选6篇)

《荷塘月色》优秀的教学设计(精选6篇)

《荷塘月色》优秀的教学设计(精选6篇)《荷塘月色》的教学设计1【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理清全文结构,掌握《荷塘月色》刻画景物及情景交融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学习《荷塘月色》中细腻、传神的语言,体会散文的语言美。

认识通感到修辞方法,体会__中通感所产生的艺术效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借助关键语句理解__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1.让学生走进作品的情感世界,体会作者颇不宁静的感情。

2.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学习方法】:朗读、自主、合作、探究【预习案】(一)、学法指导通过听朗读、学生默读,让学生读文入境。

通过反复学生诵读、感知,品味作品语言。

通过提问思考讨论,体会作者的感情。

(二)、预习内容1、走近作者作者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

祖籍浙江绍兴,1898年生于江苏东海。

1903年随家定居扬州,所以自称“我是扬州人”。

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班,次年,取《楚辞·卜居》,“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中“自清”二字,改名“朱自清”,考入本科哲学系。

毕业后在江苏、浙江等地的中学任教。

1923年发表的长诗《毁灭》,震动了当时的诗坛。

1929年出版诗集《踪迹》,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创作转向散文,同时开始研究古典文学。

1928年出版散文集《背影》,成了著名的散文作家。

1948年8月病逝于北京。

他是诗人、散文家、学者,又是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

毛泽东同志曾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说:“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

……”“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作品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伦敦杂记》,杂文集《论雅俗共赏》、《标准与尺度》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

2、时代背景:__写与1927年7月,正是蒋介石发动“四·一二”革命政变之后,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

朱自清先生是一个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涌现出来的知识分子,他信奉民主主义,富有正义感和同情心,可又与时代斗争的旋涡保持一定的距离。

《荷塘月色》教案3篇

《荷塘月色》教案3篇

《荷塘月色》教案3篇《荷塘月色》教案篇1【教学目的】1、分析、揣摩《荷塘月色》中细腻、传神、精练优美的语言,体会贴切、生动的比喻表达效果及其他修辞手法的运用。

2、掌握《荷塘月色》描绘景物及情景交融的写法,并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

【教学重点】1、揣摩细腻的,具有特色的词语、句子的含义及其表达效果,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分析__的结构安排,写景层次。

【教学难点】1、通过对课文的分析,找出作品中一明一暗两条线索。

2、江南采莲旧俗的作用。

【教学工具】多媒体、学生课下分组在网上查阅的资料实物投影文字稿。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课前背景:在屏幕上投影一张清华园中月下荷塘的照片,并播放《荷塘月色》的范文朗读录音。

1、提问:在上节课的阅读中,我们一起走近了朱自清,走近了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走近了清华园中的月下荷塘。

而散文的优美的韵味应怎样更好地来品味呢?回答:通过朗读来体会。

2、大家一起朗读课文中的写景重点段落四、五、六3节。

二、质疑1、提问:在朗读中,大家有没有感受到荷塘月色的美,有怎样的特点?回答:一种朦胧的美。

2、点拨:很好。

那大家读过几遍后,而有没有想过文中的朦胧感是怎样产生的?同时,大家预习过课文,还有没有不理解的地方呢,现在可以提出来。

回答1:作者的笔下景物的朦胧美与作者的心境有一定联系,因为情景是相交融的。

回答2:这篇散文除了写景很美外,有些语句不太明白。

如: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白天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

但热闹的是他们,我什么也没有。

三、资料交流1、提问:我们一起仔细读读这些语句,它们有什么特点?大家是否想过为何不理解呢?而这些语句融入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而我们一起对写作背景不了解。

大家课下已经分组查找了资料,现在根据大家在网上查找的资料,先体会一下这些话的内在含义是什么,并说说你的理由和结论?(大家集体交流讨论。

)(由同学上来展示资料。

)2、讨论:《一封信》“心里是一团乱麻,也可以说是一团火。

《荷塘月色》第二课时教案

《荷塘月色》第二课时教案

《荷塘月色》第二课时教案第一部分: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课文《荷塘月色》中的主题和情感内涵,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

第二部分:教学重点
1. 理解和把握课文中情感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

2. 分析课文的主旨主题,准确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3. 进一步感受课文中的意境和情感氛围。

第三部分:教学难点
1. 理解课文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

2. 分析作者运用的修辞手法对情感的表达产生的影响。

3. 体会课文中所呈现的唯美意境和情感共鸣。

第四部分:教学过程
1. 创设情景,导入课文,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分段阅读,理解课文的具体内容和意义。

3.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排比等。

4.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分享课文对其引发的情感共鸣和思考。

5. 结合课文内容展开讨论,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6. 布置相关阅读任务,拓展学生的文学实践和阅读广度。

第五部分:教学方式
1.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

2. 讨论式教学法,促进学生间的互动和共同探讨。

3. 归纳总结法,帮助学生准确梳理所学内容。

第六部分:教学评估
1. 学生课堂表现和思考深度。

2. 学生针对课文内容的书面表达。

3. 学生对于作者写作手法和意图的分析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过程,相信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荷塘月色》这篇文学作品,增进对文学的热爱和理解,提升自身的审美情趣和文学修养。

愿学生在阅读中感悟美好,汲取智慧,成为有情怀的文学人。

荷塘月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荷塘月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荷塘月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荷塘月色(第二课时)课型:精读课型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1)字词的理解和运用;(2)了解朱自清和他的散文;(3)对通感修辞手法的掌握。

2.阅读能力:(1)学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把握的思想感情;(2)体会散文的语言特点,学习文中词语鲜明的感情色彩。

3.写作能力:利用本文所学修辞手法,写一段语言优美的文字。

教学重点:通过4—5段赏析,结合语境揣摩词语、语句的含义,品味文章语言美;鉴赏本文语言技巧,体味作品语言精练优美的特点及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手法,学习运用语言的技巧。

学习方法:教读品读,语言鉴赏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材分析:《荷塘月色》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

朱自清先生借月夜荷塘美景抒发情怀。

文中所写的荷塘是月光下的荷塘,所写的月色是荷塘上的月色。

的高明之处是将描写荷塘与描写月色巧妙地结合起来,突出了物境之美。

之所以能如此巧妙,归功于传神的动词,巧妙的叠词,以及比喻、通感等修辞。

根据《大纲》要求、本单元学习重点和本文的特点,我拟定本课的学习重点是领悟的思想感情和学习运用语言的技巧,而后者也是难点。

学情分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高一年级学生,多数对散文有一定了解,从朱自清的《匆匆》到《春》,对语言美、意境美也有所领会,但由于我们的学生认识问题浅,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他们的阅读还停留在泛读和初读上,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尚在培养形成之中。

鉴于此种情况,教师要充分利用他们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培养学生具有宁静的、适宜接纳美的事物的心胸。

教学过程及内容:一:导入本单元,我们学习的是写景状物的散文。

在这一单元中我们将走进美文的心灵深处,体会他们的情感,分享他们生命中的收获,这不但是一次情感的旅程,更是一次体验人生的机会。

在看似平淡无奇、波澜不惊的生活中品出滋味。

所以,本单元的主题词是“体会与感悟”。

二:推进新课上节课,我们初步走进了朱自清先生的内心世界。

《荷塘月色》教学设计(精选15篇)

《荷塘月色》教学设计(精选15篇)

《荷塘月色》教学设计(精选15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文档、教学教案、企业文案、求职面试、实习范文、法律文书、演讲发言、范文模板、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experiences, job reports, work reports, resignation reports, contract templates, speeches, lesson plan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荷塘月色》教学设计(精选15篇)导语导语荷花清曹寅一片秋云一点霞,十分荷叶五分花。

《荷塘月色》教学设计

《荷塘月色》教学设计

《荷塘月色》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欣赏荷塘月色的美景,感受散文的意境美。

2.分析作者的情感变化,理解文章的主旨。

3.学习散文的描写手法和语言表达。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景物描写和情感分析。

2.难点:主旨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
诵读法、赏析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播放一段荷塘月色的视频或展示相关图片,引出课题。

2.诵读课文
(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注意节奏和韵律。

(2)学生自由朗读,感受文章的语言美。

3.景物描写赏析
(1)找出文中描写荷塘和月色的段落,分析其描写手法。

(2)体会作者笔下的美景,感受意境之美。

4.情感分析
(1)结合作者的生平经历,分析其在文中的情感变化。

(2)探讨作者情感变化的原因。

5.主旨探讨
(1)引导学生思考文章的主旨,理解作者的内心世界。

(2)讨论文章的现实意义。

6.语言表达学习
(1)分析文中的修辞手法和优美语句,学习其语言表达技巧。

(2)进行仿写练习,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7.总结归纳
总结文章的景物描写、情感变化、主旨和语言表达。

8.作业布置
(1)背诵文中优美段落。

(2)写一篇描写自然景色的短文,运用所学的描写手法和语言表达技巧。

《荷塘月色》教案

《荷塘月色》教案

《荷塘月色》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生字词及重点词语的意思。

(2)了解文章的背景及作者。

(3)分析文章的文学特色和艺术魅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研究、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2)学会欣赏散文的美,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阅读名著的惯,提升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荷塘月色的热爱与赞美。

(2)体会作者在困境中寻求解脱的心情。

(3)激发学生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培养热爱生活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生字词及重点词语的掌握。

(2)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3)文章文学特色的鉴赏。

2. 教学难点:(1)文章深层含义的把握。

(2)作者情感变化的解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及文章背景。

(2)激发学生研究兴趣,导入课文。

2. 自主研究(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大意。

(2)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掌握生字词及重点词语的意思。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结构,概括段落大意。

(2)深入探讨文章主题,挖掘作者情感变化。

4. 课堂讲解(1)讲解生字词及重点词语的意思。

(2)分析文章的文学特色和艺术魅力。

(3)解读作者情感,阐述文章主旨。

5. 练巩固(1)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布置相关练题,检验学生研究效果。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研究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7. 拓展延伸(1)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荷塘月色的看法。

(2)推荐相关名著,培养阅读惯。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生字词及重点词语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学生对作者情感变化的解读能力。

4. 学生对文章文学特色的鉴赏能力。

5. 学生阅读名著的惯和兴趣。

五、教学资源1. 教材:《荷塘月色》原文。

2. 工具书:字典、词典等。

3. 网络资源:相关文章、视频等。

4.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六、教学时间1课时(40分钟)七、教学建议1. 注重培养学生自主研究的能力,提高课堂参与度。

《荷塘月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篇

《荷塘月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篇

《荷塘月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篇Teaching design for the second class of moonl ight in lotus pond《荷塘月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篇前言:小泰温馨提醒,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

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

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高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荷塘月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篇章2:《荷塘月色》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篇章1:《荷塘月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第二教时【教学过程】1、第一次听说朱自清这个名字并对他产生敬意时,显然不是因为他曾当过中学语文教师,也不仅仅因为他是一名著名的学者、诗人,而是另一个原因。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我第一次知道朱自清的名字,是在毛泽东的著作里。

本来朱自清既没加入国民党,也不是共产党人,而是一位有独立人格的自由知识分子,在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按理他是不太可能进入毛泽东的视野的。

但是在新中国诞生前夕的1949年,他的名字引起了毛泽东的注意,甚至是敬意,并写入了他的政论名篇《别了,司徒雷登》中。

毛泽东这样写道:“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

……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

……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他们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最终,朱自清先生贫病交加,倒在了蒋家王朝最后一个冬天,也倒在新中国的晨曦之中。

他死的时候年仅48岁。

荷塘月色教案 优质课《荷塘月色》教案设计(优秀4篇)

荷塘月色教案 优质课《荷塘月色》教案设计(优秀4篇)

荷塘月色教案优质课《荷塘月色》教案设计(优秀4篇)作为一名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为了加深您对于荷塘月色教案的写作认知,下面作者给大家整理了4篇优质课《荷塘月色》教案设计,欢迎您的阅读与参考。

荷塘月色教案篇一【教学要点】1、品读1、2、3自然段;2、朗读课文原文;3、理解文章情感内容的普遍意义。

一、复习(7分钟)1、全班齐读文章4、5、6自然段2、给下面加点的字注上拼音:小煤屑路蓊蓊郁郁独处的妙处袅娜脉脉的流水倩影踱着二、品读第1自然(10分钟)1、女生齐读课文第1自然段;全班齐读课文第1自然段2、讨论:“心里颇不宁静” “渐渐” “迷迷糊糊”“悄悄地”等词句的理解。

引导学生明确:视觉所及,是渐渐升高的月亮;听觉所闻,是已听不见孩子们的欢笑。

妻子在迷迷糊糊地哄孩子睡觉,“迷迷糊糊”说明妻子也恹恹欲睡了。

这既交代了作者独游荷塘的时间和环境:夜深人静,又写出了文章开首透露的作者的心境。

因为“心里颇不宁静”,就愈感到时间过得慢,所以月亮升高是“渐渐”;因为“心里颇不宁静”而另有一番心思,即使夜深人静,妻子的眠歌也听不真切,只能是“迷迷糊糊”的。

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文章写墙外已没有孩子们的欢笑,妻子唱着眠歌,自己的运作是“悄悄地”,这些都照应到“夜深人静”。

如此宁静的环境衬托了作者不宁静的心境。

小结:一段,点明了作者颇不宁静的心境(宁静的环境衬托了作者不宁静的心境),交代了作者独游荷塘的时间、地点和缘由。

全文的一句是文章的“文眼”。

3、一段小结:开篇一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确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一个“忽然”,引出了下文。

实处落笔,渗透一个“静”字。

“悄悄”出门,一是为了不影响家人,二是表现了一种孤寂的心态。

[板书]:缘由:心里颇不宁静、忽然想起。

三、品读课文第2自然段(10分钟)1、男生齐读课文第2然段;全班齐读课文第2然段。

《荷塘月色》高中语文教案设计

《荷塘月色》高中语文教案设计

《荷塘月色》高中语文教案设计(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荷塘月色》高中语文教案设计文章写了荷塘月色美丽的景象,含蓄而又委婉地抒发了作者不满现实,渴望自由,想超脱现实而又不能的复杂的思想感情,为后人留下了旧中国正直知识分子在苦难中徘徊前进的足迹。

《荷塘月色》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完美版

《荷塘月色》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完美版

《荷塘月色》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完美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荷塘月色》的基本内容,了解作者朱自清及其创作背景。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法,提高对散文的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散文的美感,培养对文学的热爱,提高人文素养。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创作的一篇描写荷塘月夜景色的散文。

文章以细腻的笔触、优美的语言,描绘了荷塘月色的美丽和宁静。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难点:学生能够分析课文的写作技巧,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荷塘月色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学习。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3.3 课堂讲解教师详细讲解课文,分析课文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3.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3.5 总结与拓展教师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布置相关的写作任务,拓展学生的写作能力。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表现教师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4.2 作业完成情况教师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4.3 学生反馈教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荷塘月色》原文。

5.2 图片荷塘月色的图片。

5.3 视频荷塘月色的视频资料。

5.4 网络资源关于朱自清及其作品的网络资源。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情境创设教师通过展示荷塘月色的图片和播放相关音频,营造出一个宁静的课堂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课文情境。

6.2 问题引导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信息,如:“课文中的哪些词语和句子让你感受到了荷塘月色的美?”6.3 互动式教学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悟,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

6.4 写作实践教师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尝试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如描述一个自己熟悉的场景或景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荷塘月色》教学设计2第一课时〖预习作业〗1、谈谈你读这篇文章的最大感受。

2、找出文章中表现作者心情变化的句子,理清作者心情的变化。

3、探讨作者为何总也摆脱不了苦闷忧愁。

〖教学重点〗总体熟悉课文,领会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一次“中学生最喜爱的十大课文”问卷调查中,名列榜首的是《荷塘月色》。

二、朗读课文三、课文分析1、思考问题:听完朗读,你对这篇文章的感受是什么?师生互动活动一:学生畅谈对这篇文章的感受。

教师归纳小结,本课时重点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

主要美在三方面:景物优美、感情真挚、语言新而不失自然。

⑴写景:主要写什么景?(荷塘、月色)由此看来,标题是什么短语?(并列)写荷塘和月色的文字各集中在哪段?(略)景美、语言美,第2节课深入探讨。

⑵感情真挚:本文既是写景散文,也是抒情散文。

2、师生互动活动二:找出文章中表示作者心情变化的句子,理清作者心情的变化。

教师明确:表现作者内心思绪变化的句子有: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便觉是个自由的人,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渴求宁静)──4、5、6段未直接写出作者的心情,但通过作者对荷塘、月色优美景色的描写,可以感受到作者暂时沉浸到了在优美景色中而忘记了烦恼,寻得了片刻的宁静──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片刻宁静得而复失,过渡极为自然)──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心境回到现实)。

从空间上看,作者从家里出来,经小径到荷塘,最后又回到家里;从情感上看,作者由颇不宁静──渴求宁静──求得片刻宁静──走出宁静──心境回到现实。

形与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这种圆形结构,说明作者无论如何也摆脱不了苦闷忧愁。

由此说,本文的文眼句是?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所谓文眼,就是文中最紧要的语言。

比如一个人,人没有眼睛,就不能看到五彩缤纷的世界;反过来,他人读你的眼睛,就能读到你的内心世界。

所以,文眼,就是最能揭示主题思想、透露作者感情的传神语句。

清代刘熙载曰:“揭全文之旨,或在篇首,或在篇中,或在篇末。

”此即文眼之说。

所以读一篇文章,要注意文眼的把握。

3、师生生互动活动三:作者为何摆脱不了苦闷忧愁?提示:须联系时代背景和作者的性格特点分析。

明确:本文写于1927年7月,当时作者在清华大学教书,住清华圆西院。

文章里描写的荷塘就在清华园。

当时正值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

作为正直的知识分子,朱先生自然倍感苦闷彷徨。

他是民主战士,爱国分子,但对社会的参与意识不够强烈。

中国现代作家中,郭沫若早就揭露当时的社会是血腥污秽的屠场,闻一多诅咒旧中国是一池死水,鲁迅则要掀翻延续数千年的吃人筵席。

朱自清要比他们温和,他的确感到现实对正直善良的人们沉重的碾压,但还没有上升为抗争。

他自己也知道,“只有参加革命或反革命,才能解决这惶惶然”,但他最终还是选择了“暂时逃避的一法”他曾对夫人陈竹隐说过:“我只是在行为上主张一种日常生活中的中和主义。

”又说:“妻子儿女一大家,都指望我生活”,“还是暂时超然为好”。

本文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和作者性格的支配下写成的。

文章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白色恐怖的严酷现实的不满,以及他苦闷彷徨、希望在一个幽静环境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而又无法解脱的矛盾心情。

4、教师分析以下三句话,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作者的情感。

⑴“便觉是个自由的人”⑵“这是独处的妙处”⑶“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便觉”强调只是主观感受。

这“自由的人”的片刻感觉与“平常的自己”有着差距和矛盾。

对晚上“独处”的陶醉,正是对白天尘嚣的不满,暗示“不宁静”的社会原因。

“且”是“姑且”,正表明作者所能做到的只能是借片刻的逍遥自在来排遣心中的“不宁静”。

5、总结本课指出作品的感情基调:A、淡淡的喜悦;B、淡淡的哀愁;C、淡淡的喜悦夹杂着淡淡的哀愁;D、浓浓的哀愁答案是C。

四、布置作业1、反复朗读课文,加深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背诵文章4~6段3、完成练习二至五。

〖板书设计〗〖预习作业〗你觉得本文写景有何特色?你最喜欢写景的哪些句子,为什么?第二课时〖教学重点〗1、领略本文的画面美(写景美)。

2、领略本文的语言美。

〖教学过程〗一、回顾上节课第一节课,我们重点感受了蕴含在这篇散文中的情感内核,体会了作者写作本文时的心境──由于时代和性格原因,始终无法摆脱的苦闷心情,既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也反映了作者苦闷彷徨、希望在一个幽静环境中寻求精神暂时解脱却又无法得以解脱的矛盾心情。

二、课文分析本节课,我们将带领同学们重点领略文章的写景之美与语言之美。

学生活动一:配乐,请一位同学朗读4~6段,同学们拿起笔画下你觉得最美的句子。

思考两个问题:1、你认为这3段写景的基调是什么?你觉得这几段写景有何特色?2、这几段写景都运了哪些方法?这一环节学生的活动要充分,学生可以从写景的色彩、基调、词汇、修辞等角度阐述写景特点。

教师归纳明确:1、第4段重写月色下的荷塘,第5段重写荷塘上的月色,第6段写荷塘四周在月色下的景致。

2、这几段写景的基调:优雅、幽静、素淡、朦胧。

月光是“淡淡的”、“静静的”,云也是“淡淡的”,雾是“薄薄的”,荷香是“缕缕”、“仿佛远处……”,叶子和花“像笼着……”。

所以,总的色调是素淡朦胧,恰与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哀愁这种心境合拍,表现出作者忧郁、沉静的诗人气息。

三、综合分析第4段1、写景的大致顺序:在总写荷塘概貌后,先写满眼茂密的荷叶,次写多采多姿的荷花,再写缕缕的荷香,最后写叶子和花的一丝颤动以及流水。

这是按照观察的角度、视线由上而下的空间顺序依次精雕细刻。

2、本段没有直接写月,但处处有月,一应景物,都处在朦胧的月光中,有着奇异的光彩。

如把盛开的和含苞欲放的白花比喻成“明珠”“星星”,从色彩和光华上写荷花之美。

再如写荷花的缕缕清香,微风传送,像远方飘来的歌声一样似有似无,时断时续,隐约朦胧。

这幽雅淡远的感受也只能在月夜独处时才会有。

3、从语言、修辞看:⑴比喻:(含通感,不是重点,点到即可)写荷花的缕缕清香,微风传送,像远方飘来的歌声一样似有似无。

荷香本是嗅觉形象,作者却把它比喻成“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使期转化为听觉形象,这种把一种感觉的形象转化为另一种感觉的形象的写法,在修辞学上称为“通感”,是一种特殊的比喻方法。

运用这种修辞手法,可以启发读者展开更广阔的联想,让读者去领会作品的艺术境界。

还有多个句子用到比喻,所选择的喻体皆为柔美之物,与本体生动切合,贴切地描摹出了景物的优美。

⑵拟人:赋予物以人的品格,将景物写得灵秀动人。

⑶叠词:不但传神地描摹出眼前之景,同时有一种音韵美。

⑷骈散句结合:用词优雅、柔美,句子既见变化,又稍显齐整,产生一种节奏上的舒感美。

四、综合分析第5段1、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本段有正面描写月色的句子,但更多的句子是从侧面表现月色之美的。

作者通过写青雾、叶子、花、淡云、灌木、杨柳的倩影等景物,烘托了月色之美。

因月色毕竟单调得很,正面是很难描摹的,于是作者借用其它景物,用衬托的手法予以表现,可谓恰到好处。

2、动词之美:一个“泻”字,境界全出,顿时将无形化有形,化静态为动态,写出了月光的流动感,给人医治奶白色而鲜艳欲滴的实感。

再加上修饰语“静静地”,准确地写出了月光既像流水一般地倾泻,但又是绝无声响地幽静幽美,这就创造了一个安谧的氛围,意境相当优美。

(“照”字直白,是如实地写,不是描绘,淡而无味,且与“如流水一般”不般配,失去和谐感。

)“浮”写出了雾的轻飘状态,突出了恬静朦胧,一个水气迷蒙、月色轻笼的境界呼之欲出。

(而“升”给人腾空而上的感觉,不能妥帖地道出雾的轻柔。

)“笼”字写出了雾的轻、薄、透,正合“轻纱”的比喻。

(“盖、罩、蒙”等字都显得过于厚重。

“落下”沉重,表现出“黑影”的质感。

(“映出”表现不出浓重)“画”能写出月影之美。

(“印”不能写出美)3、修辞手法的运用:比喻。

(通感)五、综合分析第6段1、段末过渡自然,片刻的宁静得而复失。

2、本段动静结合,远近相间。

六、本文写景小结这篇散文,写景细腻动人,创设了素淡、朦胧、优美的意境。

阅读这一部分文字,一个个画面清晰地映现在我们眼前:绿叶田田,荷花朵朵,清香缕缕,流水脉脉,月色溶溶,小径幽幽,树色隐隐。

在这样的画面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淡淡的喜悦。

景物是作者感情的载体,景语即情语,这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手法。

从作者观察的细致、描写的细腻,可见作者已经完全陶醉其间,忘情于迷人的景色之中了。

只不过,这种喜悦与宁静是淡淡而且短暂的。

学生活动二:从画中走出来,作者写到了江南采莲旧俗,是何用意。

教师明确:简单地说,可以将之理解为作者回到现实生活的表现。

深究起来,写作者惦念江南,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意,以此表达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七、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背诵4~6段。

2、预习《故都的秋》:⑴文章选取了哪些景物作为描写对象?能否将这些景物概括为几幅图画?⑵作者笔下的秋是什么色彩的?这些色彩有何共同特点?⑶探究作者性格特点与所处的时代特点?⑷思考文中多次写到“南国的秋”有何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