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搬运作用与沉积作用(二)

合集下载

岩石学-No.10-2(第二节 沉积岩的搬运与沉积作用)

岩石学-No.10-2(第二节 沉积岩的搬运与沉积作用)

第二节沉积物的搬运与沉积作用沉积物发生的搬运和沉积的地质营力:主要是流动水和风为主,其次是冰川、重力和生物。

由于沉积物性质的差异,常见的搬运方式有:一、物理搬运和沉积作用二、化学搬运和沉积作用三、生物搬运和沉积作用第二节沉积物的搬运与沉积作用◆搬运对象:陆源碎屑颗粒◆搬运介质:牵引流牵引流符合牛顿流体定律的流体。

其搬运机制是流体动能拖曳牵引沉积物一起运动,如河流、风流和波浪流等。

一、物理搬运和沉积作用(一)牵引流的搬运和沉积作用1、流水的搬运与沉积作用2、风的搬运与沉积作用包括:第二节沉积物的搬运与沉积作用(一)牵引流的搬运和沉积作用(1)控制因素:有效重力、推力(牵引力)、上举力和黏结力●层流●紊流1、流水的搬运和沉积作用流体的运动形式层流紊流(2)搬运方式:◆推移搬运(或滚动搬运)—推移载荷◆悬浮搬运—悬浮载荷◆跳跃搬运—介于上述二者之间1)颗粒开始搬运的水流速度大于继续搬运的流速2)粒径0.05-2mm的颗粒表现跳跃式搬运3)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表现滚动式搬运4)粒径小于0.05mm的颗粒表现悬浮式搬运第二节沉积物的搬运与沉积作用(一)牵引流的搬运和沉积作用1、流水的搬运和沉积作用(3)碎屑物质在流水搬运过程中的变化:矿物成分:随搬运距离的增加,由于化学分解、机械破碎和磨蚀作用,不稳定组分(如长石、铁镁矿物)相对减少,稳定组分(如石英)相对增加。

粒度和分选:随搬运距离的增加,一般粒度越来越细,分选越来越好颗粒形状: 随搬运距离的增加,由于磨蚀作用,颗粒的圆度和球度越来越好。

第二节沉积物的搬运与沉积作用(一)牵引流的搬运和沉积作用2、风的搬运和沉积作用◆(1)控制因素:风速、颗粒沉降速度、各种形式的障碍或因地表性质的差异◆(2)搬运方式:悬移( <0.1 mm)跃移(0.1-0.15 mm)蠕动(推移)(0.15-1.0 mm)第二节沉积物的搬运与沉积作用(一)牵引流的搬运和沉积作用2、风的搬运和沉积作用◆(3)沉积作用:由于风力减弱或地面障碍,携沙气流中的泥沙发生沉落和堆积的过程。

第6章 不良地质现象

第6章 不良地质现象
18
6.2 河流地质作用
河流是在河谷(道)中流动的常年水流。 河流 流水具有一定的流速(即具有一定的动能),该动能主 要消耗在下列方面: (1)水的粘滞性、水的紊 流、环流、波浪及涡流等; (2)侵蚀作用; (3)搬运作用。
19
河流地质作用:侵蚀作用;(搬运)沉积作用。
1.流水的侵蚀作用 .
河流在从高处向低处流动过程中,以自身的动力,并以携 河流在从高处向低处流动过程中,以自身的动力, 带的泥沙和砾石作工具, 带的泥沙和砾石作工具,不断地破坏河床的过程 。 按侵蚀作用的方向分为两种类型:下蚀作用和侧蚀作用。 按侵蚀作用的方向分为两种类型:下蚀作用和侧蚀作用。 (1)河流的下蚀作用:河水对河床底部岩石破坏,使河谷 )河流的下蚀作用:河水对河床底部岩石破坏, 加深、增长的过程。 加深、增长的过程。 其动力:河水等的重力,水的冲击,砂石的磨蚀。 其动力:河水等的重力,水的冲击,砂石的磨蚀。 其结果:河谷加深,横剖面为V字形 河谷增长。 字形, 其结果:河谷加深,横剖面为 字形,河谷增长。 下蚀作用的极限: 下蚀作用的极限:侵蚀基准面
20
(2)河流的侧蚀作用:河水对河床两岸的岩石进行侵蚀, )河流的侧蚀作用:河水对河床两岸的岩石进行侵蚀, 使河谷拓宽的过程。 使河谷拓宽的过程。 其动力:河水的横向环流,砂石的磨蚀。 其动力:河水的横向环流,砂石的磨蚀。 其结果:河谷加宽,河床弯道处曲率增大。 其结果:河谷加宽,河床弯道处曲率增大。
22
山口沉积作用:来自山区的河流, 山口沉积作用:来自山区的河流,携带着大量机械
搬运物到山口开阔的平地上, 搬运物到山口开阔的平地上,由于河床坡降明显减 水流又无地形约束而散开, 小,水流又无地形约束而散开,河水动力突然大大 减小,机械搬运能力迅速降低, 减小,机械搬运能力迅速降低,搬运物就会山口沉 积下来。山口沉积物常形成扇状地貌—— 积下来。山口沉积物常形成扇状地貌——冲积扇。

地球科学概论B 第六章 搬运作用与沉积作用

地球科学概论B 第六章 搬运作用与沉积作用
被搬运的物质:化学溶解物质和非溶解 的碎屑物质。 搬运方式:化学搬运和机械搬运。
水流方向
在河流中的砾石多是 以推移搬运,砾石的 最大扁平面倾向河流 上游,并呈叠瓦状排 列。
河流沉积物(冲积物)的特点 沉积物分选性好 常发育层理 砾石的磨圆好 发育二元结构
从上游到下游沉积物逐渐变细
(二)、地下水的搬运作用
沙滩:主要由砂组成的海滩叫。砂粒 具有良好的分选性和磨圆度,成分单一 ,不稳定矿物少,以石英砂最为常见。 沙滩表面具有不对称波痕,内部具有 交错层理。
潮坪沉积: 在宽阔平缓的海岸地带, 波浪波及不到这里,只有高潮时海 水才能到达。因而这里以潮汐作用 为主,此地带称为潮坪。 潮流把细砂、粉砂和粘土搬运到 潮坪上沉积。潮坪沉积具有双向斜 层理,沉积物表面发育波痕、泥裂 、虫迹等。
坡积裾和洪积扇。

洪积物的特点: 分布及成分具有明显的地域性 分选、磨圆差 层理不发育 砾石、砂、粘土的透镜体相互交叠

坡积物的特点: 坡积物成分比洪积物简单 分选、磨圆比洪积物差 坡积物略显层状,不具有洪积物的分带 现象 坡积物分布于坡麓形成坡积裾
二、河流的沉积作用
河水将携带的物质沉淀、堆积下来 的过程。
铝、铁、锰及海绿石沉积:Al、Fe、Mn 以胶体状态随河流迁入海中,在近岸地 带遇电解质而凝聚沉积。 海成铝土矿是由铝的氢氧化物组成,铁 质沉积物主要为赤铁矿和褐铁矿。 锰质 沉积物则以水锰矿、硬锰矿的形式出现 。 海绿石是一种绿色粘土矿物,海水中硅 、铝、铁的胶体吸附钾离子而成。
横向搬运使碎屑物质产生良好的分选 ,并造成碎屑物质由岸向海呈带状分布 ,即砾石、粗砂在岸边,较细的物质在 海洋一侧。 滨海砾石的长轴大致与海岸线平行, 其最大扁平面倾向海洋。

搬运和沉积作用

搬运和沉积作用

搬运和沉积作用
1. 搬运作用就像是大自然的搬运工,你看那河流把泥沙从上游一路搬到下游,多厉害呀!例子:黄河每年搬运大量泥沙。

2. 沉积作用不就是把搬来的东西放下嘛,就像我们把东西整理好放在一个地方一样。

例子:河口处形成大片的沉积平原。

3. 哎呀,搬运和沉积作用真的好神奇呀,它们一直在改变着地球的面貌呢!例子:沙漠中的沙丘就是风搬运和沉积的结果。

4. 搬运作用难道不是很有趣吗?就像蚂蚁搬食物一样坚持不懈。

例子:冰川搬运巨大的石块。

5. 沉积作用就如同慢慢堆积财富,一点点地形成厚厚的地层。

例子:海洋底部的沉积物逐年加厚。

6. 你想想看,搬运和沉积作用多像一场接力赛呀,一个负责搬,一个负责放。

例子:山脉的形成与搬运沉积作用紧密相关。

7. 搬运作用可真是不辞辛劳呀,把各种物质从这里搬到那里。

例子:海浪不断搬运着岸边的沙石。

8. 沉积作用是不是像个安静的守护者,把搬运来的东西好好保存起来。

例子:湖底的淤泥就是这样沉积下来的。

9. 哇塞,搬运和沉积作用真的是太重要了,没有它们地球会变成什么样呢?例子:三角洲就是典型的搬运沉积形成的地貌。

10. 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简直就是大自然的魔法呀,不断创造着奇妙的景象。

例子:溶洞中的钟乳石就是水搬运和沉积的杰作。

我的观点结论:搬运和沉积作用是大自然中非常神奇且重要的过程,它们造就了各种奇妙的地貌和地质现象,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欣赏。

2 沉积岩的形成过程

2  沉积岩的形成过程

床沙表面可随水流强度变化而出现各种类型的床沙形 体,每一类型的床沙形态不是固定不变的。 A 推移载荷的搬运:
粗碎屑颗粒在水体底部主要呈滑动或滚动搬运,较细 碎屑则呈跳跃搬运。 B 悬浮载荷的搬运
主要发生在紊流中。
15
3)尤尔斯特隆图解
碎屑物质的搬运和沉积,与其颗粒的大小、比重、形状 和水的流速有关。尤尔斯特隆研究了物质的侵蚀(开始搬运)、 继续搬运、沉积与水流速度的关系
胶体沉淀的条件:带有相反电荷的两种胶体相遇,发
生中和而凝聚沉淀; 电解质作用,使胶体表面吸附的带电 相反电荷的离子中和,使胶体失去稳定性而凝聚; 蒸发作 用促使胶体溶液浓度增大而引起凝聚。 其它作用,如辐射 作用,剧烈的振荡、大气放电等作用均可以使胶体凝聚。
31
2. 真溶液物质的搬运与沉积
6
牵引流与重力流对比表
牵引流 密度 流体性质 搬运方式 一般<1.08 牛顿流体 滚动、跳跃、悬浮 重力流 1.08~2.86 非牛顿流体 悬浮物质为主
驱动力
搬运物质
流体的推力和负荷力
主要是重力
碎屑物质、溶解物质 以碎屑物质为主 随碎屑颗粒数量的增加或减少,他们会 相互转化
7
(三)机械搬运与沉积作用
母岩风化产物中的溶解物质,主要为CI、S、Ca、
Na、K、Mg、P、Si、AI、Fe等。前面的溶解度较大,
多呈真溶液;后面的溶解度较小,多呈胶体溶液。 它们均呈溶解状态,在河水或地下水中,向湖泊
和海洋中转移。在河流中,这些物质是很少沉淀的;
在地下水中,沉淀的也不多,它们主要沉淀在内陆的
盐湖及海洋中,尤其是在海洋中;海洋是这些溶解物
呈真溶液搬运的主要是CI、S、Ca、Na、K、Mg、 等离子,P、Si、AI、Fe、Mn等也可部分呈真溶液状 态。真溶液物质的搬运与沉积的根本控制因素是它们 的溶解度,即溶解度愈大,愈易搬运而难沉积;溶解 度愈小,则愈沉积而难搬运。 Fe3+只有在强酸性(PH<2—3)的水介质中才稳定, 当PH>3时,就开始沉淀。 Fe2+在PH=5.5—7时才开始 沉淀, Fe3+和 Fe2+ 存在时要求的Eh值也不同。 SiO2的沉淀条件需要弱酸性条件;而CaCO3的沉淀 条件则相反,需要弱碱性条件。 溶解度大的 CI、S、Na、K、Mg等只有在封闭、干 旱、蒸发条件下才沉淀 ,形成盐岩、石膏岩等。 32

8.2 冰川的剥蚀、搬运和沉积作用

8.2  冰川的剥蚀、搬运和沉积作用

8.2冰川的剥蚀、搬运和沉积作用一、冰川的剥蚀作用掘蚀作用:冰川将冰床、侧壁、后壁的岩石冻结,并随冰川运动掘起带走。

特点:先压碎,后拔起。

若冰层厚100m,压力可达90t/m2)。

磨蚀作用:冻结在冰川底部、边部的岩块,在运动过程中像锉刀一样刮削和研磨谷底及两壁基岩突出部位。

掘蚀作用磨蚀作用在冰床基岩上形成的磨光面,称为冰溜面。

阿拉斯加州范霍恩山脉的冰川擦痕1. 冰斗(Cirque )2. 刃脊(Arete )3. 角峰(Horn )冰蚀地貌(1)雪线以上冰斗:雪线附近向坡下开口的圆椅状洼地,开口处常有一岩坎。

刃脊:冰斗后退,分水岭愈来愈窄,形成的鱼鳍状山脊。

角峰:三个以上冰斗同时溯源侵蚀,形成的锥状孤峰。

(2)雪线以下1. 冰川谷:冰川掘蚀、磨蚀形成的U型槽谷。

美国和加拿大边境的冰川国家公园①平面上-短、宽、直,源头大。

②横剖面-U形。

③纵剖面-阶梯状,多岩盆、④两坡面-有磨光面,擦痕。

⑤谷底-羊背石。

2. 悬谷:主支谷冰床汇合,主谷冰川侵蚀较快,使支谷高悬主谷之上。

约塞米蒂国家公园-美国加州中东部3. 冰川三角面4. 羊背石:冰川磨蚀基岩形成的似羊背状石质小丘。

二、冰川的搬运作用冰川将剥蚀的产物及坠落冰面的风化物冻结于冰体中,并搬运至冰川前缘,称为冰川的搬运作用,搬运能力极强,比流水大20倍,可搬运几十米巨石,而且可以从低处向高处搬运。

方式:推运、载运特点:①冰运物来自两壁、底部及冰前堆积物;②碎屑物在冰川中固着搬运,无分选和磨圆;③冰运物不消耗能量,且增加冰川的动能。

冰川搬运物统称为冰碛物,按其在冰川中的位置,分为侧碛、中碛、表碛、内碛、底碛及终碛等三、冰川的沉积作用冰川向雪线以下流动,消融,搬运的碎屑物卸载而沉积下来。

(1)冰碛地貌终碛堤、侧碛堤、冰碛丘陵及鼓丘等。

(2)冰水沉积地貌冰水扇、冰水沉积平原、锅穴、蛇形丘、冰水湖及季节泥等。

(1)冰碛地貌1. 终碛堤:冰川消融,冰体中的冰碛物在冰川谷末端卸载,堆积成弧形陇岗状堤坝,两侧与侧碛堤相连。

第六章 搬运作用与沉积作用

第六章  搬运作用与沉积作用

推移 流体在运动过程中,对碎屑物质有一个向前的 推力。当P≥f·(G-F-R)时(f为摩擦系数),碎屑颗 粒就会沿着介质底面滑动和滚动,这种搬运方式叫推移 。被推移的物质一般为粗碎屑物质,如粗砂和砾石。
浮力(F)、重力(G)、水平推力(P)、垂直上举力(R)
跃移 在搬运过程中,碎屑物质沿地面呈跳跃方式前 进的过程叫跃移。一般来说,细砂、粉砂的搬运方式以 跃移为主。当R≥G-F时,碎屑颗粒就会从地面上跃起 ,并在推力作用下向前移动。上举力减小,在重力作用 下,颗粒再次落到地面上。
跃移是风搬运砂粒的主要形式,一个飞扬的颗粒如 果撞击在基岩上,其跳跃几乎像弹性体,很少失去动能 。如果飞扬的颗粒落在松散砂质沉积物上,被撞击的颗 粒就会被抛向空中,这样就发生了“连锁反应”。 在正常的地面风条件下,粒径小于 0.1~0.2mm的 颗粒,可呈悬浮搬运;粒径小于0.005 mm的粉砂与粘土 ,可以像尘埃一样弥散在空气中被长距离搬运。当发生 风暴时,这种搬运作用就更为强烈。
浮力(F)、重力(G)、水平推力(P)、垂直上举力(R)
悬移 细小的碎屑颗粒在流体中,由于R+F>>G,故 不易沉到底部,总是呈悬浮状态被搬运,这种搬运方式 称悬移。
载移 被冰川搬运的物质,有的堆积在冰川表面,有 的冻结在冰体内,随冰川一起运移。恰似一条传送带载 运物质,称为载移。
冰川的搬运作用--载移
图6-9 三角洲构造及层序
1-顶积层;2-破坏期沉积;3-前积层;4-底积层
河流的沉积物统称为冲积物。 冲积物的主要鉴别标志是: ①砾石成分复杂, 往往具叠瓦状排列; 砂和粉砂的矿物成分中不稳定组分较多。 ②碎屑物质的分选性较好。 ③碎屑颗粒的 磨圆度较高。。④冲积物层理发育,类型 丰富(如水平层理、交错层理等),其中,倾 斜的交错层理一般倾向河流下游。⑤冲积 物在剖面上常呈透镜状或豆荚状展布,少 数呈平行板状延伸。⑥冲积物往往具有二 元结构,下部为河床沉积,上部为河漫滩 沉积。

第六章 搬运作用与沉积作用

第六章 搬运作用与沉积作用

第六章搬运作用与沉积作用第一节搬运作用目的要求地表风化和剥蚀作用的产物除少量留在原地之外,大部分要被运动介质搬离原地,因而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外动力地质作用。

要求学生理解搬运作用的方式,不同营力搬运作用的特点等,为沉积作用的学习奠定基础。

课时:2学时授课内容∙一、搬运作用的方式∙二、不同营力搬运作用的特点o(一)地面流水的搬运作用o(二)地下水的搬运作用o(三)冰川的搬运作用o(四)风的搬运作用o(五)海洋(及湖泊)的搬运作用∙三、搬运过程中碎屑物质的变化重点搬运作用的方式及不同营力搬运作用的特点是本节的重点。

难点冰川是固体,其搬运方式与液体和气体明显不同。

另外,冰川的搬运大多数学生很难见到。

因此,冰川的搬运作用较难理解,应用形象、浅显易懂的事例来说明。

教学方法利用幻灯等以讲授为主,结合部分岩石标本及显微照片说明搬运过程中碎屑物质的变化。

讲授重点内容提要∙一、搬运作用的方式自然界中风化、剥蚀产物被运动介质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的过程称为搬运作用。

因此,它与风化作用、剥蚀作用紧密相伴,是非常重要的外动力地质作用之一。

搬运作用的方式有三种:机械搬运作用;化学搬运作用和生物搬运作用。

以前二者最为重要。

o(一)机械搬运作用机械搬运作用是各种营力搬运风化、剥蚀所形成碎屑物质的过程,可分为推移、跃移、悬移和载移四种不同形式(图6—1)。

1.推移(traction transport)流体在运动过程中,对碎屑物质有一个向前的推力,使其沿介质底面滑动或滚动,这种搬运方式叫推移。

小碎屑物易被推移,大碎屑物难被推移;比重大者需要大的推力才能移动;球形颗粒易被推移,椭圆形、棱角状碎屑较难被推移。

2.跃移(saltation transport)在搬运过程中,碎屑物质沿地面呈跳跃方式向前移动的过程叫跃移。

一般说来,细砂、粉砂的搬运方式以跃移为主。

颗粒跃起、降落、再跃起、再降落这种过程反复进行,碎屑颗粒就不断跳跃前进。

3.悬移(supension transport)即是粘土、粉砂等较小颗粒,由于流水的紊流作用而呈悬浮状态进行搬运。

沉积物的搬运和沉积作用

沉积物的搬运和沉积作用

第二章 沉积物的搬运和沉积作用第一节 概述风化作用的产物及其它来源的沉积物质,少量残留原地,大部分进入搬运状态向沉积盆地中转移。

碎屑物质(主要是风化产物中的碎屑物质及新生矿物)在流体的作用下,将随流体发生运动和转移,此现象则称为“搬运”;在一定条件下,运动的碎屑还会从搬运状态转变为物质停积状态,此现象则称为“沉积”。

沉积下来的沉积物:长期固定下来不再移动;随着地壳上升、侵蚀基准面下降,流体的流速加快,会重新发生侵蚀并被再次搬运风化作用;风化产物的搬运作用;沉积作用既是三个连续又独立的阶段,但有时相互交替和重复,尤其是搬运和沉积作用,是一对矛盾在搬运过程中物质仍然可以发生机械破碎和化学分解,即使物质沉积下来以后,还可以由于条件的变化再次进入搬运状态。

沉积物搬运和沉积的地质营力:(搬运介质)水、风(大气)、冰川、重力、生物的搬运风化产物的搬运和沉积作用:(搬运方式)⎪⎩⎪⎨⎧生物搬运和沉积作用化学搬运和沉积作用机械搬运和沉积作用按沉积物被搬运和沉积的方式不同可分为:1)机械搬运与沉积作用碎屑物质和粘土物质多以机械方式在流水、海水、湖水、冰川、风及重力等营力下被搬运。

搬运方式:(1)滑动(2)滚动(3)跳跃(4)悬浮 (悬移搬运)其中滑动、滚动、和跳跃式统称为推移式搬运(或床沙搬运)。

2)溶解物质的搬运与化学沉积作用溶解物质以真溶液、胶体溶液或洛合物的状态被搬运;其搬运和沉积作用受化学和物理化学定律所支配。

3)生物搬运和沉积作用生物搬运作用意义不大,但是其沉积意义巨大;通过生物生理作用、生物物理作用和生物化学作用可以使大量溶解物质、内源粒屑物质和部分粘土物质发生沉积作用。

第二节有关流体力学的一些概念一、牛顿流体、非牛顿流体内摩擦定律: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流速梯度变化,动力粘滞系数/运动粘滞系数始终保持一个常数。

牵引流服从内摩擦定律---属牛顿流体少量沉积物的流水(河流、海流、潮汐流、洋流等)和大气流。

Chap搬运作用与沉积作用

Chap搬运作用与沉积作用

沉积学Chap1. 绪论Chap2. 沉积结构Chap3. 搬运作用与沉积作用Chap4. 沉积构造Chap5. 沉积物分类Chap6. 冲积扇环境及沉积相Chap7. 河流沉积环境及沉积相Chap8. 湖泊沉积环境及沉积相Chap9. 冰川沉积环境及沉积相Chap10.风成沉积环境及沉积相Chap11.陆源碎屑型滨海环境及沉积相Chap12.陆源碎屑浅海环境及沉积特点Chap13.深海碎屑沉积环境与沉积相Chap14.三角洲沉积环境和沉积相Chap15.扇三角洲沉积环境及沉积特征Chap16.海洋碳酸盐沉积环境及沉积相特点Sediment transport and deposition 搬运介质:1.水坡面流(Overland flow),渠道水流(channel flow)波浪(Waves), 潮汐(tides), 洋流(ocean currents)2.空气(Air)3.冰(Ice)4.重力(Gravity)岩崩(Rock falls) (无搬运介质)泥石流(Debris flows), 浊流(turbidity currents)搬运作用沉积物有三种搬运作用:1.重力(Gravity)— 可能涉及流体2.沉积物重力流(sediment gravity flow)—3.流体流(Fluid flow)— 空气、水、冰流体凡服从牛顿内摩擦定律的流体称做牛顿流体,否则称为非牛顿流体牛顿粘性公式该定律可表述为——在很小的外力作用下即能流动的流体。

作用在流体上的力越大,则其流动速度也越大,并成正比例关系牵引流(靠自身能量携带载荷向前运动的一种牛顿流体 )属牛顿流体,沉积物重力流属非牛顿流体牵引流牵引流的搬运力表现在两方面:一、流体作用于碎屑颗粒上的推力(即牵引力),推力决定于流体流速,推力越大能搬运的碎屑颗粒越大;二、是载荷力(或称负荷力),其大小决定于流体流量,流量越大。

负荷力越大,则能搬运的沉积物数量越多;三、牵引流搬运颗粒的动力主要是推力,搬运方式包括溶解、悬移、推移。

搬运沉积作用

搬运沉积作用

搬运作用一基本概念搬运作用:自然界中风化,剥蚀产物被运动介质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的过程称为搬运作用。

分选性:颗粒大小趋向均一的粒度。

圆度:碎屑颗粒在搬运过程中,棱角磨损而接近圆形的程度。

浊流:含有大量悬浮物质,比重大,并以较高速度向下流动的水体。

二简述区别1 机械搬运与化学搬运机械搬运,各种营力搬运风化,剥蚀所形成碎屑物质的过程,可分为推移,跃移,悬移和载移四种形式;化学搬运,母岩经过化学风化,剥蚀作用的产物(溶解物质)呈胶体溶液或真溶液形式被搬运称化学搬运,可分为胶体溶液搬运与真溶液搬运。

二者的区别,化学搬运主要针对风化,剥蚀产生的溶解物质,并以溶液物质搬运。

2 推移和载移推移,流体在运动过程中,对碎屑物质有一个向前的推力,使其沿介质底面滑动或滚动,这种搬运方式叫推移;载移,碎屑物质恰似一条传送带载运物质,这种冰(就是冰)的固体搬运过程称为载移。

二者区别,冰川载移对冻结其中的碎屑物质不具改造作用,且因巨大的搬运能力造成异常的海底沉积物分布。

3 跃移和悬移跃移,在搬运过程中碎屑物质沿地面呈跳跃方式向前移动,主要是指细砂,粉砂;悬移,粘土粉砂等较小颗粒,由于流水的紊流作用而呈悬浮状态(紊流引起)。

四回答1 搬运作用的方式?机械搬运,化学搬运,生物搬运2 简述地面流水搬运作用流体具有两种流动形式,层流:质点呈平行层状,不互相混合,流动的层与层之间界线不交错。

紊流:质点以复杂的流线形式交错,质点相互混合。

河流的搬运能力:河流能够搬运多大粒径碎屑的能力,它决定于流速。

河流的搬运量:河流能够搬运碎屑物质的最大量,它决定于流速和流量且流量占主要因素;片流的流量和流速均小,洪流的流量和流速均大。

3 地下水搬运的特点?地下水的搬运方式主要以化学方式进行(溶洞水具较强的机械搬运);地下水搬运的成分和数量,取决于渗流区岩石性质和风化程度。

4 冰川搬运的主要特征它具固体搬运即载移搬运能力;冻结在冰体内的岩石碎块不能自由移动,彼此间很少摩擦与撞击,只是岩块与岩壁间有摩擦;冰川具有较大的压力,往往形成“丁”字擦痕;由于冰川搬运能力很强,在高纬度的海洋中,将大量的粗大碎屑物带入海洋中沉积,能造成异常的海底沉积物分布。

沉积岩的形成过程和机制

沉积岩的形成过程和机制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百度文库沉积岩的形成过程和机制沉积岩的形成过程一般可以分为先成岩石的破坏(风化作用和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硬结成岩作用等几个互相衔接的阶段。

但这些作用有时是错综复杂和互为因果的,如岩石风化提供剥蚀的条件,而岩石被剥蚀后又提供继续风化的条件;风化、剥蚀产物提供搬运的条件,而岩石碎屑在搬运中又可作为进行剥蚀作用的“武器”;物质经搬运而后沉积,而沉积物又可受到剥蚀破坏重新搬运,等等。

1、风化作用:地壳表层岩石(母岩)在大气、水、生物、冰川等地质营力的作用下,使得岩石松散、破碎、分解的地质作用。

其产物为各种岩石碎屑、矿物碎屑、生物碎屑和溶解物质。

1)物理风化:主要发生机械破碎,而化学成分不改变的风化作用。

主要影响因素有:温度变化、晶体生长、重力作用、生物的生活活动(人类活动)、水、冰及风的破坏作用。

物理风化总趋势是使母岩崩解,产生不同尺度岩石碎屑和矿物碎屑。

2)化学风化:在氧、水和溶于水中的各种酸的作用下,母岩遭受氧化、水解和溶滤等化学变化,使其分解而产生新矿物的过程。

主要影响因素:水、二氧化碳、有机酸等。

化学风化总趋势:不仅使母岩破碎,而且使其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发生本质的改变,同时在表生条件下形成粘土物质、各种氧化物和化学沉淀物质如:各种粘土矿物,赤铁矿、褐铁矿、铝土矿、煫石(SiO2)等氧化物及碳酸盐矿物等。

3)生物风化:在岩石圈的上部、大气圈的下部和水圈的全部,几乎到处都有生物存在。

因此生物,特别是微生物在风化作用中能起到巨大的作用。

生物对岩石的破坏方式既有机械作用,又有化学作用和生物化学作用;既有直接的作用,也有间接的作用。

主要影响因素有细菌、O2、CO2、有机酸。

生物风化途径:氧化还原反应、吸附作用、络合物作用。

2、搬运与沉积作用沉积物发生的搬运和沉积的地质营力:主要是流动水和风为主,其次是冰川、重力和生物。

由于沉积物性质的差异,常见的搬运方式有:机械搬运和沉积、化学搬运和沉积、生物搬运和沉积。

《沉积岩与沉积相》课程笔记

《沉积岩与沉积相》课程笔记

《沉积岩与沉积相》课程笔记第一章:沉积岩的基本概念及基本特征1.1 沉积岩的定义沉积岩,也称为沉积物岩,是指在地表或地表附近,由风化作用产生的碎屑物质、生物残骸或化学沉淀物,经过搬运、沉积、压实和胶结等地质作用形成的岩石。

沉积岩覆盖了地球表面约75%的面积,是地壳中最丰富的岩石类型之一。

1.2 沉积岩的形成过程沉积岩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地质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母岩的风化作用- 物理风化:由于温度变化、冰冻作用、植物根系的生长等物理因素导致岩石破碎。

- 化学风化:岩石与水、氧气、二氧化碳等化学反应,导致矿物成分发生变化。

- 生物风化:生物活动,如微生物、植物和动物,通过其代谢过程分解岩石。

(2)碎屑物质的搬运和沉积- 搬运介质:水流、风力、冰川、重力等自然力量。

- 搬运过程:侵蚀、携带、沉积、分选等。

- 沉积环境:河流、湖泊、海洋、沙漠等。

(3)沉积后作用- 压实作用:上覆沉积物的重量导致下伏沉积物排水、体积减小。

- 胶结作用:矿物质填充沉积物间隙,使之固结成岩。

- 成岩作用:包括化学沉淀、生物化学作用、矿物转变等。

1.3 沉积岩的基本特征(1)层理构造- 定义:沉积岩中的层状结构,反映了沉积环境的周期性变化。

- 类型:水平层理、波状层理、交错层理、递变层理等。

(2)化石- 重要性:提供了生物演化和古环境信息。

- 类型:植物化石、动物化石、微生物化石等。

(3)成分和结构- 碎屑成分:石英、长石、云母等矿物碎屑。

- 填隙物:泥质、碳酸盐、硅质等胶结物。

- 结构:根据粒度分为砾岩、砂岩、粉砂岩、泥岩等。

(4)颜色- 影响因素:沉积物成分、氧化还原条件、有机质含量等。

- 常见颜色:灰色、黄色、红色、绿色、黑色等。

1.4 沉积岩的分类沉积岩可以根据其成因、成分和结构进行分类:(1)碎屑岩- 砾岩:由直径大于2毫米的碎屑组成。

- 砂岩:由直径在0.0625毫米至2毫米之间的碎屑组成。

- 粉砂岩:由直径在0.0039毫米至0.0625毫米之间的碎屑组成。

第六章 沉积岩特征及主要岩石类型

第六章 沉积岩特征及主要岩石类型

痕迹构造
叠层石
恐龙足迹
5. 沉积岩的颜色
沉积岩的颜色,是沉积岩鉴别沉积岩的重要标志之一, 与矿物的颜色相同,沉积岩的颜色可分为继承色、自 生色和次生色。 继承色:碎屑岩类碎屑物的颜色。如,当碎屑物大部分 由正长石组成时,呈现红色,由石英组成则呈现白色 等。碎屑岩具有。 自生色: 沉积盆地中自生物质及粘土矿物构成的颜色。 多为化学岩类以及粘土岩类具有。 次生色:由于风化、侵染等次生变化形成的颜色。如肉 红色的正长石颗粒风化后成为白色的高龄石等。
水平层理:纹层彼此平行并与岩层面平行,薄纹层(12mm)。出现在细粒沉积岩如粉砂岩和粘土岩中,反映稳 定、宁静的水动力条件,以悬浮方式缓慢沉积,如湖泊深 水区、泻湖和深海区等。
平行层理:由彼此平行 并与岩层面平行的纹层 组成,碎屑力度比水平 层理粗大,纹层较厚。 是在水流较快的浅水环 境中形成的,如河道、 湖岸和海滩,常与大型 交错层理共生。
面理构造
面理构造:发育在沉积岩层顶面和底面的构造。主要有 波痕:是沉积物或沉积岩层面上有规律的起伏现象,是 在水或风的作用下,沉积物表层砂质在迁移过程中形 成的沙波在层面上留下的痕迹。可分为(1)风成波痕、 (2)流水波痕和浪成波痕。 槽模:是一种底面构造,一端浑圆状突起,指向上游; 一端向下游方向张开。是泥质沉积物表面被流水冲刷 出槽穴后,被后来的砂质沉积物充填,保留在砂岩的 底面上。
4. 沉积岩的构造
沉积岩(原生)构造的主要类型: 层理构造 面理构造 暴露成因构造 化学成因构造 生物成因构造
层理构造
层理构造:沉积物在搬运和沉积过程中,由 介质(水流、风等)的流动,在沉积岩内部形 成的成层构造,由沉积物的颜色、成分、粒 度、结构、层厚以及形态沿垂向上的变化显 示出来。 它是沉积岩中最重要的一种构造, 是区别于岩浆岩、变质岩最重要的标志。由 纹层、层系和层系组构成。

侵蚀、搬运、沉积与流速的关系

侵蚀、搬运、沉积与流速的关系

侵蚀、搬运、沉积与流速的关系一、概述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其运动给地表带来了诸多变化,其中包括侵蚀、搬运和沉积等现象。

这些现象在地质学、地貌学、水文学等学科中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本文旨在探讨水流速度对侵蚀、搬运和沉积过程的影响,以期更好地理解自然界的变化规律。

二、侵蚀的概念及影响因素侵蚀是指水流或风力等自然力量对地表材料进行磨蚀和剥蚀的过程。

水流的侵蚀作用是水在地表流动时对地表岩石、土壤等材料进行冲刷和磨蚀的过程。

侵蚀的影响因素包括水流速度、水流的流向、地表坡度、地表材料的硬度等。

其中,水流速度是侵蚀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较大的水流速度会增大水流的冲刷力,从而加剧地表的侵蚀。

三、搬运的概念及影响因素搬运是指水流或风力等自然力量对地表材料进行搬动和转移的过程。

水流的搬运作用是水流将地表材料进行冲刷、搬运,并在流速减小或遇到阻碍时将材料进行沉积的过程。

水流速度是影响搬运作用的关键因素之一,较大的水流速度会增大水流的搬运能力,从而使其能够搬运更大的颗粒和更远的距离。

四、沉积的概念及影响因素沉积是指水流或风力等自然力量对搬运的地表材料进行沉淀和堆积的过程。

水流的沉积作用是水流将搬运的地表材料进行沉积和堆积的过程。

沉积的影响因素包括水流速度、水流的稳定性、地表材料的颗粒大小和密度等。

水流速度在沉积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较小的水流速度会使搬运的颗粒沉积下来,从而导致沉积物的堆积。

五、水流速度对侵蚀、搬运和沉积的影响1. 侵蚀水流速度越快,冲刷力越大,侵蚀作用越强烈。

在水流速度较大的情况下,侵蚀作用会加剧地表的磨蚀和剥蚀,导致地形的变化和土地的流失。

较大的水流速度对侵蚀过程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2. 搬运水流速度越快,搬运能力越强。

在水流速度较大的情况下,水流的搬运能力会增大,使其能够搬运更大的颗粒和更远的距离。

较大的水流速度对搬运过程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

3. 沉积水流速度越慢,沉积作用越明显。

在水流速度较小的情况下,搬运的颗粒会沉积下来,使沉积物得以堆积。

外力作用(搬运、沉积)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外力作用(搬运、沉积)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风力搬运
风力搬运
特点: 河水流量越大、流速越快,搬运能力越强,反之则弱;两种主要形式: 一种是悬浮形式; 另一种是跳动、滚动和滑动形式。
流水搬运
分布:在湿润、半湿润地区表现突出。
冰川搬运
冰川搬运作用示意图
方式:比较特殊,有在冰床上被推移的,有夹持在冰川内或叠置冰面上随冰川的运动一起被搬运的。分布:在高纬、高海拔地区表现突出。
流水沉积——冲积平原
2.河漫滩平原(中下游地区)
河床
枯水位
洪水位
河漫滩
凸岸
凹岸
中下游地区,侧蚀加强、下蚀减弱
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
枯水期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
洪水被淹没继续沉积
河流改道
河漫滩被废弃并连接在一起
河漫滩平原
流水沉积——冲积平原
3、三角洲(河口处)
分布:
河流入海口、入湖口地区
湄公河三角洲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台吉乃尔湖地区雅丹地貌形成时的主要环境特征是( )。A.气候干旱 B.地形崎岖 C.地表水多 D.植被茂盛
A
[解析] 依据材料可知,雅丹地貌位于干旱地区,主导外力为风力作用,应为风蚀地貌,所以其形成时的主要环境特征是气候干旱。
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第2课时: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
教学目标:
2.结合实例,分析搬运和侵蚀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1.结合材料,说明不同区域其外力作用不同的表现形式。
03
搬运作用
指风化、侵蚀的物质会被风、河流、冰川和海浪等转移而离开原来位置。
风力搬运作用示意图
两种主要形式: 一种是悬浮形式,以尘粒和粉沙粒为主, 另一种是滚动及跳动形式,以砂砾为主。分布:主要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和海滨地区表现突出,沙尘暴就是一种比较典型的形式。

地球科学概论第六章2 沉积作用

地球科学概论第六章2 沉积作用

2-1、 浅海--碎屑沉积 浅海---碎屑沉积
浅海中90 以上的碎屑物来源于大陆。 浅海中90%以上的碎屑物来源于大陆。从 90% 近岸到远岸,依次排列着砾石、粗砂、细砂、 近岸到远岸,依次排列着砾石、粗砂、细砂、 粉砂和粘土等。 粉砂和粘土等。 浅海带沉积物的特点是:近岸带颗粒粗以 浅海带沉积物的特点是: 砂砾质为主,具不对称波痕, 砂砾质为主,具不对称波痕,含大量生物化石 有良好的磨圆度和分选性,成分较单一。 ,有良好的磨圆度和分选性,成分较单一。 远岸带粒度细,以粉砂和泥质为主, 远岸带粒度细,以粉砂和泥质为主,具水 平层理,波痕不发育,分选好、磨圆度不高。 平层理,波痕不发育,分选好、磨圆度不高。
(2)风成黄土沉积
黄土是一种灰黄或棕黄色松散土状 沉积物,以粉砂和粘土为主, 沉积物,以粉砂和粘土为主,孔隙及垂 直节理发育。 直节理发育。 风成黄土沉积基本不受地形影响, 风成黄土沉积基本不受地形影响, 山顶、山坡、沟谷中都可发生沉积, 山顶、山坡、沟谷中都可发生沉积,降 落面积广大。 落面积广大。
2-2、浅海--化学沉积 浅海--化学沉积 -(1)碳酸盐沉积
主要为灰岩和白云岩。 主要为灰岩和白云岩。原因是温度升高或 压力降低,这样引起海水中CO 含量减少, 压力降低,这样引起海水中CO2含量减少,重 碳酸钙过饱和形成CaCO 沉淀。 碳酸钙过饱和形成CaCO3沉淀。在海水动荡的 条件下, 碳酸钙以一定的质点(如岩屑) 条件下, 碳酸钙以一定的质点(如岩屑)为 核心呈同心圆状生长,形成鲕粒状沉积物, 核心呈同心圆状生长,形成鲕粒状沉积物,成 岩后形成鲕状灰岩 鲕状灰岩。 岩后形成鲕状灰岩。已固结或弱固结的碳酸钙 被波浪冲碎并搓成扁长形团块,胶结成岩后, 被波浪冲碎并搓成扁长形团块,胶结成岩后, 形成竹叶状灰岩 竹叶状灰岩。 形成竹叶状灰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次实验课,认识沉积岩!
沉积岩
在地壳表层或地表不太深的地方,在常温常压条 件下,由母岩(岩浆岩、变质岩、先成的沉积 岩)的风化产物、生物来源的物质、火山物质、 宇宙物质等原始物质,经过搬运作用、沉积作 用以及成岩作用所形成的一类岩石。 占地表面积70%,占地壳体积10%。
沉积岩的基本类型
沉积岩的结构构造
结构:组成岩石的矿物或岩屑的结晶程度、颗粒大 小、形状及其相互关系,也就是岩石颗粒本身的 一些特点。 构造:岩石中矿物或岩屑颗粒在空间上的分布和排 列方式特点。
风成黄土的特征
①黄土的矿物组成一致; ②分选性良好; ③磨圆度差; ④层理不明显,发育垂直节理; ⑤孔隙度高达44%~55%,常含钙质结核。
湖泊及沼泽的沉积作用
湖泊可以接纳由地表流水、地下水、风、冰川和火 山作用带来的各种物质,以及大量生物繁殖的生 物残骸。因而,湖泊是大陆上重要的沉积场所。 沼泽中只有处于相对静止状态的小规模水体,因此 沼泽的地质作用实质上只有沉积作用,而且主要 是生物沉积作用。
2 浅海的沉积作用
浅海带有海流作用,且较强的波浪也能影响海底。 故本带的海水较为动荡,富含氧,阳光一般能达 到海水下层;盐度较为正常;生物较为丰富。其 上半部有藻类植物及绝大多数的底栖动物,其下 半部生物数量及类型减少。
浅海的碎屑沉积:
——从近岸到远岸,依次排列着砾石、粗砂、细砂、 粉砂和粘土等。 浅海带沉积物的特点是: ①近岸颗粒粗,以砂砾为主,具交错层理和不对称 波痕,含大量生物化石,有良好的磨圆度和分选 性,成分较单一; ②远岸带粒度细,以粉砂和泥质为主,具水平层理, 波痕不发育,有时有对称波痕,分选好,成分较 复杂。
介壳石灰岩 生物碎屑岩 生物礁
——造礁珊瑚的生长需要严格的条件,包括20℃ 左右的温暖海水,充足的阳光,水质清澈不含泥 砂,含盐度正常及水深一般不超过60m等,因而它 是沉积环境的指示生物。
3 半深海沉积作用
代表性的沉积物是由悬浮物质缓慢沉淀而形成的泥 质与粉砂或细砂的混合物,以细粉砂占优势。 其中具有蓝灰色、灰绿色者称为蓝泥或青泥,系因 沉积物中存在氧化亚铁及有机质,是海底还原环 境的标志。 在热带的半深海带发育红泥,为砖红色、红棕色, 这种颜色并不意味着海底为氧化环境,而是因陆 缘物本身为大陆的红土。 在有利的条件下(如暖流与寒流交汇以及沉积速度 很慢时),本带沉积物中出现丰富的海绿石,使 沉积物成为绿色,称为绿泥。
1 滨海的沉积作用
海滩沉积 ——波浪作用,砂、砾的分选性与磨圆度良好, 具有交错层理,砂粒成分以石英最为常见。常常 有锆石、独居石、锡石、金刚石、金红石等重矿 物富集,成为海滨砂矿。
1 滨海的沉积作用
潮坪沉积 ——潮汐作用,具有双向斜层理,细砂、粉砂、 粘土等沉积。
沙坝、沙嘴沉积 ——平行于海岸。 贝壳堤
冰碛地貌
冰退时期:
侧碛堤 中碛堤 终碛堤
底碛——由于冰体融化,冰运物都沉落在冰床上。
侧碛堤——山谷冰川两侧,侧碛构成了顺谷地延伸 的条状岗地。
中碛堤——冰碛物在两冰川侧面的复合部位堆积。
冰碛物特征 ①碎屑成分:山岳冰川冰碛物与冰川发育区的基岩 成分基本一致,大陆冰川冰碛物成分复杂; ②分选性差; ③磨圆度差; ④无层理; ⑤常见冰川擦痕; ⑥含有适应寒冷气候的生物化石,如寒冷型的植物 孢子等。
湖泊的化学沉积作用 干旱气候区: 干旱气候区湖水可得到河流或雪融水补给, 很少外流,由于强烈蒸发,湖水的含盐度增大, 易转变成咸水。 沉积作用可出现下列四个阶段: ①碳酸盐沉淀阶段; ②硫酸盐沉淀阶段; ③氯化物沉淀阶段; ④盐湖干涸与盐层埋藏阶段。
湖泊的生物沉积作用
潮湿气候区的湖泊中生长着大量生物,如在湖岸边 浅水地带生长大量沼泽植物,在较深水地带可生 长浮水植物,低等的菌类和藻类繁殖尤其快速, 为生物沉积作用提供了丰富的生物来源。 干旱气候区生物沉积作用不发育。 在寒带或温带较冷地区的淡水湖泊中,常有大量硅 藻繁殖,硅藻死亡后的躯壳可堆积成为疏松多孔 的硅藻土,可形成油页岩。
搬运作用与沉积作用 (二)
魏 刚 锋
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国土资源学院
本次课堂内容
第六章 搬运作用与沉积作用
第二节 沉积作用
1 冰川的沉积作用
2 湖泊及沼泽的沉积作用
3 海洋的沉积作用 第三节 成岩作用与沉积岩 1 成岩作用 2 沉积岩
第二节
沉积作用
——被运动介质搬运的物质到达适宜场所后,由于 条件发生改变而发生沉淀、堆积的过程称为沉积 作用。
湖泊的机械沉积作用 较粗的砾、砂沉积在沿岸一带, 并形成湖滩、沙洲、砂坝及砂 咀等类似于海岸带所见的各种 堆积地形,在河流入湖处也形 成湖滨三角洲。较细的粉砂及 粘土等则被搬运到湖心滩堆积 下来。因此湖泊中机械沉积物 能够显示出同心带状的分布。
湖泊的化学沉积作用 潮湿气候区: 水量充足,生物繁盛,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 作用强烈,地面上易溶的K、Na组分最早流失,由 Ca、Mg等组成的较易溶解的盐类和由Fe、Mn、Al、 Si、P等组成的难溶盐类,随后也呈离子或胶体溶 液搬运入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继发生沉积。常 形成铁、锰、铝矿床以及钙质泥、钙质结核等。
4 深海沉积作用
锰结核 ——呈浑圆状、不规则球状或土状,直径由小于 1cm到20cm,平均约为8cm,一般为淡褐色至土黑 色,软而多孔,比重2.1到3.1。其内部通常围绕 核心呈同心圈状构造,核心为生物骨骼、微陨石、 红粘土、矿物或岩石碎片等。有时锰呈皮壳状覆 盖在海底岩石上,厚约数厘米。 锰结核中经常含有Cu、 Cd、Co、Ni、Mo等 元素。其中Mn、Ca、Co、Ni等元素已达工业开采 含量,经济潜力极大,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沉积岩的结构构造
沉积岩的结构构造
沉积岩的结构构造
沉积岩的结构构造
常见的沉积岩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常见沉积岩
本次课堂小结
冰川的沉积物称为冰碛物。风力堆积的物质称为风 积物。湖泊的沉积物具有同心带状特征。在海 洋中,滨海、浅海、半深海和深海沉积作用各 具特征,并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 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重结晶作用是松散沉积物转 变为沉积岩的重要方式。 沉积岩类型、结构、构造,一些常见的沉积岩。
思 考 题
1 2 3 4 5 6 冰碛物有何主要特征? 风积物的特点是什么? 湖泊和沼泽沉积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试述海洋的沉积作用。 沉积岩层理构造种类及成因。 沉积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本节参考文献


1.夏邦栋.普通地质学.北京:地质出版 社.P156~161,P174~175,P192~193, P203~211,P218~224,P229~236, 2001 2.陶世龙等.地球科学概论.北京:地质出版 社.P77~78,1999 3.英国开放大学教材研究室.海洋学导论.王斌 等译.北京:海洋出版社.1984 4.宋春青等.地质学基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社.P74~86,2002
风的沉积作用
风力堆积的物质称为风积物。
风成砂沉积
砂源较少,地形平坦,风 向稳定的沙漠边缘地区
供砂量中等,有强烈单向 风的沙漠地区
风成砂的特征
①砂粒大多为石英; ②分选良好; ③磨圆度高; ④具沙漠岩漆(油脂光泽的薄膜); ⑤有中小型交错层; ⑥生物遗迹少。
风成黄土沉积
黄土:灰黄或棕黄色的松散土状沉积物,以粉砂和 粘土为主。 成因复杂,风成为主。 风成黄土沉浸不受地形影响;降落面积大。
浅海的化学沉积
碳酸盐沉积 ——鲕状灰岩、竹叶状灰岩;
硅质沉积 ——蛋白石、燧石;
浅海的化学沉积
Al、Fe、Mn及海绿石沉积 ——形成鲕状结构或豆状、肾状结构; 分别形成铝土矿、赤铁矿和褐铁矿以及软锰矿、硬 锰矿等; 吸附K离子形成海绿石。
浅海的化学沉积
磷质沉积 ——胶磷石、磷灰岩。
浅海的生物沉积
沉积岩的结构构造
沉积岩是在地表的条件下,在各种地质营力(如流 水、空气等)的作用下堆积而成,常常具有各种 各样成层构造,层内构造以及层面构造。尤其是 层理构造,在岩浆岩中除少数情况(层状火山成 岩)外,很少见到层理,故层理构造乃是沉积岩 的基本构造特征,常见如水平层理、沙纹状层理, 交错层理等,其它如各种层面构造(波痕、干裂、 象形印模等)、缝合线构造、叠层构造、鳞状构 造、结核等都是沉积岩所特有的。
第三节 成岩作用与沉积岩
成岩作用
沉积物沉积
成 岩 作 用
压实作用
指沉积物在上覆水体和沉积物负荷压力下, 水分排出,孔隙度降低,体积缩小的过程。
胶结作用
指从孔隙溶液中沉淀出的矿物(胶结物)将 松散的沉积物粘结成为沉积岩的过程。
重结晶作用
指在压力增大,温度升高的情况下,沉积物 中的矿物组分部分发生溶解和再结晶,使非晶质 变为晶质,细晶粒变为粗晶粒,从而使沉积物固 结成岩的过程。
多金属软泥
富含重金属元素的泥状沉积物。自从1965年在红海 底约2000m深处发现了金属泥后,已经在大西洋、 太平洋、印度洋的洋脊上陆续发现了许多类似的 金属泥,其产出部位都具有海水温度高、含盐度 高、重金属含量高的特点。
生物软泥
含有丰富的(常占50%以上)生物骨骼,主要是浮游生 物骨骼,其余为泥质及粉砂物质。 钙质软泥 抱球虫(有孔虫之一种)软泥及翼足虫(属于软体动 物)软泥; 硅质软泥 放射虫软泥及硅藻软泥(常含有硅质海绵骨针)。
冰川的沉积作用
冰川沉积的物质称为冰碛物。
冰蘑菇
冰碛地貌
气候稳定时期: 终碛堤——冰川前端由冰碛物构成的弧形高地。它 是在冰川的补给与消融处于平衡时,因冰川前端 的位置固定,冰川搬运的物质不断运送到冰川前 端堆积而成。外测较陡,内测较缓,也是冰川前 端停顿地点的识别标志。
冰碛地貌
冰进时期: 鼓丘——分布在终碛堤内缘由冰碛物组成的椭圆形 高地,其长轴与冰流方向一致。高度由几米到几 十米,长几百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