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教案

合集下载

七年级历史上册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教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文化特点。

(2)掌握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等远古居民的生活状况和代表性特征。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文字等资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2)运用比较法,引导学生了解不同远古居民之间的异同。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远古居民生活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尊重历史、珍视文化遗产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文化特点。

2. 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等远古居民的代表性特征。

三、教学难点:1. 远古居民生产方式的发展演变。

2. 不同远古居民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四、教学准备:1. 教材:《七年级历史上册》2. 教学辅助材料:图片、PPT、视频等3. 教学用具:黑板、粉笔、投影仪等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了解远古人类的出现。

(2)提问:同学们知道哪些关于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的知识?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远古居民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文化特点。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3. 课堂讲解:(1)讲解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等远古居民的生活状况和代表性特征。

(2)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直观展示远古居民的生活场景。

4. 课堂讨论:(1)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法,分析不同远古居民之间的异同。

(2)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 巩固练习:(1)出示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2)教师点评解答情况,及时给予反馈。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2)引导学生树立尊重历史、珍视文化遗产的意识。

7. 课后作业:(1)让学生结合教材,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

(2)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内容:第六章:远古居民的社会生活1. 了解远古居民的社会组织形式,如家族、部落等。

初一历史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教学教案二

初一历史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教学教案二

初一历史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教学教案二初一历史《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教学教案篇4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时间预设1课时问题预设:1.观察《我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分布图》,看一看我国远古居民有哪些?各分布在什么地方?2.我们做游戏:看看彼此的面部特征与北京人、山顶洞人头部复原像有何不同?3.观察课本的插图,结合你已学过的知识,想一想,如果你是北京人,你的一天该如何渡过?4.观察课本《山顶洞人的生活》插图,结合文字资料,你认为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了哪些进步?这说明了什么?学习目标1.知道祖国境内的三个远古居民代表、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了解远古居民的生活状况。

2.通过观察古猿、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头部复原像,说一说他们的区别,理解人类的进化。

3.认识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学习重点】北京人和山顶洞人。

【学习难点】对本课基本内容的.理解需要科学合理的推断和想象。

【知识结构】一、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是祖国境内已知最早的居民二、北京人: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会用天然火,过群居生活。

三、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会人工取火,懂得爱美,过氏族生活展示内容:(一)阅读教材第2页,在课本上标出知识点并回答下列问题:1.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是谁?生活在什么地方?2.你怎样来证明他们是人类而不是类人猿?3.你来推理一下我国境内的人类活动已有多少年的历史了?(二)阅读教材第3--5页,在课本上标出知识点并完成下列问题:1.我国境内除了最早的元谋人外,在北京地区还先后生活过两个远古居民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比北京人、山顶洞人的不同:北京人山顶洞人体质特征火的使用劳动工具生活状况3.什么是氏族?巩固达标:1.如果你到北京去旅游,除了登长城、看故宫外,你还能( )A.参观山顶洞人洞穴B.参观半坡遗址C.参观大汶口遗址D.参观元谋人遗址2.北京周口店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主要是因为( )A.在这里发现了中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原始人类的化石B.在这里发现了人类最早使用的石器C.北京人和山顶洞人曾在这里生活过D.这一遗址在我国首都北京境内3.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 )A.人工取火B.制造工具C.使用工具D.从事劳动4.火的使用,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元煤人已经知道用火B.北京人已会人工取火C.山顶洞人已会人工取火D.北京人已会保存火种5.骨针是下列哪一远古居民曾使用过的工具( )A.元煤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蓝田人6.爱美之心远古就有之,下列我国远古人类当中,懂得爱美的人是( )A.北京人B.山顶洞人C.元煤人D.蓝田人7.下列有关氏族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是按血缘关系组织起来的B.氏族成员多劳多得C.氏族成员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D.氏族内部没有贫富差别8.据考古报道,安徽发现的繁昌人距今有180万年。

七年级历史上册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教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教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生活的时间和地点;(2)掌握远古居民的生活方式、生产工具和生产方式;(3)了解远古居民的社会制度和宗教信仰。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文字等资料,观察和分析远古居民的生活环境;(2)运用比较法,分析不同地区远古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的异同;(3)采用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方法,让学生体验远古居民的生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2)培养学生尊重历史、珍惜传统文化的态度;(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远古居民的生活环境、生产生活方式;(2)远古居民的社会制度和宗教信仰。

2. 教学难点:(1)远古居民生产工具的制作和使用;(2)远古居民的社会制度和宗教信仰的内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远古居民生活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2)学生分享自己对远古居民的认知和疑问。

2. 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远古居民的生活环境、生产生活方式;(2)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远古居民的生活环境、生产生活方式;(2)教师讲解远古居民的社会制度和宗教信仰;(3)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4.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远古居民生产工具的制作和使用;(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5. 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笔记;2. 完成课后练习题;3.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2. 学生课后作业完成情况;3. 学生对远古居民知识的掌握程度;4. 学生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

六、教学策略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远古居民的生活场景,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2. 运用比较法,引导学生分析不同地区远古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3. 创设情境,让学生参与角色扮演,体验远古居民的生活,提高学生的情感认同;4. 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七年级历史上册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教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教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祖国境内远古居民的生活环境。

掌握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活方式、生产工具以及生活状况。

分析远古居民的生活方式对后世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文字等资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运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情感。

认识远古居民为人类文明的发展所做的贡献,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活方式、生产工具以及生活状况。

远古居民的生活方式对后世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理解远古居民的生活方式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四、教学准备:图片、文字等教学资料。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文字等资料,引导学生回顾上一单元所学内容,对远古居民的生活方式产生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生产工具以及生活状况。

3. 课堂讲解:讲解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生产工具以及生活状况,强调其对后世的影响。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远古居民的生活方式对后世的影响,总结出重要的历史价值。

5. 课堂小结: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远古居民的生活方式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6. 课后作业:7. 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拓展:结合当地博物馆或文化遗址的展览,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加深对远古居民生活方式的理解。

邀请历史学者或文化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了解远古居民的生活。

七、评价建议: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鼓励积极发言和小组合作。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课后作业的质量,检查对远古居民生活方式的理解程度。

知识测试:通过书面测试或口头提问,检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七年级历史上册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教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文化特点。

(2)掌握元谋人、北京人的相关史实。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和文化特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远古居民生活的兴趣,增强学生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

二、教学重点1.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文化特点。

2. 元谋人、北京人的相关史实。

三、教学难点1. 远古居民生活环境的恶劣与生活方式的适应。

2. 学生对远古居民文化的理解和感悟。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法:学生通过教材、资料自主学习,了解远古居民的生活、生产和文化。

2. 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远古居民生活方式和文化特点,分享学习心得。

五、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概述教学内容:介绍远古居民的概念、生活环境及文化特点。

2. 第二课时:元谋人教学内容:讲述元谋人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及文化特征。

3. 第三课时:北京人教学内容:介绍北京人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及文化特征。

4. 第四课时:山顶洞人教学内容:讲述山顶洞人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及文化特征。

5. 第五课时:远古居民的文化遗产教学内容:分析远古居民留下的文化遗产,如遗址、遗物等,了解远古居民的文化贡献。

六、第六课时:远古居民的生活技能教学内容:1. 了解远古居民的生活技能,包括打制石器、使用火、制作工具等。

2. 分析这些技能如何帮助远古居民适应恶劣的生活环境。

七、第七课时:远古居民的社会结构教学内容:1. 探讨远古居民的社会结构,包括家族、部落等。

2. 分析社会结构如何影响远古居民的日常生活和生产方式。

八、第八课时:远古居民的信仰与习俗教学内容:1. 了解远古居民的信仰体系,如对自然神的崇拜、祖先崇拜等。

2. 探讨远古居民的习俗,如婚礼、葬礼等,以及这些习俗如何反映他们的文化价值观。

祖先的足迹——祖国境内远古居民的历史教案

祖先的足迹——祖国境内远古居民的历史教案

祖先的足迹——祖国境内远古居民的历史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古代人类的起源及其发展历程;2.认识我国古代文化的特点和影响;3.了解我国远古文化遗产,学习如何保护和传承;4.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我国古代人类的起源及其发展历程;2.我国古代文化的特点和影响;3.我国主要的远古文化遗产;4.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图像展示等方式,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人类的起源及其发展历程,以及我国古代文化的特点和影响。

2.互动式教学法:通过组织小组讨论、课堂演讲等方式,鼓励学生参与,并提高学生的话语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1.起源和发展历程(1)介绍中国古代人类的起源:早在两百万年前,中国的洞穴中就出现了智人的存在;(2)介绍中国古代部落的形成:新石器时代,中国进入了一个农业文明的时代,组织起来的农业部落不断发展壮大;(3)介绍中国古代王朝的历史:从夏代开始的时候,中国便进入了一个王朝交替的时期。

这个时期看似很具有血腥性,但其实是中国历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古代文化特点和影响(1)介绍中国古代哲学的思想:中国的哲学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哲学之一,其代表人物孔子、老子、庄子等人,他们的思想贯穿于中国古代文明的各个时期;(2)介绍中国古代的绘画和雕塑:中国古代的绘画和雕塑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被世界各国所崇拜和学习;(3)介绍中国古代文学的影响:中国古代文学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悠久的历史,影响了世界各国的文化发展。

3.主要远古文化遗产(1)敦煌莫高窟:敦煌莫高窟是中国历史文化长河中一片闪耀的明珠,是全球重要的文化遗产;(2)俄罗斯楼兰古城:楼兰古城是世界上最负盛名的古代文化遗址之一,它是证明中国西部开发的重要历史遗迹;(3)安阳殷墟:安阳殷墟是商代遗址,是中国最早的国家遗址,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国家遗址之一。

4.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1)文物保护法:介绍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保护我国历史文化遗产;(2)有关部门的职责:介绍文化遗产保护部门的职责和工作;(3)学校的文化传承: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七年级历史上册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教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的生活环境、生产方式和文化特点。

(2)掌握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等远古居民的生活状况和重要发现。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图片、地图等资料,了解远古居民的生活环境。

(2)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探究远古居民的生产方式和文化特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

(2)培养学生尊重历史、尊重科学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1.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的生活环境、生产方式和文化特点。

2. 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等远古居民的生活状况和重要发现。

三、教学难点:1. 远古居民的生产方式和文化特点的理解。

2. 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探究远古居民的生产方式和文化特点。

四、教学准备:1. 教材《七年级历史上册》。

2. 图片、地图、资料等教学辅助材料。

3. 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悠久和丰富。

(2)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远古居民吗?他们生活在哪里?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的生活环境、生产方式和文化特点。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3. 课堂讲解:(1)讲解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等远古居民的生活状况和重要发现。

(2)通过图片、地图等资料,展示远古居民的生活环境。

4. 课堂讨论:(1)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探究远古居民的生产方式和文化特点。

(2)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 课后作业:(1)让学生结合教材,总结远古居民的生活环境、生产方式和文化特点。

(2)选择一位远古居民,了解其生活状况和重要发现,下节课分享。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远古居民在祖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7. 板书设计: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生活环境:……生产方式:……文化特点:……六、教学反思:1. 总结课堂教学:(1)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历史教案范文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历史教案范文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历史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国远古人类的主要代表及其生活状况。

2.培养学生通过史料分析,理解远古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

3.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我国远古人类的主要代表及其生活状况。

难点:通过史料分析,理解远古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图片: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山顶洞人化石等。

(2)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化石分别代表了哪些远古人类?他们生活在哪里?2.教学内容(1)北京人①介绍北京人的发现地点、生活年代。

②展示北京人的头盖骨化石,分析其特征。

③讲述北京人的生活状况,如:居住环境、食物来源、生产工具等。

(2)山顶洞人①介绍山顶洞人的发现地点、生活年代。

②展示山顶洞人的化石,分析其特征。

③讲述山顶洞人的生活状况,如:居住环境、食物来源、生产工具等。

(3)河姆渡人①介绍河姆渡人的发现地点、生活年代。

②展示河姆渡人的化石,分析其特征。

③讲述河姆渡人的生活状况,如:居住环境、食物来源、生产工具等。

(4)半坡人①介绍半坡人的发现地点、生活年代。

②展示半坡人的化石,分析其特征。

③讲述半坡人的生活状况,如:居住环境、食物来源、生产工具等。

3.课堂讨论(1)引导学生思考:远古人类的生活环境与现在有什么不同?(2)讨论:远古人类是如何适应恶劣环境的?4.课堂小结(2)强调远古人类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5.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查阅资料,了解其他远古人类的生活状况。

四、教学反思1.加强与学生互动,鼓励学生提问,提高课堂氛围。

2.注重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引导他们从史料中获取信息。

3.在讲述远古人类生活状况时,注意联系现实生活,让学生感受历史的连贯性。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学生能够对我国远古人类的生活有更加全面的了解,培养他们对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重难点补充:1.教学内容(1)北京人对话引导:同学们,你们知道北京人生活在哪个时代吗?他们是如何被发现的?补充: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到20万年前,他们是在北京周口店被发现的。

历史《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教案范文

历史《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教案范文

历史《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教案范文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的历史背景。

2. 激发学生对远古居民生活的兴趣。

教学内容:1. 介绍远古居民的概念。

2. 阐述远古居民在祖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

教学过程:1. 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向学生展示远古居民的生活场景。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称他们为“远古居民”?他们生活在一个怎样的时代?3. 学生分享对远古居民的了解,教师总结并导入新课。

第二章:远古居民的生活环境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远古居民的生活环境。

2.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尊重。

教学内容:1. 介绍远古居民生活的地理环境。

2. 分析远古居民如何适应和利用自然环境。

教学过程:1. 教师展示远古居民生活环境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

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探讨远古居民如何适应和利用自然环境。

第三章:远古居民的生产方式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远古居民的生产方式。

2. 培养学生对劳动的尊重和珍惜。

教学内容:1. 介绍远古居民的生产工具及生产方式。

2. 分析远古居民生产方式的特点及其影响。

教学过程:1. 教师展示远古居民的生产工具,引导学生了解其用途。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模拟远古居民的农业生产过程。

3. 各小组分享体验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第四章:远古居民的生活方式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远古居民的生活习俗。

2. 培养学生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包容。

教学内容:1. 介绍远古居民的生活习俗,包括饮食、住房、服饰等。

2. 分析远古居民生活方式的特点及其影响。

教学过程:1. 教师展示远古居民的生活场景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

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探讨远古居民生活方式的特点及其影响。

第五章:远古居民的文化创造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远古居民的文化创造。

2. 培养学生对文化传承的重视。

教学内容:1. 介绍远古居民的文化创造,包括绘画、雕刻、音乐等。

2. 分析远古居民文化创造的意义及其影响。

七年级历史上册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教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的生活状况;(2)掌握远古居民的主要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3)了解远古居民的社会组织形式和文明成就。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文字等资料,观察和分析远古居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2)通过小组讨论,了解远古居民的社会组织形式和文明成就;(3)通过比较分析,认识远古居民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祖国历史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2)培养学生对远古居民的尊重和理解;(3)培养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识到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二、教学重点:1. 远古居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2. 远古居民的社会组织形式和文明成就;3. 远古居民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教学难点:1. 远古居民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2. 远古居民的社会组织形式和文明成就的演变;3. 远古居民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评价。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资料,包括图片、文字等;2. 学生准备课本和相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展示远古居民的生活场景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远古居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2)学生分享对远古居民的了解和认识。

2. 自主学习:(1)学生根据课本内容,自主学习远古居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2)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了解远古居民的社会组织形式和文明成就;(3)学生进行比较分析,认识远古居民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3. 课堂讲解:(1)教师根据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进行课堂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2)教师通过举例和分析,讲解远古居民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3)教师引导学生评价远古居民的社会组织形式和文明成就。

4. 课堂互动:(1)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远古居民的理解和认识;(2)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远古居民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3)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了解远古时期人类生存的环境和条件;•了解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三个时期的历史特点;•学习远古时期我国的革新和进步。

2. 教学重点•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的历史特点;•远古时期我国的革新和进步。

3. 教学难点•理解远古时期人类生存的环境和条件;•区分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的历史特点。

4.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合作学习法;•视频教学法;•演示教学法。

5. 教学手段•课件;•视频资料;•实物、图片等。

6. 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教师出示图片或实物,让学生猜测是什么,并启发学生思考,了解远古生活的环境和条件。

(2)讲授课程•教师讲解远古时期的三个时期及其特点,并带领学生理解远古时期的我国社会状况。

(3)案例教学•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或视频资料,向学生展示不同时代的工具、器具、艺术品等,引导学生对远古时期社会文化特征的认识。

(4)合作学习•学生分成小组,合作学习完成相关问题或任务,如设计一座旧石器时代的房子、绘制一件青铜器等。

(5)游戏活动•学生之间进行知识竞赛或者游戏,以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6)课堂小结•教师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总结,强调学生应当理解远古时期居民的生活环境和条件。

二、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历史上册的第一节课,主要讲述的是远古时期的社会历史,旨在让学生了解远古时期的生存环境和条件,以及我国在远古时期的革新和进步。

在授课前,我进行了充分的准备,确定了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选择了适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并编写了详细的教案。

在教学过程中,我多次使用了多媒体教学,如投影、视频等,让学生感触到远古时期人类的生存环境和条件,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案例教学和合作学习过程中,我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看法,并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以启发学生思考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本节课中,我还创新地采用了游戏活动,为课堂教学注入了一丝活力。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历史教案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历史教案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历史教案一、课程目标1.了解祖国境内远古居民的生活、文化和社会制度等方面的情况,掌握其历史演变过程,增强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和自信心。

2.培养学生批判思维的能力,帮助学生理解历史是由人民和社会共同创造的,能够分析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和影响。

3.探究古代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和相互交流的历史演变过程,促进学生跨文化的思考和交流,培养跨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祖国境内远古居民的文化、社会制度及历史演变过程的探究和了解。

三、教学难点探究祖国境内远古居民的文化、社会制度及历史演变过程,并了解古代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和相互交流的历史演变过程。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与准备1.利用图片、视频或故事等形式引导学生了解祖国境内远古居民的文化、社会制度及历史演变过程。

2.为学生展示一些代表着不同文化的古代文物、图片等资料,并启发学生思考“文化的多样性”以及“文化相互交流的历史演变过程”。

3.组织课外阅读,“彩陶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史前人类制陶工艺的演变和古代手工艺人的生产。

通过手工制作、生活上的体验,进一步了解古代人类生活方式及其文化体现。

第二步:中心探究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探究一个历史时期或一个地区的文化、社会制度及历史演变过程,可选的研究时期包括:①新石器时代②旧石器时代③新石器时代晚期④商代⑤周代⑥春秋时期⑦战国时期⑧秦汉时期⑨唐代⑩宋代2.小组内组员互相协作与探究,调查资料及图表整理,每组选出代表发言,向全班分享研究成果,并在互相的讨论中结合史实探究出导致某些历史事件和变迁的原因。

第三步:活动实践1.以“心中的古时代”为主题,组织学生进行个人创作,可以包括:①手工制作,如制陶、编织等;②模拟日常生活,如制造早期工具、模拟石器时代采集、狩猎等;③撰写日记、文章、故事等,以刻画远古时代的场景、人物、物品等。

2.鼓励学生自由创作,可以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创作,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家乡的历史文化等素材进行创作。

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教案(精选5篇)

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教案(精选5篇)

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教案(精选5篇)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篇1教学目标掌握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历史基础知识,了解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

通过“火的使用”、“原始人的生活”等问题,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以及独立思考和进行比较的能力。

让学生了解中国是人类远古遗址最多的国家,是人类的起源地之一,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培养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不同之处。

教学过程教学流程:(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在很久很久以前,人类就出现在地球上,并成为万物的主宰,关于人类是怎样产生的,古今中外有着许多神话传说,哪位同学能给我们讲一讲你所知道的故事呢?生:女娲造人、亚当夏娃等故事展示:女娲造人的图片师:这位同学讲的太好了,大家掌声鼓励一下。

(学生鼓掌)这些神话传说反映出人类对自身来源的困惑,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知道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展示:古猿图片师:在漫长的岁月过程中,古猿通过劳动,逐步演变、进化成人。

那么,在远古时期,我国境内有哪些远古居民呢?学完今天这一课,大家就会了解啦。

板书:课题(二) 教师引导,自学探究: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一小节,找出我国最早的远古居民,以及他们的相关信息。

生:(阅读课本后答)元谋人,云南省元谋县,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

师:同学们都很会读书,找的非常的准确。

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我们的科学家们是通过什么判断出他们的生活时期的呢?展示:元谋人牙齿化石图片生:化石(如果学生不知道,师可以直接为学生拓展)展示:【社会广角】化石是埋藏在地层里的古代生物的遗物。

在化石中含有一定量的14C,随着时间的流逝,14C的量也以一定的比例减少,所以通过测出化石中14C减少的程度,就可以推算出化石的年代。

(如果学生知道相关知识可直接由学生讲述)师:在原始人类进化的过程中,劳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教案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教案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教案: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一、教学目标1.了解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是谁,这些居民是如何生存的。

2.理解上古时期的中华文明,认识五千年文明史前期的重大事件和文化成就。

3.培养学生对历史和文化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

二、教学重点1.远古居民的生存方式和文化特征。

2.新石器时代和青铜器时代。

三、教学难点1.了解新石器时代和青铜器时代,掌握这些时期的文化特征。

2.分析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与其他文明的关系,探究其交流与影响。

四、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1.教师与学生互动,询问学生对上古时期中华文明的印象和了解。

2.引导学生思考上古时期中华文明的诞生与发展,如何使得中国成为东亚文化中心。

2.新课讲授(35分钟)1.讲解新石器时代的文明特征,如石器的制作和使用。

2.解释青铜器时代的文化特征,如青铜器的制作和使用,儒家思想的兴起等。

3.探究祖国境内不同地区远古居民的生存方式和文化特征,如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华北平原、新疆地区等。

3.课堂互动(15分钟)1.展示相关图片,让学生感受远古时代的生活和文化。

2.引导学生自主分组讨论远古居民的生存方式和文化特征,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4.巩固拓展(15分钟)1.让学生思考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与其他文明的关系,探究其交流与影响。

2.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发言,总结和概括本节课的内容,并将其与其他课程内容相联系,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

五、板书设计时间内容导入上古时期中华文明的印象新课讲授新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远古居民的生存方式和文化特征课堂互动展示相关图片;分组讨论巩固拓展远古居民与其他文明的关系;总结概括课程内容六、课后作业1.了解新石器时代和青铜器时代,掌握这些时期的文化特征。

2.理解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与其他文明的关系,探究其交流与影响。

3.阅读相关课文,复习本节课的内容。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在导入环节以轻松明快的方式让学生建立起对上古时期中华文明的印象,激发了学生对历史和文化的好奇心和兴趣。

初一历史《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教学教案

初一历史《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教学教案

初一历史《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教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了解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活动和文化发展;
•掌握早期人类文化遗址的意义;
•了解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发展和特点。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活动和文化发展;
•掌握早期人类文化遗址的意义。

教学难点:
•了解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发展和特点。

三、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时教学内容
1 课程介绍;知识点梳理;了解人类文化活动和分布
2-3 认识早期文化的代表性遗存:旧石器时代的Yunxian人类化石遗址;了解新石器时代文化
4-5 认识新石器时代遗址:1. 美术文化遗址——丝绸之路莫高窟;2. 陶器文化遗址——四川三星堆
四、教学策略
•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模式;
•进行多媒体展示,丰富学生的视听感受;
•鼓励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培养探究精神。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通过讲解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人类文化活动的分布、早期文化代表性遗存、新石器时代文化的特点;
•讨论法:通过小组或班级讨论可以让学生探究遗址的情况及意义、早期文化的发展趋势、和理解新石器时代文化;
•探究法:给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问题,培养探究意识。

六、教学资源
•多媒体教室设备;
•图书《华夏古国考》、《考古新探》等;
•网络教学资源。

七、教学评价方式
•学生课堂表现评价;
•书面作业评价;
•模拟试题评价。

最新-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教案

最新-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教案

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教案三篇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人类是万物的主宰,是地球的主人,有人类才有人类社会的历史,那么最早的人是怎么来的?上帝造人的传说讲上帝造人的故事,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的传说让学生讲故事,反映了人类对自身的困惑。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终于认识到,人类是生物进化的结果,是由古猿的一支发展来的。

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第一课,祖国境内的远古人类。

3培养学生的读图和识图能力、比较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总结出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的代表,读懂图表、文字材料并从中总结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起源地之一,增强民族自豪感。

2正确认识人类历史的起源。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我国最早的人类、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活和生产状况难点远古居民的生存方式[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具]地图册、我国原始人类相关多媒体、考古新发现图板书设计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一、元谋猿人最早、170万年二、北京人时间70---20万年生活方式群居生活发展水平用天然火三、山顶洞人时间18万年生活方式氏族生活、工具进步发展水平人工取火[授课过程]教学内容教法、学法导入新课1、我国最早的人类元谋人距今170万年中国最早的人类多媒体展示女娲造人的民间故事,询问学生谁能讲一讲民间故事女娲造人的传说,以此导入。

可问学生西方人类起源的传说。

展示多媒体图片阅读教材第一段,同学们得到了哪些历史信息?材料中提到了什么人、什么时间、什么证据?鼓动学生争先回答,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集体回答还是单人回答。

简单介绍考古的一些知识,如化石、定年方法等。

教学内容教法、学法2、北京人发现时间1929年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生存年代20—70万年体貌特征手脚分工明显、残留猿的某些特征生活状况群居生活生产水平能制造和使用工具,使用天然火3、山顶洞人时间18万年生活方式氏族生活、工具进步发展水平人工取火小结总结本节课学习的三个远古居民的代表。

七年级历史上册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教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文化特点。

2. 培养学生对祖国历史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 远古居民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

2. 远古居民的文化特点。

三、教学难点:1. 远古居民的生产方式。

2. 远古居民的文化特点。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

2. 运用多媒体教学,展示远古居民的生活场景。

3. 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内容:1. 远古居民的生活方式:洞穴居住、狩猎、采集。

2. 远古居民的生产方式:农耕、畜牧。

3. 远古居民的文化特点:图腾崇拜、原始宗教、民间故事。

4. 举例介绍我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山顶洞人、北京人、元谋人。

5. 分析远古居民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对后世的影响。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远古居民的生活场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远古居民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

3. 课堂讲解:讲解远古居民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文化特点。

4. 案例分析:介绍我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分析其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感受。

七、课堂练习:1. 根据教材,填写远古居民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

2. 分析远古居民的文化特点,举例说明。

3. 选择一位你认为最具代表性的远古居民,简要介绍其生活情况和影响。

八、课后作业:九、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2. 学生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

3. 学生研究报告:评价学生对远古居民的研究成果。

十、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全面介绍了远古居民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文化特点。

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3. 反思教学效果:学生对远古居民的了解程度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4. 改进措施:针对反思结果,提出改进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七年级历史教案【8篇】

七年级历史教案【8篇】

七年级历史教案【优秀8篇】七年级历史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元谋人的发现与距今的年代,北京人的发现、地点与距今年代,北京人使用石器和天然火以及北京人的群居生活:山顶洞人的距今年代、发现地点,山顶洞人的石器、磨制技术和人工取火;山顶洞人过着氏族生活。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我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是目前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2)通过认清劳动创造世界和人类本身这一真理,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产和生活状况。

教学难点认识劳动在人类产生过程中的作用。

教学程序教学内容及预见性问题方法与措施一、自学讨论,预习提纲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是()a、元谋人b、北京人c、蓝田人d、山顶洞人2、“距今约七十至二十万年,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根据这一材料,请你判断他属于()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半坡原始人3、在从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是()a、食物b、四肢的进化c、大脑的进化d、劳动4、下面对北京人一天生活的描述,正确的是()a、几十人围在一起喝小米粥b、某人在一片原始森林中设下陷井捕捉野兽c、人工取火烧烤捕到的野兽d、群居在洞穴中,洞口燃着一堆大火以驱赶野兽和照明5、有关山顶洞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其面貌还保留着一些猿的特征b已使用磨制石器,并能制作骨针c集体居住在山洞里d已经懂得人工取火6、山顶洞人是比北京人更进步的远古人类,是因为:()a手脚有明显分工b距今年代比北京人近c懂得人工取火d过着群居生活7、北京人与元谋人的相同之处不包括:()a保留着猿的一些体质特征b人工取火御寒c过着群居生活d使用打制石器8、山顶洞人抵御野兽的攻击,最可能使用的武器不包括()a石器b木棒c火把d弓箭9、在同一地点发现的远古人类是()a、元谋人北京人b、北京人山顶洞人c、山顶洞人半坡原始人类d、河姆渡原始人类半坡原始人类1a2b3d4d5a6c7b8d9b二、分组交流,展示提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与能力]
以教材中课文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和提示为对学生
应掌握知识的要求;其他只要求一般了解。

[过程与方法]
1、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能力;
2、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能力及独创、灵敏是思维品质的培养;
3、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正确认识人类历史的起源;
2、了解国家兴衰、个人成就、个人成败的原因。

[重点] 我国的原始人类
[难点]历史人物的作用与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相互关系。

[课时]5课时
[课型]新授课、活动课、讲评课
[方式与方法]综合启发式教学
[教具]地图册、我国原始人类相关多媒体、考古新发现图
第 1 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人类历史的起源;(2)掌握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元谋猿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产、生活情况、距今年代,氏族生活的特点。

(3)培养学生的读图和识图能力、比较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总结出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的代表,读懂图表、文字材料并从中总结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起源地之一,增强民族自豪感。

(2)正确认识人类历史的起源。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我国最早的人类、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活和生产状况
难点:远古居民的生存方式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地图册、我国原始人类相关多媒体、考古新发现图
板书设计:
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一、元谋猿人:最早、170万年
二、北京人:时间:70---20万年
生活方式:群居生活
发展水平:用天然火
三、山顶洞人:时间:1.8万年
生活方式:氏族生活、工具进步
发展水平:人工取火
[授课过程]
我国最早的人类
提到了什么人、什么时间、
使用天然火
的分布图。

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回
页第一、二段,多媒体

(见课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