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农业科学技术进步

合集下载

红星照耀中国第10章主要内容

红星照耀中国第10章主要内容

红星照耀中国第10章主要内容第10章《红星照耀中国》主要内容概述第10章《红星照耀中国》是关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近代历史的重要篇章。

本章主要围绕着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建设以及改革开放的进程展开,探讨了这一时期中国发展的方向和取得的成就。

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正处于建设初期。

这一时期,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重要的政策和措施,推动着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本章节详细介绍了中国在经济、农村改革、工业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就。

首先,在经济领域,中国实行了计划经济体制,通过农村包围城市、重工业优先、农业集体化等措施,迅速恢复和发展了国民经济。

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在农村得到巩固,农民逐渐实现了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使农村经济得到长期稳定发展。

同时,在城市工业方面,中国积极实行自力更生的战略,大力发展重工业和基础产业,为国家经济的迅速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本章节还介绍了中国在科技、教育和文化方面所取得的重要成就。

中国在科学技术领域进行了大规模的知识和技术的推广普及,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其中包括人造卫星的发射成功以及实现了核武器的自主研发。

在教育方面,中国充分重视普及教育,并努力提高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了人民的整体素质。

文化改革和发展也成为新中国建设中的重要环节,中国的文化事业经历了一系列的革新和发展,为国家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最后,本章还介绍了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和取得的成就。

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使中国的经济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新时期,逐渐走上了世界舞台。

中国通过开放政策吸引了大量外资,并在国际经贸领域与各国开展广泛合作。

此外,中国还积极推进农村改革和城镇化进程,加快了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

总的来说,第10章《红星照耀中国》主要描述了新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通过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的实施,中国的经济、科技、教育和文化等方面得到了全面的发展,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影响力也日益提升。

国家科技进步法(最新!)

国家科技进步法(最新!)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八十二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于2007年12月29日修订通过,现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公布,自2008年7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2007年12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1993年7月2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2007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修订)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与科学技术应用第三章企业技术进步第四章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机构第五章科学技术人员第六章保障措施第七章法律责任第八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促进科学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推动科学技术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国家坚持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实行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学技术工作指导方针,构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创新型国家。

第三条国家保障科学技术研究开发的自由,鼓励科学探索和技术创新,保护科学技术人员的合法权益。

全社会都应当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独立思考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追求真理、崇尚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第四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应当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进步工作应当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国家鼓励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推动应用科学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社会事业。

第五条国家发展科学技术普及事业,普及科学技术知识,提高全体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国家鼓励机关、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公民参与和支持科学技术进步活动。

第六条国家鼓励科学技术研究开发与高等教育、产业发展相结合,鼓励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交叉融合和相互促进。

国家加强跨地区、跨行业和跨领域的科学技术合作,扶持民族地区、边远地区、贫困地区的科学技术进步。

农业经济学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东北农业大学

农业经济学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东北农业大学

农业经济学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东北农业大学第一章测试1.农业弱质性表现在()参考答案:农业依赖天气等自然因素,产出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波动性,从而引起价格波动。

;农产品的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都较小,这使得农产品价格很容易受产量波动。

;农业科研周期长,农业技术进步慢。

;农产品生产的季节性和不耐储存,对生产者很不利。

2.农业所包含的具体内容在不同国家、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有所不同。

一般认为,农业包括植物栽培和动物饲养,有的国家也把农业看成是一个由()组成的产业系统。

参考答案:产前部门、产中部门和产后部门3.农业产前服务主要是()服务。

参考答案:生产资料供应4.农业所包含的具体内容在不同国家、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有所不同。

一般认为,农业包括植物栽培和动物饲养,有的国家也把农业看成是一个由()组成的产业系统。

参考答案:产前部门;产后部门;产中部门5.农业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其主要功能包括()。

参考答案:粮食安全功能;经济功能;环境功能;社会功能6.农业生产力发展大致经历了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三个阶段,传统农业发展阶段的基本特征是()。

参考答案:劳动密集型耕作;封闭、自我循环和发展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粗放式耕作;技术停滞7. "中国,7%土地,养活22%人口"。

"美国,一个农民养活80个人",说明中国农业和美国农业同样发达()。

参考答案:错8.农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包括产品贡献;市场贡献;要素贡献;外汇贡献()参考答案:错9.农业的发展是国民经济其他部门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参考答案:对10.我国面临着耕地资源数量减少与质量下降的双重威胁,不可能保护农产品稳定增长。

(。

)参考答案:错第二章测试1.影响农产品供给的因素有()。

参考答案:生产者的数量;相关农产品价格;农业生产要素的价格2.替代农产品是指两种或两以上在()上相似,并可相互代替的农产品。

参考答案:效用3.影响农产品供给的因素就是影响农产品供给弹性的因素。

第十章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十章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现代农业
• 主要形式:机械化集约农业(mechanized intensive agriculture)和石油农业。 • 主要特点: –运用发达的工业能力,向农业大量输入机械、化肥、 燃料、电力等各种形式的工业辅助能。 –土地生产力、劳动生产力及商品生产率都大大提高。 • 消耗能源;用人工过程代替自然过程,用工业办法解决 农业问题 效率: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商品率高 问题:环境破坏、作物品种基因单一化、资源危机、环 境污染
二、石油农业的问题
• 正是由于现代农业的发展,使得在人类历 史上首次解决了温饱难题。 • 从20世纪初到80年代,世界人口增长了2倍, 而同时世界谷物总产增长了2.3倍,农业总 产值增加了2.4倍。
二、石油农业的问题
化石能源的大量的消耗 –从1950年的0.36亿吨增加到1985年的2.6亿吨 石油当量。 –石油储量的不断下降,价格不断上涨,依靠化 石能源的现代农业根本无法长期维持。 –据估计,若世界60亿人均采用美国的食物生产 技术和膳食水平,则目前世界全部的化石能源 只能维持30年。
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1.可持续发展是在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同 时,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要的 发展。 2.可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1)自然属性: 即可持续发展是不超 越环境系统再生能力的发展。 (2)社会属性: 在生存于不超出维持 生态系统承载能力的情况下,改善人 类的生活品质。
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第十章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的一般概念 第二节 农业的历史发展阶段与现代农业 发展思潮 第三节 农业可持续发展与可持续农业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的一般概念
一、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由来 1.中国古代的环保思想,我国 2200多年 前,“永续利用”的思想和定期封山育 林的法令。 2.西方: 19世纪对林业和20世纪对渔业 的研究,提出了可再生资源“可持续产 量”问题。 3.近代和现在:

农业经济学(第三版)章节复习思考题

农业经济学(第三版)章节复习思考题

农业经济学(第三版)章节复习思考题导论导论不仅起到开篇的作用,而且还具有统领全书的功能。

在导论中,首先阐述了农业的概念,农业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相交织的根本特性。

其次分析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一般地位和在不同发展阶段中的地位,农业的基本贡献即产品贡献、要素贡献、市场贡献和外汇贡献以及现代人们对农业多功能性的认识。

然后概要地介绍了中国古代近代的农业经济思想与西方农业经济学科的产生和发展。

最后则进一步明确了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本书的主要内容。

1.什么是农业?试分析农业的根本特性。

2.试分析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一般地位和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中的地位。

3.什么是农业的基本贡献和农业的多功能性?4.了解和掌握农业经济学科产生与发展的基本脉络。

5.了解和掌握中国古代和近代的主要农业经济思想6.当代农业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变化表现出哪些特征?第一章农产品供给与需求本章在经济学基本理论基础上,介绍了农产品供给和需求的概念,它们可以分别用表格、图形和函数式来表示;分析了影响农产品供给和需求的因素及其变动对供求均衡的影响;在分别讲解农产品供给价格弹性和需求价格弹性概念类型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其影响因素;最后,介绍了农产品供求均衡的应用,即农产品需求弹性与总收益的关系,农产品供给、需求的循环变动导致的蛛网类型以及最高价格限制和最低价格限制政策问题。

1.什么是农产品供给?农产品供给需要具备哪两个条件?2.农产品供给有哪些特殊性?3.试分析影响农产品供给的因素。

4.何谓农产品需求?农产品需求要具备哪两个条件?5.何谓农产品需求规律.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6.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变动有何区别?7.试分析影响农产品需求的因素。

8.何谓农产品供给价格弹性?农产品供给价格弹性有哪些类型》试用图和公式来表示。

9.试分析影响农产品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

10.何谓农产品需求价格弹性?农产品需求价格弹性有哪些种类?试用图和公式来表示。

11.试分析影响农产品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

农业经济学知识点

农业经济学知识点

农业经济学知识重点第一章导论1.农业概念:农业是人们利用太阳能,依靠生物的生长发育来获取产品的社会物质生产部门2.农业的特征:①是一种自然再生产过程(根本特性)②是一种经济再生产③是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交织的过程3.★农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①产品贡献②要素贡献③市场贡献④外汇贡献4.农业非商品产出功能:①环境功能②社会功能③粮食安全功能④经济功能⑤文化功能第二章农产品供给与需求1.★农产品供给的含义:农产品供给是指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价格条件下愿意并能够出售某种商品农产品的数量2.农产品供给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农产品的供给量与其价格呈同方向变动,即在一般情况下,农产品供给量随其价格的上升而增加,随其价格的下降而减少3.★影响农产品供给变动的因素①其他相关农产品价格②农产品生产要素的价格③农业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的技术水平④农产品生产者数量⑤农产品商品化程度⑥农产品生产者对未来价格的预期⑦其他因素政府法令和宏观调控政策等4.★农产品需求的含义:农产品需求指农产品消费者在某一特定的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购买并能够购买的某种农产品的数量5.农产品需求规律:一般而言,农产品的价格水平与消费者愿意且能够购买的数量之间存在着反方向关系,即价格上升,购买量减少,价格下降,购买量增加6.替代效应:指农产品消费者在实际收入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农产品价格的变化对其需求量的影响7.收入效应:指农产品消费者在货币收入不变,但实际收入水平提高的情况下,改变农产品的购买量,从而达到更高的效用水平8.★影响农产品需求的因素①消费者的收入水平②其他相关农产品的价格③中间需求的变化④人口的数量与结构⑤消费者的偏好与消费观念⑥消费者的文化习俗⑦消费者对农产品未来价格的预期⑧政府的消费政策9.农产品供给弹性:指某种农产品的市场供给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的敏感程度,即农产品供给量变动率对其价格变动率的比率10.★影响农产品供给弹性的因素:①农产品生产周期的长短②农产品生产规模变化的难易程度③农产品价格变动的影响期长短④随着农产品产量的增加,其成本增加的程度11.农产品的需求弹性:指某种农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化反应的敏感程度,即农产品需求量变动率对其价格变动率的比率12.★影响农产品需求弹性的因素①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程度②某种农产品的替代品数目及替代程度③某种农产品本身用途的广泛程度④农产品在消费者预算中所占比重的大小⑤消费者的收入水平⑥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或轻工业对某种农产品的依赖程度13.★“薄利多销”与“谷贱伤农”14.蛛网理论(1)收敛型蛛网的前提条件:如果农产品的供给弹性小于需求弹性,价格变动对供给的影响程度则小于对需求的影响程度,这种蛛网就是收敛型的(2)发散型蛛网的前提条件:如果农产品的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价格变动对供给的影响程度大于对需求的影响程度,这种蛛网就是发散型的(3)封闭型蛛网的前提条件:如果农产品的供给弹性等于需求弹性,价格变动对供给和需求的影响相等,这种蛛网就是封闭型的第三章 农产品现货市场与流通1.★流通过程中的三流:商流、物流、信息流2.农产品批发市场按地理位置可分为:产地批发市场、销地批发市场、中转地批发市场3.★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功能:①商品集散功能 ②价格形成功能 ③供求调节功能④信息中心功能 ⑤综合服务功能4.★零售业态的含义:是指零售企业为满足不同的消费者需求而形成的不同经营形态,零售业态的内在组成要 素分别为:目标顾客、商业结构、服务方式、店铺环境、价格策略等第四章 农产品期货市场1.期货的概念:是指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围绕农产品期货合约交易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经济关系2.★期货交易者的分类:套期保值者和期货投机者3.★期货市场的功能:发现价格功能、回避风险功能4.农产品期货市场功能发挥对现货市场的宏观作用:① 减缓价格波动 ② 有助于政府宏观调控③ 促进农业国际化发展第五章 农产品国际贸易1.★国际贸易的两大基本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和国家竞争优势理论2.★比较优势理论与竞争优势理论的区别① 构建的市场条件不同 ② 研究的对象不同 ③ 讨论的优势来源不同 ④ 衡量标准不同3.★比较优势理论与竞争优势理论的联系:比较优势理论是竞争优势理论的基础、发挥比较优势是实现竞争优 势的最佳途径4.★WTO 基本原则:①扩大市场准入原则,消除非关税壁垒 ②削减出口补贴,促进公平竞争③削减和规范国内支持,完善竞争机制 ④规范卫生和植物检疫措施,严防设置非关税壁垒第六章 农业生产要素1.土地的概念:土地在经济学上是指地球上的陆地和水域以及与之相连的土壤、气候、地貌、岩石、水文、植 被等一切自然条件2.★土地特征:自然特性⎪⎪⎩⎪⎪⎨⎧土地生产力具有差异性肥力可以不断提高土地能永久利用,土壤不能移动土地的位置是固定的,积是有限的土地是自然的产物,面 经济特性⎪⎪⎪⎩⎪⎪⎪⎨⎧土地利用后果的社会性土地报酬递减的可能性难性土地利用方向变更的困土地利用的区位性土地利用的稀缺性 3.★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在一定的科学技术水平下, 从一定的土地上所得到的报酬随着向该土地投入的劳动 和资本量的增大而有所增加,但随着投入的单位劳动和资本的增加,报酬的增加却在逐渐减少4.★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原则:①因地制宜 ②节约用地 ③保护资源 ④有偿利用5.★土地集约经营的概念:是指在一定土地面积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活劳动,应用先进农业技术装备和技 术措施,进行精耕细作,主要靠提高土地生产率来增加农产品产量和收入的经营方式6.土地集约经营的类型:①劳动集约型 ②技术集约型 ③资金集约型7.土地集约经营的意义:①可以弥补我国人均土地资源的严重不足,通过提高土地生产率,不断增加农产品总量,更好地满足社会对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要 ②可以充分发挥我国农业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通过精耕细作等提高土地的产出水平,增加农民收益 ③通过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措施和物质装备,可以促进生物因素与环境因素的协调、统一,实现高产稳产,提高质量8.提高我国土地集约经营水平的途径:①充分利用丰富的农业劳动力资源,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②加大资金投入,提高农业技术装备水平,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③广泛应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进一步提高土地生产率 ④扩大复种面积,提高复种指数 ⑤搞好经营管理,提高农民整体素质9.实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途径与措施①要为实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a.建立起灵活高效的土地流转机制 b.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 c.政府的支持与帮助)②不断扩大生产经营项目的规模(a.重视土地向某些生产项目集中 b.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整体规模效益 c.大力抓好农业社会化服务 d.将开发性农业自觉纳入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运作)③组织形式应多种多样10.土地使用制可以分为:“两权”合一型和“两权”分离型11.土地承包经营主体:土地承包方 土地发包方12.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方式:①土地承包经营权转包 ②土地承包经营权出租 ③土地承包经营权互换 ④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 ⑤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 ⑥土地承包经营权托管 ⑦土地承包经营权反租倒包13.★“反租倒包”的含义:是指集体或单位、个人以一定的租金将农户承包地土地租赁后,经过投资开发或 者改善生产条件后再重新发包给单位或农户经营14.★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原则:①平等、自愿、有偿原则 ②土地所有权性质和土地用途维持原则 ③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期限受限制原则 ④受让方资格限制原则 ⑤优先原则15.水资源的经济学特性①水资源通过降雨、降雪等方式可以自然循环补充②水资源同其他矿产资源相比,其利用只能是自然状态,不能通过人工提炼而在体积上或经济价值上得到浓缩 ③水资源既是生产对象的主题,又是生产对象的载体或媒体④人类对水资源循环上不能实施有效的人工控制 ⑤水资源的自然供给无弹性,需求呈刚性第七章 农业劳动力1.★刘易斯模式①发展中国家一般存在着二元经济结构:一元是能够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以落后方式进行生产的,含有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农业部门,这一部门生产率低,劳动报酬低;另一元是以现代化方法进行生产的城市工业部门,它的劳动生产率和工资水平比农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和工资水平高②传统农业部门的最大特点是剩余劳动力的存在③由于工农业之间的收入水平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农业剩余劳动力必然有一种向工业部门流动的趋势④城市现代工业部门吸收农业剩于劳动力的结果是扩大了生产,取得了更多的生产剩余,积累了更多的利润 ⑤在上述往复过程中,城市工业部门不断扩大生产,农业剩余劳动力不断向工业部门转移,农村人口不断进入城市,从而实现了工业化和城市化2.★刘易斯拐点:劳动力从过剩向短缺的转折点3.★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概念:在一定的生产力水平下,农业劳动力的供给大于农业生产经营合理需求的那一部 分劳动力,这部分劳动力投入农业生产经营的边际产量为零或负数4.农业剩余劳动力的类型:①按照农业剩余劳动力的特殊性分为:绝对剩余、相对剩余②按照农业剩余劳动力产生原因分为:积累型剩余、结构型剩余、替代型剩余、季节性剩余5★.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概念:农业劳动生产率指农业劳动者在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农产品数量,或者生产单 位农产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 农业劳动时间农业产品数量农业劳动生产率 6.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意义①是发展农业生产的根本途径 ②是增加积累和提高农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决定条件③是衡量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根本标志④是加快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7.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途径①采取正确的政策措施,调动农民的劳动积极性②不断改进农业劳动者的物质技术装备③合理利用和逐步改善自然条件④不断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科学技术水平和劳动熟练程度第八章农业技术进步1.★农业技术进步的特点:①渐进性②系统性③外生性④复杂性⑤周期性2.诱导性技术进步理论:①要素稀缺诱导的技术进步②市场需求诱导的技术进步3.★农业技术的经济类型:劳动节约型技术、资源节约型技术、中性技术4.中国农业技术进步道路的选择:①第一阶段应以资源节约型技术为主②第二阶段应是资源节约型与劳动节约型技术全面发展和有机结合第九章农业资金1.农业资金的三大类:①农业财政资金②农业信贷资金③农户资金2.农户资金的来源:①农业生产经营所得②非农业生产经营所得③劳务所得④财产性收入⑤转移性收入第十章农业信息与农业信息化1.★农业信息的内涵:农业信息是指以农业生产经营和农业科学为表征对象的,以有意义的形式加以排列和处理的数据,并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反映出来第十一章农业家庭经营1.★农业家庭经营的含义:以农民家庭为相对独立的生产经营单位,以家庭劳动力为主,所从事的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因此又称为农户经营或家庭农场经营第十四章农业保护政策1.全面实施农业保护政策的判断标准:经济结构主义观点、农业比较优势大小的观点第十五章食品质量安全管理1.★食品质量安全的基本特点①危害的直接性②危害的隐蔽性③危害的累积性④危害产生的多环节性2.★影响食品质量安全的主要途径①物理污染:指由物理性因素对食品质量安全产生的危害②化学性污染:指在生产加工过程中使用化学合成物质而对食品质量安全产生的危害③生物性污染:指自然界中各类生物性污染对食品质量安全产生的危害3.中国食品认证:无公害产品认证绿色食品认证有机食品认证第十七章传统农业的改造与农业现代化1.传统农业的特点:①技术停滞②粗放式耕作与劳动密集型精耕细作相结合,劳动生产率及其低下③封闭的、自我循环和发展,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2.★农业现代化的战略目标:①建设起一个发达的有市场竞争力的农业②建设起一个富裕的农村,提高农民收入水平③建设起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3.★农业现代化发展战略的实施:工业化战略、城市化战略、市场化战略、农业保护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第十八章农业可持续发展1.★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在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损害后代满足其需要的发展条件下,采用不会耗尽资源或危害环境的生产方式,实行技术变革和机制性改革,减少农业生产对环境的破坏,维护土地、水、生物、环境不退化、技术运用适当、经济上可行以及社会可接受的农业发展战略2.★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特征:①经济持续性②社会持续性③生态持续性3.可持续农业发展趋势:①追求农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②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③建立经济与生态良性循环体系④强化农业系统内的自养、自控功能⑤发展农业循环经济4.★农业循环经济的概念:农业循环经济就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按照生态系统内部物种共生、物质循环、能量多层次利用的生物链原理,通过工程与技术措施,强化农业生产各环节的联系,实现物质的优化配置和循环利用,从而减少物质投入,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实现农业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可能会考大题:1.试分析当代农业合作社的发展趋势2.分析农贸市场和超市在销售农产品上的优劣势及发展趋势。

农业经济学期末考试重点问答简答题

农业经济学期末考试重点问答简答题

一、农业的基础地位和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对国民经济有哪些贡献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1、农业是国民经济其它部门赖以独立的基础;2、农业的发展是国民经济其他部门进一步发展的基础;3、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对世界各国的经济普遍起作用的客观规律;4、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一条长期起作用的经济规律..农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产品贡献;市场贡献;要素贡献;外汇贡献二、1、产权:是指财产主体生产资料所有者与使用者对财产生产资料和生产经营收益的权利;包括生产资料的的所有、使用和处置权以及收益的分配权..2、农业家庭经营广泛存在的客观原因是什么1.农业生产特性决定了农业与家庭经营必须密切结合..2.农业自然条件的复杂多变性和农业生产的灵活性;决定了家庭经营是更为合适的组织形式..3.家庭成员具有利益目标的认同感;劳动激励多样;使得农业家庭经营的管理成本最小..三、1、农业现代化:即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物质装备和现代科学管理方法全面地改造农业1、高产、优质、低耗的农业生产系统2、合理、高效、稳定的农业生态系统3、繁荣、富庶、文明的现代农村四、1、市场失灵:现实的资本主义市场机制在很多场合不能资源的有效配置..这种情况被称为所谓“市场失灵”..表现:垄断、外部影响、公共物品、不完全信息以及相应的微观经济政策...2、公共物品:3、宏观调控:五、如何利用“绿箱”政策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绿箱”措施Green Box Policies是指由政府提供的、其费用不转嫁给消费者;且对生产者不具有价格支持作用的农业支持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项:1由公共基金或财政开支所提供的一般性农业生产服务..2为保障粮食安全而提供的储存补贴..3粮食援助补贴..4单亲家庭农场补贴..5一般性农业收入保障补贴..6自然灾害救济补贴.7农业生产者退休或转业补贴..8农业生产资源储备补贴9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性投资补贴10地区发展补贴六、1、可持续发展:①强调人类在追求健康而富有生产成果的生活权利时;应当保持人与自然界的和谐;而不应当凭借人们手中的技术和投资;采取耗竭资源、破坏生态和污染环境的方式来追求这种发展权的实现..②强调当代人在创造和追求当前的发展和消费时;应努力使自己的机会与后代人的机会平等;不能剥夺后代人本应合理享有的同等发展与消费的机会..2、可持续农业:是指采取某种使用和维护自然资源基础的方式;并实行技术变革和体制性变革;以确保当代人类以及后代对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得到满足的农业..3、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来的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提出:对现代“石油农业”模式的反思首先;石油农业的高能耗是极不经济的..其次;石油农业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第三;石油农业带来严重的生态破坏..4、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①以生态可持续性为基础..②以持续性技术为动力..③以经济可持续性为主导..④以社会的可持续性为根本目的..第七章农业自然资源1集约经营是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活劳动;采用先进技术装备和技术措施;进行精耕细作;主要靠提高土地生产率来增加农产品总量的经营方式..2集约度:西方经济学家把集约经营中追加生产要素投入的程度称作集约度;集约度的最低限度是土地集约利用的粗放边际;而集约度的最高限度是集约边际..3农业规模经营:在一定生产力水平和经营条件下;为获得最佳产出规模而投入适量生产要素;并使生产要素合理组合充分利用;以获取最佳经济效益..4级差地租是等量资本投入到条件较优包括土地肥沃程度较高或地理位置较好地土地上;或者生产率不同地各个资本连续投入到同一块土地上而产生的超额利润..前者叫级差地租I;后者叫级差地租II..思考题1,什么是土地资源农业土地资源具有哪些特点答:土地资源是最重要的农业自然资源;是农业生产中不可缺少或替代的基本要素农业土地资源:是指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生产中已经开发利用和尚可开发利用的土地数量和质量的总称;包括耕地、荒地、森林、草地、丘陵、江河、湖泊及滩涂等..特点:1、面积的有限性和供给的稀缺性2、位置的固定性和收益的级差性3、效用持续性与报酬递减的可能性第八章:农业劳动力资源人力资本:又称“对人力资源的投资”;是指为提高人力资源的生产率;并期待为了有所收益而进行的投资;是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以劳动者的数量和质量表示的非物质资本..思考题:农业劳动力资源有何特性1. 在农业生产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2. 决定农业发展和经营规模及农业以外各产业部门发展规模与水平..3. 分散性与集中劳动..4. 农业劳动力必须掌握多种技术和技能..5. 受多种自然因素和生态环境的制约..人力资本投资形式有哪些用于教育和培训的费用用于医疗保健的费用个人和家庭用于变换就业机会的迁移费用第九章农业中的资金农业资金的运动规律是什么农业资金依次经过流通过程、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三个阶段;相继采取货币资金、生产资金、商品资金三种职能形式;最后又回到了原来的出发点;实现价值增值..农业财政资金投入的理论依据与原则是什么1、农业公共产品需要财政投资来提供..2、农业技术进步导致生产者福利及收入分配的变化需要财政投入来均衡..3、农业生产的外部性需要财政投资来校正..4、农业的持续发展需要财政投资来支持与保护..效率原则;公平原则;稳定原则;持续原则;统筹兼顾原则..第十章农业科学技术进步农业科技进步是指在农业经济发展中;不断创造、掌握和应用生产效率更高的科学技术;以替代生产效率较低的技术的过程..思考题如何理解农业科技进步的动力内在原因:产量目标质量目标利润目标农产品竞争力目标外部原因:农村产业结构变革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新农村建设和实现农业现代化全球经济一体化农业教育在农业科技进步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地位:农业教育的内涵人力资本理论与科技进步农业教育是农业科技进步的基础作用:农业教育为农业科技进步提供保障农业教育培养科技研发人才农业教育培养科技应用人才第十一章农产品市场供求农产品需求是指农产品消费者在某一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购买并且能够购买的某种农产品的数量..农产品需求价格弹性是指某种农产品市场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化的反应灵敏度;或者;农产品需求量变动的百分率对其价格变动百分率的比例..农产品供给是生产经营者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价格条件下愿意并可能出售的某种商品农产品的数量..农产品的供给弹性是指某种农产品的市场供给量对其价格变化的反应灵敏度;即农产品供给量变动的百分率对其价格变动百分率的比率..思考题影响农产品需求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价格水平人口的数量与结构消费者的偏好消费者的文化习俗消费者对农产品未来价格的预期政府的消费政策农产品供给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农产品价格农业资源极其开发利用的技术水平农产品生产者数量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农产品生产者对未来价格的预期其他因素如社会经济环境、政府的法令和政策等什么事蛛网理论蛛网理论:是指随着市场价格的波动;供给量和需求量围绕平衡点呈蛛网状波动的理论..1收敛型蛛网2发散型蛛网3环型蛛网第十二章农产品市场体系与农产品物流农产品期货市场:期货交易是指按照一定的条件和程序;由买卖双方在交易所内预先签订产品买卖合同;而货款的支付与货物的交割则要在约定远期进行的一种贸易形式;属于信用交易范畴..思考题: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功能有哪些P224 商品集散功能价格形成功能信息中心功能调节供求功能综合服务功能试分析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功能与作用规避风险功能发现价格功能风险投资功能资源配置功能作用 1.调节市场供求;减缓价格波动2.能增强企业经营的计划性;提高管理水平3.可节约社会劳动和资金占用4.能提高市场的交易效率5.有助于政府对宏观经济运行的调控6.有利于促进农产品市场向国际化发展第十三章农产品价格1.农产品的价值是农产品价格形成的基础..农产品价值由农业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生产资料的价值C;劳动者为维持和再生产劳动力所创造的价值即劳动报酬V以及劳动者为扩大再生产和为社会所创造的价值即为盈利M三部分组成;也即农产品价值=C+V+M..2.农产品季节差价是怎样形成的怎样计算1)季节差价主要由两方面原因造成:一方面;同种农产品在不同季节的生产费用和产量不同;导致单位农产品的生产成本不同;从而产生季节差价;另一方面;由于农产品生产的季节性和消费的常年性;从生产到消费之间需要进行农产品的储存;储存过程的费用和自然损耗要通过季节差价得到补偿;季节差价因此产生..2)计算公式:见书本第259页3.什么是剪刀差剪刀差是指在工农产品的交换中;工业品的价格高于其价值;农产品的价格低于其价值;两者的差额呈剪刀状的变化趋势..其实质是工农产品的不等价交换..第十五章农业宏观调控外部性是指某种经济活动对社会上其他成员产生影响;经济主体却没有承担相应的成本或获得相应的收益..2.什么是农村产业政策农村产业政策是国家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调整和改善农村产业之间的关系;促进各产业协调发展的政策体系..3.什么是农村综合生产能力农村综合生产能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下;通过具体生产过程的组织、农业生产诸要素的综合投入可以达到的相对稳定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综合产出的能力..4.农业宏观调控的内涵是什么农业宏观调控是指以政府为主体;着眼于经济运行的全局;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对农业资源的配置从宏观层次上进行调节和控制;以促进农业经济总量均衡、结构优化、要素合理流动;保证农业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5.农业宏观调控的主要内容有哪些1)制定合理的农村产业政策2)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3)健全农业支持保护制度4)建立农业风险防范机制5)健全农产品储备调节制度和农产品风险基金制度6)保护和建设农业生态环境7)完善农业宏观调控法律体系第十七章农业产业结构和结构调整产业结构是指整个社会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各产业部门的构成、比例关系及相互联系..2.什么是农业产业结构农业产业结构通常称为农业生产结构;有时也简称为农业结构..它是指一定区域国家、地区或农业企业内;农业系统内部各类产业的构成及相互之间的比例关系;即种植业、林业、渔业和畜牧业的组成及所占比重..3.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向是什么1)基本原则:市场导向原则、因地制宜原则、协调发展原则、效益最佳原则2)主要方向: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发展健康养殖业、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推进生物质产业发展4.什么是粮食安全粮食安全与食物安全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见书本上第337页—338页第十八章农业产业化与农村城市化1.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要特点是什么1)布局区域化2)生产专业化3)企业规模化4)经营集约化5)产品商品化6)服务社会化。

李秉龙《农业经济学》(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8-10章)【圣才出品】

李秉龙《农业经济学》(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8-10章)【圣才出品】
4 / 96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a.国家通过有效的宏观调控,可以正确引导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减少或避免农业生产 经营的盲目性;
b.采取现代化科学管理手段提高农业生产单位的经营管理水平,从而保障农业生产经 营活动高效健康地进行。
⑤改变农民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促进农村的全面发展 a.使农民的劳动条件不断改善,劳动强度不断降低,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从而调动农 民推进技术进步的积极性,使农民努力学习与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劳动技能; b.先进的农业科学文化技术一旦被农民掌握运用,必将改变传统的价值观念、生产方 式和生活习惯。 3.诱导性技术进步理论 (1)要素稀缺诱导的技术进步 ①国民经济中要素稀缺诱导的技术进步 国民经济中要素稀缺诱导的技术进步的过程如图 8-1 所示。
圣才电子书

第八章 农业技术进步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8.1 复习笔记
一、农业技术进步概述
1.农业技术进步的内涵与特点
(1)农业技术进步的内涵
①含义
农业技术进步是指在农业经济发展中,不断用生产效率更高的先进农业技术来代替生产
效率低下的落后农业技术,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2 / 96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逐步形成新的农业技术体系,推动产业结构出现更加协调和全新的局面。 ③外生性。农业技术进步的压力和动力主要是外生的。 ④复杂性 农业技术的复杂性表现为: a.农业技术进步环境的复杂性。由于经济、社会、科技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程度难
以控制、调节,不可能持续地保持农业技术进步的最佳环境。 b.农业技术进步内容的复杂性;只有各Hale Waihona Puke 科技进步内容的有效化组合,才能形成较大

现代农业经济学第二版部分习题答案

现代农业经济学第二版部分习题答案

现代农业经济学第一章导论一.概念1.农业:人类利用自然环境条件,依靠生物的的生理活动机能。

通过人类劳动来强化或控制生物体的生命活动过程,以取得所需的物质产品的社会生产部门。

广义上是指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等产业,包括与其直接相关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狭义上就指种植业。

2.农业经济学:是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中,研究并阐明现代农业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发展运动规律和及其应用的科学二.问答题1.农业的基础地位和作用?对国民经济有哪些贡献?答:a。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国民经济其他部门赖以生存和进一步发展的基础;是对各国普遍起作用的规律并且长期起作用;b.农业对国民经济有着贡献:产品、市场、要素、外汇贡献;其新贡献有生态、安全、政治、文化。

2.如何理解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答:就是研究农业生产方式运动的规律,包括农业生产力的农业生产关系的、以及两者相互作用的规律;研究其性质内容特点。

3.应如何学习农业经济学?方法?答:a.农业的发生,发展入手;生产过程;C农产品供给;农业生产的宏观调控、结构优化、区域发展入手;B.辩证法。

比较与鉴别法、调查研究、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法。

第二章现代农业的微观组织一概念:1.产权:财产主体对财产的权利包括生产资料的所有、使用、处置、收益的分配权。

2.产权结构:不同类型的产权所构成的产权框架及其比例。

按所有权可分为国有、集体、个体、私营、联营、其他产权。

3.农业家庭经营;指以农民家庭为相对独立的的生产经营单位,以家庭劳动力为主,所从事的活动。

又称农业经营、家庭农场经营。

4.农户家庭承包经营:5.农业合作经济:农民为了共同的经济目标,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上组织起来的实行自主经营、民主管理、共负盈亏的农业经济形式。

6.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指农民、农业小生产者为各自生产。

在自愿互助和平等互利的基础上,联合从事特定经济的企业组织形式。

二、问答1.现代农业产权结构的基本特征?答:产权主体多元化、关系明晰化、交易市场化、收益实现多元化。

发展经济学郭熙保1

发展经济学郭熙保1
?所谓先进也是相对于本国农业而言,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比较落后。 ?因此,发展中国家城乡收入差别较大,导致农村人口大规模地向城市流动。
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
中心 郭熙保教授
16
(七)生态环境恶化
? 1.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膨胀和贫困对环境造成巨大破坏。
? 人口急剧增加对粮食需求不断增加,不得不加速开垦土地和过度使用化肥、 砍伐森林和过度放牧。
序号 4 3 2 1
经济组别 高收入 上中等收入 下中等收入 低收入
人均GNI 美元 12196以上 3946-12195 996-3945 995以下
经济体个数 个 69 48 56 40
人均GNI 美元 37970 7495 2316 512
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
中心 郭熙保教授
6
(二)大体分为两大类
? 发展中国家人口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 高人口增长率的结果就是 15岁以下的儿童数目占总人口的比重高。
赡养率(dependency ratio ) :15岁以下和65岁以上的人属于被赡养人口,这 部分非劳动人口占经济活动人口的比重叫做赡养率。
?问题:虽然发达国家老人负担比重比发展中国家大一些,但把儿童和老人加起 来,发展中国家的赡养率就比发达国家重得多。
? “economy”在这里指一个独立经济实体。
发展经济学 的研究对象是
发展中国家
? 发展中国家 (developing countries )与发达国 家(developed countries) 相对应,
? 前者指经济比较落后但正在发展中,后者包含经 济已发展起来了的意思。
? 这两个术语自1970年代以来使用普遍。
?不过,即使按购买力平价估算人均收入,发展中国家收入水平仍远远低于发达 国家。

农业推广第十章 农业推广项目及其管理背诵要点

农业推广第十章 农业推广项目及其管理背诵要点

农业推广背诵要点第十章农业推广项目及其管理1.农业推广项目概念主要是指国家、各级政府、部门或有关团体、组织机构或科技人员,为使农业科技成果和先进的实用技术尽快应用于农业生产,促进农业的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并体现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而组织的某项具体活动。

2.农业推广项目计划的意义(7点)1.可以成为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有效途径2.可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3.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投资效益4.可以提高农业推广工作的效率5.能有效提高推广人员和劳动生产者的素质6.能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7.有利于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进一步促进农业和农村发展。

3.农业推广项目的基本特征(5点)1.项目产品的需求性通过项目实施的产品无论是初级产品还是加工产品,必须满足农民的需求、市场的需求或国家发展的需要。

2.实施区域的相似性在实施某一项农业推广项目之前,项目所涉及的技术或成果本身的生产有效性已经被生产实践所证明,并被权威机关所认可。

因此,可以在相似生态直接推广应用。

3.推广项目的先进性如果某一项成果还未大面积推广应用,但是具有创造性,通过项目实施,可以达到改造传统产业或调整产业结构或能使产业升级的目的,则可在当地实施。

4.学科上的综合性在开展农业推广项目过程中尽可能将各个单项技术组装配套,形成技术规范后再加以实施。

4.学科上的综合性在开展农业推广项目过程中尽可能将各个单项技术组装配套,形成技术规范后再加以实施。

5.农业推广项目的周期性一方面,某一推广项目在某地实施,一般要经历试验示范期、发展期、成熟期和衰退期。

另一方面是由于科技创新成果的不断涌现,新成果的推广更具潜力,开展新的推广项目成为必然,就如同创新扩散的S型曲线变化一样,由此,不断促进农业生产向高水平发展。

4.农业推广项目的类型(4点)1.按管理属性分类。

作为国家级应分为包括国家级科技成果推广计划、种子工程、丰收计划、沃土工程、跨越计划、科技入户工程等重大推广项目。

科技进步法

科技进步法

科技进步法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于1993年7月2日通过,现予公布,自1993年10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1993年7月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进步法(1993年7月2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优先发展科学技术,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推动科学技术为经济建设服务,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国家实行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面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方针。

第三条国家保障科学研究的自由,鼓励科学探索和技术创新,使科学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国家和全社会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科学技术工作者的创造性劳动,保护知识产权。

第四条国家根据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改革和完善科学技术体制,建立科学技术与经济有效结合的机制。

第五条国家鼓励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推广应用科学技术成果,改造传统产业,发展高技术产业,以及应用科学技术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活动。

第六条国家普及科学技术知识,提高全体公民的科学文化水平。

国家鼓励机关、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公民参与和支持科学技术进步活动。

第七条国务院制定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确定科学技术和重大项目、与科学技术密切相关的重大项目,保障科学技术进步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协调。

制定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和重大政策,确定科学技术的重大项目、与科学技术密切相关的重大项目,应当充分听取科学技术工作者的意见,实行科学决策的原则。

第八条国务院科学技术行政部门,负责全国科学技术工作的宏观管理和统筹协调。

国务院其他有关行政部门,依照国务院规定的职责范围负责有关的科学技术进步工作。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有效措施,推进科学技术进步。

现代农业经济学王雅鹏考研复习重点

现代农业经济学王雅鹏考研复习重点

第一章导论一、概念农业:人类利用自然环境条件;依靠生物的生理活动机能。

通过人类劳动来强化或控制生物体的生命活动过程;以取得所需的物质产品的社会生产部门。

广义上是指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等产业;包括与其直接相关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狭义上就指种植业。

农业经济学:是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中;研究并阐明现代农业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发展运动规律和及其应用的科学二、问答题1. 农业的特点是什么?①土地是农业中最基本的不可替代的生产资料;②农产品是人们最基本的生活资料;③农业生产的主要劳动对象是有生命的动植物,具有周期性和季节性特点;④农业生产具有空间上的分散性和地域性;⑤农业生产时间和劳动时间不一致;⑥农业生产具有自然和市场的双重风险;⑦农业生产的成果要在最终的产品中体现出来。

2.农业的基础地位和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对国民经济有哪些贡献?a.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国民经济其他部门赖以生存和进一步发展的基础;是对各国普遍起作用的规律并且长期起作用;b.农业对国民经济有着贡献:产品、市场、要素(土地,劳动力,资金)、外汇贡献;其新贡献有生态、安全、政治、文化。

3.农业的重要作用和功能①社会稳定功能:农业是社会稳定的基本前提,一个国家的自立自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业的发展,社会稳定在农村,农村稳定在农业,农业土地资源具有重要的社会福利保障功能;②生态环境功能;③文化传承功能。

第二章现代农业的微观组织一、概念产权:是指财产主体(生产资料所有者与使用者)对财产(生产资料和生产经营收益)的权利,包括生产资料的的所有、使用和处置权以及收益的分配权。

农业合作经济:农民为了共同的经济目标;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上组织起来的实行自主经营、民主管理、共负盈亏的农业经济形式。

二、问答题1. 农业家庭经营广泛存在的客观原因是什么?农业生产特性决定了农业与家庭经营必须密切结合。

农业自然条件的复杂多变性和农业生产的灵活性,决定了家庭经营是更为合适的组织形式。

科技进步法

科技进步法

科技进步法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于1993年7月2日通过,现予公布,自1993年10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1993年7月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进步法(1993年7月2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优先发展科学技术,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推动科学技术为经济建设服务,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国家实行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面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方针。

第三条国家保障科学研究的自由,鼓励科学探索和技术创新,使科学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国家和全社会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科学技术工作者的创造性劳动,保护知识产权。

第四条国家根据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改革和完善科学技术体制,建立科学技术与经济有效结合的机制。

第五条国家鼓励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推广应用科学技术成果,改造传统产业,发展高技术产业,以及应用科学技术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活动。

第六条国家普及科学技术知识,提高全体公民的科学文化水平。

国家鼓励机关、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公民参与和支持科学技术进步活动。

第七条国务院制定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确定科学技术和重大项目、与科学技术密切相关的重大项目,保障科学技术进步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协调。

制定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和重大政策,确定科学技术的重大项目、与科学技术密切相关的重大项目,应当充分听取科学技术工作者的意见,实行科学决策的原则。

第八条国务院科学技术行政部门,负责全国科学技术工作的宏观管理和统筹协调。

国务院其他有关行政部门,依照国务院规定的职责范围负责有关的科学技术进步工作。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有效措施,推进科学技术进步。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进步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进步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于1993年7月2日通过,现予公布,自1993年10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1993年7月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进步法(1993年7月2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优先发展科学技术,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推动科学技术为经济建设服务,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国家实行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面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方针。

第三条国家保障科学研究的自由,鼓励科学探索和技术创新,使科学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国家和全社会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科学技术工作者的创造性劳动,保护知识产权。

第四条国家根据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改革和完善科学技术体制,建立科学技术与经济有效结合的机制。

第五条国家鼓励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推广应用科学技术成果,改造传统产业,发展高技术产业,以及应用科学技术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活动。

第六条国家普及科学技术知识,提高全体公民的科学文化水平。

国家鼓励机关、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公民参与和支持科学技术进步活动。

第七条国务院制定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确定科学技术和重大项目、与科学技术密切相关的重大项目,保障科学技术进步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协调。

制定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和重大政策,确定科学技术的重大项目、与科学技术密切相关的重大项目,应当充分听取科学技术工作者的意见,实行科学决策的原则。

第八条国务院科学技术行政部门,负责全国科学技术工作的宏观管理和统筹协调。

国务院其他有关行政部门,依照国务院规定的职责范围负责有关的科学技术进步工作。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有效措施,推进科学技术进步。

国家帮助少数民族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加速发展科学技术事业。

第九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积极发展同外国政府、国际组织之间的科学技术合作与交流,鼓励研究开发机构、高等院校、社会团体和科学技术工作者与国外科学技术界建立多种形式的合作关系。

农业经济学(第三版)章节复习思考题

农业经济学(第三版)章节复习思考题

农业经济学(第三版)章节复习思考题导论导论不仅起到开篇的作用,而且还具有统领全书的功能。

在导论中,首先阐述了农业的概念,农业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相交织的根本特性。

其次分析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一般地位和在不同发展阶段中的地位,农业的基本贡献即产品贡献、要素贡献、市场贡献和外汇贡献以及现代人们对农业多功能性的认识。

然后概要地介绍了中国古代近代的农业经济思想与西方农业经济学科的产生和发展。

最后则进一步明确了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本书的主要内容。

1.什么是农业?试分析农业的根本特性。

2.试分析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一般地位和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中的地位。

3.什么是农业的基本贡献和农业的多功能性?4.了解和掌握农业经济学科产生与发展的基本脉络。

5.了解和掌握中国古代和近代的主要农业经济思想6.当代农业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变化表现出哪些特征?第一章农产品供给与需求本章在经济学基本理论基础上,介绍了农产品供给和需求的概念,它们可以分别用表格、图形和函数式来表示;分析了影响农产品供给和需求的因素及其变动对供求均衡的影响;在分别讲解农产品供给价格弹性和需求价格弹性概念类型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其影响因素;最后,介绍了农产品供求均衡的应用,即农产品需求弹性与总收益的关系,农产品供给、需求的循环变动导致的蛛网类型以及最高价格限制和最低价格限制政策问题。

1.什么是农产品供给?农产品供给需要具备哪两个条件?2.农产品供给有哪些特殊性?3.试分析影响农产品供给的因素。

4.何谓农产品需求?农产品需求要具备哪两个条件?5.何谓农产品需求规律.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6.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变动有何区别?7.试分析影响农产品需求的因素。

8.何谓农产品供给价格弹性?农产品供给价格弹性有哪些类型》试用图和公式来表示。

9.试分析影响农产品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

10.何谓农产品需求价格弹性?农产品需求价格弹性有哪些种类?试用图和公式来表示。

11.试分析影响农产品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

农业政策学(在线作业)

农业政策学(在线作业)

判断题 您的本次作业分数为:95分1.【第01章】政府政策对市场的干预,不能仅以市场失灵为限。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 错 判断题 2.【第01章】农业政策的主要目标是保持农业生产长期稳定增长。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 对 判断题 3.【第03章】农业政策方案的选择标准应首先服从于最佳标准。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 错判断题 4.【第03章】农业发展政策的最重要手段是促进农业科学技术进步的政策。

正确 错误正确答案: 对判断题 5.【第03章】发现和确认农业政策问题是农业政策实施的结果。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 错 判断题 6.【第03章】统治正当性是政策合法性的基础。

正确 错误正确答案: 对 判断题 7.【第03章】简单易懂的农业政策模型一般比较为复杂的政策论证更适用、更有说服力。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 对判断题 8.【第04章】执行农业政策时,灵活性要服从原则性。

正确 错误正确答案: 对 判断题 9.【第04章】农业政策规划的科学性越强,执行的可行性和政策所获得的支持也就越高。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 对 判断题 10.【第04章】农业政策资源不等同于政策执行条件。

正确 错误正确答案: 错判断题11.【第04章】对政策的有效执行具有决定作用的社会心理因素,就是广大民众特别是目标群体对所执行政策的承受力。

正确错误正确答案: 对判断题12.【第05章】农业政策评估标准应体现社会改革与发展方向。

正确错误正确答案: 对判断题13.【第05章】农业政策效率标准追求的是如何获得更好的政策。

正确错误正确答案: 错判断题14.【第05章】农业政策调整的基本原则即是大稳定、小调整。

正确错误正确答案: 对判断题15.【第05章】不同地区的政策实施结果应用相同的标准来评估。

正确错误正确答案: 错判断题16.【第05章】农业政策对社会福利的影响,应该用效用之类的主观价值标准加以衡量。

正确错误正确答案: 错判断题17.【第06章】实现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的中心环节是提高质量和效益。

经济增长理论

经济增长理论

罗伯特·默顿·索洛(Robert Merton Solow)
美国经济学家, 以其新古典经济 增长理论着称, 1987年诺贝尔经 济学奖。
第10章 经济增长理论
“全要素生产率”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简 称TFP)的增长,通常叫做技术进步率,是新古 典学派经济增长理论中用来衡量纯技术进步在生 产中的作用的指标。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是指全 部生产要素的投入量都不变时,而生产量仍能增 加的部分。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并非所有要素的 生产率,“全”的意思是经济增长中不能分别归 因于有关的有形生产要素的增长的那部分。
式中 Gn —— 自然增长率; V —— “预期的资本-产量比率”; So —— 在一定制度下安排的最适宜的储蓄率。
哈罗德的这个自然增长率与他的均衡增长率Gw的区别,主要在于Gn是依 据劳动力增长和技术进步这两个因素来确定的; Gw是以这两个因素
不变为前提的。
第10章 经济增长理论
实际增长率Gt不能大于自然增长率Gn,只能等于或小于Gn。 于是他认为,在Gn和Gw之间可能存在以下3种关系: 1)Gw>Gn,经济的长期停滞。 2)Gw<Gn,社会经济将出现长期扩张和高涨的趋势。 3)Gw=Gn,全社会既实现了经济均衡增长,又保证了劳动人
口的充分就业。哈罗德把这种情况称为充分就业的经济增
长,即最理想的均衡增长。因此,在他看来,实现最理想
的、充分就业的均衡增长的条件是
第10章 经济增长理论
三种经济增长率对比
合意、均衡、有保证的 增长率
实际增长率
自然增长率
s——储蓄率 s=S/Y
Ia —— 实际的投资
率,即实际投资额占国 民收入的比例
第10章 经济增长理论

(完整版)农业经济学知识点整理

(完整版)农业经济学知识点整理

农业经济学知识重点第一章导论1.农业概念:农业是人们利用太阳能,依靠生物的生长发育来获取产品的社会物质生产部门2.农业的特征:①是一种自然再生产过程(根本特性)②是一种经济再生产③是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交织的过程3.★农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①产品贡献②要素贡献③市场贡献④外汇贡献4.农业非商品产出功能:①环境功能②社会功能③粮食安全功能④经济功能⑤文化功能第二章农产品供给与需求1.★农产品供给的含义:农产品供给是指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价格条件下愿意并能够出售某种商品农产品的数量2.农产品供给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农产品的供给量与其价格呈同方向变动,即在一般情况下,农产品供给量随其价格的上升而增加,随其价格的下降而减少3.★影响农产品供给变动的因素①其他相关农产品价格②农产品生产要素的价格③农业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的技术水平④农产品生产者数量⑤农产品商品化程度⑥农产品生产者对未来价格的预期⑦其他因素政府法令和宏观调控政策等4.★农产品需求的含义:农产品需求指农产品消费者在某一特定的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购买并能够购买的某种农产品的数量5.农产品需求规律:一般而言,农产品的价格水平与消费者愿意且能够购买的数量之间存在着反方向关系,即价格上升,购买量减少,价格下降,购买量增加6.替代效应:指农产品消费者在实际收入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农产品价格的变化对其需求量的影响7.收入效应:指农产品消费者在货币收入不变,但实际收入水平提高的情况下,改变农产品的购买量,从而达到更高的效用水平8.★影响农产品需求的因素①消费者的收入水平②其他相关农产品的价格③中间需求的变化④人口的数量与结构⑤消费者的偏好与消费观念⑥消费者的文化习俗⑦消费者对农产品未来价格的预期⑧政府的消费政策9.农产品供给弹性:指某种农产品的市场供给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的敏感程度,即农产品供给量变动率对其价格变动率的比率10.★影响农产品供给弹性的因素:①农产品生产周期的长短②农产品生产规模变化的难易程度③农产品价格变动的影响期长短④随着农产品产量的增加,其成本增加的程度11.农产品的需求弹性:指某种农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化反应的敏感程度,即农产品需求量变动率对其价格变动率的比率12.★影响农产品需求弹性的因素①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程度②某种农产品的替代品数目及替代程度③某种农产品本身用途的广泛程度④农产品在消费者预算中所占比重的大小⑤消费者的收入水平⑥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或轻工业对某种农产品的依赖程度13.★“薄利多销”与“谷贱伤农”14.蛛网理论(1)收敛型蛛网的前提条件:如果农产品的供给弹性小于需求弹性,价格变动对供给的影响程度则小于对需求的影响程度,这种蛛网就是收敛型的(2)发散型蛛网的前提条件:如果农产品的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价格变动对供给的影响程度大于对需求的影响程度,这种蛛网就是发散型的(3)封闭型蛛网的前提条件:如果农产品的供给弹性等于需求弹性,价格变动对供给和需求的影响相等,这种蛛网就是封闭型的第三章 农产品现货市场与流通1.★流通过程中的三流:商流、物流、信息流2.农产品批发市场按地理位置可分为:产地批发市场、销地批发市场、中转地批发市场3.★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功能:①商品集散功能 ②价格形成功能 ③供求调节功能④信息中心功能 ⑤综合服务功能4.★零售业态的含义:是指零售企业为满足不同的消费者需求而形成的不同经营形态,零售业态的内在组成要 素分别为:目标顾客、商业结构、服务方式、店铺环境、价格策略等第四章 农产品期货市场1.期货的概念:是指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围绕农产品期货合约交易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经济关系2.★期货交易者的分类:套期保值者和期货投机者3.★期货市场的功能:发现价格功能、回避风险功能4.农产品期货市场功能发挥对现货市场的宏观作用:① 减缓价格波动 ② 有助于政府宏观调控③ 促进农业国际化发展第五章 农产品国际贸易1.★国际贸易的两大基本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和国家竞争优势理论2.★比较优势理论与竞争优势理论的区别① 构建的市场条件不同 ② 研究的对象不同 ③ 讨论的优势来源不同 ④ 衡量标准不同3.★比较优势理论与竞争优势理论的联系:比较优势理论是竞争优势理论的基础、发挥比较优势是实现竞争优 势的最佳途径4.★WTO 基本原则:①扩大市场准入原则,消除非关税壁垒 ②削减出口补贴,促进公平竞争③削减和规范国内支持,完善竞争机制 ④规范卫生和植物检疫措施,严防设置非关税壁垒第六章 农业生产要素1.土地的概念:土地在经济学上是指地球上的陆地和水域以及与之相连的土壤、气候、地貌、岩石、水文、植 被等一切自然条件2.★土地特征:自然特性⎪⎪⎩⎪⎪⎨⎧土地生产力具有差异性肥力可以不断提高土地能永久利用,土壤不能移动土地的位置是固定的,积是有限的土地是自然的产物,面 经济特性⎪⎪⎪⎩⎪⎪⎪⎨⎧土地利用后果的社会性土地报酬递减的可能性难性土地利用方向变更的困土地利用的区位性土地利用的稀缺性 3.★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在一定的科学技术水平下, 从一定的土地上所得到的报酬随着向该土地投入的劳动 和资本量的增大而有所增加,但随着投入的单位劳动和资本的增加,报酬的增加却在逐渐减少4.★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原则:①因地制宜 ②节约用地 ③保护资源 ④有偿利用5.★土地集约经营的概念:是指在一定土地面积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活劳动,应用先进农业技术装备和技 术措施,进行精耕细作,主要靠提高土地生产率来增加农产品产量和收入的经营方式6.土地集约经营的类型:①劳动集约型 ②技术集约型 ③资金集约型7.土地集约经营的意义:①可以弥补我国人均土地资源的严重不足,通过提高土地生产率,不断增加农产品总量,更好地满足社会对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要 ②可以充分发挥我国农业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通过精耕细作等提高土地的产出水平,增加农民收益 ③通过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措施和物质装备,可以促进生物因素与环境因素的协调、统一,实现高产稳产,提高质量8.提高我国土地集约经营水平的途径:①充分利用丰富的农业劳动力资源,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②加大资金投入,提高农业技术装备水平,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③广泛应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进一步提高土地生产率 ④扩大复种面积,提高复种指数 ⑤搞好经营管理,提高农民整体素质9.实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途径与措施①要为实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a.建立起灵活高效的土地流转机制 b.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 c.政府的支持与帮助)②不断扩大生产经营项目的规模(a.重视土地向某些生产项目集中 b.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整体规模效益 c.大力抓好农业社会化服务 d.将开发性农业自觉纳入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运作)③组织形式应多种多样10.土地使用制可以分为:“两权”合一型和“两权”分离型11.土地承包经营主体:土地承包方 土地发包方12.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方式:①土地承包经营权转包 ②土地承包经营权出租 ③土地承包经营权互换 ④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 ⑤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 ⑥土地承包经营权托管 ⑦土地承包经营权反租倒包13.★“反租倒包”的含义:是指集体或单位、个人以一定的租金将农户承包地土地租赁后,经过投资开发或 者改善生产条件后再重新发包给单位或农户经营14.★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原则:①平等、自愿、有偿原则 ②土地所有权性质和土地用途维持原则 ③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期限受限制原则 ④受让方资格限制原则 ⑤优先原则15.水资源的经济学特性①水资源通过降雨、降雪等方式可以自然循环补充②水资源同其他矿产资源相比,其利用只能是自然状态,不能通过人工提炼而在体积上或经济价值上得到浓缩 ③水资源既是生产对象的主题,又是生产对象的载体或媒体④人类对水资源循环上不能实施有效的人工控制 ⑤水资源的自然供给无弹性,需求呈刚性第七章 农业劳动力1.★刘易斯模式①发展中国家一般存在着二元经济结构:一元是能够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以落后方式进行生产的,含有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农业部门,这一部门生产率低,劳动报酬低;另一元是以现代化方法进行生产的城市工业部门,它的劳动生产率和工资水平比农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和工资水平高②传统农业部门的最大特点是剩余劳动力的存在③由于工农业之间的收入水平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农业剩余劳动力必然有一种向工业部门流动的趋势④城市现代工业部门吸收农业剩于劳动力的结果是扩大了生产,取得了更多的生产剩余,积累了更多的利润 ⑤在上述往复过程中,城市工业部门不断扩大生产,农业剩余劳动力不断向工业部门转移,农村人口不断进入城市,从而实现了工业化和城市化2.★刘易斯拐点:劳动力从过剩向短缺的转折点3.★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概念:在一定的生产力水平下,农业劳动力的供给大于农业生产经营合理需求的那一部 分劳动力,这部分劳动力投入农业生产经营的边际产量为零或负数4.农业剩余劳动力的类型:①按照农业剩余劳动力的特殊性分为:绝对剩余、相对剩余②按照农业剩余劳动力产生原因分为:积累型剩余、结构型剩余、替代型剩余、季节性剩余5★.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概念:农业劳动生产率指农业劳动者在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农产品数量,或者生产单 位农产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 农业劳动时间农业产品数量农业劳动生产率 6.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意义①是发展农业生产的根本途径 ②是增加积累和提高农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决定条件③是衡量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根本标志④是加快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7.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途径①采取正确的政策措施,调动农民的劳动积极性②不断改进农业劳动者的物质技术装备③合理利用和逐步改善自然条件④不断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科学技术水平和劳动熟练程度第八章农业技术进步1.★农业技术进步的特点:①渐进性②系统性③外生性④复杂性⑤周期性2.诱导性技术进步理论:①要素稀缺诱导的技术进步②市场需求诱导的技术进步3.★农业技术的经济类型:劳动节约型技术、资源节约型技术、中性技术4.中国农业技术进步道路的选择:①第一阶段应以资源节约型技术为主②第二阶段应是资源节约型与劳动节约型技术全面发展和有机结合第九章农业资金1.农业资金的三大类:①农业财政资金②农业信贷资金③农户资金2.农户资金的来源:①农业生产经营所得②非农业生产经营所得③劳务所得④财产性收入⑤转移性收入第十章农业信息与农业信息化1.★农业信息的内涵:农业信息是指以农业生产经营和农业科学为表征对象的,以有意义的形式加以排列和处理的数据,并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反映出来第十一章农业家庭经营1.★农业家庭经营的含义:以农民家庭为相对独立的生产经营单位,以家庭劳动力为主,所从事的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因此又称为农户经营或家庭农场经营第十四章农业保护政策1.全面实施农业保护政策的判断标准:经济结构主义观点、农业比较优势大小的观点第十五章食品质量安全管理1.★食品质量安全的基本特点①危害的直接性②危害的隐蔽性③危害的累积性④危害产生的多环节性2.★影响食品质量安全的主要途径①物理污染:指由物理性因素对食品质量安全产生的危害②化学性污染:指在生产加工过程中使用化学合成物质而对食品质量安全产生的危害③生物性污染:指自然界中各类生物性污染对食品质量安全产生的危害3.中国食品认证:无公害产品认证绿色食品认证有机食品认证第十七章传统农业的改造与农业现代化1.传统农业的特点:①技术停滞②粗放式耕作与劳动密集型精耕细作相结合,劳动生产率及其低下③封闭的、自我循环和发展,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2.★农业现代化的战略目标:①建设起一个发达的有市场竞争力的农业②建设起一个富裕的农村,提高农民收入水平③建设起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3.★农业现代化发展战略的实施:工业化战略、城市化战略、市场化战略、农业保护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第十八章农业可持续发展1.★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在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损害后代满足其需要的发展条件下,采用不会耗尽资源或危害环境的生产方式,实行技术变革和机制性改革,减少农业生产对环境的破坏,维护土地、水、生物、环境不退化、技术运用适当、经济上可行以及社会可接受的农业发展战略2.★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特征:①经济持续性②社会持续性③生态持续性3.可持续农业发展趋势:①追求农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②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③建立经济与生态良性循环体系④强化农业系统内的自养、自控功能⑤发展农业循环经济4.★农业循环经济的概念:农业循环经济就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按照生态系统内部物种共生、物质循环、能量多层次利用的生物链原理,通过工程与技术措施,强化农业生产各环节的联系,实现物质的优化配置和循环利用,从而减少物质投入,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实现农业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可能会考大题:1.试分析当代农业合作社的发展趋势2.分析农贸市场和超市在销售农产品上的优劣势及发展趋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 农业技术扩散与推广
第四节 农业教育
经管土管学院
农业经济学
一,技术创新概述
罗森保为代表的过程理论 曼斯菲尔德的技术推广理论 罗斯托的增长理论 卡曼和施瓦茨的市场结构论 门斯为代表的周期理论 基于内生增长的理论
经管土管学院
技术 创新 理论
农业经济学
二,农业技术创新的国际经验
1.美国模式 2.日本模式 3.西欧模式
经管土管学院
农业经济学
六,农业科技进步与农业发展的关系
农 业 科 技 进 步 对 农 业 发 展 的 作 用 提高农业的 提高农产 进农业产业 替代稀缺资源, 替代稀缺资源,降低生产成本 拓展经济赢利边界, 拓展经济赢利边界,提高资源利用率
经管土管学院
农业经济学
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
经济增长的 重要影响因素
经管土管学院
农业经济学
四,农业科技进步的特点
系统性 渐进性
特点
外生性
复杂性
周期性
经管土管学院
农业经济学
五,农业科技进步的动力
内 在 动 力 产量目标 质量目标 利润目标 农产品竞争力目标
经管土管学院
农业经济学
五,农业科技进步的动力
外 部 动 力 农村产业结构变革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 新农村建设和实现农业 现代化 全球经济一体化
农业技术 进步贡献率
贡献
农业科技进步系数 农业技术效率
经管土管学院
农业经济学
农业发展促进农业科技进步的内在机制
1,农业经济增长拉动农业科技 进步 2,农业经济增长促进农业科技 供给 3,农业经济发展增加对农业科 技的需求
内在 机制
经管土管学院
农业经济学
第一节 农业科学技术进步概述
第二节 农业技术创新
农业经济学
华中农业大学《农业经济学》 华中农业大学《农业经济学》课程组
LOGO
经管土管学院
农业经济学
第一节 农业科学技术进步概述
第二节 农业技术创新
第三节 农业技术扩散与推广
第四节 农业教育
经管土管学院
农业经济学
一,农业科学技术体系 科学是关于自然界, 科学是关于自然界,社会和思维发展 是关于自然界 规律的知识体系.包括知识体系 知识体系和 规律的知识体系.包括知识体系和研 究方法两层含义 两层含义. 究方法两层含义.
经管土管学院
农业经济学
TBT
从2008年1月1日已经开始实施的《欧盟食品与饲料安全管理 2008年 日已经开始实施的《 进一步拉长了食品安全控制的链条,除了禁止带有320 法》,进一步拉长了食品安全控制的链条,除了禁止带有320 种农药残留的农产品在整个欧盟市场销售外, 种农药残留的农产品在整个欧盟市场销售外,还要求食品生产 与销售的每一个环节, 始于农场止于餐桌"的全过程, 与销售的每一个环节,即"始于农场止于餐桌"的全过程,都 要符合新出台的一系列标准, 要符合新出台的一系列标准,否则欧盟委员会将取消其进口资 并将相关外国企业列入"黑名单" 格,并将相关外国企业列入"黑名单". 日本从2008 2008年 29日起 日起, 日本从2008年5月29日起,正式推行食品中农业化学品残留 肯定列表制度" 在这个制度中,所涉及的农产品由130 130种 "肯定列表制度".在这个制度中,所涉及的农产品由130种 增至135 135种 被检测允许存在的残留农药由724种缩小到229 724种缩小到229种 增至135种,被检测允许存在的残留农药由724种缩小到229种, 农药残留标准由9000个增至2.8万个, 9000个增至2.8万个 农药残留标准由9000个增至2.8万个,这意味着进入日本市场 的农产品几乎不允许存在任何农药残留. 的农产品几乎不允许存在任何农药残留. 山东向阿尔及利亚出口或转口的花生一直比较顺利, 山东向阿尔及利亚出口或转口的花生一直比较顺利,但从 2008年开始 阿尔及利亚将对进口花生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标准, 年开始, 2008年开始,阿尔及利亚将对进口花生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标准, 以欧盟进口标准替换为本国标准, 以欧盟进口标准替换为本国标准,而欧盟对中国农产品设置的 一个比较明显的贸易壁垒,正是针对花生出口,因为我国出口 一个比较明显的贸易壁垒,正是针对花生出口, 欧盟的花生主要问题就是黄曲霉毒素超标. 欧盟的花生主要问题就是黄曲霉毒素超标.
自 然 科 学 社 会 科 学 思 维 科 学经管土管学院Fra bibliotek农业经济学
是科学知识的物化形态, 技术是科学知识的物化形态, 表现为生产过程中的劳动手段或工 艺方法. (农)艺方法.
经管土管学院
农业经济学
科学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 的武器, 技术与科 的武器,技术是人们改造 客观世界的手段; 学的不同 客观世界的手段; 科学是发现,技术是发明; 科学是发现,技术是发明; 科学是认识世界,技术是改造世界; 科学是认识世界,技术是改造世界; 科学是提供可能,技术是使可能变成现实; 科学是提供可能,技术是使可能变成现实; 科学处在自然与技术的交点上, 科学处在自然与技术的交点上,技术处在 科学与经济社会的交点上. 科学与经济社会的交点上.
经管土管学院
农业经济学
易于扩散的新技术的特点 传播性 获利性
特点
可分性 简明性和 易操作性
经管土管学院
农业经济学
农业技术扩散的特点 1,扩散时间的长周期性 2,扩散过程的复杂性 3,扩散条件的选择性 4,扩散动力的市场性
经管土管学院
农业经济学
三,农业技术推广及其体系
农业技术推广是指利用
试验,示范,宣传等手段, 试验,示范,宣传等手段,将 所取得的农业科技成果转移到 生产实践中 从而转化为现实 生产实践中,从而转化为现实 生产力的过程 的过程, 生产力的过程,是对农业技术 扩散的具体实施. 扩散的具体实施.
(1)农业科技成果供方的障碍 (2)农业科技成果需方的障碍 (3)农业科技成果本身的障碍
2,农业科技成果与农业发展结合中的障碍
(1)农业科技成果需求主体障碍 (2)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障碍
经管土管学院
农业经济学
完善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政策措施
中小企业政策
产业政策
措施
财政激励政策
农业知识产权 保护政策
经管土管学院
农业经济学
"杂交水稻之父" 杂交水稻之父"
经管土管学院
农业经济学
新型蔬菜--食荚豌豆
食荚豌豆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渡淡蔬菜佳品. 食荚豌豆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渡淡蔬菜佳品. 在华东地区秋末冬初播种,翌年3~5月陆续采收,比 在华东地区秋末冬初播种,翌年3 月陆续采收, 四季豆等早熟豆荚类蔬菜提前1 个月上市, 四季豆等早熟豆荚类蔬菜提前1~2个月上市,既缓解 了豆类蔬菜的淡季,又为销路和价格提供了有利条件. 了豆类蔬菜的淡季,又为销路和价格提供了有利条件. 食荚豌豆嫩梢嫩荚翠绿鲜亮,清香甘甜, 食荚豌豆嫩梢嫩荚翠绿鲜亮,清香甘甜,味美可 营养丰富.既可与肉类炒食,蒸食,又可凉拌, 口,营养丰富.既可与肉类炒食,蒸食,又可凉拌, 作快餐蔬菜或速冻保鲜蔬菜,并可制成罐头等, 作快餐蔬菜或速冻保鲜蔬菜,并可制成罐头等,深受 广大消费者和宾馆酒家的欢迎.近年来本地引种试栽, 广大消费者和宾馆酒家的欢迎.近年来本地引种试栽, 667m2可采收鲜荚750~1000kg,鲜茎叶1000kg左右, 可采收鲜荚750 1000kg左右 每667m2可采收鲜荚750~1000kg,鲜茎叶1000kg左右, 上市时一般每kg价格在2元以上, kg价格在 上市时一般每kg价格在2元以上,同时老茎叶又是家 禽家畜的优良饲料,经济效益显著. 禽家畜的优良饲料,经济效益显著.
经管土管学院
农业经济学
三,农业技术创新假说 1.希克斯 速水 拉坦—宾斯旺 1.希克斯—速水 拉坦 宾斯旺 希克斯 速水—拉坦 格假说 2.施莫克勒 格里克斯假说 2.施莫克勒—格里克斯假说 施莫克勒 3.农业技术创新理论扩展 3.农业技术创新理论扩展
经管土管学院
农业经济学
四,农业技术创新中的制度安排 1.激励制度 1.激励制度 2.组织制度 2.组织制度 3.投入制度 3.投入制度 4.科技管理制度 4.科技管理制度 5.其它制度环境 5.其它制度环境
经管土管学院
农业经济学
二,农业技术的经济类型
农 业 技 术 的 经 济 类 型
劳动节约型技术
资源节约型技术
中性技术
经管土管学院
农业经济学
三,农业科技进步的内涵
农业科技进步是指 农业科技进步是指 在农业经济发展中, 在农业经济发展中,不 断创造, 断创造,掌握和应用生 产效率更高的科学技术, 产效率更高的科学技术, 以替代生产效率较低的 技术的过程. 技术的过程.
经管土管学院
农业经济学
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模式 以大型企业为依托, 1,以大型企业为依托,集科研开发生产经 营为一体的科研转化模式 2,以农业科技成果科研单位为依托的科研 开发一体化模式 3,农业科技示范区模式 4,技术推广网络模式
经管土管学院
农业经济学
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存在的障碍 1,农业科技成果与农业发展结合前期的障 碍
联系: 联系:
有效的农业技术推广活动需要其他条件的配 合.
经管土管学院
经管土管学院
农业经济学
二,农业技术扩散
技术扩散是指创新 技术扩散 的技术和科技产品, 被其他企业和经营主 体通过合法手段所采 用的过程.
经管土管学院
农业经济学
农业技术扩散三阶段
①了解新技术
②被说服,喜欢新技术
③ 决定采用新技术
经管土管学院
农业经济学
农业技术扩散的规律
用 户 增 加 数
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