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提纲
中国古代史默写提纲资料
中国古代史默写提纲资料一、古代中国的起源和远古文化1.家园移动和农业革命2.夏、商、周三代的兴起与发展3.远古文化的特点和遗产二、春秋战国时期的国家分裂与变革1.春秋时代的政治分裂2.各国之间的兵戈和外交斗争3.儒、墨、道、法等学派的兴起4.社会变革与思想开放三、秦汉时代的统一与统治1.秦始皇的统一和法制建设2.秦汉之际的社会经济变革3.汉武帝的和疆域扩张4.文化繁荣和科技进步四、魏晋南北朝时代的变局与演绎1.魏晋时期的政治割据2.嵇康、干宝、陶渊明等文化名人的兴起3.南北朝时期的南北分裂4.隋唐统一之前的文化繁荣五、隋唐时代的盛世与衰落1.隋唐统一的建立和制度创新2.高度中央集权与地方贵族势力3.经济繁荣和外交开放4.安史之乱及其影响六、宋辽金元时代的政权更迭1.北方全境的统一和经济发展2.南宋政权的建立和制度创新3.辽、金、蒙古帝国的兴起4.部分地域文化的辉煌七、明清时代的政治变革与文化继承1.明朝统治的建立和海外扩张2.明清时期的辽海防御3.清朝统治的巩固和尝试4.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继承八、近代时期的封建主义危机与社会变革1.19世纪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2.辛亥革命和资本主义的兴起3.中国近代政权更迭和社会动荡4.文化复兴运动和现代化进程九、现代中国的崛起与建设1.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2.文化大革命及其后的开放3.经济新发展和国际地位提升4.保护文化遗产和民主进程的推进以上只是中国古代史默写提纲资料的一个简要概括,具体内容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补充和拓展。
在默写时,应注意掌握每个时期的重要事件、主要人物和主要思想。
同时,理解历史的发展脉络和关键转折点,举一反三,形成整体的认知和理解。
中国古代史提纲
草市形成(草市尉);
灌钢法;
隋
科举制;三省六部制;
唐
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完善);御史台;道州县;
草市成地方商业中心;
夜市;曲辕犁;筒车;均田制度;唐三彩;南青北白(瓷);釉下彩绘;邸店;
韩愈:“道统”;李翱:“性命之源”;文人画(王维);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楷书);怀素、张旭(草书);唐末:火箭炮;雕版印刷:《金刚经》;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太学;汉赋;草书;楷书;出现纸;
新
“市”为全国性商业中心(王莽:五都);
东汉
一牛挽犁;王景治黄河;
田庄(自给自足);
冶铁(供风):
自然人力
畜力水力(水排<东汉>:杜诗);青瓷;
蔡伦纸;
三国
曹魏:九品中正制;
内容
朝代
政治
经济
文化
西晋
行书开始盛行;
东晋
十六国
王羲之:书圣(行书);
《抱朴子》火药;
南宋
朱熹;陆九渊;
元
行省制度(腹里);宣政院;
黄道婆:棉纺车;青花瓷;
散曲;杂剧;瓦肆(勾栏);王祯:木活字,转轮排字盘;赵孟頫(书法);
明
明太祖废宰相;
明成祖设内阁;
都察院;
海禁;会馆;商帮(晋商、徽商);风力水车;棉布(全国);明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江南丝织业);
王阳明;李贽;文征明、董其昌(书法);地雷、水雷;明中期:铜活字;
内容
朝代
政治
经济
文化
五代十国
北宋
二府三司制;提点刑狱司;路州县;
“市”突破时空限制;水转翻车;棉(闽、粤);燃煤(记载);五大官窑;海上丝绸之路;交子(益州);草市饮食服务设施完备;庙会;
历史会考知识点提纲总结
历史会考知识点提纲总结一、古代史1. 夏商周时期- 夏朝建立和衰亡的原因- 商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 周朝的分封制度和封建社会2. 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时代的国家分裂和战争- 战国时代的纵横家和百家争鸣- 儒家、道家、墨家等思想流派的兴起3. 秦汉时期- 秦朝的统一和中央集权制度- 兵马俑和长城的建设- 汉朝的封建制度和丝绸之路的开通4. 魏晋南北朝时期- 魏晋时期的分裂局面和民族大迁徙- 南北朝时期的南北对峙和文化发展- 《三国演义》中的历史人物和事件5. 唐宋时期- 唐朝的大唐盛世和玄武门之变- 唐宋时期的科举制度和科技文化繁荣- 北宋的靖康之变和南宋的亡国之痛6. 元明清时期- 元朝的建立和统治- 明朝的中兴和瓦解- 清朝的入关和康乾盛世二、中国近代史1. 清末民国时期- 清朝的衰落和维新变法- 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成立- 辛亥革命领导人孙中山和黄兴的思想与行动2. 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的背景和意义-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五四运动领导人陈独秀和胡适的思想与实践3.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发展-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和早期组织-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毛泽东和周恩来的思想与行动-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的作用与贡献4.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抗日战争的爆发和发展- 解放战争的开展和结束- 抗日和解放战争中的重大战役和事件5.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宪法和政治体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6. 当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当代中国的发展道路和外交政策- 中美关系和中俄关系的发展和变化- 中国在国际组织和国际事务中的角色和作用三、世界史1. 古代世界的文明起源- 埃及文明和美索不达米亚文明- 希腊文明和罗马文明- 印度文明和中国文明2. 中世纪的世界格局- 罗马帝国的分裂和封建体制的形成- 拜占庭帝国和伊斯兰世界- 卡洛林帝国和十字军东征3. 欧洲的大航海时代- 葡萄牙的航海活动和发现之旅- 西班牙的殖民扩张和新大陆的开发- 荷兰的东印度公司和英国的殖民帝国4. 世界两次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结束-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和战争进程-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秩序与国际组织5. 冷战时期和后冷战时期- 苏联和美国的对立和冷战的发展- 冷战结束后的世界格局和国际关系- 当代世界的全球化和多极化六、地理知识1. 世界地理概况- 世界地理位置和地理环境- 世界地势和气候分布- 世界地貌和生态系统2. 中国地理概况- 中国地理位置和地理环境- 中国地势和气候分布- 中国地貌和生态系统3. 世界人口与城市发展- 世界人口和人口分布- 世界城市化进程和城市发展趋势- 世界人口与城市发展的相关问题4. 中国人口与城市发展- 中国人口和人口分布- 中国城市化进程和城市发展趋势- 中国人口与城市发展的相关问题5. 世界资源与环境问题- 世界主要资源的分布和利用- 世界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和影响- 世界资源与环境问题的解决途径6. 中国资源与环境问题- 中国主要资源的分布和利用- 中国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和影响- 中国资源与环境问题的解决途径以上提纲总结了历史会考的主要知识点,在复习备考过程中,可以根据提纲进行分模块的学习和复习,以便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和提高考试成绩。
中国古代史提纲
散翁学案中国古代史复习提纲§1 政治史一、原始社会1、远古人类:(1)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是距今万年的;(2)残留遗骸最多的人类是距今年的;最先进的特点是;与其在同一地点发现的原始人类是;(3)原始农耕文化的代表:①南方的代表是,②北方的代表是;(4)宿迁的人类是;2、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是和(轩辕氏)。
二、上古三代(奴隶社会)时间:——1、夏朝: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代替禅让制;立国之君:2、商朝: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记载的王朝(字体为:)3、西周:实行(巩固统治,促进发展)、(规范继承,维护稳定);4、东周:(1)春秋时期:(年——年)奴隶社会解题时期;战争的特征:五霸:、、、、;)战国时期:(年——年)封建社会形成期(铁制农具的广泛使用);战国七雄:;战争特点:;商鞅变法:主张法治,建立中央集权制;三、中古时代(封建社会)(年——年)1、秦朝:(时间:——年;立国之君:都城:)(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2)创立中央集权制:①设“皇帝”称号;②中央设三公:、、;③地方设(对后世产生重大影响)④采纳的建议实行(破坏了中国文化的发展)2、西汉(时间:立国皇帝: 都城:)(1)汉武帝推行推恩令,加强皇权;(2)汉武帝听取的建议,实行“”,使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3)大力发展教育,在国都兴办;3、东汉:(时间:;立国皇帝:都城:)(1)扩大太学规模,在地方兴办;4、六朝时期(六朝指,都定都于)5、隋朝(时间:;立国皇帝:;都城:)(1)承前启后,重建统一;6、唐朝(时间:;立国皇帝:;都城:)(1)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2)科举制:;7、辽宋夏金元:(1)北宋:杯酒释兵权;文治;(2)辽:南北面官制;8、元朝(时间:;立国皇帝:;都城:)(1)实行行省制度(我国省级行政区域划分的源头;)(2)民族分化制度:9、明朝(时间:;立国皇帝:;都城:)(1)废,设;(2)废,罢,权分;(3)设立为特务机构;(4)设内阁制度();(5)大兴(朱元璋为始作俑者)(6)八股取士(科举制度走向衰落)10、清朝:(1)康熙设南书房;(2)雍正设军机处(君主专制的顶峰)附注:(1)纵观历史发展皇权不断加强,最终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2 经济史一、远古人类1、北京人使用工具;他们过着和的生活;他们还能够使用;2、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和的国家;3、原始的手工业有、、……二、上古三代1、是商朝手工业中最重要的部门;代表有……2、战国时期,工具广泛使用;秦国蜀守李冰修筑;3、商鞅变法,鼓励土地自由买卖,鼓励生产;三、封建时代1、秦朝:等大一统措施有力的促进了区域间的交流;2、两汉:(1)汉高祖时期吸取秦亡教训,采纳的建议,实行;(2)开通通向欧洲的丝绸之路,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交流;(3)文帝景帝时期,轻徭薄赋,减轻刑罚,提倡节俭,形成文景之治的盛世局面;武帝时期,采取多种措施发展经济:①废铸,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②大兴水利建设修筑、,治理黄河;(4)东汉光武帝以治天下;注重文治();注重节俭,重视农商,形成光武中兴的盛世局面;3、三国:三国都采取屯田制4、六朝:南方经济快速发展:(1)形成了、、三个农业经济区;(2)农业技术的进步:①兴修水利②犁耕推广、改进③粪肥精施④稻麦两熟(3)农产品商品化:桑蚕、药材多种经营;(4)手工业:(5)南方发展条件:(6)《齐民要术》是我国;5、隋朝:开凿了,便利了,促进了发展;隋朝初年形成了开皇之治的局面。
中国古代史提纲
(一)早期政治制度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继承了原始社会氏族制度重视血缘关系的一面,并典型体现在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分封制及礼乐制度中。
1.分封制:(1)目的:“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巩固周王朝的统治。
(2)基础:宗法制与井田制。
(3)受封对象: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后代;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
(4)权利和义务:①权利: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并对下属进行再分封。
受封时得到土地和物资、人口等。
②义务:必须服从周天子命令.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等。
(5)结果与影响:①影响:A.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一诸侯一卿大夫一±的等级序列,有利于稳定政治秩序,使周朝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B.使周的文化形式覆盖了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周文化具有惊人的稳定性和延续性。
②结果:分封制崩溃。
由于受封诸侯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影响了周王权力的集中;随着诸侯国的日益壮大,王权衰弱,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逐渐受到破坏。
2.宗法制:(1)含义: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政治制度,是一种基于血缘关系和亲缘关系的继承、分配制度。
(2)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3)特点:将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4)内容:确立大宗、小宗体系(周天子为天下大宗),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
(5)作用:①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有利于统治阶级内部的稳定与团结;②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从而实现国和家一体化;③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齐家治国”、“家国一体”,即起源于此。
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以宗法制为核心,神权与王权结合,家国一体;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度互为表里,紧密结合;最高决策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分封制下诸侯拥有较大权力,是一种等级分权体制(明显区别于秦以后的中央集权制)。
秦汉(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一)政治方面中央集权制的确立:秦汉时期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政体确立和巩固时期。
9上历史提纲范文
9上历史提纲范文历史提纲:中国古代历史(九上)一、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约5000年前-公元前221年)A.古代氏族社会的起源1.中国古代氏族社会的特点2.夏、商、周三代的兴起和特点B.中华文明的形成1.中国古代文明的农耕起源2.中国的典籍传承与文字的产生3.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思想4.秦始皇统一六国并建立封建帝国二、中华帝国与中外的交往(公元前206年-公元907年)A.汉朝的建立与秦朝的继承1.汉高祖刘邦的政治建设2.汉武帝时期的疆域扩张与经济繁荣3.汉朝与西域的丝绸之路B.中外文化交流的盛世1.佛教的传入与中华文化的融合2.吐蕃与唐朝的文化交流3.最盛的唐朝与世界的贸易往来C.唐帝国的繁荣与衰落1.安史之乱与唐朝的衰退2.唐朝的科技与文化成就三、宋朝与元朝的建立(公元960年-公元1368年)A.北宋时期的政治与社会变革1.班田与平均地权制度的实施2.乡试、会试与进士制度的创立3.科举制度对社会流动的影响B.南宋与金朝的对峙1.宋金战争与南宋政权的建立2.民族英雄岳飞与抗金战争C.元朝的统一与蒙古帝国的文化交流1.元朝的建立与忽必烈统治2.元朝的文化特点与对汉文化的摹仿3.蒙古帝国对世界的征服与政治制度四、明朝的崛起与闭关政策(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A.明朝的建立与政治1.朱元璋的起义与明王朝的建立2.朱棣的割席断发与易名为永乐3.明朝的制度与社会稳定B.明末的混乱与闭关政策1.明朝后期的社会矛盾与经济困境2.明代海外贸易与闭关政策的出现3.明朝的灭亡与清朝的建立五、中国封建社会的全盛与衰亡(公元1644年-公元1911年)A.清朝的政治与社会结构1.清朝的满洲族政权与封建体制2.清朝政治制度的变革与文化传承B.清朝的对外关系与近代化探索1.清朝的对外战争与领土割让2.明治维新与清末变法运动C.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1.辛亥革命的背景与推动力量2.中华民国的建立与国内政治动荡六、历史上的苦难与希望(公元1911年-1949年)A.抗日战争与日本侵略1.中日两国的冲突与日本侵略中国2.重庆国民政府与中国共产党的抗战合作B.中共的领导与新中国的成立1.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共领导3.新中国的建设与经济七、中国的与开放(1978年至今)1.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转型2.经济特区与外资合作的兴起B.新时代下的中国崛起与超过1.中国经济的腾飞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创新3.中国在国际舞台的影响力提升与全球合作以上是九年级上学期中国古代历史的提纲草稿,总字数超过了1200字。
古代中国通史提纲.doc
古代中国通史提纲.doc一、原始社会(约公元前6000年-公元前21世纪)1.婚姻、家族、氏族制度的出现2.母系社会向父权社会的转变3.石器、陶器的发明和使用4.原始宗教与神话传说5.祭祀、巫术、鬼神、神仙的崇拜6.原始部落联盟与战争的发生二、奴隶社会(约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221年)1.黄帝、舜、禹、大禹等时期的传说和历史2.夏、商、西周、东周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3.商、周的甲骨文和青铜器文化4.钱币、字、书、礼、乐、诗经等的发明和演变5.诸子百家、宗教思想的出现和影响6.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文化、军事等发展三、封建社会(公元221年-1840年)1.秦汉的政治、经济、文化成就和矛盾2.三国、魏晋南北朝、隋唐等时期的经济、文化等状况3.科举制度、进士选举、科举童子试、乡试、会试等考试制度的发展4.佛教、道教、儒教和众多宗教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影响5.宋辽金元时期的文化、科技、商业等状况6.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成就和矛盾四、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年-1949年)1.鸦片战争、戊戌维新、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革命的发生和影响2.资本主义、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等思潮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3.民族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人民民主专政等实践与探索4.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的成立和发展5.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等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变革与矛盾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五、新时期(1978年至今)1.中国改革开放的背景及其历史意义2.改革开放政策的主要内容和成就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和发展4.中国特色大国外交5.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动现代化建设等战略目标的实现6.文化、科技、教育、环保、人权、公民权利等多个领域的发展和矛盾。
中国古代史提纲
中国古代史提纲中国古代史提纲中国古代史提纲(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1)了解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2)了解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
(1)通过商鞅变法等史实,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2)概述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
(1)知道孔子,了解“百家争鸣”的主要史实。
(2)了解“四大发明”,认识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主线索)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始作俑者:秦1.秦统一六国:①政治上:长年战乱,人们渴望和平,渴望统一。
(1②经济上:经过商鞅变法,秦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2)经过:公元前230—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完成统一。
(3)建国: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咸阳;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①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长期割据战乱的局面。
(4②为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③有利于人民的安居乐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2.秦巩固统一:为适应统一形势,加强封建统治,而形成方方面面的集权①中央: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至高无上,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
(1②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
③地方:推行郡县制。
(全国分36郡,郡下设县。
)(2)经济上: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铜钱)、度量衡。
(3)文化上:统一文字(先小篆,后隶书)。
(4)思想上:焚书坑儒(以加强思想控制)。
(5①北击匈奴夺河套,修筑长城临(洮)到辽(东)。
②统一开发大南疆,兴修灵渠连二江(长江、珠江)。
3.秦朝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
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顶峰:明清1.明朝建立:1368;朱元璋(明太祖);应天(南京);同年灭元。
2.专制统治的加强:(1)明太祖时期:唯我独尊,皇权最大①中央:废丞相,撤中书省,权分六部,皇帝总揽全国军政大权。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复习提纲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复习提纲一、中华文明起源与夏商周时期1.古代中国人类的起源-黄河流域早期文明的发展与演变-夏、商、周三代的特点及其政治制度2.夏朝-夏商周年表-“夏桀纣”的得失与衰亡-夏朝的历史地位与意义3.商朝-商朝的社会政治制度-商朝的经济与文化特点-商朝的兴盛与衰落4.周朝-周朝的建立与政治制度-周朝的分封制度与国家统一-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二、中国封建社会与秦汉时期1.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分封制度与诸侯国建立-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形态2.秦朝-秦朝的统一战争-秦始皇的治理措施与政治制度-秦朝的兴衰原因与意义3.汉朝-汉高祖刘邦的统一战争-汉朝的政治制度与分封制度-汉朝的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4.与汉朝同时期的民族政权与文化-北方游牧民族的崛起与影响-丝绸之路的开通与西方文化的传播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1.三国时期-曹操与刘备的对峙与统一战争-三国的政治制度与农业经济2.两晋时期-晋朝政权的建立与分裂-两晋时期的政治与文化发展-两晋时期的佛教和道教3.南北朝时期-南北朝政权的建立与统治-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与文化繁荣-南北朝时期的内忧外患与统一战争四、隋唐时期1.隋朝-隋朝的政治统一与分权制度-隋朝的农业经济与对外关系-隋炀帝的政治与文化2.唐朝-唐朝的政治与经济制度-唐朝的科举制度与文化繁荣-唐朝的兴盛与贞观之治3.安史之乱与黄巢之乱-安史之乱的经过与影响-黄巢之乱的原因与结果五、五代十国与宋元明时期1.五代十国时期-五代政权的建立与统治-五代政权的政治制度与经济发展-五代文化的特点与变迁2.宋朝-北宋和南宋政权的建立与统治-宋朝的政治制度与经济发展-宋朝的科举制度与文化繁荣3.元朝-元朝政权的建立与统治-元朝的政治制度与经济发展-元朝的对外关系与文化变迁六、明清时期1.明朝-明朝的建立与洪武、永乐年间的政治-明朝的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明朝的海外探险与文化繁荣2.清朝-清朝的建立与康乾盛世-清朝的政治与经济发展-清朝的对外关系与文化变迁七、中国现代史时期1.辛亥革命与民国时期-辛亥革命的背景与过程-中华民国的建立与政治变革-民国时期的政治纷争与社会变迁-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与革命战争-文化大革命的背景与影响3.开放与中国现代化建设-开放的背景与基本经济制度-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与成就-当代中国的国际地位与影响以上是中国古代史的主要知识点复习提纲,包括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内容,帮助你系统性地学习和理解中国古代史的发展与演变过程。
中国古代史复习提纲(1~12课)
中国古代史复习提纲(1~12课)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1.云南省的元谋人距今 170万年,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2.北京人距今70--20万年,保留了猿的特征,使用打制石器,会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生活。
3.山顶洞人距今三万年,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使用打制石器,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骨针),会人工取火。
山顶洞人生活的集体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
4.原始人类活动遗址分布的特点:从南到北,分布很广。
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第2 课原始的农耕生活1.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是河姆渡原始居民(距今约七千年),使用磨制石器,农业: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畜牧业:饲养家畜;手工业:制造陶器,制造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住着干栏式的房子,过着定居生活。
2.生活在黄河流域的是半坡原始居民(距今约五六千年),农业:种植粟和蔬菜(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畜牧业:饲养猪狗,渔猎;手工业:制造彩陶(有最早文字雏形—刻画符号),纺线织布制衣。
住着半地穴式的房子,会制作彩陶。
3.大汶口文化:出现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第3课华夏之祖1.炎帝和黄帝是我国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
黄帝、炎帝联合在涿鹿大败蚩尤,炎帝、黄帝结成联盟,形成日后的华夏族(汉族前身)。
2.炎帝、黄帝对中华文明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被后人称为“人文初祖”。
3.用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叫“禅让制”,实行于尧舜禹时期。
第5课夏、商、西周的兴亡1.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是夏,建立者是禹。
建立时间是公元前2070年,建都阳城,(我国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于禹时期)禹死后,启继承父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夏朝最后一个王是桀,是有名的暴君。
2.公元前1600年汤灭夏,建立商朝,得到伊尹辅佐,后来盘庚迁殷,最后一个王是纣,是有名暴君。
3.周文王任用姜尚国力强大,公元前 1046年武王伐纣(牧野大战是重要战役),建立西周,定都镐(今长安)。
中国古代史复习提纲
中国古代史一、史前时期:1、原始人类:元谋人——云南元谋,约170万年,我国境内已知最早人类。
北京人——介于猿和人之间,会使用天然火。
山顶洞人——最接近现代人(晚期智人),会人工取火。
2、原始的农耕文化:河姆渡氏族——长江流域,种植水稻,干栏式房屋。
半坡氏族——黄河流域,种植粟,半地穴式房屋。
3.远古传说:黄河流域:黄帝——人文初祖;炎帝——教人耕田,发明医药,号称“神农氏”。
炎、黄二帝合并,构成华夏族的主体,被尊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
禅让制(尧、舜、禹)。
大禹治水:用疏导的方法,三过家门而不入。
二、夏商周时期:1、夏: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传子,家天下”,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2、商:公元前1600年,国君汤,创造灿烂的青铜文明(司母戊鼎),并发现甲骨文,中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始于商朝;还有刻在青铜器上的金文(毛公鼎)。
3、西周:建立——牧野之战分封制——内容:权利与义务;作用:巩固西周的统治。
4、东周:(铁器牛耕春秋出现,战国推广)春秋五霸:首霸:齐桓公(管仲改革,葵丘会盟)、成语:退避三舍。
战国七雄:秦赵——长平之战;成语——纸上谈兵;位置——东齐、西秦、南楚、北燕、由北向南赵魏韩(画简图)。
5、商鞅变法:(采用法家思想,是中国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时间:公元前356年秦孝公时期;目的——富国强兵。
内容: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按军功封赏,建立县制;经济上——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奖励耕战。
影响——政治改善,经济迅速发展,为秦始皇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启示: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终究会取得胜利。
我们要学习商鞅勇于改革、勇于创新的献身精神。
三、秦汉时期:1、秦朝的建立和统治: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灭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秦朝。
2、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政治上——皇帝是最高统治者: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丞相-行政;太尉-军事;御史大夫-监察),在地方推行郡县制。
中国古代史复习提纲
中国古代史复习提纲一、夏商周时期(约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256年)A.夏朝(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1.传说中的夏朝2.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3.社会制度和文化发展B.商朝(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1.统一王朝的出现2.商朝的政治体制和社会制度3.商朝的经济、农业和手工业C.周朝前期(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1.商朝的灭亡与周朝的建立2.周朝的封建制度和文化繁荣D.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1年-公元前256年)1.春秋时期的历史背景和主要事件2.战国时期的政治局势和分裂3.秦国的崛起和统一二、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A.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206年)1.秦始皇的统一中国和中央集权2.秦朝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3.秦朝的边防体系和修筑长城B.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9年)1.汉高祖刘邦的建立和治理2.西汉的政治制度和封建制度3.西汉的科技和文化繁荣C.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1.汉光武帝的复兴和统治2.东汉政治制度的变迁和官僚体制3.东汉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三、魏晋南北朝时期(220年-589年)A.曹魏(220年-265年)1.曹魏政权的建立和巩固2.曹魏政治体制和文化发展B.东晋(317年-420年)1.东晋政权的建立和政治动乱2.东晋文化的繁荣和影响C.南北朝时期(420年-589年)1.南北朝的分裂和分权2.南北朝的政治、军事和文化发展D.隋朝(581年-618年)1.隋朝政权的建立和统一2.隋朝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的四、唐宋元明清时期(618年-1912年)A.唐朝(618年-907年)1.唐朝政权的建立和治理2.唐朝的政治、军事和经济繁荣B.宋朝(960年-1279年)1.宋朝政权的建立和政治2.北宋和南宋的政治、经济和文化C.元朝(1271年-1368年)1.元朝政权的建立和跨越的文化交流2.元朝的政治体制和社会制度D.明朝(1368年-1644年)1.明朝政权的建立和政治稳定2.明朝的政治和文化繁荣E.清朝(1644年-1912年)1.清朝政权的建立和政治动乱2.清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变革五、中国古代史的主要思想和文化A.儒家思想1.孔子的人性论和政治哲学2.孟子的仁政思想和人与天的关系B.道家思想1.老子的道德经和道家学说2.老子的政治哲学和自然观念C.墨家思想1.墨子的兼爱和非攻思想2.墨子的政治哲学和无为而治观念D. Legalism法家思想1.荀子的政治原则和法治思想2.韩非子的统治术和法律思想E.佛教的传入和影响1.佛教的传入和融入中国文化2.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和变迁以上是中国古代史复习提纲的大体框架,学习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深入展开每个部分的内容。
中国古代史复习提纲
中国古代史复习提纲一、石器时代与三皇五帝时期(约公元前7000年-前2300年)1.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特点与区别2.三皇五帝的传说与影响二、夏、商、西周时期(前2300年-前771年)1.夏朝的建立与衰亡2.商朝的兴起与发展3.西周的成立、分封制度与封建社会形成4.商周之际的经济、政治、文化特点三、春秋战国时期(前771年-前221年)1.春秋时期的政治动乱与齐、楚崛起2.战国时期的七雄分立与百家争鸣3.各个时期的思想家及其主要思想4.长平之战与秦国统一中国四、秦、汉、三国时期(前221年-西晋)1.秦朝的建立与政治制度2.西汉的兴起与汉武帝的时代3.三国时期的魏、蜀、吴及其主要人物与战争4.东汉末年的农民起义与三国分立五、魏晋南北朝时期(西晋-隋朝)1.魏晋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2.南北朝时期的分裂与动乱3.隋朝的建立与统一六、唐、宋、元时期(唐朝-明朝)1.唐朝的繁荣与开放政策2.宋朝的政治制度和科举制度的实施3.元朝的建立与蒙古政权统治4.明朝的建立与海上贸易的发展七、清朝时期1.清朝的建立与满洲政权的兴起2.清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3.第一次鸦片战争与中西交流八、近代中国(辛亥革命-现代)1.辛亥革命与孙中山的建设与发展思想2.西方列强在中国的侵略与民族抵抗3.中国共产党的兴起与抗日战争九、中国古代史的意义与价值1.古代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2.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与3.古代中国的国力与地位对比以上提纲可以根据个人需求进行删减或者补充。
总的来说,这个复习提纲涵盖了中国古代史的各个时期,重点强调了各个朝代的政治制度、经济状况、文化特点以及社会变革。
通过复习这个提纲,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过程,了解古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的特点与变迁,为我们对现代中国的发展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提供了历史背景。
中国古代史复习提纲
中国古代史复习提纲一、夏商周时期1.夏朝的建立和结束2.商朝的政治、社会和文化特点3.周朝的建立和分封制度4.周朝的政治、社会和文化特点5.夏商周时期的思想和文化发展二、春秋战国时期1.春秋时代的政治格局和思想家2.战国时代的政治格局和思想家3.农业生产的变革和分封制的崩溃4.墨子、荀子和孟子的思想5.孔子及其学派的思想三、秦汉时期1.秦朝的建立和统一中国2.秦朝的政治制度和思想3.西汉的建立和汉武帝的4.东汉的兴起和王莽的新政5.秦汉时期的文化与学术发展四、魏晋南北朝时期1.南北朝分裂和政治动荡2.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和文化3.儒家学说的发展和佛教的传入4.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和艺术5.五胡乱华及北方民族政权的建立五、隋唐时期1.隋朝的统一和政治制度2.唐朝的疆域扩张和政治制度3.唐朝的社会制度和农业生产4.唐朝的科举制度和文化繁盛5.唐朝的外交和西域文化的传播六、五代十国时期1.五代十国的政治格局和社会动荡2.北方和南方政权的对峙3.五代十国时期的文化与科技4.王安石变法和北宋的政治5.北宋时期的文化繁荣和科技进步七、元明清时期1.元朝的建立和蒙古族统治2.元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动荡3.明朝的建立和世界海上贸易4.明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经济发展5.清朝的建立和满族统治6.清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变革八、近代史时期1.科学技术的传入和对中国的影响2.西方列强的入侵和中国的民族解放运动3.五四运动和中国的革命思潮4.中华民国的建立和国共合作5.抗日战争和中国共产党的兴起总结:以上提纲包括了中国古代史的重要时期和事件,可以帮助复习者系统地回顾和总结古代中国的历史发展。
复习时,可以结合教材、课堂笔记和历史文献进行详细学习和理解,加深对中国古代史的认知和理解。
中国古代史复习提纲
中国古代史复习提纲第一章第一节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一、夏朝1、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
2、制度:夏启以“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国家机构初具规模,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的国家。
3、区域:今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相传都城在阳城(今河南登封)。
4、灭亡:约公元前1600年,桀暴虐无道,商汤起兵打败夏桀。
二、商朝兴衰1、建立:商汤灭夏建立商朝,以亳(今河南郑州)为都城。
2、迁都:商朝中期,商王盘庚迁都殷,故商朝又称殷朝,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
3、奴隶制:实行残酷的“人殉”和“人祭”。
4、衰亡:暴君商纣残酷统治,社会矛盾尖锐,周武王灭纣,商亡。
三、西周1、武王伐纣:公元前1046年,牧野之战,周武王打败商纣,商亡。
周朝建立,都城在镐京(今陕西西安),史称西周。
2、制度(1)井田制:①是奴隶社会的国有土地制度,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
②规定:土地属于周王所有,周王将土地分赐给诸侯臣下,受田者只能世代享用,不得转让与买卖,并向周王交纳贡赋。
③奴隶在井田上集体劳动。
(2)分封制:①内容:周王将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封给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建立诸侯国;诸侯要服从周王,向周王贡献财物,随从作战。
②诸侯国:重要的诸侯国有齐、鲁、燕、卫、晋、宋等。
③它使周朝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
3、灭亡:(1)国人暴动:公元前841年,爆发“国人暴动”反抗周厉王的残酷剥削。
(2)公元前771年,犬戎族攻破镐京,西周灭亡;第二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
第二节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一、农业和畜牧业1、农作物:品种多,“五谷”在商周时期都已种植。
2、耕作技术:集体耕作;农具主要是木、石和骨器,少量使用青铜工具;已懂施肥。
3、畜牧业:占有重要地位,家畜多,除食用外还用于拉车和祭祀。
二、手工业1、青铜器:①主要手工部门,称为“青铜时代”,商周达到繁盛。
②目前已知最早的夏朝青铜器是在二里头遗址中发现的。
③商朝青铜器生产规模大,产品供国王、贵族使用。
中国历史提纲范文
中国历史提纲范文一、古代中国历史1.先秦时期(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221年)-夏、商、西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孔子的思想与儒家学说的形成2.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秦始皇统一六国-汉朝的建立、经济繁荣与文化发展-丝绸之路的开通和外交关系的发展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589年)-三国鼎立与蜀、魏、吴的兴衰-晋朝文化的繁荣-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和民族融合4.隋唐时期(公元581年-907年)-隋朝的统一与短暂-唐朝的盛世与开放政策-唐朝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的繁荣5.宋元明时期(公元960年-1644年)-北宋南宋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元朝的建立与蒙古族统治-明朝的兴起与物质文化的繁荣6.清朝时期(公元1644年-1912年)-清朝的建立与满族的统治-农民起义与西方列强入侵-清朝最后的衰败与辛亥革命的兴起二、近代中国历史1.辛亥革命与民初时期(1912年-1949年)-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民国时期的政治混乱与北洋政府-国共合作与抗日战争-计划经济与文化大革命的兴起-开放与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当代中国的外交政策与国际地位的提升三、中国历史的特点和影响1.厚重的历史文化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与社会秩序的维系-中国古代科技的独特发展与创新2.大规模的人口和领土-中国的人口规模与农业文明的发展-四大发明及文化输出对世界的影响3.持续的政治中心转移-中国历史上的多次王朝更替和统一分裂-中央集权与地方自治的变化4.对于世界历史的贡献和影响-丝绸之路的开通和文化、商品的交流-文化传播与外交政策的发展总结:中国历史是世界历史上最悠久的历史之一,具有丰富的文化传统、特殊的政治发展轨迹以及深远的影响力。
从先秦时期的儒家思想到现代中国的开放,中国社会与文化一直在持续演变。
未来的中国历史将继续在全球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古代史提纲
中国古代史提纲祖国历史的开篇——先秦祖国历史的开篇——先秦 第二节第二节 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一、夏朝的建立一、夏朝的建立1.时间:约公元前2070年。
年。
2.建立者:禹。
建立者:禹。
3.都城:阳城。
都城:阳城。
4.统治中心地区:西起今河南西部和山西西部,沿黄河至河北、山东交界处。
统治中心地区:西起今河南西部和山西西部,沿黄河至河北、山东交界处。
5.灭亡:黄河下游商部落汤讨桀灭夏。
灭亡:黄河下游商部落汤讨桀灭夏。
二、商朝的兴衰二、商朝的兴衰1.时间: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1046年。
年。
2.都城:亳——(盘庚)殷。
都城:亳——(盘庚)殷。
3.残暴统治:纣王—炮烙之刑。
人祭和人殉。
残暴统治:纣王—炮烙之刑。
人祭和人殉。
4.灭亡:周武王—牧野之战。
灭亡:周武王—牧野之战。
三、西周的建立三、西周的建立1.时间: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771年。
年。
2.建立者:周武王。
建立者:周武王。
3.都城:镐京。
都城:镐京。
四、“国人暴动”和西周灭亡。
“国人暴动”和西周灭亡。
(一)“国人暴动”“国人暴动”1.背景:周厉王贪财好利。
背景:周厉王贪财好利。
2.爆发:公元前841年。
年。
3.结果:厉王外逃;“周召共和”。
(二)西周灭亡(二)西周灭亡1.背景:西周末年,王室衰微,诸侯长不来朝贡,战争连年,国力贫困。
背景:西周末年,王室衰微,诸侯长不来朝贡,战争连年,国力贫困。
2.标志: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幽王。
年,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幽王。
3.东周开始: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
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
五、井田制和分封制五、井田制和分封制(一)井田制(一)井田制1.性质: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
性质: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
2.内容:(1)周王把土地分赐给诸侯臣下世代享用,周王把土地分赐给诸侯臣下世代享用,不得转让和自由买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史复习指导第一章:先秦时期第二、三节:一、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1.夏商周政权的更替和都城位置2.王位世袭制、井田制和分封制的概念联系——西汉初年封国制:实施原因、结果、威胁中央集权的原因、解决措施二、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1.农业和畜牧业的主要成就2.青铜铸造为代表的手工业成就3.商业、交通和城市发展的表现第五节:一、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1.周王室衰落的标志、表现2.春秋诸侯战争的原因、目的、性质、影响、反映的本质问题3.齐桓公首先称霸的主要原因、尊王攘夷的口号实质、称霸标志及其主要理由4.晋楚争霸的大致经过、楚王问鼎的实质二、战国七雄1.形成的原因、地理分布2.三家分晋与田氏代齐的实质3.战国时齐魏交战中著名战役、秦赵长平之战的地位影响三、春秋战国的民族融合:主要原因、影响第六节:一、铁器的使用和牛耕开始与推广1.铁器出现的时间和铁农具开始使用的时间、意义2.牛耕:开始与推广时间、意义二、春秋战国水利灌溉事业的发展主要水利工程、地理位置注意掌握春秋战国水利事业的特点三、手工业的发展1.主要部门及其成就四、商业和城市1.商业兴盛的原因、当时商业的状况、时代特征五、封建土地所有制的产生1.根本原因、主要过程注意历史上第一次开荒高潮及其原因六、春秋战国时期的改革与变法1.管仲“相地而衰征”、鲁国实行的“初税亩”的实质2.战国时期变法的背景、主要变法、目的、性质3.商鞅变法的内容、作为彻底变法的依据、影响、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对商鞅的评价比较春秋与战国时期变法的异同七、综合分析:春秋战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最主要原因第七节:一、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特征、文化繁荣的根本原因二、老子的阶级属性、主要观点、辩证思想的社会根源三、孔子主要贡献、着重分析评价政治思想、注意与现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联系四、百家争鸣1.所在时间、出现原因2.墨家的代表、主要观点、代表的阶级、影响很大的原因3.孟子的政治主张、唐代对其主张实施的体现4.荀子的主张、唯物主义思想产生的社会根源联系古代唯物主义思想家5.法家的主要代表、主要观点、战国时期为统治者采用的原因、“以法为本”来治国的本质五、文学主要成就注意人文精神和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六、艺术1.绘画和音乐的成就七、科技1.列举春秋战国时期科技发展的成就八、综合分析:春秋战国的阶段特征、春秋战国时期历史发展的主要趋势第二章:秦汉时期第一节:一、秦朝统一1.秦统一的原因、统一时间、意义注意整理有关统一原因与意义的规律性认识,正确使用秦国与秦朝的概念2.掌握秦的疆域地图注意秦朝对南越和河套设郡的史实和地点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1.含义、原因(经济根源、政治根源、理论来源)、核心、其中的两对基本矛盾、积极作用、不利影响2.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措施①中央主要机构及职能(与后代相似职能部门联系)②地方行政制度(与分封制的主要不同)③《秦律》的阶级本质④经济上的主要措施及其本质意图⑤文化上的措施、焚书坑儒的本质、影响(与后代相似措施联系)三、秦末农民战争1.原因、从中掌握秦朝的赋役规定、过程、意义、理解农民起义推动社会进步的主要途径2.秦朝的统治思想、评价第三节:一、“汉承秦制”的表现、两汉政治、经济制度的革新的表现二、刺史制度▲1.性质、开始时期、两汉的演变三、郡县制与封国制并存1.西汉初年地方行政制度的特点2.刘邦实行封国制的原因、结果、造成这个状况的原因3.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关键措施、“推恩令”的目的四、察举制1.制度性质、含义、内容2.两汉察举制的不同做法、及造成的不同结果五、编户齐民:性质、内容第五节:一、两汉时期的主要少数民族及其分布二、两汉与匈奴的和战:1.匈奴族的发展、汉武帝北击匈奴的将领及取胜原因、西汉初年和亲与汉元帝时和亲的比较2.东汉时匈奴的分裂、南匈奴与汉人杂居的实质、东汉出击北匈奴的将领三、张骞、班超通西域1.张骞通西域:目的(区分第一次、第二次)、第二次更顺利的原因、意义2.西域都护的设置:时间、职能、意义、注意与丝绸之路的关系3.班超经营西域:背景、意义、与张骞通西域不同之处四、两汉与西南夷百越关系的具体表现第六节:一、两汉时期对外关系的特征、两汉作为对外交流开辟阶段的原因二、与朝鲜、日本与越南交往的表现三、与安息大秦的友好往来四、“丝绸之路”(结合地图)路线、开辟条件、意义五、“海上丝绸之路”(结合地图)路线(起点、终点)、意义第七节:一、秦汉文化的特点、表现及其原因二、先进科技:1.天文、历法、地理成就2.数学成就3.医学成就及著名医学家4.造纸术发明和传播路线(结合地图)三、哲学与宗教1.董仲舒新儒学的核心内容、目的、实质、掌握汉代统治思想的演变2.王充及《论衡》:唯物论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主要观点、唯物主义思想家的综合3.佛教传入时间、道教兴起及当时的状况4.两汉时期思想领域的特点四、史学:主要成就及代表五、文学艺术的成就和特点第三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第三节:一、社会经济特点二、江南农业的开发原因、最主要原因、开发波及地区、概况(特别注意最发达地区、重要产粮区)影响、注意第二次开荒高潮出现的原因与表现三、北方农业的恢复与发展▲1.表现:研制的新农具、推广了新技术(牛耕法、积粪肥田)。
2.兴修水利(曹魏、北巍)的概况3.注意当时环境破坏状况的缓解原因四、手工业的发展▲1.纺织业、冶炼业、制瓷业、造纸业发展的成就五、商业发展的状况▲六、均田制的措施、实质和意义第四节:一、科技的进步1.数学、农学、地理学的成就一、道教1.道教的官方化:原因、实质、主要变化表现二、佛教的传播与反佛1.佛教盛行原因、危害、影响(全面分析)2.范缜著《神灭论》的社会根源、主要观点、意义3.北魏太武帝与北周武帝灭佛的主要原因、根本目的、作用综合:联系唐朝玄宗的反佛活动四、文学1.文学总特点、“建安文学”特点及代表2.东晋诗人陶渊明的代表作、反映的本质问题3.南北方民歌的代表作及特点区别五、书法、绘画、雕刻的成就和特点六、总结魏晋南北朝时期阶段特征第四章:隋唐时期第一节:一、隋朝的统一条件(分清客观与主观条件)、时间、意义二、建设:(结合地图)1.主要措施、主要仓库及分布2.开通运河:原因、目的、概况(三点四段)、掌握每一段起止点、评价三、隋炀帝暴政主要表现、隋末农民战争的领导人、隋末农民战争的作用第二节:一、贞观之治1.唐太宗调整统治政策的原因、贞观之治的概念2.唐太宗的主要政绩二、武则天的统治主要政绩、特别注意用人制度方面的措施、肯定武则天有主要原因三、唐玄宗前期主要政绩1.主要政绩、开元盛世的特征2.盛世的一般特征、出现的原因、实质第四节:一、三省六部制1.确立到完备的过程、主要机构及其职能、评价、最大作用注意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皇权与相权矛盾的发展趋势二、科举制度1.原因、目的、性质、创立到完善过程、当时的意义、最主要的作用注意:秦朝以来选官制度的演变过程及其原因联系后代科举制的演变过程、全面评价科举制三、府兵制▲1.开创时期、完善过程、基础、特点、影响、崩溃时期及原因、重点分析根本原因四、募兵制▲1.开创时期、直接目的、内容、影响五、租庸调制1.实施基础、租调制开始时期、隋朝以庸代役部分推行、唐朝前期实行租庸调制的统治思想、具体规定、意义、特别注意庸实施的影响、唐代保证农民生产时间的相关措施六、两税法实施时间、原因、目的、内容、特点、意义、两税法实施后农民负担更加沉重的原因七、综合唐朝主要的制度革新第五节:一、隋唐经济繁荣的原因二、农业的发展1.主要特点(表现)2.圩田和向山要田的出现原因、评价3.经济重心开始南移的时间4.农田灌溉的发展和农具的改进的表现5.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最典型表现三、手工业的发达主要表现和特点、造船业发达与对外关系频繁的关系、陶瓷业成就(与前代联系)四、商业繁荣1.表现和特点注意唐朝对市的规定和此所体现的商业政策、最早的银行雏形、当时著名的商业中心第六节:一、隋唐时期我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与巩固的表现二、突厥分裂时间、唐与东突厥的战争及设都督府、唐朝在西突厥地区设置的管辖机构三、回纥唐太宗设都督府、唐玄宗册封其首领、唐与回纥关系所采用三种形式四、与靺鞨的关系1.靺鞨兴起与发展的史实五、南诏1.首领、唐对其册封、当时的皇帝六、唐蕃关系1.吐蕃发展的史实2.唐蕃关系发展的表现七、唐朝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相应史实说明、与西汉政策上的明显不同第七节:一、对外交通发达(结合地图):陆路、海路路线、注意陆上、海上丝绸之路最远到达地点二、唐与朝鲜、日本、东南亚、印度半岛各国、中亚、西亚、欧非各地交往的史实和特点三、隋唐对外关系盛况空前的原因、对外关系的特征第八节:一、唐时期的文化发达原因、特征二、科学技术走在世界前列的表现、雕版印刷术、火药、天文、医学、建筑具体成就三、诗歌和艺术的成就四、概括隋唐时期的阶段特征第五章五代、辽宋、夏、金、元第二节:一、北宋建立和分裂局面的结束:1.建立方式、都城、说明问题2.结束分裂的原因注意当时并没有统一、为什么这样说?二、中央集权的强化1.根本目的、直接目的、指导思想、主要措施、集权特点和影响注意具体措施的具体目的,如更戍法的目的、选地方军入禁军,半数卫京师的目的等2.北宋监察与西汉的不同三、科举制的发展:发展表现、影响第三节:一、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1.主要表现、归纳为哪三方面的危机、最主要危机2.土地兼并严重的根源、主要原因3.募兵、养兵的目的、结果4.冗官、冗兵、冗费现象产生的原因二、庆历新政:▲目的、内容、中心措施三、王安石变法:(1069年,宋神宗)1.主要措施、目的、这些措施的具体作用理财措施中限制高利贷和官僚地主的措施2.保甲法特点、古代兵农结合的制度3.科举改革和整顿太学的目的、对今天教育改革的启示4.变法整体作用、失败原因第四节:一、掌握与北宋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二、契丹的兴起和建国:1.契丹兴起和发展的状况2.蕃汉分治:根源、内容、影响、说明问题三、宋辽的和战:1.宋初:太宗力图夺取幽云地区战争的性质2.澶渊之盟:时间、内容、影响四、西夏的建立和宋夏的和战:1.西夏建立制度改革的措施和夏宋关系的发展2.辽夏的相同点第五节:一、金的建立和灭辽、北宋:1.金建立的史实2.猛安谋克制:性质、特点、评价4.金灭辽宋的史实二、南宋初年的抗金斗争和宋金对峙局面的形成:1.北方抗金、岳飞抗金和绍兴和议2.宋金对峙形成原因、金迁都第六节:一、蒙古的兴起:1.铁木真的主要活动、评价2.铁木真对周围地区的征伐战争的目的、性质二、忽必烈建立元朝和统一全国:1.元朝统一:过程、条件、意义2.抗元斗争:肯定文天祥、陆秀夫的原因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1.主要表现和特点注意民族融合的表现和加强对西南、东南边疆管辖的史实四、元朝的行省制度(P112图):1.健全统治机构的目的、措施(到地方)2.中央主要机构及其职能、与前代相似机构联系3.行省制度的目的、措施和影响(结合地图)第八节:一、宋元文化特点、总特点、高度繁荣的原因二、科学技术:1.科学技术的成就和传播2.宋元主要科学家及其成就二、理学1.概念、代表、主张及其实质三、文学的成就和特点四、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阶段特征第六章:明、清(鸦片战争前)第一节:一、明朝建立的史实二、君主专制加强1.主要措施理解君主专制加强却是封建制度的衰落?最能体现君主专制加强的措施、与前代相比较,措施中最显著的不同之处2.废除丞相制度:丞相制度怎样演变?说明问题3.地方三司分权:方式相似于何时?4.《大明律》:内容、经济立法说明问题、掌握充分体现君主意志5.特务统治:危害6.八股取士:实质、目的、特点、影响整理科举制的演变过程三、“靖难之役”和营建北京1.靖难之役的背景、直接原因、迁都北京的目的第二节:一、明朝中后期的政治危机表现二、陕北起义▲第三节:一、满洲的兴起和建国1.兴起和建国的史实2.八旗制度的性质、特点、作用二、清军入关和统一中国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1.强化的过程和实质2.严酷的文字狱的目的和本质第四节:一、明清生产关系的调整1.一条鞭法:时间、内容、实质、意义2.“更名田”:时间、实质上的变化3.“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意义4.雍正帝推行“摊丁入亩”:内容、意义二、农业生产发展的表现和特点三、手工业进步的表现和特点四、资本主义萌芽1.原因、标志、概况、特点、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原因、最根本原因与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不同命运的原因五、商业的繁荣1.表现和特征2.闭关政策:含义、原因、影响整理中国古代对外政策的转变过程第五节:一、同蒙古、新疆地区关系发展的史实二、明清加强对西藏地区管辖的史实三、西南地区的“改土归流”概念、发展过程和意义四、台湾府的设置:时间、行政隶属省份、意义五、清朝的疆域:疆域四至、主要将军辖区、办事大臣辖区和蒙古盟旗、理藩院的职能第六节:一、郑和下西洋1.目的、概况和意义2.比较欧洲开辟新航路原因、性质、影响的不同二、戚继光抗倭明中期倭寇之患的原因、戚继光浙东抗倭史实、倭寇基本肃清时间三、葡萄牙殖民者租占澳门1.过程、特别注意葡萄牙租占澳门,明政府始终掌握澳门的领土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